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航海技术专业 实践技能 提高途径

引言

航海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国际国内航运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航海院校航海技术专业要强化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1]。这种实践技能的培养只有通过岸基实训场所教学、模拟器训练和海上航行实践和训练来完成,否则难以胜任现代化船舶的操纵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是新时期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为了适应航运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响应马尼拉公约精神的最好体现。

1.实践技能提高途径探讨的必要性

1.1履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需要

2012年1月1日生效的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重点体现在培训内容的新要求上,主要有:(1)规范了特殊用途船船员的培训和适任要求;(2)明确了四类保安培训、三种保安证书;(3)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理解和熟练的要求;(4)提出了使用电子航海天文历和天文航海计算软件;(5)强调了团队精神、领导力和团队工作技能的要求;(6)增加了电子员的培训与适任要求,对ECDIS和其他船用电子设备的知识、理解和熟练的要求。同时,马尼拉修正案将BRM(驾驶台资源管理)及ERM(机舱资源管理)纳入A部分,作为强制性要求[2]。航海技术专业教育必须以国际、国内相关公约和法规为依据,积极探索实践技能的培养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出符合公约要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的航运人才。

1.2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需要

航海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技能型航海人才。人才培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符合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有关高级船员的要求;(2)学生毕业时在取得大专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获得无限航区适任证书及专项培训合格证书;(3)实践教学环节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保证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满足船员适任证书、技能证书和岗位技能评估的要求[3]。这些特点体现了人才培养是基于操作级驾驶员岗位职能的,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因此,要积极探索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途径,培养满足航运企业需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的航运人才。

2.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方案的构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12号)(简称“11规则”)规定,海船船员的适任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评估。评估通过对相应船舶、模拟器或者其他设备的操作,国际通用语言听力测验与口试等方式,重点对海船船员专业知识综合运用、操作及应急等能力进行技能测评。一个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要成为海船船员队伍中合格的一员,要完成规定的实训任务并通过评估考核[4]。航海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专项技能合格证培训。

“11规则”规定,申请海船船员适任证书提交的材料中应包括专项技能培训合格证。航海技术专业专项技能培训包括熟悉和基本安全培训、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高级消防培训、精通急救培训、保安意识培训和负有指定保安职责船员的培训、水手工艺(绳结、钢丝绳插结、高空与舷外作业、撇缆和船舶日常养护)培训、水手值班(操舵、灯号号型识别、操作应急设备和应用应急程序)培训。从船舶航行的实践来看,上述培训内容是航海技术专业的实践技能培养方案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第二阶段:操作级驾驶员适任性评估。

“11规则”实施办法为在校生申请操作级驾驶员适任考试规定了需要参加的适任评估项目有:航线设计、雷达操作与应用、船舶操纵避碰与驾驶台资源管理、电子海图系统、货物积载与系固、航海仪器使用、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GMDSS通用操作员的适任评估(GMDSS设备操作、通信英语听力与会话、键盘操作)等;为了完成这些适任评估项目,航海院校就必须按要求配置设备、精心组织教学,因而上述评估项目是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方案中最核心的构成要素。

第三阶段:海上航行实践。

包括在校期间学习专业课之前的1个月的船舶认识实习和通过理论考试后在最后一个学期4个月的船舶毕业实习,并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或撰写毕业实习报告)后才能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通过毕业论文及答辩(或撰写毕业实习报告)使学生系统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和创新。通过航行实践,增进学员对海洋、船舶及海员生活的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融会贯通,获得科学操纵船舶、正确养护设备、合理分析故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必由之路。

3.提高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途径

3.1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

航海类专业是对实践教学要求很强的专业,在招生量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实践教学的学时是较受关注的问题。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3号)提出加强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学时(学分)不少于总学时(学分)的30%。提高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工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是为其提供亲身参加实践的机会,而实践教学是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中,建议理论和实践课时的比例应达到1∶1,并且可以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进行。

3.2加强航海模拟器训练

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前两个阶段的实施都是在陆上实训场所进行,但现有的实训场所及其配套设备建设远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因为供实操训练用的实践教学设备投资较大,消耗也较大,一些高端仪器更新快,需要大量的资金。巨大的资金需求制约了实践教学设备建设与更新换代的速度。在此情况下,目前国内各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都认识到航海模拟器在航海技能训练中的应用能更好地提高航海实践技能,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船舶操纵台上进行各种功能模拟和控制,可以利用即时视频软件、通讯软件实现实践教学的即时评价,也可以进行以班级为单位让学员畅所欲言,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弥补实践教学环节的欠缺。

3.3建设网络学习平台

现有实验室因为教学计划的安排不可能有太多的空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因此,有必要在校园网上建设一个旨在提高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网络学习平台,这是符合新时期学生学习特点的,必然受到学生的青睐。根据船上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船船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船舶的航行操纵、船体的结构、甲板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等实践内容,以及海上自然风光、世界各港口城市风土人情等内容制成教学视频共享到网络上,也可将实验室里的模拟器训练平台放到网络平台上。

3.4加强毕业生上船顶岗实习的管理

航海技术专业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学生通过理论考试后,一般最少须完成四个月海上毕业实习,毕业后再经一年海上见习,才能获得海事机构颁发的相应的船员适任证书[5]。目前,国内大多数航海类院校无力安排学生上船实习,采取预分配的方式将学生送到航运企业进行船舶毕业实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用实习船舶不足的问题,但是学校不能进行连续监控,很多国内公司自身管理也不到位,学生的毕业实习质量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得不到保证。因此,学校应协同航运企业对毕业学生的实船实习过程、实习成果进行严格考核,使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增强实践技能。学生通过真实的职业环境的学习,让学员在获取或巩固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运用观察和实践的手段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尤其是在复杂的环境下的应急应变能力,有利于加速培养出生产一线适用的人才。

结语

航海技术专业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以从容面对复杂、多变、艰险的海上工作环境,从而对航运业实现安全、高效、环保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培养符合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航运人才,也是航海实践教学要完成的主要内容。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需要和航运企业密切合作,要和同行院校加强交流与协作,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航运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柱。本文对高职院校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和提高的途径作了探索,以求对高职院校航海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少军,汤国杰,谷溪.“三段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航海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航海教育研究,2006(3):62-64.

[2]东昉,毛洪鑫.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解读[J].中国海事,2012(5):7-10.

[3]冯德阶.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航海教育与研究,2012(2):54-56.

[4]於健.新适任评估机制下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12(4):56-58.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引导 就业教育 探索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航运业发展对高素质船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对航海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满足航运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成为了航海院校就业教育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航海院校在学生就业教育中,以文化导引创新就业教育模式,融“航海文化、军事文化、企业文化”于一起,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就业教育文化氛围,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而且能有力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学生国际人才市场竞争力,促进了航海院校毕业生就业。

以航海文化导引就业教育资源“共同体”

航海类专业按照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的《STCW公约》的要求,确立了职业能力和就业岗位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标准。为了履行国际公约要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突出航海文化在就业教育中的核心地位,高度审视航海文化在培养符合国际海事公约、具有国际竞争力、胜任远洋船舶操作和管理岗位的航海专业人才工作中的重要性,以航海文化导引就业教育国际化资源,不仅形成了就业教育的文化特色,而且确保了航海类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国际化,让更多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就业。

1、航海文化交流,丰富就业教育资源

为适应国际航运市场的需求,引导师生学习和借鉴海外航海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更好地走向国际化,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新加坡海员联合会、森海海事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中新国际”的建成,是学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项重要成果。学院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与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海外航海院校进行了互访和交流。应邀出席亚洲航海高级论坛,与马来西亚海事学院签署了建立跨国合作院校伙伴关系备忘录,与新加坡海事学院建立了师生互访意向。此外还邀请“中新国际”的海外培训师为学生开展拓展训练。近年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已有近千名毕业生,在海外100多家国际知名航运企业(如:马士基、OCEANTANKES、新加坡丽星邮轮、台湾长荣海运等公司)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毕业生在国际海员市场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2、航海文化搭桥,形成就业教育“共同体”

充分利用江苏省航海学会“落户”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有利资源,联合举办了“航海人才需求与培养工作研讨会暨南通航院2012届航海类毕业生双选会”。成功开启了“航海文化搭桥,政、企、校搭建就业教育‘共同体’”的先河。

3、航海文化节,催熟就业教育成果

融“技能竞赛与展示、科普宣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于一体的航海文化节,是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导引就业教育模式创新”的又一载体。通过校内成功举办航海文化节的深厚积淀,催生了一批就业教育成果。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在首届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活动中被江苏海事局授予优秀组织奖,20名参赛选手获得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在第二届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活动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航海文化节还催生了招聘会模式创新。在航海类的招聘会上采用了“情景”招聘新模式,以技能展示的形式,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有直观的第一印象,从情景招聘会的效果来看,受到用人单位好评,90%的航海类学生当场被企业签约录用。

以军事文化导引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新机制

半军事管理是参照军事管理结合培养高等航海人才的需要,逐步创造出来的一套适合于培养航海人才的制度、方法,以达到学生既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也具有海上防御军事知识的目的。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军事文化为导引,努力营造航海类专业的职场氛围,培养学生冷静、机智、果敢和沉着等航海类专业行为特质,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创新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确立学生职业素养的半军事管理理念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在半军事管理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基本目标的确立上,遵循航海院校的文化传统、高等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时代特点,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中心,服务于航海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期待,把半军事管理与培养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相结合,与培养良好的军政素质和坚毅果敢、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相结合,与引导职业取向和职业素养的形成相结合,与锻炼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相结合,促进优良校风和学风的形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海人才。

2、建立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组织文化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科学理性的精神,推进制度文化建设。以中国人民“三大条例”为依据,结合船员的职业环境特点和要求,修订了《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半军事管理实施办法》,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的一日生活制度、内务卫生制度、军容风纪制度、军事训练制度、请销假制度、值勤检查制度、例会制度、公告制度等进行细化,形成了具有航海院校特色的制度、标准。

3、以半军事管理营造专业特色的职场氛围

半军事管理的持续推进,成为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就业教育和锤炼学生职业素养的有力抓手和有效形式。2012年2月,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半军事管理--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教育管理的有力抓手》,获得了江苏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对此,江苏远洋、厦门海隆、上海中船等航运企业给予了高度认同和赞许,并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的“订单”比例达到53.8%。

以企业文化导引就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航海教育的主流培养模式。引入企业文化,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合作评价的良好氛围,不仅有利于培养航海类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有利于航海教育服务企业科技进步,有利于毕业生“零距离”就业,更有利于构建航海院校就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1、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专业技能是就业能力的核心内容,航海类专业学生在校除了要取得三副、三管轮适任证书外,还要通过适任评估和考试,取得国际海事组织(IMO)认可的专项培训证书和适任证书。这些证书都是由国家海事局主考,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证书的取得,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就业质量。为此,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政校企于一体的理事会,下设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遵循国际公约和国家海事局颁布的《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的要求,结合航运企业提供的专业人才市场调查统计分析、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规格要求等。在评审环节,邀请有海上资历的高级船员(大副以上)参加,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模、课程设置、课程教学时数和学分、实践教学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等进行审核。保证了人才培养适时对路,确保航海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模均衡的发展。

2、企业高管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一方面,航运企业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订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安排船东到校面试学生、派员住校管理等形式,全程参与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过程、监督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价人才培养的效果。另一方面,学院重视并采纳企业的评价,根据企业的专家们提出的意见,适时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计划,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目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委员的成员中有50%来自江苏远洋、南京远洋、厦门海隆等多家企业的高管和高级船员,他们在人才培养和评价上与学院的专家一样具有话语权,他们的评价直接影响所在企业对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3、企业全程评价学生就业能力的满足度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养现状;航空机务;需求;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70―03

“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是指毕业后主要从事民航飞机或飞机附件、机载设备等的维护、保养、测试和修理的特种专业技术人才。[1]

“航空机务”工作作为一种特有工种,目前因其良好的就业形势和较高的薪酬为广大上海市民所青睐。作为一种特殊专业及其所对应的正蓬勃发展中的民航运输业,有必要对上海高校目前该专业的办学和培养现状做一个总结并对未来五年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供决策者参考使用。

一 上海市“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经查阅大量资料,目前上海市办有“航空机务”专业的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校企联合、产学合作于1993年挂牌成立的,航空运输学院下辖的航空维修工程系共设有两个专业,均属于“航空机务”的范畴,即“交通运输(航空器械维修)”本科专业和“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科专业。

目前航空维修工程系2006年以前(近5年)均是每年招收一个本科班、一个专科班的学生,大致招生总人数略高于60人,但由于招飞、退学等原因每年实际毕业生人数约50名(2007年该系毕业生为54名)。在2006年,该系第一次扩大招生规模,即在原一个本科班、一个专科班学生规模的基础上又增加招收了一个专科班的学生(30人左右),从而2006级“航空机务”专业学生总人数达109人。

2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目前共有工程力学和飞行器制造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虽然这两个专业不属于所谓的“航空机务”范畴,但其学生近两年就业时每年有20人左右(注:该数据来自于民航用人单位)进入民航系统从事飞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即机务。

3 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运输系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东海学院)创建于1993年, 后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具有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该学院下辖航空运输系,其航空运输系于2006年开始招收“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科层次的学生,招生人数在40人左右的规模,目前尚未有学生毕业。

4 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

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民航上海中专)成立于1985年,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受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领导,是一所面向民航、服务社会的经济管理类、工科类和服务类兼有的全日制部级重点中专学校、上海市现代化标志性职业技术学校。该校面向全国招生,建校20年来,已经为东航、上航、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及全国各大航空公司、机场及相关行业培养输送了近7000名毕业生,不少学生已成为业务骨干。该校每年98%以上的毕业生被推荐就业。

该校网站上的数据表明“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规模大致每年150人左右。

5 其它

目前,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上海户口的落户问题)在上海的民航企、事业单位不仅在上述高校中招收机务人员,而且在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工科类学校中招收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学生(上岗前进行短期飞机机型知识培训),每年大约30人左右(注:该数据来自于民航用人单位)。

统计上述各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可以认为上海市各高校每年所招收和毕业的学生数约为300人。

二 上海市“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在总结了上海市各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后,需要进行上海市飞机维修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在上海,“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和就业趋势离不开国家民航运输业发展的大趋势,尤其飞机维修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航空维修服务业面临着一个关键的发展转折关口。由于航空维修服务业是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全面开放的行业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入世后,将会有更多的外国航空维修厂商到中国投资办维修服务业,而且它们将不再受与中方合资的限制,也没有投资金额、投资年限的限制。中国航空维修业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据统计,2000年世界航空维修市场总收入约500亿美元,今后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还会继续增加,中国民用航空维修企业若能分一杯羹,将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目前,我国的民航业处于持续高速的发展时期,尤其在上海,有着浦东与虹桥两大机场以及东航、上航等大中小航空企业数家,上海航空业的高速发展对“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既是良好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直接刺激了飞机维修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飞机维修人才的供求矛盾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会比较尖锐,这个矛盾事关航空公司或飞机维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它也对“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握好“航空机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2]。

1 “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单位分析

上海作为我国三大航空枢纽港之一,民航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作为民航重要组成部分的飞机维修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壮大并在不断的发展当中,进行“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单位的分析是社会需求分析的基础,表1显示了目前在上海的航空运输维修企业单位[3]。

除上述维修企业单位外,在上海还有一系列的外国航空公司办事处、民营航空公司、中外合资企业等,外航办事处有美西北航、全日空、大韩、港龙、国泰、法航、英航等几十家办事处,主要从事其自有飞机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民营航空公司和合资公司如表2所示,毫无疑问,这些单位同样也将是“航空机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4]。

2 未来五年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通过上述分析上海市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办学情况和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用人单位的概况,未来五年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清晰可见、跃然纸上,在上述用人单位表格中已经列出每年这些公司大致的需求数量。

(1) 宏观分析

勿庸置疑,未来五年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在民航这个行业上,近几年中国政府从政治和经济等角度考虑从美国波音航空公司(BOEING)、欧洲航空工业公司(AIRBUS)、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和加拿大庞巴迪工业公司(BOMBARDIER)大量的引进飞机。2006年2月14日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会,民航总局副局长高宏峰说:“‘十一五’期间每年将增加近一百多架飞机”,据不完全统计,每引进一架B737飞机,平均需要飞机机务维修人员30名(注:数据来源于行业统计资料和行业经验)来维护和保养飞机的安全与健康。另据中国民航总局预测,今后5年,民航将以每年不少于100至150架的增量引进飞机,到2010年全国民航运输飞机的总量将达到1600架,比2005年净增700架左右,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例,要满足未来五年因引进新飞机而增加的工作量所需要的维修人员的缺口约为1200人[5],因此,到2010年,我国“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共需2万人左右。而上海市民航方面的中外合资和民营企业较多,需要补充的人才数量是巨大的。

(2) 微观分析

从目前上海地区的“航空机务”专业人才供求关系来看,出现了明显的人才短缺,以致用人单位不得已脱离上海而面向全国高校、职业技术学院、中等专业学校招聘“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甚至出现了民航企事业用人单位到传统上非民航行业对口培养高校招聘人才的现象(比如近几年出现的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从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招聘飞机维修人员)。而作为在上海市该专业人才主要输出单位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其所培养的航空机务人才,毕业生每年年底前就较早的被用人单位所“定购”,由于毕业学生数有限,不少用人单位只能扫兴而归。

上述事实表明,“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在上海市社会市场需求量相当大,毫无疑问,如果学生面向全国民航企事业单位就业,其就业前景将更加乐观。

三 对策分析与结论

解决“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采取“国家出政策、企业出资金、学校出力气”的办法,加速人才的培养,满足“十一五”期间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综合上文,本文以某学校招生计划为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为满足“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而采取的招生对策。某校近几年的招生就业情况表明,其所培养的“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在数量上已经不够满足上海市场的需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现象(该校甚至出现了其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经短期飞机机型知识培训之后被航空公司大量录用的现象)。

面对这种乐观的就业形势,经过严格论证和缜密思考,该校制订的“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专业招生计划如表3所示,仅供决策者参考。

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对“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有着相当大的市场需求,上海市高校有必要扩大该专业的招生量和加大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 常士基.现代民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宋卫杰.民航机务维修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中国民用航空,2005,6(12):20-22.

[3]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网站.航空维修企业单位[EB/OL]. [2007-01-04].

[4] 民航资源中国网.民航招聘信息[EB/OL].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我国高职航海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学生规模不断扩大

近十年来,我国在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厦门、天津、大连、青岛、杭州等沿江沿海城市开办了各类的高级职业技术院校。2000年以来,我国已拥有二十多所中、高等航海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各地地方政府根据STCW公约对船员进行教育,并建立了培训质量体系。现有高中毕业3年制高等职业航海教育、初中毕业5年制高等职业航海教育以及初中毕业4年制中等职业航海教育三种形式。我国大专院校招生规模逐年呈上升趋势,虽然高职教育招生规模逐年缩小,但航海人才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却呈逐年上升。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对高职航海教育的师资力量投入,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符合STCW公约的硬件要求,4所高职院校拥有航行教学和停泊教学实习船,多媒体教学技术早已在教学中普及,学校还配备了航海教学模拟器。然而,我国的船舶发展要与国际接轨,高职航海教育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二)教学条件和质量有待提高

长久以来,高职教育的成功片面地以学生的就业率为依据,把通过船员适任证书作为万能的“敲门砖”,学生文化素养得不到提高,教育质量停滞不前。实践表明,航运业不单对毕业生岗位技能有一定要求,还要求其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并在岗位上不断地培训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师资队伍是新专业建设的核心,只有符合国家教育部门师资规范的航海类院校才能培训出合格的船员。根据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高职航海院校平均师生比刚刚合格,开展航海教学师资建设、航海专业统编教材建设和船员培训管理体系建设等活动刻不容缓。

(三)办学理念需不断深化

由于我国高职航海教育起步较晚,还算是年轻学科,文化底蕴浅、历史短,高职院校与大学相比缺乏可继承的历史文脉。对于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教育背景,办学理念有着不同的涵义。因此,高职航海院校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结合时代和经济发展形势,与时俱进地将办学理念深入学生的心里,逐步创建高职航海院校特有的人文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国大多数院校倾注全力搞硬件建设,而师资队伍却应接不暇,新学科的专业老师业务能力不过硬,实训课程不能正常启动,教学计划往往改之又改,教师备课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高职航海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过去的航海教育任务是以规模发展来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航运业的需要,今后的航海教育的任务则是以素质发展来适应大型船舶和现代化特种船舶发展的需要,通过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我国未来航海船员的素质。教育的任务不只是教人知识和技能,更要健全人格,要让普通的学生成为优秀的船员,使其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取得准入职业资格证书,并将航海作为终身事业。毕业后的船员经过航运公司的锻炼,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船员。高职航海教育具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三重身份。STCW公约为世界各国培训船员提供了统一的国际标准,该公约的实质就是促进各国高职航海奇偶碍于质量的提升,减少了海难事故人为干扰因素。

(二)走“工企结合”“校企结合”的发展道路

高职航海教育生源逐年增多,而教育经费来源已不像计划经济时代全部依赖于举办者。高职航海教育与其他高职教育一样,要走“工企结合”“校企结合”的发展道路,航海类专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校企结合”的学校由企业主管,如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下属的青岛远洋船员学院,中国海运集团举办的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三)增加具有先进技术的实训场地

船舶的发展必然会引起高职航海院校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我国航海教育的实验实训场所总面积建设投入不足,未来实训场所的总面积需扩充一倍,大型及特大型航运企业要参与到高职航海院校的建设,高职航海院校设施和开放性海员实训中心建设将继续普及。通过运用传统航海技术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操控船舶,来提升船员的职业技能,封闭的运输生产型教育模式将被开放性的国际航运模式所代替,我国高职航海院校一定会实现从国际领先向国际一流的航海实验实训的转变。

(四)增强船员的内涵教育

未来我国的高职航海教育将以内涵发展为核心,高职航海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将会进一步改善。在国家、政府、企业、院校的各方配合下,我国会尽快完成航海教育立法工作。在航海教育大环境改善的条件下,高职航海教育建设将得到迅猛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航海教育人才评估实现常态化、标准化,指标更加科学,强化企业和社会的监督。

2、高职航海教育学分制管理得到进一步落实,水平相当地区院校实现学分互换;试点教育工作评估合格后,客观考察毕业质量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

3、专业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航海工作实践,企业与学校合作模式覆盖所有高职院校,生产技术的学习周期压缩为现在的一半。

4、高职航海教育模式趋于科学化,做到“理论教学,海上实践,理论教学”良性循环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覆盖率达到60%以上。

5、从事高职航海教育的师资力量要全面符合公约规则的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学校之间和国家之间的交流机会,拓宽视野。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我院航海技术专业在如何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模式上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体系设置,“双证型”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就业岗位所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我院航海技术专业对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本文将从课程体系设置,“双证型”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我院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专业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办学质量稳步提升,这与航海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航运业所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依据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分不开的。

1、课程设置模块化。

根据《STCW78/95公约》和高等航海职业技术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科学地设置课程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计划中使学生较早介入专业知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培养职业能力,坚持“适应岗位需求,整体优化”原则,以培养学生适任能力为主线,按照船舶各功能(船舶作业与船员管理功能、航行功能、货物装卸与积载功能、船舶应急、船舶通信功能等)设置课程,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趋于模块化。

2、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依据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能力项目要求,重点突出本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中,围绕海员职业素质的要求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除实验、实训课等教学活动外,还包括现场教学、参观以及各种类型的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课、专项技能实训、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实践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把课程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后续的专业综合实训课中,依据岗位职责进行实际岗位实训,加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达到航海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航运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英语教学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导。

英语应用能力是高等航海技术专业人才重要的能力之一,目前也是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软肋所在。英语的听说能力是英语应用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学生虽然通过了国家海事局规定的适任证书考前英语听力的评估,但是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还低于适任外派的要求。为了加强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一方面增加英语教学时数在总教学时数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增加英语听力与会话训练的课时在英语教学时数中的比例,适当降低英语阅读课时的比例[1]。

二、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双证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航海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必须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大专毕业证)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三副适任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我院航海技术专业实施“双证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上融入“三副”岗位适任标准,实现三个“一致”,即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与三副考试标准相一致,技能训练项目及标准与“三副”适任评估标准相一致,专业训练项目及标准与“三副”要求相一致[2]。

三、实行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型”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应该是全方位的合作。高等航海技术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与行业的联系,应不仅仅停留在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参与指导实训的层面上,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管理人员和教师深入研究高职教育教学,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产教结合产学合作的意义,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使产学结合渗透到教育全过程,校企合作在教育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体现,建立校企利益的共同体,力争通过合作实现学校、企业与社会的“多赢”[3]。

1、紧密依托企业,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具有多层含义,面向学生是教师,面向企业员工是培训师,面向企业生产经营是工程师。要使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就要建立教师能深入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机制,营造教师形成“双师型”人才的氛围和条件。我院航海技术专业依安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师资互聘机制。学院教师到公司实践,到船上顶岗锻炼,公司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则承担学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授课以及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学院与企业的紧密结合,走开放办学之路,不仅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对学院产学研一体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与企业共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型”培养,就是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方面的调整,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求,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职业环境。我院航海技术专业在如何培养“订单式”人才方面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跟踪企业,吸收行业专家,编写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教材;(2)根据企业岗位工作需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培养的学生具有岗位针对性、技术先进性、职业技能性、素质综合性等特点;(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采用教学与企业培训结合模式,以及各种仿真教学手段;(4)建立弹性学制的灵活教学管理制度。我院航海技术专业已连续多年与安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合作实施“订单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该公司输送了大批优秀技术人才。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企业的满意度,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类航海专业学生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由之路。我院通过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较强的适岗能力、较强服务意识以及具有较强吃苦耐劳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龚少军.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7(14)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我院航海技术专业在如何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模式上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体系设置,“双证型”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就业岗位所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我院航海技术专业对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本文将从课程体系设置,“双证型”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我院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专业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办学质量稳步提升,这与航海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航运业所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依据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分不开的。

1、课程设置模块化。

根据《stcw78/95公约》和高等航海职业技术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科学地设置课程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计划中使学生较早介入专业知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培养职业能力,坚持“适应岗位需求,整体优化”原则,以培养学生适任能力为主线,按照船舶各功能(船舶作业与船员管理功能、航行功能、货物装卸与积载功能、船舶应急、船舶通信功能等)设置课程,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趋于模块化。

2、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依据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能力项目要求,重点突出本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中,围绕海员职业素质的要求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除实验、实训课等教学活动外,还包括现场教学、参观以及各种类型的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课、专项技能实训、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实践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把课程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后续的专业综合实训课中,依据岗位职责进行实际岗位实训,加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达到航海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航运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英语教学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导。

英语应用能力是高等航海技术专业人才重要的能力之一,目前也是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软肋所在。英语的听说能力是英语应用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学生虽然通过了国家海事局规定的适任证书考前英语听力的评估,但是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还低于适任外派的要求。为了加强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一方面增加英语教学时数在总教学时数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增加英语听力与会话训练的课时在英语教学时数中的比例,适当降低英语阅读课时的比例[1]。

二、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双证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航海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必须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大专毕业证)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三副适任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我院航海技术专业实施“双证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上融入“三副”岗位适任标准,实现三个“一致”,即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与三副考试标准相一致,技能训练项目及标准与“三副”适任评估标准相一致,专业训练项目及标准与“三副”要求相一致[2]。

三、实行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型”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应该是全方位的合作。高等航海技术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与行业的联系,应不仅仅停留在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参与指导实训的层面上,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管理人员和教师深入研究高职教育教学,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产教结合产学合作的意义,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使产学结合渗透到教育全过程,校企合作在教育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体现,建立校企利益的共同体,力争通过合作实现学校、企业与社会的“多赢”[3]。

1、紧密依托企业,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具有多层含义,面向学生是教师,面向企业员工是培训师,面向企业生产经营是工程师。要使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就要建立教师能深入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机制,营造教师形成“双师型”人才的氛围和条件。我院航海技术专业依安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师资互聘机制。学院教师到公司实践,到船上顶岗锻炼,公司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则承担学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授课以及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学院与企业的紧密结合,走开放办学之路,不仅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对学院产学研一体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与企业共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型”培养,就是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方面的调整,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求,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职业环境。我院航海技术专业在如何培养“订单式”人才方面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跟踪企业,吸收行业专家,编写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教材;(2)根据企业岗位工作需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培养的学生具有岗位针对性、技术先进性、职业技能性、素质综合性等特点;(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采用教学与企业培训结合模式,以及各种仿真教学手段;(4)建立弹性学制的灵活教学管理制度。我院航海技术专业已连续多年与安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合作实施“订单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该公司输送了大批优秀技术人才。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企业的满意度,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类航海专业学生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由之路。我院通过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较强的适岗能力、较强服务意识以及具有较强吃苦耐劳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龚少军.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7(14)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2、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岩体工程力学、采矿及矿山安全及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受到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矿区规划、矿山开采设计、岩层控制技术、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煤矿、铁矿、金矿、石膏矿以及铁路等设计和改造管理,也可以到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水利、铁道、地下、工程和环保部门的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3、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研究各类船舶的设计、性能、结构、建造等的学科,主要培养从事船舶设计、研究、试验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飞行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飞行性能和控制原理、现代运输飞机构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识别和运用各种航图、运输机通信和空中领航的基本训练,具有民航航线飞行方面的基本能力。飞行人才的紧缺,是各航空公司亟待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已成为各航空公司既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学生毕业后,主要就职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它各大航空公司等民航企业,从事民航航线飞行驾驶工作。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1.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航海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谋得一份好工作,就看其能否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当今,市场鉴定人才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看其是否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已经成为市场准入的一道门槛。大量事实表明,现代企业的用人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用人单位在招聘航海人才时,不仅要考察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还要着重考察其思想政治、心理等多方面素质。因此,只有不断加强航海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为他们今后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打牢基础,才能使他们立足岗位,服务社会。

2.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航海技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这除了劳动力市场本身的需要外,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具备过硬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职业技能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学习,更容易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训而获得。学校的教学和专业培训课程开发都是针对社会和职业需求所制定的,构建成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体系,满足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因此,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应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多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多渠道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作好未来职业要求的储备。比如,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和熟悉的基本安全、精通艇筏、高级消防、精通急救、GMDSS等航海专业知识。

二、航海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容

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该专业学生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航海技术技能训练、船上航行认识实习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以后的航行中能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对其所从事的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航海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从业能力的高低。航海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内容包含了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事航行工作的基础,职业技能素质是在船上开展工作的核心,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事航海技术专业的前提。

三、开展航海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策略

1.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1.1开展安全教育

安全至上、谨慎航行是海上运输的可靠保障。为了确保航行安全,海员首先应牢固地建立安全第一的概念,规范其职业行为,实现“有效地履行职责对海上人命和财产安全以及防止海上环境污染的必要性”,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谨慎驾驶,细心嘹望,悉心保养,为安全航行创造条件。比如,STCW78/95公约规定:“航行值班人员在任何时候均需做好准备,以便充分有效地对环境改变做出反应。”嘹望人员应“针对操作环境中发生的重大变化,利用视觉和听觉以及所有其他可用的手段保持连续戒备状态”。为此,航海院校必须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在每一期的实训实习教学开始之前,做好相应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他们在紧急关头不能只顾自己,而置他船、港方于不顾。

1.2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加强学生的军政素质

航运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航海职业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半军事管理是航海院校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管理手段和关键环节。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要迅速适应这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努力把自己训练成业务素质扎实、生活作风优良、政治素质过硬,符合国际航运市场需要的新型航运人才。首先,航海院校要强化半军事管理中的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作为半军事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对树立岗位责任意识,培养劳动观念、自立自理能力和集体主义观念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学生要认真遵守日常管理制度,从一日生活抓起,从起床、早操、上课、自习、言行举止、礼节礼貌等点滴入手,根据学校半军事管理各项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增强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把纪律作风培养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去。其次,加强半军事化管理中的军事训练。严格的军事训练有利于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操;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较强的集体观念以及坚强的意志,提高军事思想与军事基本技能素质。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充分抓住军事训练的难得机会,在思想上要从“要我训”向“我要训”积极转变,严格遵守队列训练纪律,增强服从意识,提高军政素质,为将来从事航运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3开展航海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的好坏表现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健康的体魄也是德和智的物质载体,在人才成长与成功过程中起着基础与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一个人的生活、事业和幸福也就无从谈起。航海类专业学生毕业后需要长期在海上生活与工作,在漫长的航海旅程中,因工作时间、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所带来的体力和精神消耗,会成为影响人体正常功能及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员,必须首先具备能适应海上工作环境、能经受艰苦生活条件考验的健壮体魄。另外,船员身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对于船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航海过程中,绝大部分信息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没有较强的视觉、听觉能力是很难胜任航海工作的。船员身体的协调、攀爬、跨越、力量、耐力等运动能力也是航海职业必须的。因此,航海院校要积极开展身体锻炼的航海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自身也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身体素质。

1.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环境改变人的作用

对可塑性极大、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阶段的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摇篮。航海院校应高度重视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增强文化活动的科技含量;在变中求新意、求精品,坚持拓宽主题,选择更贴近国情、校情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论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齐心协力打造优秀的精品校园文化。航海院校打造的校园文化应当充分体现航海特色,既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又根据时展需要科学规划校园文化的发展前景。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系列讲座,讲解当前经济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及对各行各业尤其对航运事业的影响;知晓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扩大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同时,作为航海类学生,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科技创新活动,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投身到学校科技创新的热潮中。还应该积极开展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深入群众、扎根基层的机会。这有利于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发扬,有利于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和知识优势,有利于学生在参与改革和施展才华中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快自身成长成才的步伐。

2.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

2.1开展专业理论教育

航海工作本身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和行业特色,航运产业的全球化,决定了船员必然国际化,而国际化航海需要的是航海技能型和经营型复合人才。目前,航海院校的专业面太窄,虽然现在实现了机电合一和驾通合一,但从近年来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来看突破性并不大,与国际船员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学校应开展专业理论教育,促使学生积极、全面、深入地学习各种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

2.2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环节

按照STCW78/95公约以及我国海事局的有关要求,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完成基本安全培训、高级消防、精通救生艇和救助艇、精通急救、GMDSS、值班水手等有关专业证书培训,并获取相应的合格证。还应加强知识结构的全面性以及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增强就业适应性。此外,海上实习是学生实践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航行认识实习和航行毕业实习两个方面。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适应岗位能力。认识实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起到良好的作用;毕业实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实践过程,也是检验自身在学校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航海专业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海上实习,这是实践环节的重中之重,应充分借助学校提供的海上实习平台,将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加强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四、结语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高考的结束意味接下来的选择便是我们今后人生要走的路程了,那么对于2021海军飞行学员不晓得你们了解了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海军飞行学员的学制是几年_海军双学籍飞行学员简介,欢迎参阅。

海军飞行学员的学制是几年海军飞行学员按“3+2”模式实行5年全日制教育,即:前3年在山东省烟台市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完成大学基础课程,第4、第5学年在辽宁省葫芦岛市海军航空兵学院完成初教机、高教机航空理论学习、飞行训练及毕业设计(论文)。

录取成绩优异者将有机会推荐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双学籍”飞行学员培养。(具体解释见第7条)

海军双学籍飞行学员简介从2013年开始,海军从每年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飞行学员中,选拔部分高考成绩优异、体验飞行合格、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录取要求的学员,送入相关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同时注册军队院校、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简称“双学籍”)。

地方普通高等学校负责文化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理论教育,海军航空兵学院负责飞行专业理论及实践教育,时间分配由军队院校与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确定,学制4年,学历本科。教学、训练和管理等工作由军队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共同负责;学员毕业考核合格的,颁发军队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同时具印的毕业证书,并按规定授予相应学位,分配到海军部队从事飞行工作。

目前,海军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双学籍”飞行学员。“双学籍”飞行学员录取分数线可下调一定幅度,其中北大、清华在考生所在省该校录取线基础上降60分(750分制)录取,北航按考生所在省一本线以上录取。学员在地方高校学习期间,享受军队院校飞行专业学员相关待遇。

民航招飞放宽裸眼视力 取消身高腿长等具体要求据中国民航局网站消息,新版《民用航空招收飞行学生体检鉴定规范》(MH/T7013-2017)(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新版《规范》的最大亮点是将裸眼远视力放宽至C字表0.1(约等于E字表4.0),有条件放开角膜屈光手术,取消身高和腿长的具体要求等,这些变化将极大提高符合要求的学生比例,有利于航空公司选拔更优秀人才加入飞行员队伍。

据介绍,近年来,视力、血压等方面的高淘汰率日益成为制约飞行学员招收选拔的瓶颈,航空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诊疗鉴定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得旧规的部分条款要求已经不能适应民航强国建设的发展要求。为推动航空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诊疗鉴定技术进步,加强民航飞行员队伍资质能力建设,提升飞行员文化素质水平,推进民航强国建设,民航局全面梳理现行招飞标准内容,并对《规范》进行了相应修订。

统计显示,视力不达标及屈光度超标高居招飞体检淘汰率第一位。新版《规范》将裸眼远视力由不得低于C字表0.3(约等于E字表4.7)放宽至0.1(约等于E字表4.0),屈光度要求由不超过±3.00D放宽至-4.50D~+3.00D范围。该标准放宽后,将使符合招飞要求的学生生源群体占比由约28%扩至约84%。与此同时,经过近20~30年的临床长期观察,民航对角膜屈光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证实,术后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处于可控制、可接受、可预测水平。因此,新版《规范》将角膜屈光手术由过去的不允许修改为有条件放开,接受角膜屈光手术后至少满6个月,并满足相关条件即可鉴定为合格。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航海教育 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教学内容 专业实践教学

1.引言

据统计,福建省目前航运类院校主要有集美大学、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航运学校、莆田航海职业技术学校、泉州泰山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泉州海事学校、漳州海事职业技术学校、泉州泉港航运中专学校等。就职场咨询网对2009届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每年福建省各航运院校培养的航海类学院人数仅为1600人左右(适任证书通过人数)。近5年,航海院校航海类专业招生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二年制的大量招生。航海类专业是对实践教学要求很强的专业,在招生量迅速增加的情况下, 如何保障教学质量水平问题,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实践教学质量的问题日益突显。因此,对目前福建省航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希望在这里抛砖引玉,提供有益的参考。

2.福建航海教育的主要问题

福建航海教育主要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在专业教学内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专业人才系统培养上存在着严重不足,反映了大学在教学组织、教学手段与方法及教育模式上存在问题。

2.1 在专业人才培养上

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①知识面窄,缺少综合知识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成本的竞争。航运企业认为航运成本的高低取决于船舶的技术管理水平,这些都依赖于船长和高级船员的经营和管理意识,而目前培训的航海技术专业人才缺乏经济、管理、法律等这方面的培训。

②外语水平有限,弱化了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力

虽然这二、三十年以来,我国航海技术专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加强了外语的培训及考试,但是航海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外语运用能力仍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远洋船员具有国际性的特点,要求航运技术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应具有在国际语言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③航行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薄弱

航行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是IMO的工作宗旨,受到港口国的普遍关注。我国主管机关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航海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相应要求。但在教学安排和落实上打了相当折扣,以及我国整个社会意识淡薄,因此培养的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对航行安全和环保意识都比较薄弱。

④理论和实践脱节,专业知识陈旧落后

我们培养的航海技术专业人才虽然基础知识、专业理论比较扎实,但是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环节脱节,知识更新慢,难以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⑤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有待加强

我国高级船员流失严重,特别是大副、轮机长和船长。流失原因是多重的,但和职业道德修养不够以及敬业精神缺乏有很大关系。

2.2 在专业教学内容上

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反映为“四重四轻”:重技术轻管理,和现在强调船舶管理、适应船公司管理要求不协调;重大企业轻小企业,使得毕业生在认知上难以适应私企船东和境外船东的需要,造成供需错位;重岗位知识轻行业需要,学生专业知识面局限于高级船员岗位,难以胜任航运行业的其他任务;重专业知识轻全面发展,制约学生个性的发展,限制学生技术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

2.3 在专业实践教学上

①校内实验实践教学设备陈旧,数量不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欠缺

首先,学校的实验室及设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建设周期。当前,除集美大学的航海学院设备、设施比较齐全,其他的大中专院校以及个人开办的都有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由于建设资金和建设周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就难于保证。目前,专用教学实习船在福建的院校以前集美大学有,由于种种原因,现在都没有了。他们采取和航运企业合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用实习船舶没有的问题。而其他大中专院校只是初步合作意向,并没有实质开展。同时,院校合作方式会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海上实习的时间和效果都不能得到保证。由于要保证船舶的正常营运,因此航线和航行时间是不固定的,这样学生在船舶认识实习时间长短不一,学生要按照教学计划确定的时间里上、下船是不可能的,提前下船的学生就不能保证在规定的实习期内完成实习任务。同时由于航线不确定,航时不可控制,因此教学计划一直在调整,给理论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平衡

STCW78/95公约及国内有关法规要求,航海技术专业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任职资格,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更要有一定的海上实践经验的资历。但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专业的特殊性,特别是个别专业课程的老师不具备海上任职锻炼的条件,所以航海技术专业教师的现状是,有职称的没海上资历,有海上资历的没职称,既有职称又有海上资历的教师数量很少,很难满足现在各院校的需求。有些院校缺乏必要的实习指导教学培训与考核制度,对师资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各校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发展相当不平衡。

③航海技术教育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

由于设备、实验经费、实验教学师资严重不足,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估体系,实践性教学往往演化成理论教学,本该由学生反复实操的专业训练退化成指导教师黑板上讲解加演示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④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陈旧老化,结构不合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船舶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仪器设备还是导航定位、船舶控制、货运方法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旧的内容已经过时,但目前航海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却严重滞后于高新科技在现代化船舶上的应用。

3.主要问题的对策

3.1 在专业人才培养上

①增设人文科学,注重文学修养、综合素质教育;

②加强英语教学,适应国际人才市场需求。航海类学生要参与国际竞争,英语是其工作语言,英语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低,所以在英语教学改革方面应特别注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听、说和写的能力训练;

③强化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是现代化航海的组成部分,能否正确使用计算机是衡量现代航海人员的一个标准,为了适应现代化船舶的要求,考虑到导航、通信、船舶营运和管理已逐步趋向微机化的特点,应对计算机课程的内容和课时做较大的调整;

④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STCW78/95公约着重强调了海员的实践能力,而我国航海院校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一定能把我们的毕业生培养成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既满足学历教育的要求,又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国际有关规定的、综合素质好、环保意识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

3.2 在专业教学内容上

①拓宽专业面,加强学科门类的渗透,增设管理、经济、法律类选修课程,加强学生管理、经营、法律意识的培养。

②加强对学生航运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培养,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促使学生这方面素质的提高。

③加大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淘汰旧内容,紧随航海科技的步伐,及时把新知识新技术引进课堂,尤其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④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强化半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3 在专业实践教学上

①如何解决航海院校陆上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从目前实践教学模式来看, 可以借鉴地处东北的几所院校将一部分实践教学内容转移到大连海事大学进行这种方式。福建航海院校,如果存在实践设备不足的问题, 可将部分无法进行的陆上实践教学内容转到集美大学进行以弥足补。另外主管部门可提供资金支持,对发展较成熟的集美大学进行一定规模的实验室建设, 建成的实验室对周边的院校开放,欧洲一些国家的做法与此相同。

②如何解决航海院校陆上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从建设经费来看,仅靠国家和学校投资来保证所有的实验实习场所及设备是不现实的,对于航海类专业来说尤其如此。为解决好学生的实践及实习,积极争取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与企事业单位共建挂牌实验室,陆续对基础实验教学设备、海上专业的实践教学设备投资进行更新或改善,以保证实践教学的硬件设备。

③如何解决航海院校海上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可通过增加陆上模拟器教学学时的方式进行缓解,另一方面采取与企业联合共建教学海上实习基地。目前大部分院校是采取提前将学生派遣到航运企业(预分配)的模式代替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改变教学模式,可以在学校先学基础知识,再到企业实践一段时间,然后到学校接受专业知识教育,最后回到企业实习走上工作岗位。

4.结束语

福建航海院校历史悠久,集美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都有九十年校史,诚毅精神一直被福建海员传承,在国内外航运界享有较高的声誉。福建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3324公里,具有“港、渔、景、涂、能”五大优势资源,深水港湾和岸线资源尤为优越。其中深水岸线210.9公里,超大型深水码头岸线29处、42公里,可建设20—50万吨级泊位约100个,发展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工业条件优越。在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地理资源的优势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福建航海教育的主要问题一定能逐步解决,福建海员教育和培训机构将继续为福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招定友.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量探讨,航海教育研究,2008.

[2]李勇,赵玉良.建立以高等航海职业教育为主体的航海教育体系[J].航海教育研究,2008(3).

[3]武斌,粱天才.中国外派海员“短缺”问题实证分析[J].国际工程与劳务,2005(4).

[4]崔燕.航海教育遭遇海事变局[J].中国船检,2007(4):44-45.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航海教师 上船 必要性

随着航运国际化的竞争和发展,对航运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1世纪的航海技术人才必须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特点, 这对我国的航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必定加快航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增强我国航运人才的国际竞争力。而作为航海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则不仅需要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而且需要高水平的实践能力, 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航运人才。因此, 航海专业教师上船任职锻炼是十分必要的。

一、适应航运国际化和航海教育的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跨国公司之间的强强合作与资源共享, 航运业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世界第五航运大国, 航运国际化的竞争和发展为我国海员劳务输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有关研究报告, 到2010年世界高级船员的短缺将高达4.6万人。但是, 我国培养的高级船员的质量存在很多缺陷, 如英语能力差、执行法规意识差、应急应变能力差等。为确保船员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国一直在不断加强和完善航海教育的立法, 加快航海教育的改革进程, 深化航海教育质量体系的发展, 以适应航运国际化的竞争和发展。

航海教育是有自身特点的、多层次的、多类型的教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航运事业的国际化竞争, 航海教育已经从单纯的技术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国际海运业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要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竞争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极为重要。高素质的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 而且需要经验丰富的实践能力。航海教育离不开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 没有航海经验的专业教师, 能否培养出适任航海实际工作的学生是不言而喻的。根据STCW78/95公约的要求和国家海事局的规定, 航海专业的教师必须持”双证”(教师高级职称和高级船员适任证书)上岗, 这就要求航海专业教师必须经过上船任职锻炼, 才能换取证书, 才能获得更多更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才能根据航运市场和人才需求, 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 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水平的学生, 以适应航海教育的发展和航运国际化的竞争。

二、可以更新教学内容, 提高科研水平

航运事业的飞跃和船舶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智能化的发展, 必然带动航海技术的发展和航海设备的研发和更新。航海类专业是多专业的交叉与综合, 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教育周期性与航运技术快速发展的矛盾容易导致航海人才培养的滞后性。航海教育新的内容在增加的同时, 旧的内容减少的幅度却不大。同时, 由于当今社会对环境保护和航运安全的重视, 各种国际、国内的法规规章对船员在船工作增加了很多的责任和义务, 连船公司管理自己的船舶的方式都要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ISM规则实施, 所以在教学中强化这些现代管理文化的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航海专业教师上船任职锻炼, 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新设备、新仪器和新技术, 学习高效的管理文化和方法, 丰富阅历, 拓宽视野, 而且回学校后可以紧密结合航海实际, 在遵循传统的既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的基础上, 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 删减不必要的旧的内容, 充实课堂教学, 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例如, 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 、INMARSAT-B站等设备已使用多年, 但有的航海院校由于资金等原因一直没有购买设备, 教师也由于没有上船锻炼了解和掌握设备而忽略或者弱化了此设备的教学, 导致了学生毕业后不认识或不会操作此设备的尴尬。

教师经过教学岗位的锻炼和上船任职的实践, 可以将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 回校后再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 对航运事业和航海技术的研究深入, 对航海设备和仪器的开发, 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他们可以将最新仪器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提高、转化, 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开发出模拟软件和模拟设备, 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既增加了工作热情, 又促进了航海科研的发展, 带动了学校乃至我国航海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我国航海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的研制、开发和使用, 都跟科研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三、可以更好地指导实习, 加强实践性教学

目前我国在航海人才培养方面仍是停留在理论讲授方面,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造成毕业后的适岗能力不强。STCW78/95公约强调海员实际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的获得, 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各种实践教学, 如船上实习、实验教学、模拟器培训等。中国的高级船员经常被评论为技术理论较好而实际技能不足。亚太地区的某大航运公司有10%的船员是中国船员, 但最近几年发生的四起碰撞事故均是由中国船员造成的, 该公司的指导船长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调查后发现, 他们的避碰理论水平并不差, 缺陷在责任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STCW78/95公约和我国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都增加了对船员技能操作的评估, 改变了以往仅以理论考试为主的传统考试模式, 旨在提高船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仅如此, 在通过考试、评估后, 还要完成一定时间的船上培训或者船上见习才能拿到船员适任证书, 其目的仍然是加强即将持证者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关统计数据表明, 80%的海事事故都是由人为造成的。可见船员实际操作技能对航海的重要。

我国的航海院校是专门培养高级船员的, 由于各种原因, 航海院校的实习和实践教学情况不尽人意,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指导教师难以满足要求。指导教师本身非航海专业或缺乏航海实践经验, 又怎么能指导好学生实习和实践呢? 航海专业学生要适应海上复杂、多变、艰险的工作环境, 就应该具备较强的工作技能, 提高学生工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是为学生提供亲身参加实践的机会, 而实践教学是把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培养合格的船员尤为重要。倘若航海专业教师没有或者缺乏实践能力是很能难帮助学生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师上船任职锻炼不仅增加了航海阅历, 弥补了实践能力不强的弱点, 而且更能体会到实践对航海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回学校后能积极引进一些必要急需的仪器设备, 编制适合发展要求的实验、实纲和指导书, 运用丰富的实际操作技能, 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 加强实践性教学, 增强学生的适岗力和竞争力。

总之, 航海类教师上船任职锻炼, 对于适应航海教育和航运国际化的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增强学生的适岗力和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各航海院校都应该积极倡导和鼓励, 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M].2004.8.1.

[2]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 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 1978, as amended in1995[M],1995.

[3] 陈宏.谈航海类专业教师上船挂职换证的重要性[J].航海教育研究,2002.02.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航海教师 上船 必要性

随着航运国际化的竞争和发展,对航运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1世纪的航海技术人才必须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特点, 这对我国的航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必定加快航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增强我国航运人才的国际竞争力。而作为航海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则不仅需要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而且需要高水平的实践能力, 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航运人才。因此, 航海专业教师上船任职锻炼是十分必要的。

一、适应航运国际化和航海教育的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跨国公司之间的强强合作与资源共享, 航运业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世界第五航运大国, 航运国际化的竞争和发展为我国海员劳务输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有关研究报告, 到2010年世界高级船员的短缺将高达4.6万人。但是, 我国培养的高级船员的质量存在很多缺陷, 如英语能力差、执行法规意识差、应急应变能力差等。为确保船员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国一直在不断加强和完善航海教育的立法, 加快航海教育的改革进程, 深化航海教育质量体系的发展, 以适应航运国际化的竞争和发展。

航海教育是有自身特点的、多层次的、多类型的教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航运事业的国际化竞争, 航海教育已经从单纯的技术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国际海运业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要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竞争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极为重要。高素质的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 而且需要经验丰富的实践能力。航海教育离不开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 没有航海经验的专业教师, 能否培养出适任航海实际工作的学生是不言而喻的。根据STCW78/95公约的要求和国家海事局的规定, 航海专业的教师必须持”双证”(教师高级职称和高级船员适任证书)上岗, 这就要求航海专业教师必须经过上船任职锻炼, 才能换取证书, 才能获得更多更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才能根据航运市场和人才需求, 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 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水平的学生, 以适应航海教育的发展和航运国际化的竞争。

二、可以更新教学内容, 提高科研水平

航运事业的飞跃和船舶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智能化的发展, 必然带动航海技术的发展和航海设备的研发和更新。航海类专业是多专业的交叉与综合, 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教育周期性与航运技术快速发展的矛盾容易导致航海人才培养的滞后性。航海教育新的内容在增加的同时, 旧的内容减少的幅度却不大。同时, 由于当今社会对环境保护和航运安全的重视, 各种国际、国内的法规规章对船员在船工作增加了很多的责任和义务, 连船公司管理自己的船舶的方式都要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ISM规则实施, 所以在教学中强化这些现代管理文化的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航海专业教师上船任职锻炼, 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新设备、新仪器和新技术, 学习高效的管理文化和方法, 丰富阅历, 拓宽视野, 而且回学校后可以紧密结合航海实际, 在遵循传统的既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的基础上, 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 删减不必要的旧的内容, 充实课堂教学, 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例如, 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 、INMARSAT-B站等设备已使用多年, 但有的航海院校由于资金等原因一直没有购买设备, 教师也由于没有上船锻炼了解和掌握设备而忽略或者弱化了此设备的教学, 导致了学生毕业后不认识或不会操作此设备的尴尬。

教师经过教学岗位的锻炼和上船任职的实践, 可以将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 回校后再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 对航运事业和航海技术的研究深入, 对航海设备和仪器的开发, 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他们可以将最新仪器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提高、转化, 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开发出模拟软件和模拟设备, 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既增加了工作热情, 又促进了航海科研的发展, 带动了学校乃至我国航海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我国航海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的研制、开发和使用, 都跟科研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三、可以更好地指导实习, 加强实践性教学

目前我国在航海人才培养方面仍是停留在理论讲授方面,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造成毕业后的适岗能力不强。STCW78/95公约强调海员实际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的获得, 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各种实践教学, 如船上实习、实验教学、模拟器培训等。中国的高级船员经常被评论为技术理论较好而实际技能不足。亚太地区的某大航运公司有10%的船员是中国船员, 但最近几年发生的四起碰撞事故均是由中国船员造成的, 该公司的指导船长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调查后发现, 他们的避碰理论水平并不差, 缺陷在责任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STCW78/95公约和我国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都增加了对船员技能操作的评估, 改变了以往仅以理论考试为主的传统考试模式, 旨在提高船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仅如此, 在通过考试、评估后, 还要完成一定时间的船上培训或者船上见习才能拿到船员适任证书, 其目的仍然是加强即将持证者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关统计数据表明, 80%的海事事故都是由人为造成的。可见船员实际操作技能对航海的重要。

我国的航海院校是专门培养高级船员的, 由于各种原因, 航海院校的实习和实践教学情况不尽人意,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指导教师难以满足要求。指导教师本身非航海专业或缺乏航海实践经验, 又怎么能指导好学生实习和实践呢? 航海专业学生要适应海上复杂、多变、艰险的工作环境, 就应该具备较强的工作技能, 提高学生工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是为学生提供亲身参加实践的机会, 而实践教学是把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培养合格的船员尤为重要。倘若航海专业教师没有或者缺乏实践能力是很能难帮助学生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师上船任职锻炼不仅增加了航海阅历, 弥补了实践能力不强的弱点, 而且更能体会到实践对航海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回学校后能积极引进一些必要急需的仪器设备, 编制适合发展要求的实验、实习大纲和指导书, 运用丰富的实际操作技能, 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 加强实践性教学, 增强学生的适岗力和竞争力。

总之, 航海类教师上船任职锻炼, 对于适应航海教育和航运国际化的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增强学生的适岗力和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各航海院校都应该积极倡导和鼓励, 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M].2004.8.1.

[2]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 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 1978, as amended in1995[M],1995.

[3] 陈宏.谈航海类专业教师上船挂职换证的重要性[J].航海教育研究,2002.02.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13篇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摘 要】航海高职院校是专门以培养航海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院校。如何使培养目标既具有过硬的航海专业技能,又具有主动适应航海企业文化,进入企业就能立足、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这就要求航海高职教育必须贴近社会,贴近企业,不断扩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强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如何将航海企业文化融入航海高职校园文化作一粗浅探究。

关键词 航海企业文化;航海高职校园文化;融合

1 将航海企业文化融入航海高职校园文化的必要性

以航海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将航海企业文化所包涵的职业特征、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元素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设面向企业、特色鲜明、“海味十足”的航海校园文化,是为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作好充分的职前文化储备的重要途径。

1.1 航海企业文化与航海高职校园文化的异同

航海高职校园文化是在一般意义层面上的大学校园文化中融入了更多航海职业属性的大学校园文化。是指航海高职院校在特定的教育活动,逐步形成的关于航海职业教育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航海企业文化则是企业文化在航运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航海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由于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组织,二者的文化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航海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倡导的是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自由、个性的学术氛围和精神环境,帮助青年学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培养或者重新构建人格中的主体意识,以终极价值关怀为核心,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重要途径。而航海企业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特别高,强调员工的积极进取心、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航海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初到岗位工作时,往往会不适应航海企业管理环境而感到茫然、困惑,有的甚至被企业淘汰。这里固然有诸如专业知识欠缺,岗位技能等“硬件”不足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水土不服”,诸如不适应航海企业环境,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与他人沟通不顺等“软件”不足的原因。因此,两种文化之间只有加强相互渗透,进行深层次地交流与沟通,才能最终降低毕业生的适应成本,排除就业障碍,提升转化潜力;才能改善用人单位的评价,提高航海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同度。

1.2 将航海企业文化融入航海高职校园文化的必要性

把优秀的航海企业文化吸收到航海高职校园文化中来,将会产生巨大的、积极的作用。首先,可以使校园文化进一步彰显出“航海高职”特色,充分发挥其航海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不断提升航海高职院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可以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搭建起校企合作的平台,提高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第三,可以使学生充分适应企业文化的“预熏陶”,潜移默化地认同航海企业文化,树立成才目标,为更好更快地适应将来的职业和岗位,缩短从校园到企业的岗前适应期和过渡期,以便顺利地由“校园人”转换为“企业人”。

2 将航海企业文化融入航海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

要实现航海企业文化与航海高职校园文化的融合,就是要营造“航海味十足”的航海高职校园文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2.1 加强校园航海职业人文氛围营造,创建“航海味十足”的航海高职校园文化环境

航海企业的环境和氛围是非常独特和直观的,航海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也应给人以独特的、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在校园绿化美化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合航海企业文化元素,办公楼和教学场所等的规范设计,均可遵照企业标志性识别系统,校园建筑物、道路、景观等的专业化命名;在宣传栏中展示学校创业成功的校友偶像,教学楼悬挂国内外著名航海家家画像、各类船舶图片,实训楼张贴著名航海家的经典名句和优秀航海企业的管理理念等;通过广播、海报、宣传片等形式,定期介绍一些航海企业和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逐渐产生认同感;在生活区设置一些文明礼仪警示牌,航海职业规范用语,学生的校服、卧具以及生活用品与职业特点相统一等等。使校园处处彰显出航海特色;使学生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足之所至,处处感受到校园文化浓郁的“航海职业”气息,时刻置身于浓郁的航海企业文化氛围中接收浸染和熏陶,逐渐形成对职业选定的认同,在进入企业之前树立起职业奋斗的目标,从而激发了学生努力学好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道德的求知欲望。

2.2 加强航海实训基地建设,创建仿真的航海职业文化氛围

航海高职教育应紧密依托航海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相关要求,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建设理论与实践、实训与生产、教学研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如航海轮机模拟器、机电一体化实习工厂、海上实训中心等。按照真实航海企业环境、文化布置实训基地。实训场所工艺流程设计、设备摆放要尽量按照真实的工程或工厂的要求来实施,使学生接受的是仿真职业文化的教育。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过程中适当建立仿真企业管理制度,按企业标准来要求实训学生。通过这样立体式仿真职业文化的影响,使学生对航海企业的工作环境、设备环境、管理环境、人文环境及生活环境都有了直接接触和深入了解,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未来职业,强化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职业技能的优化。

2.3 加强学生半军事化管理,创建与航海企业文化兼容的校园制度文化

相对于学校而言,企业在管理上更为严格,特别是类似航海这种行业特色鲜明的企业,在制度设置上更为严密而有效,它不仅要求员工有非常严格的纪律,非常规范的操作和管理,高标准的技术要求和高效率的劳动。而且还要求员工具备国家、民族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要求员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坚韧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敢于克服困难、奋力拼搏的勇气等意志品质。对此,航海高职院校目前通行而普遍的做法就是实行学生半军事化管理。要紧密围绕企业管理的相关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半军事化管理的相关制度,从“一日生活制”开始,用早操、内务、队列训练、军容风纪、晚就寝等,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用文化促进自律。学生在得到有效管理的同时,提前适应了严格的航海企业制度文化,为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高强度的管理作好准备。

2.4 积极开展航海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航海职业的魅力

航海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应充分体现航海职业文化,有意识地将航海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如经常举办航海企业专家报告会,举办“航海毕业生论坛”,开展“订单式”培养等,广泛传播企业文化,用航海人的真实经历和事迹激励学生,用生动的企业文化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确立航海职业规划;组织特色社团,开展一些“海味十足”的体育文化活动,如组织开展航海夏令营活动,组建大学生舢板队、帆船队,充分体验航海的魅力;加强与航海企业进行文化交流,设立航海企业奖学金,按照航海企业的标准和要求来组织评定,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准航海人”;与航海企业联合开展经常性的各项技能竞赛,举办各种诸如航海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安排各类学术讲座等,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等航海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开展师生假期社会实践,直接深入航海企业考察调研,体验企业文化,将航海企业文化中优秀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及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并渗透到学校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当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 应关注的几个问题(下转第298页)

(上接第255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做强做大的必然趋势,但要明确认识到,校企间的深度合作是以文化融合为基础的,只有达到文化的共融,才能够真正实现“用人”和“育人”的完美结合。为此应关注以下几点:

3.1 树立企业化的办学理念

航海高职院校要树立一种现代、开放的办学思想,确立服务航海企业的价值取向意识,始终把为航海企业培养合格人才作为主要办学目标,在办学方向、发展战略、质量意识、校训、班训、校风、学风、机制、管理、考核等方面借鉴和吸纳优秀航海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构建与航海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营造具有航海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大环境。

3.2 用足、用好政策资源

近些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进高职教育的宏观政策,不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如《关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2012年3月22至23日,教育部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其中涉及到了要鼓励企业办学校,并将逐步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包括减免税收、抵冲税收、给予企业办校补贴等,而且国家正在修订职业教育法。特别是教育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教高[2012]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健全完善航海教育管理体制、推进航海类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善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加强航海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海类专门人才等。这些利好的消息,对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加深航海企业与航海高职院校的融合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必须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

3.3 加强对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

航海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高地的作用,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研究。因为航海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航海企业文化的继承者、参与者和发展者,所以要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划,开设航海企业文化课程及相关人文课程,并进行相关的职业素质的训练,使航海企业文化成为每一位在校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教师学习了解航海企业文化,改善知识结构,深入企业,向研习专业技术一样研习企业文化,到优秀的航海企业学习感受企业文化,将航海企业的文化精髓渗透到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参考文献

[1]耿兴华.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现方式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报,2011(04).

[2]李红,方桐清.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耦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0).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14篇

您好!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看我的求职信.

我是XX大学航运学院航海技术专业20xx年应届毕业生, 主要研究方向是船舶驾驶技术,船舶安全和海商法。四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进出知识,系统的掌握了航海驾驶技术,船舶安全和海商法等有关理论;能够正常的使用航海仪器;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禁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武汉理工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光荣的事业添钻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航海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航海企业文化;航海高职校园文化;融合

1 将航海企业文化融入航海高职校园文化的必要性

以航海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将航海企业文化所包涵的职业特征、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元素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设面向企业、特色鲜明、“海味十足”的航海校园文化,是为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作好充分的职前文化储备的重要途径。

1.1 航海企业文化与航海高职校园文化的异同

航海高职校园文化是在一般意义层面上的大学校园文化中融入了更多航海职业属性的大学校园文化。是指航海高职院校在特定的教育活动,逐步形成的关于航海职业教育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航海企业文化则是企业文化在航运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航海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由于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组织,二者的文化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航海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倡导的是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自由、个性的学术氛围和精神环境,帮助青年学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培养或者重新构建人格中的主体意识,以终极价值关怀为核心,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重要途径。而航海企业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特别高,强调员工的积极进取心、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航海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初到岗位工作时,往往会不适应航海企业管理环境而感到茫然、困惑,有的甚至被企业淘汰。这里固然有诸如专业知识欠缺,岗位技能等“硬件”不足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水土不服”,诸如不适应航海企业环境,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与他人沟通不顺等“软件”不足的原因。因此,两种文化之间只有加强相互渗透,进行深层次地交流与沟通,才能最终降低毕业生的适应成本,排除就业障碍,提升转化潜力;才能改善用人单位的评价,提高航海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同度。

1.2 将航海企业文化融入航海高职校园文化的必要性

把优秀的航海企业文化吸收到航海高职校园文化中来,将会产生巨大的、积极的作用。首先,可以使校园文化进一步彰显出“航海高职”特色,充分发挥其航海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不断提升航海高职院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可以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搭建起校企合作的平台,提高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第三,可以使学生充分适应企业文化的“预熏陶”,潜移默化地认同航海企业文化,树立成才目标,为更好更快地适应将来的职业和岗位,缩短从校园到企业的岗前适应期和过渡期,以便顺利地由“校园人”转换为“企业人”。

2 将航海企业文化融入航海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

要实现航海企业文化与航海高职校园文化的融合,就是要营造“航海味十足”的航海高职校园文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2.1 加强校园航海职业人文氛围营造,创建“航海味十足”的航海高职校园文化环境

航海企业的环境和氛围是非常独特和直观的,航海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也应给人以独特的、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在校园绿化美化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合航海企业文化元素,办公楼和教学场所等的规范设计,均可遵照企业标志性识别系统,校园建筑物、道路、景观等的专业化命名;在宣传栏中展示学校创业成功的校友偶像,教学楼悬挂国内外著名航海家家画像、各类船舶图片,实训楼张贴著名航海家的经典名句和优秀航海企业的管理理念等;通过广播、海报、宣传片等形式,定期介绍一些航海企业和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逐渐产生认同感;在生活区设置一些文明礼仪警示牌,航海职业规范用语,学生的校服、卧具以及生活用品与职业特点相统一等等。使校园处处彰显出航海特色;使学生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足之所至,处处感受到校园文化浓郁的“航海职业”气息,时刻置身于浓郁的航海企业文化氛围中接收浸染和熏陶,逐渐形成对职业选定的认同,在进入企业之前树立起职业奋斗的目标,从而激发了学生努力学好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道德的求知欲望。

2.2 加强航海实训基地建设,创建仿真的航海职业文化氛围

航海高职教育应紧密依托航海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相关要求,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建设理论与实践、实训与生产、教学研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如航海轮机模拟器、机电一体化实习工厂、海上实训中心等。按照真实航海企业环境、文化布置实训基地。实训场所工艺流程设计、设备摆放要尽量按照真实的工程或工厂的要求来实施,使学生接受的是仿真职业文化的教育。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过程中适当建立仿真企业管理制度,按企业标准来要求实训学生。通过这样立体式仿真职业文化的影响,使学生对航海企业的工作环境、设备环境、管理环境、人文环境及生活环境都有了直接接触和深入了解,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未来职业,强化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职业技能的优化。

2.3 加强学生半军事化管理,创建与航海企业文化兼容的校园制度文化

相对于学校而言,企业在管理上更为严格,特别是类似航海这种行业特色鲜明的企业,在制度设置上更为严密而有效,它不仅要求员工有非常严格的纪律,非常规范的操作和管理,高标准的技术要求和高效率的劳动。而且还要求员工具备国家、民族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要求员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坚韧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敢于克服困难、奋力拼搏的勇气等意志品质。对此,航海高职院校目前通行而普遍的做法就是实行学生半军事化管理。要紧密围绕企业管理的相关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半军事化管理的相关制度,从“一日生活制”开始,用早操、内务、队列训练、军容风纪、晚就寝等,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用文化促进自律。学生在得到有效管理的同时,提前适应了严格的航海企业制度文化,为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高强度的管理作好准备。

2.4 积极开展航海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航海职业的魅力

航海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应充分体现航海职业文化,有意识地将航海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如经常举办航海企业专家报告会,举办“航海毕业生论坛”,开展“订单式”培养等,广泛传播企业文化,用航海人的真实经历和事迹激励学生,用生动的企业文化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确立航海职业规划;组织特色社团,开展一些“海味十足”的体育文化活动,如组织开展航海夏令营活动,组建大学生舢板队、帆船队,充分体验航海的魅力;加强与航海企业进行文化交流,设立航海企业奖学金,按照航海企业的标准和要求来组织评定,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准航海人”;与航海企业联合开展经常性的各项技能竞赛,举办各种诸如航海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安排各类学术讲座等,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等航海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开展师生假期社会实践,直接深入航海企业考察调研,体验企业文化,将航海企业文化中优秀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及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并渗透到学校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当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 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做强做大的必然趋势,但要明确认识到,校企间的深度合作是以文化融合为基础的,只有达到文化的共融,才能够真正实现“用人”和“育人”的完美结合。为此应关注以下几点:

3.1 树立企业化的办学理念

航海高职院校要树立一种现代、开放的办学思想,确立服务航海企业的价值取向意识,始终把为航海企业培养合格人才作为主要办学目标,在办学方向、发展战略、质量意识、校训、班训、校风、学风、机制、管理、考核等方面借鉴和吸纳优秀航海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构建与航海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营造具有航海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大环境。

3.2 用足、用好政策资源

近些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进高职教育的宏观政策,不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如《关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2012年3月22至23日,教育部召开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其中涉及到了要鼓励企业办学校,并将逐步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包括减免税收、抵冲税收、给予企业办校补贴等,而且国家正在修订职业教育法。特别是教育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教高[2012]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健全完善航海教育管理体制、推进航海类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善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加强航海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海类专门人才等。这些利好的消息,对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加深航海企业与航海高职院校的融合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必须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

3.3 加强对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

航海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高地的作用,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研究。因为航海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航海企业文化的继承者、参与者和发展者,所以要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划,开设航海企业文化课程及相关人文课程,并进行相关的职业素质的训练,使航海企业文化成为每一位在校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教师学习了解航海企业文化,改善知识结构,深入企业,向研习专业技术一样研习企业文化,到优秀的航海企业学习感受企业文化,将航海企业的文化精髓渗透到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参考文献】

[1]耿兴华.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现方式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报,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