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1.1网络系统设计的教学内容在想尽的网络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用户就可以进行网络系统设计了。网络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很多因素,如网络通信协议、网络规模、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功能、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系统等。在进行网络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网络系统设计的有关步骤和原则。拓扑结构是将各种物体的位置表示成抽象位置。在网络中,拓扑结构形象的描述了网络的安排和配置,包括各种节点和节点的相互关系。拓扑结构不关心事物的细节,也不在乎相互的比例关系,只将讨论范围内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图形表示出来。网络通信需要每个参与通信的实体都具有相应的IP地址。不同的网络可以有不同的地址编码方案。VLAN的设计与地址规划方法是密切相关的。这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网络操作系统对网络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原则是随着市场、技术及生产厂商的变化而变化。

1.2网络系统集成设备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设备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传输数据和存储数据。经常使用的网络设备包括网卡、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不间断电源、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等。本部分对网络系统集成中经常使用的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分类方式进行详细介绍。明确设备选型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考察的性能指标,理解设备选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服务器技术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选择服务器的指标有哪些以及在服务器中采用的典型技术。为了保证可靠性,服务器中采用的典型技术包括磁盘阵列技术、双机热备份技术、容灾数据备份技术。

1.3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的发展,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为了让网络更好地为企事业单位服务,需要对建设的网络进行管理。要管理好网络,需要随时掌握整个网络的状态,并对网络及时进行网络升级和防毒等,保护网络安全。这部分主要讲解与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相关的内容。将叫教学知识重心放在学生对于网络管理相关定义及具体手段的把握上,同时能够知道一定的解决网络故障问题的策略;正确理解网络安全相关定义及其相关的加密技术。

1.4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教学内容综合布线系统是网络集成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子系统,主要是指建筑物的综合布线系统。这里我们所说的传输介质具体而言就是在网络中负责传输信息的载体,常用的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2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

2.1教学内容特点分析表1所示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上具有各自的难点,具体如表2所示。

2.2教学手段的选定要想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增强,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实际特征,选择相对应的教学手段。主要表现如下表3。

3所得教学效果分析

根据上述我们所规划的教学措施,开展了教学工作。在32学时中,各部分课程内容所占据的时间比重参见下图1。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置了四堂实验课程。全部的学生都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做完了实验,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课下自己做完了提高部分的内容。在招投标模拟实习的整个实践环节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提交了相应的文档并做了报告。模拟实习的成绩分布为:优秀的占4%,良好的占30%,中等的占64%,及格的仅占2%。根据模拟实习成绩和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模拟实习对于他们理解整个招投标过程、集成方案的设计以及各种集成技术的应用有较好的效果。所有学生所取得的笔试成绩参见图2。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成绩良好的学生占到了所有学生的百分之十六,成绩中等的学生占到了所有学生的百分之四十六,成绩及格的学生占到了所有学生的百分之十六,符合我们最初的效果所想。

4结束语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一对矛盾值得注意,即网络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深入到了学生的生活而网络专业的特色课程进入学生学习过程的时间却较晚。为了从整体上提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可以从这对矛盾入手,让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尽早地正确全面认识计算机网络。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并不一定完全靠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和强化对专业知识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时就认识到网络积极的一面,体会网络的各种应用和实践活动,同样能够达到使学生尽早认识专业的目的,并且比理论教学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当然,这种方法需要网络软硬件系统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撑,甚至需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2具体内容与方法

我们从几年前开始探索网络应用系统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并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实践。

2.1网络应用系统在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理论课程的教学,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来利用网络应用系统:一是开发与课程有关的网络应用系统;二是使用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在开发与课程相关的网络应用系统方面,我们目前主要是制作网络化的教学软件;尝试将教学内容制作成为开放式、可扩展式的网络教学软件,并将其挂载到Web服务器上。教师在课前通知学生把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及相关教学材料添加到此课件中。学生在上课前可以通过浏览器预习相关的内容。在我们的网络教学课件中,除要介绍的知识外,还增加了留言板、教学互动等功能,便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状况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方面的实践发现,部分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或课后不愿意当面向老师提问,但却能够在网络课件中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表明在网络深刻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的情况下,部分学生把网络交流作为学习方式之一;有些接受得较好的学生甚至在教师回复前给出自己的理解,因此这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添了有效的渠道。在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方面,我们积极利用学校或公共的教学资源平台来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河南科技大学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公网上的数字大学城等,这些平台支持上传和访问教学课件、布置作业、提交和批阅作业等。在使用这些网络系统的同时,我们注意提及与专业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技术,在某些课程(尤其是涉及开发的课程)中还提及相关的实现方法,并引导对它们感兴趣的学生开展自学。通过网络系统的应用,使学生提前接触到网络工程相关专门知识,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意识。

2.2网络应用系统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网络应用系统参与基于网络的处理事务过程,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网络技术的认识,因此我们花了许多精力来探索和实践网络应用系统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在这方面的工作中,首先面临的是在哪些课程中应用的问题。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中,大部分能力都是以程序设计能力为基础的,而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对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因此,我们选择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这两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来开展网络应用系统的运用探索。其次是网络系统的选择问题。在两年前,我们已经尝试在C语言课程的实验中使用基于校园网的在线判题系统来实验内容,用竞赛评价机制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改革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从近两年开始,我们进一步扩展在线判题系统的功能,将在线判题系统引入到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的集中实践课程中,并设计了专门的教学内容与之配合。考虑到作为才学习完C语言和数据结构理论的初学者,学生要马上完成较系统的课程设计内容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一部分与课程设计内容相似、难度较低并贴近教材中相应章节知识的题目,将它们先给学生去熟悉,从而避免了部分学生对实践内容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具体的知识运用问题。其他的事情,例如判断程序正确性、运行过程及结果的评测等,都由在线判题系统来实现。由于有了网络系统的协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班上所有学生完成课题的数量,同时还能获得所完成内容的时间信息和代码的执行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系统的统计功能了解自己的排名,无形中就有了竞争的压力,培养了竞争意识。借助这两门实践课程是开设在大一的有利时机,我们在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将部分注意力集中到在线判题系统本身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上,让学生及时认识到网络应用系统的基本架构、使用的主要技术及其与当前实践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从目前的效果看来,将程序设计竞赛网络系统应用到实践课程教学中能带来以下好处:一是形成竞争氛围,学生整体完整的任务量比前几年增加不少;二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认真开展课程设计的情况明显好转;三是通过对网络系统的应用,学生在一年级对网络应用系统有了具体的认识,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

2.3网络应用系统在课程考核评价中的运用

在某种程度上,课程考核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因素之一。传统的课程考核一般有两种形式,试卷形式和课程报告形式。前者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后者则很难保证学生是自己完成相应的内容。此外,由于两种方式都是纸质形式,对于网络工程专业中占多数的设计类课程,如果要教师在评阅时先判断答案或作品的正确性,这是一项困难且繁重的工作,现实中难以执行。无纸化考试是未来考核方式发展的一个趋势,它经济环保,其技术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技术。既然网络系统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作用,我们尝试将其应用到课程考核和评价中。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相关实践:一是将课程考试直接在网络系统上进行。一个网络应用系统要用于考试,它需要有在线判题系统相关功能和考试所需的成绩处理相关功能。我们在前面提及的在线判题系统中扩展了成绩处理相关的功能,使其能够满足对考试的有关需求。之后,我们对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这门易于进行严格的数据测试的课程通过这个系统直接进行考试,通过试用我们发现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将网络系统应用于集中实践课程的考核。我们将第一条途径所获得的系统进一步用于C语言相关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对应的集中实践课程的考核中。集中实践课程的考核与单纯的课程考试之间有区别,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为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为了兼顾学生不同能力层次,我们设计了基础部分和综合应用部分。前者为必须完成的部分,后者为选做部分。在课程结束时,系统将学生完成的任务量、能够反映工作的质量的相关信息(如时间、任务正确完成前的错误提交次数等)都汇总起来,形成一个初步的成绩统计表。指导教师以此表作为重要依据,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其他实际情况进行最终的判定。进行判定的方式由教师自己把握,可以直接使用系统的判定,也可以增加一部分类似考试的限时设计内容,或者选择学生完成的任务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问答式考核。三是将网络应用系统作为理论考试之外的部分考核工具。大多数理论课程的最终成绩一般分为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对于平时成绩部分,由于一般不易于量化,往往都是由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印象进行粗略的判定,从而不能较准确地反映学生表现的差异。鉴于网络应用系统提供的便利,我们尝试利用它们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考核。主要的方法是利用前面提及的网络教学应用系统中的作业、在线提交、在线批阅以及相关自动记录、统计功能来分析学生完成课外任务情况的相关数据。有了这些数据,根据一定的分值比例和评分标准就很容易得到这部分的成绩,从而形成比较客观准确的判断。

3结语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开发步骤

1、系统的设计思路

网络化是指用Internet(包含了数字化、多媒体)联成统一的信息空间。“Inter”的含义是“交互的”,“net”是指“网络”,Internet是一个计算机交互网络,又称网间网。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大学教学管理网络化资源的开发必须符合国家《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标准》,教学管理网络化资源的属性标注必须清晰合理;同时,为了减少资源的重复开发,必须尽量做到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共享;为了系统易于普及,在成本上必须讲究经济实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大学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定位在基于软件实现的“应用层”上,在大学现有教学网络化资源和教学管理网络化平台上作二次开发。

2、系统开发的步骤

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进行。首先是系统分析。要明确系统的功能与任务﹑拟建设系统的基础与条件。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主要指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并严格按评审程序进行评审。

第二是系统设计。根据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系统布局结构﹑系统硬件结构﹑系统软件结构等),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设计各相关子功能与实现途径。因为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是采用计算机作为主控设备来构建的,所以,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下主要指标:系统的可靠性,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系统的响应和处理速度,系统的可扩展性等。

第三是系统实施。将第二阶段所形成的系统物理模型转换为实际系统的过程即系统实施。主要工作有:硬件的安装,软件开发,系统的局部调试与整体调试(联调),系统的试运行与运行。在系统实施阶段,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可能是分析阶段未考虑的问题,也有可能是设计阶段考虑不周的问题,都需要及时修正。

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以后,应对项目进行验收,对系统进行评价。采取有效措施,对系统进行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的工作流程

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由制作端、管理端、客户端三部分组成,其中制作端用于将实况或存储的音频和视频编码为流、流文件或两者兼有,为系统用户提供点播或广播的流,其输入可以是摄像机,摄像头等采集设备或卫星电视,也可以是存储的可转化的网络化文件;采编工作站为加工单元,用于网络化数据的编码,形成特定的实况流广播流点播流或智能流。制作端生成的流格式文件存储于流文件仓库中,供用户点播或作为广播源进行广播。

管理端由视频管理器和中心管理器两大部分组成。视频管理器既要存储网络化节目(课件)也要完成网络化节目(课件)的发送;每一个视频管理器端上都运行有由一系列的组件管理组成的视频管理平台,这组管理用来将音频和视频内容通过单播和多播等形式发送到客户端和其他管理端。

中心Web管理器也属于管理端,其主要作用是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分发并提供WWW管理,对网络化节目(课件)的组织逻辑和大学教学管理的业务逻辑进行控制和管理,使之适合大学教学管理的特点。客户端是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Web管理和管理页面,播放器可以使用独立的播放器,也可以嵌入到浏览器或其他应用程序中。客户端为用户访问和管理系统的网络化节目(课件)提供了便捷的接口。

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

1、系统的组织结构

根据管理内容和管理对象的不同,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的体系结构按照影视厅、音乐厅、语音室、教学管理厅、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监控中心、管理中心、社区等部分进行组织。

2、系统的功能模块

教学管理系统在具体实现上,需要开发一系列的功能模块,独立或协同地为上述组织模块提供支持和管理。系统通用模块有节目(课件)录制﹑节目(课件)入库﹑节目(课件)搜索﹑节目(课件)评价﹑收视率分析﹑网络化点播﹑负载均衡调度﹑数字权限管理等,它们为影视厅、音乐厅﹑语音室,教学管理厅,电视台,广播台等部分提供支持。一些主要的功能模块简要介绍如下:

(1)负载均衡调度模块。该模块用于动态调整各视频管理器的负载量,和系统状态监测模块相互配合,使用户的请求总是在负载量最轻的视频管理器上得到最快的响应,从而使整个集群的管理效率和用户的响应速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通过负载均衡调度模块能够实时获取各视频管理器的负载参数,包括总连接数,可用内存,可用CPU,网络连接状况等信息,同时根据一定的负载均衡算法,进行实时的负载统计和排名,根据各视频管理器的负载总量,实现视频流的动态重新定向。

(2)数字权限管理(DRM)模块。教学管理网络化资源只有经过允许的用户才能够使用,因此必须对网络化资源进行权限管理,该模块采用的是一种以安全方式进行媒体内容加密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它允许内容提供商在其的媒体或节目(课件)中指定的时间段、观看次数及其内容进行加密和保护。通过该模块,管理器鉴别和保护需要保护的内容,支持媒体灵活的访问权限控制,同时支持对这些权限的动态修改。

(3)网络化点播模块。网络化点播是最目前最常见的交互式多媒体应用。该模块主要为系统提供媒体网络化的点播功能。除提供一般的点播功能外,系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提供智能流视频管理,﹑动态节目(课件)列表,﹑故障自动转换等功能。视频源采用多速率智能流节目(课件)源,能根据网络情况,实现自适应速率传输;能够采用多种协议提供视频管理,并能实现协议间的自动翻转,保证视频流顺利到达客户端;对节目(课件)由多集或多部分组成的情况,动态生成整个节目(课件)的播放列表。用户可点播整个节目(课件)列表中的所有或部分段落,点播次序无限定。当视频管理器集群中的某一系统或应用程序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将工作从故障节点分散到其余节点上,实现故障的自动转移和恢复。

(4)作业模块和测试模块。是语音室和教学管理厅特有的功能模块,用于对学习者进行训练和测试;教师可以根据某一个或一组视听材料的内容布置作业,或组卷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评分,给出反馈;允许对题量和分值进行自定义,同时支持对试题的再编辑。

(5)媒体课件制作和媒体课件编辑模块是教学管理厅的核心功能模块,媒体课件制作模块用于为教师制作媒体课件提供便捷的向导和工具。支持用户对媒体课件进行在线编辑,通过插入视频时间线的方式,可以进行标记(Marker)和脚本的插入,﹑移动,﹑删除等功能,教师可以在标记处进行插入教鞭﹑播放动画﹑切换页面等操作;支持教鞭的插入和编辑,系统提供四种教鞭工具支持,移动教鞭、下划线、方框、闪烁字体,教师可选任意一种进行标记,系统能自动录制标记代码,并与录制的视频同步,播放时能放出同样的标记效果。

(6)网络化广播模块。为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广播台提供节目(课件)源;配合视频捕捉卡,实时广播的视频源可以来自任何影音设备的信号,如摄录放影机、影碟机、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也可以是存档的任何流式文件;在同一个频道中可以有多个节目(课件)源,循环播放;采用多线程机制,在广播多路节目(课件)时能实时存取视频数据;基于流式(Stream)的广播技术;采用UDP及网络无冲突技术,保证数据通畅无阻地在网上传输;采用多址广播技术,大大减轻网络负载,消除“广播风暴”;每路节目(课件)允许“无限多”使用者(网上所有用户)欣赏。

(7)实时监控模块。主要是为系统授权用户(如校长、实验室管理员、图书馆管理员等)提供远程监控相关公共场所的功能;系统管理员可设置密码,确定使用监控模块的许可、优先级和使用权限;通过对摄像头的底座进行编程,可以远程控制摄像头的焦距,摄像角度等参数;摄像头传递的图像送到采集/转换设备,或者是采用专业的直播机,供用户远程访问;也可以实时存储备份,将监控画面录制到硬盘或其他存储设备上,供日后查看,存储的文件也可以通过网络调用。

(8)系统状态监测模块。是管理器状态监测器的核心功能模块,用于收集各视频管理器的状态信息,如可用CPU,可用内存,﹑可用硬盘,﹑当前网络状况等,并根据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出当前的负载总量,发送到中心管理器上,这些数据作为负载均衡模块进行负载均衡调度的依据。同时,通过该模块可以动态添加视频管理器,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并记录该视频管理器的系统运行日志。

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的可拓展性

以上构建的教学管理网络化系统在只有一个视频管理器集群的局域网应用上有着很好的适应性,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但对于跨校区,甚至跨地区办学的大规模应用,由于用户规模比较大,覆盖范围比较广,单管理器集群已经不能够满足要求,系统必须考虑向广域网过渡,对原有方案进行扩展。一个可行的方案如图3所示。

整个管理系统由中心管理器集群﹑各区域管理器集群组成;在各区域管理器集群又包含至少一台Web管理器,一台视频管理器。中心管理器集群作为用户访问整个视频管理器系统的门户,维护Web页面内容和系统的中心数据库,在此数据库中,记录各区域管理器集群的总负载量(负载总量,可继续提供视频管理的视频管理器数量等)。区域管理器集群为本区域提供视频管理,维护本区域数据库(包括本地视频管理器数量,各管理器的负载量,是否处于活跃状态等)。各管理器集群是一组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管理器,每一台管理器都存储相同的信息用于客户访问,所有的管理器都有单独的IP地址,都可以单独对外提供视频管理;但管理内容需要通过中心Web管理器的解析和指向。

在管理器端,各区域管理器集群的Web定期向中心Web管理器发送集群信息(该信息已存储在中心数据库中)。在区域内部,各视频管理器都运行客户端程序,定期向区域Web管理器发送该视频管理器当前的信息。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自组织;SNS;网络学习社区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9-0057-09

随着网络教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性,网络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近年来,尽管很多高校十分重视教学资源建设,许多学校也开发了大量的精品课程、网络课件等,但总体上仍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传统的由教师主导构建教学资源的模式正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作为资源的建设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互动,教师对每个学生甚至每个学习阶段的需求并不了解,而且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教学资源不可避免地出现形式单一、个性化不足以及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另一方面,师资力量有限,单纯依靠教师根本无法提供大量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导致了资源更新速度慢,缺乏时效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陆续有学者分析和论证了教学系统的自组织性质,提出自组织理论适用于网络教学系统[1]。若设计出一种符合教学互动要求的网络学习社区,并将自组织理论引入到教学资源的构建过程中,便能通过促使教学资源的自增长,从而解决教学资源短缺、针对性不足以及更新速度缓慢等问题。随着web2.0技术的深入应用和系统工程理论的不断发展,SNS和自组织理论开始为网络教学资源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动态研究视角。

1 相关理论研究

1.1 教学系统中的自组织理论

自组织理论是一个包含了高津的“耗散结构”、哈肯的“协同学”以及托姆的“突变论”3个经典理论在内的理论群,主要用来研究自组织现象和规律,揭示复杂系统的形成、演化和消亡过程[7]。自组织理论认为,对于一个处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如果其内部子系统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而且系统内部与外界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非平衡相变,该系统即可从原来混沌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相对有序的状态[1]。

网络教学系统是由网络学习共同体(学生、教师和辅导员等)、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环境等多个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如图1。本文将采用自组织的理论对网络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试图发现其中的自组织特性:

1.1.1 网络教学系统的开放性

由于网络平台本身具备开放性的特点,因此网络教学系统也是一个开放型的系统,其开放性体现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①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协作,使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够协调起来;②系统与外部环境(如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流。教学系统加强内外开放性的过程,就是给系统增加有序度,减少内熵增和引入负熵流的过程。

1.1.2 网络教学系统远离平衡态

和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样,网络教学系统中的学生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他们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在个人爱好、知识水平、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里很难做到采用统一的标准来消除这些种种差异,取而代之的是以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的处理方式,在差异中获得网络教学的活力,这些都为网络教学系统提供了远离平衡状态的条件。

1.1.3 网络教学系统内部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

网络教学系统内部的要素众多,结构层次复杂,彼此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能够使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产生协同动作和相干效应,从而使系统从杂乱无章变为井然有序的状态。例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交互的,即使是同一个教师指导,但学习效果却因人而异,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存在着非常明显的非线性作用。

1.1.4 网络教学系统内部存在涨落和起伏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需求的变化,学习单元的调整,网络学习环境的改变,这些状态参量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导致网络教学系统内部出现涨落和起伏的现象。此时,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主体可以并行操作,实时制定它下一步的行动策略,从整体上能够保证系统的协调一致和稳定性。

1.2 SNS与网络学习社区

SNS强调以人为中心,倡导“分享、互动和协作”的人际交往理念,SNS中的每个人不仅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而且能通过与他人之间进行互动和协作,创造并分享大量的有效资源,以此来帮助人们扩张和维系人际关系,最终形成一种具有共同特性和共同目标的群体[2]。由于SNS的许多新功能在构建网络学习环境上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充分利用SNS的优势来构建网络学习社区,可以为学习者创建一个学习探究、协作交流、资源共享、平等互利的学习环境[3]。

1.2.1 完善网络学习信息传播模式

SNS网站实行信息推送机制,系统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主动推送给他们,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如图2、3所示,基于SNS的信息传播方式是一种基于朋友关系的互联网信息主动推送机制,打破了传统教学平台中被动的信息传播方式,使系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向学习者传播教学内容、学习资源、话题讨论以及评价观点等教学信息,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效率。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

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6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2019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1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1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10分重要的意义。

1、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 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1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1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1个重要课题。时至2019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19年4月也发表了1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1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2、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2)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3)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1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19年5月-2019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19年9月-2019年1月,开发软件

2019年2月-2019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19年9月-2019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2)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4、课题研究价值

(1)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2)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1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3)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1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5、研究基础

(1)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9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19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4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2等奖。

4、承担国家"95"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4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19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1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2)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1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3)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1994年第2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19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1届至第5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19年(新加坡)、2019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19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19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7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xx年5月-20xx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xx年9月-20xx年1月,开发软件

20xx年2月-20xx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xx年9月-20xx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8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xx年5月-20xx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xx年9月-20xx年1月,开发软件

20xx年2月-20xx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xx年9月-20xx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9篇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是必修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专业核心课程。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主题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也应通过本课程锚定到学生实现“安装、操作、配置、管理”常见网络操作系统的高度。学生将安装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操作网络操作系统,可以配置、管理常见的网络服务,并参加资格考试。重要的是要为以后学习和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毕业后网络工程工作打下职业基础。然而,课程的内容具有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因此,本课程已成为学生难以学习、教师难教的计算机科学重点课程。

2 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操作系统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此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兴趣并不高。从主观上,学习网络操作系统“学无所用”的思想在当今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因为网络操作系统不像其他应用程序,学习后会运作,学习网络操作系统后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网络操作系统可能是不现实的,也难以实现。因此,许多学生都轻视甚至无视网络操作系统,学不学和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一个比较强的理论学科,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不仅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且要有深厚的计算机语言表达能力,精通编程、数据结构甚至一定的硬件基础知识,所以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本身就存在一种抵触情绪。

2)网络操作系统使用不当。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点是学生一起上课,形成一对多“填鸭式”的教学。现在虽然各大高职院校已经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对多媒体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教师制作使用的课件多是对书本内容的复制,启发式教学是讨论使用比较少的教学方法。

3)网络操作系统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联系不紧密。网络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基础理论课应密切结合,达到学与练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两门相通的课程,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目的。

4)网络操作系统课程上机实践环节薄弱。学校基于某种考虑,虽有上机实践,但并无网络接入,这种实践并不利于学生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普遍严重不足,在讲授网络操作系统的过程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课程本身的原因,使得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实验非常难以独立设计并完成,即使有实验也往往趋于应付检查而走走形式。针对学生做实验,太不符合要求,缺乏课程学习、课程设计。

3 改进的教学方法和具体措施

1)使用英语教材,实施双语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双语教学不仅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而且具备了改革的愿望。为了适用于双语教育,课程中的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支持英语课件,把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课后作文和实践全部用英文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写英文笔记。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英英互动,互相讨论,营造好的英文语言环境。有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牢固掌握网络操作系统,通过学习提高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利用各种理论知识和专业英语词汇于教学方法系列,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设计好课件以提高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质量。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授课进程中,将网络操作系统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制作成生动的动画,或配讲解音频,达到课件中音影文贯穿的效果。如在讲述程序设计时,可用动画来演示并配上音频讲解,在枯燥的讲授过程中穿插影片的播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在课上形象地讲解复杂的程序操作题。

3)在教学网络操作系统时,由引例深入地引进新知识,然后通过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引例中的问题,采用学生间相互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新课的讲授,然后深入浅出地引出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并对引例的问题释疑,最后总结,留练习题,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开放学生的思维。

4)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只重视理论讲解——为深入实践的培养,配合双语教学。

5)建立一个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资源库网。操作系统课程的网络资源库的主要功能有:课程教学基本材料,包括课程的教学大纲、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参考教学资源等,设置课程公告,教师后台在线答疑(此过程中可以轮流请学生坐班完成答疑过程),建立论坛,课后习题或经典考试试题在线测试,网络作业布置和答案上传。通过以上这些网络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网络操作系统这门课。

6)充分利用虚拟机技术。各大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的配置普遍不高,可以充分利用虚拟机来教授学生配置网络操作系统。教学需要安装多个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创建一个虚拟机到不同的网络操作系统来构建和安装。同一个虚拟机可以相互连接到不同的系统,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环境,模拟训练真实的商业环境。

7)建立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一个网络操作系统教学网站,将网上教学视频、教案、习题、常见问题解答、参考资料等在网站上进行传播,鼓励学生在课外学习,教师也可以在微博、博客和空间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同时也可以通过QQ群、YY语音、UC群等方式,进行网络答疑。

8)积极带领学生开展专业认证考试。实施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计划,培养一流的人才群体,培养优秀的教师。开展教师业务技能竞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坚持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到教与学当中,充分促进与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以达到最合理的学习效果。

9)积极开展课外拓展课堂。通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课堂特色,定期组织班级头脑风暴,以学生为主体,以各种项目为牵连,创立各个兴趣学习小组和领导小组或工作室。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鼓励优秀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

4 结论

高职院校应按照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指示,把握课程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培养往下走、留下来、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靳海轶.基于VMWare的网络实验应用[J].软件工程师,2009(Z1).

[2]郭风.Linux操作系统教学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马鸣.浅谈《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方法[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5).

[4]康春颖.高校操作系统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Z2).

[5]丛佩丽.高职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是统筹兼顾原则确立的现实依据

随着全国高校的网络建设和应用随之日趋成熟,网络交流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纵观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状况,在肯定其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实践内容相脱节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由各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通过“两课”理论教育、党团教育、心理咨询等多种渠道和环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以网络建设为依托,将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搬到网络虚拟世界中来,利用网络技术的优越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性、开放性、平等性。但是,在现阶段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实践中,一般仅仅以建设“主题网站”“红色网站”为主,忽视了综合性网站的开发。而这些网站的主要内容也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教育、“两课”课件下载这些层面,更有甚者,对这些主题网站缺少维护,不能做到及时更新。这类网站对生活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缺少吸引力。网站不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实践,造成广现实思想政,冶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平衡。

2 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技术的管制,忽视网络思想道德的教育引导

网络环境是一个没有边际的世界,网络高超的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将信息传递给任何个人、任何地方,各种布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交织碰撞,并且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给予人们逃离现实压抑和规范的“自由”。现阶段由于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的局限性,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不高,不能够正确地判断出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尤其是自控力较差的学生会一步步堕落下去,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网络“黑客”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针对这些现象往往采取的是建立网络舆论控制体系,对大量垃圾信息进行过滤,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控网络言论等手段。这种“围追堵截”“只堵不疏”的教育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学生缺少的是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缺乏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标准,并且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这样“杀鸡取卵”的做法反倒会使学生反感,更有可能铤而走险走向极端。

3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校园现实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网络文化归根结底来源于现实文化,是现实文化在虚拟空间的反映。建设良好的校园现实文化将深刻影响着网络文化建设,然而在新时期校园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高校要么花大力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使网络文化丰富多彩,却忽略了网络文化是以校同现实文化为根本这一客观事实;要么忽视网络文化建设这一阵地,仪仅侧重于真实世界的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怎样,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现实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最终会阻碍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意

1 统筹兼顾中的总揽全局、兼顾各方的思想,指导着整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统筹兼顾原则中的“统筹”即从大局出发,统揽全局的意思;“兼顾”即从各个方面出发,协调各种关系,照顾到方方面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万事万物所构成的复杂系统整体,在这个系统整体中,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只能作为这个系统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由于社会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协同作用,要素之间保持优化组合,才能够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整个系统的发展就是系统要素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等几大要素,这几大要素构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整体。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些要素主要体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络文化和网络技术等几个方面。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全局出发,协调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实现优化组合,共同发展,不能顾此失彼。

2 统筹兼顾中“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统一的思想,引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地展开

统筹兼顾原则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两点论”强调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又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重点论是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进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其主要矛盾,在研究具体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发展的,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要主次配合,协调一致,使各方面工作有重点、有秩序地向前发展。

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介体、环体分别起着主动、纽带、条件等作用,影响着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实践中着重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建设,着眼于“人”,以人为本,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文化价值判断能力,从根源上来解决思想问题,而不仅仅停留在对网络言论的“围追堵截”。

3 统筹兼顾坚持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强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同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统筹兼顾坚持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世界是万物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既表现为空间上的内外上下、左邻右舍的联系,时间上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联系,又表现为全局中各个局部之间的关联,事物组成部分之间的结构联系、因果联系、时序联系等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网络是我们人类创造并为我们人类所利用的,归根结底是人类在现实生活定的文化价值理念、生活行为方式在网络交流中的客观反映。对于网络上纷纭复杂的各种问题,“问题不在网络本

身,而在于使用网络的有思想意识的人。”技术的应用范围永远是有限的,而思想意识、文化价值和理性信仰的张力却是无限的。从根本上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必须结合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单纯依靠网络技术(程序或软件)手段来解决。

三、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增强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贯彻统筹兼顾原则,重点是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首先,要充分利用网络快捷、开放等条件,建立主题网站,对大学生进行党的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造成宣传声势。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要多种多样,要喜闻乐见,采川PVT技术,变平面于立体,动静结合,穿插案例分析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等综合手段的演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使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技术化、时代化。

2 贯彻统筹兼顾原则,要求网络道德伦理教育和网络技术管制双管齐下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体系中伦理道德教育几乎不存在,大部分高校的公共课程只有“两课”,伦理课只是少数学生的专业课,学生缺乏必要的伦理道德知识。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大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相互脱离,学生学到的仅仅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方法,却很少涉及网络道德问题。这使学生往往忽视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网络伦理问题,随心所欲使用网络。所以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文化价值判断能力,从根源上来解决思想问题。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11篇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__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__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__年5月-20__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__年9月-20__年1月,开发软件

20__年2月-20__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__年9月-20__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

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__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__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__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__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__年(新加坡)、20__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__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__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年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制作;网络教学评估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1-2552-03

基于Web的教学的完整实现需要依托一套高效、易用的网络支持平台。网络教学发展日新月异,国内许多学校与公司联姻,积极筹备合作开发网络支持平台。该文针对网络教学的逐渐流行化趋势,综合考虑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诸多因素,包括教学理论、网络教学方式及网络教学平台理论三个方面,然后以一套已开发出的网络教学平台——“未来教室”为例说明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1.1教学理论

鉴于网络教学具有时空无限性、协同性、个别化三个特征,从而不能简单贯彻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为中心,可以为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提供坚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其突出学生本位,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同时强调:1)情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2)对设计学习环境的;3)利用各种资源支持进行学习;4)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教学的四要素包含课程、教材、教学、评估,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相应的的课程计划、教材编辑、教学策略及教学评估方式,都会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理论下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这四个方面的安排上大相径庭。如,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理论一般采用讲授式,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就要求采用不同的策略,互动讨论交流、协同作业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从而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必须考虑如何为实现分组、讨论提供可能。

课程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的质量与表现形式,还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因此开发网络课程需要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于网络课程开发者来说,重点要放在课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的研究上,不应将时间过多花费在教材制作上,从一定程度上说,网络课程制作系统需要提供“低门槛”。

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在课程、教材、教法、评量教学四要素上体现如下。

1.1.1网络教学方式:同步与异步教学

同步教学的特点:教与学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比如教师异地向学生授课,学生可同时远程听课以及教师以及同学之间进行异地远程交流。同步性可以由网络教学来实现。

异步教学的特点:教与学的过程不是同步进行的,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进入网络课程,在网络上下载相关学习资料、内容或跟教师以及其他同学互动交流。网络教学可以依托技术手段将不受空间的限制的优势充分体现于其中。

依据这两种教学方式的不同特点,设计网络教学平台时需贯彻以异步教学方式为主,兼顾同步教学方式的主导思想,才能更好实现网络教学的效果。

1.2网络教学平台理论

网络教学利用先进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要为远程教育提供一个真正高效的现代化手段就需要充分把握现代化教育的一般规律。网络教学显然不是教学材料的网络,而必须实现师生之间动态的、连续的有效交流与沟通。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要支持并保障这种沟通与交流以及教学质量的实现,其关键环节由以下四个系统组成。

1.2.1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1)网络教学支持系统要实现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支持,对教学活动的过程管理。

2)能够提供同步、实时或是非同步、非实时的教学环境。

3)网络学习极具个性化,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起点、能力、水平各不相同。网络教学系统必须能够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因异施教。网络教学支持系统要能为教师提供不同的可选择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动态呈现与学生当前学习能力、水平最相关的课程内容。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历史记录和能力、水平估计报告,在确保这些学习内容是与当前学生能力、水平最为接近的基础上选择学生是没有学习过的或没有掌握的内容;在学习内容的组织形式上,系统将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对其学习能力的估测,选择最适合该学生的内容呈现方式。

4)应提供师生交互工具、适宜的交流环境与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

5)教学与评估互为体用,网络教学系统要提供一个测试子系统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效。测试系统包括:①作业布置与批阅工具;②试卷的生成工具,试题库的建立工具;③测试过程控制工具与结果分析工具。统计与分析据相关教育测量指标,对教学过程和活动作调整,对每个学生都给出具体评价,建议和指导其下一步学习。

6)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采用面对面回答方式。网络教学系统对问题解答应采用开放式知识库途径,并实现自动添加、更新功能,为学生提供的实时答疑的工具可分为自动答疑和人工答疑两大部分。①自动答疑:教师在知识库中按一定的分类预放任教课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向系统提交,系统就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在知识库中进行搜索,给出解答。②如果系统没有搜索到对该问题的解答,不能实现自动答疑,那么系统将会通知学生,并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处理:一是将问题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短信息的方式发给授课教师,由其解答,而后再自动将解答发送到学生的邮件箱或者以短信息方式告之,并将对该问题的解答自动添加到知识库中;二是将问题公布在课程网页的答疑布告上,征求答案,获得解答后系统将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短信息方式通知该学生,同时系统也会自动将解答归纳到知识库中,以便其它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系统能给予自动应答。

1.2.2网络课程开发工具

网络课程开发工具要符合基本的教学逻辑,帮助教师完成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制作,要能够简化教师开发课件和备课的过程,降低课程开发对教师电脑技能的要求,使一般教师易于学习掌握。同时要求连通网络,具备网上可操作性。该工具应具备以下条件:1)支持网络多媒体开发功能,能够进行多媒体素材的制作、导入,方便、快速地生成课件;2)能提供素材库与素材管理软件,解除教师寻找素材、制作课件的麻烦;3)能提供常用的网络课件模板和向导库;4)支持网络化学习模式,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溶合如协作学习、发现式学习、角色扮演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并支持其实现。

1.2.3网络教务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课程管理、教务管理和系统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负责完成设程课置与指定教学计划;教务管理模块负责管理教师档案、学生档案,保存学生个人学习档案供教师以及管理人员随时查阅,及时公布教学机构的最新信息;系统管理负责对教学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等。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三个模块具体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教务管理

该模块负责教师与学生注册认证、教师档案管理、学生学籍与档案管理、资料统计与分析、信息查询、教师评价管理、学生学习评价管理。

2)专业与课程管理

该模块负责:1)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调整;2)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与管理;3)指定课程相关任课教师以及辅导人员,分配口令和权限,建立分配与课程相关的设施,如网址、邮箱、论坛、讨论区等;4)在相应的网络教学板块中上传并教师开发与编制的课程内容,实施网络教学;5)指导学生了解教学计划、有选择性地学习某些课程,自动为学生配置课程学习资源,并记录该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过程。

3)系统管理

实现系统自身设置、运行与维护管理,权限控制以及资料备份。

1.2.4网络教学资源系统

该系统是网络教学的基础设施。为了便于教师查找素材以及重复利用相关课程资源,需要用数据库来管理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素材库、试卷试卷库、网络课件库、教学案例库等。并为所有资源分别建立索引信息,以便快速查找、浏览与存取,采集、管理、检索和利用各类教学资源。

2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

网络教学平台的四个子系统,即网络课程开发系统、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中,网络教学支持、网络课程开发工具是实现网络教学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了多种网络教学平台,下面就以一套网络教学平台——“未来教室”为例,对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及网络教学支持系统两方面的实现状况作一下说明。

未来教室采用Browser/Server架构;采用Java实现了UI设计,同时采用CGI实现了数据库存取的设计。

2.1网络课程开发工具

方便快捷的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应让任何学科的教师无须学习编程,无需掌握任何计算机语言就可以开发所需课程,课程内容。目前市面上采用的绝大多数系统都通过设置课程内容模板来实现的。“未来教室”为教师提供强大的网络课程编辑功能。教师不需要学习任何网页工具软件和html语言,就可以在系统的协助下,方便地进行课程目标规划、教案编写,同时自动完成教学进度安排。教师只要了解简单的编辑知识就可以轻松完成课程的网上编辑,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未来教室”课程编辑工具界面如图1所示。

其主要功能有:

教材每一章、节、页的内容在Web中都以树状的形式展示,让教师清楚了解教材结构,采用类似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模式,操作方便、简单。

2)提供教材模板

为教材具体内容的编辑提供了近十个网络常用的教材模板,指导教师快速编辑教材。

3)对多媒体支持及素材传输功能

教师在编辑教材时,可任意链接各种流媒体文件(含音频、视频、动画、图像及Office系列文件)。教材制作好以后系统会自动将所有内容传输到服务器端数据库中。

2.2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网络教学过程注重互动,大多网络教学支持系统都提供了在线聊天、讨论组等功能,另有一些系统还提供布置作业、在线测试、自动评测功能。“未来教室”在此基础上还实现及时的学习进度跟踪功能,系统提供了完整的上课历史纪录,不仅为学生制定学习进度计划,还会记载学生学习的实际过程,实时跟踪,方便于教师的检查、分析学生学习状况。该系统基于Sp分析理论提供了一套完备的考试分析统计工具,具体功能如下:

1)提供测试成绩单,以统计图表方式列出学生单次或者多次考试分数,列出答错的题目,自动给出评语,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不足。

2)绘制学生成绩分布图,可以针对某一份试卷以及某一课程的多份试卷给出学生的整体成绩分布图,供教师教学参考,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3)分析试卷品质,以分析图表形式呈现试卷中各个试题的难易度、鉴别度等,作为教师调整试卷内容、结构、难易度的依据。4)绘制学生学习累积曲线,反映学生在一门课程中较长时间段的学习情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在教学理论上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教学方式上应以同步为主,兼顾异步。在课程开发与设置、网络教学支持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及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上要体现及时、方便、简易、迅捷、互动,这样才能为实现网络教学的高效化与规范化提供全面的硬件支持,更好地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为老师提供教学便利与契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实现高科技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C]//中国电化教育协会’97学术年会.

[2]李龙.教学过程设计[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3]王晓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探析[J].北方经贸,2011(11).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13篇

一、构建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平台的背景

网络教育试点开始阶段,在我国利用互联网实施远程教育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网络应用水平较低。如何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教学资源及实施教学活动,是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界的热点话题。国家政府部门、网络公司和高校等都把研发网络教学平台和网上教学资源开发立为重要研究项目。

在此背景下,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积极组织力量开展了网络教学平台的研发和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并在网络课程的研发上取得了成果。所开发的多项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在浙江省高校多媒体课件评比中屡次获奖,崭露头角。以此为基础,2002年9月完成了“平台型网络课件――《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研发工作,并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现已被20多所高校采用。网络课程的功能模块如图1“示。

该网络课件由通用教学和开发平台、教学资源库及学习工具等构成,包含一套多媒体电子书、一套电子讲稿、全书的知识点库和习题库、1200多道标准化试题和400多分钟高质量的视频和动画演示等教学资源,可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活动如讨论区和在线授课与答疑,以及在线测试,自动组卷,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评价、管理和存档等基本功能,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网络课程平台具备的基本功能

(1)资源和信息的上传、浏览和检索;

(2)实时\非实时交互系统:包括在线虚拟课堂、视频交流、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等;

(3)课程作业系统:包括课程作业题库管理、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和查看教师批改的结果;

(4)自检自测系统:含单元测试、综合测试、模拟考试;

(5)试卷管理系统:根据教师设置的命题策略,系统自动组成试卷;

(6)试题库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创建标准化题库,题型包括单项选题、多项选题、判断题和填空题4种题型:

(7)教学过程跟踪与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学生学习行为和过程、教师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各种报表。

2.网络课程平台所含的教学资源

(1)多媒体电子教材:教材的电子版,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和动画演示;

(2)课程的知识点库:提供课程全部的知识点;

(3)重点和难点讲解和演示:设计学习策略,帮助学习者掌握重点难点;

(4)电子讲稿:与教材配套的完整的电子讲稿;

(5)试题库和作业题库:按章节或主题或知识点组卷、组题;

(6)模拟试验或实验演示:为缺少实验条件或环境的学习者提供实验演示;

(7)网上资料室:围绕课程提供相关学习资料。

网络课程的研发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要解决大规模的网上教学问题,必须构建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

二、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

经过近4年的研发和不断改进,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目前使用的网络平台于2004年5月通过技术鉴定和测试并投入使用。

1.网络平台的总体结构和特点

网络教学系统平台由实时远程授课系统(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两大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其主要特点如下:

(1)丰富的接入方式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区域分布和上网环境,构建了多ISP的Intemet接入方式。教学网络同时与Chi-naNet,CNC和CerNet等ISP互联,并与ChinaNet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带宽达到了100MB。教学网络在各个Intemet接入和域名服务等方面可判断学生所在的ISP,动态地给出最佳网络访问路径,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高效率、高质量、高速度的网络服务。还建立了卫星接收系统,全天候接收中央电大的各类教学资源与数据。

(2)高效、稳定的宽带教学网络

2000年,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在全省电大系统内部构建了宽带专用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组成了一个高效、稳定、多功能的计算机网络。宽带网目前由75个教学点构成,租用2条155MB的ATM线路,通过2MB帧中继连接各个教学点,形成了一个集中式的星型网络架构。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可快捷、方便地对网络进行扩展,保证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建立了网络传输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各种设备上设置了OOS,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宽带网主要用于直播授课、召开各类教学研讨会、开展实时音/视频教学答疑等,同时利用宽带网,还可以进行各种教学资源、教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一系列的数据通讯。

(3)网络系统资源的一体化

通过宽带网和在线学习平台的结合,教师不仅能通过双向视频与学生形成面对面的互动,也能在BBS系统中进行交流,并在在线学习平台上进行实况直播;实时教学教研活动可以被录制下来(或进行一定的后期制作)形成流媒体视频资料片,可上载到在线学习平台的点播系统中,供学生随时在线学习。在线学习平台全面管理、传输网络教学信息,使宽带网教学与Inter-net网络教学能有机地融合,扩大了功能的范围。

2.在线学习平台

在线学习平台是我校网络教学的主要门户,其主要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本平台系统配备了多台服务器,Web服务器由两台大容量、高性能的服务器提供负载均衡;视频点播服务器配备了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具有很高的吞吐能力,能同时存储超过8700多课时的视频教学资源;同时还配备了大容量的网络存储设备,不断更新视频点播服务器的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运行以来,平均每天的访问人次均在1000人以上,最高达到4483人,同时在线人数超过400人;每门课程均配备多个师生沟通交流空间,每天的帖子数可达2300个。

在线学习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为:

(1)教学资源管理:省电大课程教学资源和管理、中央电大IP资源管理。

(2)学生学习支持:学习计划、学习笔记、留言、收藏夹。

(3)网上交流:课程讨论、小组讨论、教学研讨、课程答疑。

(4)班级管理:校本部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员管理、课程辅导教师管理。

(5)行为记录:学生在线学习行为记录、教师在线教学活动记录。

(6)评价系统:对本部学生学习行为评价、对教师在线教学活动评价。

(7)统计系统: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教师网上教学活动、系统运行情况。

(8)用户权限管理:用户身份管理、用户权限管理。

该平台除了具备大多数教学平台通用功能之外,具有以下特点:

用户身份的多样性:学校高层管理者和评估专家、教学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学生(本地的和全省的)、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和导学教师(学生管理员)。

统计功能的完整性:网上教学活动信息的统计和分析是教学评价的基础,也是我们改善网络教学环境调整网上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学习者和教师的在线信息,实质上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统计信息的掌握和利用可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在线学习平台统计系统设计如下:

(1)教学资源统计:按专业统计、按课程统计、按教师统计。

(2)教师在线行为统计:资源统计、网上行为记录、网上互动统计。

(3)学生在线行为统计:在线测试成绩、网上行为记录、网上行为统计。

(4)网站统计:用户访问分时统计、在线用户统计、用户来源统计。

学生在线行为记录分为时间记录和行为记录两大部分。行为记录:包括用户名称、用户类型、班级信息、课程名称、栏目名称、资源名称、资源类型、行为类型等20余种学习活动行为。

交互方式的灵活性:交流互动既是远程教育的特点,也是其灵魂,在在线学习平台,我们对交流讨论区域的设置给予了加强并有了明确的分工。讨论交流区:教学研讨区、课程讨论区(课程论坛、课程自建论坛、实时讨论答疑)、公共论坛。课程讨论区由课程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分校教师和选修本课程的所有学生共同参与,讨论交流本课程内容,其中“课程自建论坛”也即小组讨论由课程辅导教师、指定的学生、指定的分校教师参与,学生也可自建论坛发起讨论。教学研讨区为各专业的教师提高一个教学研讨的网络空间,参与者为版主指定的教师。公共论坛则是平台事务、意见和建议讨论交流的地方,对所有用户开放,版主由系统管理员指定。

各系统模块的合理安排、有机结合、有序管理、有效运行最终构成在线学习平台的良性运作,实现对学习者进行学习全过程支持服务。

三、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

1.教学资源统计截至2006年1月9日,浙江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平台已拥有的教学资源为:

(1)视频资源:视频课件共565门课程,合计8745课时(其中中央电大提供4890课时,浙江电大自建3885课时),视频课件的形式主要是流媒体课件和IP课件;

(2)文本资源共26244个文档(中央电大提供14524个,浙江电大自建11720个),文本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辅导、课程作业、期末复习及参考资料等。

(3)网络课件65件。

2.教学活动情况统计

(1)学生访问在线学习平台的人数、时间及访问次数等情况分地区统计,见表1。

(2)课程责任教师访问在线学习平台,上载或修改文本教学资源的次数和在线时间统计,见表2。

(3)课程责任教师运用在线学习平台的交互工具开展实时教学研讨活动的情况统计,见表3。

(4)课程责任教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实时教学活动的情况统计,见表4。

(5)浙江电大本部教学点,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的有明确主题的非实时小组讨论交流活动情况统计,见表5。

(6)期末考试前2-3周,各教学系按专业组织教师,同时运用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实时的期末辅导和答疑活动情况统计,见表6。

四、问题和反思

网络平台功能齐备并具良好的运行环境,但从平台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有这样一些现象和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

1.网络平台使用情况分析

(1)网络教育平台正在丰富和完善,网络学习环境已经形成。平台上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已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并包含了文本、视频和网络课件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类型也呈现了多选性和丰富性。

(2)平台受益学生数庞大,凸现远程教育规模效应。平台注册学生总数达128593人,远程教育优势明显,也为网络平台的成功运行提供了充足数量的学生和教学活动的客观存在。

(3)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活跃度不高,平台对学习者的粘着度较弱。注册学生数众多,但学生对平台的访问次数少,在线时间短,在一年八个月的使用时间段中,学生平均访问次数在10个地区低于10次,最低的区域竟只有2.5次,而平均在线时间也仅为69.56分钟,平台对学生并无强烈的吸引力。

(4)教学互动相对踊跃,地区之间不均衡,本部效应显著。在各种具互动功能的教学活动中,如小组活动、BBS、考前互动等,学生。向应性相对好于纯浏览性自学,揭示出互动在学习过程和教学支持中的重要性。但地区间极不均衡,本部学生因组织落实加之网络学习意识成长性较快,是互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人群,参与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考前互动”是我校极为重视的教学活动,由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同步接入,联通使用,但全省75个教学点,远程视频教室接人点数每次均不超过10个点,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有各地区专业课程开设不尽相同的原因,更在于当地学校的组织落实和网络教学意识的不到位。

(5)教师在乎台上开展教学活动已成为普遍现象,但个体差异较大。由于网络平台使用方便,使得对教师在技术掌握上的要求降到了最低,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课程教师已掌握和使用平台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但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带来网上教学活动强度和深入度的巨大差别,如资源的更新率、网上讨论的程度等。

2.值得反思的几个问题

上述现象和问题的存在,表明在网络教育平台取得突出的进展的同时,仍然有许多因素阻碍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以及学习者的获益。尤其是过低的学生上网率和平台利用率,使得平台开发和存在的价值大打折扣,非常值得我们反思。我们认为,问题的出现有以下几方面的缘由,在此提出供讨论:

(1)网络教育机构利用平台意识薄弱,师生网络教与学的理念尚不成熟。各级网络教育机构并未真正将网络平台视为学生基于网络学习的“主战场”,因此平台的利用意识薄弱,创造性地使用更为欠缺,直接影响到师生网络教与学意识的培育,致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长缓慢,网络平台使用率趋低。

(2)过多强调技术的使用和设备的投入,忽视教学设计,以资源代替教学。长期以来,政府和远程教育组织过于强调硬件的投资和建设,看重资源的数量和形式,并以此代表远程教育的进展和实力。但在任何形式的教育中,教学一定是核心,网络教育也是如此。资源汇集了,技术实现了,但没有学生使用,同样也是失败。应把学生的学习需求纳入网络教育平台的整体设计之中,深层次地研究基于网络的教与学。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课程教学

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网络教学环境已经出现了本质上的转变,课程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丰富。在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已经开始由单纯文本形式转变为图片、本文、视频等多维形式,教学信息网络化、智能化效益大大上升,这种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把握好网络环境,做好该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在当前教学发展中刻不容缓。

1.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理论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课程模式将网络媒体作为主要教学途径,通过网络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传输,以实时交互体系完成教学内容交流,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效益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主要依照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视听教育理论等完成模式理论的构建,其具体内容包括:

(1)学习理论

该理论主要从学习行为、学习认知两个角度对课程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在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时学生学习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益,是限制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把握好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够高效、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在上述教学中学生认知影响着学生心理状况,限制着学生主观能动性,只有确保树立正确的学习认知,学生才能够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学习效益才能够得到本质上的改善;

(2)传播理论

该理论主要从网络传播功能对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内容进行研究。网络环境体系中各项信息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条件才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在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传播。当前信息传播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且上述渠道存在不同的传播效益,只有把握了最优的传输途径,对传输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效益才能够得到本质上提升;

(3)视听教育理论

该理论主要从视、听两个角度对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选取,由上述两方面内容确定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配置和使用。视听教育理论综合各种视听教育经验,对视听教育内容进行了最优化,是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重中之重。该理论明确指出在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要尽量对学习内容进行简化,要以最直接的视听内容展现最全面的教学知识,让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逐渐积累知识和经验,形成具体、科学的网络环境课程模式。

1.2 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支持系统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完善的软硬件教学平台支撑体系,只有将软硬件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课程模式才能够真正满足学生教学需求。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时需要对软件系统进行全面把握,要依照教学需求形成对应网络支撑平台,形成基础Internet支持系统,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构建平台模式框架,以学生为核心,依照教学目的及学生发展进行层次化设计,将各项教学体系结构及教学内容设计到软件结构中,形成系统平台框架。该框架中各项教学内容与软件平整结合;

(2)构建教学科研中心,通过科研核心完成对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及探索,形成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确保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课程模式教学效益;

(3)构建对应网络资源库,确保能够对网络中的各项教学资源进行高效汇总、筛选和处理,为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4)构建平台交互板块,确保教师及学生能够及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且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效益进行实时评价;

(5)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及拓展性,要能够依照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需求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用户服务等内容进行适当增加、删除或修改,具有专门二次开发与集成接口,满足系统拓展需求。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硬件支持系统为硬件设备、信息传输体系及安全防护体系等,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多媒体设备,即计算机、投影仪、DVD、录像机等;

(2)远程控制体系,即计算机监控体系、网络协议、远程控制监控体系等;

(3)信息传输体系,即数据传输通道、信号传输通道、资源支持体系、信息获取体系等;

(4)安全防护体系,即网络协议、系统远程控制命令、系统安全协议命令等。上述硬件系统为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创造了扎实的基础,有效提升了网络课程模式的开放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是网络环境下课程模式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2.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时要首先分析其构建理论及支撑体系,要依照上述内容形成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基础,由该内容出发形成对应结构。只有真正将理论、体系及教学融合,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效益才能够完全体现,各项构建质量该能够充分提升。当前我国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状况主要为目标-网络-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关系图

2.1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主要通过讲授教学、资源教学及专题教学实现。

讲授教学主要借助网络软硬件体系对教师教学内容进行展现,主要通过同步或异步方式完成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的展现完成学生学习环境的构建。该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将教学内容传输到远端教室或系统桌面上,通过远端教室或系统桌面进行授课,让学生在一定区域内能够与教师教学同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局域网及视频会议系统等实时与学生交互,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依照该状况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把握,对学生学习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资源教学主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教师通过对网络教学资源的筛选、综合及调整形成对应教学资料,以该过程完成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而学生可以通过系统中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自身学习内容,通过资源下载学习及运用获取丰富知识内容,扩宽视野,从本质上提升课程学习质量。

专题教学是当前网络环境下课程模式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方法。该方法在运用时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依照教学核心及教学目的形成对应专题结构。完成划分后教师依照上述专题结构对网络中的资料进行查找和分析,设定对应专题结构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具有非常高的开放性。教师将该专题以问题提出、探索过程及解答反思的形式进行教学,将该教学内容到网络学习平台中供学生学习,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我国专题平台非常多,各高校之间均设置了对应的学习平台共享中心,专题平台应用效益较好。

2.2 自学环节构建

自学环节主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中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提升,要通过知识及经验的积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自学环节设置中教师可以适当开展部分课外教学活动,从学生兴趣爱好、自身特长出发形成对应自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网络环境下课程模式中,提升学生在该模式中的自学效益,改善学生能力水平。与此同时,在该课程教学模式自学环节构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调整平台监控体系,由该监控体系对学生学习进程、学习效益、学习问题等进行明确,通过交互系统及时给与学生针对性指导,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自学任务,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2.3 交互环节构建

交互环节是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关键部分,其构建效益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质量和课程模式质量。交互环节构建时教师可以适当借助交互平台,将该平台公开化、开放化,由该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教师可以适当对交互平台细化,依照功能内容将交互系统划分为在线讨论模块、教师询问模块、教师评价模块、同学求助模块等,让学生能够从自身需求出发对上述模块进行对应选取,保证学生快速、准确获取自身想要的信息。此外,教师还要适当对交互环节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在教学中对上述筛选内容进行解答,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反思,提升学生课程学习质量。随着网络教学的不断深化,部分教学作业批改也可以通过交互环节实现。教师通过网络即时了解学生作业状况,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批改和更正,将优秀作业进行在线展示,这种作业交互一举两得,即节省了学生学习时间,又降低了学生询问难度。

2.4 实践环节构建

实践环节是提升学生能力水平,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环节。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教师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加大实践教学设置比重。在该环节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构建专门模拟实践体系,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环境中了解实践知识及技能,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专业内容知识,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印象,提升对媒体技术的运用效益。学校可以积极与其他企业交流,构建点对点平台,通过校园网对上述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成实践体验及交流,提升网络模式应用质量。

3.总结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及多媒体设备对多元化教学内容进行展现,通过交互体系完成信息交流,以实践体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机会。这种课程模式对学生学习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课程学习质量。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要对其模式内容不断完善,从而真正实现课程的网络化、科学化、高效化,加速我国网络环境课程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王建功.网络环境下教学互动的策略与方式研究报告[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14-17.

[3]谢停何江鸿.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时代,2008,05:73-75.

[4]李伟.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目标、教师角色及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3:161+157.

[5]付朝军.浅谈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J].硅谷,2009,21:178.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随着网格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部分高校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学平台环境也成为现今热门的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思想、设计原则和功能,最后提出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展望。

1、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受到更多的关注,基于Web的多媒体教学将是网络教学的趋势,通过网上交谈、视频会议进行同步双向交流和资源共享,更好地体现了网络课堂的灵活、开放、基于资源的特点,及其在全面教育方面的无可比拟的优势In。目前,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今后网络教学的构建将朝着功能进一步完善,操作越来越简化,资源渐趋丰富,服务形式更多样,教学内容多媒体化和情境化,交互方式多样化,导航系统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2,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

国外开始研发教学支撑平台的时间在上世纪末,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已有一些成熟的远程教学支撑平台。如Lotus公司的Learning5pace;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开发的WebCT;WBTSystem公司开发的TopClass;加拿大SimortFraser大学开发的Virtual-U。而我国研发远程教学平台的时间相对于国外较晚,目前国内许多公司和高校现在正在开发或准备开发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支持平台,如网梯网络教学平台、安博网络教学平台、WisBank网络教学平台、北京师范大学新叶网络教学平台、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学平台等。

3、网络教学平台模型的设计

3.1网络教学平台模型设计的思想

(1)具有基本实用的教学功能

应包含课程制作、学生学习、师生交流、作业管理、考试管理、提供资源等基本功能。

(2)实现各种教学策略

公布网络课程内容、在线侧试和作业等;为学生提供大量有用的资源链接,实现基于资源的学习;通过课程论坛等模块实现协作学习策略;设计系统时,就应该尽量使各种教学策略尽可能融合到系统中。

(3)以学生为中心

网络教学系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体现,所以,不论大的方面还是小的细节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简单实用

系统功能非常强大,但使用非常复杂。结果使一些教师望而却步。因此。在设计时,凡是可有可无的模块坚决不要,对于较复杂的模块,力争使用界面简单。

3.2网络教学平台模型设计的原则

(1)构建有效教学行为和教学管理行为

教学行为和教学管理行为涉及到教学活动双方,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讲授、指导、协作、监控的作用,主要完成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及评价等具体教学工作;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对象,应积极实施网上听课、自主学习、协作讨论、测验、实验、浏览相关学习资源等自主学习行为。所以,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应该使教师和学生的这些教学行为能够在网上得到很好地实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有效地结合。

(2)构建资源型的教学环境

基于网络技术的资源共享特性,构建资源型的教学环境。网络资源包括学习内容及相关的辅助学习材料,包括教科书、录像带、教学软件、相关论文、案例等。

(3)提供最佳的认知工具

要求网络平台提供最佳的认知工具。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引、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在现代学习环境中,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相结合,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的工具,学习者可以利用它来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处理、编辑、制作等,并可用其来表征自己的思想,与它人通信协作等。

(4)能够支持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

要求网络平台能够支持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基于问题的探索式学习模式、协作式学习模式、资源式学习模式。

(5)能够构建与传统校园环境一样的文化氛围、人文精神

要求网络平台能够提供构建与传统校园环境一样的文化氛围、人文精神。将校园的潜在影响在空间上延伸,要求提供内在精神的物化工具,如图书馆、虚拟社团‘、虚拟学术演讲厅、学生社区、教师社区、娱乐室等。

(6)要求平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求平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网络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活动,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无论在什么学习环境下,教师的指导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而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着控制、管理、帮助、引导、启发、合作等职责。

3.3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分析

(1)管理功能

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和课程管理。

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实现教师管理,学员管理,课程管理等教务管理功能。课程管理包括开设专业、设立课程,指定课程相关人员如开发人员、授课人员、助教人员、学生的权限和口令,分配建立与课程相关的设施,如邮箱、讨论区、网址等。

(2)课程学习功能

学习功能主要包括网上教学和在线学习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必须支持教师和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一切行为,包括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管理,如批发作业、测评等。

在线学习功能主要包括师生论坛、在线练习或课件下载、在线答疑、电子阅览、视频点播和作业提交及在线测试等。

(3)网上交流与虚拟社区功能

网上交流模块克服了传统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及时交换信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格环境下的虚拟社区不仅可以用文本形式参与讨论,还可以通过语音和按照需求传送视频图像,使学生似乎处于真实讨论学习环境中。

(4)网络练习与考试功能

远程考试基于网络环境,允许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考试。

(5)网络课程开发

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完成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呈现,实施模板式的网络课程开发,实现教学资源的管理和重用,简化开发网络课程的难度,降低教师开发网络课程的技术要求。因此,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网络课程都要基干B/S模式,具有非实时、交互式的特点。

(6)网络教学资源管理

包括教学资源管理和检索服务。

3.4网络教学平台的架构设计

网络教学平台按照图1-1所示的总体结构进行设计,在整个总体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基于Web方式,用户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教师管理功能,方便教师管理和使用;程序结构清晰,便于系统维护;目录结构清晰,便于系统扩充;增强系统通用性、扩展性等涉及理念。具有可扩充、自适应、可定制等特点;在结构上以教学本体为核心,采用本体的思想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平台内部一般有三种角色: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他们分别在平台中演绎自己的行为。基于网络环境支持校内外教学的支撑平台,面向教务、教师和学生,提供与教学有关的较为完整的操作支持,教务、教师和学生可以完全基于网络完成相关的教学活动。

具体来说,网络教学平台的软件主要由六个子系统组成,学习系统、交流系统、作业系统、测验系统、资源系统、管理系统组成,每一个子系统又由不同的模块组成。

(1)课程学习系统

学习系统主要包括教学安排、电子讲义、电子黑板子模块。“教学安排”是一个比较小的模块,主要是有关上课、考试时间安排及教学计划的安排,老师可以随时根据情况调整,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当前课程的安排。

“电子讲义”主要是给学生在网上提供比较详细的讲义,可以利用超媒体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并可以方便更新,还节省学生记笔记的时间。

“电子黑板”子模块是用来将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室中去,方便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课后复习的一个尝试。利用该模块,教师可以事先将课堂板书、课堂讲义、以及其它各种课堂要用的素材事先在网上整理好,到教室后,教师连上网络就可以讲课,并提供了课堂备忘录、点名等功能模块。而学生在课后可以方便地浏览老师课堂讲稿和整理课堂板书。

(2)交流系统

交流系统分为“信息中心”、“在线交流”两部分。

网络在教育中最大的两个用处,一是丰富的资源,二是快捷方便的联系。所以说,交流系统是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实现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化学习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因材施教的保障。

“信息中心”类似于留言本,它可以使大家方便的联系。这里应该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服务中心,老师和学生登录这里,就可以知道整个网站的信息变化与否。

“在线交流”就是提供一个师生交流的场所.类似于普通的聊天室。

(3)作业系统

作业评估系统主要分为“作业”和“分数管理”等子模块。可以实现教师在网上布置作业,学生在网上交作业的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批阅及进行分数管理。学生可以查阅自己的分数和评语。

(4)测试系统

测试系统主要包括“在线测试”和“分数管理”等子模块。该模块可以实现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在线考试,学生也可以在此查询分数。由于高校考试还是以笔试为主,所以该模块目前主要是对有关需要上机考试的科目的支持。

(5)资源系统

资源系统主要包括“课程资源”、"FTP资源”、“网络资源”等。

为了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资源,网络课堂提供三种方式:一是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将有关资料、软件等材料在线上传到课程资源处;二是FTP资源,鉴于人力等原因,还可以利用FTP提供的大量的资源,如免费软件、素材、源代码等;三是网络资源。鉴于网络资源鱼龙混杂,教师精心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网络资源站点。当然学生也可以推荐。一个好的资源系统是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成功的一半。

(6)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分为“个人信息”、“课程管理”、“学生管理”、“系统管理”等模块,主要实现一些教学管理方面的事务。

系统的层次结构如图1-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