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

航海文化论文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航海院校;航海文化;航海人才;航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206-02

在进入21世纪航海新时代的形势下,中国航海院校应当深化航海教育改革,把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提高航海院校学生的航海文化素养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主动构建航海院校航海文化软实力,努力培养更多既熟练掌握航海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航海文化素养的高素质航海人才。

一、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主要优势及问题

中国航海院校有着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显著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正视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一)主要优势

航海文化与航海院校的历史是有密切联系的。一般来说,历史久远的航海院校其航海文化底蕴较为丰厚,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越具有优势。通过研究,笔者发现,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主要优势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地理优势

中国航海院校多濒海临江而建,占据自然之利。中国知名航海院校如大连海事大学濒临黄海和渤海、武汉理工大学临近长江、上海海事大学靠近黄海和东海、集美大学紧挨东海。航海院校濒海临江而建,便于充分利用海洋,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师生们领略海洋的奋进、创新的精神,并以此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动力。

2.学科优势

中国航海院校多注重把航海专业作为主导专业、品牌专业,在这一学科领域有精深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有的航海院校通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航海专业,在某一领域已居于世界同类院校的前列,有的航海院校编制出版了新的航海教材,以反映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的出版发行,正是航海院校学科优势的一大彰显,标志着中国航海文化研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3.人才优势

中国航海院校的师资力量十分强大,多以研究航海领域的资深教授为团队。资深教授具有教学和科研的丰富经验,能够在其研究领域创造出新的更具有价值的成果,通过不断发挥团队成员的才能和团队的凝聚力,积极参与国际航海人才交流活动,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航海人才。如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的大连海事大学,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十分注重对外交往和校际交流,使大连海事大学师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各学科前沿理论,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为中国航海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航海人才[1]。

4.政策优势

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而且是航海院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需要。航海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航海教育实践,国家对航海教育极为重视,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如《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3号)中明确指出:“弘扬航海文化,传承航海文明。加强航海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支持航海院校建设一批航海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航海院校夏令营、实习船出访、航海和海洋文化主题报告会以及航海知识与技能大赛等活动。航海院校应利用世界海事日、国际海员日和中国航海日活动等契机,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航海文化宣传活动,弘扬中华优秀航海文化。”[2]这为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提供了必要的和重要的政策支持。

(二)主要问题

虽然,中国一些航海院校在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目前中国航海历史文化教育和研究普遍缺乏,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一些航海强国,甚至落后于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西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这种状况的形成,在于长期以来中国绝大多数海事院校对航海历史文化教育的认知及重视不足。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航海院校对航海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航海文化不仅是航海院校精神的体现,而且是促进航海院校自身发展和国家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是,中国的航海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航海文化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还没有真正将航海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大战略,更对其缺乏长远规划。

2.航海院校对航海文化的理论研究不充分

目前,中国航海院校对航海文化的研究明显不足。航海文化理论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数量少,还存在对“航海文化”的内涵界定模糊,对其特征把握不明确等问题[3]。需要指出的是,航海文化不等同于校园文化、海洋文化或航海企业文化,其本身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理论研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航海文化的文献资料的缺乏,这不利于航海文化相关工作的开展。

3.航海院校对航海文化的内容思考不全面和传播不足

航海院校对航海文化理解不充分,缺乏深刻性,对其内容把握不全面,缺乏整体性,学校相关部门对航海文化宣传力度不够,航海文化传播不足,航海文化活动开展较少,尽管“中国航海日”给人们营造了航海文化氛围,但是师生参与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航海文化存在着被边缘化和被遗失的危机。

二、关于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主要建议

相关资料显示,随着中国航海事业的迅速扩展,中国航海的文化性缺陷正在逐渐显露,急需航海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研究者对航海文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合中国航海事业发展实际,针对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加快海运业的发展,提高船舶运输的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对航海信息化、自动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浅谈计算机信息化在航海各要素中的影响,望计算机信息化在航海中能得到全面运用。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航海航行安全和效率自动化降低成本

海运业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传统的运输行业,往往滞后于一般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但二十世纪.90年代早期,全球航运市场已开始兴起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热潮,IT(信息技术)将在未来社会及商业、工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角作用,并将很快普及到所有行业与领域,航海业同样也正在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对海运经济的发展趋势,航海技术要求必将网络信息化。近些年,很大部份轮船公司又为各条船舶安装了局域网,配置网卡,不仅为船舶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数据的传递提供了方便,而且也为公司对船舶的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当前,航海技术的信息化建设已全面展开,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大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信息传递速度,解决了信息共享的障碍,为海运决策提供精确有效的信息。下面就浅谈一下航海信息化的相关细节船舶物料管理,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及其数据库,进行物料流通管理,通过输入所需物料编号、物料名称、种类后,快捷、准确的查寻。船员发送船舶物料申请单到船舶公司,经公司审核后,由公司编成电子文档发送给供应商询价,供应商供货后,经船舶确认审核后,自动调整物料库存,从而形成物料进、销、存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减轻复杂、繁琐的船舶物料管理现状,帮助船舶公司分析物料的供应与使用,强化管理、杜绝管理漏洞、节约成本。

船员管理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对船员信息进行管理,目前已被我国许多轮船公司、大型船舶企业,船员中介及船员管理公司等广泛使用,得到了航运业界的一致肯定。如船员基本信息录入、船员信息查找;船员灵活调配;船员证书的监督管理;船员信息的删、录入;船员服务期满及证件过期报警提示等。使航运公司办公高效性、系统化、智能化的管理船员,大幅度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公司同时能共享信息系统的资源。

船舶动态跟踪,船舶动态是每个船东都需随时掌控的,通过网络可以便捷直观的查寻船舶动态,如船舶的船名、船舶尺度、航向、航速、经维度、船舶附近的交通流量、预计到达目的港时间等。而且可以在电子海图的背景上定位跟踪船舶、查看船舶资料或定制到港自动提醒等高级功能。无论您身在何处如办公室、家庭、会议、朋友聚会、茶馆,只要能上网的场所,都将随时获知船舶确切位置。这些数据来源于我们在沿海及内河港口部署的AIS信息接收基站,这些基站持续接收来自船舶上AIS自动识别器设备发送的数据。如果船舶不在AIS接收范围区域,还可以通过Inmarsat国际海事通信等卫星通信系统获取信息数据。通过这高新的网络技术,同时还可以获取涉及全球其它海域的船舶信息数据,实时了解相关信息。

传统的静态、固定航海资料的纸质印刷海图已不适应船舶自动化和航海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从而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在近些年开发应用的基础上不断的加以完善,该系统不仅能很好地提供纸质印刷海图的有用信息,而且取代了传统的人为手工海图作业,GPS、雷达、NAVTEX等各种现代化的导航设备所获得的信息都被集合在一起,成为一种集成式的导航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具有船舶所在航区海图显示、航行线路的设计、航路监控、危险局面来临前自动报警提示、各航行数据记录、航迹显示、海图自动改正等功能,大大提高了航行安全和效率。

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它综合了航海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图象显示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针对航海领域的一场技术开发,它被广泛地应用于世界航海领域.,国际海事组织已经制定了关于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的相关的国际标准和严格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大部分是用于航海方面,对电子海图显示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充分在船舶航行管理中的应用,信息系统必须自动的对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将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通过算法实现提示各浮标的移位、船舶意外走锚、禁止航行区和船舶搁浅、船舶避碰局面等报警功能.

而且海图电子化可以实时显示本船的经纬度、航向、航速、方位等信息,可以实时监控该船周围的船舶动态和查寻它船信息及所在海区海况信息,随着信息技术和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海图和雷达信息数字化之后,两者间完全实现了数据相互传输,使电子海图与雷达图像数据信息的重合显示成为现实,在电子海图上重叠显示雷达图像数据信息后,可在原航行水域海图信息的基础上提供本船、本船周围的静态目标与动态目标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提前预知本船对周围船舶的会遇态势和会遇的局面能及早掌控,从而尽快作出准确判断,达到避开航行紧迫局面,及时采取妥当的避碰措施而保障航行安全。

航海书籍资料也已快速电子数字化航海所需的各种图书资料原始都采用纸质印刷形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航海通告、潮汐表、航标标表等都已出现了电子版和网络版。船舶公司海务及船舶船员可以在网上查询与下载,这不但使用方便还有利于航海图书资料中内容的迅速更新,避免了海员对复杂而烦琐的纸质图书资料的人工校改。

船舶已加速自动化,从船舶在机舱设置集中控制室到出现无人机舱值班和驾驶台对主机遥控操作及监测,船舶机舱自动化已大势所趋。计算机功能代替复杂的电子线路,发出操舵指令,送到执行中心,自动校正控制的相关参数,代替繁琐的人工指令,使船舶舵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自适应功能的接受指令的自动舵。

船舶自动化还能使船舶定员大约减半,大大降低了营运成本。特别近10年来建造的新型船舶基本上都可称之为高度自动化船舶,其中一部分自动化程度高的船舶被称之为“高技术船舶”。船舶自动化从机舱自动化逐渐走向了船舶驾驶自动化。

利用网络可以船员的招聘信息,便利于通过网络达成运输协议;还可即时查询天气状况掌握航运情况;或查询海事机构的海事法规、海事政策、海运价格等等。

从上面的有关航海技术细节与网络信息化的论述中,航海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已真正来临了。船舶,可通过航海信息、导航信息实现最优航线设计、最佳航速设定,提高船舶自动化管理水平,从而达到船舶安全航行、经济航运的目的。通过船舶设备管理信息,提高船舶设备管理水平,降低备件损耗,减少因修船造成的船舶滞航期。船务公司,通过航运信息系统、船/岸通讯系统,实时掌握船舶航行的现状、各类设备的运行状况、人员及各类证书等情况,对所属船舶合理调度、航运安全,船舶的营运估算、成本控制等起到了科学化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天伟,王孝通,周爱军.电子海图系统软件可靠性研究[A].1998大连国际海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一卷)[C],1998.

[2]陈金海,张杏谷,项鹭,彭国均.基于ECDIS的航标监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

[3]梅雄.钟成雄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简介[A].江海直达船舶驾驶与避碰论文集[C],2006.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航海英语教学课堂活动优化探索

1概述

在现代社会,教育学家不再一味地寻求单一的、模式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语言教学也没有僵硬的和固定的规则。在传纺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而成功的语言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各种语言环境和交际环境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并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在教师的监督、指导和鼓励下,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语言的实际运用。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尤其是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的航海英语,探索一条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方法,一直是许多教育者的努力目标。

2优化航海英语课堂教学的对策

2.1交际法教学

航海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是一种高度社会化、交际化和文化内涵丰富的语言,应该采用交际式语言测试和教学。用交际教学法进行航海英语教学模式的设想,是目前整个世界航海英语教学的趋势,也是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要求。此教学法一改传统的翻译教学法,能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间互动。好的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一堂优秀的英语课是一种交流,对英语教师来说,为学生创造一种较愉快的交际氛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须设计和组织丰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例如:pairwork(一对一活动),groupwork(小组活动),discus—sion(讨论),brainstorm(头脑风暴),roleplay(角色表演),debates(辩论),presentation(陈述表演)等。

这一系列活动有利于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的形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航海英语的热情,并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新知识得到巩固。交际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促使学生在航海英语语言能力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

鉴于航海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比较枯燥,缺乏生活气息,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体验,如果在教学中单就课本进行语言教学,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增加一些趣味而又有助于理解记忆的教学内容和知识。学生好奇心强,使用情景法可引导学生参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如有关气象中各种云的词汇(cirrostratus卷层云;ahocumulus高积云;cumulo-nimbus积雨云;stratocumulus层积云;nimbostratus乱层云)很难记忆,如果利用图片、图像或录像,将所有能够直观表达的单词尽可能直观表达,枯燥无味的单词就会教得生动有趣。

2.2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针对传统教学法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弊端,应平衡教师讲话时间和学生讲话时间,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育他们怎样学习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对班级学习和课堂活动负责任。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既提供系统的语言规则,又设计充分的真实情景。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鼓励学生努力地学习,引导他们根据所学的内容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独立自主性。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心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有了学习的自主意识,学生就能最有效地利用教师在课堂中提供的师生交际,与组员交际、与同桌交际的机会,主动地质疑、讨论,展开课堂活动,更好地融

入课堂教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自信心不强,课堂参与度低,需要教师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要求学生对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消除心理障碍,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人都有自我实现、取得成功、获得认可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后的快乐和体验是学生学习力量的重要来源和内在动力。

2.3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宽松和谐的氛围和师生情感的投入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良好土壤。融洽的师生感情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情感上尊重每一位同学,充分肯定他们,体谅他们,给予其安全感、信任感,创造没有恐惧的轻松环境。教师上课时,应保持和蔼可亲的面容,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地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怕犯错误。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发现优点,克服缺点,开发潜能。

经常鼓励、表扬学生,尤其是善待班内学习困难的学生,尽可能让学生感到每一节课是师生共同打造,而不是教师在孤独地教、学生在被迫地学。在教学中,忽视情感层次和心理教育,只求教书,不管引导,置学生的心理需要于不顾,会使课堂黯然失色,枯燥无味,也不能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应从各方面了解学生,关心他们,尽力给予帮助和指导,真正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是教学中的必要铺垫。

2.4利用多媒体,寓教于乐

在航海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软件中形象生动的实时动画、严谨准确的授课和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图文并茂、栩栩如生,使学生因此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始终保持高度学习兴趣的主动参与者,寓教于乐得以落到实处,学习的成功也成为自然而然的事。而且让学生投入当时的情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造思维及分析判断能力。也可以把多媒体计算机作为学习英语甚至其它各科知识的工具,配备辅助教学和多媒体光盘软件,让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进行个别化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选择适当的学习进度和方法,并且不断调整,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培养思维的敏捷,使多种感官得以协调发展。

多媒体航海英语教学还能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在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课室,教师通过计算机幻灯、实物投影等手段代替传统的板书,既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单位时间的授课信息。实践证明,多媒体英语教学不仅能保证教学大纲的贯彻实施,而且带动了教育思想的改革和教学观念的更新。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特别是在听力和阅读课堂,能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实现声音、文字、图像等方面的多通道、多元化。教师可以自行编辑制作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及学生具体情况的其他视听材料,这种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比单一化的书本教材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纯正的语音更易为学生所喜欢并模仿。多媒体英语教学通过潜移默化来提高学生运用航海英语的实际能力。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航海院校 办学水平评估 发展特色

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和教育投资体制的日益完善,促进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办学经费面临严重短缺,教学管理、设备水平、师资力量也没有同步发展,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国启动高校办学水平评估,对增强高校办学实力意义重大。高校迎接办学水平评估,不仅仅是一种外部质量干预行为,更是学校自我质量保障的自觉行动。这种评估根据国家对不同类别学校所规定的任务和目标,由上级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以全面考察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和水平[1]。通过对影响办学水平的各项因素进行评估,可以使高校之间有横向比较的标尺和准则,有利于高校发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明确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集聚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这一主题,向良性发展的方向整合和发展。

1.航海院校迎接办学水平评估的必要性

目前,相对于西方航运大国,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底子薄,与适应21世纪国际航运中心和人才市场东移的需要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的航海教育滞后于航运业的发展,表现在:我国航海类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高级职务的比例偏低,持有船长、轮机长适任证书的人较少,使航海教育不能很好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复合型知识结构管理者比较少,管理水平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新要求;航海教育体系及管理体制有待变革,制约了航海教育的发展规模与航海类人才培养。面向21世纪的航海教育是面向航运市场、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航海院校迎接办学水平评估,是教育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2],对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科学建立考核和评价体系,促进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加强教学工作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对自身发展战略的思考,提升航海院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有重要意义。

2.航海院校迎接办学水平评估的思考

同志强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航海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的重任,要培养出适应航海事业的更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提升办学层次。迎接评估,是突出时代主题、顺应当前形势、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迎接未来挑战的必然选择。为此,评估工作应自始至终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把“建什么、改什么、管什么”与“如何建、如何改、如何管”结合起来。我在此提出几点思考。

2.1以迎评估为契机,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风建设。

航海院校的发展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发展,而是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综合与协调发展。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这一体系也是全方位、全程性的。为此,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航海院校需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教学管理中加强运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全方位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通过教学评估和检查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控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并逐步完善自我激励、良性循环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系统。同时实施教学质量“三级”评审制度,并将评定的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师和评聘职称的重要依据。而且要加大力度组织常规的教学检查,及时发现、解决教学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教学和学风建设为中心,不仅是办学水平评估必然要关注的问题,而且是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也要通过教研活动、观摩教学、学习交流、教学方法课题研究等措施积极探索各种可行的教学方法,并灵活应用于课堂。有的专业可以从调动学生的求知性入手,采用互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与实际操作能力密切相关的理论内容,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校外相关企业单位或工厂进行实地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科及经管类专业要经常采用案例教学法,供学生讨论、思考、分析、判断,教导学生全面掌握课本知识,以此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广泛涉猎相关知识,以更加积极、理性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风与校风。

2.2以迎评估为平台,增强文明礼仪教育,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航运企业发展对航运人才的要求,学校应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订实施性计划,如对各专业进行人才培养,要有较明确的方向定位,为在校生以后的就业提供指导性意见。我认为,学校需要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推广应用人文教育方法,鼓励学生争取做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补,鼓励开展以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课余活动,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科技、文化、技能的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共同创造和谐、进步、互助的成长环境。

航海院校在接受评估过程中,人人都是评估的对象,事事都是评估的内容。迎评是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学校要通过迎评工作,倡导学生克服校园里不文明的行为,时刻注意一言一语,一举一动,礼貌待人,不讲粗话,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教室的美观干净,不乱涂乱画课桌墙壁;积极打扫寝室的内务卫生,床被叠放整齐,地板清洁干净,按时熄灯就寝;注意食堂及校园的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男女交往注意场合,杜绝不文明作风,坚决摒弃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鼓励学生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2.3以迎评估为导向,加强航海文化教育,突出航海办学特色。

中国是一个古航海国家,航海院校可以把“航海日”作为航海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评估要求,结合我国的民俗文化不断创新,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航海文化活动,大力宣传所有涉及航海、海洋、造船、渔业等有关行业情况,向航海类学生宣传普及航海和海洋知识,促进同学们更加关注海洋、了解航海,鼓励广大航海类教师编写航海图书,积极策划组织实施“航海文化精品工程”,创作一批航海文化作品和研究成果,以丰富学校的航海文化建设。通过开辟宣传阵地、汇编系列教材、营造舆论氛围等形式畅通航海文化核心理念传输渠道,将航海文化转化为航海建设的规范与动力。航海院校可以全方位规划建设一批突出展现航海文化资源和提升航海文化品位的标志性主题设施,加强富于航海特色的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以此构建航海人文特色鲜明、爱国主义精神突出的航海文化,营造浓厚的航海文化氛围。通过设立航海展览馆,陈列相关的航海文献、各个不同时期航海发展的图片、各种船只模型和标本、船上设备、船员用品等,作为发掘与弘扬航海文化及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让航海学子充分接受航海文化教育。

2.4以迎评估为杠杆,完善体制建设,强化学生管理工作。

航海院校要对照评估要求,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轨道。加紧制订队伍建设规划,对于兼职教师,要加强管理和培训力度,加强聘任工作的规范化,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在完善学生管理机制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提升其他行政人员服务育人的工作水平,发挥教师育人的功能。学生管理部门要建立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内容包含部门职能、思想政治教育分工、军事训练与理论教学、一日生活制度管理、军容风纪考核等,制度的落实由校系两级部门具体负责。学生工作管理者要不断改革学生管理方法与思路,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全力培养一支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桥梁作用,不断完善各个社团,多渠道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创性技能比赛,为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求打下良好基础。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学生才有统一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管理者才能进一步明确对航海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高素质的航海人才。对待评估,我们不仅仅是通过整理材料弥补过去,更主要是规范管理应对将来。不管是迎接评估还是评估结束,航海院校都要把提高管理水平作为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结语

航海院校迎接办学水平评估,可以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办学态度,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评估将牵动着学校的未来与发展速度,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与成才。愿航海院校通过办学水平评估,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航海学子,为我国航运事业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航海职业院校;海员素质培养

海员素质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职业素质,另一方面是专业素质,两者相互依托,构成海员的整体素质内涵。海员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服从意识和团队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身心状况。海员的素质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教育与培训机构、主管机构、航运企业和国际社会是四个最主要的环节。高职航海教育应肩负起一定的责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1航海职业院校提高海员素质培养的措施

1.1积极营造校园航海文化氛围。航海文化是航海者在航海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生产技能以及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海上运输、贸易、渔业、军事等活动以及航海思想、政策法规、科学技术、航海精神、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开展航海文化活动是海员素质培养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海员热爱海洋、热爱航海事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海员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营造校园航海文化氛围对于高职航海院校的学生的航海生涯有着特殊意义,院校要引导学生熟悉航海历史,热爱航海文化,通过长期的校园文化的感染,使学生形成对航运事业的普遍认同感。加强航海文化建设的措施包括:一是设立航海文化教育基地。航海文化教育基地的设立目的是培养航海类学生航海文化及航海精神,实现高职航海教育由传统的“封闭型”办学体制转变为现代的“开放型”办学体制,深化航海院校专业教学改革和科研改革,实现新时期培养具有热爱海洋、热爱远洋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航运人才目标。二是定期组织国内航海文化活动。组织航海院校的大型交流活动,增强航海院校的凝聚力。

例如继续举办中国航海院校大学生夏令营活动、荡桨表演、帆板表演、海上求生、消防、撇缆、插接、绳结、金工工艺表演等航海知识和技能大赛等。这些活动是航海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航海文化活动将展现高职航海院校学生良好的航海素质和专业技能,有效加强院校间交流。三是积极开展实习船出访。实习船在航海类专业学生认识实习、广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国航海院校教学实习船的互访作为惯例,美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国教的航海教学实习船多次访问中国。航海院校教学实习船作为“浮动的国土”,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福射作用,促进大学生对航运事业和高职航海教育的了解,培养大学生“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的精神,是加强航海文化建设的践行。四是广泛开展航海文化宣传活动。高职航海院校要利用航海节日这样一个法定载体,立通,服务社会,利用航海节日载体传播航海文化,使航海节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独特的职业魅力,不但使业内人士凝聚更强的归属感、责任感,更要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在社会公众身上强化水上交通安全意识,同时激发青少年认识海洋、了解海事、投身航海的热情,努力营造热爱海洋,关注海事,投身航海的良好氛围,推动全社会的海洋意识和航海意识。

1.2加强学生航海体能和心理素质的训练。在目前航运业面临的客观条件下,随着航海科学技术的发展,船舶安全较之以前有了更大的保证,但仍不可避免有特殊和意外情况的发生,一旦在茫茫大海中遇到紧急情况,加上恶劣天气条件下,遭遇变幻莫测的海况,救援工作难以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勇敢,才能采取最有效的救险手段和应变方式避免对船舶、财产和生命造成严重后果。针对航海职业的特殊性合理安排相应的体育课程和相关的体育设施,加强航海类学生的课内外体育活动。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对海上艰苦生活的适应能力。努力将航海类学生培养成为心理素质全面,身体素质过硬的航海专业优秀人才。

1.3强化学生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对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纪律意识培养的要求是由航运业的特殊性决定的。航运业具有较强的国防军事性,在一般情况下,航海类专门人才从事船舶远洋运输工作,主要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航运事业服务;在战争等特殊情况下,是海军的预备役人员。航海类专门人才的特殊性决定了船员必须具有军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素质和能力;对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要求是由航运业的国际性决定的。海上的工作艰苦,风险大,随时可能出现机器故障、船舶火灾、紧急避让、台风袭击等意外情况;由于船上的特殊条件,船员一天24小时都生活在狭窄的空间,生活单调,噪音、振动、晕船、冷热高度变化等常年伴随着他们。对船舶的管理,一定得采取高度集中的制度和方式,而要养成船员的特质一坚强的意志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需要在航海类专业大学生中培养的。

1.4实施半军事管理。在高职航海院校航海类专业学生实施半军事管理,是航海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其基本要求是适应海上工作及海员素质要求,加强组织纪律性,对学生的组织领导、生活作息制度、内务行政管理、队列训练等实行半军事管理,努力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严格的管理和教育,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海员。我国航海类专业学生半军事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更迭、学生特点的变化,半军事管理在立法及规则制度建设、经费投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培养学生对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在今后的半军事管理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半军事管理的支持,以适应海运事业对人才发展之要求。

2结论

航海院校必须加强服从性教育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航海类专业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服从指挥、接受命令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加强训练,培养服从习惯;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精神,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明确责任、相互配合、默契协同。因此,航海类院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采用团队训练等行为训练模式开展航海类专业学生的服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并将之训练成为航海类专门人才的良好习性。

参考文献

[1]温萍.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我国高等航海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12).

[2]王祖温.弘扬航海文化建设航海强国[S].岭南大讲坛,2014(10).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该专业学生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航海技术技能训练、船上航行认识实习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以后的航行中能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对其所从事的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航海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从业能力的高低。航海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内容包含了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事航行工作的基础,职业技能素质是在船上开展工作的核心,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事航海技术专业的前提。

2.加强航海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措施

2.1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2.1.1开展安全教育

安全至上、谨慎航行是海上运输的可靠保障。为了确保航行安全,海员首先应牢固地建立安全第一的概念,规范其职业行为,实现“有效地履行职责对海上人命和财产安全以及防止海上环境污染的必要性”,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谨慎驾驶,细心嘹望,悉心保养,为安全航行创造条件。

2.1.2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加强学生的军政素质

航运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航海职业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半军事管理是航海院校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管理手段和关键环节。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要迅速适应这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努力把自己训练成业务素质扎实、生活作风优良、政治素质过硬,符合国际航运市场需要的新型航运人才。首先,航海院校要强化半军事管理中的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作为半军事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对树立岗位责任意识,培养劳动观念、自立自理能力和集体主义观念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学生要认真遵守日常管理制度,从一日生活抓起,从起床、早操、上课、自习、言行举止、礼节礼貌等点滴入手,根据学校半军事管理各项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增强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把纪律作风培养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去。其次,加强半军事化管理中的军事训练。严格的军事训练有利于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操;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较强的集体观念以及坚强的意志,提高军事思想与军事基本技能素质。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充分抓住军事训练的难得机会,在思想上要从“要我训”向“我要训”积极转变,严格遵守队列训练纪律,增强服从意识,提高军政素质,为将来从事航运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1.3开展航海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的好坏表现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健康的体魄也是德和智的物质载体,在人才成长与成功过程中起着基础与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一个人的生活、事业和幸福也就无从谈起。航海类专业学生毕业后需要长期在海上生活与工作,在漫长的航海旅程中,因工作时间、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所带来的体力和精神消耗,会成为影响人体正常功能及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员,必须首先具备能适应海上工作环境、能经受艰苦生活条件考验的健壮体魄。另外,船员身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对于船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航海过程中,绝大部分信息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没有较强的视觉、听觉能力是很难胜任航海工作的。船员身体的协调、攀爬、跨越、力量、耐力等运动能力也是航海职业必须的。因此,航海院校要积极开展身体锻炼的航海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自身也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身体素质。

2.1.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环境改变人的作用

对可塑性极大、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阶段的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摇篮。航海院校应高度重视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增强文化活动的科技含量;在变中求新意、求精品,坚持拓宽主题,选择更贴近国情、校情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论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齐心协力打造优秀的精品校园文化。航海院校打造的校园文化应当充分体现航海特色,既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又根据时展需要科学规划校园文化的发展前景。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系列讲座,讲解当前经济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及对各行各业尤其对航运事业的影响;知晓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扩大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信心。

2.2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

2.2.1开展专业理论教育

航海工作本身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和行业特色,航运产业的全球化,决定了船员必然国际化,而国际化航海需要的是航海技能型和经营型复合人才。目前,航海院校的专业面太窄,虽然现在实现了机电合一和驾通合一,但从近年来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来看突破性并不大,与国际船员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学校应开展专业理论教育,促使学生积极、全面、深入地学习各种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

2.2.2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环节

按照STCW78/95公约以及我国海事局的有关要求,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完成基本安全培训、高级消防、精通救生艇和救助艇、精通急救、GMDSS、值班水手等有关专业证书培训,并获取相应的合格证。还应加强知识结构的全面性以及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增强就业适应性。此外,海上实习是学生实践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航行认识实习和航行毕业实习两个方面。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适应岗位能力。认识实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起到良好的作用;毕业实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实践过程,也是检验自身在学校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航海专业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海上实习,这是实践环节的重中之重,应充分借助学校提供的海上实习平台,将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加强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结语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 航海 航行安全和效率 自动化 降低成本

海运业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传统的运输行业,往往滞后于一般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但二十世纪.90年代早期,全球航运市场已开始兴起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热潮,it(信息技术)将在未来社会及商业、工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角作用,并将很快普及到所有行业与领域,航海业同样也正在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对海运经济的发展趋势,航海技术要求必将网络信息化。近些年,很大部份轮船公司又为各条船舶安装了局域网,配置网卡,不仅为船舶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数据的传递提供了方便,而且也为公司对船舶的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当前,航海技术的信息化建设已全面展开,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大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信息传递速度,解决了信息共享的障碍,为海运决策提供精确有效的信息。下面就浅谈一下航海信息化的相关细节船舶物料管理,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及其数据库,进行物料流通管理,通过输入所需物料编号、物料名称、种类后,快捷、准确的查寻。船员发送船舶物料申请单到船舶公司,经公司审核后,由公司编成电子文档发送给供应商询价,供应商供货后,经船舶确认审核后,自动调整物料库存,从而形成物料进、销、存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减轻复杂、繁琐的船舶物料管理现状,帮助船舶公司分析物料的供应与使用,强化管理、杜绝管理漏洞、节约成本。

船员管理 运用计算机数据库对船员信息进行管理,目前已被我国许多轮船公司、大型船舶企业,船员中介及船员管理公司等广泛使用,得到了航运业界的一致肯定。如船员基本信息录入、船员信息查找;船员灵活调配;船员证书的监督管理;船员信息的删、录入 ;船员服务期满及证件过期报警提示等 。使航运公司办公高效性、系统化、智能化的管理船员,大幅度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公司同时能共享信息系统的资源。

船舶动态跟踪,船舶动态是每个船东都需随时掌控的,通过网络可以便捷直观的查寻船舶动态,如船舶的船名、船舶尺度、航向、航速、经维度、船舶附近的交通流量、预计到达目的港时间等。而且可以在电子海图的背景上定位跟踪船舶、查看船舶资料或定制到港自动提醒等高级功能。无论您身在何处如办公室、家庭、会议、朋友聚会、茶馆,只要能上网的场所,都将随时获知船舶确切位置。这些数据来源于我们在沿海及内河港口部署的ais信息接收基站,这些基站持续接收来自船舶上ais自动识别器设备发送的数据。如果船舶不在ais接收范围区域,还可以通过inmarsat国际海事通信等卫星通信系统获取信息数据。通过这高新的网络技术,同时还可以获取涉及全球其它海域的船舶信息数据,实时了解相关信息。

传统的静态、固定航海资料的纸质印刷海图已不适应船舶自动化和航海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从而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在近些年开发应用的基础上不断的加以完善,该系统不仅能很好地提供纸质印刷海图的有用信息,而且取代了传统的人为手工海图作业,gps、雷达、navtex等各种现代化的导航设备所获得的信息都被集合在一起,成为一种集成式的导航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具有船舶所在航区海图显示、航行线路的设计、航路监控、危险局面来临前自动报警提示、各航行数据记录、航迹显示、海图自动改正等功能,大大提高了航行安全和效率。

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它综合了航海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图象显示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针对航海领域的一场技术开发,它被广泛地应用于世界航海领域.,国际海事组织已经制定了关于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的相关的国际标准和严格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大部分是用于航海方面,对电子海图显示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充分在船舶航行管理中的应用,信息系统必须自动的对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将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通过算法实现提示各浮标的移位、船舶意外走锚、禁止航行区和船舶搁浅、船舶避碰局面等报警功能.

而且海图电子化 可以实时显示本船的经纬度、航向、航速、方位等信息,可以实时监控该船周围的船舶动态和查寻它船信息及所在海区海况信息,随着信息技术和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海图和雷达信息数字化之后,两者间完全实现了数据相互传输,使电子海图与雷达图像数据信息的重合显示成为现实,在电子海图上重叠显示雷达图像数据信息后,可在原航行水域海图信息的基础上提供本船、本船周围的静态目标与动态目标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提前预知本船对周围船舶的会遇态势和会遇的局面能及早掌控,从而尽快作出准确判断,达到避开航行紧迫局面,及时采取妥当的避碰措施而保障航行安全。

航海书籍资料也已快速电子数字化 航海所需的各种图书资料原始都采用纸质印刷形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航海通告、 潮汐表、航标标表等都已出现了电子版和网络版。船舶公司海务及船舶船员可以在网上查询与下载,这不但使用方便还有利于航海图书资料中内容的迅速更新,避免了海员对复杂而烦琐的纸质图书资料的人工校改。

船舶已加速自动化,从船舶在机舱设置集中控制室到出现无人机舱值班和驾驶台对主机遥控操作及监测,船舶机舱自动化已大势所趋。计算机功能代替复杂的电子线路,发出操舵指令,送到执行中心,自动校正控制的相关参数,代替繁琐的人工指令,使船舶舵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自适应功能的接受指令的自动舵。

船舶自动化还能使船舶定员大约减半,大大降低了营运成本。特别近10年来建造的新型船舶基本上都可称之为高度自动化船舶,其中一部分自动化程度高的船舶被称之为“高技术船舶”。船舶自动化从机舱自动化逐渐走向了船舶驾驶自动化。

利用网络可以船员的招聘信息,便利于通过网络达成运输协议;还可即时查询天气状况掌握航运情况;或查询海事机构的海事法规、海事政策、海运价格等等。

从上面的有关航海技术细节与网络信息化的论述中,航海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已真正来临了。船舶,可通过航海信息、导航信息实现最优航线设计、最佳航速设定,提高船舶自动化管理水平,从而达到船舶安全航行、经济航运的目的。通过船舶设备管理信息,提高船舶设备管理水平,降低备件损耗,减少因修船造成的船舶滞航期。船务公司,通过航运信息系统、船/岸通讯系统,实时掌握船舶航行的现状、各类设备的运行状况、人员及各类证书等情况,对所属船舶合理调度、航运安全,船舶的营运估算、成本控制等起到了科学化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天伟,王孝通,周爱军.电子海图系统软件可靠性研究[a].1998大连国际海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一卷)[c],1998.

[2] 陈金海,张杏谷,项鹭,彭国均.基于ecdis的航标监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a]. 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 .

[3] 梅雄.钟成雄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简介[a].江海直达船舶驾驶与避碰论文集[c],2006.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航海类高职生 人文素质教育 评价体系

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在科学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指导下,评价主体依据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对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条件、实施过程及结果等做出的价值判断,以优化航海类高职院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健康开展的过程。

合理、正确的评价有助于促进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助于航海类高职院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教育质量观、成才观,有助于促进管理队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1.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原则、对象和措施。

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已确立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为依据,对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机制和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的指标体系,是开展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

1.1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原则。

1.1.1实施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必须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重”的思想,培养航海类高职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1.1.2实施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必须与时俱进。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革,这对航海类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航海类高职院的人文素质教育必须时刻保持先进性,做到与时俱进,促进高职生可持续发展。

1.1.3实施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必须有实效性。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高职生学习理论知识体系,更是引导高职生正确、恰当地处理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因此,在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实效性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实际问题的研究讨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和对象。

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包含高职院、航运企业和高职生等多个方面。对高职院而言,评价体系主体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自评阶段。评价主体应包括学院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和人文素质教育课专职教师等。二是校外评价阶段。评价主体应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和社会各界的评价,特别航运业的评价更能体现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评价对象应包括航海类高职院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规划、校园人文环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师生人文素质、高职生的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价值观念等方面。

1.3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措施。

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评价措施应包括校内自查评价、专家评审、同行评议、社会评价等多种方式。

1.3.1校内自查评价是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航海类高职院从各方面对自身状况、管理水平、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进行全面评价,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

1.3.2专家评审是组织校内外的航海类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知名权威专家对高职院人文素质教育进行科学化、专业化测评,是航海类高职院人文素质教育继续实施的重要保证。

1.3.3同行测评主要指学校之间不断学习经验的过程。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仍处于不断完善阶段,需要同类高职院校之间的通力合作,在互评中促进建设。

1.3.4社会评价主要通过航运、港口物流等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有助于航海类高职院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

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括制度建设、环境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科研建设、经费投入、人文书籍藏有量和高职生人文素质等。

2.1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情况在中国是检验任何一项工作开展得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评价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建设情况,能从一个侧面看出航海类高职院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制度建设当中,规章制度的成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2.2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环境建设。

校园的人文环境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环境建设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考核。硬件主要指完备的人文素质教育设施和场所。如校园人文景观、学校标志性建筑、艺术馆、展览馆等,还包括图书馆、体育馆建设等,都可体现航海类高职院独有的校园文化环境。软件主要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及高职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此考核指标应从质和量两方面加以设计,如课外活动质量、数量及学生参与人数等。

2.3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思想信念坚定、教学质量优良的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和业务精湛的航海类人文教育师资队伍,是实现航海人文素质教育目标、落实航海人文素质教育计划的组织保证,这样的队伍应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文学科专职教师、辅导员等。

2.4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课程应集合多维课程体系,将文学类课程、历史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语言类课程作为基础,辅之以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宗教学、美学等课程,将所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程体系,以必修或选修的模式授课。

2.5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科研建设。

航海类高职院人文素质教育科研建设搞得好,就可以抓住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规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取得较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类学术活动丰富多彩,讲座或报告的次数较多,内容面广、线长,教师和学生有自由讨论的空间、较好的互动,则说明人文素质教育开展得比较好,这也是重要的考核指标。

2.6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经费投入和人文书籍藏量。

航海类高职院应合理确定并保证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评价时主要看经费是否足额,来源渠道是否畅通,使用是否合理、有效。

人文书籍是一个学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评价者在对航海类高职院人文书籍进行评价时,主要是评价人文书籍的数量、种类、内容。人文书籍的数量多、内容丰富才能满足航海类高职生的求知欲,内容好、质量高的书籍才能给航海类高职生以正确的引导。

2.7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

航海类高职生素质评价体系结构以三大模块为主,即人文知识评价、人文行为评价和职业人文精神评价。

2.7.1对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知识的评价。人文知识评价应包括学生人文知识和专业文化知识的掌握及学习风气。评价人文知识过程中,应重视考查航海类高职生学习过程中是否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及航海类高职生对人文课程的态度。

2.7.2对航海类高职生人文行为的评价。优雅的人文行为表现为蓬勃的精神状态、优良的处世作风、端正的生活态度、得体的话语表达、严谨的行为等,这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航海类高职生人文行为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职业行为修养和活动能力等方面。

2.7.3对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精神的评价。高职生人文精神的评价应包括两方面,即人文思想和职业价值观。人文思想评定要考查高职生是否具有职业理想和进取精神,对职业价值观的评价观测注重高职生是否具有职业崇高感和成就感,这是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也是评价过程的难点。

2.8用人单位满意度。

对于已走上岗位的航海类毕业生来说,评价时不能面对面地进行考核,所以只能通过调查、咨询等方式对毕业生进行评价。航运、港口物流企业等用人单位满意度及学生就业率等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航海类高职院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3.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注意事项。

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难题。制定一个评价体系并对现实进行评价是存在一定难度和差距的,在评估时应尽可能地注意。

3.1需要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通过宣传、引导等方式,让航海类高职院全体师生真正了解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作用和内容,自觉投入到航海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之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形成全面正确的育人观、成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3.2建立正常化的航海类高职院人文素质教育评价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对航海类高职院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纳入到对高校办学水平的总体评价之中。航海类高职院要建立评价组织,同时可以适当吸收社会有关人员参与。

3.3要重视评价信息的收集。

在评价一所航海类高职院素质教育开展情况时,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健全相关档案资料,建立数据库,全面收集各种信息,以供采用。

3.4发挥评价主体的自主性。

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一种开放型评价,评价主体具有广泛性,评价应体现以学校和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评价自主性,使评价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3.5评价措施的多样性。

航海类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措施可以多种多样,没有哪种评价措施是绝对优异的,它们都有各自的适应范围,也都有其局限性。只有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从不同侧面反映航海类高职院素质教育的实际状况,同时有利于增强评价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郎栋等.对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相关研究[J].价值工程,2011(7).

[2]杭国英等.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1(7).

[3]朱中华.关于构建高校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3).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航海教育,改革,发展

 

中国加入WTO后融入世界经济圈,海上运输越来越凸现出主渠道的作用,航海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跟不上海上交通运输业改革发展需要的问题比较突出,航海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航海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点,。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提高办学效益, 是航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航海高等教育的定位

航海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航海专门人才, 服务海上交通运输业、提高社会综合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校办学必须面向市场。近年越来越多的航海专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航海工作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航海高校招生受招生计划的严格限制, 航海教育的规模不可能做大, 而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航海高校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1. 政府和社会应当把航海教育作为特殊教育来对待。航海高等教育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 是特殊的职业教育。对航海教育的特殊性在办学的实际支持上做得不够到位, 这就带来许多航海高校自身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如办学规模小、学科专业单一、功能不完善、办学效益不高等。所以, 要加快航海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步伐, 就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对航海高校的性质和职能的定位, 对航海高校给予政策扶持。

2. 航海高校应当努力拓宽办学面, 增强办学适应性。航海高校在坚持航海学历教育为首要任务的同时, 还应积极发展非航海类教育。发展非航海类教育是提高办学效益, 增强学校适应性的重要方向, 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扩大学校办学规模; 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航海学科与相近学科的交叉渗透, 提高航海类学科、专业的建设水平。总之, 发展非航海类教育不仅要从扩大学校规模的需要出发, 更要从提高航海教育质量和航海高校办学水平出发。

3. 密切航海高校与海上交通运输企业联系, 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为社会提供数量多、质量高的航海人才, 是航海高校服务社会的最大和最根本的任务。与此同时, 还应围绕航海现实需要,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 努力拓宽服务的渠道和范围, 包括开展在职海员培训、技术培训等教学服务; 参与航海海事办案、航海科技成果转让等科技服务; 利用图书资料、信息库等为海上交通运输企业提供航海学术、信息服务; 开放仪器设备、实验室等, 为航海工作提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支持。航海高校应树立为航海事业发展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的观念, 把对海上交通运输企业的实际贡献率作为检验航海高校办学成效的标准, 通过建立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科研质量等在内的办学效果与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努力培养“海上交通运输企业满意”的人才, 努力提高科研对海上交通运输企业实际贡献率, 努力增强服务航海的能力, 使航海高校真正成为海上交通运输企业的人才摇篮和知识创新、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

二、航海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航海高等教育和航海高校办学的基础, 也是航海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今天的航海业正在转到依靠人才、依靠科技的现代化轨道上来。这一切都有赖于航海学科建设为航海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长期以来, 航海高校学科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 尤其在学科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在航海高校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一是师资引进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 师资建设与学科发展的配套性不强; 二是教师的培养缺乏计划性, 教师自身的学科定位、发展目标不明确, 造成不同程度的人才资源浪费, 更难以造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三是课程体系较混乱, 课程设置随意性大, 课程之间联系性不强, 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由于缺乏学科发展的目标, 科研工作零打碎敲, 力量分散。必须看到, 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同等重要, 它不仅是教学发展的强劲动力, 也是航海高校科研工作的坚实平台。航海学科建设首先应强调遵循学科建设的规律, 其中很重要的是必须适应当代科学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特点和趋势, 深刻把握航海工作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 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中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航海学科建设也必须密切关注和切合现实航海工作实际。这既是航海学科建设的基本方向, 也是十分重要的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要高度重视航海工作在实践中创造、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把它作为航海学科建设的源泉, 并从中汲取营养。

三、航海高等教育应贴近航海实践

教学贴近实践, 是航海教育的基本方向。航海工作要求人才不仅要有宽广的知识, 更要有较强的能力, 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航海人才的培养要从根本上强调和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统一。。航海高校对人才的培养, 理论知识教育是基础,实践能力培养是关键。航海教育贴近实践, 关键是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符合航海实践要求, 做到理论知识教育与动手能力培养的协调统一。

1. 以航海教育贴近航海实践为方向, 改革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体系, 使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统一于航海实践的实际。对人才长远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能力和素质, 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航海高校应从人才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 从知识和能力的统一性出发,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并重与统一, 做到相互促进。当前, 航海理论教育改革的关键是通过学科建设, 充分吸收法学、管理学等的新理论、新思想, 吸收航海工作中的新技术、新方法, 整合航海业务理论知识, 构建科学地反映航海工作实际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 充分体现航海理论教育的先进性、广适性, 实现航海理论教育的基础化、规范化。

2. 根据培养目标, 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都具有多层次性, 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 对理论与实践教育的要求有很大区别, 航海高校要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确定理论与实践教育的不同要求和层次。实践能力的多层次性要求航海高校教育既要培养学生从事航海工作所必需的应用操作能力, 更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从航海工作对人才能力多层次、多方面和多样性的要求出发, 在教育中突出理论基础上的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培养, 特别是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 转变教育观念, 改进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效果。转变教育观念, 关键是转变对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作用的认识。在理论知识教育中, 应当克服把掌握知识作为唯一目的的观念, 摒弃填鸭式、灌输式等被动的教学方法, 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 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主动的教学方法。实践出真知。在实践教育中, 应改变纯粹的训练操作技能的观念和简单化的训练方式, 使实践教育成为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过程。

四、航海高校的管理

航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有两个基本目标: 一个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一个是满足个人发展需要, 这两种取向在根本上是统一的。航海高校人才培养是适应社会要求和满足个人自身发展需要的统一。航海高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当前, 航海高校在强调技能教育的同时, 同样必须关注人的教育, 把发展学生合理的个性与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要处理好创新教育与培养海员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 关键是找准结合点, 找准创新与纪律、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之间的结合点, 在坚持海员要求的前提下, 更多地给学生创造发展合理个性与创造性的空间。

1. 坚持养成教育, 发展合理的个性与创造性。长期以来, 航海高校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纪律作风的养成教育, 并形成了以半军事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的良好传统。同时应当看到, 养成教育强调共性规范, 强调抑制个性,这是培养合格海员所必需的, 但是, 并非所有个性都要一概压制。随意的、盲目的、无政府主义的个性, 必须压制, 而在海员共性规范下合理存在的个性追求, 则应当保护和鼓励发展。所谓合理的个性与创造性,应以不违背共性要求为前提, 以不损害航海事业发展为尺度。航海高校的创新应当是工作的思想、理论、方法、措施和手段方面的创新。

2.培养创新思维教育,为了达到培养合格海员的根本目标, 航海高校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航海高校同样应尊重和保护学生合理的兴趣, 特别是在求知方面的兴趣、愿望, 并善于引导和发展这种兴趣愿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 坚持以人为本, 改进管理工作。首先是转变管理理念, 树立高校管理的育人观念、服务观念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从思想认识上解决“为什么管理、管什么、怎样管”等问题。长期以来, 航海高校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 刚性化管理太多太强, 管理方式简单化。因此, 发展合理的个性与创造性, 航海高校必须改进管理方式、方法。。要在坚持共性要求、强调令行禁止的同时, 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和自我发展的要求, 采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坚持自律与他律结合, 增强管理的育人效果。航海高校还应从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 确立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管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行为, 而且应重视学生心理的引导。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 航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34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Education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ZHU Wenqi

(Qingdao Ocean Shipping Mariners College, Qingdao, Shandong 266071)

Abstract The party's 18th Meeting clearly stated, "the three advocates", concise summarizes reflect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at the present stage, "common denominator"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provides basic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educ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Meanwhile, the party's 18th meeting mad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ajor maritime power strategic plan for maritime education put forward new deman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a guide and training of qualified seafaring personnel is the primary task of the current maritime education.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leading; maritime education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特征及航海教育的特殊性

客观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特征与航海教育的自身特点,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航海教育引领作用的基本前提。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特征。第一,就根本性质而言,“是社会主义的,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别于西方价值观、中国传统价值观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第二,就实践性而言,强调“培育和践行”,在理论上使其不断完善,在实践上逐渐内化为个人内心信念、外化于行,是认识的真理性与实践目的性的辨证统一。第三,就主体范围而言,具有人民性和平等性的特点。坚持平等、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把社会成员个人和集体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第四,就历史延续性而言,既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推崇德治的基因,与历史文化相承接;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是对新旧价值观念冲突、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反思和回应。

(2)航海教育的特殊性。我国航海教育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航海职业国防性、涉外性、国际性、专业性等特点决定了航海教育的特殊性。第一,鲜明的技术应用导向。与一般学历教育相比,航海职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航海教育鲜明的技术应用导向。在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上,航海教育以工程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等知识为主,对业务知识水平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较高。第二,更高的人文素养要求。船舶是流动的国土,航海类毕业生通常直接参与国际贸易,在维护国家、尊严和促进国家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强调专业技能的同时,航海教育对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人文素养要求更高。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为航海职业指导方向、提供动力、供给营养的重要来源,对培养航海类学生外在精神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具有重要意义。

2 航海类专业学生价值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价值观是衡量一切事物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反映人们对认识事物的基本评价。航海职业涉外性、国际性等特点,使各种异质文化相互碰撞、交锋下的价值观教育形势更加严峻。航海教育较普遍地存在重视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忽视人文素养的现象,航海类专业学生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个体自身关系方面容易陷入一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冲突、精神追求与实用功利的冲突、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冲突,具体表现在:

(1)价值取向自我化。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与学校推荐相结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被社会广泛接受,个人独立自主地位逐渐形成并最终确立。航海类毕业生在择业时的自我意识和成就欲望不断增强,价值观具有明显的自我化倾向。在价值选择时,更侧重于从自身专业特点、知识背景、职业发展规划等因素出发,越来越突出强调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2)社会行为功利化。马克思并不否认个人利益,正如他所言,“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社会行为的功利化,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导向的一种特定反映。一方面,它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功利化倾向更突出个人需要的满足,在“投入――产出”关系中强调直线目标和利益最大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相悖。

(3)价值目标短期化。价值目标是价值主体所设想的自身职业实践活动的预期结果,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航海类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确立职业目标时往往看重经济利益和短期效益,将个人需求的满足置于第一位,缺乏全局、长远的战略思考和人生定位,具有较强的世俗化色彩。例如,不少航海类学生缺乏对航海职业特殊性的认识和长远的职业规划,把赚钱作为终极目的,金钱至上的思想较为盛行。

(4)职业道德失范化。职业道德失范化是航海类学生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表现在,一是诚信意识不足,航海类学生在考证评估、就业择业等领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危机。二是团队精神缺失,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协同合作意识、主动交流意愿缺失。三是敬业精神不足。不少航海类学生过分关注工资待遇、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踏实工作的心理准备欠缺。

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航海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准则为一体,涵盖国家大德、社会功德和个人私德,明确了立德树人的价值指向、判断标准和科学内涵。立德树人,强调以德树人,立人以德。其中,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追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对于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2)发挥航海教育功能的迫切需要。航海教育的功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内在一致。强国必先强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统一性,对进一步增强航海教育功能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育人功能方面,要推动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基础在教育,关键靠人才,必须培养一支规模大、质量好、水平高的航海人才队伍。在社会功能方面,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必须尊重航海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优先发展航海教育。

(3)深化航海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航海教育改革目标和途径的有机统一。在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把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呈现出来,要求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纳入航海教育体系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在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把职业素养作为航海类学生的培养主线,把爱国主义教育、职业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学习中,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性上引领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缺乏历练、思想困惑较多的时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青年的价值选择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方向性、增强凝聚力、体现时代性的客观要求,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航海教育发展的对策分析

(1)强化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首要前提。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是一种思想观念的确立、行为规范的养成。要着重抓好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强化过程体验。要以半军事化管理为抓手,以职业素养培育为主线,通过载体丰富的专业教学、军事素质比赛和技能比武,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三个倡导”所彰显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突出实践导向。要重点抓好实践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两个环节。把实践教学纳入航海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考核评价的全过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主旋律融入专业培训、实操评估和认识实习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在军事训练、劳动教育、参观考察、勤工助学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美德教育和个人品德教育。同时,要积极发挥与航运企业联系密切的天然优势,通过航海日、航海论坛和顶岗实习等形式把志愿服务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重视“上”“下”联动。积极整合网络“线上”、“线下”资源,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采用启发式、研究式和案例教学等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大众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寓教于乐,晓理于行,增强价值认同、凝聚价值共识。充分利用微时代即时性、互动性特点,创新微信、QQ、博客、手机报等宣传形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平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正面声音和积极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

(4)发挥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信念、意志、精神和风范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善于发现生活化、现实化的航海先模形象,用榜样示范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引导学生自觉履行责任义务,营造“学好人、帮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校园风尚。要善于选树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航海英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知意义、唤起共鸣,通过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 王福瑜.浅谈个体主体性价值观[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6(1).

[2] 唐莉.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3).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第11篇

编者按:中国海运集团成立十周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是庆祝2007年中国“航海日”的一份厚礼,是建设航运强国的一曲壮歌。“建设百年中海,争创世界一流”的宏图大略是中海人的豪情壮志,是中国航海事业与时俱进的坚强足音,更是中华航海文明的弘扬推进。本刊刊登中海集团李绍德总裁在2007郑和航海经济文化国际论坛的精彩演讲,以此祝贺中海集团成立十周年,庆祝中国“航海日”。

在庆祝2007年中国“航海日”之际,很高兴有机会在青岛参加本次“郑和航海经济文化国际论坛”。这是一次难得的盛会,也是一个弘扬郑和精神、发展航海事业、促进和谐海洋的平台。

此时此刻,作为航运界的从业人员,我们不禁缅怀起600多年前率领船队七下西洋的我国著名航海家和外交家郑和。郑和创造的光辉业绩,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传播了中华民族的声音,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同各国人民进行友好往来和互惠互利的经济文化交流,筑就了通往和谐海洋和和谐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精神演绎为现代话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放的思想,二是创新的勇气,三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隆重地纪念郑和,举办“航海日”的活动,目的也就是要弘扬郑和勇于探索、坚韧顽强、不畏艰险、为国献身、团结和谐的伟大精神,唤起公众的海洋意识和对航海事业的热爱,促进中国及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建设和谐海洋。

对我们从事现代航运业的同仁来说,弘扬和实践郑和精神,就是要与做强做大中国的民族航运业结合起来,与不断提高航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与和平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环境结合起来,与促进各国人民和谐相处、文化交融结合起来。借此机会,我愿意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中国海运集团在这些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十年磨一剑,实现航运主业跨越式发展

中国海运集团成立于1997年,至今已有十年时间。中国海运不断优化船队结构,积极发展船队规模,十年间新增船舶903万载重吨,航运主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集装箱船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位居世界班轮公司十强之列;油轮船队形成了由12艘VLCC为主力船型的发展规划,结构日趋合理;干散货船队在巩固沿海煤炭运输优势地位的同时,逐步向远洋运输和大型矿砂船发展。中国海运正在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将继续坚定不移地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不断创新,使企业永葆青春

创新是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具有蓬勃朝气的核心。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海运坚持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1)发展战略的创新。集团成立后,我们实施了做大做强航运主业的战略,以发展集装箱运输为突破口,并在油轮和干散货船队发展、汽车运输船和液化天然气船业务的开拓、全球网络的建立和海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坚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2)发展理念的创新。目前,中国海运全体员工正围绕建设世界一流航运企业、百年中海的理念,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3)发展机制的创新。我们坚持“抓住沿海、拓展远洋;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发展定位,坚持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坚持“一流船队”和“一流团队”同步发展的原则,在经营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各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

加强航海安全和船舶文化的建设

船舶是航运企业效益的直接创造者,广大船员是企业的主力军。中国海运集团一贯秉承尊重船员的优良传统,根据船舶、船员的不同特点,加强船舶文化建设,倡导创建学习型船舶。同时,我们在经营管理中贯彻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实施,形成了爱护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和理念。

全球承运,大力拓展海外网络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海上航行实习 教学改革 教学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E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4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xistent problem of maritime practice, the conception of teaching reform has been raised with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organization mode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construction condition. The conception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to enhance navigational practice effect.

Keywords naviga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organization model

海上航行实习是海上专业高年级学员的必修课程,是学员航海素质培育的必然要求,是学员毕业后海上岗位任职的重要基础。作为海上专业学员航海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航行实习以学员随船舶实际出海开展实践教学为主要形式,是海上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1 海上航行实习教学改革的需求

(1)海上航行实习教学内容需进一步优化。如何紧扣海上任职需求导向,针对海上专业高年级学员特点,优化实习教学内容体系,是海上航行实习教学改革的核心需求。

(2)教学组织模式及方法需进一步改进。如何针对海上航行实习教学特点,建立统一高效的教学组织模式,是海上航行实习教学改革的关键需求。教学组织模式中新型教学方法不足,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问题。①

(3)第二课堂需进一步加强。如何发挥学员主动性,开展海上第二课堂,确立海上航行实习教学中学员的主体地位,是海上航行实习教学的重要需求。

(4)教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如何加强教员队伍建设、完善海上实习教学设备、仪器及航海资料等教学条件,是提高海上航行实习教学效果的支持手段。

2 海上航行实习教学改革的构想

2.1 重构实习教学内容体系

(1)教学内容的需求。海上航行实习教学内容的需求由学员未来海上任职决定,学员毕业后需要什么样的航海素质,实习教学就应具备相应的教学内容。学员航海素质培养需求中的航海思想、业务、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对海上航行实习教学提出了需求。航海业务素质培养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在校内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海上实习期间的实践运用;而对于航海思想和生理心理素质,前期校内的宣讲式教学效果很有限,海上航行实习期间的实践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将海上航行实习定位为综合性实习,不仅仅是天地文等业务教学,同时应加强海上岗位职业荣誉教育、岗位见习、海洋环境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从而强化航海思想和生理心理素质培养,有利于学员航海综合素质的培养。②

(2)教学内容的重构。从分析学员毕业后第一岗位任职及海上中长期职业发展对学员航海素质培养需求分析入手,细化海上航行实习的具体教学目标,按航海业务、海洋环境、岗位见习、航行法规四个类别,对海上航行实习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一是航海业务方面,明确地文航海、天文航海、仪器、气象、船艺等内容及要求;二是海洋环境方面,明确区域海洋环境、海域人文环境、地理水文气象环境等内容及要求;三是岗位见习方面,明确船舶部门岗位等见习内容及要求;四是航行法规方面,明确海上航行基本制度、海上相遇规则等内容及要求。应注意明确每一项内容对学员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完成海上航行实习课程标准制定。

2.2 优化实习组织模式

(1)实习教学组织。以素质教育要求和学员主体地位为导向,优化实习教学组织。一是实习组织总体规范,主要规范学校机关、院系、教研室、实习船等实习相关单位的职责及协作要求;二是海上课堂组织改革,主要明确地文教学多教室同步教学优化、天文观测组织优化、船艺教学组织及小教员作用发挥等;三是岗位见习组织改革,主要提出学员见习的分更次、多岗位轮换组织模式,明确教员、学员管理人员、船员在岗位见习指导中的分工,强调船舶实际航行任务等对学员岗位见习学习活动的牵引。③

(2)海上第二课堂活动。以学员航海俱乐部为主体,由学员主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海上第二课堂活动,突出海上航行实习教学中的学员主体地位。一是由学员组织海洋知识竞赛、船艺技能竞赛、进出港航法综合设计等多种竞赛活动,激发学员自发学习航海知识、锻炼航海技能及业务能力的兴趣,提高海上实习效果。二是结合实际航行海区,由学员俱乐部主导开展海洋环境信息交流、天文拓展、气象预报等海上课外学习活动,培养学员航海综合实践能力。三是海上职业文化。通过V播平台、实习报纸等平台,加强海上职业文化宣传,强化学员对海上工作的认同感、激发海上职业荣誉感、自豪感。

2.3 综合考评

编制《海上航行实习考核成绩评估系统》数据库软件,客观记录每一名学员的科目成绩、表现、晕船程度,然后采用综合评定规则和模糊评判方法对学员成绩进行综合考评。

(1)成绩评定规则。依据《航海技术标准》和实习课程标准,结合本科高年级学员特点和航行实习的教学实际,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建立以天、地文航海为主、兼顾岗位见习、船艺、平时表现的多科目考核定性定量综合成绩评定。

(2)考核成绩评价方法。航行实习时哪些因素会影响航行实习考核成绩、影响程度有多大、人们可接受的影响指标有多大、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或对策才能将航行实习考核成绩做到公正公平,这些问题要求考核成绩评价方法必须要科学合理。考虑在航行实习考核过程中影响学员最终成绩的许多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航行实习考核成绩评价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海上航行实习是人一船一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即由实习者、作为移动对象的船舶、以及船舶航行所遇到的周围环境三个要素组成。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选取评价因素:考核时的自然地理环境方面;考核时的气象水文条件方面;人为因素方面;组织管理方面;考核用仪器方面;考核用图书资料方面。在这六个评价方面中科学地选取每一层次的评价因素,建立起整个评价体系,对学员海上航行实习考核成绩进行多层次的综合评判。④

2.4 教学条件建设

(1)师资力量建设。人员数量足够、航海素质高的师资力量队伍是海上航行实习教学的重要保障条件。应考虑选调专业航海人员到院校任教、加强教官制度、加强现有人员的理论与实践培训等多种途径强化航海教学师资力量。

(2)教学保障条件建设。一是编写海上航行实习教材,包括基本教材、辅助教材、电教教材三类;二是开展课程信息资源建设,包括:海上航行实习网络课程、MOOC课程、航海事故案例库、想定库、试题库、海洋环境信息资源库等6类,实现对实习教学的全方位资源支持;三是完善航海资料和教学仪器,更新补齐海图、航路指南等资料及航海方位仪、六分仪等海上航行实习教学仪器。

2.5 航海文化建设

(1)突出航海文化的激励作用。航海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和激励作用,是辅助学员航海思想素质形成的有效载体。学校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学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过程。

航海文化需要通过教育手段对学员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使其形成熟悉航海历史,热爱航海文化的氛围和习惯,通过长期的教育和积累,形成对航海文化的普遍认同感,提炼出其中的核心价值。通过发挥航海文化的思想渗透和精神愉悦功能,并不断提升校园航海文化的时代内涵,形成对航海文化的普遍认同感和价值观,能激发学员融入海上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海上航行实习教学的效果。

(2)强化校园航海文化氛围的构建。航海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群人在航海实践过程中所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规范及其物质形式。以郑和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航海文化,是历代先人在不断的航海实践中,用生命与风浪拼搏中逐步积累而成的。

构建校园航海文化氛围,就是要以郑和航海精神、国家海洋战略思想等为导向,不断创新、丰富航海文化活动的载体,如举办航海历史展、航海文化展,航海特色体育赛事、航海技能竞赛等;邀请资深船长与学员面对面开展座谈会,以轻松自然的方式讲述工作中的事情,激发学员们对海上工作和生活的兴趣;要加强对学员航海特色俱乐部的扶持,指导学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航海特色活动,积极打造学校航海文化活动品牌,以此彰显学校的航海文化特色,提升学校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3 小结

以海上任职需求为导向,考虑海上专业高年级学员特点,从重构教学内容、优化组织模式、强化综合考评、完善条件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海上航行实习教学改革的构想,对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强化学员航海素质综合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基金:海军工程大学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学员航海实践教学改革研究,NUE2015113

注释

① 吴兆麟,张仁平.中国航海教育改革与发展初探[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2(8):1-7.

② 王桥.高等航海教育培养模式对船员的影响[J].世界海运,2010(11):22-24.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航海类;信息化平台

近些年与全球经济形势相关,航运市场低迷,由此导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并且由于航运市场形势变化要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故此目前航海类毕业生就业不景气的状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是目前对于就业不利的一面。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事业尤其信息技术的发展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更为广阔,当代就业市场和人才信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信息利用率的关系日益紧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平台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难,但是当前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平台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本文经浅析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平台的现状问题,论述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相关理论技术指导,分析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功能,并探索优化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方案。

一、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的现状

(一)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层次低下,还有待于提高和完善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招聘信息量有限,为学生提供的就业空间相对狭窄,基本上都是航运企业的招聘船员和顶岗实习的信息。对于航运企业的供求状况、福利待遇、薪资水平和实际工作状况的介绍不是非常清楚,缺少咨询服务机制,导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瓶颈。

(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器维护与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毕业生和航海企业都非常关注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安全问题。因为,在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会涉及到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和航运企业的机密,如果不能保证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网络安全,就会导致学生的私人信息和企业机密泄露,给学生本人和航运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设计思路存在局限性,效果不佳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大多数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设计思路都存在相对的局限性,网站缺乏特色服务和创新文化,网站模式过于单一,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广大航运企业和航海类毕业生的需求。

(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功能不足

目前负责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从事行政工作或者网络管理工作的人员,对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设计与建设以及就业指导、咨询和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了解,服务意识有待提升,导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功能不足。

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相关理论技术指导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首次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理论,由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涉及了毕业生、校方、船舶企业、船务公司、船务、等诸多元素,在进行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必须参考利益相关者理论,同时,只有弄清楚@些利益相关者的问题,才可能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科学管理。理论上对利益相关者类别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的评分法。米切尔评分法是由美国学者米切尔和伍德在1997年提出的,这种评分法将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及其分类有机结合起来。依据这一理论,可以对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例如航海类专业培养模式的缺陷、毕业生与船舶公司在期望值之间的错位等,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毕业生航海类的用工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完整现象,因此开发信息平台应尽可能地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

(二)ASP理论

ASP理论是Active Sever Pages的简称,该理论属于一种程序设计理论和工作原理,在Microsoft中,ASP理论是一种方法技术,将其应用于Web程序可以实现程序的动态性、生成性与交互性。ASP理论可以在COM标准的组件基础上将HTML文件和脚本结合在一起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ASP理论编写Internet应用程序能够有效建立网络书店,规范网络聊天室和讨论区,优化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三)平台的数据库应用

数据库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采用Informix、DB2、Oracle、SQEServer、Sybase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其中包含的数据可以根据互联网请求,对数据库进行信息挖掘、在线分析和查询报表等常规功能,并将其到互联网上,以备查看;ODS单元通过数据抽取、转换组件将数据从数据库中转移,ODS能够自动处理全局联机事务处理,便于信息查询工作的开展,而且能够有效地处理网站、校方、企业和毕业生的需求。

三、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功能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一般本专业毕业生登录、公共信息查询、毕业生求职、船务公司信息、船舶企业信息、网上交互功能、就业管理部门手续办理以及系统管理及维护信息。

(一)毕业生求职信息功能。求职信息是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首要功能,能够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

(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功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可以帮助航海类企业与船舶企业招聘信息,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网络交互功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具有交互服务功能,能够提高咨询服务,促进毕业生和招聘企业的交流。

(四)实时就业指导功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能够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附有航海职业能力测评,可以扩展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优化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方案

(一)做好软件与硬件的维护工作

软件质量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优化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保密性能差的重要途径,维护软件的时候应注意做好四步工作,第一步是纠错性维护,如果发现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软件系统有潜在的错误就要立刻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及时解决问题。第二步是适应性维护,也就是为软件系统编制自动升级程序,提高软件自动适应网络变化的能力;第三步是完善性维护,也就是改善软件质量,增加软件系统功能;第四步是预防性维护,要对网络平台进行动态加密处理,设置访问权限,利用密码、数字签名手段验证访问者身份,并时常更换密码,提高网络平台的安全性,而且要定期卸载不常用的软件,为电脑杀毒,避免网络平台受到病毒的侵蚀。

(二)促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建立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共享、政策、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帮助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满足航海类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多样性的要求,目前,各个培训单位所实现资源共享面临的主要障碍是数据技术格式和就业服务缺乏规范性、统一性与科学性,部分之间,学校之间以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很难进行及时的互动与交流,不利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促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与规范化,降低网络建设成本,提高航海类企业招聘工作效率和就业率。

(三)建设统一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平台

管理部门应注意在校内统一协调相关部门,促进各种信息的相互贯通,实现资源共享。其次,招生部门在每年应及时创建航海类专业新生的信息数据库,优化信息管理系统,输入准确无误的信息,确保航海类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和新生信息系统的连接。另外,航海类业生就业信息化平台系统属于专业性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平台,在建立该平台时应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着手建设统一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平台。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关键词:航海院校;《概论》;教学改革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这一课程建设。2005年初,、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05方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材编写、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教师队伍建设等都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后文简称《概论》)是航海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也是航海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主干课程。《概论》所包含的内容是航海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既有政治素养又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航海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一、《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义

《概论》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既比较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又把这一进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与总结,比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

在新世纪新时期新形势的大背景之下,作为航海院校《概论》课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更好地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既能突出反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又能突出反映党的十六大以来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让大学生真正了解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真正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为国家和航海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强化师资建设,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一)积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概论》课程教育教学的根本。面对新阶段的新变化新情况,提高《概论》课程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编写、出版的“05方案”新教材《概论》被纳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以“工程”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而且是一本教材、全国通用。《概论》涵盖了原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内容广泛,综合性强,集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与应用性于一体。因此,《概论》课程教学对任课老师的要求也比以往大大提高。

首先,要提高《概论》教师任职资格的准入门槛。《概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员,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成果的实践者。在政治条件方面原则上要求《概论》老师必须是中共党员(粤教工委思[2006]4号文指出:新进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是中共党员,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或其他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经培训合格后再上岗)。另外,还要从思想品德、学历学位、教学科研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等个人素养方面提出明确的准入条件,德才兼备,德育优先。

其次,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全国高校已经或正在对《概论》教师进行了分批次的相关培训工作。作为航海院校,除了要继续加大上岗培训、脱产进修、在职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力度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原则上还应要求《概论》教师能参加船员适任证书的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兼任学生班主任、中队长(或辅导员)等。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能很好地将航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也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航海类人才。

最后,学校重视,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教育部教社政[2005]5号文件要求:高等学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学校要有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校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宣传、教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等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要改善和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目前,航海院校基本上都已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作为学校的二级单位独立设置,直属学校党委领导。广东省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常的行政事业经费的同时,还要求各高校从收缴学费中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2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有了中央和省、厅以及学校的高度重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主干课程,《概论》课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自然也就有了坚实可靠的保障,免除了后顾之忧,教师可以安心、静心和精心于教学与科研,为提高《概论》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高等航海院校是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的重要基地,航运业的特殊性和高等航海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等航海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特点。由于《概论》课程的理论性、政治性、专业性、教育性,加上航海院校专业的国际性、国防性和行业特色鲜明性,因此对《概论》课程教师的要求自然非同一般专业教师。

转变观念,从传统的“满堂灌输式”纯理论教育教学向“以生为本”转变,引导、培养航海院校学子爱党爱国爱海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存在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1)重课堂,轻课外。传统教学大多着重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讲授,而忽视了主教室外广阔的第二乃至第三课堂,局限于文本思想政治教育。(2)重灌输,轻反馈。多数满足于课本知识的单纯传授或讲解,忽视学生的各种诉求和困惑,难以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教学计划中普遍只有理论教学与考核,忽视了更重要的实践教学与教学实践,有的学校即使有实践教学安排,也是敷衍了事,或以写见闻感受之类论文来凑合,以应付检查评估,完全没有挖掘、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导致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开创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与学生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叠加,而是师生平等交流对话、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学相长,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发挥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注重主体间的作用,强调师生间的合作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生活中共生共长。面对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概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现代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概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社团、协会、生活园区、校园BBS和社会实践基地等第二、第三课堂,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拓宽和延伸《概论》教育教学的时空领域,注重社会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在师生互动中、在实践教学中真正“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创新方法,从传统的单纯课堂讲授向综合运用现代科技进行课堂内外的全方位、多途径、宽平台立体网络式教育教学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方法显得不太适应和有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注重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着力探索运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和表现方式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概论》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相长,在备课的时候可以精心制作一些PPT,将相关章节的数据或图片、表格甚至是比较典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存储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适时地展示给学生,并做好详尽的讲解。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PFr在高校课堂上的日益普及,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起了很大作用。 比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章可以把我国伟大的航海史与灿烂的航海文化穿插到课堂教学之中,航海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蓝色文明与红色教育相渗透,海洋观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贯通,这样图、文、声并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改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综合利用网络传媒,建立《概论》课程学习网、班级QQ群或MSN以及个人博客等平台与学生互动沟通,交流学习,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有效为学生答疑解惑,真正达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总之,航海院校《概论》教师必须而且应当在以下几方面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具有感召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具有凝聚力;平易近人,关爱学生,具有亲和力;宽严相济,责任笃行,具有向心力。

三、创新《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航海院校《概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航海院校专业特色鲜明,基本都是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航海教育和培训必须符合《STCW78/95公约》和国家海事局规定的质量要求,专业操作性强。进入新世纪,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走向深化完善。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明确把“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作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实践育人作出了全面部署。2005年2月1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把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和参观访问等纳入实践活动内容,着力于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和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总体格局。

实践教学必须注重实效,要努力形成突显专业化方向、强化知识化实践、优化课程化建设、促进基地化运作、实现项目化管理的新模式。首先,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必须列入《概论》课程教学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年度综合考评、推优评先的依据之一,使得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全校学生的普遍欢迎,成为学生锻炼成长提高就业能力的有效方式,鼓励大学生深入灾区、革命老区、基层以及生产一线,让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能够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国计民生,深化社会实践的真正内涵和教育意义。其次,《概论》专任教师可以与其他系部的专业教师合作指导学生,把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让《概论》课实践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有条件的航海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海洋博物馆、港口码头、革命博物馆、改革开放成就展览馆、红色示范教育点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实在在接受海洋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概论》课程理论教学来源于实践,用之于实践,有利于增强《概论》课程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最后,教师自身必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航海院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作为《概论》教师必须严格按照半军事化管理制度要求自己,从我做起,言传身教;航海教育是双证教育,学生既要参加学校考试并取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还要参加国家举行的统一考试并获取船员适任证书。因此,《概论》教师应非常熟悉船员适任证书考试流程和具体要求,了解轮船码头和远洋运输公司对船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以便在平时教学中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部分教师2008年暑假参与学校《校友风采录》的采集编写工作,奔赴祖国各地采访,与众多校友面对面交流访谈,既对校友的成长与成功有了深入细致的把握,又了解到企事业单位对航海院校毕业生的迫切需求和较高期望。一方面,访谈对教师自身来说就是一个向校友向社会学习的难得机遇,有机会还可以请他们回母校作报告,把优秀校友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这种学习心得与体会以及校友们的成功之路融入《概论》课教学,就能转化为在校大学生的激励与动力,增强了《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生动性和鲜活性。

四、改革《概论》课考试考核方式

航海文化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航海教育;学生安全意识;重要性

我国的航运业随着现代航海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技术的使用可以使航海的安全系数得到提升,但并不能完全克服航海中的风险,当前,航海的事故率依然很高,在调查中发现,事故中的人为因素是主要因素,由于人员的失误引发的事故占很高的比重,因此加强航海的安全教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关心航海事业发展的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航海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目前航海安全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根据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制订的《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要求,航海院校都开设了关于航海安全教育的课程,课程设置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作为航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低。对于航海院校的学生来说,如果想从事船员这个职业,必须有一定的凭证,即航海证。在学校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海证考试,课程的设置也是主要围绕这个目标开设的,与考证联系密切的课程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其他的课程因为不能转化为直接的分数,经常被忽略,在一些院校,课程的设置很少,与其他课程相比课时差距很大,安全教育课程仅仅成了流于形式的摆设。(2)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种教师本来就缺乏,但在许多院校这样的老师一般都安排在主辅机之类与考证有关的课程进行教学,安全教育课程的任课老师大都是年轻教师,他们本身缺乏实践的经验,无法提供给学生有用的信息。(3)教材编写的缺陷。目前国内航海安全教育的相关教材以理论知识为主,且理论知识比较深,艰涩难懂。安全教育必须有大量的案例,但现在的教材中涉及大量的法律法规,仅仅罗列这些法律条文没有具体的案例,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学生容易产生各种抵触情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成长的重要保证,教育中应重视心理的健康教育。(4)授课方式陈旧。讲课的方式主要是教师照着教材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被动灌输式的,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缺乏沟通和交流,学生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发现进行解决。

二、提升航海安全教育的措施

(1)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的配置上要合理搭配,安排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的教师讲授安全教育的课程,教师除了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课堂上能把理论知识贯穿到实际的工作中,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改变孤立教授理论知识的局面,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会更加明显。(2)改进教学模式。将安全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入到航海类专业学生的日常管理与专业教学中,能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增加安全教育的效果。要使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幻灯、录像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3)编写合适的教材。大量的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当前航海安全教育的教材理论性偏强,法律法规、条例较多,内容枯燥无味,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讲课也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编写一部新的教材,对师生进行更好的指导是良好的改善之策。新教材的编写应注重对理论部分的选择,理论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难度适中,应引用大量的案例,案例对理论具有很好的解释作用,可以做到讲解的通俗易懂。(4)把安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安全习惯的形成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环境的形成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学生中努力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是很重的。而且,将安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专业训练之中,教师利用各种时机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海上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读多门专业课,还要经历海上认识实习、水上训练、实验室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自己的安全观念。

航海教育中加强航海专业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海运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仅仅树立安全教育的意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针对当前安全教育的现状,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断提升安全教育的实施力度。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