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儿童科技教育范文

儿童科技教育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儿童科技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儿童科技教育

儿童科技教育范文第1篇

美国是一个世界科技强国,其基因技术、计算机技术、太空、生物制药技术在世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超一流的科学技术是美国在世界处于超级大国地位的重要保证,是美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美国好莱坞大片取得世界市场的重要基础,美国好莱坞大片也无处不显示美国超一流的科学技术。比如《变形金刚》这部影片,其所蕴涵的高科技元素,太空技术、监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令人大开眼界。好莱坞电影各种视觉听觉上的高科技促成了其电影的豪华性、奇观性和梦幻性。以《泰坦尼克号》为例,1997年的电影时隔几年后以3D的形式再现荧幕,使巨大的冰山看起来更加恐怖,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效果更加宏大、逼真、震撼人心。好莱坞大片习惯以科学主义精神打造极端个人英雄主义者形象,在电影艺术中也经常依赖科技制作获得全新的视像声色效果,追求感官的欲望满足,将电影艺术带向无关深度思想的平面化、浅表化、感官化方向,使之完全流于商业消费文化。

(一)宣扬资本主义优越性

美国好莱坞大片是美国主流思想文化的象征,是美国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美国好莱坞很多大片中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宣扬资本主义优越性,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设想为假想敌人,向世界灌输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思想。比如《碟中谍》系列电影中,就把中国、朝鲜描绘为假想敌人,设想这些国家进行恐怖活动,威胁美国霸权主义地位,然后派遣美国特工人员进行破坏。在其他一些影片中也带有明显的宣扬资本主义优越性的思想,甚至显现美国的世界霸权主义地位。在《007》系列电影中也有很多场景宣扬朝鲜的落后贫穷等内容,其目的就是向世界宣扬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优越的物质生活,先进的技术水平以及高标准的生活水平,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通过好莱坞大片宣扬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渗透,甚至是一种变相的文化侵略。

(二)突出极端恐怖主义文化价值观

好莱坞为了无限夸大英雄们的功绩与神力,故意制造恐怖神话,让英雄们战胜恐怖事件,但客观上却形成了迷恋极端恐怖主义的文化价值取向。他们大量虚构恐怖事件,设置恐怖情境,渲染恐怖氛围,激发恐怖情绪,既凸显了个人英雄的伟大力量,又以此来激发观众的紧张情绪,挑战观众对恐怖的承受能力,获得强烈的视像感官震撼效果。好莱坞大片中极端恐怖主义的典型症候主要表现在:一是虚构恐怖事件,设置恐怖情境;或者是民族暴乱、国家危机、恐怖袭击;或者是天外来客、宇宙战争、科学神力等。二是英雄们以暴力和血腥来对付暴力与血腥,宣扬暴力文化价值观。这种情况在好莱坞英雄大片中比比皆是。如《超级战警》、《血溅13号警署》等。三是极力渲染恐怖场景,制造巨大灾难,强化末日感。如《异形》系列、《盗墓迷城》、《世界大战》、《2012》等。四是纯粹为恐怖而恐怖,激发观众的恐怖情绪,挑战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好莱坞大片极端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的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挣钱,又缺少监护人的有效管理和教育,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识、道德态度、道德行为和非留守儿童有一定的区别和偏差。因而美国好莱坞大片中的极端个人主义、极端科技主义、极端恐怖主义所宣扬的价值观念极易对农村留守儿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农村留守儿童认知偏差道德认知是行为以及行为习惯的先导,正确的道德认知对规范道德行为有指导作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认知是农村留守儿童正确行为规范的基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受好莱坞大片极端文化的影响,导致道德认知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留守儿童模仿影片中人物的交往方式,把哥们义气作为结交朋友的正确标准,甚至为了哥们义气而打架斗殴。二是部分留守儿童观看血腥暴力场面后,会产生恐怖、害怕以及迷茫的情绪,淡化虚拟与现实的差异,甚至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三是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受好莱坞大片极端科技主义的影响,处处幻想科技能改变一切,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也追求高科技产品,向家长索要电脑、手机,甚至平板电脑等,某种程度上,超出了家庭的经济水平。四是美国好莱坞大片经常出现宣扬资本主义优越性的场景,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在观看影片后,甚至产生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社会主义制度,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是合理正确的决策等荒谬观点。美国好莱坞大片极端文化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发展,也为不恰当的道德观念带来了滋生的空间和机会。

(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模糊道德情感是道德形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去理解和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时,产生出的一种爱憎好恶的心理反映。道德情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对于人们选择某种活动或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有很大关系。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和父母之间正常的感情交流,容易受好莱坞大片极端文化的影响,导致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存在冷漠和淡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留守儿童在观看影片后,受影片极端文化的影响,感觉好莱坞大片与自身生活环境相差太远,丧失生活的激情。二是部分好莱坞大片有些是根据动画片改编的,对农村留守儿童有较强的吸引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在接触美国好莱坞大片以后往往缺乏是非判断,使得农村留守儿童观看好莱坞大片后,很容易受好莱坞大片所宣扬的“个人主义”情结所影响。三是部分留守儿童受好莱坞极端文化的影响,他们其中很多人会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自私、冷漠。四是部分留守儿童往往沉迷于电影暴力场面不能自拔,导致不喜欢和别人交往,不知道怎么和人交往,甚至出现性格孤僻、感情脆弱等问题。因此,好莱坞大片极端文化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三)农村留守儿童信仰缺失信仰是行为的保证,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求知欲旺盛但判断力较差的阶段,美国好莱坞大片极端文化会对其信仰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留守儿童处于认知模糊阶段,信仰处于建立阶段,好莱坞大片极端文化容易使其信仰产生偏差。二是好莱坞大片中极端个人主义文化、科技主义文化以及恐怖主义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导致信仰迷茫。三是好莱坞大片宣扬资本主义优越性,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产生资本主义优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感官认知。四是部分留守儿童受极端文化的冲击,加之没有父母的感情慰藉,导致容易产生空虚、迷茫、无助等情绪,信仰淡漠。农村留守儿童的信仰影响其今后的思想态度和行为举止,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四)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范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认识、情感、意志和信念的支配下,在实践活动中履行一定的思想道德义务的实际行动。农村留守儿童在观看美国好莱坞大片以后,容易受到影片中的极端主义文化的影响,导致行为产生一定失范现象。一是受影片个人主义以及恐怖主义文化的影响,部分留守儿童经常违反校规校纪,逃学旷课,打架斗殴,不但不以学习差,违规违纪为羞耻,反而当成出风头,展示自己的机会。二是部分留守儿童在观看影片后,容易模仿电影中的情结,出现恃强凌弱、称王称霸、偷盗行窃等行为。三是部分留守儿童受影片影响,人际交往观念容易出现偏差,经常和社会小混混同流合污,感觉和小混混交往有面子,比较刺激,同时也想借助小混混的实力在学校里称霸。留守儿童道德行为是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成效的具体体现,引导农村留守儿童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对留守儿童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消弱极端文化的不良影响

(一)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德育教育,提升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水平农村留守儿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未来生力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针对好莱坞大片极端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的影响,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水平。一是要重视好莱坞大片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的影响,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素质。二是创新农村学校德育方法,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要改变过去“灌输”教育理念,应切实尊重农村留守儿童主体地位,积极运用实践教育、榜样示范等方法以及运用网络、文体活动等载体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的德育水平。三是创新德育内容。针对好莱坞极端文化的侵袭,要不断创新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内容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吸引力,使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德育教育更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儿童。四是加强乡村中小学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者的素质,充分发挥其在道德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增强德育效率。由于农村家庭的主要社会成员长期缺位,无法实施正常的家庭教育,因此,在农村建立一支庞大的愿意为农村教育事业献身的教师队伍,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措施。

(二)加强对好莱坞大片的管理,从源头上抵制极端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好莱坞大片是美国电影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受中国观众的喜欢,很多院线也十分乐意引进好莱坞大片,以求得良好的票房收入。而我国电影市场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对电影并没有分级限制,导致儿童和成人观看的电影没有明显的界限,而农村留守儿童是特殊群体,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关爱,容易受好莱坞极端文化的负面影响,必须切实加强对好莱坞大片的管理,从源头上抵制极端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一是对引进的好莱坞大片进行分级管理,对一些暴力明显、恐怖场景偏多、宣传西方意识形态优越性的影片加以分级分类。二是明确规定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观看影片有明显的限制,防止低龄留守儿童观看与其年龄不相符合的影片。三是禁止一些电视台播放一些超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能力的好莱坞大片,净化文化市场风气,做到从源头上抵制好莱坞大片极端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三)加强家庭教育,减轻好莱坞大片极端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教育,健全的家庭结构和有效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要保证。家庭道德教育对子女的道德习惯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农村留守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好莱坞大片极端文化的影响,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要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减轻好莱坞大片极端文化的影响。一是家长要加强家庭电视、电脑等电器的日常管理,防止子女观看一些不符合自身年龄阶段的好莱坞大片。二是要对子女进行教育引导,对其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进行灌输、教育,对孩子一些故意模仿好莱坞大片中的一些场景要进行规范指导。三是要和子女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谈心,及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与对策,提高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水平。四是家长要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对孩子一些不恰当的言行进行及时纠正,改进教育方法,使得子女能够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减轻好莱坞大片极端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四)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氛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文化的繁荣就不可能有全国文化的大发展发繁荣。近来年,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容易接触和观看到好莱坞大片,也越来越容易受好莱坞大片极端文化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投入,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抵制好莱坞大片极端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一是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投入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农村图书站,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知识需求。二是积极鼓励发行农村留守儿童喜欢的文化产品,通过发行图书、音像等文化产品,使农村留守儿童在文化产品的传播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三是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选取农村留守儿童喜欢的图书和影片在农村进行推广普及,通过观看电影、图书,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因此,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投入,丰富农村文化产品,抵制好莱坞大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儿童科技教育范文第2篇

1、以养成良好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出发点,不断丰富校外教育培训活动项目,积极探索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

2、组织参加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倡导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也是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出发点与主要内容之一。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优势与平台作用,以生态道德教育为出发点和载体,构建一个校外教育、学校与家庭三位一体协共合作的儿童生态道德全民教育体系,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

3、深入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和完善具有我市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

二、努力做到主体教育活动有新发展,不断完善多样化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体系。

1、在全国“双有”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全国校外教育机构夏令营联合体的建立和活动,策划好我市少年儿童“中华大地行”夏令营活动。

2、继续开展“喜迎奥运、放飞梦想”全国少年儿童迎奥运系列活动“迎奥运、讲文明、讲礼仪”少年儿童风采展示大赛。围绕迎奥运、讲文明、讲礼仪主题,选拔优秀节目推荐至全国参加晋京汇演,通过歌舞表演、情景剧、音乐剧等不同的文艺形式,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新风尚。

3、举办“喜迎奥运、放飞梦想”少年儿童迎奥运系列活动成果展。在奥运会来临之际,汇聚活动亮点、展现活动风貌,向北京奥运献礼。

4、积极参与“双有”主题教育活动网站建设和全国校外主题教育活动理论研讨会。

5、组织开展“庆‘六一’、小手拉大手、深情系奥运”师生绘画书法展示活动,并积极组织参加“寻找奥林匹克之美”—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

6、组织开展迎奥运“朗文之星”英语口语大赛。

7、组织开展迎奥运少年儿童体育舞蹈比赛。

8、继续开展好安阳市第十六届小龙人讲故事大赛。

9、组织开展全市妇女儿童乒乓球比赛。

10、开展好爱国主义影片展演和儿童剧、童话剧演出。

三、努力做到服务妇女儿童有新突破,不断完善多渠道的妇女儿童事务参与体系。

1、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好妇女儿童体育中心功能,倡导绿色健身、时尚健身、科技健身,让亿万学生走进阳光体育,真正成为提高全市妇女儿童体质的“加油站”。

2、不断丰富指星咨询教育机构服务功能,在搞好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培训、国际婚姻分析师培训和美丽课堂培训—形象咨询师、色彩咨询顾问、彩装师、美肤养颜师、纤体健康顾问、形体礼仪顾问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为下岗女工免费培训,帮助她们自信、自立、自强;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提供心理疗伤和咨询帮助;为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公益讲座,提供公益心理咨询援助热线服务。

3、搞好妇女培训学校工作,努力提高妇女的竞争能力和创业本领。充分发挥妇女活动阵地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广大妇女开展职业生涯导航服务。开办妇女职业导航讲座咨询,加强与劳动等部门沟通,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做好妇女职业信息服务、咨询规划、岗位介绍、职业培训等工作,增强妇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4、以培养和谐意识为重点,加强少年儿童理想信念教育。在全市少年儿童中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使他们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努力构筑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努力做到活动阵地建设有新提高,不断完善多样化的服务设施功能体系。

儿童科技教育范文第3篇

财政所

1、将教育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按区政府下达的任务,足额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对农村教育费附加要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使用合理,足额投入教育。

2、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指导、检查。

综治办

组织协调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强化学校及周边的治安管理,因地制宜适时组织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重点整治,依法从重处罚扰乱学校及周围的治安行为,保障学校及其周围环境和治安秩序。

派出所

1、应提供户籍册、“五普”人口统计资料等材料,协助摸清3—24周岁人口分年龄的数据统计。

2、强化学校及其周围的治安管理,维护镇范围内各类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学校师生合法权益和维护校舍场地、财产、设备不受侵犯和破坏。

3、会同学校开展警校共建精神文明活动,选派优秀警官担任中小学校治安副校长,配合学校开展法制教育。

司法所

1、积极宣传教育法规,开展教育法规的普法教育。

2、配合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努力营造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教育氛围。

宣传部门

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阵地,大力宣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人新事,积极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文化站

1、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利的导向。

2、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执法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予以纠正处罚。

3、采取措施优化中小学校园环境,不允许在学校规定范围内设置电子游戏机和网吧营业点。

4、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素质,为上一级体校输送体育人才。

民政办

1、关心资助孤儿等贫困学生的学习,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学生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将孤儿纳入五保对象。

2、协助卫生部门建立全区残疾学龄人口档案。

卫生院

1、为适龄儿童,少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将各校体检情况汇总通知各校。

2、为儿童、少年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

3、对学校卫生进行技术指导,行使监督职权,开展学校卫生服务。

镇妇联

1、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2、根据女性青少年的特点,在教育、管理、设施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女性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3、协助有关部门对不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给予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其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

4、大力普及家庭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开展培训、咨询等活动。

团委

1、增强开展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扎实的工作,培养一代“四有”新人。

2、加强对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业务指导,努力提高学校团队组织工作水平。

劳动保障所

禁止各类企业或个人雇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一旦发现应按《国务院关于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责令退回,并予以处罚,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及教育部门。

农科教部门

1、结合本镇工作实际,拟定贯彻上级科技工作方针、政策、法规的实施方案和意见供街道领导决策。

2、起草、制定本镇农科教发展的意见、计划,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纪录,做好建档和档案管理工作,写好总结。

3、协助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每个青年人都掌握一门科技实用知识以上。

4、抓好农村青少年培训和教育工作。确保农村青少年接受教育率达100%,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5、抓好农科教结合,协助各部门做好科技知识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关工委

1、认真学习理论、宣传培养教育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推动全社会都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2、协同教育部门和镇老龄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向青少年进行“两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奉献教育和劳动教育。

3、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做好失足青年的帮教挽救工作;配合学校、工厂、企业等基层组织做好居住在本镇内的后进青年的思想转化工作。

4、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引导青少年反对愚昧、抵制邪教,学习政治、历史、时事、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知识。

儿童科技教育范文第4篇

一主要目标

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宣传婚前保健知识,增强新婚人员的自我婚检意识,提高婚检率;

建立区产前诊断机构。产前筛查覆盖镇达80%以上;

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镇达100%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在85%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60%以上。

2.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2%以上;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

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4/10万以下;

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在十五”时期基础上有所下降;

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3‰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下。

3.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控制在2%以下;

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达到85%以上,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达到92%

减少儿童维生素A缺乏症;

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以上。

4.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

全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2%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2%以上,儿童七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重视生理、心理教育,不断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不断提高农村儿童享有卫生保健服务水平;

幼儿园儿童龋齿发病率控制在30%以下;

降低儿童近视及弱视发病率;

托幼机构符合卫生保健标准的合格率达86%以上;

中小学生施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面达90%以上,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减少未成年人吸烟,防止未成年人吸毒;

二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浙江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母婴健康。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行业管理。

2.进一步完善医疗保健制度,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等多种形式的保障制度,提高儿童享受保健水平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多渠道筹集贫困家庭疾病援助资金,帮助特困家庭孕产妇和儿童获得必要的医疗援助,加强对弃婴和孤儿的医疗救助。镇街道要建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和儿童登记制度,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要为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儿童提供卫生保健、计划免疫系列服务。

3.加强全区卫生保健服务网络的建设。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特别是基层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4.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儿童营养指导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儿童身体素质;以社区为基础积极防治儿童多发病和常见病,制定切实可行的婴幼儿童口腔保健、听力保健和眼保健计划,重视婴幼儿童牙病、药物性耳聋和屈光不正的防治工作。

5.全面提高妇女生殖保健系列服务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孕产期保健服务,全区特别是农村实施“母亲安全”工程,提升产科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出生质量。

6.开展儿童保健的理论与适宜技术的研究、推广和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及科技水平。倡导科学喂养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儿童营养。继续推广和应用计划免疫、口服补液疗法、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婴幼儿家庭保健等适宜技术;研究和实施减少新生儿疾病、儿童营养不良、儿童意外伤害等预防措施。加强冷链系统建设,努力提高常规免疫的及时接种率,增强常规免疫的有效性,逐步将风疹、腮腺炎等疫苗接种纳入常规免疫管理,保证达到安全接种。

7.建立以医疗保健机构、幼儿园、学校、社区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积极倡导尊重儿童、儿童参与意识。通过新婚学校、妇女学校、家长学校及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孕妇健康教育和儿童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指导水平。

8.严格实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积极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培养儿童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各社区、乡镇也要为儿童健身提供必要的体育设施,不断增强儿童体质。

9.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逐步建立残疾儿童报告制度,医疗保健机构要对残疾儿童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10.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充分发挥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作用,全面开展儿童心理健康、卫生保健工作,幼儿园、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努力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辅导技巧。加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预防艾滋病、远离教育。

二、培养教育方面

一主要目标

1.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15年基础教育。

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7%以上;

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率达到90%80%中心幼儿园达到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以上;

全区普遍实行小学6周岁入学。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99.9%以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比例达到95%以上;

盲、聋、弱智三类残疾适学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5%幼儿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受教育率与正常儿童基本保持一致。

2.提高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7%99.5%99.5%98%以上;

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分别达50%和8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80%以上;

26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校校通”工程,提高中小学生科技教育的普及率,使我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3.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提高各类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乡镇以上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达100%

提高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05周岁儿童的家长和看护人普遍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指导。

二主要措施

1.各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认真落实“科教兴区”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保证教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发展。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切实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实行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监督机制。

2.切实增加财政教育投入,依法确保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和设立专项资金等办法,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薄弱学校和特殊学校的扶持力度,保障农村儿童、孤残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小学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劳动教育。积极创建多功能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儿童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能力。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逐步推进中小学网络教育。

4.把婴幼儿教育纳入大教育体系,把幼儿教育的发展纳入教育的评估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儿童早期教育的管理与指导,建立并完善0至3岁儿童早期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教育模式。广泛组织0至3岁儿童家长学习早期教育知识,开展亲子活动,启迪和开发婴幼儿的智力,提高早期教育的实际效果。

5.把特殊教育纳入我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继续扶助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建立健全帮困助学机制,确保困难家庭的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继续贯彻落实孤儿就学的有关优惠政策。建立流动儿童就学登记制度,把流动儿童就学问题作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确保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德育研究和德育实践,进一步深化学生成长导师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力量,提高德育实效。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努力办好各类家长学校,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家长学校、社区、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家庭教育工作。

7.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快中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育,构建幼儿园、中、小学校长园长和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8.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都要依法办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引导和监督,使在民办学校学习的儿童同样得到良好的教育与发展。

三、法律保护方面

一主要目标

1.培养儿童的公民意识,保障儿童参与权。

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维护儿童参与家庭、学校、社区有关活动和文化生活的权益。

2.依法打击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全区社区儿童维权保障和违法犯罪预警站设立覆盖率达到80%,控制并减少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各类刑事案件,保护儿童人身安全;

杜绝使用童工;

禁止虐待、溺弃儿童,特别是女婴和病残儿童。

3.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

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率达100%;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和重犯率在2005年基础上有所下降;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控制在总犯罪人数的10%以下,失足青少年帮教好转率达85%以上;

乡镇中心学校以上的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比例达到100%

4.利用法律援助机构,为儿童提供法律援助。

完善、提高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功能与作用;

建立和完善儿童法律援助机构;

提高流浪儿童接受教育率和回归安置率。

二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有关维护儿童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责任意识,并不断完善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

2.大力开展警校共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的派出所民警、法官、检察官等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加强校园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儿童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3.依法加强娱乐场所、文化市场和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未成年人涉足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场所;禁止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淫秽、迷信、暴力、恐怖等书刊、音像制品进入市场;加强对营业性网吧的监督管理。

4.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使用童工,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惩处。严厉打击故意伤害、杀害、绑架、强奸、拐卖、遗弃、虐待等侵害儿童人身权利以及强迫、引诱未成年人犯罪或进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利用儿童生产和贩运。严禁儿童服食,保护儿童免遭一切形式的性侵犯。

5.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公安、检察、司法等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要相互配合,侦查、起诉、审判各阶段要采取适合未成年人案犯的特殊方式。对未成年人罪犯执行刑罚时,要与成年人罪犯分别关押、管理和教育。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检察院不起诉、法院免于刑事处罚、缓刑或宣告无罪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得歧视。

6.教育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儿童实施家庭暴力及其他形式的身心摧残;禁止强迫未成年人结婚或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保障儿童人格权、身份权。关注“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增强“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父母的法律意识和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并帮助他掌握适宜的教育方法。

7.加强对儿童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增强儿童法律意识,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能力。积极设立面向儿童的法律援助机构,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和网络,为儿童提供多种形式的法律援助服务。

8.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保护儿童权益的工作网络。开展“零家庭暴力社区村创建工作,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警机制,及时预防和科学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和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康复、回归社会工作。实施对社会闲散未成年人的有效教育管理,做好刑释解教青少年的跟踪帮教、就业安置工作,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落实与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保障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权利,加强对处于困境中的儿童的救助,做好流动儿童的管理、救助、教育等工作。

四、成长环境方面

一主要目标

1.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

空气质量全年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292天即占全年天数的80%

城市环境噪声小于55dB

城镇生活污水处置率大于75%以上;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改水受益率达到9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大于90%以上。

2.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配套的社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立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青少年活动场所;

加强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1个区级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部分科普、体育、文化活动场所对青少年实行免费开放或优惠票价;

全区少先队员参加雏鹰争章活动率中心城区达90%以上,农村达70%以上;

提高儿童食品、玩具、用品的安全合格率,保障儿童游乐设施安全无害;

为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及信息,净化、优化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

3.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儿童。

改善孤儿、弃婴的供养、教育和医疗康复状况;

提高聋儿、肢体残疾儿童及智残儿童康复训练率。

二主要措施

1.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建立和健全儿童食品、玩具、用品和游乐设施的质量监控机构;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儿童和家长的安全意识,预防及避免儿童意外伤害;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制定落实农村供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办法,把农村改水改厕落实在新农村建设、百千工程”和创建文明城区、文明村镇的主要工作中;依法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

2.建立和完善儿童校外活动设施和场所。把儿童校外教育活动场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社区都应设置儿童少年活动场所;加强对各类场所的管理,已建立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园都应尽可能减、免费向少年儿童开放;农村乡镇办好少儿文化活动室。

3.各类媒介要传播有益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信息,净化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建设少儿文艺创作队伍,开展少儿文艺作品评奖、文艺创作研究活动,鼓励创作优秀儿童图书、歌曲、影视等作品。办好各类少儿艺术比赛活动。

4.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儿童科普组织网络,巩固和扩大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儿童科普工作队伍,为儿童提供参与科学实验的机会和场所。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抓手,举办各类科技活动,培养青少年科技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落实《浙江省少先队雏鹰争章实施细则》发挥少年儿童雏鹰网站的作用,开展“全区千名亲子绿色上网行动”引导少先队员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5.中小学中广泛开展以“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环保道德,规范环境行为”为目标的绿色教育行动,通过举办“写绿色征文,做绿色师生,创绿色学校,建绿色基地”系列活动,引导中小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和生态区建设。

6.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鼓励公民依法收养,使更多孤儿、弃婴回归家庭,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加强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沟通协调,努力减少流浪儿童的反复流浪。探索建立儿童福利社会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对孤残儿童的救治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服务。

儿童科技教育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学生近视问题的指示批示精神,紧紧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综合防控的策略,切实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坚决抑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为我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建立长效机制

实施“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综合防控”策略,区人民政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措施,及时总结可推广的综合干预模式,积极探索促进我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

(二)营造浓厚氛围

建设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的支持性环境,将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长、学生都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全社会对视力保护的重视程度与健康意识。

(三)达到国家标准

到2023年,力争实现我区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65.06%的基础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我区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下降3%左右,达到14.04%;小学生近视率由55.22%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由71.44%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由88.60%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防控体系,完善协同工作机制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面宽,要在区政府领导下,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尽快成立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教育科技局和学校(幼儿园)科学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等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全区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区直有关部门职责分工,定期沟通协调,统一安排部署年度工作,对口调度重点专项工作,年终汇报,考核通报。

区人民政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在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长期、近期及分年度目标任务,并细化分解,保证按期完成。区直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八部委、省政府和市政府实施方案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要求,各司其职,搞好分工协作,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在全社会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办学行为,综合防控视力不良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各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强化学科组和年级组对学生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寄宿制学校要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严禁使用微信、QQ等布置作业,大力提倡以校以年级以学科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2.加强学校考试管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考试次数,减轻考试压力与学习负担。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严禁以各种形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学校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

3.增加户外体育锻炼。以建设全国学校体育联盟“10+10”工程为抓手,以建设“一校一品”课程教学改革、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全员运动会”开发与推广、课间操及大课间活动改革工程为切入点,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的体育课时的基础上,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效果。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鼓励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按规定每天做眼保健操不少于两次,做到手法、节奏、穴位准确,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教师要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和执笔姿势。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

4.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各学校要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要严格执行《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93-2010)要求,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学校根据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轮换一次学生座位。

5.开展健康教育和管理。各学校一是要依托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向学生讲授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培训培养健康教育教师,开发和拓展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教育;二是要建立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家长代表、学生视力保护委员和志愿者等学生代表为一体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是要加强医务室(卫生室、校医院、保健室等)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四是要利用校域网、宣传栏、告家长书、家长会等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科学用眼护眼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防控合力。

6.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学校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得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7.定期开展视力监测。鼓励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开展视力筛查,建立儿童视力档案。小学开始要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学校要及时把视力监测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8.落实学生体检制度。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落实一年一次学生健康检查制度,充分利用学生体检数据进行个人干预与学校群体防控。及时将每次健康体检结果反馈给家长,督促家长带视力检查异常的孩子到有资质的专业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检查。做好资料整理、汇总和归档工作。

9.视力保护关口前移。托幼机构、幼儿园要严格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严禁“小学化”教学。要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电子设备的时间。

(三)加强学生教育,养成良好健康习惯

一是强化健康意识。要强化“每个学生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并向家长宣传。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

二是养成健康习惯。遵守近视防控的各项要求,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天保证1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不熬夜、少吃糖、不挑食,自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四)履行家庭职责,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一是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共同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主动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二是家长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到60分钟以上;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养成终身锻炼良好习惯;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在家庭中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避免卧床看书、在阳光下看书等不良用眼行为,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每天睡眠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个小时。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要盲目选择课外培训,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问题发生。

三是家长要引导学生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全谷类、奶豆类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掌握孩子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注意关注孩子视力异常的迹象,及时带其到正规医疗机构眼科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

(五)强化部门配合,共同关爱眼部健康。

1.区教育科技局

(1)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全区各校科学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等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和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制度。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记录、管理、分析每个学生包括视力健康在内的健康数据,儿童健康体检档案随着入学实时转移。

(2)积极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点校创建工作,强化示范引领作用。2019年创建20所试点校,城区学校占比不低于60%,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同等要求。从今年起,三年之内所有学校全覆盖。

(3)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制度和体系,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配备好体育与健康教师队伍,深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校园体育项目和体育联盟试点校建设。

(4)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十条“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的规定,建设现有符合规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卫生保健机构,按照标准和要求强化人员和设备配备。

(5)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出台的相关强制性标准下,严格规范儿童青少年的教材、教辅、考试试卷、作业本、报刊及其他印刷品、出版物等的字体、纸张,以及学习用灯具等,使之有利于保护视力。

(6)会同有关部门坚决治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每年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备、电子产品等达标情况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按照采光和照明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学校、托幼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教室(教学场所)以“双随机”(随机抽取卫生监督人员,随机抽取学校、托幼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方式进行抽检、记录并公布。

(7)会同相关部门组建全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专家队伍,进校园开展预防近视的科普讲座、咨询和视力筛查等工作,大力普及科学用眼知识,科学指导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管理工作。

(8)会同宣传部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作用,利用公益广告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推广近视防治知识。

(9)会同卫生健康和体育局核实儿童青少年近视基础数据,就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与各学校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

(10)会同有关部门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全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制订评议考核办法。从2019年起,将各学校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学校责任制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2.区卫生健康和体育局

(1)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2019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筛查出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的,要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防控方案。

(2)区人民医院要开展眼科医疗服务,认真落实《近视防治指南》等诊疗规范,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制订跟踪干预措施,检查和矫治情况及时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积极开展近视防治相关研究,加强防治近视科研成果与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作用,制订实施中西医一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推广应用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法。

(3)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体检办法》等。发挥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眼科、视光学、疾病防控、中医药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加强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健康指导和服务。

(4)培养优秀视力健康专业人才,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防控站点。加强基层眼科医师、眼保健医生、儿童保健医生培训,提高视力筛查、常见眼病诊治和急诊处置能力。加强视光师培养,确保区人民医院和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合格的视光专业人员提供规范服务,并根据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矫正。

(5)会同教育科技局组建全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专家队伍进社区、进校园,开展预防近视的科普讲座、咨询和视力筛查等工作,大力普及科学用眼知识。全面加强全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网络、数据收集与信息化建设。

(6)会同教育科技局开展全区学校校医等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工作,着力解决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及相关设备配备不足问题。

(7)增加适合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持续推动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开放。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冬夏令营、训练营和体育赛事等,吸引儿童青少年广泛参加体育运动,动员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指导。

3.区财政局

区级财政专门设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项资金。要根据市区两级政府的工作任务分年度纳入财政预算,用于支持教育科技局、卫生健康和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着重保障学校黑板、采光和照明设施设备、可调节课桌椅、视力健康教育、培训和管理、视力筛查、学生体检等所需经费。

4.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会同教育科技局、卫生健康和体育局按照国家标准配备体育教师、校医,完善中小学和幼儿园校医、保健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将中小学和幼儿园校医、保健教师职称评审序列单列。

5.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严格监管验光配镜行业,不断加强眼视光产品监管和计量监管,整顿配镜行业秩序,加大对眼镜和眼镜片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执法检查力度,规范眼镜片市场,杜绝不合格眼镜片流入市场。加强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虚假违法近视防控产品广告。

6.区文化和旅游局

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7.区委宣传部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作用,利用公益广告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推广近视防治知识。

8.区委组织部

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各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制考核。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区人民政府负责抓好我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措施落实,区政府要成立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教育科技局、卫生健康体育局、财政局等多部门参与的市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领导组。负责全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政策制定与重要工作部署;负责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负责全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

儿童科技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互助学习;隔代互动;用户需求;互动产品设计原则

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隔代教育的传统,在当代社会,中国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会承担起家庭中养育下一代的责任。尤其在学龄前儿童群体中,隔代照看的比例更高。年轻的祖父母给予孙子女爱与养育,在无微不至的照顾中,帮助儿童社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于此同时,第三代也能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积极体验与活力。在隔代教育中,隔代双方都能从祖孙互动这一社会交往中获得价值。但在现有的亲子互动产品设计中,很少有从隔代关系角度思考,尤其缺少关注老年人在隔代互动中体验的产品,从这祖孙互助的角度进行隔代互动产品的开发,不仅可以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丰富隔代互动的体验,同时也提供了隔代产品设计的新思路。

一、互助学习理论与祖孙互助

互助学习理论最早来源于1998念英国的topping,K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一书,其中提到,所谓同伴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者匹配的伙伴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美国学者FuchsD和FuchsL.S指出,同伴互助学习实质上是聚焦于教学中那些常常被忽视的,学生间的社会活动,从而发挥其所具有的潜在的积极作用[1]。这种学习活动的理论是基于维果茨基的“社会构建”理念而发展起来,儿童形成社会能力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和外界的互动,在身体发育的同时发展内在的心理功能,进而形成个人的文化[1]。互助学习可以跨越年龄界限,在更加广泛的社会角色范围内发生,包含祖孙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也在发生着互助学习的行为。儿童是极为擅长模仿的群体,祖辈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资料。在儿童成长的早期,感知觉,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重点学习和发展的部分。他们需要大量的参与式体验完成这个过程。祖辈通常会使用游戏及体验类产品,语言沟通类产品,益智玩具等帮助儿童进行学习。而老年人在抚养下一代的过程中,也会在和孙辈的互动中取得收获。李军歌等(2017)[2]提到,照看孙辈对祖父母有积极的影响。当祖父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养育第三代时,照看孙辈能够帮助老年人提升认知功能,促进躯体健康并提升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祖父母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功能,他们帮助儿童学习新的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教育方式,理念进行不断反思。从这个角度来说,隔代互助可以看成是互助学习的一种,且属于互助理论中的跨龄互助(cross-agetutoring)[3]。

二、隔代互动中祖孙特征和需求

在家庭中承担起抚养第三代责任的老年人大多为低龄老年人,他们大多注重养生,身体较为健康。有自己的社交文化圈,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由于低龄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有比较显著的提高,所以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对于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具有包容性和学习的动力。祖辈进行隔代教育,是一个父母角色再次卷入的过程,所以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更具有反思性,会基于原有的教育经验,积极尝试新的教养方式。但于此同时,老年人也存在身体状况限制,教育观念落后等不利于隔代抚养的状态。当抚养孙辈超出长辈的身心承受范围时,也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体现在老年人身上,如压力过大,身体状况下降等。老年人在隔代抚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调整隔代抚养的方式。本文中讨论的隔代互动中的儿童主要是学龄前儿童。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龄前儿童主要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儿童通过和外界的沟通和互动,感知觉,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三种主要的能力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需要儿童接触丰富的信息源,多种感知觉的刺激会成为儿童大脑感知觉发展的原材料,扩大大脑储存的信息量;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儿童进行有效而充足的沟通;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则需要提供给儿童一定的思维任务,充分调动其思维,开发问题解决和创造的能力。但因为老年人喜静不喜动,很多老年人在带孙子的时候常常会要求孙辈进行一些静态的活动,这种养育方式其实对儿童的成长较为不利。且因为老年人教育观念,文化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创造的能力往往得不到充分开发。综合祖孙两代人的身体和认知特点,可总结出隔代互动中的共有需求,并基于这些需求来进行产品的开发:

(一)身体训练的需求感知觉能力的培养,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部分,所以儿童需要大量的户外活动来接受多种多样的信息源,为感知觉的发展提供原料。对于低龄老年人来说,适当的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与孙辈共同参与规律而有目标的锻炼,包括体能训练和精细运动能力训练(如手指灵活度的训练)能够帮助儿童和老年人进行更好的身体发展。但老年人和儿童之间的运动需求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儿童往往充满活力,而老年人则更倾向于平缓一些的体能训练。

(二)认知训练的需求学龄前儿童在2-6岁,认知能力开始发展,而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人们往往看重记忆能力的发展而非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优质的祖孙互动应该是有利于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在新的教育观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儿童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培养。对于老年人来说,老年阶段认知能力也开始退化,一定的益智训练能够帮助老年人缓解智能衰老。和孙辈一起进行认知相关的游戏和训练等,老年人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既发挥自己智慧积累的长处,又能够进行一定的健智锻炼。但老年人的健智方式和儿童的智能发展情况同样存在差异性,在产品设计时,需要权衡互动双方智力发展的差异,并根据其特点设计互动的方式和流程。

(三)情感培养的需求祖孙关系具有天然的慈爱和接纳的特征,长辈在抚养下一代的过程,是和下一代建立紧密情感联系的过程。孙辈会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来自祖辈的支持和安全感。情感的表达和接受是互动双方共同的需求。

(四)社交性的需求儿童社会能力的培养,除了和长辈接触,也需要投入到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主动融入社会环境是维持积极老龄化的要点之一。在祖孙互动中,常常会出现社交化的场景,例如社区里的集体互动,早教中心的集体互动等。集体的社交性活动,对于祖孙两代的发展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代互动产品案例研究及特征分析

目前在亲子互动产品市场,大部分的关注点还是在儿童的用户体验上。虽然隔代教育是普遍现象,但能充分激发老年人教育潜能的产品相对较少。由于本文主要是以互助学习的角度来思考产品设计产生的效果,所以会考虑能够平衡互动双方需求的产品设计,基于此观点,本文总结了现有的设计案例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并举例分析:

(一)协作化祖孙两代在认知和体能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而基于目标的协作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参与者的潜能。利用产品来搭建祖孙协作的中介,充分考虑祖孙两代人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促进祖孙的有效协作与沟通。很多亲子操作类的游戏产品,如亲子美工系列,亲子智力拼搭系列产品,亲子协同运动等产品,通过祖孙协同完成操作任务,既让祖孙两代人在合作中充满参与感,又让其优势互补。图1为由江南大学马慧珊设计的隔代健身海盗船D•ShipD,就是一款能够满足祖孙两代人需求的公共健身装置,老人通过拉动杆子使船体上下摆动,如划船器一般训练上半身。而儿童则随着船体的晃动来娱乐玩耍,在运动的过程中,配合祖辈保持身体的平衡。这款产品充分考虑了祖孙身体能力的差异性,通过协同玩耍的方式,整合了老人的健身需求和儿童的娱乐需求,增强了老人和小孩的互动。

(二)游戏化早期教育讲求寓教于乐,祖辈在和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游戏是常见的手段。通过产品来搭建祖孙游戏的桥梁,既能够很好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刺激儿童多感官的发展,也能增加祖辈的参与感,收获积极的体验。图2中宜家推出的拉特奥讲故事系列儿童玩具,拉特奥宜家玩具,通过丰富的角色设计鼓励家庭中不同年龄的成员带上道具,加入到游戏中来。用户在游戏的背景之下,不仅能够体验原本游戏中的故事情节,还能创造自己的故事。在体验游戏的同时,家庭成员也建立了更强的感情连接。

(三)益智化智力训练是儿童早期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市面上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针对儿童智力开发来设计的,与此同时,很多老年人为了健智,同样会使用一些益智玩具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且由于国内老年玩具市场的空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的玩具。但由于老年智能和儿童智能的巨大差异性,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需要进行求同存异的统筹性设计,既符合隔代的认知特点,又能够让互动的双方在智力探索的过程中取得收获。图3的《五分钟手指操》是一款手指运动指南。手指锻炼属于身体智能的一种发展。该书提供了一种基于不同目的的手指锻炼计划,虽然不是可以互动的产品,其提供的指南却可以涵盖两代人的需求,促成互动行为。老年人可以活动手指保护身体健康,也可以通过手指和幼儿进行一些互动,例如教幼儿五指歌,用手指舞讲拔萝卜的故事等。这种互动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均有益智的效果,且由于互助互学的强化作用,对于互动双方的训练效果也被加强了。

(四)情感化情感交流是祖孙互动中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隐性的需求。在传统的育儿方法中,老年人往往只重视幼儿身体素质的培养,而忽视精神方面的建设。虽然在祖孙互动中情感的交换十分的频繁,但祖辈对于情感连接的建立却缺少很好的观念与方法,祖孙互动中,情感具有单向流动的倾向。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祖孙关系,情感化的祖孙互动产品设计逐渐成为重要的领域。图4的《祖孙互动卡片套装》卡片套装,就是基于祖孙关系设计的一套沟通卡片,在不同的卡片上有不同的内容卡片内容,如图5。祖孙两代通过卡片完成任务并记录,最后留下一套有着使用和成长痕迹的卡片。最后这套充满回忆的卡片,也成为了老人和小朋友深深的感情连接。

四、互助学习视角下隔代互动产品开发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隔代互动产品设计时,儿童和老年人的用户体验都是设计的重点。老年人和儿童在智力水平,心理认知能力,运动协调能力,身体特性等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设计应平衡双方身体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各自从体能训练,到认知训练,再到情感发展的多重需求,进行统筹性的设计。立足于前文的阐述与分析,本文总结了一下六点隔代互动产品设计原则:

(一)充分利用多元化的产品材料对于儿童来说,早期和外界接触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资源,而老年人擅长利用生活中丰富的原材料来升级创造。在产品设计中引入多种材料,既可以刺激儿童认知的发展,又能够给老年人更大的操作空间,拓展互动的可能性。

(二)关注儿童认知特点的同时考虑老年人的审美需求我们在进行隔代互动产品设计的时候,往往都会先考虑到儿童的需求,很容易就忽视了老年人的审美需求。儿童的产品往往有具有很强的特征例如色彩鲜艳,卡通化等。在进行隔代互动产品设计时,同样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审美喜好,认知特点。避免因为过渡关注儿童需求而使老年人产生心理落差。综合权衡不同使用者的偏好来进行设计。

(三)基于隔代特点,设计创新的引导创新是隔代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老年人在和孙辈进行创新互动时,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而两代人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都有着较大的差异,需要综合考虑两代人创新力的特点,融合二者创新优势,通过产品来引导和促进创新。

(四)加入科技的元素以丰富互动的内容将科技因素考虑进互动产品设计,既是因为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更多可能性,也是人们对于产品交互性的需要。科技元素的加入,可以将互动的场景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从实体拓展到虚拟。老年人对科技产品普遍缺乏信心,儿童的加入,可以帮助老年人克服技术恐惧,并在互动的过程中,祖孙两代人都能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

(五)充分利用老人的知识储备,做儿童化的转换老年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这些经验和学识,都是能够传递给下一代很好的财富。但儿童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只能通过儿童化的语言所理解,例如通过绘本,情景故事,游戏等。将老一辈人的知识储备做儿童化的转化,不仅有助于老年人调动自己原本的知识体系,激发创新,更能以更积极的状态辅导孙辈学习,获得知识传递的价值感。

(六)互动成果的实体化转化对互动的成果做具体的产出,既是对互动效果的一个呈现,又强化了祖孙的情感体验。在祖孙互动过程中,老年人对于孙辈的积极反馈十分的敏感,这些积极的反馈能够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心理慰藉,有利于祖孙两代人建立更为紧密的情感联结。将互动成果具体化,既能给孙辈带来成就感,也能激发祖辈的创造力。

结语

基于祖孙互助学习的视角提出相关产品设计策略,是代机协同产品设计的新方向。文章以低龄老人和学龄前儿童的隔代互动为研究窗口,探讨了隔代互动作为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老年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由此总结了基于祖孙互动双方需求的产品设计特点,力图从中找到能兼顾两代人共同需求的设计原则。这种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隔代教育价值,从互助共进的角度拓展隔代教育效果的方式,体现了老年人在社会及家庭中的重要价值。通过产品设计,老年人可以更好地在祖孙互动的过程中输出价值,收获成就感,孙辈也可以更好地成长,与祖辈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金二红.同伴互助学习的实践与理论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2:13-14

[2]李军歌,戴付敏,陈瑞云,张娜,王丽君.隔代照看孙辈对祖父母身心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03):76-79.

[3]王书瑶.网络环境下祖孙互助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活动设计与实践[D].江南大学,2016:21-24

[4]杨宜欣,沈杰.基于创造力开发的新老年健智产品及服务设计探究[J].设计,2018(05):47-49.

5]张晶晶,沈杰.设计介入开发老年人创造力探究[J].设计,2017(09):58-59.

[6]崔继红.城市优质隔代抚养方式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439-440

儿童科技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实现留守儿童的教育进步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我国的整体教学水平。就现阶段的具体分析来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经费不足、教学人员队伍素质不高、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这些问题要得到彻底的改善,需要和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进行结合。在我国区域统筹的发展政策下,边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正在火热开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讨论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并分析有效的解决措施,现实意义十分显著。

1留守儿童基本概况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从目前的具体情况分析来看,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据权威调查机构的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如此庞大数量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着显著的关系。

2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儿童教育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所以需要重视儿童教育。就现阶段的分析来看,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其学前教育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显著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效很难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以下便是对三方面问题的具体分析。

2.1政策经费投入不足,幼教机构比较匮乏

政策经费投入不足,幼教机构比较缺乏是目前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从具体的调查来看,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地区多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山村区域,这些地方不仅道路交通存在不畅的情况,教育资源也十分缺乏。出现这样的情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经费问题。山区经济本来发展就比较慢,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十分有限,正因为其财政收入有限,所以其无法划拨更多的经费投入到教育当中,教育经费的稀少无法支撑更多的幼教机构生存,所以在农村地区,幼教机构十分的匮乏。从幼教机构的具体现状分析来看,机构可容纳的儿童数量和教学场地、教学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机构的规模小、人员少,所以可接纳的儿童数量有限,因此会造成大量的适龄儿童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总而言之,教育经费的不足和幼教机构的匮乏使得大量的孩子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这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2教师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教养功能难以发挥

从具体的分析来看,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教养的功能难以发挥。因为幼儿的心智发展极不成熟,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其的行为做针对性的引导,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保证其健康的成长。但是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幼教大都出自非专业机构,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学训练,所以幼教在理论上的专业性以及实际行动上的专业性很难达到期望的标准,这种专业的缺失情况使得自身教养功能无法实现完整的发挥,所以综合教育教学的质量会严重的下降,幼儿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无法得以及时有效的解决。

2.3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儿童心理问题突出

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面临的第三个显著问题是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导致了心理问题的频发。从目前的教育研究结果来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对幼儿的影响,但是留守儿童面临的家庭环境是父母外出,隔代监护,由于孩子的爷爷奶奶本身的文化素养比较低,所以其对于孩子的学习监督和辅导比较弱。再者,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心灵上的抚慰,这样,其心理发展才会更加健康,但是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比较少,所以孩子会存在心理抚慰难以满足的情况。长期的此种情况存在,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大受影响,所以心理问题的表现会愈加突出。简言之,原本发挥重要作用的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面前出现了严重的弱化,所以教育功能持续性减弱,因此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幼儿心理成长问题。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政策不断好转,政府对于农村的项目拨款也在明显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作为一个专业项目,以此来获取专项资金的支持,这样,留守儿童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3.1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幼儿园的数量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实现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现状的改变,首先进行的便是增加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增加幼儿园的数量。新农村建设以农村发展为基本目标,而教育发展是农村进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在扶持农村建设的时候,国家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增加对教育的拨款,有了专项资金的支持,农村幼儿园的数量可以显著增加。这样,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从根本上来讲,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留守儿童学前问题教学的改善还是要提升认识,要将教育放在农村发展的第一位次上,这样,幼儿园的建立才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广泛的关注下,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团体都会将目光集中到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身上,其教育资金的问题会得到显著的改善。

3.2立足教育实践,提升幼教的专业水平

有了资金建立幼儿园,如果没有高素质的老师发挥作用,学前教育的质量还是得不到提升,所以解决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第二项重要措施便是立足教育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从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实践来看,他们在教学中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要得到慰藉,所以老师要及时的发现孩子们的心理诉求。立足于留守儿童的教学现状,老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心理辅导能力的专业化构建。对于留守儿童来讲,心理问题是威胁其成长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幼教需要加强心理辅导能力的提升,通过能力的提升实现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及时性,这样,问题解决会更加彻底。第二是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学前教育需要为小学阶段的教育打好基础,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思维培养方面需要进行强化。通过提高老师专业教学能力来提升孩子的学习思维建设,这对于幼儿教育的水平提高来讲十分重要。第三是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在幼儿教育中,留守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老师需要针对问题进行深层原因的剖析,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实现问题的解决,老师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幼儿教育中的问题发生率会更低。

3.3强化家庭教育功能

在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解决中,家庭教育功能的强化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就目前的情况分析来看,家庭教育功能的强化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宣传等形式宣讲儿童的正确教育方法,这样,即使没有父母在身边,儿童监护人也可以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儿童实施教育,如此行为可以将家庭教育的缺失进行补充。第二是扩大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监护责任的社会宣传,通过宣传的加强使更多的父母了解到其对于孩子的责任,这样,即使其不在孩子的身边,也能够时常的通过电话、网络等与孩子进行沟通。在监护人的正确方法使用下,在父母沟通交流的频率增加环境下,家庭教育的功能逐渐强化,孩子的成长会更加健康。

4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目前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从具体情况来看,要实现其彻底的解决,需要从综合角度进行考虑,而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问题是现阶段问题解决的重中之重。积极分析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的解决策略做详细的分析,这可以为现阶段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进而实现留守儿童教育教学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洪秀,张海波,陈红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9:166-167.

[2]王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0-11.

[3]李榄,汤灿,何应龙.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公共管理分析——以湖北省蕲春县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09:101-103.

[4]田密,黄司琪,钱朝军.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6:108-110.

[5]何湘.高职学前教育介入农村学前留守儿童成长服务体系的研究——介入模式与长效机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2:95-97.

[6]解蕊.政府责任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06:19-22.

儿童科技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儿童时期本应该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的阶段,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儿童不得不与父母分开,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来抚养。有数据资料显示,在我国每18个儿童中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儿童的情感是细腻的、脆弱的,也许表面上看不出儿童心理有什么变化,但其实孩子的心理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孩子后续的健康成长都有影响,有的甚至能影响其一生,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利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合力作用,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1.1出现更多的性格缺陷。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表现出性格孤僻、情绪消极、情感不稳定、抑郁、焦虑等,儿童阶段本应该是天真、活泼、积极、乐观的时期,但由于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虽然身边有亲人照顾,但毕竟不是父母,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产生孤独、焦虑的现象,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2价值观受影响,内心失衡。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在儿童时期由于缺乏足够的亲情,从而产生情感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内心出现失衡现象。有的不愿与人交往,产生自闭倾向;有的贪慕虚荣,产生攀比现象;有的有逆反、仇视心理等,使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影响。

1.3自我认知出现偏差。在父母监护下的儿童受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和谐安定的环境中成长,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而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人进行正面的引导,从而形成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自信心不足和自卑感强烈等性格特征,使他们在思想认识和道德认知方面容易出现偏差,认知能力出现严重不足。

1.4人际交往出现障碍。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心理上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然而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人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多生理心理上的困扰得不到解决,也影响了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普遍表现出性格内向、紧张焦虑、冲动任性等,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障碍。

2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2.1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教师要明确了解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最后,教师要能够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加规范科学合理。

2.2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农村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情绪能够得到控制和调节,为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为此,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建立心理健康信箱,让学生有倾吐心声的渠道;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教师要开展个别访谈,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为留守儿童开展送温暖活动,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3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要担负起应有的义务和责任,努力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氛围,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进城务工的父母也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前途为代价来换取暂时的经济利益。要经常与孩子联系,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尽量每周和孩子电话、视频聊天,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从而真正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

参考文献

[1]张静.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9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