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总的或根本的策略应该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调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支持和指导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上要求从培养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要求学习者能够有良好的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让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成分。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好的机遇,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学习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乃至教育体制等全方位的变革。因此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来考虑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策略。

新信息技术本身不会孤立地在教育中必然地发挥作用,它必须要在现代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念、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对发展全民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把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中小学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目标,正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征,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确定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标准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用教育技术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支持和指导,才能发挥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真正做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发挥新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和优势,达到优化教育系统的目的,实现全民教育的宏伟目标。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符合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应用系统思想和方法对各种教育系统进行全面地分析、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环境和条件。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扩大了学习的资源,改善了学习环境,丰富了传授的方法与途径,但必须对与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关的教学过程和新信息技术所构建的学习资源环境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才能保证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这正是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的组成部分。

二、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一般策略

(一)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进行科学决策

教育中应用新信息技术是百年机遇,不可放过,但必须走一条自己的路,要面向未来、着眼现阶段,作好分阶段总体规划是当务之急。

应建立各种专家咨询和调查研究的机构和组织,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重大决策应在有关专家多角度、多层次评议、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政策的连续性。

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是一个新的、投入较大、影响深远的课题。国家教委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围绕这一新课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应从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整体改革,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方法和过程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有效的实验,并定期地、有组织、有计划地作定量定性的跟踪调查,以及时分析现状,发现问题,修订策略,推动进一步发展。

要重视对信息社会中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模式的研究,建立适应国际化、个性化、信息化的信息教育课程及其它相关课程目标,着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尤其在计算机教育的目标、内容、课程方面作深入思考,重新确定计算机教育的政策和目标、学科内容,摆脱强调程序设计语言的偏向,以计算机应用为主,把计算机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其它手段去探索、获取和处理各种知识信息的能力。

要重视对新信息技术所构建的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建立与新信息技术应用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开展与新信息技术应用相适应的课程目标、教学结构、教学评价的研究,重视对新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包括对成本效益的评价、对应用新信息技术的教育系统有效性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等与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关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各方面的评价。

要研究制定信息社会中的教育政策,尤其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规划、政策和策略。无论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还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它们在教育中的应用都需要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尽快作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和策略,并切实有效地组织实施,这是当前新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所要求的。

(二)加强政府行为,切实处理好几个关键的问题

1.领导的重视与认识问题

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推动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关键。领导者的重视及正确的认识可以直接转化为政府的一系列有效行为。由于存在经费、认识、师资、软件以及升学压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发展十分缓慢。如果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行为来推动,十分有利于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应用的发展。

2.经费投入问题

首先,各级政府应为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建立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确保经费投入,可以考虑以下一些可供选择的措施:

(1)在中央和地方财政中设立专项资金,通过拨款、奖励、补助、贷款等形式向中小学增加投入;

(2)通过制订企业向学校资助经费可抵税收的政策,鼓励企业向学校提供资助和各种设施;

(3)通过教育附加、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筹措经费,同时通过奖励、补助等形式鼓励中小学继续自筹经费,投入新信息技术的应用;

(4)考虑确立教育部门购置教育资源的价格优惠政策;

(5)积极争取国际援助,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和一些民间组织与中小学共建。

其次,切实保证硬件、软件、培训和管理维护的合理投入比例,发挥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再次,国家在经费投入政策上应有所倾斜,尤其对经济落后地区和条件较差的中小学,要增加拨款和补助的比例,以加快其发展速度,缩小教育差距。

3.硬件问题

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程度取决于国家、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阶段,不应盲目追求最新、最高技术。每个地区、每所学校要根据自己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的教育教学需求、资源与约束条件来确定自己最基本的教育技术设备作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条件。

同时,必须对硬件维修、维护措施作出有效的安排,以保证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4.软件问题

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保证新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去改善教育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有效的教材建设和软件开发机制与科学的质量标准教学软件的质量和它能否被教师和学生接受是使用新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材建设和软件开发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与科学的标准。

中小学教材的设计、开发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国家教委主管部门的组织规划下,由学科内容专家、学科教学教师、教育技术专家、教学媒体专家、软件编程专家、教育心理学专家和教学研究人员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小组共同设计、开发,并要有相应的政府行为,形成相应的规划、投入、管理、设计、开发、试用、反馈、修改、评审、生产、推广、出版发行的工作系统。

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视听教材和计算机课件的开发标准和纲要,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软件规范标准,加强视听教材和计算机课件的评审。所有软件均应有配套的使用说明或手册。

软件开发中要特别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参与,要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并考虑到教师和学生在相应教学环境中的相互作用。要注意软件不是课堂教师的电子替代物。

(2)建立若干高标准的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的骨干编制基地当务之急是中央和地方应建立若干高标准的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的骨干编制基地,统筹规划,重点投入,分区协作。采用政府与企业联手的方式开发软件(由国家教委提出软件产品的详细指标及要求,让企业投标制作,版权归国家教委所有)以增强软件开发能力,克服开发人员和资源的严重不足。软件开发必须重视前瞻性、适应性、交换性,以实现资源共享。

(3)在软件开发上提供特殊政策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属于特殊商品,既要面向教育市场,又要实行特殊政策,在一定时期以文字教材的收益补贴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的建设,国家和地方都应有重点投入,或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吸收社会资金编制中小学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通过确立对教育行业优惠的市场机制,教育电视台或计算机网络传送等多种形式促进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的流通。通过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评选、软件竞争等方式鼓励优秀教师参与教材或软件的开发,对编制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应视为“著书立说”,国家和地方应有相应的认定与奖励办法。

(4)适当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适当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实际进行改造和编译,提供给中小学使用。引进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借鉴国外软件制作的经验和技术。

5.培训问题

任何一种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创造力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是教师使用新信息技术的自觉要求和能力。因此,建立一支足够数量的、稳定合格的现代化干部教师队伍,是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成功应用的关键。

(1)建立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并重的培训体系要在教师继续教育以及师范院校中开设教育技术课程和计算机等信息文化课程,培养广大教育行政干部、教师和在校师范生的信息文化意识和适应新信息技术的教学和管理能力。培训必须形成制度,经常地定期进行,以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2)要特别重视对校长的培训校长是推动新信息技术在学校应用的关键力量,因此要特别重视对校长的培训。教育行政人员对信息文化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对与新信息技术有关的国家政策的理解与执行程度,重视对他们的培训,有助于为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行政支持。

(3)要重视专兼职电教教师的培训首先要普遍地进行岗位培训,实行凭证上岗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分级组织专业进修、学历、双学历教育和骨干教师培养,逐步形成一支合格的、稳定的、拥有更多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和媒体专家的电教教师队伍,适应新信息技术应用的需要。

(4)对学科教师实行全员培训学科教师是应用新信息的主力军。对学科教师要实行全员培训,除了关心他们技能的提高外,还应注意他们态度的转变,利用一切机会阐明新信息技术和相应的教学软件改进教学过程的教育结果,要尽可能联系课程、联系教师的经验和观点来进行培训。要注意到教师使用新信息技术的勉强性常常是设备使用中实际困难的反映;要注意消除教师对媒体会代替他们或降低他们的地位和作用的担心;要注意消除教师害怕在学生面前暴露他们对新技术的不适应的心理。

(5)重视加强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把“教育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基础”列为必修课,为学校输出适应信息社会和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合格教师。

(6)重视对教学软件开发人员的培训重视对教学软件开发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尤其要加强教与学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培训。

(7)建立分级培训体制采用分级培训体制,利用和改进现有的培训系统广泛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除调动中央和地方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外,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培训。

(8)重视对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价要以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规范、吸引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参加培训,并重视对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对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和干部要有一定的政策鼓励他们通过自考、远距离教育等形式进修第二学位或获取证书。

6.管理体制问题

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必须按照系统原则进行科学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和效益。

要将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纳入中小学“双基”督导、检查、评估范围,制定评估标准和相应的政策,分类推进,督导检查,促进新信息技术应用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1)尽快改变视听教育与计算机教育分而治之、多头管理的状况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中小学电化教育与计算机教育基本上是分别管理的,从国家教委到地方,甚至到学校,多为两个工作系统,彼此分离,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也常把二者分割并列,这已带来管理上的很多问题,对于未来的发展更为不利。因此,只有采取相应措施将二者统一起来,才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规划与设计使用,才有利于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协调发展。

(2)教育电视台的建设与管理在当前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卫星电视教育网络的发展和卫星电视教育的成败,对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目标至关重要。国家教委应尽快与广播电视部门协商,制定一个教育电视台管理条例,促进教育电视台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对于教育电视节目进入有线电视网,国家应在立法上加以考虑。

(3)搞好教育电视栏目,合理设计和编排节目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搞好教育电视栏目和节目内容、形式的合理设计和编排。卫星电视教育的主要落脚点是中小学及家庭、社会,卫星电视教育节目播出的主要对象和客观评价者之一是中小学,优化节目播出的基础源泉之一是中小学教育与教学实践。因此,教育电视台应针对中小学实际,播出与中小学教学配套的小版块节目,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办好“开放性课程”和各类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校内电视接收和闭路系统,同教育电视台“联网”形成相互配合施教、两翼齐飞的态势。

教育电视要为中小学提供与学科教学配套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总体上要做到与中小学教学进度基本同步或略超前,这样一方面可以给中小学教师提供一种教学示范,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将有关的教学材料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以充分发挥教育电视资源的效益。

(4)重视教育电视节目的反馈要重视教育电视节目的反馈,建立有效的教育电视节目收视情况反馈网络,定期开展节目收视调查,收集反馈意见,以调整播出计划和修改教学节目。

(三)普及和提高基于视听技术(投影、录音、电视、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育等)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大力发展基于卫星通讯技术的远距离教育形式,积极试验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和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

这一策略的实现,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策略:

1.分类指导,分层推进

当前在经济比较发达,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发展较好的地区,多数中小学的校舍、师资、一般教学设施、正常经费等办学的基本条件已经达到基本要求,学校科学管理基本成型,教育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校长一般具有较强的现代教育意识,在这些学校中应大力提倡应用新信息技术。在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较差的地区,多数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在这些学校应首先改善基本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利用已有的新信息手段开展师资培训。对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考虑到既能在有条件的地区与学校迅速有效地发展,又能对较为落后地区与学校进行辐射与扶持。

有条件学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确定不同层次的应用新信息技术的目标和模式,分步推进。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兴起的情况下,必须仍然重视以投影、幻灯、录音、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为主的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应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确立一批不同层次、不同应用模式的示范校,要重视和扶持一批条件较好的学校积极试验和推广多媒体教学形式和网络教学形式,影响和带动一般。

我国多数乡村贫穷落后,中小学布局分散且条件较差。对这些学校来说,首先的是确保最基本的办学开支、维持正常教学、改善办学条件等问题。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应用新信息技术发展教育可以有两个基本方法:一是以中心校为点,充分利用县乡建立的广播电视接收装置,接收广播、电视教育节目,获得教学资料和教育信息,建立县乡教学资源中心,开展教研与教师培训,进行德育与公共课教学;二是在学校和班级进行以常规媒体应用为主的实验,取得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广。

2.多类型、多层次布局

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新信息技术,可按照如下四种类型和层次布局:

(1)重点配置,形成若干应用新信息技术的教学点有些中小学的班级、学科较多,物质条件与经济力量有限,教育方式和手段又需逐步更新。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把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放在年级和学科上,在一些宜于应用新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又需重点保证的学科与内容上,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投影、幻灯、录音、录像与计算机等设备和相应的软件。

(2)以班级为基点,形成应用新信息技术的班级体系在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小学,适应班级授课制,把应用新信息技术的基点放在班级,在每个教室里装备投影、幻灯、电视、录像等视听设备和计算机设备,给教师提供相应的软件和教材,方便教师使用。也可以在电化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室、音像阅览室等一室或多室配备投影、幻灯、电视、录像、计算机等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供一些学科使用。

(3)以学科为基点,形成应用新信息技术的学科专业体系在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班级授课趋于“专业化”,个别化教育逐步得到发展,多数学科教学在专业教室进行。适应这种情况,学校把新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点放在学科,在每个学科的专业教室除装备相应的演示、实验设备,挂图、教具与学具外,根据学科需要装备特定的视听设备、计算机设备和教学软件。

(4)以多媒体教学形式和网络教学形式的试验为中心,将基于视听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和基于卫星通讯的远距离教学形式等多种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组合形成现代教育技术体系。

在少数办学条件有根本改善的中小学,在新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基础上,以发展多媒体技术为重点,建立校园网,形成包括广播电视、录像、通讯、计算机与投影、幻灯、实验设施等各种应用形式在内的网络系统,覆盖学校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并留有接口同国内外联网。

3.建立资源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强调媒体的优化组合利用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教学过程中发现还是有不少人只是将计算机课程看成一个基础教育的辅助课程。将来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度成熟的社会,离开了计算机将会举步维艰,如何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足够重视,对其将来的发展非常重要。现代社会表明,不能使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将会非常难以在社会立足,而作为信息化技术的终端———计算机,更是成为日常生活的伴侣。通过信息化展示计算机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来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足够重视。常常使用各种信息化资源甚至裁剪一些高科技电影才让学生们看到计算机的便利性和必要性,让学生明白将来无论对计算机有兴趣还是没有兴趣,无论你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的行业还是与计算机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行业,你都离不开计算机。无论你将来从事任何行业,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及其相关的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

1.2有利于整合优势教育资源

教育行业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在教育的形式方面在近几年来也是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我们由于不同的原因使得我们进行学习的角度以及时间都变得个性化,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教育行业就要更加的与计算机教育相结合,通过资源共享,以及远程教育进行教学,从而满足人们的实际的要求。怎样将我们教育的各个小块进行很好的拼补,最终实现人们的各方面的要求是我们进行整合教育的中心。

2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教育整合的注意点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大多数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已经开始接触电脑。这给计算机教育带来一些好处,也带来一些问题。好处是很多的学生刚开始的时候对计算机课程抱有很大的热情,坏处是很多学生在接触计算机教育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计算机课程不仅仅是上网和玩游戏之后,就会失去这种热情。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纠正某些对计算机不正确的观点成为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2.1要形成正确的计算机课程的认识

在很多的地方进行计算机课程开展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老师的态度不够认真负责,同学们感觉没有实际的效果,这样的情形就导致了我们的计算机课程形同虚设,大大的浪费了资源,针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提高老师的教学态度。在课堂的绝大时间的主角是老师,所以老师一定摆平心态,进而使得激情的投入教学;第二,个性化的课程。我们进行教学不能只按课本开展,要很好的联系实际,进而使得学生们感觉教学是有用的;第三,学生的心态。通过思想教育使孩子真正的明白这是一门有用的课程。目前,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地方已经开展了这项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这样我们的较需工作才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2.2要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愿望

在正确认识到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老师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要通过各种资源来展示计算机学习的好处,而不仅仅是一个枯燥的课程。通过准备各种有趣的资源,来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学习的有趣之处,而不仅仅是一个“0101”二进制数字。通过展示各种材料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学习的必要性,而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课程。如此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愿望,对计算机没有太大兴趣的学生也能明白其重要性,从而提高主观能动性。

3政府部门的系统的管理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传统教育、网络教育两个平台呈现在广大教育者面前,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陈至立部长在去年10月25日的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这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与内容的一个基本的定义。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谓“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教师与学生借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进行一种基于信息技术这种新的认知手段的全新的教学与学习过程,而这种全新的教学要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驾御和支撑。美国著名的”2061计划”(Project2061)首先在更高层次上提出了信息技术应与各学科相整合的思想。这项计划的目标是要大力提升全体美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按照该报告所给出的定义,“科学文化素质”特别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与能力。为了着重培养这种能力素质的要求,“2061计划”将现行中小学12年应学会的科学文化知识重新归纳为“科学本质”、“数学本质”、“技术本质”、“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人体结构”、“人类社会”、“技术世界”、“数学世界”、“科学史观”、“综合概念”、“智力技能”等12类。在这每一种新的学科分类中,都力图渗透上述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因而在这样的学科体系中,你看不到纯粹的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地理和历史这类传统的学科分类。

加拿大在这一领域也不甘落后,自9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不断增加,并取得了良好效果。①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③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即当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并明确提出“激励整合”概念,目的是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

信息化社会延拓了传统教学的物理时空,信息化社会需求的人才不再是仅仅掌握一些既定的知识,更需要具备信息素养,具备一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自主学习态度和学习思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它们至少可以体现出以下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此外,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中,连教学策略也可以选择,-------可以用个别化教学策略,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策略。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2)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事实上目前的几乎所有多媒体系统都是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如果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一本书,就和传统的文件或印刷的书籍完全不同,这时的正文(文章、段落、或一句话、一个词)都按相互间的联系被组织成正文网。这本书无所谓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从哪段正文开始阅读,以及接下来读什么都由读者的意愿来决定。选择下一段正文的依据不是顺序,也不是索引,而是正文之间的语义联系。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问题过程中经常由于联想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所以按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结构组织管理信息和按传统文本的线性、顺序结构组织管理信息相比较,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

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例如:A、可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语文教学目标通常有“听、说、读、写”等四方面要求,相应的教学内容应包含文字、语音和视频等不同媒体的信息,但是在传统的印刷教材中,有关语音和活动影像的内容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一体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三者各自独立的形式,分别出版,既不便于教师的教,也不便于学生的学。与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采的一体化电子教材不可同日而语。B、可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包含不同教学特征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内容的每个单元均包含课文、练习、习题、测验、对测验的解答及相应的演示或实验等,把这些教学内容相关而教学特征不同的教学资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无疑对课堂教学、课外复习或自学都是大有好处的,利用超文本方式可以很自然而方便地实现这一点。但是若按传统的线性、顺序方式把这些不同特征的教学内容组合在一起则将成为杂乱无章的、让人无法阅读的大杂烩。C、可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要的扩展知识组成有机的整体。因材施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要在传统印刷教材中同时满足基础较差学生、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是做不到的,而在多媒体电子教科书中这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需利用超文本特性设置和预备知识有关的热键以及和扩展知识有关的热键即可。

(4)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支持个性化教学。

信息资源要有较强的可选择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主动求知的需要;满足教师因材施教对资源的需要。它支持教师经验的互动交流,支持教学系统内部已有和不断产生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持网上教研活动及其活动结果的资源化因而更好地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从受教者的角度来看:

(1)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

传统CAI只是强调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是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例如对疑难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场合),采用协作(Collaboration)式教学策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更能奏效。

网络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材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此同时,由于学生从小就有机会在Internet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遨游、探索,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材。

(2)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开放性教学。

开放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协作学习和探讨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利于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所谓可视化教学,就是将学生置于多媒体动画、图片、图表、视频、音频等视听资料和计算机网络所创造的可视化时空之中,使其在“虚拟的真实”中探索、发现、理解、掌握、运用教学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可视化教学的素质与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感知”可视化

使学生对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物得到形象化感知;使学生观察到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实质性细节,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认知过程,减少由于学生经验和观察兴趣的差异所造成的“先天性”基础差距带来的学习疑难和教学困惑。

B、“想象”可视化

想象力的培养是创造性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想象思维的基础对象是事物存在及其变化的时空特征,学生利用可视化的时空图像进行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最有效的方法。

C、知识”可视化

知识是人对事物存在方式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它表现为概念、方法、规律等各种抽象形式。学生往往会死记硬背,或者是工于对知识内涵的逻辑性理解,而并不注重知识所描述的对象的真正行为。用大量凸显内涵要素的抽象或具体形态的外延表现内涵,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把握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D、推理”可视化

推理是人借助概念、规律和形式逻辑从已知发现未知的思维过程。在推理过程中用可反馈的信息进行干预,是训练推理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E、“思想”可视化

这里指的思想是在具体学科中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认识论、方法论,具有普遍性,很抽象,不可能用简单的概念、公式、定律等形式对学生表达清楚。但学生掌握这些思想对学科学习至关重要,使思想形象化将对学生理解学科思想、培养学科素质产生巨大影响。

F、“观念”可视化

观念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基本出发点。建立认识一类事物的观念是认识事物最重要的过程。所有学科都建立在观念基础之上,学科的基础性发展也体现为观念的变化,突破观念束缚是创造性素质培养的核心。但一般学生对观念的理解很困难,将观念描绘成可视化的资料非常重要。

(3)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持互动化教学。

1)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知识挖掘。

隐性知识是人们已经认知但未能用各种媒体表达出来的知识。这类知识具有很强的活跃性、创造性。应当鼓励学生不要仅仅从书本上学习,还要学会从交流中、从信息资源中学习。隐性知识一般有两类,一是尚存于人脑中的知识,如经验、意识等等;二是隐藏于大量信息之中,需要经过智能系统对这些信息的筛选、分析方可挖掘出来的知识。显性化是指通过互动的教与学过程,将隐性知识转化为能够用媒体表达的显性知识的过程。

2)使隐性知识共享、互动,实现知识创新。

存在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的开发一般是在交流活动过程中完成的。创造交流环境使人们共享大家的隐性知识,在共享中相互碰撞,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进行集体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信息技术整合让信息技术有计划地应用在各学科教学中,同时也各科教师在具备把握信息技术,自觉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有意识、按步骤地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训练机会,学会利用当前的信息环境获取知识。为此必须要求教师改变旧有的学科观念,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教材观,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当前的教材内容不可避免地要被不断丰富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废掉各模块间的阡陌,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设置相关的课题内容,并且按照课题难度的大小安排学习顺序和课时;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教学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方式都必须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

2、李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中小学信息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问题观察报告》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符号,形象,信息技术,动态整合

 

[[1]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亮点。作为教育手段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最深层的本质体现就是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建立在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的基础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处理好形象直观与抽象概括、信息呈现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方式、知识的容量与学生的承受能力三个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发展。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研究,确定其基本原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发展至关重要。论文参考。它不仅影响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的内容与方向,而且影响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应用与成效。

本研究立足于学习心理学、课程论与多媒体技术等多学科视野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理进行初步探讨,从教学手段的不断演变来分析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亮点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到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等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它对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行为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才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经过几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的研究。

一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教师的整合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理想目标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无担忧地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愈是进入深层,遇到的瓶颈问题就愈加突出,理论研究与实践差距太大,仍然存在着许多误区和问题,比如:整合中只注重形式和流程而轻视教学成效;整合的出发点脱离课程教学这一宗旨而为了运用技术进行整合;。

正是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缺乏基本原理的研究和自身理论的探讨,因此本文从教学手段的发展来逐步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理,阐明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理论基础。

2、语词符号与形象动态整合的基本原理

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支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为基础。可以这样说,没有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就没有现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平台。

2.1 几个概念的解释

2.1.1 语词符号

Saussure 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词由“能指(signifier) ”和“所指( signified) ”构成; 所谓“能指”就是词的语音形式, 而“所指”则是一个概念。词的语音所代表的事物以某种方式通过心理上的联想(association)与概念实体相联系。语词符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在所用符号中,语言符号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语言中有大大小小的单位,例如句子、词、语素、音位等。音位不是符号,因为没有和某种意义相结合。语言中最小的符号是语素。人们自然地感觉到的语言中的单位是词而不是语素。词在说话时能够自由地卸下装上。如果说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符号,那么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使用的符号。句子是符号和符号组装的成品,是符号的序列,不再是单个的符号。

2.1.2形象

《辞海》中对“形象”的解释:“①形状相貌。《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②指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喝审美意义的具体生动的图画。”(《辞海》,1979年版,P1862)

实际上,“形象”是感性材料,包括事物的形状、体积、颜色、声音和气味等等具体形象,是以表象的形式存在的。它带有直观性和鲜明性。人的记忆都是通过事物的具体形象开始的,即形象记忆。儿童出生六个月左右就会表现出形象记忆,如认知母亲和辨识熟人的面貌,就是形象记忆的表现。人有了形象记忆,复杂的心理活动才有可能进行。

2.1.3 动态整合

这里所说的“动态整合”主要指生动形象化的、多感官的各种刺激,而且所传递的信息是不断动态变化的。

2.2 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的特点

2.2.1 多感知性。通过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可以同时提供给学生多感官的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提供资源丰富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高级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潜力非常大。

2.2.2 形象性。论文参考。论文参考。利用特殊手段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形象概括,简化不必要的因素;还可以再现现实现象的各个细节,如感觉不到是真实环境还是虚拟世界。

2.2.3 技术性。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需要技术的表现。

2.2.4 动态性。既然是动态整合当然是动态变化的组合,而且整个宇宙空间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符合一般的客观世界。

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数据、文字、声音、音乐、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技术,以较高处理声音和图像信号的能力,高质量的显示图形、视频和音频信号的能力以及高级的交互能力而见长。它无论提供的任意感知都是形象化的动态图像或者动态心理图式。

2.3语词符号与形象动态整合的基本原则

2.3.1 语词符号与形象直观

语词符号与形象直观的整合要有限度,不能为了形象直观而直观;语词符号与形象直观的整合要符合现实现象;语词符号与形象直观要符合科学规范。

2.3.2 信息呈现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方式

人所具有的知识结构是人获得和理解新知识的基础框架,也是人进行联想、推理和思维活动的基础。信息呈现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要相适应;信息呈现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要配合;信息呈现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要互相补充。

2.3.3 知识的容量与学生的承受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数字化环境的知识容量特别巨大,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课堂45分钟)使学生全部掌握、吸收消化。知识的容量要符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知识的容量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3、运用语词符号与形象动态整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要创造这种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运用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为平台,为更好的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较高的学习动机。能够及时地获取信息和长久地保持记忆、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和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可以采用下列策略:

3.1 建立丰富的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文本、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等。如果在授课中把这些可以用影像或动画表现的事物在课堂上用多媒体的技术表现出来,将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学科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学科基本技能,发展学科思维能力。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实现数字化教学,我们首先要创设数字化教学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结合实际,自制课件;开发网络课件,利用网络教学;利用因特网收集终秀作品,建立优秀作品文件库,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做好学习支助服务

学生不是天生就会自主学习的,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信息资源的选择能力都需要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接触的到的信息也会有多有少,所以学生学习支助服务对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如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和学习进程中学术和资源等方面的困难,以适当的方式和补充材料的形式进行解决。

3.3 凸现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利用信息技术要有所侧重,信息技术虽然很先进,但是不是每门课程、每个知识点都要真实呈现出来,要适当的侧重于所教内容,可以有所取舍的接近现实现象。

3.4 指导学生适应信息技术环境、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协作学习

3.5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认知实践活动的主动性。

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竞赛等活动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尝试错误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整合之初,(缺乏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和基本的整合理论,将技术尝试整合到教学中,用技术帮助教学经验发挥作用,并不断积累经验。随着经验的增加,教师能较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并可能结合学科内容的特点将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比较充分地展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的探索,逐步实现深层次的整合,在以后的操作实践中会不断有新的收获,对我们的实践作出更大的贡献,而且充分突出教育作为创造性劳动的魅力,教学不再是枯燥的活动,教师不再是古井不波的职业,学生真正有望成为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F. de Saussure.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3] 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 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伊俊华,庄榕霞,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 刘利民,官忠明.概念的心里特性及其语词符号启动[J].四川大学学报,2003.NO.6.

[7] 何克抗.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

[8]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改;技能培训;游戏控制;教学方法创新

引言: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技术,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综合技能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应该不断变化现代教学目标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操作能力与分析能力,只有将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操作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

1.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的掌握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加之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限制,使得学生在接触到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时面临着更多的困难,而新课改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对关键基础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以及运用,更注重对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以及知识脉络联系的理解与巩固,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具有更高要求。

2.完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规范性与熟练性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设计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基础操作能力以及知识点运用能力的提高。对应信息技术教学,就是需要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规范性与熟练性。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指法的熟练掌握,提高对键盘上每个键的认知度,重要的是巧妙运用好各功能键的相互搭配使用技巧,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基础信息语言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综合性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完成对信息技术的基础技能的掌握。

3.提高学生对手机软件、自媒体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了解与掌握

信息技术教育还应该积极做好对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对移动终端设备以及现代社交软件等信息技术的了解与掌握,重要的是应该帮助学生对现代自媒体软件的操作流程、信息支持技术、关键基础理论的了解与掌握,提高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与生活化,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兴趣性,才能真正将信息技术教育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实现新课改教学的目标。

4.提高学生对编程语言等方面的熟悉与了解

由于新课改注重的是学生终身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老师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完成对编程语言的了解与掌握,尤其是应该提高学生对编程语言的兴趣,提高学生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兴趣性,才能真正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性与延伸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

1.强化对学生的基础学情的掌握与了解,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老师应该积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应该掌握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与学习困难点,老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课程,通过提高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来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控制与规划,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与有效性。

2.强化对教学内容的视频化转换,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形象化了解

由于信息技术知识点的抽象性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老师应该积极强化对教学内容的视频化转换,可以将信息技术的操作规范以及操作流程制作成一个动态化的视频文件,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文件,就可以很好的掌握到知识要点以及知识逻辑,让学生在视觉化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点的熟练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质。

3.控制好学生的游戏时间以及游戏类型,提高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劳逸结合效率

老师应该积极控制好学生的游戏时间以及游戏类型,一方面应该积极利用好游戏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性,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控制好学生的游戏时间以及对游戏类型的选择,提高老师对游戏项目的限制与选择,提高学生在游戏过程的技能锻炼以及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将玩与学结合起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4.加强对抗性练习频率,提高学生对基础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与运用

老师应该积极加强对抗练习的频率,尤其是应该帮助学生积极熟练竞争性学习意识,不仅可以在基本指法的学习与掌握过程引入对抗性联系,还可以在软件操作以及软件运用的学习时引入对抗性联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的掌握与运用,提高信息基础教学的有效性与技能性,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主导性,帮助学生完成对基础信息技术的综合掌握。

5.强化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及小组考核模式

老师应该积极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尤其建立学生建设小组学习模式以及小组考核模式,一方面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考核,另一方面强化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效率,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意识以及合作意识,尤其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思维的扩展,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量与知识熟练程度。

三、结束语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小学教育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对学生学习生涯具有积极的基础建设性作用。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针对性,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差异化,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基础信息技术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基础操作技能以及操作规范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综合掌握与延伸,同时还应该积极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做好信息技术的延伸,提高学生在初中学习乃至与高中学习时的知识联动性。

【参考文献】

[1]王兆凯《新课改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小教研究 2009

[2]杨梅《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J]新课程上旬 2014

[3]伟乐斯《探究新课程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J]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符号,形象,信息技术,动态整合

 

[[1]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亮点。作为教育手段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最深层的本质体现就是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建立在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的基础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处理好形象直观与抽象概括、信息呈现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方式、知识的容量与学生的承受能力三个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发展。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研究,确定其基本原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发展至关重要。论文参考。它不仅影响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的内容与方向,而且影响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应用与成效。

本研究立足于学习心理学、课程论与多媒体技术等多学科视野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理进行初步探讨,从教学手段的不断演变来分析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亮点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到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等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它对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行为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才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经过几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的研究。

一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教师的整合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理想目标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无担忧地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愈是进入深层,遇到的瓶颈问题就愈加突出,理论研究与实践差距太大,仍然存在着许多误区和问题,比如:整合中只注重形式和流程而轻视教学成效;整合的出发点脱离课程教学这一宗旨而为了运用技术进行整合;。

正是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缺乏基本原理的研究和自身理论的探讨,因此本文从教学手段的发展来逐步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理,阐明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理论基础。

2、语词符号与形象动态整合的基本原理

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支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为基础。可以这样说,没有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就没有现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平台。

2.1 几个概念的解释

2.1.1 语词符号

Saussure 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词由“能指(signifier) ”和“所指( signified) ”构成; 所谓“能指”就是词的语音形式, 而“所指”则是一个概念。词的语音所代表的事物以某种方式通过心理上的联想(association)与概念实体相联系。语词符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在所用符号中,语言符号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语言中有大大小小的单位,例如句子、词、语素、音位等。音位不是符号,因为没有和某种意义相结合。语言中最小的符号是语素。人们自然地感觉到的语言中的单位是词而不是语素。词在说话时能够自由地卸下装上。如果说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符号,那么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使用的符号。句子是符号和符号组装的成品,是符号的序列,不再是单个的符号。

2.1.2形象

《辞海》中对“形象”的解释:“①形状相貌。《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②指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喝审美意义的具体生动的图画。”(《辞海》,1979年版,P1862)

实际上,“形象”是感性材料,包括事物的形状、体积、颜色、声音和气味等等具体形象,是以表象的形式存在的。它带有直观性和鲜明性。人的记忆都是通过事物的具体形象开始的,即形象记忆。儿童出生六个月左右就会表现出形象记忆,如认知母亲和辨识熟人的面貌,就是形象记忆的表现。人有了形象记忆,复杂的心理活动才有可能进行。

2.1.3 动态整合

这里所说的“动态整合”主要指生动形象化的、多感官的各种刺激,而且所传递的信息是不断动态变化的。

2.2 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的特点

2.2.1 多感知性。通过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可以同时提供给学生多感官的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提供资源丰富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高级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潜力非常大。

2.2.2 形象性。论文参考。论文参考。利用特殊手段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形象概括,简化不必要的因素;还可以再现现实现象的各个细节,如感觉不到是真实环境还是虚拟世界。

2.2.3 技术性。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需要技术的表现。

2.2.4 动态性。既然是动态整合当然是动态变化的组合,而且整个宇宙空间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符合一般的客观世界。

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数据、文字、声音、音乐、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技术,以较高处理声音和图像信号的能力,高质量的显示图形、视频和音频信号的能力以及高级的交互能力而见长。它无论提供的任意感知都是形象化的动态图像或者动态心理图式。

2.3语词符号与形象动态整合的基本原则

2.3.1 语词符号与形象直观

语词符号与形象直观的整合要有限度,不能为了形象直观而直观;语词符号与形象直观的整合要符合现实现象;语词符号与形象直观要符合科学规范。

2.3.2 信息呈现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方式

人所具有的知识结构是人获得和理解新知识的基础框架,也是人进行联想、推理和思维活动的基础。信息呈现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要相适应;信息呈现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要配合;信息呈现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要互相补充。

2.3.3 知识的容量与学生的承受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数字化环境的知识容量特别巨大,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课堂45分钟)使学生全部掌握、吸收消化。知识的容量要符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知识的容量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3、运用语词符号与形象动态整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要创造这种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运用语词符号与形象的动态整合为平台,为更好的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较高的学习动机。能够及时地获取信息和长久地保持记忆、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和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可以采用下列策略:

3.1 建立丰富的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文本、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等。如果在授课中把这些可以用影像或动画表现的事物在课堂上用多媒体的技术表现出来,将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学科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学科基本技能,发展学科思维能力。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实现数字化教学,我们首先要创设数字化教学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结合实际,自制课件;开发网络课件,利用网络教学;利用因特网收集终秀作品,建立优秀作品文件库,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做好学习支助服务

学生不是天生就会自主学习的,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信息资源的选择能力都需要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接触的到的信息也会有多有少,所以学生学习支助服务对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如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和学习进程中学术和资源等方面的困难,以适当的方式和补充材料的形式进行解决。

3.3 凸现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利用信息技术要有所侧重,信息技术虽然很先进,但是不是每门课程、每个知识点都要真实呈现出来,要适当的侧重于所教内容,可以有所取舍的接近现实现象。

3.4 指导学生适应信息技术环境、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协作学习

3.5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认知实践活动的主动性。

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竞赛等活动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尝试错误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整合之初,(缺乏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和基本的整合理论,将技术尝试整合到教学中,用技术帮助教学经验发挥作用,并不断积累经验。随着经验的增加,教师能较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并可能结合学科内容的特点将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比较充分地展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的探索,逐步实现深层次的整合,在以后的操作实践中会不断有新的收获,对我们的实践作出更大的贡献,而且充分突出教育作为创造性劳动的魅力,教学不再是枯燥的活动,教师不再是古井不波的职业,学生真正有望成为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F. de Saussure.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3] 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 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伊俊华,庄榕霞,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 刘利民,官忠明.概念的心里特性及其语词符号启动[J].四川大学学报,2003.NO.6.

[7] 何克抗.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

[8]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重新认定

在高科技信息技术时代下,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高速化、集成化、虚拟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加速了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产生了既有冲突又有合作,既有同化又有异化的新一轮人类融合过程。就审计领域而言,桌面审计系统从绕过计算机审计(auditingaroundthecomputer)发展到穿过计算机审计(auditingthroughthecomputer)再到利用计算机审计(auditingwiththecomputer)方式,几乎已经将所有的审计技术、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包容到了网络审计之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审计人员无时无刻不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审计业务和工作。审计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审计理论的根基,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其内涵、外延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重新认定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界定

信息技术环境下,为了正确地对审计理论基础进行界定,有必要先澄清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理论和审计基础理论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审计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理论的关系。就本质而言,审计理论基础和审计理论都是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成果,只不过审计理论基础比较直接、具体,而审计理论则较为间接、概括。从整体考虑,审计理论基础应该是审计理论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局部来考虑,审计理论基础是审计理论研究者着重研究的课题。但是,审计理论基础并不等同于审计理论,它不具备审计理论所特有的高度抽象性、普遍适用性、严密逻辑性和普遍指导性等特征。因此,审计理论基础只能是连接审计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换句话说,审计理论基础是其他学科和审计理论体系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部分。笔者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先有审计理论基础,再有健全的审计理论学科体系;(2)审计理论基础是审计理论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3)审计理论基础是审计理论主体与其他学科理论之间的关节点,类似于桥梁。

2.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基础理论的关系。审计基础理论是通用于任何独立于审计活动的具有普遍指导性的理论,是与审计应用理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范畴。作为指导性的理论,审计基础理论同样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普遍适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就内容而言,审计基础理论具体包括审计目的、审计概念、审计原理、审计原则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审计基础理论是对审计理论基础的高度概括与抽象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审计一般概念和原理,用于规范审计应用理论,进而指导审计实践活动。就本质而言,审计基础理论仍然属于审计理论体系的范畴。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选择与确认

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凭借其特有的高度渗透性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审计理论基础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影响。同时,随着审计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服务手段不断改进,审计人员观念、素质以及工作方式、技术手段均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和确认:

1.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审计理论服务。随着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审计理论基础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内容不但包容了传统审计理论基础的基本内容,而且还将与审计学科相关的新兴学科观点、高科技信息技术理论等其他学科理论引入审计理论基础的范围,并相互交融、渗透,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审计理论服务。因此,我们判断某一理论、学科是否是审计理论基础,首先要看它是否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审计理论的发展服务。

2.充分实现与审计环境的互动性。审计环境是审计理论乃至审计理论基础发生变迁的外在动因。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审计领域中,促使审计理论基础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一方面,信息技术刺激了审计理论基础的变革,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网络时空观,深层次地植根于审计理论基础,将先进的高科技信息技术应用于审计实务工作之中,加速了审计理论与审计技术服务手段的飞跃性发展;另一方面,审计理论基础发生变化以后,也会通过权能传递、信息交换和功效联动等方式,与审计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最终使得审计环境发生所预期的变化,并与审计理论基础处于协调的统一体之中。因而能否与审计环境之间具有动态互动性的关系,也是判断审计理论基础的重要标准。

3.充分实现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渗透和交融。如上述,审计理论基础是连接审计理论与其他学科体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审计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的交叉渗透区。审计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之间通过感染、借用、移植等方式的渗透,使审计理论基础同时具有了审计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体系的某些优势特性。这些优势特性推动了审计理论不断地发展、完善、变革。同时,作为桥梁和纽带,审计理论基础自身还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功能。也就是说,外部环境变化对审计理论基础的影响最终是通过审计理论基础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而实现的。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特点

(一)内容多样性

作为审计理论的根基,审计理论基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和巩固。信息技术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电子商务以及基因技术、纳米科技等多种学科理论会广泛地渗透到审计理论基础之中。同时,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理论的新思想和新模式,如企业再造工程、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等也都将广泛地融入到审计理论基础之中,促使审计理论基础不断地完善、健全和充实。

(二)动态发展性

纵观审计的发展,可以看到,审计发展的外部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审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审计信息需求者对审计信息的客观要求越来越高,必然会促进审计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全面发展,审计理论基础也随之不断地发展完善。审计理论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着审计理论的发展方向、趋势,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审计理论基础。

(三)交互渗透性

审计理论基础的内涵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社会生活的空间相对缩小,审计理论基础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之间的渗透也日益频繁、紧密,它们通过移植(直接引入)、借用(间接引入)、感染(相互影响)三种方式共同组成了一个有序的、交互渗透的、相互关联的动态网络,共同服务于审计理论,大大地促进了审计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的交互渗透性。

(四)质量性

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作为审计理论的根基,其质量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概括而言,质量性具体表现在稳定性、安全性和品质性三个方面。就稳定性而言,尽管审计理论基础在整个审计理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呈现出动态性和发展性,但是就某一时间段而言,审计理论基础还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否则审计理论根本就无从发展。就安全性与品质性而言,这两方面的因素是保证审计理论基础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为缺乏安全性、品质性的审计理论基础根本就不具备支撑审计理论的能力。

(五)虚拟性

审计理论基础是通过将多个相互关联的学科的经济资源迅速结合而成的客观存在,它超越空间约束、依靠信息网络手段联系和统一协调的,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这里的虚拟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审计理论基础内部的虚拟化,主要是指审计领域内支撑审计理论的纯审计理论基础的虚拟化,二是审计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之间交互渗透关系的虚拟化,即以信息技术为连接和协调手段的动态联盟式的虚拟组织系统。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新内容

(一)信息技术学

信息技术学是以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相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和科技领域,既包容了通信系统的数字化、软件化、智能化和光纤化等方面的优势,又兼有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设备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系统交互性以及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等领域独特的优点。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网络技术理论、信息技术理论、数据挖掘理论、系统集成理论、多媒体理论、人工智能技术;具体的应用法则包括了穆尔法则(Mooreslaw)、基尔德法则(Gilderslaw)和麦特卡夫法则(Metcalfeslaw)。这些理论、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审计领域之中,与传统的审计理论进行不断地分化与组合,使得审计理论基础从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不断的扩张。

(二)司法诉讼学

司法诉讼学与审计理论体系相结合是现代审计理论发展的新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诉讼审计”(ForensicAuditing)这一特殊的审计发展分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随着企业之间的交易广泛地在网络上进行,经济组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之间的纠纷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经济犯罪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因此由审计人员对经济案件中涉及到经营财务事项和经济损失部分加以计算,并进行正确地审计判断、合理性分析,为法庭的裁决提供依据就显得尤为必要。诉讼审计通常涉及到对审计证据的调查和分析、对审计要情、审计情况加以陈述、以审计结论甚至审计报告的形式进行说明以及必要时在法庭上以专家的身份出庭作证等。

(三)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理论

在与审计理论基础进行交互渗透时,经济学理论将许多经济学的思想、观点大量引入到审计理论之中,为广大的审计学者从经济学视角来分析审计问题,寻求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改善审计信息以及完善审计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一个更新的思路。同样,由统计知识、数学方法和经济理论相结合而成的计量经济学理论也是审计理论基础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人员面临的是被审计单位非常繁杂的经济数据和资料,通过充分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构建经济模型,运用数学工具来考察和研究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预测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的信誉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护广大信息需求者合法的经济权益。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重新认定

在高科技信息技术时代下,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高速化、集成化、虚拟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加速了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产生了既有冲突又有合作,既有同化又有异化的新一轮人类融合过程。就审计领域而言,桌面审计系统从绕过计算机审计(auditing around the computer)发展到穿过计算机审计(auditing through the computer)再到利用计算机审计(auditing with the computer)方式,几乎已经将所有的审计技术、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包容到了网络审计之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审计人员无时无刻不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审计业务和工作。审计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审计理论的根基,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其内涵、外延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重新认定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界定

信息技术环境下,为了正确地对审计理论基础进行界定,有必要先澄清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理论和审计基础理论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审计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理论的关系。就本质而言,审计理论基础和审计理论都是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成果,只不过审计理论基础比较直接、具体,而审计理论则较为间接、概括。从整体考虑,审计理论基础应该是审计理论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局部来考虑,审计理论基础是审计理论研究者着重研究的课题。但是,审计理论基础并不等同于审计理论,它不具备审计理论所特有的高度抽象性、普遍适用性、严密逻辑性和普遍指导性等特征。因此,审计理论基础只能是连接审计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换句话说,审计理论基础是其他学科和审计理论体系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部分。笔者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先有审计理论基础,再有健全的审计理论学科体系;(2)审计理论基础是审计理论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3)审计理论基础是审计理论主体与其他学科理论之间的关节点,类似于桥梁。

2.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基础理论的关系。审计基础理论是通用于任何独立于审计活动的具有普遍指导性的理论,是与审计应用理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范畴。作为指导性的理论,审计基础理论同样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普遍适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就内容而言,审计基础理论具体包括审计目的、审计概念、审计原理、审计原则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审计基础理论是对审计理论基础的高度概括与抽象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审计一般概念和原理,用于规范审计应用理论,进而指导审计实践活动。就本质而言,审计基础理论仍然属于审计理论体系的范畴。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选择与确认

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凭借其特有的高度渗透性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审计理论基础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影响。同时,随着审计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服务手段不断改进,审计人员观念、素质以及工作方式、技术手段均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和确认:

1.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审计理论服务。随着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审计理论基础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内容不但包容了传统审计理论基础的基本内容,而且还将与审计学科相关的新兴学科观点、高科技信息技术理论等其他学科理论引入审计理论基础的范围,并相互交融、渗透,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审计理论服务。因此,我们判断某一理论、学科是否是审计理论基础,首先要看它是否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审计理论的发展服务。

2.充分实现与审计环境的互动性。审计环境是审计理论乃至审计理论基础发生变迁的外在动因。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审计领域中,促使审计理论基础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一方面,信息技术刺激了审计理论基础的变革,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网络时空观,深层次地植根于审计理论基础,将先进的高科技信息技术应用于审计实务工作之中,加速了审计理论与审计技术服务手段的飞跃性发展;另一方面,审计理论基础发生变化以后,也会通过权能传递、信息交换和功效联动等方式,与审计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最终使得审计环境发生所预期的变化,并与审计理论基础处于协调的统一体之中。因而能否与审计环境之间具有动态互动性的关系,也是判断审计理论基础的重要标准。

3.充分实现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渗透和交融。如上述,审计理论基础是连接审计理论与其他学科体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审计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的交叉渗透区。审计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之间通过感染、借用、移植等方式的渗透,使审计理论基础同时具有了审计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体系的某些优势特性。这些优势特性推动了审计理论不断地发展、完善、变革。同时,作为桥梁和纽带,审计理论基础自身还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功能。也就是说,外部环境变化对审计理论基础的影响最终是通过审计理论基础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而实现的。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特点

(一)内容多样性

作为审计理论的根基,审计理论基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和巩固。信息技术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电子商务以及基因技术、纳米科技等多种学科理论会广泛地渗透到审计理论基础之中。同时,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理论的新思想和新模式,如企业再造工程、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等也都将广泛地融入到审计理论基础之中,促使审计理论基础不断地完善、健全和充实。

(二)动态发展性

纵观审计的发展,可以看到,审计发展的外部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审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审计信息需求者对审计信息的客观要求越来越高,必然会促进审计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全面发展,审计理论基础也随之不断地发展完善。审计理论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着审计理论的发展方向、趋势,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审计理论基础。

(三)交互渗透性

审计理论基础的内涵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社会生活的空间相对缩小,审计理论基础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之间的渗透也日益频繁、紧密,它们通过移植(直接引入)、借用(间接引入)、感染(相互影响)三种方式共同组成了一个有序的、交互渗透的、相互关联的动态网络,共同服务于审计理论,大大地促进了审计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的交互渗透性。

(四)质量性

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作为审计理论的根基,其质量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概括而言,质量性具体表现在稳定性、安全性和品质性三个方面。就稳定性而言,尽管审计理论基础在整个审计理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呈现出动态性和发展性,但是就某一时间段而言,审计理论基础还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否则审计理论根本就无从发展。就安全性与品质性而言,这两方面的因素是保证审计理论基础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为缺乏安全性、品质性的审计理论基础根本就不具备支撑审计理论的能力。

(五)虚拟性

审计理论基础是通过将多个相互关联的学科的经济资源迅速结合而成的客观存在,它超越空间约束、依靠信息网络手段联系和统一协调的,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这里的虚拟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审计理论基础内部的虚拟化,主要是指审计领域内支撑审计理论的纯审计理论基础的虚拟化,二是审计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之间交互渗透关系的虚拟化,即以信息技术为连接和协调手段的动态联盟式的虚拟组织系统。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新内容

(一)信息技术学

信息技术学是以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相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和科技领域,既包容了通信系统的数字化、软件化、智能化和光纤化等方面的优势,又兼有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设备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系统交互性以及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等领域独特的优点。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网络技术理论、信息技术理论、数据挖掘理论、系统集成理论、多媒体理论、人工智能技术;具体的应用法则包括了穆尔法则(Moore slaw)、基尔德法则(Gilder slaw)和麦特卡夫法则(Metcalfe slaw)。这些理论、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审计领域之中,与传统的审计理论进行不断地分化与组合,使得审计理论基础从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不断的扩张。

(二)司法诉讼学

司法诉讼学与审计理论体系相结合是现代审计理论发展的新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诉讼审计”(Forensic Auditing)这一特殊的审计发展分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随着企业之间的交易广泛地在网络上进行,经济组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之间的纠纷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经济犯罪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因此由审计人员对经济案件中涉及到经营财务事项和经济损失部分加以计算,并进行正确地审计判断、合理性分析,为法庭的裁决提供依据就显得尤为必要。诉讼审计通常涉及到对审计证据的调查和分析、对审计要情、审计情况加以陈述、以审计结论甚至审计报告的形式进行说明以及必要时在法庭上以专家的身份出庭作证等。

(三)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理论

在与审计理论基础进行交互渗透时,经济学理论将许多经济学的思想、观点大量引入到审计理论之中,为广大的审计学者从经济学视角来分析审计问题,寻求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改善审计信息以及完善审计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一个更新的思路。同样,由统计知识、数学方法和经济理论相结合而成的计量经济学理论也是审计理论基础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人员面临的是被审计单位非常繁杂的经济数据和资料,通过充分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构建经济模型,运用数学工具来考察和研究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预测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的信誉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护广大信息需求者合法的经济权益。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重新认定

在高科技信息技术时代下,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高速化、集成化、虚拟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加速了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产生了既有冲突又有合作,既有同化又有异化的新一轮人类融合过程。就审计领域而言,桌面审计系统从绕过计算机审计(auditing around the computer)发展到穿过计算机审计(auditing through the computer)再到利用计算机审计(auditing with the computer)方式,几乎已经将所有的审计技术、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包容到了网络审计之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审计人员无时无刻不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审计业务和工作。审计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审计理论的根基,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其内涵、外延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重新认定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界定

信息技术环境下,为了正确地对审计理论基础进行界定,有必要先澄清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理论和审计基础理论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审计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理论的关系。就本质而言,审计理论基础和审计理论都是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成果,只不过审计理论基础比较直接、具体,而审计理论则较为间接、概括。从整体考虑,审计理论基础应该是审计理论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局部来考虑,审计理论基础是审计理论研究者着重研究的课题。但是,审计理论基础并不等同于审计理论,它不具备审计理论所特有的高度抽象性、普遍适用性、严密逻辑性和普遍指导性等特征。因此,审计理论基础只能是连接审计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换句话说,审计理论基础是其他学科和审计理论体系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部分。笔者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先有审计理论基础,再有健全的审计理论学科体系;(2)审计理论基础是审计理论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3)审计理论基础是审计理论主体与其他学科理论之间的关节点,类似于桥梁。

2.审计理论基础与审计基础理论的关系。审计基础理论是通用于任何独立于审计活动的具有普遍指导性的理论,是与审计应用理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范畴。作为指导性的理论,审计基础理论同样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普遍适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就内容而言,审计基础理论具体包括审计目的、审计概念、审计原理、审计原则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审计基础理论是对审计理论基础的高度概括与抽象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审计一般概念和原理,用于规范审计应用理论,进而指导审计实践活动。就本质而言,审计基础理论仍然属于审计理论体系的范畴。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选择与确认

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凭借其特有的高度渗透性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审计理论基础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影响。同时,随着审计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服务手段不断改进,审计人员观念、素质以及工作方式、技术手段均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和确认:

1.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审计理论服务。随着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审计理论基础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内容不但包容了传统审计理论基础的基本内容,而且还将与审计学科相关的新兴学科观点、高科技信息技术理论等其他学科理论引入审计理论基础的范围,并相互交融、渗透,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审计理论服务。因此,我们判断某一理论、学科是否是审计理论基础,首先要看它是否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审计理论的发展服务。

2.充分实现与审计环境的互动性。审计环境是审计理论乃至审计理论基础发生变迁的外在动因。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审计领域中,促使审计理论基础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一方面,信息技术刺激了审计理论基础的变革,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网络时空观,深层次地植根于审计理论基础,将先进的高科技信息技术应用于审计实务工作之中,加速了审计理论与审计技术服务手段的飞跃性发展;另一方面,审计理论基础发生变化以后,也会通过权能传递、信息交换和功效联动等方式,与审计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最终使得审计环境发生所预期的变化,并与审计理论基础处于协调的统一体之中。因而能否与审计环境之间具有动态互动性的关系,也是判断审计理论基础的重要标准。

3.充分实现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渗透和交融。如上述,审计理论基础是连接审计理论与其他学科体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审计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的交叉渗透区。审计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之间通过感染、借用、移植等方式的渗透,使审计理论基础同时具有了审计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体系的某些优势特性。这些优势特性推动了审计理论不断地发展、完善、变革。同时,作为桥梁和纽带,审计理论基础自身还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功能。也就是说,外部环境变化对审计理论基础的影响最终是通过审计理论基础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而实现的。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特点

(一)内容多样性

作为审计理论的根基,审计理论基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和巩固。信息技术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电子商务以及基因技术、纳米科技等多种学科理论会广泛地渗透到审计理论基础之中。同时,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理论的新思想和新模式,如企业再造工程、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等也都将广泛地融入到审计理论基础之中,促使审计理论基础不断地完善、健全和充实。

(二)动态发展性

纵观审计的发展,可以看到,审计发展的外部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审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审计信息需求者对审计信息的客观要求越来越高,必然会促进审计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全面发展,审计理论基础也随之不断地发展完善。审计理论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着审计理论的发展方向、趋势

,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审计理论基础。

(三)交互渗透性

审计理论基础的内涵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社会生活的空间相对缩小,审计理论基础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之间的渗透也日益频繁、紧密,它们通过移植(直接引入)、借用(间接引入)、感染(相互影响)三种方式共同组成了一个有序的、交互渗透的、相互关联的动态网络,共同服务于审计理论,大大地促进了审计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的交互渗透性。

(四)质量性

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作为审计理论的根基,其质量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概括而言,质量性具体表现在稳定性、安全性和品质性三个方面。就稳定性而言,尽管审计理论基础在整个审计理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呈现出动态性和发展性,但是就某一时间段而言,审计理论基础还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否则审计理论根本就无从发展。就安全性与品质性而言,这两方面的因素是保证审计理论基础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为缺乏安全性、品质性的审计理论基础根本就不具备支撑审计理论的能力。

(五)虚拟性

审计理论基础是通过将多个相互关联的学科的经济资源迅速结合而成的客观存在,它超越空间约束、依靠信息网络手段联系和统一协调的,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这里的虚拟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审计理论基础内部的虚拟化,主要是指审计领域内支撑审计理论的纯审计理论基础的虚拟化,二是审计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之间交互渗透关系的虚拟化,即以信息技术为连接和协调手段的动态联盟式的虚拟组织系统。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新内容

(一)信息技术学

信息技术学是以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相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和科技领域,既包容了通信系统的数字化、软件化、智能化和光纤化等方面的优势,又兼有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设备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系统交互性以及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等领域独特的优点。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网络技术理论、信息技术理论、数据挖掘理论、系统集成理论、多媒体理论、人工智能技术;具体的应用法则包括了穆尔法则(Moore slaw)、基尔德法则(Gilder slaw)和麦特卡夫法则(Metcalfe slaw)。这些理论、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审计领域之中,与传统的审计理论进行不断地分化与组合,使得审计理论基础从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不断的扩张。

(二)司法诉讼学

司法诉讼学与审计理论体系相结合是现代审计理论发展的新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诉讼审计”(Forensic Auditing)这一特殊的审计发展分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随着企业之间的交易广泛地在网络上进行,经济组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之间的纠纷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经济犯罪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因此由审计人员对经济案件中涉及到经营财务事项和经济损失部分加以计算,并进行正确地审计判断、合理性分析,为法庭的裁决提供依据就显得尤为必要。诉讼审计通常涉及到对审计证据的调查和分析、对审计要情、审计情况加以陈述、以审计结论甚至审计报告的形式进行说明以及必要时在法庭上以专家的身份出庭作证等。

(三)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理论

在与审计理论基础进行交互渗透时,经济学理论将许多经济学的思想、观点大量引入到审计理论之中,为广大的审计学者从经济学视角来分析审计问题,寻求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改善审计信息以及完善审计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一个更新的思路。同样,由统计知识、数学方法和经济理论相结合而成的计量经济学理论也是审计理论基础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人员面临的是被审计单位非常繁杂的经济数据和资料,通过充分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构建经济模型,运用数学工具来考察和研究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预测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的信誉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护广大信息需求者合法的经济权益。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如何突破基础理论和掌握核心技术?

第一,端正学风,建立起突破基础理论和攻克核心技术难关的氛围和价值导向。

只有突破基础理论,才可能掌握核心技术。基础理论的突破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往往需要二三十年的持续努力才可能达成。当前学术风气浮躁、急功近利、学术腐败等问题,是不符合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规律的。我们要重视论文,也要重视实验验证。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理论;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战略。

基础理论的突破和核心技术的掌握,关键靠人才。当前国家科研经费主要用于购买仪器和设备,用于人才激励的很少。软件核心技术突破和基础理论突破是需要仪器设备的,但更需要人才。只有先进设备,没有一流人才,不可能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有一流的人才,即使使用简易的设备,也可能实现核心技术和基础理论的突破,搞成“两弹一星”就是最好的例证。

国家的科研投资应该面向更长远、更基础的研究,避免与企业在短期项目上重复。短期项目往往变成争抢科研经费的根源,只覆盖了个别单位。国家投资的长远研究产出的成果应能够广泛为所有企业借用。

建立重视产生思想、产生理论的学术氛围,建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而不是以论文数量、获奖为导向。这对于突破基础理论和掌握核心技术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开放是掌握核心技术和解决安全问题的必然之路。

发展和进步需要开放的技术体系和开放的环境,封闭只能越来越落后。在开放中和领先者竞争,才能提升技术能力,只有具备能力才是真正安全的。开放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实现超越。

中国的高铁突破、核电的竞争力提升,都是建立在全球开放的基础之上的。华为的进步也源自通讯产业的开放性和技术体系的开放性,没有开放就没有华为的今天。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决定于技术能力。技术能力不强、不领先,与先进技术差距大,就无法抵御来自外部的攻击,很容易被攻破和渗透。除非建立一个完全隔离的系统,但网络和信息的价值正在于互联互通和信息流通。成为信息孤岛,也就失去了网络和信息的价值。因此,过度的自我保护、低水平国产化,并不能解决安全问题。只有追求超越,也只有实现超越和领先,突破基础理论,掌握核心技术,才有真正的安全。网络安全也不能完全靠技术,政策法规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互联网要传送正能量、主潮流、时代精神,即鼓励人们去奋斗,去创造价值。党的十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互联网逐渐回归了理性。

专网和公网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上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专网以网络与信息安全为第一位,网络建设相对隔离。公网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要求要低一些,注重于提升与世界同步的高水平。在安全策略和技术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4―0123―04

一 引言

印度与我国国情相似,发展基本相当,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时间基本一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可比之处。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要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1]颁布,这标志着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正式结束了探索时期,进入一种规范有序的发展阶段。2000年印度政府决定将信息技术教育引入全国课程框架,了《国家学校教育课程框架》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指南和大纲》[2],这为印度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顺利有效地开展提供了指导书,同样标志着印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比较教育研究是改革本国教育的一种力量和增强国际理解的一种手段[3]。为此,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比较教育研究,结合我国近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新发展,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设计理念、目标内容、课程评价等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彼此差异和相互借鉴的地方,以期对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有所裨益。

二 印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概述

印度NECRT(全国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于2000年11月的《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指南和大纲》(以下简称《课程指南和大纲》)规定了学生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应具有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获得这些能力所需的活动以及为了进行这类活动而必须掌握的特殊技能;并就学生获得这些能力和技能的途径以及所需的具体活动提出了建议。下面就《课程指南和大纲》所规定的小学阶段(Primary School Stage)学生能力(包括教学目标层面和教学内容层面)与课程评价标准进行概述。

1 印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目标。

印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目标是其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第一阶段目标,它为后续的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课程指南和大纲》中规定了印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三大教学目标,每一目标中又包括若干个期望学生达到的能力、获得能力所需的活动和特殊技能要求(即在教师帮助下能够完成的技术操作)。它是一个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于一体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表1列出了印度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标层面说明[4]。

2 印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

在《课程指南和大纲》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印度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从三个目标层面进行规定[5],如表2所示。

3 印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评价

在《课程指南和大纲》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期望学生达到的能力以及达到这些技能所应有的活动和操作)制定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方案[6]。方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与学生进行讨论等途径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方案如表3所列。

三 中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概述

中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2000年中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文件,以下简称《课程指导纲要》),它包含了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教学评价三部分内容,下面就其中所规定的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进行概述。

1 中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7]。表4列出中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详细内容。

2 中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

在《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共分6个模块,其中前4个为必修模块,后2个为选修(拓展)模块。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8]。表5列出各模块内容。

3 中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9]

四 中国和印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各自特色和相互比较

1 课程性质的比较

印度在《课程指南和大纲》中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和普及教育,是为后续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以及职业教育打基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价值驱动态度而非技术驱动态度”[10];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其主要特性。

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表现在基础性、综合性、普及性和人文性四个方面。基础性是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应用和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综合性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信息技术过程、方法与结果评价的方法,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权利义务、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普及性是指作为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文件,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都应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各地可因地制宜进行适当取舍。人文性指课程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信息技术教育应是一种“文化内化”,因为“文化内化”是信息技术教育中“领进门”和“个性塑造”两个层面的本质升华[11]。因此中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既表现出基本工具价值又表现出丰富文化价值,既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 。

中印在课程的性质的定位上都考虑了其基础性、综合性、普及性和价值观的培养。但在价值观培养方面,印度似乎侧重社会伦理价值观的培养,中国似乎侧重人文价值观的培养。

2 课程设计理念的比较

印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计理念是“寻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案;超越信息技术教育仅仅作为学校课堂教学过程的一部分的思想”[12],认为“一定的课程框架能增加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跨课程学习的机会” [13]。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计的理念主要体现在: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14]。

3 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比较

印度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从基本概念和操作、社会道德、IT工具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我国主要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分类。主要差异有:(1)在分类标准上有所不同:印度倾向学习结果(learning outcomes)的分类,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影响较大;我国倾向基于学习内容的分类,并且受到了布鲁姆、加涅教学目标分类和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理论的影响。(2)印度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将社会道德教育单列成一大项,这提高了信息技术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将社会道德教育包括在情感态度与价值领域,而且特别强调文化价值的培养。由此可见,印度似乎更强调信息技术社会道德教育。(3)两者课程内容涵盖的范围大致相当,但印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包含LOGO语言的教学。

4 课程教学评价的比较

在课程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方面,印度强调通过学生活动展示(Demonstrated By Activities)学生学习结果,“观察学生在学习和讨论时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情况来评价学习的结果”[15],同时对学习结果评价指标有非常详细的说明。我国课程学习评价采用的方式有: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16]。

中印在课程评价时都强调基础性和多元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是印度似乎更关注学习结果。

5 实施方式的比较

课程实施时,中印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印度在《课程指南和纲要》中明确了理论和实践所需达到的要求。中国则在《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各自所占学时的比例。

五 启示

通过中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比较,印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给我们有以下启示:

1 重视小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印度信息技术教育初等化

印度对中小学各学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做出科学详细的规定,各学段既有独立性又有继承性。小学、初中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目标设计时是采用适当重复,螺旋上升的方式[17]。小学为第一个学段,是后面两个学段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初中、高中学段的目标难以达到。印度通过向社会和学生家长推广信息技术,促进家长转变观念,督促少年儿童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这也一定程度促进了印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18][19]。由此可见,印度必然重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印度的信息技术教育初等化主要是指印度的学生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之后,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信息技术社会道德规范。之后,既可以通过高等教育也可以直接通过职业教育就能培养信息技术所需的人才。这大幅度降低培养成本和使用成本,缩短了培养周期。印度信息教育初等化为软件人才储备了大量的人力资源[20]。

我国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同样规定了各学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然而,由于地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大,导致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有些地方非常严重,以致无法按《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进行教学,这应该引起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

我国应重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制定课程标准时既要考虑各学段的独立性又要考虑继承性,还应特别关注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课程指导纲要》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拓展)模块,这在考虑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2重视信息技术社会道德规范教育

印度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社会道德规范教育。从其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三大教学目标层面可以看出,印度将信息技术社会道德规范教育作为与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的目标,并且在《课程指南和大纲》中列出以什么知识、技能、行动来体现、评价这一目标。特别强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个人隐私的保护和病毒的防范,培养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认为病毒防范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道德问题。

中国在《课程指导纲要》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对信息技术有社会道德规范教育的要求,但没有详细描述用于该层面评价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笔者认为,我国在这方面重视程度不如印度,评价操作不如印度那样容易实施,我国应该细化这方面的评价指标,强化可操作性。

3 通过活动来展示学习的结果是印度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的一大特色。

印度强调通过学生的活动展示(Demonstrated By Activities)学生的学习结果,这具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色彩。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和内容不仅包括知识,也包括技能、行为和情感价值,行为和情感价值的评价通过活动展示来进行更合适。这种做法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中值得借鉴。

六 结语

通过对中国和印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概述,从课程性质、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和内容、课程评价、实施方式等方面对两者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各自的特色。印度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许多方面值得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借鉴。这也从另一个视角探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和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提供帮助,其价值在于为我国今后制定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提供参考,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7][8][9][14][16] 教育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EB/OL].

[2][15] NCERT. CURRICULUM GUIDE AND SYLLABU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CHOOLS [EB/OL] .

[3] 高如峰,张保庆.比较教育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6):103-104.

[4] NCERT. CURRICULUM GUIDE AND SYLLABU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CHOOLS [EB/OL].

[5][17] NCERT. CURRICULUM GUIDE AND SYLLABU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CHOOLS ―Curriculum Guide: An overview of IT- competencies and assessment at different school stages[EB/OL]. < education.nic.in/htmlweb/ ncert_it_curri_guide/sectionII.htm,2007-10-11.>

[6][10][12][13] NCERT. CURRICULUM GUIDE AND SYLLABU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CHOOLS --- Foreword [EB/OL].

[11] 李艺,殷雅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内化问题[J].教育研究,2001, (10):57-61.

[18] 黄德群.当代印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9):76-79.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内容 适切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53-01

自我国在2006年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后,我国高校就将原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但随着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高校计算机基础的“零起点教学”模式就已经不再适用。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进行简单介绍,并对我国现阶段计算机基础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展开分析。

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

自我国教育发展改革委员会将计算机基础作为高校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基础课程后,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正式纳入到高校计算机教学课程中。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板块,但由于计算机专业本身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三大板块的基础上将计算机基础划分成四个模块,分别是微机实用软件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系统与微机原理以及算法与数据结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许多高职院校只是开放了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文化基础两大模块,但是由于现阶段的初中信息课程教学内容当中也包含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的内容,因此结合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些问题:

1.1 教学内容相对滞后,跟不上信息课程发展的脚步

前面我们说过,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在计算机基础内容上就已经有所涉猎,只是在知识点上的侧重不同。将两者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更偏向于实用性,而计算机基础则更关注的是技术性,甚至在部分知识点的要求上比初中信息课程教学要求还低。现阶段部分学校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上就已经有网页设计的初步内容,但是在计算机基础中则只包括了网络的基本使用方法,教学内容只是单一的学习学术知识,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1.2 教学方式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致

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采用的基本都是CAI辅助教学或者是联机大屏幕投影直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基本都是将讲课与练习相结合,与初中教学当中的多样性教学方式相比,教学手段较为落后[1]。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其专业性特点,使得计算机基础很难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高校的计算机教师绝大部分对于计算机文化知识掌握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更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应用,使得计算机基础在传授内容时仍然停留在单纯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层面上,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与计算机相关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不利的。

2 计算机基础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计算机基础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适切性,我们对某校的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和当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针对计算机的每种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设计了四个选项,分别是掌握、基本掌握、有所了解、完全不了解[2],表1是对学生们文化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表,表2是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需求情况的调查表:

从表1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对于计算机应用理论的知识理论基本掌握,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录入并对控制面板进行设置,会用excel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利用PPT进行简单的幻灯片操作等。但是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组成、网络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程序设计方面则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时应当重视在这些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的全面发展。

从表2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情况与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网络知识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需求会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的内容对某些应用技术进行重点关注。

3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顺应时展的需求,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事业也应当不断进行变革,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加强对计算机基础之间文化、技术和应用三大板块之间的研究,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3篇

"2016-04-16

09:00-11:30"

"2016-04-16

14:30-17:00"

"2016-04-17

09:00-11:30"

"2016-04-17

14:30-17:00"

010 / 050114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5 现代汉语#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6 古代汉语#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506 写作(一)#

00508 民间文学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41 / 050207

英语(基础科段)(专科) 00595 英语阅读(一)#

00596 英语阅读(二)#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794 综合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522 英语国家概况#

00597 英语写作基础#

07704 英美经济与文化

00795 综合英语(二)#

04729 大学语文#

042 / 050216

经贸英语(基础科段)(专科)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0595 英语阅读(一)#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794 综合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6044 外贸函电

00795 综合英语(二)#

04729 大学语文#

050 / 020203

会计(专科)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7 管理会计(一)#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56 成本会计#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70 /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商业企业管理)(专科)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102 / 020203

会计(会计电算化方向)(专科)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7 管理会计(一)#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56 成本会计#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4729 大学语文#

123 / 020228

物流管理(专科)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5361 物流数学#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89 国际贸易#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362 物流英语#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182 公共关系学#

05364 物流企业会计#

00012 英语(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5372 国际物流导论#

125 / 020255

连锁经营管理(专科) 05475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07773 办公自动化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1512 实用写作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7988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

08770 消费者行为学(一)

07024 公共财物管理

07992 商品学基础

126 / 020321

能源管理(专科)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0816 企业管理基础 04726 现代管理信息技术

10818 生产管理

131 / 100701

护理学(专科) 00488 健康教育学#

02997 护理学基础#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903 药理学(一)#

02996 护理伦理学#

03000 营养学#

03179 生物化学(三)#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13 医学心理学#

02864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2998 内科护理学(一)#

00012 英语(一)#

02899 生理学#

03001 外科护理学(一)#

03002 妇产科护理学(一)#

03003 儿科护理学(一)#

04729 大学语文# 132 / 100801

药学(专科)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3027 植物化学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175 分析化学(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68 人体解剖生理学

02911 无机化学(三)

03024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技术

03034 药事管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151 / 080321

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方向)(专科) 09047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9049 船舶值班与避碰 03849 船体结构1

03855 船舶建造工艺/

00012 英语(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9160 船舶信号学

09531 航海英语 152 / 080321

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方向)(专科) 09163 轮机工程基础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850 船体结构2 03855 船舶建造工艺/

09023 船舶辅机

00012 英语(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9022 主推进动力装置

10596 轮机英语 153 / 080323

汽车维修与服务(专科) 06903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980 汽车运用材料

03989 汽车保险与理赔(一) 02215 汽车原理与结构

03991 汽车服务企业管理

03969 汽车评估

03987 汽车维修与保养

180 / 030112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 00242 民法学#

00247 国际法#

05679 宪法学#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5 刑法学#

00261 行政法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5677 法理学#

220 / 030301

行政管理(专科)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292 市政学#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3349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77 行政管理学#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0040 法学概论#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312 政治学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221 / 020231

劳动和社会保障(专科)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3312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313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03320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

240 / 050208

日语(基础科段)(专科) 00608 日本国概况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7553 日语写作(一) 00605 基础日语(一)

00607 日语语法

04729 大学语文#

241 / 050224

韩国语(基础科段)(专科)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1105 中级韩国语(一)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1108 翻译(汉韩互译)(一)

01110 韩国概况

04729 大学语文#

270 /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290 / 080744

数控技术应用(专科) 11152 数学基础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110 公差配合与测量

03395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

11735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08628 机床数控技术

291 / 080334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科) 01042 应用数学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1925 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108 电工电子基础

11735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01931 设备技术经济

08813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

310 / 08030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方向)(专科) 02191 机械制造技术

10053 工程基础数学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159 工程力学(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747 办公自动化基础 01934 机械制图(四)

10766 电工基础

00012 英语(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8616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312 / 080315

焊接(专科) 05806 焊接工艺与结构

11152 数学基础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808 焊接检验

11508 自动控制理论 05802 金属学与热处理

11735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02491 工程化学

04839 材料成型工艺

313 / 030318

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科) 07773 办公自动化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1512 实用写作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874 商务谈判

11520 秘书事务管理

01515 秘书礼仪

05710 多媒体技术应用

323 / 050406

视觉传达设计(专科)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688 设计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326 / 050436

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方向)(专科) 10005 化妆基础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0009 名品设计范例 10010 形象设计实务

04729 大学语文#

08062 服饰品设计

340 / 040101

学前教育(专科) 12340 学前儿童发展#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39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30002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0039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09277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00874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30005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350 /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方向)(专科)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012 英语(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360 / 050301

广告(专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633 新闻学概论#

00642 传播学概论#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634 广告策划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637 广告媒体分析

00853 广告学(二)#

00012 英语(一)#

00851 广告文案写作

04729 大学语文#

373 / 050425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科段)(专科)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549 设计概论(二) 04729 大学语文#

390 / 020211

饭店管理(专科) 00201 饭店餐饮管理

05001 市场营销学(一)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87 旅游经济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958 饭店服务心理学 00189 旅游与饭店会计

00015 英语(二)#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400 / 050402

服装艺术设计(专科)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672 中外服装简史

04729 大学语文# 420 / 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4754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84 计算机原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0012 英语(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

04729 大学语文# 440 / 08223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科)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10053 工程基础数学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26 操作系统#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0000 企业资源规划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3643 信息导论

04757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480 / 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23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198 线性代数#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4732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00012 英语(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490 / 080778

计算机硬件维护(专科)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10053 工程基础数学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793 主板电路原理及芯片级维修技术 08800 数码产品的维护与维修技术

10766 电工基础

00012 英语(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8789 计算机硬件技术

08795 CRT、液晶显示器成像原理与维修 510 / 050105

汉语言文学(本科段) 00037 美学#

00540 外国文学史#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7565 鲁迅研究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511 / 020249

会计(应用本科) 00058 市场营销学#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814 税务与实务

07355 财务管理学(一)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7357 金融理论与实务(一)

03122 信息技术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7384 中级财务会计(一)

00015 英语(二)#

07390 会计制度设计(一)

512 / 020142

工商企业管理(应用本科)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355 财务管理学(一)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7357 金融理论与实务(一)

03122 信息技术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7359 企业经营战略(一) 00015 英语(二)#

00152 组织行为学#

07353 管理学原理(一)

513 / 050215

经贸英语(应用本科)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

00076 国际金融#

07376 经贸英语阅读(一) 07378 外贸应用文(一)

00092 中国对外贸易#

07374 高级英语(一)

514 / 020248

旅游管理(应用本科)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965 餐饮管理

00187 旅游经济学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6125 旅游美学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7368 旅游文化学(一)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10927 旅游心理学

515 / 020247

电子商务(应用本科) 00996 电子商务法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355 财务管理学(一) 00908 网络营销与策划#

07349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一) 09434 电子商务网络技术

11525 网站构建技术

516 / 080736

计算机应用(应用本科)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396 数据库原理(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540 计算机网络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3122 信息技术

07398 操作系统(一) 00015 英语(二)#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333 软件工程#

11525 网站构建技术 517 / 090410

畜牧兽医(应用本科)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420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7410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 03122 信息技术

07416 动物生产学(一)

00015 英语(二)#

02771 家畜环境卫生学

07408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一) 518 / 080502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应用本科)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245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一)

06268 工程数学 03219 电工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240 热力发电厂(一)

03122 信息技术

04243 热工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一)

04248 热工过程自动控制(一) 00015 英语(二)#

04233 热工学基础

519 / 080605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应用本科)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245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一)

06268 工程数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262 高电压技术(一)

06143 电路基础

03122 信息技术

04256 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

一)

00015 英语(二)#

04258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一)

520 / 081321

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本科)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407 男装结构原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406 女装结构原理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01014 针织服装设计

521 / 080741

数控技术(应用本科) 01042 应用数学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1045 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03635 特种加工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122 信息技术

04108 电工电子基础

04114 数控机床

00015 英语(二)#

04077 数控技术

522 / 080711

计算机软件(应用本科) 01042 应用数学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1026 软件开发与设计实例分析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7837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 01019 Java语言程序设计

03122 信息技术

07028 软件测试技术

00015 英语(二)#

01022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523 / 050433

视觉传达设计(应用本科)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01031 印刷设计 524 / 080324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应用本科) 01097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

01457 应用文写作

01891 工程应用数学基础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1094 机械原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1100 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UG)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01102 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

05785 数控技术

525 / 020286

市场营销(应用本科)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72 企业管理概论(一) 04097 市场营销策划(一)

07787 会计学(一)

03122 信息技术

04103 市场调查与分析(一)

00015 英语(二)#

01078 消费心理学(一)

01080 谈判与推销技巧(一) 526 / 050438

动画设计(应用本科) 01068 动画编辑与合成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1070 动画脚本创作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122 信息技术

06998 动画史(二)

00015 英语(二)#

01062 原画理论与创作

527 / 090120

园林(应用本科)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423 植物形态及生理

03122 信息技术

07424 园林植物分类学 00015 英语(二)#

07426 园林生产环境 528 / 080760

计算机器件及设备(应用本科) 01042 应用数学

01056 计算机设备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1058 主板设计与电路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1054 开关稳压电源原理与使用技术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01060 CRT,液晶技术

541 / 050201

英语(本科段) 00087 英语翻译#

00600 高级英语#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30 现代语言学#

00831 英语语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832 英语词汇学#

00839 第二外语(俄语)

00842 第二外语(德语)

06044 外贸函电 00603 英语写作#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2635 外贸英语

542 / 050217

经贸英语(本科段)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0600 高级英语#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517 经贸英语阅读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

00076 国际金融#

07515 会计英语 00839 第二外语(俄语)

00842 第二外语(德语)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92 中国对外贸易#

02635 外贸英语 550 / 020204

会计(独立本科段)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160 审计学#

03122 信息技术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158 资产评估#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621 / 080825

土木工程(独立本科段) 01042 应用数学

01457 应用文写作

02439 结构力学(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8 线性代数#

02407 路基路面工程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459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3122 信息技术

06081 隧道工程

11062 建筑工程制图与CAD 00015 英语(二)#

05503 铁路轨道(二)

05590 钢结构设计原理

622 / 020279

工程管理(独立本科段)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693 实用管理学

07961 工程数学(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396 工程建设招标与投标

01878 建设监理

03122 信息技术

07138 工程造价与管理

00015 英语(二)#

04621 工程合同管理

623 / 020229

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5 企业会计学#

02628 管理经济学#

03122 信息技术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152 组织行为学# 626 / 020322

能源管理(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693 实用管理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631 / 100702

护理学(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006 护理管理学#

03202 内科护理学(二)

03203 外科护理学(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3008 护理学研究#

03200 预防医学(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005 护理教育导论#

03122 信息技术

03201 护理学导论#

04435 老年护理学#

00015 英语(二)#

03004 社区护理学(一)#

03007 急救护理学#

03010 妇产科护理学(二)#

03011 儿科护理学(二)#

04436 康复护理学# 632 / 100805

药学(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049 数理统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831 药理学(四) 03122 信息技术

04979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

00015 英语(二)#

01759 药物化学(二)

05522 有机化学(五)

633 / 100802

中药学(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049 数理统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052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68 人体解剖生理学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03034 药事管理学

634 / 100312

眼视光学(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952 营销心理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2543 眼镜美学 03122 信息技术

12489 眼视光公共卫生学

00015 英语(二)#

12490 眼屈光手术学

635 / 081311

营养、食品与健康(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760 营养学(一)#

05767 食品加工与保藏(本)#

05769 社区营养学#

05770 烹饪营养学(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753 食品化学与分析#

03122 信息技术

05757 流行病学#

05762 临床营养学#

05764 食品毒理学#

00015 英语(二)#

05755 实用卫生统计学#

05759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651 / 080325

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方向)(独) 01226 船舶阻力与推进

01234 计算机辅助船舶制造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10015 航海学(二)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9054 远洋业务与海商法

00015 英语(二)#

01238 船舶舾装

10019 航海英语(二)

652 / 080325

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方向)(独)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0023 船舶防污染技术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10021 船舶辅机(二)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10022 船舶柴油机测试技术 00015 英语(二)#

01238 船舶舾装

10012 轮机英语(二)

680 / 030106

法律(本科段) 00230 合同法#

00249 国际私法#

00264 中国法律思想史#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27 公司法#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67 劳动法#

00263 外国法制史#

03122 信息技术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015 英语(二)#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33 税法# 700 / 030401

公安管理(本科段) 00369 警察伦理学#

00372 公安信息学#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35 犯罪学(一)#

00370 刑事证据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00371 公安决策学#

00373 涉外警务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720 / 030302

行政管理学(独立本科段)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0024 普通逻辑#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318 公共政策#

00320 领导科学#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61 行政法学#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77 行政管理学#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1848 公务员制度#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312 政治学概论#

00322 中国行政史#

00323 西方行政学说史#

722 / 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独立本科段) 00274 社会政策与法规

00281 社区社会工作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73 社会工作实务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79 团体社会工作

03122 信息技术

04264 社会福利思想

00015 英语(二)#

00282 个案社会工作

10088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740 / 050202

日语(本科段) 00535 现代汉语#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609 高级日语(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839 第二外语(俄语)

06042 日语写作(二)

07980 翻译(汉译日)

741 / 050223

韩国语(本科段)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1105 中级韩国语(一)

01112 韩国语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1113 韩国语阅读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1114 对韩贸易实务

01117 韩国语写作

751 / 030105

国际经济法学(独立本科段) 00247 国际法#

00249 国际私法#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678 金融法# 00225 国际贸易法

00259 公证与律师制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50 国际经济组织法

00255 国际技术转让法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52 国际税法 770 /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3122 信息技术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152 组织行为学#

771 / 020143

公司管理(独立本科段)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734 财政与税务 07522 运营管理

03122 信息技术

07524 公司理财

00015 英语(二)#

07519 公司管理学

07521 金融保险实务

772 / 020256

项目管理(独立本科段)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64 项目风险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62 项目质量管理 05063 项目时间管理

00015 英语(二)#

05065 项目管理法规

790 / 081205

化学工程与工艺(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2489 化工设计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961 工程数学(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041 化工工艺学 03122 信息技术

09116 石油加工工程

00015 英语(二)#

08840 绿色化学概论

791 / 08034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961 工程数学(一)

08835 过程流体机械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837 过程装备制造技术 03122 信息技术

08834 过程设备设计

00015 英语(二)#

01666 金属工艺学

08839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 792 / 080613

自动化(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961 工程数学(一)

09124 DCS及现场总线技术 02290 C++语言设计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297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03122 信息技术

09122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 00015 英语(二)#

01644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08173 过程控制工程

793 / 081209

应用化学(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473 精细有机合成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961 工程数学(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484 仪器分析(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66 有机化学(二)

03122 信息技术

09103 油品分析

00015 英语(二)#

08826 助剂化学及工艺学

794 / 080105

石油工程(独立本科段)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341 提高采收率原理

07961 工程数学(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336 油田化学

01133 油气开采工程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02167 钻井工程

795 / 081718

交通运输(独立本科段) 01042 应用数学

02568 交通运输经济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1453 交通管理与控制

11473 城市交通规划 06996 物流学导论

12214 交通运输设备

00015 英语(二)#

02573 旅客运输组织

811 / 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段)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09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0800 经济学

06090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03122 信息技术

06089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0015 英语(二)#

06091 薪酬管理

820 /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2194 工程经济#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4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20 物理(工)#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43 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200 现代设计方法#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02238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2241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821 / 080109

采矿工程(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39 采掘机械

02016 矿山电工

02172 井巷工程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171 采矿学

03122 信息技术

01638 采矿工程英语

822 / 080110

珠宝及材料工艺学(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652 首饰金属材料学

08657 中国玉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651 应用宝石学

08661 珠宝产品质量标准与法规 03122 信息技术

11566 计算机首饰设计

00015 英语(二)#

08660 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

823 / 080338

机电设备与管理(矿山方向)(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139 采掘机械 02016 矿山电工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301 机械制造工程学 02149 采矿概论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01638 采矿工程英语

0235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830 / 081726

汽车维修与检测(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1891 工程应用数学基础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268 工程数学

06931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892 维修企业管理

03122 信息技术

04916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

06893 汽车构造

00015 英语(二)#

06899 汽车智能化检测技术

831 / 080753

电子信息工程(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268 工程数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072 高频电路(一)

08074 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3122 信息技术

08076 计算机数据通信与网络

00015 英语(二)#

04707 电子线路CAD

832 / 080313

模具设计与制造(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0053 工程基础数学

02609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基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122 信息技术

05509 成型设备概论

05510 模具工程材料

00015 英语(二)#

05511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

840 / 040102

学前教育(独立本科段) 00394 幼儿园课程#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85 学前卫生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2353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00387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402 学前教育史#

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12351 低幼儿童文学名著导读

30008 家长工作与家园沟通 860 / 050302

广告(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676 公益广告通论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641 中外广告史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00639 广播电视广告学

07679 中国民俗学

873 / 050426

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段)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975 工程概预算

874 / 050418

数字媒体艺术(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225 电脑艺术设计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7227 电脑动画 03122 信息技术

07229 影像与剪辑艺术

07311 多媒体技术 00015 英语(二)#

07231 数字影视合成

880 / 040112

小学教育(独立本科段)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687 小学生心理学

00465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31 心理学#

00408 小学科学教育#

00442 教育学(二)

03122 信息技术

07688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 00015 英语(二)#

00448 学校管理方法

883 / 040105

教育技术(独立本科段) 00440 教育传播研究方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758 远程教育理论 03204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二)

07311 多媒体技术 00015 英语(二)#

00436 计算机辅助教育

890 / 020210

旅游管理(独立本科段)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67 财务管理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98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6125 旅游美学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124 旅游文化学

06126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152 组织行为学#

910 / 082205

工业工程(独立本科段) 01042 应用数学

01457 应用文写作

02194 工程经济#

02633 现代制造系统#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647 生产管理与质量工程#

02648 设施规划与设计#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627 运筹学与系统分析#

02897 企业经营战略与市场营销#

03122 信息技术 00015 英语(二)#

02629 基础工业工程#

02631 计算机辅助管理#

920 / 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独立本科段)

(该专业停止接纳新生报名) 00910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1457 应用文写作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2375 运筹学基础#

02378 信息资源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628 管理经济学#

03122 信息技术

03173 软件开发工具#

04737 C++程序设计#

00015 英语(二)#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57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930 / 050305

新闻学(本科段) 00642 传播学概论#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689 媒介经营与管理 00659 新闻摄影#

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122 信息技术

07691 电视文艺学

00015 英语(二)#

00658 新闻评论写作#

00660 外国新闻事业史#

07690 名记者研究 951 / 020173

国际经济与贸易(独立本科段) 00100 国际运输与保险#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9281 国际市场营销与谈判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07349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一) 03122 信息技术

09284 国际贸易概论

00015 英语(二)#

03687 WTO与国际经贸惯例

970 / 020106

金融(独立本科段)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1457 应用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6 国际金融#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78 银行会计学#

03122 信息技术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计算思维;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7-0057-03

研究背景

自2004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始至今已经十多年。在这些年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按照国家制订的课程标准稳步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引起我们的深思。

1. 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不再是中小学生获取大众取向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唯一渠道。在我国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高,学生从其他渠道学习信息技术的机会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在一段时间内承担了信息技术教育主渠道的作用[1]。但是,现在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可以通过家庭、社区、少年之家等多种途径来习得面向大众的应用软件的知识和技能。即使不参加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学生也能玩转电脑。那么,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必要性在哪里?

2. 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

现阶段,按照高中的课程标准,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的课程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中面向大众的部分应用性课程的内容和价值剥离走了、整合掉了[2]。那么,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课程内容和价值又是什么呢?

3. 信息技术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人才尤其重要。基础教育承担着为大学培养、选拔、输送优秀人才,帮助国家储备综合国力所需人力资源的责任。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独立学科,信息技术应该怎样承担相应的责任?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为此做些什么?是跟在发达国家源源不断的信息技术创新的后面,亦步亦趋地为发达国家的技术培养“忠实的消费者”,还是为我们国家的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原创型技术人才呢[3]?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未来的信息技术课程要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即不能仅仅着眼于软件工具的使用,而应回归计算机学科相对稳定的、体现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核心内容和思维方法。目前,计算思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比较认可的计算机科学体系的核心思维模式。我们就计算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培养进行了教学实践,形成相关案例,并进行了初步研究。

计算思维概念及研究现状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思维模式就是看待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点。科学思维主要分为以物理学为代表的实证思维和以数学为代表的逻辑思维[4]。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图灵机理论、复杂性理论和交互式证明系统的提出,学术界认为出现了独立于实证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第三种思维方式――计算思维。计算思维由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首次提出,表述为应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解决、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的理解。2010年,计算思维被进一步表述为一种思考过程,通过对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清晰表述,使问题解决可以由具备信息处理功能的程序高效完成[5]。

英国皇家科学院将计算思维定义为认识周围世界所存在的不同层次的计算,并应用计算机科学工具和技术理解并辨析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及其运行过程[6]。Google公司认为计算思维过程是问题解决技巧和技术的集合,并将计算思维过程界定为问题分解、模式识别、模式生成和抽象、算法设计[7]。

目前,我们可以查阅的关于计算思维的定义有多种,对它的解释多停留在“哲学”或“科学”层面,在教学层面上还未形成一个清晰的表达体系,其内涵、外延还没有得到清楚的描述[8]。通过研究比较,我们认为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提出的计算思维的定义更适合指导我们这项教学实践的研究,因此,我们采用了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提出计算思维概念的表述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

2. 研究现状

在我国,计算思维的培养起源于大学教育。2010年7月,为了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质量,在“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上,与会者明确提出将“计算思维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9]。自此,增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成为当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且受其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正在朝这一方向转变。

案例研究

1. 案例主题的选定

目前,高中培养计算思维的课程教学主要针对程序设计与算法、人工智能等内容展开。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软件应用的教学内容占较大比重。为了探索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方法,我们选取了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中第二单元《有效获取信息》作为案例研究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先后开展了三次教学实践活动,本文选取了两个案例《认识图像》和《声音的数字化表示》进行分析、研究。

2. 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认识图像》

图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类重要信息。目前,我们主要通过数码相机、手机拍摄获取。数码相机等设备在拍摄景物成像的同时,也对相关的成像信息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形成了我们在计算机中所看到的图像。那么,计算机是如何将图像呈现在了屏幕上?计算机又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准确描述图像信息呢?我们如何应用计算机处理图像的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这都涉及图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应用。《认识图像》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显示图像的原理,掌握以计算机方式表述图像参数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PS图像处理软件的相关技能,逐步养成以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计算思维。

上课伊始,教师导入情境――播放《萌兄萌弟》视频短片。短片中妙趣横生的图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图像的兴趣。在新知学习的环节,教师选择一张图像,放大16倍,学生观察图像,发现并理解图像的基本构成单位――像素及其特点。然后,教师展示实物照片和电子图像实例,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较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学习图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探究应用环节,教师为学生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研究图像尺寸、输出分辨率、打印尺寸与图像质量的关系”。首先,学生应用PS图像处理软件的功能,分别查看图像1-1和图像1-2的参数,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其次,学生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到图像参数的改变与图像质量关系的结论。然后,同学之间互相分享,教师矫正。最后,迁移运用,学生要应用研究得出的结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即按要求将图像文件的大小、尺寸进行修改,上传到网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必要而充足的学习材料。课堂上,学生通过材料发现问题、探索有关图像的规律性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获得图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习得图像的操作技能,培养相关能力,即对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应用课上所学图像知识进行表述,运用课上所学图像处理技能进行解决。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学生计算思维形成的过程。

案例二 《声音的数字化表示》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这部分内容不应只停留在简单使用音频信息的层面,还要深入到声音信息数字化的原理、方法、过程。它是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本质的内容之一,也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的难点。初中生已经有过听音乐、歌曲,或者通过MIC进行类似“卡拉OK”这样的娱乐活动。他们能够对声音文件进行非常简单的操作,比如,声音文件的下载、播放等等。但是他们对于声音是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的、声音波形的特点及波形的描述等还不清楚。

在本课中,教师通过图像与动画,把抽象的原理形象化,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音频数字化”的过程。在教师的不断引导启发下,学生学习并理解采样、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的概念,以及各个指标对于音频数字化质量的影响。最后,将生活中的问题抽丝剥茧归纳为声音的基本概念,应用所学的声音数字化原理解决。

案例《声音的数字化表示》的片段

课堂实验

(1)改变音频的声道数,观察声音效果变化(有操作提示)。将结果填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应用Audition软件,将“诗朗诵”进行声音通道数的变化。 听音频效果,观察规律。

【操作指导】:运行Audition软件,单击“文件”“打开”找到“春江花月夜”文件单击“打开”默认为“波形”编辑视图(单一文件的编辑,有两个声道)。

①第一种方法:右击左上部“文件”面板中的当前文件名提取声道为单声道文件试听单声道效果与原文件比较,进行下列填空:

原文件声音效果特点:――――――――。

单声道效果特点:――――――――。

②第二种方法:在音轨最右侧,分别标有L和R,表明左右声道,点击相应字母,即可开关此声道,使声音变为单声道的情况,听效果完成下列填空。

原文件声音效果特点:――――――――。

单声道效果特点:―――――――――。

③得出实验结论:――――――――。

(2)改变音频量化位数,观察声音效果变化,(有操作提示)。

(3)改变音频采样频率,观察声音效果变化,(有操作提示)。

3. 案例研究的发现

虽然这两个案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是,通过上述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两个课例均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家的研究过程,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活动发现科学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取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搜集到的第一手材料认识问题,体验各种疑难情境[10]。这正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相吻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在学生亲身体验、全程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会发展将问题以计算机能解决的方式进行表达,并借助计算机的软硬件予以解决的计算思维能力。

研究结论

经过研究,关于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进行计算思维的培养,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计算思维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发展中,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被深化、丰富。虽然这种发展变化为计算思维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带来了一些困惑,但是也为我们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ITS集成;电子信息技术;数据处理;信息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5-0209-02

1 ITS信息及特征分析

1.1 智能交通信息(ITS)

交通系统由包括4个基本要素:人(交通出行者、驾驶员和管理者)、物(货物)、各类交通工具和相应的交通设施构成。交通信息是指所有与交通系统的四大要素相关联的信息,是ATMS的关键基础。面向ATMS的基础交通信息主要是指与交通运行状态和交通管理有关的交通信息,是交通信息中最直接、最基础的信息。基础交通信息包括基础交通地理信息、交通实时状态信息、交通控制和管理信息、交通政策法规信息、公共交通信息。

1.2 基础交通信息的属性特征

基础交通信息是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其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属性特征:1)准确性;2)及时性;3)共享性;4)信息的采集具有实时性和动态性;5)具有海量信息特征;6)增值性。

2 数据压缩处理技术

交通信息一方面时采集到的信息烦杂多样,要想利用这些不同类别的信息,需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另一方面,交通信息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空间性和随机性,因此对它的研究分析需要建立在广泛统计的基础上,应用各类信息处理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来探索它的规律性。

所谓多媒体技术就是能对多种载体(媒体)上的信息和多种存储(媒质)上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综合性和交互性。交通信息是属于多媒体信息范畴。若要实时的综合处理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多媒体信息,其数据量是非常大的。要传输或存储这样大的数据量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对其进行压缩编码,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要传输或存储的数据量。

数据压缩主要依靠信源编码技术。一般的,图像压缩技术可分为两大类: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技术。在多媒体应用中常用的压缩方法有PCM(脉冲编码调制)、预测编码、变换编码、插值和外推法、统计编码、矢量量化和子带编码等;混合编码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方法。新一代的数据压缩方法,如基于模型的压缩方法、分形压缩和小波变换方法等也已经接近实用化水平。

3 信息融合技术

信息融合技术在单纯数据采集融合(即一次融合)阶段称为数据融合,是研究多种信息的获取、传输与处理的基本方法、技术、手段以及信息的表示、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一门技术。融合是指采集并集成各种信息源、多媒体和多格式信息,从而生成完整、准确、及时和有效的综合信息,它比直接从各信息源得到的信息更简洁、更少冗余、更有用途。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是一个典型的多传感器系统,信息融合技术给交通信息加工和处理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信息融合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合理协调多源数据,充分综合有用信息,提高在多变环境中正确决策的能力。

在信息融合领域使用的主要数学工具或方法有概率论、推理网络、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等,其中使用较多的是概率论、模糊理论、推理网络。当然,除了这几种常用的方法之外,还有其他很多解决途径。

3.1 概率论

在融合技术中最早应用的就是概率论。在一个公共空间根据概率或似然函数对输入数据建模,在一定的先验概率情况下,根据贝叶斯规则合并这些概率以获得每个输出假设的概率,这样可以处理不确定性问题。贝叶斯方法的主要难点在于对概率分布的描述,特别是当数据是由低档传感器给出时,就显得更为困难。另外,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常常简单地假定信息源是独立的,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非常受限制。卡尔曼滤波方法则根据早先估计和最新观测,递推地提供对观测特性的估计。另外,概率论和模糊集理论的综合应用给解决多源数据的融合问题提供了工具。

3.2 模糊理论

模糊集理论是基于分类的局部理论,因此,从产生起就有许多模糊分类技术得以发展。隶属函数可以表达词语的意思,这在数字表达和符号表达之间建立了一个便利的交互接口。在信息融合的应用中主要是通过与特征相连的规则对专家知识进行建模。另外,可以采用模糊理论来对数字化信息进行严格地、折衷或是宽松地建模。模糊理论的另一个方面是可以处理非精确描述问题,还能够自适应地归并信息。对估计过程的模糊拓展可以解决信息或决策冲突问题,应用于传感器融合、专家意见综合以及数据库融合,特别是在信息很少,又只是定性信息的情况下效果较好。

3.3 推理网络

推理网络的构建和应用有着很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3年由一位名叫John H W ig-more的美国学者所做的研究工作。近来,许多对于分析复杂推理网络的理论往往基于贝叶斯规则的推论,并且都被归类于贝叶斯网络。目前,大多数贝叶斯网络的研究都包括了对于概率有效传播的算法拓展,同时它在整个网络中也充当了新证据的角色。同时贝叶斯网络在许多A1任务里都己作为对于不确定推理的标准化有效方法。贝叶斯网络的优点是简洁、易于处理相关事件。缺点是不能区分不知道和不确定事件,并且要求处理的对象具有相关性。在实际运用中一般不知道先验概率,当假定的先验概率与实际相矛盾时,推理结果很差,特别是在处理多假设和多条件问题时显得相当复杂。

参考文献

[1]杨兆升.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史其信,陆化普.中国 ITS 发展战略构想[J].公路交通科技,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