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糖尿病;抑郁症;心理护理

近年来,内科躯体疾病并发抑郁症的报道越来越多。内科躯体疾病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且内科住院患者中抑郁症的漏诊现象十分普遍,从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对这些患者的积极治疗。糖尿病与抑郁症的关系非常密切。

本文调查了从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间我科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以了解抑郁症患病率以及心理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间我科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既往从未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

1.2方法

所有病例入院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评估,以总分≥35为严重抑郁症,20≤总分<35为轻、中度抑郁症,8≤总分<20为可能抑郁症,总分<8为无抑郁症。将总分≥20的1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进行心理护理1小时;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再次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评估。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x±s表示。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85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情况(见表1)以总分≥20为有抑郁症,从表1可以看出,85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有16例并发抑郁症,占18.82%。

2.2男女患病率比较

男女患病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2.3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护理前一般情况比较(见表3)对于16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再分为2组,每组8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进行心理护理1小时;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2组进行心理护理前,在年龄、性别、病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抑郁量表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进行心理护理1小时,共2周。主要包括:(1)消除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恐惧感;(2)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3)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本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不进行心理护理。2.4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实验组在治疗2周后,其抑郁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7.793,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7.322,P<0.01)。

三、讨论

(1)抑郁症是指以情绪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弱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绪障碍,可以从闷闷不乐发展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社会功能受损,甚至可能有自杀等过激行为,给自己及家庭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2)内科住院患者中,抑郁症的漏诊、误诊十分常见,Feld-man等报道的328例内科疾病中,有4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被漏诊;Schwab等[2]报道的153例内科疾病中,有34例抑郁症被漏诊。造成抑郁症漏诊、误诊的原因可归纳为:①情感体验较含蓄,患者常以躯体不适代之或抑郁症伴随躯体疾病;②以躯体症状为主诉;③症状不典型;④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抑郁症与痴呆、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等同,故患者不愿意诉说或掩盖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情;⑤内科医生重视不够,缺乏相关的知识,故不能正确识别抑郁症;⑥一元论诊断原则造成。本文所调查的85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6例并发抑郁症,占所调查人数的18.82%,低于陆林等[3]报道的23.70%。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6例抑郁症患者中,既往从未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

(3)抑郁症与糖尿病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是一种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治疗、康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心身疾病,它又是一种需要终生治疗的慢性疾病,目前还不能根治。此外,严格的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措施。因此,许多糖尿病患者不仅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情绪消极、低落,不配合治疗,或不能坚持长期控制饮食。而且部分糖尿病患者因病情严重而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但多数患者认为一旦使用胰岛素后就会“成瘾”,从而拒绝使用,以致病情发生、发展甚至加重。研究表明,抑郁症不仅是糖尿病的严重后果,也是糖尿病不易控制、加速并发症恶化的重要原因。合并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和生活信念,个别患者有自杀念头,使糖尿病的治疗难以有效、有序进行。有学者发现,血糖控制水平欠佳及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4)本次调查显示,抑郁症多见于女性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女性。这可能与此年龄段的女性卵巢功能减退,且处于退休的年龄段,存在心理失落感等有关。

(5)应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情感障碍,及时给予心理护理。表4表明,对合并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其抑郁量表评分明显降低。所以,应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本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让患者充分理解目前虽然还不能根治糖尿病,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得以控制并避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了解影响其健康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而控制好血糖就能防止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使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得以长期、有序进行。

四、结论

糖尿病伴抑郁症并不少见,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应针对非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精神卫生继续医学教育,以降低抑郁症的漏诊率、误诊率;同时,应对部分糖尿病患者及时进行心理护理,以改善抑郁症状,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FeldmanE,MayouR,HawtonK,etal.Psychiatricdisorderinmedicalinpatients[J].QJMed,1987,63(241):405~412.

[2]SchwabJ,BialowM,ClemmonsR,etal.Thebeckdepressioninventoryindedialinpatients[J].ActaPsychiatryScand,1967,43(3):255~266.

[3]陆林,黄明生,孔学礼,等.内科住院患者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4):234~236.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方法:回顾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112例,按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成实验组56例(临床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56例(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并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从病情恢复情况看,实验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肾功能改善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从生活质量评分角度看,实验组的生理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结论:为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用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临床整体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51-0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简称DN)是一种慢性并发症,主要是由糖尿病血管病变引起的[1],与青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器脏功能较弱,病情进展迅速,更易出现尿毒症,病死率更高,做好对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将研究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5月~2012年11月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112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6例,对照组56例。实验组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67~82岁不等,平均年龄70.3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69~81岁不等,平均年龄73.0岁。经检查,112例患者血肌酐>707μmol/L,肾小球过滤

1.2一般方法。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内科常规护理干预,为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整体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2.1内科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为该组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护理宣教,为改善其肾功能,给予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为控制患者血糖,每天为患者注射胰岛素,或叮嘱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此外,对其进行饮食干预与运动指导。

1.2.2临床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病程比较长,患者易存在绝望、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以上不良心理同意导致血糖波动,恶化患者病情。护理应该用安慰性与鼓励性的语言同老年患者交流,消除其抵触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用药依从性,此外,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与运动指导,纠正患者不良行为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判断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并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从病情恢复角度看,若患者空腹血糖处于4.4~6.1mmol/L之间,说明血糖控制良好,若患者≤18mmol/L,Cr≤500μmol/L[3],说明其肾功能改善良好,从生活质量看,利用“生存质量测量量表简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方面内容,生活质量越好者,评分越高。

1.4统计学分析。与两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相关的数据,借助SPSS11.5(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进行统计学处理,若P>0.05,无统计学意义,若P0.05)。

2结果

2.1两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对比。实验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肾功能改善良好率高度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2.2两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实验组的生理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机体器官老化,易出现低血糖、低血压、感染等并症[4],有必要做好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在临床综合护理中,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其不良情绪,与此同时,保持患者膳食的合理性,控制其对糖的摄入,叮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禁烟酒,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定时调整各类降糖药物的剂量。此外,为患者及其家属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手册,讲解防止低血糖与血糖监测的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本文研究了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内科常规护理干预,为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实验组的病情恢复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综上所述,为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用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荣,金丽萍.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9,03(23):235-236

[2]李碧妮.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在老年患者中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11,14(20):160-160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3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是十分严重危险的急性病症,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论难,还队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1]。为进一步探讨有效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结合我院临床护理工作实践做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5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所有患者糖尿病均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3.2±2.7)岁,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5.6±1.2)年,I型糖尿病患者12例,Ⅱ型糖尿病39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咳嗽以及意识模糊等症状。

1.2临床观察及护理

1.2.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入院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包括:血压、血糖、呼吸、心率、神志等,并给予心电监护,尤其要注意观察呼吸变化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以及SaO2的变化,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患者常有嗜睡、烦躁表现,晚期时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以致昏迷[2],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情况,对躁动者可加肢体约束带、床挡保护,以防发生坠床等意外。

1.2.2对症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循环功能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议案米观察病情基础上给予对症护理。对于发热患者应遵医嘱给予使用抗生素,高热时慎用退热剂,以免患者出汗过多引起虚脱,首选温水擦浴或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降温后注意保暖[3]。循环功能障碍可使周围循环衰竭和肾灌注量降低,引起电解质紊乱,此时护理人员应确保液体和胰岛素输入,静脉输液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措施,同时监测血电解质变化情况,以免出现低钾血症。

1.2.3并发症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易发生心、肾功能不全、感染等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科学的判断,积极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的给予治疗。出现感染情况时应使用足量抗菌药物治疗,协助医生做好尿糖、血糖、尿酮体、血酮体的检测及抗炎、抗休克、防治脑水肿等各项工作[4]。

1.2.4饮食护理:饮食不合理是酮症酸中毒的重要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清淡容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遵循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根据患者标准体重及劳动强度计算每天所需的总热量[5],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比例制定食谱,坚持少食多餐。

1.2.5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变化对血糖波动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到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诱因以及积极控制血糖对于治疗酮症酸中毒的重要性。同时,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以便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6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指导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嘱患者按医嘱规律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换药。

2结果

5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血糖降至6.13~9.67mmol/L,尿酮全部转阴,尿酮消失时间为24~48 h,未出现心、肾功能衰竭、脑水肿、休克以及感染等并发症。

3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作出判断,并及时进行处理[6],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以便更好的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基础上,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徐丽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抢救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210-211

[2]贾雪欢,岳晓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情观察和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00

[3]陈华秀.5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225-231

[4]赵美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194-195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糖尿病;护理措施;并发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058-02

糖尿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终身性内分泌疾病,而长期的病程中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病死率很高。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所以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现对我科2003~2007 年收治的116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116例均为2 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67例,女49例,年龄47~70岁。发生并发症者63例,其中高血压37 例,糖尿病足4例,酮症酸中毒1例,肾脏病变15例,皮肤感染8例。最长病程29年,最短1年;最长住院时间28 d,最短21 d,平均24 d。另取2003年以前未实施综合护理的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116例为对照组,两组在病程、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及治疗措施,如知识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并发症防治等,与对照组在住院日数、并发症减轻、血糖控制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知识宣教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全面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单靠使用药物是不够的,因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日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对患者和家属耐心宣教,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不能根治,但像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控制。让患者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识和治疗要求、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及方法、使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等,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以主动密切配合治疗及护理措施的实施。

2.1.2 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漫长,治疗需要长期进行,需要严格控制饮食,病情时常有反复,尤其是后期的多器官、多系统的并发症,容易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和失望心理,又由于内分泌紊乱使患者易烦躁,产生失去生活信心的念头。

首先,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的病因、并发症及其诱因要有充分的了解,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安慰。和患者增加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并耐心地倾听、巧妙地启发、正确地疏导,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情绪稳定,思想乐观,在治疗过程中能够配合。

2.1.3 饮食治疗的护理饮食治疗的护理是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的最基本的护理措施,有效控制饮食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1]。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原则是:维持标准体重, 避免肥胖和消瘦;摄取营养平衡的饮食, 即: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物纤维等营养素以适当的比例搭配,不过食、不偏食,在治疗过程中按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病情控制较差者应注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补充。

2.1.4 运动锻炼指导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长期适量的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改善糖原的氧化代谢及心血管功能,使最大摄氧量增加,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药物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散步及家务劳动等。不能间断,要持之以恒。注意: 血糖> 16.8 mmol/L 、酮症酸中毒、增殖性视网膜病、肾病(Cr>176 mmol/L)、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及合并急性感染的患者禁忌运动疗法[2]。

为了避免低血糖发生,运动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在运动时应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并携带甜点及写有姓名、家庭地址、亲人电话号码和病情的卡片以备应急之需。

2.2 药物应用的护理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严格遵守医嘱,三查七对,还要了解用药的目的,熟悉药物的性能和注意事项。

2.2.1 口服降糖药物的护理教育患者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患者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等的变化,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出院后的维持治疗,要让患者知道药物服用时间(餐前或餐后多久);哪些药可能发生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如何注意等。把药物服用剂量和服药时间醒目地写在标签空白处,以做提示。

2.2.2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教会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使他们了解胰岛素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如:注射部位应选择皮肤松弛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止注射部位出现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硬化,影响药物吸收;注射后30 min 内适当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

2.3 并发症的护理

2.3.1 急性并发症的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尤其要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气味及脉搏、血压的变化,如呼吸深而大且有酮味,应疑为酮症酸中毒的表现;进行心电监护,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监测血糖、尿糖及电解质的动态变化,治疗开始后每1~2小时测1 次血糖,每4~6小时测尿糖1 次,为应用胰岛素提供依据,待病情好转后减少测定次数。

2.3.2 慢性并发症的护理发生糖尿病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或衰竭。因此,应定期复查相关系统,力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延缓、减少、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我保健,指导患者经常检查足部情况,选择适宜的鞋袜,应选脚趾能完全伸直的鞋子,选择不刺激皮肤、松软、宽松的棉袜。养成每晚用温水洗脚的习惯,水温37~38 ℃,浸泡时间5~10 min。修剪趾甲时要细心,不宜剪得过短,以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

3 结果

116例患者全部长期存活,随访6个月,并发症明显减轻,效果满意。与对照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4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慢性疾病,对于治疗和预后的影响因素较多。患者的心理、饮食、运动锻炼以及药物的合理选择、应用是控制病情的关键,该病无法治愈,需要长期的治疗控制,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的性格、病情轻重和其他具体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才能满足不同类型患者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小妹. 护理学导论[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9.

[2]王宁玫. 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护理干预[J].淮海医药,2006, 24 (2):150-151.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护理干预是降低母婴妊娠期并发症,保证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本文就我院收治的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患者年龄在24至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6岁;孕周37至42周有48例,孕周未到37周有10例;初产妇有45例,经产妇有13例;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空腹血糖>5.88mmol/L,或者耐糖量>11.1mmol/L。

1.2护理方法

1.2.1妊娠期

(1)产前检查与指导。定期给患者进行产前检查,看患者有无妊高症、羊水过多等现象,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和调整,通过B超掌握胎儿发育情况。患者每月体重增长应在1.5kg以下,避免患者出现肥胖症,对妊娠结局造成影响[1]。(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主动向患者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和面对疾病,消除患者内心顾虑。同时指导患者听些轻缓音乐,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3)饮食护理。若患者妊娠前体重60kg,每日进食量不超过250g。依据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合理安排饮食,以低含糖量食物为主。(4)合理使用胰岛素。当患者饮食控制效果不佳,可改为药物治疗。依据患者血糖状况,选择适宜的注射位置,并控制好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和时间,对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和预防。

1.2.2分娩期

(1)患者在分娩期间,子宫收缩加强,糖原消耗量大,进食量较少,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酸中毒或者低血糖等症状。因此,在进入产程后,护理人员应每隔1至2h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并鼓励患者多进食,必要时注射适量胰岛素,以避免低血糖症状的产生[3]。(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原利用缺乏。使产程延长,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产程进展进行密切观察,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所以,保证产程顺利进行。(3)若患者血糖过高,将增加耗氧量,出现缺氧性症状,引发胎儿窒息。这时护理人员应对胎儿心率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护,查看羊水状况,及时防治缺氧症状,同时查看患者有无并发低血糖症状。

1.2.3产褥期

(1)产后对胰岛素使用剂量进行调整,产后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激素会急剧下降,容易在体液流失、产后出血影响下,容易出现低血糖症,这时应叮嘱患者要卧床休息,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2)产后患者免疫抵抗能力较弱,同时在阴道分娩操作、留置尿管等影响下,容易出现各种感染现象。所以尿流留置时间不宜大于12h,并指导患者注重个人卫生。对切口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并保持阴道清洁、干燥。(3)对新生儿血糖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新生儿存在的低血糖症状,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新生儿由于低血糖而引发的脑损害现象。

2.结果

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38例选择自然分娩,20例选择剖宫产 ,其中妊高症1例,早产1例,无低血糖症状发生,产后患者血糖均恢复正常。2例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给予适量10%葡萄糖,血糖得到恢复。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程度不同的异常糖代谢现象,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史、肥胖症史、巨大儿史、流产史等,容易并发低血糖、早产、感染等并发症,对母婴生命健康及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本研究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给予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显著性的效果。首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将妊娠期并发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给予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进行控制,并给予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内心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以改善妊娠结局。其次,加强孕妇产前检查和自我监护,能够及时发现孕妇存在异常现象,并及时给予有效的诊疗措施。通过对孕妇血糖情况进行监测,并积极防治妊娠期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分娩护理措施,同时在产后对母婴血糖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保证母婴安全。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母婴妊娠期并发症明显减少,妊娠结局均良好。

参考文献:

[1]管田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7(08):65-66.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症;诱发因素;护理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肥胖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我国糖尿病缓则数已在3000万以上,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健康杀手”[1]。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给个人及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危害生命。对于糖尿病合并的诱发因素至今临床上有所探讨,关于导致糖尿病合并症的护理对策有效的实施,为糖尿病患者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较少合并症的发生,更好的控制血糖,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笔者现将糖尿病合并症的诱发因素及护理对策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02例糖尿病合并症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28-90岁,平均年龄在(56.39±4.91)岁。其中发生糖尿病合并症的类型有:心脑血管疾病34例,肾病12例,眼部疾病12例,低血糖的患者26例,酮症酸中毒的患者6例,糖尿病感染的患者12例。其中病程在1-76年,平均病程为(28.76±4.29)年,入院时血糖为1.1-28.8mmol/L,平均血糖值为16.7±2.8mmol/L。

1.2 方法 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均救治成功,意识状态为清醒,能够正确的回答文化,不能够回答问题的患者由家属代替完成。对于此组患者进行密切的心理评估,入院评估,包括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方面,运动方面,以及精神因素等。详细记录患者所回答的问题,并分析总结导致出现糖尿病合并症的相关诱发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

2 诱发因素

探究统计表明,糖尿病合并症的病例发生的诱因,实际上都是对主要的脏器的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的病变所致,例如,患者患病肾脏、眼底以及足部等部位的合并症时是微小血管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而患者患病于心,脑血管是则是以中心血管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而导致动脉硬化的直接原因不是由于机体内的血糖值的高低,而是在于患者体内血脂含量的多少[2]。尤其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诱发糖尿病合并症的因素有很多种,多数是由于感染、体力过度、肥胖、环境因素以及妊娠等因素都会导致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其中主要因素为感染,它在糖尿病合并症中占有主要地位,特别是病毒性感染是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主要诱发因素,研究发现,多种病毒感染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都会导致胰岛炎的发生,因此导致胰岛素的分泌不足而导致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病,同时还会引起其他的并发在的发生。其中肥胖也是诱发糖尿病合并症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肥胖人群的体内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会逐渐减少,出现糖代谢减慢或者障碍,是体内血糖值升高,引发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3]。

3 护理对策

3.1 控制血糖的护理对策

3.1.1 饮食指导 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症患者饮食治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正确的限制患者摄入食物的热,长期坚持不仅能使体重下降和减肥,而且减轻胰岛的负担,并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利于控制血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指导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低盐低脂饮食、戒酒或戒烟、少吃煎炸和腌制品并相应的根据病情限制钠的摄入,每日食盐量应不超过2g,适当的补充含钾和钙的食品,教会患者及家属制定食谱,注意总热量。

3.1.2 运动指导 运动是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的简单方法,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4]。但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中、轻度的运动方式来运动疗法如快走、慢跑、拖地、平地骑车等,注意老年人活动要适度,剧烈运动可致血糖降低

3.1.3 正确使用降糖药物 护士应严格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并根据血压和血糖监测结果合理用药;降压药多为控制剂和缓解剂,切忌勿嚼服应该整片服用;磺脲类药物应餐前半小时服用;双胍类应在餐后服用,α-糖酐酶抑制剂应在进餐第一口服用。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服用药量、注意事项及副作用,如发生低血压时必须休息,出现心慌、全身大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可以吃糖果或者进食。

3.2 心理护理对策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长期的疾病,治疗过程长而且发生糖尿病合并症可遍及全身的重要脏器及器官,因此在护理患者中不仅注重患者的基本治疗和并发症的发生,更加注意的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与疏通,向患者讲明关于糖尿病合并症的相关症状和预防措施,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疾病,告知患者避免出现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的心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明莉,毋远春,杜绍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372.

[2] 康继宏.中国糖尿病防治研究的现状和挑战[J].转化医学研究,2008,6(2):711.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心律失常;预见性护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41-02

由于糖尿病的严重危害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不同,糖尿病造成的冠脉血管病变更严重,易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症[1],由冠脉血管病变引起的死亡已成为老年糖尿病人的首要致死因素[2],临床观察、预见性护理及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2005年3月~2007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68例,男93例,女75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4.82±4.79)岁;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156例,男87例,女69例,年龄38~76岁,平均(63.74±4.59)岁。两组间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常规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采用美高仪蓝牙式遥测心电监护系统,同步十二导联监测含holter功能,采样心电监护波形48 h。并附生活日志表,统计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ST段改变阵次。

1.2.2统计学方法所有数值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表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多源室早、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阻滞较多见,其次为室上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见表1。

表1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例(%)]

心律失常类型 糖尿病冠心病 非糖尿病冠心病 P值

室性心律失常 117(69.64)84(53.85)<0.01

室上性心律失常 89(52.98) 63(40.38) <0.05

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ST段改变发生率为85.12%,而非糖尿病的发生率为71.79%;在原来ST段的基础上,ST段发生进一步改变,合并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者28例(16.67 %),有胸闷憋气乏力者91例(54.17%),胸痛症状的患者49例(29.17%),无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者11例(7.05%),有胸闷、憋气、乏力者85例(54.49%),胸痛症状的患者60例(38.46%),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症状与ST-T改变的关系(例)

组别 ST段改变 胸闷憋气乏力 胸痛症状 无症状

糖尿病冠心病 1439149 28

非糖尿病冠心病 112 85 60 11

P值 <0.01 <0.05<0.05<0.05

3讨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动脉的损害严重且不可逆,影响冠脉血流,加上代谢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痉挛等,导致心肌的供血受到影响,从而使心肌的电活动发生紊乱,心脏的自律兴奋传导功能失调,引起各种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又影响了心肌收缩力及输出量,使心肌病变进一步加重,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尤其以室性心律失常明显,提示糖尿病造成的血管、心肌损害较其他严重,特别是对于频发室早、多源、RonT型室性过早搏动等严重心律失常应及早做出判断,及早处理,避免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扑、室颤。对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及快速心室率持续的时间,有无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无心衰和休克的征象。而房室传导阻滞伴缓慢心室率时应着重观察长间歇的最长度及出现的频率,是否会出现心脏停搏或室速室颤,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进一步减慢,尤其要加强心电监测。因此要求临床护士对监护波形正确判读,及时告知医生予以处理。对于各种心律失常的出现,结合病情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就尤为重要,能够及早做到护理干预。

糖尿患者因为心肌营养障碍,神经末梢对痛觉感受迟钝,有的病人还发生脊髓神经病变,影响痛觉的传递,常常症状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表2显示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痛型较多,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胸闷、气喘、乏力,甚至部分患者心电图演变时无明显症状。有报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仅为40%,无痛型超过70%。由于症状的不典型,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产生严重后果。因此,护理上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心电监测,提高护理反应度。心电监护示波出现异常ST-T改变,注意观察患者面色、意识、血压变化,有无症状及持续时间,必要时查常规心电图,排除呼吸、影响及干扰因素,将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及时通知医生,以作出相应处理,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龙继红,邱河.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生活指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6):7.

[2]王瑞萍,钱怡简,陈曼丽.老年人糖尿病心脏病的临床及病理改变[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10):677-679.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医护理;手术时间并发症;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55-02

酮症酸中毒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多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明显不足,生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系内科常见急症之一[1]。我院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共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70例,分析其中医护理效果。临床资料,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3月~2016年6月,我院共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70例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35例,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18~75岁,平均(32.5±0.7)岁。对照组患者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41~76岁,平均(32.4±0.8)岁,所有病患都符合牛津临床内分泌手册的标准,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多尿、呕吐、乏力等,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①燥热伤肺证:在环境护理方面,要保持患者所住环境安静,由于患者皮肤干燥,会引发瘙痒,容易抓绕,所以需要增加病房的湿度,或者给予患者涂抹润肤油,情绪护理方面,患者咽干,不愿意与人交流,情绪低落,护理人员要积极与病患沟通,树立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饮食护理方面,需要长期使用温良的无糖中药进行泡水代替茶饮,减轻患者的舌燥,选择夏枯草、荷梗、等食材制成粥进行食用;按摩护理,按摩太阳、风府、风池等可以促进睡眠;②胃燥津伤症,在环境方面,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因此每天开窗进行通风,提高房间的湿度以及降低病房的温度,情绪方面,病患因为体重减轻,而出现焦虑与恐惧的心理,饮食不规律,护理工作人员需要理解病患的痛楚,采用和善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嘱咐病患控制饮食,只有控制好饮食并且配合治疗,病情会慢慢恢复的,饮食方面,在患者出现大便便秘时,需要食用少量的糖,多食用蔬菜、纤维等同时可以进行番泻叶进行泡水服用,主要以清热养阴,适当食用苦瓜,生地黄,以及葛根等,可以促进消化,但要禁食羊肉、狗肉[3]。③肾阴亏虚证:在环境护理方面,患者因为头晕、乏力等原因而出现嗜睡状况。因此需要保持病房安静,防止出现噪音,在护理工作中动作一定轻柔,防止打扰患者;室内温度保持在25 ℃以上,避免让患者着凉,并保持室内的光线柔和。④情绪护理:当患者出现耳鸣耳聋、以及视力下降,不想多与人交流;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嘱咐其按时适量运动;在护理工作中要适当增加音量,而且需要不断鼓励患者。⑤饮食护理:饮食应以温元补阳为主、除湿散寒为主, 可酌情服当归、枸杞等熬制成汤剂给患者服下。对于口渴的患者,可将生姜、等泡水替代茶服用。⑥按摩护理:部分处于一直昏睡的患者,可在其三阴交与中脘进行艾灸;对于可以独自下床活动的患者,可指导患者参加少量的体育锻炼。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血糖值、酮体转阴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以率(%)、(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值为(13.98±2.71)mmol/L,酮体转阴时间(42.11±21.31)h,住院时间为(6.81±2.11)d,对照组患者的血糖值为(18.56±3.81)mmol/L,酮体转阴时间(48.81±29.61)h,住院时间为(9.62±3.42)d,实验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

3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病因为包括感染、治疗不当、饮食失控、应激状态、精神因素等;病理生理,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严重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携带氧系统失常,周围循环衰竭和肾功能障碍,中枢神经功能障碍[5-8]。其主要表现为,本身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新出现多尿、烦渴、多饮、乏力,原来有“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诉症状进一步加重[9-11]。该病治疗方法主要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仅需给予足量正规胰岛素;必要时可予以静脉补液,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应用胰岛素,见尿补钾,及时处理诱发因素;迅速补充胰岛素是治疗的关键。通过输注生理盐水,低钠、低氯血症一般可获纠正;处理诱发病和防治并发症[12-16]。中医护理,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如何可以显著降低血糖值,患者住院时间以及酮体消失的时间,从两组患者护理结果中得知,实验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

综上所述,给予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星波.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7):944-945.

[2]王珊,吴华妹,黄珍影.综合护理在急诊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运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185-186.

[3]周淑芝.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8):115-116.

[4]张秀萍.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整体护理方法干预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4):154-155.

[5]郭伟.急救护理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8):6-8.

[6]成平, 撬卦.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8例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22):39-40.

[7]徐秀艳, 张 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4):503-505.

[8]张彦.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体会[J]. 健康大视野:医学版, 2012(1):75-75.

[9]杨孝珍.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 医学信息, 2015, 21(43):277-277.

[10]岑岚.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 医学信息, 2014(14):352-352.

[11]刘海鹏, 张金苹. 伴胰岛素抵抗临床表现的1型糖尿病的治疗――多饮、多尿、消瘦伴反复酮症4个月的病案讨论[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1, 39(10):75-76.

[12]王玉丽,周泽敬.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5,37(2):287-288.

[13]刘新文,郎维敏,陈志坚,等.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月刊,2015(8):103-104.

[14]俞娟.小细胞肺癌伴低钠低氯血症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3):302-302.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老年人;抑郁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9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48-01

糖尿病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全身性代谢紊乱,影响着患者的生活方式、工作学习、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其中抑郁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理障碍[1]。本研究对136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老年T2DM患者抑郁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6月――2012年6月就诊于医院的老年T2DM患者。研究对象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7年版糖尿病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共136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9例,患者年龄60-80(71.5±3.4)岁;病程多集中在5年以上,78例,占57.4%;无糖尿病并发症56人,占41.2%,有糖尿病并发症83人,占61.0%。

1.2 方法 研究者向研究对象解释调查目的及意义,发放调查问卷,一般资料问卷: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评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控制糖尿病信心、自评生活满意度。疾病资料包括既往住院次数、病程、治疗方式、并发症情况、临床症状评分。根据临床症状评分中位数(25.00)为界限将患者分为临床症状不明显(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老年T2DM患者抑郁水平及发生率 本研究136例老年T2DM患者的抑郁水平为42.32±7.58。根据抑郁指数(总分/80)[3]大小可将抑郁分为:无抑郁(

2.2 不同特征老年T2DM患者抑郁水平比较 以抑郁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的14个方面(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居住地、居住方式、生活满意度、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控制糖尿病信心)和疾病资料的5个方面(病程、住院次数、有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方式、临床症状评分)的不同特征为分组变量作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老年T2DM2患者的抑郁水平,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生活满意度、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控制糖尿病信心、临床症状评分不同特征组的患者抑郁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老年T2DM患者各组织功能逐渐退化、自信心不足、社会角色的变更、生活圈子的缩小、缺乏人际交流和情感支持等原因导致适应能力下降;持续多年的药物治疗,严格的饮食控制,需坚持规律长期的锻炼,医疗费用的巨大消耗,收入减少,其社会支持减少和对家庭造成的负担等均使老年T2DM患者容易产生抑郁情绪[4]。本次调查结果示,老年T2DM患者抑郁水平为42.32±7.58。71例(占52.21%)老年T2DM患者存在抑郁状况,提示抑郁症状是老年T2DM患者常见的一种心理健康障碍,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临床症状是血糖控制是否理想,疾病严重与否的标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往往临床症状明显。躯体症状明显的患者倾向于认为其血糖控制不理想,疾病严重,更容易担心疾病的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产生抑郁情绪。而抑郁情绪也会反过来影响到血糖的控制。

文化程度不同的患者其抑郁水平不同。本研究中,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其抑郁水平越高,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该将目光更多聚焦于文化程度低、生活满意度差的农村非在职老年T2DM患者,增加其控制糖尿病的信心,循序渐进地帮助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护理知识,减少情绪障碍的发生。同时应该重视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症状,积极控制血糖,积极治疗其躯体症状,改善躯体症状的同时注重其心理状况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董宝宁.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1970-1971.

[2] 田林平.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5):65-66.

[3] 李丽娜,王,李凤琼.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33-2235.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 目的 对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护理方法与预防进行总结。方法 对多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患者的痛苦减轻了,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也达到了。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 作者单位:130021 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 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的糖尿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在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确诊的已达4000万,其递增的速度为每年100万人。高血糖为临床的主要标志,多尿、多饮、多食以及消瘦等是其常见反映症状。若不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身体多系统将受到严重的损害。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多数医生认为,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多种综合因素导致的。糖尿病足、并发冠心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等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这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的轻重程度似无明显关系。为此,对糖尿病慢性病发症我们应该采取早观察、早发现、早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是十分重要的。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糖尿病患者65例,其中,35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其中18例脑血管意外、7例合并冠心病、8例视网膜病例、10例糖尿病合并肾病、22例合并末梢神经炎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12 方法 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根据个患者血糖水平和并发症不同而制定,为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还要给予糖尿病知识健康宣教。2 慢性并发症观察21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肾病观察要注意观察有无尿毒症的早期表现,如磕睡、神志是否疲倦、头痛、烦躁不安、精神恍惚、失眠严重等症状,是否长时间恶心、饭后呕吐、腹痛和腹泻、饭量少并且不规律等症状。22 为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可以对血压进行观察,通常Ⅲ期糖尿病肾病初期,在运动后血压升高,糖尿病Ⅳ、V期持续升高。根据临床表现,50%的糖尿病患者有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症状,糖尿病肾病防治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对血压进行监测和控制。23 水肿、尿量及尿蛋白的观察及护理应观察水肿程度,分布的部位及消长情况。每周测2~3次并记录。24 冠心病患者常常无疼痛感是因为其神经病变,且因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发生心肌梗死的后果不好。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应该予以严密观察。25 外周血管病变患者是否四肢出现发冷,下肢在行走时是否疼痛,休息之后便有所好转。在行走中下肢是否又出现疼痛。26 神经病变观察患者有无肢麻木感,自发性头痛,有蚂蚁爬过等异常感觉,腹痛、腹泻,是否胃瘫、尿失禁或尿潴留、阳萎等。3 临床护理31 一般护理311 要保持病房内安静整洁,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平整清洁的床铺,并且干燥。312 在生活上关心、鼓励患者他们,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自我保健要加强,积极配合治疗。313 皮肤要做好护理,避免皮肤破溃造成感染。协助卧床患者更换,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每周1~2次用温水擦浴全身。314 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动物脂肪要少吃,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以降低胆固醇,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戒烟、戒酒,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得到降低。315 应合理饮食,遵医嘱按时用药,血糖要严格控制。316 对伴有高血压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血管病变可以得到减轻。32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 ① 高血压的控制。应把血压控制在125/75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血压变化予以密切观察并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②饮食的护理。降低蛋白尿可饮食低蛋白食物,胰岛素抵抗得到减轻,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得到改善。同时给予适量必需维生素、氨基酸、纤维素等以保证足够的能量。③ 水肿皮肤的护理要加强。损伤、压疮、感染的发生要预防。肢体适当抬高,加快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尽量避免肌肉或皮下注射,以免吸收不良。透析者做好动静脉造瘘管的护理[1]。33 神经病变的护理。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弥可保等及予凯时、血栓通、金纳多等药物改善微循环。明显疼痛的时候,应该适当给予止痛药或理疗、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措施。安慰患者,心理指导要做好,协助生活护理,提高生活的质量。4 讨论

糖尿病是血管病也是内分泌病,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压和降糖。积极降低血压水平,预防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是重要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血管疾病,降糖治疗应本着平稳渐进的原则。

参 考 文 献[1] 刘继琼,等.7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3):407408.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11篇

方法:选取59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并发症为循证护理实施对象,随机将上述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两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分析和记录两组患者在自我护理知识治疗率、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两组分别接受相关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护理知识治疗率、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对比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在对糖尿病并发症进行治疗时,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症 循证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44-02

糖尿病属于一组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致使患者体内血糖代谢发生紊乱且异常增高的代谢性疾病,该种疾病常常分成I型、Ⅱ型两种糖尿病。该种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疾病,若是不进行及时治疗,控制体内血糖浓度,很容易对心、肾脏等相关器官造成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造成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我院通过选取59例糖尿病合并症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工作,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59例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症患者为护理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有35例为男性患者,24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跨度在47岁-69岁,平均年龄61.8岁,病程历史为3.7-17.2年,平均病程历史为8.2年;在59例糖尿病合并症患者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并发症:足部感染(13例)、视网膜病变(9例)、肾病(12例)、皮肤病(5例)、酮症酸中毒(5例)以及其他疾病15例。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历史以及合并症上并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施相关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和临床表现症状,给予饮食、心理以及用药护理等多方面基础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知识水平,给予其能理解的并发症以及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告知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提高该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并告诉患者饮食控制和坚持服药对糖尿病的治疗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耐力性。

1.2.2 循证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实施相关护理工作:①责任护士应借鉴相关成功护理资料,根据查阅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文化水平以及合并症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避免实施的护理工作存在以前的护理盲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②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对并发症以及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采取个体化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相关疾病知识讲座,详细的讲解糖尿病和相关并发症的危害,讲解预防糖尿病和防治并发症发生的措施,告知患者控制饮食和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患者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教导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浓度;③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属于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这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很容易让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的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情绪状态,制定有针对的护理措施,安抚患者的不安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④并发症的护理与防治,教导和鼓励患者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和运动,让患者控制自己的饮食习惯,尽量食用果蔬类食物,禁止使用蛋黄、动物肝脏等高胆固醇以及高热量食物,这样能有效的控制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结合降糖药物能有效的保证患者体内的血糖维持正常水准,以免患者体内血糖升高,对体内的肝、肾、心等器官造成过大的负荷,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3 评价标准。制定糖尿病以及合并症的调查问卷,在实施护理前后分别调查一次,将调查结果分为熟悉和不熟两种层次;将护理有效分为两种,护理有效:患者体内血糖浓度得到良好控制,合并症明显好转或消失;无效:血糖浓度未得到控制,合并症并未发生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

2 结果

两组分别接受相关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护理知识治疗率、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对比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不可治愈疾病,其主要并发症有:足部感染、眼病、脑病、肾病、心脏病等多种类型疾病,且正是上述并发症导致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死亡,并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给家庭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1,2]。因此,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重点。循证护理是目前针对性较强,护理效果较好的一种护理模式,它能很好的提升患者对糖尿病以及并发症的认知程度,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教导患者自主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1]。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循证护理能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综合优势显著,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12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42-02

糖尿病易于合并感染,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8倍,而糖尿病妇女又高于非糖尿病妇女2~3倍,约占糖尿病患者的16%~23%[1]。泌尿系感染是加重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弱的重要促发因素,故防治泌尿系感染十分重要。本文就47例已确诊为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妇女患者为重点监护对象,进行治疗及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7例女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诊断及类型符合199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为2型糖尿病,年龄49~78岁,病程1个月~2年,47例患者血糖均空腹 ≥7.0mmol/L,餐后2h≥11.1mmol/L 。其中糖尿病合并急性肾盂肾炎15例、慢性肾盂肾炎1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膀胱炎10例、慢性膀胱炎10例。尿路感染符合1985年第2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35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肋脊角压痛,耻骨上疼痛和发热。12例患者表现为无症状的菌尿。

1.2 治疗

(1)尽量避免导尿及其它泌尿生殖道的各种器械操作。如必须导尿者应严密消毒,闭式引流尽早拔除,长期引流应定期冲洗,拔管后要监测尿培养。(2)积极治疗、处理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将更增加感染机会。(3)泌尿系感染多为革兰阴性菌引起,处理原则同一般泌尿系感染,但疗程一般要长。可用①氟呱酸0.2g,3次/ d,复方新诺明1.0g,1~2次/ d口服。②庆大霉素8万单位,1次/ d肌注。③氨卞青霉素4~8 g或头孢呋辛4~6 g/ d静脉滴注。(4)积极治疗糖尿病①磺酰脲类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糖适平30mg-60mg餐前30分钟口服,每日3次。②双胍类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0.25-0.5g每日3次。③a糖苷酶抑制剂抑制和延迟小肠对糖类的消化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改善整体血糖控制。拜糖平50mg每日3次。④中药制剂,消渴丸5-10丸每日2-3次。⑤ 胰岛素疗法,初试量,短效胰岛素一日用量从20U开始,早、中、晚餐前30分钟分别给与8、6、6U皮下注射,第三天开始根据头1-2天尿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

1.3 护理

(1)血糖维持法:指导患者控制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非常重要,定期到患者家里探望、询问病情,了解病情进展。血糖控制目标见1999年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2)尿路染护理方法:(3)饮食、药物控制法:所有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该终身控制饮食,每日米面食物不应超过300g,瘦肉鸡蛋不应超过100g,烹调用油不应超过30g,蛋白质应控制在60g,脂肪应控制在50g 左右。应每天定量按时进餐、按时用药和定时监测规律性,不要过于饥饿,也不要过饱,不能盲目地限制食物和水分的摄入。一日三餐分配比率为1/5、2/5、2/5。(4)运动:在制定运动处方前应进行心、肺、肝、肾等功能检查。运动的强度及种类要依病情、并发症、并存症、体力及运动史等而定,可采用散步、慢跑步、体操、跳舞、太极拳及短程骑自行车等形式,强度要适中,以不出现心脏症状、心率不超过(170-年龄)/ min为限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感染症状消失,尿常规及尿菌转阴;显效:感染症状消失,尿常规转阴,尿菌落计数减少(尿杆菌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P

2 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12个月,47例患者病情皆有显著的缓解,病情也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好转率为100%。见表1。

4 讨论

糖尿病的并发症多由长期的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高粘、内分泌失调,高胰岛素血症,动脉硬化以及微血管病变引起的。无论是胰岛素依靠性糖尿病还是非胰岛素依靠性糖尿病都必须把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延迟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妇女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感染病程长,反复易复发,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如果存在严重的上尿路病变(畸形、狭窄或返流等),患者出现炎症复发和肾功能不全的可能性明显增加。而感染又易使糖尿病加重,使隐性的 转化成显性的 ,甚至成为酮症酸中毒的因。一旦发生感染,又反之恶化感染,二者成为恶性循环。另外一旦发生感染,这种感染也难控制。特别使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病率高,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国内有的报告占死亡原因的首位。护士就要根据其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照顾与监测,建立妇女糖尿病患者健康就医档案,定期电话随访,建立健康宣传栏,定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召开糖尿病患者知识讲座,邀请患者和家属与专家讨论座谈,及时解答患者在治疗中的疑问,从而使患者能更好的理解配合护理。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通过纠正糖尿病人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以防止和减少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同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保持病人良好的心理状态。

糖尿病易感染的原因(1)高血糖:高血糖的内环境有利于某些细菌的生长,如念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等;另外高血糖致渗透压增高,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使机体对感染抵抗力降低。(2)酮症酸中毒:此时,人体内代谢紊乱严重,致使病人多种防御功能遭受损害,主要表现在:①粒细胞动员受到抑制而减弱炎症反应;②白细胞的趋化功能受损,吞噬能力显著降低;③细胞内杀菌能力降低;④抗体生成的能力降低等。当酮症酸中毒被纠正,以上能力可恢复正常。(3)血管功能不足:当小动脉受累时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感染。血管病变致血流量少,妨碍白细胞动员,抗体的也减少;在循环障碍十分严重,供氧差的组织,易有厌氧菌生长,足以引起组织坏死。糖尿病孕妇易并发肾微血管病变和菌症。(4)糖尿病神经病变;致感觉减退,容易遭受损伤,而不被发觉,导致感染,还如尿潴留,加之尿糖增多,这些都有利于细菌生长,且易上行而致肾盂肾炎,神经源性膀胱时的留置导尿易引起感染。(5)其他因素;如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脱水等,均可损伤病人的防御机制。(6)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治疗和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后,总体预后较好。未经治疗的急性膀胱炎患者进展至上尿路感染的情况较少,症状可能持续数月,但可以逐渐自发缓解。(7)如果诊断和治疗及时,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预后较好,如果患者有肾脏其他病变、糖尿病或应用免疫抑制等情况,血行感染和死亡的发生率升高,但临床上缺乏此类患者的长期随访数据。(8)本组病例的治疗首先从积极控制血糖入手,对重症病例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其他病例采用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使病人的血糖达到满意控制。同时依据感染的部位、轻重程度、细菌学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时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尽量选用广谱、高效的抗生素,同时尽可能使用静脉给药途径[2] ,以便能够尽快控制感染。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88倒临床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09,2(10):55-56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护理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病症,病程长,伴随病情发展易出现多系统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极大影响[1]。特别是对于发病率较高的老年人群,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大幅衰减,对并发症的敏感度较低,在治疗中必须加强护理工作,以控制并发症的影响,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主要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分析,报告正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76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患者49例,女患者27例;年龄62到77岁,平均(68.2±1.6)岁;病程1到10年,平均(5.7±1.1)岁;合并神经病变7例,合并肾病9例,合并高血压31例,合并足病18例,合并眼疾10例。

1.2方法

本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病情监测、生活护理等)基础上,针对患者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并将健康宣教贯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具体措施有:

(1)合并神经病变护理:临床上糖尿病通常会累及到周围神经系统。患者在出现该病症时,上肢会有灼热、麻木等感觉。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累及到运动神经而导致肌张力减小、肌萎缩等情况。该类并发症护理关键是进行理疗、按摩,并给予患者一定量的止疼药物,如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循环。如下肢瘫痪患者而言,护理人员需加强生活方面的护理,做好皮肤清洁,确保患者日常的卫生。

(2)合并肾病护理: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加强血糖控制。如患者血压升高,则需通过积极措施以降低血糖,以减轻患者肾小球三高情况,可有效延缓病情变化。同时,还需指导患者均衡饮食,在血透治疗前,应当摄入蛋白含量低的食物。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要通过支持、鼓励等方式给予患者信心,让患者更为积极的配合治疗。

(3)合并眼疾护理:对于糖尿病眼疾患者,护理关键同样是要有效控制血糖。在患者出现眼睛无法闭合情况下,应密切主要眼睛保护,可遵医嘱应用适量抗生素均匀涂抹眼睛,并给患者佩戴眼罩。通常眼睛病变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往往会出现不安、焦虑等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讲解眼疾发生的机制、治疗及预防,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让患者更好的投入到治疗中。

(4)合并足疾护理:该类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为下肢溃烂,重者需截肢。因而,需要护理人员每日检查患者的两足,密切观察患者的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变化,同时系统评估患者的足部感觉,指导患者进行足部清洗,确保足部的干燥、清洁。让患者每日用温热水泡洗双足,用柔软、洁净毛巾予以擦洗,避免皮肤溃烂。指导患者选择合适、透气良好、柔软的鞋袜。

(5)合并高血压护理:应在控制血糖基础上,遵医嘱给予患者适量降压药物,并指导患者饮食,确保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1.3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标准:(1)显效,血糖得到控制,并发症消失,病情得到大幅改善;(2)有效,血糖有较好控制,但偶尔会升高,并发症得到明显缓解;(3)无效,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并发症无明显改善。同时,应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2 结果

本组76例患者在护理后,显效48例(63.2%),有效18例(23.7%),无效10例(13.1%),临床总有效66例(86.9%);通过调查,患者满意度为97.4%(74/76),临床护理效果理想。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就是60以上人群所患的糖尿病,90%以上是2型糖尿病[2]。按照发病时间来分主要有两种:一是老年阶段发生的糖尿病;二是青壮年患有糖尿病迁延至老年。因老年人生理特点较为特殊,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障碍,免疫力较低,应激敏感性不强,以致于大部分缺少代表性糖尿病并发症症状,易漏诊或误诊。具体而言,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在于代谢异常、确诊较、内分泌异常及高渗[3]。

老年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涉及多个系统,类型较多,常见的有糖尿病足疾、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眼疾、糖尿病肾病等。所以,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并要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更好的认识到并发症的危害性和治疗必要性。而这也需要临床护理人员有扎实的临床知识和护理技能,要对糖尿病并发症有足够的认识,能掌握不同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再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优势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常规饮食、运动等护理上,落实好心理干预,要和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让患者更好的配合临床护理,提高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76例患者得到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达到86.9%,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7.4%,临床护理效果理想。因而,对于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实施系统、个体化护理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刘凤梅.住院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式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22:167-169.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04-02

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葡萄糖调节异常的表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能引起血糖升高,会使原有糖尿病人病情加剧,甚至可能引起糖尿病酮症。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健康教育等。由于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认知能力发生了改变,控制力差,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导致血糖控制不好,从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须做好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现将2011年―2012年度本科室收治的24名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我科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共24例。入院前已被内分泌专科确诊为糖尿病,病程半年及以上。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年龄在35岁―67岁之间。入院时空腹血糖(7.6+-2.6)mmol/l,其中6位患者的血糖处于正常范围。

1.2 护理

1.2.1 一般护理:做好精神科常规护理。根据糖尿病药物的特点选择餐前.餐中.餐后给药,剂量准确,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需将胰岛素放至冰箱中冷藏,用前摇晃均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局部硬结,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督促患者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更衣,尽可能地避免皮肤感染的发生。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1.2.2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不会主动配合治疗。对于这一时期的患者要采取强制性的手段督促其服药到胃,严防藏药。进食时安排专人守候在患者身旁,严格按照患者饮食治疗的食量控制进食量,限制零食的摄入,杜绝患者餐外进食,并对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争取他们的配合,要求他们探视时不要给患者留各种零食,水果和饮料。急性期病人往往不能主动向医生护士描述自己哪里不舒服,这就需要护士严密观察,及早发现病人的不适表现,及时处理,避免病人出现低血糖昏迷等严重不良反应。

1.2.3 缓解期护理

1.2.3.1 健康教育

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健康教育侧重点应放在缓解期。合并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属的配合是分不开的,家属除了在精神上支持,生活上照顾病人外,更重要的是起了医生和护士的作用,家属必需对糖尿病有个基本的认识。首先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宣传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引导患者加强自我管理,主动向医护人员提供服药前后的病情变化。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讲解低血糖的常见症状,如:头晕,大汗,饥饿感。根据不同性格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宣教方案,同时对患者家属也要讲解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伴发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比普通的糖尿病病人更难以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期发现,正规的治疗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1.2.3.2 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的治疗都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甚至需要终身治疗。而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危害,在精神上还会造成心理压力。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干预,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将心中的烦恼倾述出来,加以疏导,帮助患者打开心结,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1.2.3.3 运动护理: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质量,加速脂肪分解,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1]。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工疗室进行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如:打球.慢跑.快步走,游泳。一般建议饭后一小时运动,避开餐前运动,以免造成低血糖。

2 结果

出院时患者空腹血糖(5.6+-1.5)mmol/l.其中14例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3 小结

国外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5.8%,大约为正常人的4倍,糖尿病已成为危害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我们要根据不同个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制定系统的护理方法,对不同时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之早日回归社会,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儿童 糖尿病 临床特点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132-02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的慢性全身性内分泌代谢病。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儿童糖尿病呈增加趋势,由于糖尿病病理生理特点,绝大多数儿童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称Ⅰ型糖尿病。儿童Ⅰ型糖尿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三多一少症状多不明显、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较多,病情多较成人重,易引起酮症酸中毒[1]。我科于2006年6月~2010年6月共收治31例Ⅰ型糖尿病患儿, 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中,女17例,男14例,年龄7月~12岁,除1例为复发病例 ,余均为初发患儿。均具备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的临床表现, 精神委靡、纳差、乏力者24例,腹痛者3例,并发酮症酸中毒者9例,其中昏迷 4例。空腹血糖均大于7.8mmol/L,随机血糖大于11.1mmol/L,尿 糖+++~++++ , 尿酮++~++++,血 pH值6.83~7.33,平均7.15±0.29。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2]诊断为 1型糖尿病。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糖尿病患儿的发病年龄、首发症状、家族史等临床特征及护理重点。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31例患儿中,发病年龄<3岁3例,4~7岁20例,8~12岁8例。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为首发症状者18例,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者6例,上呼吸道感染发病3例,肺炎发病2例,以腹泻、尿布疹为首发症状入院1例,无任何症状的小婴儿1例,由儿童保健门诊尿液筛查发现尿糖阳性收住院。有家族史12例。来自农村15例,城市16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缓解出院28例,未使用胰岛素放弃治疗3例。

2.2 护理重点 ①健康教育,让患儿及家长了解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长期坚持治疗,否则易伴发心、脑、肾、酮症酸中毒昏迷、生长发育落后等并发症。鼓励患儿及家属勇敢面对困难,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使病情长期缓解。②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做法,使之自觉遵守;每周测体重1次,待病情稳定后根据患儿年龄定期测体重与身长;遵医嘱给低糖饮食或按营养师要求提供饮食。饮食控制以能保持正常体重,减少血糖波动,维持血脂正常为原则。③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对多尿患儿应及时提供便盆并协助排尿,对遗尿小儿夜间定时唤醒排尿。尿糖刺激会可引起瘙痒,故需每天清洗局部2次,婴儿需及时更换尿布。对烦渴小儿提供足够的饮用水,以防发生脱水。④胰岛素正规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每次注射胰岛素前,要仔细询问患儿有无不适,如心悸、多汗、乏力等,严格掌握无菌操作,安排并计划好长期使用胰岛素患儿的注射部位,2次注射点至少相距1~2cm,结合血糖值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胰岛素剂量。观察有无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观察胰岛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组织有无萎缩或肥厚。⑤酮症酸中毒的护理: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1条为纠正脱水酸中毒快速输液用,常用生理盐水20ml/kg,在0.5~1h输入, 随后根据患儿脱水程度继续输液。另1条静脉通路应用微量泵输入小剂量胰岛素降血糖,保证胰岛素均匀滴入[3]。在补液排尿后应注意补钾。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脱水体征、尿量等。及时遵医嘱取血化验血糖、尿素氮、血钠、血钾、 血气分析。常规做血、尿培养,寻找感染源,并遵嘱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⑥出院指导:鼓励患儿树立信心,坚持治疗,正常学习,注意休息与锻炼相结合, 提高机体抵抗力。指导病人如何控制饮食,怎样吃水果等;鼓励和指导患儿及家属独立进行血糖和尿糖的监测;教会正确抽吸和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指导患儿及家属做好家庭记录,包括饮食、胰岛素用量、血糖、尿糖、尿酮体的检查结果及参加活动等情况;指导病人定期复查以便调整胰岛素用量及早期发现、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3 讨论

儿童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是由于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共同作用引起的,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终身疾病。儿童糖尿病有特殊的自然病程:分为急性代谢紊乱期、暂时缓解期、强化期、永久糖尿病期。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期和青春期,临床特点表现在症状不典型。本研究显示儿童期发病多以酮症酸中毒为早期表现,多为初次发病。婴儿糖尿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有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倾向,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发生率越高。小儿糖尿病起病较急,常见症状是多尿、烦渴、消瘦、软弱和疲乏。多食症状有的不明显,有时遗尿成为婴幼儿的早期症状,易发生漏诊、误诊。

IDDM是终身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对IDDM患儿的治疗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儿科医生、内分泌医生和护士进行长期的治疗和管理,包括胰岛素、饮食管理和身体的锻炼,还应加强精神心理的治疗。本组31例患儿经胰岛素规范治疗及加强饮食管理、健康指导等护理后28例缓解出院。胰岛素是治疗IDDM能否成功的关键,而控制血糖、合理饮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41-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