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制冷技术范文

制冷技术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制冷技术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制冷技术

制冷技术范文第1篇

1简单制冷

1.1冷剂制冷

利用沸点低于环境温度的工艺流体通过压缩、冷凝、膨胀及蒸发组成的压缩制冷循环可实现制冷的目的。借助外界机械能,通过选择不同冷剂、压缩制冷循环方式可不断降低温度直至深冷。冷剂制冷法由独立设置的冷剂压缩制冷循环向天然气提供冷量。制冷能力与原料气的温度、压力及组成无关,通过调节制冷循环的工作压力来控制制冷温度以满足生产的需求,调节操作过程安全稳定。冷剂制冷的最低制冷温度受工质蒸发温度的限制,最低为冷剂在蒸发压力下的蒸发温度。单一冷剂制冷中常用冷剂有氨、丙烷等,丙烷的蒸发温度较低(-42℃)与氨相当(-33℃),可利用环境介质进行压缩后的冷凝,蒸发相变焓虽然低于氨的蒸发相变焓,但由于易得,毒性小,安全且与被冷却流体同类,在制冷工艺中广泛应用。受冷剂制冷温度的限制,轻烃收率难以继续提高。提高天然气分离压力使气液两相相分离温度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天然气凝液的收率,但增压提高收率的作用有限。-30℃下不同原料气丙烷收率与分离压力的模拟结果(见图2),低压时丙烷收率随着分离压力的提高而快速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断降低。分离压力的进一步增加对提高凝液收率的作用减弱,压力的增加导致能耗变大,同时工艺设备的压力等级要求和造价也会大大提高,提高收率的经济性变差。天然气中甲烷含量愈高,加压提高凝液收率的作用愈弱,最优分离压力愈高。不同组成天然气的最优分离压力各异,可通过模拟计算得出以指导生产。改变单一制冷工艺中冷剂的组成,添加更轻且蒸发温度更低的组分,通过降低混合冷剂的蒸发温度,仍借助环境介质进行压缩后介质的冷凝,利用原有压缩制冷循环的混合冷剂制冷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较单一冷剂更低的制冷温度。通过选择蒸发温度更低的单一冷剂如乙烷、甲烷进行制冷循环可实现更低的制冷温度,但受冷剂临界温度(32.1℃、-82.6℃)的限制,环境介质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必须采用阶式制冷循环才能得到更低温位(-88.6℃、-161℃)的冷量,达到提高轻烃收率的目的。

1.2简单制冷方法工艺分析比较

不同制冷工艺的特点各异,根据原料气的压力、组成、液烃收率等因素选择、调整操作是保障装置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节流阀制冷适合较低的原料气量,能够适应大的气量波动且操作简单,在节流阀出口允许有很大的带液量,当气体有可供利用的压力能,而且不需要很低的制冷温度时,采用等焓膨胀特性的节流阀制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冷方法。与透平膨胀机制冷相比,节流阀的制冷量要小的多,难以满足在较低温度下高轻烃收率的要求。在同样的初始状态和膨胀比条件下,气体透平膨胀对外做功引起温降,冷量损失较少,所以无论从制冷温位还是从制冷量上来讲,具有等熵膨胀特性的透平膨胀的效率更高,二者的差值与温度、压力有关。当压力较低而温度较高时,差值较大,随着压力的增加,二者的差值逐渐减小,最终接近于零,当原料气的压力很高时,简单节流阀制冷更具优势。原料气较富时制冷量的需求过大,若采用透平膨胀机对其进行制冷则原料气的压缩功会太大,能耗较高,并由于较高的原料气压力使操作稳定性降低,同时透平膨胀机允许的带液量有一定限度,而节流阀出口允许有很大的带液量,故较富的原料气不适合采用透平膨胀机制冷。冷剂制冷的制冷量与原料气的贫富程度及压力无关,加压、降温均能实现气相混合物冷凝,对于含C4、C5及更轻的烃类混合物,降温冷凝的功耗低于加压冷凝的功耗,降温成为提高轻烃收率的首选技术。利用混合冷剂在一定压力下蒸发,可产生较单一冷剂更低且为一定温度范围的低温冷量,通过改变冷剂的组成还可以方便调节蒸发温度以适应不同组成天然气的冷凝分离要求。混合冷剂制冷工艺与单一制冷工艺的流程完全相同,不需要增加设备投资。但是混合冷剂中呈气态、气液平衡态、液态的物质组成不断变化,对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的设计尤其是操作、管理带来很大的难题,工程实际应用价值受限。通过选择蒸发温度更低的单一冷剂也可实现较低的制冷温度,比如采用乙烷可获得最低为-88.6℃的低温冷量,但是受乙烷临界温度(32.1℃)的限制,不能利用环境作为冷凝介质,必须采用阶式制冷循环。阶式制冷循环中天然气与冷剂梯级降温,冷热流体的温差小,制冷效率高,能耗较低,但流程复杂,难以平稳操作,投资较大,轻烃回收装置中也极少采用。处理量小、原料气组成较富、其压力与外输气压力之间没有足够压差可供利用时,采用冷剂制冷法比较经济,通常选用丙烷作为冷剂;当处理量较小、原料气组成较贫、原料气压力较大且随开采过程压力逐渐递减又不要求高的乙烷收率时,采用节流阀制冷既能够经济地达到收率要求,又节省了装置的投资及能耗;当处理量较大、原料气组成较贫、且需要回收较多乙烷时,可采用透平膨胀制冷。无论哪种简单制冷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同时满足天然气组成、温度、压力以及较低制冷温度的要求。因此应依据实际情况,从原料气组成、装置建设目的、产品收率要求、生产成本和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的选择。作为初选轻烃回收制冷工艺的依据(见图3,图4)。

2复合制冷

高收率与低能耗是轻烃回收的发展方向,针对我国天然气井口压力较低、天然气大多较贫且组成变化较大的现状,轻烃回收需要的温度持续降低,单一的制冷方法很难达到要求。虽然增压-膨胀机制冷可以达到温度要求,但膨胀机的带液问题会带来一系列的附加损失,使膨胀机的效率降低、能耗过大,对富含重烃的天然气(富气)仍不适宜。轻烃回收工艺上应用最多的是以膨胀制冷作为主要冷源,冷剂制冷作为辅助冷源的复合制冷法,采用逐级制冷和逐级分离冷凝液的措施来降低冷量消耗和提高制冷深度,以达到较高冷凝率,最大限度地回收天然气中的轻烃。复合制冷法的冷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装置运转受外界条件变化影响小,适应性强,保障了装置的安全、平稳、高收率运行;复合制冷法中外加制冷系统比冷剂制冷法要简单、容量小,外加制冷系统仅仅须解决高沸点烃类即重烃的冷凝问题。复合制冷与单一的冷剂制冷、膨胀制冷相比,既克服了冷剂制冷装置流程复杂以及制冷温度受限的缺点,也克服了透平膨胀机制冷稳定性差、对原料气适应能力差的缺点。复合制冷工艺由于外加冷源的存在,可使重烃提前冷凝分离,大幅度减少了透平膨胀机的带液,而且又能够补充节流阀制冷所缺乏的冷量,装置整体能耗大幅较低,丙烷收率特别是乙烷收率大幅提高,是当前先进、合理、有效的轻烃回收制冷方式,可实现高收率,低能耗的目标。

3结语

制冷技术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能源短缺的问题。因此,目前国家倡导节能减排提倡使用清洁优质高效能源,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对于制冷与空调行业,应注重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制冷空调技术与相关技术的融合与交叉,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能源战略新需要。

一、天然制冷剂的研究

目前在天然制冷剂中以氨、丙烷与其他烃的混合物及CO2制冷技术,其中CO2制冷技术最有可能成为R22的长期替代物。由于CO2的高密度和低粘度,CO2的流动损失小,传热效果好。通过强化传热可以弥补它循环不高的缺点,增加回热器或者采用两级压缩即可达到与常规制冷剂相似的效率,而不设膨胀机,这也是各公司开发CO2小型制冷或者汽车空调的研究方向。

CO2制冷技术已经跨进实际应用的门槛。日本几大公司开发的CO2热泵热水器已上市多年,年产已达十万台。日本冷冻空调协会标准JRA-4050-2004家电热泵热水机(二氧化碳冷媒)对这类产品的性能、安装等有严格的规定。实际上热水器稍加改装,即可变为有热回收的家用空调,所以将CO2用于家用空调也只有一步之遥。在汽车空调方面,可以说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都进行了CO2汽车空调的研制,并能过专门协调机构联合攻关,国际汽车工程学会不断有关报告。欧盟正在讲座相关CO2汽车空调的标准,准备在2008-2010年将欧洲的汽车空调全部改为CO2系统。

二、热声制冷技术

热声制冷是21世纪以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制冷技术,与传统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相比,热声热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无需使用污染环境的制冷剂,而是使用惰性气体或其混合物作为工质,因此不会导致使用的CFCS或HFCS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而危害环境;其基本机构是非常简单和可靠,无需贵重材料,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它们无需振荡的活塞和油密封或润滑,无运动部件的特点使得其寿命大大延长。热声制冷技术几乎克服了传统制冷系统的缺点,可成为下一代制冷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所有的热声产品的工作原理都基于所谓的热声效应,热声效应机理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在声波稠密时加入热量,在声波稀疏时排出热量,则声波得到加强;反之声波稠密时排出热量,在声波稀疏时吸入热量,则声波得到削弱。当然,实际的热声理论远比这复杂的多。

当然,热声制冷的设计水平及制造工艺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美国在热声领域内的投入最大,研究机构最多,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如上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海军研究生院(NPS)的Garrett教授开发的热声制冷机;2000年左右,开发了太阳能驱动的热声制冷机;还有在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LANL),SWIFT教授领导着世界著名的热声研究组,他们主要研发的热声驱动的脉管制冷(低温制冷);另外还有开式热声制冷和空调、高频微型热声机制冷以及还在研发中的种种技术。

三、太阳能空调

太阳对地球的年辐射总量为1.8×1018kW·h。如果0.01%能够被利用,折合到每人为1.8×1018×0.01%÷(60×108)=30000kW·h/a。

太阳能制冷具有很好的季节匹配性,夏季,天气越热,空调的负荷越大,需要的制冷量就越大,而此时太阳幅射最强,提供的热能最多,太阳能空调提供的冷量也就最高。冬季,太阳能辐射减弱,但所需的制热循环水温度不高(65℃即可),在满足制冷工况的集热面积下,同样能满足制热负荷要求;这一特点使太阳能制冷技术受到重视和发展。实现太阳能制冷有“光热冷”、“光电冷”、“光热电冷”等途径。

四、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水源热泵是既可供热又可供冷的高效建筑节能技术,水源中央空调系统是由末端(室内空气处理末端等)系统,水源中央空调主机(又称为水源热泵)系统和水源水系统三部分组成。为用户供热时,水源中央空调系统从水源中提取低品位热能,通过电能驱动的水源中央空调主机(热泵)“泵”送到高温热源,以满足用户供热需求。为用户供冷时,水源中央空调将用户室内的余热通过水源中央空调主机(制冷)转移到水源中,以满足用户制冷需求。

水源热泵根据对水源的利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两种:闭式系统需要构造地下埋管换热器或者地表水埋管换热器,形成封闭的地源水循环系统,向地下土壤或者地表水散热或者取热。开式系统的特点是抽取地下水或者地表水,在板式换热器中与机组的循环工质进行热交换,实现散热或者取热后,再回灌到地下或者河流。

我国的水源热泵刚刚起步,发展前景看好。目前已经有数个示范工程。在华东地区,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熟悉水源热泵,并深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常规能源的节约和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是因为有较好的热泵科研与应用基础。

五、天然气(燃气)吸收式制冷系统

制冷技术范文第3篇

摘要:将食品进行冷藏冷冻处理是为了尽最大可能保持食品的新鲜程度、营养含量和品尝起来的味觉感受,因此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冷藏冷冻设备。为了可以储存更多的食品,人们还发明了冷库。在未来冷冻设备会越来越普遍。同时作为冷藏设备的核心,制冷设备的质量、制冷的方式也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先进。

关键词:冷冻冷藏技术;制冷设备;制冷机

食品作为人们生存的必需品,一天也离不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开始享受生活,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是填饱肚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食物的新鲜程度也成为了人们选择食物的标准,对食品进行冷藏冷冻处理解决了这个难题,冰箱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为了更好的保持食品的新鲜各个厂家建立了冷库用以储存刚刚生产的食品,用这样的方法占领市场[1]。

1冷冻冷藏技术

人们食用的食品主要分为两大类,植物类与动物类,这两种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同,人类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缺一不可。但是,因为微生物的分解和酶的作用,食品很容易变质,发生变质的食物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不能食用,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人们开始使用冷冻技术。因为在低温下,微生物和酶的活性被降低从而做到保鲜。

1.1冷冻冷藏技术的优势

冷冻冷藏技术被广泛的使用在食品行业,据统计近几年冷冻冷藏食品的营业额比以往增长了将近60%。冷冻冷藏技术之所以发展的这么迅速是因为它具有许多的优点,它可以将食品的贮存时间延长很长时间,而且在储存期间不会发生变质,并且在需要时可以直接取出食用。十分的便利。而且使用冷冻冷藏技术储存食物还可以不受季节的影响,通过冷冻冷藏技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吃到新鲜的食物[2]。

1.2冷冻冷藏技术的选择

冷冻冷藏技术并不是简单的直接将食物冷藏,要想得到质量过关,口感良好的冷冻食品还与冷冻的温度,冷冻的时间有关。一般来说,最佳的冷冻温度最高不能过高于零下18摄氏度。同时冷藏冷冻的时间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由于水结冰体积会膨胀,如果冷冻的时间过长,食物内的水分全部变成冰,体积膨涨,会使一些营养成分流失,还会影响到食品的口感。如今我国冷冻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冷冻冷藏保鲜技术的科技含量较高,我国在这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发展自主创新,缩小与外国的差距,同时还应该注重市场研究,建立完整健全的管理,检验体制,依法检查力争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食品。

2制冷设备的工作方式

2.1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

制冷设备的好坏严重影响着食品的冷冻效果,就目前而言,制冷系统的最为重要的四个组成部分是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这些基本的部分通过管道连接使之形成一个完全密封的环境,制冷剂在这些部分中循环的流动,通过制冷剂状态的变化,完成制冷任务。但是要想制冷,不只需要四大部分,还需要一些辅助部分,这些辅助部分可以提高可靠安全性,高效性,经济实用性[3]。

2.2制冷设备的制冷方式与优缺点

通常常见的制冷设备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冷却,直接冷却就是将制冷机内的蒸发器装设在制冷装置的箱体或者建筑物内,直接利用制冷剂的蒸发冷却其中的空气,靠冷空气冷却需要冷却的物体。这种冷却方式的优点是冷却速度快,传热温差小,系统比较简单,因而得到普遍应用。但是这种制冷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这种制冷方式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控制。另一种冷却方式为间接冷却,间接冷却是靠制冷机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从而使载冷剂冷却最为常见的制冷剂就是盐水,再将载冷剂输入制冷装置的箱体或建筑物内,通过换热器冷却其中的空气。这种制冷方式易于保持冷冻物的稳定,制冷剂泄露时视频不会被污染,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可利用电脑进行远程操控。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缺点,这种冷却方式冷却速度慢,总传热温差大,系统也较复杂,故只用于较少的场合,适用于对温度有严格要求的冷库。两种制冷方式各有各的优缺点,每种制冷方式都有存在的必要性。制冷设备的核心是制冷机,它是将具有较低温度的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转移给环境介质从而获得冷量的机器。常见的制冷机大体上可分为压缩式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蒸汽喷射式制冷机,半导体制冷器等。

3结束语

如今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的要求,冷冻冷藏食品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提高冷冻冷藏技术的水平保证食品的质量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合理的把握冷冻冷藏时间,了解制冷设备的原理,合理的使用不同的制冷方式,对不同的食品进行冷冻冷藏,提高食品的质量,以便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明明,马国远,许树学.CO2制冷技术及其在冷冻冷藏中的应用[J].制冷与空调,2014,14(4):54-61.

[2]何宁.浅谈制冷设备选型及运行控制中的节能技术[A].中国制冷学会、全国商业冷藏科技情报站.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中国制冷学会、全国商业冷藏科技情报站,2008:5.

制冷技术范文第4篇

目前在天然制冷剂中以氨、丙烷与其他烃的混合物及CO2制冷技术,其中CO2制冷技术最有可能成为R22的长期替代物。由于CO2的高密度和低粘度,CO2的流动损失小,传热效果好。通过强化传热可以弥补它循环不高的缺点,增加回热器或者采用两级压缩即可达到与常规制冷剂相似的效率,而不设膨胀机,这也是各公司开发CO2小型制冷或者汽车空调的研究方向。

CO2制冷技术已经跨进实际应用的门槛。日本几大公司开发的CO2热泵热水器已上市多年,年产已达十万台。日本冷冻空调协会标准JRA-4050-2004家电热泵热水机(二氧化碳冷媒)对这类产品的性能、安装等有严格的规定。实际上热水器稍加改装,即可变为有热回收的家用空调,所以将CO2用于家用空调也只有一步之遥。在汽车空调方面,可以说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都进行了CO2汽车空调的研制,并能过专门协调机构联合攻关,国际汽车工程学会不断有关报告。欧盟正在讲座相关CO2汽车空调的标准,准备在2008-2010年将欧洲的汽车空调全部改为CO2系统。

二、热声制冷技术

热声制冷是21世纪以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制冷技术,与传统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相比,热声热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无需使用污染环境的制冷剂,而是使用惰性气体或其混合物作为工质,因此不会导致使用的CFCS或HFCS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而危害环境;其基本机构是非常简单和可靠,无需贵重材料,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它们无需振荡的活塞和油密封或润滑,无运动部件的特点使得其寿命大大延长。热声制冷技术几乎克服了传统制冷系统的缺点,可成为下一代制冷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所有的热声产品的工作原理都基于所谓的热声效应,热声效应机理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在声波稠密时加入热量,在声波稀疏时排出热量,则声波得到加强;反之声波稠密时排出热量,在声波稀疏时吸入热量,则声波得到削弱。当然,实际的热声理论远比这复杂的多。

当然,热声制冷的设计水平及制造工艺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美国在热声领域内的投入最大,研究机构最多,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如上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海军研究生院(NPS)的Garrett教授开发的热声制冷机;2000年左右,开发了太阳能驱动的热声制冷机;还有在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LANL),SWIFT教授领导着世界著名的热声研究组,他们主要研发的热声驱动的脉管制冷(低温制冷);另外还有开式热声制冷和空调、高频微型热声机制冷以及还在研发中的种种技术。

三、太阳能空调

太阳对地球的年辐射总量为1.8×1018kW·h。如果0.01%能够被利用,折合到每人为1.8×1018×0.01%÷(60×108)=30000kW·h/a。

太阳能制冷具有很好的季节匹配性,夏季,天气越热,空调的负荷越大,需要的制冷量就越大,而此时太阳幅射最强,提供的热能最多,太阳能空调提供的冷量也就最高。冬季,太阳能辐射减弱,但所需的制热循环水温度不高(65℃即可),在满足制冷工况的集热面积下,同样能满足制热负荷要求;这一特点使太阳能制冷技术受到重视和发展。实现太阳能制冷有“光热冷”、“光电冷”、“光热电冷”等途径。

四、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水源热泵是既可供热又可供冷的高效建筑节能技术,水源中央空调系统是由末端(室内空气处理末端等)系统,水源中央空调主机(又称为水源热泵)系统和水源水系统三部分组成。为用户供热时,水源中央空调系统从水源中提取低品位热能,通过电能驱动的水源中央空调主机(热泵)“泵”送到高温热源,以满足用户供热需求。为用户供冷时,水源中央空调将用户室内的余热通过水源中央空调主机(制冷)转移到水源中,以满足用户制冷需求。

水源热泵根据对水源的利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两种:闭式系统需要构造地下埋管换热器或者地表水埋管换热器,形成封闭的地源水循环系统,向地下土壤或者地表水散热或者取热。开式系统的特点是抽取地下水或者地表水,在板式换热器中与机组的循环工质进行热交换,实现散热或者取热后,再回灌到地下或者河流。

我国的水源热泵刚刚起步,发展前景看好。目前已经有数个示范工程。在华东地区,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熟悉水源热泵,并深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常规能源的节约和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是因为有较好的热泵科研与应用基础。

五、天然气(燃气)吸收式制冷系统

制冷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海上油气开发;余热利用;节能改造;烃露点控制;溴化锂制冷

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的能源利用率大约在20%~30%,相较陆上项目普遍偏低,究其原因是由于平台空间有限、重量控制严格,海上平台发电机组效率和余热资源的利用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海上设施大多安装发电机组,为本平台和周边依托平台提供电力,燃料消耗来自于自产油气,其能源消耗占海上生产设施综合能源消耗的比重很大,属于主要耗能设备。从项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海上设施采取发电机组余热回收项目的整体能源利用率比未采用余热回收的项目高10%~15%左右。目前,加强海上平台大型电站烟气余热利用是直接提高开发项目的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方式。

1海上油气田开发余热资源利用途径

海上油田开发项目和气田项目相比,油田的用热负荷要远高于气田的用热负荷,气田的烟气废热(特别是气田后期的地层压力衰减后启动湿气压缩机保产阶段)要高于油田。海上油气生产装置(含陆地终端)可利用的主要余热资源有:燃气透平高温烟气废热;燃气、燃油往复式发动机烟气废热;热介质炉、加热炉、蒸汽或热水锅炉等低温烟气废热;高温生产水以及主机缸套水废热等。同时,海上平台存在众多用热及用冷环节,例如:油气处理、输送与储存工艺的保温,海水低温闪蒸制淡,工艺、生活空调等。目前,海上开发项目余热回收后的主要用途分为4类:1)替代各类热站(含蒸汽热水锅炉、热介质炉、加热炉等),例如,海上平台将透平发电机排烟引入余热锅炉加热盘管中的导热油从而替代热站。2)替代电驱压缩机制冷和电加热空调的余热驱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制热空调。3)替代电加热生活热水系统。4)余热驱动的蒸发式海水淡化装置等[1]。

2海上气田开发生产装置冷量需求

在海上油气开发过程中,自带燃气透平电站或者原油发电机组的中心处理平台存在大量的高温烟气余热,燃气透平电站排烟温度高达400℃,余热利用潜力很大。不同于油田开发加工需要大量热源用于工艺流程,气平台的热用户很少,在负荷小的情况下一般不对燃气轮机排气进行余热回收,直接采用电加热器更为灵活、便利,所以对于气田来说,因为大量余热资源没有合理利用,项目能源利用率往往偏低。海上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央空调系统需要冷量的提供,海上平台的生活区和生产区工作间是在封闭的室内。空调设备为这些区域的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保障封闭室内的设备正常运转环境。以往多是采用电驱动压缩式制冷装置来提供这些冷量,冷量的获得通常需要消耗很多能量。考虑利用平台余热服务冷用户,回收余热同时减少能源消耗。以溴化锂吸收式技术为基础的制冷机组由热能驱动运行,驱动热能可以是蒸汽、热水、直接燃烧燃料(燃气、燃油)产生的高温烟气或外部装置排放的余热烟气、余热热水,制取5℃以上冷水用于满足各工艺用冷及舒适性空调,有效回收利用低温热能,在海上平台余热节能技术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3]。中海油与康菲石油共同开发的西江某平台利用90℃左右含油污水作为热源,驱动溴化锂空调机组,用于机房及生活楼供冷,是迄今国内第一家在海上平台应用吸收式制冷机的项目。此外,位于南海西部海域某气田开发项目采用回收透平发电机组产生的450℃左右高温烟气作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驱动热源,为平台生活楼提供冷源。从经济效益上看,生活楼供冷耗电量占平台电耗比例很小,且受使用时间的限制,考虑到安装溴化锂制冷系统带来的一系列改造,包括平台结构以及管线上的改造,溴化锂制冷技术的应用虽然减少了燃气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但节能效果有限,需要结合投资回收期综合考虑。结合海上气田开发项目能源实际需求,在充分考虑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基础上,余热制冷需要拓展新的思路,挖掘节能潜力。

3余热制冷在烃露点控制系统改造中的应用

南海某高凝析气田开发项目拟新建3座平台,包括1座中心平台和2座井口平台,中心平台设有气液分离系统、湿气压缩系统、凝析油处理系统、TEG脱水系统、烃露点控制系统、干气压缩系统、公用系统等。中心平台接收并处理本平台和周边井口平台物流,经处理后合格干气经外输气压缩系统增压后通过海底管道外输送往陆上终端外销。对天然气输配系统的操作而言,烃露点是一项重要指标。因为液烃在管道内冷凝并积聚后会产生两相流而影响计量的准确性,加大管道阻力,造成生产操作方面的安全隐患。此外,天然气夹带的液烃也会影响燃气透平的操作,对压缩机组的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国家标准GB17820—2012《天然气》以及GB50251—2015《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在天然气交接点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天然气中应不存在液态烃[4]。因此,天然气处理环节设有烃露点控制系统,除去天然气中的重烃组分,以保证销售气烃露点满足质量指标要求。工艺外输天然气烃露点控制常规做法是通过J-T阀对天然气进行节流降温,原理是通过气流产生焦耳-汤姆逊效应,节流降压来实现降温[5],该项目采用常规J-T阀方案,具体流程见图1。TEG系统脱水处理后的干气分为两股,分别经干气/低温气换热器和干气/低温液换热器换热后汇合,经J-T阀节流降温后进入低温分离器气液分离脱除重烃,脱烃后的低温合格气先后与脱水后的干气和脱水前的湿气换热升温,进入外输干气增压系统,分离的重烃与脱水后的干气换热升温后进入凝析油闪蒸罐。

4结论

针对南海某项目天然气烃露点控制环节拟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充分利用透平余热,替代部分J-T阀作用对天然气降温冷却方案进行了节能潜力分析。该方案解决了常规采用J-T阀对天然气进行节流过程引起的能量损失,降低了燃料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效益良好;同时,解决了目前海上平台溴化锂制冷途径单一化、经济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余热制冷在海上平台利用途径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编委会.海洋石油工程机械与设备设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31.

[2]金红光,郑丹星,徐建中.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装置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28-171.

[3]张长江.溴化锂吸收式技术在余热利用领域中的应用[J].上海电力,2009(4):269-273.

[4]马国光,董文浩,马俊杰,等.凝析气田外输气烃露点控制方法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5,44(3):19-22.

[5]申雷昆,蒋洪.天然气烃水露点控制问题探讨[J].石油化工应用,2017,36(4):136-140.

制冷技术范文第6篇

当前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故障防范策略,已被融入到现代空调制冷系统的实践应用当中,它不仅可有效降低制冷系统的运行成本,而且还能明显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着重就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在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制冷系统;故障诊断;智能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冷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已越发普及,其重要性也不断增强。如何进一步提升制冷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已成为了当前国内外众多学者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故障防范策略,它能通过实时、自动的监测和采集制冷系统的状态信息与运行参数,以起到有效预测故障发生、判定故障性质、评估系统运行状态以及延长系统正常使用寿命的目的。

1制冷系统的故障特点

制冷系统根据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吸收式制冷系统、半导体式制冷系统以及吸附式制冷系统等多种类型。以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为例,其常见故障类型包括了:制冷剂泄漏、冷却水量减少、管路压力增大等问题,而导致系统冷却效率的降低及系统能耗的增加。正是由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构成元件多(制冷压缩机、节流装置、热交换设备、管道等)、循环工作状态复杂(包括制冷剂、水、空气、油等),因此当制冷系统故障发生时,具有故障原因复杂、故障征兆复杂的特点,且存在着较多不易被检测的参数,部分检测数据与故障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也不明显。因此,在制冷系统的故障诊断时,如果只依靠维护人员的个人经验或仪器进行故障的查找与排除时,不仅诊断效率低,而且检修成本高、检修失误率高。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制冷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已逐步由传统的单一化、常规化的诊断方法,发展为以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诊断方式。

2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在制冷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也是由现代人工智能学、控制学、信号处理学、模型识别学等多种学科所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

2.1常见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的类型。目前,应用于制冷系统中的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其常见类型包括了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诊断技术、基于直接可测信号的故障诊断技术、基于知识经验的故障诊断技术这三大类。其中,基于可测信号和知识经验的故障诊断技术,也被称为直接诊断法,它是直接利用制冷系统的可测信号与知识经验,以判定故障类型、预测故障发生的方法,常见的诊断技术包括了专家系统诊断法、模糊数学诊断法、神经网络诊断法、小波分析诊断法等;而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诊断技术,则被称为间接诊断法,它是间接利用数学模型,以全面反映与评估制冷系统的故障情况及安全性的方法,常见数学模型包括了故障树模型、攻击树模型、攻击图模型等。

2.2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的具体应用

2.2.1专家系统的应用。专家系统诊断技术,它属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中一个前沿分支,即是将一些已在实践中得以验证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字化表达,并通过存入计算机系统中,从而以形成具备强大推理能力、决策能力的专家系统。用于制冷系统中的专家系统,其工作原理详见图1所示。该专家系统主要由故障诊断模块、故障解释模块、故障处理模块、模拟显示模块、学习查询模块以及智能输出模块这几大功能模块所构成。通过专家系统的应用,制冷系统的故障诊断过程能由系统代替人类专家,并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库资源与逻辑推理能力,以提升对系统故障预测、诊断的准确性与效率。

2.2.2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指通过人的大脑对信息加工、处理及存储的机制,所提出的一种智能化信息处理的非线性模型,也是由大量的神经元(处理单元)所进行互联而得到的一种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与专家系统相比,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时间效率,以及更高的故障诊断质量。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神经网络智能诊断系统迅速发展,并已成为国际上故障诊断领域的最新热点,同时神经网络用于制冷与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也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例如: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见图2),能真实反映出制冷系统运行时的期望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值,即残差(residual)值,并通过评价残差值以反映出制冷系统的安全性状况,并可诊断与预报系统故障类型及故障点定位,从而实现较高的故障诊断精度与准确性;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混合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不仅能有效解决专家系统的信息采集难题,而且通过专家系统的数据库还能解决人工神经网络的“黑箱”问题,两者互为补充,因此在制冷系统故障诊断的实践应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2.2.3模糊诊断法的应用。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其故障征兆与引发故障的原因之间,往往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大型制冷系统中,这种不确定性更加明显。而模糊诊断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的一种故障识别方法,它能利用故障征兆与引起原因之间的这种不确定性来进行系统的故障诊断。由于制冷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故障征兆与原因间的不确定性,在许多故障诊断问题中,其故障机理非常适合采用模糊数学规则来进行描述,并能有效克服空调制冷系统因设备的复杂性所带来的诊断困难问题,因此具备了较强的实用价值。一个典型的应用于空调制冷系统中的模糊诊断系统的结构,详见图3所示。如图3所示,用于制冷系统的模糊诊断系统,主要由模糊化接口、模糊规则库、模糊推理机、非模糊化接口等多个部分所构成。其中,模糊化接口通常采用A/D和D/A转换器作为接口装置,其作用采集制冷系统中精确的、连续变化的输入量转化为模糊量,以便实现模糊推理;模糊推理机即模糊控制器,它也是模糊诊断系统的核心,可通过利用知识库中的规则对模糊量进行运算与分析,并得出模糊结论;而非模糊化接口,其主要作用是将模糊推理所得到的结构,转换为非模糊值即清晰值,从而实现对制冷系统故障结论的清晰表达。目前,模糊诊断法已被成功运用到制冷系统的智能化故障诊断中。例如:将模糊数学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可采用模糊方法处理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并对推理过程进行解释;将模糊数学理论与专家系统相结合,则可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变换原理对制冷系统的安全性能进行评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专家系统等等。

2.2.4小波分析法的应用。小波分析法,是一种新型的线性时频分析的方法。当前,以小波变换分析为基础的信号处理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类设备的故障诊断当中,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由于制冷系统在发生故障时,会出现一些瞬变信号或脉冲信号,而这些参数的变化也往往隐藏着重要的故障信息。而小波分析法是一种窗口面积恒定、窗口形状可变的时频局部化分析方法,它不仅具有多分辨率和时频局部性的特点,而且能够有效处理非平稳信号,因此非常适用于分析制冷系统的瞬态信号或时变信号。目前,小波分析法在制冷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制冷系统的吸气阀片损坏、排气阀片损坏以及制冷压缩机停转等故障的智能化诊断,利用小波分析法的预处理功能,能提前查找到制冷系统中各元件的故障先兆,从而以及早地发现并预报故障。

2.2.5故障树模型的应用。由于制冷系统中所发生的故障,通常具有层次特性,即故障原因和后果之间往往具有多层的关系。故障树模型诊断技术,即是以系统最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顶事件)为分析目标,以可能导致顶事件发生的其他事件为中间事件或底事件,按树枝状逐级细化,从而依次找出制冷系统的全部故障因素。目前,故障树模型在制冷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主要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故障诊断中,它可准确分析与诊断“冷剂水损失”和“冷剂水污染”等问题。通过分析与计算,能将制冷系统中的故障事件进行重要度分级,从而找出制冷系统中最薄弱的因素,以此实现对系统中故障类型的准确识别、预测与诊断。同时,利用故障树模型,还能实现对制冷系统的改进设计,以实现制冷系统整体上的节能优化与安全优化。

3结论

本文主要以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诊断法、小波分析法、故障树模型这几种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为例,就其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通过智能化诊断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及时查找出制冷系统的故障原因及故障类型,以迅速排除故障,而且能自动预测故障的发生,减轻了故障问题所带来的影响与后果,从而起到了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系统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的目的,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与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卢静.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价值[J].科技与创新,2015(16):154-154.

[2]闫林巍.压缩制冷系统的故障分析和解决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0):79-80.

[3]侍孝虎.制冷系统隐性故障分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43-45.

制冷技术范文第7篇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修订稿)》及《保护臭氧层,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倡议书》中规定的工作目标,加快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工作步伐。在年月日前,实现全市无(全氯氟烃,俗称氟里昂)、以及含有和的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消费(除维修和必要用途外),并建立维修和必要使用和的监管体系。

二、工作内容及责任分工

(一)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名录及替代品名录

明确必须提前淘汰的/产品及其替代品名录,并向社会公布相关名录。此项由市环保局负责。

(二)对/使用情况进行排查摸底

利用月份个月时间,各县(市、区)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对 /生产、销售、储存、使用情况进行排查摸底,月底将调查摸底情况汇总上报市政府。

1、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辖区内/生产、销售、储存、使用情况的调查摸底。

2、市环保局负责市区内工业企业中生产、销售、储存、使用情况的调查。

3、市工商局负责市区内工商制冷(冷库冷柜机组、运输制冷机组、离心式制冷机组等)、家电制冷的调查。

4、市交通局、市公安局负责市区内汽车空调制冷的调查。

5、市建设局、市技术监督局负责市区内建筑空调制冷的调查。

(三)生产领域的监管

1、自年月日起,不得在新建或引进生产/的建设项目和生产过程中使用类制冷(清洗、发泡)剂的建设项目。此项由市发改委、市环保局负责。

2、自年月日起,全市所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类制冷(清洗、发泡)剂的生产线都必须改用国家公布的替代品,不得继续使用类制冷(清洗、发泡)剂。此项由市环保局负责。

(四)销售、消费领域的监管

1、自年月日起,除用于维修和必要用途之外,禁止在本市销售类制冷(清洗、发泡)剂。如销售类制冷(清洗、发泡)剂,则工商局不予发放和年审工商执照。本市销售的制冷(清洗、发泡)剂必须为经国家推荐,并列入替代品名录的产品。此项由市工商局负责。

2、自年月日起,禁止在本市销售含类制冷剂的家用冰箱、冰柜及工商用制冷设备。如销售类制冷(清洗、发泡)剂,则工商局不予发放和年审工商执照。此项由市工商局负责。

3、自年月日起,禁止审批新建大型建筑工程安装使用含类制冷剂的中央空调制冷设备,并将此项目列入竣工验收内容。此项由市建设局、市技术监督局负责。

4、自年月日起,禁止在本市销售灭火器。此项由市消防支队负责。

5、自年月日起,所有用于维修和必要用途需要销售、储存、使用类产品的单位必须向市环保局申报备案,未申报备案的维修企业禁止销售、储存、使用类产品。此项由市环保局、市工商局负责。

(五)中央空调、工商制冷设备的监管

对使用类制冷剂的中央空调、工商制冷设备的单位进行登记造册,督促其制订淘汰方案。组织开展使用类制冷剂的中央空调、工商制冷设备的制冷剂替换示范项目,采用国际通行或国家认证的成熟技术进行整机替换或改造,推动全市的替换工作。对不具备替换和改造条件、需继续使用类制冷剂的中央空调和工商制冷设备进行密封处理,并保证在使用年限到期前予以淘汰。争取于年月日前在中央空调、大型工商制冷设备中淘汰类制冷剂。此项由市环保局、市技术监督局、市发改委、市工商局负责。

(六)制冷维修行业的监管

1、具备汽车空调、工商制冷、建筑中央空调维修资质的单位,必须配备并使用专门的制冷剂充灌/回收设备,在维修活动中不得随意将类制冷剂排入大气,不得将类制冷剂用于冲洗和泄漏检测,在维修已经使用替代品的设备时,不得重新使用类制冷剂。

2、年月日前,在维修活动中使用类制冷剂的汽车空调、工商制冷、建筑空调制冷维修企业必须向市环保局提出备案申请,经市环保局认定具备类制冷剂充灌/回收能力后,方可从事类制冷剂的储存和维修更换业务。此类制冷维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对类制冷剂的储存和使用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并定期向市环保局及相关主管部门报告类制冷剂的储存和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市交通局、市工商局在对此类维修企业进行年审时,应将以上监督检查情况作为年审内容,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责令整改,达标后方可通过年审。

(七)汽车报废行业的监管

自年月日起,具备报废汽车拆解资格的单位必须配备并使用专门的类制冷剂回收设备。在报废汽车拆解过程中必须先行回收汽车空调中剩余的类制冷剂,不得随意将类制冷剂排入大气。此项由市交通局、市环保局负责。

(八)在用家用制冷设备的监管

1、目前该领域无成熟替代品,使用类制冷剂的在用家用制冷设备(冰箱、冰柜、空调)及车用空调,正常运转不需补充制冷剂的,可继续使用;在维修过程中需充灌制冷剂的,应优先使用本市回收的制冷剂。

2、在国家有关部门认证公布成熟的替代产品后,上述领域的类制冷剂应在正常维修过程中逐步替换成不含类制冷剂的替代品。

(九)类制冷剂回收与储存中心的建设

为更好地利用和储存中央空调、大型工商制冷设备替换下的类制冷剂,加强对类制冷剂使用中的监管,在年底前,应确定1-3家具备类制冷剂回收和再生能力的制冷设备维修企业建立类制冷剂回收再生与储存中心,负责回收再生和储存全市替换下来的类制冷剂。此项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协助分管环保工作的副秘书长和市环保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发改委、工商局、交通局、建设局、技术监督局、公安局、财政局、监察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廊坊市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廊坊市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由市环保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市委宣传部、发改委、工商局、交通局、技术监督局分管领导任副主任,负责检查、督促淘汰/工作任务的落实,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二)监督检查保障

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技术监督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规定,加强对类制冷剂销售、储存、使用及替换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汇总后上报市政府。

(三)宣传保障

市委宣传部、市广播局、市日报社等宣传部门要积极配合开展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大力宣传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实施方案》、提前淘汰的/产品及其替代品名录及其他事项向社会公布。

(四)资金保障

制冷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智能制冷控制系统;分布式;节能减排;研究与设计

引言

近年来,我国新型的社会经济环境逐渐出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要求逐渐提高,为制冷设备的研究与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动力。智能化、便捷的制冷控制系统逐渐出现,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现阶段制冷控制系统设计与使用中,在实施节能减排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能源的浪费,且不利于环境保护。1智能制冷控制系统应用现状在近年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并在各领域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各行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能源短缺逐渐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相关科技领域一直将提高能源利用率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制冷行业每年的能源消耗非常大,因此,科研人员研发了智能制冷控制系统,并将其应用于相关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智能制冷控制系统能对温度、压力及液位等进行智能调控,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例如,许多大中型超市安装智能制冷控制系统,对超市内的环境温度、冷藏柜温度等进行智能化控制。2智能制冷控制系统概述2.1基于神经网络原理的控制算法神经网络原理是一种较为特别的控制原理,主要是对人脑的思考过程以及知识处理能力进行模拟,进而对系统运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指令进行处理。神经网络原理具体运行过程中,主要由3个运行模块组成:信息输入模块,信息中间处理模块和信息输出模块[1]。在对制冷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与分析时发现,其具体运算也将神经网络原理作为控制算法,利用神经网络原理对制冷阀门开度及压力值进行控制,保障制冷控制系统能智能化实施使用者的指令。2.2应用智能制冷控制系统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制冷的需求逐渐普及,能源消耗逐渐增加,不仅造成能源短缺现象,而且也对我国整体的发展前景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保证人们制冷需求时,也应重点关注能源消耗问题,并积极的实施节能降耗对策[2]。对制冷系统进行性能优化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促进制冷系统的智能化发展。

3智能制冷控制系统的研究内容

3.1系统组成结构在智能制冷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满足人们对制冷的需求,而且还应重点关注节能减排效果,并有效提升制冷效率。在系统组成结构中,应对3个结构要点进行重点设计:①将神经网络原理作为结构构建的核心模块及核心原理。该原理的应用能提升制冷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保障系统自动调节过程中的适宜情况[3]。②设计分布式制冷控制系统时,应建立分布式温度传感器模块。利用区域分布的温度传感器对系统周边温度情况进行全面收集,进而进行智能化数据处理,为温度自动调节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③对多路蒸发器组成结构进行重点设计,以保证控制系统中冷凝器的液体流量处于合理状态。

3.2系统运作流程(1)系统启动。启动过程中,应对系统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初步的系统参数设计,或使用系统默认参数,或按照系统使用前的历史经验数据进行设置。具体使用中,系统默认参数并不了解使用者的适宜需求,进而影响使用人员的舒适程度。同时,默认参数的使用还存在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影响使用效果。因此在系统具体使用中,推荐按照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初步系统参数设计的使用方式[4]。(2)运行模式。制冷系统启动后,应重点设置系统的运行模式。系统主要采用智能化运行模式,自主收集运行区域周边温度环境情况,保障对制冷阀门开度及压力值的控制,符合现阶段使用者对环境温度的要求。(3)数据采集与分析。数据采集指对系统运行中的模块运行数据进行收集,进而对系统运行的状态以及使用安全情况进行监控,保证系统各模块运行的数据处于正确范围,保障系统正常运行。(4)系统信息反馈流程。为保障使用者对制冷控制系统的灵活控制,在系统设计时,建立信息反馈流程。通过反馈流程对用户的管理要求进行积极响应,便于使用者对制冷系统的使用状态进行动态、及时地查验,

4智能制冷控制系统设计

4.1制冷系统节能设计由于我国现阶段的能源消耗速度较快,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能源浪费。制冷系统的使用会消耗大量能源。对此,提出制冷系统节能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考虑2个方面:①设计制冷系统能源控制模块,对系统运行中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监控。当能源消耗超过系统规定的上限值时,发出警报。在制冷系统能源控制模块使用中,对故障自行排查,对能源消耗过多的原因进行判断,避免系统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②设计制冷系统智能化调节模块,利用智能化技术以及神经网络原理的控制算法,保障制冷系统的节能效果。

4.2制冷系统动态控制设计在制冷系统的动态控制设计中,主要对2个问题重点关注。①使用制冷系统模型设计的间接法进行动态控制设计。该设计方式不仅能对制冷系统进行良好的动态控制,而且还能保障制冷系统的节能减排。②使用预测法对制冷系统进行动态控制设计。该控制方法能对系统局部内容进行控制,并且还能保障系统动态的最优控制。

4.3分布式制冷控制系统节能动态设计在分布式制冷控制系统的节能动态设计过程中,主要对2个要点问题进行重点关注。①制冷系统吸气压力的优化。通过优化能促进制冷系统节能效果的提升,并保障制冷系统功能的良好实现。②设计逻辑动态模型,保障制冷系统对自身运行状态进行优化,促进制冷系统制冷功能的持续实现,保障制冷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

5结语

分析智能制冷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分别从神经网络原理的控制算法、智能制冷控制系统应用的必要性,对智能制冷控制系统进行详细解析;分别从系统组成结构、系统运作流程,对智能制冷控制系统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与阐述;最后分别从制冷系统的节能设计、制冷系统的动态控制设计、分布式制冷控制系统的节能动态设计等方面,对智能制冷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思考。在智能制冷控制系统的研究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因此,今后还应进一步对智能制冷控制系统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项目编号:KY2016YB777项目名称:分布式智能制冷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参考文献

[1]陆大同,方群霞.智能制冷控制系统的节能优化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3(9):130-131.

[2]王建民,申江,范凤敏.基于智能控制的制冷系统的节能优化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5,43(3):87-92.

[3]彭喜姣.制冷设备智能化生产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3(10):3-4.

[4]严英仕,杨爱民.制冷空调家电产品智能制造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J].制冷与空调,2015,15(4):32-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