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林业信息工程范文

林业信息工程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林业信息工程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林业信息工程

林业信息工程范文第1篇

1引言

智能制造2020口号下的今天,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型制造业全面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广阔的就业潜力以及巨大的产业能动性不言而喻。但是当前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体系较为落后,知识点部署模式较为理论化,尤其是在智能底层软硬件技术和核心元器的发展运用领域停歇不前。以至于行业内相关研究方向缺乏相应人才导致了“产、学、研”框架下的失调。所以传统的教学培养机制应当与时俱进在面向新经济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改造方面应大刀阔斧的前景。而对于传统知识点构件应当进行谨慎升级,以市场架构下的动态培养机制全面培养通用性人才。本文以笔者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研究背景为框架,以面向新经济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改造升级及动态培养机制的构建探究为时代命题,展开相关探讨,为同行提供建设性优化意见。

2主动适应新工科的理念和需求

背景下的新经济和新行业,新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构建一个学科、专业的“新结构”结合传统工程,探索和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旨在培训大量的新的和新兴的工程科技人才,积极调整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开发一个跨复合应用程序类型。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新体系”,树立创新、综合、全周期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经济、新产业的需求、认识和研究是新工程建设的前提。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打破传统学科和专业壁垒,以及适应当前和未来电子信息和相关产业发展需要的传统课程体系,促进电子信息的发展。各专业交叉融合,推进现有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产业改革和新、旧产业新面貌,支持传统产业,在服务新业态的同时,根据工程人才的素质和谋划未来的能力,确定为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工程人才,在新兴产业调整的基础上,建立了工程教育转型升级的供给机制。

3建立面向新经济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改造升级及动态培养机制基础课程的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如何建立面向新经济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改造升级及动态培养机制,首先要明确新经济市场环境下的人才需求。笔者认为市场瞬息万变,其需求性往往是动态的,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循规蹈矩,在不违背基础课程知识点教学框架下进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其中在基于现场工程问题解决为目标下进行学术能动性调动,充分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工程能力。

3.1建立基于现场的培养大纲

课程知识结构的一体化和知识与能力的一体化是当今课程教学大纲中公认的一体化课程群教学解析,其具有构件学术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多重优势。按照课程背景及专业学术发展进行相关知识结构的重塑可以统筹推进教育教学全面提升,拓展课程的专业培训导向。在此笔者依据多年本领域研究经验进行课程群一体化方面的研究,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大纲为例进行概率式讲解。(1)课程设计总体上进行了知识点调整,其中在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的知识设置上进行了相对弱化,同时强化了现场实际需求的电路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旨在要求学生在集成电路应用方面进行达标,能适应工作中常见故障处理与维护。(2)课程知识点的学习需要连贯性和交互性,在后续课程编排上应当添加以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测量放大器、隔离放大器、温度测量电路为基础平台的“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点训练,并引入相关实验。在此笔者建议进行采样保持电路和简化的模-数转换电路的转向课堂实验,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述。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做好充分准备。(3)同时在实例数据分析上应当强化电路频率特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以以实际操作和桌面推演的方式进行进行基础常见电路的故障诊断和排除训练,并引入一些电路仿真方面的设计和维护拓展训练。简而言之,在“模拟电子技术”一体化课程群教学大纲构件方面需要明确工程实际背景下的现场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在集成电路应用、简单电路故障诊断排除和仿真设计能力细则上进行阶段性与系统性的训练。运行和考核方面,教学过程需要强化运算放大器、有源滤波器是模拟电路知识点的分数节点。在此就明确了“模拟电子技术”为课程主要构件的内容。在计算机仿真模拟训练方面需要让学生掌握2种及其以上的的计算机软件,为就业打好基础。

3.2进行工程实例化的教育实践

现场工程实际中,故障的排除和电路的设计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的。在教学实践环节,也需要遵循现场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原则。模拟与构建基于工程实例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其中可以采取书本所学原理或方法进行验证,并以实际操作后的总结与感悟撰写的形势进行课堂作业与开放性考核。综合定性、定量分析教学结构。全面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将课堂教学拓展至现场,改变枯燥乏味的老旧教学模式。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创新方面。进行面向经济与信息工程教育理念的改革,可以有效重构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在工程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性,有效改善传统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不强、创新性较弱等综合素质偏低问题。下步教育教学的升级性改革需要明确信息类工程人才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的综合培养,采取软件带动硬件,内涵拉动知识的课程改革要点全面推进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邢键,赵亚凤,李明,etal.基于OBE理念的林业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8.

[2]姜波.面向新工科建设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8,v.9;No.126(11):14-15.

[3]葛金龙,王秋芹,王传虎.面向新经济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2):69-72+100.

林业信息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医院管理;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种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的技术,有助于促进医院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还可以提升医院的电子信息管理水平,使医院的临床医学、科研教学、人才发展、绩效考核以及审计监察等管理工作发生质的变化。本文主要从电子化医疗数据统计、医疗管理决策以及智能化绩效考核三个方面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1电子信息管理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内部行政效率,并为医院决策提供依据。近年来,医院管理模式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医院的正常运转受到了医院中各类资源的影响。2010年开始,我国卫生部要求各医疗单位要全面实施电子信息工程,整合原有的HIS系统、PACS,LIS系统,以为医疗数据统计和绩效考核等提供有效依据和技术支撑。

2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管理中的主要运作内容

2.1电子化医疗数据统计

电子化医疗数据统计主要通过对医院的数据进行整合,构建起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数据管理模型,表现方式可以为报表、图形、应用主题等,为医院的管理工作、监控工作和评价工作提供有效依据,进而实现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电子化数据统计建立在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的基础上,应用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以及数据仓库等技术来大规模的采集、整理、分析数据。主要实现方法有三种:(1)在原数据的基础上,对医院各类系统的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和整合。(2)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处理,技术要求要遵循数据仓库规范;业务要求遵循卫生部门制定的各项数据标准;按照实际需求,构建各类应用主题,对数据挖掘工具进行充分利用,并展示成图形和报表等形式,以提供更加直观、精细的内容给医院管理工作、监控工作和评价工作等。(3)将医院病案首页作为基础数据,将急诊室、观察室、手术室以及家庭病房等各类医疗统计数据进行融合,构建基础统计数据库,诊断标准为CM-3、ICD-10和肿瘤码等。

2.2信息化管理决策

在医院信息化管理决策的制定过程当中,电子信息工程主要采用前文中所提到的三项数据作为发展基础,同时运用BI这一平台,对各项数据库进行处理和挖掘,从而对医院整体的运行指标进行数据化的分析,从而使得医院管理者可以依据这些可视化的报表,并且结合当前医院各项业务开展情况,制定出符合医院发展的合理化决策。从发展利用角度上说,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管理决策制定上,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管理决策制定上可以使得其更加精细;(2)在以BI平台为基础的数据分析上,可以按照区域、季节的不同对各类病情进行划分,从而有效将现有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分配;(3)电子信息工程可以有效降低医院在数据统计上的失误率,尤其是传统人为数据统计上存在的不同口径所出现的部门扯皮问题的产生,从而提升数据统计的客观性。

2.3智能化绩效考核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通过整合医院的HIS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等,形成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加强对日常数据的基础维护,对医院日常管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分析各个病区以及各个小组的收支项目,核算单元从病区逐渐过度到小组,细化成最小的核算单元、最短的数据期间和最小的收支项目,在此基础上智能化的生成工作人员每月的绩效工资。医院管理中,电子信息工程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两个:(1)核算医院管理中的各项成本,整个成本数据的核算基础为最小核算单位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将医院出院病历中的各种费用作为数据参考,以此为依据来计算每种疾病以及每个项目的具体收支情况,以此在结合医院实际发展情况得出整体的管理成本;(2)为了能够有效保障原始依据的可靠性,电子信息工程运用过程授权控制技术,对医院管理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报表以及从院长到个人的各项数据进行总量、趋势以及对比等多元化的分析,从而提升所有管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以此来促进绩效考核的公平性。

3电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1)规范了医院内部的管理流程,使得医院的人力资源、财物资源得到了有效的考核和监督,最大限度维护了医院的利益,通过信息数据共享,在数据库的支持下,医院对自身的任何调整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落实到每个具体岗位。

(2)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将全院的所有工作改造为一目了然的网络化控制结构,提高了院长决策的效率和准确度。

4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其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在医院的信息统计、决策和绩效考核中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使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规范。本文主要对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得出医院只有不断提升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电子信息工程应用能力和水平,引进信息化技术人才,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力度,创建有效的监管机制等,以推动医院电子化信息管理的快速发展,进而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魏丽群,徐继红,艾心勇.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性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03):59-61.

林业信息工程范文第3篇

(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为加大“科教兴冀”战略实施力度,发挥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紧迫性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但是,目前我省农业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农业结构不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等突出问题,仍影响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科研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投入偏少、农业科技组织化程度低等,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各地、各部门要从战略高度增强发展农业科技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具体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我省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

二、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人才为根本,把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骨干作用,逐步把企业引向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到2010年的总体目标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建成一批创新实力较强的农业科研基地,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开发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建立起农业主导产业标准化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体系,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培养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优势学科技术带头人,建立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骨干团队。

三、重点任务(一)围绕贯彻落实《河北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冀政〔*〕43号),认真做好农业科技创新、转化重大专项实施。“十一五”期间,在农业领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富民工程、动植物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一县一业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河北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等专项。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明确具体任务、目标,加大组织实施力度。(二)实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推进农业高新技术应用。加强生物技术、信息工程技术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重点支持列入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三)加强农业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现有4个国家级、5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的扶持,扩充建设内容,完善运行机制,推动升级进位。以省级重点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为基础,新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依托省内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及专业机构,建设农业科技基础资源和信息资源数据库及共享平台,实现农业科技资源共享、集成应用和信息的无障碍交流。(四)搭建产业科技创新、转化平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科技支撑能力。每个省内农业高校和省级科研院所要与1-2个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科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创新、转化平台,加强农业主导产业技术集成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升级进程。(五)建立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中心,提升区域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整合省、市两级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结合,在坝上、山区、滨海滩涂、低平原、山前平原和城郊地区等不同生产、生态类型区,建立一批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转化中心,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六)实施林业重点科技工程,加快林业科技进步。围绕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林木良种选育与生物技术应用、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林业产业发展、林业信息化、林业标准化等方面,集中优势科技力量,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和规模化产业技术集成配套示范。到2010年,良种基地供种率达到80%,制定、修订林果技术标准100项,无公害果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1500万亩,建设10个国家和省级林业科技示范县,10个省级林果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七)建设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带动以农村为单元的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向“一村一品”发展,到2010年,实现每2-3个乡拥有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场。推进农业引智成果示范基地建设,在现有5个国家级、38个省级农业引智成果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再建5个国家级、11个省级、20个市级农业引智成果示范基地。(八)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活力。继续补充完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建立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加速农业信息化进程,完善省、市、县三级农业数据库,重点建设多媒体远程诊断系统,推广“三电合一”服务模式,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农业科技传播站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用市场的办法开展合作,建设服务于产业的农业科技传播站以及农业科技专家工作站、星火科技专家大院等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载体,“十一五”期间,命名省级农业科技传播站100个。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速现代农民科技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选派形式,找准最佳结合点,不断壮大农业科技服务队伍,提高服务水平。

四、主要措施(一)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和规划指导。建立农、科、教结合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把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研究、开发、项目实施,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强政府责任,强化社会监督。(二)深化产学研结合。制定支持和鼓励产学研结合的优惠政策,推进企业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合作研发机构,开展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双边和多边技术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服务。(三)加快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队伍建设。加大“燕赵学者计划”、“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力度,培养农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积极组织农民企业家到国外培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增强企业科技创新意识。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给予稳定支持和重奖。(四)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支出占政府科技投入的比重,把农业科技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推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五)创新农业科研工作管理。完善科技评估和公众监督机制,积极推行农业项目专家论证评审制、科技人员与项目承担单位双向选择制、课题责任制、重点项目招标制、首席专家负责制、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制等多种有效管理方式,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和管理过程的透明度。

林业信息工程范文第4篇

以浙江省庆元县2010—2013年林权抵押贷款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重点分析了庆元县2010—2013年4年间林权抵押贷款数量变化,金融机构的性质、参与度及贷款数据结构;农户贷款用途、年龄等个人特征对抵押贷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林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参与金融机构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参与信贷行为农户的年龄集中在35~55岁之间、贷款的用途对林农的信贷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林权抵押;借贷行为;庆元县

随着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产权明晰化界定基本实现。而《林权证》的颁发使得林权具有了稳定性和法律性,林权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新的融资工具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得以落地,并在缓解农户林业生产经营资金短缺、盘活森林资源、促进农户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

关于林权抵押贷款,国内不少学者围绕林权抵押贷款问题从法律政策和技术多层面上开展了相关理论研究。韩立达等[2]分析了我国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林农角度提出了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的建议,并从林权抵押贷款参与主体的角度提出了5种贷款模式;夏云娇等[3]等从林权抵押贷款的法律问题方面做探析,认为评估登记不规范,抵押权实现难等法律问题正制约着林权抵押贷款的健康运行;陈玲芳[4]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林业融资成本问题,提出需要在融资方式上进行创新;肖建中[5]对浙江省丽水市的林权制度改革与抵押贷款的政策进行分析;李莉等[6]对林权抵押贷款过程中的借贷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参与金融机构与农户的行为特征;陆燕元等[7]从林权抵押贷款的法规制度风险、资产评估风险、资产保全风险及资产处置风险等角度揭示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风险生成机理;石道金等[8]分析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行为的各种因素;曾维忠[9]从农户林业生产性融资需求的视角,通过计量方法分析发现农户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有显著影响;韩国康[10]总结林权抵押贷款的意义在于激活林业生产要素、兴林富民,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找到结合点。

现有的文献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宏观政策、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角度,以定性研究为主,基于金融机构和农户实际行为的微观数据定量研究比较缺乏。本文根据庆元县“林权IC卡”林权抵押贷款新模式实践,从浙江省林权一卡通系统[11]抽取数据按贷款数量、金融机构参与度和农户个人特征等进行分析,试图探究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拓宽林权抵押贷款惠及面提供对策。

1林权抵押贷款模式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对林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林业经营者可依法以林木抵押申请银行贷款。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出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落实责任是当前林权制度改革的最主要任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催生了林权抵押贷款,为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2006年,浙江省庆元县进行了延长山林承包期、明析林业产权、落实经营主体、搞活经营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了农民耕山致富的热情。2007年,庆元县隆宫乡发放第一笔林权抵押贷款,开启了浙江省以林权抵押贷款作为新的融资工具的实践。为使实践成果推广应用,需要将政府主管部门、评估机构、林农和金融机构融为一体,同时要求手续简便、产权明晰,建立林权信息化平台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2008年,庆元县开启林权信息化的建设试点工作,通过对森林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勘界、农户山林分布地图勾绘、森林资源评估等工作,建立了3万多农户的林权地籍信息库和森林资源资产信息库。2010年,庆元县在林权信息化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基于“林权IC卡”统一评估、一卡一户、随用随贷、林权抵押、信用证贷款制度。为满足林农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根据庆元县实际,该县金融部门创建了林权小额循环贷款、林权抵押担保贷款和林权直接抵押贷款3种森林资源抵押贷款模式。庆元全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1624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76%,其中生态公益林848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森林总蓄积量达846万m3[12]。如此巨大的森林资源资产如能盘活,必将使更多的资金向林业聚集,有效化解农村“融资难”问题。

2林权抵押贷款借贷分析

从浙江省林权信息管理系统提取的数据①可知,截至2013年,庆元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国邮政储蓄庆元县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庆元县支行、浙江庆元泰隆村镇银行等7家银行都已在庆元县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全县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7995笔共8354250万元,惠及全县2万多农民。但如今的抵押率只占森林资源资产26%,如何更好盘活山林资源,惠民惠农,促进林权抵押贷款积极健康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2010—2013年庆元县抵押贷款数据进行相关特征分析,探究影响林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因素。

2、1林权抵押贷款数量变化庆元县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已经全面铺开,目前已惠及全县20多个乡镇;2010—2013年间,全县累计发放贷款5708笔,总金额约为4970553万元,各乡镇发放贷款数额如图1所示,黄田、隆宫、竹口、松源、淤上、安南、屏都等乡镇林权抵押贷款较为活跃。其中,隆宫乡作为浙江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第1家,4年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451笔金额为1301548万元,占全县总抵押贷款金额2619%,为各乡镇贷款之首;黄田镇、安南乡紧随其后,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分别为1011笔908579万元、905笔为772766万元,占全县总抵押贷款金额分别为1828%和1555%;3个乡镇累计发放抵押贷款金额所占全县总金额的60%以上,成为庆元县抵押贷款实践的主体;除此之外,竹口、松源、淤上、屏都4个乡镇累计发放抵押贷款金额所占全县总金额的25%;剩下的13个乡镇累计发放抵押贷款金额所占全县总金额的15%,而荷地镇仅发放的抵押贷款为53万元,占总金额的011%。从各年度的贷款金额来看,2010—2013年各乡镇贷款金额成平稳状态,波动很小。各年度贷款数据趋势如图2显示,2010—2011年的各乡镇贷款金额趋势基本相同,在2012年度,黄田镇的贷款数额相对于其他各年度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在2013年度,则相对于前3年,大多数乡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在一些抵押贷款发展较快的乡镇,如黄田镇、隆宫乡、淤上乡、竹口镇等乡镇;系统数据反映,林农选择贷款的期限多为1~3年限,而1年期限的占总量的8601%,并且采取逐年续借的模式,因此每年贷款数目大致相同;至于发展快的乡镇的下降则可能是因为抵押贷款在这些乡镇开展的较早,发展较快、较成熟,现在基本呈平稳状态,甚至少部分人已无需要贷款,符合经济学中的效用递减规律。

2、2林权抵押贷款金融机构参与度从系统数据看,目前参与庆元县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有6家,分别为浙江庆元泰隆村镇银行、庆元县农村信用联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邮政银行。其中,浙江庆元泰隆村镇银行主要立足于庆元县,服务小企业和三农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办理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小额、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农村信用联社的最主要职能依照国家法律和规定的金融政策、组织和调整农村基金,全面支持农业生产及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扶持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是最接近基层的金融机构。因此,农村信用社是各地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主要提供者。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银行,宏观调控资金供需欠均衡的林业经济;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在创立之初主要承担国家基本建设拨款和企业资金拨付,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转向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撤并部分县支行,增加中心城市的网点设置,重点转向中心城市的经营力度,而农业银行网点遍布中国城乡,业务辐射范围,农村金融市场较熟悉,对农村业务的开发有着丰富的经验,它提供的林权抵押贷款所需要交易费用比其他商业银行更低,从而便于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统计参与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的类型,结果显示,该县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以来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解决了生产发展资金融资难题。但是,目前主要提供林权贷款业务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具有农业导向性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如何吸引更多的商业银行的提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是促使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扩大的有效途径。2010—2013年间办理的林权抵押贷款,6家金融机构合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达4970553万元,贷款比例如图3所示。庆元县农村信用联社发放贷款4739360万元,占贷款总金额的9535%,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最主要供给者;农业银行排在第二位,贷款金额达110613万元,占总金额的223%;庆元县邮政银行发放贷款66510万元,占总金额的134%;浙江庆元泰隆村镇银行发放贷款45830万元,占总金额的092%;庆元县建设银行累计发放贷款4700万元,除此之外,庆元县农业发展银行发放贷款3540万元,占总金额的007%。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和系统显示的金融机构各年度的贷款数据看,如表1所示,2006年人民银行杭州支行、省信用联社在丽水联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后,农村信用联社在2007开展此业务,一直处于各机构发放贷款额的首位,2013年略有下降趋势;农业银行、邮政银行和建设银行均从2010增加此业务,农业银行于2010发放贷款589万元,此后2年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放贷金额只占该年度的3%左右,但在2013年又有明显的回升;邮政储蓄银行开展该项目的前3年稳步发展,在2013年出现大幅下降;农业发展银行从开展此业务以来,业务规模在扩大。

2、3农户参与林权抵押贷款额度的变化在系统登记的4年有效借贷关系记录中,根据农户参与的贷款额度可划分为4个不同的规模。其中贷款额度小于50万元属于普通农户小规模贷款,4年来参与贷款的有2153笔;贷款额度在50~100万元为中度规模贷款,参与贷款有2165笔;贷款额度在100~200万元之间的属于林业大户,参与贷款1113笔;贷款金额在200万元以上属于林业企业和一部分林业大户,参与贷款的有277笔。从2010—2013年的发展趋势看,普通农户的小额贷款的数量规模明显有缩小趋势,2010办理的最多达648笔,到2013年仅有367笔;大额贷款的数量规模比较稳定;林业大户的中等规模贷款略有扩大趋势(表2)。根据农户各额度的贷款总量显示:4年来农户参与不同额度的贷款累计总额分别为773783,1716354,1619166,861250万元。中等额度50~100万元和100~200万元贷款的农户贷款总额4年来有了一定上升,分别从2010的341624万元和307680万元上升到2013年的453590万元和469450万元,平均增幅为4742%和5258%;而对于小额贷款的普通用户有缩小的趋势,2013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贷款总额仅为136280万元,平均增幅为-6692%,大额度的贷款总额变化幅度不是很大(表2)。根据各额度平均贷款量显示:4个额度的平均贷款量分别为371,800,1431,3185万元。从这4年的发展趋势看,小于50万元、50~100万元和100~200万元这3个额度变化幅度小于5%(表2)。综上所述,农户参与中等额度贷款的数量和总额呈上涨趋势,大额贷款的数量和总量上呈缓慢曲折上涨趋势,而农户参与小额贷款的数量和总量却有缩小的趋势,说明金融机构对于农户的小额贷款业务呈现缩水趋势,贷款的重心逐渐转向林业大户和林业企业。

2、4林权抵押贷款农户年龄结构数据在2010—2013年有效借贷关系记录中,按参与农户的年龄统计如图4所示,参与林权抵押贷款的农户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其中30~40,40~50岁所占比例分别为3642%和3597%,几率达7239%。其次则是50~60岁这一年龄段参与抵押贷款,占1899%;剩下的2个群体是30岁下的年轻人和6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只占382%和480%。30岁以下这部分群体主要在是学生和青壮年,读书和外出做生意是这代人的标志,从事抵押贷款的几率很小,而30~50这部分正处于家庭事业的高峰期,生产性经营和生活性经营都促使其积极地参与抵押贷款。

2、5农户贷款用途结构对系统中获取的4355条有效数据按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用途统计,林农所获取的贷款主要用于林业生产经营。其中直接用于林业生产(包括竹林培育,开发)的有2233笔,占5127%;用于林产品加工的1672笔,占3839%;而用于林业流通、生活经营的有450笔,占1039%。林农主要将贷款用在林业生产项目,一方面林权抵押政策是针对林业生产经营出台的,另一方面林业收入又是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

2、6农户选择贷款形式结构根据实际调查,庆元县主要贷款模式采用“丽水模式”[13],林权抵押贷款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以“信用+林权抵押”的方式核定最高贷款额度的小额循环贷款;二是林权直接抵押贷款;三是林权担保贷款。小额循环贷款的额度较小,依靠林农之间的信用额度作为评估手段;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林权担保贷款是针对较大额度贷款需求的;林权担保贷款是由第三方担保;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是林农将林权证直接抵押给信用联社进行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按贷款形式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林权抵押担保贷款和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是面向有较大额度贷款需求的贷款,占据大部分份额,尤其是林权抵押担保贷款方式占了总体的93%以上。具体来分:林权抵押担保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小额循环贷款分别为5340笔共计金额4633838万元、356笔共计金额329566和12笔共计金额7150万元;分别所占的比例为9355%和9323%,624%和663%,021%和014%。由于小额循环贷款的额度较小,只能满足一些生活性支助,同时其依靠林农之间的信用额度作为评估手段,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庆元县由林业龙头和村民共同出资组建担保公司或专业合作社为村民和社员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担保,很好的解决了林农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3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浙江省庆元县2010—2013年林权抵押贷款数据,对影响林权抵押贷款借贷行为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参与的金融机构的主要是长期服务农村项目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林权抵押贷款的完全市场化运作仍需做艰苦努力;林权抵押贷款主要面向林业大户和林业企业,农户小额贷款仍难以满足;农户在抵押方式上更倾向于选择担保机构;农户贷款用途以生产性经营为主,符合现行的林权抵押政策,但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林权抵押的积极性;农户参与的抵押贷款与年龄相关,抵押贷款的农户年龄集中在30~50岁中年人。根据数据分析,为改革改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和农村融资环境,切实提高林业生产力和林农收入,需要有更宽松的政策,更好的运行机制。1)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其扶持和引导功能,建立以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带动商业性机构的参与的信贷机制,促使林权市场的激励与完善,保持林业信贷的利润稳定,有助于吸引众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参与。2)加强林权的规范管理和完善评估体系,包括资产评估的中介机构、评估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降低林权抵押的信贷风险,增强农户和金融机构的信心,促进信贷业务的扩展。3)推进小额需求贷款制度的支持力度和创新,满足广大农户的多样化,小型化的贷款需求,制定和落实惠及广大普通农户的金融政策。4)逐步解除贷款用途的限制,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户的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农户的收入来源,让更多人享受新政策带来的实惠。

参考文献:

[1]陈荣高.坚持从丽水山区实际出发推进金融林改合力兴“三农”[J].浙江林业,2009(6):10-11.

[2]韩立达,王静,李华.中国林权抵押贷款制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9.29(3):197-198.

[3]夏云娇,赵国威.林权抵押贷款的法律问题探析[J].理论月刊,2009(9):123-125.

[4]陈玲芳,金德凌.信息不对称与林业信贷融问题[J].林业经济问题,2005,25(6):352-354.

[5]肖建中.林权制度改革与抵押贷款的政策分析———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10):79-83.

[6]李莉,黄和亮,吴秀娟.林权抵押贷款借贷双方的行为分析———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08.28(1):81-85.

[7]陆燕元,潘立,马焕成.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风险生成机理与防范策略[J].林业经济,2014(1):33-35.

[8]石道金,许宇鹏,高鑫.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浙江丽水的样本农户数据[J].林业科学,2011,47(8):159-167.

[9]曾维忠,蔡昕.借贷需求视角下的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分析———基于四川省宜宾市364个农户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1(9):25-30.

[10]韩国康.浙江省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研究[J].林业经济2010(4):31-36.

[11]方陆明,徐爱俊,楼雄伟.林权一卡通系统研究和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172-203.

[12]夏瑞满,姚月华,朱惠芳,等.庆元县林权抵押贷款的问题与探讨[J].浙江林业科技,2013,33(3):90-93.

林业信息工程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农村移动信息化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形成政府支持、行业推动、条块结合、社会促进的工作机制,使这项工程成为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桥梁工程”,成为服务“三农”、改变落后地区面貌的“民心工程”,成为促进农村通信发展的“信息工程”。

二、工作目标

(一)加快移动网络工程建设,实现行政村移动信号100%覆盖。到年底,我市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移动电话,村通移动电话率达到100%。

(二)借助移动公司的“农信通”平台,拓展农村移动信息化工作。到年底,全市建成25个农村示范镇、70个农村示范村,部署1000台农村信息机,让12万农村移动用户享受“农信通”服务。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实施“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是有效改变我市农村通信落后状况,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实、抓好。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听取工程进展情况汇报,监督工程进度,检查工程完成情况。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移动总公司分公司(以下简称移动公司),负责市“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议定事项的具体实施,日常工作的联系、沟通、监督等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专门的工作制度,加强对该项工程的组织领导。

(三)密切协调配合。“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目标村的具体实施方案由移动公司制定,报市“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一是对“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中的村通电话建设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工程的协调、配合工作,对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及时予以解决。各级政府对工程建设中涉及机房、线路、铁塔等通信设施在征地、施工补偿、村民交涉等方面要给予积极协调和帮助,杆路建设按青苗赔偿标准,征用土地按土地具体核定价格征用;供电部门对工程的电力接入、租用电力杆塔、跨越电力线路要积极配合,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施工效率;交通、林业、公路部门对穿越公路、林地、租用杆路等要大力支持和帮助,对穿越林场、公路的杆路能给予及时审批;环保部门按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做好工程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和环评审批工作;在工程施工中若涉及到市、县、乡镇等有规划的地段,应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当地政府可按照总体规划,优先考虑“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抓紧对通信线路路由进行审批;各级地方政府及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已通电话通信设施、线路的保护工作,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破坏盗窃通信设施的事件发生,要及时制止干扰、蓄意阻挠工程建设的不法行为,依法打击破坏、盗窃通信设施的违法分子,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二是对“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中的加快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共同协作,加强“三农”服务信息资源的整合,配合移动公司搭建信息服务栏目。要不断丰富、充实和更新信息服务内容,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价格行情、天气预警等信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保障农务畅通,推进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此外,各级政府应主动收集村两委以上干部名单并进行分组,利用“农信通”平台,实现相关政策法规、气象预警、会议通知等信息在内部的快速传达,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移动公司合作,共同完成当地乡镇信息化服务站、农村信息员建设工作,实现“一镇(示范镇)一站(信息化服务站),一村(示范村)一员(信息员)”,协助农村信息机的部署与管理,为农村移动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

(四)保障建设资金。“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的项目资金由移动公司自行解决。移动公司在“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必要经费。

林业信息工程范文第6篇

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积极发展农业电子政务,打造新型农业服务平台,扩大网上市场营销,加快智能农业建设,创新农技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对农业决策指挥、农业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政策法规宣传的信息服务全覆盖,全面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到“十二五”末,形成以省、市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柱,县(区)“两电一信”(电脑网站、“”三农服务热线、短信)新型信息服务为主导,镇村“信息服务站点”为主体的覆盖全市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全市对农业市场竞争主体的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90%,利用网络营销农产品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视频监控农业生产基地400个以上,服务高性能农业机械10万台,网上培训人次占全部培训人次的50%以上。

二、建设内容

(一)加强新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新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提高信息服务覆盖面。

1.建设惠农短信系统。依托省农委农业信息中心惠农短信发送平台,市、县共同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全面采集农业市场主体和农业系统人员相关信息。建立分工明确的专家和综合信息员队伍,健全短信采集、编辑、发送制度,规范运行机制,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十二五”末,用户数据库规模达到5万人,综合信息员队伍达到1000人。话交流。积极做好“”热线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农户与热线的良性互动。“十二五”期间,每年接待群众咨询5万人次以上。

3.建立农业电视点播系统。农业、广电、电信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建设农业电视点播系统,实现热线电话、电视栏目、电台节目、电脑网站“四电合一”。推进以农村政策、农业技术、产品供求、市场价格、分析预测、农家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视频节目库建设。通过广泛宣传、经费补助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点播农业视频节目,实行免费收看。“十二五”末,建成十二大类涵盖农业各个方面的农业电视点播系统。

4.建设农机信息服务平台。由农机部门牵头,有关通信部门配合,建设市、县(区)两级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市县(区)总平台和分平台实行分级建设,统一管理。加强农机数据库建设,强化基础资料管理,实现实时指挥调度、实时展示农机运行状态以及实时监控等农机管理目标,同时为广大农机手提供农机法规政策、跨区作业、维修保养、行业动态、安全监理和天气变化等优质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功能,提升全市农机化服务水平,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强化农产品网上营销服务平台建设。以涉农主体网上宣传和农产品网上营销为主要任务,推进“市农产品信息网”升级和“天下粮缘网”建设。

1.以“市农产品信息网”为主建设信息平台。加快市农产品信息网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网站名特优农产品介绍、农业展会宣传、农产品价格监测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业行业协会展示等农业信息功能。

2.以“天下粮缘网”为主建设网上营销平台。“天下粮缘网”要积极开展与知名电子商务网站的合作,以市场化为导向,引导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学生创业园、种养大户等农产品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在网上开设营销店。通过网上产品展示、在线订购、在线支付、客服在线服务、语音呼叫联络、投诉语音直通等方式,不断扩大营销规模。支持供销系统兴办“网上供销社”,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十二五”末,将“天下粮缘网”建成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涉农电子商务网站,发展会员10000户以上,在线销售和客服人员达到120名以上,争取在“创业板”上市。

(三)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传感、通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推广应用,推进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有机结合。

1.建立远程智能农业视频系统。建设市—县(区)—乡(镇)三级覆盖全市重点生产基地的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掌握农产品生长情况、农业自然灾害、植物病虫害、重大动物疫情、农业资源环境、农村经营管理等动态信息,实现网上监测预警、专家网上指导和远程技术培训等功能,为各级决策及时提供科学依据。市农委建设系统总监控中心,五个县(区)各自建设分控中心和生产基地前端视频采集站。今年每县(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基地50个左右,全市共安装260个左右监控及语音系统,以后每年根据高效农业发展情况,适时增加新的农业生产基地,不断提高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视频管理服务的覆盖率。

2.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应用农业智能传感设备,采集蔬菜、畜禽、水产、土壤、环境、物流等农业相关信息,通过传感网络,实现农业信息的多尺度传输,最后将获取的海量农业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并通过智能化操作终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科学管理和即时服务,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和安全。“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设施温室物联网示范基地、大型畜禽养殖场物联网示范基地以及水产养殖物联网示范基地各5个以上。

(四)加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基层信息服务站点,提高队伍素质,推进农业信息服务。

1.实施乡(镇)千户农资门店视频信息工程。通过宣传引导、补贴扶持等措施,鼓励乡(镇)有规模、影响力大的农资门店,参与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扩大基层信息服务覆盖面。支持供销系统建设农资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乡(镇)千户农资门店技术培训,通过签订农业信息服务协议,明确服务职责和服务内容,为农资门店设置大屏幕和栏,拓宽基层信息服务渠道。“十二五”期间,每年建设农资门店视频信息大屏幕200户。

2.实施信息队伍培训工程。市农业部门要定期分级有针对性地组织信息技术培训。对县(区)级农业信息服务人员,开展数据库建设应用、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预警分析、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相关技术和系统应用等方面培训;对乡(镇)级农业信息服务人员,开展信息采编、上传、、报送、网页制作、数据库系统应用等方面培训;对村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市场主体,开展信息采编、报送、上网和上屏、查询和网上开店、网上交易等方面培训。“十二五”期间,每年培训农业信息服务人员200人次。

三、保障措施

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组织财政、计划、农业、林业、农机、供销、粮食、通信等相关部门,成立机构,加强协调,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科学制定规划。各地要根据省、市的统一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制订本地农业信息服务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

林业信息工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木材;“互联网+”;森林生态旅游;商务网站;建设路径

2014年提出的“互联网+”发展理念,对森林生态旅游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拓宽了森林旅游的发展途径,满足了广大旅游者对森林旅游的期待,加快了森林旅游各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森林生态旅游商务网站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互联网+”发展的模式催生了“互联网+森林生态旅游”,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网站建设技术已无法满足网络旅游发展需求,商务网站建设技术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商务网站的安全性,也降低了商务网站的针对性、覆盖面[1]。因此,有必要对“互联网+森林生态旅游”模式下的商务网站建设路径进行全面分析与深入研究。实践证明,通过加快商务网站建设,可以更好地宣传推介森林生态旅游企业,有助于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对于加快森林生态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旅游的特点分析

网络旅游,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其具有快捷性、高渗透性、可持续性和外部经济性4大特点。

1.1快捷性

在“互联网+”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森林生态旅游行为通过网络体现出来,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家、地域之间的限制,让人们在旅游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尤其是森林旅游的发展,更是将各地的人们紧密地融入到森林环境中,信息传播的高速度,也使得网络旅游在发展上更加的迅速。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旅游的发展趋势从以往特别重视设计感与质量,逐步向速率需求转变。空间因素对于森林旅游的影响在逐步降低,因此加快旅游市场各元素之间的沟通联系,有助于发挥森林旅游的纽带作用。

1.2高渗透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森林生态旅游呈现出高渗透性特点,信息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不同行业之间的界线也逐渐模糊,各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性也更加明显。通过发展“互联网+森林生态旅游”模式,实现了各相关行业之间的彼此渗透,并且随着不同行业之间的渗透加快,推动新型产业模式发展。

1.3可持续性

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在“互联网+”环境下不断发展,促进不同类型旅游产品扩大销售。在传统旅游模式环境下,当旅游产品交易完成后,景区对自身旅游产品的销售影响力就会降低,且很难与旅游者共享旅游产品相关信息。在“互联网+森林生态旅游”环境模式下,当旅游产品交易完成后,景区对自身旅游产品销售仍具有影响力,这体现出网络旅游的可持续性特点。

1.4外部经济性

外部经济性是指通过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对周边环境的正向引导与促进作用,依托旅游活动的开展,推动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在传统森林生态旅游模式下,旅游服务是旅游景区与旅游者双方协调互动的结果,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主要集中在住宿、饮食、交通等方面。这里提到的其他产业主体还被称为外部经济主体,外部经济性并不特别明显[2]。但是,在“互联网+森林生态旅游”环境模式下,旅游双方建立的契约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加深刻。除对传统住宿、饮食、交通等产生影响,还会对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带来深刻影响,呈现出较强的外部经济性特点。

2“互联网+森林生态旅游”模式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森林生态旅游”属于新兴的旅游业态,对其进行商务网站建设缺少足够的经验,在很多方面处于摸索阶段,容易导致各种风险与问题的出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网络技术和管理安全性不够

在互联网环境中,开放性与交互性是其非常显著的特点,在互联网+推动下,各种类型的网站主体不断出现,商务网站的服务对象进一步拓宽。一方面,商务网站面临着非常多的机遇,另一方面,商务网站在建设和运行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隐患(图1),网站建设人员的专业技术及管理水平对这些问题隐患具有直接性影响。例如,在商务网站建设中,可能会出现专业技术人员在非工作时间侵入网站控制主机,对各种旅游数据信息进行窃取或者是恶意损坏,对于用户正常的网站应用行为构成影响[3]。还可能出现网络欺骗行为,如不同类型的身份认证技术大量出现,盗取旅游者的个人信息,导致各种在线欺诈现象的发生。森林生态旅游企业商务网站中的商业机密存在着被泄露的风险,对于企业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2网络区域经济性体现不明显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急剧升温,各种类型的森林生态旅游企业大量成立,各种与之相关联的商务网站也随之出现,通过商务网站对自身的旅游品牌进行宣传介绍,提高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已经成为很多森林生态旅游企业重点关注的内容。但是,从当前整体的网络环境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森林生态旅游企业自身的商务网站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区域经济的特点,也影响了企业自身特色生态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导致企业自身的销售渠道相对有限,受到了很多影响因素的制约。只有把自身的深化发展与相对成熟的网站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宣传旅游品牌。同时,很多森林生态旅游企业没有建立起包括综合性基础信息等的实用性指标,这也影响了森林生态旅游市场的开发,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健全,导致商务网站建设受到很大影响,商务网站对森林生态旅游企业的发展作用不明显,很难享受到网络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2.3网站建设技术不完善

随着森林生态旅游企业的快速发展,各类型的商务网站大量出现,但是,很多网站建设工程师的技术却跟不上步伐,导致网站建设中各种问题的发生,很难提升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首先,在网站建设中,搜索引擎很难满足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旅游者很难在网站界面当中搜索到自己想要的旅游产品。其次,有些商务网站与当前国内常用的浏览器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就把一部分精力用到了APP开发上,但是,却需要在相应平台上下载专门的软件,不便于旅游者使用。

2.4门户网站建设专业性不够

很多森林生态旅游企业自身的商务网站内容相对简单,有一些旅游产品的信息管理不到位,没有及时对旅游产品信息进行更新完善,商务网站的专业性与针对性体现不明显。有些商务网站虽然对各种旅游产品都一一进行了介绍,但是,旅游产品信息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不够,也影响了旅游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互联网+森林生态旅游”模式下商务网站建设路径优化

3.1优化网站建设安全性

对网站建设进行安全优化,有助于维护森林生态旅游企业以及旅游者的安全,对于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从设备、身份、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切入。首先,对各种类型的网络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对电路线路等进行有效防护,避免各种人为损坏。优化身份认证,在商务网站上设立电子身份认证环节,借助签名认证、数字加密传输等提高身份认证的机密性和安全性。其次,强化建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应用防火墙软件等技术。

3.2优化网站建设技术性

首先,对页面进行优化,确保页面处于静态,便于旅游者搜索目标旅游产品,提高网站速率和稳定性等,丰富旅游者的应用体验。如果商务网站已经建为动态性页面,可将重点旅游产品信息借助静态化URL技术做好优化工作,同时,在网站编程中,尽量使用文字说明,减少对动画或者图片的使用,便于旅游者有效识别相关信息。其次,优化关键词。在商务网站建设中,关键词是一个最为常见的模块,而且关键词的选择与分析是网站优化的重要标志。所以,在商务网站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旅游者的个人喜好或者搜索习惯等,指导关键词的选取,同时,对其进行丰富。再次,做好标签优化,主要包括标题等进行优化,标题是展现森林生态旅游企业的窗口,也是旅游者了解旅游产品的关键所在,是网站优化的重要内容所在,标题应当控制在30字以内,且其前几个字为搜索关键字,以此来对网站网页的主题进行突出。之后是对META标签进行优化,这种类型的标签主要是对网站每帧网页内容的描述性摘要,涵盖基本内容、关键词等,对于提高网站搜索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是链接优化,主要是对链接进行分类,做到针对性设计,注重对旅游者的有效吸引,提升友好度,这样可以提高商务网站在同行业中的知名度[4]。对于网站链接,可以从网站导航、分类地图等方面切入,从而对企业的旅游产品进行更好的推介宣传,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导入链接的外部访问量,以便于网站使用度的增强。

3.3优化网站建设内容

商务网站的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商务网站主要是为了宣传推介旅游产品、服务旅游者等,为此,旅游企业商务网站在建设上应当密切围绕旅游产品的信息与宣传。商务网站在内容建设上,应当与互联网传输信息量较大的特点相结合,借助全面的语言对产品进行介绍,体现产品特色[5-6]。应当将企业特色与网页设计相结合,对网站当中的信息及时进行补充,确保网站建设与旅游产品同步,以此来为旅游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在网站编程设计上,探索利用多媒体等与旅游者进行交流互动,实现对旅游者需求的有效把握,推动特色服务体系的建设[7-9]。

4结论

随着社会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由于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成为旅游发展主流。越来越多的森林生态旅游企业开始重视商务网站建设,这催生了“互联网+森林生态旅游”模式,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宣传自身产品。发展“互联网+森林生态旅游”模式十分必要,对于森林生态旅游背景下商务网站建设面临的4点主要问题,虽然初步提出了相关建议,但是对于“互联网+森林生态旅游”模式下更好的商务网站建设路径,仍有待探索。

参考文献

[1]姚凯.浅谈塞罕坝生态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J].林产工业,2012,39(4):63-65.

[2]白鹏飞.陕西沿黄公路沿线乡村旅游扶贫驱动机制及策略优化[J].贵州农业科学,2018(8):17-18.

[3]王旖静.浅析旅游景区环境日容量计算中对周转率的修正[J].林产工业,2015,42(2):56-58.

[4]赵丽倩,雷霄.广西来宾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林产工业,2014,41(3):63-65.

[5]王瑆.浅析我国家具行业低碳经济[J].林产工业,2018,45(1):56-58.

[6]贺雪梅,曹廷蕾.基于形态原型演化的家具产品设计[J].林产工业,2018,45(9):40-43.

[7]唐璇,朱剑刚,罗森柏,等.共享经济下共享家具的商业模式探讨[J].家具,2019,40(4):109-115.

[8]曹赛妮,朱剑刚,唐璇.我国定制家居企业的新零售转型升级问题探究[J].家具,2019,40(4):116-120.

林业信息工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离任审计;地理国情普查

引言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要求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此之前只有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中纳入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全新的举措。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引入,将促使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进行重大决定时充分考虑生态因素。但是自然资源和经济有本质不同,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计算方法来评估量化自然资源资产。目前已经有多省明确要“充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监测成果、基础测绘成果开展审计,探索新的技术方法与传统审计方法相结合技术方法和工作模式,通过对数据问题的核查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形成规范有效、符合地方实际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技术方法”。

1工作目标

按照“摸清情况、揭示问题、分析原因、界定责任、探索经验”的总体工作思路,掌握被审计领导干部(以下称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对所辖地区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履职以及效果情况;基本摸清领导干部任期内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主要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含数量和质量,下同)的变化情况,对上级下达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任务的完成情况;查找资源环境领域存在的重大违法、违纪、违规问题,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严重损毁自然资源资产的典型问题;探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组织实施方式和方法,形成相对成熟、符合黑龙江省实际的审计规范,有效保障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2自然资源资产评价指标

对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等进行审计是审计工作试点的重点,主要是依据相关的政策法规,探索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层次分析法将评价对象进行细划分层,形成评价指标。1)土地资源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耕地保有量指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指标、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指标、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地量等评价指标。2)森林资源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等评价指标。3)水资源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用水总量、水土流失面积率等指标。4)草场(草原、湿地)资源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湿地保有量、沙化面积、草原保有量、草原保护管理能力状况等评价指标。

3建立测绘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地理空间要素数据库

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全面查清了全省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现状与空间分布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耕地、林地、园地、草地、水域、房屋等的类别、位置、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状况,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在基础数据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利用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及基础测绘成果,可以尝试探索新的技术手段与传统审计方法结合的技术方法与工作模式。整合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基本农田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其他专题数据等,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完成测绘类自然资源资产地理空间要素数据库建设,可为审计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数据库建设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专题资料数据库两部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包含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专题资料数据库包括审计中涉及的行业数据。自然资源地理空间要素数据库管理按照统一的空间基准、分类编码、资源目录、面向对象数据组织的原则设计。数据管理设计主要依据以下技术路线:1)对数据的信息编码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各类数据建立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采用统一的数据目录,结合元数据库,构建自然资源资产地理空间要素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2)以Oracle数据库做为支撑平台,辅以空间数据引擎ArcSDE,采用统一的空间坐标参考,完成空间数据的建模、组织、管理,实现多类型、多尺度、多时态空间数据的集成化管理。3)数据模型采用ESRI的Geodatabase。在统一的空间数据模型中进行影像与矢量数据的管理。采用Geoda-tabase的MosaicDatset方式管理影像数据,采用Geodatabase的FeatureClass、FeatureDataset方式管理矢量数据。统一使用Oracle表格进行结构化表格管理;采用编目的方式管理非结构化数据,根据数据特点采用文件编目的方式对大量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管理,采用空间数据库的方式存储变化频度较低、数据量相对较小的数据。4)需要整合的数据首先进行坐标转换,形成统一的空间;其次对数据做分层编码处理,最终形成一致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标准,保证数据的格式与表达方式、分类代码的统一,数据在入库时进行质量检查和可视化处理、元数据生成等工作,将检查无误的数据入库。

4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

4.1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作用的体现

1)在审计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的上报资料类型繁杂,涉及多个方面,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找出线索或重点是关键。充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多源、多时相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源等数据进行监测和对比分析,为审计组提供了线索和侧重点,审计组将变化较大的区域作为重点延伸对象,进一步审查与此变化相关政策执行情况、重点项目的运行情况、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等,审查执行中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违规等问题。2)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或疑点需要进一步核实确认,如需要准确核实领导干部任期内自然资源变化量、变化过程以及空间分布等情况,可通过借助遥感影像、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等地理信息数据,同时叠加相关土地利用调查、林业调查等专业数据进行验证,查找问题涉及的具体位置,确定不同时期耕地、森林、草地、湿地、矿区等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变化情况(类型变化、面积变化),统计变化量等,同时制作专题图片、统计数据等先管佐证材料,为审计组深入筛查和延伸审计提供数据依据。3)针对相关资源管理部门提供资料中涉及的空间位置信息,根据重点审查的内容,利用调查、搜集的各类专题数据,采用信息关联、数据比对、影像解译、叠加分析、变量提取、分类统计等分析方法,进行信息逐一核准,查找数据中存在的疑点,为审计人员提供准确直观的分析结果。4)针对审计试点发现的重大问题(疑点)以及查证情况,选择重点地区到现场进行核实确认。利用GPS定位技术、遥感影像和地理国情普查等数据,结合现场情况,为审计组提供实时、准确的位置信息及技术支撑。

4.2试点对比分析结果

选取黑龙江某地市作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地区,采用地理信息、遥感监测和位置服务等技术手段,以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所管辖地区自然资源资产变化情况为切入点,对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监测成果、遥感影像等多元数据进行监测比对分析,划定领导干部任期前后两个时间节点的森林、土地、矿产、水利等自然资源资产变化位置、范围以及数量,同时提供现场数据分析与技术支持,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内容的疑点排查提供真实直观的数据依据。针对审计试点发现的重大问题(疑点)以及查证情况,到野外进行实地核查和确认,通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快速有效地核实自然资源实物量增减变化等情况。如图1所示为就任时点和离任时点的影像对比结果。

4.3发现的问题与不足

1)当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判读地表覆盖现状时,受遥感影像时相和分辨率的制约,存在个别地物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判读困难,如:退耕还湿审计中,对于以自然方式还湿的耕地,在影像上很难判定是否还在耕种;植树造林审计中,很难正确判读农作物和小树苗。2)审计中涉及行业部门的专题数据全部是在审计现场搜集,涉及的行业较多,数据类别杂、采用标准不一致,数据质量也参差不齐,专业测绘人员在现场进行数据核准和坐标转换等处理时会耗费大量时间,对现场工作进度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时间紧、数据存储空间大、使用软件多等原因,现场对于行业数据深度分析和应用还远远不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深度挖掘。3)对自然资源开展审计需要使用测绘专业软件,如ArcGIS、Erdas、ArcMap等,为了核实需要不同时相的卫星影像支持。审计人员无法做到随时利用专业软件解决具体审计问题,影响工作效率。

5结束语

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将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因素,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可持续发展。地理国情监测是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性突破口,是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的主攻方向。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将形成对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有效的基础支撑。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发挥第三方中立性、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客观性的优势,对自然生态空间实施独立、客观、公正的监测,快速摸清自然资源“家底”,既满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可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内在需求。逐步强化测绘地理信息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地位,形成服务新业态。

参考文献:

[1]邓敏,龚建辉.依托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J].测绘,2017(2):24-26.

[2]齐忠华,吴长俊,邱剑南.黑龙江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于市县经济建设的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40(1):110-1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