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

皮肤医学论文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偱证医学指的是临床中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由于其核心主旨是证据,所以特别强调在严谨的证据之下做出科学的医疗决策,证据获得的方式是由一系列的经过科学印证的研究方法来传播的。偱证医学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其一系列的方法论中,包含着立项、采集数据、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最后的得出结论。偱证医学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广泛,它不是对经验医学的完全取代,而是补充巩固现代医学;不仅纠正了传统认识上的诸多错误,还提供了一套新颖的医学方法论和思想,为现代医学和医疗行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偱证医学的实施意义

实施偱证医学,大力促进了推广和应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临床上无效措施的淘汰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阻止了无效措施的继续产生,很好地分配利用了卫生资源。在世界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发展偱证医学。医学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经验医学的局限性已经在目前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和不断提升的患者的自身健康意识面前暴露无遗。对于患者来讲,要确定好1种治疗方法或者是确定1种治疗决策,所要依据的就是客观确定的数据,再经过科学系统的分析评价所的出来的结论,而不是那种凭着医生的个人经验或者是感觉来确定的。偱证医学的有效运用,是促使医疗行为向着科学道路发展的有力途径。

3偱证医学的基本方法

概括来讲,开展偱证医学总共包括3个方面,同时还要依赖于现代临床中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第一个方面是证据的制作:也就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第二个方面是证据的归纳检验:也就是归纳分析临床研究数据;第三个方面是证据的传播:也就是将证据呈现出来,以供医疗决策者参考。

3.1临床随机性对照研究

有效获得可靠证据的最佳途径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其实施意义重大,是循证医学在现代意义上开端的象征。“随机”和“对照”两个因素是临床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盲法”的运用更加增加了结果的客观性。因此,医学界目前较为推崇的对照研究方式即大规模多个中心临床随机性双盲研究。其中,临床科研当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和重要方法即随机化。

3.2系统评价

临床随机进行的对照研究结果,由于受到样本大小、研究对象和抽样误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出现不完全正确的现象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说,要想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还要综合分析多个随机对照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判断。要想得到综合可靠地结论,就需将所有主题当中的相关RCT结果进行全面的收集,再经科学有效地定量合成,才能够达到要求。

3.3临床指南

又叫做指导原则,是指根据专家所讨论的结果所制定出来的相应的疾病的处理和用药准则。专家收集各种证据并结合偱证医学原著,划分证据的来源和等级,通过一整套的评价之后,汇总相关结论,进而形成一种指导原则,用于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用于这一疾病的阶段性的临床诊治的指导原则。在这一过程中,专家来源的主要渠道共有4个不同方面的因素,分别是研究原著、系统综述、报告、专家意见。另外,伴随着不断出现的新研究,研究证据也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得以更新。临床指南的质量与否,是要经过严谨的论证的,而就算是一个高质量的临床指南,很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需要更改了,要么是内容的增加,要么就是更改内容。所以说,临床医生所面临的考验很严峻,需要及时地诊断并且选择新的证据,作为临床诊断的判断。

4偱证医学应用于皮肤外科学

偱证医学在皮肤外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校正了过去传统的皮肤科学理念,而且改变了医疗工作者的治疗理念,提供了患者更好的有效治疗。通过研究偱证医学的治疗方法和原理,医疗工作者将将这些科学的观点运用到了临床诊疗过程当中,将偱证医学具体实践在治疗过程的具体活动当中,例如查房中、门诊、病例探讨中、疾病会诊过程中以及学术研究过程中,在这些过程中将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所提要求进行汇总,及时地发现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临床表现、发病原因、预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检查数据等等。

以银屑病为例子,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需经历4个步骤:①发现问题。银屑病能否被治愈?②搜集证据。检索相关文献,同时将这些文献进行科学甄选,经过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显示出来通过全身系统疗法和光化学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但是在相关文献当中,并未发现有彻底将银屑病根治的记录。当前,银屑病的治疗只有将不同的治疗手法联合运用,能够使银屑病在短期内达到较为理想的改善,并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③证据评价。对于检索出来的相关文献,要根据治疗质量来加以评价,同时采纳那些具有较高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文章。④应用证据。告知患者与其情况类似的对象,如果患者选择放弃根治,那么转为采用系统治疗的方法。

偱证医学已经在皮肤外科领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因为在皮肤外科领域,等待着循证医学来研究和填补的空白区域还有很多。

例如,医生在皮肤外科较为常见的皮肤肿瘤——恶性黑素瘤,许多皮肤外科医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探讨研究有效地提高其治愈率需要扩大多少距离来切除皮损。后经偱证医学证明,能够有效的提高黑素瘤治愈率的关键因素是肿瘤的期别(TNM),而非是扩大切除距离。因为切除距离是否扩大与黑素瘤的预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大。例如是否已经转移到其他脏器,是否已经累及周围淋巴结,这些都与恶性黑素瘤患者的预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皮肤外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的Mohs显微外科手术,能够正确的判断恶性黑素瘤是否已经被切干净或者是避免无谓地扩大手术的切口。经研究显示,Mohs手术几乎适应所有的单灶性侵袭性皮肤科肿瘤,但是,另一点和患者相关的是。实施Mohs手术,需要投入较高的硬件和人力,在患者方面则相应的所付经济代价就要高出很多。所以,偱证医学同时还具有高效价比的特点。经研究显示,Mohs手术不适用于皮肤相对松弛的非暴露部位当中较小的基底细胞癌和Bowen病等,这是由于在经济代价上来讲,较大面积的切除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要小。虽然在皮肤外科领域,偱证医学已经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研究皮肤肿瘤的病理学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白。皮肤外科当中最为常见的皮肤肿瘤即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至于其可能存在的病因已经在教科书中记载了很多,这些病因都给了患者很强的预示,在病情发展和预后方面使得患者本身更加的清楚明确。假如能够研究出来病因,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对该肿瘤的患病人群进行预防。研究中国人最常见最易发生的皮肤肿瘤的发病病因,需遵循偱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对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和设想的危险性进行合理的探讨。

对于有效治疗瘢痕的方法在医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成为了困扰多年的一个难题。其中,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冷冻、激素局封和局部注射化疗药物等,当然,最为有效的还属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法,与此同时,治疗瘢痕的药粉也纷纷上市。但是,在临床医学中,只有正确地依据循证医学,加上严格遵照随机对照研究,得出的证据才可靠才科学。在筛选药物的过程中,更加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家药监局要求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和多中心方法来作为药物的临床试验规范。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知识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医生不可能能够将所有的医学相关知识掌握。摆在医生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就是,在偱证科学决策得以发展的同时,不仅要看到患者所患有的疾病,还应能体会到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不安和焦躁的情绪。作为皮肤外科的医生,就有责任和义务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最为有效和患者最为需要的治疗,在现代医学领域,偱证医学作为1种方法论、治疗思想,已经成为了1种工具,也是患者最大利益和现代医疗有效性的一种可靠保障。

4结语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ExpressionofMMP9inskinsquamouscellcarcinomaanditssignificanceinmicroangiogenesis

【Abstract】AIM:TodetecttheroleandthesignificanceofMMP9inmicroangiogenesisinskinsquamouscellcarcinoma(SCC)andtoobservetherelationbetweentheexpressionofMMP9andmicrovesseldensity(MVD)inSCC.METHODS:ImmunohistochemicalSPstainingwasusedtoexamineMMP9expressionandthechangeofMVDunderlightmicroscopein45casesofSCC,19casesofBowendisease,and10casesofnormalskin.RESULTS:TheexpressionofMMP9inSCC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Bowendiseasegroup(P<0.05),whilethelatterwasalso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normalskingroup(P=0.028,P<0.05).ThelevelofMVDinSCC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Bowendiseasegroup(P<0.05),andthelatter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normalskingroup(P<0.05).CONCLUSION:MMP9ishighlyexpressedinSCC,andmaybeoneofimportantfactorsinangiogenesisofSCC.

【Keywords】skinneoplasms;carcinoma,squamouscellimmunohistochemistry;gelatinaseB;antigens,CD34;microvesseldensity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发生发展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微血管生成的意义.方法:SCC45例,Bowen病19例、正常皮肤10例进行CD34,MMP9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MP9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分析MMP9的表达与MVD之间,及它们与S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SCC组中MMP9表达高于Bowen病组(P<0.05),Bowen病组中MMP9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P=0.028,P<0.05).在SCC组中MVD值高于Bowen病组(P<0.05),Bowen病组中MVD值高于正常皮肤组(P<0.05).结论:MMP9可能是SCC促进微血管生成因子之一,与SCC的侵袭性相关.

【关键词】皮肤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明胶酶B;抗原CD34;微血管密度

0引言

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与其诱导产生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基底膜(BM)的能力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组蛋白酶,研究表明[1-2],MMP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起重要的作用.Guttman等[1]研究表明MMPs在肿瘤血管生成中也有重要作用.明胶酶是MMPs的一个亚类,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近年MMP9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逐渐被重视.MMP9不仅是降解基底膜和ECM的关键酶,而且在肿瘤间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在皮肤鳞癌中,有关MMP9的研究报道很少,其结果也不完全一致.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owen病(BD),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组织中MMP9和CD34的表达,并对MMP9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做定量分析,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Bowen病、基底细胞癌组织中MMP9对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选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9901/200605病理确诊手术患者.SCC45例,年龄45~95(平均68.8)岁,男27例,女18例.Bowen病19例,年龄45~87(平均65.2)岁,男12例,女7例.正常人皮肤10例对照,年龄46~78(平均62.5)岁,男5例,女5例作鼠抗人MMP9mAb(MAB0245)和CD34mAb((MAB0034),免疫组化SP试剂盒(KIT9710)及DAB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方法所有组织均经40g/L甲醛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连续切片5张,厚约4μm.采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程序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阳性对照采用自身对照,用PBS代替一抗和二抗进行阴性对照.MMP9和CD34均采用高温高压抗原修复.MMP9结果判定:在不知任何背景资料的情形下,采用双盲法进行判定,以肿瘤细胞膜和/或细胞质出现淡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并按着色强弱分级:无色为0,浅黄色为1,深黄色为2,棕黄色为3;着色范围以在10×40高倍镜下随机选区5个视野(每个视野记数100个细胞)计数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数均值:<25%为1,25%~49%为2,50%为3.上述两项相加为MMP9的表达强度积分:<2为阴性,<3为弱阳性(+),3~4为阳性(),>4为强阳性().MVD计数参照文献[3-4]方法进行微血管计数,先在低倍镜(×100)下观察确定血管密度最高处,在(×200)视野下选择3个高血管密度区,计算单位视野(×200)平均血管数.单个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簇,均作为一个血管计数,而直径大于约8个红细胞的血管,有较厚肌层的血管以及硬化区的血管不在计数范围内.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根据资料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MP9MMP9阳性改变为细胞质或细胞膜呈棕黄色,偶尔可见细胞核着色,阳性颗粒多呈团块状.正常人皮肤组织中MMP9呈弱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颗粒层和棘细胞层,真皮层中纤维样细胞、单一核细胞等见阳性染色.BD组织中表皮全层均有MMP9均匀弥漫表达.SCC中MMP9在癌巢组织弥漫分布,以肿瘤周边表达强烈(图1)MMP9表达在正常皮肤组、Bowen病组、SCC组依次增高(表1).MMP9在SCC组中高于Bowen病组织(χ2=6.667,P<0.05),Bowen病组中MMP9高于正常皮肤组(P=0.028,P<0.05).在SCC组中MMP9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均无关(P>0.05).

表1MMP9在正常皮肤组、Bowen病组和SCC表达(略)

2.2MVD计数CD34标记的微血管呈点状分布,血管内皮细胞膜被染成褐色.在SCC组织中微血管形态不规则,部分血管呈现发芽状,血管分布不均匀,在SCC的边缘区域最为密集,呈簇状(图2).Bowen病组织中微血管形态较规则,但分布不均,血管簇偶见.正常皮肤组织内的微血管形态规则,分布均匀.Bowen病组中和SCC组中MVD明显升高(表3).

图1SCC组织MMP9表达SP×400(略)

表2SCC组织MMP9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鳞癌分期的关系(略)

图2SCC组织MVD计数SP×100(略)

表3CD34和MVD在Bowen病和SCC中表达(略)

aP<0.05vs正常皮肤.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MMP9在SCC组中高于Bowen病组织(P<0.05),Bowen病组中MMP9高于正常皮肤组(P<0.05).Bowen病MMP9在增生表皮细胞质或细胞核表达;在SCC组织中MMP9在肿瘤细胞,增生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有阳性表达,在表达的强度、阳性细胞的种类、数量上均高于Bowen病组,提示MMP9高表达可能是SCC转移、侵袭能力的分子基础.同时观察到仅有部分有肿瘤细胞能表达MMP9,且表达MMP9的肿瘤细胞多位于癌巢的外周部分和毛细血管、淋巴管管腔周围,提示MMP9表达的肿瘤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实体肿瘤的新生血管提供了更多与体循环连接的通路,这使肿瘤细胞更容易从原发灶向远隔部位转移.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越大,肿瘤细胞进入血循环及淋巴循环的机会越多,淋巴结及邻近脏器转移的机会也增大.在许多肿瘤中都发现: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侵袭性与肿瘤转移的发生率相关[1,5-6].近来研究表明,MMP9不仅是降解基底膜和ECM的关键酶,而且在肿瘤间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1,5].Wang等[7]人的研究表明,存在于细胞外基质的VEGF能够通过存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VEGFR1受体调节MMPs的表达.而MMPs又能降解细胞外基质释放更多的VEGF,这便建立了一个正反馈调节环路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Naglich等[8]研究发现MMP1,MMP2,MMP9诱发和促进血管生成,TIMP1,TIMP2,TIMP3,TIMP4抑制新血管生成.

本实验显示,在SCC组织中微血管形态不规则,血管分布不均匀,在SCC的边缘区域最为密集,呈簇状.Bowen病组织中微血管形态较规则,但分布不均.正常皮肤组织内的微血管形态规则,分布均匀.SCC组中MVD高于Bowen病组织(P<0.05),Bowen病组中MVD高于正常皮肤组(P<0.05),提示细胞在发生恶性转化之前已有血管生成增多,这很可能是SCC血管生成的启动阶段.我们发现在SCC组、Bowen病和正常皮肤组中MMP9表达高者MVD表达亦高,且MMP9的高表达的部位与MVD高密度区具有一致性,均位于癌巢边缘地区,提示:肿瘤的浸润生长与新生血管生成是同步进行的,MMP9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SCC的发生和侵袭转移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新生血管的密度密切相关,MMP9可能是SCC的重要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阻断MMP9的表达,抑制MMP9的活化可能对抑制SCC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GuttmanD,StemY,ShpizerT,etal.ExpressionofMMP9,TIMP1,CD34andfactor8asprognosticmarkersfor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tongue[J].OralOncol,2004,40(8):798-803.

[2]NagakayaY,AokiT,KasuyaK,etal.Histologicfeaturesofvenousinvasion,expressiono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andmatrixmetalloproteinase2andmatrixmetalloproteinase9,andtherelationwithlivermetastasisinpancreaticcancer[J].Pancreas,2002,24(2):169-178.

[3]FangJ,ShingY,WienderschainD,etal.Matrixmetalloproteinase2isrequiredfortheswichtotheangiogenicphenotypeinatumormodel[J].ProcNatlAcadSciUSA,2000,97(21):3884-3889.

[4]WeidnerN.Currentpathologicmethodsformeasuringintratumoralmicrovesseldensityinbreastcarcinomaandothersolidtumors[J].BreastCanResTreat,1995,36:169-180.

[5]IniestaP,MoranA,DeJuanC,etal.Biological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MMP2,MMP9,TIMP1andTIMP2innonsmallcelllungcancer[J].OncolRep,2007,17(1):217-223.

[6]AmisSJ,CoulterSmithSD,CrowJC,etal.Microvesselquantificationinbeginandmalignantovariantumors[J].InternJGynecolCan,2005,15(1):58-65.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1皮肤溯源

1.1肤源流:甲骨文、,是的初文,其义有二:义一释为饭器,从皿,读(lú);义二释为之初文,从肉[1]。籀文为、、、、 ,有、两种写法。《说文解字》:“,皮也,从肉,声。[2]”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人曰,兽曰皮。”即动物为皮,人为。《正字通》:“《说文》,从肉,声。孙氏力居切,籀文作,义同音,二文宜存。音,音趺,皮通作皮,必不可言,鸿必不可称鸿,各从其类,音义两无互。”[3]段玉裁《文解字注》:“今字皮从文作,行而废矣。”[4]与分开,人则专用(肤)字。《荀子・荣辱》:“鼻辨芬芳腥臊,骨体理辨寒暑疾养”。[5]《墨子・修身》:“畅之四肢,接之肌,华发隳颠……。[6]”提到、发名词。

目前发现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记载在帛书上,约公元前500年成书,可见到用“肤”字。“阑者方”第十五治方:“者,靡以,以汁傅,产肤。”第十六治方:“般者,令灰,以,如故肤。”[7]两方缺字太多,两处出现“肤”字,从残存字中可理解为磨擦法治疗瘢,使皮肤生长,磨后用药汁包敷,经治疗后瘢消退,皮肤像原来一样,恢复如正常。

1.2 皮源流:皮可见于金文、和石鼓文 ,表示用手剥皮,系指动物之皮,有毛的为皮,去毛的为革,为后世皮肤病学皮字的起源。《五十二病方・肠》记述:“,先上卵,引下其皮……[7]”是对(腹股沟疝)施治的描述,“引下其皮”是待疝体复原后,将上移皮肤向下牵引。说明不晚于《五十二病方》,“皮”已作为人体的医学名词在使用。“皮”字大规模使用见于《黄帝内经》。

1.3源流:(zhāo,zhan)是古代皮肤专用名词之一。《礼记・内则》:“濯手以摩之,去其。”郑玄注:“,谓皮肉上之魄莫也[8]。”(注:莫,即膜也)为皮肉上的薄膜,位于最外层。聂会东1897年的《皮肤证治》在英译中沿续为西医学名词使用,记述解剖时称:“皮分为及腠,腠又名真皮……”。[9]但据查1897年前中医古籍文献,并未见使用“”字。

1.4腠源流:腠是古代皮肤常用名词之一。《仪理・乡饮酒礼》:“其牲,狗也……肺皆离,皆右体,进腠。”[8]郑玄注:“腠,理也。” 《五十二病方・白处》:“白,白者,白毋奏”,是对白处(白癜风)临床特征的描述。严健民考证:奏,即腠理,指皮肤的纹理[7]。腠为皮肤或肌肉的纹理,腠理为人体肌肤之间及脏腑中的空隙纹理。外连皮肤,为卫气津液和汗液等渗泄的通路,亦是气血津液流通灌注之处。《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王冰注:“腠理谓渗泄之门。”[10]《金匮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腠者,是三焦通会元贞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11]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为齐桓侯诊病:“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12]扁鹊看到齐桓侯内脏疾病在皮肤上的病理变化。《皮肤证治》:“腠又名真皮”,将真皮译作“腠”。

2皮肤源流及其生理与病理

《黄帝内经》是奠定中医学同时也是奠定中医皮肤病学理论基础的典籍,书中有65篇涉及皮、腠、皮肤、玄府、毛发、眉、毫毛、须、髭、爪甲等皮肤及附属器官生理病理的记述。记述皮肤与脏腑的关系,《灵枢经・本脏》曰:“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13]《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也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10]司外揣内,脏腑的病变会在皮肤上有所显现。《灵枢经・本脏》曰:“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13]指出皮之厚薄与脏腑关系十分密切。

记述皮肤的生理功能,《灵枢经・岁露论》指出皮肤与气候的关系:“寒则皮肤急而腠理闭,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13]即是皮肤有防御外邪和调节体温功能。大凡人身的精气得以外达,主要是靠腠理,人体毫毛和孔窍均属腠理,表现为人身形壳只有皮易死,亦易复生,如汗不透则皮死,故病后则皮退,甚则毛脱,又甚则换爪甲,肉落骨痿,皆是大病所为的缘故。腠主司津液渗泄,即为皮肤吸收和排泄功能。汗孔又称气门,皮肤有辅助呼吸的功能[14]。

记述皮肤的病理变化,有汗、润泽、燥、皱、面焦、发坠、爪枯、毛瘁、不泽、颜黑等。《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10]百病之生最先出现皮肤症状,说明是皮肤病或内脏病的皮肤表现,即便是最轻微的小病也是如此。《黄帝内经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10]说明传染病(如麻风)可以引起鼻柱塌陷、疮疡溃烂。将汗腺及其开口称为“玄府”,《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指出浮肿是由于体内的水“上下溢于皮肤”所致,又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傅为肿”[10]。《灵枢经・刺节真邪》认为:“虚邪之中人也……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13]记述皮肤与经络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专篇论述了十二皮部,即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指出:“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邪之始入于皮也,溯然起毫毛,开腠理。……肉烁破,毛直而败。”又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10]这一理论与临床的结合集中体现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关于皮肤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中。

3皮肤解剖

“表皮”一词见于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公元682年)卷第十七:“治暴风气在上,表皮作瘾疹疮方:煮槐枝叶以洗之,灸疮,火疮亦愈。”[15]我国第一部西医皮肤病学教材,系美国传教医师嘉约翰1873年编译的《皮肤新编》,该书仅叙述皮肤分三层,未做具体说明。第二部皮肤病学教材为美国传教医师聂会东1897年编译的《皮肤证治》,是齐鲁医学院校长兼齐鲁大学校长聂会东口译,尚宝臣笔述的[7],该书译自美国《Schamberg's Disases of the Skin》教材,1924年出版7版,是当时中国博医会和中华医学会通用教材,记述皮肤解剖:“皮分为及腠,腠又名真皮,于此论皮之处,宜兼论甲、毛、脂腺、汗腺等(见图1)。”[9]海贝殖和杨传柄1928年编订《皮肤病汇编》全国通用教材,将及腠改为表皮和真皮,表皮成自外胚叶,真皮成自中胚叶,皮肤组织学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16]。后来皮肤细胞当时为月罔,纤维为筋月罔,后分为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记述的皮肤附属器延伸到现在有毛发、毛囊、皮脂腺、外泌汗腺、顶泌汗腺、甲。

笔者广泛检索了皮肤病学教材、大型参考书、工具书,总结见表1。

对皮肤有两种学说:其一皮肤由表皮、真皮构成;其二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从胚胎学而论,外胚层发育成表皮,中胚层浅层发育成真皮、深层发育成皮下组织,成就了三层学说。皮肤多数厚度为0.5~4mm,因部位不同有所差别,指表皮和真皮而言,而皮下组织可达十几厘米,从分离人和动物皮肤可看到,不管皮下组织有多厚,分离的只是表皮和真皮,因此笔者认为两层学说较科学,考虑历史及现状和国际分类,可分为狭义皮肤为两层、广义皮肤为三层。

4皮肤生理

1897年的《皮肤证治》开始记述皮肤生理,认为皮肤有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呼吸、吸收、分泌功能[9]。其认识不断得到完善,海贝殖认为皮肤体现人的心理功能,苏联皮肤科教材受巴甫洛夫影响,称有精神作用。王光超认为皮肤促使酪氨酸氧化黑色素,合成维生素D3,其他还有认为皮肤有贮蓄、化学物质合成、血液循环等作用。1953年胡传揆记载皮肤与免疫有关,现已得到公认,并应用于皮肤病的诊疗。认知经不断地发现和整合,现公认皮肤有保护、感觉、分泌、排泄、吸收、代谢、免疫、调节体温作用。1956年前教材普遍认为有呼吸作用。早在1851年已被证实,皮肤与外界环境间存在氧气的交换,通过皮肤发生的呼吸占人体整个呼吸量的比例存在不同评价,氧的吸收低于1%~1.9%,二氧化碳排出为2.7%[16]。现《辞海》[17]、张学军等主编的《现代皮肤病学基础》[18]仍坚持皮肤有呼吸功能。

中医称汗毛孔为汗空、玄府、气门等,如《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10]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10]”。有中医学者认为,皮肤有辅助呼吸的功能[14]。

笔者认为,皮肤呼吸作用经科学验证确实存在,尤其是当皮肤大面积受损或受压时表现尤为突出,可致人异常痛苦,甚至死亡,建议应该继续将皮肤呼吸作用纳入皮肤功能之中。

5皮肤定义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的发展及进步,人们对皮肤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显微到超微的过程,其功能也不断有新发现和整合。试定义与释义如下:皮肤(skin, cutis)简称皮,体表的被覆组织。公元前500年前用,《五十二病方》始用肤,《黄帝内经》始用皮肤。皮肤由表皮及真皮构成,与腔管黏膜互相移行,与皮下组织相连接。广义的皮肤还包括皮下组织和皮肤附属器。有保护、感觉、分泌、排泄、吸收、代谢、免疫、调节体温和呼吸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济.甲骨文字形词典[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4:121.

[2]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万卷出版公司,2000:344.

[3]明・张自烈,清・廖文英编,董琨整理.正字通[M].据清康熙九年(庚戌)序弘文书院刊本影印.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889.

[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2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67下.

[5]荀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32.

[6]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10.

[7]严健民编著.五十二病方注补译[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73-74,115,155-156.

[8]十三经注疏[M].上海:世界书局,1935:990,1468.

[9]聂会东.皮肤证治[M].上海:中国博医会,1906:1-2.

[10]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22,46, 60,62,198,221-222..

[11]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12]汉・司马迁撰.史记[M].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2793.

[13]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7-88,131,141.

[14]徐宜厚,王保方,张赛英.皮肤病中医诊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10.

[15]唐・孙思邈.千金翼方[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08.

[16]海贝殖,杨传柄.皮肤病汇编[M].上海:中国博医会,1928:1-10.

[17]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344.

[18]张学军,刘维达,何春涤.现代皮肤病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99-259.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皮肤科学与美容科学相结合的盛典

皮肤科学不仅是一门致力于研究皮肤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而且需要研究如何让人们的皮肤看上去更美。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病人咨询医师不仅是为了皮肤病的必要治疗,而且是为了美容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正确的方法能够祛除或减少不美观的瑕疵,令肌肤充满青春光泽,甚至延缓按照自然规律应该发生的外观变化。1995年10月,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在意大利应运而生,她是首个将皮肤科学和美容科学两个不同领域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学术团体。由该学会主办的国际美容皮肤科学术大会,旨在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权威皮肤学专家和美容学专家,提供学术交流、探讨最新皮肤美容科技的场所,以共同研究和推进美化人们外表的科学技术。这是世界皮肤美容学界最具权威的学术大会之一。国际美容皮肤科学术大会已于1999年和2000年分别在马耳他和巴西里约热内卢成功地举行了两届,下一届会议将于2005年在法国巴黎召开。

本次会议一共发表了378篇论文,包括123个口头发言、30篇壁报交流论文和225篇刊载论文。与会人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美容皮肤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美容皮肤科的临床研究和经验总结;色素性皮肤病;光保护及防晒剂研究;光老化与皮肤抗衰老的研究;美容外科(含美容皮肤外科);除皱与嫩肤术;皮肤美容激光;毛发护理;痤疮的防治;皮肤保健;美容皮肤科学的历史和文化;其它损容性皮肤病的防治;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在皮肤美容治疗和美容保健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等。

全球最知名化妆品企业争相闪耀

参加此次大会的企业包括宝洁、欧莱雅、科医人、高德美、资生堂、默沙东等,除了参加学术会议,他们还举办卫星会议和大型产品展览,展示他们最近的技术成果。其中宝洁、欧莱雅和资生堂三大化妆品公司如璀璨明星,争相闪耀。三家公司均以较大面积占据展区最抢眼的展位――日本资生堂居进场之中,宝洁、欧莱雅分居两侧。三家公司展台布置精美大方,各种咨询、试用、调查、体验、互动游戏等活动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注意。据称在宝洁公司的展区,每天有100多人试用玉兰油面膜。宝洁和欧莱雅公司在展场周围举行的各种卫星会议则吸引了数以百计的专业人士和媒体记者参加。尤其是本次大会的钻石级合作伙伴――宝洁公司获得了唯一的105平米超大面积展台,展出了公司最新科技的产品――玉兰油净白莹采系列、多效修护系列产品、海飞丝去屑润发精华露、玉兰油多效呵护沐浴乳等,这些产品与张贴的大幅产品海报一起相得益彰,气势不凡。另外,他们还将玉兰油全新的品牌形象专柜原封不动地搬进了展场,并在专柜中展示了最新推出的高科技产品――玉兰油新生唤肤系列,使人印象深刻。在学术论坛上,宝洁公司携神户美发护发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建士、辛辛那提护肤研究中心资深科学家Donald L. Bissett博士、中山医科大学赖维副教授等业内权威人士所作的精彩演讲吸引了600多听众到场,许多人站在过道上做笔记,掀起了论坛的一个高潮。宝洁公司为何对此会如此重视,不惜投入重金参加会议呢?该公司美容护肤品技术市场部的皮肤专家鲁慧医师说:“现代护肤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与皮肤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好的产品必须经过专业人士认可,参加这个会议,即是与专业人士广泛地接触,与医学界同仁紧密合作,分享新的技术成果,听取他们的意见,以确保玉兰油品牌保持高科技含量,安全有效地为更多消费者提供优秀的美颜产品。”在这次会议上,宝洁公司向与会人士分发了大批产品供试用,鲁慧医师表示会后还要同他们继续联系,他们的试用意见会成为公司研发产品的重要参考。

皮肤美容学的兴起促进化妆品业的发展

美容皮肤科学是目前国际上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在我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如本届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朱学骏教授指出的那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学美容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当人们有了房子、车子,下来就要顾及到‘面子’。‘面子’涉及到美容问题,这就为美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谈到美容事业在中国的发展,朱教授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医学手段改善皮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激光除皱、光子嫩肤、中药面膜凡此种种医学手段都可以给皮肤带来神奇的改观。通过激光治疗,雀斑可以完全打掉,妊娠纹可以看不出来……”朱教授还幽默地戏称自己虽然63岁了,但皮肤还嫩嫩的,即得益于医学美容事业的蓬勃发展。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1中医名词源流

中国古代医学文献对白(white crust; psoriais)早有记载,有“白、干癣、风癣、顽癣、松皮癣、蛇虱”等病名[2]。对于其形态和特点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最后定为国家标准中医药学名词―白。(详见表1)《诸病源候论・干癣候》首先描述干癣候,曰:“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气血相搏所生,若风毒气多,湿气少,则风沉入深,故无汗,为干癣也。”[3](见图1)。唐《外台秘要》及宋《圣济总录》等对干癣的描述均囿于此。《证治准绳》首述白,曰:“蛇虱遍身起风疹疥丹之状,其色白不痛,但痒,搔抓起白。”《外科正宗》首述风癣,曰:“风癣如云朵,皮肤娇嫩,抓之则起白屑。”《外科大成》曰:“白,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之起白,俗称蛇风。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4]《洞天奥旨》曰:“白壳疮,生于两手臂居多,或生于身上者,亦顽癣之类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有“癣症情形有六般,风热湿虫是根源,干湿风牛松刀癣,春生桃花面上旋。白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固由风邪客皮肤,亦由血燥难容外。” [5] 介绍了白、干癣和松皮癣。《外科证治全书》描述更细致,曰:“白,一名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坼裂,血出痛处,十指间皮厚而莫能搔痒。”朱仁康1953著《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称牛皮癣(干癣),李林1989年著《牛皮癣中医疗法》,仍称牛皮癣。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定名为白名词,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在《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再一次确定白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04年和2013年中医药学名词最终定白为国家中医学标准名词。定义:“以皮损如松皮,形如疹疥,搔起白皮为主要表现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疾病。相当于银屑病。”[6]

2西医名词源流

在国际上,18世纪前,银屑病(psoriasis)与所有鳞屑性皮肤病相混,没有列为独立疾病。罗伯特・威兰(Robert Willan,1757~1812)于1809年第一个将银屑病作为独立皮肤病进行描述。维也纳的迪南德・希伯拉(Ferdinad Hebra,1816~1880)1841年对银屑病进行较全面的描述,希伯拉的学生海恩利希・奥斯匹兹(Herinrich Auspitz,1835~1886)1879年对银屑病病理变化及点状出血现象进行了报道,称为“人工性银屑病皮损”[7-8]。在近代西学东渐中,传教医师将西医传入中国,将西医学英文名词译成中文,不断进行医学名词规范工作,中国博医会建立名词委员会,嘉约翰、聂会东、高似兰[9]先后任主席,召开3次名词会议,还有与中国博医会合并的中华医学会会同中华民国教育部等机构12次开会审定,出版名词专著,在教科书中使用规范名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病名各异,有牛皮癣、鱼鳞癣、牛皮症、鳞屑癣、干癣等名词,最后确定为国家标准名词―银屑病。德贞(字子固,John Dudgeon, 1837~1901),1864年接管北京施医院,据1869年医院统计表为内科、外科、眼科和皮肤科,1~9月共有4 518病例,其中皮肤科1 132例,皮肤科发病率占第二位,病症有苔藓(癣)、牛皮癣、蛇皮癣等[10]。嘉约翰(John Glasgow Kerr,1824~1901),1859年创办博济医院,1866年创办博济医学堂,1887年创办中国博医会。1873年译著《皮肤新编》,这是中国和亚洲第一部西医皮肤科教科书,首次记述“鱼鳞癣”。记载:“第二十七节鱼鳞癣一症,皮略浮肿,而有白色干鳞,若将其鳞刮去,虽该处仍觉肿厚,而要之皮色则红也,大抵此症,不甚较痒,惟生于手足者,则患处之皮,将有裂隙耳。第二十八节鱼鳞癣初起,其皮略凸,其形略圆,而由渐生大,即有白鳞,若父母有是症,则将传染子女,盖此症,虽经略愈,而亦或复发,是殆延缠之症也,惟该癣自始到末,均无水疱小疮,患者此症者,其人多属无病,此又不可不知也。第二十九节鱼鳞癣有生头上者,在生于掌内者(即俗名鹅掌疯),更有生至大幅,及生出数点,而色白如灰者,医者不可不辨也。第三十节鱼鳞癣多生于膝与及手肘,若手心、脚心,而亦有此症者,则因疔毒而致也,至若头生鱼鳞癣,而与生水虫兹癞者,其一干一湿,又不相同,盖鱼鳞癣多属干的,若水虫兹癞生于头上,将有毒潺流出,而令发之交粘也。[11]”另记述牛皮癣(神经性皮炎)、蛇皮癣(鱼鳞病)。记载了寻常型银屑病、掌跖脓疱病、头部及其他部位银屑病;其与牛皮癣和蛇皮癣的临床、鉴别诊断;并已知银屑病的遗传性。对银屑病皮疹刮蜡、薄膜、筛状出血现象的描写,早于海恩利希・奥斯匹兹。司督阁(Dugald Christie,1855~1936),1883建盛京施医院,1893年,盛京施医院收治住院患者537人,其中有牛皮癣1人。从神经性皮炎患者一般不住院的情况分析来看,司督阁收治的“牛皮癣”,应为西医银屑病始之病名。聂会东(James Boyd Neal,1855~1925),1897年译著《皮肤证治》名“牛皮症” [12]。清翰林院编修刘庆绶民国初著《皮肤病学讲义》教科书,名“干癣”。 [13]1920年,撰《中西皮肤病学讲义》教科书,名“鳞屑癣(牛皮癣)”[14]。海贝殖(Leroy Francis Heimburger,1889~1960),1928年著《皮肤病汇编》,为中国博医会和中华医学会教科书,名“牛皮癣”。定义:“牛皮癣,为慢性炎性之病,显大小不一之丘疹而盖以白鳞。”[15] 1935年,蹇先器译著日本土肥章司《皮肤及性病学》,是译自日本的教科书,在日本出版,在中国发行,名“寻常干癣(本病一名牛皮癣)” [16]。1940年,杨国亮在重庆首用“银屑病”。年届98岁的一级教授黄志尚回忆,1940年国立上海医学院内迁重庆,杨国亮任教皮肤花柳病学,黄志尚师从杨国亮,杨国亮在教学和临床中使用银屑病名词。1953年10月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皮肤花柳科学会于光元、杨国亮、周鼎耀等拟定《皮肤花柳病名词》初稿,将“牛皮癣”定为“银屑病”。1954年,于光元主编《皮肤病及性病学》教科书,名“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或干癣)” [17]。1955年,以“皮肤花柳病名词审定初步草案”发表于《中华皮肤科杂志》,在医学文献中提倡使用“银屑病”名词。[18]1956年,吴鹤声“用抗银屑病软膏治疗银屑病”译文,发表在《江苏医学院学报》,在期刊中正式使用“银屑病”。2002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正式在《医学名词》中定为“银屑病”国家标准名词[19]。

3辞书记载的银屑病词条

《现代汉语词典》6版词条:“牛皮癣,银屑病的俗称。银屑病,慢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20]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版词条:“牛皮癣,银屑病的通称。银屑病,牛皮癣的学名。”[21]《辞海》6版词条:“牛皮癣①中医学病名……相当于神经性皮炎;②即‘银屑病'。”“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上称‘松皮癣'。” [22]

4讨论

4.1 白:甲骨文中就有“”字的记载。《周礼・天官》曰:“凡邦之有疾病者,疡者,造焉。”郑玄注:“,头疡,亦为秃也。”公元前500年的《五十二病方》亦有身的记载,分别指头部和身体的疮疡。王肯堂首作白病名。我国现代中医皮肤科创始人赵炳南对“”作了解释:“从其字形结构上看,病字头上加上一个匕首的匕,如同匕首刺入皮肤一样,以形容病情的顽固性,示病程的缠绵日久,牛皮癣与古代文献所记载白相吻合。”[2]现代中医在规范名词时定为白[6],作为国家标准中医名词使用。

4.2 干癣:隋(610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首用干癣病名,在古医籍中沿续,近代中西医都沿用干癣病名,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沿用干癣病名至今。

4.3牛皮癣:古代和近现代牛皮癣名词各有所指。《圣济总录・诸癣论》曰:“状似牛皮,于诸癣中最为厚,邪毒之甚者,谓之牛皮癣。”古代属于六癣之列,相当于西医项部神经性皮炎。西医进入中国,最早将“psoriasis”译作“牛皮癣”病名。需要指出的是,牛皮癣做为西医银屑病的曾用名,是中国博医会、中华医学会和民国教育部等机构正式命名的国家标准名词,并非俗称,由近代延续至今,逐渐更名为银屑病,后来辞书、医学文献否定历史,把“牛皮癣”定为俗称是错误之举。建议相关牛皮癣词条改为“牛皮癣,银屑病的曾用名(或旧称)”;银屑病词条改为“银屑病,曾称牛皮癣”。

4.4 银屑病:对于银屑病的命名,最早可追溯到1940年,杨国亮首用银屑病名词,20世纪50年代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皮肤花柳科学会推动银屑病名词的规范使用,1955年以“皮肤花柳病名词审定初步草案”发表于《中华皮肤科杂志》上讨论,于光元1954年最早用于医士教本,吴鹤声1956年最早用于期刊。1949年以后,牛皮癣的诊治开始走向中西医结合。赵炳南先生也曾经这样回忆过将“psoriasis”命名为“银屑病”的过程:“在皮研所,我和西医同道商定共同搞湿疹、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三个病种的研究。西医同道提出:牛皮癣并无真菌,称其为癣,不太合适。我说:中医有牛皮癣之名,指皮损坚如牛领之皮而言,并无临床上大量脱屑之实,治法亦不相同。经中西医认真研讨,始知中医所谓牛皮癣实际上指西医的神经性皮炎,西医所指的牛皮癣也不是中医所称的六癣之列。后来,我们取得一致意见,认为命名银屑病较为贴切。”此后,中国大陆逐渐以“银屑病”取代“牛皮癣”和“干癣”之称谓。2002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医学名词》中正式审定公布 “银屑病”为国家标准医学名词[19]。

综上所述,不同历史时期名词各异,逐渐归于统一,由国家审定公布的标准医学名词,中医名词为白,西医名词为银屑病,在文献、临床上中医和西医在具体叙述该病时都多使用银屑病名词,台湾地区以干癣为标准名词,银屑病为别名[23],也趋于认可银屑病名词。学术机构名称使用银屑病学组,会议为银屑病学术会议,中医和西医都趋于使用银屑病名词,鉴于此,建议中西医统一使用银屑病名词。银屑病词条试定义及释义:银屑病(psoriasis),又称干癣、白,曾称牛皮癣。是与易感基因遗传有关及多环境因素刺激诱导的免疫异常性、慢性、复发性、炎症性、增生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包括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等类型银屑病。

杨国亮、于光元、周鼎耀等根据此病皮疹特点、病因,共同提倡使用银屑病名词。《诸病源候论》曰:“癣病之状,皮肉隐胗如钱纹,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痛有匡郭,里生虫。”[3] 古代医家认为凡有鳞屑皮疹皆为虫所致癣病,近代西医检验干癣和鱼鳞癣非虫(真菌)致病,与真菌引起的癣有别,目的是只将真菌病称为癣,其他无真菌致病者则需另称别名,从而避免病因混淆不清而误导医者。银屑病之病名即形象地反映该病临床表现,对皮损的色泽、形态的描写,银色比白色更确切、屑比鳞屑更精准,医者一看皮损,即可初步做出临床诊断,并在病因病理上断定鲜明。银屑病名词是传承、创新、严谨、科学的高度概括,堪称典范之作,体现皮肤科前贤高深的国学知识、深厚的文字功底、精准的定位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建中.银屑病―最新诊疗进展[M]. 北京: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 1-2,6,33,33-34.

[2]李林.牛皮癣中医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9:1-3.

[3]曹洪欣.海外回归中医古籍善本集萃(1)诸病源候论[M].2005: 617-618.

[4]范瑞强,邓丙戌,杨志波.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470-471.

[5]浙江中医学院.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白话解[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01,414.

[6]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外科学、皮肤科学、肛肠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骨伤骨学[S].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3:62.

[7]王刚,张开明.银屑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8]朱学骏,王宝玺,孙建方,等.皮肤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53-154.

[9]马毳毳,刘艳,张建中,等.为中国近代西医皮肤病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外籍医师[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8):863-866.

[10]高,德贞传.一个英国传教士与晚清医学近代化[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14.

[11]嘉约翰.皮肤新编[M].广州:博济书局,1988:15-16.

[12]聂会东.皮肤证治[M].上海:中国博医会,1906:48.

[13]刘庆绶.皮肤病学讲义[M].北京:公记印字馆,出版年份不详:33.

[14].中西皮肤病学讲义[M].上海:上海中西医院,1920:14.

[15]海贝殖,杨传柄.皮肤病汇编[M].济南:中国博医会,1928:302.

[16]蹇先器.皮肤及性病学[M].日本:同仁会,1935:88.

[17]于光元.皮肤病及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4:116.

[18]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皮肤花柳科学会.皮肤花柳病名词审定初步草案[J].中华皮肤科杂志,1955:74.

[19]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医学名词(7): 整形外科学、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皮肤病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 中英文对照/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S].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66-67.

[2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954, 1553.

[21]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2版.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967,1573.

[2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6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674,2735.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第6篇

问:第三届世界皮肤科学术大会结束了,从参会人士的反应来看,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有1000多专业人士参加了此次大会,一共有378篇论文得以发表。作为大会的主席,您如何评价这次会议?

朱学骏:这次大会确实非常成功。参会的专业人士之多、学术水平之高、与会医生的专注及热情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届,反应了大家对医学美容的空前关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美有更高的追求了,而我们在美容皮肤科技术方面相对却是滞后的。这个会议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更新观念、交流技术、沟通合作的机会。许多国内外权威人士都来了,包括世界光皮肤协会主席Henry Lim教授、第20届世界皮肤科大会主席Jean Puul Ortonne教授、亚洲皮肤科协会秘书长Henry Chan教授、我国著名整形外科专家王维、空军总医院皮肤科教授刘玮、南京医科大学皮肤科教授朱文元等。会议内容涉及美容皮肤科学的各个方面: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经验总结、色素性皮肤病、光保护及防晒剂研究、光老化与皮肤抗衰老、美容外科(包括美容皮肤外科)、除皱与嫩肤术、皮肤美容激光、毛发护理、痤疮的防治、皮肤护理、美容皮肤科学的历史和文化、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在美容皮肤科方面的应用等。这是在我国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综合的美容皮肤科学方面的国际会议,把皮肤科学的研究任务往前推进了一步。以前是治病,是雪中送炭;现在则更强调预防保健,是锦上添花,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问:在这次大会上,宝洁、欧莱雅、资生堂三家全球瞩目的化妆品公司都是钻石级的赞助商,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参会。他们不仅参加学术会议,还精心布置了大面积的展台,宝洁、欧莱雅还举办了一系列的卫星会议。您怎么看这一现象?

吴艳:这三家公司从一开始就非常支持这次会议。实际上,这几个国际大公司一直积极参与各种专业的皮肤科学会议,包括世界皮肤科学大会和亚洲皮肤科学大会等。在会上,他们不仅展示新的产品,而且展示产品背后的理论知识和科技背景,他们最新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很多是与皮肤科医生或皮肤科学研究机构合作完成的。这些国际美容化妆品企业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并与皮肤科专业医生的合作,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他们对中国正常人皮肤生理特点、皮肤老化及特殊类型皮肤方面正投入巨资在我国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将有助于他们不断地推陈出新,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市场份额。而国内的美容化妆品企业在基础研究的投入以及与皮肤科专业人员合作方面与这些外资企业相比是有较大差距的。

问:在学术论坛上,许多国内的皮肤学研究机构发表了很有价值的学术报告。您可否介绍国内皮肤美容学的研究现状?

朱学骏:国内从事皮肤美容学研究比较早的有两家――北京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和上海皮肤病防治所。目前共有五家医院作为卫生部化妆品皮肤病检测机构,另外空军总医院皮肤科、上海皮肤病防治所和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还作为卫生部化妆品审核的检测机构。在科研方面,针对我国中药宝库的特点,目前像我们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筛选中药中美白成分和育发成分,南京医科大学也对于筛选中药中美白成分和治疗痤疮成分有深入的研究。

吴艳:在临床方面,目前许多医院都开展了医学美容的项目,有的设立了专门的医学美容科。卫生部曾于2002年5月颁发过《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的操作都属于医学美容的范畴。因此目前医疗系统主要从事激光美容、美容整形手术、皮肤护理及面膜(主要针对一些皮肤病像粉刺、黄褐斑、扁平疣等)等,偏重于医疗美容。

问:您认为化妆品公司同这些皮肤美容研究机构可以开展哪些合作?

吴艳:在与化妆品公司的合作方面,有几种途径。一是通过专业的皮肤科医生进行临床试验来验证化妆品的功效。比如保湿产品的效果如何,能持续多长时间,是否安全,对于皮肤有没有刺激性等。二是在科研方面,皮肤科医生更了解皮肤的生理和机能,而且有比较高的科研水平。与化妆品公司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化妆品公司不需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由于皮肤科医生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可以知道目前最突出的皮肤问题是什么,什么样的护肤品是目前最需要的,这对于化妆品公司制定自己的研发计划和开发新产品很重要。而我们现有的一些成熟的治疗手段,也可以通过与化妆品厂家合作转化为化妆品,以便服务于更多的消费者,比如我们筛选出中草药中的有用成分就可以作为化妆品的有效成分。总之,这种合作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涉及临床和科研两方面。

问:国外大的化妆品公司同这些研究机构是怎样合作的?

朱学骏:资生堂与美国哈佛大学有合作研发的项目,由资生堂提供科研资金。宝洁公司、资生堂公司都在我国建有研发中心,我科与宝洁公司已经合作六年多了,相信以后会与这些化妆品公司有更多的合作。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第7篇

科学美肤三步法

裴礼康医师的“炎症导致皮肤老化理论”指出,炎症和毒素是导致老化和老化疾病的元凶。这种发生在细胞层面的炎症,由很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引起:致炎的饮食(如高糖份的碳水化合物),环境刺激,免疫系统脆弱,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荷尔蒙变化,压力……

凭借其广泛的抗老化知识和研究成果,裴礼康医师开发出一套科学美肤三步法,通过减少和预防细胞内的炎症和毒素,延缓并改善老化现象的发生,全面保持健康和美丽的肌肤。

第一步: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排毒抗炎

包括高品质蛋白质,好的碳水化合物,健康的脂肪,丰富的抗氧化饮料和充足的水分。这些食品令身体保持健康的血糖水平,避免胰岛素水平忽升忽降造成的加速老化和各种慢性影响和疾病,如肥胖,抑郁,压力,忧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阿尔兹海默氏症,以及皮肤松弛和皱纹等。

而三文鱼更是裴礼康医师特别推荐的食品,因为它既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又是健康脂肪的来源,而且蕴含丰富的DMAE。

第二步:营养补充品(天然的抗炎剂)

除了维他命等传统上被营养学家推荐的补充品,裴礼康医师的研究发现有些营养成份拥有特别的抗氧化特性,并能作为有效的抗炎剂,如硫辛酸(ALA),酯化维生素C,DMAE,辅酶Q10,虾青素,生育三烯酚,乙酰左旋肉碱等。他将这些成分特别提取出来并申请专利,应用到其营养补充品中。

第三步:医师护肤品――针对性的抗氧化肌肤保养

裴礼康医师护肤品由独特的专利成分配方而成,给肌肤高效的护理。这种针对性的抗氧化肌肤保养能进一步提升肌肤的天然健康状况,令肌肤看起来更年轻和美丽。

裴礼康医师Perricone M.D.

裴礼康博士,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学者,在皮肤医学和营养学都具有突出的成就。他突破性的研究,在皮肤护理和对抗由于年龄,阳光,环境和生理变化导致的炎症,防止皮肤受损方面获得了数十项美国和国际专利。他拥有一系列头衔,其中任何一个都足以令人敬畏:

美国皮肤医学局注册医师?国际皮肤老化研讨会主席?美国营养协会会员?美国皮肤研究院和皮肤研究协会成员?皮肤和老化医学杂志编辑

EliWhitney Award艾里惠特尼奖获得者。该奖项专门颁发给全美在科学发明和技术领域具有突出成就的个人,历届的获奖者中,包括第一架实用直升飞机的发明者,现代直升机工业的奠基人Igor Sikorsky伊高.西科斯基;短程线圆顶结构的发明者巴克明斯特.富勒。

获得美国医学促进学会颁发的Norman E Clark诺曼克拉克奖,表彰其在补充医药和替代疗法上的杰出贡献。

裴礼康医师还是知名的畅销书作者,多部作品名列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健康图书第一位:

――《The Wrinkle Cure》(《皱纹的治疗――发现医师护肤品的力量,给你年轻有弹性的皮肤》,中文版也有译为《美丽肌肤天然成》)

――《The Perricone Promise》(《裴礼康的承诺――28天3个简单步骤让你变得更年轻,活得更长久》,中文版也有译名为《佩礼孔的承诺》)

――《The Perricone Prescription》(《裴礼康的处方――让面容和身体恢复活力的医师方案》)

其他多部作品《排毒饮食计划――减去脂肪,皱纹和年龄的简单计划》,《痤疮的处方》,《裴礼康医师关于健康,美容和抗老的七个秘密》,《不老的容颜,不老的头脑》,也广受欢迎。裴礼康医师的“健康生活,科学护肤”的风潮

裴礼康医师坚持不懈地研究和开发改善人们形象和整体健康的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医学知识,将先进的护肤理论和创新理念带入日常生活中,带来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的健康和美丽。

裴礼康医师的科学美肤,健康生活理念一经推出,马上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包括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Portman),杰西卡?贝尔(Jessica Biel),乌玛?瑟曼(Uma Thurman),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ate),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等在内的众多明星,不论年龄,都是裴礼康理念的追随者和裴礼康医师产品的忠实使用者。

在位于纽约麦迪逊大街的裴礼康旗舰店,你可以放松心情,品一杯绿茶,翻阅一下裴礼康医师的著作,学习什么才是正确的健康生活选择,并且由此创造由内而外的美丽。它更是一个科学,健康和美丽生活方式的推广中心。

现在,在国内的裴礼康专柜,裴礼康的健康美容顾问也会给你专属的健康护肤建议。

裴礼康医师的科学理论和特殊专利成分

裴礼康医师的健康护肤理念和营养护肤产品系列的基石是其专利的科学成分。这些专利成分都取自于天然,并被广泛应用在裴礼康医师的产品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包括:ALA硫辛酸,酯化维生素C,DMAE二甲氨基乙醇

ALA硫辛酸――最有效的抗氧化剂和抗炎剂

ALA硫辛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内各细胞深处的分子。1951年硫辛酸首次被发现,现在它在科学界已经和维生素C一样广为人知。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能够通过提升能量产生修复细胞的抗氧化物质。水脂兼溶的硫辛酸,能够渗透细胞和内部,在细胞的任何部位对抗自由基,全面抵御自由基的侵袭。它对皮肤的好处也非同寻常:

在所有具有抗炎能力和对抗自由基功效的抗氧化物质中,硫辛酸的效力最持久。帮助其他氧化剂更好更持久的作用。抑制细胞中致炎物质的产生。促使一种只消化受损的胶原蛋白的酶的生成,从而消除皱纹和疤痕。阻止甚至逆转已经发生的糖化反应――糖化反应会导致皮肤松弛下垂。减轻脸部的浮肿。通过加强细胞能量平衡皮肤油脂的分泌,起到缩小毛孔,消除皮肤发红的功效。

酯化维生素C――超级的抗氧化成份

维生素C是为数不多的全明星抗氧化成份。经过广泛研究,裴礼康医师发现了一种能被局部使用并渗透细胞各个部位的维生素C――酯化维生素C。酯化维生素C不是酸,因而不会刺激皮肤;它是水脂兼溶,能够渗透细胞内外,在各个部位对抗自由基,所能达到的细胞层面也比左旋维他命C高10倍。更易被皮肤吸收,并且能和乳霜和乳液混合,功效持久且稳定。

研究发现,酯化维生素C对于下列皮肤问题的作用最有效:

1 严重晒伤造成的细纹和皱纹

2 由于胶原蛋白流失或受损而造成的皮肤松弛和下垂

3 晒伤,红肿,或受刺激的皮肤

4 肤色暗沉无光泽

DMAE二甲氨基乙醇――即时的抗老化和提升皮肤的效果

DMAE发现于人的神经组织和海鲜类食品中。它能促进神经的功能,令皮肤下的肌肉收缩绷紧,避免并改善皮肤松弛下垂的现象。他还是天然的抗炎和抗氧化物质。鱼肉,特别是三文鱼,是DMAE的最好来源。

DMAE在裴礼康医师的护肤产品中也被广泛应用,以提供能帮助产生神经传递素的健康补充营养,快速加强脸部和颈部皮肤紧致度和弹性,同时提亮肤色。裴礼康医师的产品系列

裴礼康医师和其他相关的科学家多年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将突破性的专利成分和科学理论运用于其营养补充品和医师护肤品中,内服和外用相结合,达到远远超过传统产品的功效。

营养补充品

裴礼康医师和世界上最优秀的营养师合作,设计出一个综合的营养补充品方案。这些营养补充品配方先进,能够到达细胞最需要的地方,对抗自由基,减少炎症。由内而外,帮助达到并保持身体的年轻和健康状态和形象。

裴礼康的营养补充品无淀粉,无糖,无钠,不含小麦,酵母和奶制品,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人工色素,香料和染料。覆有的特殊外层,帮助使身体更有效地消化,使营养补充品发挥更好的生物效率。均在美国注册生产,通过GMP检测,同时获得食品级的美国专利。

医师护肤品系列

针对性的抗氧化肌肤保养能进一步提升肌肤的天然健康状况,令肌肤看起来更年轻和美丽。裴礼康医师肌肤保养系列,由独特的专利成分配方而成的,给肌肤高效的护理,令肌肤柔滑,年轻,有弹性,肤色均匀,光采焕发。

ALA硫辛酸系列――全系列蕴含ALA硫辛酸和DMAE

ALA硫辛酸:促进细胞内新陈代谢能量的产生,保护细胞外部和内部免受伤害。

专利DMAE成分,收紧松弛的皮肤;增强肌肉能力,改善轮廓;提升肌肤弹性。

功效

为皮肤提供全面高效的抗氧化保护。

去除细纹和皱纹。

紧致粗大的毛孔,改善皮肤质地。

令皮肤更有弹性,肤色更均匀有光彩。

酯化维生素C系列――全系列蕴含酯化维生素C和DMAE

全面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不刺激,快速渗透细胞,功效持久,稳定:

修护日晒造成的细纹和皱纹。

改善胶原蛋白流失或受损造成的皮肤松弛和下垂。

镇静晒伤,红肿,或受刺激的皮肤。

均匀并提亮暗沉无光泽肤色。

专利的DMAE成分有极佳的紧致功效,收紧松弛的皮肤;改善轮廓,提升肌肤弹性。

毛孔细致系列――特别针对受痘痘粉刺困扰的问题皮肤和缺水型的油性皮肤。

有效护理有粉刺的皮肤,且不刺激皮肤,没有传统痘痘护理产品常有的副作用。特别蕴含的DMAE和ALA硫辛酸成分能镇静皮肤免受作用于痘痘的成分的刺激,在有效去痘的同时带来抗氧化保护。羟基乙酸促进细胞更新,去除细纹,缩小毛孔,修护疤痕,令肌肤质地柔滑。

裴礼康明星推荐

Omega-3阿拉斯加三文鱼油 零售价:RMB1080,净含量:270粒

奥米加3能给细胞诸多好处:减少致炎成分的产生(如不健康的脂肪),促进新陈代谢,控制食欲,促进燃烧堆积的脂肪;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增加奥米加3在饮食中的含量,会令皮肤光采紧致,并使头发更柔韧有光泽,还特别有助于干性皮肤补充皮脂。除了日常保健,如果增加用量,还能达到减轻体重的功效。

功效

增加皮肤和头发的光泽

振奋精神,释放压力

促进新陈代谢并控制食欲

降低胆固醇,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加强记忆力

由内而外地滋润干燥的皮肤

滋润易生粉刺的皮肤,并且中和很多痘痘护理产品造成的皮肤干燥。

增加用量,还能达到减轻体重的功效。

PEP植物营养粉 零售价:RMB690净含量:150g

一种完全提取自天然食物,蕴含亚麻木素酚,多聚糖,多肽,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纤维等丰富营养成分的高效功能性食品。可以单独服用,也可以加在日常的饮食或食品中服用。

功效

帮助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并有效传送至血液中。

提升体能和脑力,促进能量在体内的循环,令皮肤和身体充满活力。

结合了聚糖,多肽,亚麻籽,氨基酸和多达8种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充分提供健康身体和大脑必需的营养,并滋养皮肤,保持皮肤滋润柔滑。

促进抗氧化物质产生,从而保护身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侵害。

减少身体的炎症。

增加组成皮肤纤维的纤维原细胞的产生。

玫瑰保湿乳 零售价:RMB640,净含量:2oz/59ml

同时蕴含ALA硫辛酸,酯化维生素C和DMAE的全能明星

针对皮肤问题

缺水和缺少光泽的皮肤。

皮肤常有紧绷感,肤色暗沉。

主要成分

ALA硫辛酸

促进细胞内新陈代谢能量的产生。

保护细胞外部和内部免受伤害。

酯化维生素C

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令肌肤更有光彩。

有效保护肌肤细胞免受伤害。

DMAE

令肌肤紧致,看起来年轻。

持续使用,提亮均匀肤色。

功效

慕丝乳霜,质地轻柔舒适。

富含ALA硫辛酸,酯化维生素C和DMAE多种高效成分,全面的抗氧化和抗炎功效。

有效对抗外部环境和其他因素的侵害。

滋润并光彩皮肤。

裴礼康维生素C眼霜+ALA眼霜

第一步:维生素C眼霜(零售价:RMB550,净含量:0.5oz/15ml)适合皮肤问题:眼周皮肤松弛,皱纹,皮肤没有光泽

主要成分

酯化维生素C促进胶原蛋白生成,令肌肤更有光彩,有效效护肌肤细胞免受伤害。

NTP复合物一种蕴含DAME的专利高效成分,帮助DMAE更好地到达皮肤深处。令皮肤紧致,改善眼部轮廓。

生育三烯酚提取自维他命E的高效抗氧化成分,保护皮肤细胞免受侵害。

第二步:裴礼康眼霜(零售价:RMB550,净含量:0.5oz/15ml)适合皮肤问题:眼周细纹和皱纹,眼部浮肿,眼周肌肤肤色不均(黑眼圈等)

主要成分

ALA硫辛酸促进细胞内新陈代谢能量的产生;保护细胞外部和内部免受伤害。

NTP复合成分一种蕴含DAME的专利高效成分,到达皮肤深处发挥功效。提升皮肤紧致度,使皮肤看起来更年轻。

针对皮肤问题毛孔粗大,皮肤质地粗糙,有疤痕,色素沉积,细纹和皱纹

裴礼康紧致凝露 零售价:RMB1280,净含量:2oz/59ml

先进配方,持续的修护和支持

主要成分

ALA硫辛酸

促进细胞内新陈代谢能量的产生。

保护细胞外部和内部免受伤害。羟基己酸

促进细胞更新,去除细纹。

缩小毛孔,修护疤痕,令肌肤质地柔滑。

DMAE

令肌肤紧致,看起来年轻。

持续使用可以提亮均匀肤色。

绿茶萃取物:抗氧化,镇静并舒缓肌肤。

功效

高浓度的活性成分,有效减少细纹和皱纹。

重整肌肤,紧致并缩小毛孔,令肤质更细腻。

提升皮肤紧致度,令肤色更健康,富有年轻光彩。

充分滋润和保湿肌肤。

针对皮肤问题 皮肤松弛,有晒伤,细纹和皱纹,肤色暗沉没有生气。

主要成分

酯化维生素C

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令肌肤更有光彩。

有效保护肌肤细胞免受伤害。

DMAE

令肌肤紧致,看起来年轻。

持续使用可以提亮均匀肤色。

NTP复合物

一种蕴含DAME的专利成分,到达皮肤深处发挥功效。

令皮肤紧致,提升脸部轮廓和下颌线条。

功效

迅速有效地均匀和改善肤色。

有效护理因失去弹性而造成的皮肤松弛,立现的紧致和提升皮肤。

NTP复合成分有效提升脸部和下颌的轮廓。

修护晒伤的皮肤,改善皱纹和细纹。

维生素C紧致乳 零售价:980元 净含量: 2oz/59ml

立现的紧致和提升效果

针对皮肤问题 皮肤松弛,有晒伤,细纹和皱纹,肤色暗沉没有生气。

主要成分

酯化维生素C

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令肌肤更有光彩。

有效保护肌肤细胞免受伤害。

DMAE

令肌肤紧致,看起来年轻。

持续使用可以提亮均匀肤色。

NTP复合物

一种蕴含DAME的专利成分,到达皮肤深处发挥功效。

令皮肤紧致,提升脸部轮廓和下颌线条。

功效

迅速有效地均匀和改善肤色。

有效护理因失去弹性而造成的皮肤松弛,立现的紧致和提升皮肤。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皮肌炎;肺主皮毛;从肺论治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4-0072-03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cientific meaning of “lung lord fur”, explai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n treatment of dermatomyositis from lu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alysis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ermatomyositis, combined with moder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ng and skin,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vidences for about the treatment of dermatomyositi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lung . According to the three stages of dermatomyositis in the early onset , metaphase, and anaphase , dermatomyosit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insufficiency of lung-Qi, weakened protective-energy; damp heat invading lung, heat accumulated in the skin;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blood stasis in the context were on treatment respectively.

Keywords:Dermatomyositis;Lung Lord Fur;Treatment from the Viewpoint of Lung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风湿病,主要累及皮肤和躯干及近端肢体的广泛性肌肉病变,部分患者累及肺间质。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近端肌肉无力、肌肉酸痛,血清肌酸激酶、转氨酶升高,肌电图肌源性改变,特征性皮疹。特征性皮疹表现为向阳性皮疹、Gottron征、暴露部位皮疹。向阳性皮疹为分布在一侧或双侧眶周红色或紫色红斑。Gottron疹为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的伸面,或腕肘伸面出现粉色或暗红色丘疹。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本病,对改善肌肉症状有一定疗效,但对皮肤病变疗效不明显,且副作用大[1]。中医对皮肌炎尚无统一病名。依据发病特点,中医将本病归于“肌痹”、“萎证”范畴。在古代书籍中,也有中医对上述疾病治疗的记载。近年来,中医对皮肌炎的研究治疗不断深入,也作了许多探索。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临床实践,认为中医从肺论治皮肌炎,既有历史典籍可考,也有现代医学研究理论支持和临床证实,疗效独特。现将“从肺论治皮肌炎”的理论基础、生理病理联系及辨证治疗等阐述如下。

1 “肺主皮毛”是皮肌炎从肺论治的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肺与皮毛在生理和病理上均有密切关系。《素问・痿论》曰:“肺主身之皮毛”,是对两者关系总的概括。《黄帝内经》中有15处论及肺与皮毛的关系。并从 “肺合皮毛”、“肺生皮毛”、“肺应皮毛”三个方面论述。宋・杨士瀛在《里虚元鉴・劳嗽症论》说:“肺主皮毛,外行卫气,气薄而无以卫外……”,也正是基于上述观点的阐述。

1.1 “肺合皮毛” 肺主宣发,肺气布散卫气于体表,以温养皮毛,并固护正气,使机体不受外邪侵袭。《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此处的“合”有配合、呼应之意。皮毛的功能受肺气主宰,可防止外邪由表入里,内伤于肺。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咳嗽》中说“夫外感之咳,必由皮毛而入,盖皮毛为肺之合,而凡外袭之,则必先入于肺”,说的就是“肺合皮毛”的理论。

1.2 “肺生皮毛”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在体为皮毛,生脏为肺”,从五行学角度论述肺与皮毛的关系。肺气布散卫气于体表,温养皮毛,肺气充足,则皮毛润泽。《灵枢・决气》篇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说明皮毛依赖肺对其输布津液以得到滋养。

1.3 “肺应皮毛” 一方面肺与皮肤协同呼应,共同参与体液代谢的调节。《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汪昂据此提出“肺为水之上源”。而“腠理开,故汗出……”(《灵枢・五癃津液别》)说明皮肤通过排泄汗液起到调节体液的作用。另一方面《素问・经脉别论》提出“肺朝百脉”。肺的功能,通过人体的各条经脉、各个穴位而发挥作用;人体的各条经脉、各个穴位,其功能作用的好坏,最终表现在肺。某些穴位是肺系疾病在皮肤上的特定敏感点。

2 皮肌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素问・长刺节论篇》提出:“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首次提出了皮肌炎的中医病名,并指出了病位。《诸病源候论》认为痹证的病因是:“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致合而成痹。”“人腠理虚者,则由风湿气伤之。搏于血气,血气不行,则不宣,真邪相击,在于肌肉之间,故其肌肤尽痛。然诸阳之经,宣行阳气,通于身体,风温之气,客在肌肤,初始为痹。若伤诸阳之经,阳气行则迟缓,而机关弛纵,筋脉不收摄,故风湿痹而复身体手足不随也。”认为风寒湿三邪侵袭人体是痹证的主要病因,人体腠理虚弱则易被邪气所伤,邪气与血气相搏于肌肉之间,血气阻滞不得宣通,故肌肤尽痛;若伤于诸阳之经,阳气运行迟缓,则身体手足不能活动。而金相哲[2]提出皮肌炎由于素体阴虚阳盛,或脏腑内有蕴热加之烈日暴晒热毒直射导致内外合邪,侵蚀肌肤所致。皮肌炎后期以肌肉萎缩无力为主,类同痿证,《素问・痿论篇》有:“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痹,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陆春玲等[3]提出“脉络为病是皮肌炎的一个基本病理机制”,这与“肺朝百脉”的理论相关联,且脉络为病导致皮肌炎病情缠绵难愈。何兆春等[4]在总结其老师经验时认为“正虚、湿热、血瘀”贯穿于皮肌炎疾病整个过程。《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笔者认为皮肌炎发病的根本因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肺的布散卫气、水液调节功能失调,复因湿热毒邪侵袭而致病,病久常气阴两虚兼夹血瘀,总属虚实夹杂。

3 肺与皮毛关系的现代生理病理研究

季乔雪等[5]提出:肺与皮毛的关系在生理上相互关联,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从胚胎学来讲,肺与皮毛同源同功,共同主持呼吸机能,完成呼吸运动[6]。对于低等生物而言,通过细胞膜或体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行使“肺”的功能。青蛙的皮肤可辅助呼吸,在冬眠期几乎全靠皮肤呼吸。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有了独立的呼吸器官。现代研究表明[7],在人的胚胎期,原始组织包括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肺与皮肤均由外胚层发育而来。李莱田[8]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指出,肺是进化过程中适应内呼吸而产生的特化的“皮毛”。在人体,皮肤的呼吸功能虽已退化,但尚有调节水液的作用。

皮肌炎作为炎性肌病有着复杂的发病因素,环境因素如细菌和病毒感染、寄生虫,还有紫外线辐射、肿瘤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皮肌炎(DM)越接近赤道发病率越高。

机体与外界相接触的部位是皮肤和黏膜。肺及气道的免疫防御机制与皮肤组织的免疫作用都属于黏膜免疫系统,黏膜上皮组织具有生理屏障作用,共同构成机体的第一道防线[9]。肺气虚可以导致机体免疫、防御机能下降。徐锡鸿等[10]研究发现,与健康组比较,肺气虚证哮喘组、肺气虚证组和多脏器气虚证组患者的血清IgA、IgG、IgM 含量明显下降,提示3 组患者均存在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皮毛病变,最易累及肺部,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导致肺失宣降,出现鼻塞、咳喘。马丽俐等[11]通过对68例荨麻疹患者肺功能检测后发现,荨麻疹患者发病时小气道已处于高反应状态,气道黏膜也和皮肤一样充血、水肿,引起气流通过小气道时阻力增加,显著影响了小气道的通气功能皮肌炎患者常常伴发肺间质病变。有些肺部疾病也常常在皮肤有所表现,比如肺经某些穴位压痛点。有的肺炎患者在耳穴肺区有压痛。在治疗上也有“肺病治皮毛”和“皮毛病治肺”的实例。

4 中医辨证论治

4.1 初期 肺气不足,卫外不固。正气不足,肺气失宣,水液失调。症见:皮肤散在斑疹,呈淡红色,四肢近端肌肉疼痛,四肢乏力,双臂上举及抬腿困难,易感冒。治疗予扶正固本为主兼以祛湿。可予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方用党参、黄芪以补气,白术茯苓配合健脾利湿,羌活胜湿汤重在祛湿止痛。酌加白芍养肝柔肝,据现代研究,该药提取物白芍总苷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还有保肝作用[2]。

4.2 中期(急性发作期) 湿热侵肺,热蕴肌肤。症见:面部上眼睑发生紫红色斑,颧颊、颈部、上胸部皮疹,Gottron征,皮疹颜色较艳。四肢近端肌肉酸痛无力,气喘声粗,痰较多,胸部胀闷。咽干口渴,或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在治疗上,应以清泄肺热兼以祛湿为原则。予桑白皮汤加减。予桑白皮、黄芩、鱼腥草清泄肺热;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清化痰热定喘,苏子化痰下气平喘。赵艳霞[13]提出在急性活动期用茵陈蒿汤合萆Z渗湿汤加减。邱志济等[14]总结朱良春治疗皮肌炎经验提出“追风化湿、清热透邪、镇痛消肿”。予鳖甲、龟板、穿山甲、僵蚕、蝉衣在于清热透邪。两者共同之处都要清除热邪,与笔者观点相近。

4.3 后期 气阴两虚,瘀阻脉络。病情缠绵难愈,耗伤正气,灼伤阴液,瘀阻脉络,肌肤经络失养。症见:皮肤散在暗红斑疹,色素沉着,皮肤起屑,Gottron征,四肢近端肌肉疼痛,皮肤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全身乏力。病情严重者心悸气短,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数或细涩。病情缠绵难愈,耗伤正气,气虚血瘀。治疗予补虚通络兼顾养阴。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重用黄芪补气,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加玄参、麦冬、桑椹、女贞子补肺肾之阴。取清代叶天士:“大凡络病,通补最宜”之意。

5 典型病例

刘某,女,63岁,2016年1月11日就诊。主诉“全身多发皮疹1年加重伴四肢肌肉痛2月。”患者一年前胸前少量红色斑疹,后逐渐蔓延至面部、双上肢、背部,皮疹呈暗红色斑疹,近两月皮疹进行性加重。以眼眶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面Gottron征,肘关节伸面、上胸“V”字区鳞屑性红斑皮疹,两月前起四肢近端肌肉疼痛,颈前屈肌呈对称性软弱无力,吞咽干性食物时不畅感明显,无呼吸肌无力。一月前至市某医院诊治,诊断为“皮肌炎”,未系统治疗。来诊时症见:眼眶周围水肿性紫红色斑,颜色较艳。四肢近端肌肉酸痛乏力,双手远端指间关节伸面Gottron征,气喘声粗,咽部有痰,纳可,夜寐易醒,大便粘滞,臭味重。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湿热侵肺,热蕴肌肤。治宜清泄肺热、透邪祛湿。在使用激素和免疫调节药基础上,予中药桑白皮汤合三甲汤(鳖甲、龟板、穿山甲)加减。组方桑白皮12g,黄芩12g,黄连5g,贝母10g,山栀10g,苏子10g,鱼腥草15g,射干12g,瓜蒌皮10g,前胡10g,地龙6g,鳖甲5g,龟板5g,穿山甲3g,蝉衣5g,白芍15g,生甘草5g。服用1周全身皮疹好转,颜色变淡,四肢肌肉酸痛乏力减轻。考虑热易消,湿难祛。二诊原方加茯苓10g,白术10g,薏苡仁20g,白鲜皮15g,地骨皮15g。加强健脾祛湿之功。去鳖甲、龟板、穿山甲以防透邪太过伤正。续服1个月后肌力逐渐复常,皮肤红斑渐褪。强的松减量为l天20mg治疗,随访4个月患者病情稳定,强的松逐渐减量至10mg维持。

参考文献

[1]栗占国,唐福林主译.凯利风湿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出版社,2011.

[2]金相哲.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辨证治疗[J].中医中药,2012,19(1):95-97.

[3]陆春玲.从络病论治皮肌炎[J].中国中西基础医学杂志,2009,19(9):698-700.

[4]何兆春.范永升治疗皮肌炎经验撷要[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9):530-531.

[5]季乔雪,李泽庚,鹿林,等.肺主皮毛[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4):329-330.

[6]清・黄元御.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8.

[7]欧阳兵.“肺主皮毛”的科学内涵和临床意义[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15(4):12-15.

[8]李莱田. 从系统演化论“肺外合皮毛”[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1,(1):48.

[9]何维,曹雪涛,熊思东.等.医学免疫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57.

[10]徐锡鸿,韩冬,沈金美,等. 肺气虚证患者的免疫功能探析[J].中医药研究,1999,15(3): 37-38.

[11]马丽俐,余士根,庄亦仁,等.荨麻疹患者脯功能变化与中医“肺主皮毛”的关系[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4):8.

[12]杨慧,刘维,白芍总苷药理作用及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3,32(10):1053-1053.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赵炳南;整体观;中医皮肤科

作者:宋乃光等

中图分类号:R2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4-0854-02

DiscussionontheOriginandTheFeatureofZHAOBingnan’

HolismConceptinTCMDermatology

GENGXueying1,SONGNaiguang2,ZHAOYansong1,CAINianning2

(1.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2.AffiliatedBeijingHospitalofTCMof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10,China)

Abstract:ThispaperaimstoexploreandtoresearchtheacademicthoughtcharacteristicofholismconceptofZHAOBingnanTCMdermatology.TheholismconceptdiscussedinHuangdiNeijingwasthefundamentaloriginofZHAOBingnan’holismconcept.TherichcontentofholismconceptdiscussedintheclassicsofTCMdermatologyduringtheMingandQingdynastieswasthethemostimportantsource.ZHAOBingnanappliedtheguidingideologyofholismconceptthroughthewholeprocessofdiagnosisandtreatment.

Keywords:ZHAOBingnan;holismconcept;TCMdermatology

收稿日期:2009-11-16

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项目(JJ-2006-63)

作者简介:耿学英(1968-)男,河北衡水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临床基础。

已故著名中医皮肤科泰斗赵炳南教授是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中医皮肤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赵老行医60余载,不但继承了历代皮肤科治疗经验的精华,且有颇多创新。赵老临床诊治皮肤科疾病,非常重视整体的观念,可以说在赵炳南之学术思想体系中,整体观是处于第一位的。本文试对赵炳南整体观学术思想的渊源及特点进行探讨。

1赵炳南中医皮肤科整体观学术渊源

赵炳南教授通晓中医经典著作及历代外科专著,在学术思想上近承明清皮外科名家,远宗《内经》等。整体观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色之一[1]。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部分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中医的辨证,就是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对四诊得来的临床资料,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加以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所在的过程[2]。中医皮肤科学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经过历代医家的努力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从整体出发、重视局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辨治观,疗效独特而且自成体系。

《内经》的理论具有突出的整体性和思辨性[3]。根据脏属于内,形见于外的脏象学说,按照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思维过程,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理论,提出了辨证治疗的思想,为皮肤病学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如《素问皮部论》提出了十二皮部是十二经功能活动在体表皮肤的反映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内经》所论述的整体观思想无疑是赵炳南皮肤科整体观的根本渊源所在。

《伤寒杂病论》对肌肤的生理、病理及治疗意义作了深刻论述。指出各种病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可通过肌肤反应出来。若血分热盛,可见“面赤斑斑如锦纹”;若风热过盛,可见肌肤“自痒”等。其丰富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思想对赵炳南的临床辨治具有指导意义。

明清两代是中医皮外科全盛和争鸣时期,此时期皮外科学所取得的成就是赵炳南皮肤科学术思想的最重要的源泉。《外科正宗》从整体观出发,倡导内、外治并重,“使毒外泄为第一要务”,为纠正当时医界时弊起了积极作用。他内治外症,主张辨证寒热虚实,确定提纲挈领的消、托、补三法,尤善托、补,并重视脾胃之调理;外治外症,融会历代医家外治法且多有创新,形成了中医外科史上第一大学派——正宗派。其特点有:重视脾胃,补益气血;审证求因,内外合治;内治按八纲,外治遵三法。陈氏运用整体观治疗皮外科病达到了新的高度。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审视辨别疾病的致病因素(内外因),判明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探明疾病的发病机理,是《医宗金鉴》诊治皮肤病的一大特色。《医宗金鉴》认为有些皮肤病是由外邪入侵所致,而有些皮肤病与脏腑气血失调密切相关,充分强调局部外治与整体内治相结合。其整体观治疗思路深受后世医家推崇。

《疡科心得集》创疡科三部病机论,指出病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俱发于中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湿下趋故也。又创三陷变局谓火陷、干陷、虚陷也。高氏将温病学说吸收进书中,进一步促进了中医皮外科学的发展,其中处处贯穿着整体观思想。

2赵炳南中医皮肤科整体观思想特点

中医整体观这一指导思想贯穿赵炳南诊疗的全过程。赵老在论述皮肤病病因中六淫致病时即明确指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为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夏季多暑(火)病,居住潮湿易感受湿邪等。这体现了“天人相应”,人体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的整体观念。赵老还指出,因为思想情绪的过激或过度抑郁而引起的七情变化,这个因素在皮肤病的病因学上也应给予重视[4]。

在四诊当中赵炳南最重视的是望诊。他认为皮肤病可用“一目了然”来概括,应当做到看到一种皮肤病后很快就知道如何诊断和处理。赵老重视舌诊,指出舌象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病情,并且能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随病情的变化,而及时地显现出来。对于辨别疾病的性质,推断病情的深浅轻重,以及判断疾病转归与预后等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赵老临证中常常是望一望、问一问、把把脉,基本上就把方子思路定下来了,正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赵老就是采取望而知之。

赵炳南指出“皮肤暗疮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没有内乱,不得外患”[5]。他将皮肤病内治法分为十大法则:疏风解表止痒法,养血润肤止痒法,清热凉血泻火法,活血破瘀软坚内消法,温经散寒养血通络法,健脾除湿利水法,清热解毒杀虫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法,调和阴阳补益气血扶正法,和解舒肝理气法。赵老认为应从整体观出发研究皮肤病的发病规律,从整体角度分析皮肤科病证及其变化。对任何一个皮肤局部的病变,不但要考虑到局部与相应内脏的直接联系,还要注意到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从而明确皮肤局部病变的实质。

如赵老治疗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时,十分重视对心与肝胆的辨证,喜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化裁。他认为心肝火盛是导致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的重要原因,而“龙胆泻肝汤”正是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的代表方剂。赵老临床擅治湿疹,认为本病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前两期在临床上均有较明显的湿象,其发病机理为湿热内蕴,或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在治疗上赵老惯用除湿胃苓汤,并根据热与湿的轻重不同进行加减。而在湿疹的慢性期,皮肤出现干燥、粗糙、肥厚、角化等一系列燥象而无水泡、渗出、糜烂等情况下,赵老仍运用治湿之法。对此赵老曾论:“正是因为湿邪有重浊、粘腻的特点,因此,病理过程迁延日久,湿邪停滞,日久化燥,肌肤失养,是导致慢性肥厚性皮肤病的关键,故仍以治湿为本”。常用薏苡仁、茯苓皮、扁豆、苍术、白术等健脾祛湿;以及车前子、猪苓、防己、泽泻、萆薢等利湿之品。赵老重视标本兼治、内外兼治的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则。既重视湿热的表现,又重视脾失健运的根本原因。指出理脾化湿可以说是治疗湿疹的根本,使机体内部的运化机能发生变化,才能从根本上治疗湿疹[6]。总之,赵炳南在治疗皮肤病中,强调对脏腑的辨证,强调内外结合,充分体现了对中医学整体观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刘雁峰,赵建明.中医学整体观刍议[J].光明中医,1999,14(5):12-14.

[2]邱咏薇,杨怀瑾.中医药的特色——整体观[J].河北中医,2004,26(12):945-946.

[3]赵新乡.整体观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3):262-263.

[4]赵炳南,张志礼.简明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71-79.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皮肤美容;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66-01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设审美需求的迅速提高,人们对皮肤美容的要去越来越高。虽然现在通过皮肤外科手术、激光手术等方法,能一定程度上除去掉皮肤上的缺陷和瑕疵,但手术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并发症,而药物和化妆品存在着毒副作用和高复发率,这些都是患者考虑的因素。最近几年,中医美容开始兴起,中药、针灸、饮食、按摩、气功等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皮肤美容领域了,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因为它绿色、天然、安全等特点,正在被广泛的患者以及国内外医学界关注。

一中西医结合皮肤美容的理论基础

从西医理论来说,皮肤的美是在人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功能协调的基础上才能有的。皮肤是微循环分布的十分重要的器官,心脏则是血液循环的中心,皮肤色泽的变化是由心脏活动的变化引起的[1]。例如,人在运动后由于血管充盈会出现皮肤潮红的现象;在受冷后由于血管收缩皮肤会变苍白;发怒的时候脸会变成铁青色,这都属于皮肤的生理反应。肝肾功能的异常,遗传或是免疫系统的缺陷,又或是新陈代谢的失调等原因,都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五脏六腑的功能是否能充分发挥与脸上肤色是否正常有关。中医将人体看做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与大自然结合也是个有机的整体。在人体中,以五脏六腑为中心,个器官各司其职,并通过经络连接整个身体,以及身体的尾端。在身体表面表现出来的病变往往能联系到内脏,说明内脏出现了问题。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非常强调人体这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为中西医结合为美容护肤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中西医结合皮肤美容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在皮肤美容这方面的治疗方法除了美容外科手术、激光手术、超声微波技术以及外用药品外,还有以下几种。

1.中药美容。中医美容法是通过内服中药的同时外用由中药配置而成的药膏等进行治疗损美行疾病和调理保养肌肤的一种方法。这种内外兼顾的方法在治疗中使用最广泛,所获得的经验最丰富,基本已经形成了一个治疗体系,内服外用是他的特点。内服主要是用来调理身体,根据皮肤显示出来的病症来判断内脏器官哪里出了问题,在下药的时候具有针对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能达到根本治疗的效果,是祛除根本、防止反复的必要手段。内服的药剂主要有汤、丸、散、膏、丹、酒等形式,根据药物的性质采用最合适的方式作为内调试剂。外用是指直接对皮肤进行作用,或使用药物,或使用仪器等,以期达到美容和保健的效果。外用的特点是能直接作用到皮肤表面病灶处,见效快。常用的外用方法主要是熏、敷、涂、浸、贴、喷以及电离子导入、超声波导入等方法。不同的操作需要采用不同的试剂。

2.中药化妆品美容。中药化妆品是一种药物化妆品,它是由纯中药制成或者是在其中添加了中药成分。中药化妆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我国著名药物记载书《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具有美容作用的药物多达500多种,多是治疗头发、面部、牙齿、黑痣等方面的。目前被应用广泛的大部分为植物类的中药,例如,人们常用的用来补气补血的有黄芪、当归和人参,用珍珠粉敷面达到美白嫩肤、祛除色斑的效果,用白芍、赤芍祛除蝴蝶斑和雀斑,提亮皮肤的色泽,因为他们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听得较多的一种名贵中药冬虫夏草,由于他富含人体所需的20多种氨基酸,是配置高级化妆品中的主要原料。

3.药膳美容。若细究这种方法,这应该算是内服中药美容。根据不同药物具有的不同功能,选用某些药物相互作用以发挥他们的最好功效,并将他们与实务配置,制成食品,以期达到美容养颜、调理保健的双重功效。这种美容方式与化妆品和手术的美容方式不同,药膳的目的在于通过内调达到从内而外的改善,比单纯从外部治疗更治根本,一旦调理好了,几乎不会复发。同时药膳调理还能延缓皮肤的衰老,保持青春靓丽。人体的衰老主要是由于内脏的逐渐衰老而引起的皮肤干燥、枯黄、色素沉淀等,常吃一些能减缓这些衰老症状的食物例如莲子、桂圆、核桃等,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这里强调一下,黑芝麻是非常好的一种食物物质,经常食用可以起到美容、减缓衰老的作用。薏苡仁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不仅可以治疗雀斑等皮肤病,能力细腻肌肤,减少皱纹。近年来,药膳美容在美容届内十分流行。

4.针灸美容。在古代,中国就有了针灸这种治疗方法,其原理主要是通过进行穴位刺激,到达舒经活络、消肿散结、调理气血的作用[2],以达到养护皮肤、美容养颜、延缓衰老和治疗面部皮肤病的目的。针灸治疗的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无毒无害。针灸法主要包括针法和灸法两种。针法主要是指用十分细的银针,将银针对准人体穴位,然后刺入一定深度,以刺激穴位,患者被施针后会有酸酸胀胀的感觉,用这样的方法达到美容、健身、祛病的目的。灸法则是将艾柱点燃,放入器皿中使其保持缓慢发热的状态,并将器皿放置在人体穴位上,通过药物的渗透和局部热效应,以刺激机体的循环,从而达到治病、抗衰老和美容的功效。针灸法因其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极大的关注。

三问题与展望

利用中医美容护肤具有很多优势,与西医中采用的手术、化妆品中添加激素等方式相比,中医的采用的药物多以纯天然植物为主,安全可靠;在治疗中讲究内外协调,注重统一;方法贴近生活,可采用食疗的方式,容易坚持,效果稳定;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医治本,能弥补西医中的不足。若能中西医结合进行皮肤美容,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医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多东西是不能通过科学解释出来的,例如经络、穴位。要想让全人类接收并运用中医,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第11篇

“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不可分割看待是整体,皮肤病虽发生在体表却可关联内脏和全身,不同疾病皮损可相似很难只凭外观做判断,同种疾病皮损常不同变化形式千差和万别……严谨的医息互动模式为疑难病求诊而设计,大部分困惑可在这个框架内得到合理疏导;诊疗过程中结合实情再对相应条目做解读。”――摘自蒋忠民《就诊手册》

每一位找蒋忠民看病的人,手上都能拿到这样一本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的《就诊手册》。在医患关系成为普遍问题的今天,一本饱含心血,承载着满满爱心和责任心的小册子,足以告诉我们:这位医者,不一般。

唐朝孙思邈《大医精诚》一文中,论述了医者的三个条件,第一是诚,即要有“大慈恻隐之心”,诚心救人;第二是精,即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三是法,即为医要有章法。医学发展至今天,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医者蒋忠民将三者集于己身,在继承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诠释出新的独有韵味。

诚・医者仁心诚心救人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摘自《大医精诚・诚心救人》

“凡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任也。是以大凡医者,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为医也。”这是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对“医者”的界定,成为后世行医者的医德典范。于蒋忠民,悲悯之心在他身上从不担心会有所缺失,相反,会因为他一段特殊的经历而得到强化。他之所以走上医学道路,与其早期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蒋忠民的从医之路,是一条磨难伴着不屈,奋进饱含艰辛的拼搏之路。

从儿时起,蒋忠民对病魔的第一次深刻体会就是父亲罹患肺癌去世,亲历生离死别的悲痛,使他对生命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敬畏。因父亲过早离世,是他的母亲,一个倔强而坚强的农村妇女,一人肩挑起了供养三个孩子直到上大学的重任!雪上加霜的是,蒋忠民15岁时确诊患上了严重的甲型肝炎,治愈后又继发了持续达17年之久的结核感染,后一病症直到他32岁以前都查不出病因(没有影像学依据,没有医生想到会是结核)。长期受病痛折磨加上家庭经济困难,使他从小就养成了一股子隐忍与坚韧不拔的性格品质,凡事力求自强自立,承重却永远不失乐观。“先救自己,再救他人”成为他踏上医学之路的原始动力和目标。

从高中至大学毕业再到工作的17年时间里,蒋忠民的身体一直处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一方面为缓解经济压力,一方面病痛无法查清,他一直坚持自行寻找适应和缓解方法。带着十几年病痛仍能坚持学习和工作,同时在不断的揣摩和体验中寻找诊疗思路和线索,他硬是通过不断尝试新思路和试验性治疗,把病魔从自己身上赶了出去!在此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患者之困苦并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床思维方法。为他之后凡事从患者角度出发,真心实意磨砺自己,哪怕再苦再累也要为患者解除痛苦埋下了良好伏笔。

精・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摘自孙思邈《大医精诚・医术精通》

自古以来,精通医术都被世人认为是医者必备的品质之一。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蒋忠民自从事皮肤专业20余年以来,共诊治皮肤病患者10余万人次。长期致力于皮肤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博采众长,思路开阔,临床经验丰富。专长于皮肤病组织病理学诊断,复杂疑难和不典型皮肤病,早期皮肤肿瘤,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系统性疾病相关的复杂疑难皮肤病的诊断与病因分析。如今在临床结合病理学的综合诊断分析方面,以及在皮肤病的病症病因分析方面,功底深厚,见解独到,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看似不起眼的皮肤病,何以如此难以捉摸,万化多变?何以有时候与性命攸关?如何能透过表象看出其中隐藏的玄机?这是一个复杂深奥的命题。

蒋忠民于1991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之后先后进修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南京皮肤病研究所和西京医院。幸运的是求学路上遇到了几位恩师:王景山教授,程滨珠教授和现任科主任姜日花教授把他引入了皮肤病研究领域,素来喜欢挑战的蒋忠民为自己选择了皮肤病理这一皮肤研究中最难的研究方向;南京皮肤病研究所孙建方教授和曾学思教授对他的影响最大,不仅教会了他如何看病,还教导他注重与患者沟通与交流……恩师们的严谨的作风和一丝不苟,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深深地影响着蒋忠民,成为指导他职业生涯的标杆。

20世纪90年代末,皮肤病理学在临床和科学研究中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蒋忠民立足需求,涌入到这股研究潮流中。正如他所说:“皮肤病理学是皮肤病研究的基础,它是临床医学和纯基础学科的‘桥梁’,连接两者的‘纽带’,是发现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最有利的工具。”正因为认识到研究皮肤病理学的重要意义,才让他选择了“顺流而上”。

10余年埋首皮肤组织病理学诊断研究之外,蒋忠民还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早期皮肤肿瘤,结缔组织病,系统疾病相关皮肤病,和少见疑难皮肤病的诊断与分析等研究方向上,每一项都是立足实际需要,每一项都具有重要医学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长期日晒可诱发皮肤癌,一个看似普通的色素痣受刺激可能转变为恶性黑素瘤,有些皮肤病可能是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内脏肿瘤的表现,黑素瘤、红斑狼疮等皮肤病是高死亡率的病症……在蒋忠民的研究世界里,看似很小的皮肤疾病有时候是事关重大、性命攸关,哪怕是微小的细节也不容轻视,应慎重对待,他将皮肤病的症状看成是反应内脏疾病的一扇“窗口”透过表象直击隐藏的内在玄机。

很多医生都对少见疑难皮肤病避之不及,而他却令人意外地选择了“迎难而上”,在他的看病内容中,少见疑难皮肤病摆在了显著位置,只因为他也曾备受疑难病的困扰,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给那些深陷其中的人送去温暖,帮助他们摆脱苦难。“对很多医生来说,少见疑难似乎是很‘遥远’的事,但实际上我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很多临床工作中对少见疑难的误诊和漏诊,很多少见疑难病都披着常见病的外衣,但它却跟潜在的全身系统疾病有关系。”蒋忠民如是说。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是蒋忠民从医20余年的真实写照,只因他内心对医者身份的一份崇敬,对患者的一份责任心。对每一位病者认真负责,工作量很大,有时候想的会很多,会很累,很疲倦,但他出于医者的使命责任以及天生的悲悯之心,不得不这样做。

法・为医之法独辟蹊径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摘自《大医精诚・为医之法》

好的医者从医,一般都会有自己一套坚持的准则和灵活的方法。《旧唐书・许胤宗传》也载:“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强调行医治,贵在思考。蒋忠民的行医之道,亮在一个“法”字,在遵循自己一贯坚持的医德品质的同时,他通过自己多年的细心总结,形成了一套独有、巧妙的皮肤病行医之法。

到蒋忠民大夫诊室看过病的人,无不对其体贴入微,认真负责的态度赞不绝口,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时刻,这样的场景如冬日里吹过的一股暖风,温暖而可贵。

患者的肯定不是平白而来,因为这样细致入心坎的服务从他们候诊的那一刻起就能源源不断地深刻体会到。从蒋忠民大夫候诊提示:“为确保诊疗质量限制加号数量,皮肤病两千余种太快容易漏诊,特殊病需要复诊把握动态求准,疑难病重在确诊亲自病理会诊,会诊时带全资料第四诊室就诊……”到蒋忠民大夫就诊提示(内容见文首);从皮肤临床思维路线图到疑难病诊断分析策略;从诊疗追求的目标到复诊提示……每一步,每一个阶段会面临到的不同问题,蒋忠民大夫都会为患者提前想到,提前做出悉心安排。对常见病和疑难杂症患者就诊也都有做出对应的口诀嘱咐和介绍说明。《就诊手册》总共有80余条,每一条都整整齐齐,力争做到押韵,朗朗上口,易懂好记。而给患者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背后,是蒋忠民倾注一年时间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反复琢磨,细心修改了好多遍……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凡来就医者,不论贫穷贵贱,都尽心尽力为其看病,始终站在患者角度想问题,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成为蒋忠民从医道路上处理好医患关系的良方。真心换来真心,他的所作所为看在每一位患者眼里,留在了他们心上。

在看病就诊方面,蒋忠民也有一套独有的方法和策略。正如上文所说,对他来说,皮肤病就是反应内脏疾病的一个“窗口”,秉承为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每一个病人他都采用“过筛”的思路,细心筛查,反复琢磨,避免误诊和漏诊。

与一般医生不同,蒋忠民不会使用根据各项指标达到一定标准后的“盖帽式”诊断法,而是会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根据疾病的发展方向先做出一个预判,先思维上到达,以实现及早预防,及早治疗的目的。还会根据不同病人身上出现的不同病因,区别对待,个性化治疗。

从医20余年以来,蒋忠民一直坚持着一个习惯,即做病例随访记录,到目前为止记录了五六百万字以上。“我不可能会对每个病例都做主动性回访,我应该感谢很多病人多年来对我的信任,他们每次患病都愿意来找我,这样我就可以完成一次被动随访,我坚持给他们做记录,每次记录都综合一下先前的记录,分析强化个中关联和线索。记录展现了一系列“抓拍”到的事实,我将它们作为分析的材料,或者遇到有相似病例可以拿来做比较正如蒋忠民所说:“我的兴趣点是通过皮肤病临床与病理的结合及病情随访,挖掘联系,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并做出假设,再通过一些后续的病例来验证假设和线索,从而掌握其萌芽的规律。”

蒋忠民是个有心之人,耐心、恒心、信心、决心……在他的从医世界里,有着太多的“闪亮之心”,从而推动他不断去寻求和思索能够解民于疾苦的各种方法,而这些方法,也因为“有心”而变得独特而高效。

如今,作为一名一线临床医生,他每天面对的是大量需要解决问题的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说,在医者和学者之间,他首先扮演的是医者的身份,很多病对学者来说是个小问题,但对患者来说却是大问题,他宁愿为患者解决“小问题”,体现了他务实的作风。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皮肤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5-02

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可注册成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对于提高基层全科医生整体素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皮肤疾病种类多,患者多,是全科医师培训的基本学科之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常年承担全科医师培训任务。下面浅谈一下我们对于转岗培训的教学经验。

一、明确培训目标及其定位

转岗培训医师均为来自基层的年轻医生,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均较薄弱,且每个科的转岗时间短。培训要求就必须与规培医师、本科实习生不同,力求实际而实用,让转岗医师可以现学现用[1]。具体而言,培训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掌握皮肤科最常见疾病的诊疗包括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湿疹、带状疱疹、丹毒、轻型药疹六种多发皮肤病;二是熟悉皮肤科常见疾病的分类、诊断及基本的处理原则,如过敏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正确推荐患者到相应的专科进一步治疗;三是了解皮肤科急危重症的紧急处理方法,为转诊争取时间,如急性荨麻疹伴喉头水肿、重症药疹。

二、制定培训计划

皮肤科的转岗培训仅1~2月,在短期内要达到培训目的必须有完善的培训计划,并形成书面的制度,专人负责执行。我科从入科教育、临床培训到出科考核均制定了配套的培训制度。

1.入科教育。基层年轻医生对综合医院的管理条例不熟悉,新的转岗医师到岗后由住院总医师统一进行入科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了解培训期间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病例书写规范、核心制度、考勤制度及请假制度等。良好的入科教育等同于良好的开头,让转岗医师意识到科室对他们的重视,也增强了他们的自律性。

2.带教老师实行导师制。我科实行“1+1”的培训模式,即一个老师带一个转岗医师[2],由每组的责任医师担任,每个转岗医师在老师的指导下管理2~3张床位。带教老师带领转岗医师收治新病人,指导他们如何询问病史、专科查体、初步诊断、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开具医嘱以及修改病历,每一步力求养成规范的诊疗习惯。

3.临床知识培训。转岗医师的基础知识掌握尚不扎实,制约了其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提高其基础知识,增强临床能力呢?第一,以五年制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为基本学习资料,重点要求掌握六大常见皮肤病的基础知识,其次熟悉皮肤科总论内容、基本操作,最后了解其他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原则,让转岗医师的学习主次分明。第二,收治新病人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转岗医师学会如何描述皮疹,总结临床表现的特点,及主动分析该疾病可能的分类,进而做出初步诊断并完成病历的书写,要求老师务必讲解治疗原则,并就具体用药进行分析,让转岗医师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每个新病例争取能吃透掌握,培养其分析、判断的临床思考能力。同时新病人尽量选择要求掌握的六大病例,使教学能够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分配病房、门诊的学习实践。病房、门诊各两周至一月,病房做相对系统、规范的培训,门诊病人多,可学习更多种类的常见皮肤疾病。这样转岗医师能在短时间内丰富临床知识。第三,参加科里每周一次的小讲座。由住院总医师拟定出相对基础的专题讲座,涉及基本皮疹的认识、皮肤科常用药物、常见皮肤科急诊的处理、基本操作的规范等,由科里的老师轮流举行讲座。第四,参加科里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锻炼转岗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习专家教授严谨求实的风格。

4.操作技能培训。全科医师主要服务于社区,学习内容要求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因此操作技能的培训也十分必要[3]。要求掌握的操作包括换药、封包、皮损内注射、局部封闭、切开引流,这些操作简单实用,在社区医院也可开展。每个转岗医师都要把每项操作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出科时选取其中两项进行考核。我科同时开展了皮肤外科和激光美容,转岗医师可以参观手术及激光操作,了解基本的皮肤肿瘤手术治疗规范、术后随访要求、激光美容的适应症、激光美容的护理要求等,让他们对皮肤肿瘤、激光美容有正确的认识,在以后的基层工作中能够正确引导普通大众。

5.医德医风教育。医师的培养既要有技术上的指导,更要兼顾医德医风的教育。带教老师不仅要在临床知识上“传道授业解惑”,也要让转岗医师感受到优秀的医学人文知识的熏陶。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自身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爱护病人,爱岗敬业。要求转岗医师意识到看病不止是在“看疾病”,更重要的是在“看人”,学会角色互换,积极有效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整个诊疗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服务意识、人文关怀。

6.出科考核。培训结束前,由教学助理出题,包括基本理论知识问卷、大病例2份以及操作技能考核。考核资料留档,考核合格者方能出科进入下一科室培训。做到有始有终,保证整个转岗培训的质量[4]。

三、转诊关系的建立

全科医师的作用,不仅是在基层对常见疾病做出第一时间的诊治,同时能起到基层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患者选择正确的专科进一步诊疗,节省患者求医问药的时间和精力。我科作为培训基地,不仅提供短期学习机会,更希望保持长期合作,成为基层医师的后盾。因此,在培训结束时,我科会给转岗医师留下带教老师及科室的通讯录,为他们转诊患者提供便利,患者在我科治疗结束后需要随访时可再回到社区随访。这种新模式的建立可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大众,也是我国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值得进一步探索。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是培养合格的基层医师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加强基层医疗安全的重大举措,对保障全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培训科室应拟定切实合理的培训目标,严格执行培训计划,使得转岗培训落到实处,长期有效运转,真正为基层输送优秀的全科医师。

参考文献:

[1]张学思,刘其礼,张少华,等.以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4(31):3599-3601.

[2]董靖竹,张东华,周佳.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指导教师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3,(6):59-60.

[3]李春芳,李雪兰.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妇产科带教的实践及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1):108-110.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第13篇

1 “瘑”字源流

瘑字起源于甲骨文(见图1), 、 、咼(瘑)(音guo,gua)。甲骨文涉及瘑龟甲10余片,彭邦炯将 释为瘑[1]。①贞王 咼(瘑)其疾異其疾不虯(瘳)[2]4611,大意说商王得了瘑疮,有了变异,害怕病变加重而不愈。②贞妇好咼(瘑)大疾延壴死[2]17391,17234。金文收载了“瘑”, 南朝梁大同九年(543)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玉篇》,收载“瘑”,《康熙字典》:“瘑,《集韻》同 。又姑华切,音瓜。病也。”,《辞海》引《玉篇》:“瘑,疽疮。见《玉篇·疒部》。”[3]

2 中医古籍记载的瘑疮

晋朝葛洪约在342年撰《肘后备急方》[4]中记述瘑:“治瘑癣疥漆疮诸恶疮方第三十九,下设《小品》疗瘑癣疥恶疮方和姚疗瘑疥(雄黄一两,黄连二两,发灰二两,发灰如弹丸。四物熔猪膏与松脂合,热捣,以薄疮上,则大良)。”隋朝巢元方610年撰《诸病源候论》[5-6],日本回归抄本《诸病源候论》,其善本为于日本的南宋绍熙元年(1190)典藏本,是目前发现现存的最早版本(见图2),对瘑疮有明确记载,曰:“瘑疮候:瘑疮者,由肤腠虚,风湿之气,折于血气,结聚所生,多著手足间,递相对,如新生茱萸子。痛痒抓搔成疮,黄汁出,浸淫生长,拆裂,时瘥时剧,变化生虫,故名瘑疮。燥瘑疮候:肤腠虚,风湿搏于血气,则生瘑疮。若湿气少,风气多者,其瘑则干燥但痒,搔之白屑出,干枯拆痛。此虫毒气浅在皮肤,故名燥瘑疮也。湿瘑疮候:肤腠虚,风湿搏于血气生瘑疮。若风气少,湿气多,其疮痛痒,搔之汁出,常濡湿者,此虫毒气深在肌肉内,故也。久瘑疮候:瘑疮积久不瘥者,由肤腠虚,则风湿之气停滞,虫在肌肉之间,则生长,常痒痛,故经久不瘥。”此后,明朝王肯堂1608年撰《疡医证治准绳》,清朝祁坤1665年撰《外科大成》,王维德1740年撰《外科证治全书》,邹五峰1838年撰《外科真诠》,吴谦奉旨撰1742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孙震元1910年《疡科会粹》,以及其他古籍疡科、外科著作也记载了瘑疮[7]。《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瘑疮每发指掌中,双手对生茱萸形,风湿痒痛津汁水,时好时坏久生虫。”[8]

3 现代中医皮肤病图书记载的瘑疮

检索主要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著作,其中部分著作将瘑疮收载书中,仅上海第一医学院和魏跃钢使用瘑疮,其余的杜撰为“ 疮”。见表1。

4 讨论

我国1956年后文字改革,繁体“咼”改成简化字“呙”,改成的字有“鍋”简化成“锅”,“渦”简化成“涡”,“窩”简化成“窝”,以此类推相应简化的字有数十个。而“過”则简化成“过”为特例。但1986年6月24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无“瘑”简化字,《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瘑”均无简化字。

《辞海》收录的为古字“瘑”。古代医书收载的是“瘑”,而现代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著作多杜撰为“ ”,“ ”即非古字,又非简化字,对中国文字使用造成混乱,造字与医古文不同,这样则误导了医学工作者,在正式文献中加以应用,久之形成普遍性错误,并将错就错,习以为常。简化字有国家标准,造生僻医古文应符合古字原样,否则杜撰的字检索古籍将永远查不到,造字不应随意用简化部首杜撰,故杜撰的字应坚决取缔。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杜撰的“ 疮”名词误定为国家标准名词,是原则性错误,可怕之处国家标准使用杜撰的“ 疮”,其害更烈,笔者建议应该立即纠正,避免以讹传讹、谬种流传,要严格执行国家文字标准,不应因普遍错误用字而随波逐流,不应因是大专家、权威杂志和文献使用而盲目跟随使用。

关于瘑疮,医史上有记载,将其与疥癣诸恶疮毒列于感染类外科疾患中,并介绍防治之方。南朝梁大同九年(543)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玉篇》曰:“瘑,疽疮也。”《说文》:“疽,痈也。”《论衡》:“聚为痈,溃为疽。”《正字通》:“痈之深者曰疽;疽深而恶,痈浅而大。”以上词典瘑为痈疽也,相当于现感染性皮肤病。《诸病源候论》有瘑疮候,又分为燥瘑疮候、湿瘑疮候、久瘑疮候,相当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徐宜厚等[9]现代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皮肤科著作多认为瘑疮相当于现代湿疹,仅李博鑑认为瘑疮相当于掌跖脓疱病。2013年《中医药学名词》[10]对中医皮肤病进行了规范,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是国家审定的医学名词, 疮条:“ 疮palmoplantar pustulosis以手指掌面或足背足踝起黄白脓疱,痒痛无时,时好时发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相当于掌跖脓疱病。”这里,瘑疮误用杜撰的“ 疮”,发病部位为手指掌面和足背、足踝,还有足跖部,定义欠全面。古医籍和现代著作记载还有手足部湿疹,临床表现叙述的也不够全面。综合古今文献及多数专家的论述,笔者建议瘑疮的定义为:瘑疮(palmoplantar sore) 以手指掌面或足部起黄白脓疱或多形损害,痒痛无时,时好时发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包括掌跖脓疱病和手足湿疹。供大家参考讨论。

[参考文献]

[1]彭邦炯.甲骨文医学资料释广考辨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2,283,334.

[2]郭沫若,胡厚宣.甲骨文合集 1~13册[M]. 北京:中华书局,1979-1983: 4611,1739.

[3]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6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796.

[4]晋·葛洪,王均宁点校. 肘后备急方[M]. 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0:147.

[5]曹洪欣. 海外回归中医古籍善本集萃(1)诸病源候论[M].2005:616-617.

[6]南京中医学院.诸病源候论校译(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24-725.

[7]浙江中医学院.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白话解[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76.

[8]欧阳恒. 中医皮肤科古籍精选[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4-45.

[9]徐宜厚,王保方,张赛英.皮肤病中医诊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3-245.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纳米银创伤贴;皮肤刺激性;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中图分类号] R3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010-02

纳米银创伤贴是由广谱抗菌纳米银微粉、医用热熔胶、纤维材料、医用胶贴材料等构成,该产品能有效地杀灭多种致病菌,加速创面的愈合,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的病痛[1-2]。为考察其安全性,笔者参照新药审批办法中有关毒理学实验技术要求及有关文献[3-4],进行了纳米银创伤贴的皮肤刺激性实验和皮肤过敏实验。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1 实验材料

健康家兔:12只,雌雄各半;健康白色豚鼠:皮肤完好,6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300 g,均购于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动物号:SCXK(晋)2009-0001;纳米银创伤贴:湖南安信医用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批号:20110906;2,4-二硝基氯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批号:20091223。

2 方法与结果

2.1 皮肤刺激性试验

主要包括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5]。

2.2 过敏性试验

3 小结与讨论

银为天然抗菌剂,它的应用可追溯至古代,它可以加速伤口愈合、治疗感染、净化水和保存饮料,用银器存放食物等,但由于银离子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推广应用[4,6-7]。近年来由于纳米技术的推广,使得纳米银作为新一代的优良的抗菌剂,且由于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传统无机抗菌剂无法比拟的抗菌效果。

纳米银创伤贴可适应于:剖宫产、其他妇科手术、阑尾炎切割手术、胆囊、脾脏手术输卵管结扎术、肠梗阻修复、结肠切除手术等,疗效显著[8-9]。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包括急性毒性、刺激性及皮肤过敏性等试验[10]。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银创伤贴外用于豚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急性毒性和刺激性、无致敏反应。可见,在本实验所用的剂量范围内纳米银创伤贴对皮肤无刺激性、无致敏性,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 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04-208.

[2] 孙敬方. 动物实验方法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1,374-375.

[3] 王北婴,李仪奎. 中药新药研制开发技术与方法[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1-81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S]. 2006:130-131,135-36.

[5] 吴燕,刘丽平,张福成. 复方痤疮凝胶的制备及皮肤安全性评价[J].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2,34(5):458-461.

[6] 孙晓迪,张京,孙世光,等. 复方感冒透皮贴剂经皮肤给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J]. 中医药导报,2012,18(2):74-76.

[7] 李艳,艾儒棣,谭正怀,等. 复方苦蛇乳膏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实验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1):14-15.

[8] 李兆福,彭江云,刘路明,等. 痛风贴皮肤用药毒性试验[J]. 光明中医,2009,24(1):19-20.

[9] 周凡,冯士彬,孟庆娟,等. 中药复方透皮贴剂的皮肤用药安全性研究[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52-54.

皮肤医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牛皮癣;辨证论治;神经性皮炎;摄领疮;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124-02

牛皮癣又称“摄领疮”,是一种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因其病缠绵顽固亦称“顽癣”。以皮损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搔抓后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化,伴剧烈瘙痒为特征。常发于颈项部、四肢伸侧及骶尾部等处。病程慢性,反复发作。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情志内伤、风邪外袭是本病的诱发因素,营血失和、经脉疏失为本病的病机特点[1]。中医对此病的治疗有巨大优势。本文小结了近来各医家治疗牛皮癣的不同辨证论治的思想及方法,意在为广大学者的治疗思路提供参考,以便更好的用于临床。现简单列述如下。

1 风湿热辩证

1.1 分型施治,因证施药

①欧阳恒[2]分3型:湿热并重型;宜清热除湿;常用苍术、黄柏、槟榔等。血热生风型;宜清热凉血活血;常用石膏、生地黄、黄芩、三七等。顽风阻络型;宜活血搜风、除湿通络;常用地龙、全蝎、牡丹皮、泽兰等。

②梁德权[3]分3型:肝郁化火兼感风邪型;当疏肝理气、清热散风;用丹栀逍遥散(柴胡、枳壳、龙胆草、栀子、丹皮、赤芍、当归、钩藤、防风、生地、首乌藤)。风湿蕴阻、肌肤失养;当祛风利湿,养血润肤;用全虫方合四物汤(全虫、浮萍、防风、当归、刺蒺藜、苦参、白鲜皮、秦艽、地肤子、生地、首乌藤)。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当养血疏风、润肤止痒;用止痒合剂(当归、熟地、川芎、赤芍、红花、防风、浮萍、首乌藤、刺蒺藜、鸡血藤、全虫)。

③塔拉等[4]分4证:风湿蕴阻证;宜祛风除湿,养血润肤;用复方芷参汤(防己、防风、乌梢蛇、蚕沙、白芷、苦参、自术、白蔹、独活、浮萍、徐长卿、地肤子、革薜、土茯苓、白鲜皮)。血热生风证;宜凉血清热、消风止痒;用消风散(当归、知母、凌霄花、荆芥、苍术、牛蒡子、紫草、牡丹皮、赤芍各、马齿苋、石膏、槐花、生地、野、金银花)。肝郁气滞证;宜舒肝理气、解郁泻火,息风止痒;用疏肝解郁汤(蝉蜕、玫瑰花、代代花、柴胡、栀子、香附、白蒺藜、白僵蚕、郁金、夏枯草、青葙子、白、钩藤,茵陈蒿、珍珠母)。血虚风燥证;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用圣愈汤(当归、川芎、白芍、石斛、白薇、生地、黄精、麦冬、龙眼肉、黄芪、丹参、鸡血藤、稀莶草、益母草、合欢皮)。

④ 马应昌[3]分3证:血热生风证;当清热凉血、消风止痒;用自拟升麻贯众汤(升麻、贯众、白芷、金银花.、苦参、蒲公英、紫草、丹皮、千里光、甘草、防风、蝉蜕)。血虚风燥证;当养血润肤、活血散风;用自拟全蝎青黛散(生地黄、玄参、胡麻、刺蒺藜、白芷、蜂房、青黛、全蝎、苦参、丹皮、赤芍)。湿毒内蕴证;当养血润肤、利湿解毒;用自拟威灵绿豆饮(威灵仙、绿豆、天丁、地丁、茵陈、土茯苓、金银花、当归、升麻、乌梢蛇、千里)。

⑤庄国康[6]认为外邪是主因,病机为风盛、络阻、神浮、阴伤。以邪则驱之、瘀则通之、虚则补之、浮则安之为治则:祛风止痒;常用荆芥、防风、羌活等。重潜安神、活血通络;多用灵磁石、煅龙骨、当归、夜交藤等。滋阴养血;常用生地、熟地、首乌等。

⑥周宝宽[7]分3类:风湿热邪侵袭、肌肤失养;当祛风利湿,清热止痒;用自拟祛风止痒汤(防风、荆芥、蝉蜕、全蝎、白鲜皮、刺蒺藜、当归、生地黄、黄柏、苦参、炙甘草)。肝郁化火、肌肤失养;当疏肝理气,清肝泻火;用自拟疏肝泻火汤(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龙骨、珍珠母、白鲜皮、荆芥、地肤子、刺蒺藜、炙甘草)。病久伤阴、血虚生风;当养血润燥,熄风止痒;用自拟养血止痒汤(当归、生地黄、天冬、麦冬、全蝎、僵蚕、防风、荆芥、白鲜皮、刺蒺藜、桃仁、红花、炙甘草)。

1.2 一方为主,临证加减

①唐定书 [8]认为血虚、血燥等所致内风是发病基础,外风是发病重要条件。致病根本在阴血,立法上重视内风,宜养血息风,解毒止痒。用经验方养血疏风汤(制首乌、生地、当归、丹皮、赤芍、蝉衣、僵蚕、乌蛸蛇、夜交藤、炒枣仁、合欢皮、甘草)根据血热、血燥、血虚3型加减。

②魏品康[9]认为急性发作期治以清热除湿祛风为主,养血活血通络为辅;慢性迁延期以养血祛风、活血通络为主,清热除湿为辅。用精选验方加减(土茯苓、苦参、白鲜皮、川芎、当归、赤芍、熟地、白蒺藜、桃仁、红花、乌梢蛇、炙甘草)。

③吴军[10]认为体内湿热是发病主因。与湿热、血热、风邪最为密切,治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方用黄柏、茯苓、地肤子、白鲜皮、生地黄、牡丹皮、防风、紫草、蝉蜕、僵蚕、合欢皮等,根据血热、血虚、风湿热3型加减。

④ 陈彤云[11]认为此病治宜重镇安神、平肝潜阳。主方用生龙骨、生石决明、珍珠母,首乌藤、白芍、丹参、茵陈、茯苓加减。

⑤曲竹秋[12]以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为则,用四妙散合犀角地黄汤(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水牛角、生地、牡丹皮、赤芍、桃仁、红花、地肤子、白藓皮、生甘草)为主方加减。

⑥周仲瑛[13]从瘀热论出发,认为此病由三热(瘀热、湿热、风热)互搏酿毒,凝滞肌肤所致。当以凉血化瘀、利湿润燥、祛风解毒为法,提出自制凉化除湿解毒汤(水牛角、大黄、生地、丹皮、赤芍、紫草、黄柏、苦参、菝契、土茯苓、僵蚕、蝉蜕、生草)。

2 脏腑辨证,分型论治

2.1 从心论治 高志莉[14]认为心血亏虚、血热阴伤是重要病机之一。因心部于表,总司各部,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则欲治其疾,需身心并治,故辨证论治,随心而愈。用天王补心丹为基础方加减。

2.2 从肺论治:卢晓梅[15]根据“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外合皮毛;朝百脉”的理论, 认为本病与肺气的宣发功能有关, 在治疗上着重宣畅肺气,配合养血润肤、活血通络、祛风止痒之法,以达气畅、血行、肤润、毛泽、祛痒之效。

2.3 从肝论治:覃永健[10]从肝的生理及肝与他脏的生克乘侮规律出发,探讨从肝论治,分4型:肝气郁结、经络失疏;宜疏肝解郁;用柴胡疏肝散(龙胆草、栀子、薄荷、防风、羌活、蝉蜕、白鲜皮、生地黄、当归、白芍、柴胡)。肝阳亢盛、反侮肺金;宜巯郁宣肺;用栀子、浮萍、百部、当归、生地黄等。木旺克土、湿郁经络;宜抑木扶土;用柴胡、炒枳壳、炒白芍、苍术等。肝阴不足、延及肾阴;宜滋肾柔肝;选首乌、熟地黄、川续断、炒丹皮等。

2.4 从肝脾论治:廉凤霞等[17]注重肝郁、脾虚在发病中的作用,将本病分为2种:木郁克土,肝郁致癣;土虚木乘,脾虚致癣。注重调理肝脾, 兼顾他脏, 分辨主次。

2.5 从心肝脾论治“余土根[18]认为辨证首先要辨脏腑,以自拟余氏消癣汤(乌梢蛇、浮萍、赤芍、白芍、白藓皮、地肤子、蝉衣)为主方:属脾者,脾虚湿困,久郁化热;当健脾清热化湿;用主方合参苓白术散(党参、茯苓、白术、扁豆、山药、薏苡仁、砂仁、甘草)。属肝者,情志抑郁,肝郁化火;当疏肝解郁清热;用主方合丹栀逍遥散(牡丹皮、焦栀子、柴胡、郁金、香附、当归、白术、炙甘草)。属心者,营血不足,血虚生风;当养血祛风润燥;用主方合当归饮子(当归、生地、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生甘草)。

3 讨论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各位医家在牛皮癣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法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其治疗方法、理论依据都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因证施治的思想。

近年来,中医对牛皮癣的治疗发展较快,研究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并取得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标准化,科研设计不够严谨,临床试验样本含量较小,尤其是标准化,是中医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在维持中医特色的同时,如何使其更加严谨,疗效更快,传播更广,运用更好,是当前中医拓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志波,范瑞强,邓丙戌.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28

[2] 刘炽,欧阳恒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J].中医杂志,2002,43(3):179

[3] 梁德权,辨证分型治疗神经性皮炎46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695

[4] 塔拉,王丛妙,崔秀梅,陈学荣,夏亦嗣,神经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J].中外医疗, 2009,27(12):114

[5] 马应昌,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体会[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3(1):38-39

[6] 王俊慧,王宁,刘瓦利,庄国康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经验[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05(3):170-171

[7] 周宝宽,辨证论治神经性皮炎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21-22

[8] 杜桂营,代军,唐定书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J].黑龙江中医药,2007,5(3):24

[9] 徐晶钰,张璇,魏品康,魏品康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0,30(4):288

[10] 耿爱爱,杨娟,霍晏,吴军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总结[J].吉林中医药,2010,30(6):471-472

[11] 仓田,王萍,陈彤云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C].2011年京津冀地区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53-54

[12] 王莎莎,曲竹秋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介绍[J].天津中医药,2008,25(6):445-446

[13] 皇玲玲,郭立中,周仲瑛教授从瘀热论治牛皮癣的经验初探[J].现代中医药,2009,29(2):1-2

[14] 高志莉,从心论治神经性皮炎[J].新中医,2012,44(6):188-189

[15] 卢晓梅,从肺论治神经性皮炎[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2):119

[16] 覃永健,神经性皮炎从肝辨治体会[J].河北中医,2002,24(1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