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

基础知识管理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第1篇

1.1按照劳动法规定,执行每周双休制度。

1.2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加班,请部门负责人于加班前填写《加班审批单》,交经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后执行。

1.3遇大型展会或者其他重大事件需要全体加班的,由管理处统一安排。

1.4各部室应严肃考勤制度,如发现舞弊行为,对部室负责人及考勤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100—200元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给予行政处罚。对检举、举报者给予100—200元的奖励。

第二条休假管理及审批权限

2.1职工(含部室副职)半天以内事假、病假由部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分管领导审批;半天以上的事假、病假由部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加注意见后,报主要负责人审批。

2.2各部室正职病、事假,半天以内由分管领导审批;半天以上,由分管领导加注意见后,报请主要负责人审批。

2.3请假流程:职工请假(包括病假、事假、探亲假、婚丧假、产假、公休假等),填写《请假审批单》,经党政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审核相关假期时间并签字认可后,由部门负责人签字,经分管领导确认,报主要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将《请假审批单》交到党政办公室备案,方可执行。

2.4凡请假者,假满后必须按时到岗。假满后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到岗的,应及时向部室负责人说明原因,电话续假,并在返回单位后补办超假手续。否则,超假天数按旷工处理。

第三条假期标准及相关事项

3.1迟到(早退):凡不按规定的作息时间上下班者,30分钟以内为迟到(早退)。超过1小时以上者按事假半天处理,须补办请假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每迟到、早退1次扣10元。

3.2事假:职工因事请假,需提前一天填写《请假审批单》,由相关负责人签字同意,由办公室负责人确认后方可执行,若特殊原因(如交通事故等)不能事先填写《请假审批单》的,事后可凭相关单位的相关证明,办理补假手续,否则,一律按旷工处理;事假半天以内扣20元,满1天扣40元,并按管理处考核细则规定,从季度考核奖中扣除。

3.3病假:员工因病申请病假,1-3天内需出具有二级以上资质医院(含社区医院)当日病假证明及门诊收据,3天以上需出具三级甲等医院病假证明及门诊收据,填写《请假审批单》,办理请假手续。病假一天扣20元,并按照管理处考核细则规定,从季度考核奖中扣除。

3.4探亲假: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仅限两地分居的职工享受,并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探亲假包含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且为带薪假。

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四十五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二十天。

3.5婚假:员工申请结婚,可持结婚证明申请,办理请假手续。婚假包含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且为带薪假。

婚假时间规定: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3.6丧假:员工的直系亲属(父母、岳父母、配偶、子女)及祖父母、兄弟姐妹等亲属丧亡去世,丧假时间为3天,丧假为带薪假期;特殊情况可酌情延长假期,延长假期按事假处理。员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员工自理。

3.7产假:符合计划生育法定条件晚育的初育者,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两个月(即五个月),难产、剖腹产给予五个半月假期;给予男方护理假10日。二胎只享受法定产假三个月,同时男方不再享有护理假。

3.8公休假:职工公休假时间规定: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原则上公休假不延至下一年度执行。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的;

(二)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三)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3.9旷工:凡没有办理假期手续的,事后又没有正当理由办理补假手续的一律视为旷工。旷工3天以内,每旷工1天扣除100元;旷工7天以上者,除按实际天数扣处罚款外,另取消当季度的考核资格;连续旷工15天以上者,停发本人当月全部工资,取消当年各项考核资格,扣发各类奖金、补贴,并按照国家、市、区人事制度执行,给予相应的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等。

第四条考勤管理

4.1考勤周期:为当月的一日至月底。

4.2各部门负责人于次月一日前签署本部门考勤,送至党政办公室存档。

4.3办公室抽查考勤记录及员工上岗情况,遇异常状况或违规事情,应即主动签办,并与部门负责人联络。

4.4职工出勤情况,办公室应于每月终了后,编制职工每月出勤统计表一份报处领导及公示备案。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在农村重要流域、镇村周边和主要交通沿线强力开展整治垃圾污染为突破口,以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为重点,以建立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树立农村新形象。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好农村的卫生保洁工作,切实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我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从2011年起全面启动,重点治理新农村建设试点自然村,今年必须完成2008年至2010年已实施的216个新农村建设点的治理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到2012年再进一步规范、推进到所有乡(镇、场)、村(点),实现全县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100%的乡(镇、场)、村(点)有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管理机制。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宣传发动阶段。召开一次全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动员大会,传达全市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要求各乡(镇、场)、村(点)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方案,调查各地需建垃圾池、需安放垃圾筒及保洁人员数量,落实实施资金。

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组织实施阶段。全面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力争今年全县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7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以上(其中历年新农村建设点垃圾收集率达到9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第三阶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检查验收阶段。各乡(镇、场)对本辖区内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进行自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强化日常保洁管理,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高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成效。6月中旬,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乡(镇、场)的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四、处理模式

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原则,按照“户集、村收、乡(镇、场)运、县处理”及“户清理、组集中、村收集、乡处理”的模式处理。

1、户集。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并将垃圾收集后送到村垃圾收集点或指定的垃圾容器内。提倡垃圾分类处理,农户应将秸杆、动物粪便等可以利用的有机物返田。

2、村收。在农村人口相对密集的场所或自然村建垃圾收集屋,根据需要增设一定数量的环卫设施。各村应确定一名保洁员,负责本村公共场所的垃圾清扫、收集,并将本村范围内的垃圾清运到最近的垃圾收集屋或垃圾中转站。

3、乡(镇、场)管理。乡(镇、场)建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的管理、运行由乡(镇、场)具体负责。乡(镇、场)对集中的垃圾进行就地填埋,离县城较近的也可中转到县城垃圾填埋场处理。

4、县集中处理。城中村和城郊村的垃圾由县环卫部门直接清运进行集中处理。

“户清理、组集中、村收集、乡处理”的模式与“户集、村收、乡(镇、场)运、县处理”处理模式内容基本相同。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统一认识。各乡(镇、场)、各部门和各行政村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宣传方式,切实加大对广大村民的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到家喻户晓,不断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村民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县电视台要开设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宣传专栏,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编写简报,及时报道在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建立组织,落实责任。成立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以县直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工部,由县委农工部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做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设施管理和检查监督工作。垃圾填埋场服务区内的各乡(镇、场)必须确定一名保洁员,负责本辖区内垃圾的清理、运送、填埋;服务区内的各行政村也应确定一名保洁员,负责本行政村内公共场所清扫和垃圾的收集。同时,要将此项工作尽早纳入到各乡(镇、场)和村委会民主议事制度之中,实行乡(镇、场)长、村委会主任、村小组长负责制,保洁员岗位制、民主评议制、检查考核制。做到层层抓落实,人人负责任,确保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正常运作。

(三)落实经费,健全制度。实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方针,实行按级负责,层层落实,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报酬的责任管理制度。市政府已安排50万元,对全市各县(区)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验收合格后采取集中奖补的办法进行奖励;县政府安排10万元,对全县各乡(镇、场)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验收合格后采取集中奖补的办法进行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订)。各乡(镇、场)必须对2008年-2010年的新农村建设点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且每个点需安排3000元经费,经费由乡(镇、场)和村民自筹,用于垃圾运输车辆的购置、燃料费、车辆维修费和垃圾清运员的报酬。年底由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核组,对该项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各乡(镇、场)要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的宣传力度,将农村环境整治与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有机结合,提高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同时,要积极指导本辖区内各行政村制订和完善保洁制度、村民卫生公约、门前卫生清洁“三包”制度,逐步转变随地乱倒乱扔垃圾的陋习,形成人人参与治理环境脏乱差的良好习惯。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控制

近几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效率逐渐加快,引发了相关部门的全面重视,对此,中央部门提出了从加大政府部门财政成本管理力度方面入手,构建服务型、节约型政府。由于收支两条线财务预算、政府支出改革以及政府资源购进等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也开始加大了财务管理力度,但是因为长时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成本支出管理工作时,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从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与控制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性

(一)提升资金应用效率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于财政拨款,利用拨款资金来实现各项工作的落实,进而给社会提供一定服务。所以,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工作,可以有效对资金应用情况进行监管,实现资金应用效率的提升,防止私人占用和挪用资金,造成资金的大量消耗,降低各项风险的出现,规范资金支出标准和流程,防止不必要成本开支情况出现。

(二)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运营管理工作时,财务核算工作应该结合相关标准和流程来落实,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工作,能够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流程的规范,给财务核算工作的落实提供精准的数据,给财务数据真实性的提高营造条件。

(三)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落实的合法性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各项运营活动时,都要结合相关法律标准和体系来进行。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工作,在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真实状况和相关法律标准,构建规范的成本支出管控机制。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合理性和精准性,同时还能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开展具备较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支出管理认识不全面

当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工作时,对管理认识存在片面性,成本支出管理意识较为薄弱。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即便已经落实了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工作,并且落实时间比较久,但是截至到目前为主,都没有构建完善的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获取的成效并不显著,尤其是在部分环节中,成本支出管理过于形式化,无法将自身作用全面发展。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在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级没有给予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高度注重,普遍认为成本支出管理应该交由财务部门负责,跟其他部门之间没有太大关联,使得单位整体成本支出管理水平偏低。

(二)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

当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财务管理工作时,往往注重成本支出管控工作,但是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对填制记账凭证进行科学管控,不能确保结合相关标准来落实管理工作,导致诸多不规范行为出现,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精准性带来影响,进而引发资金流失现象。此外,成本支出管理行为不规范现象频频出现,为了防止此现象出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是极为必要的。由于相关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使得不规范操作情况存在,进而引发财务数据失真情况。

(三)成本管理内容片面单一

当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开始意识到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性,并且也给予其高度重视,但是从实际角度来说,诸多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内容存在差异,导致采用的管理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如果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工作时,应用的成本管理内容较为单一和片面,无法和单位战略发展标准进行衔接,从而给单位运营标准的落实增添难度。例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工作时,往往注重战略管理标准的落实,没有注重战略成本管控,影响单位成本支出管理水平。

三、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与控制的强化对策

(一)提升成本支出管理意识

当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方面过于松懈,没有意识到成本支出管控的重要性,没有把成本支出管理当作核心内容来落实,从而引发诸多问题。所以,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给予成本支出管理高度注重,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优化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方式,落实好成本管理、支出控制等工作,防止不必要资金开支。

(二)完善成本管理机制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落实成本支出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于,对单位各项资金支出情况进行合理把控,减少不必要成本的投放,给行政事业单位创造更好的效益。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工作顺利开展,建立规范的成本支出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运营管理工作时,需要把成本支出管理纳入到财务管理范畴内,和一般企业相同,对运营状况进行监管,保证各项成本支出的合理性,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朝着多元化的趋势进步。通过建立规范的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不但给成本支出管理工作的落实营造条件,还能促进单位成本管理质量的提高,从而给行政事业单位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成本管理目标

针对任何企业来说,战略管理作为其核心内容,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工作时,结合战略标准来落实,并且对战略标准加以细化,营造迎合单位发展需求的文化气氛,给成本支出管理和工作落实提供良好的条件,给成本战略管理标准实施营造氛围。只有将战略标准融合到成本支出管理工作时,才能实现单位竞争实力的增强,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四)健全内部监管体系

要想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构建规范的支出内部管理机制,保证各项运营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加强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评估工作,由内部审计部门来落实监管工作,结合监管情况,提出相应的激励对策,以此调动单位职工工作积极性,实现单位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落实好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和控制工作,不仅能够实现单位各项资源的高效应用,同时还能减少不必要成本投放,给单位创造更好的效益。从实际角度来说,当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成本支出管理工作时,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频频出现一定问题,进而影响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在提升成本支出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完善成本管理机制,加强内部监管,在提升单位成本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民.基于权力清单的行政运行成本管理浅探[J].财会通讯,2016(01).

[2]王鑫.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J].商,2015(31).

[3]王彩缎.浅析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第4篇

第二条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事关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对非法集资活动及时认定、有效处置。

第三条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依法查处、及时果断、协作配合和积极稳妥原则。

第四条处置非法集资主要包括做好对非法集资的监测预警、调查取证、性质认定、依法处置和维护稳定以及宣传教育、法规建设、信息报送等工作。

第五条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要依法保护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在法律框架内尽可能帮助受害人减少经济损失;依法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经有权机关批准的集资要严格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用钱,谁还债;谁担保,谁负相应责任”的原则依法处置。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监)管部门负责对本地区、本行业非法集资的监测预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及时通报,防止事态蔓延,尽可能把非法集资活动控制在萌芽状态。

各级各有关部门对任何非法集资活动不承担兜底责任,也不承担任何非法集资损失。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监)管部门应通过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媒体监督、部门监管和查处相结合的信息采集渠道加强风险防范和预警。注重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日常监测。应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落实专门部门负责电话、信件和人员来访举报,及时按程序处理。

第八条各行业主(监)管部门应建立涉嫌非法集资案件受理登记制度,确定部门及人员负责案件的受理工作,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一)对不属于非法集资性质的举报线索,由行业主(监)管部门作出终结受理结论,并向举报人回复。

(二)对管理职责明确的涉嫌非法集资活动线索,由行业主(监)管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受理。

(三)对案情复杂或超出部门管理权限的,由行业主(监)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报当地人民政府。

(四)对涉嫌犯罪的案件线索,行业主(监)部门直接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本辖区涉嫌非法集资案件受理工作,根据行业主(监)管部门提交的涉嫌非法集资线索情况报告,及时组织公安、工商等相关行业主(监)管部门研究处理意见。

(一)对不属于非法集资活动的,作出终结受理结论。

(二)对涉嫌非法集资活动的,确定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三)对涉嫌犯罪的案件线索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第十条对涉嫌非法集资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由各级政府组织,行业主(监)管部门主办。

第十一条对案情单

一、主(监)管部门职责明确的涉嫌非法集资案件,公安机关、行业主(监)管部门应在职权范围内开展调查工作。

第十二条对案情复杂、涉及面广、调查难度大的涉嫌非法集资案件,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联合调查组,确定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联合调查取证。

第十三条调查取证工作一般应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四条对涉嫌非法集资案件性质的认定由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依法进行认定。

(一)法律规定明确、性质无争议的非法集资案件,公安、司法机关可依职权直接认定和处理。公安、司法机关认为需要行业主(监)管部门出具行政认定意见的,相关行业主(监)管部门应根据证据材料作出是否符合行业技术标准的行政认定意见。

(二)行业主(监)管部门可依据调查情况和有关规定,对涉嫌非法集资案件直接作出性质认定。

(三)各级人民政府可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对以下涉嫌非法集资活动进行性质认定:

1.联合调查组提交的;

2.行业主(监)管部门难以定性的;

3.下级政府上报的认定申请。

(四)案情重大或复杂的非法集资案件,本级人民政府难以进行性质认定的,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进行性质认定。

联席会议在相关行业主(监)管部门出具行业技术标准认定意见的基础上组织认定,有关部门依法出具认定结论。

第十五条各行业主(监)管部门或当地政府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认定非法集资活动性质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六条非法集资一经认定,当地人民政府应负责做好非法集资案件的债权债务清理清退等处置善后与维护稳定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

第十七条对情节轻微、社会影响较小、非法集资单位或个人有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案件,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立即停止非法集资活动,指导、督促其限期完成集资款的清理和清退。

第十八条除第十七条所述非法集资案件外,当地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单位成立专案组、制定处置方案、明确债权债务清理清退主体、公告取缔。

第十九条对跨地区的非法集资案件,按下列程序进行处置:

(一)公司注册地在涉案地区的,由公司注册地人民政府牵头负责。

(二)公司注册地不在涉案地区的,由涉案金额最多的地区人民政府牵头负责,相关地区人民政府积极配合并负责做好本地区工作。牵头地区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其他涉案地区制定统一的债权债务清理清退原则和方案,保证依法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三)其他情形的跨地区案件,由涉案金额最多的县(区)人民政府牵头,按照统一的原则和方案做好处置善后工作。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监)管部门应做好非法集资工作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报告报表、情况分析。

联席会议办公室应进行汇总、分析,将结果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联席会议。

第二十一条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应坚持查处取缔与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抵制非法集资及自我保护意识,努力消除非法集资滋生的条件。

第二十二条各级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负责制定有关打击和防范非法集资的宣传教育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同时对会议成员单位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

第二十三条**市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适用本办法。县(区)人民政府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

针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隔离开关常见的误动、拒动、误报等故障现象,提出了一种集中式控制方案以此改善系统的可靠性,并阐述了该方案的相对优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集中控制;直控

0引言

在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隔离开关作为重要的开关设备,其动作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机车运行安全。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隔离开关远动控制领域,当下普遍采用光纤控制方案,即就地远动监控终端与电动操作机构一同安装于户外隔离开关柱上,用于对每台隔离开关的监控。而变电所设置监控主站,通过光纤网络同所内所有就地远动监控终端进行通讯,从而实现监控所内所有隔离开关。光纤控制方案凭借光纤通信可靠、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的优点被广为采用,但是,在实际运行中,隔离开关误动、拒动现象却时有发生,给铁路运行部门带来了诸多困扰。

1集中式控制方案简介

1.1概述

传统的光纤控制方案系统构成复杂,设备层级较多,其系统图如图1所示。哈大普铁隔离开关远动系统直接引进德国技术,采用集中式、直接控制的方案,与光纤控制方案有着较大的区别。多年运行经验表明,该系统极少发生上文所述的误动、拒动、误报等故障,运行状态稳定可靠。该系统中,德国ABB隔离开关所内监控主站直接采用一台RTU装置,无需回路,仅通过3条线缆连接至每路隔离开关操作机构(西门子制造),而每路隔离开关的遥控分、合闸和遥信采集都是通过3条线缆实现的。同时,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的内部电气回路已经被完全省去,仅保留了电机和传动机构。见图2。

1.2集中式控制方案构架

经过对哈大普铁德国技术的深入分析并借鉴其先进理念,笔者提出了一种集中式、直控式的控制方案。该方案在变电所监控主站采用直控式RTU装置,直接通过硬接线与户外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相连。该RTU装置设置多路控制板卡,对下可集中控制全所所有隔离开关,对上可直接通过光纤网络与调度端通讯。通过图3不难发现,相比于光纤控制方案,集中式控制方案已经省去了户外就地监控单元,精简了系统构架,减少了系统层级和设备数量。

1.3直控式RTU装置控制原理

直控式RTU装置直接通过硬接线,从所内将控制命令直接加载到户外操作机构,遥信信号也直接通过硬接线传送到所内RTU装置。该装置的遥控和遥信回路采用通道共用的方式,仅通过3条线缆来实现对每路隔离开关的监控。见图4。该直控式RTU装置的突出特点是将遥控电路和遥信电路巧妙地结合。实现单路开关的遥信一般需要3线,实现单路开关的遥控同样需要3线,该装置的工作逻辑:在无遥控操作时,工作于遥信模式,即K1、K2断开,K3闭合;在收到远动执行命令,需要执行遥控操作时,K3断开,K1或者K2闭合,将动力电源直接馈送至操作机构。不难发现,遥控电路和遥信电路是互斥的(K1、K2、K3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闭合),即遥控和遥信电路不能同时工作。为了保证遥控和遥信电路可靠切换,避免互相短路造成设备损坏,直控式RTU装置在遥控、遥信切换过程中进行严谨地判定,只有在符合切换条件的前提下,RTU装置才会执行切换动作。其判定过程如图5所示。而除了软件判据之外,RTU装置内部设置互斥硬件回路,形成屏障,进一步杜绝K1、K2、K3三个开关中出现2个或者3个同时闭合的情况,其原理如图6所示。1)遥信模式。直控式RTU装置的控制板集成遥信模块和遥控模块,在无遥控操作时,该装置工作于遥信模式,即K3闭合,3条线缆通过操作机构行程开关并经由电机线圈构成遥信采集回路。操作机构内的行程开关SQ1和SQ2为常闭模式,其开合顺序如图7所示。可以发现,直控式RTU装置采集的遥信直接通过行程开关SQ1和SQ2来反映。假设行程开关闭合状态用1来表示,行程开关分断状态用0来表示。当RTU装置采集遥信结果SQ1、SQ2为0、1时,则代表隔离开关处于分位;当RTU装置采集遥信结果SQ1、SQ2为1、0时,则代表隔离开关处于合位;当RTU装置采集遥信结果SQ1、SQ2为1、1时,则代表隔离开关处于分合中间状态;当RTU装置采集遥信结果SQ1、SQ2为0、0时,据图7分析可知,SQ1和SQ2不可能同时处于分断状态,这种情况只有断线时会出现。由上可见,直控式RTU装置仅通过3条线缆和行程开关,完全可以实现对隔离开关分、合位遥信的采集。(2)遥控模式。当执行遥控操作时,直控式RTU装置应暂时中断遥信状态(K3断开),切换到遥控模式。RTU装置通过K1或者K2输出远动控制命令,K1、K2闭合为定时限闭合,其时限可根据隔离开关的动作时限设定,例如,某隔离开关常规动作时间为4s,K1或者K2闭合时限可设定为5s左右(稍长于开关动作时限)。当K1或者K2闭合时,RTU装置直接将动力电源馈送至操作机构电机,驱动电机正转或者反转,从而实现隔离开关分闸或者合闸。以合闸为例,其操作过程如下:隔离开关当前处于分位,SQ1处于分断状态、SQ2处于闭合状态,RTU装置采集遥信SQ1、SQ2为0、1。RTU装置收到远动执行合闸命令,立即切断遥信回路,切换到遥控模式。RTU装置闭合K2,动力电源经过SQ2加载于电机,电机正转,隔离开关合闸。4s后,隔离开关合闸到位,SQ2分断,SQ1闭合。而SQ2的分断直接将动力电源切断,电机停止转动。此后延迟1s后(即启动合闸5s后),RTU装置合闸触点K2到达闭合时限,K2弹开。此时完成合闸操作,RTU装置自动切换回遥信回路,采集到SQ1、SQ2变位为1、0。遥控分闸过程同理,不同之处为电流流向相反,电机反转,此不赘述。通过以上分析,发现采用直控式RTU装置,仅通过3条线缆即实现了对隔离开关的遥控操作和遥信采集。不同于光纤控制方案,该方案无需户外布置就地监控单元,且操作机构电气回路亦大为精简,仅保留了电机和传动机构。

2集中式控制方案相对优势

集中式控制方案下,所内监控主站可监控全所隔离开关,并直接将遥控命令(连同动力电源)馈送至操作机构。从系统可靠性方面分析得出该方案具有如下优势。

(1)防止误动。上文已经阐述该方案的控制原理,在无遥控操作时,户外操作机构处于不带电状态,无论是受到干扰还是其他故障,因为操作机构根本没有动力电源,从根本上杜绝了强电磁干扰感生电动势或者控制电缆混线引起的误动,隔离开关误动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2)防止拒动,提高系统可靠性。户外仅保留操作机构的电机和传动机构以及3条输电线缆,结构精简,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使故障点减少,降低了拒动发生的概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3)防止非干扰性误报。由于所级监控主站直接通过3条硬接线采集操作机构行程开关的位置信息,而无需经过户外就地监控单元,这避免了户外就地监控单元自身问题而引发的误报,也避免了户外就地监控单元和所级监控主站因通讯或者规约匹配问题发生的误报。当然,集中式控制方案在抗户外电磁干扰方面并无优势,也就是说在电磁干扰引起的遥信误报方面,集中式控制方案可能面临更大的考验。

(4)系统故障率低,运维方便。集中式控制系统结构精简,电路简单,使得系统的运行维护更加简便易行。

3集中式控制方案的弊端和处理措施

3.1系统弊端

集中式控制方案在提高系统可靠性和降低系统投资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但不可否认该方案在如下2个方面仍存在相对劣势。

(1)控制距离较短。由于采用了直接控制方式,所级监控主站和隔离开关之间直接通过硬接线实现遥控和遥信采集。这在隔离开关距离变电所较近的场合(2km之内)并无问题,但是当隔离开关十分偏远时,传输线缆上的衰耗就会凸显,这将有可能影响遥信的精度和遥控电源的强度。当然,从实验室数据上分析,集中式监控方案在10km范围是能够可靠监控隔离开关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受限于复杂的运行环境,其可靠性可能会有所降低。

(2)遥信回路受电磁干扰影响较大。不同于光纤控制方案,所级监控主站到隔离开关的一段距离中,采用光纤通讯,而光纤是不存在电磁干扰问题的。集中式控制方案在此段距离上使用了硬接线,在此段距离中传送电磁信号的遥信回路在抗电磁干扰方面将会面临更大的考验。

3.2处理措施

当然,在预防上述缺陷方面,集中式控制方案并非无计可施,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变通,扬长避短,是可以充分改善监控系统性能的。

(1)就近安装直控式RTU装置。在个别隔离开关距离变电所偏远的场合,可将所级监控主站(即直控式RTU装置)安装在隔离开关附近。为了防止监控主站受户外恶劣环境的影响,可将其安装于具备足够防护等级的保温箱内。这样既具备了集中监控系统的优势,又避免了长距离衰耗的问题。这种方式在哈大普铁上亦被采用,运行经验和数据亦充分支持笔者论点。

(2)提高RTU装置电磁兼容能力,使用屏蔽电缆。为了防止长距离硬接线受户外强电磁干扰,一方面应保证直控式RTU装置具备足够的电磁兼容能力,过滤掉一般干扰信息;另一方面,敷设的连接线缆应使用带屏蔽电缆,并按施工规程可靠接地,最大限度防止外部电磁干扰进入系统内部。

4结语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隔离开关监控系统在以往运行中故障率较高,给牵引供电系统带来了较多的不良影响,如何解决系统的常见问题,充分改善系统性能,一直以来是业内的工作重点。在此过程中,铁路总公司、各路局机关以及各设备厂家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并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当然,不存在绝对优势的方案,笔者认为权衡利弊,取长补短,因地制宜,才能最大程度改善接触网隔离开关监控系统的性能。而集中式控制方案正是基于这种思路,充分发挥直控式、集中式控制的优势,采用某些技术细节弥补自身不足,是一种相对较为优秀的方案。哈大普铁的运行经验也证明了该方案的可靠性,这是值得借鉴并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远动控制优化技术方案,远供设备函,[2015]37号.

[2]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寒温及寒冷地区铁路牵引供电和电力系统若干问题指导意见,铁总运,[2013]135号.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第6篇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1级必修《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的1个护理大专班45名护生做为实验对象,年龄(20.31±1.05)岁,其中女生42名,男生3名。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采用护生在某考站实际得分的平均数(x)与该站点满分(W)之比计算该站点难度指数(P),即P=x/W。卫生部国家考试中心将试题的难度分为易、中、难3个级别,难度>0.8属“易”,难度在0.4~0.8间属“中”,难度<0.4属“难”。区分度选用高分组和低分组的成绩计算,区分度D=2×(G-D)/M(高分组指成绩排名占测试总人数前27%者,低分组指成绩排名占测试总人数后27%者,G:表示高分组得分之和,D:表示低分组得分之和,M:表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满分之和)。区分度的评价为:D≥0.35为区分度很好;≥0.25~≤0.34为区分度良好;≥0.15~≤0.24为区分度较差;D<0.15为区分度太差,应淘汰。从内容效度、校标关联效度两个方面分析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试效度。内容效度的估计采用专家判断法;同时采用内容效度比(contentvalidityratio,CVR)作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内容效度的量化指标,CVR的计算公式为:CVR=(ni-N/2)×2/N(ni:表示认为某项目代表了相应测试内容的专家人数,N:表示专家总人数)。效度的取值范围0~1,一般来说,效度系数在0.4~0.7,值越大效度越高。用积差相关法求校标关联效度,以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15%+实验成绩占15%+期末操作考核占35%+期末理论笔试占35%)为校标,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各站考核成绩与课程的总评成绩的相关系数r作为评估指标。用Cronbach’sα信度系数评估该考试的信度(reliability),并利用积差相关法(Pearson法)计算各站不同评分者所给分数间的相关系数(r),以评估评分者之间的信度。信度r的取值范围为0~1,值越大信度越高,一般认为r在0.9以上可靠性较好。

1.2.2研究方法在《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中,顺应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的要求,对实验班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操作示范结合操作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将问题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法等引入课堂,将操作技能融入真实的情境中,让护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依据德菲尔法的要求,选择该领域的护理专家,制定针对性的问卷,将初步拟定的考核站点、内容进行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学习进程、课程特点、教学大纲等内容,通过课程组专家及临床资深带教老师反复讨论,确立本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的5个站点,分别是护理评估考站、健康教育站(口试)、基础与拓展知识考站(笔试)、中医护理技能1站、中医护理技能2站(其中中医护理技能1站为难度较高的技能站点,中医护理技能2站为较易的技能站点),各站权重均为20%,并确定评分标准。在护理学院在读研究生中遴选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遴选及培训监考人员,进行护生动员、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前培训,通过预实验进行微调后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隔天对该班进行传统的理论期末笔试及操作考核,以作成绩对比。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t检验;通过描述性统计了解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分布(均数±标准差)、难度、区分度等。

2结果

2.1《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总成绩分析

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得分为70.20~89.00(77.74±4.33)分。对考试成绩进行正态性W检验,P=0.37,结果表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总成绩服从正态分布(P>0.10);平均成绩分布的偏度系数为0.87,提示平均成绩分布偏向成绩较低的一边;平均成绩分布的峰度系数为0.80,即高峰态,提示护生的成绩相差不大。

2.2《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各考站难度、区分度分析

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难度在0.71~0.84,平均难度为0.78,难度属中偏易;区分度在0.15~0.28,平均区分度为0.26,平均区分度良好。

2.3《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效度分析

考试效度反映的是考试内容与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的吻合程度,主要从内容效度、校标效度2个方面进行分析。专家咨询结果与课题组审核的结果均认为此次课程中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的内容范围全面,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可作为评定个人成绩的标准;计算全部项目内容效度比平均数为0.95。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各站考核成绩与课程的总评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39(P<0.01),为中度相关。

2.4《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信度分析

考试的信度是指通过同一考试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反映了评价工具的稳定性。本次考试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67;除基础与拓展知识考站外,其余考站均安排了2名评分者单独评分,对各站评分者所给的分数间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以评估评分者之间的信度,各站点信度系数为0.51~0.94(P<0.01),表明评分者的一致性较高。

3讨论

3.1《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质量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总成绩服从正态分布(P>0.10),难度适中,平均区分度良好,内容效度良好,各站考核成绩与课程的总评成绩为中度相关;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67,分析原因为各站点变量测算的是不同纬度的能力,所以计算的α系数不能反映信度,但从各站考核成绩与课程的总评成绩的相关系数r为0.39(P<0.01),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有效性。除基础与拓展知识考站外,其余考站均安排了2名评分者单独评分,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较高。由此可见,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有效,能较好地反映和区分护生的临床能力。

3.2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中医护理学基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考核的作用除了及时地评价,还有导向的作用,通过考核方法方式、评价内容的改变,可促使教师更注重护生能力的培养,及时发现护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引护生注重各种核心能力的锻炼。如通过此次考试,反映出护生对技能的操作完成均较好,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评估缺乏针对性和条理性,思路不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薄弱;沟通时,较多护生用书面语或医学术语进行表述,不注意评价对方是否接受或理解自己传递的信息;进行健康教育时,部分护生照本宣科的照搬课本内的相关内容,忽略了个案的特点,也不注意及时评价宣教的效果。分析原因:一方面,该门课程在教授内容安排上一向较重视护生对中医护理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以往的考核方式也是注重考核护生中医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对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的评价,这样的教学安排与长期以往的评价方式,对于尚未真正接触临床的护生而言,易促使其机械地掌握中医护理技能,而对其他内容不能更深一步地理解及运用,将知识与技能有效地转化为职业能力。提示以后的《中医护理基础》教学应更进一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更多、更深入的问题教学、情境教学法教学,早期培养护生的护理临床思维模式,加深整体护理、个体化护理的观念,加强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利于护理人员临床决策能力、护理操作能力、与人合作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

3.3在《中医护理学基础》运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存在的问题

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医护理技能的2个站点难度偏低;中医护理技能2站和基础与拓展知识站区分度较差、需要改进等。在日后研究中可考虑通过进一步优化站点案例设置和评价细目来提高中医护理技能站点的难度、区分度;通过指导性自学将基础与拓展知识站考核的范围和深度都进一步的扩大,提高其区分度,以真正地通过考核导向指引护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此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除运用于该课程终末评价外,也可进一步尝试运用于该课程阶段性考核。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第7篇

自2009年,教育部鼓励各高校通过建设实验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本文简要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基础学科实验班,讨论了自建立两年以来,实验班管理模式在培养方案、专业导师机制、教学资源等方面有待改进的问题并讨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实验班;管理制度;人才培养

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场“计划”,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重要基础学科开始试验,其目的就是使受该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根据国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围绕我院建设“国内一流的复合型数理力人才培养基地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奋斗目标,学院确立了“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夯实基础,提升水平”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自2013年学院开始组建了理科实验班,致力培养数理基础理论水平高、有较好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进入学校优势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高端后备人才。在实验班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学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实行全程导师制(前两年为学习导师,后两年为专业导师),注重个性化培养,经过了两年的探索,基础学科实验班教学管理模式日臻成熟,但其不足之初也逐步显现,实验班管理模式仍然有值得反思和完善的地方。

1规范个人培养方案及优化课程大纲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的核心体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以成立较早的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为例,该学院对于实验班的培养计划较于普通班级有较大的调整,专为培养拔尖学生而量身而作,总体上通识教育、大类培养、扩大选修和分流培养的理念在其实验班的课程结构上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依据我院人才培养目标,虽然学院为实验班前两年制定了专门的培养计划,但大部分课程沿用与普通班的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无法满足底子扎实、求知欲强、思想活跃的理科实验班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我院的实验班制度规定由专业导师与学生共同商议确定学生后两年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该制度自实施以来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自主性,在人才培养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学生过分参与个人培养方案的制定,个人对特定课程的好恶,通常表现为只选自己喜欢的课程而不去考虑课程系统的完整性,不可避免地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如果专业导师缺少全面统筹的意识和能力,这种弊端将更突出。因此,明确基础学科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功能定位和修订针对性、固定性的培养目标成为首要任务,据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合理选课范围并通过学分权重分配来表达人才培养的侧重,不光可以充分地尊重学生权限,还可以保证他们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另外,较于普通班,目前我院实验班学生的必修学分数更多、学习任务更繁重,导致了学生无暇主动进行课外探究性学习。因此,合理整合课程内容,甚至为实验班量身定制学时紧凑、难度合理、综合性要求高的针对性课程,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2建立专业导师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导师作用

我院基础学科实验班实行“一生一导师”的管理模式。专业导师除了要进行教学工作,还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这两者均进行定量考核。现有教学激励与科研激励机制相比,在评价导向上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问题现象。并且,担任专业导师虽然有一定的酬劳,但这项工作往往需要占据大量时间,尤其是业余时间,且缺乏评价考核标准,难以进行量化考核。同时,专业导师的部分学生管理工作往往与辅导员工作重叠,易造成责任推诿,从而出现管理漏洞。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教学质量保障责任主体,如学院领导、专业导师、班导师、课程负责人、辅导员等,在教学质量保障中的责任。其次,整合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增强其系统性,保证涵盖教学所有环节。学生、督导对专业导师评教机制有待建立,针对不同指导环节,建立评价标准、管理方法、评价指标、咨询指导等一系列质量保障流程文件。最后,可以通过提高专业导师工作津贴来保证专业导师队伍相对稳定,激发导师队伍创新活力。

3整合全院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应建立推进实验班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在课程改革与建设、国际交流、学生创新基地、科研训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专项投入,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积极探索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考核方法、信息化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创造多元化学习的良好环境。提升高职称特别是教授给实验班上课的比例;进一步积极引导实验班学生参加学院开设的新生研讨课、核心课程以及国省级精品课程。除此之外,聘请外教组织英语学习、开辟英语角、开设适量英文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充分利用部级、省级、校级、院级的留学项目,为实验班学生提供可选择、学术背景丰富的正规交流机会;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建立本科生联合培养机制,通过短期访学、学术交流、学分互认等机动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雄鹰.我国重点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实践与反思.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3).

基础知识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机务维修;知识地图;维修效率

1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一书中对知识管理定义为:组织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和竞争优势,建立技术和组织体系,对存在于组织内外部的个人、群组和团体内的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系统定义、获取、存储、分享、转移、利用和评估等,确保组织成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正确的知识,以便采取正确的行动。质量和效率是航空维修的基本诉求,知识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并应用于航空机务维修过程中。

2机务维修中的知识管理问题

随着技术发展,如今新型飞机的状态在不断变化,变化周期在逐渐缩短,机务维修人员可能同时维护着多架具有不同状态的飞机,而维修人员如何掌握多架飞机、多个状态的维护要求和维护特点,这是很多维修人员面对的一个问题。而进行试验机维修的人员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比如维修资料的初始交付版本内容不完善,有的内容不能指导工作顺利开展;操作流程没有经过优化,工作效率低;或者是设计考虑不周全,维修操作时需要先完成其他辅助工作;维修人员对新系统的维修知识欠缺。在缺少知识管理的企业中,员工长年积累的知识可能随着退休、升职、岗位调动没有很好传承,现在工作的员工也可能正在努力解决前辈遇到的同样问题,缺少一个知识存储和传播的有效传播途径。企业内部产生的研究成果、技术创新、知识产权、采购的新型维修检测工具、系统等相关知识,也需要在企业内部或者行业内进行广泛的传播,促进创新。大型企业内部可能会遇到做过的工具、项目隔几年换一组人重新做;一个机组发现解决的问题,其他的机组也在设法解决同样的问题。

3航空维修中知识管理应用

面对维修工作中的问题,本文从知识管理的文化建设、组织建设、知识分类、知识地图、知识获取、知识评审和知识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3.1知识管理文化建设

知识管理文化建设是知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知识管理应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被应用于日常管理中,管理者需要重视知识管理,构建知识分享、知识应用的环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员工积极参与到知识管理工作中,创造更多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维修质量。管理者对知识管理工作的认知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知识管理工作的进行,同时影响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知。管理者掌握着企业的重要资源,当管理者认识不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时,就无法开展知识管理的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在企业中很难形成知识分享、传播、应用的良好环境。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知识管理文化环境,员工不能积极参与到知识管理的工作中,知识管理工作会因为缺少知识提供者、创造者而无法进行。

3.2知识管理组织建设

知识管理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知识主管、知识管理小组、所有员工、外部用户和知识提供者。知识主管负责领导知识管理小组完成知识管理的具体工作,了解内部和外部需求,组织完成需求分析和计划实施。知识管理小组负责完成知识整理分类、审核、更新、共享、分析知识需求等工作。员工是组织内最重要的知识提供者和知识用户。例如我们的维修人员可以提供维修经验、流程优化建议、维修建议等,质量控制人员可以提供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知识管理组织建设还需要考虑组织的相关方,即外部用户,了解他们的知识需求,关系到内部知识的开发和创新,我们也可以把知识作为资产出售给外部用户,获取社会价值。外部知识提供者可以给我们提供最新的知识内容,保持组织内知识先进性,促进维修工作开展。知识管理小组可以根据组织知识复杂度和员工数量衡量设置,但是无论人员多少,有管理小组至少可以保证知识可以被管理起来。

3.3知识地图设计

知识地图是帮助维修相关人员知道在什么地方能找到知识的基本知识管理工具。它是用清单、图表等方式表示知识分布情况的地图,是组织知识的向导,明确重要知识的分类,指出存有知识的人员、书籍、数据库等载体,引导我们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在航空维修中我们可以按照基础知识、维修过程知识、资源知识、决策支持知识、管理知识、技术研究知识等对航空维修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分类。基础类知识是维修活动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知识,比如电路基础(导通、绝缘、交流、直流、频率等),液压、环控、机械装配设计、流向、部件组装顺序,插针修复,保险方式,机件拆装等均是航空机务维修的基础知识。资源类知识包括工具、设备的目录、状态、适用性、维护要求、使用方法,试验机的状态、维护要求、方法,飞机、系统原理,人力资源能力、配置等。此类知识涉及到人力资源、工具、对象三者的协同匹配,涉及到机务维护知识管理的较多内容,比如工具设备使用、工作流程优化、装配技巧。决策支持类知识,基于数据的故障诊断方法、基于向量图的方法、基于故障树、基于历史数据等等故障诊断方法,状态管理和任务调度等方向的研究及成功经验等知识,或者以历史事件决策作为决策依据。管理类知识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程序流程要求等。技术研究类知识包含技术创新、成果管理以及其他一些基础技术研究,比如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收集、整理。这些知识分类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资源类知识可以按机型、维修部门、专业等进行细分;除了按知识类型分类,还可以按照岗位类型分类,比如按机械、电气、质量、调度等各种岗位对知识进行分类;在各个细分过程中还可以按照知识使用频度和复杂程度进行分类,这样可以使新员工很快投入工作,先进行容易完成的工作,逐步学习实践,形成一个渐进的过程。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建立不同的知识地图,知识地图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存放在联网的信息系统中,也可以存在单机电脑里,当然也可以以纸质文件的形式放置在方便使用的地方。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地图应及时更新,保证用户能够获得准确的知识地图。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搜索或者电子导航地图可以帮助用户更加快捷、直观地找到需要的知识,但是在这些方式无法实现的时候,使用单机管理或者纸质的知识地图仍然是必要、有效的。

3.4知识获取

知识获取的途径有多种,包括通过教材、作业指导手册、技术说明书、培训课程、论文、研究成果等多种途径获得。然而知识获取并不是直接将教材等知识直接搬过来进行数字化,这个过程需要注重对教材、论文、研究成果中重要思想、方法、技术的提炼工作,整理技术说明书直接支持维修工作的内容,经过学习、讨论得出的新的应用方法或者新的思想。除此之外维修工作者在工作中发现的能够提高效率的组装技巧、工作流程优化等也应被提出来进行分享。全体员工主动提供知识是重要的知识获取手段。知识获取管理工作有两项重要的内容,一是获取组织需要的知识,二是鼓励、激励员工主动提供、创造、挖掘知识。发挥集体智慧是最重要的知识获取途径,只有全体员工参与,才能提供全面的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

3.5知识评审

知识评审工作主要进行知识的筛选和提炼,是知识不断深化升级的过程。现在是一个信息量非常大的时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对于我们的工作都有用,比如我们维修飞机不需要知道芯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对知识进行评审还可以保证知识描述准确、易于理解。知识评审的方式有多种,比如专家评审、知识管理小组审查、群众评审。本文提倡先进行专家或小组审查,然后将知识共享,用户再参与知识评审的工作方式。例如当维修人员学习知识或者工作过程中使用了知识库提供的知识发现存在问题,或者该知识可以改进优化,则可以提交知识修改申请,修改通过评审后重新。专家评审、小组评审和用户评审结合的方式兼顾了效率,同时使知识管理带有反馈环节,经过不断改进,提高了知识的价值。

3.6知识应用

3.6.1培训依据知识地图,选择不同层次维护知识工具包,逐步建立维修人员的知识体系。比如先进性维修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然后再根据岗位进行专业工具、设备培训考核,再进行飞行前后检查、定检等培训考核,每一个项目还可以再按照工作频次进行排序,保证优先掌握关键技能,满足一些基本维修的劳动力需求。知识管理在培训工作中发挥以下几个作用:①知识地图帮助员工从不同视角建立知识体系概念。②知识管理保证为员工培训提供经过审核的、准确的知识内容,使培训标准化。③随着知识库的丰富完善,通过自学和实践结合可以快速地具有高质量维修能力,提供优质内容的作用将大于照本宣科的培训。④对知识进行管理后可以保证知识随着技术进步和企业环境变化能够得到修订,而不会一直是固化的、一成不变的内容。

3.6.2维修计划调度与知识管理整合知识建立一个辅助任务调度系统,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建设,维修调度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所有资源的状态,当需要进行某项维修工作时,系统可以提示需要准备的工具、设备、耗材、人员、时间需求,比如需要设备达到什么状态,检测设备是否可以使用,谁能完成这项工作,就可以一目了然,当需求和现实状况不符合的时候可以提前协调人员、设备、备件等,确保任务执行。

3.6.3维修过程与知识管理在维修工作过程中知识库的存在也很重要,当维修人员需要进行一项复杂的工作的时候,流程怎么走,工具怎么用,设备怎么用,哪儿可能会出错,哪儿可能会发生耗费时间的操作,怎么避免,如果有一份详细的工作指导,将大有裨益。工具、设备、人员、维修对象等因素相结合形成的最佳实践毫无疑问是维修活动中形成的宝贵知识,将这些知识精心组织起来,然后分享出来,可以普遍提高维修单位内部全体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完成质量。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高,这些丰富的知识内容必将会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在工作现场,比如交互式电子手册放在PDA中辅助维修工作。

4总结

本文阐述了知识管理的一些最基本的要素,着重提出对知识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弱化了进行知识管理的知识工程方法,提出了知识管理在机务维修工作中的一些应用方法,探索通过知识管理的方法提高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从而提高航空维修企业的竞争力。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激励制度是促进员工提供知识的重要手段,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制度主动探索以满足企业以及员工利益。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知识管理原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