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道路安全管理范文

道路安全管理范文

道路安全管理

道路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郊;农村道路;交通运输安全

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道路里程数以及汽车数量指数持续增长,都对城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事故发生产生影响,人员伤亡与人民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尤其是农村道路建设水平有限,险路较多,相关安全防护硬件配套不足,这些都极大程度影响着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单位需要基于交通安全视角,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尤其是应当将农村道路运输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各项管理职能。

1严格落实交通安全管理职责

1.1强化各级政府管理职责

区县级别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需对辖区范围以及农村道路交通情况进行负责,并逐级对相关安全管理环节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规范交管办各项标准,形成统一性考核办法。此外,还应当改善农村交通环境,实现村村通客车等理念。乡镇道路则需要在县领导基础上,依据主责主抓的原则,依照相关标准确定县道、乡道以及村道等的常规管理。不断加强农村地区公路危险区域的基础建设,针对未进行生命防护区域则应当设为重点建设目标。组织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以及巡查管理,针对可能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路段进行督导。

1.2公安机关相关管理权责

针对全区、县省道以及重点县道位置上的交通情况负起责任。通过协调推进“大交管”制度,针对交通道路上违法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与教育,需要针对重点车辆源头方向给予监控,通过对隐患的排查找到根源,确保道路运输安全与畅通。定期还要进行重点运输单位方面的梳理,登记违法违规车辆以及驾驶人员信息情况,还需要与驾校之间进行合作。积极引导和规范交管办对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

1.3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责任

作为主体部分,自身应当加强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不断加强道路运输市场方面的管理,对此类企业行为进行规范。通过推进道路运输企业方面的安全生产标准建设,更加能够针对客运、危险品运输等相关企业方面的安全评估机制建设进行完善。这对未来全国范围内的制度建设,安全生产规范都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还应当建立“黑名单”机制,并采取定向公布方式,规范管理。

2城郊农村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策略

2.1重点管理“三类”对象

2.1.1针对中小学生出行问题的管理充分科学的规划中小学以及幼儿园建设布局,对区域范围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科学合理的整合,确保学生可以就近上学。有专家认为,教育部门需要对此进行指导,并督促学校规范校车安全制度,确保校车应当充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并掌握驾驶人员相关资料,了解人员素质。交通运输管理单位也需要针对农村公共交通情况,对校车行驶路线进行合理规划。

2.1.2强化渣土车的管理针对渣土车需要从源头进行强化管理,完成此类垃圾运输的企业化操作,对车辆的密闭性以及是否具有定位装置都应当进行硬性规范。还应当将渣土运输企业归入到综合管理系统当中,进行统一的线路管理。严格管理此类车辆的超载以及改装等问题。

2.1.3车辆源头管理针对重点车辆实施源头管理办法,尤其针对客运车辆、公共交通以及危险品运输类型车辆等都应当被纳入重点车辆管理类别,针对此类型车辆实施严格管理。通过安装统一交通系统形成实时监控管理。农村面包车(5座及以上)类型车辆需进行进一步教育,对运送学生车辆尤其要进行再教育,以此确保乘车安全。

2.2安全隐患排查

针对危桥路段的改造目的是为了确保出行安全,此外,需建立紧急预案,针对恶劣天气等情况进行应急管理,尤其是暴雨暴雪、塌方等情况,对容易发生险情的位置建立健全的防范机制,调配合理的人力资源,确保道路通畅。

2.3加强宣传教育

首先,组建志愿者队伍。通过县委等基层领导组织之间建立互助合作机制,通过指导组建志愿者队伍方式面向全社会范围进行交通道路安全宣传教育,此外,针对农村交通安全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不断引导和号召更多的群众能够自愿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营造农村遵规守法的良好氛围,使农村文明出行的群体美蔚然成风。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强化城郊地区农村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情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社会经济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明确安全教育工作,明确农村道路运输安全的管理职责,将各项职责落实到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强化组织管理,提高硬件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管理提升。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城郊农村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天学.加强城郊农村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7(04):58-61.

[2]杨天学.加强城郊农村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汽车与安全,2017(04):98-103.

[3]李欣荣.叶加盛.郑晨婷.从《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管窥大学生的群体美[J].饮食科学,2018(08):226.

道路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指示精神,立足陇南山区实际,大力整治道路交通秩序,积极探索事故预防的新机制,使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由于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市交通事故综合预防能力还比较脆弱,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特别是随着我市道路交通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农用车、摩托车保有量进一步增加,人、车、物的流动性不断增大,交通事故隐患明显增多,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近日发生的交通事故又一次警示我们,道路交通安全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和掉以轻心,同时也说明我市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既有地理环境、道路条件等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存在思想认识上、工作措施及工作力度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面对复杂、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有清醒认识,既要认识到道路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也要看到搞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增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效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效益,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抓投资环境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全力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为维护全市政治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突出重点,整合力量,全力开展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

为了深刻汲取交通事故教训,市政府决定,从9月5日起,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以县乡道路、乡村道路为主的交通安全大检查、大整顿行动,各县(区)政府要以乡(镇)、村(社)·为责任主体,组织公安、交警、交通、运管、农机等部门为主要执法单位,整合力量,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认真排查本辖区人、车、路三个方面存在的隐患,逐村、逐社调查、排摸车辆、驾驶人底数,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二要以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特别是近期发生的交通事故为反面教材,重点抓好农村地区广大农民群众、学生交通安全法制教育,增强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乘坐无牌无证车辆、超载车辆和其它违章车辆,并对驾驶员、车主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对其超载、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主动举报。三要在抓好国、省道路面监控的同时,倾斜各方管理力量向县乡道路、乡村道路延伸,加大路面监控力度,以铁的面孔、铁的手段严厉查处报废车上路,农用车、摩托车无证驾驶,超员超载等严重违法行为,对严重违法人员、车辆吊扣一批、拘留一批、查扣一批,坚决消除事故隐患和违法势头。四要认真排查事故多发和安全隐患点段,从改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上保证交通安全。交警部门积极协调市、县(区)公路、交通部门对有条件治理的隐患地段实行工程改造治理,对一时无法改造治理的点段增设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安全警示标志。通过治理和增设标志,为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提醒警示过往驾驶员,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发挥积极的作用。五要采取针对性整治措施。要以加强路面监控为核心,打破常规、灵活派警,使有限警力形成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全天候震慑。要根据全市以山区道路,为主路况差的实际,坚决禁止在未达到山区二级标准的公路发放夜班车;坚决禁止农用车、摩托车非法载人;对于客车偷运、超载、农用车载客行为,采取乘坐民用车辆、便衣巡警随机抽查、严厉处罚的办法,使一些唯利是图的司助人员消除侥幸心理;对于偏远乡镇“逢集日”农民赶集,人员流动相对集中,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采取交警“赶集”的办法,加强路面监控,严肃查处客车超员、农用车载客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六要扩大监控范围。要在一些边远山区、江河水库、县乡道路等存在着管理相对薄弱的区域,坚持建立信息员反馈机制和信息反馈受奖的办法,加大对这些区域的监控力度,及时掌握一些苗头性的隐患并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明确职责,靠实责任,努力构建“四长”主抓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长效机制

落实县(区)、乡(镇)、村、社“四长”责任制,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大局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有力保证。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要对本辖区的交通安全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按照《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加强对交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督职责,及时协调解决交通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组织有关部门,对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处理事故隐患;要组织制定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各级政府的领导同志要进一步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经常性地听取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区)、乡(镇)、村、社要逐级签订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并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为年终领导于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当前要重点抓好乡(镇)一级事故预防领导小组机制建设,确定一名乡(镇)领导主抓农用车、摩托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向村一级延伸,做到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负责。乡(镇)、村两级要重点抓好本辖区农用三轮汽车、农用四轮汽车及摩托车的监管,直接监督村社落实本辖区车辆和驾驶人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督促新购车辆挂牌入户和驾驶人参加培训考试,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做到违法车辆不出村、不上路;教育广大村民不乘违法车、带病车;乡镇、村社应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监督和管理信息员制度。公安派出所应协助乡镇人民政府承担起辖区内交通安全管理的职责。

道路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一)部分驾驶员安全意识不够,技术素质有待提高

交通运输人员普遍存在技术素质偏低的现象,很多运输人员没有参加过专业的职业培训,在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上都有所欠缺。他们忽视了交通运输中的一些超载、超速现象和行为,从而引发管理上的问题,多数运输人员不遵循相关规章制度。交通运输人员在安全和法律方面的意识薄弱,他们在行为上不收管控,导致不能合理的完成交通运输任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阻碍了交通运输业的持续发展,也对驾驶者本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二)管理体制欠完善

必须建立符合当前形势下的合理体制。目前很多企业还沿袭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管理理念,仍然还在使用传统的旧规章制度,不能真正有效满足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要求,不能与市场经济合拍,与当前的体质格格不入,使脱离了当代企业交通运输发展与管理的需要,非常不利于企业交通运输的持续、安全发展。

二、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对策

(一)明确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应该在行管机构设置专职部门或兼职部门,安排专人进行行车安全生产管理,日常检查的范围包括客、货、修、培等相关业务部门,认真分解工作职责。明确了行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后,要以“三关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督促运输经者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工作职责,完善安全措施,并以此为依据,切实地开展好监督检查工作。

(二)强化道路施工现场管理

药更好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常常通过养护和维修等办法加以维护。一些道路以不断施工来完善道路的运输功能,并达到养护的目的,这对正常运行交通设置了一定的客观难度。为确保施工期行车安全,在对施工单位严格进行施工审批行政许可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指导,尽早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公安、路政在施工期间要检查施工作业时的标志、标牌摆放和设置情况,使其必须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规定要求,减少人为因素影响交通安全。

(三)不断提高驾驶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来讲,运输驾驶人员普遍素质偏低,这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高度重视对驾驶人员的技术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不断强化安全教育,慢慢在无形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树立起全面的安全意识、掌握相关安全知识、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于从事交通运输行业者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所聘用驾驶员一定是通过了严格考核的,他们必须掌握熟练的基本驾驶技能,并懂得交通理论知识,文化水平素质和思想道德以及身体素质要较好。其次,定期检查驾驶员的状况,对于违规违章者绝不能手软,必须予以严肃处理,确保企业中的驾驶员队伍整体的良好状态,达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共同发展。最后,严格执行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规范从业资格考试发证工作。要重点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的管理。参加交通运输驾驶员一定要具备合格的从业资格证。

(四)完善安全防范措施

交通运输本身就存在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完善安全防范措施是规避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企业在交通安全运输管理上,需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安全防范措施。一方面,需要定期开展安全运输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车辆和驾驶员动态管理,对车辆查宿、超载等违章行为进行监控,确保行车安全和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指导监督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并落实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执行运营车辆定期综合性能检测制度。对不符合运输安全技术条件的运营车辆,要停止运营。

(五)坚持运输行业管理,整顿和规范运输秩序

以“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为中心,建立道路运输市场体系。在道路运输业管理工作中。严厉打击无牌、无证等非法运营行为,净化营运队伍。强化客运企业营运资质的动态管理,实行运营企业市场退出机制,对不符合运营条件的企业执行限期整改、留查、清退流程。对危险品货物运输实行严格审查许可制度。督促交通运输经营者全面落实安全责任,运输经营者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行管部门要注意监督相机构健全组织,给他们指派安全管理人员,在健全安全生产硬件的同时,确保具备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切实提高车辆技术状况,做好车辆检测和技术维修,争取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尽早消除安全隐患。

(六)提高运输经营门槛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提高交通运输经营门槛,在给运营经营者发放经营许可证时严格审查运输经营者资质条件,再给予科学客观的企业经营资质评定。要严格核查有意愿从事交通运输经营当事人的安全生产条件,对于条件不合格者坚决不予批准。再者,强化平时的监督考核,在经营者中一经发现资质“缩水”者,立即强行其整顿修改,并且企业要在一定时期内整改完毕。对于那些整改超过规定时间或整改后仍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降低其经营资质,如还不整改,继续采取整顿措施直至吊销其交通运输经营许可。

(七)制止超载、超限现象

在交通运输业中,超载和超限运输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在某种程度上严重的损坏了公路设施,也常成为了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一些运营商只看重经济利益,冒险超载超限运输,对此管理部门要坚决予以查处。

三、总结

道路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1道路交通拥挤的缓解在于整个道路交通开放系统的不断改进

目前,许多城市里的交通问题是通过局部路段、局部道路交叉口的拥挤堵塞反映出来的。显然,按照西医“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观念,拓宽这些道路,在交叉口修建立交似乎是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但问题却很少这样简单。以美国的城市道路建设为例,城市里更宽更多的道路、立交在建成之初的确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草率地选择多修路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终导致了美国城市里更为严重的交通构成失衡、交通拥挤及城市中心衰退等问题〔2〕。究其原因就是不少研究者、决策者曾经错误地估计了道路建设对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积极作用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如交通需求、公共交通、交通管理等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作用的全面研究。结果,路修得越多,促进了私人轿车的消费,而道路拥挤情况依旧,公共交通也日益变得更加的萎缩(如图一):

典型的如洛杉矶和底特律两个城市。到60年代,虽然两市分别修建了多达数千公里的汽车专用道路,但交通拥挤问题依旧。同时,因服务水平下降,其公共交通严重萎缩,客运量分别下降到总客运量的1.5%、4.5%〔2〕。两城市仍有大量承担不起私车交通的市区贫穷人口,于是又引出了如何为这部分人提供必须的交通条件及市中心衰退等社会问题。美国政府认识到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局限性和公共交通的重要作用,并于60年代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公共交通法》。

而北京在这方面似乎也走过一段弯路,前些年已修通投资巨大、立交众多的二环、三环主干道路81km。但由于辐射道路干线和支线建设滞后,没有形成与环线相配套的完整道路及相应的管理系统,加上这些年机动车辆的迅猛激增和相应交通需求管理不力〔3〕,环线进出口上往往堵塞,形成了新的交通问题。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点应不再局限于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而应扩大到建立一个以社会化公共交通网络为主体,以快速交通为骨干的多层次、多元化交通方式协调运行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道路建设、客运系统、货运系统及相应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都将得到很好的研究和解决。

2城市交通问题的缓解有待于提高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研究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近20年来,国内城市修建道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热情异常高涨。但是,由于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化的研究、决策机制,部分行政领导的个人意志代替了科学、民主的研究、决策过程,以至不少城市把主要精力、资金投入了主要道路建设和相应的地产开发,道路建设项目草率上马。还有高架道路热,高架道路本来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事情,但是好多城市还在追求,甚至把它作为市长的政绩,列为“为民工程”,结果非但没有解决原有交通问题,还造成了不少新的交通问题和隐患:

道路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规划体系,有利于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有利于解决在道路交通进行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基础性问题。本文通过了解我国在道路交通中安全管理规划体系的现状,分析出在道路交通中安全管理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在道路交通中安全管理体系中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安全管理;道路交通;规划思路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车辆数量急剧上升,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连续三年内,我国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为了减少我国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形成一个完备的安全管理规划体系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对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避免和减少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1在道路交通中安全管理规划的现状

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指国家为了能够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规则,加强对公司交通机动车辆以及驾驶员的安全行驶的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给道路的交通运输和交通活动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保障,道路交通运输对于人民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仅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国防建设及时运输了必备的物资需求,交通安全管理在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需要、国防建设和抢险救灾四个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交通安全管理是保证交通能够畅通无阻的重要前提。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可以具体分为四个时间阶段,第一阶段是我国在进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各项制度都不成熟,一切都刚刚起步,它的管理模式也是根据之前尚不成熟的经验进行管理,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总结和学习,为了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交通事故,而采取防范的措施。第二阶段是我国在进行改革开放以后的十年里,我国道路的安全管理模式越来越系统性,在采取预防和治理的措施的同时,采取工程技术硬手段与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第三阶段是1990年至2000年这十年我国的交通安全管理中加入了一个目标管理和责任制管理,使安全管理目的更加地明确,同时责任的划分也更加具体,这样对于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更加有帮助。第四阶段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开始了重点防治和治理阶段,采取的措施更加具体,交通管理工作更加频繁,比如加强了对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进行管理和排查,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进行及时的管理,认真分析总结每一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交通事故的方案。

2道路交通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

2.1群众交通安全意识较弱

随着现在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群众安全交通意识薄弱也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一个重大原因。交通事故多发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知之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们交通安全意识的薄弱一方面体现在对红绿灯上,例如有不少的人没有等到指示灯变绿,看到车流量变小或者是一群人过马路,就开始闯红灯,形成了“中国式过马路”,这种行为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埋下了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2.2道路交通设计不完善道

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这个城市的交通,对于道路交通设计包括了交通设施、排水防护和路基路面等方面的内容,在后面对于整个城市的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道路设计的前期准备不是很充分,在进行道路交通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没有进行全面的准备,对工程的概况所掌握的不是很全面,比如是自然条件和地质等。平面交叉口设计是道路设计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如果道路设计平面交叉口设计不合理、标志标线设计不科学、车道划分不当等,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后期道路使用过程中出现交叉口堵塞和交通安全事故多等问题。

2.3交警队伍力量薄弱

交警是管理整个交通安全的关键人物,交警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管理者,而当前我国交警存在着执法理念不强、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公安交警机关进入人体制存在很多问题,专业人才引进不来,同时交警队伍年龄的老龄化,平均年龄接近45岁,因此在执法水平上能力不强,而且对于网络操作不熟悉,办事效率低。

3解决道路交通中安全管理规划体系问题的措施

3.1强化交通安全宣传,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借助普法宣传教育的平台,实施文明交通素质教育工程,探索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新途径,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举办有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的活动,设置一定的奖赏,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群众对交通安全知识的热情,而且对交通安全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为了提高群众的交通素质和交通安全意识,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交警大队可以组织警力,利用中小课堂对中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交通安全的意识,让学生们从小就养成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对于驾驶员,交警大队要对违法行驶行为的驾驶员要严格处理,不能讲究人情,要公平公正地处理,同时要进行教育和处罚,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3.2提高道路交通的设计水平

首先必须充分做好道路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在道路设计工作开始之前,设计工作人员应该全面收集好资料,同时进行实地勘察,了解道路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等条件,为后面道路合理的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要完善路基设计,合理地设计路基处理方案,同时必须提高路基的强度。

3.3加强交警队伍的建设,提高交通安全管理的水平

要深化“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好公安交警和运管监理等交管执法队伍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和规范化,强化业务考评,提高交警大队的执法水平。对于交通安全管理上,要健全内外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交管队伍,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有序和畅通无阻的道路交通环境。

4结语

为了加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使得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地完善,加强交警队伍的建设,提高道路交通的设计水平,提高交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道路安全管理范文第6篇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执法为民的宗旨,坚持“紧密协作、依法严管、长效治理、确保安全”的总体要求,县交运局、公安局、公路局和高速黄河大桥管理处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厉打击超限、超载、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形成执法合力,加大工作力度,切实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开展“百日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在治理超限超载、打非治违、道路交通安全及通行秩序维护、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管理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域开展联合执法,建立起多部门联合执法长效机制,使道路交通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道路交通运输秩序明显好转。

二、整治重点

重点治理超限超载严重违法行为,查处车货总重超过55吨、超高、超长等超限违法和车货总重超过核定载质量超载违法等严重违法行为;重点治理非法改装、拼装货运车辆及拖拉机,超长、超宽的商品车运输车辆,或不符合国家标准、与车辆强制性认证一致性证书不一致的车辆违法上路行驶的违法行为;治理短途驳载、客车超员、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

三、整治措施

(一)以县交运局为主导,设置多部门联合处理办公室。对查扣车辆根据执法部门各自职责集中处理,实行“联合执法检查、一单分类处理、严格履行程序、确保消除违法”。“联合执法检查”即由多部门联合组建执法队伍,对有违法嫌疑的车辆依据各自职责依法进行检查;“一单分类处理”即对认定具有违法事实存在的车辆建立违法一式两联清单,包括车辆类型、车牌号、行驶证、驾驶证、违法行为、法律依据及处理责任部门和处理结果等内容,根据违法事实由责任部门进行处理后加盖公章,最终一联整理形成台账,便于上级领导机关随时了解查处情况;“严格履行程序”即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履行职责,确保不出现违法违纪现象,确保执法公正严明;“确保消除违法”即违法车辆由联合处理办公室集中处理完毕后,二联作为车辆放行凭据,确保其违法行为消除后,加盖联合执法各部门公章,由停车场放行车辆。

(二)由县交运局组织县公安局、公路局执法人员,在公路超限检测站内组成联合执法队伍,依法对车辆超限超载运输行为进行查处,高速黄河大桥管理处协助。

(三)建立联合治理长效机制。县交运局、公安局、公路局和高速黄河大桥管理处要定期开展联合集中治理行动,震慑违法运输行为。同时,各执法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大部门执法力度,对超限超载运输比较集中的重要路段、重要节点进行突击治理,真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既有集中执法又有分工治理的长效治超机制,坚决遏制影响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的超限超载违法行为。

四、整治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联合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交运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联合执法中信息共享、追踪处理等工作。

(二)加强协调配合。县交运局、公安局、公路局、高速黄河大桥管理处等单位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联合执法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议,对联合执法的新动态、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相关镇(街道)和县政府有关部门对辖区内道路运输和物流企业、采石场、沙场、货源场站等加强监管,确保车辆按国家规定装载、配载,坚决禁止非法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

道路安全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伦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改善措施;经验与启示

引言

大伦敦(GreatLondon,简称“伦敦”)是英国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大伦敦由伦敦市(CityofLondon)与32个伦敦自治市(LondonBoroughs)组成,共33个次级行政区。2016年,大伦敦面积为1579km2,人口828万人。伦敦交通局(TransportforLondon,TfL)是负责管理大伦敦主要运输系统的地方政府机关,主要职责是将交通运输政策或计划付诸执行,并管理伦敦地区的交通运输服务[1]。伦敦交通安全取得的巨大成功,主要得益于科学完整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等方面政策。与伦敦相比,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交通安全管理分析技术滞后,无法满足发展需求,且交通安全管理与改善多以经验为主,缺乏具体的评价方法与技术指标。本文系统梳理了伦敦交通安全管理与改善经验,以期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战略布局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有助于提升城市交通安全水平。

1健康街道与安全愿景

伦敦积极构建安全的道路交通网络,探索“健康街道”建设之路,不断巩固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解构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要素,运用多项政策措施实现道路交通“零死亡”的美好愿景。近年来,伦敦道路交通系统安全得到极大改善,事故总数和死亡或重伤人数均有减少:2016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严重受伤人数在2005—2009年的基准上减少了31%,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创历史新低,汽车事故死亡率相较2015年减少一半;与其他国际城市如温哥华、哥本哈根、巴塞罗那、罗马等相比,伦敦交通事故死亡率或重伤率明显更低;伦敦每百万居民交通事故死亡或重伤率仅为285人,比英国平均水平减少近30%[2](见表1)。2018年3月,伦敦《市长交通战略》(Mayor'sTransportStrategy)。该战略计划立足“健康街道”,统筹伦敦未来24年的交通发展,提出要在2041年前将伦敦打造成为一个“街道有活力、交通有效率、空间有魅力”的国际性宜居城市,实现2041年城市绿色出行比例(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达到80%的目标[3]。“健康街道”理念贯穿于未来伦敦街道环境、道路网络、交通方式选择、公共交通、职住均衡等方面,未来更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将助力伦敦健康街道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伦敦80%的死亡或重伤事故与步行、自行车以及摩托车相关,安全性成为制约绿色慢行交通方式出行的主要原因。《伦敦市长交通战略》强调,要降低机动车的主导地位,改善伦敦中心区的步行和骑行环境,使得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成为一种城市文化。《伦敦市长交通战略》的目标是:促进活跃、高效和可持续出行,到2030年,实现与公交车相关事故“零死亡”;到2041年,完全消除伦敦道路交通死亡和严重伤害事故。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伦敦计划从源头上消除道路交通危险,采取包括安全车速、安全行为、安全街道设计、安全车辆、事故后处理等措施,具体内涵(见表2)[2]。

2行动计划与安全提升

伦敦陆续出台各类行动计划,完善城市交通功能,优化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环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针对性消除交通安全隐患,致力于塑造全球领先的“安全之城”。

2.1行动计划目标

战略目标的实现通常依赖于众多行动计划的支撑。为了配合《伦敦市长交通战略2018》,伦敦交通局了《零死亡愿景行动计划》(VisionZeroActionPlan)《步行行动计划》(WalkingActionPlan),以及《自行车安全行动计划》(CycleSafetyActionPlan),全力保障伦敦道路交通安全(见图1)。2018年7月的《零死亡愿景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2年,伦敦道路交通死亡或重伤人数比2005—2009年这一时期减少65%,公交车死亡或重伤人数比2005—2009年这一时期减少70%;到2030年,死亡或重伤人数比2010—2014年这一时期减少70%;公交车事故实现“零死亡”[2]。2018年7月的《步行行动计划》,提出要将伦敦打造为全球最佳步行城市;到2041年,所有伦敦人每天步行20min[4]。2014年伦敦《自行车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伦敦自行车事故死亡或重伤人数比2013年减少40%[5]。以上所有目标,均在稳步向前推进。事实上,伦敦在2000年制定的目标,2010年就已提前实现[6]。

2.2交通安全提升

交通安全管理与改善分为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两种,前者一般基于交通出行与事故数据分析,后者则制定具体的行动目标全面提升交通安全。伦敦历来重视以问题导向的交通安全提升。英国交通部与伦敦警察厅定期系统的交通事故数据及相关报告,为交通安全态势分析及重点问题、重点管理区域分析提供支持;伦敦交通局每年《伦敦出行》(TravelinLondon)报告,为利益相关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伦敦上一年度的交通全貌与出行特征分析。通过反思既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管理与改善措施,伦敦交通安全状况正逐年改善。近年来,伦敦积极转变思维,更加注重以目标导向进行交通安全管理与改善。伦敦交通局计划到2024年,打造安全的“步行之城”,每天步行出行人次增加100多万,小学生步行上下学比例增加4%。同时,伦敦也致力于打造安全的“自行车之城”,不断改善自行车网络基础设施,至2016年底伦敦已建成总长超过100km的自行车高速路(Superhighway)和宁静路(Quietway)网络,到2041年,伦敦将有70%的居民生活在高质量、安全的自行车网络400m覆盖的范围内[1]。为此,伦敦交通局针对伦敦中心城区、内伦敦地区和外伦敦地区采取差异化的改善措施:中心城区逐步减少汽车使用,不断优化绿色交通出行环境,增加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内伦敦地区通过轨道交通和微型公交服务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同时依托密集的混合土地开发项目使居民在步行距离内获得各类服务;外伦敦地区不断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使步行或自行车出行成为可能,鼓励主动、效率、可持续的交通模式[4](见图2)。

2.3安全改善亮点

在《步行行动计划》中,伦敦提出要不断转变交通安全文化,坚持倡导慢行交通。其中,增加青少年儿童的步行出行是一大亮点。据伦敦交通局统计,往返于学校的出行大约占青少年儿童日常总行程的44%,改善步行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见图3)。“伦敦儿童交通俱乐部”(Children'sTrafficClubLondon)是一个免费的教育项目,为学龄前儿童、他们的父母和照顾者提供道路安全、步行、踏板车和骑自行车等方面的教育。《可持续出行:积极、负责、安全》(SustainableTravel:Active,Responsible,Safe)是伦敦交通局为学校和托儿所制定的认证计划,全伦敦有一半学校经过星级认证。平均来看,这些学校小汽车出行减少6%,步行出行增加4%。除儿童外,伦敦《青年旅游大使计划》(YouthTravelAmbassadors)招募11—19岁的青少年组成研究小组,探索健康出行之道,不断改善交通安全和出行体验,这一行动得到伦敦交通局、各行政区和学校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为了保证以上各项行动顺利开展,伦敦交通局提出“健康路线”(HealthyRoutes)概念,即打造“安全、低污染、宁静以及学校、城镇中心、出行兴趣点高可达”的出行路线,其中青少年儿童就是“健康路线”的重点关注对象。通过一系列新颖、有效的倡议和行动,伦敦青少年儿童的出行安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这些改善措施为其他国际城市提供了范例,其务实、灵活、注重公众参与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3先进经验与安全落地

通过及时反思及改进交通安全管理与改善措施,伦敦交通局与警察厅以减少道路危险为重点,开展涉及各个层面的交通安全研究,包括车速管控、街道设计、车辆改进、驾驶行为管理、事故后处理等五大方面[2],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地见效。

3.1速度管控

在伦敦,每天有37%的死亡或重伤事故原因为车速不当。研究结果表明,车速是影响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最重要因素,速度为30mph所造成的事故严重程度是20mph的4—5倍。此外,不当车速也会放大驾驶失误,如跟车过近、疲劳驾驶、分心驾驶等,从而导致事故发生概率增加。包括伦敦在内的全球众多城市认识到,减速策略能够有效保障道路交通系统安全,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路网车速。例如,伦敦和美国纽约的道路《零死亡愿景》行动计划均提出,要通过降低车速、优化街道设计、布设更多视频监控设备以及加强监管执法等多种措施来减少车速不当行为。早在1991年,伦敦就已提出《20英里/小时慢行区计划》(20-mphZones)[7]。截至2016年,大伦敦33个自治市中有9个已完全或几乎完全实现全区道路限速20mph的目标。目前,大约331.43万伦敦人(占大伦敦人口的38%)居住在限速20mph的道路空间。伦敦主要道路网(TransportforLondonRoadNetwork,TLRN)是20mph慢行区的重点实施对象,其总长580km,占所有道路总长度的5%,承载着伦敦37%的交通量。伦敦《零死亡愿景行动计划》提出,确保拥挤收费区内的伦敦主要道路网在2020年5月之前全部实现20mph的限速目标,至2024年将有近三分之一的伦敦主要道路网限速降至20mph[2]。

3.2街道设计

现阶段,伦敦76%的事故发生在交叉口;73%的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死亡或重伤事故发生在交叉口;24%的自行车以及18%的摩托车死亡或重伤事故与交叉口机动车转向行为有关。交叉口安全成为制约《零死亡愿景行动计划》顺利实现的瓶颈因素。伦敦计划在街道设计层面着力改善交通安全,包括三个方面。(1)交叉口安全计划。伦敦计划未来5年投入5400万英镑改善隐患交叉口;更新和改进步行、骑行设施,创设更舒适的步行环境,为公交换乘提供更安全、简单、便捷的体验。(2)交叉口良好视距。在城市道路红色路缘线适当位置延伸“让路(KeepClear)”标记,以便进入或离开支路的驾驶员提前与摩托车、自行车、行人保持良好视距。(3)健康街道投资。伦敦将开展健康街道审查行动,彻底清除隐患。更新完善街道设计导则,同时定期监测、调整改善计划[2](见图4)。

3.3车辆改进

伦敦公交车在世界上以安全著称,每百万人次受伤率在3人以内,伦敦交通局为提升公交安全付出了巨大努力,包括事故数据分析、事故深度调查、合同和绩效管理、车辆优化设计、事故救援服务、公交车驾驶员培训与招聘等。尽管如此,伦敦交通局认为任何一起公交受伤事故都是不能容忍的。在过去十年中,伦敦公共汽车或长途汽车交通事故死亡或严重受伤人数减少55%,年均降幅9%。伦敦交通局通过与公共汽车运营商和制造商合作,设计最安全的公共汽车以及世界领先的公共汽车安全标准,致力于不断减少公交事故伤亡。对公交车辆优化措施有:自2018年起为公交车队内所有巴士安装限速技术以防止超速,并加装自动紧急制动保证行车安全;在公共汽车内部采用创新设计,以减少乘客滑倒和摔绊事故;改善驾驶员直接与间接视距;重新设计车辆前部,以减轻碰撞严重程度;研究使用灯光或音响警告等功能,提醒行人及其他道路使用者注意巴士行车(见图5)。此外,伦敦交通局还注重大型货车(HeavyGoodsVehicles,HGVs)交通安全。大型货车在2016年伦敦车辆总里程占比不到5%,却与50%左右的自行车事故以及23%行人事故的发生有关。《伦敦市长交通战略》目标是:到2026年,将伦敦市中心早高峰的货运数量在目前水平上减少10%,并将货运活动从行人和自行车密集的时间和空间中移出。伦敦于2015年启动《安全货车计划》,对货运车辆的优化措施有:加装反射镜与盲区摄像头;安装接近传感器;安装左右侧面防护装置;增加左转弯报警和车辆后侧显眼的警示标志。伦敦交通局还对所有货运车辆进行评级,只有满足一定安全标准的货车才允许上路运输(见图6)。

3.4驾驶行为管理

根据伦敦交通局统计数据显示,约93%的事故由特定类别不安全行为造成,包括车速不当、危险操作(误判方向、转向操作不当、判断他车路径或速度不当)、分心驾驶、酒驾或毒驾、无证驾驶等。伦敦《零死亡愿景行动计划》提出利用执法和宣传教育手段提升驾驶行为安全。从2018年开始,调集2000名警力,在三个层面加强道路安全执法:第一层面为高危驾驶行为集中打击与整治;第二层面为警力资源优化配置,确保重点问题和重点区域有所改善;第三层面为增大路边警务和执法行动的覆盖范围和可见度,提升威慑效应[2]。伦敦交通局将为25000名公交车驾驶员开设创新培训课程,旨在加强操作技能,减少道路风险;设立安全创新基金,对公交车驾驶学员进行心理测评;要求伦敦交通局所属车辆的驾驶员完成安全城市驾驶培训模块,并利用远程信息处理技术记录车辆的速度、加速度、制动和行驶里程,用于监测和评估驾驶员的安全性能。通过大范围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实现受训成年自行车和摩托车骑行者数量翻一番,儿童数量增加50%;提供“互换位置”服务,让行人在驾驶大型货车时亲身体验“盲点”,加深对安全行车的认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其他传播渠道扩大公众交通安全意识。

3.5事故后处理

对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公正和妥善照顾,是“零死亡、零重伤”的重要体现。伦敦交通局提出要从事故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惩治肇事车辆驾驶员的同时,对交通事故死亡和严重受害者予以必要的援助。伦敦警察厅和紧急服务机构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开展抢救响应,对死亡和严重受伤现场采用最高技术标准进行勘察,确保事故证据得以妥善收集与保存。伦敦交通局、警察厅和其他合作伙伴正努力改善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司法和救治程序,严格管制满分驾驶员和交通肇事者驾照发放;成立了事故救助希望热线(SarahHopeLine),为遭受交通事故严重影响或重大变故群体提供保密、全面的帮助和支持。

4结语

道路安全管理范文第8篇

一、岩后隧道事故及致灾因素

(一)岩后隧道事故概述岩后隧道,位于晋济高速公路K9+574.125-K10+361处,为左右分离式隧道。2014年3月1日14时45分许,在岩后隧道右洞,两辆运输甲醇的铰接列车追尾相撞,前车甲醇泄漏起火燃烧,隧道内滞留的另外两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和31辆煤炭运输车等车辆被引燃引爆,造成40人死亡、12人受伤和42辆车烧毁,直接经济损失8197万元。

(二)岩后隧道事故致灾因素分析

1.燃烧蔓延迅猛一是隧道地势因素。岩后隧道右洞,长786.875m,隧道纵坡为2.2%,南高北低。经现场勘验,北入口处地面呈东高西低。入口处东侧为追尾的两辆运输甲醇的铰接列车,西侧为一辆运煤车,事故发生后,泄漏的甲醇沿地势高差向右后方(西北侧)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引燃西侧运煤车辆及周边护坡上的灌木、草坪,形成稳定燃烧的火源。二是可燃物因素。可燃物主要是滞留汽车及其运输货物。在滞留的42辆汽车中,包括4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和31辆煤炭运输车。其他可燃物还包括燃料、轮胎、篷布、内外装饰物等。事故车辆追尾后,大量甲醇泄漏,迅速在地上扩散挥发并发生燃烧,提供了一个连续燃烧的供应链。可燃物燃烧产生的热量和烟沿隧道迅速蔓延。三是汽车移动因素。事故发生前,隧道南出口拥堵造成隧道内滞留车辆多。发生事故的两辆车在刚刚驶入隧道北口处发生追尾交通事故,导致甲醇泄漏并燃烧。前方滞留车辆无法对后方事故作出及时反应,仍然因拥堵缓慢行驶。事故车辆驾乘人员在逃生的过程中沿途向隧道内滞留车辆人员发出警示信息,其他车辆驾乘人员迅速驾驶车辆向南行驶逃生,加大了隧道内热烟气及火焰的流动速度,短时间内引燃前方车辆。四是燃烧爆炸因素。事故发生后,距隧道南口约100m处停放的二甲醚罐车,罐体受热温度升高,罐内大量二甲醚蒸发喷出并发生燃烧,罐体局部受到高温烘烤,造成鼓胀变薄,出现裂口,罐内气液平衡被破坏,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热浪及火焰迅速扩散,加速了燃烧。

2.逃生疏散不及时一是烟气大。事故当天,隧道内大量的煤车积聚,汽车尾气、洒落的煤粉、隧道废弃物等悬浮粉尘、一氧化碳、铅等污染物加重了隧道内空气的污染程度,影响视线。发生事故后,隧道成为烟气扩散、蔓延的通道。隧道内无机械排烟设施,自然排烟困难,隧道内烟雾大,能见度低,视距短,车辆与逃生人员在同一通道上“借道”疏散,无法保障车辆和被困人员的安全性和疏散逃生的有效性。二是车辆多。事发当天隧道内车辆多,在隧道密闭空间内车辆发动机运行、行驶与气流摩擦、汽车喇叭等产生的噪声,使驾驶人员心理上产生阻断感,加之自然采光条件差,驾驶员不能对交通路线线形、障碍物、前方车辆等准确辨识,影响疏散时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是造成事故车辆追尾时驾驶人员反应时间较长的原因。三是警示差。依据公路隧道相关规范,事故隧道内并未设置事故应急广播和声光报警等装置和设施。事故发生时,除事故车辆驾乘人员和部分其他人员在逃生的过程中沿途向隧道内滞留车辆人员发出口头警示信息外,再无其他警示,错过了最佳逃生时机。除此之外,事故隧道内的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灯具不明显,未能发挥设计效能。四是意识差。事故发生后,滞留人员及时逃生意识差,无逃生的基本常识,对事故的严重性不能及时判断,再加之部分人员心存侥幸,没有及时采取逃生措施。

3.应急处置困难一是距离较远。岩后隧道距晋城市市区约12km,事故发生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辖区高速交警及时对事发路段实施了封闭禁行、疏导道路,待公安消防救援力量赶到现场时,隧道北入口处燃烧已达到猛烈阶段,且侦察人员反馈现场已有爆炸危险,第一到场力量无法实施内攻,客观上错过了灭火战斗和人员搜救的黄金时间。二是空间局限。隧道狭长、封闭、空间有限,导致现场车辆安全疏散路线与灭火救援路线交叉,影响安全疏散效率,限制灭火救援展开。隧道地处山区,周边没有明显的、可以缓冲的灭火救援场地,没有足够的车辆停靠、运行、设备操作和消防车回车空间,大大限制了大型消防车辆、装备的功能发挥和操作使用,增加了隧道灭火救援难度。事故现场与灭火救援场地之间没有任何保护屏障,隧道内二甲醚、水煤气、LNG气体随时可能产生的爆炸对在场救援人员和救援设施设备造成致命而直接的威胁,这也是严重影响施救的因素。三是水源缺乏。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1km以下隧道不考虑设置灭火设施的规定,岩后隧道未设置消水栓,且地处山区,周边无可供消防车取水的河流、水井等天然消防水源,在现场实际灭火救援中,消防用水的供给主要靠大吨位消防供水车、园林洒水车和其他载水车辆的接力供水。供水车辆需要往返于事故现场与市区消防取水点之间,影响灭火救援的连续性,延迟灭火战斗速度。四是内攻困难。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后,隧道出入口燃烧猛烈,指挥员根据情况判断“随时有爆炸危险,不具备作战条件”,无法进入隧道实施内攻。据环保部门监测显示,隧道内温度高,烟雾浓,一氧化碳指标超标严重,现场无法确认是否还有其他危险化学品爆炸的可能。直至经实地测试确认无爆炸危险后,救援力量才进入隧道内攻。

二、优化公路隧道消防安全设计与运营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对车辆与驾乘人员的管理为了保证公路隧道的运营安全,首先应当加强对驾驶员与车辆的管理。在公路隧道入口处全面设置各种限行规定以及各种注意事项。隧道内以及隧道出口进口的1km范围内,车辆行驶速度应当保持在65km•h-1以内;隧道口以及隧道内部禁止停车,由于交通事故不得不停车时需要设置警示牌;一些运输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车辆必须在车头车尾安装红色警示灯、反光标志以及雾天警示灯等;车辆在隧道内行驶时需要保持合理间距,在隧道内部安置警告灯以及50、100和200m标志牌,为驾驶员提供参考。

(二)优化公路隧道消防安全设计1.提高隧道建筑耐火性能为减少隧道内建筑本身火灾荷载,隧道衬砌、附属构筑物、车行及人员逃生通道的建筑材料及其装修材料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使用的装修、装饰材料应能达到耐高温且在高温时不释放有毒气体的要求。公路长隧道、特长隧道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采用阻燃性沥青。通风系统的风管及其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烧材料。隧道内的灯具、紧急电话箱(亭)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成。隧道内的电缆等线路,需选用耐火、阻燃电缆或矿物绝缘电缆,固定用的桥架需选用不燃烧材料。隧道结构防火隔热措施采用喷涂防火涂料或者防火材料、在衬砌中添加聚丙烯纤维或者安装防火板等[1]。2.完善疏散设施一是应设置人员、车辆专用疏散避难通道,在疏散通道内应设置独立的防烟、排烟系统,配置灭火器、防毒面具、紧急电话、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等设施。隧道内应设置准确指示疏散联络道以及疏散通道位置的灯光指示标志,指示标志应采用内部照明、双面显示的应急灯光标志,宜为白底绿色图案、文字提示,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1]。二是隧道出入口广场、横洞外、专用避难疏散通道前室外、隧道内附属用房疏散通道上应设置声光报警扬声器。安装位置应考虑通行大型车辆时不被遮挡视线。当环境噪声大于60dB时,火灾警报装置和扬声器的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未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的隧道,为达到报警要求,每隔100~150m处,需设置发光警报装置。相应隧道入口处应设置可变信息情报板,应能显示火灾信息、禁止通行以及为配合车辆疏散和灭火救援确定的相应交通控制措施等信息。在隧道入口外100~150m处,需设置火灾等突发事故情况下提示车辆禁入隧道的报警信号装置。3.优化防排烟设计应根据不同隧道特点,不同火灾危险性特征,选择适用性强、便于维护的通风方式进行隧道防烟排烟。虽然目前隧道行业标准中,对于隧道排烟有规定,但隧道内采取射流风机排烟的效果不明显,建议采取设置专用排烟管道,外置风机的排烟方式。4.合理进行隧道平面设计隧道设计尽量采用曲线形或者直线形平面设计方式,纵面设计尽量采用大于0.3%的小纵坡,中隧道纵坡不宜大于3%,特长隧道纵坡不宜大于2%或更小。公路隧道入口及出口100m以内的范围平面线形与纵面线形应当保持一致,尽量减少曲折,保证隧道内外线形连续性与顺畅性。公路隧道口不可设置凹面,避免雨天积水或严寒结冰为车辆行驶带来不安全因素,同时避免危险事故发生时流动性易燃物质的聚集与蔓延[2]。5.设置消防给水系统隧道设计应考虑消防给水系统的增加与优化,可结合国内实际,参照现行消防标准规范中消防给水设施,增加高速公路特别是环隧道的消防给水管网设计,加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消防灭火药剂的应急储备。

(三)加强公路隧道运营管理1.加强制度建设公路运营方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要求做好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管理落实工作,并根据公路特别是隧道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响应等级及处置程序。同时,当地政府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结合各专业的预案体系,完善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在编制预案时注重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地政府及公路运营方应按照各自职责分别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度、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度和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将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干部和工作考核内容[3]。2.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一是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体系,特别是建立健全公路运营方的消防安全组织机构,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各层级消防安全组织机构要明确各层级的安全生产责任,并明确专(兼)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等职能,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运转枢纽作用。二是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高速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应急管理联系工作机制,研究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快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建立工作例行报告制度[4]。3.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应急平台建设。当地政府及高速公路运营方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和专业系统资源,构建综合应急平台体系,注重互通互联,满足应急值守、信息汇总、指挥协调等功能。二是强化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及预警工作。高速公路运营方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当地政府应急联动机构要确保对上报的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准确处理和妥善处置。三是要健全应急救援队伍体系。高速公路运营方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的规定建立充实应急救援队伍,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演习,提高应急救援能力。4.加强宣传能力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方要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系统内教育培训体系,制订编制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完善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加强干部职工和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知识、处置技能和操作规程的培训。公安、消防、高速交警等职能部门要根据法律规定认真履职,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管理培训、宣传工作。二是要加大宣传普及应急常识力度。高速公路运营方要充分运用高速公路的广告牌、LED显示屏、官方微博、微信等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开展有关应急防护知识教育,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开展现场宣传等活动,全面普及高速公路特别是隧道的安全知识宣传。三是做好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高速公路运营方、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信息、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为积极稳妥地处置突发事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坚持及时准确、主动引导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