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中德育教育范文

初中德育教育范文

初中德育教育

初中德育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初中教育的主流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而初中德育,对青少年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内在精神关注不够,德育的痕迹过深,德育活动的功利色彩太浓。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德育教育;创新;教学方法

前言:德育内容的泛化、德育对象的物化和德育方法的非生理化,使我们的教育者自觉或不自觉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在以非道德的方式实施着道德教育。原本应极具生命活力的道德活动蜕变为盲目的对规范与守则的遵从与机械呆板的行为操练,学生中普遍出现了道德人格的双重性与大量道德行为的两面性,导致初中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1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未成年人产生了道德价值观念的困惑和冲突:我们面对一个充满挑战、困惑与机会的世界,伴随着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其观念的变化对既有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一部分人日益感到精神上的失落和道德上的无助,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失范。在成人中出现的精神与思想危机通过种种形式又影响到相对封闭的校园,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并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体验,初中学生发现了成年人的言行不一致,发现了书本上写的跟人们做的有很大的差异,包括家长和教师。这种观察和体验,这种差异的发现,使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使初中生在信仰上产生了困惑与冲突,因此初中德育的实效性逐渐变差的原因就在于此。

1.2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协调性更加突出:初中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心理问题增加。近年对中学生心理测试发现,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治疗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5.1%。初中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高中学生,初中为16.2%,高中为14%。对城市和农村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进行比较,城市为17.5%,农村为14.9%。少年学生生理上的早熟已是普遍现象。除去物质上的外部刺激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外部文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影视、各类大量描写“性知识”的书刊、互联网中种种色情信息,都对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初中生学生不仅对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还对人的生存意义产生了怀疑,过早地思考着生命的根本问题。但这样沉重的哲学命题,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一个何等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学生自杀、出走的报道多见于媒体。

2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2.1构建学校德育目标新体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联系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过程又有创新。当前的初中德育,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打破僵局,重新构建多层次、多序列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的多层次,就是在同一目标下确定不同等级学校、不同年段班级、不同年龄学生高低不同的德育要求,形成符合学校、班级、年龄实际的标准。德育目标的多序列,就是把同一目标中的不同层次,按其高低不同的要求,顺次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系。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初中阶段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系列要求,认识到单一德育目标体系在现实情景之下的不适,而对已有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进行调整以解决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中学德育目标的层次序列可以根据年级分别列出“理想信念方面”、“道德品质方面”、“作风素质方面”等。突出学校德育的两大特点,即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更强调实践体验,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学习同思维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目标层次清晰,具体明确,认知和实践相统一,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2让德育回归生活:生活是教育的需要和源泉。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有远离生活的倾向,“口头德育”、“说教德育”丧失了德育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真正把学生德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所以,我们要构建起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德育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热爱生活、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2.3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各校都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德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共青团、少先队组织配合抓,政教(德育)主任、班主任、全体教师共同抓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试行副班主任制度,增加德育队伍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师德论坛、师德巡回报告等活动,树立师德新形象。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德育数教师的身教最有效,教师是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和直接影响者,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提供了德育信息,所以教师的身正垂范是提高初中生德育有效性最重要的环节。

2.4下功夫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要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有专人化时间去做这项工作,明确责任、目标和方法。我们提倡初中生实施德育导师制度,让最需要教育帮助的学生都有一位自己最信得过的老师在思想上得到帮助,行为上得到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文体、艺术、科技、制作等兴趣活动,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消耗在这个年龄必须消耗的能量,实现各自的表现欲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克服自卑心理,然后引导他们逐步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上来。“问题学生”的转化虽然很难,但只要学校领导和教师有这个意识,明确教育转化责任,舍得化时间精力,运用“问题学生”帮教转化规律,像抓学校的升学率那样抓“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完全可以达到目标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初中德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我们的下一代就不可能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可能成为泡影。因此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创新成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楚营颖.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72).

[2]余清训.初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4).

作者:樊兆波 单位:哈尔滨市工读学校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步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也慢慢趋向现代化。然而,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却始终是德育的发展和建设。现代教育的发展并不只是重视成绩的好坏,德育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树立健全的人格也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萌芽和发展的时期,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如果单独和直接的向他们灌输德育知识,会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更有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可必要的麻烦。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和讲解德育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健全人格,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关键词:

初中生物;德育教育

人教版教科书的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形成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意识、团体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不断渗透德育知识,特别又是塑造性强的初中阶段,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渗透和发展德育知识,让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人格上共同成长和发展。

一、全面了解教材,努力实施德育教育

德育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单独的德育教育是非常乏味无趣的。所以,德育如果以其他生物等知识为载体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初中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能为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全面的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要努力把德育内容渗透在生物知识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培养他们树立健全人格,提高初中生思想上的觉悟。如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科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最后一节热爱生命中,教师除了传授生物知识以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思,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传授了生物知识,又在趣味的课堂中渗透了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德育内容。

二、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加强德育教育的内容

传统课堂都是以教师讲解和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听讲为辅助。很多初中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下都是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初中生的性格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初中生物教师也应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课堂的讲解中。但是,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不得生搬硬套。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要以文化知识为基础的,是要从认识、感知、体会,再到行使这一思想过程。认识就是指在课堂上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们产生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人。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物种的起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把德育知识的基础贯穿在《物种起源》这一课堂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告诉他们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我们都应该保护和爱护它们。这样,教师就很好的将德育知识渗透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得到了思想上的认识和发展。感知和体会就是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思想认识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最后的行使就是实践。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前在课堂中渗透的德育知识都是为实践做铺垫的,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了思想上崇高的认识才能算是真正有思想,有道德的人。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认真钻研和全面了解初中生物教材,努力把德育知识渗透在每一个人初中生物知识点中,特别又是情感上的教育与价值观的确立,这都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也是渗透德育知识的最终目标。

三、利用多种教学途径,积极渗透德育知识

初中生是非常的活泼好动,自主性非常强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每一个初中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教师在讲解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生物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物圈,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这样,利用亲身实践来感受大自然,符合初中生好动的表现,同时,也是向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爱好和兴趣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对自己身边的花草树木进行修剪和挂牌,让学生在修剪的过程中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在挂牌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这些植物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初中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习惯。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如: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等,让学生用游戏比赛的方式进行宣传,如制作画稿和卡片,办宣传栏和板报。这样既让每一个学生积极投入到了学习和宣传中,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灵活有效的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实施了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实践和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快乐成长和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四、结语

德育是任何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德育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发展,努力专研和了解教材,打破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传授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现和挖掘书本知识里的德育内容,使初中生在获取生物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道德上和人格品质上的教育和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初中生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思想、有道、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王孝华,康薇.基于学生主体性分析立德树人的现实路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4)

[2]张春杰.珍爱生命——浅谈生物学习中生命价值观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2(01)

作者:李志伟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白坭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德育教育渗透分析

摘要: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仅仅重视学生的知识输入与解题技巧的培训,却忽视了对于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方面的引导与培养。在新课标要求下,当代物理课堂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始逐渐提高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与思想道德的发展。从而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中能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后对学生的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小班教学;德育教育

在当代教育领域,教育者越来越意识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各个学科都在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将学科特点与思想教育相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能力素养也能得到提高。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不断探索如何将德育教育与物理知识有机结合。

一、当代课堂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在注重学生的专业课程培养,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与道德教育或多或少有各方面的缺失。在当代物理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趋向小班化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目前对于德育教育的要求是令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对于学生的三观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同时令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怀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一)中国的物理学发展历史悠久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不仅在文化方面源远流长一脉相传,而且在历史上,我国的物理水平一直都领先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一些有史册记载的物理知识,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可以在课前引用一些中国历史上的物理知识,进而带入课堂话题的学习。比如,笔者在教学浮力这一课的排水法时,就进行了两个故事的介绍,一个是在教材上有所提及的阿基米德如何测定国王的皇冠是纯金的,另一个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曹冲称象的典故。二者都是巧妙利用了排水法分别测出了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学生在形象的事例中,不仅深刻理解了物理知识,而且意识到这些物理知识并不是外国人的发明创造与特权,更加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使得学生更加热爱祖国,钦佩于古代祖先的智慧。

(二)物理是一个不断辩证的否定过程

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没有任何的知识与定理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物理知识都是一代代的物理学家穷极一生不断实践证明的。比如,在物理学的粒子学说提出之前,物理界普遍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已经是对于物理领域的最好诠释,进而使得物理的探索走入瓶颈。粒子学说的提出,不仅丰富了牛顿定律关于微观世界的不足,而且使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得到发展,使得物理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课题。在天文学方面,哥白尼的日心说不仅否定了传统观念对于地心说的普遍认知,而且哥白尼为了坚持真理而付出的代价,也是值得学生思考与学习的。在这些课外知识的探索下,学生逐渐养成了不断探索,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等优良品质,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三)物理是一门结构严谨、逻辑缜密的学科

不同于文史类学科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感性认识,物理的任何一个定理都是经过实验的探究与思考的,所以物理学科具有严谨性的特征。特别是教材中的很多单元,很多物理知识都是借由物理实验进行佐证的。在物理知识学习中,这种严谨理性看待事物的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逐渐养成。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事求是的精神得到培养,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锻炼。反复的物理实验是枯燥的,同时是对于学生毅力与耐心的磨炼,从而坚定学生的信念,使得学生的意志力得到磨炼。通过对一些科学家的发明实例进行例举,比如爱迪生失败了上百次,最终找到了最适合适用于灯泡上面的材料钨丝,贝尔不顾他人的嘲笑与不解,最终发明了电话等,这些事例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性格。

二、德育化教育课堂在小班模式下实施的具体策略

(一)对于德育教育进行整体的构思

不同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在现代的小班教学中,如何能够较恰当地令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修养得到提升,应该是值得教师思考的。这也就说明教师不能够再生搬硬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应该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学校的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方案的制订,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得课堂学习更有效率。比如在讲到核能的时候,笔者便向学生讲了对我国核能研究方面贡献巨大的钱学森教授当年是如何放弃在美国安逸的生活条件,不顾美国的重重阻拦,毅然投入新中国的核能研究项目中的。不仅通过钱学森教授的例子培养了学生的爱国心理,而且将核能知识与笔者所做的课外延伸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对知识进行记忆,使得学生在学科内容与思想道德上都得到丰富。

(二)通过有效方式对德育教育成果进行评价

教师不仅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物理课堂教学中,而且在对物理知识的考核中,也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德育思想的考核与评价。在这些考察中,能够有效地对德育教育的状况进行反映,教师也可以针对德育教育的当前成果,进行原因分析,以及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订。总之,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当前的物理课堂中,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思想品质也得到提高与升华。从而为今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发展形成良好的心态打下坚实基础。若是能将德育教育在当前小班模式下进行全面推广,则必定对全面提高我国初中生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研究组.物理课程标准解读[J].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2]闫金铎,田世昆.初中物理教学概论[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吴汝坑 单位:广州市增城区沙浦中学

第四篇:德育教育中初中数学应用研究

摘要:

德育是一个很常见的话题,因为德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思想品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应该加以重视。而数学教育是贯穿一个人的中小学教学的重要科目,将德育教育很好地渗透在初中的数学教育中,能够使得这个时期的学生形成较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且初中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对于如何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很好地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1德育教育重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的主要时期,初中生正处于这个阶段,对其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其良好的品性,而且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进而对于整个社会都会产生良好的作用。在如今的教学中,应试教育压制着学生的天性,家长、学校往往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其品德的培养,然后德居于首,才位于次,一个有才华但是缺少良好的品德的人对于社会来讲是危险的人物。因此,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初中的数学课程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德育教育很好地渗透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不但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好处。

2通过教材渗透

德育在进行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利用教材来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例如,老师在进行课堂的教学时,可以对于书中的一些相关的数学家进行介绍,尤其对于我国的数学名著,如《九章算术》等进行介绍,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渗透一些爱国主义的精神,让学生懂得我国源远流长的数学史,从而不但能够对于我国的数学家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会产生自豪感以及形成爱国的思想,这样就在无形之中教育了学生。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现代的科学成果,例如我国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连续夺魁的事迹等,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我国不仅在古代、在现代对于数学的发展史也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推进作用,这样不但能够使得学生有着更强烈的爱国精神,而且能够有着更大的进取心,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

3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3.1习惯渗透

所谓习惯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个好的习惯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无形的渗透给学生形成好的习惯,这也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数学是一门比较基础的自然科学,有着很强的逻辑以及很高的抽象性,并且对于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定义、定理等如何进行运用,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在进行解题的时候一旦有些马虎的地方,就会使得整个题目都出错,对于数学的证明以及推理等尤其如此。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促使学生形成思维缜密的良好习惯,加强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例如,老师在对勾股定理进行讲解的时候,这个定理看起来是十分的抽象的,老师可以将其放到具体的生活中的实例中去,例如可以借用教师的窗子,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的方式来判断窗子是否为直角,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就能够更好的了解基础知识,并且使用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做出了结论,对学生有着很好地帮助。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都是一个较难的科目,因为其中的很多问题不能直观地解决,必须要通过画一些辅助线的方式来进行求解。因此,老师应该在这个时候教育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能够有耐心、有毅力的坚持下去,不怕麻烦不怕犯错,经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做出题目,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能够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而且能够很好地形成自信心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端正学习的态度,这对于学生的以后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2集体主义渗透

初中的学生还处于比较叛逆的时期,人格没有很好地形成,他们喜欢标新立异我行我素,因此往往缺少集体观念,而这种观念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以及思想的养成都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好地集体主义思想的渗透。例如,老师在对图形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把圆形作为例子:圆是平面图形中最为完美的一个图形,这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各个角度都呈现对称的图像,更在于它体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因为它将无数个零散的点,排列成了有秩序的,对称的,且和谐的点,按照统一的规律完美的排列到了一起,就像是一个完美的大家庭,每一个点都有着自己的作用以及位置,并且这些点会遵守着一定的规则。而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就像是一个点,一个班级就是应集体,就像是一个圆,每一个学生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应该遵守规则,和其他的学生相亲相爱,这样才能够使整个集体都维持着和谐的状态,如果有一个点不遵守规则,圆形就会散开,类似的如果有一个学生不遵守规则,那么整个集体就会出现问题,人们就难以和谐的生活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到集体的概念,并且将其在心中根深蒂固,而且同时还对圆形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就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自然地渗透了集体主义的概念,进行了对学生的德育教学。

3.3科学精神渗透

数学有着更加丰富的辩证性的思想,和其他的科目相比较而言涉及到的范围更加的广泛,例如对于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以及轨迹的概念等,都是通过运动以及变化的思想形成的改变,运算法则中也很好的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思想。因此,老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很好地利用到这一点,不但能够使得这些较为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而且能够加强对于学神的科学精神的渗透教育。所以,老师在对新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渗入一些科学精神以及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以及良好的科学观。

3.4耐挫能力渗透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里往往都过着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安逸生活,缺少面对苦难的决心以及毅力,在生活中往往遇到一点困难就退却甚至产生不好的心理状态,甚至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点较难的题目就放弃去做,对于那些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以及记忆的公式、概念等都放弃了,这种情况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加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未来的路还很长,缺少面对挫折的勇气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经常轻言放弃是难以取得一定的成就的,甚至有人会在以后因为承受不住打击而选择轻生,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教育。所以,老师在对学生的数学进行教育的时候,首先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的内容,在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额地方要尤其的注意,密切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同时,及时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在学生出现错误或者轻言放弃的时候,老师要及时的与其沟通并且对其进行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的同时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

3.5榜样性渗透

榜样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老师应该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素材,进行宣传,巧妙地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解过一道题以后可以询问学生的不同解答方式,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的解答进行表扬并且引导其他的学生向他学习这种思路,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有一颗追求优秀的心,时刻都有着进取的心态,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效果。除此之外,对于考试中的优秀学生、以及进步巨大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都是很好地教育方式。并且,老师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能进行谩骂或者是看轻,这样会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4结论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的阶段,这个时期的他们的思想品德还处于未形成的阶段,在这时对其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教育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王永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J].数理化学习,2014,10:20.

[2]郭唐娟.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J].理科考试研究,2015,v.22;No.49212:10.

[3]黄文水.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尝试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49:55.

[4]吴锐波.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的实践[J].新课程(中),2015,No.35611:38-39.

[5]周月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129-130.

[6]石晓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探研[J].新课程导学,2016,No.32305:56.

[7]王晓辉,颜媛.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若干思考[J].吉林教育,2016,No.75906:135.

作者:蔡结稳 吴少军 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丰华中学

第五篇: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研究

语文,指语言、文字和文学。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面对的是刚刚脱离童年期的初中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对人、对事、对社会开始形成自己的看法,而这段时期他们的思想正是需要被人正确指导的阶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由古至今语文老师就承担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重担,而语文学科的内容,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并赋予了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巧妙地渗透德育。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1以品读文章为起点

叶圣陶曾说:“如果能引导学生细读本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影响”,这种寓德育于语文文质兼美的朗读教学中,会让师生受益匪浅。我在教学中对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散文、诗歌,还是小说等,都指导学生品读。从文章内容的理解到情感渗透,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优美文章的朗读中,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文章中美的情感,而融入德育教育。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朗读中被这种美的健康向上的情感感染着、碰撞着,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目的。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

2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原则

2.1明确目标。思想教育的目标因文而异,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我们在教学必须中要明确每一篇课文的思想教育目标,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张冠李戴。

2.2针对实际。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的放矢。在课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分析产生这种思想状况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教师要用全新的观点来审视今天的学生的思想特点,发挥语文教学思想导向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的思想摆脱庸俗浅薄的泥淖,跟上时代的步伐。例如,在教学《陌上桑》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大胆直言:“那个罗敷真是太傻了,太守有权有势,嫁给他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比在家里整天采桑养蚕强多了吗?”我们不要简单地认为这种想法离经叛道、幼稚可笑,实际上,在现在的商品经济社会中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持有这种想法的绝非个别。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讥讽、训斥,而应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摆正他们的人生航向。

2.3把握时机。教师面对的学生不是一张可以任意涂抹的白纸。他们时刻在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生活。因此,在课堂上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在自然状态下,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进行德育非常重要。

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教育的方法

3.1心灵的感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他们身上,闪烁着最耀眼、最动人、最可以世代相传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光辉。因此,在分析描写这些人物的作品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久而久之,使学生能真正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例如《我的信念》玛丽.居里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1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生命的意义》保尔卧病不起的时候,仍然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写作,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些典型的形象,都能给学生无比的震憾,学生会明白:生活属于强者。《俭以养德》、《谁是最可爱的人》本身就是思想教育的好例子,强调“俭朴”,反对奢侈;学生品味文中志愿军战士一口雪一口炒面的生活,能体会到“坚强的品质”对人成长的重要。

3.2情操的陶冶。例如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一》中,有这样的描述:“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意思是说,在昭庆寺喝完茶,立刻泛舟湖中,初春时节,西湖山色就像眉上的彩黛是青黑色的,桃花艳丽如少女颜面光彩照人,温馨的风吹过来就像酒一样香醇,湖面的波纹又像绫缎一样细软平滑。刚一抬头看就沉醉其中了,想用一个词来形容已经不可能了,大概就像东阿王在梦中忽然遇见了美丽的洛河女神一样吧。此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更要注意培养提高其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对祖国的锦绣河山欣赏、赞叹的同时,陶冶情操,增强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4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具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因素。语文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观察社会,领会做人的道理,探索人生道路,在道德情操上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而学生的自我教育则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切入德育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抄录名言,抄录富于生活哲理的格言警句,抄录具有高尚情操的诗文片段。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来表现雄伟抱负。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时经典的名言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灵的鞭策,使他们不断地改善自我精神世界。其次,利用作品中的美好形象,为学生提供效法榜样。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也许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也能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了。但是,对于初中学生,仅仅掌握了语文知识还不能算完成教学任务教了书,未育人嘛。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要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学渗透到每一堂语文课中,让初中生在感悟到语文知识海洋的浩瀚的同时,也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作者:杨丽丽 单位:贵溪市实验中学

第六篇:初中学生德育教育应用研究

摘要:

社会的发展给中学生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心智发展得还不是很成熟,因此,他们对一些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认识得还不是很全面,诸多挑战成为中学生及其教师必须要面对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该认真帮助学生找出并分析他们的问题,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学生;挑战;引导者

中学生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字眼,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叛逆。它不同于小学生跟高中生,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同时又对教师比较敬畏,所以对教师说的话言听计从。而能考上高中的学生肯定是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的,也对自己未来有一定的规划,所以教师不用太费心对学生的管理方面。然而学生在初中这个时期,因受生理、心理以及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他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同时又开始迷茫。虽说中学生的心智不是特别成熟,但是他们对基本的道德认识还是知道的,只是他们在行为上怎么做还是有些模糊。教师在遇到有这些问题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接受教师的引导。

一、当代中学生的“模样”

如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大部分学生都是在长辈的疼爱下长大,给他们足够的宽容成了长辈对孩子宠爱的一种标志。这样的环境下令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格外强,尤其是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他们极其希望成年人可以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不再把他们当作小孩子一般对待。他们希望可以平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而不愿意再像以前那样都是他人替他们决定,一旦有人采用命令式语气,他们就会立马出现反感叛逆的情绪。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兴趣爱好随着学习范围的增大而变得更为广泛,唱歌、跳舞、绘画等活动成为了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他们追求个性,一味模仿自己崇拜的人,情感也变得更加丰富。

二、中学生给教师带来种种问题,教师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对于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可以网上授课、网上辅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学习资料,处在信息环境下的初中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科技的发展,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但是另外一方面,网上的信息混杂,初中生的内心比较单纯,对于这些信息缺乏足够的分辨力,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误导,误入歧途。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沉迷网络游戏,初中生自制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引导,他们容易沉迷游戏,无法自拔。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

2.自理能力差。生活变得好了,加上独生子女的比重越来越大,有些父母对于孩子过分溺爱,有的中学生可能在家里什么家务都不用操心,这样在家里养成的习惯可能会带到学校,虽然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基本的生活能力缺乏的学生也不能说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此外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可能过分地追求物质生活,在学校互相攀比,造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3.随着学生身体和心理逐渐发生的变化,学生之间对异性产生好感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心里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异,对异性产生好奇。但是如果对于异性之间关系认识错误,会导致初中生早恋。初中生年纪小,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方面都还不成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做出错误的行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三、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走向正确的道路成为了教师一项艰巨的任务

1.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宽容意味着尊重、理解、信任和沟通,但不是放任,不是纵容,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作为教师,理解学生,给他们适当的宽容,比用责骂的语句会更容易让他们改正。学生本性是善良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耐心地听一下学生的解释,给他们一次改正的机会,不要动不动就是惩罚,那样只会加深学生对教师的反感程度,也会给教师下一步教学带来阻碍。另外教师的宽容并不等于纵容,改正的机会可以给,但是学生不以为然且屡教不改者教师就应该采取一些方法对其惩罚。比如,根据学生的特点,让他做一件既对其他学生有益又是自己擅长的事情,这样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也让他自信心提升。这样学生就会从潜意识里往好学生的路上发展。

2.教师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解决“早恋”问题。中学时期也是学生情感懵懂的开始,学生受各方面的影响对异性会有好感,但这种好感还不算教师所认为的“早恋”,教师应该知道中学生男女有互动是正常的现象,而且也是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在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开始就认定学生已经早恋,正常交往也要严加阻拦,并且加以训斥,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也会让事情适得其反。教师应该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公开与学生进行交谈。尊重学生的人格,朝着健康的方面思考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且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正常交往。对对方有好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怎么样做才是对对方好,才是为对方考虑,然后转化这种情感成为学习上的动力,双方可以公开正常交往,把对方当成自己学习上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健康顺利地渡过这段青春期。

四、结语

初中德育教育范文第2篇

如何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质量,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举措。所以德育的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做好每次的工作,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

提升;初中;德育;措施分析

现代教育慢慢呈现多样化和现代化,人教版教课书对学生的要求也做了相应的改变。为了实现现代化教育,培养现代社会的五有新人,德育必须做好核心力量的作用。所以,为了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制定相关措施,做好分析工作。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去学习和创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的《网络交往新空间》教师就应该先普及自身的网络文化知识,然后通过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了解新的知识,提高德育教育,让学生做一个文明的网友。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代接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把德育工作渗透在各科文化知识里面和现实生活中,从而提高德育质量。

2.转变教育观念

现在是素质教育的时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总是用以前老的教育观念。认为只有成绩好,学生才会有出息。不能一切为了升学率,就对学生进行魔鬼式的训练,不停的向学生输送理论知识,完全不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忽视学生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上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如人教版七年级的《思想品德》第三单元中的《我的朋友遍天下》,如果教师就只是传授一些理论知识,不结合实际,那么学生也是很难明白和理解的。对此,学生也会对初中政治知识失去信心,不知道从何下手,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学生感到厌学的态。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重要时期,过重的学习任务和乏味的学习生活无法让学生进行很好的德育学习,也很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真贯彻和注重素质教育的教学,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提高德育质量。

3.提高实效性

在初中政治举办活动的方面,一些教师只是举办一些走排场,无作用;重结果,轻过程的活动。学生也并非真正愿意或者乐意来参加这些活动。特别又是像一些比赛类的项目,教师总是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参加,而忽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这样就导致一些学生即使可以也不愿意参加活动。如:少先队员活动,很多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都有很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但教师总是组织一些学生参加,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甚至感到反感和厌恶。还有就比如班集体的班会活动,也总是教师或者一些代表学生在上面领导宣传,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投入其中,而且有的时候学生也是为了应付活动而活动,并非体验到其中真正的道理。如果德育活动并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道理,那开展的德育活动也只是形式。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快乐学习。同时,开展的德育活动也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学校不能为了升学率就忽视这些德育内容和方法,阻碍学生全面的发展。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质量,即就应该提高时效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习,快乐成长。

4.多样广泛性

教师德育的方法不能简单单一,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德育的效果和成绩。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做自尊自信的人》中,教师就应该先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然后因材施教,做到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比如,有的学生自尊心强,好面子,教师就应该找到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开展德育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德育教育。而不是进行“一锅端”,不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就用简单单一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那么,这样的德育效果也是非常差的。现代是网络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德育教育方式是通过网络或者一些其他的平台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指导,充分体现信息化时代。如初中人教版《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的《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网络上的视频让学生充分和直观的了解什么是不良诱惑,和该如何去抵制不良诱惑。还可以通过一些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做一些积极向上的课件或者文件,帮助学生学习德育知识。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用另外一层身份和学生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学习和生活,引导他们正确学习。德育方法的多样化和应用的广泛性不仅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很好的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成绩。

5.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社会发展的更替也越来越快,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呈现出高标准和混合型人才。而德育就是发展其它新型人才的基石,我们只有把德育教育扩充在各个方面,同时在德育教育的措施上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改变教育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措施和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升华,强化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进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有道德,有文化”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德育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探析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满足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标准在新课程教育不断改革的影响下,改变了以往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并且学校和教师逐渐提高了对学生个性需求和人格发展的重视,充分意识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必须要以道德建设为基础进行培养和规范。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满足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的要求标准。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的提出和实施,其中明确提出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和信息设备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熟练掌握,同时还要对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社会和文化伦理等各方面问题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在信息设备使用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要求标准,促进信息设备使用素养的提高,使其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使用者。

(二)满足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需求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影响下,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凸显的尤为明显。例如:网络黑客、网络病毒、网络诈骗以及不文明上网行为和网络信息等。而对于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和提高。处在初中学习阶段的初中生,其法律意识往往比较缺少。所以,在进行网络操作过程中很容易会遭到危害。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对网络道德有一个正确认识,并将一些错误上网行为和计算机使用行为进行改进,进而加强学生网络自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方法分析

(一)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材和课程内容当中要想使德育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一个更好的渗透,那么首先要从教材和课程内容方面入手。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当中包含了有关网络道德规范知识内容,但是从整体来看缺少一定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教材作为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而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融入,使学生能够对德育教育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和接受。例如:在对学生教学有关应用文档和数据处理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文档命名和文档分类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然后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命名和分类应用文档或数据,最后将相关内容总结并归纳到一个特定的文件夹中。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有一个正确使用文档良好习惯的形成,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认真学习态度。

(二)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和道德修养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到德育教育质量和学生德育学习效果。所以,必须要加强信息技术教师道德修养的提高。作为初中院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有关道德修养专业培训和学习活动的开展,使教师能够在学习和培训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与此同时,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并且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能够注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例如:在学习有关视频、音频获取和加工知识内容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以视频形式,向学生播放有关网络道德规范或网络设备视频和音频正确使用方法的短片。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这一课堂知识内容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熟练操作,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德育教育。结束语: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达到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需求。所以,这就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综合能力和道德修养的提高,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材和课程内容当中,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德育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生活化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乃至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关键,良好的德育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初中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同时是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奠定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加强德育生活化教育,有利于在学生的关键期,引导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践行良好道德认识的自觉性,也为学校德育整体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实际效用。生活化的德育教育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在思想品德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模范,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从而在实践中自觉地去规范自身的言行。这种贴近初中学生生活的德育方式,围绕学生本身进行,学生能在德育过程里体会到活生生的道德情感,进而产生强大的道德驱动力,使初中德育教育的实用性进一步提升。比如对于学校中某位学生在学校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中干扰其他同学,在学校不遵守纪律,对于他不能采取单纯的道德理论教育,而需要采用生活化的方式,采取谈话的方式了解他的实际情况和在道德品质层面的缺失及需求,对症下药,引导这位学生认清自身的道德缺陷,然后利用道德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他进行改正。

2.推动初中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社会能力是指人在社会中的交往和活动能力,社会能力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社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素质,也是需要学校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初中学生处在适应性行为、社会技能培养的初期阶段,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加入生活化的内容,注重将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性,鼓励学生认识生活中真正的自己,通过德育理论知识学习理清社会道德规范,而且在生活化的德育教育中引导学生与同龄人、家长、老师进行交流,加强对学生交往、适应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社会能力的提高。

3.丰富了素质教育的方法。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要加强对素质教育方法的探索,真正实践素质教育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模式下,以学生的道德需求为主,而且在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体验、自我约束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了学生的个体能动性,这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德育生活化教育的过程,不仅促进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而且成为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二、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策略探析

1.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要了解和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在自觉培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习惯”,因此传统的宣讲来传授德育理论知识的方法并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为践行生活化教育理念,学校应该结合实际状况,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有关德育教育的活动,以生活化的手段吸引学生参与。比如在运动会期间,组织学生对赛事进行跟踪采访并进行广播报道,让学生在身边的校园活动中学习到坚强、不服输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劳动节、重阳节组织开展校园志愿活动,让学生真正接触生活中的劳动者、普通老人,体会劳动的光荣和学习敬老的品质。在校园文化节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捐赠、义卖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献爱心和诚实守信的品质。

2.树立生活化的德育目标和观念。德育目标和观念影响着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方法,正确的德育目标和观念是德育教育开展的保证。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要结合初中各年级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目标,引导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发挥主动性,在生活中发现道德楷模,自觉将自己在生活中领悟到的道德情感投入到言行中。而且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还要转变观念,要将德育的根本目的与学生自身相联系,以初中学生为主体,树立德育在学生生活中进行,为学生更好生活的生活化观念。

3.动员社会、家庭的力量,实现德育生活化教育的整体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情绪、道德方面需求的了解,对学校德育教育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而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德育状况反映给家长,依靠家庭教育补充学校德育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初中学生因年龄及心理的因素,对社会环境、生活认识缺乏,这对于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是一个短板。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应加强社会与学生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生活。比如在德育教育中建立家长委员会,向家长汇报年度德育教育目标、计划,征询家长的意见,组织开展家庭校园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德育宣传活动。

此外,借助社会力量,邀请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来学校指导。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社会的接触不够、对德育理论的了解不深。因此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更要从生活化的角度进行,确立生活化的目标和观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丰富德育教育方法,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生活化德育教育网络。只有从这些方面进行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初中德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黎凯.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思路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6,(03):100.

初中德育教育范文第5篇

一、德育能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以及道德行为准则。可以说,初中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形成一些比较偏激的思想,进而做出某些偏激的行为,因此初中道德教育刻不容缓。例如2017年12月11日,江西上饶3名初中生搀扶摔倒的老人后反被索要10万元。最后经过监控的证实,确实是老太太自己摔倒的,事情才得以结束。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会认为:幸亏是有监控,要是没有监控的话,那事情不就是说不清了吗?那以后我们要是再看到路边摔倒的老人,我们还是不要扶了,免得好事做不成还被冤枉;有的学生会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像事件中的老人一样,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还是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最起码我们问心无愧。这就是学生所表现出的具体的不同价值观,我们的德育教育就是要努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们教师可以多方论证,促使学生明白善良永远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是现代社会背景下,我们要讲究策略地行善,要注意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伸出援助之手。如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社会中真的形成了一种对摔倒老人不管不顾的风气,那么假如摔倒的是你自己的亲人,就是因为无一人搀扶,致使你的亲人离你而去,那你心中会是何种滋味?如引导学生思考:在下次搀扶之前,倡导路过的多名行人一起搀扶,这样是不是就可以免去一些无谓的麻烦。经过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某些主张不扶老人的学生会重新思考这一问题,他们的价值观就是这样慢慢地形成,这就是初中德育的意义。

二、德育能够增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思想潮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中生的思想观念。初中生涉世未深,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没形成,他们极易受到暴力、金钱等不良思想的诱惑和侵蚀。再加上初中生一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视他们为掌声明珠,造成她们做事时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感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而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就是要促使初中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教育。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来增强初中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首先,在重大传统节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促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例如清明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例如建军节或者党的生日那天,组织学生学习战争时期和解放初期我国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例如在国庆节,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爱国主义题材的演讲活动,组织学生讲解当代社会背景下的爱国行为。其次,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例如举行一些团体竞赛,像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体操比赛,或者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活动,等等。通过这种团体活动,促使学生意识到个体与团体的关系,从而促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三、德育能够健全初中生的人格

虽然素质教育实施了好多年,但是应试教育依然顽疾难克。尤其是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教师们为了升学率,家长们为了学生的前途,请家教、购书籍、布作业、参加各类补习班和特长班,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特长,而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而且更严重的是,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对于问题学生的处理简单、粗暴,没有循循善诱地追寻问题根源,而是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逼迫学生听从安排。以上现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们在心理上要么是非常脆弱、要么是非常冷漠、要么是非常偏激。比如新闻上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比如2004年震惊国人的云南大学生马加爵事件,这些血淋淋的事件都在向我们敲响警钟,道德教育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是有多么的重要。因此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在点滴事件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润物无声地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例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坚持、检查的好习惯;例如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同学,感恩所有帮助过他们的陌生人;例如在班级活动中,引导学生与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学会原谅彼此之间的过失;例如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实践活动,在学生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多种能力。

初中德育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核心素养;实效性

初中阶段德育教育工作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非凡,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初中生正处在成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会叛逆、抵抗,且心智不够成熟,缺乏规范而精准的是非判断力,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因此,中学应重视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及时处理与解决相关问题,是当前的重要使命。

一、初中生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新形势下,我国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体系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原有的德育教育方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基本发展要求,因此,必须优化与完善德育教育模式。而今,我国信息科技、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诸多的社会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在网络环境中也出现了诸多负面性的信息与新闻。当前,初中生大都会使用电脑与手机,这些负面信息与新闻会对学生构成威胁,势必会对德育教育工作形成制约。此外,学校过度重视课程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时常挪用德育课堂,使得德育课程的课时数量减少,是不重视德育教育的突出表现。此外,对于德育教育而言,家庭教育也十分关键,其会对德育教育整体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家长仅仅是关注学生成绩,往往会忽视学生德育问题,势必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提升初中生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1.加强校园文化与安全建设当前,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将班级视为重要的阵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空间,及时参与校园文化和安全建设。一般来讲,班级是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与组织形式,学校主要由年级角度出发,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积极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文化节日与安全月等活动,鼓励学生要多多的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通过实践参与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此外,从安全角度出发,学校应将安全教育视为关键内容,积极开展安全宣传与教育工作,以求在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教师应积极开展学科渗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及时把德育教育思想渗透到普通学科中,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例如,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涉及到浮力与压强的知识点时,教师可抓住机会,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渗透学生在夏季要注意安全,避免溺水,还要教给学生溺水后的自救和救人方法。

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应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对的最新思想理念进行宣传。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重要内容,及时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习生活中,积极开展一系列的读书会、讲座等活动,进而丰富整个校园活动内容。在具体的德育教育中,应积极渗透法制观念,以缓解初中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缺失的现状,让学生做到知法、守法,以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学校要定期开展法制专题讲座、举办法制宣传周等。

3.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的素质,不同的学校需要结合自身所属区域特色来开展针对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例如,以河北地区为例,某中学就以“西柏坡”为历史背景,开展相关的爱国主义宣传与教育活动,对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进行深度的宣传与剖析,及时鼓励学生要铭记历史、不忘使命。此外,学校应重视对新媒体与网络平台的有效应用,借助微信、QQ、微博等多元化渠道来开展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工作,如可搜集爱国小故事、开展爱国主义精神宣讲活动、制作以爱国为主题的广播节目等,从而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此外,结合一些国家的特定节日,学校也要相应的举办相关活动。例如,每年的9月18日,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9•18”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活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教育问题中还存在着些许不足,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求家庭、学校与班级要多多的配合。面对此类问题,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主流意识,把握好大方向,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与策略,以求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与思想品德,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基础。此外,应重视班级建设,强调个人、班级与年级的联动机制,进而实现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高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崔建,王爱英.网络环境下提高初中生德育实效性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29.

[2]李月琴.浅析初中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223.

初中德育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班主任;有效性

新时代的新形势下,教育在不断改革,有革新也有保留,德育教育被推上了越来越高的地位。德育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在学生接受传统知识传输型教育的同时也可以接收到对于思想道德个人素养方面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对于学生有着特殊的地位,亦师亦友,所以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针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以下将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不同于科任老师,它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门学科这么简单,他是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老师,无论是在清早的早自习还是深夜的晚自习,甚至是哪个平淡无奇的课间,都有班主任的默默陪伴。同时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可以说,班主任老师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长时间相处,这样可以更好的展开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的地位不容忽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熏陶着学生,而且,他们必须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与教育也是相对公平的。

二、目前德育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懂得因材施教。由于每个学生所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个性,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为了将学生特长挖掘出来,必须要因材施教。(二)教师自身的德育观念需要提高。教师具有一些固有的陈旧思想,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大多数班主任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以考试成绩定义学生的好坏程度,相反在德育教育方面十分忽视。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十分缺失。(三)德育教育方法有待改善。目前德育教育方法没有系统化。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具有随意性,以千篇一律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个性特征被忽视,因此,就当下的德育教学工作而言,班主任应及时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探索适合学生的、简单易行的策略实施德育教育。(四)班主任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学生的德育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多方合作完成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班主任个人的工作,还需要家长倾尽全力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多多沟通和联系,可以使班主任更好的掌握学生状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三、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班主任提高自身德育素养。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人物,在德育教育方面要以身作则,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用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优秀的个人魅力去感悟学生。班主任自身也要时常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学习运用教学基础理论,借鉴学习成功教学案例。为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做好铺垫。而且,对于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班主任也要充分认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学校期间,不但让学生收获了大量的文化知识,也在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全面促进自身的发展。(二)将德育教育赋予真实感情。德育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爱的,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真心喜爱学生、细心关照学生,用真心去感悟学生稚嫩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感觉,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的力量。初中时期是学生叛逆期到来的时期,他们或许感情会非常敏感,讨厌被约束被管教。这时班主任就要细致小心的照顾关心学生,每天早早来到学校查看班级状况,每天查看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经常与学生面对面聊天谈心,缩小师生间的距离。真心换真心,只有班主任对学生细致关怀、和蔼可亲,学生才会同样付出真心,师生才会成为朋友,关系健康。(三)以课堂为教育主要阵地。课堂上是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刻,也是学生接收知识最直接的方式。语文课上学生可以学习到古代文人雅士的高雅思想,品德课上学生可以学习积极向上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课堂上教学内容涉及广泛,学习机会也很多,其中涵盖着许多人生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是很好的思想道德学习。班主任在课堂教学时要紧跟教材向学生传授教材中积极倡导学习的正确思想,也可以在教材之上适当引导学生向生活中发现学习美德。班主任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不断学习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思想美德。(四)丰富课外活动,发展德育思想。步入初中的学生相比小学来说学习任务增加了许多,长此已久学生内心压力增大,心里承受的心思越来越重,对其成长发展极其不利。因此,一些课外活动的开展对提升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十分有必要。学生对社会是陌生的、好奇的,我们为学生计划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是明智之举。例如,在五四青年节时,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踏青,为学生讲述五四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爱国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青年精神。在周末,班主任可以组织同学去养老院、特殊学校参加活动,陪老人聊天散步;教小孩子写字画画,与孩子们一起唱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习惯。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并付诸实际活动。在一举一动下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接受到德育教育。(五)班主任要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是学生成长中的“陪伴”,他们的言行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学生步入初中虽然与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大大减少了,与班主任与同学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增加了,但是父母在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上仍具有作用。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洽谈解决问题,对于孩子的个别问题,班主任也要向家长反映,使家长及时了解情况,并亲自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担负起家长的义务。例如,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老师应该密切联系家长,定期进行家访,对孩子家庭情况进行了解,面对面与家长进行沟通。另外班主任可以创建家长沟通微信群,大家可以提问答疑互相交流。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叛逆期孩子的特点,更加细致的关爱孩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意。互相理解,互相体谅,给孩子一个健康正确的爱。

德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班主任在其中要积极动员,积极引导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也要积极组织家长协同合作,班主任自身也要自我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创新教育理念。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人性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为学生着想。有效的德育教育可以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展现风采。

参考文献:

[1]赵赛萍.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8(3).

[2]刁清利.普通初中班主任领导行为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地区五所初中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7.

初中德育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解读文本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经典的文本,里面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资源。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注重利用这些资源去指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

一、深度解读,感悟人生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很多文章都是经典之作,是名家独具匠心创作出来的作品,这些作品形式灵活、内涵深刻,蕴藏着深厚的情感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针对这样的文章,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体会其中的深刻意蕴,让学生从中感悟人生,提升思想境界。《鼎湖山听泉》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在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中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分析在学习这篇文章过程中的感受,很多学生表示在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中不仅听到了泉水流淌的声音,还体会到了山泉水对于人们心灵的滋润,这股泉水不仅流淌在山中,还流淌在人们的心中。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么,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呢?在文章中,作者说鼎湖山泉水是它的灵魂,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表达又有怎样深刻的内涵?”这样的问题对于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很快积极地投入文本的探究中去了。通过学生共同的讨论和探究,认识到对于鼎湖山来说,泉水不仅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界生命力的强大,洗涤和升华了人们的心灵。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从而产生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人生的热爱之情。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文本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深度解读,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深入感知文本内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文本的精髓,感受到文本中蕴含的旺盛的生命力,体验到文本中的深刻哲理。这样的教学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艺术提问,情感教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离不开设计巧妙的课堂提问。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思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学会知识。而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教学《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钱学森夫妻心中激荡着爱国的热情,他们知道祖国需要他们,于是不顾险阻也要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体会。那么,钱学森在回国的问题上受到了什么样的阻挠?他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了回国的愿望,是怎样做到的?”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于是教师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相关答案。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钱学森甘愿放弃国外丰厚的待遇、优越的物质生活,面对巨大的压力,也要回到祖国的怀抱,表现了钱学森的爱国之情,也让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愿望,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处进行探究,真正在合作探究中获得学生的真实的感受,在感知和解读文本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促进情感体验。

三、深挖文本,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