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化学化工专业范文

化学化工专业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化学化工专业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化学化工专业

化学化工专业范文第1篇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环节,主要研究物质在原子及分子层面上的变化规律,能够按照物体性质、组成及结构形式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再通过归纳共同点、查找非共同点的方式,创造出多种全新的物质,或者称其为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物质分子。世界是由多种物质共同组成的,物质与物质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必要的化学变化影响和物理变化影响,这也是化学专业学科教育的重点研究方向。就高职类院校来讲,化学专业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及基础理论的普及,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对专业型技术能力的发展,总的来说,经过系统化学习的化学专业人才能够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承担较为重要的责任,并能够在现有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对化学专业学科进行创新性建设。化学是一门理工结合的综合型专业,在航天、能源、信息、环境等多个科学领域都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该专业的实用性强、包容性高,在发展环境、实用氛围等方面都具备较高的应用标准。因此,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来说,化学专业总是能够起到极为关键的影响。校园文化宣传也叫校园文化建设,是专业化学科教育建设的核心实施内容,隶属于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文化是一种相对较为完善的价值体系,既能反应一所学校的长期发展积淀,也能体现该学校的学科建设能力,从价值观念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宣传环境越和谐,学校的整体教育氛围也就越浓厚。

化学作为校园文化形象的重要表现因素,更是与文化宣传环境的优劣息息相关。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越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浓厚,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也就越高。因此,为保证高职化学专业学科教育的全面化落实,应当从根本上加强对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的普及,在注重教育完整性的同时,加大力度宣传化学教育的重要性,以此实现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最终获得令人满意的学科教育成绩。由吕海金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7月出版的《化工专业导论》一书,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化学化工类教育的必修教材,以导论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并引用了大量的案例与数据,对过往化学教育历史进行回顾,再从中总结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于化学专业的认同感,也充分提升了学生对于化学类知识的学习自豪感。书中提到了大量的绿色化工新方法与新思维模式,从责任关怀理念、清洁生产意识等多方面入手,使学生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并逐渐培养他们在实用能力学习方面的乐趣性,使其成为优秀的化学专业人才。

整本书籍仅包含认识化工、认识化工生产过程两个主要实践教育项目,前者注重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推广,而后者则注重对化学技术实用性的讲述。项目一中的任务一对化学专业进行了的简单的介绍与概括,并对未来学习课程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学生可初步了解化学专业的应用雏形,并根据各项内容所占比重,分配个人的学习重点。任务二主要说明了化学工业的地位及其作用,作者将山东化工与中国化工进行对比,并从社会现象的角度入手,对化学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设置专门的课堂交流环节,以方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化学专业。任务三、任务四对化学工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的大致总结,又提出了石油化工这一特殊化学工业形式,硫酸工业、纯碱工业、合成氨工业、氯碱工业、化肥工业作为化学专业的几大必要发展环节,都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潜力,能够在满足清洁性能源应用需求的同时,拓宽传统化学工业的未来发展路径。任务五列举了化学工业的资源路线和主要产品类型,并以天然气化工产品为例,讲述了再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现状。项目二从化工产品的工艺过程及工艺流程入手,简单概括了烃类热裂解、氧化、羰基化、聚合、氯化几类化学反应的实际操作过程,再根据不同的反应现象,对各种工艺流程的配置进行简单论述。

从实用性角度来看,《化工专业导论》一书能够完全适应高职化学专业的学科教育需求,在保证实际教学质量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深度了解化工专业的发展现状,并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适应了基础应用化学的实际发展行为,也充分说明了当代化工教育的普及重要性。从可行性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宣传能够直接影响化学教育的实际应用情况。因此,为追求更高水平的化学教育成果,各大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力度发展校园文化,使得化学专业的学科教育能够得到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

作者:刘海燕 单位:东营职业学院

化学化工专业范文第2篇

重庆科技学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主要方向为石油天然气化工。近年来,本专业以面向石油化工行业、重庆天然气化工及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服务于行业和区域经济的高素质应用型化学工程技术人才为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了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为特色,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并重的原则,按照“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方式和“大平台与分方向”相结合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这些都离不开在培养过程中学院重视其基础知识的夯实,更是由于对其专业课程进行了科学的定位与设置,以及对实践环节的改革和探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专业综合应用实验摈弃了原来较为简单的油品常规理化性质检测实验,对实验内容和方式方法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变。

1.在实验内容上,针对石油天然气化工专业特色,我校购买了东方仿真公司的“常减压炼油仿真系统”与“催化裂化装置仿真系统”。这两套系统皆为炼油厂中重要加工装置的仿真软件,并开出了“常减压炼油装置—冷态开车、正常停车、紧急停车”、“催化裂化反应再生联合装置—冷态开车、正常停车”的必做实验,以及“常见事故及其处理”等选做实验。学院还购买了“天然气净化—脱硫仿真软件”开放给学生选做,以提高学生对天然气净化工艺流程及控制参数的熟悉与理解。此外,化学化工学院即将建成的“化工过程及装备实践教学平台”可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实践内容,其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锻炼。

2.在实验方式方法上,专业综合应用实验一改传统填鸭式面面俱到的说教式验证实验,将学生分成1~4人/组(常减压装置授权点较多,故1人/组,而催化裂化装置授权点较少,故4人/组)进行仿真实验操作。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首先结合“石油炼制工程”或“天然气加工工程”的相关工艺和知识,对软件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学生根据工艺路线及物料平衡进行装置操作。遇到问题,同学自己先思考和解决。这样可以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与同学探讨解决,以达到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效果。遇到前两种方式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予以提示和引导,从而很好地锻炼其综合素质与能力。此外,由于仿真软件与企业的中控室的“DCS图”及“现场图”模式一致,所以专业综合应用实验同样也使学生能提前扮演了企业员工的角色。

3.在实验报告上,教师自己编制报告模板然后通过软件分发到学生电脑桌面,这样使学生可以更为方便和快捷地图文并茂完成实验报告,打印后交给老师。在实验分数分布上,“实验成绩记录”占50%可以充分合理地考察学生的动手结果,“实验分析与讨论”占20%以检验学生对实验是否“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也对其以后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结束语

化学化工专业范文第3篇

1.1创新意识少实验内容依附于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多,研究型、设计型、综合型及反映学科前沿的实验少。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在实验时按实验指导书或老师的要求,使用规定的仪器或设备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而后按规定的格式完成试验报告。这种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7],严重影响了高师类化工专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1.2实验教学评价体系陈旧实验课的测评往往是根据平时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来定,较少采用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办法,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该评价形式很易让学生形成一种错误观念,即无论实验做得好坏与否,只要实验报告写得好,就会得到较好的成绩。故而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大大降低,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8]。

2实验教学改革对策

化工专业实验课的目的不仅是验证理论和把握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为今后从事生产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实验教学内容要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实验内容的改革与新实验项目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目标来整合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应注重与化工学科前沿结合,注重与科研、社会实践应用紧密联系,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及时融入实验教学中。配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设计实验的开发设计方案,编写相应的配套教材,教材内容设计应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突出实用性。在学生掌握专业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和水平。最后,开设专业应用性实验项目,达到专业实验教学与社会需求有效接轨的目的。

2.2转变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需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11]。在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想象力,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与研究理论的方法和途径。高师类院校受办学特点的限制,每次实验时学生不可能都有动手机会。因此,可以采用大循环的方式同时开出全部实验项目,学生同时实验并完成不同的实验项目,同组的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实验参数与条件,尽可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过程的每个环节,学生必须独立操作完成实验流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3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2]。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必须的[13],不仅是要学会对本专业一些理论知识的验证,更重要的应该是能应用理论知识,去对本专业科学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14]。学校可以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改变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总体格局,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课时和学分,经常组织学生到周边工厂进行实地参观,使学生深入工厂车间,全面了解工业生产设备运行、操作管理、产品研发、销售与售后服务等流程,加深认识化工生产的专业特点,使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2.4搭建实验创新平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院系可组建开放性实验室。该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具有创新内容的科学实验、工艺流程或流程设备改良改造实验;也可自选研究课题,自行设计实施方案、工艺流程和操作步骤,构建实验测试或生产系统。这样,使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学术与经验交流活动,对比较成功的、完整的科技创新成果给予必要的评定和表彰,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了创新实践能力。

2.5建立合理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化工专业实验的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一个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监控的准确、高效,从而使考核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15]。因此,构建独立的比较适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际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可将实验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并且对二者进行一定的比例划分,最后再综合这两个成绩来给出最终的实验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情况、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三个部分。而考核成绩,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随机抽取一次实验或实验的一部分来进行考察,教师现场打分;也可以在实验课程的最后阶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进行实验设计,然后教师根据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来给出考核成绩;或者也可以将两种形式结合起来,综合给出考核成绩。在整个实验考核过程中,实行动态考评,把学生实验过程的态度和纪律也纳入考评内容,并占一定比例,这样做能够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报告是实验操作过程总结以及对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的书面表达形成,如果以小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也有积极作用,为大四的毕业论文以及后续的继续学习或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16]。

3结束语

化学化工专业范文第4篇

化学专业英语作为高校化学专业的一门扩展课程,是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1学习专业英语是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化学化工学院本科毕业生报考和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学生未来几年从事化学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机会增多。多数学生毕业后在从事与化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过程中,接触专业英语词汇、英文文献的机会也将增多。科研工作中获取信息、参与国际间学术交流、出国深造都离不开高超的英语水平。能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或用英语发表自己的专业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素质之一。所以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也是十分有用的。对于师范类学校,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教育行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出国参观访问、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商讨合作办学和交流。我们要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现代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经验,除了一般的掌握英语口语能力外,还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英语水平。现在社会上正在大力推行双语教学,所以掌握本专业的英语也是双语教学的需要。目前化工专业的学生走上外资或中外合资的单位人数非常多,这些单位都希望学生有和外方管理者沟通的能力以及一般的有关化学专业的英语能力。巴斯夫化学有限公司将值班长一级的干部送到英语培训机构进行英语口语以及专业英语的全脱产培训,可见外方对此的重视。即便中资企业也会有翻译本专业资料的需求。化工行业的现实情况是工厂里大多数技术工艺、仪器和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很多没有扎实专业英语知识的学生,在工作中,一看到它们就一筹莫展,不知从哪里开始了。当今要想追踪世界飞速发展的化学新潮流,并在世界化工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那么培养洞悉国际化学经济、立足世界、把握中国化工发展方向的国际化化工专业人才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中国化工业将越来越青睐具备全球眼光、理论功底深厚、善于接收并处理信息、灵活应变等高素质的国际化学专业人才。

1.2学习专业英语是了解科技前沿的需要目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文献浩如烟海,而记载这些科技文献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中,用英语发表的约占总量的85%左右,并且英文科技文献不一定仅仅出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国外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也急剧上升,参加国际专业会议的人数也逐年增加,且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杂志也开始以英文形式出版。因此,掌握专业英语可以扩大利用科技文献的范围,及时了解本学科各个方向的发展趋势和最新进展,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充实和提高。同时,当今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科技交流更加频繁,专业英语的应用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

1.3学习专业英语有助于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专业英语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学科知识,采用国外先进的,特别是由该领域知名专家所编写的教材,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学科系统知识,发展水平和更前沿的研究成果,与国际接轨。采用英语和中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提高了对专业知识的双语应用能力,同时提高了中英思维转换能力。因此,对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文化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扩展不同的思路,提高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性。

1.4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寻找化学专业与英语学习的契合点为语言而语言的教学在中国外语界长久盛行,其“耗时低效”的效用在当今越来越受到质疑。而通过化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则可进行相应的理论探索,分析化学专业学生接触和研究国外化学理论与实践的优势条件可通过表象研究,解读国外化学理论与研究成果。通过化学专业英语学习能尝试探寻化学专业和英语学习的契合点,恰到好处地整合两者看似不同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极大地改进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耗时低效”的现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时效性,为学生使用第二语言思维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通过深人了解和全面把握西方国家化工业的发展与现状,借鉴其经验,将国际化融合到中国化工业的本土化运作中。化学专业英语的学习于教而言,能激发教师的知识充实与更新,于学而言,它是一举多得的契机,既能通过对原版材料的解读实效地扩大词汇量,提升英语阅读的理解及诊视能力,扩展专业英语的操作和运用水平,又能了解国外化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原汁原味地习得西方化工理论精髓和化工研究的各类成果,还能拓展其专业思维模式以提高其专业操作技能。在专业中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提升专业,这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才是真正顺应了化学专业与国际化工业接轨的需求,其实际应用价值不仅适用于化学专业,还可为更大范畴的传媒学教学及科研提供许多借鉴。

1.5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学习化学专业英语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学习时间中既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又训练外语的听说的思考能力,对迅速扩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量是十分有益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样就比较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的来说学习化学专业英语能培养学生随时了解、吸收和借鉴各学科前沿知识最新动态的能力。同时,能够掌握国际最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6专业英语的学习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不可否认,目前世界科技、经济和文化重心在美国和欧洲。科技、经济和文化的传播方式从来就是从中心向边缘地带扩散。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地带。为了能够掌握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知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必须加强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学习。印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第二软件大国,与其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英语纯熟有直接关系。外语教育质量会直接影响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学习专业英语可以使学生掌握化学领域的新信息和先进的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科技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与国外科技及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展开科技合作与交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2结束语

化学化工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工专业;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是工科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也是为化工专业开设的唯一一门综合性机械类课程,包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和化工压力容器等诸多内容,信息量大。以往各高校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大多在90~130学时之间[1-2]。在注重“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尤其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本课程的课时不断受到挤压,有些学校的理论教学时数已缩减至70~90学时[3],而我校则将本课程压缩到48学时。课时不断压缩,而学生的力学、材料及机械类知识基础较弱,如果教学仍沿用以往的模式,力求面面俱到、全面铺开,不仅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终不能满足教学质量要求。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进行改革,以保证教学质量,适应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4]。近年来,我们不断尝试在学时大幅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教学改革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紧贴专业特色,凝练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化工专业要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知识,能在化工、轻工、医药、环保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他们学习和掌握化工设备机械相关知识相当必要。我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采用董大勤主编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作为教材[5],该教材分为力学基础、压力容器和典型化工设备三个篇章,信息量大,内容多。要在48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化工专业学生并不需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化工机械设备相关知识,因此我们紧贴口径宽、覆盖面广、应用性强的专业特色,将化学反应、化工单元操作、工艺过程等知识贯穿结合,删减部分内容的同时增加新的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使精讲与自学相结合,以期培养学生的工业生产设计、优化与管理能力,使其具备独立从事化工过程与控制工艺设备设计、生产运行管理、产品开发的能力。力学担负着为机械工程提供理论基础的重要任务。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力学的原理、方法掌握不牢,就不可能学好容器、设备部分的内容。化工专业学生力学基础极其薄弱,因此需要得到夯实与强化。由于课时的限制,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会依据以后工作中应用程度的不同有所侧重。刚体受力及其平衡分析既是难点也是重点,教师要讲透,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如何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学会正确建立力学模型,并应用平衡条件与力学定理求解。而对于四种基本变形与内力,以拉压、弯曲的讲解为主,剪切、扭转则做简要讲解,其中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课后自学,教师以课堂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解决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节省下来的时间则用来补充讲解复杂应力状态分析及强度理论,因为这部分知识对化工设备设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化工专业,本课程围绕化工压力容器部分展开,教材中共包含材料与零部件、薄壳理论、内外压容器、焊接结构等九章内容。我们围绕容器设计与应用这一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包含容器结构形式与设计参数的确定、强度计算、焊接结构设计、防腐措施和常用标准零部件的选择等。教学中对薄壳理论及其公式的推导不做讲解,对压力容器常用材料的性能仅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适当介绍,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选用这些材料即可,而对金属晶体结构、铁碳合金等原本属于机械类课程的内容则不讲授,从而突出内压容器设计与在用压力容器的强度校核这一重点。我们对从事化工相关行业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过调查,得知这部分知识用得较多。化工工艺类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化工原理、化工工艺设计课程,了解了工艺条件的提出及换热器、精馏塔的总体结构、工艺操作原理等,因此本课程教学中不再讲授这部分内容。而对于典型化工设备部分,我们则选择其中一种设备,仅花少量时间讲授如何从结构设计上满足工艺要求和从强度刚度上符合安全要求。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以往面面俱到、海量式灌输,什么都抓、什么都抓不住的弊端,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学到实用知识。

二、彰显课程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化工专业课程体系中,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一门考查课,因此学生不像对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反应工程等考试科目那样重视,学习起来亦显得被动。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始终注重彰显本课程的重要性。

1.第一节课上,我们从现代化工企业的发展趋势出发,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任何工艺过程的实现都离不开化工容器设备。化学反应、分离提取等单元操作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工艺条件下进行的,而设备合理的工艺结构、可操作性、安全可靠性等就是满足这些工艺条件、保证工艺过程得以实施的前提。因此,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知识。

2.我们从压力容器应用的广泛性、操作的复杂性、安全高要求等特点出发,结合国内外典型的化工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让学生从惨痛的教训中提高社会责任感,深刻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即本课程不仅对将来从事研究、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极其重要,而且有助于保护自身安全、避免人身伤亡事故。3.在学习、应用《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钢制压力容器》等规程、规定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认识到化工机械是种特殊行业,其设计、制造、运行、管理都要严格依从国家相关规程、规定,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如因设计问题造成事故),设计者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的讲解有助于学生认识本课程的重要性。

4.对于考查科目,学生普遍不重视,成绩好的学生将精力投入考研科目,基础差的学生也不愿多花时间学习本课程,少数学生甚至想“蒙混过关”。另外,学校现行的一些规定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如一门课程考试或考查不及格后,学生可以重修三次、补考三次,离校后还可重修、补考。学生每重修、补考一次,教师都得出卷、评分、登分、打印、装订、存档,工作量大幅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除了反复重申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还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了几次模拟测试,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极少数经反复教育仍无改进的学生,我们严格要求,不放宽条件。另外,我们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结合工程实例与生活现象进行讲解。如寒冷的冬天,室外自来水管为何常破裂,而管子里的冰不破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强度理论进行分析,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了课程知识的用处,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管齐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几年下来,不及格率稳步下降,重修、补考者也越来越少。

三、拓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但学生不仅力学理论基础薄弱,而且对工程尤其对化工机械设备缺乏感性认识,仅靠课堂讲授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拓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实践环节开辟校外课堂

化工专业的实践性很强,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等实践环节在培养化工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6]。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重要机会,对于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不可缺失的,对教师而言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校外课堂。由于安全责任、生产效益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往这类实践教育都成为走马灯式的参观[7]。为了从根本上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将生产现场变为课堂,我们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十多个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如东洋口化工园区等。我们聘请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结合生产工艺、生产装置与过程控制,现场讲解化工设备工艺原理、结构特点、操作运行要求等。任课老师则配合企业人员的现场讲解,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撰写一篇报告。报告中要就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或思路,并给出合理化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将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报告质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并提高其权重。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积极和企业协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各种化工设备的内部结构,允许学生拍摄相关设备的照片和视频。这样既给了学生压力,也给了其动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

如今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可以成为好的教学材料。有的概念和原理比较难懂,讲解起来很枯燥,如安全阀、爆破膜如何运作,不仅用粉笔加黑板难以表述清楚,即使下厂实习也很难碰到。我们利用网络收集视频或制作动画演示给学生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一些设备装置和零部件,我们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图片、视频,不仅节约了时间,缓解了课程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深入,教学效果显著。近几年来,我们对化工专业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希望我们的改革与实践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教学改革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体海.谈谈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的“教”与“学”[J].化工高等教育,2010(2):84-87.

[2]蔡晓君,刘湘晨,郭炜,等.在特色教材编写中突出“专业特色、产品特色与应用特色”[J].化工高等教育,2011(5):97-99.

[3]陈连,王元文.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的若干尝试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1):19-21.

[4]郭芳,许俊强,李军.地方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2):26-28.

[5]董大勤.化工设备机械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6]贾丽华,陈朝晖,郭祥峰,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思考[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4):106-108.

化学化工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煤化工技术;新型煤化工技术;煤气化;水煤浆

1煤化工技术的发展

煤化工技术主要是指以煤作为原材料,对煤材料进行化学加工,加工以后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固体燃料等加工技术[1]。而且还需要对煤化学加工以后的煤产品进行升级优化处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煤制燃料的使用的价值提高。现在的技术水平下,煤化工技术主要分成三种,分别是煤气化、煤干馏和煤液化。

1.1煤气化

煤气化是指使用化学原料进行碳化学处理,需要经过高温环境,是其转化为气体混合物[2]。在对碳使用化学技术转化气态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气剂为二氧化碳和空气。化学分解的同时,煤原料在热分解过程中也会产生气态物,气态物也会和热碳发生均相反应。

1.2煤干馏

煤干馏在工业生产中有一个别名叫煤焦化,对这种煤进行的技术主要是使煤和空气进行隔绝然后采用强热分解。焦化的产品非常多,而且在使用中有着很多产品无法代替的特征。煤化工产品中主要包括气化产品、液化产品、焦化产品、合成气化产品等,这些煤化工产品在很多行业都有着广泛的使用,包括农业行业的使用、工业行业的使用、医药行业的使用等。

1.3煤液化

煤液化主要是指将煤原料中包含的有机质进行流质液体的转换,并且把这样的煤液化在转换中使用[3]。使煤液化的前景非常大,研究的经济价值也非常高。如果在高等院校的煤化工专业中对这方面研究,并且能够使煤液化获得提升,这个方面的发展将是煤化工未来发展的方向。

2新型煤化工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煤化工技术提高的基础,即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煤化工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煤化工技术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利用煤气化的技术作为龙头完成各种烃类化学品的合成;二是在新型煤化工技术中使用甲醇类产品的生产;三是把煤、添加剂和水混合制备成煤基洁净燃料,即水煤浆技术。

2.1煤气化技术

煤气化中使用的设备主要是炉,在目前市场主要是两种,分别是鲁奇炉型和壳牌炉型。煤气化技术中主要采用多组分催化剂,经过化学反应以后生成异丁醇混合物和甲醇混合物,而且还需要对这样的化学反应进行控制,要控制在异丁醇的比例为60%左右,甲醇的比例在40%左右。随后对异丁醇进行脱水处理并合成异丁烯制成甲基叔丁基醚,最终对高辛烷值的添加剂进行提取。

2.2烃类化学品的合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甲醇裂解提取烯烃的技术得以实现,对烯烃的转换可达到100%,正因为转化率高,才使我国的此项技术走进世界先进行列。然而这项技术还有很多的改进优化空间,比如在纯度、产量方面均有提升空间。还有就是对甲烷转化率方面进行研究,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目前甲烷的转换率在25%~30%,可以提升的空间非常巨大。

2.3水煤浆技术

水煤浆作为一种新型代油燃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流变性,应用时便于输送、储存、装卸及直接雾化燃烧[5]。煤浆的种类主要有:油煤浆、水煤浆、油水煤浆及甲醇煤浆。

3新型煤化工发展的意义

3.1对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是资源型的发展方向,这样的模式下要获得经济的快速发展,就需要消耗很大的自然资源,石油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新型煤化技术的研究符合我国的环保政策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采用的是加工模式,这就需要使用大量的社会资源。随着经济发展,这种模式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新型的煤化技术和传统的煤化技术相比,有着技术方面的优势,也更符合环保的理念。使用新型的煤化技术,不仅能在煤炭的转化率及煤炭利用结构和质量上进行改变,还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使用的效率方面获得提升,这样就减少了煤炭的污染物排放,使环境获得保护,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型的煤化工技术中,主要包括了煤气化技术、烃类化学品的合成和水煤浆技术等。使用好这三个技术,就能够提高煤的利用价值,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对环境方面有一定保护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梁西超.中国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研究[J].化工管理,2018,(24):109-110.

[2]刘炳坤,徐哲,吴延凯.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研究[J].化工管理,2018,(09):86.

化学化工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煤化工技术;新型煤化工技术;煤气化;水煤浆

1煤化工技术的发展

煤化工技术主要是指以煤作为原材料,对煤材料进行化学加工,加工以后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固体燃料等加工技术[1]。而且还需要对煤化学加工以后的煤产品进行升级优化处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煤制燃料的使用的价值提高。现在的技术水平下,煤化工技术主要分成三种,分别是煤气化、煤干馏和煤液化。

1.1煤气化

煤气化是指使用化学原料进行碳化学处理,需要经过高温环境,是其转化为气体混合物[2]。在对碳使用化学技术转化气态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气剂为二氧化碳和空气。化学分解的同时,煤原料在热分解过程中也会产生气态物,气态物也会和热碳发生均相反应。

1.2煤干馏

煤干馏在工业生产中有一个别名叫煤焦化,对这种煤进行的技术主要是使煤和空气进行隔绝然后采用强热分解。焦化的产品非常多,而且在使用中有着很多产品无法代替的特征。煤化工产品中主要包括气化产品、液化产品、焦化产品、合成气化产品等,这些煤化工产品在很多行业都有着广泛的使用,包括农业行业的使用、工业行业的使用、医药行业的使用等。

1.3煤液化

煤液化主要是指将煤原料中包含的有机质进行流质液体的转换,并且把这样的煤液化在转换中使用[3]。使煤液化的前景非常大,研究的经济价值也非常高。如果在高等院校的煤化工专业中对这方面研究,并且能够使煤液化获得提升,这个方面的发展将是煤化工未来发展的方向。

2新型煤化工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煤化工技术提高的基础,即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煤化工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煤化工技术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利用煤气化的技术作为龙头完成各种烃类化学品的合成;二是在新型煤化工技术中使用甲醇类产品的生产;三是把煤、添加剂和水混合制备成煤基洁净燃料,即水煤浆技术。

2.1煤气化技术

煤气化中使用的设备主要是炉,在目前市场主要是两种,分别是鲁奇炉型和壳牌炉型。煤气化技术中主要采用多组分催化剂,经过化学反应以后生成异丁醇混合物和甲醇混合物,而且还需要对这样的化学反应进行控制,要控制在异丁醇的比例为60%左右,甲醇的比例在40%左右。随后对异丁醇进行脱水处理并合成异丁烯制成甲基叔丁基醚,最终对高辛烷值的添加剂进行提取。

2.2烃类化学品的合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甲醇裂解提取烯烃的技术得以实现,对烯烃的转换可达到100%,正因为转化率高,才使我国的此项技术走进世界先进行列。然而这项技术还有很多的改进优化空间,比如在纯度、产量方面均有提升空间。还有就是对甲烷转化率方面进行研究,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目前甲烷的转换率在25%~30%,可以提升的空间非常巨大。

2.3水煤浆技术

水煤浆作为一种新型代油燃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流变性,应用时便于输送、储存、装卸及直接雾化燃烧[5]。煤浆的种类主要有:油煤浆、水煤浆、油水煤浆及甲醇煤浆。

3新型煤化工发展的意义

3.1对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是资源型的发展方向,这样的模式下要获得经济的快速发展,就需要消耗很大的自然资源,石油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新型煤化技术的研究符合我国的环保政策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采用的是加工模式,这就需要使用大量的社会资源。随着经济发展,这种模式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新型的煤化技术和传统的煤化技术相比,有着技术方面的优势,也更符合环保的理念。使用新型的煤化技术,不仅能在煤炭的转化率及煤炭利用结构和质量上进行改变,还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使用的效率方面获得提升,这样就减少了煤炭的污染物排放,使环境获得保护,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型的煤化工技术中,主要包括了煤气化技术、烃类化学品的合成和水煤浆技术等。使用好这三个技术,就能够提高煤的利用价值,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对环境方面有一定保护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梁西超.中国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研究[J].化工管理,2018,(24):109-110.

[2]刘炳坤,徐哲,吴延凯.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研究[J].化工管理,2018,(09):86.

化学化工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工科;化工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1,2]。虽然新工科主要针对的是新兴专业,但也包括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化工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型很强的传统工科专业,新工科建设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毕业论文/设计则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4]。其中,毕业论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及科研能力,而毕业设计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和综合能力,提高其专业水平。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与学生的培养质量及高校的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毕业设计的指导中,我们发现,毕业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学生投入时间少,毕业设计质量不高。前些年,我们把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初,但是由于学生忙于考研复试及找工作等,实际投入时间相对较少。近年来,我们已调整培养方案,提前至第七学期,虽然毕业设计质量有所提高,但由于这学期学生要去企业实习,同时部分同学要准备考研,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有待进一步改革;二是教师提供的设计性课题偏少。化工专业老师基本都具有博士学位,更擅长基础性科学研究。此外,老师们与企业合作机会较少,实际生产与工程设计经验欠缺,导致工程实践与工程设计能力不足。因此,所提供的课题大多与自己科研相关,而设计型课题偏少[5]。这也是影响毕业设计效果的关键因素;三是毕业设计监管力度较弱。多年来,我们注重的是毕业设计的内容及重复率,而忽略了其设计过程、创新性及实用性。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加强设计过程的监督、老师的指导和管理等。除上述原因外,研究经费、实验室条件等也是制约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更关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针对我校化工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依据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们对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具体如下。

1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和参与创新创业

训练计划及各类竞赛,增强设计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自行组织实施、独立分析信息与撰写报告(策划书),用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创新活动。通过这类项目锻炼,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了充分的认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提高毕业设计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每年定期举行多种化工设计竞赛。我们也积极组织与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如2018年“三井杯”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中,我们组织了3支参赛队,取得了全国一等奖1项及二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通过各类竞赛的锻炼,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及设计能力,鼓舞和激发学生对设计型课题的热情,也可为本科毕业设计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还可很好的提升指导教师的设计指导能力。此外,通过这些项目和竞赛的锻炼,学生对毕业设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能提前选题进行毕业设计,既可以解决毕业设计时间紧张的问题,还可以保证其高质量完成。

2分阶段见习和实习,逐步提升专业认知

近年来,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联系附近的相关化工企业(如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开封晋开集团有限公司等),让学生去见习或实习,使学生在真正理解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工作中。我们发现,通过这种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的培养形式,学生不仅可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为将来的就业奠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通过这种分阶段见习和实习的形式,也有效的缓解了最后实习阶段时间紧张的问题,并可为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提供思路。

3开拓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利用寒暑假时间带领学生到大型的化工企业去实习。如中原乙烯实业有限公司、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通过在这些公司的学习与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大大增强。同时,学生对化工企业的厂区布局、工艺生产流程以及关键生产设备等有了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为毕业设计的选题与开展提供帮助;还促使其针对企业需求进行选题与设计,培养学生对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

4调整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理论水平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并为此在大三下学期专门开设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程,但是以往主要以化工原理理论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对将要进行的毕业设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我们已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即把原来的理论讲解提升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讲解的同时,学生通过见习及实习阶段的经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让其自主进行生产工艺设计,培养其对工艺流程图、设备/管道布置图及设备结构图等工程图纸的绘制能力,以及对现有化工生产装置存在问题的分析、诊断能力等。在提高其工程设计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真正把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5通过企业双导师制及与中科院合作

共建菁英班,扩大产学研结合为适应新工科的发展,满足应用型和创新型化工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也加强了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实行产学研互动,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多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与开封及周边地区的许多化工企业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聘请企业优秀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作为我们本科生/研究生的合作导师。定期聘请合作导师来学校开展有关的培训讲座,并把学生送入企业进行课题研究,为其进入企业进行毕业设计提供机会,也可解决毕业设计的经费和指导教师不足及实验室条件有限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安排化工专业的老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共享实践经验,为老师们申请产学研课题,提升科研水平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企业特点,可提供更多的毕业设计课题,既可增加毕业设计课题的数量,还可解决企业所遇到的一些难题。除企业外,最近,我们拟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共建“科教融合创新培养菁英计划理科(工科)班”。秉承“融合、创新、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双方的优势,充分利用研究所的科研条件,探索院所联合、科教结合、协同创新的培养模式。不仅可增强学生的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同时,通过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平台,还为我们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及实施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6强化监控与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众所周知,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健。但是,即使再好的课题,如果仅靠学生完成,最终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在指导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根本认识不到毕业设计环节对其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必需加强指导、监督与管理,不仅要协助学生解决遇到的理论与设计问题,甚至还要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的同时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此外,在学校及学院层面上,也要加强各级的指导与监督作用。除我校现有的检测系统外,学校和学院还应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毕业设计监控体系,不仅要注重其完成的结果,更要注重实施的各个环节,以保证毕业设计高质量的完成,适应新工科的发展需要,培养真正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7结语

化工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必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及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化工专业的本科设计质量,我们提出了上述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我校其他专业及兄弟高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胡波,冯辉,韩伟力,等.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17,15(2):20-27.

[2]陈悦.挑战与应对: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践教育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4):89-91.

[3]靳治良,朱桂华,杨晋,等.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的简历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5:68-70.

[4]熊楚安,张增凤,邵景景,等.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11:200-2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