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

药学专业建设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第1篇

根据市场调查发现,近些年来社会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的需求主要分布在药物生产技术、制药工程技术、药品营销技术、药品使用技术、医院临床药师、药房药师等岗位,这些岗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执业技能,对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针对市场需求,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制定大专业、多方向、模块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大药学专业为基础,分化出制药工程、药品营销、临床药学三个专业化方向,在学生毕业之前,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未来的工作内容设置专门的方向课,培养学生的药物生产技能、药物使用技能、药物营销技能等,结合校内校外实践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训练,满足学生不同的就业需求。高职高专的理论课程虽然不像实践教学那样重要,但也有其本身的作用,学校应该结合课程体系设置理论教学内容,把一些与岗位脱节、重复、过难、过深的内容去掉,精简理论教学的内容,增设临床药理学、制药工程学、药品营销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学科,使药学专业更加具有实用性,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实践。

2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应该建立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效率。药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方向主要是药厂、医院、医药企业等,学校可以设置成有机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实验课程,先让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然后再参加理论考试;对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动手能力比理论知识要重要很多,也是用人单位首先考虑的因素,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可以按照班级建立开放实验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课外练习,每一个学期可以举办操作技能等比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能力;建立健全实践考核体系,实践考核体系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在检验中能够发现学生实践能力的缺点和弱点,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和加强,实践考核体系应该在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以课堂考核和课外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践能力测评,保证测评结果能够更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是分不开的,教师的职业素质对学生学习知识、学习做人都有重要的影响,职业学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功底,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药学专业建设应该致力于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应该严格教师的上岗制度,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多年的从业经验,或者具有企业工作经验,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如执业药师、职业中医师、职业中药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等等,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和培养从企业、医院、科研单位工作过的,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担任教师,按照双师型的标准来引进人才,对于从企业、医院过来的教师上岗前需要进行岗前培训,使教师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思路,对于没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的教师,应该增加教学经验的年限,并安排教师去医院或者企业实习半年以上的时间,鼓励青年教师考取研究生学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新课题的开发。

4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

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高职高专院校着重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实训室建设、器材设备、药材物品等的采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学校规模不是很大的学校来说,学校需要承担巨大的资金压力,如果实践教学设施供应不上,就会严重影响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缓解资金压力,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不仅切实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利于企业储备人才,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合作。学校应该实施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分布安排学生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实习,不仅为企事业单位、医院提供了选择优秀学生的机会,也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去,校企合作时最理想的产学结合方式,通过校企结合,学校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师和企业人才可以多沟通与交流,促进双方发展。

5加强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教学管理是分不开的,教学管理包括课堂教学管理与实践教学管理。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在上课前教师应该履行学校规定的教学检查制度、点名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课程结束使完成课程教学小结表、试卷质量评估表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该严格管理,落实实践教师、技术人员责任制,严格按照学生守则开展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和技术人员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和技术人员也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比如在实验前要填写预实验报告、准备实验记录、预习报告等,在试验中教师记录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在试验后教师和技术人员做好工作日志,学生填好值日生登记表等。

6总结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超声提取;超声中药学;课程建设;课程评价

[基金项目]2019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纯’纵振动的三角形刀头的超声刀的研制”(2019B-204)

[作者简介]贺洋洋(1987—),女,甘肅平凉人,硕士,甘肃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医学超声发方面研究;吕小旭(1987—),男,甘肃平凉人,硕士,甘肃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药学方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8-0325-02[收稿日期]2020-04-20

一、引言

中国是采用中草药治病和防病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开发与利用中草药材的过程中,其有效成分的提取是现代化提取中草药材的重要环节。平凉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主要种植150多种中药材。例如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然而传统的诸如溶剂浸渍法、煎煮法及水蒸馏法等提取方式,不仅耗时耗量而且提取率非常低,并且制约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前进步伐。随着超声波技术的出现及其广泛的应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中草药材有效成分的研究则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有着相当关键的作用[1]。

笔者所在学校现有中药学开设课程中,讲解的中药提取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离心法、板框过滤法等,其主要缺点是工艺无法对中药提取液进行有效的澄清和提纯精制,同时还存在如生产提取废水量大、过滤困难堵塞快、树脂堵孔、醇沉溶剂消耗大、高温浓缩时能耗高、造成环保负担等相关一系列问题。中药的提取是中药生产过程重要的单元操作,其工艺方法、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设备配置都将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和临床效果。参阅相关超声辅助提取的文献可知,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加热、提取的时间短以及产率也高等优点。但是,也因为超声具有无需高温加热的特点可使得提取所需的溶剂升温不高,所以如果对容易被酶化的药材进行有效成分的超声辅助提取时,必须将药材中的酶先失活,然后才能进行超声提取,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但学生并无超声提取方面的相关知识,中药学学生对超声提取方法零基础,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关药企后无法尽快适应新工作,即使能勉强操作,只能按照流程进行,而不能对提取工艺、条件、模型进行优化,使中药提取物纯度低,操作复杂,耗能;提取效率低,生产周期长,不易发现天然植物中新的活性成分,产品质量低。因此需要开设超声中药学课程以弥补此方面知识缺失。

二、超声中药学课程定位

中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操作单元就是中药的提取,其工艺流程、工艺方法的选择和设备配置都将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效果和质量。我国中药学专业现有的专业课程中,讲述的中药提取方法主要为离心法、板框过滤法、澄清剂法、醇沉法、树脂吸附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的缺点是无法对中药提取液进行有效的澄清和提纯精制,同时还存在提取效率低、造成环保负担等问题。针对以上技术的缺点,我国中药与天然产物生产企业逐渐淘汰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更加积极主动的选用超声辅助法来提取中药材有效成分。现有参阅相关超声辅助提取的文献可知[2],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加热、提取的时间短以及产率也高等优点。但我国现有中药学开设的相关课程中,还未涉及超声学相关的内容。导致学生无超声提取方面的相关知识,中药学学生对超声提取方法零基础,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关药企后无法尽快适应新工作,即使能勉强操作,只能按照流程进行,而不能对提取工艺、条件、模型进行优化,不能从事提取技术的研发和改进工作,使学生的就业薪资低,企业不愿录用没有相关超声背景的中药学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院率先开设超声中药学课程以弥补此方面知识缺失,以便学生在就业和工作中处于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

三、超声中药学研究内容

(一)市场需要及本校学生学情

近年来国内在中药提取生产中推出了一些新工艺,如超声场强化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但当下我院学生主要学习的是浸提技术,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无法快速掌握新型提取方式。针对相关情况,我们拟通过生产企业调研,市场需求分析,学生学情分析等方面入手,针对生产企业需求,设计课程内容,真正做到课程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3]。

(二)课程建设

超声中药学是超声学和中药学的交叉课程,通过在中药学专业开展,达到以下四个目的:(1)掌握超声波的基本知识,在中草药提取中的应用原理;(2)超声场强化提取中草药的理传质分析和动力学模型的研究;(3)超声提取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的操作,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4)将超声提取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相关药企中。

超声中药学课程拟解决的问题:

1.超声的基本知识。微扰效应湍流效应聚能效应界面效应机械效应化学效应空化效应热效应。

2.超声场强化提取中草药的理论基础。中草药提取的本质就是能够使得有效成分(即溶质)从固相向液相进行传递的过程。其过程的物理化学模式一般有以下三个阶段的组成:溶剂向药材内部的渗透,以及药材自身的润湿阶段;药材内部溶质的溶解阶段;溶质由药材内部向表面,以及从药材表面向溶液主体的扩散阶段。

3.超声中药学课程主要特色。超声中药学是物理学与中药学科的结合,是首次将超声知识应用到中药学相关领域中进行本科生教学的,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让中药学学生掌握中药提取的最新知识。(1)实践教学比例较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研究中药超声辅助提取方法。(2)带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中,提高学生对学科专业的掌控能力,给与学生更多的学习和研究机会。(3)将超声提取方法应用在药企的工作实践中。

4.超聲中药学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超声波物理基础,第二章中草药提取方法概述,第三章超声场强化提取中草药的理论基础,第四章超声提取的动力学模型,第五章超声提取中草药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第六章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此门课程作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课时设置为36学时,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12,通过理论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超声提取中草药的操作技能,能够顺利进入相关药企工作。

(三)教学评价

课程开设结束,组织学生和专家对教学进行全面评价,争取达到全面扩展中药学学生对中草药超声提取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丰富理论与夯实实验技能,通过设计综合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就业跟踪。追踪学生就业状况,与用人单位积极沟通,了解学生掌握了超声技术后在工作单位的工作状况,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方向。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管理

《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2006〕26号,《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必然要求。实施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是核心,大力培养高职高专中药人才,为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建设探讨会

成立主要由来自中药行业、企业专家、高校骨干教师等成员组成的中药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合作单位共30多家。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建设探讨会,凡属于办学重大事项,经过双方协商决定。建立行业与学院的双向教学质量监管系统,多层次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成员单位的深层次合作

结合学院专业建设要求,充分利用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成员单位的资源,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与苏州大学附属一院、苏州中医院、苏州雷允上国药连锁有限公司,苏州天灵饮片有限公司等医疗单位合作,加强专业建设。积极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构建专兼结合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聘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与行业共同开发课程,《药品经营与管理》到药业现场教学,《中药信息化服务》《专业发展动态》等中药的课程聘请行业专家授课。

三、建设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创办中药学专业网站,及时国家、省、市有关医药卫生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相关政策。开辟宣传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专栏,及时单位用人信息和毕业生信息,构建成员单位选人用人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通过中药学专业网站建设,提高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科研开发。建设好网上中药科普馆,介绍中药科普知识,中药资源,中药合理应用等,做好社会服务。

四、建立校企人才交流制度,开展理事会内专技人员互访学习

组织院内的教师到医药卫生行(企)业顶岗锻炼,同时积极选聘医药卫生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等,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共建专业核心课程(如中药鉴定、中药药剂等课程)的资源库建设。校企之间通过协商,按照有利于调动双方人才参与双向交流积极性的原则,酝酿建立校企人才交流互访相关制度,使合作单位内专技人员互访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以不断提高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每年对专业教师举办1~2次中药领域研究进展学术报告。

五、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企资源优化共享

鼓励院校积极与相关行(企)业洽谈,在引入行(企)业资本或设备参与职业教育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实现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的相互共享,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积极推进“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专业服务支柱产业能力建设。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平台,使“中药实习实训基地”这一优质资源成为向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实训场所和向省内其它高校及社会开放的示范。

六、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实行双向人才培养

本着以学院、行业企业互利原则,确定以“学生”为主体,兼顾“企业员工”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向人才培养模式。行(企)业可从实际需要出发,加强与院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资格鉴定(中药调剂员),逐步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行(企)业也可根据在职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与相关院校开展职后继续教育,不断拓展岗位人才的发展空间。每年不定期组织人才交流招聘会,为成员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更好的促进学生就业。

七、提高科研水平,开展全方位技术合作

合作成员单位共建技术中心(基地),以项目为载体,合作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如吴地中药材种植、开发与保护)、产品研发、工艺革新和服务等工作,促进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成果共享,提升学校、企业核心竞争力。

八、传承中医药文化,做好社会服务

中药学专业利用校企合作团队专业技能高,教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面向社会提供适宜的医药卫生服务项目,为企业员工专业培训,比如开展“中药炮制与配制工培训”和行业技能大赛等。面向社区居民提供有关中医养生方法、中药真伪鉴别、中药正确使用等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服务。利用中药学专业的实训平台,构建一个向苏州市社区市民、苏州市中小学生,外地游客开放的宣传吴地医药知识,弘扬中国中医药文化的课外教学基地。开展科普开放日活动,面向苏州市民,在苏州中药科普馆———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博物馆等开展系列贴近实际的科普开放活动。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是学院与相关行(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专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开展各项工作,为推进全省中药职教事业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中药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聂小忠.大专层次应用型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23):117.

[2]冯传平,郭争鸣,陈斌.基于校企合作的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9):957-959.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第4篇

药学专业作为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在长期的中专教育期间积累了一定的办学基础,但是学校升格以后,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为适应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高标准地开展课程建设,对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因此,我校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及系部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在教学计划调整的基础上,教研室全体任课教师以创建药理学精品课程为目标,结合药理学学科的发展,从多方面对药理学课程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现将近几年来药理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总结如下。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突出《药理学》作为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规划,结合我校课程建设状况,以进一步提高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培养“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专业思想牢”人才为目标,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借鉴省内外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大胆创新,突出特色,使药理学课程建设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医药产业发展的要求。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和要素

1.修订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教学的规范性指导文件,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近年来,随着药学事业发展和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用人单住对从业药师业务素质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药理教研室在2007年根据专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了教学大纲,实施一个周期后,在2010年通过在医药行业开展了广泛调研,了解各工作岗位对本门课程的要求后,又进行了再修订,将实验课的比例明显增加,优化教学内容,强化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加强教材本文由收集整理建设,体现办学特色。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集中表现形式。尽管目前高职层次教材很多,但大多都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或是中专教材的延伸,难于突出高职层次的办学要求。为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教研室抓住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万种教材建设项目的机会,积极参与各类规划教材的编写。几年来,作为主编、副主编、编者单位,积极参与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的编写,目前共编写或参编《药理学》教材3部,分别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并选用杨宝峰主编《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张豫清主编《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优秀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籍。在实验教材方面,教研室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角度出发编写了《药学实验教材》,融入了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加强了教学改革进程。

3.优化教学内容,适应专业层次教学需求。学科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学内容必将与时俱进。药理教研室始终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突出重点,删繁就简,优化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上,教研室有计划选派教师到医院顶岗挂职锻炼,把握临床用药最新进展,并把教改研究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收集临床典型病例引入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方面,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间关系,将临床少用或不用的“老药”删略不讲,如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呋喃类等仅让学生自学,而临床多用且教材中介绍较少的药物予以重点讲授,如喹诺酮类、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磷霉素等,以满足药学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4.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教学工作规范化。为规范教学管理,实现预期的目标,在新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教研室制定了关于课程建设和质量提高的系列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开学、期中和期末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实现教学督导的常态化,采取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有力地保障了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促使课程建设系统化和规范化。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按照学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方式,以打造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加大投入加强队伍建设。近年来,引进硕士研究生1名,在职攻读硕士1名,脱产攻读研究生1名,选送1名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复旦大学药学院学习,选派8人次教师到全国参加短期培训学习。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药理教研室在编教师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1人,全部皆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硕士学历教师3人。教研室教师经常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广泛倾听学生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严格执行“以老带新”制度,制订翔实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和培养记录,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6.加强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①理论教学的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2]。围绕打牢基础,强化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目标,在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调研,重新调整各章节教学时数,根据需要适当取舍和整合教学内容,使课程设置更精练、合理,重点突出,避免重复、遗漏,又实现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衔接。在教学手段上,选择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以传统教学手段为辅,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全套教学课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②实验课教学的改革。职业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点[3]。按照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增加实验课时的比例的同时,将实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使其包含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改变了原来的单纯动物验证性试验。另外,根据药学专业学生近几年的就业去向,在社会药房和医药公司从事药品销售的占较大比例,在药理学实训项目中增加了用药推荐实训模块。实验教学采用“三阶段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三基”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阶段为“综合性实验”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思维能力;第三阶段通过患者和药师的角色扮演,开展用药推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建立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可引导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药理学学课程分为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从三方面来综合测评学生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10%。理论成绩主要以考试的形式测试基本理论和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实验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实验报告的书写水平,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出勤等。通过综合性考核制度有利于实现素质化人才培养,避免了用纯理论考试来检测学生能力的弊端。在考试中严格实行教考分离,聘请省内外兄弟院校的药理学教师进行命题,按照等效原则建立试题库,每次考试从中抽取试题进行测试;每份试卷的试题要求难易度适中,并覆盖教学大纲的各章节内容。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摸索,现行的考试制度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

三、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医药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加入WTO后,我国的中药行业也加快了现代化、综合化、国际化的步伐。中药领域新学科、新行业不断涌现,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新型中药人才,以推动中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药学课程体系。中药学人才供求将趋于饱和,人才竞争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就对中药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而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课程体系建设。因此,构建新型的中药学人才知识结构,深入开展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实现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充分体现高等农林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色[1]。积极推进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优化专业学科结构,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实习基地建设,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带动专业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学科发展,加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以师资队伍建设带动课程改革与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是我们进行改革探索的主要目的。下面介绍对本校中药学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体会。

1 推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近年来,我们对本校中药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以下改革:改革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与机制;建立系统的传授知识与探索研究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2]。以教师为主导,培养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并推行“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其他辅助教学内容,强调对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让学生查阅、翻译外文资料、撰写读书报告、参与老师科研、设计实验方案、申请并直接参与创新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研创新能力。运用多媒体、实物或投影等教学手段,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我们特别注重实验课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并不断增加实验课学时比例,修改设计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从而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 课程设置与改进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取决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可行,它关系到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结构的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3]。我院中药学专业的原课程设置结构不够合理,一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学时较少,一些必要的选修课没有开设。课程开设较杂乱,尤其是实验学时偏少,导致有些实验课质量不能保证,学生操作能力较弱,达不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也不利于学生知识面及视野的开拓。因此在全校范围内实行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同时,我们对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改与补充。课程体系调整主要包括: (1) 近年来,随着中药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一些新学科。我们结合本校特色优化专业基础课程,强化专业特色,增加新兴中药学科。如中药市场营销学,中药新产品开发学,中药质量检测,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新药研究与设计,制剂设备与机械,这些新兴学科近几年来发展很快,也最能体现现代中药学的特色,我们将其作为专业选修课进行开设。(2)删除一些与中药学关系不大的课程,将一些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课时有所增加,如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学等课程。其中这些课程的理论和实验学时几乎达到1∶1,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 (3)扩大选修课范围。随着社会发展,对中药人才的需求由单一性发展到多样化,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就相应地增加。各校根据社会需要和本校实际都开有方向选修课程,我们也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本专业任选课程和跨专业任选课程。增设的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学科前沿动态知识,如男性健康教育、女性健康教育、中医学入门、中医养生学、药物与健康等课程,提高了选修课程的数量,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创造了条件,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设置专业方向,充分发挥中药学科的优势,以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三个特色方向:即中药资源学方向、天然药物方向和中药质量控制方向)的人才培养思路重新修订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制订了中药学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强化实验能力、突出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成为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3 制作所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网络课程及精品课程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用于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我校中药学科担负着整个中药学专业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而所有这些课程都要求教师制作了PPT课件,并要求青年教师在使用前进行试讲,由同行指导,提出意见及建议,经过修改后再应用实施。经过实践表明,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形象逼真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有flash动画;有的教师将自己多年的体会及经验融入到课堂中去;有的课件制作提纲要领、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还有的教师将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及体会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用实例、实验装置图、科研经验和体会、科研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等通过课件制作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和热情,加强了师生的互动。同时我们还注重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一些课程的课件上网、习题上网,使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对话交流、探讨问题等。精品课程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教改成果,因此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们已将部分课程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希望通过建设取得好的成效。

4 加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中药学专业实验室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实验室已拥有仪器设备总值300万元,今后会进一步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在明后两年将预计投资500万元,用于补充更新实验仪器设备。该实验室不仅对中药学科的教学及科研是一个重要支撑,也能为今后开办药物制剂等新专业打好基础及提供良好的条件。实验室目前承担中药学专业的中药化学实验、中药制剂分析实验、中药药理学实验、中药药剂学等实验。目前中药学专业实验室已被定为校级重点实验室,下一步正在申请林业部重点实验室。在今后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学校将继续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学生实验和教师科研的基础条件和设施,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学科实验室、中药浸制标本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分析仪器室等的建设力度,分期分批对原有实验室进行改造和扩建,使实验仪器和条件基本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为中药学专业的发展、学科的壮大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我们还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初步将规模比较大、技术力量比较强的企业、科研院所及医疗单位和一些植物资源保护区作为专业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先后与杭州天目药业、浙江鑫富药业、杭州胡庆余堂、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临安市饮品加工厂、浙江杭州民生药业等十几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省内外建设十多个挂牌实习基地。另外我们学校位处临安,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植物生长条件,周围有很多有名的植物山林,如天目山、功臣山、高山、顺溪、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等,森林植物资源及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与同类院校同专业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药物植物种植、采集、实地考察及实习认知的优势。另外,校园里种植有两千多种植物,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园,极其便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认知药用植物。学院在2005年又启动了百草园(药用植物园)的建设,学校投入100万元用于百草园的建设,预计建成10 ha中药基地。目前已建成4个种植大棚,中药基地3.3 ha,计划种植以浙江道地中药材等为主的中药材,成为校内认知实习基地。它的建成和付诸使用,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中药相关的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增强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探索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开展创新课题的申报及实施

近几年学校开展了开放实验室项目申报及创新课题申请。我院开放实验室是为发挥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和自我提高的要求而建立的。二级学院制定了开放实验室的使用与管理规程。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组成课题组,自选教师担当课题负责人,选择研究项目后进行申请立项,经专家组评审、筛选立项后进入实验室。学校给每个课题组资助600~1 000元的实验经费,由实验室统一管理,用于购买药品材料或用于测试,所用其他仪器设备由实验室提供,资助期限一般为6个月~1年。这种灵活的形式、宽松的环境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求知欲和主动性,使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可以找指导教师询问或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解决。指导教师还负责审查学生的设计方案,以保证实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经过6个月到1年的研究后组织开放实验室课题及创新课进行结题总结。每个课题组要上交课题结题报告。通过实施可以看到,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独立进行科研的综合素质和实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绩,有些科研成果还撰写成了研究论文并予以公开发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6 进一步加强学科及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教学的保证,一个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科及专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紧紧抓住学科方向、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加大了学科建设的力度。坚持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教师梯队的规划,提倡教师在职进修,有计划安排教师外出进修的方针,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中药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的需求,中药学专业近年来大力开展以引进优秀人才和加快师资进修培训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重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或到知名大学进修及深造,同时不断引进具有博士学历及高级职称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使各主干课程教师队伍在年龄、职称、学历组成上更加合理。目前中药学专业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在读博士2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学术梯队,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通过这些措施,使本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学历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改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7 扩大宣传和影响,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走访兄弟院校,进行考察调研,加强联系,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扩大宣传和影响。我们先后与一些制药企业、研究单位及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食品与药学院进一步加大横向联系,积极挖掘办学潜力,不断优化组合教学资源,注重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拓宽中药学专业方向,探索联合办学新途径,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制药企业老总来院作学术交流等。

以上是我们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中得到的一些体会。通过近几年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我们将不断努力,深入进行中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与探索,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景堂,祝丽英,李存东,等.高等农林院校增设中药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6,22(1):9.

[2]马凤余,彭代银,金传山,等.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5,21(5):1.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药 电子商务 专业教学平台 建设过程

【基金项目】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度校级科研课题资助项目(No.ZPCSR20080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43-01

一、前言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电子商务是未来各个行业的主要交易发展趋势,如果不能紧跟形势构建有效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将会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对于医药行业来讲,要想从事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必须对药理学、护理学及基本医学知识有深入的了解。

二、建设医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平台的重要意义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暴露出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和目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交流或者是缺乏交流的渠道、学生无法方便的获取教学相关资源、教师之间的教学资源相互独立无法共享。为了更好地体现本专业信息化的特点、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更多得了解专业、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多、让教师之间共享更多地教学资源,从而实现专业建设的信息化和精品化。

从软件和硬件上看,建设该平台的条件已经成熟。校园网建设为院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一个先进实用的信息网络环境。在校园网环境下实现该平台能充分利用和共享教学资源,更多的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传统模式的教学变成一个充满交互与交流的虚拟学习社区。同时基于B/S结构的Web数据库技术和交互式动态页面技术的发展成熟也为其提供了可靠的软件支撑。从实用性考虑,构建基于Web 技术的网络网络信息平台是当前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今后网络教学发展方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目前来看,在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教学平台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但是教学过程的必然需求,也是提高医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考虑到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果不能建设有效的专业教学平台,将无法保证医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医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基于这一考虑,我们应明确建设医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平台的重要意义及其重要性,将医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平台的建设作为医药电子商务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医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平台的建设方法

1.根据平台特点及功能设定,建立平台需要的专业大型数据库,保证数据库能够容纳大量医药学信息和客户服务信息,保证为客户端提供更快和更稳定的运行环境。

2.积极对部分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专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以及专业教师的需求进行分析,结合医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平台建设特点,科学的分析出平台建设需求,并创建适合本专业的数据库系统,完善数据库功能。

3.该平台建设主要采用了目前平台建设中主流的Java技术及动态Web技术―JSP( Java Server Pages)与SQL数据查询,从而实现平台的动态效果。

4.为了保证平台的建设效果,整个平台采用B/S模式构建,无需安装客户端,便于使用、维护和升级,从而在不增加维护成本的前提下提供更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允许学生及教师通过IE浏览器登录平台,浏览教学信息、共享教学资源、教学互动、开展多种教学模式、在线维护管理及讨论等。

5.最后平台内部提供接口供其他功能组件集成。通过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在功能设定、数据库建设、具体技术的采用和构建模式的选择及接口功能的集成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保证了医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平台的建设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因此,我们要积极了解专业教学平台的构建方法,保证现有平台能够实现系统功能增加和平台升级。

6.实行“双证书”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在获得专业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这是我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的体现。通过与权威认证机构以及劳动保障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开发针对高职学生的电子商务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及考核系统项目,将职业资格与岗位技能考证融入教学计划,使学生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助理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相结合”,让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施“双证书”制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7.吸引企业参与,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为了保证医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平台的建设效果,医学院应与电子商务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对地区差异、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等情况的调研,找准本专业的定位和对应的职业或岗位(群),在全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确定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后,开始构建专业“一个平台,两个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考虑到医药行业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构建医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平台是十分必要的,对医药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平台建设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数据库技术、Java技术及动态Web技术,保证了构建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医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平台的先进性。所以,我们不但要明确医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平台的建设意义,还要把握平台的建设原则,提高平台的建设效果,为医药专业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厉欢;案例教学在医药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J];内江科技;2011年02期

[2]伍雪芳;关于医药市场营销的教学创新 [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19期

[3]朱玉春;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6期

[4]胡军华,关键;电子商务课程案例教学探索 [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药特色;经济学;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03-03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对专业人才需求最旺盛的行业之一。数据调查显示,在对全国50多家大型医药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问卷中,90%以上认为非常需要既懂得医药专业知识又具备经济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医药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产业分析、决策行为和策略分析的人员大多是专职或兼职的科技人才。他们有的是药学相关专业毕业的,有的是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他们或缺乏系统的经济管理的理论知识,或缺乏医药学的相关知识。现阶段医药企业最需要的是熟悉医药产业的经济管理人才。有鉴于此,笔者以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为依托的经济学专业为例,结合中国药科大学经济学专业具体情况与国内外经济学专业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在专业建设方面的不足,同时进一步凸显经济学本科专业与医药领域关联的优势,实现经济学本科专业特色化、优质化、复合化、国际化的“四化”发展。笔者从部级特色专业目录中选取同类专业排名靠领先的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作为国内比较对象,国外则选取波士顿大学奎斯特罗姆商学院进行比较分析。

一、医药特色经济学与国内外经济学专业领域名校现状分析

(一)国际化层面

1.复合型名校特点:国际化办学模式特色鲜明。美国波士顿大学奎斯特罗姆商学院为培养未来领导者创造良好环境。学生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经济学入门进而掌握独立分析问题以及决策的能力。奎斯特罗姆商学院聘请国际化师资,强化师资的国际化特点;引进国际化教材,汇集全球优质教材资料;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综合利用国际教学资源;参与国际化学术研讨会,提高研究性教学效果与国际影响力。

南京大学商学院国际化办学模式在国内首屈一指,通过聘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等著名经济学家作为荣誉教授,举办一系列国际高水平讲座和研讨会。通过全球招聘聘请著名经济学家陈昭全教授担任商学院国际院长,同时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以南京大学建立的中美文化交流中心为依托,输送大量学生赴美一流大学学习和深造,使得全院学生与老师学习与研究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2.医药特色经济学的优势及存在的差距。以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经济学专业为例,一直坚持倡导“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教学理念,拓宽学生学术视野。

邀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仿制药审评专家、礼来公司等知名跨国医药企业总裁等专家讲学,针对药物经济学等课堂内容,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东卡大学等高校开设Global Understanding视频交互教学,学习国外药物经济学前沿理念;外派师生至美国南加州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访问进修。但是在国际化的深度、广度方面与国际一流名校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如国际化师资、国际化教材以及国际化培养模式等方面。

(二)复合化层面

1.复合型名校特点:复合化的师资与课程设置。作为国际医药商学院经济学科,必须在掌握经济学专业的基础上熟悉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创新意识、拥有国际化视野并且具备药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复合型知识结构。国外一流名校经济学专业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师资团队的复合化以及课程设置的复合化,以实现培养学生复合型能力的目标。

在师资的复合化方面,国外一流名校特别重视师资团队的多学科知识背景的交叉融合。以美国波士顿大学奎斯特罗姆商学院为例,教师长期稳定的有50人,其中7人为教授,16人为副教授,有大量教师兼任社会职务,实践经验丰富。

波士顿大学奎斯特罗姆商学院非常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并鼓励学生选修文科、理科院系课程,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学习专业课,同时开阔视野。另外,奎斯特罗姆商学院还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二年级就开设信息系统导论以及统计学,旨在让学生能用先进的分析工具以及经济学知识来指导实践。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主要措施是:(1)加强外语类课程;(2)加强计算机类课程;(3)加强经济管理应用性课程;(4)增加跨专业、跨系、跨院的选修课。强化基础、分流培养。

2.医药特色经济学的优势及存在的差距。以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经济学为例,在师资复合化层面,鉴于药物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中偏应用型学科之一,中国药科大学经济学专业建设团队一直强调师资团队在药学、经管类学科知识的复合背景,并非常重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了专业建设核心团队学科交叉化、知识复合化、技能实践化的特点,突出了人才培养特色。但是与国内外一流名校相比,经济学专业建设团队在药学、经济学及其应用层面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化层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在课程设置的复合化层面,中国药科大学经济学专业的课程涵盖药学、管理学以及法学等内容,涉及面较广。

但是相较于国内外一流大学,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对于经济核心课程的开设有待进一步丰富,同时应增加文科、理科类选修课,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在每个年级举办研讨会的设置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

二、医药特色经济学专业发展建议

根据与国内外一流经济学专业建设情况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医药特色经济学专业在国际化、现代化、实用性办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问题T待解决。

(一)药物经济学专业发展的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

首先,引进国际化师资是开阔学生和教师视野的重要保证;其次,设置多元化课程,以及定期举办国际化研讨会是提升学生和教师思维能力的坚实基础;再次,借鉴国际化教材是夯实学生和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前提;最后,坚持国际学生和教师交流的“走出去”与“引进来”原则,是促进学生与教师优化知识结构的关键环节。

(二)药物经济学发展的医药特色与经济学专业的契合度有待加强

首先,加强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和学习的深度、广度,是将医药特色融入经济学的首要前提;其次,提升专业课教师医药知识方面的综合能力,是将医药特色与经济学有机结合的关键;最后,聘用医药行业专家学者,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

(三)药物经济学专业的社会服务导向有待明确

首先,促进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及早接触相关医药产业,对学生职业规划与定位有重要意义;其次,提升学术研讨层次、丰富实践交流形式,对培养专门性人才有关键作用;最后,明确未来就业岗位的差异化与定位,因材施教是培养专门医药特色经济学人才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徐晓春,等.经济学专业文理科生学习质量的差异性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02).

[2]李舟.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S2).

[3]杜宇.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9).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药学类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平台课程建设

在药学专业中,“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在进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必须要进行考核的一门科目。但是,现在诸多的高校,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普遍存在着专业没有针对性,专业的能力培养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本文有针对性地对“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课程设计思路

(一)设计教学内容要以“精必修、宽覆盖”为原则。在实际的药学专业中,所涉及的专业课程非常的多,因此,只有对众多的课程以“精必修、宽覆盖”的原则,将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以此来进行掌握与学习,可以将其分为构建药事法规基础理论模块(各专业必选)、职业实践模块(各专业选择学习)以及专业应用模块(各专业选择学习)。

(二)依据药学类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各界的需求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通过对我国社会药学单位各个药学岗位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发现,药学人员必须要对医药行业的有关药物研究的处方调配、药品的生产、经营、注册、开发等方面的国家药事管理要点进行了解与掌握,才能具备良好的、规范的岗位工作能力。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时,必须要充分结合药学专业单位岗位能力需求以及执业药师执业要求来进行设定,保障学生具备一定的药事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具备自觉执行药事法规的能力。

(三)构建立体化网络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构建一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如热点事件回放、学生论坛、案例库等资源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根据课程特点,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针对药学专业来讲,各个课程都是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因此,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以及改革,通过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五)以突出能力本位,设计考核方法。针对药学类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平台课程建设来讲,其教学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综合性素质以及培养运用法规处理药事的能力。因此,通过采用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作业、辩论赛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注重能力评价。

二、教学内容选取

针对药学类专业而言,可以根据其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专业性、基础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其分为职业实践模块、专业应用模块和基础理论模块3个大模块。针对职业实践模块来讲,具有代表性的药学实践活动。针对专业应用模块来讲,其是具有不同领域的不同岗位所需的法律法规。针对基础理论模块来讲,其是药学方向共需的法律法规和常识,如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验、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其中,专业课程中的3个模块,依据专业特点和背景的不同,导致不同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因此,要依据不同专业岗位需求,构建不同专业教学项目的“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

三、教学模式设计

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进行说教授课。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严重地打压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前,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通过灵活运用“案例引入、问题驱动、思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入了一些热点问题以及与生活贴近的案例,并依照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设置问题,如(处罚的依据是什么、案例中的行为是否合法等问题),同时,如果出现不同答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应变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针对“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来讲,由于其课程中所具备的法律法规多而复杂,知识比较分散,因此,依据课程的特点,教师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不同教学模式的设置,多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考核方法设计

针对高校药学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来讲,其课程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也必须进行创新与改革,不能只是对结果进行重视。通过采用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考核制度,通过将日常学习中的表现、作业状况、辩论赛等诸多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以此来确定学生们最终的成绩。在实际考核的过程中,一般过程考核所占的比例在40%,终极考核占有比例在60%,其过程还是占据着较大比例的,有助于激励学生对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视与学习动力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药学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平台,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应变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作者:赵栋

【参考文献】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第9篇

>> 信息技术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建设与教学应用研究 高中新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 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大学生健康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 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的有效策略研究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如何建设专题学习网站 基于CMS的专题学习网站研究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听说课的专题学习网站建设 专题学习网站“长河古韵”的建设与维护 专题学习网站导航建设的现状调查与设计策略 专题学习网站动态生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应用 专题学习网站中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儿童英语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研究 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研究现状分析 动画造型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 简谈专题学习网站 农村中学网络环境下物理学生专题学习网站的建立与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网站如图2所示。

图2 《药物制剂技术》学习网站

四、应用效果分析

1.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由于专题网站能够解决学生的疑惑,又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便于师生的交流,同时整个建设过程中提供了很多企业实际应用的案例资源,学生能学以致用部分案例资源配套全程的项目实施视频,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2.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远程辅导、学生测试和进行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自主协作学习等。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习目标,精心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的学习任务,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隐含在任务中,根据任务的难度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交流协,引导学生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查找资料,通过自学资料、分析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可以通过在线留言相互探讨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整个教学团队可以提出一些学生可能没有意识到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复杂问题进行启发与点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的解决方案和提交的作业可以通过学习网站及时进行反馈,并对学生作出评价和小结,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

3.探索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为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学生借助网络平台,从阅读书本知识方式转变为网上自主学习相对阅读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个体性和整体性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有效地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O2O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程,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彦.药学专业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1(24):186-187.

[2]陶维天.中医院校学科专题学习平台网站的建设与应用[J].软件导刊,2012,10:226-227.

[3]黄丽萍,刘万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7):53-54.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地方医学院校 药学专业 人才培养 特色建设

目前,综合性大学药学院及部分教育部直属医药院校如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四川大学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关于如何转变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较多。①但是,对于地方医学院校创办的第3类②药学院系,关于如何利用自身在医学方面的优势,改变现有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鲜有报道。华北煤炭医学院药学系以国家高等教育方针为指导,结合办学定位,着眼于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突出地方医学院校办学特色,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特色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成效。

1 确立适应岗位技术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华北煤炭医学院药学系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理论、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核心,以专业认证标准为金标准,以提高岗位胜任力为目标,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主线,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高素质”为培养目标,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验技能训练模块,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和科研创新应用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拓宽学生的人文和社科管理知识,确立按学生的专业理论满足学科发展需求,专业技能适应岗位技术需求相结合的药师型、制药工程型、营销管理型三种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拓展产、学、研、用联合培养模式,药学人才培养从传统单一的校内培养向学校医院、研究所、企业联盟培养人才新模式转变。健全学校、院系、基地、教研室、导师五层式分级质量监控体系,形成药学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整体推动力。

2 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特色建设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教育体系,创新及创新教育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的需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改革课程体系。③各种、各类课程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实现的需要,在满足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前提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课程群,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我们为了实现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利用医学院校的优势和特色,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与建设。

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利用医学院校的优势,加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实践。通过“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特点,设置药师型人才模式、制药工程型人才模式、营销管理型人才模式三个专业方向课程组。

实践技能训练的合理设置:基本技能训练实验—药学综合实验—药师型、制药工程型、营销管理型三种人才模式的技能训练。利用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资源,设置与专业课程组相匹配的实践课程,有利于药师型人才模式和营销管理型人才模式的培养。利用与地方医药企业的合作,提供药学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制药工程型人才模式的培养。

利用课程体系和技能训练的改革,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通过融合相关课程、删减雷同教学内容、减少必修课并增加选修课等形式,制订出以能力为主线,切合本校实际的课程体系;通过与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地方医药企业的合作,挖掘药学系自身的潜力,建立起药师型、制药工程型、营销管理型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平台;采用导师制的方式,学生从大二开始进入课题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3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药剂 中职 仿真教学 仿真软件

笔者根据药厂、医院药房实习工作及中职教学的经验,从专业理论课以及技能实训课对仿真教学促进中职校药剂专业教学建设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1对中职药剂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专业理论课。中职卫校药剂传统专业理论课一般设有《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基础》《药剂学》等。笔者根据几年的中职卫校药剂专业理论教学发现,纯粹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模式存在以下缺点:

(1)学生多为初中生,只学习了义务教育方面的数、理、化基础知识,且化学基础较差。

(2)药剂专业理论课中的生产设备与质检设备图为平面图,不能直观地反映出设备的立体形态,需要有丰富空间想象力才能理解图例,这就给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无形中增加了交流的难度。

(3)由于缺乏设备实物和教学模型,教师凭自己的理解授课,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听课,这就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1.2技能实训课。中职卫校药剂专业技能实训课的设置应使学生掌握药品生产、质量检验及调剂的基础知识;基本制药设备的操作规程;常用药检的理化性质鉴定操作以及质量检验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各种药品生产及质检仪器的操作原理、维护技巧与调试方法等。

中职学校药剂传统专业理论课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面临了以下问题:

(1)药品生产、分析仪器设备正在向着高科技性、高精密性、操作个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它的价格由几千元、几万元到现在的几十万、上百万元。对于普通中职学校,由于受到教学开支的限制,配置数量极少,甚至无法配置。而原有落后的实验仪器和死板的实验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由于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原有的仪器设备相对较少,仪器数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实验教学只能采用传统的小组一起实验的模式,难以实现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实验的目的。

(3)由于条件受到限制,教师对新仪器、高档昂贵仪器的接触和使用的机会比较少,从而缺乏实践经验。很难要求他们能够给学生传授较多的操作知识和方法、仔细分析新仪器新方法的优劣、深入论述试验参数的理论影响和实际作用。

2药剂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笔者认为,要改变中职卫校药剂专业教学现状,可以采用仿真教学方法,促进中职卫校药剂专业化建设,具体方案如下:

2.1优化教学模式。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合并,实现一体化教学,要实现该目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1提高师资水平。能力本位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师资队伍既能准确传授课程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药剂专业教师除了熟悉多媒体授课方式,包括课件、视频、挂图等之外,还应具备运用仪器分析实验仿真专业软件、GMP仿真系统等仿真软件进行教学。此外,药剂专业教师应经常外出培训,学习行业新发展及对人才的新要求。

2.1.2加强计算机软硬件建设。规划一体化教室,每间教室及每个实验室配备投影仪及计算机,配备药剂仿真实训机房,每台计算机安装PDF、CAD、仪器分析实验仿真专业软件及GMP仿真系统等专业软件。

2.1.3整合药剂专业课程。重新规划和编写药剂专业教学课程计划,以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引领教学,增加专业课程,删减文化基础课程,合并专业基础课程。

2.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在生产、经营和服务第一线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技能实训条件是适应新形势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中职教学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

2.2.1药品生产实训。药品生产实训应参照GMP要求配有仿真固体制剂生产线与液体制剂生产线,建设固体制剂仿真车间、液体制剂仿真车间以及原料准备仿真车间,仿真车间应配备以下设备,如混合搅拌机、压片机、包衣机、胶囊填充剂、摇摆颗粒机、铝塑泡罩包装机、安瓿拉丝灌封机等。使学生在仿真生产线上进行实训操作,从而熟悉药品的生产过程以及GMP的要求。

2.2.2药品质验实训。药品质检实训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与《局颁药品标准》建设仿真药品中心检验室,包括原材料检验、中间体检验及成品检验等,应配备一般理化性质检验的各种仪器设备,以及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旋光度测定仪、阿贝折射仪、溶出度测定仪、片剂四用仪、水分快速测定仪、注射剂微粒测定仪等等。使学生在仿真药品检验中,树立药品质量观念,掌握各种剂型药品的质量检验方法和原理。

2.2.3药品调剂实训。药品调剂实训应参照《药品管理法》与《处方管理办法》建设仿真模拟药房、仿真模拟药库,配备药品货架、药品调剂台、中药百子柜、戥称、算盘等设备。使学生通过实训练习,掌握处方的调配方法、药品的贮存要点、药品仓库的管理原则,学会开展药学咨询工作。

2.2.4仿真软件实训。引入仿真软件如仪器分析实验仿真专业软件、GMP仿真系统等,在药剂仿真实训机房内,学生一人一机通过实训软件反复练习实训内容,在不耗费材料和不耗损器材的前提上,熟练掌握了药品生产设备、药品检验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在这基础上,学生再进行实际仪器的操作,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3加强校企合作。中职卫校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从培养目标设定到教学的实施都充分融合用人单位要求和教育元素。学校在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必须主动请求用人单位包括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医疗机构的支持和参与,企业要想得到实用型人才也必须主动关注和参与中职教育,向中职学校提出培养要求并进行教学指导与合作。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学科建设药物分析专业认证

随着国家对专业领域、专业标准或专业培训的不断重视,专业认证悄然兴起并逐渐标准化。本文针对药学专业认证对药物分析学科的具体要求,以及对本校药物分析学科建设现状横向分析比较,就学科建设定位、学科队伍建设和本科教学研究三方面对本学科的发展加以规范、重组和创新。

一、药物分析学科建设的定位

现有专业认证标准对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规范,为药物分析学科方向建设提供指引。根据学校的基础和社会的需要,依托广西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及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目标定位,“以育人为目标,以学科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我药物分析学科重视应用课题的研究,强调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我学科研究方向主要为地方药企制定药品质量标准、进行体内药物分析以及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

通过与地方药企联合攻关相关科技难题,将企业的资金、设备优势与我院校的人才、科技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共建研究基地,既可以减少我校在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方面的投入,也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实践环境,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使我学科逐步形成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二、药物分析学科队伍建设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关键。我院药物分析学科队伍中专任教师6人,其士2名,教授1名,副教授2名,年龄全部在45岁以下,年富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然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只图眼前专业教师队伍够用、实用;重视师资学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所有这些都阻碍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作为技术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师资建设上,应强调高学历师资与高技能师资的互动与渗透,就是要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技能的“一体化”和“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从而培养出能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的学生。我教研室正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以适应我学科的快速发展。

三、本科教学研究

专业认证标准对我学科建设提供了参考规范,专业认证的标准涉及学科建设定位、教学质量的要求,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支持条件的具备等等方面,对建设好该学科提出了规范的要求,为我校在开展学科建设时提供较强的参考作用,如《全国药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知识点》和《全国药学本科专业学生基本技能手册》,列出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实验基本技能,这些标准及基本要求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1]。依托专业认证标准,我药物分析学科就教学理念、课程设置、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改进。

(一)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药品是否安全有效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所以质量控制是一项细致而严谨的工作,只有检验员意识到这工作的神圣,才会认真谨慎负责地进行实验,才可以提供真实可靠的测定数据。强调“合格的药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注重培养药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这也是药学专业认证里对学生素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及建设、教学内容及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职业与专业之间在教学上的联系是以课程为桥梁的,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自09年以来我们把药物分析课程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其中总论部分包括绪论、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药物的鉴别试验、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的含量测定与检验、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分析、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生物制品分析、药品质量控制中现代分析方法的进展;各论部分包括巴比妥类、芳酸类、维生素类、抗生素类、甾体类等药物的分析。授课时先将总论部分给学生介绍,期中即对总论部分进行段考考核,期终闭卷部分再以各论部分内容为主进行考核。将本课程分为总论及各论两大部分进行讲授,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分段考核又让学生从本课程繁多的知识点的复习中解脱出来,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者,我学科组使用自编的实验教材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参照药典正文和附录编排,兼顾各种测定方法选取典型药物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实验课时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此外,我学科组还组织学生到药检所、药厂、研究所、医院等单位参观,了解“药物分析”在药物研制、生产、临床应用等过程中的应用和药物分析实践的重要性,学习药检部门规范化操作(如容量仪器校正、仪器清洗及摆放、《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05年版)》)。通过课堂理论指引、实验课验证及参观药检部门工作流程三者相结合,学生对本课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紧接着,在我学科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加中草药质量标准研究兴趣小组、综合一体化实验以及体内药物分析选修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提高,因其看到药物分析课程所学的知识在药检所的日常检验工作中得到了具体应用和体现,感觉到所学所用,在知识和心理上得到了双重收获。

(三)改革传统考试模式

药学专业课程考试的目的也不外乎直接目的、间接目的和终极目的。其考试的直接目的当然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考试的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变能力;考试的终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个学生的专业素质、认识和实践能力、先天的和后天的潜在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发展。

我们培养目标清晰明确地定位于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而且是广大基层所需要的应用型药学人才。过去传统的考试方式重理论和书本知识,轻实务能力,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不高,实务能力或动手能力也很低。为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对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评分标准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单一的书面闭卷考试方式改为从理论、实践、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考核学生学习成效的多样化考试形式。采用平时成绩(含作业、实验及实验考核)(占30%)、期终开卷笔试(占40%)和段考成绩(占30%)相结合,三项考核各具特色,弥补了单项考核的某些不足。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考试形式,期末考试将试卷分为第一及第二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试卷为开卷考试,以问答题、分析题、设计题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占30分;第二部分试卷为闭卷考试,主要是考核教学大纲要求的“三基”知识,占70分。平时成绩含作业、实验及实验考核,要求学生重视每一次的实验训练。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三项考核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也符合教学规律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我们在教学研究及改革中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即培养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善于解决生产管理一线中实际问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融通合一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药学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本文依托现有资源及实践研究,就学科建设的定位、学科队伍和本科教学研究三方面对本学科的发展加以规范、重组和创新。专业认证可以推动专业结构的完善[2]、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直接体现着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与发展思路。加强专业认证,对规范和完善专业体系、加大专业内涵建设力度、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层次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专业认证,促进了我校药物分析学科建设,增强了学科与药企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带动本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泽龙,从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试点评估谈专业认证,2008.6:53-55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第13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剖析、自我定位,设定自身的职业生涯目标,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业、择业的竞争力,以实现高职高专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在学生为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学校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应兼顾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并因此而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提高专业的竞争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医药行业与药学专业调研分析

通过相关的调研可知,近年来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有两个就业方向,一个是药品销售方向,每年均达五成左右,大多是进入零售药店工作;另一个方向是医院药房,每年均达四成以上;其余如进入药品生产企业、转行、专升本的不足一成。

由于薪酬等原因,很多本科生不愿进入或难以安心在零售药店工作,中专生则由于其学历的限制,工作较长时间后才能考药师和执业药师等资格证,导致其职业提升速度不快。药企根据自身对执业药师和高职生的需求,居于最低成本原则,认为高职生是其执业药师的重要来源,因此更愿意招聘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作为后备人才,并提供一定的职业提升空间,如分批选拔进入一线管理岗位如店长、经理等职位。部分毕业生在一两本文由收集整理年内经过培养被选拔为店长,部分“订单式”培养的毕业生在实习期间即被培养为后备店长。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自2012年开始,新开办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2015年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全部实现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用药。由上可知,不管是对零售药店或是医院药房,高职药学人才的职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执业药师。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统计,截至2012年11月,广西有执业药师4121人。按国家“每个零售药店必须配备至少一名执业药师或其他符合条件的药学技术人员”的相关规定来计算,广西执业药师缺口达3.4万人。因此,培养更多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可缓解医药人才紧缺问题,服务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基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高职药学特色专业

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对特色专业说明如下:从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的特色。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基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高职药学特色专业。

(一)构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不可忽视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空间。就高职药学专业来说,学生毕业时最好拿到“双证书”,即毕业证以及医药商品购销员中级证(职业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在职业生涯中,医药商品购销员需要自我提升时,工作满一年面临药士资格考试,工作满三年面临药师资格考试,工作满五年面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前两者是卫生职称考试,后者是药学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考试。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既应考虑培养符合职业标准的毕业生,也应兼顾到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提升,即兼顾药士(师)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并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社会人”。这样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复杂多变的职业能力和生存能力需求,符合社会需要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

(二)构建具有职业提升空间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起大专业平台课程群和专门化方向课程群,以培养合格的“职业人”,并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大专业平台课程群由药学专业基础课群和药学专业课群组成。大专业平台课程群兼顾药士(师)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能够引导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提升。药学专业基础课程群主要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药学专业课群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药品购销、管理和合理用药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专门化方向课程群由药品销售技能综合训练、方剂学、中成药应用、中药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医学营养学、药店常用诊断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药品营销心理学、药师资格考试培训等任选课组成,由校企老师共同负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战演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高职教育除考虑培养优秀的“职业人”外,还应考虑培养合格

的“社会人”。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还应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身传言教,提高“准职业人”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注重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

高职教育注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校企共建,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实训、见习、顶岗实习场所,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工作,在工作中完成学习,培养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辅以药品销售技能综合训练、药师资格考试培训以及药店常用诊断学和临床药物治疗学等校企联合开发课程,通过大量实战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构建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共享企业的药学一线工作岗位的专家资源。这些专家资源多为“双师型”兼职教师,他们基础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完全胜任本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对于专任教师,学校可加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科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由此建立起一支业务娴熟、能力突出、社会适应性强、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第14篇

[摘要]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与开发已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论应用到高职药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精品课程建设中,具体研究本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资源、教学评价。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使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要求。

[关键词] 高职药学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过程导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b)-0151-04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and statute in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 major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orientation

QI Xiuling LI Peng YU Na WANG Lei CHEN Junrong LIN Zhongtao ZHANG Yuanyuan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ebei Province, Cangzhou 061000,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orientation has become a hotspo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The working process-oriented theory will be applied to the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and statute in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 major. Careful study will be carried out on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course-orientation, course-oberjective, curriculum design concepts and ideas,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d situation analysis,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curriculum resourc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reforms stimulate the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to stud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make the teaching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and statute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al train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 major;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and statute;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Working process-orientation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10030004)。

[作者简介] 祁秀玲(1966.12-),女,汉族,河北东光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研究方向: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已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方向[2]。所谓基于工作过程模式,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内容,以培养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全新职业教育模式[3]。因此,在高职药学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精品课程建设中,针对药学专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完成任务所需知识和技能渗透和融合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避免了逐条解释法律条文的枯燥与乏味,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课程定位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药学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能在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从事药品生产、检验、经营、调剂等工作[4]。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通过学习药事组织体制、药品法制管理、药品注册、生产、经营、使用、价格、广告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以及药学技术人员的管理等内容,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工作所必需的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药学实践中常用的药事法规,了解药事活动的基本规律,具备自觉执行药事法规的能力,并能综合运用药事管理的知识和药事法规的规定,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5]326。

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办学特点,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本课程属于药学人员从事实际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核心技能,支撑了从事药物研发、药品生产、药品经营和处方调配工作的规范从业能力培养,同时也是药学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以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前导课程,同步课程有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鉴定技术、临床疾病概要等,共同为后续课程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综合技能实训及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2 课程目标[5]326~327

2.1技能目标

①运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从事药品注册申报等工作。②能运用药品生产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从事药品生产、检验、管理等工作。③能运用药品经营管理相关规定规范处理药品进、存、销、运中的质量管理。④能运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相关规定,规范从事药品调剂及管理等工作。⑤具备自觉执行药事法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药学实践中的问题。

2.2 知识目标

①掌握药事管理的基础知识。②掌握药品监管的原则和主要内容。③掌握药学实践中各环节的管理办法及规定。④熟悉我国药品监管组织体系及内容。⑤熟悉药品标识物、广告、价格的管理规定。⑥熟悉中药材(饮片)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管理规定。⑦了解药品知识产权保护、药品专利(商标)保护知识。

2.3 素质目标

①明确依法从业的观念。②树立保障用药安全为首要任务的理念,养成踏实勤奋、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③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④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3.1 设计理念

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校企合作。

3.2 设计思路

为了使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更好的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近年来我们对药学专业主要岗位进行了调研分析,归纳了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了岗位能力需求,确定了学习情境,在此基础上按照药品的形成和流通过程将学习情境进行序化(表1)。根据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过程管理规范要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6],包括药品注册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处方调配等内容,力求与医药行业药事管理各方面实现一致性。本课程依据药学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以药学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兼顾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升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形成了34个学习任务(54学时):认识药事管理;药事管理体制;药品、药学、药师;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特殊药品管理;分类管理、基本药物、医疗保险用药管理;中药管理;药品标识物与价格、广告管理;新药注册;仿药、进口药、补充申请与再注册;药品生产企业开办申请;GMP认证;原辅料、包材采购、验收与检验;药品生产管理;药品入库、储存、运输;药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药品批发企业申办过程;GSP认证;药品购进;药品验收、储存、养护与出库、运输;药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药品零售企业申办过程;GSP认证;药品购进;药品验收检验;药品储存、养护、出库与运输;药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药房处方调配;仓库验收、养护与药品发放;临床药学工作;医疗机构制剂配置申请;原辅料采购、验收与检验;制剂生产;制剂入库、保管、使用。

3.3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安排

以药品注册、生产、经营、使用对药事法规的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序化教学内容,即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选取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序化内容,例如药品经营过程监督管理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安排见表2。

4 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

4.1 课程特点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特点表现为专业性、政策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法律法规更新速度很快。

4.2 学情分析

正确的学情分析是增加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7],本专业面对的是高中起点的专科学生,智能类型多属于形象思维为主,不善于学习陈述性知识,学习情绪化强,对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积极性高,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很低。但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乐于实践。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学生习惯了启发式教学;通过先导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药学基础,但知识仍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后续课程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服务于实践。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注重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培养。

5 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基于上述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我们在教学中针对性地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5.1 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药物研究、药品生产、药品经营和药品调配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单元项目,以学生为主体驱动课程教学过程,将理论实践融为一体,教学做一体化。利用校内的企业资源和校外实习企业的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如在药品注册时引入企业真实的报批资料。在教学习药品调剂过程的监督管理时,在学生完成必备理论和处方调配技能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沧州市人民医院药房为平台,在药房人员的指导下开展顶岗实践,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就业环境,感悟企业的职业道德,该种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2 教学方法

5.2.1 案例教学[8] 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是:布置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学生提出观点、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如在讲述药品管理法时,首先介绍一个相关案例,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板蓝根颗粒经某省级药检所抽检后,鉴别项目不合格,启发学生回答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该批药品如果检验结论无误应该属于假药还是劣药的范畴?从而引出假、劣药的概念;接着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该公司的质量部门负责人,在接到该不合格报告单后应如何处理该质量事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示学生应该首先对留样产品进行检验,如果检验结果符合规定,可以申请复验。然后提问学生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公司应该在自收到药品检验报告单后多长时间内提出复验申请?向何部门提出复验申请?复验时尚需提供哪些资料?对复验样品的来源是如何规定的?一系列问题均涵盖在一个案例内,紧扣学生思路,逐步导入本次新课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学习。

5.2.2 PBL教学[9]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该方法特别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在讲解特殊药品时,首先给出几个问题:①品与麻醉剂的区别是什么?②品、与的区别是什么?③品和流失有哪些危害?④如何加强对品和的监管?使学习一直以问题为中心,为解决药学实践问题而学习,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学生思维得到启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5.2.3 情景模拟[10] 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进入职业情景,能更快地掌握学习要点。如在药品注册管理中学生模拟药品注册人员,教师模拟注册管理人员;在药品生产管理中学生模拟药品生产操作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物料管理人员等不同角色,教师模拟GMP跟踪检查人员;在药品经营管理中,学生模拟销售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等,教师模拟GSP跟踪检查人员。通过模拟实践、情景再线,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5.2.4 学法指导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内容更新很快,我们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卫生部网址告诉学生,介绍在网站上下载法律法规文件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生时时关注两个网站新的法律法规文件。

5.3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主要采取多媒体教学、见习、知识竞赛。我们制作了全程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教师带领学生到药品的使用单位见习,边参观边讲解,非常直观,不仅易懂,而且记忆也深刻。通过知识竞赛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综合运用药事法规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该活动举办两届,学生均踊跃参与。

6 课程资源

6.1 师资队伍状况

本专业从事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工作的专兼职老师12名,接受由行业一线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在7名专职教师中,有6名教师有行业工作经历,具备丰富的药学实践经验,其中2名教师参加了药剂专业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药事管理与法规》建设任务。

6.2 教材资源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药事管理与法规》,该教材优点是与行业紧密接轨,但是与资格考试联系不够。因此,我们将题量丰富的执业药师考试用书推荐给学生参考使用。

6.3 案例资源

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资源建设中注重搜集和整理各种药事管理与法规的案例,包括文本案例库、视频案例库。案例内容一方面来源于教师在以往的药学实践中实际遇到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是最好的教学案例;另一方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兼职教师每年也提供了大量新的案例,案例库得以逐年更新。

7 教学评价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学生考核成绩由理论成绩(90%)和实训成绩(10%)构成,均包括过程性评价成绩和终结性评价成绩两部分。过程性评价成绩包括阶段性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实践表现、实践报告完成情况等。期末理论考试采用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接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评价包括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行业专家评价,其中,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和同行评价是通过听课反馈的方式,给任课教师给与评价,而行业专家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各岗位学生见习、实习以及就业学生的表现给予课程的评价。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建设建设,即以药事管理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典型任务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与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托,按照岗位行动领域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本课程建设实施几年来,效果良好,2012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 高文敏.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中药手段[J].黑龙江教育:高教教育与评估,2009,(1-2):112-114.

[2] 宫晓梅.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通信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开发[J].大学教育,2012,12(1):83-86.

[3] 周巧英.“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 (2):136-137.

[4] 邓红华,黄秋霞.《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42-143.

[5] 杨世民.药事管理与法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2.

[6] 张丽娟,黄志艳,李建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成人教育, 2011,(23):152-153.

[7] 邵燕楠,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3,(2):60-63.

[8] 祁秀玲,陈俊荣,,等.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50-151.

[9] 祁秀玲,陈俊荣,于永军,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药物制剂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66-167.

药学专业建设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精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08-03

药物制剂技术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具有工艺学性质。本课程对学生药物制剂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是高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

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我校非常重视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把课程教学功能从传统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向培养具有必备的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药学专业基本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经营、使用等领域的一线工作岗位从事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调剂和药品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转变。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完成了药物制剂技术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及申报,并顺利通过验收。现把本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深刻认识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精品课程是指在同类课程中,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相对领先,质量属于优秀的课程,其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①精品课程建设就是将课程建设成精品,是使课程精益求精的过程。②精品课程建设不仅仅是教材或教学内容的建设,还涉及到诸多内容,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③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教师。高校教师既是教学工作者,又是行业一线的专家能手。其双重身份和角色决定了他们在精品课程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方面应该是主力军。④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明确课程开发思路,优化课程设计

药物制剂技术的课程开发思路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进行校企合作。

在具体操作中表现为课程组密切与制药企业合作,从分析药物制剂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知识、技能和索质要求人手,将药物制剂制备技术人员的工作情境转化为若干学习情境。以此来开发、改造本课程。

具体步骤为:在课程开发时,针对专业主要岗位进行企业调研。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确定人文素质领域、职业能力领域、职业拓展领域;引入企业生产项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学习情境,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情境;结合职业资格标准,设计教学情境具体实施环节,融合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学习过程。见表1。

3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课程建设的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内容建设是核心。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材教辅编制和实践环节建设。

3.1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由科研水平、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教师主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专兼结合的教师梯队,最终形成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教学质量较高,具有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3,2教学内容改革要不断适应制剂技术发展的需要

精品课程建设要达到既定目标和建设目的,主要是通过传授教学内容来实现的。教学内容改革应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授课内容及时更新、整合,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成果,并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化、现代化。

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改革主要体现在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上。在药物制剂制备过程中,增加药品生产程序中生产前检查、生产中质量控制、生产结束后清场等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药品实际生产相对接,增加教学有效性。

3.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

将教学内容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药物制剂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形成一套教师教授有效、学生乐于接受,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模式。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有:

第一,项目教学充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项目教学的思路不是很清晰,主要是先进行理论内容(即制备必备理论知识)讲解,然后在下次课时进行相应实验操作,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连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被动性。本学期部分剂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如在颗粒剂制备项目教学中将理论教学内容转移至实验室,先给出实验项目,即颗粒剂的生产指令,学生接受生产指令后。先听教师的讲解,教师讲解时结合实验设备及现场的原辅料进行摇摆湿法制粒的现场示范,教会学生如何制软材、如何制粒、干燥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如何进行整粒、对所制备的颗粒应该做哪些常规检查、如何检查等。学生看到制备出的颗粒半成品后,实验兴趣大增。然后由学生亲自操作。在教师示范过程中对容易出现的问题,如辅料的选用、软材的湿润程度、制粒的原理、烘箱烘干的缺陷等能给学生启发,提出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自行操作时注意这些环节。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说出实验感受,从而自然过渡到接下来的颗粒剂制备必备理论介绍。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项目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这是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中各个项目的难易度不同,这种教学方法适合对操作技巧要求较高而制备程序又不很复杂的实验项目,如颗粒剂、乳膏剂、栓剂等。

第二,教学中全程采用多媒体。直观的图片和动态视频使教学的直观性大大增强。在相应剂型制备内容的讲解时采用流程教学法,即首先给出制备流程,该流程为符合GMP要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标有相应的洁净度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药品生产意识。按照流程图的顺序详细介绍每一生产工序的操作方法和要点,最后用典型的案例进行归纳和

总结,这样教学逻辑性强,在流程中强化知识点,避免了药剂学知识点过于零散而造成的学生学习难度大这一常见现象,同时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3.4教材教辅的编制是精品课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程教学内容和手段的集中体现

精品课程的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或反映专业优势的特色优秀教材。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根据自编校本特色教材,开发网络课件,建成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

3.5实践教学是突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方法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通过方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专业能力是基本生存能力,通过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社会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通过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