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数学教育理论范文

数学教育理论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数学教育理论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数学教育理论

数学教育理论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高职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起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高职数学教育仍然存在只注重理论知识与计算、忽略实践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滞后、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高职数学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积极探究数学改革的方向与途径、内容与方法、模式与手段,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有效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推动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由谭维奇撰写的《高职教育数学课程的教与学》一书在职业院校数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和研究基础之上,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经验性总结,是高职数学教育理论研究的一种新探索,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探讨与理论实践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第一,该书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整体发展背景、数学教育的发展背景与意义、数学教学研究的目的与方法。数学知识是理工学科学习的基础,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为数学教学服务,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思维与技能,养成良好数学素养。第二,该书阐释了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在设计调查方案,分析高职学生数学成绩、学习情况、教师教学内容等基础上,探究我国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该书研究了高职数学教育的理论文献。如,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等。这些数学教育理论文献有助于高职数学教师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拓展理论研究视野。第四,该书探讨了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书中对高职教育入学方式改革进行设想,提出要建立适合高职院系的特色数学课程新体系,提高数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活力。第五,该书阐述了高职数学的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阐述了《高职数学基础》《高职应用数学》《高职离散数学》等教材的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分析了《离散数学》教材的内容以及高职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第六,该书阐述了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技能,提出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建议,推进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弱,不能学以致用。高职数学教学应根据教学实际,与时俱进,进行改革。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高职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互联网+”数学课堂,有效利用数字技术辅助教学,应用数学软件提高学生运算能力。二要树立正确教学理念,准确把握高职数学在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坚持为专业教育服务的教学宗旨。三要加强高职数学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参加名师讲座、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四要建立高职数学课程新体系,积极引入数学建模,通过构建数学教学模块,完善课程体系;围绕教育需求进行深入调研,选取典型案例,注重数学实践。五要改革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因材施教,使用PBL、任务驱动、问题导入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六要进行分班分层教学,做好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坚持小班教学;坚持精讲多练,讲练并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典型数学问题为案例,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作者:那仁格乐 单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数学教育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教学创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通过概率学原理处理随机现象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课程之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在绝大多数学科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不仅能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工具,还能提升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对培养社会需求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当前教学实践中,由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使得很多学生难以有效掌握其概念、公式、定理等理论内容,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记忆层面,没有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框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数学建模思想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加深对抽象、复杂问题的理解程度。这一点契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特点,推动二者的相互融合,能够在提升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其契合于社会需求的实践能力,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

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数学建模思想概述

现实世界中往往存在着大量因果关系,其中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确定结果的被称之为确定性现象,而一定条件下会产生不确定结果的则被称之为不确定现象。不确定现象无法完全用因果关系解释,主要是因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受偶然性因素影响,因此这种现象又被称之为偶然现象或随机现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归属于基础数学学科,其在大学数学学科的占比较高,且能够广泛应用于等绝大多数科学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地位。举例而言,在工业生产中虽然采用相同的生产材料和机械设备,但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不合格产品,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可以降低全面核查带来的时间与精力成本[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无论是对研究生考试还是学生就业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重视提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活用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是将具体问题构建为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模型推导出的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思想侧重于对数学学科工具和计算机软件的应用,通过对于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所得的信息数据进行简化假设,并对其内在规律进行分析,利用数学语言及符号构建数学模型。数学建模的应用,需要对研究问题进行调查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出数据所表现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假设,根据所得出的结果构建与问题相关的数学模型。这一过程中,复杂的问题被简化为数学问题,这一理念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能帮助学生将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复杂抽象知识进行简化,丰富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储备,对提升课堂教学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意义

1.优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结构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研究内容具有抽象性特点,其随机性与规律性使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往往枯燥乏味,课堂环境死板沉闷。加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属于高等教育范畴,过去的学习中极少涉猎,学生往往初次掌握大量理论与概念内容,使得学生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困难较大。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能够通过数学建模思想简化复杂抽象知识的特点,将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内容,用数学模型的方式直观的展现出来,解决传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恶性循环,通过形成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的良性循环,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教研能力

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对教师而言属于新颖的教学理念,将其运用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时,教师需要掌握与数学建模思想相关的知识,如数学建模构建、计算机绘图展示等。此外,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进行数学建模前,需要对问题适合建模与否进行分析,再根据问题提出的建设构建数学模型。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许多步骤都需要重复确认才能得到最终结果,加上教师需要承担如知识引入、课后评价等工作,需要教师拥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存量。可以见得,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会反作用于教师自身,使其通过自我学习提升知识储备,为高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推动作用。

3.满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需求

20世纪90年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价值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认同,但其在教育层面的困难也引发了教育学者的广泛关注。教育学者们呼吁引入认知理论,将教学重点从理论教学专项实践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而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中出现了统计学人才缺口,使得高校迫切需要提升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实践水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广泛应用于绝大多数理论,如福利彩票、社会保险、投资策略、环境污染等具体问题都能通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寻求解决答案。这一过程需要对问题进行数字化处理,才能根据对数字的检验和判断解决问题。由此可见,通过数学建模思想将抽象、复杂的概率问题进行简化,能为学生掌握抽象理论知识提供助力,并实现从理论知识向解决问题能力的转化,契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底层逻辑,这一点从近年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中能够得到佐证。

三、数学建模思想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应用

1.结合专业优化教学内容

高校扩张导致的生源扩大,加上社会分工细化引发的社会对专业性人才迫切需求,使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内容需要更加契合于专业内容,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育中,不应仅为学生灌输概念、公式、定理和推论等理论内容,而是要通过对概念的形成背景、公式的推导过程等进行系统讲解,通过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认知增强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教学中应对概念、公式和定理等理论内容的来源、背景、推导过程进行重点讲述,使学生意识到抽象且复杂的定理背后的数学文化,通过数学文化的熏陶缓解过于注重理论教育所带来的枯燥乏味现象。当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仍以理论教育为主,与极少与专业内容结合,导致学生很难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不符。通过近年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如奥运场馆人流分布、彩票问题亦或是DNA分布序列,能够发现数学建模解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概念的背景进行讲解,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紧密结合,通过实现抽象向具象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学案例的选择一方面要符合当前的时事热点,另一方面要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结合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感受到克服难题所带来的快感,增强学生面对困难时的信心,从而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其专业实践能力。

2.借助软件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我国数学教育的主流思路,是培养学生的手工计算能力,这一点贯穿了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的全过程。然而,手工计算固然是数学能力的关键一环,但在世界愈发复杂化的今天,大量数据的涌现使得数据分析无从下手,很多问题已经无法通过手工计算寻求答案。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其一,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缺乏灵活运用能力,难以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实现理论知识从抽象向具象的转化;其二,大多数领域的数据量过于庞大,无法借助手工计算完成。我国数学教育中较少开展计算机计算相关教育,导致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计算的能力不强。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融入计算机实践环节,借助计算机软件辅助解决时间问题。在实验课题的设置上,应明确提出实验的背景、目的、内容、要求和方法,让学生借助统计软件提供的功能完成实验数据采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建模软件的应用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良课堂评价体系

数学教育理论范文第3篇

数学的学习在学生生涯中,无论哪一个阶段都是学科中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在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数学教育更加趋向于实践化的应用数学,即尝试将复杂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实践联系到一起,也就是当下的“应用数学”专业。笔者将对当前应用数学专业的定位及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亟待加强应用数学专业的基础,确定专业定位,分方向培养,扩宽就业口径。

关键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业定位;人才培养

1应用数学专业发展及定位分析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入了“大众化”的使其,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确定应用数学专业的定位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关键性问题。在国外,应用数学早在上世纪40年代便在国防、科技、生产管理、政府管理、金融经济等领域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1],并借助数学应用软件从后台走向了前台,使得应用数学的地位在社会生产、科研及经管等社会经济的重要贡献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是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时代,已经不能再沿用上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必须在新时代背景下制定新的培养计划,把理论教学计划放在首要地位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环节,以及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将数学专业实践化。应用数学专业的定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主要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统计、近世代数等基础数学理论,此外还包括运筹学、数学建模、优化算法设计等现代应用数学基础,并以此作为另一方向的发展基础;另一方向即是选择在软件工程方面或者金融方向的发展,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开发、对Mathematica,Matlab等软件的应用等;在数理统计以及金融方向通过开设现代统计分析、西方经济学、保险学及精算、货币学等课程,并开展相应的实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理论与方法解决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2应用数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有关专业建设的文件和学校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公共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和实践教育五个环节。通识教育即对民主法治建设、科学文化素养、文学艺术类等对全校所有专业都有要求的学科培养,诸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代史等,还包含了对外语、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现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在一些高校的培养计划中,还将数学建模课程也纳入了通识教育的范畴;专业基础课包括经典的数学理论,这是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经典的三基,以及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等应用数学基础;专业方向包括软件工程和金融两个方向,前者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后者主要有现代统计分析、西方经济学、银行货币学、数理金融等现论课程;此外,一些适用数学专业的现代基础课程,诸如近世代数、泛函分析、拓扑学等都对学生数学修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最后,结合实践环节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上机实践能力和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应用数学当前困境

3.1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矛盾:高科技时代,社会需要的数学人才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2]目前我国物理学、天文学及金融等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应用数学的进步。例如,在生物学领域,利用纽结理论研究DNA分子结构,利用随机微分方程研究股票、期权价格,地质领域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遥感图像特征等,都需要数学中的知识,这充分说明数学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中了。

3.2教学方法、方式与时代不相适应:在当前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课程内容仍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与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相适应,教学方法、方式也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缺乏创新活动,而是“填鸭式”教育。

3.3课程设置中实践活动较少:以往的应用数学专业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追求的是数学知识面的广度,而忽略了单一知识面的深度问题,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空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严重脱节,这与国外应用数学教育注重应用的培养还有很大一段差距。

3.4应用数学的师范化教育意识薄弱: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教学发展方向在过去一直是教师行业,随着各行各业对应用数学人才需求量的增大,许多学生并不希望从事教师行业,而是希望能在一些涉及高科技行业,诸如天文物理、机械制造等行业有所建树,而学校对应用数学专业的教育模式仍沿用之前的标准,致使学生师范技能薄弱,那些想从事教师行业的人才无法在师范招聘中脱颖而出。

4应用数学专业发展的措施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推动数学与应用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成为了新的趋势,这些学科融合迫切要求学生自身转变学习观念,使自身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复合型人才。

4.2优化传统课程,专业课程群。在对学科教育上,要积极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使得原有更侧重理论教学的计划向新的信息技术方向转变,培养宽口径人才,引进国外成熟、先进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理念,突出实践的重要性。[3]

4.3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其与应用数学的融合对学生计算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方面要加强对学生计算机算法设计的培训,推动学科的渗透、融合,学生自身也要根据兴趣爱好和时代背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并为之不断奋斗。[4]

参考文献:

[1]侯再恩,蔺小林,王社宽,刘利华,郭改慧,贺艳琴.数学与应用数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

[2]姜伯驹,李忠,郑志明等.我国数学类专业的教育改革[J].数学通报.2003,05

[3]王利东.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程度工业学院学报.2016,02

数学教育理论范文第4篇

人本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它对高校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教育,应考虑如何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本管理的积极作用,促使高校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高校数学教育质量。在人本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总结积累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应用和探索,逐步发展形成了“以学生为本”的新的人本教育观。

1.人本观念的思想内涵。要在数学教育中应用人本观念,首先需要了解人本观念的管理内涵。对管理的准确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职能论者将管理描述为有效的计划、组织,并通过协调来实现科学的控制;系统论者将管理描述为结合固有的系统规律,通过施加一定的影响,从而激发系统呈现一种新的状态的过程。无论何种界定,人们都认为管理的要素不外乎管理的主体、客体、管理目标、管理方法及管理活动的内外环境。从高校数学人本管理实践来看,我们首先要明确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即教育的人与学生,其次要通过对数学教育活动的科学组织和数学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对学生的数学智力、数学意志等品质的锻炼,最终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2.高校人本管理的意义。将人本管理理念应用到高等教育中,促进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从高校管理理论的角度看,人本管理理念的引入进一步拓宽了高校管理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并将对人的尊重引入人本管理的实践中,以促进人的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二是从高校管理的根本任务看,人本管理理念将高校管理的重心放在对人的管理上,强调从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出发来推动高校体制改革;三是从高校管理的方法上看,人本管理理念更加注重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并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思想与高校学生管理实践相结合,从而将教育方针落实到高校管理的内在活动中。

二、人本观念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的发展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高校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同样需要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高等教育更应该引入人本教育的科学思想,来推动高校数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1.贯穿人本观念,确立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校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知识的主体,对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引导和激发,应是高校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也应是贯穿于高校数学教育各个环节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行为感知来看,学生在学习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应是高校数学教育需要尊重和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应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以人本观念来凸显高校数学教育的价值。我们应将教育的时代精神与教育理念结合起来,促进教育价值的重新确立,例如对传统数学教育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给予批判,并通过应用符合时代特色的人本理念,帮助更多的数学教育者打破旧思想的束缚,从而使高校数学教育真正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在学习人本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合理性,要结合高校数学的教育现状,不断完善教育思路,开拓出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本教育理念的树立过程中,数学教师作为高素质的教育活动的施动者,既不能依赖于个人的思辨推理,也不能仅仅依赖于自己的感悟,而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以变革的思想来引导自己积极探索与创新。教师要将人本理念与个人教育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尽快掌握人本思维,培养自己对问题的敏锐感觉,提升自己的教育创新能力。

数学教育理论范文第5篇

(一)通过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

高等数学基础作为学科必要的数学工具,用来处理和解决本学科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化问题。在小教专业所开设的这门学科中,加强了基础性与专业性的兼顾,并且在整体观下渗透数学的发展史、数学的方法论及多种应用实例,使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历史知识和实际应用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洞察、剖析、整合和迁移的能力,真正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智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一方面是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OFFICE办公软件,可以练习用WORD公式编辑器完成数学作业的书写。OFFICE作为一种现代化工具,对成人学生在工作岗位相当有用。那么我们在针对这种成人学生的课程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现与课程相关的多媒体制作,进行电子演示,成绩计算等等。另一个方面是学会一些必要的专业软件,比如用mathematica作图,求逆矩阵,求导数,计算不定积分和定积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讲解概论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图象处理功能,先画几何图形,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通过动态演示展现问题的形成过程,讲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学员对概念的理解。

(二)利用数学文化的塔身支撑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思想与方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通过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发展,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路,而且可以通过数学家的事迹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将人文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顺利贯彻。认识数学科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不仅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是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的一个有效途径,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对人类认识数学的历史、现状和新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教材,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兴趣和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通过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认识,能更好地掌握实施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实施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三)开展专项研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就相当于金字塔的塔尖。这门课是建立在数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并综合运用心理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于数学教育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系统地获得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数学教育的特殊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数学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数学教学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包括:创设数学学习情境,进行数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这些研究能力需要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培养。具体可采取以下做法:

第一,开展课堂讨论启发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调动学生兴趣。

第二,通过专题立项,组织小教专业的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其教学研究能力。也可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结合课程学习,在进行课题立项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专题供小学数学教师分组合作研究,以提高他们对教材的研讨,以达到金字塔的顶峰,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数学教育理论范文第6篇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制约数学教育的主要因素,因此数学教育改革必须符合时代特征.新数运动正是在国际竞争特别是军备竞赛的社会背景下发起的一场数学教育现代化的运动.为了适应当前国际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培养高素质人材的需要,我国数学教育正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因此,对新数运动进行回顾、反思,无疑对促进我国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有着积极意义.着重从宏观上进行分析.

一、新数运动倡导数学教育现代化

众所周知,新数运动是六十年起的一场席卷世界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其主要目标“就是要以现代数学思想对传统的数学教育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1]新数运动对传统数学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小学的数学已经全部作了重新考虑,‘结构’主要是代数结构成了中学课程的基础,许多国家里,几何作为独立的实体趋向于从课程中消失.虽然作为补偿,增加了图像和图像表示的应用.特别地,坐标几何倾向于下放小学.”[2]

因此,新数运动所倡导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数学内容的现代化,其前提是“要像20世纪的数学家所理解的那样,去逐步向学生揭示数学结构,从而使学生们进一步领会、应用和爱好数学.”[2]但倡导者们的美好愿望因新数运动的受挫而破灭了.

二、从新数运动看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1.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新数运动之所以受挫,就是因为过多地注重了数学内容的现代化,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其他方面.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同时它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一更大的系统.因此,在研究该系统时,既要从系统总体出发,综合考虑诸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又要把它放到更大的系统中,研究它和外界环境的关系.

1.1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综合考虑

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数学教育的现代化,简言之就是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其中,数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习方法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数学评价的现代化等要素均为该系统的子系统.诸子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新数运动的宗旨是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它顺应了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完全正确、合理的.但倡导者们没有认识到,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包含着一系列要素的大的系统工程.数学教学内容或学习内容突出了现代化,而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师素质却没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用传统的方法去实施新课程的教学,难免会出现“异化”、“落伍”的现象.同时教师面临的是“放弃他们熟悉的东西而去追求他们感到陌生的东西,”[2]这样,不仅存在心理上的障碍,而且有知识结构上的障碍.可见各子系统间若不相互配合,便会产生负作用.只有综合考察,使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协作,才能形成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合力.

1.2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置于数学教育这个更大的系统中考虑

数学教育现代化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个大系统,因此研究数学教育现代化,还必须探讨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方法论等相关学科对它的影响,即考察它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新数运动虽然符合社会发展,又有现代数学提供理论基础,但它只注意充实现代化的内容,而没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违背了教育学、心理学规律,以至学生接受不了新的数学课程体系,这是新数运动受挫的最直接原因.也就是说,新数运动没有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或成果,忽视了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了失败.

可见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研究该系统的诸要素,而且要探讨系统所处的环境,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数学教育现代化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当然也不例外.缺少典型的实验和评价过程也是新数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一现代化的内容要渐进,其二现代化的范围要渐进.现代化的内容要渐进是指,现代数学必须经过教材上的技术处理,将其思想方法由浅入深地渗透到中小学课程中去,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出现,使学生逐步理解、接受现代数学思想.现代化的范围要渐进是指,进行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改革,必须要有一个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由试点到推广的过程.首先在小地区、小范围内进行试点,如果收效良好,则总结经验,宣传推广,进而普及;如果出现问题,则及时修正、调整,再投入实验,在完善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范围普及.

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也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数学教育改革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具有可重复操作性,它的失败将意味着付出贻误一代人的惨重代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教育的现代化要尽量避免失败,慎重从事.另一方面,突如其来出现的新事物,会给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头脑中已形成固定模式以巨大冲击,人们于心理上难以接受,而且从知识水平上讲也难以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缺少渐变过程的数学教育改革不易成功.新数运动就是典型的实例.

3.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充分调动各方人士的积极性

新数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是与欧美各国政府的支持、教育界的热情欢迎分不开的.但由数学家和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组成的领导者们并不太了解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除了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外,其他人士如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学校管理工作者等均是运动的响应者.因此新数运动的课程体系重视了现代数学的因素,但脱离了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居高”而不够“临下”.

新的课程结构使“许多父母因再无力帮助子女而担忧”,“部分不知所措的父母把它看成是代沟的又一新象征”.[3]教育界虽然表现出“热情地接受新课程、新概念、新符号”,[3]但教师自身素质达不到新体系的要求,面对一系列的新术语,他们也是一片茫然.因而,新数运动必然遇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阻力.

事实上,社会各方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均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他们是改革试验的直接实施者,熟悉、了解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因此来自他们的意见、建议是极有价值的.“如果教师是改革的发起人,或者在设置新目标、确定新目的或者在实践中起了作用,或者就只是……要在他她那儿进行改革,那么他她实际上就是这项创新的一个‘股东’:他她得到一种明显的激励,这将有助于克服事业开头所遇到的困难.然而,如果决定是上头做出的——有时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那么情况就大为不同了.这时就必须使教师信服改革的必要性,并对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2]可见,使广大教师成为现代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意义重大.同时,政府的支持、公众的理解、家长的协助,对促进数学教育的现代化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各方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要把“由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数学家所组成的共同体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导作用,和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家长等在各个具体区域内的创造性工作”[1]协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阻力,加快现代化的进程.

4.数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动态性

其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观改革的历史,它具有时代性和相对性;二是就每一项具体的改革而言,它具有过程性.

4.1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数学教育现代化是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是时展的产物,因此它具有时代性.同时,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化的内涵也必定不断发展,因此就其内容而言又有相对性.从而数学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模式,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工程.六十年代正好是布尔巴基学派的结构主义思想时期,因此结构主义学派就为新数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现代化就是以结构主义思想来重建数学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然也在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或者说数学教育要符合这一时代特征.因此近年来又出现了这样的说法“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就是要以计算机为基础来‘重建’数学教育”.[1]可以预见,随着时代的前进,数学教育现代化又必将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4.2数学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性新数运动的以现代数学思想改造传统数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深入人心的,正因为此,人们对新数运动寄予了很大希望,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容忍不了它所暴露出来的弊病,以致招来暴风骤雨般的尖刻的批评、指责,令支持者也无力摇旗呐喊.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出现、而发展的,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当它以崭新的面貌问世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它在过程中得以成长、壮大、完善.充分认识其过程性,就可“善待”改革: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很难一步到位,而需不断发展,对其弊端,不应刻薄攻击,而应客观评价,也就是给它一个“宽裕”的反思环境,使之在调整中发展,在改进中完善.从新数运动的现代化一下子“回到基幢,“回到祖父一辈的数学上去”,就是没有正视其过程性.

5.数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可行性

新数运动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现代化,一直是世界各国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在1958年~1960年间和1978年~1983年间,也进行了现代化改革的尝试,增加了概率、统计、逻辑代数、微积分等近现代数学知识[5].但由于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改革没有实施下去或进行了调整,其情况与新数运动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人们不禁要问:究竟能否在中小学充实先进的数学内容?

布鲁纳认为,可以将任何数学教给任何水平的任何学生.A·A·斯托利亚尔指出:可以把现代数学的重要思想转化为儿童能接受的语言[6].这就为数学教育现代化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新数运动并不是全军覆没,法国教改的成功,从实践上论证了在中小学阶段充实近现代数学内容是完全可行的.国外许多心理学家、数学家、教育学家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反驳了关于不可能进行小学数学现代化的意见[6].因此,我国应当对数学教育现代化充满信心,不能因为新数运动的受挫而裹足不前.

数学教育理论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目标;教师;学生

伴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知识经济时代下,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发展,中学教师要重新思考数学教育的目标,加深对中学数学教育目标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思想和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师大多没有真正的理解教育目标的内涵,在教育活动中也很少践行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上依然沿用传统的方法,教师的教育思想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中学数学教师要抛弃原有的重认知轻能力的教育理念,要将系统的知识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重视学生的能动性,不断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知识经济时代下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中学数学教师要在掌握数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关注教育目标的根本,通过教育目标的指导,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数学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方式在不断发展,在经过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后,人类社会正式迎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这是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学人才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步伐,对于数学的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一直沿用传统的研究理论和教学方法,因此需要重新了解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数学,深入的分析计算机工具出现后,所赋予数学的更加深厚的内涵。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数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一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数学具有了科学性的方法论特性。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但可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方法学习数学,这种科学性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二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数学更加具有客观技术性。数学的公式、概念、理论和方法等都是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索的结果,无论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发型,工业中的计算机模型,战争中的武器,还是宇宙中的飞行器等,这些都反应了数学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三是知识经济时代下数学更加具有数学化的特点,主要是指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学化的表现,数学的研究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培养数学化的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总而言之,数学具有量的特性,数学是对客观世界量的反应。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都具有量的特性,因此,数学适用于任何事物的发展,同时数学也适用于任何学科的发展,任何学科的完善都是建立在数学工具的基础上,特别是一些高科技领域中的新兴技术,都体现了对数学量的特性的使用。

二知识经济时代下需要高数学素质的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数学人才更加重视。因此,在进行数学教育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培养具有高数学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一方面,教师在数学教育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应当学习数学,并且应当学好数学,要深刻认识到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并从根本上转变数学教育的理念。我国数学是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具有的课程,这也印证了数学学科的重要性。目前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是知识经济时展的重要因素,各国在培养优秀劳动者的同时,还需要着重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中保持竞争力。因此,我国要不断地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其中国民的数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影响着国民的整体素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更加需要能够与时俱进具有高数学素质的人才,这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经济时代下国民应当具有的数学素质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具备数学交流的能力。数学量的特性,使得数学在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目前,数学的应用已经遍布社会的各个部门,因此,数学是现代社会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知识经济时代下的高素质人才要具备良好的数学交流能力。二是要具备数学应用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下培养数学的能力,首先要树立数学应用的意识,要做到学以致用,敢于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数学的探索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三是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培养用数学的模型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数学的思维模式,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四是要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这主要是指知识经济时代下需要具有数学头脑的人才,需要国民培养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总而言之,数学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体现了国民的文化素质。因此在数学教育中,不单单要教育学生数学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国民数学素质的培养是全民性的,不仅要培养普通劳动者的数学素质,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应用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一批具有高数学素质的人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中学数学教育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

知识经济时代下中学数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为根本目标。中学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对中学生数学知识的教育,更是对中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素养的教育。因此,在中学数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代数和几何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基本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式。既要不断地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又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强化数学方法和思维的教育,培养学生熟悉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要摒弃传统的单一数学知识的教育方法,要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知识结构中,把握重点环节和关键要点,为学生展现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全面数学知识结构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现代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个问题一直是数学教育和数学科研的重点。对学生进行数学能力素养的培养,是一种高级的智能培养,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目标。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数学能力素养需要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往往缺少对中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传统的复习和模拟考试的方法衍生出了题海战术,这种学习方法不利于数学思想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需要摒弃传统的数学教育方法,通过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身的探索和研究,综合性全面性的运用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营造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学风。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数学

品质素养是数学与品质的结合,它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精神特征。知识经济时代下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学生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依托,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数学教育要将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目标。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将数学品质的培养与数学知识的传授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要在教授学生数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一些数学发展的历史和数学家发展的历程,通过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同时,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飞.新形势下的中学数学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5):109-109.

[2]李富旺,吴育琪.教师在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中的角色[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29-30.

[3]马廷强,丁九桃,宋爱苹.基于高职应用数学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因素的对策研究(一)——教材内容因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3):277-279.

[4]杨彦炯,许春根,苏敬蕊.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性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7):85-87.

数学教育理论范文第8篇

我市小学数学研训工作,要坚持在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指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及我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继续推进并深化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为我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

(一)建立校本研训机制,理论积淀,厚实底蕴。

1.各校要建立校本研训机制,加强、健全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制度,加强理论学习的指导,认真组织好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教育理念支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学期要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同时建议各校可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人民教育》编辑部编)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各校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如“集体备课、沙龙研讨、专家讲座、校内骨干教师的讲学、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博客、浏览教学网站、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真正用于督促和反馈教师学习的效果,使教师个体化的学习经验确实成为进行课改实践的理论基础。我们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师在理论指引下去关注和研究课堂中学生的发展、课堂中教学的生成、教学中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等问题,这是当前小学数学应该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

2.各校要认真组织学科教研组回顾第一轮课改实验的实施情况,集思广益,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反思存在的问题。依托理论学习,首先从理念层面进一步更新认识。可以根据面上的问题,充分考虑教师们的需求,整体规划学期理论学习活动,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系统性。

3.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改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将组织市“小数会”年论文评优活动,主题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含“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与实践”)(截稿时间10月10日)。

(二)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夯实课程实施基石

1.各校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减负”精神,坚持杜绝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现象,积极为推进素质教育创设宽松的环境与条件;要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应确保基本学习要求的有效落实,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2.各校要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常州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常州市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常规)”以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同时可以组织教师讨论制定切合本校数学教学实际的常规,以让“常规”真正做到校本化。

3.抓常规,要以加强教研组建设为中心,要以“备课、上课”为重点,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教师间同伴互助,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在贯彻落实“减负”精神要求下,加强对“常态课”的研究,追求质朴而真实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开展好“课题+教研”的研讨形式,即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提倡教研与科研有机整合,做好专题研究。在施教过程中提倡教师从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考虑,组织积累性常规活动,如:每节课前五分钟,可结合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诸如“口算、对口诀”等专题训练,要求活动节奏恰当、点面结合灵活、活动方式有趣。进一步探索与完善确保常规落实,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教学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的日常调研工作。

(三)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要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素养,那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到“生活数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实践价值。当然,数学又不仅仅是“生活”,数学课必须具有浓厚的“数学味——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故,针对新课程改革,我们要做好如下工作:

1.积极开展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教学研究小组活动,进一步明确活动目标,改善活动方式,提高活动的水平。针对当前教师们普遍反映对现行“国标本苏教版”教材内容和体系不够熟悉的状况,建议各校在数学校本教研活动时,可以新教材为依托,深入地对教材进行钻研,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他们是如何看待数学教材内容的,哪些是难点,哪些表述不容易理解?要研究“针对具体情况,我们的教学策略是什么?”以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

2.为更好地彰显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方向、凸显研究的重点,转变研训方式,同时也为一线教师提供研究与发展的平台。本学期对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部分内容将继续进行专题研究,特别是要对教材中“整数计算的教学”内容进行专题研讨工作,在总结计算教学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具体围绕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具体要求、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关于计算教学的编写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与改进建议、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及原因分析等问题展开。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年级单元具 体 内 容页码连续

课时研究

时间

二9《时、分、秒》》P88-93311月

三7《乘法》P70-75310月

四1《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二)》P8-1029月

五6《解决问题的策略》P63-6739月

说明:另《数学探究我快乐》中的六年级《近似值和估算》(P33-36)与四年级《有趣的数阵》(P51-54)的各1课时材料作为本学期特别的研究内容。11月

对以上专题研究的内容,望其他校的教研组老师们也能积极主动地在本校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并进行教学反思活动,以追求区域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的有效提升。

3.继续维护和充实“金坛市小学数学交流中心”网站的正常运转,及时发现并整理教学一线教师的经验和做法,让资源进行共享。

(四)认真抓好课题研究,扎实推进教育科研,深化数学教育教学改革。

数学课堂是师生彰显生命活力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要做到这一点数学教育科研应是先导。首先,全体数学教师都应“聚焦课堂、研究教学”,努力实现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其次,教师要努力学习教学理论并力求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科研意识,不断加强教学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再次,各校数学教师要形成“教、学、研”的共同体,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积极营造具有浓浓教研文化的氛围,这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有力之举。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各校已备案或立项的各级各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要继续扎实抓好研究过程的落实,不搞课题研究的花架子,要走“研训一体化”之路,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年课题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⑴在新的平台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⑵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⑶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反馈,追求真实、有效的学习过程,以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2.由市研训中心小学数学组领衔研究的省教研第七批立项课题《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与实践研究》,本学期将从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目标、有效策略、材料的选择与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评价等方面继续进行深度研究。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子课题组长要继续从各自研究的重点进行开创性研究工作,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多践行,深思考,要为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在本学期组织人员继续编写《数学探究 我快乐》上册书稿,以拓宽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提高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各校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要积极开展“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研究”,特别是已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实验小学的学校要先行一步,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提高教师教学预设的水平和驾驭课堂生成的能力,探索实现师生主体性张扬的途径和实施策略,同时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及业务素质。

1.各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常州市级、金坛市级数学学科带头人主持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青年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在相应范围内上1-2节研究课或示范课;数学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力争每年在省、市级教育刊物上发表1-2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2.在市“研训一体化”工作要求指导下,本学期小学数学学科将充分发挥兼职研训员在学科领域方面的引领作用,将组织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协进会”与“学科中心组”开展“同课异构”、“主题沙龙”、“读书沙龙”等小型研讨活动,注意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点带面,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与教学业务水平,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