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一)国库会计核算管理步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随着国库会计核算新系统运行、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开通以及央行会计“四集中”的实施,国库资金清算业务将摆脱长期以来对会计营业部门的依靠,减少资金汇划环节,拥有如现代化支付系统、国库内部往来、同城票据交换等直达、畅通、多样的资金汇划手段,国库会计核算发展形成较为独立的体系,国库资金运行从此驶上快车道。国库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二)金融、财政体制改革给国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央行职能分拆、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及财政存款计付利息政策的实施,这些改革举措无疑丰富了国库会计核算工作的内涵,拓宽了国库监管范围,提高了对国库会计信息报送质量的要求。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库部门应把握机遇、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摆正位置,更好地发挥国库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结点的重要作用,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依据。因此,各级国库必须树立资金时间价值理念,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运作的效率。

(一)资金清算方面。国库资金清算方式快捷、多样增大了资金清算风险。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国库资金风险点前移。国库资金清算由过去单一的“行库往来”方式转变为包括现代化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在内的多种资金清算方式,使国库直接处于资金清算第一线。2.资金安全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由于国库部门的资金划转都是通过会计营业部门,国库人员对国库资金清算风险的认识存在不足,资金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习惯于传统意义的“账平表对”。而国库直接参加联行资金清算,印、押、证的管理、查询、查复的处理、突发事件处置等高风险业务将直接考验国库人员安全防范意识。3.思想道德风险突显。国库业务处理和风险防范最终还是要由人来实现,从历年各地国库出现的案件我们可以发现,因人员思想道德偏差而导致国家财产遭受巨额损失,因此我们说道德风险是整个国库风险中隐蔽性最强、危害性最大的风险。

(二)内控制度方面。相对于国库外部改革的深入和国库会计电算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库会计制度建设更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行制度不能涵盖整个国库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存在制度空白点。如对国库电算化操作方面缺乏明确统一可操作性的规定,存在规范运用国库业务信息技术的制度盲区。二是岗位设置与国库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表现突出。如果按照新的操作规定要求,各地国库人员配备将严重不足,势必造成兼岗现象普遍存在,某些内控制度将形同虚设,会计核算的质量和风险防范会大打折扣。

(三)系统网络方面。随着国库会计核算对计算机依赖性逐渐加深,网络、计算机以及系统安全成为国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一是计算机病毒风险。目前,国库核算系统通过MT及NOTE系统向上级国库上报日报,这种半开放的网络模式极易使处在中心的国库核算系统受到病毒侵害。二是网络非法侵害。由于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业务用机和其他机器处于同等地位,内联网上任何一台机器,只要安装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就有可能作为客户端登陆服务器进行非法操作。三是应用系统本身设计缺陷的风险,如系统访问控制不严密;缺少对通信传输操作的控制,未能真正实现岗位互控的作用。四是系统的内部控制功能不足。主要表现在系统对参数设置、科目属性、级次、比例等不能实现系统自动审核控制,仍需要人工操作,伴随着很大的随意性。以上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国库业务充分发挥电算化核算的效率。版权所有

(四)监督管理方面。由于国库内外部改革和资金清算方式的改变,国库资金风险点前移,国库监管窗口也随之前移。国库会计核算不仅需要事后监督,更应加强事中监督。当前国库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监督管理的对象过于狭窄,监督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对纸制传票、报表、账薄的事后监督,这种依靠手工完成事后监督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国库核算电算化和国库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二是国库监督管理职能弱化,国库部门在实际的监督管理中只能行使监督和建议权,而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特别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立后,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以及公共支出改变了国库原有的库款支拨核算方式。然而与之相应的国库监管管理职能却没有得到加强,这种滞后的局面将不利于国库对预算执行监督作用的发挥。

(一)健全制度、统一流程、规范操作。首先,央行职能调整之后,国库监管的内容、范围、职责、措施、手段应在有关制度或法律中予以明确,为国库监管职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针对业务的发展和国库会计核算电算化程度的提高,对原有制度中一些与现时业务不配套、不衔接以及滞后的规定予以修订、补充,研究制定国库会计电子设备和网络管理方面制度,形成一套较为完整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以适应国库业务的未来发展。其次,通过制定科学统一的业务操作流程,进而实现国库业务规范化操作,特别是关键环节要制定出环环相扣的统一的操作流程,建立起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制度屏障。除此还要制定出异常业务处理的应急方案,以备突发事件下国库会计核算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二)强化内控,构建起国库资金风险三道防线。要切实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国库部门应与会计、科技、支付清算等相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分析和查找风险的成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督和防范措施,构建起有效控制国库资金风险的自控、互控和监控三道防线:1.自控防线。在科学设置岗位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账制度和查询查复制度,真正做到及时查询,有查必复,及时对账,相互签章。2.互控防线。建立“前台核算”与“后台检查”相分离的机制,明确责任,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对关键性岗位要实行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资金安全和印、押、证三分管原则,严禁财务处理的“一手清”。3.监控防线。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控网络,加大事后监督的监督管理力度,实现事后监督的电算化操作,提高事后监督的效率。通过以上三道防线的建立使内控制度贯穿于业务核算的全过程,保证国库资金收支准确、及时、完整,从根本上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三)转变观念,调整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新思路。1.强化风险意识。面对国库资金汇划清算方式的增加和风险点的前移。各级国库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提高国库干部风险意识,加强防范措施,把监督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对国库资金风险的防范,严把资金进出关。2.增强时效观念。国库存款计付利息是国库部门一项崭新的业务,是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又一新举措。各级国库要充分认识到国库存款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扭转在办理财政资金收支及时性上的认识偏差,摈弃视财政资金为“数字”的旧观念,增强财政资金收支时效价值的新理念,为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提供优质服务。3.调整监管思路,由于单一账户改革后预算资金拨付业务由国库部门延伸到财政集中收付业务的商业银行。针对这一变化,国库应调整监管思路,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在经理国库、为财政提供服务过程中的监管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对商业银行零余额账户及财政资金支付清算业务的监督职能,督促银行规范核算行为,及时、准确、安全地划拨财政资金。建立财、税、库、行及与人大、审计等部门的联系机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反映,切实发挥国库在财政资金运行风险上的“预警”作用。

(四)优化和完善新系统及内部网络建设。针对目前新系统及网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如增加对业务系统口令恶意登录识别、报警、记载和封锁等功能,增强系统安全防范自控能力。尽快开发补充国库事后监督功能,提高事后监督工作的效率,为国库资金安全和国库会计核算质量保驾护航。二是在内联网上配置一个子网,区别于其他办公用机的网段和IP地址,将国库业务用机构纳入其中。由此,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以外的机器将无法访问,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的安全系数。三是加强国库业务用机使用的管理,不仅要在所有业务用机上安装杀毒软件,而且要对杀毒软件随时更新。四是对新系统数据备份采取双重备份,在设置共享时要设置专门的用户,权限应设置为只读,保证国库资金数据不被篡改。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一)国库会计核算管理步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随着国库会计核算新系统运行、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开通以及央行会计“四集中”的实施,国库资金清算业务将摆脱长期以来对会计营业部门的依靠,减少资金汇划环节,拥有如现代化支付系统、国库内部往来、同城票据交换等直达、畅通、多样的资金汇划手段,国库会计核算发展形成较为独立的体系,国库资金运行从此驶上快车道。国库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二)金融、财政体制改革给国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央行职能分拆、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及财政存款计付利息政策的实施,这些改革举措无疑丰富了国库会计核算工作的内涵,拓宽了国库监管范围,提高了对国库会计信息报送质量的要求。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库部门应把握机遇、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摆正位置,更好地发挥国库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结点的重要作用,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依据。因此,各级国库必须树立资金时间价值理念,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运作的效率。

(一)资金清算方面。国库资金清算方式快捷、多样增大了资金清算风险。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国库资金风险点前移。国库资金清算由过去单一的“行库往来”方式转变为包括现代化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在内的多种资金清算方式,使国库直接处于资金清算第一线。2.资金安全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由于国库部门的资金划转都是通过会计营业部门,国库人员对国库资金清算风险的认识存在不足,资金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习惯于传统意义的“账平表对”。而国库直接参加联行资金清算,印、押、证的管理、查询、查复的处理、突发事件处置等高风险业务将直接考验国库人员安全防范意识。3.思想道德风险突显。国库业务处理和风险防范最终还是要由人来实现,从历年各地国库出现的案件我们可以发现,因人员思想道德偏差而导致国家财产遭受巨额损失,因此我们说道德风险是整个国库风险中隐蔽性最强、危害性最大的风险。

(二)内控制度方面。相对于国库外部改革的深入和国库会计电算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库会计制度建设更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行制度不能涵盖整个国库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存在制度空白点。如对国库电算化操作方面缺乏明确统一可操作性的规定,存在规范运用国库业务信息技术的制度盲区。二是岗位设置与国库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表现突出。如果按照新的操作规定要求,各地国库人员配备将严重不足,势必造成兼岗现象普遍存在,某些内控制度将形同虚设,会计核算的质量和风险防范会大打折扣。

(三)系统网络方面。随着国库会计核算对计算机依赖性逐渐加深,网络、计算机以及系统安全成为国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一是计算机病毒风险。目前,国库核算系统通过MT及NOTE系统向上级国库上报日报,这种半开放的网络模式极易使处在中心的国库核算系统受到病毒侵害。二是网络非法侵害。由于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业务用机和其他机器处于同等地位,内联网上任何一台机器,只要安装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就有可能作为客户端登陆服务器进行非法操作。三是应用系统本身设计缺陷的风险,如系统访问控制不严密;缺少对通信传输操作的控制,未能真正实现岗位互控的作用。四是系统的内部控制功能不足。主要表现在系统对参数设置、科目属性、级次、比例等不能实现系统自动审核控制,仍需要人工操作,伴随着很大的随意性。以上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国库业务充分发挥电算化核算的效率。版权所有

(四)监督管理方面。由于国库内外部改革和资金清算方式的改变,国库资金风险点前移,国库监管窗口也随之前移。国库会计核算不仅需要事后监督,更应加强事中监督。当前国库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监督管理的对象过于狭窄,监督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对纸制传票、报表、账薄的事后监督,这种依靠手工完成事后监督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国库核算电算化和国库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二是国库监督管理职能弱化,国库部门在实际的监督管理中只能行使监督和建议权,而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特别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立后,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以及公共支出改变了国库原有的库款支拨核算方式。然而与之相应的国库监管管理职能却没有得到加强,这种滞后的局面将不利于国库对预算执行监督作用的发挥。

(一)健全制度、统一流程、规范操作。首先,央行职能调整之后,国库监管的内容、范围、职责、措施、手段应在有关制度或法律中予以明确,为国库监管职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针对业务的发展和国库会计核算电算化程度的提高,对原有制度中一些与现时业务不配套、不衔接以及滞后的规定予以修订、补充,研究制定国库会计电子设备和网络管理方面制度,形成一套较为完整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以适应国库业务的未来发展。其次,通过制定科学统一的业务操作流程,进而实现国库业务规范化操作,特别是关键环节要制定出环环相扣的统一的操作流程,建立起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制度屏障。除此还要制定出异常业务处理的应急方案,以备突发事件下国库会计核算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二)强化内控,构建起国库资金风险三道防线。要切实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国库部门应与会计、科技、支付清算等相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分析和查找风险的成因,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督和防范措施,构建起有效控制国库资金风险的自控、互控和监控三道防线:1.自控防线。在科学设置岗位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账制度和查询查复制度,真正做到及时查询,有查必复,及时对账,相互签章。2.互控防线。建立“前台核算”与“后台检查”相分离的机制,明确责任,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对关键性岗位要实行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资金安全和印、押、证三分管原则,严禁财务处理的“一手清”。3.监控防线。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控网络,加大事后监督的监督管理力度,实现事后监督的电算化操作,提高事后监督的效率。通过以上三道防线的建立使内控制度贯穿于业务核算的全过程,保证国库资金收支准确、及时、完整,从根本上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三)转变观念,调整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新思路。1.强化风险意识。面对国库资金汇划清算方式的增加和风险点的前移。各级国库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提高国库干部风险意识,加强防范措施,把监督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对国库资金风险的防范,严把资金进出关。2.增强时效观念。国库存款计付利息是国库部门一项崭新的业务,是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又一新举措。各级国库要充分认识到国库存款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扭转在办理财政资金收支及时性上的认识偏差,摈弃视财政资金为“数字”的旧观念,增强财政资金收支时效价值的新理念,为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提供优质服务。3.调整监管思路,由于单一账户改革后预算资金拨付业务由国库部门延伸到财政集中收付业务的商业银行。针对这一变化,国库应调整监管思路,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在经理国库、为财政提供服务过程中的监管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对商业银行零余额账户及财政资金支付清算业务的监督职能,督促银行规范核算行为,及时、准确、安全地划拨财政资金。建立财、税、库、行及与人大、审计等部门的联系机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反映,切实发挥国库在财政资金运行风险上的“预警”作用。

(四)优化和完善新系统及内部网络建设。针对目前新系统及网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如增加对业务系统口令恶意登录识别、报警、记载和封锁等功能,增强系统安全防范自控能力。尽快开发补充国库事后监督功能,提高事后监督工作的效率,为国库资金安全和国库会计核算质量保驾护航。二是在内联网上配置一个子网,区别于其他办公用机的网段和IP地址,将国库业务用机构纳入其中。由此,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以外的机器将无法访问,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库会计核算系统的安全系数。三是加强国库业务用机使用的管理,不仅要在所有业务用机上安装杀毒软件,而且要对杀毒软件随时更新。四是对新系统数据备份采取双重备份,在设置共享时要设置专门的用户,权限应设置为只读,保证国库资金数据不被篡改。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路养护事业单位 国库集中支付 会计核算 现状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136-02

目前,山西省公路部门仍然执行的是1987年由财政部、交通部共同印发的《公路养护会计制度》和《公路养护单位成本核算办法》,该制度执行近30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当前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等外部条件与30年前相比已发生巨大变化,旧的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甚至不能真实反映公路养护事业单位资产和资金的使用和收益情况,这就严重违背了会计的真实性、准确性的原则。在2006年―2013年期间,山西省财政厅逐步推进全省公路系统“省、市、县”三级国库集中支付工作,使得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主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与支付工作,和以行业特色显著、会计制度陈旧的公路养护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与冲突,二者在日常会计核算、报表编制、资产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不适应,这就要求必须对旧的会计制度作出改变,密切联系公路养护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适应与当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相适应的公路养护会计核算制度和管理办法。突破自身行业会计制度的局限,顺应财政改革潮流。

一、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和问题

距离2009年国家撤销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已过去6年的时间,而全省的政府还贷收费公路曾所收取的公路养路费、通行费等也已取消,从预算外的费收到预算内的税收,资金来源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省、市、县三级公路预算单位已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工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鉴于此,应当全面施行财政部颁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实际上,公路养护会计制度仍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会计制度,这就出现诸多方面的不适应、不协调。

1.因循守旧,认识不足。一套执行了近30年的会计制度在行业管理人员的心中早已打上烙印,无论是会计核算的工作习惯,还是作为情感上的割舍,公路养护会计制度这一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权威,不会轻易被放弃,况且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能真正完全取代它的功能和作用,这就使得行业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排斥新生事物,不便于接受财政改革过程中诸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新生事物。

2.会计科目与财政预算收支分类科目不一致。公路养护会计制度作为一套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制度,从它诞生就注定与众不同,除了一般的会计科目如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更多的是具有行业特色的科目如养路费收入,公路小修保养、大中修,公路改建、抢修,绿化支出,养路事业费,养路其他费,生产支出,内部往来、养路拨款往来等,而这些内容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国库收支分类中是没有的,这就使得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行业特色不能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很好的衔接,有时二者甚至有矛盾。因此影响项目资金归类和管理,给日常的会计核算带来困难。

3.资金支付方式的转变。以往的养路费、通行费资金支付是由财政支付至交通运输厅后,通过层层拨款拨付至基层用款单位,使公路交通部门的资金缺乏财政部门的有效监管,在资金拨付环节容易出现截留、挤占甚至贪腐行为。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所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均通过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进行,而长期的自有资金支配习惯,使得财务人员还不能在思想上完全接受,在实际操作上也不能完全理解财政支付方式的设置和使用,零余额账户的建立和直接支付方式的使用,使得原有开设的各类资金专户的存在变得没有意义,也不再符合财政的要求和规定,这就大大缩小了单位本身的资金支配权,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的金钱权力得到了约束,无论是财务人员还是单位领导都会对财政支付产生抵触。

4.财务报表的特殊之处。按照财务制度规定,一个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应当仅有一套会计报表,而在实际工作中,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还停留在资金平衡报表的年代,且往往是按块编制(如养路费报表、通行费报表、中央车购税报表),不能够反映编制单位财务信息全貌,容易造成报表信息使用者的误解。而部门决算报表是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来设置的,这就造成公路养护会计的资金平衡表不能与部门决算报表接轨,如果人为进行报表转换,又容易出现口径不同、报表项目不对应,转换标准不统一,即便转换后报表信息也大打折扣,不能客观、真实、全面反映公路系统的收支情况,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5.预算下达和执行没有很好衔接。成品油消费税改革以后,公路养护部门的资金来源成为财政拨款,通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实际工作中,基本支出在年初预算下达,大型工程项目和建设资金往往下达较晚,一般都在年底下达,有的预算资金甚至在12月份才能下达到位。而公路养护建设的施工期间一般在4月至10月左右,这就会导致开工建设预算资金不到位,工程难以进行。或者施工方垫付资金后建设,后期归还资金又会遇到困难。对预算执行和资金支付造成不利影响。使得实际会计核算工作难以操作。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库资金;运作管理;资本化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一、地方国库资金运作管理的内涵及必要性

国库资金运作管理是以特定层级政府国库中在特定时段中暂时不用或者闲置、沉淀的资金为目标,进行运作管理的系列活动。其中有四个关键点,其一,在行为客体方面,特定时段中存在确定没必要动用确实将处于闲置及沉淀状态的资金;其二,在行为过程及方式方面,强化基于运作的管理,而非单纯存储确保原始形态的安全;其三,在行为结果方面,有强化特定时段期间国库闲置及沉淀资金保值增值的诉求;其四,在行为实质方面,有把特定时段期间国库闲置及沉淀资金资本化的趋势或色彩。

目前启动推进地方国库资金运作管理,是多方面事项的必然要求。其一,是财政资金体量逐渐提升的必然要求,目前全国国库资金额度动辄数万亿,部分闲置实际上是惊人的浪费,亟待运作管理配合推进。其二,是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增长预期和资金需求之间矛盾解决的必然要求,目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需要可能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撑,二者的矛盾倒逼发掘既有国库资金的潜力和价值。其三,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境遇中,国库中的财政收入属于民众委托给各级政府的资金,后者有责任和义务最大化地发挥其价值,有义务该避免出现任何情况的浪费。

二、地方国库资金运作管理的现状及困境

(一)运作管理客体的把握充分度不高

在具体实务层面,确认把握闲置资金的额度、在全部国库资金中的占比、可运作管理的时段等,并确保一定的精确度,往往因为目前的预测水准偏低而存在难题,部分地方单纯的依靠本来不多的经验,在部分基础信息缺乏及模型设置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借助模型得出的数据往往存在较大偏差。另外,闲置资金不仅包括特定时段预算安排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还包括部分长期沉淀的资金等,具体额度确认往往存在较大困难。

(二)运作管理方式的可选范围有限

将资金在特定时段中视为资本,追求最大的资本效益,需要运作方式的广泛及对应空间的开阔。不过,对于国库资金运作管理来说,不管是2014年颁发的《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试点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还是2017年出台的《关于全面开展省级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均将运作的方式局限在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方面。在实务层面,I国债也是可选方式之一,不过推进情况不佳,作用有限。

(三)运作管理监督全覆盖不足

无论是《办法》还是《通知》,虽然都有监督方面的规范说明,不过却同时把监督单方面的置放在对受委定期存储资金的银行方面,对于财政系统的系列层级机关的监督则尚未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相关法律同样没有对口规范说明。也就是说,国库资金运作管理之配套监督目前只是一个初步的理念层面的存在,在机制或制度层面尚未构建成熟,在实务层面更谈不上落实和高效。

(四)运作管理滋生新的风险因素

国库资金运作管理,在某种情况下具备资本管理的特性,运作本身就是资本化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在提升发掘其资本价值潜力的同时,还必然遭遇到繁多的风险问题。即便是一般意义上的定期存款,也可能遭遇到流动性风险。另外,国库资金定期存款业务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竞争态势的加剧,存在恶性竞争风险可能。另外,从程序上来说,定期存款期限截止后,缴入国库一般需要一周到半月的时间,期间实际上存在财政资金沉淀在银行的风险危机。等等。

三、创新推进地方国库资金运作管理的思路

(一)构建完善而专门的机制

在未来较长时段内,地方国库资金运作管理工作的定位应该是常规性工作,所以需要配备有稳定的工作机制。具体而言,应该为此在中央及地方财政机关中设置专门的负责结构,而非由其他部门兼负对应责任。另外,应该根据具体需要,为系列可能涉及到的工作制定完善的制度规范文件,及具体流程,以打造系统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提升预测水准

在构建国库资金运作管理机制过程中,尤其是一开始的初步阶段,需要对预测事项和环节有较高的重视程度,或者说把这方面的工作定位于重中之重。对此,应该配备、培养专门的负责团队,借助软件等信息化境遇中的技术设置打造不断升级和优化的模型,构建全国范围内的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系统。在起始阶段预测准确度暂时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坚持偏于稳健的策略,以确保预算执行顺利推进,避免遭遇资金短缺干扰。

(三)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水准

国库资金运作管理和财政预算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彼此之间互相依赖及推动。提升国库资金运作管理水准,尤其是尽可能地提升可运作资金额度及其稳健性,需要预算管理工作为之提供保障。所以,应该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水准,具体而言就是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确度,及预算执行的严谨度,提升预算管理的刚度,尽量规避额外大额度支出的出现,等等。

(四)创新提高运作管理的灵活度

在地方推动国库资金运作管理的过程中,不应该过于拘泥于特定时段闲置资金定期存款的僵化思路,而应该将这方面的工作异化为更高水准的资本运作。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可能无法实现诸如资本市场中无节制的运作。不过,也可以考虑定期存款之外的可行思路,比如用于弥补银行清算头寸,还有就是考虑提前购回相关债券,等等。商业银行等相关组织,面对国库资金运作的需求,应该强化金融创新,考虑推出对口业务,比如类似余额宝的存款模式,等等。

另外,需要构建践行全方位的监督,不仅监督银行等金融方,还应该强化对财政机关中专门负责机构的监督,国家审计思考启动专门审计项目,同时跟进对应考核,以打造提升地方国库资金运作管理水准的压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顾鹰娟.国库资金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2(3):370+372.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一是贯彻执行货币政策职能。主要包括在辖区内宣传、传达和贯彻总行的货币政策精神;加强统计、调研和分析;反馈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等。

二是提供区域金融服务职能。主要包括支付清算服务和其他服务两大职能。支付清算服务主要内容为:同城票据清算职能和异地资金清算职能;现代化支付系统及先进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和使用等;其他服务职能主要包括外汇管理职能、经理国库职能、政策咨询、地方政府金融政策顾问等。

三是维护辖区金融稳定。主要包括加强金融风险预警预报监测;引导金融机构规避风险;根据总行的授权,配合监管部门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置等等。

二、基层人民银行经理好国库,履行好央行新职能的思路和措施

央行职能转换后,国库工作应适应形势要求,围绕三大职能,做好如下工作:

1、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做好国库基础工作,履行基层央行服务职能。

及时准确做好预算收入的收纳、报解和支拨是国库部门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国库配合财、税、海关等职能部门协助政府履行职责、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责任所在。为适应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和需要,近年来,基层国库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为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先后推广使用了全国统一的《国库业务综合核算系统》1.0版和2.0版、以独立的联行行号参加了大额支付系统、开通了“国库内部往来”、实行了国库资金的“滚动报解”等一系列措施和工程,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使国库资金的汇划拥有了“快车道”和“直通车”,真正实现了预算收支的适时划转,准确到账。另一方面,适应财税体制改革要求,配合相关部门实行了政府集中采购的“阳光工程”;研究制定了《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资金清算办法》等一整套规章制度,严格行资格审核,建立了单一账户体系,进行了市级单位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和推广工作等。今后,国库部门应一如继往,强化服务,不断创新,进一步发挥“执行、促进和监督”作用,树立央行服务“窗口”新形象。具体来讲:

一是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作为国库的首要目标,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深化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力求服务质量最优化和效率最大化,为地方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坚实的基础。

二是深化、拓展金融服务的层次和内容。在做好市级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扩大试点和向县级财政延伸各项工作,加强财政性资金监督管理,更好地发挥财政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按照总行统一部署,尽早完成小额支付系统的上线工作,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最终实现预算收入的“零在途”。依托科技,推动财税库行横向联网进程,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依托科技,积极建设资金汇划“绿色通道”,保证汇划渠道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为国家预算资金乃至整个社会资金流的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是做好对辖区国库业务的指导服务。辖区支库和经收处是国库工作的基础,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全辖整体业务水平。因此,应定期对辖区支库和经收处业务进行检查指导,规范其操作行为,切实提高国库核算质量。同时做好对辖区国库干部的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困难、问题,构建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事业环境和发展环境,促进辖区国库整体工作的提高。

2、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履行基层央行维护辖区金融稳定职能

国库资金作为人民银行的基础货币,不仅是人民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更是政府用来支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国库部门在具体经理预算收支过程中,不仅要保证纵向所辖国库系统资金汇划环节的安全,还要保证横向财税部门资金使用和退付的合理合规性。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盗用、挪用国库资金的案件,使得国库被形象的比作人民银行“露天的发行库”和“案件高发区”,其风险程度之大,防范风险的任务之重日益彰显。因此必须站在讲政治、讲稳定的高度,将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工作作为履行好人民银行稳定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加快国库制度建设,保证日常工作有章可循。尽快修订颁布新的《国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确立新形势下国库的职责、权限,制定统一的操作流程,严密核算手续,保证国库整体作用的有效发挥。二是建立国库会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责任制。主要是建立国库会计经办人员、国库会计主管、国库部门领导和国库主任四级内控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逐级把关、负责制度。三是严格履行“大额资金三级审批”制度,严把库款支拨、退付关,发挥好国库的“闸门”作用。四是加强检查监督,规范辖区国库和经收处业务操作,防范和杜绝风险隐患。五是对现有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增设联行密押卡和网络防火墙,提高计算机的识别和自身防护能力,防止泄密和网络黑客、计算机病毒入侵等利用计算机的犯罪。六是成立由国库、财政、税务等部门参加的资金风险防范工作小组,加强对辖区财税和国库资金安全的组织领导,通过建立共享的综合信息监测和风险指标评价系统,提高风险识别预警能力,从而保证国库资金安全。

3、做好国库资金分析监测和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履行基层央行贯彻和执行货币政策职能

国库作为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策和政府部门执行财政政策的结合点,是连结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财政、税务、海关等众多部门的纽带。国库的关联部门点多面宽,信息资源丰富,其超然的地位又保证了所出具的报表数据的真实、权威。做好对国库资金的监测分析,不仅可以为央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参考,而且也可以为政府应用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有力的依据。因而应进一步提高对国库调研分析工作的认识,切实履行好这一职责:

一是建立调研制度,完善分析体系,适时对国库资金的各项指标变动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对国库资金的综合分析,及时对辖区经济金融形势和变化趋势做出全面分析、客观评估和科学预测,向上级国库和有关部门反映,为政府和中央银行贯彻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信息支持。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财政;改革;科学化;精细化

1坚持以发展为纲,深刻认识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理清国库工作科学发展思路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困扰我市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突显,财政收入形势紧迫。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把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把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财政国库管理是“用财之道”的重要环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监督制约机制,在技术上为实现预算的完整性提供保证。即以财政资金支付实时监控为中心、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动态监控系统为手段、以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管制度为基础,建立健全国库动态监控体系,使预算单位和项目资金支出只见数字不见钱,保证预算执行的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构筑财政资金高效运行的“直通车”和“安全网”,增强了府防范和化解突发性财政风险的能力,实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创新为先,全面推进财政预算执行管理制度改革。夯实国库工作科学发展基础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和完善,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积极推进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财政预算执行管理制度改革。我市国库改革启动后,坚持以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为目标,以现代化财政信息系统为平台,不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1999年,我市就开始对国库资金、财政专户资金和财政内部资金实行“三统一”,所有资金由国库科统一进行核算和拨付,一个“漏斗”出钱。2001年6月成立财政支出管理中心,创立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分离操作、相互制约、协调运行的管理机制。2003年4月,成立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在市本级288家单位全面启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所有单位、全部财政性资金纳入改革范围,国库改革正式全面运行。2007年,我市按照财政管理“大执行”的理念,组建“焦作市财政预算执行局”,以服务预算单位和纳税人为目标,通过对财政预算执行业务进行清理、归并和整合,进一步强化和规范预算执行管理工作,实现以预算执行局为主体、局各业务科室相互配合的财政支出管理新机制,打造财政服务“便民超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财政服务。改革实践表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我市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已经基本确立。

3坚持以深化为主,努力突出精细化管理重点,提升国库工作科学发展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关系全局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库工作,必须以前瞻}生的战略筹划促进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强化国库基础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我市财政国库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和优质的理财服务。

3.1坚持一个目标,全面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市本级改革要加强财政国库管理重点问题研究,逐步实现财政国库管理有效控制预算执行,为实施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手段和信息保障。安全有效的实施国库现金管理,降低财政筹资成本,促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实施,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市级国库现金管理日常化、持续化、规范化机制,确保国库现金管理的安全、有效和规范。县级国库改革要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完善”的原则,继续拓宽国库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将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等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支付范围,研究优化财政直接支付流程,对粮食直补、种粮补贴、两免一补等涉农、惠农支出,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到农户或基层用款单位。积极探索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乡财县管”等改革的衔接。

3.2抓住两个重点,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机制。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以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以财政收支管理为核心内容的新的国库管理制度,就是要促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横向就是要在预算单位中普遍建立由财政部门监管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纵向就是要对所有财政资金收付实行“直通车”的管理方式。一是要规范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设,各项财政性资金拨付全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现支付。要进一步加强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管理,规范账户审批,清理不合规账户。明确零余额账户的定位问题,规范零余额账户的审批、开设、支付、清算等管理要求。二是要规范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和简化财政资金支付程序,大力推进网上支付和结算,建立科学规范、监督制衡、管理有序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完善财政管理内控机制,确保财政资金运行正常、有效、高效。通过加强资金管理过程的制度建设、程序建设和业务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风险和审计风险,做到了财政资金的科学管理和规范核算,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最终达到“直通车”效果。

3.3强调三方面工作,打牢财政国库管理工作基础。财政预算执行、资金监管和国库管理改革创新三方面的工作是财政国库部门的基本职能。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创新财政国库管理的理念、方式、手段,推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是财政预算执行。主要包括财政收支管理和预算执行分析两个方面。财政收支管理方面,确保财政收支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是整个财政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财政国库部门的主要职能。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应重点在财政收支的均衡性上下功夫,实现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加强财政资金调度,努力提高预算执行管理效率和均衡性,及时了解财税收人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增强把握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发展变化趋势的能力,努力拓展预算执行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创新预算执行分析方法,正确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模型,不断提高分析预测的准确性。通过加强预算执行分析管理,提高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二是资金监管。要以总会计核算管理为纽带,带动银行账户审批监管、专户资金核算管理、预算资金调拨管理、财政决算和部门决算管理、财政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等基础性管理工作全面发展。加强总预算会计基础工作,完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加强与各银行和相关单位会计对账,保障国库及财政专户资金运行安全高效。完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监控水平。围绕“金财工程”建设目标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需要,完善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系统建设,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规范财政资金支付、使用和清算,防范财政资金风险,促进加快支出进度与规范管理的有机统一,严肃财经纪律,避免出现违规开支等现象。三是改革创新。要以管理创新开拓财政国库工作的新领域,进一步推动我市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管理体制、机制监管和技术层面创新,建立起高效、透明、和谐的财政预算管理新机制,不断促进财政国库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高财政国库工作效率和水平,努力开创财政国库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管理体制创新方面,要按照局党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绩效评价四权分离的财政管理模式,科学定位,理清思路,严格预算执行责任,切实加强支出管理,全面提升财政支出管理水平,努力促进财政支出公平、公正、透明。通过科学定位,理清思路,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切实履行财政预算执行职责,建立新的财政预算执行管理制度。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一、五年的改革现状

2001年《方案》出台后,当年中央就把水利部、科技部、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本级、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6部门作首次改革的试点部门。2002年,中央改革试点面增加了人事部、外经贸部等37个部门,同时在河北、黑龙江等地方实行改革试点。截至2003年底,中央有82个部门、1288个基层预算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35个中央部门实行收入收缴改革,地方已有26个省份、120多个地市及部分县市进行了这项改革。 2004年11月22日全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根据会议情况了解到,自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以来,已有140个中央部门、30个省(区、市)的省级预算单位,150多个地(市)和部分县级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纳入改革范围的省直预算单位达到1500多个,省直基层预算单位达到5800多个。会议在肯定了改革以来所取的四方面成果的同时指出了改革面临的问题:改革推进不平衡、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具体操作不尽完等。

据统计,截止2005年底,全部中央部门的33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3700多亿元财政资金纳入改革实施范围;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以及200多个地级市和500多个县实行了改革。

2005年11月7日,财政部消息指出了虽然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已启动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但目前改革进展仍不平衡,有的省本级尚未在所有预算部门实施改革,有的尚未推进到全部基层预算单位,还有一部分地市和大部分县没有实施改革。

据调查发现,虽然部份地区在改革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已全面组织实施,但多数地区特别是县级地区仍在试点探索之中,甚至有的县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启动改革工作。从已实施改革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在工作流程和改革配套制度的建立方面也不一致,改革状况“参差不齐”。

二、导致“参差不齐”改革现状的原因

“参差不齐”的改革现状,延缓了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工作进程,不符合中央“争取在‘十五’期间在全国全面实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要求。何以出现这种改革现状呢?根据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上面的,也有下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改革的认识不够统一、不够充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对传统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深层次便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我国进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公共财政的客观需要,是新时期我国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党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 2002年2月朱镕基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对各项财政资金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收付”,2005年2月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上指出: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加快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使用政府财政资金,能够集中支付的都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有效防止财政资金运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2001年改革开始后财政部等部委根据改革的需要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如:2002年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和《国库存款计付利息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深化地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讲话中强调了进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对在“十五”期间全面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作了重要指示。改革配套办法的建立和完善,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力保障,为“十五”期间全面实施改革奠定了基础。然而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地区对改革的认识不统一、不充分,在思想上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甚至存在“乱中求利”的错误思想,大局意识不足,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影响了对改革的正确理解,从而对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相对弱化,淡化了对改革的时间要求。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信息的闭塞,基层的很多同志到目前为止,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知识仍旧是一知半解,部份人只知道有一个“国库集中收付”,内容何为就不得而知了,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项改革。认识有分歧,思想上就会不统一,认识不充分,改革就会不彻底,从而就会在很多方面阻碍改革的道路,拖延了改革时间,延缓改革工作的程。

2、地方的改革步调不一致。根据调查情况,地方在改革工作中有快有慢,有好有坏,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长短不一,方法多样,其原因之一就是改革的步调不一致。《方案》出台后,中央要求地方各级遵照执行,同时规定了“各地方可根据改革试点方案,自行确定改革的时间和步骤”,在试点的时间、范围上缺少强制性规定。地方根据自身的实际自行决定改革的时间和步骤,充分发挥地方改革的能动性,无疑在改革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自行决定”也给了地方在改革安排上有了很大的空间,先改、后改和怎样改没有统一规定,地方实际上掌握了改革的主动权,何时改、如何改地方说了算,这就难免出现人为控制改革的现象,这是导致改革步调不一致的一个因素。再者,地方在实施改革中有“待借”思想。借鉴别人的经验,可以减少走弯路,这是一件好事,然而,相互等待、不主动探索的做法,对改革工作无疑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以上两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部份地区的改革时间越拖再拖,导致了五年的改革计划结束后,有的地区改革工作全面启动、有的地区仍旧处在试点阶段、甚至有的地区尚未开展试点工作的“参差不齐”现状。

3、缺少统一的改革模式。在改革工作中,适度时间的试点探索,旨在总结经验,有利于改革的深入开展,但长期的改革试点,一方面将会使改革工作无境止地进行,永无终日;另一方面,改革会“千姿百态”,各自一套。中央部门在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中就统一了模式,改革工作开始后,一切按计划有序推进,实现了“全面实施”的改革目标,而地方就缺少统一的模式,在改革制度的建立方面,中央与省有出入、省与省之间不相同,甚至同一个省,地区与地区、县与县之间也不一致。如此以来,全国的改革就实现不到统一,改革出现了多种样式。改革模式的多样性,不利于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影响了我国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序推进。根据《方案》中“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库管理操作系统”“建立健全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的要求,国库集中收付网上操作和网上传递数据已经是必然趋势,而这种“政出多门”的格局,既要达到“信息共享”,又要降低改革的成本,可能性不是很大。首先从开发软件的成本与销量的关系上来考虑,同样的成本,销量越大,相对分担的成本就越低,从而售价就会降低,反之,售价就高。不同的改革模式,运用软件就必须“量身定制”,因此,开发成本就只能由委托人一人承担,与“大众化”软件相比,改革成本孰高孰低就不言而喻了。其次,从目前的技术上看,不同软件要实现数据网络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再者,由于数据不能网络化,很多资料都需人工传送,改革的机会成本就会增加。不统一的改革模式,包含了改革制度的不一致。中央在制定很多改革配套办法的时候,都明确界定了执行范围仅是中央单位,如: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5月下发的《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办法》、7月下发的《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银行支付清算办法》、财政部2001年7月下发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2003年12月下发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以上配套办法都是对改革执行中的具体要求和规范,在改革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央没有要求地方“遵照”执行,那地方自行制定的配套办法从法理上讲,约束力度不够,制度本身具有的强制力就会受到挑战。改革没有全国强制执行的配套制度,地方的改革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制度保障,改革目标就会难以实现。总的来说,影响改革的因素不外乎三个方面的问题:改不改——认识和思想问题,何时改——步调问题,怎样改——模式问题。

三、完善目前改革状况的建议进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既是当前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入世后建立宏观财政框架的必然趋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利于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是当今世界财政国库管理的最新模式。完善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使我们的改革成果更科学更经济,笔者认为,也要从“改不改、何时改、怎样改”三方面着手。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按照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市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自09年12月正式启动后,陆续已有两批共25家单位纳入改革范围。这25家单位与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银行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明显的效果,一是保证了各种资金的专款专用,避免了过去资金拨在单位而出现的拆东墙补西墙的挤占现象。二是促进了理财观念的转变,预算单位增强了财务管理的计划性、前瞻性,提高了预算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执行性。三是提高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强化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并查处资金使用中违规或不规范操作的问题。随着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这些成效将更加明显。为了深入推进我市市本级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面,市政府决定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思路,除教育、卫生系统暂缓推进,其余单位都将纳入改革范围,并对前两批试点单位试行公务卡改革。我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目的就是让我们所有的单位掌握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及公务卡改革的重大意义与实质内容,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引向深入。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扩面的重要意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对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全过程的监控制度。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省政府更是将这项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了20__-20__年惩防体系建设目标,要求我们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预算单位覆盖完成率不低于50%;启动公务卡改革并实现10%以上完成率,并签订改革目标责任书,直接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面工作及公务卡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国库管理制度贯穿于公共财政管理全过程,不仅可以通过监督财政资金流入和流出各个公共机构的各个环节来控制预算执行过程,而且可以为预算编制和制定各项财政政策提供准确依据。因此,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预算执行的根本性制度,也是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编制和加强财政监督的重要保证。

(二)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程度的有效手段。国库管理制度要求财政收入的收缴方式和财政支出的去向及支付方式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征收机关、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国库及银行的职责范围,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实行国库集中制度,财政部门内部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使预算执行更加规范透明;预算单位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科学、准确、细致地编制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并按规范程序收缴和使用财政资金。

(三)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益、降低财政筹资成本的可靠保证。按照现行的国库支付制度,各单位资金到位与实际使用存在长短不等的时间差,使大量资金分散闲置在各单位账户上,影响资金使用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可以有效解决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头存放的问题,既可减少资金在途时间,加快资金支付的效率和速度,降低资金划拨支付成本,也可避免专项资金被层层截留、挪用,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四)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必然要求。从这些年我市审计情况来看,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以及虚列支出等违规违纪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预算单位每一笔资金的交易流向、流量进行实时监测。使财政监督从单一的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同时,财政部门、银行系统和预算单位间将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从而加强对财政支出的全过程监管,做到“管钱的不拨钱、拨钱的不花钱、花钱的不见钱”,从机制上避免财政资金违规违纪操作,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现象发生。而改革现金支付,推出公务卡,是打造“阳光财政”“阳光政府”和“廉洁政府”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政府支出透明度,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总之,实行国库集中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对财政性资金实行相对集中的管理,是在制度上建立一种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并置财政资金于全社会监督之下,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根本措施。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推进全市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深化。

二、明确重点,稳步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扩面工作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时间紧,必须精心运作。总的要求是,严格程序,规范运作,平稳过渡,确保成功。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健全完善制度。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我市25个单位已经开展了试点工作,有一些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运用,但毕竞还是一项新生事物,具体到每个单位实际,很多东西需要我们探讨研究、创新思路。特别是作为今年刚试点推出的公务卡,即属于银行卡范围又属于财政财务管理范畴,其安全性和便捷性更是需要我们用制度去保障。因此,我们一定要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理财模式的束缚,不断地摸索,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运作机制,用制度规范操作,靠制度提高效率,推进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要规范操作程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程序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和纰漏。一是建立国库单 一账户体系,制定明确的账户管理程序,并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二是进一步细化明确支付程序,以清晰的步骤、简明的方法,使各项程序更加规范,更具可操作性。三是建立和完善财政国库管理系统,保证准确、及时地反映国库单一账户每天的收支情况、资金活动情况及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确保规范、有序、高效运行。四是实现了公务卡改革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联动,将零余额账户与公务卡、公务卡与商户之间的信息,实时向财政动态监控系统反映。

(三)要统筹协调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主体意识,顾全大局,恪尽职守,搞好配合。财政部门作为这次改革的牵头部门,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方案要尽可能周全,工作要尽可能细致,做到改革过程不影响单位工作,不影响机关运行,不影响业务开展,做到紧张有序,手续完备,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要牢固树立为预算单位服务的意识,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热情服务,切实为单位理好财,为政府把好关。要主动与部门和单位多沟通、多协调,形成改革合力,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坚决防止和及时纠正不符合法律制度规定的收支行为。人民银行在这次改革中承担的责任重大,希望在国库支付清算、支付商业银行监管等方面要充分履行职责,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商业银行要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与财政配套改革有关工作,完善内部制度,明确内部分工,改善服务质量,及时办理财政直接支付,严格按财政规定管理单位授权支付业务,并加快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创造良好的公务用卡环境。从而形成各部门、各单位、各商业银行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良好格局,推进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单位财务力量。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坚持“三不变”:不改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限、不改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权限、不改变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权限。我们当前的会计集中核算,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强化会计监督、推进源头防治腐败工作等进行的一项有益探索,其成效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但经过十年的集中核算模式,大部分单位取消了原有的财务会计岗位,设置报账员,报账员大多非专业人员,而由司机或其他闲杂人员兼职。单位财务力量薄弱成为我们改革推进中最大的阻力。按照公共财政管理要求,不管是部门预算编制、部门决算、预算执行还是资产管理,均对部门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今天这个会议上我特别要强调我们的人事部门、单位要尽快恢复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主体地位,没岗的设岗,缺编的要及时配备,并要求所有的财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加强单位财务力量。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稳步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可在合理界定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职责的基础上,对目前财务核算力量薄弱单位实行记账业务,待单位条件具备时再退回单位核算。

三、加强领导,确保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扩面顺利完成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省、市的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紧密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各单位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负全责。会后,各单位要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改革方案,结合实际进行认真研究、明确职责,抓紧制定工作方案,不折不扣地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二要加强宣传。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来自传统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基础条件等方面的障碍,还可能因触动一些部门利益、暴露一些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而暂时不被人理解、支持甚至遭到抵触。各单位要大力宣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及公务卡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使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推行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认识、工作行动落实到市委、市政府的改革决策上来,形成人人关心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一、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区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也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大举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增强财政资金调控能力,推动我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监控,通过现代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提高思想认识,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

建立健全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预算执行和财政资金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基础制度。各部门、单位要提高认识,将思想统一到区政府的改革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重视、理解、支持区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工作;要主动学习、落实改革实施的具体措施,统筹协调改革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要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前瞻性,规范财务收支行为,确保区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实施改革基础性工作

本着“规范操作、方便单位、分步实施、强化监督、协调配套”的原则,“先试点、后推开”,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各项改革实施工作。

(一)建立财政单一账户体系。纳入改革范围的各预算单位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规定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有关政策规定,认真清理和归并预算单位原有银行账户,以前年度结余资金原则上应上缴财政统筹安排,设立委托扣款专用账户,开设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同时,为减少国库核算压力,与银行建立互动机制,节约财政成本,由区财政根据区情及各部门、单位实际情况,在相关银行分别配套开设财政集中支付清算账户,用于办理财政直接支付业务与预算单位授权支付清算业务,为条件成熟时由国库履行集中支付职能奠定良好基础。

(二)明确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资金范围。根据我区实际情况,首先将预算单位预算内资金纳入改革试点范围,工资支出采用工资统一支付方式进行,待时机成熟,将试点资金范围扩展到预算单位的所有财政资金。

(三)积极推行财政集中支付方式。纳入改革范围的预算单位,要按照集中支付的类型,实行财政直接支付与预算单位授权支付相结合的集中支付方式,将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

(四)加强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建立并逐步完善财政、预算单位、银行和区级国库银行的网络平台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逐步实现从单位申请用款到最终支付资金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为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做好改革基础性工作,完善配套措施。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配套措施,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政策宣传与业务培训工作,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和现金使用管理,完善实施模式。

(六)继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区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对于条件成熟的单位财务实行独立核算,条件不成熟的单位由区财政财务服务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地完善预算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使之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相适应。

四、切实加强领导和实施工作

区属各预算单位要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局出发,从预防腐败的政治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加强和完善改革的领导和实施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改革目标顺利实现。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管理,推动信息公开,着力建设民生财政、绿色财政、活力财政和效益财政,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任务目标与工作规划

(一)今后五年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到2015年县财政收入力争达到6亿元,年均递增15%,提升财政收入总量在全省位次。

(二)项目单位除基本支出以外的项目,都要纳入项目库管理。县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均从财政项目库中抽取,追加项目支出原则上从项目库中抽取,没有进入财政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能编入年度预算及调整预算。

(三)加强预算绩效评价。财政局以项目事前绩效审核结果作为支出项目是否列入年度预算或支出项目库的重要依据。对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预计效益好的优秀项目,可优先列入年度预算;对预计效益好但由于财力原因无法当年安排的项目可以纳入项目库,实行滚动预算管理,在今后财力允许时做出安排,同时其事前绩效审核分值将作为项目安排次序的重要依据;对预计效益差、考评结论为不及格或者各方对事前绩效审核结果有异议及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项目,不予安排资金。应审未审的财政支出项目,不得列入年度预算或纳入项目库。

(四)认真贯彻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确保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资金落实,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扶持粮食、生猪、奶业、退耕还林、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贴等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整合资金支持农村新民居建设,科学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五)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深入推进财政一体化系统建设,全面提升财政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实现对各种财政性资金运行情况的可视化动态监控。加强网络和安全建设,为财政业务运行提供安全高效的网络环境。

(六)推动财政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以县政府门户网站为主渠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财政信息公开,让群众看得到,看得懂,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七)进一步完善包括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和国有投资企业的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对国有股转让、国有资产收益全部纳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以专项用于国有资本扩股、参股、增值和解决社会保障资金不足问题,从而形成完整的监督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八)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资源整合,改善有关单位的办公环境;支持国有企业改制,通过盘活土地资产,解决国有企业职工利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土地收储出让力度。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第11篇

一、继续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和镇财县管改革。

20*年是我县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年。一是进一步扩大了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在行政事业人员工资、村级三项经费、粮食直补等涉农补贴、城镇和农村低保、企业养老金和下岗职工生活费、政府采购支出等直接支付的基础上,又对城市道路基本建设工程支出、绿化苗木款、基金会社员股金兑付、盐矿借据兑付资金等直接发放到人,扩大了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和规模。二是财政专户资金管理有新突破。按照《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与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苏财库[20*]28号)文件精神,对全局财政资金帐户进行了排查摸底,分别不同的性质,提出了保留、撤消、合并的建议,对行财股、企业股有关专户资金账进行了国库集中管理。三是深入镇进行“镇财县管”工作调查研究,召开了部分镇财政所所长、结算会计、单位会计、局内部有关股室参加的镇财县管工作座谈会,分析一年来镇财县管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坚持省改革的精神不能变的前提下,针对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认真研究,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了措施和操作程序、规定,从立足于服务出发,深入到镇,对镇财县管进行网络维护、软件升级,耐心细致地讲解操作步骤,为基层同志服务好。

二、积极适应省直管县改革,做好“省直管县”改革国库管理方面工作的对接

根据省政府安排,从20*年1月1日起对全省13个省辖市、52个县(市)实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为适应这项工作,我们认真学习了省财政厅印发的苏财库[20*]7、8、9号文件精神,对20*年底市县财政往来数及20*年1-5月省市汇往来资金进行清理核对,并根据20*年省对县财政结算情况,结合20*年新增财力补助和上解省市情况,测算20*年省应对县结算往来资金情况,积极和省财政厅国库处联系,汇报我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争取省国库处领导的支持,1-6月份,共争取往来资金4.7亿元,较好地保证了我县行政事业人员工资、补发工资、企业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城镇及农村低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扶贫抚恤、救灾救济、村干部工资、五保户经费等人员工资性支出的拨付,保证了县镇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较好地兑现了农业、畜牧、水利、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政法、城建等事业发展专款,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的大局,支持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强化总预算会计工作,提高预算执行管理水平。

牢固树立“国库无小事”的观念,在“省直管县”改革的新形式下,认真学习省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具体要求,继续强化了总预算会计基础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内部分工与制约机制,保证了资金运行安全、高效、快捷,进一步强化了总预算会计账务分析工作。在履行会计监督职责的同时,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及时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指导。紧密结合财政经济工作重点,充分发挥预算执行分析在反映财政经济状况、提出政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面的重要作用,及时准确地做好了旬报、月报、工资报表、社保专户报表、分析等各类报表的编制上报工作,切实做到了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积极协调县金库、国税、地税等部门的关系,为县镇收入考核提供了准确数据。

四、强化决算管理工作。

今年1-3月份,我们通过认真准备,加班加点,圆满地完成了20*年我县财政总决算工作,得到市国库部门的好评。上半年,我们利用业务时间,认真学习了财政决算方面的业务知识,注重加强了对镇财政所结算会计和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决算编审水平。我们平时注意做好和各股室的衔接和沟通,把握处理好政策口径,及时和农业股、企业股联系,把有关市对县考核的“支农支出”、“科技支出”指标进行对照。圆满完成了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的任务。

五、加强学习,努力创建学习和服务型股室。

上半年,我们股积极参加了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省财政厅组织的“国库信息执行系统”、“镇财县管信息系统”、“省直管县”财政国库管理业务培训会议。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和股室的要求,人人争做学习型干部。通过学习、实践、创新,努力把握建设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规律性,全面提高了财政国库管理水平。我们股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部门服务、为局内部股室服务”的理念,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能,注重沟通,换位思考,突出工作重点,主动服务大局,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国库股的主要职责是严把支出关,对于每一笔支出,我们都通过三层审核,层层把关,确保每笔支出都有合法的指标。我们严格执行局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业务,切实做到了“用款计划有指标、拨款支付按程序”,硬化预算约束机制,每一笔业务都要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在严格依法理财的基础上,为预算单位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并主动接受部门、单位、社会公众对国库工作的监督。继续加大了对国库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他们对国库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经常开展廉洁自律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牢固树立了新时期财政干部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继续做好镇财县管工作。下半年,要对镇财县管工作进一步完善,加强监督检查,注意做好各个细节、工作环节上的操作规范,在网络运行、数据备份、系统安全、资源共享等方面,更好地为镇级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资金安全、快捷、使用高效。

二、整体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在目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进一步清理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账户,规范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于单位账户该合并的坚决合并,该撤消的坚决撤消,把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要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入全部进国库或单一账户,财政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

三、整合财政账户,集中统一管理。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和局领导的指示,财政国库部门是管理所有财政资金的部门,因此,对局内部各股室现有账户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对各股室专户资金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根据上级文件规定,确需在规定银行开户的专户,从其规定;核算内容相近的,对帐户进行合并,分帐核算。今后凡没有国务院、财政部、省政府、省财政厅文件明确规定的,一律不得开设新的专户。

四、积极和省财政厅国库部门汇报、联系工作,切实做好“省直管县”后国库工作的衔接。

五、科学调度资金,及时、准确、高效地做好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工作。

六、做好总预算会计基础工作,做好各类报表的编制及上报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第12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管理,推动信息公开,着力建设民生财政、绿色财政、活力财政和效益财政,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任务目标与工作规划

(一)今后五年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到2015年县财政收入力争达到6亿元,年均递增15%,提升财政收入总量在全省位次。

(二)项目单位除基本支出以外的项目,都要纳入项目库管理。县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均从财政项目库中抽取,追加项目支出原则上从项目库中抽取,没有进入财政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能编入年度预算及调整预算。

(三)加强预算绩效评价。财政局以项目事前绩效审核结果作为支出项目是否列入年度预算或支出项目库的重要依据。对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预计效益好的优秀项目,可优先列入年度预算;对预计效益好但由于财力原因无法当年安排的项目可以纳入项目库,实行滚动预算管理,在今后财力允许时做出安排,同时其事前绩效审核分值将作为项目安排次序的重要依据;对预计效益差、考评结论为不及格或者各方对事前绩效审核结果有异议及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项目,不予安排资金。应审未审的财政支出项目,不得列入年度预算或纳入项目库。

(四)认真贯彻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确保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资金落实,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扶持粮食、生猪、奶业、退耕还林、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贴等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整合资金支持农村新民居建设,科学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五)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深入推进财政一体化系统建设,全面提升财政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实现对各种财政性资金运行情况的可视化动态监控。加强网络和安全建设,为财政业务运行提供安全高效的网络环境。

(六)推动财政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以县政府门户网站为主渠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财政信息公开,让群众看得到,看得懂,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七)进一步完善包括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和国有投资企业的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对国有股转让、国有资产收益全部纳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以专项用于国有资本扩股、参股、增值和解决社会保障资金不足问题,从而形成完整的监督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第13篇

一、深刻认识支付电子化的必要性

支付电子化管理是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财政部、人民银行决定推广支付电子化管理,是充分考虑了当前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现状,认真研究了未来发展的趋势,科学作出的安排部署。开展这项工作,十分重要,很有必要。

首先,是提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以往发生的财政资金安全案件,大都与伪造纸质凭证和公章有关,而且伪造手段越来越高,门槛越来越低,亟需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予以解决。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最关键的有两条,一是加强管理,二是技术支撑。实行支付电子化,在业务上实现链条式管理,在技术上引入安全支撑控件,建立更科学的信任体系,从根本上实现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防抵赖和防篡改。大量工作由计算机控制并完成,减少了人工干预,也降低了故意违规的风险。可以说,支付电子化是目前条件下进一步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第二,是提高效率、厉行节约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国库集中支付工作量成倍增加,财政、人行、预算单位和银行的业务人员手工签章、逐笔打印、往返跑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效率低、易出错。传统的管理方式必须创新。支付电子化改变了以往半电子、半手工的处理方式:取消纸质凭证流转,不再人工跑单;加盖电子印章,不再人工签章;实行电子校验,不再人工核对;通过自动对账,及时发现问题。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降低行政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经济学角度看,支付电子化是一次典型的“帕累托改进”,符合激励相容的要求,是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财政管理创新、节能增效的有益尝试。

第三,是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今年初召开的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要求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全覆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优势就无法充分发挥,改革也难以深化。支付电子化,可以有效解决“集中式管理”所带来的“效率”和“区域”的限制;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从人工核对到计算机自动控制的转变;可以有效消除财政、人行、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加强财政财务监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基层银行网点不足、清算时间过早等制约乡镇国库改革的瓶颈。通过全面推行支付电子化,国库改革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其他各项财政改革,如非税收缴、政府采购、工资统发、农民直补等,都可以沿用这套体系,从整体上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第四,是提升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关键一环。近年来,财政信息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实事求是地讲,无论纵向看还是横向比,财政信息化建设步伐偏慢,各级财政部门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规划不衔接、标准不统一、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比较突出。楼继伟部长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他在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指出,要以国库集中收付系统为主体,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完整业务生产系统。支付电子化要求把业务单据的整个生命周期纳入系统管理,指标流、资金流和业务流都集中到电子凭证这个载体上,实现业务生产系统的整合;要求统一标准规范,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海量数据的汇集与处理;要求建立横向、纵向的部门信息系统自动衔接机制,实现深度数据共享和分析。将来,整个财政管理的信息化都要以支付电子化为基础向外拓展,最终形成全链条闭环的财政管理系统。因此,支付电子化肩负着带动财政信息化工作全局的使命。

支付电子化从2007年中央本级试点,到2013年十二省市试点,“六年磨一剑”,经历了创新、论证、实践的艰苦过程。试点工作中,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通力合作,公安部等部门大力支持,各家银行、试点省(市)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基层预算单位、相关信息安全厂商和开发公司全力配合,近千名同志直接参与,大家为试点工作的成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此,我代表财政部,对参加前期研发、试点工作的所有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着力巩固支付电子化的试点成果

从试点的结果看,支付电子化起步扎实,发展势头良好,全面推广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为此,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决定,省级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全面推行电子化管理。

已开展试点的12个省市,支付电子化的实际效果逐步展现,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如河北1至8月电子化支付资金610多亿,减少纸单14万张、签章66万个;重庆利用支付电子化较好解决了纸质单据从银行向预算单位传递慢、易丢失的问题,受到预算单位的一致认可;辽宁实行支付电子化以后,一次性审核2500多条授权支付额度,整个签章过程只用了50秒;河南建立了数据同步检查机制,规范了银行系统功能,有效杜绝了“先清算后支付”违规操作的可能;安徽实现了直接支付全程网上办理,预算单位不再邮寄纸质申请,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预算单位纷纷要求尽快加入试点;湖北试点了“自助柜面”系统,预算单位足不出户就可办理资金支付,省去了写支票、来往银行、排队等候的环节,以前半天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只用半个小时。类似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试点工作的另一个宝贵经验是思路的创新,做到“小手术,大效果”。财政国库工作服务千家万户,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财政、人行、银行都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系统,支付电子化的基本思路是以各方的系统为基础进行嵌入式优化。简单说,就是利用一套标准规范、“支撑控件”和“自助柜面”两个软件,打通财政、人行、银行三个系统,实现财政、人行、预算单位、银行四方电子化管理。

试点经验表明,支付电子化的理念、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符合有关各方的愿望和要求。巩固和发展前一阶段的成果,试点省市要继续当好排头兵,为全国提供榜样和示范。

一是继续创新管理模式。试点省市财政部门要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基础,以支付电子化为契机,把工作重点放到创新管理模式上来,重点完善支付电子化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建设,研究优化工资统发、公务卡等批量支付业务的效率问题,同时要安排部署地市的支付电子化应用,研究县乡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流程简化问题。国库司也要继续下大力气抓,提出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形成全国基本统一的管理模式。

二是尽快向纵深推进。人民银行和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比较领先,在支付电子化工作中给了财政很大支持和配合。但是,人行和银行的网络系统是“上下一条线”的全国统一部署,改造难度比较大。下一步,试点省市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做好系统自动化衔接,督促银行做好相关系统的完善工作。同时,试点省市要尽快扩大电子化管理的覆盖范围,扩展到所有集中支付业务和预算单位。

三是加强技术保障。安全问题永远是最重要的问题。实施支付电子化以后,资金安全、支付效率大幅提高,但对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以前出问题是局部的一个点,现在网络都是贯通的,如果出问题就会造成全局性的影响。况且开弓没有回头箭,电子化管理以后,就很难退回到手工操作了。我们要从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环境,弥补短板,查漏补缺,让我们的信息安全基础更牢固。试点省市财政部门,要特别重视并加强技术实施的可靠性、安全性,系统开发和改造要严格按照中央制定的标准规范进行;要按国家要求实施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电子签章等配套安全设备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必要时请权威机构测评;要加快电子审计和容灾备份系统建设,不管冷备份、热备份,一定要有备份系统,条件不够就在当地备份,条件够了就在异地备份。各级财政信息技术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与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强化技术支撑。

三、严格落实支付电子化的核心任务

支付电子化涉及观念理念更新、业务管理协调和工程技术实现,实施工作千头万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财政部门牵头这项工作,既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也要通盘谋划、突出重点,关键是严格落实以下四项重要任务:

第一,大力加强支付电子化制度建设。支付电子化是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重大转变,改变了国库支付管理的技术环境和基础,这就对国库管理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建立电子化条件下的新型信任体系,按照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印发的支付电子化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安全保障、应急处置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保障财政资金支付管理体系的安全。二是要将电子化融入到日常的业务管理中,调整业务审核流程、凭证管理内容和印鉴管理方式等原有制度规定。三是要做到合法、合规,根据有关法律要求,财政部门要与人民银行、银行签订业务办理协议,组织预算单位与银行签订“自助柜面”服务协议等。各地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框架不变的基本原则,具体做到三个不改变:不改变“先支付,后清算”的支付体系,不改变银行的服务职能,不改变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主体地位。

第二,严格遵守支付电子化标准规范。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总行及相关部门,根据满足信息交换和信息安全的双重要求,共同研究制定了支付电子化相关业务和技术标准。这套标准规范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互联互通的“灵魂”,是“硬要求”,各地一定要严格执行。财政部正在逐步建立全国财政系统标准化体系,使之成为财政信息化的引领和驱动。各地财政部门也要树立标准化意识,不断强化标准规范的约束作用,在支付流程调整、业务系统改造、安全服务应用等方面,严格遵守中央制定的支付电子化标准规范。执行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要及时和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汇报、沟通、确认,以便补充完善。

第三,统一部署安全支撑控件。在全国范围,如何实现跨人民银行、银行等多部门的信息交换,保障资金安全有效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经过两年努力,攻关小组成功研发了安全支撑控件这一重要“抓手”,它把数字签名、电子印章、安全传输等功能进行封装,供各类业务系统调用。为了让安全控件真正发挥作用,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总行聘请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对该产品进行了安全加固。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人行和银行使用这个软件时,要统一向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总行申领,经批准后免费使用。今后,要逐步把它做成硬件,即插即用,最大程度地减小实施工作量、提高设备通用性。

第四,全面规范自助柜面业务系统。为实现全国80多万家基层预算单位“一站式”服务的目标,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各家银行开发了自助柜面业务系统。这个系统是银行传统柜面业务的延伸,不仅能有效解决预算单位地域限制和银行基层网点不足、清算时间过早等突出问题,还有助于规范银行行为,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是财政、银行互利共赢的具体体现。银行要按照“系统在总行、数据在分行”的思路,加强自助柜面的建设,打通业务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从管理和技术层面压缩违规操作的空间。各地财政部门组织预算单位使用全国统一自助柜面系统,不得再单独向银行提出类似业务需求。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自助柜面系统由财政部牵头验收,区域性商业银行的自助柜面系统由省一级财政部门牵头验收。财政部将会同人民银行总行统一制定验收标准。

四、全力做好支付电子化的推广工作

支付电子化,是全面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以攻坚克难的决心、科学创新的手段、务实高效的举措,集中资源,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动这项工作,力争早日取得成效。目标要求是,全国各省、区、市到明年上半年以前完成省级支付电子化实施,具备条件的地区,今年年底以前完成省本级实施。已经开展类似工作的地区,要依据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总行联合印发的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暂行办法、标准规范进行对照检查,按统一要求改造业务系统,使用全国统一的安全支撑控件和自助柜面系统。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支付电子化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组织好实施。地方财政部门主要领导要主动抓、亲自抓,制定明确计划,督促落实责任;要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工作质量;要把握重点,切实加强资金安全是第一要务。另外,省级财政部门还要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思路,积极发挥对所属市、县和乡镇支付电子化管理的统一规划、指导作用。其中,“两级建设”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负责支付电子化管理的主体建设,“五级应用”是指中央、省、市、县和乡镇财政统一使用。

二是建立协调机制。支付电子化是一项多部门联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地方财政部门要搞好协调和服务,切实发挥牵头和枢纽作用;要与人民银行积极配合,确保按照规范性要求开展实施工作;要加强对银行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要协调好预算单位的业务调整,在加强资金安全的基础上,为预算单位提供便利;要统筹安排好软硬件厂商技术力量,做好技术服务。

三是规范采购行为。支付电子化需要一定的软硬件配套和资金投入,涉及多家服务厂商。各地要遵循厉行节约、公平公正的原则,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对于通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能利用旧的就不要采购新的;对于电子签名、印章服务器等安全基础设施,要遵从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要执行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总行制订的标准,不得指定品牌、厂商,人为设置技术壁垒;对于支付系统升级改造、支撑控件实施及运行维护等工作,有条件的要逐步实现本地化,尽量减少对生产厂商的直接依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家在长期的经济改革中摸索出来的一条有效管理之路,是对当前财政资金支出改革的重要举措,改变原来的财政资金层层下拨方式,变成由国家出面统一通过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支付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也就是说,首先将所有的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中,然后在需要的时候由国库单一账户进行付款,以便于从源头就开始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财政资金的预算配置、预算管理以及收款方的信息都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因此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监控将是全方位和无缝的。

当前我国财政资金管理仍然是由国家社会资金做主导,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了财政资金的使用,降低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运作中产生的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预算收支的准确性,有效地加强对财政资金支付系统的规范和控制,国库集中支付还可以为国家在大政方针的制定时提供必要的参考。在我国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应该是长期的以及根本性的影响。

一、财政资金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好处

国库集中支付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了财政资金管理的使用效率,让财政资金使用的更阳光,有效地管理着财政资金的预算安全问题。

1.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办事效率

国库集中支付该变了传统的财政支出方式,将原来的层层划拨变为由财政专用账户直接支付,在付款程序上简单易行,极大的减少了中间不必要的环节,缩短了办事时间,提升了办事效率,转变了以前多环节、长期占用以及工作效率十分低下的作风。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对于财政资金可以有效的把握和控制,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因层层划拨而产生的成本支出,提升了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率。

2.把控预算支出,保障国家利益

国家财政方面改变以往事后对财政资金进行监督和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在产生预算的同时以及在预算资金使用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监督管理。以前某些单位通过开设虚假的账户以及多开账户,违规违法使用资金,这些现象长期普遍的存在于财政资金的预算支出中,虽有法律条文进行约束仍然难以杜绝。采用国库集中支付不仅让各单位在作出预算的时候进行考量是否有必要,同时还要首先自己把控涉及到的预算支出是否合理正确,促使用钱单位牢固树立“先有预算费用,再用支出款项”的观念,不能随意更改已上报的预算支出,此前各单位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就对支付所涉及的资金已经有预估,在后期按照预估的费用去执行,否则也是违规违法操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树立申请单位依法申请支付,牢固树立依法执行预算费用的观念,严把预算关,切实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有效的保证财政资金安全

以往财政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时候,有些单位在取得预算以后,便会将资金做其他用途,没有将原本应做预算开支的财政资金合理安排在有效用途上。他们在得到资金后,绝大部分选择投资来获取额外的利润,或者将所得到的预算资金放到银行,赚取利息。事情都是两面的,有时候这种做法可以获得很好的回报,单位有了更加充裕的资金支撑,但是也有投资失败的时候,这就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流失,危害了国家财政资金安全。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减少了财政资金向支出单位划拨资金的环节,彻底的避免了以上投资和吃利息的不法行为,有效的遏制了危害国家财政资金安全的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了用钱单位的挪用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政府提高办事效率,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的体现。

4.与发达国家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同步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许多方面已经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接轨,财政资金管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行为,如何保障财政资金管理合理使用以及保障其安全成为国家重要的课题。当今世界,绝大多数经济发达的国家,几乎都使用国库集中支付,减少中间环节,将财政资金更好的用于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关系到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

5. 加强对财政资金管理的约束力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期,施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对财政资金进行时时掌握,一方面省去了由国库拨付用款单位的环节,另一方面规范了用款单位

在财政资金上的使用。国家财政部门在统计财政资金使用的时候,可以得到准确详实的数字信息,而不是浪费人力物力得到的是一堆无用的数字,以便于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所涉及的单位和领导都必须快速转变旧思想,不能用传统的眼观和行为去对待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必须加强对单位财政支出的管理,使财政资金的使用走在阳光下,经得起人民群众和上级单位的推敲把控。促进社会公正公平的社会风气,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安与稳定。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财政资金管理采取的有效方法

1.强化各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可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一种创新方式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必然会触动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在实际的施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部分人的阻挠,千方百计地不配合国家的新政策。所以对财政资金管理施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必须增强涉及到的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支持,强化各级人员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可,强化各级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对各级领导和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让相关领导和岗位工作人员切实意识到施行国库集中支付对于我国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熟悉各支付流程,在工作生活中能够熟练的掌握财政资金资源,切实转变旧的思想,一切以大局为重,从全国全局利益出发考虑,对国家工作进行大力支持。预算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财政管理知识,创新自己的理念,转变工作思路,利用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学习新思潮新方法,充分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为新制度的施行作出自身的贡献。

2.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的配套服务改革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必须在经济制度的改革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切实推进财政预算流程的改革管理,完善各级单位预算支出的细化工作,真正约束财政资金的流向,为推行国库支付制度营造良好的氛围。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配套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建立全国公共的支付系统、资金结算系统、信息核查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网络技术手段,发挥网络的优势,提升办事效率,建立发达的信息网络切实保证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可以有效运转,逐步完善整个操作系统,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奠定良好地运作条件。

3.严格把控预算,管好收支

施行国库集中支付,各级单位在确立预算的时候,应该严格控制预算的支出,保证所支出的预算都是合理合规的支出,没有弄虚作假的虚假开支,提高财务人员编撰预算的质量和效率,逐步细化预算所涉及到的金额,严把质量关,不让分子有机可乘,利用预算所涉及到的不正当预算严查,甚至可以当一回反贪腐先锋。一旦预算确定上报,不得更改涉及金额和所用用途,以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和预算的权威。各级单位应该积极配合,准时准确的将所需要款项预算上报,确保在用时不捉襟见肘难以保证正常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经在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开始展开,切实影响到财政资金的管理,不论从各级单位的预算申请还是各级单位的财务管理,都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施行还是遇到许多问题和阻力的,这些都需要去一一解决,这不仅关系到国家财政的安全稳定,更关系到国计民生,切实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各级单位要行动起来,用智慧来化解矛盾和问题,用行动来维护和支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晓华.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财会研究.2012(02).

财政国库工作思路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财税库银 系统 规划设计

实现财政、税务、国库、商业银行的横向联网,使税收收入业务实时信息化处理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对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要求和客观需要。横向联网系统的建立,能够实现税收收入执行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电子信息交换,加速预算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国家预算的正常执行。

横向联网是为加强国库、税务、财政、商业银行等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及时数据处理而推行的一种全新收入结算、划缴模式。

一、横向联网总体设计思路

系统采用以人行国库为中心,各财税机关和商业银行为结点统一联网。在系统网络构架上,建立人行国库网络中心,国税、地税、财政、海关等财税机关和各商业银行作为接入节点,通过光纤等方式接入网络中心,构成以国库网络中心为中心的星型网络结构。人行国库中心只与每个征收机关子网中心、每个商业银行子网中心连接。各个子网内部实行纵向联网。如下图所示:

二、横向联网总体设计原则

1、业务处理与系统操作应符合有关规章制度和规范化要求。2、财税库行等相关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和权限,加强联系,密切配合。3、在资金收纳、报解和拨付等业务处理过程中,应减少中间环节,避免资金延解、滞压。

整个财税库网络信息系统有这样几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主干网与备份网。本系统主干网采用数字专线,备份网采用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线路。

第二部分,业务处理中心。建议由两台服务器和磁盘阵列组成集群系统,采用Active-Standby方式,或者Active- Active方式实现双机热备份。

第三部分,财政、税务机关子网。是由一台PC Server作为税务前置机服务器,经由防火墙、路由器接入广域网,与业务处理中心连接。

第四部分,商业银行子网。是由商业银行子网前置机服务器,经由防火墙、路由器接入广域网,与业务处理中心连接。支库通过商业银行子网接入,可通过WEB方式进行相关业务处理。

第五部分,国库(商业银行)子网。考虑到日后扩展,我们专门考虑了区(县)人民银行的接入方式。

三、横向联网业务处理系统设计方案

设计业务处理系统的最主要功能是处理预算收入、退库、拨款等国库业务的日常交易处理及相应交易的资金清算。系统对实时性要求很高,要求保证交易能够稳定快速的运行。

业务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各入网机构提供统一的接入渠道,提供业务数据信息的交换平台,提供业务资金清算的平台。

业务处理系统分为三大部分:

 业务处理中心系统:

负责预算收入、退库、拨款等国库业务的日常处理,为各入网机构提供统一的接入渠道和同城清算功能。

 财政前置系统:

负责提供市财政与县区财政业务的整合功能,负责与财政预算管理系统和集中支付系统的接口。

 税务前置系统:

负责提供与税务征管软件的接口。

业务处理系统逻辑构架

如上图所示:

业务处理系统以业务处理中心为中心,人行国库、财政、国税、地税、国库商业银行及普通入网商业银行作为节点接入业务处理中心,形成一个星型逻辑架构。中支国库、区(县)国库通过IE客户端来访问中心;财政、国税、地税自身的业务系统通过前置系统整合后统一接入业务处理中心;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中间业务平台接入业务处理中心。

业务处理中心处于各入网机构的中心位置,作为业务处理系统的核心,它不光负责预算收入、退库、拨款等各业务的信息传递,同时它也是上述各种业务的清算平台。

综上所述,横向联网系统能够实现人民银行(国家金库)与财政、国税、地税和各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网,形成以国库为信息交换中心,财政、国税、地税、海关为信息交换节点,以财政为管理中心,通过商业银行国库经收业务,实现国库收付信息化、网络化处理;达到税款入库与财政拨款的电子化,信息资源共享,确保预算收入及时、准确、足额入库,保证财政资金的正常调度,加快资金周转,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向地区政府等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信息,完善纳税服务体系,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渠建军.税库银联网应用的研究与设计[D].天津:天津大学软件学院,2005.

[2]金鑫《辽宁省国税局横向联网系统试点推行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吉林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