美章网 资料文库 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体会范文

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体会范文

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体会

【论文关键词】脑疝;小脑幕裂孔;手术切开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引起小脑幕切迹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61例重型颅脑损伤引起小脑幕切迹疝患者,行清除颅内血肿或挫伤脑组织,并大骨瓣减压的基础上,部分患者应用显微技术进行小脑幕裂孔切开。结果术后48h复查CT显示环池、脚间池和四叠体池显现38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1周内死亡7例,术后1月内死亡10例,分别为脑干功能衰竭4例、颅内感染、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各2例。随访6个月~7年,术后恢复正常工作11例,生活自理14例,需人照料12例。结论本方法有效缓解了脑干受压及移位状态,降低了脑疝患者的死亡率及病残率。

重型颅脑损伤为临床常见高颅压危象,传统治疗清除血肿或挫伤脑组织,去大骨瓣减压,寄希望于颅内压降低脑疝自然复位,效果难以肯定。为探讨脑疝复位的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7年5月,我科在脑疝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对其中21例应用显微技术进行小脑幕裂孔切开,取得良好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37例,女24例,男∶女=1.5∶1,年龄22~74岁,平均42.2岁。

1.2临床表现入院时患者均呈深昏迷状态,GCS昏迷记分:3~5分22例,6~8分39例。其中单侧脑疝46例,瞳孔散大时间2~48h,平均9h;双侧脑疝10例,瞳孔散大时间0.5~6h,平均1.5h。脑疝时间过长进行手术原因:院外转入、家属犹豫、内科治疗时间延长。

1.3影像检查均进行头颅CT扫描,显示额颞叶脑挫伤并脑内血肿24例,顶枕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18例,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8例,其中有原发脑干伤者7例;术前合并枕叶梗死者12例。中线结构移位1.5~2.8cm,42例显示脚间池、环池、四叠体池消失或环池左右不对称。

1.4术前治疗术前均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情况下(其中5例急诊病房内插管),排除复合伤所致低血压休克状态及脑干功能衰竭所致呼吸循环衰竭,静脉应用大剂量强力脱水药甘露醇及甲基泼尼松龙1000mg,12例瞳孔略缩小。

1.5手术方法本组患者病变均为幕上病变,额颞部脑挫裂伤,血肿采用美国标准大骨瓣,骨瓣基部靠近中颅窝底,后缘靠近横窦。清除血肿后,若颅内压仍高,则切除挫伤的颞叶脑组织,亦可切除颞中回以下脑组织,并最大限度减压,之后在显微操作下,显露颞叶底面,向内稍向后方向探查即可暴露小脑幕。若见脑脊液自环池流出,说明小脑幕切迹疝已缓解,若不见脑脊液自环池流出,可行小脑幕切迹切开。本组切开21例,均为瞳孔散大时间>2h。其中脑肿胀明显,影响小脑幕显露,进行了颞极切除术5例。倘若见Labbe静脉阻挡手术操作,可予以电凝切断(但应尽量争取保留该静脉),见天幕裂孔后,用弯钩挑起天幕的边缘,用三角刀将之切开约2cm,电凝切开的天幕边缘,止血。术中天幕切开宽度2~3cm,Labbe静脉切断8例,保留13例。

2结果

术后48h复查CT显示环池、脚间池和四叠体池显现38例;术中死亡2例,为双侧瞳孔散大时间长达4、5h患者,脑干功能衰竭所致;术后1周内死亡7例,4例为术后瞳孔仍散大,脑干功能衰竭死亡,另外3例分别为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术后1个月内死亡10例,分别为脑干功能衰竭4例、颅内感染、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各2例。随访6个月~7年,术后恢复正常工作11例,生活自理14例,需人照料12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16例,均得到控制。术后大脑后动脉闭塞12例,经使用尼莫通后梗死灶均消失7例,遗留5例,大脑后动脉闭塞均经临床表现及CT证实。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切除颞极等综合抢救措施,虽然术后颅压可以很低,但因脑组织嵌顿,脑疝未复位,脑干仍受压,最终依然死于脑干功能衰竭。血肿清除减压联合小脑幕裂孔切开,有效缓解了幕上水平方向的横向压力,有利于小脑幕切迹疝的复位,同时行天幕裂孔切开,从根本上使中轴得到纵向减压,二者结合纠正了疝入组织向内下方的移位,立即解除下疝组织对中脑及周围脑池、动眼神经等的压迫,阻断其恶性循环,避免形成不可逆损害,这对天幕裂孔疝的治疗及预后很有意义[1]。我们根据脑疝的病理特点,结合天幕周围的解剖关系,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通过对21例患者进行小脑幕切开,有效缓解了脑干受压及移位状态,防止脑干缺血、出血、水肿及环池和中脑导水管闭塞引起的脑积水和大脑后动脉受压痉挛、闭塞并引起枕叶脑梗死,且减少了应激性溃疡出血及大脑后动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明显降低了脑疝患者的死亡率及病残率。

由于小脑幕周围结构的特殊关系,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强调在幕上减压的基础上显微下直视行天幕裂孔切开。原因如下:a、如果没有幕上减压的基础直接切开天幕裂孔,势必使幕上的压力进一步下传直接造成枕骨大孔疝。b、因为天幕和天幕缘有多种血管通过,强调在直视下切开天幕缘,并双极电凝止血。本组21例患者全部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术后48h复查CT仅1例发生脑干周围血肿。c、天幕裂孔中间隙天幕缘与其并行的有滑车神经,盲切极易损伤。②切口的选择:对于颞叶,颞顶或颞顶枕部的血肿,我们采用“U”型切口,骨瓣基底部靠近中颅窝底,后缘靠近横窦,由此处深入正好为天幕裂孔的中间隙,操作较为安全、方便。如果是额叶的血肿、挫伤或额颞等部位同时有血肿或挫伤,我们采用美国标准大骨瓣,可以清除血肿和挫伤灶,并最大限度的减压。③操作时脑压板轻放、平压:天幕裂孔由于位置较深,特别是对冲部位的脑皮层本身即有损伤,脑压板下预先铺好棉片,用力均匀,注意脑压板完全与皮层相平,细吸引器边吸出脑脊液边检查,切不可急于求成,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良好的照明十分重要。清晰暴露好天幕裂孔,用微型直角沟,挑起天幕缘,切开2~3cm。④注意避开和尽量好的保护Labbe静脉。

本科过去认为双瞳散大时间>1h者不宜手术,但通过行天幕裂孔切开术,我们发现双瞳散大时间在2h以内者仍有救治成功的可能。本组1例双侧瞳孔散大时间长达6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家属要求积极,我们也进行了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小脑幕切迹切开术,虽然由于脑干受压时间过长,功能衰竭死亡,但也积累了经验。

经天幕切开的患者,减少了应激性胃肠溃疡出血的机会。本组中GCS积分<5分者仅6例发生应激性溃疡,6~8分者3例发生,发生率为16%。认为天幕切开术对脑干自主神经中枢功能的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

大脑后动脉闭塞是天幕裂孔疝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可以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在中脑周围环绕的有脚间池、环池及四叠体池,其中最窄的环池内有向前行走的滑车神经和向后行走的大脑后动脉,当发生小脑幕裂孔疝时,大脑后动脉可被压于小脑幕切迹的游离缘上而引起枕叶皮层的梗死。本科在同期特重型、特重型颅脑伤患者中其发生率为32%,而本组患者中,其发生率仅为21%,且因天幕裂孔切开后,解除了造成血管长期闭塞的直接因素,在此基础上,再使用尼莫通等药物,从而使闭塞的大脑后动脉再通概率增加。

对于脑疝患者的综合治疗,手术只是临床救治一重要环节,它不能代替其他治疗方法,术前救治和术后处理非常重要,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前争分夺秒抢救。术后严格控制脑水肿、脑肿胀引起的高颅压,亚低温治疗,控制高血压,预防血管痉挛,应用膜保护剂及抗酸剂,从而减少重型、特重型颅脑伤、高血压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慎用对肾功能损害的药物,以防止出现肾功能衰竭[2]。

由于脑组织高耗氧、高耗血的特点,其对缺血缺氧耐受性差,短时间即可发展到不可逆脑坏死。对高颅压导致脑疝患者,要树立"间就是大脑"的关键,早期诊断,及早进行显微外科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潭翱,兰祖秀,郑军,等.联合减压术治疗中晚期脑疝的临床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569-570.

2王卫民,姜启周,程军,等.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