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政决算范文

财政决算范文

财政决算

财政决算范文第1篇

晚上好!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20*年所取得的成果,携手迎接2009年的到来。

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向市领导、各位来宾以及战斗在财税战线上的广大干部报告20*年财政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并对大家致以真挚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现在,我荣幸地向大家宣布:20*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1,*万元,完成预算的*,同比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万元,完成预算的*,同比增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万元,完成预算的*,同比增长*。已全面超额完成齐市组织部门考核我市的各项财政指标,预计净结结余*万元。

回顾20*年,财政收支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财政收入上,一是全口径财政收入再创新高。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比20*年的历史最好水平增加2,*万元,增长12%。二是工商税收再创新高,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实现11,*万元,比20*年的历史最好水平增加2,*万元,同比增长*。国税实现5,*万元,超收*万元,同比增长*,地税实现收入6,*万元,超收*万元,同比增长*。三是契税收入再创新高。实现*万元,比20*年的历史最好水平增加*万元,增长××2%。四是非税收入再创新高,实现8,0*万元,比20*年历史最好水平增加*万元,增长51%。五是争取省专项资金又创新高。全市共争取省专项资金××亿元。比20*年的最好历史水平增加××亿元,增长*。其中。除其他专项资金外,争取到新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2,*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增加*万元。在财政支出上。一是更加注重民生投入。共拨付养老保险、低收入人群保障、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再就业等社会保障资金7,*万元,同比增长*。其中市本级支出2,*万元,同比增长*。二是更加注重市政建设投入。共投入集中供热、南新区道路、工业园区建设、城市绿化、旧城区改造等市政建设资金3,*万元,切实改善了居民的生存环境。三是更加注重培育新的财源。共兑付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资金5,*万元,有力支持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四是更加注重财政资金的调度。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借款等方式。保证了全市职工工资的及时足额支付和通村公路等重点工程的进度。全年共拨付工资性支出××1亿元,其中20*年新增工资3,*万元,预借通村公路冬储水泥等建设资金6,00*万元,节约财政资金约1,00*万元。

财政决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单位;预决算管理;工程项目

进入新时代后,建筑单位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但由于工程项目复杂性逐渐增加,在财政预决算管理方面,其还存在着较大不足。因此,必须了解建筑单位财政预决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提高预决算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从而为建筑单位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建筑单位财政预决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不健全建筑工程项目会涉及到众多不同层次的工作单位与人员,在对财政预决算进行管理时,必然会出现混乱局面,并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如施工图纸不准确、工程量清单不明确以及报价混乱等[1]。同时,预算考核不严格、不全面、不到位,极有可能导致预算目标难以实现,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由此看来,健全管理体系的缺乏会加大建筑单位财政预决算管理工作的实施难度。

(二)工程量计算不科学通过调查可知,建筑单位预决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工程量计算不科学的问题。部分建筑单位在实际施工之前并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这就使得其不了解工程总量,会在工程量计算方面出现差错。同时,在对施工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勘探时,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影响,测量数据会出现一定偏差,这就导致在预算统计时极易出现漏洞,不利于对建筑单位资金进行合理分配。

(三)缺乏全面预决算全过程控制建筑事业单位中财政管理人员存在仍使用传统方式对预决算进行管理的现象,如此一来,无法满足当前建筑工程项目预决算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并且在实地调研中仍发现很多预算仅限于编制,没有相关制度流程,没有控制目标和关键控制点,不会运用控制矩阵和流程图等措施,没有保留预算控制证据,没有决算分析,凡此种种都会降低管理的综合水平,不利于建筑单位预决算更好发展。

二、做好建筑单位财政预决算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在对工程项目预决算进行编制与管理时,必然会涉及到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行政机关、设计单位以及建设银行等各种部门,因此,要想提高预决算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建立健全的全过程管理体系,保证各相关部门可以协调运作。首先,建筑单位的领导者应该及时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财务预决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带动全体工作人员重视这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决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并有效利用单位内部资源,从而真正落实财务战略。同时,建筑单位还应该加大监督力度,保证管理体系可以真正落到实处,并及时改正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促进财务预决算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正确方向发展。其次,建筑单位应该对预决算编制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与内部管理情况,并借鉴以往的财务管理经验,以此来合理预测未来资金状况。同时,建筑单位还应该建立健全的预决算管理制度,成立最高裁决机构与预决算专门管理机构,保证每一个部门都可以参与到预决算管理工作中,并要求其严格依照制度要求与标准进行管理,为预决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从而在整体上提升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另外,建筑单位还应该建立采购管理制度,并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应该综合考虑供应商的实际情况,如生产能力、信誉以及售后服务等,并通过报告方式将比较结果上交给上级领导,建立供应商库。通过评估通过竞价议价、政府采购等方式,有效控制供应成本。管理人员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成本进行准确预测,编制出科学、合理、可行性较高的成本计划,并严格根据成本计划、相关机制以及实际耗资数量,加强对各生产环节成本的控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支出,从而促进财政预决算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后,还应该创新财政预决算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单位内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要想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在对财务预决算进行管理时,就应该在综合考虑本单位业务情况与人员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编制经营活动与人员经费,并提高自身风险预测能力与抵御能力,以此来为财务预决算工作科学性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大审核力度在编制预决算之前,建筑单位应该通过实地考察,先对建筑工程总量进行了解,保证计算统计与实际情况相符,并加强对先进勘探技术的运用,促进测量准确性的提升,实时监测施工项目新趋势,将预算人员在编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降到最低。在工程项目竣工后,还应该总结整个施工过程,并对预算时的遗漏问题进行有效弥补。同时,建筑单位还应该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一方面,应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设计变更问题出现,若必须进行变更,则应该严格管控相应事项与程序,并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明确施工人员工作内容与应承担的责任,做好签证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严格审核施工图预算。应该通过预算与实际花费的对比,找出出现偏差的原因,并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还要对现场施工资料进行收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交流,实现施工过程动态监管。另外,建筑单位还应该完善相应的合同内容。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只有严格依照合同条约内容,才能有效处理各种组合关系,避免不必要问题的产生。因此,在对财务预决算进行管理时,应该以全面、完整的合同内容为依据,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添加新内容,加强各部门的信息交流。

(三)健全预决算全过程控制及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的实施者,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财政预决算管理工作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筑单位必须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建筑单位要定期对预算的执行进度进行月度或季度的跟进,保证进度不要滞后。同时,如果预算有变更要及时进行调整,并挑选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年度决算后要进行决算分析,从而更好地管理工程项目预决算。建筑单位要培养有职业道德教育,有预决算战略思维的专业人才,从而加强对工程项目预决算的管理。另外,建筑单位还应该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管理人员身上,并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使财政预决算工作达到理想的效果。其次,建筑单位还要积极举办交流会、座谈会以及演讲等活动,加强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让其通过交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从而有效解决自己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预决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最后,建筑单位还要建立起健全的考核制度与相应的奖惩制度,将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与工作水平挂钩,并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充分调动起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工作之中。同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惩罚,让管理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改正不良工作态度,为财政预决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2]。

三、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单位财政预决算的管理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重视这一工作,并通过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加大工程量审核力度以及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等方法,提高预决算管理质量与效率,从而促进建筑单位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建.分析房屋建筑工程预决算的控制及其管理方式[J].智能城市,2016,2(07):38.

财政决算范文第3篇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年全市财政决算和今年1—6月份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年财政决算情况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市财政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有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全市财政决算情况

全市各级人大年初批准的一般预算收入合计128.9亿元,实际完成142亿元,为预算的110.2%,比上年增加21.7亿元,增长18.1%。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06.5亿元,各级财政调入资金1.6亿元,上年结转4.2亿元,动用上年结余6亿元,转贷地方政府债券安排支出5.5亿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17.3亿元,全市财力收入总计248.5亿元。

全市各级人大年初批准的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54亿元,预算执行中,加上上级追加、动用上年结余结转、超收收入安排、地方政府债券安排等,调整后支出预算241.5亿元。实际完成230.8亿元,为预算的95.6%,比上年增加26.2亿元,增长12.8%。收支相抵,扣除增设预算周转金0.3亿元,年全市年终滚存结余17.4亿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8.5亿元,净结余8.9亿元。

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争取上级各项补助资金,支出规模在逐步扩大的同时,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等重点支出保障能力不断加强。重点支出按可比口径计算,教育支出44.5亿元,增长14.6%;科学技术支出3.3亿元,增长25.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4亿元,增长30.5%;医疗卫生支出17.2亿元,增长17.6%;农林水事务支出19.3亿元,增长14.5%。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5.3亿元,为预算的263.6%,增长207.3%,其中:土地类基金收入完成73.8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84.5亿元,为预算的85.1%,增长178.8%,其中:土地类基金支出完成71.9亿元。

(二)市级财政决算情况

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为36.6亿元,实际完成43.5亿元,为预算的118.7%,比上年增加9.6亿元,增长28.2%。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4.3亿元,调入资金0.9亿元,上年结转2.2亿元,动用上年结余2亿元,转贷地方政府债券安排支出3亿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1.8亿元,净补助省直管县0.1亿元,市级财力收入总计74亿元。

市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年市级一般预算支出为44亿元,预算执行中,加上上级追加、动用上年结余结转、地方政府债券安排等,调整后市级支出预算69.1亿元,实际完成62.7亿元,为预算的90.8%,比上年增加8.7亿元,增长16.1%。收支相抵,扣除增设预算周转金0.2亿元,年市级年终滚存结余11.1亿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6.4亿元,净结余4.7亿元。

年,市级支出预算完成较好,重点支出得到保障。按可比口径计算,教育支出9.8亿元,增长18.4%;科学技术支出0.9亿元,增长39.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亿元,增长84.3%;医疗卫生支出3.1亿元,增长25.2%;农林水事务支出2.2亿元,增长29.4%。

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67.4亿元,为预算的254.7%,增长233.2%,其中:土地类基金收入完成56.7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49.3亿元,为预算的85.3%,增长330.1%,其中:土地类基金支出完成39.8亿元。

(三)市级非税资金收支决算情况

年,市本级纳入财政专户非税资金收入100657万元,下降22.3%,其中:行政事业收费收入32132.1万元,专项收入19417.4万元,教育部门收入19132.7万元,文物、园林部门收入12501万元,公路收费收入128.8万元,建筑工程保险收入17345万元。

年,市本级财政专户非税资金支出107267万元,下降10.1%。其中:行政事业支出26548.7万元,专项支出22128.7万元,教育部门支出32210万元,文物、园林支出12852万元,公路收费支出27.6万元,建筑工程保险支出13500万元。当年结余结转下年使用。

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切实加强收入征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调整支出结构,为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保障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财政运行和预算管理中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财政收入增速在全省位次相对靠后,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和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偏低。人均财力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偏低,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不够细化,预算支出进度不够均衡,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有待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认真按照市人大有关决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二、年1-6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工作坚持以构建福民强市财政支撑体系为总体目标,以支持“六加一攻坚战”为中心任务,着力支持调整结构、项目建设和民生改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在此基础上,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指导性计划为增长13%,各级人大通过的正式预算汇总后为158亿元,增长11.3%。元至6月份,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2.6亿元,为预算的58.6%,同比增长32.4%。全市税收收入完成68.4亿元,同比增长32.8%,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73.9%。其中:增值税完成11亿元,增长28.4%;营业税完成19.2亿元,增长38.2%;企业所得税完成11.8亿元,增长41.3%;个人所得税完成3.1亿元,增长3.1%。

元至6月份,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1.3亿元,为预算的51.2%,同比增长25.1%。其中:教育支出20.8亿元,增长19.1%;科学技术支出1.8亿元,增长1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7亿元,增长48.3%;农林水事务支出7.9亿元,增长31.8%。

元至6月份,全市地方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完成60.6亿元,为预算的96.2%,同比增长84.4%,其中:土地类基金收入完成56.4亿元;全市地方基金预算支出累计完成66.6亿元,为预算的85.4%,同比增长95.8%,其中:土地类支出完成61.5亿元。

(二)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年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47.8亿元,增长10%。元至6月份,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7亿元,为预算的62.1%,同比增长37.9%。市级税收收入完成21.4亿元,同比增长42.9%,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72%。其中:增值税完成2.6亿元,增长31.5%;营业税完成8.4亿元,增长42.5%;企业所得税完成3.5亿元,增长44.3%;个人所得税完成1.2亿元,增长25.9%。

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年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总预算为70.8亿元,其中:市级财力安排支出预算为55亿元,增长25%。执行中加上上级追加支出,截止6月底,调整后市级支出预算为71.6亿元,元至6月份市级财政支出30.8亿元,为预算的43.1%,同比增长31.3%。其中:教育支出5.6亿元,增长30.9%;科学技术支出0.3亿元,下降42.1%(主要是去年上半年上级一次性拨付科技专项资金数额较大,扣除上述因素后,同比增长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亿元,增长139%(主要是今年上半年上级提前下达社会保障专项资金);农林水事务支出1.5亿元,增长72.5%(主要是今年上级和本级追加水利专项资金数额较多)。

元至6月份,市本级地方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8.4亿元,为预算的96.9%,同比增长75.6%,其中:土地类基金收入完成44.7亿元;市本级地方基金预算支出累计完成41.3亿元,为预算的93.8%,同比增长72.1%,其中:土地类支出完成36.8亿元。

(三)上半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支持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认真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市财政直接为企业退税9400万元。拨付经济发展转型资金14436万元,扶持69个项目,带动投资28.4亿元;拨付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2160万元,扶持98个科技项目,引导、带动投入12.1亿元。预拨年产业集聚区(新区)奖励资金8280万元,主要用于集聚区(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下达产业集聚区和标准化厂房奖励资金3600万元,支持产业集聚区共性技术和产业链提升技术研发。拨付节能资金1270万元,支持12个节能项目改造,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改造。

2.破解资金瓶颈,加快城市建设开发步伐。市财政注入资金1.5亿元,整合组建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建设性投资集团企业向社会融资筹集城建资金。今年上半年,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市本级融资19.1亿元,归还政府性债务本金利息28.2亿元,截至6月底市本级政府性债务本金余额112亿元。同时,按工程进度拨付城市维护建设资金30.9亿元,其中新区建设资金15.4亿元,基本维持了城建资金需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健全了新区服务配套功能。

3.推动机制转换,促进企事业改革改制。设立企事业单位改制专项基金6000万元,全力支持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一是拨付企业改制资金4000万元,安置33户企业12000名职工,加快了企业破产改制步伐。二是对改制事业单位进行国有资本盘点,灵活运用财政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既有资产价值,为事业单位改制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企事业单位改革涉及的财政税收、资产处置、土地使用权处置、债务处置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目前市财政已完成50家改制事业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和资产评估工作。

4.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上半年民生支出70.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3%。保障的主要民生项目有:一是拨付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21723万元、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资金1790万元、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8258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768万元、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3535万元、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4288万元,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二是市财政安排1600万元,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鼓励创业的政策扶持范围。三是新农合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320元,对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收支缺口进行核定并及时拨付资金。四是拨付各种社会保障基金25.3亿元,确保参保人员享受到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发放城市低保资金8500万元、农村低保资金7900万元,保障33万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五是筹措资金3770万元用于公交集团集中采购车辆,并拨付1000万元用于弥补公交集团因公益性支出而造成的企业亏损,支持公交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六是拨付廉租房建设资金6220万元、廉租住房补贴资金1000万元,支持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5.坚持统筹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兑付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资金3312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955万元、退耕还林工程补助资金5790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7200万元,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拨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专项资金2700万元、河渠治理资金1930万元。拨付抗旱设备资金2400万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690万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400万元、抗旱饮水解困资金500万元,积极应对旱情造成的不利影响。投入资金60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6万亩。下达整村推进扶贫资金3700万元,落实搬迁扶贫市级配套资金1000万元,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兑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4.89亿元、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2970万元。

6.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前预算编制时间,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努力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完善专户收入纳入预算后非税收入管理模式,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全市政府采购规模达22.6亿元,节约资金3.9亿元,节支率达14.7%。市本级完成投资评审64.3亿元,节省资金10亿元,审减率15.7%。以信息化带动财政科学化,推进财政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推进预算信息公开,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界监督。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和各种专项资金检查,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

7.创优政务环境,促进工作效能提升和作风转变。按照建设“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的财政政务环境目标,科学、合理设置业务流程,减少办事环节,对于重点工程项目,实行联合办公方式,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把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同贯彻全市重大战略部署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健全工作制度,提高办理质量,今年承办的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31项建议和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委员16件提案,见面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三、全年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总体看,当前全市经济和财政发展态势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外需有所回落,要素供给明显趋紧,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盈利水平有所下降,物价高位运行且农产品、能源等涨价惯性依然较强,特别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高耗能行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增长的影响仍将持续,以及9月份开始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政策调整,都将对经济运行和财政收入产生一定影响,加上去年下半年收入后翘和今年上半年一次性入库因素较多,都为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下半年的收入形势不容乐观。同时,落实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同步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收入分配调整等政策,都给财政支出带来很大压力。因此,下半年全市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福民强市,贵在持续”的要求,紧紧围绕构建“六加一攻坚战”财政支撑体系,遵循规律,实干为先,持续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持续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支持项目建设、经济转型、机制转换、城市提升、环境创优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确保圆满完成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收支预算和工作任务。

1.加强收支管理,确保完成预算目标任务。一是加强税源建设,形成合力巩固主体财源、培育后续财源、优化财源结构。二是及时掌握和分析各项财政收入进度变化情况及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制度及平台,加大打击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的力度,应收尽收,确保实现预算收入任务。三是在保障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同时,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

2.转变理财观念,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调整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税收政策为主、财政支出政策为辅,综合运用财政预算、财政贴息、税收、政府采购、以奖代补、注入资本金、参股等多种政策手段,引导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社会资本的合理投向。二是加快财政投资方式转变。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要求,进行倾斜性投资,增加对农业、能源、节能减排、交通、重要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投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支柱产业,支持落后、衰退产业加快退出市场的步伐。三是整合资金支持产业优化升级。清理现有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各项资金政策,用好2.5亿元经济转型发展资金,引导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出口创汇等创新发展。用好2.2亿元农业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科技等专项资金,推动产业协调发展。

3.创新理财方式,促进民生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一是采取小额贷款贴息和补助等方式,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鼓励创业的政策扶持范围,引导资金促进就业和创业。二是采取补助方式支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引导资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采取贴息、担保、以奖代补等方式,带动职业学校和民办教育加大投入,引导资金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四是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和民间资金参与的保障性住房投入体制,逐步解决“住房难、住房贵”问题。五是采取以奖代补、直接补贴等方式,支持农村户用沼气、村村通自来水、安全饮水、扶贫搬迁、农村公路等建设,引导资金支持农村事业发展。

4.强化资本运作,破解城建资金瓶颈问题。一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做大做强投融资公司。财政注入少量资本金,通过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划转、授权、专项资金注入和资产运作等方式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成立一批公司化、集团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政府建设性投资公司,作为建设性投资集团企业向社会融资为主的方式来筹集城建资金。二是强化投融资公司市场运作,吸收社会资本作为建设资金主渠道。在用好发行企业债券、股权投资以及多种创新贷款品种等金融资本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资金、资本的市场化运作,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市场化原则,吸收社会资本投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领域。三是完善投融资体制,实行建设投资与收益相结合,财权事权相统一,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投融资的积极性。

财政决算范文第4篇

(1)预算执行不够细化和决算成果没有被利用。基层部门在经济科目使用上灵活度较高。基层部门一般采用综合预算编制,具体的支出项目和经济项目没有做细化,导致决算时具有较大空间的科目调整,从而使决算的准确性不高,真实性不强。基层部门的财政决算就是要反应这一年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和决算是部门资金使用的一个完整的过程。部门做预算时,应该依据上一年的决算。决算是对预算使用情况的检验,也是对预算情况的使用情况的评价。但在一些基层部门的实际财政工作中,做下一年的财政预算时,根本不参考上一年的财政决算。有些部门的预算超支了,就私自让超支的部分转到下一年的预算中。这样决算编审的成果不能得到充分利用。(2)决算审核要求与目的不匹配和编审参数变化大。在基层部门的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决算审核要求和目的相脱节的问题。因为设置了过多的审核参数,即使审核系统具有很强大的功能,但决算系统的准确性依然不高。上级下达编审参数的次数较多,使得基层部门和编审单位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基层部门会在每年年底把这一年的财政决算上报给财政部门,可是上报后,上级财政部门需要更新一些审核参数,基层部门也需要相应的更新审核参数,而随着审核参数的不断更新,部门为满足审核公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修改决算数据,最终导致决算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偏差越来越大。(3)专款对账不及时和决算组织协调性不强。一般在年底的最后一天,上级还会不断下拨资金。基层部门为了满足考核和评比的要求,这样财政支出一有变化,就需要对决算课目进行调整。在上报时间紧和对账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会出现账不及时的情况。我们知道一到了年底,决算工作都是最忙最紧张的时候,决算上报以后,决算部门只是会指出决算中存在的问题,而不对问题进行分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提高决算编审质量,加强基层部门财务管理

(一)转变观念重视决算编审工作。以往部门对决算编审不够重视,这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疏忽。由于对决算编审不重视,所以决算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违规违法的行为,比如故意瞒报、虚报等。这些行为都严重地影响了决算编审的质量,不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基层部门要转变财政观念,对决算编审工作加以重视。明确部门的决算编报责任,明确财务人员在决算工作中的责任。对于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针对相应的部门和责任人要依法予以处罚。

(二)规范基层会计基础工作。基层会计工作中存在种种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基层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一些财务工作量大的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比如水利、教育等部门。这个中心要实行专业化的管理,精细化的管理,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使基层会计工作规范化。二是对基层人事管理进行规范。基层财务人员是基层会计工作的核心,要规范对基层财务人员的管理,包括选用、培训等,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是基层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分工,明确岗位职责,这样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抗风险能力。

(三)做好决算基础工作。只重视决算工作是不够的,还应该做好决算基础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重视重点指标的执行情况,在一定考核要求和计算方法的指导下,对重点指标时时进行监控。二是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因为决算工作往往要牵涉到各科室和部门,这就需要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和支持。三是及时探讨部门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四是建立合理的对账制度。部门定期要核对收支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财政部门沟通,确保数据准确、决算时对上账。

(四)有效利用决算编制的结果。决算编制出来,不能把它搁置起来。财政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预算、执行和决算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这三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促进。预算执行把预算编制付诸实践,预算执行的结果和情况,就可以形成决算。决算可以为下一年的财政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可以影响下一年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所以,基层部门应该有效利用决算编制的结果。

三、结语

财政决算范文第5篇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市财政局应当及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财经委)通报预算编制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

二、加强对预算的初步审查工作。对市本级预算的初步审查,应当按照合法、真实、讲求效益和具有预测性的原则进行。市财政局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一个月前,将关于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报告、下一年度预算的初步方案送交财经委进行初步审查。市本级预算初步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预算编制的依据及说明,科目列到类、重要的列到款的一般预算收支总表和基金预算收支总表,预算财力测算表,按类、款、项编制的专项支出表,部门预算草案,预算外专项收支总表等初步审查所需要的材料。

财经委对预算草案主要审查下列内容:(1)预算编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预算收入是否完整合理、积极可靠;(3)预算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勤俭节约、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是否保证了政府正常运转和重点支出的需要;(4)为实现预算拟采取的各项措施是否有力、可行等。

三、加强对预算变更的监督。要严格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作部分调整的,市人民政府应当编制调整方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中因上级返还或者给予补助而引起的预算收支变化,市财政局应当每半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一次,并在年度决算中作出说明。

市本级预算超收收入可以用于民生项目、偿还政府债务等支出。市本级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动用超收收入追加支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于每年10月底前编制超收追加支出方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市财政局应当于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三十日前,将初步方案送交财经委进行初步审查。

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各部门、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市财政局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确需调剂使用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市人民政府及财政局批准。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科目的预算资金需要调减的,应当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以后根据需要还可以逐步增加新的科目。

四、加强对决算的审查工作。预算年度终结时,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决算草案,决算草案应当按照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所列科目编制,分别列出预算数、调整数或变更数以及实际执行数。决算草案的报告应当对本年预算的实际执行数、上年结转和上级补助的实际执行数作出说明,对预算执行中变化较大的情况和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使用情况,也要作出专门说明。

市财政局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三十日前将决算草案和决算草案的报告送交财经委进行初步审查。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十日前,将决算草案及说明、决算草案的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送发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审查。

市人大常委会对决算草案重点审查下列内容:(1)决算草案编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2)年度预算收支平衡情况;(3)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4)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5)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结转结余资金及其使用情况;(6)部门预算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7)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批准预算的决议的执行情况。审查过程中,可以要求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相关材料,对决算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委托审计机关进行专门审计。

五、加强审计监督工作。市审计局应当按照真实、合法、效益的原则,依法对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有关部门、单位应当主动接受审计监督,并提供有关材料。市人民政府及审计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当依法处理,并及时报告市人大常委会。

市审计局应当进一步完善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的部门决算审签制度,加强对部门决算的审计监督。市财政局应当建立健全部门决算制度,结合决算审签工作加强对部门决算的管理。部门决算审签意见书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决算的参考。

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审查和批准决算的同时,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上一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市审计局应当于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二十日前,将上一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送交财经委,并提供审计结果报告等审查所需要的材料。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市本级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对审计工作报告,必要时可以作出决议。上级审计部门对市本级年度决算的审计结论,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报送市人大常委会。

六、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外资金的监督。市人民政府及财政局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市本级各部门及所属单位的预算监督。在预算执行中,应当按照预算级次和程序及时批复预算,拨付资金,积极组织预算收入,严格管理预算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将本年度上一阶段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

市人民政府及财政局应当采取措施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对暂时不能纳入预算的,要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财政决算范文第6篇

一、林业行业会计决算报表工作存在的问题

1.报表指标体系不够优化一是部分指标设置重复,实用性不强。现行的报表体系过分追求信息的“大而全”,一些统计指标过于繁琐,有的指标则明显存在重复设置现象。如国有森工企业、林场、苗圃财政资金收支表,和林业财政资金投入总表的指标相同;国有森工企业财政资金收支表30行“其他”和29行“其他”、国有林场财政资金收支表31行“其他”和30行“其他”、国有苗圃财政资金收支表29行“其他”和28行“其他”,这几个指标意思相近,重复设置。二是新增的项目指标未在决算报表中得到具体体现。近年来,报表指标体系虽进行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但在指标设计上与工作需求的矛盾仍较大,新增项目指标在报表中没有具体体现。如2014年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新增退耕还林任务,并安排了现金补助及工作经费1.9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较大,但在财政资金投入总表没有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及工作经费指标。三是指标解释不够详细。林业行业报表只对主要指标进行了解释,还有一些指标没有详细的解释,填报时有的指标按自己理解填列,造成填报的口径不一致。如天保工程国有实施单位基本情况表中94行至108行林业资源,在说明文档中没有指标解释,据调查,有的单位按2011年天保实施方案中的林业资源面积填列,有的单位按最新森林资源清查的面积填列,从而造成汇总数据不统一。

2.软件功能设置不够完善一是公式设置不够完善。因行业报表指标体系繁杂,涉及面广,部门决算报表审核大多依靠软件功能审核发现问题,而林业行业报表大多依靠人工审核,公式设置还不够完善。目前,这套报表软件只能发现逻辑性错误,报表审核很容易通过,核实性审核和合理性审核公式设置较少,数据真实性和合理性要依靠人工凭借掌握的政策和积累的经验判断,人工审核工作量大。比如,非天保工程实施单位,林资01表中央天然林保护资金不应有数据;国有林场基本情况表中109行林场个数不等于国有林场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36行汇编林场个数;国有林场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38行有亏损单位个数,但39行亏损单位亏损额无数据;国有职工年均工资1000元以下,木材单位销售价格每立方米一万多元或者几十元等等。二是查询和分析功能设置不够完善。部门决算报表设置很多横向过渡表和纵向过渡表查询,财政部的审核模板和每个省的审核模板,分析评价表中资产负债变动情况、机构人员增减变动情况、收入支出上下年对比分析等,对决算分析实用性相当大,而行业决算报表设置横向过渡表过于简单,审核模板也没有,分析表的设置也不直观和实用,基层财务人员对查询和分析模块功能几乎没有使用。

3.分析应用不够林业行业财务分析报告是行业会计决算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每个单位对每套决算必须编制财务分析报告,对本单位当前预算执行、经营情况和财务管理上的重点、热点、难点、新生事物和变化大的数据,要认真说明有关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改进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存在着“重编制,轻分析”的思想,认为此套报表利用率不高,将年终编制报表作为一项任务,财会人员按照相关口径和表间勾稽关系进行数据汇总编报,只要软件能审核通过就完事大吉,对单位财务状况、生产经营和预算执行等情况缺乏必要的文字分析,没有为今后预算编制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没有真正发挥林业行业决算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二、完善林业行业会计决算报表的建议及对策

1.提高对林业行业会计决算报表重要性的认识林业行业会计决算报表既是林业部门制定财政政策、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参考,又是各级主管部门和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做出各项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衡量财政资金绩效的重要信息渠道。国家林业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编审林业行业报表,对国家制定林业政策和资金分配等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会计法》也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各单位的领导是财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这就要求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对决算工作高度重视,不断提高依法理财和经济责任意识,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确保林业行业报表数据真实、合法和完整。

2.优化现行报表指标体系现行报表指标过于繁琐,填报工作量大,实用性不强,为了使行业报表更好服务当前林业工作,建议对现有报表体系进行改革,进一步优化现行报表指标。一是充实和调整相关指标。目前,退耕还林项目已不存在粮食调运,将林业财政资金投入总表中“粮食调运和检查验收费等其他”改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在“退耕还林”指标下面增加“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工作经费”指标;增加国有苗圃主要指标分析表,方便国有苗圃对主要指标进行决算分析。二是简化指标体系。自2012年林业财政资金、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国有苗圃四套决算报表整合在一个任务平台以来,国有森工企业、林场、苗圃既要编制森工企业、林场、苗圃决算套表,又要编制林业财政资金决算套表,实际上比2012年以前增加了编制工作量。为避免统计指标相互重复,减少填报人员工作量,建议取消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国有苗圃财政资金收支表;天保工程国有实施单位基本情况表大部分指标和天保工程信息年报表类同,政策性社会性收支情况61行至93行指标,在天保工程财政资金收支情况表中有反映,公益林面积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表中有反映,当年中央财政抚育补助面积在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资金收支情况表中也有反映,为避免数出多门,重复劳动,建议取消此表。三是完善指标的解释。为真正发挥各项指标在行业报表中的作用,建议对现行指标进行详细解释,统一填报口径,明确审核依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3.进一步完善软件功能一是完善相同指标的自动取数功能。目前,四套报表相同的指标有的还不能自动运算取数,如国有森工企业、林场、苗圃财政资金收支决算表和林业财政资金投入总表中相同项目指标,依靠手工填列,建议增设公式,四套报表相同的项目指标能实现自动运算取数。二是完善公式设置。为充分发挥报表软件功能,对报表中金额相等的指标,建议增设逻辑性审核公式,比如:若单位为天保实施单位,天保工程财政资金收支情况表中森林管护费、社会保险补助费、政策性社会性补助支出补助费和国有森工企业、林场和苗圃财政资金收支表中森林管护费、社会保险补助费、政策性社会性补助支出补助费相等;天保工程国有实施单位基本情况表97行1列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表30行2列相等,98行1列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表33行2列相等,99行1列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表30行3列+4列+5列相等,100行1列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表33行3列+4列+5列相等,104行中央财政抚育补助面积和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资金收支情况表24行3列相等;国有森工企业税费缴纳表中17行1列和国有森工企业财政资金收支表13行2列相等,18行1列和国有森工企业财政资金收支表13行3列相等;国有森工企业、林场、苗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汇编单位个数应等于基本情况表中单位个数。对于报表中某些存在关联关系的指标,建议增设核实性审核公式,比如:天保财政资金收支情况表中本年支出数12行3列、12行5-19列有数据,本年实际开支人数21行3列、21行5-19列有数据;天保工程国有实施单位基本情况表中2行1列有数据,44行1列应有数据,7行1列有数据,47行1列也应有数据;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资金收支情况中24行1列有数据,2行1列也应有数据,32行1列有数据,6行1列也应有数据;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资金收支情况表中32行1列有数据,6行1列也应有数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表中33行1列有数据,5行1列和6行1列也应有数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有亏损单位有个数,亏损单位亏损额就有金额;基本情况表中有人数就应有工资。对报表中有不合理的数据,建议增设合理性审核公式,比如:国有职工年均工资低于5000元或高于200000元,木材销售价格每立方米低于50元或高于5000元,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资金收支情况表中每日抚育工价小于50元或大于500元等。以上这些增设公式后,填报人员应根据软件提示进行操作,核实后确属事实,点右键在出错说明编辑原因,大大方便查询,减少人工审核工作量。三是完善查询和分析功能。因人工审核存在很多缺陷,建议仿照财政部门决算报表,增设很多相关的横向过渡表查询和审核模板,如封面规范性查询,新增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上下不一致,亏损单位个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和资金对应,森林植被恢复费中央级征收,主要产品产销量经营利润负数,国有苗圃个数和经营面积对应等各种查询模板。对现有的分析表进行完善,增设收入支出预、决算对比分析评价表,收入支出结构分析评价表,收入支出上下年对比分析,机构人员增减变动情况等,使分析表设置更直观和更实用,方便基层财务人员查询和决算分析使用。

4.加强报表数据分析利用林业行业财务分析是以行业会计决算报表的数据为基础对单位一定期间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评价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各单位要加强报表数据分析,不能只局限于数字的统计汇总,要充分利用决算报表数据为国有林场改革提供重要参考,为申报林业成品油用油补贴、森林抚育、国有林场扶贫资金、林业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和安排资金提供重要依据,以提高林业行业财务会计决算的数据利用率,发挥林业行业报表应有的作用。

5.推进科技创新林业行业会计决算报表、林业统计报表、部门决算报表软件都是北京久其软件公司研发,林业行业决算报表中资产负债、机构人员、林业财政资金、林业资源等很多数据都可以从部门决算报表和全国林业统计报表中取数。为了及时全面准确提供报表数据,建议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研发从部门决算和林业统计报表相关数据直接引入林业行业决算数据的软件系统,从而保证数据真实、准确,进一步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财政决算范文第7篇

(一)沿革

日本近现代审计制度确立于明治维新时期。1869年,日本财政部设置了负责会计检查工作的监查司(后改称检查局).此后,其审计体制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化:一是,1880年,将原设在财政部的检查局更名为会计检查院,直属总理大臣,独立于财政部;二是,l889年,将会计检查院直属天皇;三是,根据1947年的会计检查院法,会计检查院独立,不再隶属天皇。该体制一直延续至今。

(二)会计检查院的法律地位

日本会计检查院法规定:“会计检查院对于内阁,具有独立的地位。”国务大臣对此进行说明时称:会计检查院不属于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具有特别的地位。

会计检查院的独立地位主要表现在:(1)人事权相对独立。会计检查院法规定,会计检查官的提名须经两院同意,由内阁任命,并须得到天皇的认证。会计检查官在任期内非因法定特殊事由不得免职。(2)规则制定权。会计检查院法规定,会计检查院在没有内阁政令依据的情况下,可以独立制定会计检查院规则,各部门必须遵守。会计检查院制定的规则包括会计检查院法施行规则、会计检查院审查规则、计算证明规则等。(3)根据1997年新修订的会计检查院法第30条的规定,国会可以要求会计检查院对特定事项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直接报告国会。(4)财政法有专门条款对会计检查院的经费予以保障。但是,在实践中,会计检查院的独立地位只是相对的,主要表现在:(1)会计检查院的财政决算会计检查报告要报首相,由首相提交国会。首相不能修改财政决算会计检查报告,但可就其中的一些事项向国会提出“辩明书”、作出说明。(2)会计检查院的检查官由首相提名。虽然要经过国会同意后首相才能任命会计检查官,但国会从未否决过首相提名的检查官人选。(3)会计检查院的工作人员实行公务员制,与其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一样,按照公务员法规定的考试录用、晋升等制度执行。

按照日本宪法和地方自治法的规定,日本实行地方自治。中央审计机关对地方审计机关无领导权,但可以与地方审计机关进行业务交流,对地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

(三)会计检查职责和报告制度

根据日本宪法、会计检查院法的规定,会计检查院的主要职责是依据宪法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决算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确认国家收支的决算;此外,也可以进行法律规定的会计检查,如依法对国家出资占50%以上份额的企业进行会计检查,对国家出资占50%以下份额的企业必要时也可以进行会计检查。会计检查有明确的要求,即财政收支的正确性、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

依据日本会计检查院法、财政法、会计法、国有财产法、物品管理法等法律的规定,各被检查单位应当将有关财政预算执行的资料、会计计算证明资料、有关重要事项和例外处理事项、签订的重要合同、发生的经济犯罪等事项报告会计检查院。在每一财政年度末,财务省汇总部门决算后编制国家财政决算并呈送首相,首相将财政决算报告交会计检查院审查。会计检查院审查后,将决算会计检查报告连同财政决算一并送首相,由其提交国会。国会参众两院对首相提交的决算会计检查报告进行审议,并作出决议。决算会计检查报告在送首相的同时还向新闻界公布,报告中与被检查单位有关的内容也送相应的各被检查单位,由其自行纠正。会计检查院将各单位自纠情况和改善情况于下一年度汇总后向国会报告。

(四)会计检查院的组成及其决策模式

日本会计检查院由检查官会议和事务总局组成。

检查官会议是会计检查院的领导、决策机构。检查官会议由3名检查官组成,并由他们推举其中1人,报首相任命后担任院长。按照惯例,3名检查官分别是财务省的代表、国会事务局的代表和会计检查院事务总长(目前,国会已削弱财务省权力,财务省不再派代表出任检查官,新的检查官产生机制尚不明确)会计检查院决策时,不采取首长负责制,3名检查官地位平等,重大问题经过充分协商形成一致意见;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可以采用表决方式决定(实践中尚未出现用表决方式作出决定的情形).事务总局为执行机构,下设5个业务局具体执行会计检查工作。

根据日本地方自治法的规定,地方设立监察委员会负责会计检查工作。监察委员由地方行政长官征得地方议会同意后任命,地方监察委员会也实行类似合议制的决策方式。

(五)审计机关的经费保障

日本财政法第18条、第19条规定,国会、法院和会计检查院是3个特殊的预算单位,其支出由国家财政予以保障;财务省和内阁要削减会计检查院提出的部门预算,必须征得会计检查院院长同意。会计检查院按照工作需要编制其部门预算,送财务省列入国家预算,内阁和财务省一般不予以削减(其他部门的预算则由财务省和内阁确定);如果财务省确实无法保证会计检查院经费预算时,应当向会计检查院院长说明并协商;双方协商后,如就经费问题仍有争议时,则提交国会决定(实践中尚未出现此类现象).

二、韩国的审计体制

(一)沿革

韩国历史上沿袭我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御史制度。1948年摆脱日本统治后,曾设立了相互独立的审计院和监察委员会。由于审计和监察工作十分密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1963年,韩国开始实行审计与监察合一的体制。根据《第三共和国宪法》和《监查院法》的规定,韩国合并审计院和监察委员会,设立监查院,主要负责对国家财政收支决算的会计检查、对法律规定的特定社会团体的会计检查和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职务监察。该体制一直延续至今。

(二)监查院的组成及其决策模式

韩国宪法和监查院法规定,监查院直接隶属总统,院长由总统征得国会同意后任命,监查院由监查委员会和事务总局组成,监查委员会是决策机构,事务总局是执行机构。依据宪法和监查院法,监查委员可以设5—11人(监查院院长是当然的委员).目前,监查委员会由院长和6名监查委员组成。监查委员会采取合议制的决策方式,体现了公正重于效率的原则:凡重大问题都要经监查委员讨论,达成一致;如果达不成一致意见(实际中尚未发生过此类情况),则通过表决方式形成决议。

(三)会计检查的对象和范围

韩国监查院法将会计检查的对象和范围明确分为两类:一类是监查院法第22条规定的必要的检查对象和事项,包括国家或者地方自治团体的会计,韩国银行和国家或者地方自治团体出资占l/2以上份额的其他企业的会计,法律规定应当进行会计检查的社会团体的会计等。现在,这类单位约38700余个;另一类是监查院法第23条规定的选择的检查对象和事项,如对国家或者地方自治团体出资只占较小份额的团体的会计检查等。现在,这类单位约29300多个。

(四)审计报告

韩国财政体制与日本有所不同。企划预算院负责编制财政预算,财政经济部负责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监查院负责财政收支决算审计。每个财政年度末,财政经济部汇总各部门决算后编制中央财政决算报告,经政府国务会议审定后由总统交韩国监查院审计。监查院审计完毕后,将决算审计报告(含年度内开展的公务员职务监察报告,下同)分别向总统和国会报告。监查院财政决算审计报告经国会预算决算特别委员会初审后由国会审议,审议结果送政府和监查院。

(五)监查院的经费保障

韩国预算会计法第29条规定:国会、最高法院、宪法法院、监查院、中央选举委员会为独立预算部门,如削减上述部门提出的年度支出预算数额,政府国务会议须征得上述部门负责人的同意。企划预

算院将韩国监查院提出的经费预算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经政府国务会议、总统审核后报国会批准。政府和企划预算院削减监查院经费预算的情况尚未发生过。

三、两点启示

(一)审计体制改革要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循序渐进,逐渐完善

从日、韩历史发展看,审计体制的每次改革都与其国内政治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相适应。日本1889年将会计检查院直属天皇,是在确立天皇制政治体制的背景下作出的改革;1947年确立现行的会计检查院体制,是在二战后政治体制由天皇制改为三权分立制的重大变革情况下作出的。韩国1948年设立审计院,是摆脱日本统治后重建国内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963年合并审计院和监察委员会,实行隶属总统的监审合一的审计体制,是全斗焕总统推行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政策下的经济重建和高速发展时期,全面加强对政府监督的背景下进行的。我国的经济体制仍处于改革过程之中,审计工作中出现的被审计单位不提供资料、不配合审计工作、不执行审计决定,会计信息失真,有关单位和个人干涉审计工作,审计经费不到位等现象,不仅仅与现行审计体制有关,也不是改革审计体制本身就能够解决的。改革现行审计体制,需要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适应,循序渐进、逐渐完善。

财政决算范文第8篇

20**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已经市政府批准,现通知如下:

一、财政收支审计项目(21个)

(一)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17个)

被审计单位:财政局、地税局

延伸审计单位:建设局、发改委、人口计生委、科技局、行政服务中心、煤炭局、中小企业局、城镇化促进局、陆管局、档案局、移民局、农机局、体育局、供销社、市委党校

完成时间:20**年5月

(二)乡(镇)财政决算审计(4个)

被审计单位:城关镇、庞村镇、**镇、**镇

完成时间:20**年**月

二、财务收支审计项目(14个)

被审计单位: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公用事业局、总工会、卫生局、畜牧局、公安交警大队、第二实验小学、自来水公司、妇幼保健院、第一面粉厂、**实业公司

完成时间:20**年**月

三、重点建设项目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16个)

(一)重点跟踪审计项目(5个)

1.北环路改扩建项目

2.**高速公路**连接线改扩建项目

3.**市区段综合治理项目

4.**故里扩建项目

5.中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

完成时间:20**年**月

(二)决算审计和专项审计项目(11个)

1.20**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专项资金审计

2.**路、**路、**路竣工决算审计

3.20**年度市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基金项目决算审计

4.市廉租住房惠民小区一期工程竣工决算审计

5.**五库、**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

6.**、**、**等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7.**、**等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8.城关、**等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9.**、**、**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等乡(镇)敬老院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11.新区**南路、**南路竣工决算审计

完成时间:20**年**月

四、经济责任审计项目(41个单位、46人)

被审计单位及人员:

(一)原**乡党委书记、乡长

(二)原**乡党委书记、乡长

(三)原**乡党委书记、乡长

(四)原**镇党委书记、镇长

(五)原工业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

(六)原**镇镇长

(七)原**镇党委书记

(八)原**镇镇长

(九)原**镇镇长

(十)原**镇镇长

(十一)原盐业局局长

(十二)原党史办主任

(十三)原中小企业局局长

(十四)原团市委书记

(十五)原科协主席

(十六)原行政服务中心主任

(十七)原残联主席

(十八)原妇联主席

(十九)原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

(二十)原水利局局长

(二十一)原发改委主任

(二十二)原农机局局长

(二十三)原人口计生委主任

(二十四)原民政局局长

(二十五)原建设局局长

(二十六)原市场中心主

(二十七)原科技局局长王振民

(二十八)原煤炭局局长

(二十九)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三十)原二轻局局长

(三十一)原**高中校长

(三十二)原驻京办主任

(三十三)原供销社主任

(三十四)原粮食局副局长

(三十五)原统计局副局长

(三十六)原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三十七)原政法委副书记

(三十八)原房管局副局长

(三十九)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四十)原水泵厂厂长新晨

(四十一)原**公司经理

完成时间:20**年6月

五、专项资金审计及调查项目(**个)

(一)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审计调查(系国家审计署统一组织项目,20**年4—6月完成)

(二)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跟踪审计(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3—12月完成)

(三)农村劳动力“阳光雨露”培训资金审计(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3—5月完成)

(四)全省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审计(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3—5月完成)

(五)质量技术监督系统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9—11月完成)

(六)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专项审计调查(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3—5月完成)

(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资金审计调查(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3—5月完成)

(八)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政策执行情况审计调查(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3—**月完成)

(九)家电、摩托车下乡实施情况和效果审计调查(系省审计厅统一组织项目,20**年3—5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