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

药学实践论文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

我院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由1000张床位的新院区、800张床位的老院区、150张床位的眼科医院、300张床位的区域性医疗急救中心和有300张床位并实行二级标准收费、药房托管药品零利润销售的综合性分院组成。医院将临床药学室单独建科,现有2名主任药师和15名具有硕士学历的年轻药师承担全院5个院区临床药学工作。工作内容为原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要求药学部门开展的临床药师工作试点、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物利用监测评价、处方点评和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等除了药品采购、保管和药房调配以外的药学服务工作。

2临床药学实践模式与探索

2.1药师培养专科化,临床实践专业化

临床药师在选定的内科范围中先对专科药物治疗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定向培养。主要包括每天由固定专科副高职称医师带教,参与查房、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针对专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重点学习掌握临床专科疾病诊疗指南及进展,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药历书写,及时了解临床医护人员在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医药专业人员互相学习交流,药师的专科临床用药知识与技能迅速成长。经1年的学习,除继续在该专科深入学习实践外,另对所负责各院区的与其专业相近的外科系统进行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干预。例如:神经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神经外科,负责处方点评监测网日常工作;呼吸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胸外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麻醉科等,并负责麻醉临床应用监测及处方专项点评工作;血液肿瘤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骨科、微创外科,并负责抗癌药、糖皮质激素和血液蛋白类辅助治疗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专项处方点评;内分泌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心血管内科、老年病科、皮肤科、中医科、康复科,并负责全院ADR监测报告以及中药注射液等其他高风险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专项处方点评;消化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胃肠血管外科、肝胆外科,并负责抗菌药物监测网日常工作;肾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泌尿外科并协助ADR监测报告工作。临床药师参与国家处方点评监测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工作,及时掌握全国及我院临床合理用药各项评价指标,实现医院合理用药评价的高标准。通过负责相关监测工作,工作领域由专科向专业扩展,工作范围由总院向分院扩展,并覆盖全院5个院区,实现了全院合理用药评价标准统一,药学服务从专科走向专业化,促进了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的提高。

2.2临床药师日常工作量化管理

临床药师日常工作包括:(1)每周在病房与医护人员访谈、访视患者,并对所负责科室出入院患者进行用药安全教育和咨询服务。特别是重点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的药学追踪服务、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点评、典型教学药历与专项处方点评、药品使用动态分析报告等工作,上述工作均规定了量化考核指标。(2)每周1次参与所在科室的科主任大查房,掌握新入院和需要提供药学服务的重点患者的情况。每周至少药学查房2次。对新入院患者针对用药风险和依从性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3)每周需主动与所负责科室的不同级别医护人员访谈不少于5人次,重点收集对药品供应、质量和疗效的意见与建议,针对性地提供药物信息咨询服务。(4)与医护人员讨论药物治疗方案,协助报告药品不良反应。(5)对使用化疗药物、胰岛素、中药注射液等高危药品和使用麻醉、遇光热不稳定、易变色变质的特殊药品以及每日联合用药品种>5种的患者进行重点访视,积极干预不合理用药现象。(6)每月至少完成3篇针对专科疾病药物治疗的典型药历的书写,分析临床治疗过程,总结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用药合理性,积累专科药物治疗经验。

2.3临床药学服务与参与医疗质量综合目标管理一体化

我院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医保控费和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管理的联动机制,详细制定了合理用药监测内容、考核细则和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流程。临床药学室作为医务处所属部门,重点评价不合理用药现象,重点监测药品的临床无指征用药、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违反禁忌证用药、违反规定联合用药、无指征联合用药、重复用药、不适当使用小规格制剂增加患者费用、擅自改变给药途径和其他不合理用药等,并将不合理用药考核与医保控费指标相结合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医院合理用药联合办公室为临床药师配备了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PASS.PHARMAs-sist),临床药师每天查房后利用电子病历质控系统查阅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并利用该系统对各自负责的临床科室进行处方点评。每周在科室业务学习时针对典型用药问题或病历进行交流讨论,提出干预措施,并由上级药师负责沟通和干预。科主任每月对临床药师监测发现的临床用药问题集中进行点评后通报全院。

2.4药物利用监测信息化,处方点评靶向化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软件针对医师处方或医嘱发生的潜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以蓝、黄、红、黑灯给予不同级别的警示。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实现了医院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合理用药的程序化预判,对抗菌药物、国家基本药物的临床使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药品费用、消耗量等使用动态进行监测评价等。临床药师利用软件定期分析不合理处方的发生频率,进行处方、医嘱全样本监测和评价,对科室药物进行利用分析,对医院每个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的合理用药各项指标实现精细化管理。针对药占比>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40、抗菌药物使用率>60%以及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30%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检查抗菌药物的选择是否合理规范、用药是否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医师处方是否超权限、用药指征是否明确、用药疗程是否合理等;另将药品销量动态超常预警系统发现的浮动率>30%的药品以及销售金额排名前50位或排名出现异常变化的药品作为重点监测对象,重点监测临床使用适应证、用法用量是否超说明书用药等现象。发现问题时可以进一步按科室、医嘱、诊断和入出院日期等的检索功能,针对具体超常使用药品、问题频发科室和普遍发生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项点评,提高处方点评的靶向性。

3临床药学工作成效

近5年来,我院每月诊疗人数超过13万,出院人数超过6千人次。临床药师除参与日常查房、会诊和咨询服务外,每月人均评价病历>400份,通过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点评通报等形式干预不规范或不合理用药100多次,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与用药安全。

3.1合理用药监测数据质量可靠,用药金额明显下降

我院为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处方点评监测网和国家合理用药监测网的首批成员单位,每月有大量的药品使用和临床病例资料需要提取、评价、整理和上报。同时需根据监测网反馈的各种用药监测信息,及时分析医院药物利用的宏观趋势,比较我院与全国同级同类医院用药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制订干预方案。据国家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年度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数据综合评定为优。据国家监测网反馈数据分析,与2012年相比,2013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年增加19.1%,远低于本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监测点医院水平,详见表1;2012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占本区监测点医院使用总金额的28.56%,2013年下降为24.46%,中西药均明显呈现下降趋势。

3.2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成效初显

抗菌药物监测网处方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我院门诊处方平均用药1.93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2.75%、抗菌药物的总金额占处方总金额为8.31%,就诊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为31.3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45下降到41。全院抗菌药物病历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达30.2%;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也明显下降,尤以眼科医院最为明显,其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90%下降至10%以下。3.3ADR监测报告数量和质量提升我院规模扩张多院区结构形成早在2011年底,因此选取5年时间内医院ADR,对其上报质量及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上报ADR271份,较2012年增长33.58%;其中严重ADR报告13份,说明书未记载的新的、一般的ADR11份,报告数量较2012年同期增长38%,详见图1。

4讨论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医药分家、药品零利润销售等呼声此起彼伏,临床药学发展尽管表面红红火火,但在各级医疗机构的现实地位和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在医院快速发展过程中,医院信息系统已基本涵盖了医院的整个业务流程,但业内人士也提出,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内涵建设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与此同时,国内药学学者认为临床药学必须突出医药结合和临床实践这两个特点。临床工作者及相关管理部门都需要积极为临床药学工作创造合理氛围。因此,在有限的药学人力资源下,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临床药学工作,便成为医院药学人员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内涵建设的最佳选择。近年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先后在全国建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合理用药监测网、处方点评监测网等强化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测管理体系,也为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研究表明,国家抗菌药物监测网对各医院获取客观、科学的数据资料,促进全国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共享系统的临床用药安全及药物相关医疗损害信息,可以宏观掌握合理用药的干预目标和力度。借助参与此番工作,不但提升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实施干预并切实提高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让患者受益,且ADR监测报告可以发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作用。医院作为药品使用场所,临床药师开展ADR监测工作,具有天然优势且责无旁贷。《卫生部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规定三级医疗机构要实行临床药师制,配备至少5名专职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但目前国内临床药学工作模式和工作重点多有争议,也有学者提出为了确保药学服务实施的结果并保证其质量,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科根据医院特点制订临床药师评价考核办法和标准,使临床药师临床培养专科化,药学实践能力提升专业化。通过业务交流制度化和常态化、每周访谈医护人员定量化、访视患者重点化、点评不合理用药靶向化和ADR监测报告自觉化,快速提升了药师自身临床实践专业技能。临床药师除每周固定时间参与临床专科工作外,同时负责相关外科系统合理用药监测评价及不同的药学监测网工作,实现工作领域由临床专科向药物治疗专业扩展。事实证明,通过临床药师们的努力工作,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取得了明显成效。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2篇

在改革探索中,我们首先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以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来源植物识别及栽培的《中药植物学》课程,从而从制度上保证课程的正常开设。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主要从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教材补充、药用植物园原植物识别、中药标本室植物标本及中药饮片识别、中药采收及收获中药的实验室观察等方面尝试改革,现总结如下。

1.1实践教学课时的安排:

实践教学课程一般与理论教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并且实践教学内容通常在相应的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为了保证学生全面学习中药植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中药植物学课程分设在第二及第三学期。其中,第二学期主要进行中药植物学及栽培学基础知识、中药植物园幼苗及开花期原植物识别的教学活动,第三学期进行中药植物园果期原植物识别、中药标本室植物标本及中药饮片识别、中药采收及收获中药的实验室观察的教学活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我们将课时安排做这样的改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系统地了解中药原植物从幼苗到收获的全过程;并且,由于《中药学》安排在第三学期,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药学》之前就已经进行了《中药植物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同时,感性认识的积累对学生以后学习理论知识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1.2补充知识点,编写教材,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鉴别中药原植物,我们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编写,并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中药植物学》教材,以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材为对象,介绍其来源,包括植物的形态、生理功能、分类鉴定及栽培基础理论,并首次提出“中药植物学”概念。全书分为绪论、中药植物学形态及分类、中药植物栽培、各论四大部分。在各论部分,详细介绍每一味中药材的来源、药性、功能主治、采集加工、栽培及植物形态,使学生可以系统掌握中药从栽培到采集加工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知识,丰富并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1.3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的采收:

采取中药植物园原植物识别和标本室腊叶标本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带领学生识别中药的基原植物。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生活状态下的植物,我院在校园内建设占地40亩的中药植物园,园内按照一至两年生草本区、多年生草本区、乔灌木区和藤本植物区四个大区规划种植中药400余种,其中,300余种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中所载的大部分常用药材,其余品种为当地常用药材。在植物的营养生长期,根据植物开花的先后次序,尽量将具有相同功效的中药原植物归类讲解,并重点注意让学生识别易混淆植物,如金钟花、迎春花和连翘的区别,白玉兰、广玉兰、望春玉兰、辛夷、二乔玉兰的区别,木犀科丁香和桃金娘科丁香的区别等;同一植物的不同入药部位,如板蓝根和大青叶,枸杞和地骨皮,苏子和苏叶,半夏和掌叶半夏,桑叶、桑枝、桑白皮和桑椹等,以便开拓学生的视野,为以后理论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在中药材的收获期,带领学生采收中药。为了保护中药资源以及增加学生对中药材的资源保护意识,我们主要采收种子、叶类和花类药材以及部分需要更新的根类药材,让学生从采收、晾晒到简单的炮制过程全程参与,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生药及中药炮制的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以及合理用药的意识。此外,学院标本室也保存了部分亚热带、热带植物标本,以弥补药用植物园缺少此类植物的不足。

1.4中药饮片的识别:

结合理论课的讲授以及药用植物园收获的药材,让学生在实验室观察中药饮片,重点讲解饮片的色泽、气味、鉴别特征,比如,杜仲断面有胶状的细丝粘连、大血藤有棕红色放射状排列的髓射线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调动视觉、触觉、嗅觉与味觉等感官进行观察,加深学生对中药形、色、气、味等的感性认识,并与中药学理论知识以及以后中药药理学的学习相结合,更好地掌握中药的药性理论。此外,学院的中药标本室中也存有近500种中药标本,按照中药的功效进行分区存放,其中,每一味中药都配备相应的图文介绍,包括中药的基原植物、入药部位、采收时间、炮制方法、功效及用法用量等。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充分利用标本室的资源,以巩固加深在理论及实践课上所学到的知识。

2结语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3篇

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观摩、上山采药或开展中药房实习、门诊见习等实践环节教学活动。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中药学相关科研、职业技能训练的环节和方法,尚未做明确而具体的开展和实施。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进行改革。教高[2007]1号文件规定,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措施

《临床中药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庞大,根据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临床中药学》课程中一些非重点药物的讲授,集中课时用于《临床中药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目前国际先进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因此,我们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着重关注科研和职业两大技能的实践培训,并根据医药类专业的不同,灵活选用各种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各有侧重,从而强化学生各种科研创新和职业实训实践能力。

1.科研技能。

《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以中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为主体的特征,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临床中药学药性和药效,以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考虑到中医药专业类的学生后期会学到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药效相关课程,为避免重复性实验,因此在科研技能实践环节中我们主要强调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即中药性能,是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并用以阐明其药效机理的理论依据。中药药性实验研究,是对临床中药学总论部分的补充,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指导性,有助于学生在未来从事临床工作时更好、更准确地处方用药,提高行医的能力,同时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后期开展药效实验或进一步科研深造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践实施中,我们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实践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增设紧贴学生相关专业要求的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经典中药药性实验,制定中药性能理论实验讲义,同时也增加部分探索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选择规模较小,周期较短、难度适中的题目或结合教师科研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最后通过研究报告、实验设计标书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药性理论的实践教学效果。以大学生实践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作为主要指导老师,我们已经指导数名本科生获得省级和部级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主要围绕药性理论的五方面展开:①四性,如选用寒热两性不同的中药附子、干姜和知母、石膏分别观察对发热动物解热或导致动物体温升高等作用。②五味,如观察辛味中药紫苏与紫苏芳香挥发油在辛味“能散能行”(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抗菌、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等)的区别。③归经,如选用示踪剂,经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不同时间取动物器官组织,测定各器官组织的放射性强度,将其换算成示踪剂含量,即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定位分布及特点,间接提示其作用于机体内敏感的靶器官,验证其归经部位。④升降浮沉,如观察黄芩生用、酒制、炭用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升降浮沉的影响。⑤毒性,如选用附子、细辛等有毒中药灌胃实验动物,观察其毒副作用。

2.职业技能。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引导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加快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响应国家号召,我们按社会对中医药类技术岗位的要求,采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建立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考虑到真实工作环境的局限性,我们采用现代创新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结合《临床中药学》课程的特点,建立生动形象的多元化模拟实践教学环境———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并配合计算机软件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参与相关工作,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并为学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就是仿真中药房架构空间布置,将中医师用药处方和中药师调配等一系列过程融为一体,既节省教学时间,又降低教学成本。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首先在CNK“I中国典型病例大全数据库”搜集典型病例,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患者”提出所患疾病的不适,“中医师”推荐正确的中药,“中药师”鉴别、炮制等调配和制备中药。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互动式模拟中药房是培养临床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能够让学生对所示病案进行分析、确立治法、选择用药,使学生提前进入中医师角色,加深理解选择用药的技能,体会到中药运用的规律性和灵活性。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来说,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熟悉如何审方,如何规范拉斗、如何抓药、称量和倒药等,对中药的动植物形态、中药饮片的形状、中药炮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特殊中药的煎服方法等有基本的认识了解,让学生能更好记住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为使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仅拘泥于模拟实践环境,真实环境下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对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必不可少。社会实践阶段,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去药用植物园辨认中药,熟悉中药的形状和功效,或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中药资源分布调查,辨认采集动植药物并制作成标本或建立宣传中医中药的社会服务实践平台,向社会大众介绍中药相关的知识,弘扬中药文化,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收获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毕业实习阶段主要指加强与医药企业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校外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深入到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最终,通过资源调查研究论文、研究调查报告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结语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4篇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该教材具有下列优点:实现了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技能型人才;实验项目与药品生产和药学服务相结合,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与学生双证书技能鉴定考核相衔接,强调职业性;结合我校实践教学条件及仪器设备实际情况编写,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功能,体现实用性;增设了开放设计性和新技术应用实践内容,体现开放性与创新性,有利于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新的实践教学内容,我们将药剂学理论与实践授课课时比例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1∶0.7调整为1∶1,加重了实践教学比例,提高了实践教学要求。同时,我们改变传统实践教学多以老师讲解、学生操作、报告批阅三步为主的实验验证教学模式,实行基本操作规范化实践训练,如量取、过滤操作训练,仪器、设备操作和制剂单元操作实验等内容都通过老师操作示范、多媒体图片回放和实验过程检查等多种手段达到基本操作规范化的目标要求。对开放设计性实验,我们采取以项目为导向的训练模式:“目标———检索———设计———探究———验证———分析———再验证”。这种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实训方法,激发了学生动手动脑与自主设计的兴趣。例如以下实验。1.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实验。作为第一个自主设计性实验,是从简单的实验条件开放设计入手,即碘化钾溶解所允许的最大加水量及搅拌方式对碘化钾溶解速度及制剂质量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会真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检查方法,熟悉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感受到同一药物,同样量的溶剂,由于搅拌方法不同,溶解速度明显不同。同一种助溶剂,由于溶解加水量不同,就可以影响制剂质量,从而进一步开发自主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2.软膏剂的制备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复方酮康唑软膏的基质处方和制备条件,通过实验结果产品外观性状观察,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乳膏处方及制备条件对乳膏形成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兴趣与思路,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阿司匹林片的制备与质量检查实验。不仅让学生自行设计阿司匹林片的生产处方和制备工艺,还要通过全面的产品质量检查,优选产品处方和生产工艺条件,从而进行再验证实验。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固体制剂的基本单元操作和片剂处方设计、生产工艺及质量评价技术、检验分析方法紧密结合,使学生制剂生产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兴趣与思路,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我们还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老师指导下参加部分课题研究工作,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组织学生到药品生产企业实地考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聘请行业专家讲课,进行讲座培训,拓宽学生思维等等。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增强了学生进行药剂学实验的兴趣和主体意识,逐渐变被动为主动,由让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实验效果明显提升,实验优秀率提高20%以上。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5篇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and practice of all-English curriculum of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Products for pharmaceutical postgraduates

CHEN Haixia CHEN Zhongqin

Tianjin Key Laboratory for Modern Drug Delivery & High-Efficiency,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all-English curriculum of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Products, an innovation teaching mode including "interactive discussion" and "case-based practice" is put forward, which could change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pattern and prompt the reform of all-English teaching model.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changed, "Interactive discussion" and "case-base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coul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rous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autonomy of students, and finally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such as problems analyzing and solving abilities. Ultimately, it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intern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the Chinese medicine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product; Teaching reform; Interactive discussion; Case-based practice

《天然药物导论》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药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1,2]。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成为建设一流高校、一流学科专业的重要策略。为提高药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我国药学教育也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迫切需要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全英文授课项目[3]。全英文授课项目是适应药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加快药学教育国际化的步伐[4],促进高校及学科国际知名度的提高。因此对《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进行改革有助于实现培养国际化药学人才的目标。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教学课程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目前英文授课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交互式”讨论和“案例式”实践的教学环节,为进一步课程创新改革进行初探。

1 既往本课程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天然药物导论》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延续之前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课件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够,实践学习能力较薄弱,且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我院该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已有两年,该模式虽然对于提高学生英文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现阶段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阶段,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且学生独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锻炼较少,整体的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 教学改革过程阐述

现以“交互式”讨论教学模式中的“主题导入式”教学方法为例,阐述其在《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中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授课之前,将下一阶段要讲授的天然产物根据来源、结构、理化性质、生理活性等特点划分不同主题。如根据结构特点划分为黄酮类、生物碱等(表1),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例,整个教学改革过程包括以下几部分:①教师公布主题;②学生分组并选定主题;③小组成员查阅资料并制作PPT;④不同小组讲解PPT并相互提问交流;⑤讲解效果评定及打分。教师公布主题后,课后为学生分组或学生自愿分组,每组3~4人,每组获得一个主题(此处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例),同时由学生推荐一名组长负责资料汇总。在下次上课之前每位组员先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并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纯化手段、结构鉴定及生理活性、临床应用举例、最新研究进展相关知识(每位组员分配1~2项内容进行查询),然后将其整理成PPT并由组长做最后的归纳总结,形成课件PPT。在任务分配、资料查询和PPT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并在PPT最后一页标明每位小组成员负责的部分。

在教师讲授黄酮类化合物主体内容之后(安排1~2节课时间),选定2~3组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题的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本组的PPT课件内容,全班同学根据内容提问讨论。根据讲解内容的丰富性和逻辑性、语法的正确性、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PPT制作的规范性等指标评价每个小组的讲解效果,由学生交流讨论后打分(占30%),教师对其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后打分(70%)作为小组此次PPT讲解的最后成绩,小组内成员的成绩由各自负责的部分决定,组长和进行讲解的学生可适当额外加分,以此鼓励每位学生积极自荐组长或讲解员。每个学期由教师根据授课内容举办5~6次PPT讲解活动,每次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10%。

2.1 引入交互式讨论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交互式教学”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克萨于20世纪70代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教学应该是一种以支架教学为基础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5],即学生自我学习和教师支持帮助学生学习的交互过程。张欣[5]和韩汶昕[6]研究表明,“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课程教学中效果显著。Datta等[7]在本科医学课程中引入“交互式”教学模式,结果发现,接受交互式教学方法的学生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学生和教师的“交互”次数也有所增加。实践证明将这种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交互式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交互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灵活多样的交互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弥补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不足[6]。在交互式讨论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知识的启发者和指导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多重交互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现将引入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采用以下方法实现。

2.1.1 采用“主题导入式”教学方法 “主题导入”是一种教师利用“主题”的形式将学生“导”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之中[8],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环节使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主题导入”的教学方法既要考虑教师“导”的部分,又要考虑学生“入”的过程,因此采用“主题导入式”教学方法将更好地促进“交互式”讨论的进行。Cole等[9]研究发现,在医学教学中采用主题讨论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的知识量增加,同时生生交互过程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教师根据天然产物的化合物类型及结构特点划分不同主题(表1),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一主题进行学习交流,讨论同一主题下天然产物的结构特点、提取分离方法、主要生物活性、临床应用举例、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小组成员课堂交流后,课后查阅文献、资料,整理后制作成PPT进行组间学习交流,最后教师根据交流情况,与学生再进行交流沟通,补充生生交互讨论结果的不足。

2.1.2 采用“PK式”教学方法 PK式学习模式属于体验式学习模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有效的学习小组,利用小组内部的合作以及小组之间的竞赛竞争,实现生生互动,在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个人学习效率[10]。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引入组间竞争机制,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1],PK式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效果显著[10,11]。

将PK式教学方法引入《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教学中,结合天然药物课程特点,在授课过程中由教师提供一些科研实例,让学生个体之间或小组之间进行交互讨论PK,为自己或本组的观点提供论据。在查阅资料准备论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解天然药物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由于全英文授课的特点,令学生不得不思考一些新型的陈述方式,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此,采用PK方法,可以实现学生个体交互、小组交互以及PK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讨论的目的,同时此模式可以营造学生积极参与及主动思考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2.1.3 采用“探究式”和“开放式”讨论方法 “探究式”和“开放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先前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通过体验、发现、探索、协作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12]。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重点锻炼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授课之后,可要求学生充分预习下次课程的课件内容并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如下次课程将会介绍黄酮类化合物,教师可让学生在校园里观察一下,有哪些植物体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其主要提取方法以及主要生理活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然后在下次授课之前,由教师根据章节内容及性质特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自己的独特观点,并在接下来的授课中针对有问题的知识点着重讲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随时提问一些开放式问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解不同章节内容时,根据章节内容的特点,采用学生分组进行全英文讨论方式,对开放性问题回答积极和讨论过程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分,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采用探究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设计“案例式”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teaching,CBT)是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旨在培?B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3]。近年来,案例式教学方法正逐渐引入医学实践教育,如临床检验[14]和法医毒理学[15]教学以及药学实践教学[16-17]的改革中,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案例式教学使得学生在研究案例过程中处于一种自己主导的、有压力的氛围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18]。

为激发学生学习天然药物导论的兴趣,笔者结合该专业及学生特点,提出并设计实践案例供学生学习讨论,现举例如下:

案例1:以青蒿素、紫杉醇等典型天然药物为实例,让学生自己查找学习相关资料,了解并掌握该天然药物的来源、提取、分离纯化、药理活性研究、药物剂型与分析试验、临床研究等。并从整体药物研究历程的思路出发,将资料整理成PPT课件,为其他学生或小组进行讲解,在讲解结束后,教师对其内容进行评价与补充指导。

案例2:通过案例1相关设计锻炼之后,教师可提供一种新的资源,以“新药研发”为导向,让学生自主设计研究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思路,并提供从该新资源中研发特定生理活性药物的设计方案,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药物研发设计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而促进全英文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

2.3 考试方式改革

目前天然药物导论全英文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还是以传统考试方式为主,通过平时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方式相对单一。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通过考前突击的方式来通过考核[19]。此外由于全英文教学还处于初步探索,考虑到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考试内容只是考察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较少,使得考核内容难免比较僵化和局限。以上成绩考核方面的不足主要在于缺乏过程性考核理念的加入和深化,而过程性考核可以使考核方式多元化,丰富考核内容,加强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的考核[20]。

本次课程改革主张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闭卷考核方式或闭卷考试辅以开卷考试为主的成绩考核模式,在其基础上增加阶段性考核方式及实践能力考核,重点考核交互式教学效果及学生设计实践方案的能力,突出药学课程的特色,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2.3.1 增加阶段性考核 在一些章节结束之后,根据所讲的内容设计一些简短的选择、填空题(20~30题)进行一次阶段性的考核,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为可为教师后续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调整提供依据。

2.3.2 加强过程性交互讨论学习考核 由学生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习后,根据化合物特征,自主设计课件PPT并进行讲解,针对课件讲解及回答问题情况,

由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将最后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列入考核内容,从而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有院突?极性,避免出现总是依赖于最后卷面成绩的侥幸心理。

2.3.3 增加实践方案设计能力的考核 由教师给定一定范围的主题,通过交互讨论,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查阅文献,撰写相关英文综述论文;制定创新性试验计划,鼓励学生与老师、同学交互讨论,最后自主设计并实践实验方案,由教师评定成绩,计入总成绩,培养学生交互讨论学习能力和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总之,多种考试方式结合,增加学生交互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核可以督促学生平常认真学习,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交互讨论学习能力和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制药工程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实践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对其它教学环节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全面检查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今年伊始,教育部和财政部以教高2007年1号文件,正式出台《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质量工程”。《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共20条,是教育部作为《质量工程》实施的配套文件,目的是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质量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2号文件第9条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过去05年1号文件的“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上升到“高度重视”,可见重视的程度显著增强。探讨新时期普通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也已成为高教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工科专业面临的、共同关注的问题。两年来,制药工程专业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

一、现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院提出的“上手快、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部提倡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相吻合的。但对其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思考,缺少足够的亮点来支撑,例如: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就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1.就业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冲突。

目前,本科生的就业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冲击最大,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正常的教学、学习秩序受到干扰,学生的主要精力开始偏移,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第八学期应是本科学生开始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大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按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安排,这个时期又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得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加之有些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不考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如何,造成了学生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对就业的影响不大,因此,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择业上,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

2.招生规模与教学经费和教学条件矛盾。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设计经费不足,试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经费的短缺使不少高校学生失去了现场感受工程设计实践的机会,在设计中很多只能纸上谈兵,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一些课题的成果只能用图纸或计算机演示,这些都将会影响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2]

3.学生重视不够。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态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都对其毕业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中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能否有创新,能否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关键在于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则取决于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所以,能否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对毕业设计能否高质量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整合的新专业,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两年来,我们在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3]-[7],结合淮海工学院实际,建立了适应苏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体系,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调整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时间和顺序安排。

由于药厂的特殊性,制剂车间为洁净区,非生产人员不能进入,学生很难进入制剂车间实习,只能参观非洁净区车间,很难达到实习效果,加上学生又要提前落实就业单位,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毕业环节教学矛盾突出。因此,我们对毕业环节进行教学时间和顺序的调整,在时间上,将毕业实习从第7学期调整到第8学期进行,与就业相结合,待学生落实就业单位后,安排学生到就业单位实习,这样,学生可以直接进入车间实习,提高了实习的针对性,达到良好实习的效果。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由第8学期调整为7~8学期,拉长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时间跨度,但学时数不变,学生在第7学期利用原来的实习时间进行查阅资料,制订毕业设计(论文)方案,写开题报告等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工作,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在第8学期与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工作交叉进行,避免了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使学习与就业两不误,达到“双赢”。

2.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实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为了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我们采取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将教师科研课题部分内容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协助教师完成部分科研任务,教师拿出部分科研经费补充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部分,较好地解决了经费问题。

3.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两年来,我们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确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确立了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和其他教学文件的修改和编写。我们通过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进行审核把关;教师通过下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向学生书面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含原文〕了解课题的国外研究趋势及动向,通过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对毕业设计(论文) 中期进行的情况进行检查。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师评阅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对学生进行考核,使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始终在监控情况下运行,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总之,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几个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中的突出问题,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2):200-203.

[2]陈丹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9):122-123.

[3]朱世斌.对制药工程专业内涵的探讨[J].药学教育,1999.15,(3):7-8.

[4]马凤余,彭代银,王键.高层次制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1.20,(4):16-18.

[5]余国琮.面向21世纪的化工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增刊):17-19.

[6]柴诚敬.面向21世纪,加快制药工程新专业建设步伐[J].化工高等教育,2002,1:5-8.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7篇

1.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1.1 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定位  我校中药学专业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中医学、药学等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流通、使用、生产、检验领域从事中药调剂、合理用药、中药制药、质量检验等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从事如下工作:药店、医院、保健品店等的调剂、合理用药及养生保健等工作;中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监察、生产、研发、信息网络等工作;中药及天然药物相关实验室技术工作。

1.2 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概况  根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中药学本科人才,而非研究性相关人才。本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即:利用3学年进行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利用1学年进行毕业实习及岗位实习,使学生在岗位实习中进行中药相关岗位实训并完成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力求围绕毕业论文的核心目的,以实际岗位工作为核心,在毕业论文中解决实际问题。

2.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践及成果分析

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完成2011届、2012届及2013届,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根据实习单位特点及具体实习工作内容,以培养方案为核心,不断地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形式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1 选题阶段灵活,双指导教师选派,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我校中药学专业大多数学生进入不同实习单位或不同岗位,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与岗位相结合并考虑实用性,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结合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实习具体内容及自我兴趣自拟选题选题务必紧扣培养目标,可利用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综合研究,且有可实施及可操作性首先在实习单位指定指导老师,因为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一直在岗位实习,实习单位老师可随时指导学生;同时,学校会配备1名校内负责教师协助指导,跟校外实习单位的老师沟通,高质量地全过程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对于实习单位没有相关指导老师的,结合选题的同时,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基础上,选派校内老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实行负责人制。

3.毕业论文选题类型的多样化

3.1 鼓励支持科研型毕业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单位是科研院所或医药公司的,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中药研发等项目,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相关,这与大多数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一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对药物研发有深刻认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2 增加实验大报告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某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质检部门,在实习中主要接触质量检验工作,依据药典或相关规范操作,无需进行科研设计,不能完全等同科研项目,将该类型设定为“实验大报告”的实验型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将实习工作及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掌握。

3.3 增加调研型毕业论文的形式  调研型论文的增加基于以下几点:①众多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大多是实验型论文,这是沿用多年的医药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模式。然而,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中不能接触相关实验或科研项目。②我国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遇到诸多问题,也都在进行改革。中山大学药学系学生做过调研型毕业论文,其他中药学专业做调研型论文的资料很有限。③从我国高校现状来看,除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外,有很多专业的毕业论文倾向于社会调查深入剖析某专题的实质。且我校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采用调研型论文。

基于上述,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增加调研型论文,不仅非常切合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也符合就业现实情况。该调研型论文要求与中药学领域相关,解决单位的实际问题,这对毕业生开展后续工作及工作晋升都有现实意义。通过中药学相关领域的调研,完成毕业论文,能够对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全面考查,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得到综合训练,达到毕业论文教学目的。

3.4 增加处方分析类型的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的具体工作是医药药房的中药调剂工作,可以对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有些可参与医院开展的处方点评工作,将该类型设定为“处方分析型毕业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问题,也可利用所学的中药学相关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也为后续中药调剂工作做铺垫。

3.5 增加实习总结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车间,学生实习中参与药物生产过程;有的实习单位是药店,学生实习中进行药品销售、中药饮片调剂、中药煎药或库房管理等工作,可以根据具体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总结类型”毕业论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药学相关岗位工作内容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也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操作中的每一环节,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4.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避免就业的冲突

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论文与就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平衡,有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或找工作中,难以保证毕业论文任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对此状况进行相关改革:调整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其毕业论文时间已经由原来的大四下学期调整到大四的两个学期,实践证明这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成效。我校中药学专业为缓解此问题,在“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将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提前,学生在8月中旬进入实习单位,基本在9月初左右确定选题,在实习的前半过程中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后续的实习工作中只进行论文的撰写及补充等工作。这样的时间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就业与毕业论文的矛盾。

5.毕业论文的模拟训练的必要性

在论文工作开始前,开设相关课程或必要培训,使学生掌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在实习前进行毕业论文系统辅导,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及论文要求,并要求实习单位强化对论文的质量监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进行课程设计和集体指导,开设系列论文选题指导和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辅导一些共性问题,从源头上改善毕业论文质量。广西中医学院应利用寒、暑假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相关的技能训练。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利用毕业论文开始前的“中药课题设计”为毕业论文工作打基础。课程中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讲座,并对毕业论文进行初步模拟;同时,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能力,毕业论文开始前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正确态度的引导,通过适当培训、练习及模拟设计等措施,逐步使学生掌握完成毕业论文的有关能力,从而确保并促进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6.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严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需要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精心组织和指导是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保障;需要规范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在论文管理过程中,需要找到较好的全程管理方法,PBL教育理念贯穿于选题、文献搜集、课题设计及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各环节中,从而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制作《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给学生和论文指导老师,使指导老师和学生均能够明确论文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控制,全程确保论文质量;及时了解在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共性的困难问题,统一解决并予以明确;对于有些学生对论文的态度及做法错误,及时告知、纠正。在论文的开题、中期、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对于质量较差的学生,要求其进行二次审查。同时要求学生在每2周向指导老师汇报进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与管理。

7.结语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 网络评审系统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e on Dissertation Remote

Network Assessm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TCM

WAN Zhiqiang[1], ZHANG Haomin[1], WEN Hongjuan[1], ZHANG Lili[1], SHAO Shuai[2], WANG Hongfeng[1]

([1]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2]Medicin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d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graduated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the dissertat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changed, and scope of the study has been expanded. Take 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cope of the study does not be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area, widely involv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clinical medicine, nursing, literature, chemistry, management and some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X University invited many professors of other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plete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in 2014,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ng review cycle, high management costs, and inefficiency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we need to design an easy to use and high security system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Key words dissertation; network assessment system; graduate education

X大学2014年度共有368人申请博硕学位,学位论文评阅工作量相对较大。由于中医药专业在X省高校、科研院所分布不均匀的局限性,X大学论文送审以省外院校及科研院所为主。

1 中医药院校学位论文评审的特点

从全国范围看,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较少,且中医药大学以外的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发展与中医药院校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论文评审很难在省内找到一定数量的评阅专家。论文评审需要送到省外高校,近五年来,X大学论文送审院校主要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高校。

中医药院校的专业领域较为独特,随着近年来交流的不断增进,中医药相关学科专家数量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总量是小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各院校之间的指导教师大多互相熟识。论文评阅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人情分,不太好意思提出尖锐的看法,也很少会给论文不通过。因此,作为研究生学位部门管理人员,亟需寻求一个更为合理的、有效的论文评价方法。

2 传统论文评阅的弊端

2.1 评审过程繁琐

传统学位论文评阅的方法主要是,X大学随机抽取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将抽到的论文隐去作者和导师信息,编号,记录好编号对应的作者,将论文送至复印社打印。提前与送审院校研究生处联系,将打印好的论文邮寄至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领取论文,按论文方向将论文分发至各院系,各院系研究生秘书将论文发放至相关专业专家评阅,专家评阅论文后返给各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返回所在学校研究生处学位办,学位办将评审完毕的论文评阅意见书邮寄回X大学研究生处。整个工作十分庞大而复杂。很多学校大多只接收5~7所院校论文,邮寄的论文如涉及专业过多,或涉及专业在不同校区、不同医院过多,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论文。特别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论文评阅意见书返回延误。加上往返快递时间,一般最快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②

2.2 论文评审费用高

送审论文需要印刷,1本硕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在50元左右,1本博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为100元左右,邮寄费用大概在每本10元左右,管理费在每本50元左右。这些费用占论文评审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花费巨大。③

2.3 论文评审时间集中,工作压力大

从全国中医药院校看,学生多在3月份提交论文,很多导师在提交论文前,会临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尽管学校有论文提交截止时间,但碍于导师情面,很多学生要在3月底才能提交论文。由于每个学校都需要将研究生的论文送到外校审阅,且各个学校发放论文评阅意见书的时间都为四五月,这一期间,全国的研究生处工作都比较繁忙。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大量的论文。特别是很多学校同时接收10余所、甚至更多院校的论文,这无疑加大了高校研究生处学位办的工作压力。因此,学校在选取发放盲审论文比例时,不太放心选取过多学生的论文,怕给自己、给他人造成工作负担。由此可看出,这种工作方法,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束缚了学校发放论文的热情。

3 采用网络评审的优势

3.1 网络评审简介

现代计算机快速发展为网络评审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网络评审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利用互联网将更多的相关领域专家纳入论文评审专家行列,且学生的论文可以快速呈现到专家面前,同时,利用WEB程序开发技术,④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论文评阅方法。最大限度地对论文保密、对评阅专家信息保密,较传统评审方法更安全、更有效、更快捷。

3.2 网络评审节省资源,降低费用

传统评审方法,需要将送审的论文印刷,邮寄至送审单位(多为外省份)。通过快递公司邮寄论文,通过快递公司取论文,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采用网络审阅,环保、快速、省心,优势明显。

3.3 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基础材料收集好,只需给评阅专家网址(或二维码)、账户、密码,专家即可在网络端审阅论文,不受办公环境制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⑤

3.4 提前知道评审结果,便于安排答辩

专家审阅论文过程中,可随时提出评审意见,待论文评阅完成后提交论文评阅结果,学生收到评阅反馈意见后可及时修改论文,管理单位可随时了解评阅情况,以尽快通知各学科、各学院,各学院可根据反馈结果合理安排答辩时间。

3.5 建立评审专家库

网络评审经过几年发展,管理单位可对评审专家建立评审专家库。今后,管理部门可直接与专家交流、沟通,不再走传统的研究生处、各学院研究生秘书、专家这一繁琐的工作流程,直接同专家面对面建立关系,评阅论文。专家库的建立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选取更多院校、更合适的专家评审论文。

3.6 利于数据分析,指导管理者调整政策

网络评阅论文,数据更容易分析,管理者可清晰、直观掌握各年度论文评阅情况,有利于论文评阅工作的总结,及时调整下一年度的论文评阅工作方法和思路。

4 网络评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 年龄大的专家不习惯

年龄大的专家接触网络相对偏少,对网络评审工作还不适应。这要求我们开发更为清晰、便捷的网络论文评审系统。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如不习惯网络评阅,可在线打印学生论文及论文评阅意见书。

4.2 电子版论文暂不能实现快速标注服务

纸质版论文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标注,网络评阅论文暂时无法随意标记。目前可采取在线打印的方案解决,未来尽快实现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网络标注服务。

4.3 网络评阅论文对软硬件有一定要求

网络评阅论文对专家使用的电脑系统、浏览器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兼容性还不够完善。论文评阅使用说明书的编写上,尽可能地把所有能考虑到的问题汇总编入。

4.4 培养用户习惯

目前国内采用网络评阅论文的学校还非常少,特别是中医药院校,尚处于未开发阶段。X大学尚未接到网络送审的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论文。由此可见,中医药院校的评审专家,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网络评审。

4.5 电子支付

专家评阅论文后,填写论文评阅专家费用领取单,由X大学研究生处学位办审核无误后直接支付。目前正与技术人员协作开发,争取未来可通过支付宝应用来支付评审费。

4.6 网上签名和盖章

网上签名已无技术障碍,电子盖章相对困难。目前的想法是,在线打印后,盖章,传真回X大学研究生处。

远程网络论文评审工作才刚刚起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未来,论文评审工作将会变得越来越快捷、安全、有效。

通讯作者:王洪峰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40204070YY)

注释

① 张德勤,龚道华,杨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网上评阅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② 封旭红.学位论文盲审区域合作的实践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③ 吕向前.研究生学位上评审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3(6):27.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9篇

1.1教学设计

在广东医学院中药学专业大三学生中,选择2个班级开展双语教学试验,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中药学汉英双语教材(供来华留学生用)为主要参考教材,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渗透型及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进行课堂讲授,注重与学生双语互动交流。考虑学生接受程度,双语授课内容控制在30%-40%,讲义及PPT演示文稿主要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在经过多章节的学习,熟悉了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对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等章节进行双语教学。

1.2教学评价

教学实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采用匿名的方式对参与双语教学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涉及16个问题,包括:学生的英文水平,双语教学的目的,对双语教学的担忧,制约双语教学的因素,对双语教学的满意度等。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2.1双语教学的开设时

70.3%的同学选择在大一即开展双语教学,而选择在大二、大三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生则有26.6%,表明学生希望双语教学能够较早融入现有教学体系。1.2.2双语教学的目的57.8%的同学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尽量与国际接轨,逐渐向应用英语教学过渡,28.1%的同学则认为应该是摸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专业课的兴趣,这一结果表明同学们总体上认同双语教学的优势,并对双语教学持支持的态度。如图1B中所示,在通过双语教学同学们希望达到的目的的调查则显示56.2%的同学希望学习本专业英语表达方式,21.9%的同学认为是熟悉专业词汇和提高专业英语听写水平,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对双语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不满意于单纯的专业词汇的掌握,希望掌握专业英文的表达方式,这一方面顺应素质教育的趋势和要求,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3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同学们对双语教学的目的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对双语教学也表现出一定的担忧,表现在74.6%的同学担心会增加专业课程的学习难度(图1C)。而图1D所示,学生认为制约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是专业词汇和背景知识(55.6%)、学生听力水平(33.3%)和教师口语(11.1%)。上述结果表明,如何处理好双语教学内容的比例及双语教学的方式将极大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接受程度。1.2.4双语教学的内容在双语教学内容选择方面,53.1%的同学认为应该是相对重要性较低的章节,而34.4%同学认为应该是最重要的章节。对教师的讲义的要求方面存在一定分歧,54.0%的同学希望全部内容都有中英文讲义,而44.4%的同学则认为中文讲解部分为中文讲义、英文讲解部分为英文讲义。在授课重点内容方面,68.2%的同学认为应该中文讲授为主、英文解释为辅,认为英文讲授为主、中文解释为辅的同学则占17.5%。1.2.5双语教学的学习及考试在课后复习中,62.9%的同学会同时复习中英文内容,以中文为主,同时也有24.2%的同学表示单纯看中文书复习。在考试中英文试题与教学的关系方面,46.9%同学认为应该包括双语教学时英文讲授的内容,37.5%的同学认为应该是双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只有15.6%的同学认为应该与双语教学无关。

2、中药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2.1传统中医中药术语的翻译不规范在教学中,存在教材选择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中药学双语教材,对某些专业术语的翻译存在较大差异,没有统一规范。某些教材翻译不够准确,中国式英文不能反映英文思维和文化的特点。国内部分院校,已经开始接受国外留学生,教材质量的问题亟待解决。对此,需要相关中医药专家学者参与制定统一的专业术语翻译标准以及参与教材的修订和审阅。

2.2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英文水平差异较大,直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具体教学中,英文基础较好的同学,对课堂英文教学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某些英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比如英文没有通过四级,这部分同学对英文教学具有抵触情绪,课堂表现积极性不高。对此,在教学中,针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开展第二课堂,提供课外延伸阅读及自习内容;对基础相对薄弱同学,在讲授掌握的内容时采用中文精讲,配以英文说明,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及鼓励式的教学互动,以提高这部分同学的自信和积极性。2.3学生和教师的接受度不统一部分学生对英文教学存在排斥心理,甚至某些老师也认为中医中药是传统文化,中医中药本身已经晦涩难懂,加入英文教学更增加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负担。不可否认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双语教学不是语言课,不是为了替代正规的外语教学。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大幅增加,很多教师具有国外留学或交流访问经验,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条件。只要高校重视双语教学,配合适当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相信双语教学会得到广大年轻教师的拥护和支持。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需要经常反思如何更好地实施双语教学。中药学双语教学,首先要保证学生对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不能削弱或影响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记忆,造成学生基本专业知识的欠缺,舍本逐末。

3、结语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10篇

现代医学教学活动中的西医内科学是临床专业课的组成部分,其也是医学生的基本学习内容所在。现阶段,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的中医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三年制专科,对西医内科学的相关内容有所涉及。通过对中医院西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以此来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既需要对教学病例的选择有效运用,也需对多媒体技术积极落实,以此来实现对现有教学方式的优化升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得以显著提升。

一、西医内科学在中医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分析

1.知识讲解内容较为复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针对于西医内科学的教学是每一教师都需要面对地问题所在。因为西医内科学每个疾病的讲解内容包括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等7大部分,有的用1学时,最多2学时讲解,同时要针对重点有层次地讲解,易造成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没有时间思考。

2.课程设置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国大部分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西医内科学在课程设置方面,从课时到内容,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和缺陷。就西医内科学的课时而言,连中医课时的二分之一都没有占到;而旧西医内科学的教材《西医内科学(第三版)》来讲,内容繁复,重点不清,导致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都不得不在有限的课时内将繁复的内容讲授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效率也不高,致使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不仅知识不够用,动手能力也非常欠缺。

3.学生无法在短暂的临床见习中实现对书本知识的融会贯通

因为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不少学生的见习单位往往是中医院,这也就使得学生难以在短暂的临床见习中,加深对西医内科学认识。大多数中医院的分科不细,病种有限,加之医院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临床见习带教的要求

二、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加强西医内科学教学方法实践建议

1.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的重构以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讲,医学专业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科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中医药告知高专院校在改革和优化西医内科教学模式时,必须对实践教学加以高度重视。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资格证考试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点进行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的重构,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再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在反复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一是开展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阶段性实践教学,可以分别在课程前一学期、课程中、课程后一学期进行临床相关实践,形成创新的阶段性实习模式。课程前实践主要增强学生对临床疾病的感性认识。二是可以实行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由带教完成,先对学生展示疾病的典型病例,提出问题,然后去病房接触患者,先问诊再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再进行辅助检查及相关诊断技术,提出诊治方案,书写病历及开具医嘱,带教老师总结及指正。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革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社会需求。因此,在改革西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时,应当充分了解市、乡、镇的中医药、卫生所等单位对高职高专院校中医学专业岗位的相关需求,包括理论和技能。在充分了解之后,在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从而确保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西医内科学专职毕业生。

一是开设西医内科学的导论课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疾病,理论学习后组织学生深入病房进行4学时的临床见习,使学生早期进入医生角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自觉性。

二是理论教学内容与模式重构提高基础理论知识的水平及利用度。我们建议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授课顺序,例如考虑疾病发生的季节,按照季节的不同,讲授相应的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在冬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为让同学们见习到更多的典型病例,我们打破原来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编排的授课顺序,冬季安排脑血管疾病的教学。

3.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授课质量

一是床边教学法的应用。床边教学法,又称现场教学法。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医院中去了解和收集病例,检查病人的体格,再提出辅助检查的项目,然查看辅助检查的详细结果,自己提出診断和治疗措施,写出病历,最后与医院的病历进行对比,带教老师讲评。此法使学生真正接触患者,学习印象深刻。二是强化案例导入法的应用案例导入法。三是尝试应用情景模拟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分组扮演患者与医生的角色,体现问诊、查体、诊治的全过程,使学生既真正体验当医生的感觉,又实实在在体验到作为患者的滋味。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11篇

以真实检验报告单编写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以真实工作岗位的要求设计实验预习、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等内容;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格式与药品检验所和药品生产企业的检验报告书一致,记录和报告中包括了检品名称、检品批号,生产日期,检验日期、检验依据等内容,要求学生实验过程中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实验后按要求书写检验报告,正确下结论,签上相关人员的姓名。这样做能使学生对药品质量检验程序有一个完整的理解[2]。

以实训视频和虚拟实训软件预习和巩固实训操作

我们已建立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网站,已经上网的资源有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课件、实训视频、虚拟软件、实训大纲、技能考核标准、教学录像等资料。学生实验前按教学进度和请验单的要求,查阅相关资料,观看视频,进行虚拟操作,可以通过感观上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大脑,使大脑在极度活跃和高度集中的状态下[3]完成实训课程的预习;实训时积极探索,做好记录;实训后书写报告,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观看视频和进行虚拟操作,通过观看、实操、再观看的循环,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训教学

我们采用“六步骤”“四一致”的模式进行实训教学。六步骤为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估反馈;四一致为学习任务与真实药品检验工作任务相一致,实训教学流程与真实工作流程相一致(见附表),实训教学情境与真实工作场景相一致;学生实训报告与真实药品检验报告相一致。教师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知识,学生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完成方案设计小组讨论,老师对计划进行点评、改正,最后确定计划教师指导下实施方案同时进行考核综合考核和评分,整个实训过程是由学生主动地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教师起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行业企业教师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指导,给予学生与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真实的原记录和检验报告表格,在与行业企业基本一致的工作操作环境中进行方案的实施。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从实训的准确性、速度、习惯、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等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根据实训需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在中完成,使学生置身于真实工作环境,走出校门,到行业企业进行现场教学。有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师生共同考评的方式进行实训考核

实行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学生参与考核,指定内容和抽查内容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指定内容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药物的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抽查内容是实训项目的分解内容,配以教师和学生考评员,教师评考生的同时要考核学生考评员的考评水平,由于学生要作为考评员,所以会对自已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和主动性,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12篇

[關键词]药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5-0112-01

一、前言

在新形势下,面对药学专业的专业定位,药学专业的教师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课题,那就是做好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来满足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药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实践教学这个环节受药学专业特点的影响,成为改革的重要一环,要努力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素养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内涵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受其专业特点的影响,更应该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需注意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当前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要保证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顺利开展,务必要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合理和完善,但是目前我国各大院校的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其体系构成,以在学校内部开展的实训和在学校外部实施的顶岗实习为主,缺乏岗位见习的环节,即便是在已有的两个体系环节中,也存在实训的课时数不足、实训的内容与实际脱节等情况。

(二)实践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我国药学专业的教育,长期存在化学课程偏多的问题,尤其是实践教学内容当中,化学实验课程占据了半壁江山,并且基础与专业的实践课程存在着诸多重复的内容,与工作岗位直接对接的实践课程少之又少,这样的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把这个思想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有实践基地这个坚强有力的后盾作为支撑。但是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对药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在建设过程当中缺乏科学的设计。另外,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校企合作还不够广泛,与学校合作的医疗机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四、针对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中问题的建议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面对目前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的现状,亟待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科学合理的调研和论证,构建起完整的“实训、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把握好这三个环节的位置和关系,科学合理地配置各个环节的权重,实训教学要秉承能够与见习和顶岗实习顺利对接的原则,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要做好顶层的设计工作,把握药学专业未来的岗位要求,着眼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改进实践教学内容

针对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诸多问题,应该加大对教学内容改进的力度。首先应该调整化学实验课和药学专业实践课的比重,例如把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合并为药用基础化学;其次应当删减基础与专业实践课程当中的重复课程,如删除基础化学实验与药物化学中的重复实验“乙酰苯胺的重结晶”;最后应当加入与药学工作岗位直接对接的实践课程。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要让实践基地建设成为药学专业的坚强后盾,需要各大院校加大对本校药学实训基地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除了保证资金的支持,还要聘请同行专家在实训基地建设设计方面给予充分的参与和指导。同时,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逐步提升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水平。

五、结论

本文从药学专业教学管理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当前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当中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有待改进、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改进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等建议,期望我国药学专业的发展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蒋立英.基于社区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5). 

[2]王建芬.基于翻转课堂的药学专业实验教学设计与成绩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医院医药,2016(36). 

[3]冯传平.高职高专院校“说专业”设计:以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6(12).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13篇

Abstract: The Pharmacy Management is an applied subject whose practicality is very strong. This paper by starting from the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discipline of Pharmacy Management, discusses the common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in Pharmacy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thinking of practice teaching.

关键词: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思考

Key words: Pharmacy Management;practice teaching;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312-02

0 引言

药事管理学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社会学、法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的理论方法对药学事业各系统的活动进行研究,总结药事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并丰富药事管理的内容,实现依法管理药事活动,指导药学事业健康、合理发展的科学。药事活动实践对药事管理学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1]。

1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药事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学科。药事管理学的内容更新快、涵盖的知识面广,应用性较强,具有描述性内容多、语言严谨,部分涉及药品管理法规的内容语言较为抽象等特点,这都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与此同时,该门课程由于理论概念较为抽象,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繁杂,学习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2]。所以《药事管理学》仅靠常规的讲授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目的的要求,因此,对实践教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本文仅对笔者所在学院的《药事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方法做以总结,并写下自己的一点思考。

2 《药事管理学》常用的实践教学方法

2.1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指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如在讲授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章节中,通过对临床合理用药的讲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抗生素滥用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从而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其通过文献查阅的办法了解抗生素的过去使用情况,现在使用情况,以及对未来使用的预测,真正认识到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2 使用实物直观演示教学法

实物直观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实物展示教学更能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3]。在讲授药品信息管理的章节的时候,涉及到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内容的时候,拿一些药品实物到课堂上,当中既包括中成药又包括化学药,包装中既有横板的又有竖版的,配合上事先放在PPT上的图片,在讲解过程中学生通过现场观看药品包装的实物,会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用实物直观演示教学法要注意使用实物的目的要明确,现象要明显且容易观察,且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

2.3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例如在讲解药品广告管理的章节的时候,通过课堂讲解,教师给学生放一段违法的药品广告,让学生找到违法药品广告的处罚要点。

应用讨论法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以观看教学短片的形式或者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二是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尽量让每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三是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3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的思考

3.1 实践教学的考核要纳入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将实践教学的考核纳入到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时实践教学的学习效果。

3.2 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实践教学要在课堂启发式讲授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根据授课内容适当穿插实践教学环节,并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科学分工、优势互补,才能形成合力,从而创建出最佳的教学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运作机制,最终通过优化整合,着力促进课堂、校园、传媒、社会四大空间载体无缝链接,着力促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功能上更加互补融通[4]。

3.3 建立共享的药事管理资源平台

在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很多的案例,视频及与医药企业密切相关的GAP、GMP、GSP等相关的资料,以及医院药事管理的大量资料,这些不仅仅是通过互联网就能找到的,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协调,各个行业建立自己的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数据库,由第三方综合收集并整理,搭建药事管理资源共享平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药事管理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实现药学领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新社.《药事法学》[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3-4.

[2]陈微,郑胜宇.药事管理与法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6(03):338-339.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GMP;校企合作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1998年公布设立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至今国内已有243所高校设立制药工程专业[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于2011年设立制药工程专业并开始招生。因是新设专业,出现了师资力量不足、实验室整合不够、校外实践基地数量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2],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创新能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正逐步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为配合学校转型,服务边疆地区,对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针对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将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模块化,层次化,根据学生完成相关课程的情况,开设相对应的实践课程,通过完成各实践模块相关的实践内容,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

2 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夯实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主要指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这些课程开设的实验是基础性实验,应注重这些基础实验的原理和操作。对这类基础实验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力图每个学生对每个操作过程熟练掌握。

2.2 充分利用模拟仿真实验进行模拟实践教学

我校化学与生物工程系成功建立区级模拟仿真实验室,拥有较先进的电脑设备和模拟仿真软件,可进行二维、三维的模拟仿真实验。制药工程专业可充分利用现有共享资源,利用仿真模拟实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项目有:阿司匹林片3D生产工艺过程仿真实验、维生素C制剂含量测定的仿真实验、贝诺酯的合成仿真实验等,通过对经典实验进行模拟仿真,使学生在真正实验操作前有更清晰的了解。

2.3 注重专业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包括药物合成、药剂学、药物化学、制药分离工程、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实验,主要通过降低专业课程实验项目中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加大综合性实验[3]、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比重以培养学生专业实验技能。建设覆盖“化学制药”、“中药制药”、“药物质量控制与检测”方向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新增应用技术型实践教学项目15项,将实验室小试与工厂中试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积极探索开发制药专业实验项目,提高实验课程和专业的结合度。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很好接受训练,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时间。

同时课程设计教学是工科类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该门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和科研实际相联系的训练,它包括了对理论知识的复习深化,也结合了对科研和课程设计的方法,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步骤,改革方法为将开设专业核心的课程设计。

2.4 实验室实施开放式的管理制度

武汉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通过设立“制药工程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4]。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免费向学生和教师全天候(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开放,主要有教学实验开放、创新实验开放、中大型仪器开放,为学生提供优质实验教学平台,实现实验教学资源最大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科技活动的机会,同时为教师科研实验提供便利。

2.5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和报考国家职业资格证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包括广西化学化工论文和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专业“国药杯”大赛等不同类别的竞赛;鼓励和指导学生申报校级、区级和部级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报考国家职业资格证,如化学检验工高级工证、食品检验工高级工证、中药调剂员证、医药商品购销员证等。通过以上措施,营造技能训练的浓厚氛围,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强化了学生职业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毕业生上岗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2.6 加强毕业设计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及论文是制药工程专业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可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及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时结合自身学习兴趣、教师科研项目以及社会需要和企业要求[5]。在进行毕业设计实验时严格要求,强调独立完成实验。通过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精神和独立工作的意识能切实得到锻炼。

2.7 校企联合教学,强化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

校外实践是实际生产与实习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并体会基本的化工生产过程,真正了解企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制药工程专业要积极与药企合作[6],拓展合作领域,建设更多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拓宽和深入合作领域、合作项目,满足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需求。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3-6个月的生产实习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同时学习实习基地的管理经验等,为走上社会后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3 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经过探索,制药工程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教学取得一定成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于2014年成功申报“广西区级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并得到自治区100万建设经费,建成了具有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大功能的“化学制药”、“中药制药”、“药物质量控制与检测”方向的校内制药工程GMP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同时经过努力,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与“桂林澳林制药有限公司”、“广西崇左方略制药有限公司”、“广西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北海圣民制药有限公司”等形成校外实践基地,形成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

3.1 实践教学课程成绩斐然

通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课程设置看,制药、药学理论以及制药实验技能等专业课程占主要部分,同时设置了充足的实践教学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能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基本技能,尤其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及实习环节,对学生运用专业综合能力帮助颇大。2011级―2015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成绩统计分析表明,学生每门实践功课的及格率均在95%以上。统计数字说明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能力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预期效果。

3.2 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卓越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参加部级、教育厅和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中均能获得较好成绩,2014年全国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国药杯”获得优秀奖,2015年全国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国药杯”获得三等奖,广西高校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共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1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积极报考国家职业资格证,如化学检验工高级工证、食品检验工高级工证、中药调剂员证、医药商品购销员证等。该专业90%的学生通过了国家职业资格证鉴定与考试,强化了职业技能,提高了毕业生上岗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3.3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累累

我校鼓励和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积极申报校级、区级和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功申报各级项目累计32项,其中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4项。这些创新项目在制药工程开放实验室中圆满完成实验研究并通过结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3.4 毕业生就业水平显著提高

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制药企业及制药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从事技术研究、教学、产品开发与检测、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从目前跟踪结果来看,毕业生主要在区内就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工作积极主动,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生就业率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90%以上。

4 展望

在提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时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在制药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坚持创新的观念,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创新。采用多种方法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如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应用、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实施实验室开放制度等。只有加快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才能加快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国家医药工业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磊,孟艳秋,刘丹,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5(1):33-36.

[2]闵莉静,李敬芬,赵明星.地方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CDIO 教学模式研究初探[J].科技信息,2014(04):251-252.

[3]孟庆伟,高志刚,宋其玲,等.制药工程综合性实验设置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321-323.

[4]刘小平,徐海星,李湘南,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06):16-17.

药学实践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药物分析;理论课程;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

药物分析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1],药物分析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相关药物分析学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药物在生产、检验、流通、使用中的鉴定分析、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相关的药物分析应用实践能力,同时还应擅长药物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为了提高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质量,培养药物分析专业复合型人才,有必要探讨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1 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

药物分析类专业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应树立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管理的观念,具备药品开发、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必要的分析检验、创新能力和和解决药物分析实际问题的相应的能力[2]。针对这一要求,药物分析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彰显专业特色, 通过以现行课程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从药物分析学科领域或现实中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创新实验实践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切实的紧抓 "分析应用型"这个涵义[3]。其核心也体现了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对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进行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2 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方法途径

(一)药物分析创新课程群的设置

在分析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学科间互补性、依赖性日渐增强,药物分析学科已经不完全仅仅是个方法学科。因此,理顺药物分析专业课程,对相关和同类专业、学科、课程进行有机融合,通过精选、优化、整合的药学和化学专业通识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医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学术动态引入到整合的相关课程中,从而设置药物分析基础通识创新课程群[6~8]。

(二)一体化综合实验课开设和实践训练

在药物分析创新课程群设置的同时,应重视开设一体化开放实验和实践训练的教学活动,通过将一体化综合实验和实践教学协调渗透, 开设从药物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到药物的制剂分析,鉴别和测定方法,以及体内药物分析等基础实验和科研问题实验,此外也到工厂企业进一步调研和实践应用作为特色的分析应用型实综合大实验体系, 以次一体化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 更深入的理解药物分析在医药行业及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在科研实验和实践训练中强化基础理论知识,从而真正提高专业技能和分析应用能力。

(三)"主动型"创新教学方法的采用

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过程还应注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与科研实验和实践训练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力求做到针对药物分析领域中各种环节的实际问题,不断更新问题体系、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创新分析手段、注重科研实验、结合实践训练、促进独立自学能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药物分析基础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的主动性和能动创新性。以此思路构建药物分析专业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药物分析专业的培养要求及目标。

3 总结

本文提出了构建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和途径。药物分析专业教学方式应该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地对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药物分析理论课程与创新实验实践综合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有望实现培养药物分析专业复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甄汉深,贡济宇.药物分析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2]刘文英.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药学育,2005, 21(1):39-41.

[3]苏梦翔,狄斌,李博等.药物分析探究式教学法探索[J].药学教育, 2014, 30(3): 35-38.

[4]柳文媛,狄斌,杭太俊,张尊建.药物分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J].药学教育,2009,25( 5) :26-28

[5] 付春梅,钱广生,晁若冰.探究式教学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2,28( 4) :35-37.

[6]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7]王敏,陈恒武.适合大类培养的分析化学课程设置改革[J].大学化学,2010, 25(6):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