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改革思考范文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改革思考范文

时间:2022-01-21 01:31:31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改革思考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主线体现于声乐、器乐教学等主干课程改革,同时,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只有在教材建设、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和学科联合、学院联合、专业社会化等多方面结合和具体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和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内容改革;传承发展

我国进行了多年的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如何真正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中具体化和具有可操作性,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主要内涵的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主线只有在声乐、器乐等教学主干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以及学科、院校、社会联合等方面实现具体的细化和深化,才能真正取得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

一、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与声乐与器乐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教育部高师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文件规定,声乐和器乐课程贯穿于高师专业教学全程,也是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在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中体现的主要载体和主要内容。如何切实和具体地在声乐、器乐这两大教学主体内容中强化民族音乐元素,是高师音乐教学的课程内容真正适应和实现以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为主线的音乐教学改革目标关键。

声乐教学现行的高师声乐教学内容基本以音乐院校传统声乐教学为基础,主要有声乐演唱和合唱教学两大类,教学曲目基本采用上世纪80年代及后来多次修订的高师声乐曲选教材,其少数民族音乐的曲目在数量和份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汉族以外具有本土少数民族和地域性音乐特色难以突出呈现。

因此,声乐教学改革主要体现是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教学曲目新内容选择和系统化。

首先,在原来高师声乐教材基础上尽快建立系统的以我国民族发声为基础、学习借鉴西方发声方法而又具有本地区、本民族声乐特点的一整套从曲目到演唱方法的辅助声乐教材,其主要的教学曲目以本地少数民族(或地域原生态民歌)音乐占有较大比例。

“原生态”民歌是繁衍生息在该地域的人们祖祖辈辈思想与理想追求的浓缩,是某一民族、某一地域人们“灵魂的声音”和连接那里的人民心灵的纽带,是反映着当地的民族、地域、生活方式的不可复制的“活化石”,这些原生态的民族民歌在演唱方法、语言、演唱形式上都极具特色,具有丰富的人文基础。因此,把本土少数民族、地域的原生态民歌在按类别、曲调、内容、难易程度通过收集整理和加工后成为声乐教材在教学中系统运用,必将对高师声乐教学的民族、地域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少数民族、地域音乐的传承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此,不仅少数民族声乐的艺术魅力将在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有效声乐教学活动载体支撑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且在实现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也实现高师声乐教学的改革,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师声乐教学民族、地域特点边缘化问题的关键和切实方法。

高师声乐教学中少数民族特色的辅助教材建设必须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实践教学比照工作,要经历通过对大量的本土少数民族或地域声乐曲目的收集、整理、筛选、加工、创作,再以一个或数个类别原生态民歌为主体,通过教学实践逐步形成系统和特色声乐教学曲集的过程。这是一个艰苦和细致的工作。以广西壮族民歌为例,曲调有数百种,其中有单声部、声部和三声部,又以百余种的声部山歌最为普遍和富有特色,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创作手法高妙,形式独特,风格各异。这众多的种类不可能全部进入教材,可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嘹歌”为主体,在歌词、音调旋律、节奏、演唱形式的整理加工后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形成具有壮族和西南地域特色系列的高师声乐教学曲目。另诸如云贵的苗族、侗族大歌,藏、蒙、维、回等少数民族的山歌和各不同地域的民间歌谣,也都可以在收集、整理、筛选、加工后成为高师声乐辅助教学曲目。

其次,具有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系统性的合唱、声乐组合的教学曲目是目前高师声乐教学最为缺乏的方面,而这也是最能体现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内容。在近年来的几届青歌赛中,原生态声乐组合和少数民族音乐特色明显的演唱所受到的欢迎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佐证。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本土和校本教材建设应当以此为重点。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为主体编写的合唱、重唱教材虽然比独唱教材难度更大些,但也具有良好的基础,因为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民歌本身就有十分奇特与和谐的和声效果,稍加整理就是优秀的声乐组合教材。因此,从适应实际教学出发,在合唱、重唱教材编写中将更多更大的力量放在有关多声部原生态声乐素材的收集整理加工创作上是必须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生态民歌本身演唱时的特点,教材的编写不能只局限于单纯曲调谱面集成,更应该形成独唱、合唱、组合三者结合的并带有如队形、动作、服饰、演唱特点等详细系统解析的专门教学内容材料,建立具有特点的发声、用声的演唱评价标准、教学概念等教学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教学曲集系列以供教学之用。

最后,声乐辅助教材的建设和系统化要在根据高师声乐教学特点和少数民族具体情况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有自己特色的声乐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逐步丰富完善,同时,还要学习和参考其他兄弟院校有关方面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实施曲目调整。另外,声乐辅助教材的教学可作为校本课程设置,也可结合高师原有的声乐必修课进行或者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单独开设,也可穿插到《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地域音乐传承发展为主线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成为推进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切实途径。

器乐教学教育部高师音乐学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把钢琴作为器乐必修课,把笛子、胡、琵琶等民族器乐作为选修课,在少数民族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本地域民族器乐课程。目前,适合于本土和少数民族特点的器乐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匮乏、无系统教材的问题,因此,高师器乐教学中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强化十分必要,高师的器乐教学改革主要就在于要对民族民间器乐演奏课程进行开发,突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民族地域特色器乐音乐传承发展这一亮点。

首先,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学院的力量,选择本地主要少数民族地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色乐器和曲目作为对象,在进行筛选、比较和研究后确定所要选择的教学乐器,然后一方面从乐器本身出发,从材料的选择、形状的设计等方面人手进行改良,努力提高民族民间乐器的音质、拓宽其音域、提高其艺术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从其演奏手法、技巧、演奏曲目人手,进一步凸显其独特而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并将风格、调式、乐器演奏技巧方面都不同于其他民族音乐和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其他民族音乐中没有的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手法归纳总结起来,形成规律性的系统材料进而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器乐教材。例如广西特色乐器壮族马骨胡、天琴,京族独弦琴,侗族琵琶、牛腿琴,苗族芦笙等,其音色、演奏手法和曲目都别具一格,又是当地人民普遍喜欢的乐器,完全可以成为高师器乐教学中的少数民族器乐教学主要乐器之一。

其次,教师是少数民族器乐教学的一个关键,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循序渐进才能很好地完成高师器乐教学改革这一目标。学校应聘请高水平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在教学过程中先选用一些与少数民族音乐相近似的乐器练习曲进行改编,也可选用一些简单的乐曲改编成练习曲,然后逐步过渡到再选用一些名曲进行改编。如选用民族器乐曲《=喜洋洋》《北京喜讯到边寨》等,选用一些学生较为熟悉西洋管弦乐曲如<拉德斯基进行曲》等进行改编。待学生有一定基础后,再通过收集、整理大量民族地域特点的原生态音乐并以此为基础选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歌音调,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如富有动感的切分节奏、三连音节奏,不同调式调性对比等)进行新的少数民族器乐曲创作,满足一些舞台演出的需要,作品篇幅的大小、曲目的难易则根据课堂教学、艺术实践的需要而定,积累和逐步形成相应的器乐教材。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器乐课的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积极介入当地有关少数民族节日和地域民俗节日的音乐活动,如广西壮族历来有“三月三”等一些民族音乐节日,可将其纳入民族器乐实践中,通过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和艺术教学能力,办出该专业的民族音乐教育特色。

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与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纵横向系列措施以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为主线的高师音乐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除了在主干的声乐与器乐教学内容改革纳新外,从纵向的教材建设、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高师音乐教学新体系建立以及通过建立区域性联合、社会性联合、群体关注方面进行横向努力,是教学改革成功的不可缺少两个方面。

教材建设、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在把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作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主线与内涵的实施过程中,以教材建设、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的新高师音乐教学体系建立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功与否。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以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作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主线与内涵中最具体的方面,这既是教学改革的内容,也是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

高师音乐教学中有关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辅助教材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必须认识到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辅助教材建设在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和新的教学教育建构中具有绝对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有关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辅助教材建设工作,从观念上建立寻根意识,把少数民族音乐教材的建设作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具体的实施措施。具体来说,就是要大力开展本地少数民族和地域性原生态民歌和乐曲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较全面地收集内容涉及各级各类有代表性的优秀民歌曲艺,在筛选、加工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条件编写声乐、器乐曲集以及相关的音乐史、音乐介绍的文字资料,形成校本专业课程教材。

其次,将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收集整理提高到人文学科的角度,不能单纯地看作是一般的、孤立的教学或音乐文化活动,而是通过人文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结合对本土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扩展视野,使教材建设视野更广更高和民族地域音乐内涵更丰富,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联合中文系有关专业联合进行研讨,联合实施音乐文化的民间调查、搜集、整理、研究民族音乐与民族、民俗、地域文化,互为依托进行民族地域音乐文化的更深、更广泛的研究,以形成更具代表性和民族特点的教材。

课程设置高师音乐专业以音乐教育专业为主,音乐教育学专业作为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有大量的生源来自本地区和本民族,他们将担负着未来本地区的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工作,因此,在原有高师音乐课程基础上以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新的有关民族音乐的专门课程是极有必要的,这一课程的设置将为本民族和本地区音乐基础教育输送一批懂本民族和本地区音乐资源、又具有一定民族音乐声乐、器乐技能的人才,同时也为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培养了接班人,更重要的是,通过基础教育的途径对中小学生的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普及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对开展我国新一轮的音乐教学改革和落实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传承民族、地域乡土民间音乐的受众群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评价体系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中有关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内容、目标、方式的新型评价体系是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纵深任务和特殊任务。高师音乐教学中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内容的评价标准、要求,是保证高师音乐教学改革效果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由于以往其他评估工作中所遵循的评价体系,往往套用理工科院校偏重于自然科学的评价标准,对于高师音乐教育的建设并不相宜,因此,新型评价体系极为重要。高师音乐教学中少数民族音乐内容和教学目标评价体系的原则必须基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责任,以音乐文化的民族自觉意识为基础、以音乐基础教育为载体而提出自己独特的独立的建设目标,同时还要根据高师音乐专业特点和当地具体情况,科学、细致的使其转化为相应的评价体系,转化为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如制定出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有关本土少数民族声器乐曲目选用的要求、数量、授课的时数以及开设与此相关的新课程的课程设置标准、教学目标、效果要求;根据高师教学特点和本地域各少数民族具体情况所设置的相关校本课程在教学期间的合理教学时间安排、教学相关管理、艺术实践等。只有建立好这样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使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真正成为高师音乐教学的内涵。

二.区域性联合、社会性联合注重横向发展是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真正融化为高师音乐教学内容的另一重要方面。

区域性联合由单一地区和单一院校完成少数民族音乐内容成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主线的任务,在力量和视野上都比较单薄和狭窄,综合地区、多所院校的共同力量进行区域性的联合、实行集体专注,以横向方式加强和加快民族音乐传承发展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体现是必须的,具体做法是:由区域中心的一所院校为主要负责,其他相关院校共同协助,或承担单个课程研究、或负责专业教材建设,分工合作,同时,也可从专业角度去开展这一联合,如建立一定的章程来进一步加强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以及高等艺术院校间的协作,定期举行交流制订院校和专业间的异地共建规划,联合项目研究,资源共享。凡有成功的经验,大家都可以取经吸纳。可以在根据本地本院情况的基础上,与其他兄弟院校互通有无,如校本教材的交流、教学经验的交流,艺术实践的交流、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参考等,使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为主线的高师音乐教学改革持续化和常态化。

社会性联合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不仅是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主线,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延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幅员广大,特别是在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其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地域音乐文化的活态存在在各方面的关注下正在经历发展的过程,一方面有文化市场需求推动下的自发变化;另一方面也需要得到音乐教育的正确引导。因此,高师音乐教学改革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走出去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的文化部门、社会音乐机构交流,把教学改革与当地社会文化工作结合并加以利用,在推动当地民族地域社会音乐文化的活态建设的同时,使教学改革得到丰富和完善。

社会性的联合方法具体有:积极参与当地的各种有关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活动,与当地文化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如广西文化厅每两年举办音乐、舞蹈比赛所评选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音乐获奖作品、每两年一届的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以民歌改编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可根据需要作为校本教材选用;在师资方面可外聘对民歌和民间器乐有较高造诣的民间艺人来课堂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学,同时学生也可以到民间采风、进行田野调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也能使教学改革具有广阔的艺术实践平台。

结语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离不开民族音乐传承发展,而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也必须通过教育这一最为有效的途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发展,因此,以高师音乐教育作为民族音乐传承发展区的主要平台,将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传承发展对象纳人当地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研究体系中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和责任,当然,要真正实现高师音乐教学改革,把民族音乐传承发展建立成高师音乐教学内涵,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实践过程,我们期待更多这方面的积极尝试和努力,为我国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和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绽放更绚丽的花朵。

被举报文档标题: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改革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jyjxlw/58898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