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中历史课程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

初中历史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解决对策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载。让初中生学习历史主要是能够为初中生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提供有效的借鉴,使其从历史事件中积极地吸取教训,了解过去的辉煌与耻辱,指导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学习,然后继续前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实,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初中教师要积极地改进过去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历史真相,并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历史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够。在历史课堂上,教师经常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权利,很难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难以真正融入到历史学习的氛围中。二是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三是历史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生活也存在历史,没有有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四是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对教师形成了依赖性、单一性。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的历史知识传授,没有一定的历史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的时候不善于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学生的历史发散思维能力缺失。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本人提出了一些看法与解决对策。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解决对策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曾经有心理学家说过,当学生只有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的时候,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历史教师要想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当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形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的历史影视资料、历史文献、图片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梁红兵(安徽省淮南市第十五中学)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的时候,可以将关于抗日战争的影视资料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在欣赏影视视频的过程中,培养其爱国精神与民族责任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程时间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先从生活中寻找历史常识,然后引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演绎历史情景剧,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如此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营造和谐的历史教学氛围,注重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课学习的乐趣。因此,历史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历史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教师不应只注重学生历史知识的传授,还应当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历史真相,进而有效地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讲人教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时间、过程以及结果,然后让学生去探究原因和新民主义革命产生造成的影响,进而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经验,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并对早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过程、发展路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当今时展的背景下,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事件成为历史。由于初中历史课本上的内容是有限的,教师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真正的将历史知识学以致用,就要将历史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讲解《元朝的统治》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从元朝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加深对元朝知识的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仅仅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长期的坚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立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中),2016(11).

初中历史课程范文第2篇

摘要:历史课的学习对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不可或缺,而且历史课在初中课程中分量也是比较重要的。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进深,初中的历史课程教学相比传统的历史授课有了明显的改观,可是实践中发现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进行改进,那么深入分析和解决这些历史课程的问题很有必要,借着深入的研究会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案,促进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和增进。

关键词:初中教学;历史课程;问题对策;浅谈

受升学的分数权重影响,人们往往会认为初中历史课就是一门不重要的,甚至说可学可不学的科目,因为对升学影响不像语文、数学、英语主科。很多老师和学生也是把初中历史课看成是副科而不是主科,种种认识法严重阻碍了初中历史课的发展。然而,初中历史可以让师生学到很多知识:自人类在地球上的出现到近现代世界的发展,各个历史时代中人类的发展都有很多故事和智慧,世界各地的民族发展衰亡、王朝的兴盛和覆灭、历史运动等无不是精彩的历史画卷。可见学习历史知识,能让学生从历史宏观角度认识人类的发展过程,更加爱客观的看待历史问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对他们提升综合素养大有裨益。所以,剖析探究历史课中需要要改进的问题,找寻有效的解决办法,对初中历史教学意义非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是很有积极促进作用的。

1简要列举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1.1教学条件和教育方法落后,学生细化吸收少

初中历史课教学条件较差主要体现在初中历史课教学的硬件设备不足,过于落后没有引进现代化教学,甚至教授历史课的教师对新媒体教学不甚了解,无法开展。那么,历史知识的讲解还是运用的老套的方式,局限于历史课本,拘泥于历史课堂,与现实脱节,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的理解不足。另外,历史老师的教学教案也是老套的,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缺乏时代感和细分化,学生感觉离历史的故事好遥远,对知识点的认知和吸收不好。

1.2以往老套的教学方式急需转换

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很遗憾地是现在一些初中历史老师还是在用以往的的历史课授课方法,教师在讲台主讲学生在台下只是听课,没有创意的提问,有没有有趣的历史课题活动,一堂课下来,学生过的死气沉沉,不发言、不参与活动、不研讨,学生感到很厌倦、乏味,那么更不要说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欲望了。传统的授课方法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最短的时间里能在教材的范围内学到历史知识,可是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主体地位的发挥。这样会导致学生依赖于教师讲课,没有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的学习习惯的产生和建立,完全束缚于教材和课堂。而且,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形式单调,缺乏创新性教学。

2浅析如何改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措施

2.1把历史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讲解

历史虽遥远,但也是可以走进师生的生活中的。人类历史是被人们不断创造的过程,人类的发展也是在人类的实际活动中进行的。所以,怎样把初中历史课的知识讲解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内,让他们主动地把历史课和生活学习相关联,使他们借助学习历史知识,养成运用知识看待思考历史社会发生的一切人和事物。比如,历史教师借助时下比较受关注的话题和事件,放到课堂上让他们剖析,深刻认识这些历史现象和问题,从人类历史长河的宏观角度找寻原因和发展轨迹以及解决措施,这样一来就会把历史课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了,初中历史课的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又使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宏观思考的素养。

2.2转变教学旧观念和方法,探索新型的历史课程教学模式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倡把学生放回学习的主体地位上,积极参与历史课学习和教学互动,让学生在更好的氛围中学习和听课。因此初中历史课堂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分组合作中进步。比如,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自主活动教学法就是在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的基础上,使他们更多地加入到历史课教学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自由掌控、积极创新,主要是使他们的主动性受到激发,并有利于历史的学习。

2.3为学生营造不一样的学习历史的氛围

历史课并不是人们认为的老古董,而是文化气息最浓厚的学科,在历史课程的文化特质的陶冶中,学生会养成更加宽广的情怀、深邃的洞察力。那么历史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开展教学,使学生对历史课有新的认识,不感觉枯燥、沉闷。另外,给学生营造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学习气氛,课堂是有趣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探讨是民主自由的,教师又能正确、恰当地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总之,要想改进初中历史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就得严密结合时代教学的发展步伐,正视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改进教学条件和措施的同时,积极学习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历史课也生动、鲜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康凯对提高历史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6).

[2]江海云.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S1)

作者:王桂云 单位:长春市第105中学

第二篇: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运用

摘要:问题教学法指围绕问题来开展教学的方法。问题教学法需要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笔者着重分析了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运用中应遵循的原则,并探索了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历史教学;中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问题教学法开展历史教学已经成为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学运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在教师、教材以及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积极解决。分析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而且对历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一、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主体地位定势。问题教学法偏向于教师一方,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尤其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长期居于课堂的中心地位,掌控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都是教师制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而问题教学法需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加强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依据设置相关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置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课堂中仍处于主导地位,扮演着课堂教学的掌控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材权威定势。我国的历史教材是国内权威专家编写的,很多历史教师认为历史教材准确无误,权威性较强。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向教材中心倾斜,导致学生形成了教材至上的观念,不敢去怀疑教材内容的正确性。并且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以教材内容为标准答案,一旦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材内容,教师就会否定学生的答案。教材权威定势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师素质有待提升。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很多教师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在使用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注重课程标准。尤其在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部分历史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很难想出合适的答案。另外,还有部分历史老师在使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很短,学生还没有想出答案,历史老师就着急开始公布答案,以完成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问题教学法的实效性。

二、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中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问题情境性原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法需要遵循问题情境性原则,向学生提出一些根据现有的知识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的欲望,进而创设与问题相关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二,层次性原则。问题教学法应积极遵循层析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层次和知识水平提问出相应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让历史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进行回答,设计性问题引导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的同学进行思考;第三,开放性原则。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需要遵循开放性原则,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根据教学内容上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问题。首先,认知记忆型问题需要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认知记忆型问题多用于学生的知识检查,不能在课堂上频繁使用,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另外,认知记忆型问题多用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其次,集中型问题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搜集整理相关的材料才能得出答案。历史教师在设计集中型问题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积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最后,分歧型问题主要指没有标准答案的,多为选择题或判断题。这种类型的题目很难设计,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加强学生对材料的了解和分析,进而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的答案。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平等地对待学生,积极关心帮助学生,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心理区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感,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表述自己的观点;其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加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思考问题;最后,教师应积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权威、质疑教材,敢于怀疑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运用历史教学法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肯定,引导全体同学进行问题思考,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另外,教师应加强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搜集学习资料,集中集体智慧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黎青.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5(12).

[2]谷长生.历史问题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作者:刘溦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第三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中学教育水平也在不但提升,尤其是教育理念发生了关键转变,从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通过历史可以明确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动力,所以很多中学把历史课程的教育和培训当做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通过培训历史思维能力,不但能帮助中学生对历史有统一的认识,而且还能培训他们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本文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对培训中学生历史思维的途径和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历史教学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中学课程;历史教学;历史思维能力

引言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也就是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弊端,应试教育和古时候的科考试有很大相同点,都是取得好成绩,而去学习和教育,分析学生能力的标准就是分数的高低,同时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会忽略学生非质量因素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出现排斥学习的心理,最后导致学生即没有学到相关的知识,又导致学生创造力丧失。在这样的基础上,学校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就不得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思维能力的培训。

1.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基本途径

1.1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作为重点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有非常重要重要的意义,所以学校的历史老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学习,在学习隋唐历史时,通过讲述隋唐英雄的故事,提升学生对隋唐历史的兴趣,因为隋唐英雄可以说是每个中学生都非常向往和崇拜的人物。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着一点目的性,与历史课程要紧密联系,保证学生能自主的去探索和掌握历史知识。

1.2将培养历史学习方法引入中学生历史教学中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要目的,在历史教材的基础上融入新鲜的教学风格,从而完善历史教学的方法,保证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既能学习到历史的概念和原理,也能对历史的发展进行统一的归纳和思维推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提升叙述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主要的目标。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被应用到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多元化、多渠道的学习中,即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知识的渠道,还能保证学生学习到更好的历史知识,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历史教学方法的提升。通过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实现学习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保证历史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1.3将爱国主义引入历史教学中

爱国主义永远是一个热门话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培训历史思维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是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动力。所以,在中学生历史教学中要融入爱国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价值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营造一种和中学历史相符合的爱国主义,把爱国主义引入到历史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可随意添加点缀,爱国主义情怀要贯穿我们一生。需要历史老师精心编排和创作,才能发挥实际性的效果。把爱国主义情怀引入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学生更加深刻体会爱国主义情况。能保证学生通过自身学习对历史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讨。

2.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2.1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用固有的模式

历史本身就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不能以一种不变的模式来研究和分析历史知识,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教育质量,我具有5000年的历史文明,每个时期历史都不相同,所以需要教师在不断转换教学风格,比如在讲述西汉、盛唐时选择激扬的讲述风格,而在教书抗战内战的历史时选择婉转的教学风格。通过教学风格的转变,把学生带到真实的历史事件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思维能力的最顶端,所以中学历史教学中,培训学生历史的思维要以培训创造性思维为主。

2.2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脱离了历史和现实

虽然思维能力是比较广阔的一个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不能脱离原有的历史和现实,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以历史真实的历史为基础,凭空编造的历史结论不具有真实性。历史思维能力不但是对历史事件的反映,也是当前社会的缩影。当前社会的每个方面都可以通过历史的观点来进行讲解和阐述,但是通过历史的某些观点却能发现当今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而且还能就存在问题提供一系列解决措施,所以说中学生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不但不能脱离历史,需要尊重历史和现实,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培训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生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培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基本途径,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对我国中学生历史教学中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帮助,随着我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引入到中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程度上挺好我国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英华.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51.

[2]聂林山.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J].红岩春秋,2016,03:64-65.

初中历史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教学运用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都觉得初中历史课程比较枯燥,往往仅仅是背诵和记忆的内容,进而也就不愿意投入更高的精力,学习效果必然也就不够理想。基于此,重点围绕着相应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优化创新必不可少,其中历史故事的有效应用就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手段,合理运用历史故事能够更好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应该在具体应用中予以充分关注。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应用价值分析

结合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较好地实现对于历史故事的有效应用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手段,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具体作用价值表现如下:

(一)有助于课程导入。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有效运用,其在课程导入方面能够表现出更强的实际效益,相对于传统直接讲课的模式,这种利用历史故事进行课堂导入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于课堂开展效果的优化。在课程导入时运用历史故事需要做好恰当选择,最好是能够促使相关历史故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对于历史故事产生兴趣,进而也就能够在疑问的基础上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对于课程记忆也能够更为准确有序。这种课程导入方面历史故事的应用主要就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进而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其教学效果,避免传统直接上课带来的枯燥感觉。

(二)有助于难点教学。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有效应用,其在难点教学方面同样也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为了较好地实现对于教学难点的有效讲解,需要增加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这也就需要转变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内容的直接阐述,避免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需要确保其能够对于难点和重点进行充分内化和理解。基于此,借助于历史故事也就能够形成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实现晦涩难懂问题的有效解答。比如在历史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可能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一概念,如此也就可以由教师准备一些小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了解被外国列强占领的地区都有哪些,在这些地区都发生过什么历史事件,进而也就更好地促使学生理解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策略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有效应用,其并非是毫无头绪的让历史教师在课堂中讲故事,相信虽然目前历史教师掌握和接触的历史故事比较多,但是能够准确应用,并且确保这些历史故事能够发挥较强作用的并不是特别多,相关历史故事的应用不系统,很难表现出更强的实际效益。为了更好地提升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策略和要点内容:

(一)关注历史故事的真实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需要首先考虑其真实性,避免运用一些虚假的历史故事进行课堂讲解。这也就要求教师对于自身所用的故事进行详细审查,避免应用一些对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产生偏差的不真实故事,应该结合相关史料记载进行重点剖析,确保所选故事能够较为合理,规避可能对于学生形成的感情影响。只有以历史事实为前提的历史故事才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应有作用,也才能够更好地和初中历史课程相融合。当然,有时候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也需要采用一些难以得到史料印证的历史故事,这时需要教师予以详细说明,避免学生当作真实历史事件记忆。

(二)明确应用目的。对于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重点明确应用目标和应用目的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切实把握好历史故事应用的基本需求,确保其具备更强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主要就是应该力求历史故事能够和历史教材进行有效结合,能够确保相关历史故事可以完美融入历史教材和课程教学中去,如此也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应有价值,辅助学生进行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的理解记忆。当然,历史故事的应用不仅仅是对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历史教材内容有帮助,还需要兼顾到学生的价值观引导,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需要在历史教学中予以合理设计,恰当选择历史故事。

(三)注重历史故事情节。对于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重点关注历史故事情节同样也是比较核心的一环,其需要切实围绕着相应历史故事情节进行合理设计,不仅仅要促使其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样也需要确保其能够自身较为合理,更好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去。为了更好地提升历史故事的吸引力,需要确保历史故事能够具备更为丰富的情节,避免历史故事过于空洞,相关讲解和阐述也需要具备清晰的层次感,避免直接进行阐述影响到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在历史故事讲解中还需要设置一些悬念,进而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记忆点,这也就必然对于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恰当把握时机。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有效运用,还需要恰当把握时机,能够在最为合适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历史故事,促使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最强的作用价值。这也就需要历史教师能够对于整个历史课程进行详细探究了解,能够把握好历史课堂在导入、具体开展以及后续结尾方面的具体要求,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有序设计,确保历史故事的引入较为适宜,能够发挥出理想的承前启后或者是调动情绪、增强记忆效果,有效实现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优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重点加强对于历史故事的有效应用必不可少,需要切实围绕着历史故事充分准备,依托历史教材和历史课程进行合理设置,确保初中历史故事能够表现出更强的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才智,2017(11):13.

[2]崔乃琼.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4(7):51-52.

[3]杨爱红.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时代,2013(4):115-116.

初中历史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遵义乡土历史资源;运用必要性;对策

遵义是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遵义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遵义会议遗址、中央军委鸭溪会议遗址、苟坝会议遗址等革命遗址、丰富的文本历史资源、文物历史资源等,都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的乡土历史资源。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应当结合《纲要》关于教材开发与管理的规定,以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遗址等为依托,积极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不断拓展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构建高效的、优质的教学课堂。

一、遵义市乡土历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需要

遵义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历史资源,为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效的素材,而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乡土历史资源的运用,能够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具有亲近感,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的探究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为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奠定基础。

(二)是传承和发展乡土历史文化的需要

乡土历史资源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历史资源,是传承和发展乡土历史文化的需要。一方面,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当立足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结合乡土历史资源,积极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知识视野,着手局部、立足长远,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让乡土历史资源对学生历史的学习发挥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弘扬和传承乡土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意识,是现代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同时,乡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促使我国历史教育的改革和推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明确了地方课程资源在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乡土历史资源作为历史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学生历史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的作用,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构建现代化的课程教育体系。由此可见,关于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国家层面开始就已经足够重视。而地方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积极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对于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遵义乡土历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有效拓展教育内容;弘扬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具有必要性。那么,在贵州省遵义地区,教师该如何科学地将遵义乡土历史资源有机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呢?

(一)以乡土历史资源为补充,拓展历史教学内容

以乡土历史资源为补充,拓展历史教学内容,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中国的历史,是各个地方历史的组合;而地方历史,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当改变过去教科书式的教育模式,积极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将地方历史资源作为补充,立足长远,着眼局部,让学生见微知著,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地方历史资源的融入,有利于让学生对历史课堂有亲近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身边的历史文化与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远古人类时,从元谋人到北京人,再到山顶洞人,人类的演变历史让学生惊奇不已。此时,教师可以结合乡土历史文化,给学生介绍20万年前遵义远古先民———桐梓人,让学生在学习乡土历史资源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丰富的乡土历史文化知识,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例如,当学生到他乡求学时,可以自豪地给别人介绍自己家乡优秀的历史文化,不仅显示学生渊博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乡土历史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积极补充乡土历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以音像制品、网络资源为依托,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在遵义乡土历史资源中,藏书等文本纸质资源、文物资源、遗址、音像制品、网络资源等都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优质资源。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结合音像制品、网络资源等,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时,可以通过播放“四渡赤水”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通过具有震撼力的纪录片,学习到长征的知识和精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地方历史资源,讲解“红军坟”的传奇故事,讲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通过从学生熟悉的事件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历史学习空间,是改革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当紧密结合地方历史资源状况,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了解和把握地方历史文化,有效地拓展学生历史学习空间,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乡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遵义乡土历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遵义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开发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弘扬和传承乡土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课程范文第5篇

现代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整合势在必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要么照本宣科,要么用挂图、课本插图等材料作直观演示,但它缺乏动感,视觉听觉效果不佳,难以活跃课堂氛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很明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进行可视教学,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视频演示,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眼耳的感官刺激,使学生不由自主沉浸于历史场景中,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乐于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

关键词:

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有效提高

1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1.1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运用信息技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学生的数量、教学内容、课时间都有一定的灵活性。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跳过程序的某些部分,从与其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地方开始学习;天资较好的学生,可以只选程序巾与其学习任务相关的部分进行学习,而无须顾及其他。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学习,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这只有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办到。

1.2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和课件中的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诱导、启发.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为他们创造性地充分发挥提供了空间,使教育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1.3从表面看信息技术似乎剥夺了学生举手发问的权利,而实际上,媒体教学程序中的中断功能,有利于学生重复学习某一章节,或转入程序的另一部分,并且做到了应用自如。上课时间与内容的自选,随时中断或重复教学内容,学生自己管理着学习进程,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而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学生独立学习。会使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可构成一个由学生控制的学习工具,学生可以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再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采取的模式,然后重建自己的学习序列。这些序列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学到比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信息量的扩大,以及对各种信息之间联系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信息内容互相渗透,在此基础上便会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一种创造性。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相比的。

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烦琐的知识点系统化

初中历史不同于其他学习科目,历史学科涉及众多而烦琐的知识点。如,历史事件、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背景、历史意义等等,学生若是能对其进行系统化的记忆与理解,不仅可以切实提升历史学习效果,而且还能着重发展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认识及处理问题等各项综合能力,而这将对他们日后的学习、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个人认为,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音像、表格于一体,有利于以更加动态的方式反映具体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及意义,有利于确保学生对具体知识点形成系统、整体认识的同时,充分掌握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切实提升自身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幻灯片的强大功能,切实起到了发展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效果。

3有利于创设真实情景氛围加强对学生的思道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及情感品质的教育是初中历史“情感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重点所在。要想确保良好教学效果切实获得,真正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及情感度,仅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的死板说教恐怕很难真正收获预期的理想效果。因为,初中生正处在较为叛逆的青春期,他们厌抵触强硬的价值观灌输方式,反而热衷于通过生动、形象的历情境更好地感知不同历史背后蕴含的道德情感。因此,作为初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开发资源,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造真实感较强的情景氛围,以此作为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途径之一。于多媒体的感觉会麻木,原来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过多使用多媒体而丧失,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以发挥最大、最佳的教学效果。

4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要力求精致、实用、简便,忌“花”、“虚”、“繁难”。课件设计时,应注意声音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件和文本文件的结合问题,声音文件不宜太多,应以音乐为主,注意音量的控制;视频文件也不宜太多,以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准;图片文件应与文本文件相结合,色彩不宜太鲜艳,以免分散学生对文本文件的注意力,也不要太简单,太简单了会显得枯燥,吸引不了学生。在课件设计时应注意留足给学生记笔记和思考问题的时间,但又要注意课件演示的时间控制问题,不要影响教学的进度。二是认清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仅仅是教学工具之一,不是每一门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用计算机。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重用多媒体,而忘记了教师自身的力量,尤其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这些能够对学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人文力量。任何脱离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教学过程不是由机器主宰的。多媒体教学。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将一节课的时间排的很满,内容的科学性也较高。但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少了,直观的刺激太多了,他们对于多媒体的感觉会麻木,原来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过多使用多媒体而丧失,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以发挥最大、最佳的教学效果。

5结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历史课程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实践。初中历史教学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多多探索、大胆实践。相信,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课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历史教学

引言

初中的历史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历史教材。因此,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认为历史是复杂、冗长且神秘的。不仅如此,许多学生认为历史很难学,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全面的历史观,拓展其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课堂导入阶段,运用历史故事创设有趣情境

教师首先要重视对历史故事的选取,要着重分析历史故事的意义。在课堂导入环节选取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讲内容。在过往的历史学科教学中,许多教师会按照课本的讲解顺序以及课程要求,逐步地进行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这些课堂基础知识的讲解,通常都是以灌输的方式进行的,课堂教学内容过于单调,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整体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避免不良的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将有趣的、内涵丰富的历史故事纳入课堂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关注,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以七年级历史教材第七课《大变革时代》为例。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课堂导入阶段,我们可以引用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就本节课而言,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课堂导入:“同学们,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叫《大秦帝国之裂变》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是对秦国商鞅变法这一历史的艺术再现,剧中商鞅‘极心无二虑,尽会不顾私’的精神令人深深感动。本节课,我们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时代。”以历史故事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如此,该历史故事是本节课堂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历史影视剧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话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可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基础知识讲解部分,运用历史故事强化记忆

在初中历史教学阶段,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也是课堂讲授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是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单调乏味且艰难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时,要提高讲解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是人类在过去发展进程中真实发生的具有借鉴意义的事件。就学生而言,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学生很难理解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作用和意义。因此,在历史学习当中,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就成了难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时引入有趣的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分析历史背景、掌握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不仅如此,还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以及构建系统化的历史知识体系[1]。以七年级历史课本《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例,教师可以依据课本内容引入春秋战国时期相关的历史故事,如“尊王襄夷”、楚庄王在推行霸业过程中的“问鼎中原”、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又或者战国时期,由于秦楚相争,各诸侯国时而助秦,时而助楚所表现出的“朝秦暮楚”。再或者是知名的历史典故“围魏救赵”等。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非常丰富,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地引用,既能丰富学生的见识,帮助学生记忆,还丰富了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戏说、趣说历史故事,将历史课幽默化、趣味化。如在讲解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时,可以引入“桃园三结义”“吕布戏貂蝉”等故事,并在结尾时可以戏说:“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以及“说书人一张嘴说不了两家事,但是在同一时间内,历史上发生了许多不同的历史事件。老师不是说书人,会多给大家讲一些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将历史故事再现,并且与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完美衔接,既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又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能够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历史故事,丰富教学内容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展现精彩绝伦的历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历史故事短片的播放。例如,在讲到盛唐时代的历史时,可以播放一些魏征谏言李世民的影视片段,引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并分析统治者治国理政的相关政策,如科举制。在讲到安史之乱前,不可避免地要讲到杨贵妃,此时可以引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历史故事。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对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进行播放,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片中的相关情节,最好是采用反串的形式,可以增加趣味性。历史课堂教学不是呆板的,教师可以挖掘历史教材中丰富的历史故事为自己所用,以多种方法为学生展现内容丰富又有趣的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

四、课程结束阶段,利用历史故事收尾

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上的运用,不仅可以在课前导入阶段和基础知识讲解阶段,在课程结束阶段也可以进行合理的运用。例如,在讲解《秦王扫六合》时,我们就可以用“孟姜女哭长城”和“焚书坑儒”的故事进行延展。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能够反映秦始皇的苛政暴政,但是又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长城的建立在当时可以抵御匈奴的侵略和偷袭,是重要的军事防御,就其历史意义而言,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焚书坑儒”来说,秦朝是为了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加强思想统治,但是这种极端的做法也是秦王朝覆灭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历史故事对秦始皇进行评价:他既是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的始皇帝,也是苛政猛于虎的残暴封建统治者。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尾阶段,可以合理地运用历史典故分析评价历史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提高总结。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故事,对于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历史故事可以在课堂教学的任意环节加以引用,如课堂导入阶段、历史基础知识讲解阶段、课程收尾阶段。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历史故事的引用中,除了要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还可以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以此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瑞琴,李秀芳.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数码设计,2017,6(11):248.

初中历史课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时代在进步,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也会进一步加强,因而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历史来说,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当中并没有将历史作为重点。初中学生对于历史的不够重视,直接导致了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困难。但是,在今天这个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了解历史、懂得历史、培养历史素养、具有历史思维能力等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树立历史核心素养理念

老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学生是其中的参与者,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素养,需要老师认真研究学生的情况和教材大纲,把握好教学方向,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加有效。老师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要将教材上的内容机械地传递给学生,而是要以教材为基础,帮助同学们正确地理解历史,分析历史,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具备相应的历史素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以后,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理论,科学地看待历史事件,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并且需要学生根据当时的历史事实及影响发表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每个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能力的高低,找到适合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节时,老师可以找有关鸦片战争的纪录片放给学生们看,让学生们真实地感受到当时战争给我们国家带来的灾难。教师通过这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的学习当中。因为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各种方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习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一旦学生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素养的提升带来极大的帮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等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具有直观、生动等特点,该设备的使用为历史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老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设定特定的情境,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老师也可以通过查询一些与历史相关的课外内容和信息资料,用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们在学习《改革开放》这一节时,老师可以搜寻一些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的图片向同学们进行展示,播放有关改革开放的视频,让同学们直观的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同学们对改革开放有所了解,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然后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只有建立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

三、创建教学情景

想要在历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习历史的热情,就需要老师创新历史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具有趣味性的课堂。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应试的压力,所以学生对历史知识很难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导致历史课堂效率非常的低。情境教学是改变这种状况的重要方法,即在历史课堂中引入历史故事,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历史情景在课堂中重现。老师可以根据教材为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找资料对历史进行编排以及角色分配,深刻的感受当时历史人物的心里感情。通过情景再现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够使学生对历史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分配情景任务,选取与抗日战争有关的不同片段,让学生展开想象力对历史进行演绎。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在进行历史重现时,一定要尊重历史事实,对历史人物也要有准确的定位。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也能够让学生对历史具有更深刻的记忆。

综上所述,历史的学习只有教材是不够的,学生要想深入了解历史知识,还需要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文化。老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也可以先查询一些历史资料,在课堂上为同学们扩展知识,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从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成目标的。核心素养下的历史课堂,兴趣和主动性永远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夏宏业.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02):110-111.

[2]韩娜.以史为鉴传承经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4):82-84.

初中历史课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地图、积极作用、教学策略

历史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学生了解历史、形成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课程。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革,合理利用各种历史资源,由此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其合理利用,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进步。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对此予以重视,将地图有效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一、地图对历史教学的积极作用

地图是一类客观反映地域范围、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信息的图形化资源,依照不同的规则和比例,将不同的地理信息纳入一张图纸中。在历史课程中的地图,主要是历史地图,主要是对历史上一些地理信息加以反映,把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历史地理空间信息转化为具体可见的形象,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地图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教学作用,这一点历史教师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首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往的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学模式局限单一,往往就是教师依照课本进行单方面的历史理论知识讲解,对于地图的关注不多。长时间的理论讲解,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积极性不高,兴趣逐步降低。在教学中运用地图,可以打破单一的理论教学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能够对理论历史知识形成支撑。初中历史学习是学生历史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积累薄弱,缺乏完整的历史观念,在一些理论历史知识教学中,学生在理解上容易产生困难。借助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对理论知识加以支撑,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最后,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地图是一类信息综合性很强的载体,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难点并不是理解知识,而是记忆知识,因为历史课程涉及的时间、人物、事件等信息多,学生很容易在记忆上产生混淆。通过地图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则会比较直观,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图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是具有多方面积极意义的,然而从教学实际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并未达到预期水平,尤其是在历史地图的运用中,更是存在明显的问题。第一,对于地图的教学功能没有达成认识。地图对于历史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拥有显著的教学功能。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地图具备的教学功能并未形成清楚的认识,这就导致对地图教学的应用较为缺乏,并未在课堂上对地图进行深入的使用和探究,导致教学活动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中。第二,对于地图的使用方法局限,缺乏多元化的形式。从教学实际讲,在课堂上运用地图,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实现,但是部分教师的使用方法却存在局限,往往就是依照课本知识排列顺序对地图进行简单的解读,形式单一表面,学生从地图中并不能了解太多的信息,而且难以将地图的教学价值发挥出来。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增强教学效果,就需要对地图的使用方法予以创新,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第三,对于地图的挖掘拓展不足。地图包含丰富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很多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帮助。不仅如此,课本上涉及的地图偏少,一些重要的历史地图在课本上并未载入,需要拓展。不过,在目前教学实际中,部分教师对课本上的历史地图没有深入挖掘,也没有进行课外拓展,制约了历史教学的发展。第四,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存在脱节。新时期,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值得关注的事情,已经发展为明确的教学要求。但是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运用地图时忽略对学生相关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进步。

三、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运用地图的策略分析

对于地图具备的积极教学价值及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形成全面的认识,通过合理的措施改善当前教学,将地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历史教学不断进步发展。

(一)通过地图导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前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有效的导入策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具体而言,在课堂正式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动态化的地图,然后配上一些比较激昂的音乐,在课前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些动态地图,让学生观看。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在课前阶段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比如明清时期的相关历史知识涉及清朝与明朝的交替,尤其是“明朝的灭亡”这一小节,于是具体介绍相关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事先准备明朝灭亡过程中的动态演变地图。通过动态地图,学生可以看到明朝疆域不断缩小,而清朝的版图则不断扩大,最终明朝消失,全部成为清朝的版图。通过这样一种动态地图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借助地图对理论历史知识进行深入讲解除了通过地图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通过地图实现理论知识的辅助讲解。从相关历史知识来讲,部分历史知识的理论性还是很强的,尤其是在学生缺乏历史基础知识积累的情况下,在理解上更加困难。比如对于几个古文明的发源地,部分学生会出现理解上的混乱,将古希腊的起源地理解成古罗马,或是分不清古埃及与古巴比伦等历史为止。这种张冠李戴的现象并不少见。因此,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地图进行教学,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历史时空位置观念,不会出现记忆理解上的偏差与混乱。又如讲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对立局面,需要学生掌握辽国及西夏国的具体地理位置,部分学生望文生义认为西夏在很西边处于新疆西藏等地,然而事实上西夏在今天的陕甘一带,可以说还有些靠近中原。教学时通过地图详细讲解西夏的位置,可以和现如今的地图进行对比,让学生确切了解,不出现认识理解上的偏差。

(三)以地图为线索串联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在一些知识教学中,地图可以作为辅助素材,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一些知识教学中,地图可以成为串联理论知识的重要线索,通过地图可以将一个章节的理论知识归纳汇总起来,对于学生理解记忆具有显著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丝绸之路相关知识时,主要涉及丝绸之路的路线,沿线穿越了哪些地区和国家等。对于这些理论性的历史知识,便可以通过地图予以呈现。即在课堂上,教师将丝绸之路的地图展示出来,结合地图,对课本上的文字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根据地图的路线变化记忆相关的内容。这样可以将这部分知识汇总在地图上,将相关时间、事件与人物在对应的地点进行标注,这样学生可以从地图中整体把握这部分知识。

(四)在教学中进行地图对比强化学生认知地图虽然是一个静物,但是其反映的内容确实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古代与现代,在很多地方都产生了变化,部分学生可能受到现代地理学习的影响,对古代历史地图的理解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进行地图对比,突出其差异区别,强化学生的认知。比如,在教学丝绸之路相关知识时,这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渠道。而在当前社会中,也在从路上与海上两个方向重建丝绸之路。在教学时,可以将古丝绸之路与现在的新丝绸之路进行地图对比,让学生明确其中的差异,形成深刻的记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地图具有显著的意义,这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大有裨益。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目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了解地图具备的教学价值,然后立足课堂实际,对地图合理利用,推动历史教学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德元.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运用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6(8).

[2]王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利用历史地图册开展教学[J].华夏教师,2018(8).

[3]何晓玲.改进中学历史地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读天下,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