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城乡环境治理研究范文

城乡环境治理研究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城乡环境治理研究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城乡环境治理研究

领导在城乡环境治理会上的发言(共2篇)

第一篇

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地委、行署越来越重视,县委、县政府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决心和力度也越来越大。今天上午主要参观鸥浦乡这个典型,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亮点值得大家深思和学习。一是把群众的积极性,特别是广大妇女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调动的比较好。二是在执行村规民约的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我县两年来的环境治理工作,各乡镇都付出了很多努力,成效也是有目共睹,但我们要扬长避短,把别人的经验学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改变现在环境治理方面不均衡的状况,使整个环境面貌提档升级,真正实现县委提出的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滨水型、生态式、花园式新的目标,为建县100周年献礼。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讲一讲我的想法和意见。

一、环境治理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的成果

一是还账方面我们付出了艰苦努力。地委、行署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我们全区面貌,但也理解我们的难处。这种理解是对我们的一种宽容,绝对不是工作放慢脚步的理由。还账期有很多数字大家有目共睹。

二是村容村貌有一定变化。各乡镇、村屯之间环境治理工作纵向比变化大,横向比差距也有。特别是林业和农村方面的差距,但毕竟还是有变化。

三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有了一定的转变。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高涨,今天在欧浦乡我们也都感受这一点,金山林场在这一点上已经深入人心。

四是外界的评价和群众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在这方面,大家都能够有所耳闻,有所目睹。分管领导、相关部门、及包县和包村的领导、乡镇干部和村屯干部,都付出了很多努力,这些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继续阅读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摘要:农村生态环境具有产业相对落后,污染特征较为简单;环境设施不足,但半自然生态系统利于修复;环境问题不突出,但部分地区恶性事件频发等特点。在我国,随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提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共治,治理对象呈现生态环境问题系统化治理的趋势,从而形成了乡村振兴下的政府美丽乡村综合整治、产业支持下的农村绿色发展协调治理、城乡一体化的城乡统筹治理等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这些模式的推广将有利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多元共治;半自然生态系统

习在党的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1]。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美丽中国的建设,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实施。但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重滞后,当前亟待加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2]。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2018年12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8部门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提出201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因此,分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特点,探索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模式,既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加速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迫切要求。

农村生态环境的特点

产业整体落后,但污染特征总体较为简单农村地区产业以农业为主,尽管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受土地资源的极大约束,表现为极为细碎的分散经营,产业化水平较低。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还造成对耕地资源利用强度不断加大,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3]。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因此对自然生态条件有着极强的依赖性,随着环境压力增大,其面临的环境风险也越来越大。由于产业结构上农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农村产业污染来源主要包括种植业化肥农药等污染和养殖业畜禽粪便等,此外,再加上农村生活污染,其污染物因子总体较为简单,环境风险相对较小,处理也相对不复杂。环境设施不足,但半自然生态系统利于修复在长期城乡二元体制下,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得到更多投入,各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于城市。而在地广人多的乡村,这方面的投入却非常有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仅刚刚起步,部分地区甚至还是空白。另一方面,农村生态系统是一类以自然村落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并以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复合生态系统。它以动植物的再生产为基础,以开发利用光、热、水、土、气和各种营养元素为起点,生产环节基本上体现为自然过程,半自然特征明显。农村种植各类作物和经济树种等,植被覆盖率显著高于城市,多数农村生物多样性也明显高于城市。这种半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有些地区也可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河流、沟渠和池塘,以及天然落差等,自然降解净化农村生活污水,恢复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环境修复,为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环境问题总体不突出,但部分地区恶性事件频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数农村地区尽管污染压力较大,尤其是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压力凸显,但是由于农村地区污染特征总体较为简单,因此总体上生态环境问题并不突出。然而,因为农村地区一般缺乏有效的环境监管,污染治理水平相对较低,更缺乏对环境风险的认知,近年来部分农村地区环境恶性事件频发,对这些地区的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比如前些年农村“酱油水”“血铅”等事件不时在媒体上被曝光,一些媒体更是用上“癌症村”的称谓,给社会造成巨大冲击。空间缺乏规划,但农业生产空间得到保护二元结构下的农村长期游离于政府建设规划之外,这导致相当一部分村庄缺乏空间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混杂,既极大威胁农民健康,也影响了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空间的安全。混乱的村居布局,带来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也增加了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等后期运行的难度。同时,总体而言,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对耕地保护的重视,对集体土地的土地性质改变控制较严,农田基本得到有效保护。资金支持匮乏,同时正迎来新的建设机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裕的资金投入和适用的技术支撑。长期以来,在二元结构下,农村生态环境缺少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有少数事务也多由自治组织自行筹集资金解决。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安排下,中央及地方政府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大量财政拨款,但资金投入量与巨大的需求仍有较大距离。同时,由于缺乏利润空间,也难以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一些村庄即使在上级资金支持下建成部分环境基础设施,也因为缺乏后期运行维护资金,而无法正常使用。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渐趋饱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还有很大的空间,生态建设与保护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此前长期滞后的乡村环境基础设施预期将得到快速发展。生态意识不足,但传统农业文化智慧利于生态保护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潜在危害缺乏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还会带来一些不文明的消费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前期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中,普遍存在政府主导变全盘包办的现象。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工作推进进度,直接包办了相关事务,甚至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农村,挫伤了农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4]。此外,高度依赖自然条件的农村生态系统天然要求尊重生态规律,要求系统内一切经济活动被限定在生态阈值范围之内,重视循环利用,强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因此,在漫长的农业文明发展过程中,我国积累了一系列丰富的传统农业文化智慧,并且在农村得到保留,这些传统文化智慧可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支持。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模式

在我国,随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提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从传统的政府单一管控向农村社区、企业、村民参与的多元主体共治转变[5];治理对象从单一环境要素向系统生态环境转变;治理手段也从传统的政府主导的行政化环境管控向环境—产业—社会协调的绿色发展转变,从而探索形成了众多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乡村振兴下的政府美丽乡村综合整治模式

继续阅读

城乡环境治理现场会区长讲话

同志们:

昨天,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在召开,这是年全省第一个规格高、阵容大的专题会议。今天,我们召开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流动现场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省专题会议精神,督导“三线三片一块”重点区域环境治理工作,尤其是国道线段环境治理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步任务。刚才,我们现场查看了的环境治理工作,听取了区建设局、的工作汇报。总的感觉是,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达到省、市的要求任重道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区环境治理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环境治理的紧迫感、责任感

一是从中、省、市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来看。年中央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全年农村工作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要求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把环境治理由城市向农村延伸、由工厂向村院覆盖。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环境工程、干部作风工程来抓,出台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召开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电视电话会,建立了明查暗访机制,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特别注重规划审查、现场指导、跟踪督查,市指挥部制定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设优美乡镇优美村庄的实施意见》、《城乡综合治理考核评价办法》等,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建设绿色、健康、和谐、现代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从我区周边区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进展来看。国道线县境内的等地,农房风貌富有特色、院落生态气息浓厚,场镇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区境内的村周家大院、熊家大院等地,农房红瓦白墙,成线成片,沼气池、排水排污、环卫设施等小区化、社区化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回高速公路射洪县境内的镇,农房文化底蕴浓厚,庭院生态自然,房前屋后收拾有序;县境内的镇村农家院落山水相依、绿树成荫。高速公路县境内的,公路沿线连片整治,精品院落打造点缀其间。这些示范点的整治情况说明,各区县都在着手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有的甚至走在了前头。

三是从我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来看。示范村建设成效大、点上打造档次高、面源污染治理好,等村的部分院落打造有特色、有亮点。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点上好、面上差。我们下大力气打造了一些亮点,但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缺乏。二是房屋好、庭院差。在农房风貌改造上比较注重房顶、墙面粉饰,而忽视庭院绿化、美化,院坝是一块水泥地,没有生态气息,城市不象城市、农村不象农村。三是场镇主街好、小巷差。在场镇环境治理中,注重了主要街道店招整治、卷帘门清洗、路面修补等,但小街小巷脏乱差明显,存在垃圾乱丢、污水乱排、杂物乱堆、停车不归点、摊位不归市等现象。四是改造好、文化差。我们现在改造的房屋中,普遍是换瓦、刷墙,而缺少文化氛围,没有象镇的房屋墙面有年画、有当地文化特色。五是政府主导多,群众参与差。当前,群众在认识上普遍有一个误区,就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政府的事,推进工和中宣传群众、发动群体、教育群众不充分,没有发挥群众在城乡环境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存在问题和严峻形势,不能被周边区县所“包围”。

二、毫不松懈、坚定不移推进环境治理工作

当前,我们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要做到“四个加强”。一要加强领导。年9月,区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设立了“村庄清洁组”、“集镇美化组”、“五线风貌组”,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要切实加强环境治理的组织领导,认真研究本辖区环境治理工作重点、难点,连线连片推进整治工作。要建立专门机构、指派责任心强的干部专门负责环境治理工作。二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推广城市创优、创卫等创建工作的宣传经验,采取村村通广播早中晚宣传、黑板报定点宣传、宣传车流动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入户宣传等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真正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让群众家喻户晓,真正发挥群众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三要加强部门联动。各责任部门要深入村院,摸清底数,做好房屋风貌改造、庭院治理、排水供水、圈舍等前瞻性规划,以规划统领环境治理全局,有效整合各类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四要加大投入。要整合资金,打捆使用,集中投入。要整合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结合产业发展,推进环境治理。要动员广大群众筹工、筹劳、筹资参与环境治理。

继续阅读

交通局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要求和统一部署,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刘奇葆和省长蒋巨峰的讲话、批示和指示精神,拓展深化交通运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范围和内容,全面提升治理水平,营造更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促进全州交通运输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我局认真组织落实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措施得力

为切实抓好全州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自该工作启动以来,州交通运输局党委高度重视,具体负责“专项治理”组织协调工作的副局长,多次组织州路政支队、州运管处及各县交通局,在传达学习省州领导重要批示、相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的同时,专题研究和安排今年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务必形成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防止“治后就乱”。州路政支队、州运管处及各县交通局根据各自职能,对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治理工作,切实做到了责任落实到人、统筹实施,确保了全州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二、有力推进各次专项治理

(一)切实做好“两节”期间交通运输环境整治。一是州公路管理局负责国省干线边沟内有效路面的环境整治;二是各县交通局负责各自辖区内县乡道公路沿线“六乱”治理,重点治理道路建控区内卫生环境;三是州运管处负责协调各客运汽车站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重点督促治理各客运站场卫生环境;四是州路政支队协调国道干线道路环境综合治理,开展指导工作,加强路面巡查,严控道路乱堆乱放、占道经营影响环境的行为;五是运输企业加强客运汽车站环境治理,开展文明营运,加强车容车貌检查,提升客运服务质量;六是州交通运输局机关由支部牵头,对机关环境治理进行全面动员和安排,以靓丽环境迎接新春佳节。

(二)切实做好“治六乱”活动。为深入扎实开展攻坚月活动,我局制订并印发《州交通运输局关于集中开展“深入治六乱,整洁迎五一”攻坚月活动方案》、《关于开展“攻坚治六乱,喜迎十八大”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州公路管理局负责国省干线边沟内有效路面的专项环境整治;各县交通局负责各自辖区内县乡道路专项治理,重点治理道路建控区内卫生环境;州运管处负责协调各客运汽车站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负责协调各车辆维修厂区及周边环境治理,防止乱堆乱放及车辆废弃物污染环境;州路政支队负责路面巡查,严控在道路上乱堆乱放、占道经营影响环境的行为;各县路政中队负责各县境内公路的违规乱建、违规占道行为的查处;各运输企业负责加强客运汽车站环境治理,开展文明营运,加强车容车貌检查,提升客运服务质量。

(三)切实做好公路沿线整治。一是切实加强办公区周边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整治,彻底消除卫生盲点死角;积极动员,认真清整办公区及周边建筑立面,拆除非法广告,全力清除各类“牛皮癣”,治理“广告乱贴”现象。二是加强公路维修作业环境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全面规范施工,确保施工作业期间道路安全通行;三是加强施工现场环境治理,要求各工程项目指挥部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施工现场环境治理,做到施工现场制度健全,标志清晰醒目,材料堆放规范有序;四是各县交通局负责各自辖区内县乡道公路沿线“五乱”治理,重点治理道路建控区内卫生环境;五是运管部门加大了对各客运汽车站、汽车维修站的环境综合治理的协调督导工作,深入开展“五乱”治理,禁止“脏车”出站运行,通过持续整治和常态化管理有机结合,消除客运站点卫生死角和盲点,全力打造整洁优美的公众出行环境;六是路政部门牵头开展国、省道干线道路环境综合治理,加强了路面巡查力度,严控道路乱堆乱放、占道经营、排摊设点等影响环境和公路安全的各种违法行为;七是运输企业加强了客运汽车站环境治理,开展文明营运,加强了车容车貌检查,提升了客运服务质量。

继续阅读

农村环境治理模式探析

1.农村环境治理的概念及意义

1.1农村环境治理的概念农村环境治理是指人们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对目前农村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进行调控、保护和修复,以达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也就是讲,农村环境治理是人们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对农村的垃圾、污水、废气等污染物进行收集和处理,从而达到治理环境的目的。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直接关乎着全社会人的健康和安全,因而受到政府部门和广大公众的关注和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先后出台了农村生态环境防治问题的一些相关政策,但防治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1.2农村环境治理的意义农村环境治理是一项多角度、深层次、广领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牵涉到的利益主体有地方政府机构、排污企业、村级公共组织、农村居民等。搞好农村环境治理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重要举措,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因此,要把农村环境治理摆在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整合资源和力量,有效应对日趋严重的农村污染和治理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循环可持续发展。

2.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环境治理的规划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农村环境治理的规划大多停留在水环境、空气质量、生活垃圾处理等层面,但针对生态环境修复、农业生态经济产业链、农业“三沼”的合理有效利用、城乡农村环境治理一体推进等都没有一整套系统的规划。

2.2农村环境治理的法律规范还不到位。在现已颁布的涉及到污染治理法律中,或多或少都提到了农村环境治理,但还有一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细节问题没有专门的法律解释。比如,怎样规范化管理农药、化肥的专项法律至今没有出台。

2.3农村环境治理的主体不明确,出现错位现象。在县一级单位,农业局、环保局针对农村环境治理问题设了专门的科室,然而在乡镇、村一级由于缺乏财力支持,还没有设置专门的环保执法机构,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地区的乡镇一级设置了环境管理所、环保办公室等机构,但是其主要的工作职责还局限于乡镇工业,对于农村污染面源污染、生活垃圾、生态环境保护基本上很少涉足。

2.4农村环境治理的设备和农民的环保意识还很欠缺。农村居住区的污水减排处理、农作物秸杆燃烧、生活垃圾填埋、畜禽粪便零处理排放等,都是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循环系统。农村从业人员受文化素质的影响,掌握环境保护的知识较少、能力较差,对环保的自我约束力也较差。在从事农业生产中,农民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盲目追求高产,不合理使用化农药、化肥等工业化学品对农村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继续阅读

创建生态区动员会市长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除陋习、树新风”专项工作会暨创建“省级生态区”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再掀城乡环境治理热潮,扎实开展我区创建“省级生态区”工作。刚才,相关领导作了具体工作部署,通报了有关工作情况,大家要认真落实。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除陋习、树新风”行动暨创建“省级生态区”的重大意义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除陋习、树新风”行动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当前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良好的城乡环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期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区今年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中心工作,对我区建设“现代物流商贸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宜居宜业生态环境城”具有深远意义。各单位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的高度,把“除陋习、树新风”行动作为促进我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又一件大事,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抓紧抓实。

建设生态区,必将大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升级、大力推进“环境立区”战略进程、大力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生态区,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有利于促进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永久活力。区作为全市的城乡统筹试点区,我们既要为今天的发展努力,也要为明天的发展负责,把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建设生态区工作上来,加快转变发展理念,齐心协力推进生态区建设,使我区率先走出一条“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服务业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二、深刻剖析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暨创建“省级生态区”的主要问题和难题

从全市每月测评、每月公布、每月站队排位的督查考核通报和平时的调查了解来看,我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还存在四方面突出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深。部分干部没有从常态化、制度化去思考、研究和解决城乡环境治理问题,认为环境治理是“一阵风”、“搞形式”,存在被动接受、完成任务的心态,激情不高、“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工作进度不快。6月底前,全区预计完成老“五线”沿线乡镇、村庄环境综合治理,但目前看来,多数乡镇离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三是治理效果不佳。一些小区、院落、场镇村社、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差,“五乱”现象有所反弹。四是发动群众不够。很多地方没有把农村、街道、社区的群众真正发动起来,没有把学校的师生和机关的职工发动起来,“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创建“省级生态区”工作方面,存在主要困难有:一是生态系统脆弱。我区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洪涝季节经常发生各类地质灾害,对维护生态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二是基础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建设“省级生态区”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资金投入不足。四是主要指标特别是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公共面积与考核要求还有差距。

继续阅读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发展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学校”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表率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部署,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学校”活动,进一步掀起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热潮。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治理与管理相结合,找准薄弱环节,突出整治重点,创建整洁优美、节约环保、文明和谐的校园,发挥学校引领作用,助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二、活动目标

六月底前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到2009年底,校园脏乱差现象得到全面治理,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师生文明素养得到较大提高,育人环境进一步优美和谐。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校园环境治理

继续阅读

城乡环境治理专项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拓展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范围和内容,推动治理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盲区死角延伸,我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如下:

工作目标

通过组织我乡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公路、河道沿线环境治理专项行动,消除盲点死角和薄弱环节,提升铁路、公路、河道沿线容貌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塑造特色风貌,提升景观效果,展现我乡城乡规划建设水平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水平。

治理范围、责任划分及治理内容

(一)公路沿线治理

1、治理范围

城南高速段、东公路沿线、东兴公路段、村通公路。

2、责任划分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