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儿童数字学习范文

儿童数字学习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儿童数字学习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儿童数字学习

儿童数字产品界面色彩设计探讨

当今时代,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儿童的教育、娱乐等领域,产生了很多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先进、有趣,并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儿童用数字产品,比如儿童用的绘图、音乐、娱乐、学习、游戏等软件或产品。这些数字产品为儿童的身心发育提供助力,其界面设计在各个方面都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满足儿童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色彩是人类最先感知到的元素,也是儿童数字产品界面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科学而合理的界面色彩,不仅能增加界面的亲和力,促进儿童与界面的交互效能,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开发,对其性情的培养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儿童产品界面设计中有效客观地掌握并运用好不同时期与不同阶段的儿童对色彩的喜好,能够有效的促进儿童心理的成长与健康发展。

一、儿童数字产品界面色彩设计现状

儿童数字产品主要指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产品,包括儿童用学习、绘图、游戏、浏览等软件,也包括儿童手机、学习机、平板电脑等硬件产品。根据对现有儿童娱乐、游戏、学习等软件和硬件产品的体验与分析,发现其界面色彩设计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界面色彩服务对象不明确

为了使儿童数字产品快速且大量地受到市场的欢迎和接纳,设计师一般会通过视觉刺激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增加儿童对产品的兴趣,从而获得用户流量。然而很多现有的设计在考虑到这一点的同时却没有明确定位产品用户,因此从信息架构及页面布局上看是一款适合父母使用的产品,但在颜色和图标形象等视觉因素上又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进行设计。所以产品的色彩及界面有时并不是真的能吸引儿童,适合儿童。

(二)界面色彩引导性欠佳

现有的数字产品,无论是娱乐还是学习类,都应该对儿童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因为在0到12岁这个阶段是他们最早的学习阶段,很多认识都应该在这个时间段培养,而市场的大多数产品好像只负责为儿童呈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其引导性严重不足。首先是对儿童危险意识的引导与培养。在儿童数字产品中操作返回按钮一般应是蓝色底色加返回符号,蓝色温和,在儿童的意识里是安全色,表示返回;也可以通过特别的颜色来表达一些特别标志,比如“触电危险”“前方有井盖”“地面湿滑”等,在娱乐的同时让他们了解到一些常识知识。其次是对儿童思考方式的引导与培养。某儿童绘画软件为孩子提供一些元素,孩子只通过点击,甚至随意乱点都能完成一幅很好的画作,这种方式对孩子绘画方面的帮助其实是不大的,因为他们可以不用经过大脑思考,甚至不用识别颜色就能作画,更别谈启发。最后是对儿童创造力的引导与培养。创造力的培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绘画类数字产品上,同样在上述儿童绘画软件中,有个模块功能是涂色,儿童可以通过选取颜色点击空白区域,然后便会出现效果饱满的色彩,这样“自动式”填充过于成人化,在某种程度上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儿童的世界总是充满奇思妙想,也许他们想尝试把两种颜色叠加来看效果。无论是娱乐、音乐、绘画、学习等软件,还是硬件,都对儿童的认识及行为有引导作用,而色彩是产品界面设计中先声夺人的语言,同时也是界面设计风格最直接的影响元素,应该被设计师们足够重视。

(三)界面色彩缺乏警示作用

继续阅读

国内外未成年人数字阅读研究

1国外研究综述

1.1文献年代分布分析外文文献中,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数字阅读研究并不热门,总体文献量偏少。以WOS数据库为例,初步检索“数字阅读”方面的文献量达到两万多篇,检索“未成年人阅读”方面的文献量也达到一万多篇,但经过组配,专门研究“未成年人数字阅读”的文献量仅为136篇,经过筛选去除其中专利等非相关文献,仅有50多篇。从1999年开始的两篇集中在以新兴技术协助低幼儿童阅读认字方面。此后的十年间,年文献量均在3篇以下,2012年达到一个15篇的高峰量(见图1)。阅读素养的培养对于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数字阅读逐步融入到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的数字阅读研究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才能科学地指导青少年开展数字阅读,并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数字资源和环境。

1.2文献研究对象从研究对象年龄上分析,以识字阶段的低幼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的有19篇,以小学和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有42篇,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的有7篇,还有1篇是调研教师对于数字阅读的态度,1篇调研了儿童图书馆对于电子资源的态度。这些文章主要集中在数字阅读对阅读行为的影响、不同阅读资源产生的不同阅读效果比较研究、未成年人的数字阅读现状调研分析三个方面。其中针对阅读障碍儿童的研究有9篇,比较纸质书与电子资源阅读差异的研究有6篇,研究数字资源辅助儿童开展早期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实证研究有35篇,调研儿童对数字资源的需求、选择偏好、利用现状的文献有20篇。从研究方法上看,外文文献注重具体案例分析和实际数据调研,几乎所有文献都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展开论述,其中收集调研数据的有48篇,并且有26篇对调研对象进行了分组,分别收集数据进行比较研究。

1.3文献主题分析

1.3.1未成年人数字阅读现状研究专门调研未成年人的数字阅读状况的报告并不多,多数集中在对于儿童整体的阅读调查报告。全球知名的童书出版、教育和传媒公司Scholastic联手领先的营销、战略研究咨询公司HarrisonGroup在2006至2012年期间推出了四期《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从第一份报告开始,就关注到数字时代的阅读状况。在06年的报告中,有40%的孩子利用数字设备阅读(以电脑为主),并且这些孩子的阅读频率更高[4]。在08年的报告中,关于数字阅读方面的调查分量大大增加,8岁以上的青少年几乎每天都会上网,虽然有3/4的儿童还是倾向于阅读纸质书本,但2/3的9岁以上青少年认为十年后大多数休闲阅读为数字阅读,数字阅读的便利性、时效性、互动性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因素。60%的儿童认为纸质阅读更有利于运用想象力,但在线阅读有助于拓展儿童的阅读体验,增加他们对作品及作者的更多了解,增加他们对其他读者观点的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乐趣[5]。到了2010年的报告中,数字阅读的调查已经被放到了第一个部分,并且加入了父母对数字阅读的态度。父母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数字时代对孩子们生活的影响,有一半的家长担心数字设备对儿童阅读的影响,七成以上的家长认为太过便于获得的信息反而阻碍了孩子对知识的吸收。多数儿童无法评价数字资源,并且以为只要“看了”就算是阅读了。有近六成的孩子对于数字阅读感兴趣,但只有1/4的孩子读过电子书。1/3的孩子认为如果能接触到更多的电子书,他们会阅读更多。有23%的家庭已经拥有或者计划一年内购买电子阅读设备,其中83%的父母会允许或鼓励孩子使用[6]。在2012年的报告中,则专门针对电子书籍做了调研并放在了第一部分。与2010年相比,阅读电子书的比例上升了一倍,达到46%。与06年调查中以电脑为主要设备的电子阅读不同,利用iPad、电子书阅读器以及其他手持设备的比例大大增长,超过半数以上。在阅读电子书的孩子中,有1/5的儿童是为了兴趣而读。在没有读过电子书的孩子中,也有半数以上对电子书感兴趣。父母对电子书的态度也在改变,72%的父母选择了支持孩子阅读电子书。在电子书的优势方面,获取的便利性、阅读的趣味性、互动性、词典功能、朗读功能等因素排在了前面。基于技术的发展,坚持优先选择纸质书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7]。2001年,Maynard等人对英国208家公共儿童图书馆展开了数字阅读方面的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的主要图书馆都提供了电子资源,一小部分是提供馆内使用,多数儿童图书馆认为电子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新读者[8]。国际儿童数字图书馆(ICDL)的调研报告以多元文化中不同国家儿童数字阅读现状为主。Dania等人评估了ICDL的资源在跨文化环境中的可用性,调研了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的儿童使用ICDL的状况[9]。ICDL的另外一项案例研究,则追踪了四个不同国家的12名儿童使用ICDL的情况,Allison等人则研究了这些儿童对于书籍、图书馆、科技和他们周围世界的兴趣,他们认为数字阅 读可以提高孩子阅读的多样性、增加阅读动机、吸引他们探索多元文化,而物理图书馆作为社交空间和阅读空间同样受到重视[10]。Ramirez等人调研了墨西哥高中生在数字环境中的阅读文化。认为这一代年轻人出生在电子时代,与电子技术同成长,具有“数字人”的特征[11]。Merga从西澳大利亚的青少年阅读研究报告(WASABR)中数据分析了当地青少年参与数字阅读的水平和态度,认为青少年并不一定认为数字阅读比纸本阅读更加吸引他们,对一些学校用电子资源替换纸质资源做法提出了质疑[12]。在新的环境中如何利用好这些数字资源,探究数字阅读时代少儿文化发展成了研究的热点。Mill-er等人梳理了儿童数字阅读文化的发展脉络,提出了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和研究方法,以期激发更多的关于儿童数字阅读的研究[13]。

1.3.2未成年人数字阅读行为研究Ciampa的研究发现,通过让一年级孩子使用在线阅读系统,孩子享受了在线阅读的乐趣、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并且增加孩子在家阅读的时间。关于ICDL的一个案例研究中,Reuter通过让3到13岁的孩子使用ICDL,观察儿童在查找和选择数字图书方面的行为特征,研究分析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查找和选择图书方面的差异[15]。IC-DL的另外一项案例研究,Sheri对四个不同国家的12名儿童进行追踪调研,通过孩子们对241本电子图书的响应模式,调查了孩子们对数字图书的选择偏好[16]。Reuter认为让孩子自由选书的策略能够吸引孩子多阅读,因此研究了小学生在数字图书馆中选择休闲阅读的选书行为,研究用“审美关联”拓展了传统的读者响应关联评估,定义了七个方面的影响孩子选择图书的46个因素,分析了在不同阶段影响孩子选书的因素,以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在各个影响因素上的差异[17]。在孩子们自由获取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方面,效果不尽如人意,容易获得的大量资源并不能保证知识的学习。Zhang对中学生的数字科技阅读方面做了调研,认为中学生倾向于选择浅显的科技资料进行阅读,他们的阅读是随机、粗略并且分散的,需要有一定的引导策略来指导中学生开展科技资源的数字阅读,才能达到目标明确、透彻的、有思考的阅读[18]。Maynard的小型研究表明,尽管父母们更倾向选择纸质书,但是孩子们还是喜欢电子书籍,且电子书对于提高阅读兴趣,激发不愿读书的孩子去阅读有帮助,能让他们自愿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在亚马逊的Kindle、任天堂的DSLite和苹果的iPod-touch三种阅读器比较中,受访者们都因为Kindle的操作便利而首选了该阅读器[19]。在数字环境中,孩子们除了对阅读的资源有不同的偏好,对阅读终端有不同的偏好,同时对不同的字体字号也有不同的反应。Abubaker等人着眼于不同字体,不同字号对儿童数字阅读的影响,确定了适合儿童数字阅读的字体和字号。

1.3.3未成年人数字阅读效果研究在数字阅读效果方面,随着技术发展、资源不断丰富,对于数字阅读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尤其是针对低幼儿童识字和早期阅读的帮助越来越受到肯定,当然多数研究认为数字阅读虽然有优势,但还不足以取代纸质阅读。DeJong等人比较了低幼儿童独自阅读电子书和成人为之阅读纸质书之间的差异,结果认为差异并不明显,没有证据能证明电子书会让孩子分心或者影响孩子的理解,因此在获取文章内容方面,可以使用电子书籍替代纸质书。Korat等人同样比较了低幼儿童独立阅读电子书、让成人为之阅读和接受正规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差异,也认为三者之间在对儿童的词汇、词语识别和语音方面差异并不明显。Zucker等人则从技术方面比较了不同电子书对低幼儿童阅读的影响,认为要选择合适的电子书才能增加有利因素减少不利因素。虽然多数研究肯定了数字阅读对低幼儿童的益处,但Vaal等人在有1226名参与者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尽管IPad在资源获取方面有很多便利,在书本形式上也有很多趣味性,但是对于6岁以下的低幼儿童来说,只要条件允许,父母们更加倾向于共读纸质书籍。Parish-Morris对165名低幼儿童的亲子共读研究认为,纸本阅读能增强父母与儿童的对话和对内容的关注,虽然在回忆人物和事件上没有太多差异,但是在回忆内容和情节的顺序上,还是纸本阅读占优势,并且认为电子书中小游戏和声音打扰了对故事的理解。Grimshaw等人比较了132名十岁左右儿童使用电子词典、纸质词典和没有词典阅读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介质的差异不会影响孩子享受故事情节,但是电子词典比纸质词典使用频率更高,也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而在没有词典的情况下,详细的叙事则会增强孩子的理解。Jones等人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对比研究同样显示,介质的差异对孩子们理解文学作品的影响不大,但是电子词典、自动翻页等功能让孩子们更加倾向于选择电子书籍。在Roberts等人的研究中,不仅分组阅读电子书和纸质书,还将30个二年级学生按照阅读能力分组,结果显示,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孩子,介质的差异影响不大,而对于阅读能力弱的孩子,电子书反而影响了他们的理解。Chaudhry针对科威特四年级学生的对比研究,也同样认为虽然孩子们因为电子书的便利新颖等特点倾向于选择电子书,但介质不同产生的理解差异并不明显,反而阅读纸质书用时更短。数字阅读虽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差异不大,但是经过设计的电子书籍对非小说文章的理解却有一定的帮助,Wijekumar等人通过让131名四年级学生使用经过设计的辅助阅读系统,6个月后,这些学生在寻找关键词、分析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主要观点、回忆文章大意几个方面的能力有了显著地提高[30]。Aydemir等人的研究,也对比了五年级学生使用不同介质阅读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认为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介质的差异对理解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非文学作品,则数字阅读在协助学生理解方面更有优势。在第二外语的学习中,数字阅读的效果有不同的观点,虽然多数学者认可了数字阅读的优势,但Al-Shehri等人认为在多媒体环境开展第二外语的阅读学习,如果有过多的干扰分散注意力,反而会导致认知超载,从而降低学习效果[32]。在研究有阅读障碍儿童的数字阅读方面,几乎都认可了经过设计的电子书籍可以帮助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程度阅读障碍的儿童提高阅读能力。Er-tem采用方差分析了77名阅读能力较低的四年级学生的数字阅读,认为有良好交互性和多媒体嵌入的电子书,能够增强这些孩子获取信息和推理故事的能力。Lovio等人针对阅读能力较差的低幼儿童的研究同样都认为用现代技术辅助阅读是有益于这些孩子阅读能力提高的。McClanahand等人则是让教师用iPad辅助教学,帮助有多动症影响阅读的五年级儿童开展阅读,研究认为数字阅读的交互功能可以帮助多动症儿童集中注意力,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长时间阅读能力增长,也获得了阅读的信心。对于有比较严重认知障碍的儿童方面,Pep-pler等人跟踪了一个有认知障碍、没有读写能力的9岁女孩长达两年半的时间,女孩通过特别设计的软件来逐步发展了语言能力,理解了语言结构,最终成长为一个可以进行阅读和写作,并且进行创意设计的孩子。

2国内研究综述

继续阅读

数字化安全论文:高校安全数字化教导制作探索

作者:梁海燕梁玉娴黄越单位: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安全教育的实施模式

总体来说,加强儿童少年的应急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救技能,着重从教育的力度和效果即教育的有效性上来考虑未来安全教育的研究方重点。

1.传统教育模式。目前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以学校老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极差。从现状来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中小学还普遍存在着应急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材缺乏、教育教学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很多学校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仅有一次相关课程,课程内容陈旧,无法与现在社会生活有效对接;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针对性;教育形态多以大课堂宣讲为主,单向灌输,不利于少年儿童的理解和接受,互动交流性差;缺乏实际演练,即使有演练,也是走过场,直接导致学生对各种潜在危险和灾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对讲授的内容不理解;安全教育的定义相对狭隘单一,没有从多层面、多角度关注少年儿童的安全问题。

要解决这些困境,在传统模式下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教育成本大大提高:教育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相关配套设施需要跟进,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接受安全教育知识。教育的可行性和普及度也因此受限。

2.数字化教育模式。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借助数字技术讲解安全知识、推广安全理念,可以大大降低投入成本并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安全教育”的渠道和形态在现代数码技术的支持下,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均将大为扩展。以安全教育电子出版物为例,其设计制作完成后,可推出光盘与网络两种版本,小学、中学、大学三种版本,并就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城市与乡村不同设计制作不同的教学版块,推广到国内城乡学校。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安全教育的实施具有更为现实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现代媒体均可作为安全教育的载体

现代媒体的受众面广,不仅针对学生,而且将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带动全社会学会真正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构筑起全民安全防范教育体系。

继续阅读

新媒体语言文化下儿童外语习得研究

摘要: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有其独特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基于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的儿童外语习得具有激趣性、协趣性、激励性、共享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等特征,成为以分享为驱动的儿童外语习得模式。本文通过探讨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及其特征和实证研究,阐述并验证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与儿童外语习得效度的相关性,提炼分享式儿童外语习得模式的效度因素,以期为新媒体时代儿童外语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社区化;分享式儿童外语习得模式;效度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技术发展起来的以数字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应运而生,对语言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少学者(陈坚林,2005/2006;李烨辉,2008;闫涛,2008;邓跃平,2009;王水蓉,2012;杨晨,2014;刘领,2014;史伟明,2015;刘长程,2015;周丽等,2016;董东谋,2016)对新媒体应用于二语习得或外语教学进行了研究。陈坚林(2006:3-10)认为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全面整合后,有利于构建师生互动的生态化外语教学环境。刘森林(2008:33-37)倡导利用生态学原理,构建大学英语网络生态系统。魏晶(2010:69-75)认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外语学习者生态环境这一完整的大系统中含有子环境,而每个子环境又形成新的生态系统,彼此互相作用促进整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以上学者们主要研究新媒体语言生态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而鲜有研究新媒体语言生态作用于儿童外语习得及其相关研究。本文聚焦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及其特征,探讨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与儿童外语习得效度的相关性,以期为新媒体时代的儿童外语习得模式探讨及基础外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及其特征

新媒体这一概念缺少准确定义,相对于诸如广播、报刊和电视等这些传统媒体而言的,它主要是依靠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技术来实现的(杨晨,2014:150-151),被称为第五媒体或数字媒体。最常见的新媒体包括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相关的新媒体形态、软硬件和服务方式,如门户网站、腾讯QQ、搜索引擎、社交网站、网络游戏、微博、播客、机短信、手机电视、手机报、网络电视、网络杂志,等等。新媒体以其形式的复合化和数字化、内容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传播的及时性和虚拟性、介入的广泛性和互动性以及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王水蓉,2012:167-177),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生活工具和工作平台。语言文化生态指和语言生成、语言教学及语言交流有关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汤红娟等,2016:152-157)。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是语言文化生态的子系统,由人类、技术、媒体、语言等要素构成,和语言生成、语言习得和语言交流密切相关,主要的新媒体渠道有腾讯QQ、BBS、电子邮件、社交网站、搜索引擎、博客、微博、微信等即时媒体通信工具和各类门户网站,遵循互动共享、差异多样、平衡和谐、良性循环等原则(杨寒凝,2015:54)。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有利于多模态媒体语言产生,促进语言习得和语言交流的虚拟和现实社区,多模态化、数字化、社区化是其显性特征,社会性、互动性、共享性是其隐性特征。

2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与儿童外语习得及其效度

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下的儿童外语习得有其独特优势。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多模态化、数字化、社区化显性特征丰富儿童外语习得的内容、打破习得时空限制和提供习得的实践场所。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多模态化特征极大地丰富了语言习得资源内容,音频视频图像等不同形式的资源呈现了丰富多样外语语言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要素的方方面面。新媒体数字化技术为儿童习得提供了自由灵活的外语习得时间和空间。社区化特征有利于儿童找到实践共同体或实践伙伴,在社区化的语言生态环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的社会性、互动性、共享性隐性特征符合儿童既愿意成为信息接受者和传播者又乐意成为创造者的心智特征。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的互动性突显了个性化特征与社群化特征,满足外语习得个体认知和语用与群体认知和语用交互的需求。一方面,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能满足以儿童外语习得者以外语信息为载体的认知与语用的个性化表达诉求;另一方面,新媒体多样性的传播途径决定其语言文化生态与儿童外语习得更具社会性、互动性和共享性属性。在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下,儿童外语习得形成个性化与社区化结合的势态,语言实践活动以分享为驱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分享特色显著驱动的分享式外语习得模式。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固有的特征为儿童外语习得提供了新模式和新方法,基于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的分享式儿童外语习得模式能极大促进儿童外语能力快速和生态发展,即战略发展,成为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下儿童外语习得研究新尝试。虽然分享式儿童外语习得模式的习得过程仍然是包括注意、联结、吸收和融合的认知输入加工过程和包括建构、协同、互动和产出的语用输出过程,但是输入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自由度和选择性在儿童获取环境动允性(环境要素潜在的影响力或反作用力)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丰富的输入内容和多样的输入形式大大提高儿童习得的兴趣,促进儿童外语习得产生“激趣—乐趣—保趣—谐趣”良性连锁反应。同样输出质量和方式在儿童获取环境动允性后也发生变化,更注重语言的服务性和实践性,完成“展示—分享—交流—服务”的增量语言输出路径,达到最大化习得效能,提升外语习得效度,在拓展儿童外语习得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习得维度的同时,使儿童学习者不仅成为教育资源的消费者,还可能成为分享者和创造者,促使儿童外语能力战略发展(汤红娟等,2018:75-80)。

继续阅读

学前儿童古琴教育中交互设计的应用

摘要:通过合适的交互设计使学前儿童获得更有效的古琴教育。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特征,提出交互设计需求,并结合交互设计发展趋势进行设计实践。以APP为载体,在学前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将交互设计与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相融合。基于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分析,定义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特点,并通过实践应用,初步验证了所做研究的适用性,利用交互设计对传统学前儿童古琴教育做出改善。

关键词:学前教育;古琴;交互设计;认知心理学

引言

随着网络和新技术的发展,各类产品的交互方式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交互的体验,交互设计开始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为各行业的发展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古琴作为中国著名传统乐器,蕴含深刻的审美思想与教育意义,对于培养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很大帮助。然而,目前针对学前儿童的古琴教育仍有许多不足,例如传统古琴教育较为严谨,较难适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古琴的乐曲大多中正平和,不太容易引起小孩子的兴趣等。这里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学前儿童认知心理特征,并以此对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的交互设计应用提出创新的观点与实践。

一、学前儿童古琴教育中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认知心理学为交互设计提供基础的设计原则,它研究人的认知或认知过程,如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根据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可知,学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其认知特征如下: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并开始将各种感知信息以符号的形式储存下来,但是书面语言的掌握能力尚不成熟,难以理解较复杂的语法环境;思维具有相对具体性,且抽象性较弱,他们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简单逻辑思维的运算;注意力缺乏,在日常生活中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较容易集中注意一些具体的、动态的、鲜明的事物,而对于抽象的、复杂的、单调刻板的事物就容易注意力分散;记忆的无意性占有主导地位,总是记得那些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或者自己喜欢的东西。此外,学前儿童的生理特征对认知发展也有着直接影响,其主要特征如下:由于学前儿童的视觉系统发展还不够完善,他们对色彩越鲜亮的事物识别度越高,记忆性也越强,且视觉是学前儿童感知事物的最直观方式;听觉是学前儿童感知声音、学习语言的最重要方式,且听觉记忆是他们学习语言和音乐的重要能力;学前儿童的指、腕小关节活动的发展不完善,在进行精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动作任务时有较大困难。认知心理特征是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的交互设计的核心要素,在进行交互设计时要仔细考虑每一个特征与设计之间的联系,把儿童与教学信息的交流和互动方式做到最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儿童的认知需求,对学前儿童古琴教育做出有效改善。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交互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音乐教育的方式不断趋于数字化,推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数字化也变得日益重要。线上数字化教学,例如教育类APP,其交互方式多样、传播范围广大,目前在学前儿童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同时,学前儿童教育的游戏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这点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类APP中的表现尤为明显。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融合了各类感官元素和新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有助于加强儿童主动性,激发儿童学习兴趣,降低儿童的认知负担,使儿童在无意识中进行音乐的学习与创作。例如一款叫BANDIMAL的儿童音乐创作APP,它将九种乐器变成了动物的形象,当孩子们用手指在动物间滑动时,即可完成选择乐器、组成旋律、改变循环节奏等操作,且这款软件界面简洁、色彩鲜明、动态丰富,非常符合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此外,目前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对儿童的音乐感受与音乐表达的培养。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育尚浅,难以理解理性抽象的事物,所以音乐感受的培养比乐理、乐谱等理性知识的教育对学前儿童会有更大帮助。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古琴教育时,应创造有助于审美体验的视听环境,简化乐理和乐谱的学习,注重儿童对古琴音乐的感受与表达,从而培养出良好的音乐素养。这些趋势都表明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交互设计需要建立在学前儿童认知心理特点上,这也为后面的交互设计实践提供了现实指导。

继续阅读

数字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中的利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对西部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丰富多彩的数字资源已介入到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农村边远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利用数字资源,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巧用数字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目标

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使农村小学生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具有人机交互的优越性,以及存贮信息量大、画面丰富等特点。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同时,这也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从而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农村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因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大多数农村教师仅靠“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堂课”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导致部分幼儿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较慢。利用数字资源,不仅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而且,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此外,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去观察、思维、表达、畅想。将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资助项目(即指配发的电脑和电视)引入教学,可使枯燥乏味的课堂一下活起来。这是因为多媒体资源数字具有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运用图、文、音、视、动、色等多种表现形式,可激起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识字1》一课的教学中,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上课之前,我利用电视大屏幕出示《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视频,让学生在动画的引导下,一下子进入春天的景色里,着实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和欲望。并且,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大屏幕出示生字的笔画顺序,使得枯燥无味的生字活了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

2.变静为动,让抽象形象化。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字资源信息量大、声情并茂的特点以及快速、方便的优点,在课前将课文中的教学重点和一些学生难理解抽象的内容制成课件、视频等,适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理解,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如在儿童诗《春姑娘》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童真的心,让他们领悟春姑娘美丽.勤劳的品格以及劳动创造美这一深刻内涵,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在“导语”设计中选用生机盎然的画面为背景,并配以卡通形象的春姑娘。我们还可以将《春天在哪里》这首儿童歌曲作为主旋律,从而可将学生迅速带入一个富有动感的童话世界中,为进一步了解这首儿童诗的意蕴美打下基础。所以,借助于数字化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化、直观化的感性材料。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不能比拟的,这里既有和谐的图案美,又有高雅的音乐美,动静结合,加强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美感的熏陶。

二、活用数字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利用数字资源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资源,可以直接访问各种资源库,获得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和资料,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图文、音像并茂以及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但数字资源库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的知识和素材,这就需要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料片段,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时,我课前布置学生先感受美丽的秋天,并在教学中播放了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录音,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想象。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唤起了学生美好的想象,激发了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美丽的大自然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恰当适时播放: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这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美丽的秋天。

在音乐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品悟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到秋天景象的美好;在读中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之后,教师出示秋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散说一说、写一写,使语文学习走进了生活,走进了大自然。又如,教学《再见了,北京》一课时,课文一开始,我就跟学生说带他们去看一场焰火表演,同时动画显示放焰火的场面。学生一看到五彩缤纷的焰火,都兴致盎然。我及时问他们焰火好看吗?那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都争着说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说看到的焰火是五颜六色的;有的学生说看到的焰火就像一朵朵花;有的学生说看到的焰火就像一条飞龙……此时此刻,我揭示课文内容水到渠成,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学完课文后,我又通过投影显示其他焰火的样子让学生说说这些焰火像什么?通过有效利用数字资源,不但课文描绘的内容在媒体里得到了直观呈现,而且利用媒体我又进一步丰富充实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的想象也在媒体中得到直观显现。学生透过媒体,感悟到了语言的形象美。整堂课中,学生兴致勃勃,各抒己见,课堂氛围活跃。

继续阅读

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整合论文

1国外学习资源整合和共享现状调查

1.1英国1995年,英国就创设了学习型城市网络组织(LCN),与教育与就业部、成人和继续教育国家研究所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英国的学习型城市运动。英国政府1997年以来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及技术支持体系的投资已超过百亿英镑。英国的学习型城市运动总体来看,有如下特点:第一,制定资源质量标准,保障资源开发品质。第二,儿童阶段开始抓起,注重终身学习运动。第三,建设优质资源平台,促进终身教育应用。第四,提供多种基金资助,支持学习资源采购。

1.2美国美国政府重视和推动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主要利用政府引导,建立灵活的运营机制,带动了整个资源建设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并积极促进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之间的多方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优势、公司的资金优势和政府部门的决策优势,共同推动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形成联合各级院校、文化传播公司、新闻媒体、图书馆、学术团体及政府各部门的资源整合体系。美国在学习资源平台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和完善,特别是资源请求服务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美国在终身教育方面的成果很多,如:“金字塔表现性模型(PerformancePyramidModel)”、“eThemes信息化教育资源”项目都引起了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关注。在理念研究、技术实现、教学应用、发展展望等方面的“基于标准、反应性支持、用户参与、动态长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机制,会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3欧洲委员会2006年欧盟资助的旗舰教育培训项目欧洲终身学习项目启动。该项目是早起数字化学习项目苏格拉底、达芬奇等项目的后续项目,项目总预算为69.7亿欧元,实施周期为7年,即自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底。资助资金将被用于资助数百万个人在线学习、培训、教学的项目与活动,以及用于促进教育与培训机构和欧盟内部各体系之间交流、合作,加强事务处理的机动性和发展。同时,2007开始,欧洲委员会启动的eTwinning数字化学习项目融入了终身学习项目。eTwinning门户网站利用通信技术促进欧洲学校之间的合作,为教育者提供有关学校对活动的建议、帮助和资源。五年中,有17000多个会员单位和超过5324个学校参与此项目。

1.4亚洲泰国于2005年成立了泰国网络大学(简称TCU)以解决高等教育危机。TCU致力于数字化学习的研究与应用,并以门户网站的方式呈现数字化教育资源,提供近500门课程和十几个在线资格认证培训。与国内外28所大学和6个机构有了合作交流。在日本,开放课件联盟(JOCW)致力于推动日本教育资源的共享。JOCW的成员从开始的6家大学,发展到2010年的42个成员,课程数量也从开始的150多门发展到近1500门。

2国内学习资源整合和共享现状调查

2.1上海上海市在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方面非常成功。上海教育资源中心整合了教育电视台、电大教育馆以及十余家国内外供应商的资源,以基础资源为主体,同时涵盖了学前、职业、高等及继续教育领域,构建了较完整的平台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资源制作、管理、应用和服务的支持平台。

2.2天津天津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开展包括党员培训、滨海新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红十字会远程培训网、中小学课外教育、社区教育、幼儿教师培训等10大方面的远程教育应用,整合课程3105门,视频资源长度达到100万多分钟。

继续阅读

浅谈数字资源的少儿图书馆市场分析

摘要:本文对少儿数字资源图书馆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运营模式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解决少儿数字资源阅读推广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对策,并从资源厂商的角度提出了少儿数字资源图书馆市场的运营策略,以提高少儿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满足少年儿童数字阅读需求。

关键词:数字资源;商业模式;少儿图书馆;运营策略

少儿图书馆是少儿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也是少儿数字资源的重要市场。近年来,我国各少儿数字资源厂商推出了不同类型的少儿数字内容资源,帮助少儿图书馆提高了数字化阅读服务水平,引导了少年儿童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少年儿童数字阅读素养的提高,满足了少年儿童的数字阅读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少儿数字资源的图书馆市场分析

少儿图书馆属于公共图书馆体系的一部分,其数字资源建设以少年儿童的数字阅读需求为中心,在数字资源采购上呈现出不同于成人公共图书馆的特点。

(一)少儿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概况少儿数字资源的图书馆目标客户主要是少儿图书馆,它包括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少儿阅读部门。截至2016年底,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有3153家,其中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有122家。2016年,我国独立建制的122家少儿图书馆经费69896.7万元,其中购书专项经费8801.8万元,购书经费占少儿图书馆经费的12.6%;新增数字资源购置费2732.3万元,数字资源购置费占购书经费的31%。①从公共图书馆采购经费来看,数字资源采购只占总体采购经费的19%,其中,独立建制的122家少儿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购经费只占公共图书馆总体采购经费的1%(见图1)。除了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以外,其他公共图书馆采购少儿数字资源占全部数字资源采购经费的比例不尽相同。以首都图书馆为例,2018年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告,招标采购各种资源4793.6万元,其中采购数字资源1490万元,数字资源中少儿数字资源采购经费不到300万元,占数字资源采购经费的20%左右。②

(二)图书馆少儿数字资源现状由国家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编制的《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基本藏书目录[2017]》推荐的少儿数字资源库有39种,基本涵盖了目前我国图书馆市场的少儿数字资源,包括数字书报刊、卡通动画、科普、教育资源、连环画、影像视频等少年儿童喜欢的资源类型(见表1)。上述资源多集中于数字报刊、动画、影视、科普及外语学习等类型。在资源厂商中,只有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北京科影音像出版社和中国儿童中心期刊总社是出版单位,其余均为第三方资源整合平台和民营数字资源厂商。传统出版单位积累的大量图书、报纸、期刊等优质出版资源没有形成数字资源进入少儿图书馆市场。

(三)图书馆少儿数字资源的特点少儿图书馆以0至18岁的读者为服务对象,其数字资源建设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数字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少儿读者,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更好地收集、保存、共建与共享少儿数字资源。因此,少儿图书馆数字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1.少儿数字资源更注重阅读体验少儿读者的数字化阅读越来越多。2016年,由中国童书博览会推出的《中国城市儿童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已经占据了儿童阅读的重要部分。但是,读者的数字阅读主要还是在图书馆外进行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少儿数字资源厂商虽然提供了卡通漫画、绘本、连环画、音视频等少年儿童喜欢的资源类型,但没有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阅读习惯,资源库在页面和功能设计上交互性不够强,不能吸引少儿读者的注意力。与专业出版的数字资源库相比,少儿数字资源具有自身特点。以学术期刊数据库为例,读者关注的是学术成果的更新效率和查询的效率,专业性、研究性强,其需求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学术期刊数字资源库即使提供的是扫描PDF文件,读者也能接受。而少儿数字资源的读者更关注的是阅读的体验,如果少儿期刊只提供扫描PDF文件,少儿图书馆和读者就不能接受。2.少儿数字资源目前主要在图书馆内使用传统的公共图书馆通过纸质书报刊的借阅服务,吸引了大批的读者,公共图书馆成为了资料中心、阅读服务中心。然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公共图书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主要体现在数字阅读日益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读者可以更便捷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许多读者不再前往图书馆。不同于成人公共图书馆的是,少儿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通过讲座、展览、培训、比赛等各种活动,吸引了大批少年儿童读者前往,使得少儿图书馆逐步演变为阅读推广阵地、少儿文化交流中心,在很多地方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名片。以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他们倡导“快乐阅读,健康成长”的阅读理念,每年举办“常青藤”少儿文献资源共享计划、中国青少年原创文学大赛、图书馆之夜、讲座、展览等各种活动两千多场,参加人数逾20万,使得少儿图书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少儿文化活动中心。3.采购与营销资源相结合由于少儿数字资源库在使用上以阅读为主,为避免在资源采购上的投入与使用频率不成比例,各少儿图书馆都非常重视数字资源的宣传推广。数字资源的宣传推广活动内容一般都围绕着数字资源库的使用方法、少儿数字阅读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展开。线下的活动方式一般是讲座、展览、培训等,线上的活动则主要是阅读比赛、朗诵、测试等参与性比较强的活动。2016年,全国122家专业少儿图书馆共为读者举办了讲座5933次,参加人次66万;举办展览980个,参观人次302.83万;举办培训班3242个,培训人次14.98万。③大学图书馆和成人公共图书馆采购数字资源时,支付的主要是资源使用费。而我国少儿图书馆在采购数字资源时,比较倾向于让资源厂商同时提供一定的数字营销活动资源,而且大多数少儿图书馆要求数字资源厂商提供全年营销活动方案,并规定了线上线下营销活动的内容和数量。以江苏省为例,全省109家公共图书馆对少儿数字资源进行联合采购,在资源采购阶段就与数字资源厂商签订了共同开展少儿数字阅读线下体验活动的协议,规定了开展活动的规模与参加人数。4.移动阅读和新媒体推广是大势所趋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专业出版数字资源的读者为了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会更多地使用查询功能,比较适合在电脑上使用;少儿数字资源更多的是用于阅读,除了在电脑上使用以外,对移动阅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少儿图书馆在采购时,要求数字资源厂商提供数字资源的移动阅读解决方案。许多少儿图书馆还要求在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开通数字资源入口,以方便读者使用。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