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院校书法教学与审美教育研究范文

高职院校书法教学与审美教育研究范文

时间:2022-08-29 08:31:18

高职院校书法教学与审美教育研究

摘要:在高职院校书法教学中,训练学生的书写技能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审美是人感觉和品评事物所蕴含的美的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在高职院校书法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从古今名家的作品中汲取美的精华和神韵,深切感悟情感的真、生活的善、自然的美,在学习和掌握书法技法的同时,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观念。在此基础上,经过提炼、想象和再创造,再把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和观念注入到书法作品中,在如此的循环往复中塑造与升华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高职院校;书法教学;审美教育;审美体验;审美能力

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其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硕的艺术成果。一直以来,在高校中书法教学始终是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素质、传承传统书法艺术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书法教学也正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书法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1.书法教学能够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我国坚持倡导全体国民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文化强国的发展道路,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学生作为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应该肩负起传承优秀传统中华文化的重任,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书法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在开展书法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其中,例如:教师在讲授书法发展历程的过程中,会向学生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的书法大家,以及与他们相关的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等背景知识。因此,学生学习书法不仅掌握了书写的技能技法,而且还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促进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

2.书法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书法所蕴含的艺术美感是很强的,每一种字体都具有其独特的规律,每个书法家也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优秀的书法作品可以给人以美的体验,并与之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书法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对于书法的美进行欣赏和领悟。具体而言,学生通过对书法的学习和练习,可以理解书法中蕴藏的气韵美、章法美和结体美;通过研究字的类型,解析字体的粗犷、秀丽和丰满等不同的形体,可以领会不同的结体美;通过研究书法作品的黑白的相互映衬和布局谋篇,可以领略书法作品的章法之美;通过分析书法中每个字的运笔,以及不同的线条、韵律与节奏,领会书法家的修养、性情和人格品质,以及其中所散发出的气韵美。长此以往,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3.书法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推进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新时代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书法教学和学生书法习作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并且进行着创新实践。教师通过书法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掌握基本的书法范式,同时把学习的书法知识运用到创作新的书法作品中去。学生在练习书法时,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加以创新,从而通过书法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反之较强的创新能力又可以有效提升书法水平。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学生的书法技能和创新意识可以实现双赢。

二、审美教育所具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审美教育通常被称为“美育”,主要是指教师针对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和审美意识形态,进行审美层面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高度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充分紧密结合,旨在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掌握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积极追求真善美,坚决摒弃假恶丑。另外,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美育教育,其具有可感、具体和形象的特征,因此其也属于情感教育,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审美教育也属于一种自由和自觉的审美性教育形式,是一种具有自由性的现代化教育。鉴于审美教育所具有的上述特征,在高职书法教学中注重进行审美教育,能够引导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三、高职书法教学是开展审美教育的最佳途径

书法的美建立在汉字之上,历经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演变。汉字书法艺术创作沿用了几千年,成就了今天东方独特的美学。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汉字是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非拼音文字,作为古文字,它也是现代唯一能够在电脑中方便使用的。它是既古老又年轻的文字[1]。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介绍历代书法碑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与古代“私塾”式的书法教育不同,高职院校书法教学中,教师教授书法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书法史就是汉子演变的历史,从最原始的结绳记事到象形文字、石鼓铭文,再到篆隶楷草行,学生在体会不同时期的碑帖所反映出的时代特点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书法集中表现了不同时代的美学和思想。文须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2],书法家通过白的纸面和黑的线条的书法作品来展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与情思。在书法作品的字里行间,闪耀着书家智慧的光芒,正所谓情动行言,取乎风骚之意;阴舒阳惨,本乎天地之心[3]。另外,有人也把书法比喻成为凝固的音乐和纸上的舞蹈,即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的和谐[4]。上述内容无疑体现出书法具有多方面的审美元素,而且书法造型艺术对人具有直观的视觉冲击力,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可以令欣赏者浮想连翩,在头脑中产生种种意象,进而形成无比美妙的审美意境。因此,在高职书法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在身体、心理、文化和道德等多方面形成良好的素质,实现其综合全面的发展。总体而言,书法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一是对于审美的观照。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静观古今书法佳作,对其中的审美意象进行捕捉,把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起来,在自己的感性空间里把书法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构成、章法、比例等建立起美的印象,对于其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深刻感悟,从而构建起优秀的时空观。二是对于心灵净化。教师引导学生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与作者和作品进行交流,心情随着作者的情绪而起伏,进入到“坐忘”和“心斋”的虚静状态,通过心与手的密切配合,训练学生独特的心性,使他们的内心能够逐渐沉静下来,有利于克服浮躁和涣散的习性。三是进行相应的情感体验。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在挥毫走笔之间体会阴阳虚实和刚柔枯润,从而实现意象的塑造与意境的开拓,涵养真与善的性情。在教学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可能是第一次使用毛笔,教师因此可以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着重培养学生对于书法的最初美感和兴趣,使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书法的美感与新奇。通过不断体会和掌握书法粗细的线形、疏密的线构和相应的节奏、韵律,学生能够在掌握书法技法的基础上,体会腕力和运气,把握墨色的枯湿和运笔的速度,在情感流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超越功利的现实,逐渐培养敏感的审美能力和知觉能力。四是培养审美情趣。在学习书法知识和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赏和体验,能够培养创造力与鉴赏力。书法的笔墨形象以其新、奇、特的特点,经过时间的沉淀,可以升华为理性的评判,欣赏者和练习者再经过自身的联想和想象加以补充,对原书法作品进行完善和再创造,能够逐步涵养出雅逸的情怀。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书法技法能够传达美,但是它只是一种方式,而人才是最终决定书法美的唯一主体[5]。书法教育通过它自由把握和创造形式的审美观照,为人们呈现出一个统一多样的意象世界。在科学活动中渗透或者融入这一功能,能够帮助人们客观掌握科学和把握真理,因为科学认识和艺术审美二者之间是不矛盾的。因此,高职院校开设书法选修课,其目的是通过练习书法所培养出的人文情感来促进学生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在艺术教育和审美感受中塑造学生的素质,确保其自由而全面协调发展。五是培养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书法作品之所以能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是因为其能够反映出人所具有的美好情感。也就是说,书法为中国人提供基本的美学。而汉字书法中最重要的一种审美特征即为形式美,不管是哪种形体的书法,其本身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独特的民族审美心理。因此,书法教育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教师在开展书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高水平的书法作品,进而加以临摹,直到最后进行书法作品的创作,整个过程就是在培养艺术修养,使自己逐渐形成艺术的眼光,提高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训练中,他们会准确地判断艺术和现实中的美丑与雅俗,进而涵养出热爱真善美和鄙视假丑恶的高贵品质。同时,书法艺术不仅具有形式美,而且其还具有雄浑、刚健、秀逸、圆润、老辣之美,其审美属性可谓是十分丰富。在书法教学中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美和创造艺术美,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自然会培养出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学生。

四、高职院校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1.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使他们喜欢学习书法。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找到学生喜爱书法的兴趣点,例如:向学生讲述大篆和小篆两种书体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传承、隶书蚕头燕尾的笔韵、蔡邕独创“飞白书”、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勤奋练习书法的小故事等。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各位书法大家的书法特点,借此激发出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在学生课堂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如果感到疲劳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停下来,结合当课堂学生练习的书法,就某一个书法家的趣事或某一个书法专题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或者讲解。如此讲练结合,必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学习书法的初级阶段,教师不宜讲得过于深奥,可以简要地介绍毛笔的种类以及其在历史上的起源,或者讲解宣纸的种类以及每种宣纸的工艺特点。当学生进入到高阶段的书法学习后,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书法大家的成长经历,或者某一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等知识,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精深博大和奥妙无穷,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只有具有爱美的热情,才能激发审美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爱美,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和欣赏美的事物。推而广之,只有真正喜欢书法的人,才能够乐此不疲地坚持学习书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基于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措施,抓住一切机会,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努力追求生活中蕴含的真善美,树立科学的艺术观,形成高雅的艺术修养,从而保持积极的书法学习态度。

2.引导学生实现审美的个性化在艺术创造中个性审美可以说是基础和源泉,个性审美的能力往往决定着一个人审美想象的高度[6]。人人皆有爱美之心,而且每个人的审美品位、审美标准和审美趋向都是不同的,有着高低的差异。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现实条件下,甚至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审美角度也可能是不同的。同样,书法家在创作书法作品的过程中,就是以一定的主题,把个人对于美学的追求和对于美的理解,用独到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那么书法家独特的审美高度决定了其书法作品的艺术高度,而且同一书法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也是风格各异的。因此,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欣赏和练习不同书法家的作品时,要区别其不同的艺术特色与风格。同时,不拘泥于统一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去欣赏和创作书法作品,逐步实现审美的个性化。

3.增强学生的通识审美能力目前,高校提倡的通识教育包括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现在,很多教师在书法教学中只重视技艺的学习,不重视与书法有关的文化的学习,如此一来,即便再刻苦练习,至多也只能是书法爱好者而已,难以取得预期的成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习书法的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即较高的能力素质源自于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自觉加强通识教育,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同时,书法教师也应该做到博闻强识,不能仅仅满足于较高的书法技能和书写经验,还应该不断拓宽知识面,全面提高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影响学生不断增强通识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丛文俊.传统书法审美参照系初论[N].中国艺术报,2017-12-11(003).

[2]毛欢.试论道家思想对书法创作的审美促进[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

[3]吴鹏.破立之间:当代书法批评模式的检视与展望———以书法审美的层次性为视角[J].中国书法,2017(22):54—57.

[4]曾庆恩.从《自叙帖》管窥中唐时期上流社会的书法审美[J].中国书法,2017(22):143—147.

[5]蒋勋.汉字书法之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7.

[6]曹桂生.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作者:黄立成 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职院校书法教学与审美教育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sfyslw/74019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