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育技术理论范文

教育技术理论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教育技术理论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教育技术理论

浅谈教育技术学下的教育理论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教育理论正在不断完善。我国高度重视教育,近些年来,业内人士加大对教育的研究,并产生许多教育理论。这些理论在研究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对理论加以完善。本文主要从教育技术学视野中分析教育理论,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视野;教育理论

多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对教育的研究,并得出不同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各有其可取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样就会导致教育理论出现失误,过分强调反应性知识的重要性,或者强调用哲学语言进行论述,却忽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导致教育理论脱离实际。这就需要从教育技术学视野中对教育理论开展研究。

一、运用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理论的意义

许多学者会从多个角度对教育开展研究,这充分反映出教育的多样化与复合性。通常,不同的教育现象会产生不同分支,学者一般会根据这些分支开展研究,就可以从不同方面展示出教育的规律和属性,挖掘出教育自身存在的逻辑性。不过,对于教育理论进行研究的同时,一部分学者并不能充分做到与时俱进,研究手段和思想比较落后。从教育技术学角度来看,教育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加之现阶段教育技术学视野严重缺失,就会导致教育理论研究存在一定不足,无法实现教育技术与教育理论的有机结合,使得教育理论始终处于“原地踏步走”的局面。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育理论,要从教育技术学角度上开展研究。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各大学校高度重视发展教育技术,这样就会产生许多反应。为了实现教育良性循环,必须要加强对教育理论的研究,从教育技术学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

二、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教育理论存在的问题

(一)虚假范畴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教育技术视野中,教育理论研究之所以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因为由于虚假范畴的存在。虚假范畴主要是对核心教育理论范畴和基础教育理论范畴的运用存在失误之处,这种失误往往不可避免。虚假范畴具有其自身的特征,首先,虚假范畴是一种虚构的范畴。这一类范畴不真实,虚构,无法客观反映现实,甚至会歪曲事实,这样必然会影响思考的准确性,以及人们对现实的客观认识,对教育理论研究会造成不利影响。第二,虚假范畴不能帮助人们开展准确的判断。每一个人在进行某种判断时都会有其独特的参考标准,然后再根据这一标准确认自己的判断。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所使用的标准并不能证明与理论相符,这一标准也难以得到有效证明,这就是虚假范畴。人们在进行教育理论研究时会有自己的视角和标准,这样就很容易产生虚假范畴,因为在判断时会存在武断的意识,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认为这一概念是正确的,导致理论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甚至完全与现实背离。从虚假范畴这一角度来看,研究教育理论必须要从教育技术学角度出发,这样就可以保证研究结果与实际相符。

(二)过分依赖反映性知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研究教育理论时,人们还会出现这样一种问题———对反应性知识过分依赖。人们通过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有一定的认识,或者对教育总结进行总结,就可以视为反映性知识。许多人在研究教育理论时,会习惯性将反映性知识作为研究工具,开展教学实践,或者进行课程设计。部分教育人员对开设实践课程充满信心,认为这一课程一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有部分教育人员认为课程形态和教学模式与教学和课程存在内在联系,在教育理论研究中融入与课程形态和教学模式有关的反映性知识,这样就会导致教学实践存在很大的难度,影响最终结果。由此可见,过分依赖反应性知识并不能完善教育理论,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就需要从教育技术学视角出发,对教育理论开展研究。

继续阅读

高校钢琴教学中教育技术的理论应用

摘要:为了提升高校钢琴教学的质量,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稳定提升钢琴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并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钢琴教学的融合方式,以其提升高效钢琴教学的改革质量和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教育;钢琴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提升,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纷纷展开了钢琴教学课程,但是由于学校在此之前没有过钢琴教学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保证高效钢琴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应用到钢琴教学中,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当前的教育难题。

一、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在教学时,许多的高校的教学模式还处在教师教一段,学生学一段的教学形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教师教的内容,而不是主动展开学习。教师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不是艺术能力,因此学生只会将钢琴作为一种技能而不是艺术来学习,导致钢琴教学失去了其本来目的[1]。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我国的钢琴教学模式单一且刻板,教师以传统的方式教授学生固定的曲目,教学的目的也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曲子”的弹法而不是“钢琴”的弹法,其教学过程毫无创新,就像是在做刻板的机械工作,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痛苦又毫无乐趣的学习过程。再加之师生间的交流减少,让学生的错误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降低了教学的质量。

(三)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开展钢琴教学的素质教育之前,有些学生就可能接触过钢琴,对钢琴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会比其他学生学得更快。此外,学生在兴趣与音乐天赋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之多数教师都喜欢选用较难的曲子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此情况下,有基础的学生会快速掌握曲子,毫无基础的学生们则会被有基础的学生大幅拉开进度,不仅影响了零基础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教师统一教学进度。

二、融合现代教育理论的高校钢琴教学应用

继续阅读

基于教育技术的德育应用实践

引言:高职校教育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做到先成人,后成才。在新形势下,高职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又有了新的变化,为了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应当采用恰当的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德育教育增添新的活力与生机,应在德育教育中推广应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视听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心理理论、系统理论以及哲学理论等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和相关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实践和理论的密切结合,高度重视教学现场,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诊断教学问题,并给出问题解决的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创设高效、生动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出发点与归宿。现代教育技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和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再针对具体问题,探寻合理地解决措施,设计开发相应的教学模型,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策略,最后评价该方法或策略的有效性,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推广应用,以优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教学设计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遵循可控性原则、适当性原则、互相依存性原则、可逆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明确性原则,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通常,从对德育教育的影响上看,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先进的教育观念、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能够共享的信息资源、广泛的教育对象、动态交互的教育过程以及虚拟的存在状态。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校德育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校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为高职校德育教育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手段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媒体技术手段。媒体技术不但包括投影、幻灯、电视、广播等传统的视听技术,还包括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现代远程教育、现代通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表现方式,创建富有感染力、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材料;利用互联网络的交互功能,创建经验、思想交流的互动环境;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创建德育教育信息获取平台。在高职校德育教育中应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增加德育教育的方式,扩大德育教育的覆盖面,提高德育教育的感染力与实际教学效果,进而推动高职校德育教育的发展。其次,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促进了高职校德育教育的创新。面对面说教式的传统德育教育,方法陈旧单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实现预期的德育教育目标。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可以创建真实、生动的德育教育环境,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却带枯燥的说教,既能够突破传统高职校德育教育模式的局限,又能够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并改善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高职校德育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应用

1、创新班级德育教育模式。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职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教育方式,拓展了高职校德育教育的渠道与空间。重视与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能搞显著提高高职校班级德育工作的时效性。首先,可以采用网上交流的方式,实现个别教学的目的。高职生有两个典型的特征: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和渴望真诚的交流。这两个特征是长期共存的,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职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网络谈心”,能够较好的迎合高职生的特点,改善面对面交流中高职生不愿透露心声等状况。利用网络手段,为学生创造吐露心事、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寓教于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高职生将在学习、生活或日常交往中遇到的疑虑、困惑,述说、反映在网络空间当中;教师采用一对一的交流方式,了解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加以解决。在高职校班级管理中应用网络交流,有利于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德育教育工作。其次,播放典型案例,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德育践行问题是高职校德育教育的薄弱环节。部分高职生缺少必要的责任感,追求物质享受、贪图安逸的倾向日益明显,协作团结精神较差,缺失诚信。为了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采取多媒体技术播放典型案例,通过鲜活的事例,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反省,自觉地对自身存在的缺点加以改进,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2、创新学校德育教育模式。以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高职校德育教育的传统模式。高职校应当充分发挥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校园信息网的建立标志着学校教育逐步迈入信息时代。高职校应当努力营造德育教育的网络文化氛围,多渠道传播德育教育的相关知识,注重双向互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网上德育教育工作。高职校应当关注学生网上讨论的话题,安排专人对学生的网速论坛进行查看,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组织相应的德育教育活动。例如,就学生关注的难点话题展开网上讨论,教师在讨论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将单向性的德育灌输转变为交互性的德育教育。在具体运用中,首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符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形象的、具体的德育教育情境,积极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其次,在党团员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德育教育。党团员活动是高职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活动中应尽量改善枯燥的形式和空洞的说教。

继续阅读

物理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

一、物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目前中学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而学校物理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需要物理教师掌握相应的技术手段,形成新的现代教育观,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物理教师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地改善教学,必须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当然整合不是那种简单的结合,而是要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程的整体之中。在整合的过程之中,其出发点应该是课程目标,以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善,同时也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目前,物理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较强,但是在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方面略显欠缺。因此,对物理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及教育技术培训尤为重要。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决定了物理教师职业本身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提升专业能力。物理教师教学技能测试与评价是物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其技能训练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从全国来看,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各专业化职业技能还没有被全面纳入规范的考核管理体系。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包含的教育理论考试和说课测试并不能完全体现专业化教师的教学技能,除了普通话有相应的等级要求外,专业化的教学技能等级并没有规范的标准与考核办法。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物理教师通过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可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在教学中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有效手段孔子说过“有教无类”,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可以教化的,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在人本领域的缺失,使得学生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教育部多次强调“:教育信息化,不光是教育手段的改变,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转变……”可见,教育信息化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教育信息化,即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方式,实现的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模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换句话说,决定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不在于信息技术本身,而在于信息技术之外的人的思想和观念。物理教师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而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物理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3.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不是学几门信息技术课程或通过某种考试取得一些等级证书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学校的环境和物理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形成。因此,物理教师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为验证性质的,其准确度和实用性要求较低。改变教学模式后,在操作环节要求按照实验的实际情况进行各项操作,并且按照实验的要求进行操作项目的考核。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技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并且其信息素养也可以在操作中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物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实施环节

教育技术教学要求教师具备的技能,不但与传统面对面语言课堂上需要的技能有所不同,与其他学科的网络化教学所需的技术也不同。物理教师必须对技术很熟悉,知道哪种技术适用于哪种方法教学活动。他们一方面要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须懂得如何将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新的教学环境中,因此他们需要同时具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技能和基于技术的语言教学技能,即既要熟悉技术的操作又要懂得技术在语言教学环境中的作用。全国中学教育技术协会组织了物理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制定了统一的培训大纲、培训管理制度、证件发放规程和考核办法等。微观上,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物理教师的实际应用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各学校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自行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扎实地推进旨在提高物理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教育技术校本培训。

1.构建具有教育技术特色的信息化教学和学习环境

继续阅读

电教到教育技术的探究

本文作者:刘新刚王玉水单位:(文登师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从事中师“电化教育基础”课教学多年,但看了近期《中国电化教育》及相关电教书籍对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相关论述后,却被有关三个概念关系的论述搞昏了头脑:李康在他的《试论教育技术及其研究对象》一文中认为[1],教育技术是最大的概念,电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是它的下位概念,而现代教育技术又是电化教育的下位概念。另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化教育学》一书将电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概括为[2]: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作者强调: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不是相加的关系,而是相乘的关系。而李龙在他的《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一文[3],又提出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虽然有不同之处,但完全兼容,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不再是两样皮的观点。另有《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一文[4],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即“电化教育今天已演变为教育技术”。上述三个概念到底应怎样定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笔者认为这是个重大理论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同仁指教。

二、观点产生分歧的原因

笔者认为,之所以产生上述两种分歧观点,关键在于对三个概念的定位。第一种观点,把电化教育看成教育技术的下位概念,是把教育技术定位在美国AECT1994定义上,而把电化教育定位在必须采用现代教育媒体才算电化教育这个基本条件上。认为教育技术探讨的是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获得教育、教学的整体优化。而电化教育探讨的只是与电教资源交织在一起的教学资源的各种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尽管两者的目的都是要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最优化,但研究的领域和范围不同。把现代教育技术看作电化教育的下位概念,是因为狭义地定义了现代教育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概念。认为现代教育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而把常规电教媒体排除在外;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涉及的资源主要指与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和因特网等相联系的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只是现代教育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第二种观点,把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定位为同一概念,一是因为把系统的教育技术概念,人为地分为实践和理论实践研究两个领域,从而狭义地定义了教育技术概念(1998定义);二是把我国电化教育研究的领域和范围进行扩大。

三、对三个概念的定位及相互关系的看法

1.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概念最初产生于美国,随着美国教育的发展,这个概念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现在应该说统一在了AECT1994定义上,即“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有人认为这个定义不符合我国国情,应该按照我国国情重新定义,从而得出1998新定义。笔者不敢苟同,但赞成梅家驹在他的《教育技术的定位与错位》(《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教育技术的定位在技术,具体地说就是对有关促进学习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几个环节。对技术方面的术语表述不应该强调国情的差别,重在对本质的理解。所以,笔者认为我国的教育技术概念应该统一在AECT1994定义上。

继续阅读

教师教育能力的培训

一、培训迁移理论

Holton在1996年提出的培训迁移理论模型是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如图1)。通过模型可以看出迁移动机、迁移气氛和迁移设计,是影响培训迁移的三种因素。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

培训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整体而非某一部分。尤其在培训后期,关于教师怎样持续有效地将培训所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培训迁移不只是培训个体绩效的提高,更应该是应用培训所得使组织绩效得到提高。在以往的培训中,我们过于关注培训的效果,忽视了对培训是如何有效地发生的深入探讨。因此,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迁移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迁移效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从关注培训本身到培训后的工作实效

到目前为止,很多人在考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仍然是只考虑“培训什么”,后来进化到考虑“怎么培训”,关于培训迁移的研究重点一直集中在对培训设计上的研究。但是这些远远不够,培训迁移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能很好地迁移到实际工作中不仅仅与培训设计本身有关,更与培训后期服务支持、工作环境等方面有关。因此,真正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迁移效果,就必须从整体出发,将培训的重点转移到关注后期工作实效上来。

(二)从关注教师知识的提高到工作绩效的提高

在目前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仍然没有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可以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迁移进行测量。现在评估往往还停留在考试成绩单上,仅仅可以代表教师培训后知识水平上的提高,而不能代表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培训成绩优秀者往往工作能力一般,反而成绩不突出者工作绩效高。长此以往,教师就会失去对培训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受训教师的积极性,使培训效果不尽人意,最终影响了组织绩效的提高。因此,必须将关注教师培训后知识的提高转移到最终工作绩效的提高,在工作中鼓励教师使用培训所学,并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迁移评估体系,更好地激励和约束教师将培训所得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使培训真正产生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性。

继续阅读

谈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措施

作为教师,经历大学本科教育,基本上具备了所承担学科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然而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推进,教师在规划自身专业发展上,仅仅具备上述所讲到的素质,不能够满足时代教育教学要求,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一项重要的技能,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不断革新,在教育教学上与相应学科的整合,至关重要。各级各类学校为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都举办各种类型的教育技术培训。

1.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教育技术能力属于信息时代教师必须掌握的能力,他属于特殊能力范畴,需要教师后天学习才能具备。教育技术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及教育的改革。正是基于这样考虑,笔者所在学校,在制定教育技术培训方案时,综合了其他学校的方案,结合了自身学校的特点。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但是收到的效果确是微乎其微,并没有真正起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应用水平的目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本身意识问题,并没有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只是应付了事。二是学校本身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技术培训机制,培训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措施保证。一部分学校制定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管理制度,将其纳入学校或部门的工作计划,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而大部分学校对此项不够重视,未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也无完善的相关措施保障培训工作。三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培训模式不够合理,培训搞“全面化”、“纯技术”路线,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持,忽略教师教育理念的扭转。四是培训缺乏个性化辅导,实行全面培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未考虑教师个体差异,不能以学科特点来构建相应的技术应用。以上是一部分学校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以为探索研究行之有效的教育技术培训策略很有现实意义。

2.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策略研究

学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存在种种问题,要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调整策略,以期能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供参考。

(一)做好调查研究,分析培训对象

各类教师由于年龄、学科及社会关系的不同,他所具备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能力不同,那作为教育技术培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要了解培训对象的结构特点,可以在培训方案制定之前,设计相应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问卷,选取各个学科、年龄、职称不同的对象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后收回问卷进行有效的分析。调查问卷调查教师的基本信息,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教育技术培训需求情况,问卷内容涉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反馈等方式。分析调查结果,设计合理有效的报表,利用spss之类的数据处理软件分析相应的结果。真正了解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的真实需求。

(二)培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进行组织

继续阅读

教育技术研讨

当初次接触“教育技术”这一名词的时候,我看来,教育技术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采用计算机及其它多媒体对教师的教学实行促进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的理解有些片面。在1994年,美国NECI给出了教育技术的定义,这一定义的应用及被接受的范围比较广泛。即: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Instructionaltechnologyisthetheoryandpracticeof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evaluationofprocessesandresourcesforlearning)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技术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其次,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采用的方法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

这样看来。教育技术不仅仅是技术,而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由于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那么教育技术不可避免的要与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接触。在指导教学中,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是教育技术的主要应用工具。但是从广义上来讲,教育技术中所指的媒体应既包括传统的媒体如:黑板、粉笔、课本等;还包括电视机、电影、投影仪等现代的媒体。

从上面对教育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概念是以教育为主,采用一定技术以促进教学,使其得以高效、顺利进行。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相对应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对教学过程进行理论指导。这样才能使技术更好的应用,服务于教学。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分析了《中国电化教育》。从这本期刊中,我们发现了现今教育技术领域中的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远程/网络/开放教育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这两个方面,研究的文章相对多些。而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企业/组织培训中的应用相对少了些。当然,我们不排除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但由于期刊分析的有限性我们并未发现。

单从这些现象看来,教育技术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是一种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职业教育是与高等教育相脱节的。而从现今的社会发展来看,快速进步的技术和私营企业需要的是经过职业教育培养的实用型人才。当他们一踏出校门就可以很快溶入企业,快速进入状态。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