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

药学专题论文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床药学; 毕业论文; 选题

临床药学是随着药剂学、药理学和治疗学新理沦、新医学论坛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药学分支学科。我校的临床药学专业尚处于初步阶段,药学专业(临床药学方向)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本科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未来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全面总结,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检验。毕业论文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本科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尤其是对于临床药学这样理论性、应用性和服务性很强的专业来说,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控制对于完善教学体系、培养高质量毕业生和高水平的人才更加重要。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很多环节,如选题、文献调研、开题报告、实验研究、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优等[1]。各个环节都很重要,全方位的加强管理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药学教师,每年带教2~3名毕业生,对近年来我校临床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十分关注。既希望能够选择优秀的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又希望有合适的课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发展。选题环节是一个重要的开始,本科生毕业论文时间紧张,几乎没有更换课题的充裕时间,一旦确定题目就要勇往直前的完成[2]。本文从毕业论文选题环节师生遇到的问题阐述自己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一些体会,为不断推动论文质量的提高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行有益的探索。

1 以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双向选题

通常情况下,以什么研究方向为题,有导师指定,也有自己选择,不管怎样,都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由导师指定的课题,导师也要介绍需要查阅参考资料;导师如果给予学士更大的自主性,由学生自己选择,导师要把握方向,随时提出建议和指导。总体来说,选题按照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要真正做到把学生的兴趣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必须做到双向选择。目前,我校利用教务处网络系统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终达到课题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合理化配置。对于网络双向选题,首先要求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承担的科研项目,兼顾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拟定若干题目。对这些题目是有基本要求的,学校先要初步审查才能让学生来选择。比如要保证课题难度合理,工作量与预定时间匹配,避免课题太简单、研究范围过大、研究内容太多等。然后召集毕业学生一起探讨、交流,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期间,教师和学生要多次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学生要了解题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进度计划等,让学生对所做的课题初步形成清楚的认识,如果发现不合适的情况,取消第一次的选题,重新再选。最后,教师同意选题,学生才能开展课题研究。

2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设计结论开放性的选题

目前大多数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范围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毕业论文内容空洞。药学专业下细分包括五大学科方向: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结合临床药学实际,还应该包括以及医院药房、临床药学等[2]。所以考察近几年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发现,覆盖面非常广。如此多的研究方向,如何集中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我觉得一个最根本的关键是要保证所选课题的创新性。大家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灵魂与基础。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我国医药学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药学专业的创新意识就是在实际药学的领域中敢于尝试、推陈出新。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如何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并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大学的首要任务。研究课题不能因为本科生实验时间短,基础底,操作能力差就降低要求。能够得出明确结论的验证性课题只适合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来用,而毕业论文不同。毕业论文的研究结论应该是开放式的,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有启发和可以探讨的[3]。部分药学毕业生需要到医药生产、营销、使用、服务和管理等环节的医院药剂科、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药监局)等部门实习,这些校外实习基地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教学科研水平差距较大,有部分单位仅能接收学生实践但根本不具备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力,急需加强管理和指导。

3 调整集中式进行的毕业论文,改为全程式培养

目前毕业论文与考研和就业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在时间上的重叠。尤其是就业工作。学生就业压力的,经常参加面试、试工,无力全心投入课题研究。针对考研的学生还可以避开考研复试时间,合理安排实验进度。总之,可以考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将毕业论文由集中式进行改为分散式操作,也就是实施毕业论文大学期间全程训练计划,将毕业论文工作要贯穿在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4]。这样最后一个学期的任务只是对前段的工作总结,并水到渠成的完成论文的写作,简单开设一些科研课题相关专业选修课程,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或者增加工作前的实际操练。从而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考研学习,去解决就业问题。从我们的部分实践来看,具体来说就是从二年级开始指导学生选题,同时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将创新活动与毕业论文工作结合起来,尽早接触和开展科研。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考研方向来选择题目,也有助于兴趣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长抓不懈。在选题环节,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推进和改善网络双向选题系统;要继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并且逐渐扩大全程式培养学生试点,尽早选题、尽在开展科研活动,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闫爱春,郭敏杰,刘俊义.浅议毕业论文的组织和指导[J]. 药学教育,2003,19(1):30.

[2]朱珠,李大魁.试论医院药学中的科研选题[J]. 中国药学杂志,2001,36(1):2-3.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第2篇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本科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未来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全面总结,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检验。毕业论文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本科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尤其是对于临床药学这样理论性、应用性和服务性很强的专业来说,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控制对于完善教学体系、培养高质量毕业生和高水平的人才更加重要。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很多环节,如选题、文献调研、开题报告、实验研究、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优等[1]。各个环节都很重要,全方位的加强管理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药学教师,每年带教2~3名毕业生,对近年来我校临床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十分关注。既希望能够选择优秀的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又希望有合适的课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发展。选题环节是一个重要的开始,本科生毕业论文时间紧张,几乎没有更换课题的充裕时间,一旦确定题目就要勇往直前的完成[2]。本文从毕业论文选题环节师生遇到的问题阐述自己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一些体会,为不断推动论文质量的提高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行有益的探索。

1 以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双向选题

通常情况下,以什么研究方向为题,有导师指定,也有自己选择,不管怎样,都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由导师指定的课题,导师也要介绍需要查阅参考资料;导师如果给予学士更大的自主性,由学生自己选择,导师要把握方向,随时提出建议和指导。总体来说,选题按照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要真正做到把学生的兴趣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必须做到双向选择。目前,我校利用教务处网络系统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终达到课题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合理化配置。对于网络双向选题,首先要求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承担的科研项目,兼顾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拟定若干题目。对这些题目是有基本要求的,学校先要初步审查才能让学生来选择。比如要保证课题难度合理,工作量与预定时间匹配,避免课题太简单、研究范围过大、研究内容太多等。然后召集毕业学生一起探讨、交流,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期间,教师和学生要多次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学生要了解题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进度计划等,让学生对所做的课题初步形成清楚的认识,如果发现不合适的情况,取消第一次的选题,重新再选。最后,教师同意选题,学生才能开展课题研究。

2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设计结论开放性的选题

目前大多数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范围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毕业论文内容空洞。药学专业下细分包括五大学科方向: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结合临床药学实际,还应该包括以及医院药房、临床药学等[2]。所以考察近几年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发现,覆盖面非常广。如此多的研究方向,如何集中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我觉得一个最根本的关键是要保证所选课题的创新性。大家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灵魂与基础。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我国医药学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药学专业的创新意识就是在实际药学的领域中敢于尝试、推陈出新。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如何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并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大学的首要任务。研究课题不能因为本科生实验时间短,基础底,操作能力差就降低要求。能够得出明确结论的验证性课题只适合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来用,而毕业论文不同。毕业论文的研究结论应该是开放式的,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有启发和可以探讨的[3]。部分药学毕业生需要到医药生产、营销、使用、服务和管理等环节的医院药剂科、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药监局)等部门实习,这些校外实习基地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教学科研水平差距较大,有部分单位仅能接收学生实践但根本不具备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力,急需加强管理和指导。

3 调整集中式进行的毕业论文,改为全程式培养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第3篇

1.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1.1 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定位  我校中药学专业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中医学、药学等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流通、使用、生产、检验领域从事中药调剂、合理用药、中药制药、质量检验等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从事如下工作:药店、医院、保健品店等的调剂、合理用药及养生保健等工作;中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监察、生产、研发、信息网络等工作;中药及天然药物相关实验室技术工作。

1.2 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概况  根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中药学本科人才,而非研究性相关人才。本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即:利用3学年进行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利用1学年进行毕业实习及岗位实习,使学生在岗位实习中进行中药相关岗位实训并完成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力求围绕毕业论文的核心目的,以实际岗位工作为核心,在毕业论文中解决实际问题。

2.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践及成果分析

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完成2011届、2012届及2013届,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根据实习单位特点及具体实习工作内容,以培养方案为核心,不断地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形式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1 选题阶段灵活,双指导教师选派,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我校中药学专业大多数学生进入不同实习单位或不同岗位,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与岗位相结合并考虑实用性,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结合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实习具体内容及自我兴趣自拟选题选题务必紧扣培养目标,可利用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综合研究,且有可实施及可操作性首先在实习单位指定指导老师,因为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一直在岗位实习,实习单位老师可随时指导学生;同时,学校会配备1名校内负责教师协助指导,跟校外实习单位的老师沟通,高质量地全过程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对于实习单位没有相关指导老师的,结合选题的同时,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基础上,选派校内老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实行负责人制。

3.毕业论文选题类型的多样化

3.1 鼓励支持科研型毕业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单位是科研院所或医药公司的,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中药研发等项目,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相关,这与大多数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一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对药物研发有深刻认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2 增加实验大报告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某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质检部门,在实习中主要接触质量检验工作,依据药典或相关规范操作,无需进行科研设计,不能完全等同科研项目,将该类型设定为“实验大报告”的实验型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将实习工作及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掌握。

3.3 增加调研型毕业论文的形式  调研型论文的增加基于以下几点:①众多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大多是实验型论文,这是沿用多年的医药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模式。然而,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中不能接触相关实验或科研项目。②我国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遇到诸多问题,也都在进行改革。中山大学药学系学生做过调研型毕业论文,其他中药学专业做调研型论文的资料很有限。③从我国高校现状来看,除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外,有很多专业的毕业论文倾向于社会调查深入剖析某专题的实质。且我校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采用调研型论文。

基于上述,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增加调研型论文,不仅非常切合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也符合就业现实情况。该调研型论文要求与中药学领域相关,解决单位的实际问题,这对毕业生开展后续工作及工作晋升都有现实意义。通过中药学相关领域的调研,完成毕业论文,能够对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全面考查,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得到综合训练,达到毕业论文教学目的。

3.4 增加处方分析类型的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的具体工作是医药药房的中药调剂工作,可以对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有些可参与医院开展的处方点评工作,将该类型设定为“处方分析型毕业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问题,也可利用所学的中药学相关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也为后续中药调剂工作做铺垫。

3.5 增加实习总结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车间,学生实习中参与药物生产过程;有的实习单位是药店,学生实习中进行药品销售、中药饮片调剂、中药煎药或库房管理等工作,可以根据具体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总结类型”毕业论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药学相关岗位工作内容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也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操作中的每一环节,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4.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避免就业的冲突

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论文与就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平衡,有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或找工作中,难以保证毕业论文任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对此状况进行相关改革:调整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其毕业论文时间已经由原来的大四下学期调整到大四的两个学期,实践证明这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成效。我校中药学专业为缓解此问题,在“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将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提前,学生在8月中旬进入实习单位,基本在9月初左右确定选题,在实习的前半过程中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后续的实习工作中只进行论文的撰写及补充等工作。这样的时间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就业与毕业论文的矛盾。

5.毕业论文的模拟训练的必要性

在论文工作开始前,开设相关课程或必要培训,使学生掌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在实习前进行毕业论文系统辅导,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及论文要求,并要求实习单位强化对论文的质量监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进行课程设计和集体指导,开设系列论文选题指导和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辅导一些共性问题,从源头上改善毕业论文质量。广西中医学院应利用寒、暑假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相关的技能训练。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利用毕业论文开始前的“中药课题设计”为毕业论文工作打基础。课程中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讲座,并对毕业论文进行初步模拟;同时,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能力,毕业论文开始前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正确态度的引导,通过适当培训、练习及模拟设计等措施,逐步使学生掌握完成毕业论文的有关能力,从而确保并促进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6.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严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需要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精心组织和指导是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保障;需要规范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在论文管理过程中,需要找到较好的全程管理方法,PBL教育理念贯穿于选题、文献搜集、课题设计及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各环节中,从而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制作《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给学生和论文指导老师,使指导老师和学生均能够明确论文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控制,全程确保论文质量;及时了解在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共性的困难问题,统一解决并予以明确;对于有些学生对论文的态度及做法错误,及时告知、纠正。在论文的开题、中期、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对于质量较差的学生,要求其进行二次审查。同时要求学生在每2周向指导老师汇报进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与管理。

7.结语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药药理;第二课堂

近年来,一些学者在中药药理的教学中强调了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1-2],而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实践能力等,在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中鲜有尝试。因此,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药理教研室拟针对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中药药效及机制等方面所需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专业素质的培养,在中药学相关专业同学中进行了中药药理第二课堂的实施,拟通过“理论、实验、临床三结合”的思路,将通过学生专题讲座、课外科研实验、校外调研三方面相结合,从基础到临床了解并学习现代中药药理的相关知识,对第一课堂进行有益的补充,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学相关专业本科生,以自愿报名的形式参加。

1.2第二课堂的实施方法

基于从基础到临床的思路,采取了学生专题讲座、课外科研实验、校外调研3种实施形式。1.2.1学生专题讲座学生组成若干个专题小组进行相关课题的调研,通过查寻资料、汇报总结,撰写综述,进行专题讨论与讲座,并模拟专家提问、答辩等,培养学生收集情报资料、立题、表述及回答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中药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及热情。与此同时,在学生专题讲座时,邀请校内外药理学专家进行指导,向同学们介绍中药药理学领域的科研发展动态,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其科研的思维方式。1.2.2课外科研课题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研技能,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将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插到教研室的有关科研课题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得到结合,而且为学生完成毕业专题研究奠定了基础。1.2.3临床药房实地调研为使学生更加理解中药药理学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附属医院的药房进行实地调研,有针对性的对常见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的中药复方及中成药进行用药治疗的调查及统计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查阅文献,就常见病的治疗药物研究现状等交流心得体会,结合调查结果和课堂讲授内容,讨论现代研究对中药现代化的贡献。

2第二课堂的实施结果

2.1学生专题讲座的实施情况

在4个学期中共举办6次学生专题讲座,同学们能够从以学习的基础知识出发,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和临床实际,自行选择相应的方向进行文献查阅、论文撰写和展示汇报。一些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也参与了专题讲座,给予了同学们指导。在学生专题讲座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同学们的关注方向在一些药物及疾病中较为集中。见图1。另外,在学生专题讲座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知识面较窄,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不够。90%以上的选题是从某味中药入手,进行文献查阅,确定所要关注的药理作用机制或对疾病的治疗作用等,而仅有几名同学是从疾病、靶点或某个中药的单体成分入手进行搜索查询。说明同学们对中药的临床应用不够了解,对中药学、中药化学等中药药理学先期课程的知识也没有能够进行很好的知识衔接,存在知识碎片化的问题。

2.2课外科研活动的实施情

两年共有34名本科生进入中药药理学科研实验室参与课外科研活动。同学们2~3个人一组,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等部级课题及部分省部级课题,接触学科前沿,对相关实验技术及大型仪器的使用也进行了学习和实际操作。超过50%参与科研项目的同学在升学毕业的阶段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对科研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远高于学校25%的总考研率[3]。一些同学申请了国外大学及科研院所进行继续深造。

2.3临床药房实践的实施情况

中药药理学第二课堂实施两年中,共组织学生四次到附属医院的药房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临床药房的实地调研,使同学们对课堂知识的临床应用有了切身体会。

3第二课堂的效果反馈

对参加第二课堂的部分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1份。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学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调查反馈。表1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明显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增强了对学科前沿的了解,尤其是团队协作能力在科研项目和临床调查中得到了明显加强。

4讨论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第5篇

药学专升本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学生基础存在着较明显差异,对药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偏重补充、巩固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并增加综合性课程的比例,即以药学专业知识为主干,以化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数学、计算机为基本手段,重点讲授药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就和前沿性内容。全日制专升本的学制为2年,其中还有一个学期为毕业实习,真正只有3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时间,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安排十分重要。根据药学专业方向的需要,可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天然药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等设为专业必修课;并增设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基础性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学科,在专科期间已学过,也是入学考试的考察科目,不必重复开设,可适当增加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剂工艺设计学等学科课时;同时,为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文献检索能力和综合技能,开设英语、文献检索、计算机、医药数理统计等应用型和综合性课程。另外,浙江中医药大学属于以中医学和中药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可将中医药学相关知识如中药学、中医学概论、中药炮制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设为公选课,让学生根据兴趣选修,利于他们结合药学与中药学知识,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所长。教学模式由于专升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应改变以往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可借助录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多种教学技术,开展问题式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讲授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科的当前现状及发展动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例如,药剂学课程中讲授靶向制剂章节时,课堂讨论后老师要求学生选择一种靶向制剂,围绕其辅料、制备、优点和不足等,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论文,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通过小组答辩、教师点评的形式予以评价。此种方式不仅极大地巩固了相应的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组织能力。实验课的教学则可融合药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药学各专业课程的独立实验相结合,设计成综合性实验。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制备,通过分组,分别完成药物化学部分合成阿司匹林原料药、药物制剂部分制备阿司匹林片剂;药物分析部分检测阿司匹林原料及片剂的质量、药理学部分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生物药剂学部分开展药代动力学和稳定性研究等。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衔接,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学生也对每一门课程的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他们步入社会、更好地开展岗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药学专升本毕业论文导师制的开展

由于目前大多数药学高等院校往往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进行毕业论文的导师选报工作,而此时专升本学生刚刚入校,在校时间较短,不知道导师的专业方向,导师也不清楚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相互间缺乏了解,造成了专升本学生难以找到适宜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因此,学校在专升本学生进校后应给予学生与导师充分交流的机会,通过在网站上导师的相关信息、与导师的见面会等方式,使学生与导师间相互熟悉,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首先由学生自愿选择导师,导师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合格后开展论文指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或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论文撰写等一系列工作。由于此时专升本学生也正在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结合毕业论文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课堂上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导师也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依据毕业论文计划表,要求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等任务后进入实验室;同时指导学生在毕业环节合理安排好毕业课题、实习、考研等的时间,协助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地完成学业和就业。

作者:何昱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药工程;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国际化的趋势,为提高高等学校工程教育质量,过去的十年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广泛重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始于1992年,开始进行建筑学、土木工程等6个工科专业评估,同时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1,2]。200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签约国,正式开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2016年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工程教育认证同时在我国全面开展[3]。全国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开始于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的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到2016年已有12所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内涵就是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并突出过程的持续改进。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药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涵盖了中药制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药物制剂与工程等内容。旨在培养从事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维护和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运行和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4]。制药工程的专业特点是实践性强、专业性强,其中实践教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6]。本文将结合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要求,探讨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一、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培养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实验的课程设置中,内容涵盖药物合成、中药提取、药理学、制药设备、化学与仪器或设备的分析以及工程基础实验等。首先,实验内容均为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大部分实验都是按照实验教材进行重复性实验,并且由教师逐个步骤进行指导,学生得到的数据与结果基本相同,出现的问题也大同小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其次,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每门课程根据课程情况设置实验内容,各学科之间关联性小,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培养,不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制药过程的复杂性、完整性和综合性[7,8]。最后,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中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安全和环境因素未列入教学内容中。基于以上问题,实验教学改革中应设计药学综合性实验,内容涉及化学药物(同一品种)的合成或中药的提取纯化、工艺设计、质量控制、药理学实验、药物制剂及制药设备或仪器实验,使学生巩固药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系统性和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设计创新性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题目的自选或根据教师成熟的科研结果,从查阅文献、实验方案的设计、操作实验、分析结果和结论、提出问题并加以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培养目标。除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加入《制药安全工程概论》等课程外,实验课程教师要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加入实验安全教育和三废处理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在学习工作中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同时也符合毕业要求中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意识。

 

二、建立完善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部分,能够加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9]。生产实习主要以参观、认识和参与生产的形式为主,由于学生人数多、生产周期、工厂检修和安全卫生等问题,存在实习单位落实难、学生动手机会少、参观走马观花及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等现象,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对制药过程的整体、全面的了解受到限制[10]。因此,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设完整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随着计算机在药物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校内仿真实习基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仿真操作使学生对制药过程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操作规程以及安全和环保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生产实习之前,由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对制药过程中的生产工艺流程、工程学基础知识、设备原理及结构、主要工艺参数、企业概况、产品工艺规程及安全环保问题进行讲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做好学生生产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条理有目的的学习。

 

三、改革教学模式,深化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本专业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国家技术规范、正确运用公式和数据,并运用简洁的文字、图形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同时也是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往的教学存在以下一些缺点:(1)题目设定上不能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教师给定的题目往往大同小异,并且可能与毕业设计或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同组学生的设计内容基本相同。(2)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理论知识的正确运用不能得到保证,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也不善于与指导教师沟通。设计过程中,还有部分理论课程没有进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还不能够完全掌握和正确运用,也是导致一些设计不合理的根本原因。(3)教学时间不利于保证学生课程设计的全覆盖,课程设计的时间固定为2周,且大部分与考研时间冲突,因此,导致考研的同学基本上不参与,同组同学做了大部分工作。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探索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运用导入式或启发式教学,在课程设计开始前,由相关专业的理论课教师对课程设计中涉及的工艺流程、工艺计算、设备或仪器以及制药环境保护和安全等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程学问题。其次,在每学期开学提前进行课程设计分组,在理论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设计题目的选择,学生可以尽早查阅文献和数据,开始进行设计的准备工作,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每周固定设置讨论教学环节,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各组间的讨论组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对考研学生,可以进行开放性课程设计模式,利用考研完成后进行课程设计,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课程设计质量。

 

四、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制药工程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教学环节[11,12]。目前,由于教师的科研评价体系和师资结构等问题,大部分教师的毕业环节选题以科研项目为主,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数量较少,导致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程设计的比例较低,质量也不高。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师资队伍的结构进行优化,并且在现有师资队伍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加大对教师工程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聘请企业工程师与校内指导教师组成毕业教学环节的“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建议各指导教师进行导向性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对于一些具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指导教师可以选择以科研项目为主的毕业论文或设计,尽早进入实验室进行系统的科研能力培养,从文献检索、文献总结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总结以及论文的撰写进行系统培养。对于准备进入生产岗位的学生,可以选择和工厂相关的品种进行毕业论文或设计,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岗位特点,工厂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等内容。以上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改革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的核心理念。

 

五、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等学校工程教育需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切实提升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社会及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需求,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深化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完善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从而使实践教学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制药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静.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培养的实践路径———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2):96-98.

 

[2]谢小银,刘冠辰,陈丽,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化学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建设的几点感悟[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6):41-43.

 

[3]王世盛,高志刚,郭修晗,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J].化工高等教育,2017,34(4):81-84.

 

[4]刘慧,张珩,祝宏,等.制药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初建[J].药学教育,2015,31(01):75-77.

 

[5]颜雪明,肖新荣,谭倪.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3,30(1):45-48.

 

[6]冯修猛,王俊林,刘春凤,等.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95-297.

 

[7]钟方丽,陈帅,薛健飞,等.地方工科院校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12):30-33.

 

[8]王德利,汤海峰,刘永红,等.高校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0):15-17.

 

[9]叶云,钟英英,廖兰,等.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6,44(1):206-207.

 

[10]薛健飞,张扬,周鸿立,等.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8):70-73.

 

[11]杨华,王亚晶,王坚毅,等.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药学教育,2016,32(3):64-67.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第7篇

1高影响因子的药学类期刊概况

2009年JCR药理学和药学类共收录了237种期刊。5年影响因子在5.0以上的期刊有15种[2](表1),其中11种属综述类期刊,只有4种期刊以研究论文为主;这些期刊的出版国分别为美国(8种)、英国(5种)和荷兰(2种);创刊最早的期刊是PharmacologicalReviews(1949年),20世纪90年代后创刊的期刊有6种,最新的期刊是MolecularPharmaceutics(2004年)。从发表周期来看,有半月刊(2种)、月刊(6种)、双月刊(4种)、季刊(2种)和年刊(1种)不等;从学科专业来看,8种期刊主要涉及药理学(包括临床药理学)、6种期刊涉及药物发现和药学,另一种期刊内容是药物化学。15种期刊目前的出版机构分布如下:5种期刊分别属于4种科技社团,即美国药理学和实验治疗学学会(表中第2和9位期刊)、美国化学会(表中第15位期刊)、AmericanCollegeofNeuropsychopharmacology(表中第11位期刊)和国际控释协会(表中第13位期刊);5种期刊属Elsevier出版集团(表中第4、5、8、10和12位期刊);其他是Nature出版集团(表中第1位期刊)、AnnualReviews出版社(表中第3位期刊)、CellPress出版社(表中第6位期刊)、Willy出版商(表中第7位期刊)和Taylor&Francis出版商(表中第14位期刊)。以上分析说明,高影响因子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以综述类期刊占多数,其影响因子与创刊年和出版周期的关系不大,它们均由知名的科技社团和学术出版商出版发行。这些特点与SCI收录的高影响因子期刊相似[3]。

2高影响因子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稿件的来源

经查阅各刊投稿须知发现,高影响因子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对其刊载的论文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的定位非常清晰,对稿件的学术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如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4]刊载的综述性论文定位在药学领域中最高质量、具有权威性并通俗易懂的文章。这些期刊的稿件多数来源于编辑主动约请相关专家或知名学者撰写。

2.1综述类期刊

综合类期刊对稿件来源的要求可归纳为以下4种:(1)要求作者是相关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资深学者,这些作者都是约请的。这些期刊有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AnnualReviewsPharmacologyandToxicology[5],DrugResistanceUpdates[6]和TrendsinPharmacologicalSciences[7]。(2)多数稿件来自约请的专家;对于自由来稿,要求作者预先与主编联系,提交论文提纲,得到认可方可开始准备稿件,如PharmacologicalReviews[8],Pharmacology&Therapeutics[9]和DrugDiscoveryToday[10]。(3)由执行编辑和主编策划每期主题,相关的特约知名学者供稿,如AdvancedDrugDeliveryReviews[11],CurrentOpinioninPharmacology[12]。(4)要求作者预先提交稿件写作提纲,需主编认可;少数自由来稿,如MedicinalResearchReviews[13],DrugMetabolismReviews[14]。正是对期刊稿源的高要求,使这些综述类期刊中的综述和述评能够反映各学科的最新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起到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因此,这些期刊在学界的影响力较大,被引用频次也很高,对于研究人员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2以原创性研究论文为主的期刊

以原创性研究论文为主的4种期刊中,两种涉及临床药理学研究,两种涉及药剂学研究。期刊中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多来源于自由投稿,但需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少数综述性论文源于特约专家的稿件或要求作者预先联系编辑并提交论文提纲得到许可后再正式投稿。这些期刊近年来注重组织专刊或主题专栏;如ClinicalPharmacology&Therapeutics[15]自2008年每年在2月组织专刊,并在其学会网站上提前预告出版的主题栏目,吸引相关作者投稿;Neuropsychopharmacology[16]在2009年组织过4次主题专栏;JanuralofControlledRelease[17]每年组织会议专刊或专栏;MolecularPharmaceutics[18](2004年创刊,双月刊)自2006年开始每年都组织3~5次主题专栏,是4种以原创性研究论文为主的期刊中组织专栏最多的一种。从这里看出,新创办的学术期刊更注重主动组织相关学科研究热点和生长点的主题专栏,吸引读者阅读,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3稿件的约稿和组稿方式

高影响因子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的稿件多经过编辑约稿和组稿而来的,特别是综述类期刊。这些编辑本身就是本学科的知名学者教授,非常了解本学科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知晓相关权威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因此,利用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容易约请到权威专家的稿件。同时,这些药学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声誉,特约专家也愿意在这样的期刊上发表文章。一般约稿的方式有:(1)编辑直接约请作者,如DrugResistanceUpdates,DrugDiscoveryToday。(2)先由副主编推荐作者,再由编辑约稿,如PharmacologicalReviews。(3)执行编辑或主编选题组织专刊并约稿,如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4)由编辑邀请某专业权威专家作为主题栏目特约编辑,再由特约编辑约请该专业相关专家学者供稿,如CurrentOpinioninPharmacology。(5)通过分析作者最常引用的关键词寻找主题,约请相关学者的稿件,如MolecularPharmaceutics。

4讨论及思考

4.1高水平综述性论文对药学期刊的影响高影响因子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均出自于世界上医学科技期刊出版大国[19],这些期刊中多数为综述类期刊。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来自营利性的学术出版商还是非营利性的科技社团,综述类期刊的载文量都不高(表1),说明这些期刊更注重稿件的学术质量,而非数量。高水平的综述性论文一般被引用频次较高,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贡献较大。因此,积极主动约请专家学者撰写高水平的综述性论文,有利于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4.2约稿和组稿对药学期刊的影响

高影响因子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中综述类期刊的稿件多通过约稿获得,如CurrentOpinioninPharmacology将药理学各专业细化成若干主题,就相关主题,编辑每年约请各领域权威专家综述一次这些主题的最新研究进展[12];原创性研究论文为主的期刊更注重专题组稿,如美国化学会的期刊MolecularPharmaceutics通过分析作者最常引用的关键词寻找重要主题,每年出版多期主题专栏[18],使得该刊在短短的时间内影响因子位于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的前列。而国内药学期刊中的稿件包括综述和研究论文,一般以自由投稿为主,这与高影响因子的药学期刊存在着明显差异。近来各学术期刊编辑同仁的约稿和组稿意识不断提高,如《药学学报》自2009年开始尝试组织专刊和专栏,至今已组织过3次专刊:2009年第3期“多靶标药物研究”;2010年第2期“抗艾滋病药物研究”;2011年第1期“转化医学-药物研究与创新”。1次专栏为2010年第3期的“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研究”。这些专刊专栏均受到读者好评。由此可见,在国内大量药学类稿件外流[20]的不利条件下,选择重要课题和学者研究的热点及兴趣点作为主题组织专刊或专栏,请编委担任特约编辑,主动吸纳优质稿源还是能够得到广大学者的响应。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药学;物理化学;实践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2012)01-0070-02

现代药学研究正从传统的化学模式转向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新模式,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趋势即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有效衔接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世界性趋势之一。

1.目前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药学专业的物理化学专业基础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偏重于向学生传授基本原理及方法,课堂教学多囿于知识的系统性而割裂文本与实际及药学专业知识的联系,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训练。学校开设的物理化学实验也以验证性实验居多,虽然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但由于联系药学的具有综合性、设计性的研究型实验较少,没能真正体现出基础理论和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也难以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外,药学专业课多开设在大三、大四,与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授课时间相隔一到两个学期,并且教学内容过度重复交叉,即造成了资源浪费又无法将专业基础理论与药学专业知识有效衔接。

2.创建具有药学特色的实践型教学模式

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药学毕业生,物理化学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严重脱节的现象亟待转变。因此,我们秉承“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中心”的全新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宽视野、强能力”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对“物理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与药剂学实验课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具有特色的山东大学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实践型教学模式。为此,开展以下三方面的探索。

2.1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坚持“双主性”原则,即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原则,探索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程小组课堂展示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物理化学主教材为基础,结合药学类科研文献资料,构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对于物理化学课程中基础理论部分依然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但在教授过程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索未知上来,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同时展开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除一、二章节外,分别在各章节开设学生讨论课,要求学生自由组成课题组,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对各章节基本原理在药学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讲授第八章胶体化学中,要求学生对纳米制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进行总结讨论。

2.2实验课教学模式探索

坚持创新性原则,让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物理化学实验课堂。将原有的物理化学实验与部分药剂学实验进行整合,开设物理药学实验。物理药学实验具体分为基础物理化学实验、综合物理药学实验及开放性实验三部分。精减原有物理化学实验项目,保留其中重复性好、科学意义较大的项目,作为基础物理化学实验部分;将与药剂学紧密相关的化学动力学、表面活性剂及胶体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开设综合物理药学实验;药剂所教师从各自科研项目中分出部分子课题作为开放实验课题,供学生选做,编写配套物理药学实验课程教材。见表1。

2.3课程考试模式探索

探索多元化考试模式。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多元成绩评定方法(如采用设计评价、开题报告、小组讨论及展示、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并建立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课程成绩基础理论部分由课程期末试卷考试60%、学生课程小组课堂展示占20%及学生的平日成绩占20%三部分组成。实验课成绩由基础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占40%、实验操作和技能现场考核占40%及开放性实验开题报告占20%三部分组成。

3.实践型教学模式的优势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专业学位 药学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基金项目: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0YJX007);河南中医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2011JX26)

作者简介:李晓坤(1979-),女,河南新乡人,讲师,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冯卫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南中医学院是我国开展药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行者之一。2010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我校被授权开展药学(代码105500)、中药学(代码105600)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并于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药学、中药学专业学位是一种新的学位类型,培养模式的制定是实现其教学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完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和进行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为加强药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探索其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11]34号文件中下达的“药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内容,同时结合目前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

1 总体思想、培养思路和培养目标

1.1 总体思想

以培养适应我国创新型、复合型药学专业人才为目标,紧紧抓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通过统筹规划,优化结构,健全机制,创新模式,积极发展药学类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大力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药学类专业学位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国家、河南的经济发展。

1.2 培养思路

紧紧抓住国家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性学位人才培养置于同等重要位置,整合并合理配置药学院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药学院实习就业基地较多的综合优势和学科特色,使药学类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1]。

转变观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不断深化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完善专业学位的保障机制,注重提高培养质量;优化论文设计及实践内容,着重完善实践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模式,突出自身特色;适应社会需求,强化职业导向。

1.3 培养目标

加大应用型药学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增加专业学位硕士生所占比例,使药学专业学位教育体系不断完善[2];逐步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力争做到我校药学类研究生教育变为学术型人才及应用型人才培养。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1建造药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新模式

转变传统办学观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人才类型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人才类型和专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药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型,逐步加强与大型医药企业、医药管理机构等单位建立实质性的联合培养机制,积极构建药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模式,搭建较好的合作培养平台[2]。教师构成、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教学过程等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实施。

培养环节中突出实践教学,时间上保证不少于一年的实践教学,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学分比重。并对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坚持让学生到生产科研一线,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管理、考核和评价,以保证实践培养的质量。使学生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胜任本领域的实际工作。

2.2 构建药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需要反映药学相关领域对药学人才的能力与素养要求,我们将以药学一线应用为导向,以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需求内容为目标,以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为核心,将学校培养机构、行业单位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目前,药学院冯卫生院长已被聘请为全国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参与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材建设工作。

教学方式也要着重强调实践教学。药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参加药厂、药物研究所、药物流通等环节的实习,具体安排可与专业学习、毕业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时间不少于2年;以上培养环节均需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2.3 制定专业学位的硕士学位申请要求以及培养考核办法

药学类专业学位申请硕士学位标准,须注重其在应用方面的导向性,论文形式可不局限于研究型论文。并鼓励学位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药学及相关领域科技转化、注册与申报、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药学服务及药品监管等实际问题,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学位论文可以是针对药学实践领域具有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题研究等,重在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个人能力;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或社会实践,并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可采用多样的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并应有行业内实践领域的专家担任答辩成员。

3 鼓励采用“双导师制”的师资队伍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采用培养单位与实践部门合作培养的模式。建议鼓励采取双导师制,即在校内和实践单位分别聘任研究生指导教师。校内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培养全过程协调,实践单位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实践活动,校内导师与实践单位导师按照集体培养的方式,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培养计划,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导师由培养单位相关学科和实践部门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人员担任。药学院计划与已有的实习就业基地合作,通过与主导企业进行合作办学、订单定向培养、双导师制等校企合作方式,积极鼓励行业参与专业学位教育,使校企真正成为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共同体。

4 探索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新机制

管理机构要转变观念,加强对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指导,规范工作程序,探索药学类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新机制。注重分类管理和指导,制定专业学位的培养标准,同时建立有助于培养的教学、管理和组织机构,探索建设专业学位导师的科研教学评价标准,加大投入,统筹教学和研究资源,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奖助贷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把专业学位毕业生纳入与学术型研究生相同的就业政策范畴,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5 结语

目前,我校药学类专业硕士学位培养处于初始阶段。我们将发挥学术型学位已有的办学优势,改变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学术化倾向,推进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探索符合药学类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规律的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及保障体系和办学管理体制,促进专业学位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精品课;理论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R642.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6(a)-0165-03

《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理论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环节,阐述、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1]。中药学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专业。目前,全国各中医药大学都设有中药学专业,这些院校的中药学专业大都只侧重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如:中药的药化、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研究,很少涉及中药材如何规范化栽培、药用植物育种、中药资源开发与应用等方面[2]。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认识不足,致使许多药用植物资源过渡采收,一些物种出现濒危,甚至濒临灭绝[3]。为了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中药在世界上的地位,药用植物资源的栽培、育种、中药资源的开发等工作势在必行,而这些恰恰是农业院校的优势。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需求,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逐渐成为农业中的特殊部分,甚至有专家提出了“中药农业”的概念[4]。因此,一些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了中药学专业。

吉林农业大学发挥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国最早创建药用植物专业,培养了大批的药用植物栽培方面的优秀人才。同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在其他高等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中药学专业侧重中药化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的研究,缺少了中药资源、中药材的标准化栽培、中药材的育种、中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的时候,吉林农业大学在药用植物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不足,形成了完备的中药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体系和思路,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第一个创办了中药学专业。在教学中,始终秉承以《中药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等中医药基础理论课程作为知识体系主线为载体传授给学生。而《中药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农业院校的中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中药学》对学好后记的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方剂学、中药制剂学等学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亦是从基础过渡到药学实践的桥梁课程。《中药学》课程组的老师,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精品课及《中药学》精品课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总结和完善已有的《中药学》精品课建设经验,提炼出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精品课模式。

1 高等农业院校的《中药学》精品课的特点

高等农业院校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和输送多层次农业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更是农业科研成果的主要发源和创新之地。目前,我国的农业从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环保型大农业迈进,这对高等农业院校来讲更是前所未有的承担着为农业培养优秀人才、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为农业技术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前提[3]。吉林农业大学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在药用植物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创办了第一个中药学专业,在实践中使中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比药用植物专业更全面、更符合中医药发展的规律,同时凸显了高等农业院校中的中药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即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够获得从中药资源、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采收加工和炮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药理活性的研究、不同剂型的制备、制剂分析、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新产品的研制等从上游到下游的整个知识体系,知识链比较系统和完整,贯穿整个知识体系的红线是中医药学基础理论。

《中药学》精品课是列入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整个中药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指导性作用。《中药学》课讲授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专业学生对整个中医药知识体系的理解;也影响到将来学生毕业后能否按着中医药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去从事研究、开发、应用中药的工作。

2 《中药学》精品课建设的意义

通过《中药学》精品课建设,使本科生在学完基础课后,向专业课过渡时通过《中药学》课程得到良好的衔接,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实习不仅从药材的药用部位进行分类,掌握鉴别特征,而且也从功效上进行分类,牢固各类药的功效与应用等方面理论知识,在讲授传统中药理论基础上,也与现代中药的保健功能等相结合和简要讲授主要有效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这样使中药学的讲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且也为后续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药理学等多门课程进行了铺垫和较好的衔接,还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药学》精品课为本科生传授了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按着传统的中医药特色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为中药生药学科输送后备力量提供基础。

3 建立《中药学》精品课的富有创新性和特色的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3.1 启发式教学

传统《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手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单一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的是“填鸭式”教学[5],通过课程组的改革,《中药学》课的课堂讲授特点是灵活应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在生动活跃的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了知识。课堂教学上,激励学生提问题,并对提问题的同学采取奖励制度,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内容在生动活跃的教与学的互动中进行,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到了融会贯通。

3.2 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即“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6],没有立体感的图片帮助进行教学,仅凭听觉信息是非常抽象的, 学生常常感觉难以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多媒体技术能将既往的教学媒体,如:投影、幻灯、录像、挂图、板书等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图片、动画、录像及解说等媒体被广泛采用形成教学软件,使单调乏味的中药学课程,尤其是中药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和动画中,使其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的显现,把繁杂的语句变成直观易记的视窗,使中药学的内容变得有趣、多样和实用化。

3.3 课外活动小组辅助教学

结合课外科研小组的活动,把课堂内容付诸实践。笔者指导了1999级、2000级和2001级三个年级的本科生的中药学科研小组的创新发明活动,都获得学校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在学生的创新发明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的《中药学》知识和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不偏离中药特点的小型的中药现代化研究。三个小组的研究成果“三棵针口腔溃疡散”、“鹿角女性保健酒的研制”和“鹿角果冻的研制”都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同时,笔者为全校学生开设全校选修课,达到了对不同专业学生普及《中药学》基本理论和常识的目的,得到好评。

3.4 开展《中药学》精品课的双语教学

大胆尝试双语教学,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六个年级的《中药学》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找到适合吉林农大特色的双语教学方法。在《中药学》双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用汉语讲授每章的内容,之后用英语总结,课件中尽力做到英汉两种文字,使得一些专业术语重复出现,加深印象,使英语授课学时达到50%以上。另外,每轮《中药学》的双语教学过程中,都有1个学生用英语演讲的环节,每班分5组,每组做英文中药学课件,派1名代表讲,其他同学用英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6轮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适合农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双语教学值得进一步提倡,这不仅是一个课程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就业、出国等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尤其在中医药已被发达国家民众广泛认可的今天,国家需要大批的能够用英语讲解中医药的人才。《中药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优秀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 开展《中药学》精品课的实践教学

首先有1周的中药学实习,是在理论课结束后的第二学期,在中药鉴定实习的前一周,让学生综合中药学与中药鉴定学的知识,从基源、性状、显微、理化、尤其是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剂量及有毒无毒等方面,通过观察具体中药,复习、巩固、强化、记忆所学的知识,使中药学课程内容融会贯通,真正成为学生头脑中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和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通过开放中药鉴定与中药实验室、邀请专家做中医药知识讲座等途径使学生的中药学知识以扩展和延伸。

5 考核方式方法体系改革

成绩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作业成绩、考勤情况、提出问题的奖励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笔试、以小组为单位的演讲口试)。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中药学》这门课程在整个中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到指导性作用。不仅为学生传授传统的中医药学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中医药学特色的思维方式,即使中药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将中国传统中医药辨证施治的理论与现代医药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6 结论

通过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精品课的建设,笔者建立了高等农业院校开设“中药学”精品课的模式,即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此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40~50学时;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一周的中药学实习,是在中药鉴定学实习的前一周,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中药知识的进一步认知。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启发式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和创新思路;开设双语教学课,英文授课达到30%以上,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多样化,既要考核每位同学的客观成绩,又要考核团队合作成绩,灵活多样;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使课程知识得以延伸。注重中药学传统理论的讲授与中药资源、中药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药药剂等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农业院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全面。通过精品课模式的建立,希望为中药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海燕,于佳宁.《中药学》三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0,42(9):69-70.

[2] 于涛,张磊,付雪松.《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73-74.

[3] 马春英,李雁鸣,杨建肖.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2):165-167,171.

[4] 陈景堂,祝丽英,李存东,等.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中药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6,22(1):9-11.

[5] 高汝杰,常惟智,赵文静.多媒体技术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中医药信息,2008,25(2):76-77.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药物动力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75-02

Discussing the teaching model on pharmacokinetics of graduate student

GUAN Yanbin JIA Yongyan

School of Pharmac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He′nan University,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harmacokinetics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cultivate their scientific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aspects of the course design, content and teaching experiences based on our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Pharmacokinetics; Teaching; Practice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量变规律的一门药学分支学科。近年来才获得迅速发展的药学新领域。药物动力学的原理和研究成果已渗入到药理学、毒物学、分子药理学、临床药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和中药学等多种学科领域,成为这些学科的最重要和最密切的基础,推动着这些学科的蓬勃发展[1]。药物动力学是解决临床合理用药、最佳给药方案的设计、指导新药设计与开发、进行新制剂设计和临床药学研究工作等必不可少工具。近年来虽然许多医药类高校先后面向硕士研究生开设了这一课程,但因为各个学校的具体要求不同,该课程尚无统一的教材,各校间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笔者在研究生的科研实验中发现,学生在药动学的试验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足[2],所以笔者也在积极地进行相关教学的改良,现就我校研究生《药物动力学》的课程设计、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与体会。

1 课程设计

研究生的课程目标是新、精、深[3],药物动力学课程的宗旨是提供最新的药物动力学研发的知识与动态,以拓宽研究生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课程内容尽量减少与本科阶段的重复,在难度上也与本科差距拉大,提高前沿性知识比重低。因此药物动力学的课程除了设置常规传统的单、双室模型、非线性动力学等专题外,还设置了临床前药动学实验设计、临床药动学实验设计、药动学常用研究方法、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实验等专题,与本科教学不同的是,这些专题的课时都有很大提高,每一专题都有深入的细致讲解及讨论,更注重与科研实践的结合。而且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每年都有一定的更新。

药学相关专业在虽然在本科大四上学期开设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课程,但是药动学的课程涉及到大量公式的推导,涵盖了很多《高等数学》的知识,而这门课程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就已经开设,很多学生对一些高等数学基础知识早已遗忘,面对药物动力学部分中大量公式的推导,普遍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4]。而且由于近年来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都提前忙于找工作,或者准备研究生考试,造成有些学生只是疲于应付考试,并没有认真学习此门课程。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开设药动课时,仍有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到很吃力。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药动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可以依赖很多相关软件,所以没有学量公式推导的必要,面对这些问题,都应该积极地进行引导。而且根据每年研究生来源情况,比如本科时专业的不同(我校本科设有药学专业、药剂学专业、中药专业及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本科时药物动力学课时很少,所以学生的基础往往不同),研究方向的不同等,应学生的要求,每年针对于不同的专题的讲解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2 授课方式

该课程是主要针对于药剂学专业的研究生和少数其他,如药理等专业的研究生,所以学生数量不是很多,因此有利于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授课,形式灵活。因此既有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式授课,也有专题报告和研究生集体讨论的授课形式。课堂氛围都比较轻松,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问题,甚至表达不同的观点,师生之间围绕主题可以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样带动了很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课堂传统教学以精讲多思为原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强调基本原理和分析过程的介绍,淡化结论的获得,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与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化教师的教法为学生的学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见解[5]。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在药动学常用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中,针对于研究生更关注具体的研究方法操作,利用多种渠道,收集很多教科书、相关文献和一些医药网站上的相关性信息,给学生下载了很多精美的专业图片及相关视频,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操作方法。关于大鼠小肠在体单向灌流试验,笔者按照实验步骤,提供了自己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使学生掌握大鼠如何麻醉、如何用绳带仰位捆绑大鼠、如何进行腹部切口、如何辨别大鼠的不同肠段、如何进行大鼠肠段插管等技术,教师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再与学生分享实验中常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在进行该实验时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是采用的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作为授课补充的。因此有的学生反映,授课后很容易遗忘,所以授课教师在每次课前将课件的打印稿发放给学生,方便学生记笔记和课后学习,而且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其在日后的科研实践能力,笔者还采用了专题报告和研究生班讨论的两种形式进行学习。比如在药动学常用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任务,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自己将来的科研方向,有针对性的就某一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或深入性的探讨,然后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讲解。这样既使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课后复习,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汇报过程中或结束后,老师和其他学生可以与汇报人就会报内容展开讨论。整个汇报过程不仅是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进行考察,也是对其演讲作风、礼仪、形象、多媒体制作水平、现场驾驭能力等总体水平的检阅[5]。研究还发现,有一些学生会汇报一些老师在课堂上没有介绍的,非常前沿的一些技术方法或研究成果,这说明学生确实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同时这种方法也促进了学生对大量文献的阅读,进一步提高其查阅和翻译文献的能力,为其自身的研究生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为了提高专题讨论的质量,通常都是提前两周左右告知学生,使其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同时为了避免有些学生敷衍了事,不认真准备进行专题PPT汇报,或者不积极参与相关的讨论,因此每次专题报告和研究生集体讨论都计入平时成绩,学期期末按比重算入最终成绩。学生普遍认为,经过某些专题报告和研究生集体讨论后,使自己对某些方面或某个研究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可以主动地去查阅相关研究的最新动态。

3 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建立教学与科研相长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有许多新理论、新技术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应用,因此相关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紧紧掌握学科的发展前沿,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因此每年教学内容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更新。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结合自身的科研情况,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科研实践中去,以此提高新药研发方面的能力。反过来,教师也可以将在教学中受到的启发应用于自己的科研方面,积极参与各项课题,建立教学与科研相长的教学模式[6]。

4 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期末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考核方式,而是建立更重视过程的成绩评价体系。因此,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之外,还把每次专题报告和研究生集体讨论都计入平时成绩,将学生专题报告和研究生集体讨论时的准备情况、汇报情况及参与专题讨论的积极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纳入成绩评价体系。期末考试成绩并不占有很大比重,在平时课堂学习结束后,也会以论文的形式布置不同的作业,这些都会在学期期末按比重算入最终成绩。

国家教育部规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特别是要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在研究生的药物动力学这门课程中,进行上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良,有利于药剂学专业研究生在学习中建立科学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为今后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7]。

[参考文献]

[1] 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3.

[2] 李小娜,李唐棣,吕立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5(3):25-26.

[3] 许红霞.美国博士研究生课程“现代药物设计与研发”的教学与管理[J].重庆医学,2011,40(17):1763-1764.

[4] 王岩,周毅生,崔升淼,等.中药学专业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4):25-26.

[5] 唐益群,赵化,王建秀.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同济教育研究,2011,(2):19-22.

[6] 张咏莉,李红枝,王昕.坚持“教学与科研相长”之教学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205-207.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第12篇

 

毕业实习是药学专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习期间,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刻苦钻研业务、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掌握实际工作本领;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各项文体活动,不断增强体质,使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达到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从事药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圆满完成毕业实习以及论文工作,我校成立了教务处宏观管理,院系具体落实的实习管理机构,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实习工作的安排、落实。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实习生的思想动态以及考勤,并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由专人负责实习工作。

 

二、不断完善教学大纲,紧跟时展

 

教学改革是教学永恒的话题,为了保证专业的领先性,根据专业发展要求,结合行业特点,不断完善修订了教学大纲,大纲中明确要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比例,学分占到了总学分的10.2%,并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其中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地教学安排在第四学期,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共17周,其中毕业实习12周,最后5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实习主要在医院药剂科、药厂、药检所、药学院各研究所及校内外科研单位进行。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一个实习单位,在此基础上,药学院再结合各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配。

 

三、不断加强实习过程管理,严格实习考核

 

针对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就业、实习与考研三者之间的冲突问题,学院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实习单位负责的态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实习生管理过程中严格要求实习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遵守实践教学基地的各项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工作。

 

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指定带教老师,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负责实习内容(包括课题)的拟定及业务指导。带教老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细心指导。随时检查工作及进度,及时提出建议或意见。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定期了解实习情况,必要时协助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实习做业务指导。学生实习中应按要求书写实习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实习内容、操作方法、经验体会,并作为实习考核的内容之一。

 

考核包括政治思想和劳动纪律考核、业务考核两个方面。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政治思想、劳动表现、学习态度、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技能等,结合生产实践,按“优、良、中、差”给予评定。

 

四、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我校本着“严格选题方向,强化训练指导,加强过程监控,规范论文答辩,认真分析总结”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制定了新乡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办法。毕业实习专题题目确定后,统一填写“开题报告”,正式拉开了毕业论文实习工作的帷幕,为了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实习和论文的撰写情况及教师的指导情况,我院经常与实习单位以及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课题进度和老师的指导意见,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安排下一步的工作。针对论文的规范性问题,按照研究生论文要求,安排有经验的老师用多媒体逐项对学生进行讲解。为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还明确要求加强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对论文指导全过程的监控,以确保每一位教师严肃认真地进行指导。针对论文指导教师,在我院制定的“新乡医学院药学院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中,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职责以及论文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都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五、认真组织答辩,及时总结归档

 

成立专家答辩小组,即药物化学组、药物分析组、药剂组、药理组和中药组,邀请省内外的知名学者担任答辩主席。参加答辩的学生首先多媒体汇报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及结论等,然后由答辩小组进行提问,最后答辩小组按照评分标准评定成绩。

 

六、思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校药学专业的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1)毕业论文管理有关规定得到落实,同时,在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完善。(2)论文答辩组织严谨,答辩过程规范。(3)论文写作比较规范,并不断趋于完善。(4)论文成绩的评定比较客观、合理。

 

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有的学生论文在格式上还不能完全按要求撰写。(2)少数学生论文参考文献偏少。

 

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的制度和措施,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努力把实习工作以及毕业论文工作做得更好。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学位授予质量;全日制;药学类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30-02

近年来,我国的药学类专业学位设置实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尤其是2010年药学类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过,可以说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在药学教育方面实现的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同时也指引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逐步由对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这对全日制高等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必须加强学位授予质量,提升全日制药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一、全日制药学类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

(一)全日制药学类专业学位的性质

从药学类专业硕士学位的性质上来说,它与药学硕士科学学位属于同一级别,然而这两者却存在很大的不同。药学类硕士专业学位主要致力于对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便为社会的医药职业提供具有专业医学素养的综合素质人才。

(二)全日制药学类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

在对药学类硕士专业学位进行探讨时,首先必须将其与药学硕士科学学位进行区分,药学硕士科学学位主要是能够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药学学术能力,而药学类硕士专业学位则注重培养药物知识的转化、使用以及监管,侧重于技能性人才的培养。药学类专业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且与其他医学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药学类硕士专业学生不仅要能够掌握全面的药学类知识,而且要了解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医学问题,能够对药学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解决问题。

(三)全日制药学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特点

我国的药学类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为三年,在这三年时间内,要着重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药学类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至少1年以上的相关社会实践。而且,各个学位的相关授予单位可采用“双导师制”,也就是在学校学习期间专有一名导师负责,而校外实践基地另聘研究生导师负责,在两位导师的共同指导下,使药学类硕士专业研究生能够达到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二、全日制药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难以保证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术学位研究生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仍旧存在一些偏见,甚至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比学术学位研究生低一个层次。从当前的高校研究生录取情况来看,大部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是通过调剂实现的,而不是按照学生的第一志愿进行录取。

(二)缺乏科学的课程设置

近年来,我国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且进行了一些宏观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师资结构等受到了冲击,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当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求。大部分学校学术性师资力量雄厚,忽略了对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医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接受一些理论性知识,缺乏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不能够满足医学类学科特点的发展要求,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特色,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

(三)毕业论文缺乏应用价值

尽管当前我国的高校已经普遍认识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导师仍然以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去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未能认识到两者存在的差异。当前,我国大部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向于对理论知识的研究,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来看,缺乏与实际应用的有效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三、全日制药学类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构建完善的药学类专业学位生源质量保障体系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药学类研究生专业学位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控制生源质量人手,加强学位授予质量,提升全日制药学类研究生教育质量。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将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的特点与药学类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进行宣传,使更多人能够认识到其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不同,在选择时有所侧重。高校要全面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建立考生奖励机制,同时制定有效的实习保障政策等。另外,要对复试方案进行有效的改革,侧重于对实践能力的考核,针对药学类专业的特点,设置专门的复制方案,并由专业人士成立面试小组,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对学校的生源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反馈,对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

(二)建立有效的专业学位课程保障体系

首先,要针对药学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对培养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药学类专业硕士学位强调的是实用性,是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以及学位论文的设计上都要全面把握药学类专业的特点,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人文修养以及实践管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的药学知识,包含其他交叉学科等,使学生在掌握药物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与科学的职业价值观,为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在课程设计方面,一定要具有创新性,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药物学专家对学生进行授课,讲解在药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对药物学专业的认识,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实践锻炼,真正能够使药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达到培养目标。

(三)药学类专业学位导师队伍与培养体系的构建

首先是导师的选聘,要注重对导师应用型研究的考察,导师必须具备完备的药学知识,而且有着专业的研究方向,具有专业的理论研究能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校外实践导师的选聘,要坚持开放、竞争的原则,由相关的合作单位组织推荐或竞选,对药品的应用、管理分别给予不同的导师指导。导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定要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另外可建立导师考核制度,定期为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促进导师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提升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实用性

通常,学位论文是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必须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评价与管理。对于药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来说,培养目标主要是能够使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论文要更倾向于实践性与应用性,能够体现药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与数据,论文选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论文形式可为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但都要体现药学专业特点。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语教学 基因工程制药

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特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机遇带来更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重点思想,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 一带一路” 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双语教学是我国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双语教学的有效实施培养出了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外语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少数高职院校在政策激励下,响应市场之需求,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学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基因工程制药”是生物制药专业的主要专业特色课程之一,是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发展的核心,知识和技术更新尤为迅速。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基因工程制药相关知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高素质医药创新人才。本文针对医药高职院校核心专业课程“基因工程制药”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从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素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浅析。

1 “基因工程制药”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双语教学( bilingual teaching)”的定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学习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另外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利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如今的生物技术正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基因工程制药”涵盖了研发基因工程药物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研制技术比如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和干扰素等新药的原理、方法、技术路线。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尤其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大了对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但大多依靠国外进口,缺乏自主产品。随着分子生物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基因治疗正在快速发展,在2011年,美国医学界就首次提出了“精准医学”的概念,2012年10月,W盟批准了西方发达国家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uniQure公司的Glybera,2015年年初,奥巴马提出了“精准医学计划”,引领了一个医学新时代,促进了基因工程制药研究新药的迅猛发展。作为医药行业的技术人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跟上国际同行的步伐,相互切磋,才能更好地掌握基因工程药物理论和新技术,为医学新时代的生物药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创新出自己的产品。基于以上,开展“基因工程制药”双语教学是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国际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医药行业服务。

2 “基因工程制药”双语教学实施方法和思路

2.1 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素质的必要性和应对措施

双语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之外,同时学生的外语水平和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也要在双语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对任课教师有一定的要求。教师是双语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高,具有用外语解析专业知识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能进行双语教学的师资仍然有限,高职院校教师从总体上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专业英语水平不错,能查阅国外专业文献、科研能力较强,但利用英语交流表达上有所欠缺;二是英语专业的教师听说读写能力水平较强,但专业知识不够。教师的英语水平和学科知识等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提高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教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的主要措施就是学校选派有能力的教师参加国内双语教学研修班和赴国外求学。教师通过研修班的培训学习和国外相关课程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专业水平以及写作能力,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参与双语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双语教学教师团队的师资水平,为培养国际性的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2.2 确立适度的教学模式

“基因工程制药”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基因工程制药研究体系的基本原理,掌握基因工程制药操作的基本技能,了解基因工程制药研究方向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双语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国内外文献及国外相关网站了解医药行业知识的最新进展,成为与时俱进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贯彻本课程知识目标,以制备基因工程药物产品为主线,围绕基因工程制药的一般流程、基因工程制药常用的载体、基因工程制药常用的酶;基因工程制药常用的技术五大模块为体系进行课程的整合与设计。国内常见的双语教学模式一般有3种,分别是沉浸式教学、保持型教学和过渡型教学。针对我国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对英语授课的接受能力普遍偏低的特点,高职院校一般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课堂上合理安排两种语言的教学比例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料PPT是英文,授课全部用中文这种形式化教学是不可取的。提倡比如基因治疗、免疫球蛋白和干扰素等重点概念用英语讲,配以中文解释。知识简单的绪论和实验过程中简单的技术路线等章节用英语讲,而在知识较难的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多用汉语教学。不论用英语还是汉语,都应围绕将语言作为载体传授学科知识的基本点来开展双语教学。

2.3 选择合理的教材

合适的英语原版教材和参考书是双语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国外原版教材具有原汁原味,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结构鲜明,权威性强等特点。一些本科院校中文教材选定的是李元的《基因工程药物》,原版教材选用的是Gene Cloning and DNA analysis(T.A.Brown),中文教材与原版教材内容相符的章节用来作为双语教学的内容。但是国外原版教材费用价格偏高、书中内容信息量大、专业理论知识深和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偏弱,接受能力不强等都是实际情况。高职课程教学大纲重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高职院校选用国外原版教材显然是不合适的。目前,完全适合高职院校的双语教材还比较少。因此,高职院校相关学科教师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接受能力对国外原版教材进行改编、整合,整合成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和双语教学目标的教材。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教材配套中文讲义,方便学生理解,以期保证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2.4 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

有学习兴趣就有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基因工程制药”课程理论性强、专业性强,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双语教学。比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介绍比如基因治疗,精准医疗这些前沿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科学知识和新技术在不断变更,唤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在理论课授课中,开展双语教学可以穿插“汉中有英,英中带汉”的方式进行,应以汉语为主(70%)、英语为辅(30%),以此来缓解听课疲劳。将重点概念比如基因治疗,免疫球蛋白等用英语表述,汉语注释,把握y易深度,有层次性,在介绍治疗肿瘤的基因药物等这些新技术时,准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和微课内容(具有英文背景的),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同时,教师应积极地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研讨式、启发式和辩论式等创造性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因工程制药”也是一门实验课程,在实验课程中可采用小组教学,在PCR克隆技术、质粒DNA的转化等简单实验中,实验步骤可以用英文讲授,实验结果用中文论述,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与教师沟通,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2.5 教学考核

双语教学效果考核方式一般是平时成绩和课程期末考试二者结合到一起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可以结合课程进度来布置作业,可以选取一个专题如Gene therapy、Insulin secreting gene engineering等,课后分组讨论后查阅文献,制作成PPT,鼓励用英文演讲,教师和同学共同进行评分。学生在完成专题作业过程中通过NCBI、EMBL、中国生命科学论坛、生物秀等网站,了解生物技术在生物医药行业的最新进展,同时,通过查阅外文文献和国外网站,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增加了词汇量,也提高了用英语解析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讨论也能训练他们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课程期末考试,试卷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这几种题型。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出题形式全部用英文命题和用英文作答显然是不合适的。应采取中英文混合形式出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用英文命题,选择题、判断题和论述题用中文出题。期末考试名词解释用英文作答,其它题型用中文作答,也可增加英译汉和汉译英题型。这种形式既能考核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考核英语水平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保证双语教学学习和教学效果。

3 结语

近年来,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未来十年,一批创新基因药物进入到应用阶段,需要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满足市场需求。双语教学是一种新教学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项长期不断探索的工作。“基因工程制药”课程作为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双语教学势在必行。目前,“基因工程制药”课程双语教学在高职院校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一些问题,但它作为教学改革的一大方向,需要长期努力和探索。同时,加强生物医药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塑造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一线人才更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大体现。

参考文献

[1] 谢翎,陈红梅.《基因工程》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0):115-117.

[2] 熊英.高职院校双语教学中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4):74.

[3] 吴春红.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双语教学及其策略[J].文教资料,2013(23):191-192.

药学专题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药学英语;民族地区;药学本科;教学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1-0121-04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作者:陆世惠

1.教学目标的定位

我校地处少数民族聚居的百色革命老区,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的60%以上。我校的培养目标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药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到本民族地区的基层单位工作。因此,我校药学本科药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立足我校学生的实际,服务于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毕业生未来工作和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定位。相对于东部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我校药学本科生的公共英语基础较薄弱,听说水平更低,而且将来多到本地区的基层单位工作,进行专业外语交流的机会很少,专业外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药品说明书的阅读、深造学习、科研前的文献检索和论文题目与摘要的写作上。因此,我校药学英语的教学重点在于中低难度专业外语的阅

2.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安排

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药学英语》教材有:①复旦大学出版社,章国斌主编,涵盖药品说明书、英美药典、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美国《化学文摘》(CA)和药店英语等内容。②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有贵主编,以药品说明书的主要内容为纲,对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宗旨是提高学生在药学涉外业务中的英语交际能力。③人民卫生出版社,史志祥主编,分上下册。上册为基础药学英语部分(科普类),除按药学专业学科分单元介绍外,还有药典、药品说明书、新药研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章节,每单元最后介绍医药英语构词知识。下册为专业药学英语部分(以专业杂志最新论文为主),也按学科分单元。④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史志祥主编,包括临床药学英语、药品英语名称、专业文献阅读和翻译、药品说明书、中药学英语等。⑤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大魁主编,包含临床药学概况、药物评价、药物治疗学、药物安全性、药历文档、专业研究论文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等。根据教学目标定位,我校选用适合分学科深造学习的教材,即史志祥主编的《药学英语》(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由于该教材存在一些不足,尚不完全符合我校的教学需要,笔者汇编了教学资料予以弥补。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下:

(1)专业词汇该教材没有摆脱公共英语的思维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文阅读-背单词-做题的老路上[1]。而我校药学英语教学重点是阅读翻译,影响阅读的关键是专业词汇,这正是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的最大区别,应是本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本课程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学习专业词汇的方法。很多词汇中包含具有固定含义的前缀、后缀和词根,少量的前缀、后缀可以派生出大量单词,掌握前缀、后缀可以轻松学习专业词汇[3]。尽管该教材课后以15个表的方式汇编了大量医药英语词根和零散的前缀、后缀,改善了第3版教材忽视专业词汇构词法的面貌,但是没有系统汇编常见前缀、后缀,难以与公共英语衔接;没有汇编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命名法则,难于教学大量药物的化学名称,而这恰恰是药学英语的核心词汇。为了照顾学生的公共英语基础,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笔者补充了英语常用前缀、后缀和词根表,于第1次课(3学时)讲授,实现公共英语词汇与专业英语词汇的衔接;为了便于学习药物的化学名称,笔者补充了英文化学命名简介等资料,于第2次课讲授,这也是第1次课构词法的应用。

(2)课文阅读第3~7次课,笔者选教了7篇上册的课文,内容分别涉及不同学科,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构词法和英文化学命名法则推断专业词汇的含义,同时总结翻译技巧。第8~9次课选教2篇涉及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的下册课文,重点是了解专业英语论文的结构。

(3)实践应用该教材涉及药品说明书,进行了一些科普性的介绍,但是没有对药品说明书的常见项目进行系统介绍,也没有举例进行说明书的阅读,学完后不能真正掌握药品说明书的阅读技巧。此外,该教材没有涉及文献检索和论文题目与摘要的写作,不适应科研和的实际需要。因此,笔者补充了FDA英文药品说明书规定项目、2个药品的英文说明书、CA检索讲义、论文英文题目与摘要的写作技巧和常见错误分析等资料,于第10~12次课讲授。

3.教学方法与效果

由于授课内容包括几个板块,不同板块之间差异较大,宜针对不同板块运用不同的授课方法。

(1)专业词汇板块从公共英语单词学习经验交流入手,与专业英语词汇进行比较,轻松过渡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如给出一个大学英语四级核心词汇president,提问学生是如何学习和记忆的?引导学生总结出前缀、后缀、词根、复合和外来语等几种构词法。接着分类列出常见的前缀、后缀等,运用构词法分析公共英语单词,再引导学生推测专业英语词汇的意思。例如,表示否定、相反意义的常见前缀有:ab,dis,in,un否定;mis,pseudo错误;anti,contro,counter相反,反抗。分析disappear,“不出现”就是“消失”,推断antibody,“反抗身体”就是“抗体”。对于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命名法则,先要求记住甲烷methane,乙烷ethane等几个烷烃,指出ane是烷烃的后缀,其余部分是表示碳数的词根,各类有机物命名相应改变前缀、后缀即可,如醇类的后缀是把烷烃后缀的e改为ol,甲醇就是把methane相应改后缀即得methanol。课堂中逐一总结,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后布置一些代表性化合物的命名。事实证明,该教学法很受学生欢迎,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大增,为专业词汇学习和后续课文阅读奠定了良好基础。(2)上册课文板块这部分的课文很多,不可能在短短的5次课内学完,笔者认真选择了几篇中低难度的课文进行教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每次课认真筛选十几个有代表性的中低难度的句子作为翻译任务,进行任务型教学;另根据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个别难度较大的句子不作为翻译任务,由教师直接引导学生翻译。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启发作用。上课时,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3人),每组都有一个句子的翻译任务,由各组举手领取任务,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翻译作答。翻译前,允许翻译者提问生词求助,面对求助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构词法和化学命名法则推断生词含义;翻译后,教师引导学生纠正、完善翻译,同时总结翻译技巧。如给出翻译任务:

Withthedevelopmentofgeneticengineeringandproductionofmonoclonalantibodies,itislikelythatevenmoreagentswillbeproducedartificially.

引导学生推断生词:mono单,clone克隆,monoclonal单克隆的;anti抗,antibody抗体。学生翻译为: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人工生产的药物会越来越多。此时,教师引导性提问:中成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都是人工生产的,这里的producedartificially到底是提取还是合成呢?最后总结翻译技巧:必要时适当换词以避免字面直译的歧义,这里的producedartificially翻译为“人工合成”更佳。实践证明,本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阅读翻译能力。

(3)下册课文板块下册课文难度普遍较大,不适合任务型教学法。为了让学生对科研论文有一定的了解,为将来深入学习和科研打基础,笔者选了2篇具有论文经典结构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重点介绍论文的结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推断文中的专业词汇。经询问,学生表示下册课文较难读懂,难以独立翻译,但是学习后对科研论文结构有了基本认识。

(4)实践应用板块该板块包括药品说明书、文献检索和写作,需要重视实践练习并检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给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和操作步骤后,结合实例进行示范实践,然后给出实践练习任务由学生当堂实践,接着以抽查方式检验学生的练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马上进行补充讲解和纠正。最后,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要求全体学生按时完成。从完成的实践任务来看,学生初步熟悉了以上几种应用技能。

4.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授课学期安排不太合理我校2011版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药学本科(四年制)学生第3~4学年选修《药学英语》。根据我校药学本科实习时间安排,可选的学期是大三上或下学期,而学生多集中在大三上学期选修该科目,教务处又安排在上半学期教学,学生还没有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理学等专业课的中文基础,或中英文同时学习,此时学习专业外语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学生难以学好该课程。建议培养方案规定,只能在大三下学期选修该课程,如果确实需要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也要安排到下半学期,努力让学生具备药学专业的中文基础后再学习本课程。

(2)学生对该课程重视不足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在课前少有预习,在课堂上听课学习的积极性不够,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每组学生完成一个翻译任务,除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外,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互动教学的进行。学生在课后也很少复习和自学其他课文,布置课后作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复习。但这些手段更多的是强迫学生被动学习,没有真正从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后尝试在课程开始时提出实际工作的一些问题,突出本课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用实例体现本课程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