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慢性病治疗案例范文

慢性病治疗案例范文

慢性病治疗案例

慢性病治疗案例范文第1篇

1.1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医全科医学生临床教学实践体系主要是在强调本科生掌握基本中医医疗基础和技能的同时,善于与患者沟通,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疾病预防体系,真正做到中医所说的“治未病”。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带教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总结病案,并利用教学基地的优势,相互学习,分享经验,提高学习效率。体系的构建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学生医德医风的修养;②加强在三级医院临床轮转的学习能力,提高对各专业的认识;③深入社区医院,在带教教师引导下学习常见病的诊治能力,培养与患者沟通的能力;④与带教教师一起建立社区患者基础服务医疗体系;⑤加强各教学基地间的学习交流;⑥建立相对完善的临床实践评估体系。

1.2临床实践构建存在的问题中医全科医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在发展初期会遇到诸多问题,譬如:①其临床实践不像其他专业学科一样拥有完善的临床教学大纲,需要在探索中学习、总结和完善;②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患者可能不会配合临床教学;③经验缺乏的带教教师无法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中医全科医学;④学生在现阶段教学模式干预下无法更好地实现对本身的定位,进而全身心投入到全科医学的学习中。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分阶段或总体对中医全科医学临床实践的评价机制。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快速而充分地解决这些问题,以便中医全科医学适应医疗卫生体制,发挥中医特色,提高中医全科医学的教学水平。

2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1医德医风修养的提高几千年来,中医所提倡的医德伦理都是以“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为根本,注重“德才兼备”,历代医家言传身行,故而经久不衰。中医学生对医德的学习有利于言行标准的确立,突出中医的人文特征和思想基础,有利于继承、发扬古代医家千百年来的高尚医德。明代医家龚廷贤《医家十要》第一要为:“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告诫医者必须有“仁心”[3]。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能关心和同情患者,为患者着想,这也正是中医全科医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临床实践中把医德医风修养放在第一位也源于此。没有了医德,再好的医疗技能、方法都无从谈起。因此,一方面要求中医全科医学本科生不断学习医学伦理和思想政治道德课程,学习古代医家勤奋钻研、不虚假伪善的精神,一方面也要鼓励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将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课程内容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向带教老师学习,努力培养正确的医德医风。此外,以多种形式对医德医风进行考核,使每一名学生都不放松对医德医风的学习和培养,为其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全科医学工作者打下基础。

2.2三级医院临床轮转对专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技能培养中医全科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一个重要的实习环节是三级医院的临床轮转。与其他专业的中医学生相比,全科医学本科生没有专业科室的限制,在轮转学习中需要掌握和理解的东西更多。全科医学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社区和卫生院工作,要面对不同的患者,遇到各种各样的病症,在转诊之前要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这个能力在毕业前的临床实践中应该得到很好的训练。首先,需要在科室轮转效率上下工夫,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转科,加大各种技能的学习,尽可能创造动手机会,增加交流,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紧急救治的科室,轮转时间可适当延长。其次,带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能一味的填鸭式灌输,要让学生先讨论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再到具体科室进行学习,回来总结,如此反复,强化记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定期开展专题学术讲座和培训,提升学生对临床疾病的深入理解。另外,培养中医全科医学本科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中医全科医学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很多,仅靠短暂的临床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后工作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2.3通过社区医院常见病的学习加强沟通能力传统中医一般在特定范围进行治疗,治疗人群相对固定,多采用深入家庭的诊病方式,这与现在的社区医院很像。中医全科医学本科生同样需要到基层社区医院进行学习。现在社区开展“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和针药并用的治疗手段最能发挥中医的特色。此外,慢性病治疗、“治未病”、养生保健等也是中医所擅长的。为此,应注重本科毕业生在实践中运用中医药方法与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中药熏蒸等技术,增强中医药治疗意识。在社区医院,学生不单单应学会诊断、治疗,还应具有社区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结合中医特色,体现中医全科医生基层服务水平。中医全科医学临床实践进社区,可以进一步了解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地域分布、发病特点、发病时间、治疗用药等相关知识,结合自己的全科专业知识,更快、更系统地掌握基层疾病诊疗特点。在带教教师引导下学习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结合中医特有的诊断手段进行辨证论治。

2.4与带教老师一起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由于工业进程快、人口密度大、工作压力激增、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等因素导致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及亚健康人群高发,使医院长期就诊的患者增加,医患矛盾时有发生。随着医改步伐的加快,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所逐渐被患者接受。中医全科医生可以“因地制宜”,着眼区域性疾病特点,长期综合干预、治疗以及服务患者。中医全科医学本科生应学习带教老师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经验,在与患者沟通及实施治疗的同时,建立患者档案,从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和干预,对疾病进行治疗。同时,结合中医特色,对患者的饮食起居、运动锻炼、心理状况等进行多方位管理,在中药治疗的同时从生活其他方面进行干预。学习如何帮助慢性病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精神病等患者,从生理到心理上恢复健康,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而这些单单依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靠社区医务工作者认真细心的照顾来完成的。一个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光靠带教教师也是不够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需要一届一届的实习生共同努力去实现。为此,学生应加强对各种慢性病治疗手段的学习,同时在与患者接触时特别留心学习与患者的沟通和注意事项,以便在毕业后更快地适应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

2.5教学基地学生的交流与学习中医全科医学本科生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相互学习和交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①积极开展临床病例讨论,将日常积累的病例特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带教教师则对典型病例和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联系临床上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以加强学生对临床病例的认识。②在信息技术极度发达的今天,利用互联网途径来补充临床实践中的知识欠缺点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以学校网络为基础,建立中医全科医学论坛,上传与临床实践相关的短片和电教片,便于学生查询。学生通过论坛一方面可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放到论坛中共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③运用网络视频工具,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参加不同教学基地的临床病案讨论,共享文档、演示和操作,扩大学生接触面,增加学习提高的机会,解决教学基地病案单一、数量不足等问题。④以年级为单位建立网络微信平台,学生可通过微信平台将自己的疑问上传,其他各学科老师和其他医学工作者共同学习、讨论、解答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疑问,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

2.6探索建立并完善评价机制目前,中医全科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还没有一套系统的评价机制,不能对学生和带教教师的临床实践效果进行很好的评估,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因此,确立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是做好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提高临床实践效果必不可少的。首先,中医全科医学带教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职责,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其次,倾听教师意见,量化带教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建立薪酬奖励机制,完善带教教师考核制度,提高带教教师综合水平。第三,对实践学生进行分点、分阶段考核,考核成绩直接计入总成绩,保证制度的严肃性,敢于对毕业学生说不。分阶段考核可以在不同临床实践阶段进行,转科实习阶段以科室为节点进行专业和临床技能考核,合格的学生方可去社区基地实习。社区医院实习阶段,可以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分,包括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常见病的处理能力、中医技术在社区中的服务能力,以及社区医疗体系的构建能力等等。特别应对病案讨论中主动提问的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习质量。最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临床实践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实践制度,保证社区临床实践工作的顺利完成。

3结语

慢性病治疗案例范文第2篇

1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干预不合理用药

我院精神科合并用药较多,随之带来了药物相互作用问题。如何避免不良相互作用的发生,已引起临床药师的重视。案例1:患者,男,38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服用氨磺必利1g/d时出现了坐立不安、肌张力增高等症状,考虑与氨磺必利剂量增高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有关,医嘱将氨磺必利剂量减为0.8g/d,并联用苯海索对症治疗。目前患者服用氨磺必利已4周,但仍有被害幻想、焦虑紧张表现。研究表明[3],锂盐和氨磺必利合用会增加氨磺必利的血药浓度。当患者停用锂盐治疗后,氨磺必利的血药浓度可能下降,导致精神症状复发。作用机制可能是因为锂盐通过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影响了氨磺必利的正常代谢,从而会影响氨磺必利的疗效和安全性,建议停用碳酸锂。氨磺必利的另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泌乳素水平升高,能引起男性乳腺发育、乳房胀痛,女性闭经等内分泌症状[4],临床药师建议定期检测该患者的泌乳素水平,密切观察临床表现。

2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减少不良事件

精神科疾病大多数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作用广泛,可因药物种类、剂量、疗程或个体差异而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现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样重要。案例2:患者,女,47岁,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入院第6天,药师参与查房,发现患者有口齿不清、流口水、吞咽困难、肢体僵硬、动作迟缓等表现,了解患者目前口服丙戊酸钠片0.4g,2/日,利培酮片早2mg,晚3mg。临床药师认为患者表现情况为利培酮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可能与加药速度过快或个体差异有关。建议减少利培酮剂量,使用苯海索治疗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医师同意,改利培酮片2mg,2/日,加用苯海索片2mg,2/日,5天后患者以上症状缓解。

3讨论

慢性病治疗案例范文第3篇

1大胆面对仔细探究病源

中医能治病,也能治急性病,擅长治慢性病,更能治疗现代医学感到很棘手的难治性疾病。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要坚定信念和信心,摒除缩手缩脚的畏难情绪,在辨明疾病性质的前提下,做到心中有数。具体认知中的病情,不管其如何复杂,治疗难度如何大,甚或正处危急之中,明知预后不佳,将会吃力不讨好,也要做到来者不拒。否则将他们推诿于门外,为医德医风所不允许。医疗实践活动作为知识积累的源泉,必须争取众多患者的贴心支持。面对患者,既要治疗他眼前的病,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让他们相信医生,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和毅力。退一步,即使疾病康复不了,对于改善或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存活时间,医生尽了力,也仍算是作为。

患者来医院就诊,等于把自己的健康与信任托付给了医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勇敢地面对他们,坚守人生定位,大胆接诊,勤于耕耘,巧于心思,精选方案,把诊疗工作做到细、做到位。医疗信誉讲实在,要让每一个前来就诊的患者拥有希望。

凡疾病的发生总有其原因。临床病证千差万别,病理变化异常复杂,详究其由来,细察其变化,却脱离不了中医掌控范围内的外感“六淫”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郁闷之苦,以及皮肉筋脉损伤动骨之灾,致使人体气血凝滞,经络阻隔,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皮肤病多数是作为人体最大组织器官的一个独立疾病存在,有时也可作为人体内脏疾病在体表的一种信息提示,“内病外应”。不同的病因侵入人体会有不同的变化,根据临床所获取的资料,从其发病、病史、症状、体征方面进行审察、分析,就可以按病因学原理,推断其病变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内容,得以治病求本,以保证治病的确切性。

2辨证论治突出中医特色

辨证是决定立法、遣方用药的前提和依据,是中医学最具特征的核心部分,包括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病证等,均在辨证的范围内。病有内同而外异,也有内异而外同,必须作出认真的诊治,对患者的病情加以详尽透彻、触及本质的分析,继而落定治疗方案,决不可按图索骥地绳于经典,墨守成规,套用成方。即或是同一病的反复诊治,因其个体差异,时间的不同,也可能不是简单的重复,需细心地观察。

如慢性荨麻疹,以发作性风团伴瘙痒难忍困扰着患者。如姚某系一中年女性干部,患病3年,全身性反复性起风团,多在深夜1~2时发疹,至黎明时渐次隐没,每服“开瑞坦”1片,可保两天“平安”,继而又发。根据其症状和体征所见,考虑是邪淫于里,症见于外,证属于寒邪凝滞经脉,血行受阻,拟温通经络,散寒导滞之阳和汤和益气固表之玉屏风散,合而投之。初试5剂即获效,继服10余剂,病人丢弃了开瑞坦,追访1年,未见再发病。该例说明辨证要重视个体的特异性,不同于一般的疏风解肌、清热润燥,或养血熄风类大路药的常规治法,针对发病的时间特性,投一派温热之品而见中医治疗特色。

白塞病,是以口、外生殖器溃疡和眼部病变为特征的综合征。中医根据肝脉络阴器,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等理论,结合患者全身情况,辨证为肝经湿热,脾经伏邪。初拟龙胆泻肝汤合泻脾散,泻肝胆脾胃之湿热,继以益肾活血之六味地黄丸出入为汤药,坚持3~5个月,病有较大转机。此例是根据发病部位,从经络辨证,将口、眼、外生殖器联系为一体的辨治特色。

又如,某某患闭塞性脉管炎病,病史4个余月。左足第4趾萎缩,并呈干性坏死,犹如一小段石墨笔,周边乌黑色浸润块有向上蔓延之势,静止时疼痛难忍。视其舌质淡,舌苔薄白而润,脉象沉细如丝。证属阴寒之邪痹滞经脉,气血郁遏不得通利所致,但舌脉不对证。在此,舍脉从症,即行切除左足干性坏死的第4趾,外敷温通散于患侧足背部,以缓解局部痛侯为第一要;舍症从脉,随而进服阳和汤或独活寄生汤类,一体两治,以进行整体之协调,寄望于有局部的根本改变。

再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病,一般以头面部、胸胁部及腰腹部发疹较多,簇集成群之透明水疱,伴着红斑,呈带状分布,待治疗疱疹7~10d消失后,遗留局部的皮神经痛,留给部分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苦楚万分,疼痛严重者锤胸蹬足,头部撞墙之事也时有发生。中医中药对本后遗症的辨治,病在头面部者,给予通窍活血汤;病在胸胁部者,给予复元活血汤;病在腰腹者,给予少腹逐瘀汤。根据全身症状与体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邪毒虽已从外部进行了清理,但内蓄瘀毒,结滞于经脉之间,络道痞涩不通,不通则痛。在上述基本方中随症加减,化解郁积毒,畅通血脉。按发病部位,分体治疗,体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特色。在诊疗疾病的整个过程中,异中求同,认识其共性,同中求异,认识其特性,显示辨证论治的多点性、位点性,内外相应性的整体治疗特色。

3病证结合提高临床疗效

病,这里是指西医的病,在辨证的基础上辨病,在病的范围内辨证,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医理论体系的特色,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泛发性脓庖型银屑病是一种不多见的严重皮肤病,死亡率极高。大多数患者急性发病,皮损可在数日或数周内泛发全身,常伴有高烧、关节肿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现代医学主要依靠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相应地也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或毒性反应,使病情进一步恶化,而增加救治的难度。我院经门诊及病房收治本病21例,除1例死亡外,均达临床治愈。病人常以高热为要害,按温病辨证;皮肤损害与热度相关,热退则疮减,复发热则疮进。具体操作,按正邪消长不同,病分3期论治:①高热危笃期:病人持续高热,体温多在40~42℃之间,全身泛发红斑,密集针头状或粟粒状脓庖,脓庖溃破、糜烂、渗出、结痂,呈蛎壳样改变。嗜睡或烦躁不安,口渴引饮,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舌苔黄厚或起芒刺,脉象滑数。证属热入气营,热毒炽盛,邪盛正实阶段,治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施予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酌加青黛、紫草、狼毒之属。扶正护阴之西洋参不可缺。遇有神昏,全身抖动者,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类当及时投入,以清热豁痰,熄风镇痉。②高热缓解期:高热期救治得法,病势将折于本期。此期热势下降,体温在39℃以下,红斑、脓疱停止发展,少许脱屑,精神疲惫,不欲食,口干不喜饮,舌红少苔,脉细数。当辨为热毒未尽,气阴耗伤,邪盛正虚,治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为主,施予竹叶石膏汤合黄连解毒汤、玉女煎组方出入。③稳定康复期:体温渐次降为正常,皮肤红斑、脓疱多消失,大量脱屑,皮肤呈现亮丽外观,手触之有柔润细嫩感,精神差,纳少,口唇干燥,舌质红,苔光剥,脉细数无力,以护养胃脾之阴为主,施予益胃汤合增液汤、四君子汤之属,其中西洋参易党参。

本病发热的高低,决定病情的态势,这已为临床观察所证实。案例中,按热度之高低作为分期论治的依据,病证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当然疗效的取得,中医药主导下支持疗法的积极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还与护理工作的周到服务,促使疾病走向恢复的全过程,功不可没。

4触类旁通善用特色疗法

取类的思维,可为临床辨证提供思路。取象的目的是比类,象是客观存在的,是以某些事物为特征的一种关系,用象与属于同一类别的关系进行比较;比类则是根据同类关系加以阐述,援物比类,触类旁通。这种独具特色的思维,可以拓展临床视野,获取新的知识,适用于各种创造模式,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俗话云:“愚以智取,疑以誑消”,领悟辨证论治之要义,运用取类比象法,在皮肤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些“随意遣药,灵活组方”套路,常试为之,疗效也见有出奇的满意时。

以色治色法即以药物之外观色泽反其皮损颜色的治疗方法。如治疗白癜风病,在调和人体气血,滋益肝肾的治则下,多选用黑色、紫色或紫红色药物,以其药色反其皮损之色。治疗白癜风的紫铜消白方中就有紫铜矿、紫丹参、紫河车、紫背浮萍等带色的药物,针对白癜风之白而发挥治“白”的作用,因而收到临床治愈白癜风病达23.4%的好疗效。再如黄褐斑、黑变病、雀斑以及雀斑样痣类色素病,多为忧思抑郁、血弱不华,在补肾活血、疏肝解郁类法治疗的同时,常用玉容散类药洗面,其中白芷、白及、白蒺藜、白僵蚕等药,以白对黑而发挥其治“黑”的作用。

以形治形法即模拟皮损之外观形态选用相形药物的治疗方法。如银屑病被覆着银白色鳞屑,不论其属于血热型或是血瘀、湿热,抑或是血虚风燥型,在立法处方的基础上,加用杉树皮、松树皮、琥珀等相形皮损外观的药,以辅佐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若是关节型银屑病则可另加用“节”类药物,如甘草节、桑枝节、松树节、柳枝节等,有较好的辅佐通络止痛的功效。急性荨麻疹,其红如云彩,堆垒成片之风团,形似花蕾,在清热疏风止痒方中加用鸡冠花、玫瑰花、凌霄花,以辅佐轻解行瘀的作用,这比单纯的守一方治疗,其效果快捷、确切一些。

以皮治皮法即取以皮部入药的药物治疗某些皮肤病的方法。如属脾湿风郁的玫瑰糠疹或类银屑病,在健脾、燥湿、祛风的基础上,选用多种皮类药组方,诸如茯苓皮、五加皮、冬瓜皮、地骨皮、桑白皮、石榴皮、黄瓜皮等水煎內服,其效果优于常规的氧气疗法,又免注射之苦,患者乐于接受。

寓搔意治瘙法皮肤病中最常見的自觉症狀之一是为瘙痒,有时其痒难忍,以搔之出血为快,寢食难安。一般多用手指,或辅以搔抓竹爪为搔抓工具,寓搔意治瘙即是模拟搔爪外象,选用带勾、刺、棘类药物以治瘙痒症,如佛手、皂角刺、蒺藜子、双钩等,掺合到祛风换肌、搜风止痒或养血润燥的方药中去,对于瘙痒症状的缓解能增强效应。

以毒攻毒、吊毒、移毒法即将药性猛烈之毒性药进行适当的炮制后运用,内服以治疗顽症痼疾,外用以散结、蚀疮、祛腐物,或挪疮移毒于远离现病灶处。如疔疮走黄,可在远离颜面危险三角区之肩背部,用降丹药开创一个新的伤口,以引毒外泄。他如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苔袒窒扌停芍赜贸胬囔罘缃舛菊蚓芬Ⅱ隍肌⑿“谆ㄉ叩扔卸疽┪铮庥冒唑⒗嵌尽⒋蠓缱拥燃逅庀椿蚺涑捎透嗤馔俊F渌缢⑴膳渲谩⒘吨剖实蓖庥谩H羰谴窀岵煌ǎ话阈阂┠严拢钣冒投谷士山馕D阎薄?/P>

红升丹、白降丹是中医外科的传统外用药,其蚀毒祛恶腐之力,尚未有替代品媲美,故有“外科家当”之说。体表一些深在性溃疡、瘘管、窦道或皮肤癌瘤等,谨慎使用,多有良效,不必因其内含砷、汞有毒成分,而一概将其摒弃不用。我们的经验是,适当运用,中病即止。

慢性病治疗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2型糖尿病;自杀;共病;预防;综述

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病人最多的国家2013年有10.9%的中国居民患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7%,估计达到3.88亿人[1]。糖尿病起病隐匿及其慢性病程,会导致病人并发症多发且医疗费用较高,使病人产生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2]。2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杀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有自杀意念者患糖尿病及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高于无自杀意念者[2]。糖尿病和自杀都是复杂的全球性健康问题[3],给全球卫生保健系统造成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4]。2型糖尿病和自杀意念与行为相互作用,使病人的躯体和心理健康状态形成恶性循环。国内外很多研究探讨了糖尿病病人的自杀风险和自杀死亡率,但是国内尚无深入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与自杀风险关系的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杀风险因素,为临床护理人员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引导病人躯体和心理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杀风险

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的慢性疾病,需要结合病人自我管理、家庭支持、健康教育进行持续的治疗[5],长期病程对经济水平、社会关系、健康状态的负面影响会增加2型糖尿病病人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发生率[6]。自杀包括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即有自杀想法但未实施和实施过自杀想法或计划[7],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8]。自杀意念和行为均会对2型糖尿病病人系统性、持续性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2型糖尿病与自杀都是复杂性的健康问题,涉及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本研究主要从人口学特征、性格特征、临床表现和神经内分泌4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杀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1.1人口学特征

2型糖尿病病人中自杀意念和行为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人口学特征:①年龄,患有2型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自杀风险高于同病种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一方面中老年人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并且与青少年病人相比自杀倾向和行为不易于被察觉,是自杀的独立危险因素[9];另一方面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随着年龄增加,2型糖尿病躯体症状和并发症会加重,自杀发生率也会升高[10]。②性别,2型糖尿病病人中女性比男性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但男性的自杀手段与女性相比具有致命性,自杀死亡率高[11]。③自杀史,不仅是病人及其家人自杀的历史,病人人际交往过程中遭遇的自杀事件也会成为病人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的诱因。④经济水平低[12],2型糖尿病需要终身用药,家庭收入低的病人依从性较差,会导致血糖水平控制能力偏低,躯体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较快,病人可能因为经济压力和疾病负担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⑤教育水平低[13],2型糖尿病需要结合饮食和运动等自我管理控制病情,一方面教育水平低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一般低于教育水平高的病人,导致血糖水平波动和病情发展;另一方面容易受到病情恶化的不良影响导致抑郁、焦虑情绪甚至自杀意念的产生[14]。⑥独居[15],多见于丧偶、离异、未婚的2型糖尿病病人,一方面长期病程对病人躯体和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可能导致病人抑郁症的发生;另一方面人际交往的减少可能导致病人出现社交障碍[16],这两种心理疾病使病人的自杀风险增加。因此,具有上述人口学特征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和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17]。

1.2性格特征

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人格特点与糖尿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8]。2型糖尿病病人中自杀风险高的人群具有以下性格特点:①情绪控制不良,主要包括抑郁和焦虑,抑郁症状主要包括持续情绪低落、快感缺失、睡眠障碍、负罪感等心理体验和躯体表现[19],焦虑症状主要是因为应激唤起水平降低、问题的负性面被放大,导致焦虑和担心情绪频繁发生[20]。②自我形象管理失调[21],一方面表现在不注重形象和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超重或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会导致个体低自尊水平。③行为不稳定伴有冲动性行为,尤其是饮食和运动行为的不稳定会导致病人血糖控制的不稳定,伴有的冲动性行为使得病人在病情恶化的情况下自杀风险增大。④不善于人际交往,谨慎、保守、过于自制等人际交往特点会使2型糖尿病病人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和有效性下降。上述性格特征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中多见,也是自杀群体最常见的人格障碍特点[19]。具有以上特点的2型糖尿病病人压力应对和问题解决能力低于性格外向主动的病人,一方面会导致病人依从性和自制力偏低,不利于血糖水平和并发症的管理与控制;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社会支持系统不足、自尊水平低下的问题,导致抑郁或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

1.3临床表现

2型糖尿病与自杀意念形成恶性循环,两者相互作用导致2型糖尿病病人的躯体症状和并发症发生、发展加快,甚至出现自杀行为。自杀意念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影响病人血糖水平的控制,会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加快。2型糖尿病对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共病,2型糖尿病病人常存在多种慢性疾病或躯体和心理共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抑郁症等增加了病人疾病压力和自杀风险[9]。②糖尿病痛苦[22],是在2型糖尿病病程发展和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性心理表现,会影响病人的血糖控制、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③慢性并发症[23],2型糖尿病微血管和神经的慢性损伤引起的肾脏和视网膜等组织器官病变会导致病人自杀风险增高[24]。④躯体症状,如活动耐力下降、肢体麻木、刺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25]。⑤体质指数(BMI),BMI是2型糖尿病病人评估体重控制和运动效果常用的指标,数值过高的病人抑郁和自杀的风险高于其他病人[21]。临床表现是护士评估病情和制定护理计划最直接的指标,掌握2型糖尿病病人躯体症状、心理状态和急慢性并发症的动态变化,可以为医护人员和病人了解病情和制定治疗、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1.4神经内分泌特点

2型糖尿病病人中以下具有神经内分泌特点的病人自杀风险偏高:①胰岛素和血糖水平,一方面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或波动幅度过大会削弱病人的管理意识;另一方面自杀未遂的糖尿病病人的脑脊液胰岛素浓度高于一般病人,容易引起脑部并发症和认知障碍。②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会引起脂质堆积和肥胖,增加了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自杀意念导致机体代谢减弱造成脂质堆积,加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并发症[26]。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BDNF水平偏低是2型糖尿病病人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有自杀意念的病人血清BDNF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导致机体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不足,造成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27]。④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造成的促炎性因子增加会诱发焦虑、抑郁情绪[28],增加了2型糖尿病病人自杀风险。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血清高血糖状态激活HPA轴会诱发神经系统产生抑郁症状,在疾病压力的作用下可能导致自杀意念的产生。有抑郁症的2型糖尿病病人自杀风险是一般2型糖尿病病人的2~3倍[9]。上述2型糖尿病病人神经内分泌改变对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影响主要是以抑郁症为中介,是自杀意念和行为发展中会出现的变化,可以作为护士评估2型糖尿病病人自杀风险的病理生理指标。

22型糖尿病病人自杀预防

2型糖尿病和自杀意念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导致糖尿病病人自杀风险高于一般病人。一方面根据2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杀环境、特征、方式的特异性,应该针对糖尿病病人的躯体和精神疾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自杀预防方案,减缓病情进展和降低病人自杀风险;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共同保护机制,帮助2型糖尿病病人形成躯体、心理健康良性发展计划,减轻糖尿病痛苦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2.1有效筛查

有抑郁症的2型糖尿病病人自杀风险是一般病人的3~4倍,有自杀行为的2型糖尿病病人40%有过自杀企图[4]。抑郁症状显著增加了2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杀风险,有自杀家族史和自杀行为史的病人自杀风险高于有自杀意念的病人[9]。因此,对2型糖尿病病人抑郁症和自杀史的筛查有利于及时发现病人自杀风险,以便进一步评估和干预[4]。了解人口学资料,提高对中老年人群、独居、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低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关注度,强化自杀预防意识。评估2型糖尿病病人人格特征,加强对依从性和自控力低、敏感度高的病人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运用有效沟通技巧,获取病人信任,帮助病人理解疾病发生发展及影响,以提高病人依从性和自主性。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社会支持系统和家族史,充分利用家庭与社会资源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自杀风险。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系统的主要部分,家庭的有效沟通与协调对于加强自我管理和监督至关重要,是自杀和糖尿病并发症的保护因素[13]。积极引导2型糖尿病病人强化社会支持系统,利用互联网构建糖尿病病人交流平台,最大化信息资源并减少病人孤独感。鼓励2型糖尿病病人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提升社会认同感和自我实现感。

2.2病情监测

自杀意念和行为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进展的影响,导致有自杀意念的2型糖尿病病人需要多方面的评估与监测。一方面需要监测2型糖尿病病人常规检查项目,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抑郁和糖尿病痛苦相关[29],也是评估2型糖尿病病情进展最常用的两种指标;另一方面关注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糖皮质激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炎性因子等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2型糖尿病病人的躯体和心理健康的异常状态。慢性躯体症状是2型糖尿病病人产生自杀意念的原因之一,如疼痛体验与自杀意念相关[30],评估躯体和心理慢性疼痛水平,有助于评估和干预自杀风险。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肾脏和眼部并发症等严重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是导致2型糖尿病病人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早期告知病人并发症风险并防范慢性并发症有利于减轻或避免自杀意念和行为的产生。从生化水平到临床表现的全面监测可以及时、有效地评估病人的2型糖尿病病情进展和自杀风险。

2.3药物管理

与一般病人自杀多选择悬吊、高坠等方式不同,2型糖尿病病人选择药物自杀的可能性更高[31],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服用过量糖水等导致血糖过低或过高而死亡[10]。Löfman等[7]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胰岛素自杀的2型糖尿病病人达到16%,未患糖尿病的自杀者没有使用胰岛素自杀的情况。有案例研究报告指出,2型糖尿病病人会口服过量降糖药如二甲双胍[32]等,或西他列汀、胰岛素等实施自杀行为,并且自杀未遂病人的药物代谢异常增加了病人低血糖死亡的风险[33-34]。2型糖尿病病人主要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因此使用口服降糖药自杀的发生率高于使用胰岛素。自杀手段的可获得性较高以及自杀过程不易被察觉导致2型糖尿病病人自杀死亡风险增大[9]。一方面需要明确2型糖尿病病人自杀手段的特殊性和可获得性,提高病人依从性和护士糖尿病常规治疗药物的管理意识;另一方面需要掌握2型糖尿病病人药物自杀的急救措施,可以通过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进行治疗,抢救成功率高于使用农药等药物自杀的病人。

2.4行为管理

2型糖尿病需要严格的饮食控制、长期坚持治疗和运动,要求病人具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有自杀倾向的病人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低于一般病人,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并发症多发。2型糖尿病病人的BMI高于常人,与肥胖、超重等相关度高,我国2型糖尿病病人的BMI比西方国家病人的平均水平低或存在内脏脂肪[35],尤其需要严格控制体重以防止病情进展。指导2型糖尿病病人养成记录糖尿病日志的习惯,帮助病人了解病情监测的重要性和血糖水平对病情发展的影响。根据2型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偏好和病情需要与病人共同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和治疗计划,提高病人治疗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体重管理可以改善情绪失衡和缓解焦虑状态,体育锻炼时释放的β-内啡肽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根据病人运动耐受力制定和落实循序渐进、可持续的运动计划,不仅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波动和体重,还可以通过开展团体运动帮助病人发展正性的人际关系。

3小结

慢性病治疗案例范文第5篇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07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医院医患办公室记录并已处理的233起投诉案例。其中,抽取3起案例作为典型案例,抽取标准为由患者首次投诉至医患办公室,并经法院判决或调处解决的案例。典型案例收集内容包括患者口述,工作人员详细记录的文字材料;门诊、住院病历、处方、实验室检测和辅助检查结果;法院判决词或调解书。典型案例访谈对象及人数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共计6人;经治医生、科主任及相关医务人员,共计10人;医患办公室工作人员及负责人共4人;律师、法院审判员及庭长共8人。

1.2研究方法经审核,233例案例资料均记录完整,为有效资料。将案例中的投诉地点、投诉时间、被投诉人、投诉事由、处理结果等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应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总结案例的发生、发展、变化、升级和结果,然后进行归纳分析。同时,将访谈笔记和典型案例资料收集内容作为解释现象的参考依据,并对典型案例分析后的结果进行分类,总结出案例所反映的内容,与233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挖掘其内在联系与不同。

2结果

2.1医疗纠纷分布情况医院六年的医疗纠纷的时间分布趋势如图1所示,发生次数最多的年份为2008年,此后呈逐年降低趋势,2011年发生次数最少,2012年有所反弹。在地点分布上,住院部出现医疗纠纷的次数最多,发生纠纷数占总纠纷数量的81.55%。在190起住院部发生的投诉案例中,除有1起是在住院部收费处发生之外,其余住院部189起案例中,手术科室比非手术科室的纠纷发生率要高,手术科室占63.49%,骨科、妇产科和外科等手术科室,以及脾胃病科、肿瘤科、针灸科和心病科等非手术科室是最易引发纠纷的科室。此外,被投诉人员中,最易产生纠纷的人员为医生,见表1。

2.2医疗纠纷产生原因对医疗投诉案例中记载的投诉事由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包含医方、患方和第三方原因,见表2。

2.3医疗纠纷原因典型案例分析

2.3.1案例1。某女,32岁,因畏寒、月经不调来院就诊,在长达一年半的治疗中,医生共为其开具154剂中药饮片,每剂含寻骨风20克,后患者以中草药寻骨风超出了常规使用剂量,导致其患上慢性肾炎、慢性肾衰(尿毒症期)为由,将医院告上法庭。对本案例的相关人员访谈,医患双方各执一词。患方认为根据《中药大辞典》和《中华临床中药学》记载:寻骨风使用剂量应为9-15克,而接诊医生的用药量明显超过了规定剂量,且寻骨风的主要成份马兜铃酸的毒副作用会导致肾衰竭。因此,是医方滥用中草药物的行为导致了其病情的恶化。主诊医师则认为,自己的诊疗行为并无过错,寻骨风的使用是根据患者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开具的药物,而且依据其多年的行医经验,未听说寻骨风会引发肾病的不良反应报道。而法院认为,在患者有小便异常的情况下,接诊医生未作血、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检查,负有监测不到位的过失责任,但患者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为自身疾病自然转归所致,故医院与患者应各负50%的责任。

2.3.2案例2。某女,26岁,因停经来院就诊,接诊医生开了红花逍遥胶囊,患者服药六盒后仍不见效,到其他医院作B超检查,发现宫内早孕6周,遂与医院发生医疗争议。对本案例的相关人员访谈,患者认为接诊医生在未对其作任何抽血化验、尿检及B超检查的情况下,仅凭其自述月经不调就轻易下诊断,开具舒肝理气活血的药物,此药为孕妇禁用,会对胚胎造成影响。医生的错误诊疗行为导致其进行人流手术,因此,医院应赔偿医药费、精神损失费等。主诊医生则称,根据中医“望闻问切”和患者自述病情判断患者系月经不调,未给患者开具检查是因为患者称其经济困难,不愿意做相关的临床检查。调解此纠纷的管理者却认为,医生未按诊疗规范接诊患者,而不应以患者不愿配合检查为由,仅凭行医经验而无实验室数据支撑就草率诊断,因此,医生应为自己的不当诊疗行为负责,给予患者一定的经济补偿。

2.3.3案例3。某男,19岁,因慢性乙型肝炎在医院门诊就治,4年来一直服用中药对症治疗,半年前患者突发腹痛,经B超检查发现肝脏有肿瘤,该患者后经医治无效后死亡,患者家属无法接受这一事实,遂发生医患纠纷。在纠纷调解中,患方坚持认为,长达4年的治疗中,接诊医生从未为其做B超检查,如若早日发现肝部有肿瘤,可及时对症治疗,因此,患者死亡系医院贻误病情所致。经治医生辩称,患者家境贫穷,且长期在外打工,每次均由其家属代取药。另外,肝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且难以被B超检查发现,因此患者死亡系其本身疾病转归所致,而并非医院漏诊。调查人员认为,接诊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转归风险性认识不足,且未做到对患者的“望闻问切”,因此医生负有一定责任。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医院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和引发纠纷的医方成因中的部分原因与综合性医院存在共性,普遍表现为:住院部纠纷发生率高于门诊和急诊[2],医生因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3]成为最易被投诉的人员。但中医院的医疗纠纷成因也有其独特性。

3.1医方成因特点233例医疗纠纷原因分析结果显示,由医方原因引起的频次为145。其中,中医诊疗的局限性和不规范性这一中医特色较为明显的原因出现频次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3.1.1中医诊断无实验室检查数据支撑。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一种“关系本体”,虽然它可以很好地告诉你“是什么”,但还不能很好地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4]。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中医证的诊断缺乏客观化的标准,让人难以把握。[5]在3起典型案例之中,医生的诊断都缺乏相应的临床检验数据支持,更多的是依靠“望闻问切”以及长期以来积累的临床经验来为患者作出诊断。这样的诊断流程使得在3起医疗纠纷的鉴定结果中,医生不可避免的需要承担部分责任。

3.1.2对中药毒副作用认识不准确。根据药监部门的通报、医学研究文献和专业网站资料的显示,中药本身的毒性及用法、用量不当,中药、中西药配伍应用不当以及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改变[7],均会造成人体肝、肾及神经功能损伤或致癌等。案例1中,临床医务人员在使用中药时,未对药物副作用进行追踪观察研究,只靠医生诊治经验使用药物。因而在使用药物出现副作用时,医生无法出具客观疗效评价的有效证据,这便成为医患双方争议的焦点所在。

3.1.3对疾病的转归及风险防范认识能力不足。在典型案例3中,根据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表明:乙型肝炎与肝癌关系最密切。作为长期从事肝病专业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对该病的风险存在一定的预见性,从而在诊疗活动中进行适当的早期干预和密切的观察追踪,以延缓疾病的转归。但案例3中,医务人员忽视了这一点,从而产生医疗纠纷。

3.1.4中医适宜技术不良反应。推拿、针灸、热敷等引起的不良事件已被世界广泛关注。如最能体现中医特色的针灸会引起晕针、滞针、断针、烫伤、过敏以及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感染,出血和内脏、神经组织的直接损伤等不良事件。这也使得在医疗纠纷发生地点分布中,针灸科成为纠纷较多科室的原因所在。

3.2患方成因特点从引发医疗纠纷的患方成因来看,本次研究由患方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频次为91,其中首要原因是患者对中医疗效将信将疑,频次高达42。很多患者在疾病困扰、求治西医无果的情况下,认为中医在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上效果较好,中医疗法在中国有着优良传统,老中医经验丰富[11],或权衡中西医医疗收费标准后,认为中医价格低廉,而选择到中医院就治。案例2、3中患者经济条件均比较紧张,选择求治中医,以减少检查费用的开支。患者的另一特点是对中医疗效期望值过高,研究结果中这一原因出现的频次为34。有些患者盲目崇拜中医,但忽略了中医的局限性、特殊性及风险性,一旦中医疗效低于预期,便会将责任完全推给医务人员。

4结论

慢性病治疗案例范文第6篇

1注重实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第九章儿童少年慢性病预防控制为例

人们通常把成年后易患的一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及肥胖症等称为成年期疾病。医学研究表明,这些疾病与人类的生活行为和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许多成年期疾病是儿童期隐患的暴露或疾病的延续,致病的危险因素往往自幼年形成,如不及时干预、纠正,大多可持续终生。教材第九章主要介绍儿童肥胖症、儿童高血压、儿童糖尿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本章的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肥胖一节先是通过世界肥胖选美大赛视频导入,采用传统教学法讲授儿童肥胖症定义、分类、肥胖的筛查和诊断,之后,以小组(5-8人)为单位专题讨论“儿童肥胖综合防控措施”,并结合已学习的营养知识为肥胖儿童编制切实可行、可操作的减肥食谱;高血压预防这一节在讲授前,教师先引领学生回顾在临床内科学中所学习到的有关高血压的标准、分级等相关知识,随后重点讲授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儿童高血压影响因素,并在课堂演示儿童高血压的测量方法,利用实习课组织学生到附属小学进行儿童高血压的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儿童少年糖尿病的学习采用案例教学,以临床实例来讲授儿童少年糖尿病病因、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指导学生在课后将其归纳、整理,撰写儿童少年糖尿病防治宣传手册,作为“世界糖尿病日”宣传活动资料。

2寓教于影,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第十章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为例

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偏移称为心理卫生问题。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品行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强迫症等。为了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我们不妨借助视频媒体。台湾金钟奖导演沈可尚执导的公益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在纪录片中,孤独症者被称为“遥远星球的孩子”。他喜欢一个女生怎么表达?他如何告诉别人自己不高兴?他们怎么和地球人交朋友?影片从医学、伦理、道德、家庭、生活、工作、梦想等多种角度出发,观察并了解孤独症者这一特殊群体。学生在观影的过程中,对孤独症的表现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了深入的了解。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变的电影《叫我第一名》,患有妥瑞症的布莱德被视为一个无法安静的顽劣小孩,无论在餐厅里,课堂里,在音乐会上,他都会无法控制地发出怪声,被学校视为不受管教的坏小孩,不仅老师不谅解,同学之间更是取笑他这种行为,每天被包围在厌恶和不解的眼神中。影视教学中,同学们不仅了解妥瑞症儿童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缓解方法,而且布莱德身上所展现的达观进取、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追求梦想的执着也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的,他最终凭借个人不懈的努力,实现了做一名教师的梦想。对于在儿童少年时期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对相当范围的心理困扰者都有帮助,但对一些特殊儿童,如具有言语障碍的自闭症儿童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这些儿童,许多学者采用游戏疗法特别是箱庭疗法进行治疗。箱庭疗法,又称沙盘游戏,指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因我院目前暂无箱庭室,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种心理疗法,借助视频观看箱庭疗法的个案治疗过程,并解读在治疗阶段,被治疗儿童不同的箱庭作品所表达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栩栩如生的视频画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只是有选择地放映片段,其余内容,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看。

3TBL教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以第十三章教学卫生和学校卫生服务为例

实施TBL教学之前,向学生介绍TBL意义、实施过程、课程安排及评价方法等,使学生转变观念,对TBL有比较全面和详尽地了解,做好心理准备。学生们本着自愿的原则,5-8人组成一个小组,确定一名组长。课堂讨论的案例由教师课前提供给学生,针对本章的内容,教师提供三个案例,案例一:某校初中一年级学生的一日生活实录(学习目标: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脑力工作能力变化);案例二:报刊上一篇报道《从学生体质下降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存在的问题》(学习目标:体育锻炼卫生);案例三:参照健康手册模版,为小学、初中、高中生制订健康教育手册(学习目标:学校卫生服务)。每一小组通过随机方式选择所讨论的案例,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自学第十三章内容(课前教师给出自学要点),并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寻找所讨论案例的答案,这些功课利用课前的业余时间完成。课堂中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将本组收集到的与案例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后汇报,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提供给学生参考答案,只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独立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另外,教师要把握好讨论的节奏,根据讨论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讨论的进程,对离题的现象及时给予纠正。发现共同性问题时进行全班讨论。教师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对本章所设计的案例给予小结。TBL教学是将自主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小组成员间既有分工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参与科研,提高学生科研素养:以第八章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

慢性病治疗案例范文第7篇

关键词:药物处方;管理质量小组;处方不当;安全管理;焦点循环管理法;品管圈

戴明环(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首先提出的,是进行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品管圈是PDCA常见的管理方法,其通过自愿参与的原则把性质相似的基层工作人员组成小圈。通过圈内成员团结合作,依据制定好活动方案,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为提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服务质量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1⁃2]。焦点循环管理法(FOCUS⁃PDCA)是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工具,是传统的PDCA方法的延伸与拓展,目前已经逐渐由企业管理向医院管理延伸[3⁃5],已经广泛用于围手术病人的管理[6],护理管理[7]、药品管理等多个方面[8⁃9]。门诊的处方质量与医院的合理用药息息相关,是医学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研究课题。门诊病人存在流动性大、接触时间短、依从性差等特点,提高门诊处方的合理率既可以提高病人的就医体验,也是医院等级评审的要求。国药东风总医院通过FOCUS⁃PDCA管理法,建立品管圈,加强对医院门诊处方的干预,降低门诊处方的不合理率。本研究对FOCUS⁃PDCA循环管理法改善门诊处方合理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门诊处方不合理的主要因素,介绍质量管理工具在提高医疗质量的积极作用,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系统随机抽取国药东风总医院2015年1月和6月门诊处方13924张,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和处方点评细则,对所有处方进行合理性点评。采用FOCUS⁃PDCA循环法对管理前(2015年1月)和管理后(2015年6月)的处方的合理率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

1.2.1F阶段:发现问题门诊是医院服务的重要窗口,门诊处方质量与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病人满意度都息息相关。药学部对2015年1月的处方质量进行评价,初步确定了门诊处方合理率与等级评审的要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具有明确的提升空间,确定为CQI(ContinuousQualityImprove⁃ment)题目,即提高门诊处方的合理率。

1.2.2O阶段:组织建立成立“门诊处方改善小组”,建立品管圈,以临床药学室组长为圈长,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选择组员7名。确定整个的改善周期为6个月,组长采用甘特图进行计划拟定,制定活动的方案、步骤等,并将工作职责根据圈员能力合理分配,明确每个步骤的活动时间及相关责任人。每2周开会1次,每次30min,主要针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解决方案。

1.2.3C阶段:明确方向依据国家和医院的点评规范,对2015年1月的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了处方不合理率排名前5的项目分别是用法不适宜、用量不适宜、用药与诊断不符、处方缺少诊断、超长时间开药。采用鱼骨图对造成不合理处方的原因进行分析,具体见图1。

1.2.4U阶段:方案解析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鱼骨图分析法,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找出不合理处方产生的原因,总结为以下7个方面:(1)医师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把处方合理率与提升医疗服务和病人满意度联系起来;(2)医院对门诊处方医师开具处方合理率考核不足;(3)医师根据临床情况实践进行超说明书用药但未进行相应的备案程序;(4)临床药师深入到临床与医师沟通的时间不足;(5)调剂药师未能及时与开具问题医师进行有效沟通;(6)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加强;(7)医师对有关药学知识掌握不足(尤其是中成药)。

1.2.5S阶段:合理选择针对总结的问题,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针对所有的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下:(1)积极开展院内培训,对医师进行《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集中培训,明确不合理处方的类型,积极解答医师关心的问题进行,明确特殊人群(老年人、慢性病、外地带药)处方的时长,降低超长时间开药的处方数,提高医师思想认识,规范医师的处方书写,减少处方缺项;(2)同医务部积极合作,建立奖惩制度,每月药学部定期将抽查的处方点评结果反馈给医务部,医务部根据情况对相关科室或个人进行处罚,(如:诫勉谈话等),并将相关结果进行内网公示;(3)药学部加强超说明用药相关流程的宣教,向临床科室普及超说明书用药申报流程,药学部定期对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医嘱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临床,促进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申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4)临床药师定期处方评价指标和合理用药相关信息,同时加强处方点评工作,由月点评改为周点评,并将处方点评结果及时公布上网,督促医师合理开具处方;(5)药师严格执行“四查十对”,遇到不合理处方及时与医师沟通,并记录在册,若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确需超常用药,需医师在处方上签字,否则拒绝调配;(6)医院引入合理用药软件,对不合理处方提前进行干预,对于缺项处方、用药频次不合理的处方,进行事前干预,从技术上减少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7)收集药品说明书,建立本院的《药品处方集》,安装合理用药软件,方便医师对不熟悉的药品进行查询。

1.2.6P阶段:合理计划药学部与门诊部、医务部采取联合合作的模式,以临床药师为活动的主干力量,全面提高医院的门诊处方质量。降低超长时间开药,用药与诊断不符,临床诊断缺失,用法不适宜,用量不适宜5个方面的处方数。2015年1月的处方(改善前的处方)不合理量认定为366张。根据收集的结果绘制柏拉图[10⁃11],柏拉图的分布结果显示,用量不适宜与用药诊断不符总占比60.93%,是不合理处方的主要存在问题,将此两大问题作为改善活动的重点。小组建立品管圈,经大家讨论决定将圈能力定为85%,由此确定目标值为176张/月。

1.2.7D阶段:开展实施根据“1.2.5”确定措施,逐条进行落实,建立完善组织体系,运用信息系统减少人为错误,加强对门诊处方合理的考核,充分发挥药师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处方点评频率和相关合理用药的宣教频次,规范临床超说明书用药流程,建立完善医院的处方集,并针对各个科室的常用药物开展专科的药学培训与服务。

1.2.8C阶段:定期检查门诊处方改善小组每月开展阶段性总结会议,对于当月中的处方的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商讨解决方案,每周将处方点评结果上报医务部,在周质量例会上进行通报并进行医院内网公示,充分发挥药师沟通纽带作用,及时有效与医师进行沟通,保障计划的可持续性。

1.2.9A阶段:后期处理通过第一轮的实施检查,医院的处方合理率已经明显提升,用量不适宜与用药诊断不符的处方得到大幅度下降。小组成员通过总结、分析、讨论,对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对于未得到有效改善问题提出新的整改方案,纳入到下一轮PDCA循环中进行改善。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软件,对于干预前后的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FOCUS⁃PDCA

实施前后门诊处方合理率对比通过第一轮FOCUS⁃PDCA的管理,门诊处方合理率得到有效改善,结果显示用法不适宜、用量不适宜、缺少诊断处方、超长时间开药的处方、用药与诊断不符处方数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

2.2无形成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成员从责任心、团队协作、积极配合、沟通交流、解决问题能力、品管圈手法6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分结果见图2。

3讨论

FOCUS⁃PDCA是FOCUS与PDCA的合称,FOCUS注重分析过程,PDCA注重实施过程,与传统的PD⁃CA相比,FOCUS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全面的发现潜在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PDCA在FOUCS的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详细制定实施方案,并不断修正,通过临床药师的沟通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案例通过FOCUS过程发现各种不合理处方中用药与诊断不符、超长开药(大处方)和用药用量不适宜的三类问题最为突出,针对这两个问题深入分析,分别采用PDCA过程进行改进,取得显著效果。临床药师通过调研,发现用药与诊断不符的主要原因是许多老年病人存在多种疾病,需要跨专科开药,专科医生对非专科的诊断常会遗漏或书写不规范。为解决这一问题,医院成立多学科联合会诊门诊,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坐诊,既提高了门诊的处方质量,又避免了病人在不同专科间的频繁进出,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FOCUS对于超长开药进行分析,总结原因如下:(1)外地病人开药;(2)老年慢性病病人开药;(3)医师习惯;(4)病人要求,不愿意多跑。针对以上原因,药师将以上问题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的方案,如针对外地病人,根据其具体情况,用药时长放宽至3个月,对于老年病人,慢性病的处方可适当放宽至1个月,其他病人或普通疾病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即一般处方不超过7d用量;同时对医师加强处方管理办法的宣传和培训、对病人加强合理用药宣讲,改变医师和病人的观念;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病人,医师须及时报告医务部,批准后方可开具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超长用药处方的比例由2.13%降至0.65%。而处方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医院药品品种较为繁多,部分医师对于非专科药品的用法用量不熟悉;(2)存在超说明书用药,且这一原因引起的用法用量不适宜占50%以上,超说明用药的存在与某些国内药品说明书相对于学科发展滞后、个别医师认为剂量与药效存在正相关性而忽略相应的不良反应和企业推广药物时推荐超说明书用药[12⁃14]均有关。而说明书上的“遵医嘱”使用,也给了医师超说书用药足够理由。这些问题在PDCA阶段得到了解决。医院通过引入合理用药软件系统,开医嘱时提供说明书查阅,帮助医师避免不熟悉引起的用法用量不适宜。临床药师与相应科室进行沟通,明确超说明书用药是否为科室的常态用药,并要求科室提交临床证据,药学部联合医务部组织专家论证投票、提交医院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审批,审批通过则进行备案方可使用,并与病人签订超说明用药知情同意书;若审核未通过,则视为不合理处方。另外,药学部对超说明书用药不定期进行专项点评,规范这种行为。本次的实施过程中,处方的合理率由17.34%降至6.68%(P<0.05),改进效果显著,但离等级评审细则中关于处方合理率达99%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还有改善的空间。经过这次活动可以发现:把品管圈这种新颖的管理模式引入到医院药学服务中,通过FOCUS⁃PDCA循环,能显著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为我院进行三甲评审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切实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借助品管圈活动,圈员们提高了沟通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了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个体的综合能力和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在圈员们的积极相互配合和协作下,体现了团队的力量。药学部准备尝试使用该方法,在慢性病用药依从性管理、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实践,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李燕,杜德才,杨立强,等.品管圈方法在降低住院药房口服摆药差错中的应用与评价[J].安徽医药,2015,19(7):1414⁃1417.

[3]陈艳,宗强,陈爱民,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药事与药物使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4,18(2):365⁃368.

[4]张永,卢智,郭丹.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我院三级综合医院复审过程中药事管理的体会[J].中国药房,2016,27(10):1305⁃1307.

[5]缪建辉,孙坪.PDCA循环法提高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效果评价[J].中国药业,2016,25(22):93⁃95.

[6]姚红梅,左煌,边永娜,等.FOCUS⁃PDCA在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6):86⁃88.

[7]徐长龙,郭晓敏,张连杰,等.FOCUS⁃PDCA程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7,31(1):15⁃17.

[8]韦宁,盘红梅,廖艺.基于PDCA循环的病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5,12(8):500⁃502.

[9]程红勤,金颖,刘琛,等.PDCA循环在病区基数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10):1260⁃1262.

[10]徐萌,郭凤霞,司法启,等.柏拉图分析法在提高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3,24(5):424⁃427.

[11]孙涓,陈伟薇,丁光跃,等.品管圈在降低中心药房医嘱调配差错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4,18(5):965⁃969.

[12]陈瑶,杨剑辉,林武斌,等.某三甲妇儿医院门诊超说明书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7,26(5):315⁃319.

[13]刘永忠,赵倩,卞少倩.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江西中医药,2017,48(11):17⁃19.

慢性病治疗案例范文第8篇

一、医改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上级主管局及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医改工作自年4月26日以来,BB区卫生局多次召开基层“医改”工作会议,提前谋划,为下一步实施基层“医改“的具体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医改关乎于民生,为了确保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我院于年4月27日在AA镇人民政府召开了“AA中心卫生院年医改工作动员大会”,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更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重点。通过学习各项医改政策和文件精神,我们感受到了自治区政府实施基层“医改”的决心与信心,医改之举势在必行。

如何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大发展”的重要目标得以实现,我院全体班子成员认真研读相关“医改”配套文件,领会并把握“医改”方向,认清并紧跟“医改”形势,积极探索,共同努力,从思想到行动均做了积极充分的准备。

(二)成立组织机构、强化政策宣传培训

1、我院先后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筹备领导小组和医改岗位设置领导小组,确保医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2、加大医改宣传氛围,共出版2版医改宣传版报,大横幅和小横幅各1条,将“医改100问”和其他有关医改政策文件复印下发至班子成员、科室主任,做到人手一份,并在公示栏张贴便于职工随时阅读、学习文件,了解“医改”政策。

3、年4月27日召开全院职工会议,组织学习“医改”文件,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就单位回归公益性、定编定岗不定人、竞聘上岗、转岗分流、基本药物采购、药品零差价率销售和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掌握医改政策.年5月5日由BB区卫生局领导亲自到我院召开医改工作会议,使全院职工从自身实际情况找准自己位置,积极参与到医改工作中来。

(三)核对药品价格、执行零差率销售

1、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5月1日起我院配备的所有药品均实行零差率销售,将国家基本药物和广西增补基本药物目录复印下发到各临床科室,通过学习培训,并制定用药制度,引导、改变医生原来的用药习惯。

2、于年4月29日开始组织人员对药库、药房库存药品进行盘点清理,对符合基本用药目录或补充药品范围内的药品登记上册,目录外药品全部在年7月31日24时前妥善处理。

3、通过计算机系统信息化的管理,核对药品进货发票价格,输入微机管理系统,年5月1日起所有药品全部按进货价销售,所有药品均未超过国家指导价和自治区药品招标采购价。

(四)、审核资质证件、摸清人员情况

做好竞聘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竞聘顺利的基础。对年2月28日之前进入我院的人员逐人核对执业(从业)资格、学历、进入岗位时间和在岗情况进行摸排,共有职工109人,现有在编人员有33人,符合竞聘上岗的编外专业技术人员有31人,符合竞聘上岗的编外工勤人员有7人。

(五)、设置拟定岗位、组织竞聘上岗

依据核定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编制77个,工勤技能岗位编制7个,拟定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做好竞聘上岗的各项准备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照因需设岗、按岗聘人、合同管理的原则落实竞聘上岗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发现、解决竞聘上岗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医改领导小组报告,使竞聘上岗工作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圆满完成。

(六)、医改下一步工作计划:

严格按照BB区第三批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暨综合改革工作日程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关工作,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重点,稳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继续巩固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开展

AA镇共有24个行政自然村,3个社区,总人口68542人,其中农业人口63124人,年参合人数58579人,上缴参合基金1757370元,其中社区民政局对五保人员及军烈属人员补助款为13650元,全镇参合率为92.8%。全镇上半年(截止年5月20日)止新农合住院补偿情况如下:

1、普通住院补偿

乡级住院517人次,总医药费用为74.06万元,补偿总金额为56.91万元;市级住院702人次,总医药费用266.38万元,补偿总金额为119.65万元。

2、大病补偿情况

大病补偿34人次,总医药费用为87.44万元,补偿总金额43.65万元。

3、普通住院分娩顺产补偿情况

乡镇住院分娩186人次,总医药费用为14.97万元,补偿总金额为3.72万元;市级住院分娩141人次,总费用16.87万元,补偿总金额2.82万元。

全镇累计住院补偿金额为226.75万元。资金使用率为38.7%,农民受益率为2.84%,平均住院补偿率为49.32%。

三、开展医疗服务质量大检查

1、建立院、科两级质控体系,实行职能科室与临床医辅科室联动考核机制。我院根据实际及时调整了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病案质量、输血、感染控制、药事等6个管理委员会的专家组成,从人员上保证了质控部门经常性质量监控工作的持续开展。将医院各项日常工作进行标准量化,定期考核督查。采取行政职能科室考核临床、医辅科室的工作业绩,而行政职能科室的工作业绩由临床、医辅科室及医院考核领导小组来共同评分。

2、突出医疗服务质量主题,实行重点科室重点监控。在定期进行考核督查的同时,强化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安全意识,把重点放在医疗工作环节上,注意对工作流程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强调对12项核心制度的贯彻执行;如经常性抽查运行和入档病历书写质量,监控: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疑难病例讨论制度、院内外医师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建立和完善了医疗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医疗安全报告制度。

一是加强医务人员素质培养,规范执业行为。加强了医务人员医学理论知识及个人综合素质的培训,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及服务礼仪竞赛活动,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三基”考核成绩良好。二是建立了医疗事故防范机制,增强了医疗安全责任感。为切实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种医患矛盾,建立了较完整的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制订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不断加强了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学习,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了医疗安全。三是强化医疗质量意识,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始终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院工作的主线,建立健全了各项医疗管理制度,开展了定期与不定期的医疗服务质量考评活动,不断地培养、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好地开展了各项新业务、新技术,从而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强化医疗文书书写,各单位均能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要求加强医疗文书书写管理工作。四是加强门、急诊工作,提高应急救治能力。门、急诊工作运行有序,急救设施齐备,各专业值班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处理及时、操作熟练,确保了绿色通道畅通。五是加强临床输血及药品管理,确保临床用血、用药安全。建立了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成份输血比例逐年上升;注重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抗生素使用合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规范。六是院内感染管理意识不断加强。医院感染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实行规范管理,监测资料较齐全,统计指标达到标准要求,一次性用品残核去向正确。

3、加强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把好用药关,药品严格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加强对精神药品的管理。狠抓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完善《临床药师查房制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医师合理用药评价通报及执行制度》、《医师用药情况监控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医院合理用药评价、监控、通报等整套科学管理体系。坚持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实行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分级使用,指导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4、公开了价格,规范了收费价格和收费是病人及其家属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医院既要在诊断、治疗上尽量做到优质、高效、安全,又要在治疗费用上切实做到透明、合理,使患者得到实惠。我院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规范了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严禁超标、分解收费现象发生。

5、为方便患者看病,切实解决患者就医的各种不便现象,改进和简化了就医流程,为病人提供更优质,更快捷的服务。

6、在门诊大厅免费提供开水及一次性纸杯,在门诊输液大厅增加了输液椅等设备,方便病人看病就诊。这些方便患者的服务项目正在向规范化扩展。人性化服务不仅为病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密切了医患关系,加快了病人康复进程,还促进了医德医风建设。

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主要通过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大力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把医改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一)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截止年5月31日,共建立了19588份健康档案,健康档案项目内容完整、真实,建档率达28%,健康档案合格率达到了96%。其中普通人群14925份,老年人3225份,高血压病673份,糖尿病91份,儿童834份,孕产妇203份,重性精神病25份。

2、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对不同人群进行了健康教育及指导,对存在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居民进行了干预。居民健康档案分村、分类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健康教育

结合我镇的具体情况,通过医疗门诊、下乡义诊、宣传、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出版宣传板报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及健康知识咨询活动,以宣传慢性病、传染病、艾滋病等知识入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活动:

1.健康教育讲座

今年来至今共开展了健康教育讲座5次。讲座主要针对慢性病居民、育龄妇女、中老年人、儿童家长及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等重点人群,受益群众52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845份。

2.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在卫生主题宣传日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3次,受益群众195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180份。

3.健康教育宣传栏

按照规范要求,我院在门诊大楼前设置了4块宣传栏板,面积均超过2平方米。根据我镇常见病、多发病出版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慢性病防治重点、养生保健要点等群众需要并希望了解的健康知识内容,每月定期更换一次板报内容。截止年5月31日出版健康教育宣传栏5期9版,各村出版墙报2期115版。

4.音像资料播放及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发放

我院刻录了公民健康素养、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病防治健康讲座、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糖尿病预防与治疗、小儿肺炎的防治、孕妇饮食与营养等健康知识内容的光碟,每天在输液室、候诊区轮流播放,每次播放在一个小时以上。

发放由BB区卫生局印制的突发事件宣传、急性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常见病防治等宣传材料共计5000份。我院还自行印制多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通过下乡义诊宣传活动、门诊及住院服务及开展健康讲座等形式向广大居民发放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共计2000份,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5.健康教育培训

我院举办了健康教育业务学习培训3次,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以促进我镇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镇内居民健康素质。

6.健康教育督导

对辖区村卫生室开展了第一季度计免、妇幼等健教督导检查,并现场将督导结果反馈给村医务人员,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督促其进行认真整改。

五、行风建设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加强行风建设,教育是基础。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丰富教育形式,讲求教育实效,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一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二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诊疗行为,切实维护好群众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三要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纪律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医务人员遵纪守法、依法行医、廉洁诚信的服务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四要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把“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院风建设;要把廉洁教育融入到卫生院各项工作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气。

(二)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发生

加强行风建设,制度是保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切实做到按制度管人管事,规范行为。当前要重点建立健全和落实好以下制度:

1.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建立民主决策机制。贯彻落实“三重一大’’(重要干部任免、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大额资金的使用)事项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的规定。建立职工代表会议和职工大会制度,定期讨论研究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听取职工对卫生院管理、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实现决策议事的科学化、民主化。

2.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要制定和完善廉洁从政、从医行为规范和相关管理监督制度,规范权力行使程序,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要以纠正虚报体检、挂床住院和医务人员收受回扣、开单提成等问题为重点,建立行风建设各项制度,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3.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制度,抓好制度落实,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规范化。

4.加强制度执行力的建设。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的监督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

5.全面实行院务公开制度。院务公开是卫生院规范化管理、接受监督的重要形式。要切实做好向社会和向院内“两公开’’工作。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包括:①乡镇卫生院的各项法定证照;②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姓名、职务、职称等基本情况;③医务人员、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④药品、检验、诊疗、疫苗接种等医疗卫生服务项目的价格和收费标准;⑤新农合的政策、用药目录、收费和报销标准、报帐手续,定期公布报帐情况;⑥其他需要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向院内公开的内容包括:①院领导班子决定的重大工作事项;②卫生院财务收支情况(含上级拨款、专项资金、业务收入、社会捐赠等资金);③药品、耗材、医疗器械、化验试剂、制剂等采购情况;④奖惩、劳务分配情况;⑤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⑥其他需要向院内职工公开的信息。

6.大力推行承诺制度。践诺诚信是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的具体体现。乡镇卫生院和医务人员要向社会公开承诺。具体内容为:①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管理规定,依法行医、规范管理;②严格执行新农合各项政策,不弄虚作假;③礼貌待人、热情服务、文明行医、不收“红包”、回扣;④对患者诊疗认真负责,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不开大处方、不滥检查,不使用伪劣、过期药品,保证用药安全;⑤严格按规定收费,不分解收费、不自立项目收费、不超标准收费;⑥不公开患者病情隐私,为患者保守秘密;⑦其他需要承诺的事项。

(三)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基金使用的监管

健全和严格遵守新农合医疗基金使用的管理规定,严禁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套取新农合基金。区合管办要加强对新农合基金使用的监管工作,定期开展督查,重点监督检查基金管理和运行是否规范、基金使用是否合理并定期公开、医疗服务行为是否规范、农民医疗负担是否有所减轻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整改,问题严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要加大查处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在基建、采购活动中的商业贿赂案件、套取新农合基金案件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风案件。要注意利用案件开展警示教育,总结教训,引以为戒,以查促管,以查促建,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五、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不仅仅是护理方面的工作,也是整个医院的工作,关系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要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以创优工程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推动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我院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活动总体方案、组织结构及活动计划。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卫生院”、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把“创优工程”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统一部署,将每项内容、每项责任逐一落实。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做到人人知晓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人人领悟活动内涵重点。讨论制定科室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计划。

基础护理是临床工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病人住院的全过程需要基础护理服务,在一定意义上,基础护理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核心和标准,因此,抓好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目标。近年来,由于护患双方的价值观、需求观都在发生变化,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而医护人员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实惠心理,从而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滑。医院紧紧抓住此次“创优工程”机遇,努力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分级管理,加强内部学习,保障医疗安全,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把基础护理工作做细、做实,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满意的护理服务,做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推出特色服务,使护理工作走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发展轨道。

1、将重塑价值观作为体现护士价值观的切入点,首先,做好护士入科教育,使每一位护士上岗前均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基础护理与专科治疗同等重要的意识,摒弃重治疗轻护理的思想;其次,通过高年资的护士的献身说法,列举基础护理促进病人康复的典型案例,激发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动力和成就感;三是护士长言传身教,对护理事业执着,对工作负责、热忱,树立良好的形象感染护士;四是通过定期举办基础护理知识讲座,使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具有丰富的科学的内涵,激发护士科研创新的热情。

2、加强业务培训,制定《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培训计划,考核评价标准。通过培训、考试、操作演练,不断提高护士基础护理技能、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建立专科护理技能培养计划和管理制度;有计划选派护士长、资深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护士素质和专业技能。实现病房管理、护理服务规范化。

七、食品安全

八、创建无烟医院

根据上级部署及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禁烟工作进展顺利,按照工作要求,医院向全体职工发出了禁烟倡议书,成立了院科三级禁烟领导小组,明确职责,树立目标,并制定了全院禁烟工作发展规划、工作制度、奖惩措施。把禁烟工作列入医院发展规划。一是专门贺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来我院进行无烟医院创建、吸烟危害等讲座,号召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工作者要作戒烟、禁烟模范,为创建“无烟医院”作出贡献。二是多种形式开展创建“无烟医院”的宣传工作。统一在医院大楼的主要入口设置明显的禁烟标志,在门诊候诊大厅、接诊室、病房走廊、办公室、会议室等处张贴悬挂禁烟标志。专门制作禁烟健康教育处方及宣传牌,对门诊病人及探视家属进行控烟宣传。三是医院设立了戒烟门诊、指定了戒烟医生,公布了戒烟咨询电话,明确院内禁烟场所。四是通过宣传栏、横幅、院务会和职工大会向全院工作人员进行禁烟宣传,强调做好禁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五是将禁烟宣传融入住院病人的入院宣教中,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医学知识,告诫病人及家属禁止在院内吸烟,整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九、计划生育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我院成立了由院长康有安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有关领导、科室负责人和护士长为成员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分管领导亲自抓,科室负责人具体抓,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确保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及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广泛开展宣传

医院针对职工多、妇女多这一特点,利用职工大会、科室晨会及卫生咨询服务,认真学习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充分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全民计划生育意识,统一了职工思想,在职工及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学法执法、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健全制度,落实措施

医院历来重视计划生育工作,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作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医院安排专人对新生儿进行录入,并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医院主要工作议事日程,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医院与院内各个科室签定了《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定期检查考核,年终评比总结。对来院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并与流动人口签定《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协议书》。对院内育龄妇女进行造册登记,凡发现生育一胎后的妇女未取得生育二胎生育证又怀孕者,医院及时上报计划生育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医院妇产科对来院分娩的孕妇,首先检查有无《生育证》,并作好登记,无《生育证》的及时地向计划生育部门予以报告,避免了无计划生育及超计划生育的发生。同时严格杜绝了计划生育假手术、假证明及胎儿性别鉴定等问题,计划生育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