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关于市委农机工程发展规划范文

关于市委农机工程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2-08-10 11:17:05

关于市委农机工程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和谐富裕幸福新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农机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全市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农机化在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中的突出作用,特制定我市农业机械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农机化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市农机系统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扎实工作,农机化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加快我市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

----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机装备结构从单一的农田作业向特色农业、经济作物、养殖业等领域拓展,结构进一步优化。至2010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8.5万千瓦,比“十五”末增长30%,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0.5万台(套)。粮食生产方面,高性能、大马力、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快速增长,全市拥有耕作机械5900台,联合收割机900台,水稻插秧机339台,谷物烘干机67台套,其中插秧机、烘干机分别是“十五”末的48倍和2.8倍;经济作物方面,拥有茶叶加工机械6272台套,果蔬加工机械927台套,畜禽养殖机械1194台套,水产养殖机械2941台套,冷藏保鲜设备77套,容积100662立方米,比“十五”末有明显增加,各主导产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机推广应用快速普及,机械作业水平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市重点引进推广水稻机插、名优茶加工、渔用投饵增氧、蔬菜移栽等技术,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2010年完成农田机耕64万亩、水稻机收36.5万亩,水稻生产耕作、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均达到98%以上,机插从“十五”末的200亩到2010年的19.1万亩,机插水平超过52%,彻底扭转了我市水稻机插技术长期低迷徘徊的局面。同时,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从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从种植业向畜牧水产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对提升农业生产精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茶叶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茶树修剪、采摘机械已全面推广,在名优茶加工方面解决了杀青、成形、烘干三个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的引进推广,同时引进清洁化、规模化、工厂化加工成套设备和微波杀青等现代化设备,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水产养殖、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机械化发展迅速。蔬菜机械种植、畜粪处理、水果分级等关键环节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全程机械化生产进一步推进。2010年实现农机经营服务收入6.5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

----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扩大,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以实施农机跨区作业“精品工程”为突破口,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10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40家,比“十五”末增加37家,其中全国示范性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性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1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2010年合作社农机经营服务收入达5927万元,是“十五”末的25倍。五年来,全市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102万亩,累计跨区作业收入6120万元。

----示范网络建设逐步推进,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类典型示范建设循序渐进,农机化整村、整镇推进初显成效。2010年末,全市已建成农机化示范镇(街道)13个,农机化示范村18个,千亩以上农机化示范园区9个,市级以上农机化示范基地67个(其中省级基地2个,市级基地13个),规范化农机维修网点19个,市级农机安全村127个,省级农机安全村11个,省级农机安全镇(街道)13个,平安农机示范路2条,示范性平安农机合作社4个,五星级农机安全镇4个,五星级农机安全村20个,已建设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和“平安农机”示范市。

----农机购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多元投入机制基本形成。自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补贴政策以来,补贴覆盖面和单机补贴金额逐步提高,为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五年来,全市共落实各级农机补贴资金11757万元,其中实施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588万元,补贴机械6172台,受益农户4800户,带动农民投入6550万元,各级农机项目资金3871万元,作业补贴2298万元。2010年各级农机专项补贴资金4570万元,是2005年的10.3倍,较好地发挥了国家惠农政策的导向作用,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日益高涨。

“十一五”期间,农机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农机化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装备结构上的“三多三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低档次机械多、高性能机械少),发展模式上的“两高两低”(种植业较高,畜牧、水产养殖业等较低;在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现象还未根本改变。解决这些问题既迫在眉睫,又事关长远。

二、“十二五”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于推进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当前,的农业机械化已进入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高级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业机械化,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央和省、市明确把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夯实农村经济基础、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支撑,作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拉动农村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要求农机化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发挥装备支撑作用、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提供服务保障功能。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机化事业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二是政策扶持的力度越来越大。“十二五”期间,一批促进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将继续和陆续实施。中央和地方各级投入农机化发展资金规模继续保持高位稳定增长,并逐步实施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农机作业补贴试点,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的信贷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机服务和农机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三是农机化发展的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继颁布实施,标志着农机化进入了依法促进、依法管理的新阶段,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又将为“十二五”期间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强保障。四是农机化发展的支撑越来越有力。我市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战略机遇期。一方面,随着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农村劳动力短缺矛盾日益严重,农民对农机化的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伴随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耕地逐步向种田大户集中,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为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农民购买能力的不断增强,劳动和消费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通过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二)农机化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在看到良好机遇的同时,我市农业机械化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农业各产业、各环节农机化发展差距大;二是农业生产和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农机利用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三是农机化基础设施和相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重点技术及装备推广普及速度还不够快。四是部分环节适用农机产品和技术供给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五是应对日益凸显的能源短缺约束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农机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全市农机化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走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拓宽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在提升装备与改善结构的协调推进方面实现新突破,更多地把力量放在改善结构上,大力引导农民购置使用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农业机械。二是在重点推进与整体提升的协调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更多地把力量放在关键环节上,着力在水稻种植、烘干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农机装备上取得新的进展。三是在农机配套与农艺服务的协调结合方面实现新突破,更多地把力量放在配套结合上,着力为农艺服务提供装备支撑,使大规模的应用推广成为现实和可能。四是在农机合作社与农机大户的协调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坚持扶新扶优,努力做大做强,在政策、资金和项目安排上,优先向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倾斜。

三、“十二五”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总体战略,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着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提升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围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立足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平均成本、提高农业产出、增强农民收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眼于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益,深化农机服务体制改革,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培育壮大农机服务主体,打造农机服务品牌,扩大农机服务领域,加强和规范市场化运作,增强市场经济活力,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主动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通过政府有序引导和市场有效配置,整合农机资源,优化农机结构,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促进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2、坚持重点突破,全面发展原则。主动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和政府投入引导力度。主要抓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加快水稻机插、烘干步伐,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全面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发展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特色产业等领域的机械化,重点提高畜牧、水产、茶叶、果蔬等主导产业的机械化水平;着眼发展环保、节能、节本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实现农业机械化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3、坚持鼓励创新,完善机制原则。以实施科技示范项目为载体,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抓住农业结构转型、土地流转关键机遇期,积极扶持农机化示范基地、农机大户、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通过示范带动、效益促动、市场互动等有效手段,坚持农机与农艺融合、速度与效益协调、数量与质量并重,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步伐,积极发展节水、节油、节肥、节种、节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及装备,走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安全型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促进农业集约化、现代化,提高农机化综合水平。

4、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原则。要依法行政,加大实施力度,不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全市农机化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农机化发展环境,切实把农机化管理工作全面纳入有法可依、依法行政、依法促进的法制轨道,通过政策促进、示范引导和效益推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让农民充分享受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的成果,使兴机富民的法规和政策落在实处、见到实效。

(三)主要目标

——农机化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4.5万千瓦,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5%以上,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2万台套。

——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进一步推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2015年末,全市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其中耕作、收获机械化水平保持98%以上,水稻栽植、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粮油综合机械化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特色产业机械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在茶叶、水产、畜禽、蔬菜等重点产业,稳步提高设施、节水灌溉、高效植保、收获运输、冷藏保鲜、产后加工等主要环节机械化。到2015年末,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主要经济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其他产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65%以上。

——农机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加速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60家,其中粮食生产农机服务合作社45家,特色产业农机服务合作社15家。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农机作业面积的75%以上,基本覆盖主要产业功能区。建设“一化四中心”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7家。到2015年末,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超8.5亿元。

——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巩固。“平安农机”创建进一步深化,农机安全长效机制和农机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安全监管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机安全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向好态势。到2015年末,全市农机安全村实现全覆盖,建立15个省级农机安全镇、20个省级农机安全示范村、40个示范性平安农机合作社。

——农机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机化管理队伍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机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机作业、维修能手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期间,培训各种农机化实用人才2.5万人次以上。

四、“十二五”农机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载体,以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为抓手,大力发展工厂化育秧、机插、烘干技术,全面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一是加快烘干技术推广。加大烘干机械补贴和推广工作力度,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我市粮食烘干机械化。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粮食部门、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建设。二是强化区域整体推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速度,率先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三是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把工作重点、主要精力、关键措施和扶持政策向规模提升、功能拓展示范区倾斜,加快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进程。四是加大复式、联合作业机械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大小麦、油菜机械化步伐,推进节能降耗和降低生产成本。到2015年末,全市建立季供育秧3000亩以上育秧中心5个,建立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7个。

(二)提升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以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以提高设施装备水平为切入点,大力加强水产、畜禽、果蔬、设施农业和茶叶等产业的机械化水平,推进我市生态、环保、循环农业发展。一是在水产养殖业方面,重点发展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养殖质量的机械和设施,提高水产养殖的工厂化育苗、清淤、增氧、投饵、烘干、净化水质等机械设施的应用水平,重点突破捕捞环节机械化,全面推广池塘养殖全程机械化。二是在畜禽养殖业方面,提升饲料加工、自动喂饲、网栏温床、降温设施、畜粪无害化处理等应用水平,逐步实现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机械化。三是在果蔬生产方面,大力发展蔬菜移栽、花卉育秧播种流水线、冷藏保鲜等机械,加大耕作、植保、采摘、加工、包装等机械化推广力度,推进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四是在设施农业方面,大力发展多种类的设施农业,加大对各类标准化大棚、降温消毒杀菌设备、多功能耕作机械、自动卷帘机械、工厂化育秧设施、机械化播种育苗、基质栽培、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和设施的推广力度,逐步实现农业设施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大棚内耕作、播种、栽植、植保等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在茶叶生产方面,提高茶叶采摘、修剪、加工等机械化推广应用水平,基本实现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三)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加强引导,创新机制,规范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建设,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着力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一是规范和提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围绕“两个增强”、“两个建设”和“两个提升”的要求,扶持发展、规范提升农机合作社,重点培育一批基础设施强、服务水平高、带动范围广的示范性农机合作社,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新的跨越。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延伸服务产业链,提升作业服务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十二五”期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率达到75%以上。二是创新农机维修服务模式。形成由农机企业、维修中心、维修网点、合作社等共同组成的多元化维修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农机维修小病不离乡,大病不出市。到2015年末,建立完善4个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三是继续抓好农机跨区作业。加强组织引导,推动农机跨区由稻麦向玉米、油菜等农作物延伸,由机收向机插、机耕、机播等环节拓展。

(四)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水平。积极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一是完善平安农机长效机制。深化“平安农机”创建,大力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服务、咨询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营造安全生产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力度。健全农机公安联合执法体制,在农机免费实地检测、乡镇公安农机联合执法办公室、农机安全信息平台、农机办证窗口等建设上下功夫,使农机重特大事故达到有效监管。三是健全农业机械产品投诉监管机制。加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售后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农业机械维修管理,提高维修质量,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五)提升农机技术培训水平。要在培训手段、服务方法上创新,在培训机制上求突破,加快农机化各类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管理、实用人才队伍,为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强化素质培训。深入开展对各级农机管理人员的培训,完善教育培训设施,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培训服务能力,对全市农机科技、推广、监理、培训等岗位的农机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素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机管理队伍。二是强化教育机制创新。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不断探索农机教育培训新形式和新方法。按照产业分布和区域划分,积极建立完善规范化教育培训点,探索市、镇、村、户四级培训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农机企业的合作,多渠道培养农机化实用人才。三是强化教育模式创新。采取积极灵活的培训方式方法,开展季节性培训和送教下乡,逐步实现课堂教育、田间培训、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完善项目带培训、推广促培训、科技推培训等培训模式,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五、“十二五”农机化发展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项目投入,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项目是农机化工作的生命线,是推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抓手,更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抓住项目才有投入,抓好项目才有发展,抓到了大项目才可能有跨越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机系统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资金项目对粮食主产区倾斜的政策机遇,积极对上争取,协调地方政府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农机化正常运转,推进农机化大发展,重点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农机化示范项目、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等一批项目工程。

(二)促进农机农艺协调,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积极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和督查水稻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耕整地等农机作业标准,主动探索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业标准,促进农机农艺有效结合。加强农机与水、土、肥、药、种等因素的协调研究,主动与农技部门、农业专家对接,成立专家库,建立健全农机化、种子、土肥植保、水产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农作物品种、播期、施肥、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三)加强农机信息服务,为农机化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围绕农机化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不仅关注系统内部宣传,更要注重向上级、向领导、向社会宣传,为农机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和加强农机信息宣传队伍,加强对信息宣传人员的培训及队伍建设,为信息宣传提供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要巧借平台,借台唱戏,不仅发挥好农机“E”路通、农机网、《农机》报等宣传平台作用,更要借助报刊杂志、“两办”信息等外部媒体,做强做优农机信息服务文章。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人力保障。紧紧围绕“建过硬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目标,不断提高农机管理服务和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岗位培训、院校进修、远程教育等方法,不断提升农机系统干部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通过技能培训、安全教育、现场指导等手段,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坚持“着眼发展、着力提高、面向社会、拓展领域”的理念,大力开展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拓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生产急需、适应劳动力转移需要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民的增收能力,不断拓展农机培训和技能鉴定新空间。

被举报文档标题:关于市委农机工程发展规划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hua/guihua/60837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