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范文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范文

时间:2022-08-14 08:37:52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

关键词: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引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福祉的主要体现,虽然我国经济整体水平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但是只有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推动国家各方面发展,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才能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进一步推动我国按照“五位一体”布局来科学全面发展,不仅要从全局上解决生产力布局不平衡的问题,也要解决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生产力发展不充分问题。不平衡是指各个区域在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医疗保障,教育等方面的不平衡,还有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化不平衡,这些不平衡不充分制约着国家的整体发展,也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由来已久。自古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北方。唐宋后,经济中心南移。在明清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衰败,被西方列强任意欺辱和瓜分,被迫开放了通商口岸,也都主要集中在南方沿海地区,使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百废待兴,快速发展经济的重任,也基本是全盘接受已建立的工业体系,我国的工业体系多在城市,为了优先发展工业,也就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从而也加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的政策导向使一部分地区优先对外开放,使他们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地区,致使中国区域发展也出现了不平衡。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市间的分化。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1.基础设施建设上不平衡近年来,国家更重视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但是在个人调研的乡村里,学校基础配置少而简陋,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管理松散。适龄青少年受教育程度不够,教育内容形式单一。在医疗卫生方面,城市居民的各种保障体系都比较健全,三甲医院、中外合资医院可供选择。而目前农村的医疗设备和从医人员都相对缺乏,医治水平普遍不高。在社会保障方面,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保障内容和深度上均有较大差距,比如社会养老保障的深度、在失业、工伤等方面,尤其是在重点医院报销上还有差距。2.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因为绝大多数的工业和服务业都是在城市生产,城市人口工作相对稳定,收入水平高,而农村居民从事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劳动,收入较不稳定,且收入水平较低,导致城乡人口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城镇居民不仅收入水平较高,而且享有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支配收入较多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使精神生活也更丰富。而农民从事农业劳动,受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收入水平不稳定,福利少,生活相对困难。从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978年时分别是343.4元和133.6元,到了2016年分别是33613元和12363元。虽同步增长,却是不可回避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5.2%的国土面积,聚集了23%的人口,创造了39.4%的国内生产总值,还研发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根据国家统计部门统计,2016年,西部12省市区的GDP总量为156461.13万亿,占比20.32%;中部六省区为159113.21万亿,占比为20.67%;东部地区则以456044.16万亿,占比59.26%,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明显。2.从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看近年来,中西部和农村教育得到广泛关注与加强,但还是与东部和城市存在差距。再加上人力资源的类聚效应和外部性,越是优秀的人更愿意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也因为投资回报比,政府在城市、乡村、东部和西部教育的投入投资差距也是非常明显。2006年,东部11省市教育经费合计达到4824万元,中部8省总计为2059万元,12省市总计却只有1787万元。由于人力资源的外部性,决定了优秀人才要往发达地区类聚,发挥其规模效应,西部地区人员涌向东部,不仅加快了东部经济发展,同时让东部人才优势更显充沛,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劣势也更加凸显。虽然国家也提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战略,但是这种差距在短时间不会缩小,还会加大。

(三)城市分化1.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从城市经济规模来看,一线城市的经济规模巨大,而相对中小城市的GDP总量不高。其中北京、上海2018年GDP突破3万亿元,跻身到世界一流城市行列,深圳贡献2.4万亿元,广州贡献2.3万亿元,包括重庆、天津、苏州、杭州等10个城市,就贡献了全国近1/4的GDP,这种城市分化的趋势还在越来越强。2.城市资源分布不均一是城市人口分布不平衡。东南部面积占43%,人口占94.3%,西北部总面积占57%,人口占5.7%。二是从医疗、教育、公共基础设施等资源分布看也是不平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聚集了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设施和优秀的人力资源从业者都集中在此。三是水资源分布不均。

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一)城乡不平衡的原因1.历史原因改革开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这一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优惠政策或资源向沿海、东南部的城市人口倾斜,而人口的转移直接带来的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农村里以体力劳动者居多,劳动效率低下,思维僵化落后,都是导致分化严重的原因,而城市的吸虹效应,会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进城务工,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在农村,更加剧了这种分化。2.地理环境农村多处于山区,高原地区。很难建立大的工业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收入水平的不可控因素较多,收入不稳定。交通不发达,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导致农村与城市与外界交流少。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合作机会少,使经济发展单一。3.政策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采取的制度和措施主要针对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乡差距。国家对农村投入力度不足。市、乡两级受财力限制,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不少地方交通、水利、电力、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造成了乡镇经济发展后劲不足。4.人口素质乡镇选拔人才机制不够科学、完善。从目前乡镇层面来看,领导者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真正懂经济、会管理、善创新的年轻干部不多。人口的城市化集聚效应,也让更多优秀的人流向到城市,农村多为留守老人、儿童。

(二)区域不平衡的原因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有以下几点原因:1.地理环境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同时沿海地区多为优良港湾,运输方便,所以对外贸易频繁。交通发达,基础设备先进,是改革开放,吸引外资的优先选择。而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地势变化起伏大,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交流及贸易受限,中西部地区市场封闭,体量较小,基础薄弱,后劲不足。2.人口素质的原因思想观念。南方人从小就接受了商业教育,从小就有商业头脑,较早适应市场,使得他们在以后的经营中更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最早成为改革的弄潮儿,下海经商,创业贸易,办厂出口,代购代销,早早拼搏在市场的最前沿。而中西部地区人们受传统思维影响,较为保守死板,再加上信息闭塞,给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极大的禁锢。制约着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依赖思想,也严重地影响着中西部区的改革开放和适应市场。人口文化也是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普遍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劳动力素质低下,人们很难及时接受并学习最新技术,直接影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劳动力管理制度东西部地区在用人观念上也大不一样,东部地区较能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配置人力,识才善用,用尽其才,敢奖敢罚,引进人才等灵活有效的措施,都为人才的孵化和加速成长提供着最好的保障。但西部地区相对保守限制了人才的涌出和培养。

(三)城市分化的原因一是自然环境的不同,二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三是历史条件的不同。在这三个因素中,后两个因素又都受制于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受制于自然环境,我国自然环境条件东优西劣的地域结构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而社会历史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也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基础。就现在东西两地带具体的自然环境而言,东部地带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可以承载高密度人口,而面积广大的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产落后,不适宜人类居住,因而无法承载大量的人口。我国北方普遍缺少水资源,这样的现状难免制约着城市人口的承载能力。地理位置成为影响我国城市规模、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对策

(一)城乡不平衡的解决方案以构建大城市规模,并辐射带动周边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集聚效果,规模效应来解决城乡不平衡问题,让城乡在职能上各得其所,各司其职。从世界城市格局规律来看,建立大城市可以聚集更多的人口和要素,形成较大的产出。能够形成资源利用率最高,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最经济,最具创新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城市。随着农村中农民不断减少,剩下的农民变成规模化经营的“业主”,那么其他留守在农村的“农业工人”的收入水平也相应能够得以提高。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居民在迈进城市后,能够有基础接受再教育,很好适应现代化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多样化需求。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让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优势,以适应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支持。

(二)区域不平衡的解决方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核心就是增加大城市核心城市的人口密度,形成规模效应,与劳动力市场匹配起来,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由此够带动中心大城市集聚人口的整体素质提升。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特殊地区发展的支持,强化西部大开发,对东北基地振兴战略中存在问题,逐一分析,逐个攻克,特别是国企改革,思想观念更新,市场机制营造等等。发挥中部地区四通八达产业基础好、资源条件好的优势,推动中部崛起。要让东部的高端创新资源聚集加快创新发展步伐,通过创新引领东部的优化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天津等超大城市的非功能区可以合理疏导,形成利益共享,利益补偿的格局。让长江经济带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低碳高附加值为重点。

(三)城市不平衡的解决方案技术升级、创新、公共管理能力的提升,管理设施的升级完善,能够不断地拓展城市的承载力,对比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通过进一步强化大城市群在城镇化战略布局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城市群内不同城市和小城镇密集、集聚、分工协作紧密的优势。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快完成中国大城市规划,通过调研,打好提前量,现如今的“大城市病”其实也都是当初规划不足而造成的。为此更需科学预判做好规划,再者强化城市群有关交通、信息、电力、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发挥基础设施的引领作用。深化改革,破除防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农村人口更容易向城市纵向流动起来,让改革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和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加剧了经济集聚的趋势,我国的发展也呈现出了城乡不平衡、区域不平衡以及城市分化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以上各种不平衡现象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城市层面要强调规模经济,尽量减少的成本,最大化城市发展带来的收益。在地区间要着眼于生活标准化的均等化,而不是经济规模的均等化,不是经济资源和人口的均匀分布;对于城市不平衡,要强化大城市群在城镇化战略布局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娅兰.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与新农村建设[J].中国市场,2007(z1).

[2]范恒山.促进城乡融合发展[J].党的文献,2018(1).

[3]普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下的中国城乡统筹发展路径机制[J].改革与战略,2018(2).

[4]覃成林,张华,张技辉.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趋势及成因——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测度及其空间和产业二重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11(10).

[5杨荫凯,刘利,杨俊涛.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现状与缓解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0(13).

[6]冯兴元.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欧盟和德国的经验[J].中国农村经济,1999(6).

作者:刘一璇 单位: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qyjjyw/73902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