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09-0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时代教育的主要思想内容,其认知发现的深度非常适合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起到激发的作用,挖掘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潜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习的含义出发,不断探索学习的方法,并能从实现理想层面开始,逐步建构学习环境,因此,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思想,使初中生可以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获取到知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还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教学效率和成效的提高也需要众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初中数学教学进步的速度。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1树立学生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传教、授业,教师通过教的形式加深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印象,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这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加强了对学生个人能力开发的水平。只有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独立思考数学难题[1]。例如:在讨论数学难题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指导解答方法的学生会参与到讨论中,大多数学生处于讨论之外,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会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

1.2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会加强对初中生的培养,使其明确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而自己主动探索出学习的方法,知其然,只能学习到表面的数学知识,知其果,才能了解到知识内涵[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赋予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新的情感,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使学生逐渐增加了学习的自信,进一步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对知识发生过程的研究,既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又可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放大教学效果。

2 基于建构主义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及评价

2.1案例分析

结合现代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笔者在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实际的数学教学模型案例。案例的题目是求固定点到一条直线上各点距离的和,这个教学研究案例的难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可以应用在解决问题中[3]。通过此教学案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学会用找差异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此次案例学习中利用启发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了学习的理论知识,建立数轴,形成了学习环境,在学生接受能力的范围内,确立了数学建模情境,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之间的配合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明确模型建立方法的同时也要探索出模型求解的过程,教师只负责引导,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而不是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这个案例的研究,充分说明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数学教学的重点,开展全面的教学活动。

2.2案例评价

在以上案例分析中,体现出的建构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情感态度价值、研究方法、研究目标,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释放能力的空间,加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使学生可以适应学生内容和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生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现代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传统的教学观,认为知识不能仅仅依靠单向传递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应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该案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引导使学生与知识联系起来,在建模中,学生也可以充分分析建模中的各个因素。同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时,也体现出了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学生在交流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自身能力的缺失和匮乏,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了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案例分析只是个别学习状况,初中教师要想最大程度的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还应该开发出更多的资源,扩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的范围。

3 结语

在上文分析的过程中,笔者结合了具体的案例,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基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内容,笔者更加体会到了现代先进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独立性和情感价值观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指导思想,所以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建构理论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体现出新课改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美秀,胡丽丽,徐志坚,等.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教学 案例研究 解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194

案例教学以其丰富性和实际性以及对学生掌握课堂内容的重要作用受到教育界和广大教师的亲睐,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级各科的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整体水平。初中数学因为其学科本身的较强理论性和抽象性,更需要案例教学通过提高教师教学示范性和数学理论应用性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

1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就是生活中的某个情景所包含的一个或某个疑难问题需要以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理论来解决的案例。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一般由学校管理者和初中数学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和描述,初中学生按照学校或教师设定好的方案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学习、掌握和巩固课堂内需要学生当堂掌握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引入案例、讲解基本理论、利用基本理论解决案例包含问题的基本案例教学步骤,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素质和能力,也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示范性教学的落实,促进改革课堂教学背景下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实践。[1]

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方法及案例类别

按照案例的制作方式、设计内容以及不同案例比较方式的不同,案例研究包含很多方法。按照案例形式、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别。

2.1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方法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案例研究方法可以有不同的类型。按照案例制作方式的不同,案例研究包括课堂实录与分析点评方式、访谈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案例设计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概念教学、定理法则教学、数学知识应用教学、专题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按照案例研究对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设计同一内容的不同案例比较的同课异构和对同一案例进行不同比较和研究的同课同构两种模式。由多位初中数学教师对初中数学教学某一理论或某一环节案例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设计和研究就是同课同构模式。

2.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类别

数学教学案例应用于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久,因此在我国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对其分类尚没有确定的标准。按照案例形式的不同,数学教学案例可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可视案例两种。所谓描述性案例,是将数学教学的某一环节或过程描述成相关的文章,可视案例是指将某一理论或数学专题的名师教学案例制作成音像制品,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应用。按照其内容不同,可以将数学案例大致分为片段案例和完整课型案例两类。顾名思义,片段案例是指关于某一教学情境或环节的案例,包括情境引入、问题解决、思维发展、合作交流和课外活动等多种类型;完整课型案例是就某一数学专题的完整教学内容,包括概念、复习、应用、探究等多种课型。应用课型方面又因为涉及内容的不同分为公式法则应用、实际问题应用两种;探究型课型包括数学知识探究、解题方法探究以及实践应用探究等。[2]

3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制作要求

3.1 案例制作的基本步骤

案例制作包括案例主题或案例背景、情景描述、问题讨论、诠释与研究、案例分析点评等基本步骤。具体来讲,主题既包括当堂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还包括一定的教育主题和教育思想。主题是案例制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背景是引入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状况和学教冲突。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主题,也必须考虑相关背景;情景描述是对说明问题实质的具体教学过程的描述,要求明确、详细、客观、详略得当,具有示范功能;问题讨论主要是案例作者通过比较过去教学与当前教学的异同阐述某一问题的认识过程。比较需要详实、可信。诠释与研究是指把一把数学问题升华为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并通过研究和反思得出更高、更深、更丰富的数学见解,以现代数学理论和语言概括和诠释所得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案例教学产生作用的重要环节,也是案例教学的精髓。案例分析点评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对案例中的教学方法特点阐述、与传统教学相比优劣比较分析以及对通过案例得出的新见解进行证明和总结。[5]

3.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举例

3.2.1 案例主题与背景

平行线的性质。希望学生通过本节学习掌握平行线性质相关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进行证明和解题,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证明中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建模能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在亲自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2.2 情景描述

本内容的学习采用“引导发现”和“动像探索”两种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量角器等学具,通过屏幕投影进行展示和讲解。[4]

3.2.3 问题讨论

通过数形结合,对平行线性质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要求学生动手,任意画两条平行线,并画一条与两条平行线相交的截线,引导学生寻找同位角并通过运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学生通过度量得出“两条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结论,教师运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学生的猜想。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另外两条重要性质。

3.2.4 诠释与研究

教师总结平行线性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参考文献:

[1]徐素娟.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思考[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2).

[2]钟振权.数学新课程中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3).

[3]王炼.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课堂特征的案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案编写 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39-01

1 学案的含义

学案就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在教学内容、学生基本水平、学生心理特征等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获取有用知识、充分发展学生特长、塑造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为重点,所进行的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控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学案的设计过程和学案的编写过程,即立足点和着眼点。

1.1 学案设计过程和学案编写过程的立足点是教师

这里的立足点是指学案教学的设计和编写工作是通过教师完成的,在编写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和编写适用于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案。虽然立足点是教师指的是学案教学的设计和编写工作是通过教师完成的,但是学生也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因为学案教学的编写和设计要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知晓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学案设计和编写工作。

1.2 学案设计过程和学案编写过程的着眼点是学生

学案教学和教案教学是有所区别的,教案教学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怎么教学,着眼点是教学,而学案教学强调的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适用于学生的教学方案。学案教学让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通过确定学生如何学来确定教师如何教。学案教学中的学习主体是学生,课堂主体也是学生,教师在学案教学过程中起到的只是指导和引导教学的作用。

2 初中数学学案教学的编写原则

初中数学学案教学的编写要求教师要以创新的思维来审视教材,具有创造性的、灵活的运用教材,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获得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积极思考学习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过程中,要遵循如下原则。

2.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案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动把握者,使得教师在进行教案编写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特点的角度考虑问题,教案编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部分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学习,努力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还有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成绩、发展创新精神。

2.2 充分发挥学案教学的问题性

教师在学案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要来自于课本,也要有一些拓展,既要有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的浅显问题,也要有需要仔细思考才可以回答的深奥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各取所需,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所有的问题,充分发挥学案教学的问题性原则。

2.3 充分发挥学案教学的活动性

学案教学的设计既要有丰富的教学背景,也要有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同时还要设计出各种有创意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讨论、辩论、角色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 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内容

3.1 明确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学习目标

初中数学的学案教学的学习目标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设定既能培养学生素质,也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学习目标。笔者认为学案教学最理想的结果是通过有效的方式让学生与教师得到共同的发展。

3.2 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学习重难点

这里指的是在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等方面。

3.3 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学习内容

这里指的是在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过程中要学习和探究的主要内容,如归纳教学知识、进行基础学习练习等。

3.4 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在初中数学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教学内容精讲点拨,针对较难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相应的答疑和指导,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内容归纳和总结。

3.5 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课堂练习

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课堂练习是在巩固课堂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给学生做的课堂练习。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练习题要从易到难。所设计的课堂练习还要有不同的形式,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3.6 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反思拓展

反思是初中数学学案的重要部分,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要通过反思,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能自己调整学习的方法;二是通过反思,了解学习内容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连续,建构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三是通过反思某些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7 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当堂检测

完成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后,教师要针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当堂测试,通过测试题让学生发现没有理解的教学内容,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学生自己了解学习的效果。

3.8 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课后作业

初中数学的作业要有分层、分类的进行。有些作业是必须完成的,起到巩固学习效果的作用,有些作业是可以选做的,起到强化学习效果的作用,还有一些思考题,是起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作用。

4 结语

初中数学的学案教学是通过学案的设计和编写,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控制的学习方案。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学案的安逸、学案教学编写原则和编写的内容,包括:明确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学习目标、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学习重难点、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学习内容、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课堂练习、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反思拓展、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当堂检测、初中数学学案编写的课后作业。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初中数学学案教学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善花.引导探索型教学模式的新尝试―― 学案[J].学化学教学参考,1999(6):20-21.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4篇

初中数学导学案,符合新课改要求,能够充分达成三维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经过数学教师的反复研究和推敲,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导学案;使用;重要性

导学案是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应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优化课堂、优化学生发展,由教师经过反复研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编写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达成三维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穿插教师的引导和评价,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强调自主发展作为教学目的。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深入研究,广泛推广。

1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初中数学导学案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案,由四阶段组成:知识准备阶段、知识探究阶段、知识应用阶段、知识测评阶段。正确使用导学案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知识准备阶段是指学生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导学案中清晰的预习思路,找出本节课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导学案的经典分析来完成数学学习,形成知识框架。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凭借导学案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将不明白的或者认识模糊的地方划出来,带着问题进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还可以根据导学案中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研究,不但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知识探究阶段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主要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依据数学导学案提出的问题情境和研究主题,各小组做好人员分工,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小组内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问题的探究和讨论,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得出假设,进行推论证明;成绩居中的学做好讨论记录,依据导学案和教材,寻求依据,提供证明材料;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更主要的是及时求教,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学生们讨论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可以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探究;学生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在讨论过程中,各小组负责及讨论和记录的学生,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讨论结束后,展示本小组的成果,注意吸收其他小组的精华,改正本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找到病根寻求教师帮助。数学教师在本环节中主要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知识应用阶段是指在经过预习和合作探究之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上安排的练习题的阶段。在此过程中,除学生自主完成规定的练习之外,仍需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阶段,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做错的题目及时纠正过来,因为之所以出错是因为有些知识点掌握的不到位或者还存在含糊不清的现象,要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过程中,真正将问题彻底弄清。需要将概念弄清,消除疑点的问题,要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也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再详细研读,还可以通过教师的深入解读来解决;需要加强练习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导学案中指定的范围内加强练习稳固,确保自主学习内容落实到位。

知识测评阶段是指随堂小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出错情况,掌握学生的个性问题和典型问题,个性问题个别处理,典型问题通过当堂讲解,使所有学生加深印象。对于出错的学生,要求其当堂纠正,将出错的问题整理到错题本上,课下再次进行巩固练习和思考,也作为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以备日后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

通过以上对初中数学导学案正确使用的描述,可以看得出,导学案的使用意义深远,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能够不断的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具体来说,初中数学导学案的重要性内涵丰富。

2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重要性。

2.1 导学案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内容设计丰富全面,知识点明确具体,教学重点和难点明显突出,导学案的使用过程彰显学生主体性的原则,真正能够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导学案的例题设计精巧,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练习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无论是知识方面,还是学生的优差方面,都有深入的考虑和研究,真正做到学习具有针对性,教育学生能够因材施教。

2.2 导学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转化后进生

导学案的使用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的形式,使所有学生保持持续的注意力,踊跃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减少了因教师的单方面讲解造成课堂气氛的单一沉闷,学生学习的疲惫等问题。尤其对于后进生而言,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思路偏窄,反应慢等原因,不愿意接近教师,而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了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以相同身份共同学习的机会,点燃了他们学习的愿望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数学导学案还注重了因材施教和引入竞争机制,成绩优劣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在竞争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高,有效的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

2.3 导学案的使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导学案中的知识探究阶段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针对导学案安排的讨论问题和设定的生活场景,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发言的角度越广泛,认识问题越深刻,所以说,导学案的使用促使学生之间必须增强合作意识,相互取长补短,合作意识越强,看问题就会越深透,甚至有时会超出教师设计范围,对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使用导学案的重要意义所在。另外,课堂上时间有限,所有问题全靠教师来解决,费时费力,不一定效果好,学生之间能够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印象更深刻,课堂效率更高。

2.4 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初中数学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在各种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教师充分地利用自己的引导身份,给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实现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学案导学”模式下需要初中数学教师遵循教学基本原则的同时,编写具有探索性、灵活性、层次性、启发性的教学案,让学生学习到更加具有深度的学案。而“学案导学”自主性的学习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问题设置

在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例如,在讲“垂线段最短”时,可以首先提出问题:把河里的水引到李庄,怎样挖沟渠最节省劳力?画图说明。学生一定会回答:沿着直线挖。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接着问学生,要最节省劳力,那么挖的沟渠要最短,怎样最短?提示学生画垂线段的方法,量出垂线段的长度,沿着垂线段挖最节省劳力。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产生思考,并且随着教师的引导,往正确的思路前进,同时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二、合作学习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将教师淡出了学生的学习范围,但是教师仍然是学生学习中的主要力量。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自己与学生的交流,在自己设置问题时,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够更加良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提出“y=0,和x=0”,两种情况让所有的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出每组的代表,先总结每个学生的发言,再提出组内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观察每个学生,给予每组学生指导,并且鼓励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

三、精心讲解

初中数学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准备好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以及深入地讨论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再将自己所准备的答案抛出来,让学生认识自己答案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精心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应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让学生具有更加优秀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江龙.浅谈初中数学实施“学案导学”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自主学习;潜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75-01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导学案”,增加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发挥出更强的自主性,从而保证学习的高效率。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科学设计“导学案”,认真进行课前的备课,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努力提高教学的水平。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数学在“导学案”下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质。

一、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导学案”,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导学案”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的主动,同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研究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学生会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较难的问题,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对知识有一个很好地掌握,带动学生学习的劲头,学生参与学习的情绪得到有效的带动。

通过“导学案”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对于其中设计的问题产生兴趣,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包括与其他同学和教师之间的探讨,能够体会到团队协作带来的乐趣,这样一来,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如果学生一个人对于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当进入在瓶颈的时候,会让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影响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导学案”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多的包括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能够在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研究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和研究思路,当这种方式成为习惯的时候,就会给学生以后的发展带来一个很好地帮助作用,也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质。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各种问题中体会不同解决方法带来的好处,同时对于一些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研究解决的思路,利用团队的力量。当然,对于不能够很好理解的问题,应该积极寻求教师的帮助,做到不耻下问,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设计层次联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合作成长

初中生学习能力差距较大,而合理结合自主合作学习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导学案”的编写中,对于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基础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内化,而有一些相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则可以分层次通过小组合作等学习模式进行解决。让每个同学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在“导学案”的带动下动起来,积极地上黑板,积极地发言,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享受着学以致用的乐趣。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有了感受快乐的基础。老师成了学生,学生成了老师,在课堂上合作交流,互相促进。要达到上述的效果就必须在“导学案”的编写的过程中注重难点的设计以及问题的设计。“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难易结合,要体现层次性,要能体现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问题和问题之间要有连贯性。要让学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小的问题之后突然发现一个大的问题也已经被解决了,这会增进学生的成就感,学生 的潜质也得以体现出来。

三、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质也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智能的最佳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

四、教学完成后,进行学法分析,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课后的拓展包括扩展练习与反思教学两个过程,为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这些实际情况设计出一些具有实践性与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和研究,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此外,也可以在学案中设计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课外探究问题,让有余力的学生借此来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达到扩展知识面、开拓视野、体现自主学习潜质的目的。

总之,“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质也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做好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需要教师认真把握好教材、做好课程标准的研读、分析学情,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使“导学案”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课堂讨论;初中数学;精讲点拨

一、以案导学,据案自学

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案的设计规划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学案课前设计规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对此我们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常情况下,学案的设计规划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质来进行制订的,在教授新的课程知识之前,学生们通过个人学案的引导内容展开自学,然后正式进入数学课程教导,数学老师可以运用各种引导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创设自学情境,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目标有所明确后,激活其学习兴趣,再开展更为深入的自学。在整个自学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以“学案”引导内容为基本依据,逐步深入,学会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并突破知识难点。

二、课堂讨论的开展,浅尝知识解疑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中,学案引导作用在课堂讨论环节会得以充分地发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总结。

1.学生主体性质的突出

首先需要数学教师明确的观念是,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

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但凡是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学习问题,教师就没有必要参与指导。在笔者的教学印象中,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总是很热衷于指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错误,并“迫不及待”地公布正确答案,这样的教学课堂是违背新课程改革的指导观念的。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进行重新审视,笔者建议各教师可以将教学课堂比作一次辩论比赛,而

自己则是此次比赛中的一个主持人,尽量以客观视角来对待引导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来可以使得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表达能力有所增强,二来也使得课堂氛围有所活跃,让学生的学习状态更为积极主动,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启发引导原则的遵循

传统教学引导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在面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总是喜欢以最为直接的方式指出错误,认为这样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正视自己知识应用错误的观点,其实,这种教学方法会对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十分严重的打击,不利于后期知识引导的开展。笔者在遇到这样的教学问题时,避免了直接纠正的教学行为,而是采取问题补充的方式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再进行有效的二次引导。记得笔者在二次函数的知识教导时曾经布置过这样一个题目:某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已知,且该函数与x、y轴相交于A、B两点,其形成的三角形顶点为C,试求ABC的面积。问题提出后,笔者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观察他们解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几处较为明显的错误,此时笔者没有直接指出问题的所在,而是让学生以课堂讨论的方式来探讨该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此更正他们的解题思路。相比于传统教学而言,学生更能够接受这种引导教学方式,既保留了他们对数学知识学习探讨的兴趣,又激发了他们开拓创新的信心,取得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精讲点拨的开展,善于总结

当学生遇到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且通过集体讨论都无法解决时,数学教师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正是考验教师知识内涵和教学经验的重要时刻。通常状况下,笔者会依据问题类型来选择是采取精讲的深入引导还是稍加点拨即可。无论采取何种教学引导方式,数学教师一定要对变式练习进行精心设计,以此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为其后期新知识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还记得笔者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解法时,就在课堂开头用直接开平方做教学铺垫,然后再给出一个方程式,让学生试着将其配置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公式类型,随即学生们掌握了这一方程解法。有必要的话,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对某一知识进行深入引导,提升解题难度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程导学案的使用应该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整合现代教学的有效方式,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师在对导学案进行设计规划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全面,在边摸索边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一条适合初中数学知识教学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凤芳.让导学案成为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好抓手[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导学案 设计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12-01

为了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各大学校开始着力推行导学案教学方式。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发展时间不长,在设计导学案、应用导学案等方面存在缺陷和问题,导学案教学方法的运用并没有改善当前教学现状,这是目前初中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1.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师对导学案教学认识不足

导学案教学核心在于“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指导学生学习。导学案应该与学生生活、学习等课内外知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但是很多教师对导学案教学方法认识不足,例如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就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传授技能、知识和教学方法,列举的例子基本都是中考方面的数学知识,重点在于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见到更多的题型,希望学生能够延伸思维。

1.2让教材价值边缘化

初中数学教材是专家学者根据初中生所学数学知识精心编制的,教师设计导学案要以教材为本适当扩展并提高。但是实际情况是应用导学案教学之后,一部分学生认为教材不重要,在教师要求下才阅读教材或者根本不看,导学案教学的应用不仅没有充分发挥教材价值,还让教材价值变得边缘化。

1.3重陷“题海战术”

应用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教材相同,导学案的一部分也是习题。但是我国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主要是传授技能和数学知识,并且运用导学案教学易于实施习题训练,部分教师就将教材上的习题和知识照搬到导学案中,讲解完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后就要求学生做题,导学案教学变为课前做题、课中讲题、课后做题的过程,学生又一次陷入了题海战术,不仅没有提高学习效率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1.4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观念要求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认为导学案习题难度太大,或者内容繁琐复杂,完成导学案存在很大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无法提高数学水平,成绩较好的学生又无法从导学案教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

2.1导学案设计

每所学校、每位教师对导学案教学都有不同的理解,设计的导学案也各有千秋。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谁转出的四位数大”为例,导学案的设计应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教学重点和难点,即不确定和确定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分析,数字放置的位置判断;(3)探索和交流,探索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解决;交流就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学习,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新的和学习方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2.2导学案的使用

2.2.1创设教学情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建教学情境,例如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谁转出的四位数大”,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活动:

规则:每位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方框,同桌两人一组,使用转盘轮流转出数字并填写到智商的方框中,位置任意,转动八次转盘后同桌每位学生各得到一个四位数,比较四位数,谁的数字大谁就赢。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在第一次分别转出了下面几个数字:9、0、7、3,那么同学会将其填入哪个方框中?为什么?

在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创建教学情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2.2探索交流

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开展如下教学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将全等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边形有哪些相等的角和相等的线段?是否任一平行四边形都是由两个全等三角形组成的。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给出正确、客观的教学评价。

2.2.3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学案教学模式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采用导学案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展示学案和生成问题,而后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教学:小组内互相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师生交流、学习成果展示。以“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1)课前五分钟,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一元一次方程中如何设未知数,如果小组交流无法解决问题则要记录下来;(2)各个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未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找方程中的等量关系,其他小组如果回答了问题,就能不断生成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3)展示学习成果,例如多边形内角这部分教学中,有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问题,经过小组之间的互相交流谈论,有的小组选择从边上找分割点,有的小组则选择从图形外部找分割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散思维。

导学案教学是一种探究和尝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做好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工作,发挥导学案教学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案 编写

数学教学案,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学习方案。它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或学案比较,突出了导与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尝试编写了《初中数学教学案》,并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编写初中数学教学案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将我们编写初中数学教学案的理念、框架与过程与大家交流,以求抛砖引玉。

一、教学案的基本框架

在明确编写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将每一节课的数学学习,在明确学习目标后,一般分为三个环节:学习准备——探究形成——反思检测。下面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作一些说明。

1.1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建构好一定的心理基础,组建好相应的基础图式,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学习准备包括知识准备、情绪准备和工具准备。知识准备主要是学习本节内容应具有的知识储备。情绪准备就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心向,为学习新知做好情绪状态上的准备。为此,我们设置了课前导学与情境创设两个栏目。

在“课前导学”栏,引导学生作好知识准备与经验准备.通过设置问题、活动(如观察、剪纸、拼图)、练习、建议等,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调动到大脑的最前沿,为学习新知作好知识经验上的准备。如在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前,可设置问题:①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②一次函数有何性质?我们是怎样研究得到的?③何谓二次函数?它有哪些特殊形式?以此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函数知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调动到大脑的最前沿,引导学生类比一次函数的研究方法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在“情境创设”栏,设置引发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为探索讨论作准备。也

就是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心向。

如探究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可在课前导学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从比较笼统、抽象的问题逐步引向具体、细致的问题):①二次函数的图象会是什么呢(形成认知冲突)?②与一次函数相比,二次函数y=ax2+bx+C(a≠0)比较复杂。

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一般从哪里入手呢(重视一般科学思维方法训练)?③(承接课前导学)在二次函数的特殊情形中,哪个最简单又不失本质(二次函数)?④观察函数y=x2,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数”、“形”上的结论、猜测)?由此,我

们应该怎样来列表、描点、画图?

1.2探究形成

“探究形成”就是在问题引领下,学生尽可能地自主探索,教师适当引导、启发、指点,并通过问题的尝试解决,在运用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此设置探索讨论与尝试解决两个栏目。在“探索讨论”栏,一般采用填空格、问题串、提示语等形式去引领学生解读教材(读懂教材)、探索新知。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数学知识特征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情况,采用不同层次的探究方式,如引导式探究、开放式探究、自主式探究,逐步引导学生走向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策略的渗透。

采用填空格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复述新知要点,解读教材;设置问题串,在一系列相关问题引领下,导疑、导思、导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问题串中,应注意认知的层次性、形式的多样性,除了知识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外,还应有质疑性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问题等,由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通过提示语,作一些重点的提示、难点的释义、思想方法的暗示及学法指导等。

1.3反思检测

“反思检测”则包含小结反思、自我反馈、拓展提高三个栏目,分别从文本(陈述性知识)、基础操练(程序性知识)、拓展提高(延伸性知识)对所学的知识、方法进行反思检测.由此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自我检测与评价能力,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在“小结反思”栏,重点设置培养学生元认知水平的问题。在问题引领下,让学生从知识整理、探究方法、知识之间联系、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等方面,通过文字语言(用自己的话记录),反思自己学习中的得与失,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如“通过本课学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是学生应该养成的最基本的反思习惯,即每学一点,就应该问一问:“我有哪些收获?哪些困惑?”根据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特点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情况,反思的问题可作适当的细化,作一些要点提示。

如通过二次函数y=ax2(a≠0)图象与性质的探索及学生的尝试解决,应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整理):①本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整理小结一下。(结合学生实际,也可提出更具体的问题如:二次函数y=ax2 (a≠0)的图象是什么?有何性质?你记住了吗?)②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研究二次函数y=ax 2(a≠0)的图象与性质的?从函数图象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在“自我反馈”栏,关键在于通过精选的练习题,让学生自我测评和发现问题,同时,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获得教与学的反馈.所选练习题,应突出基础性,重视思想方法,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细加工、深化理解。

二、初中数学教学案编写

教学案的编写要始终牢记编写理念:数学学习不仅是获得结果,应深入探究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方法,数学理解应是“关系性理解”,学生学习数学应当逐步走向自主学习,归纳类比有利于问题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演绎推理有利于培养理性思维。在编写理念的指引下,教学案的编写一般应有如下过程(如图1):

参考文献

[1]叶红,汤炳兴.初中数学教学案(七~九年级,共6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新课改的出现使初中政治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也随着新课改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可行性入手,提出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实施原则,具体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24-01

由于初中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要准确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对政治的学习产生兴趣,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潜力。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应引导、启发学生独立地思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教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都在积极地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的质量。案例教学法恰好可以满足教师的期望,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学习就会动力十足,积极性大大提高。案例教学法具有生活化及典型化的特点,可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尤其是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发挥其重要作用。案例教学能够将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易理解,由教师将一些典型的案例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学生听,学生一般对案例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就会听得比较认真,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讨论、总结,最终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得到的结论更易使学生信服,同时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师生关系,可见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二、初中政治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教师在选用案例时一定要注重案例的针对性,在结合教材知识的同时, 应找一些与青少年学生有关的案例。所选用的案例应指向较为明确,能让学生在听完案例后不仅对课本知识加深理解,而且能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的七年级下册中第七课“防患于未然”的部分时,教师讲解了一个中学生李某的案例,李某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由于与社会上的几个无业青年交往,在他们的带动下,不仅学会了吸烟还开始打群架,最终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由于李某的家长及老师没有及时发现李某的这些变化,导致李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最后走向了犯罪的深渊。这样一个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由此引出该节课的主题:防患于未然。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政治知识,还受到了教育,对良好思想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2.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初中政治教学旨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性的要求。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珍惜学习机会”一课时,教师可以讲解一个贫困学生王某的案例,王某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瘫痪在床,只有母亲一人在挣钱养家,王某从小懂事节俭,知道自己能够上学不容易,就努力学习,上课时认真听讲,放学回家还得帮忙照顾父亲。但由于王某的母亲忽然下岗,无力再供王某上学,王某就辍学回家了,但在家里王某仍旧坚持学习,最终在自己的努力下学完了初中的所有课程。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将自己的情况与例子中的王某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要珍惜所拥有的学习机会,然后让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在班级中进行讨论交流,这样的思想教育更能达到实践性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初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运用,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案例要有针对性及实践性,科学、有效的案例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案例的选取可以是教材中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师在新闻中所看到、听到的案例,教师自己进行改编的案例也可以,只要符合教学的需要,不论案例是否真实,都可以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政治课堂上需要新鲜、不断的案例,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案例,且得符合教学的要求。有时候教材上的案例就很好,教师可以直接引用。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教师伴我成长”一课时,就可以引用教材上的案例:上数学课时,数学老师在台上讲课,班里的副班长小强周围的几个学生在课堂里上一直小声地说着什么,使周围同学听不清数学老师所讲的内容,数学老师就让小强坐到最后一排座位上,小强不服气,就在自己座位上坐着并没有按数学老师所说的做,这时同学们都觉得冲突即将爆发。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设想一下当时数学教师的想法及其接下来的举动,还有小强的想法及他会干什么,教师在学生发表完看法后也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的换位思考,更好地促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所以选择合适的案例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进行认真筛选,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案例。除了教师向学生讲案例的方式,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各个学校都已经非常普及。多媒体设施可以播放声音、图片、幻灯片,等等。政治教师可以将案例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上政治课,同时也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量。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我们维护正义”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两个初中生欺负一个小学生,跟小学生要钱,不给就要打他,这时教师可以先暂停视频播放,问问学生如果遇见有人欺负小同学该怎么办?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继续播放视频,视频中有个张同学正好路过,并上前及时制止了那两位同学,还将小学生送回了家。看完这段视频后,学生会回想起自己的做法,然后教师再进行正确地引导教育,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是显著的。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品等活动来呈现案例。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加强钻研政治教材,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同时,我们也该认识到案例教学在只是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寻求更多的教学方法,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汉和.如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1(3):23-24.

[2]王善军.案例教学在高中经济常识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10(8):39-40.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学导案;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学案导学是一种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老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辅导与教学,最大化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把握学习的进度,积极参与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实质上是以学生文本开展教学,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索、思考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记忆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将利用学导案的优势,探讨把学导案运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上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影响,由此寻找出科学的方法提高课堂质量。

一、把学导案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上的必要性

1.有效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

学导案就是老师根据教案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进行讨论、研究和交流的教学模式。将学导案的教学方式应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上,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大力发挥学生惊人的潜在能力,极大地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讨论、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高效、科学地促进初中数学的课堂效率提高。

2.激发学生能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运用学导案,老师依据教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得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推算过程。比如让学生思考问题时,老师就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交流、探索,让学生提出疑惑,为学生解答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调动学生能动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对学习有更大的动力。

二、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措施与方法

1.巧妙导入教学问题,使知识点深入浅出

在正式上课前,初中数学老师应导入与本节数学课需学习的知识点相关的问题,提出与教材相关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思考。在导入问题时,老师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及与所教数学知识点的关联度,保证问题的创新性、有趣性与实际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较深入的知识,让学生最简单、直接地了解所学知识。比如,初中数学新人教版教材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章节的教学,老师可以利用埃及的金字塔与三角形的相似度提出“金字塔的形状是什么?有多少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这些形状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使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从而轻松地记忆三角形的公式、理解三角形的原理和掌握三角形的特点,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2.创设老师与学生互动、合作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合作就先要有互动,创建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的教学环境是学导案应用在数学课堂上的又一突破,更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之一。比如,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章时,老师可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3轮竞赛,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举例生活中由直线与圆组合的建筑物或物品”,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再请每小组推举一名学生把小组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全班学生评价,例子举得最多、最适合的小组加一分。然后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这些建筑物或物品中直线与圆有什么关系”,这轮进行抢答环节,只有举起手并站起来的学生才能回答,回答最多、最正确的小组能够加上一分。最后由老师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写出例题请学生解答,答对的小组加一分。在下课前向全班学生奖励得分最多的小组。这样的分组合作、互动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竞赛的紧张情绪下加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3.借助现代技术进行高效教学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借助现代技术进行教学,引入网络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投影仪器、幻灯片、视频播放器、电视等手段将枯燥、单一的数学知识生动、有趣和三维地展现出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能够减少老师的工作量。比如,讲解空间几何的知识点时,可以利用投影仪和幻灯片播放三维的空间图片,并在屏幕上展示解题过程,将抽象的立体几何具体化,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从而提高初中学生数学的教学效率。再如,讲解轴对称这一知识点时,利用计算机操作演练,将轴对称图形对折、翻转,从而让学生清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应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融入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求,提升学生各种能力,从而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要合理运用学导案的方法,高效、科学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与快速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因此,老师需提升自身素质,深入研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忠科.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46-0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即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模式下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一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整合统一,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初中数学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一直不高,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也是众多教师探索的重点问题之一,将学案导学应用在其中就能够很好的提升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将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呢?

1.以学生为主体,编写合理的学案

初中数学课堂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课程与教材的要求进行编写,编写出的学案需要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此外,在设计学案时,需要以教材为中心,对知识点进行迁移,设置出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习题,当然,题目的设计要有层次感,要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如在进行有理数乘方教学时,可以设置好这样的习题:同学们,你们在外面吃拉面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情况呢?拉面师傅每次将面条对折就变为原先的两倍,假如在拉面之前是一根粗面条,请大家思考一下,经过拉面师傅对折1次、2次、3次、......N次之后,拉面的条数是多少呢?同学们能不能用公式来表示呢?将问题与生活联系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在头脑中进行回想,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这类问题进行积极的思索与讨论,这样即可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制定好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

在编写好学案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来制定好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这也是激发出学生学习动力的前提条件,当然,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不同的。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教学的过程中,学习目标就是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条件、全等三角形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严格的围绕这样的学习目标来开展教学,完成之后,则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整个学案的导学环境以及学生学习的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控,防止课程出现冷清的情况,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讨论,待讨论完成之后再对全班同学进行提问,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至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3.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突破重点、掌握难点

数学教学中的公式、概念、法则、定律都是一些抽象性较高的内容,从这些抽象的内容中探索出知识的本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帮助学生突破重点、掌握难点。

对于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可以使用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即点拨与精讲的方式,点拨就是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精讲就是对课堂教学中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该将这些问题上升至一般的规律,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中掌握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以上的目标,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尊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实现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的前提因素,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情况与学习情况,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3.2 鼓励学生,要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教师要鼓励学生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进行讨论时,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创设好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表扬与解答,让学生享受到质疑与提问的乐趣。

如,在进行二次函数教学时,可以先布置这样的题目:

y=x2-4x+3的图像与x轴相交于两点(A、B),顶点为C,求ABC的面积。

在解题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得出的答案一般有6、3、2、1四种,在学生解答完之后,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看结果为6、3、2、1的同学都是怎样得出答案的,在讨论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就能够意识都自己做错了,这时,教师再来分析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样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4.教学完成后,进行学法分析,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课后的拓展包括扩展练习与学教反思两个过程,为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这些实际情况设计出一些具有实践性与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和研究,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此外,也可以在学案中设计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课外探究问题,让有余力的学生借此来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达到扩展知识面、开拓视野的目的。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有着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特征,将学案导学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时,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注意引导的策略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导来促学,从而实现提升教学效果、优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怡虹.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03)

[2] 王强."学案导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2(03)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13篇

教育发展学学者认为,教学活动是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过程,而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进程。教师在数学教材知识点、数学问题案例等传授、讲解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课堂环境、学生主体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和思虑,选择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案例是数学学科的“代言人”,是数学学科的“灵魂”,数学学科目标要求、内涵要义等,可通过数学案例进行有效呈现。学生是数学案例教学的对象,需要学生个体身心融入案例教学进程中,与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深刻、细致、高效的双边互动。实践证明,学生主体参与的互动式案例教学中,其效果远远大于传统教学模式。如何在案例讲解中科学运用互动式教学方式,需要教学工作者忍者探索研究。本人现结合自身在案例讲解中的体会认识,对互动式教学在案例讲解中应用进行简单论述。

一、在师生互动中,开展案例解题思路讲解

常言道,思路清,则方向明。学生只有准确、全面地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意图、思路,才能有的放矢,行之有效地开展案例解答活动。解题思路讲解,是数学案例教学活动的承接环节、重要部分。教师直接告知、和盘托出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难以达到培养锻炼学生探究分析的能力目标。因此,在案例解题思路的讲解活动中,教师应将初中生“引入”其中,参与其中,与教师共同承担探寻案例解题思路的“重任”,与教师一起,共同“劳动”,完成对问题条件内涵以及解题要求的感知、分析活动,并组织学生围绕“如何根据解题要求”进行探析推导活动,使其案例解题思路讲解活动,初中生成为其中“一分子”,协作劳动,共同探讨,展现初中生的主体特性,提升初中生的探析能力。如“如图所示,在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交BC于G,DEAB 于E,DFAC交AC的延长线于F.”案例解题思路讲解环节,教者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能动特性,引导初中生参与完成该案例解题思路的探析活动。教师向学生提出:“所揭示的问题条件中,告知了哪些数学条件,这些条件隐含了哪些数学知识内容?”初中生进行问题条件探知活动,在阅读和分析问题条件中认识到:“问题条件中隐含了等腰三角形的关系,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知识点”。教师提问:“该问题是要求‘证明BE=CF’内容,能否从问题条件中找出与之相联系、密切的内容?”初中生此时将问题条件与解题要求进行综合考虑,认识到:“本题综合考查了角平分线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教师对初中生所探析获得解题思路进行补充完善。在此过程中,初中生参与案例思路讲解活动之中,并在师生互动的交流沟通中,思考分析解题能力得以有效训练和提升。

二、在探讨交流中,开展案例解题策略讲解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是整个数学案例讲解的根本目的和重要任务。初中生解题策略的有效掌握,能够为自主解题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和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师在问题案例教学中,对解题策略的讲授,不能“包办”,应该让初中生参与其中,配合教师的“指令”,就解题问题的方法,与其他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辨析、研究等合作交流活动,在深入甄别、集思广益的合作进程中,总结、推理和概括出问题解答的策略或方法,使其案例解题策略讲解活动具有显著的双边性、双向性,加深和增强初中生解题策略的认知深度和掌握程度。教师在引导学生不断探索,让初中生思维分析活动更加深入,同时,也促使初中生养成乐于合作,勤于探析的良好解题素养。

三、在多样评价中,开展案例解题活动指点

评价学生解题表现和效果,是案例解题讲解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初中生学习素养较低,解题技能较低,容易在思考、分析、推导、判断等解题进程中,出现瑕疵和不足。教师此时就要指点迷津,发挥“主导”点评指导功效,首先做好调查工作,对初中生解析案例实际由客观、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在此评价活动中,教师不能“一手包揽”,应创新方式,采用教师点评、师生互动、生生思辨等多样性的评价活动,让初中生进入评价活动之中“做评委”,对自己、他人的解题活动过程进行反思、评判、指点、整改等活动,以此提高初中生思维、辨析、反省的深度,提高初中数学案例讲解活动评价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参与的多样互动评价教学中,要切实做好引导作用,避免“放羊式”、超过预设范围现象的发生。同时,教师评判语言应多积极鼓励。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的学科,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二者密切联系,而其中最好的联系方式莫过于生活化教学。数学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数学现象都是在生活中出现后,继而引起数学家的兴趣,继而深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可谓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课堂还原,从生活化的角度着手,探究各种数学现象,学习并掌握各种数学知识。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涵义及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结合生活化教学方式,无论是对学生理解知识,还是教师教学知识,都起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良好效用。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涵义

何谓“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生活化教学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生活实际,开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充分引入生活化概念,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经验与教学主题、内容相联系,用生活化的方式,通俗易懂地解析各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现象与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透过数学知识,深刻认识生活并了解生活,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现象的分析与探索,促进数学知识的不断丰富。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价值

数学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工具性学科,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和科学素养,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锻炼了学生的生活能力。以初中数学中的《课题学习――选择方案》一课举例,在对该课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时,笔者并没有空谈如何选择方案,而是通过将其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给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教学中笔者先后设计了如“选择何种灯泡最省电”、“采取何种租车方式最省钱”、“何种购票方式最便捷”、“何种调水方式最有效”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生活化情境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案例,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旦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的知识学习自然就轻而易举。

二、初中数学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如何有效地将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付诸实践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导入及实验教学。以下逐一进行讨论。

(一)创新教学设计

对于初中生而言,数学学科由于接触的时间较短,因此不断认识和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对他们来说还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保护好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应当与学生实际能力及发展情况相吻合,所设置的探究性内容应当难度适中。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思维,积极拓展新思维不断创新,以避免僵化的传统教学思想统治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致使学生丧失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留存足够的自主发现与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才能真正将概念、过程及结论了然于心,并发现数学的基本原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生活化情景导入

课堂导入是每节课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时,要用生活化的情景进行导入。尤其是在上新课时,良好的导入可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再结合生活化情景,就很容易将学生的这种积极性转化成为对新课学习的兴趣。总而言之,初中数学生活化情景导入在数学教学中十分必要。笔者在教学中,通常会选取电视节目《非常6+1》、《数学解密》中的一些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奇特的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并进行有效的梳理,并将学生已经学过的和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与节目相结合,最终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听。这样既引起了学生对课堂的极大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以说一举多得。

三、结语

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全面地、立体地、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喜爱数学,使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案例教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方法

1.案例研究背景与目标

关于方程的数学思想,在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就有所提及,以案例援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方程的古代历史,即古代数学家为何重视方程组的研究,明确方程组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学习理解的双重效果。相关的案例教学目标可概括为:

(1)引导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古代数学历史研究成果;

(2)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掌握“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按照这种方法掌握更多的初中数学知识。

2.案例研究阶段

围绕以上提及的教学目标,以教师引导和学生资料查阅的合作探究方式,分别从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学习成果阶段入手研究。

(1)问题情境阶段。发放有关《九章算术》的资料,并介绍:《九章算术》源自于两千多年前,书内记载很多沿用至今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譬如“牛五、羊二,等于十两黄金;牛二、羊五,等于八两黄金。问羊一值几两黄金”,按照书中的“齐同”演算,即“牛10、羊4,等于20两黄金;牛10,羊25,等于40两黄金。前后两行的牛10,而黄金多出了20两,主要是多出21头羊的价钱,则可推算出羊1值二十分之二十一”。

根据案例,我说明了以上“齐同”演算中“化归”和“消元”的数学理论,并对学生强调这些数学理论,对当前“一元一次方程”数学计算有很大的影响。

(2)实践体验阶段。初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亘古至今的数学意义后,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人数为6人,要求每个小组在三天时间内,通过书刊、网络等渠道,了解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资料,分别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化归”解法,同时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答题进行求解。期间,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分组研讨情况,并对主动请求帮助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3)表达交流阶段。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需要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活,在小组内进行汇报,在合并重复资料和剔除错误资料后,将全部资料进行组内汇总,随后委托组内的任何一位同学,在班级内进行汇报。在汇报期间,由笔者进行引导,将每个小组中的资料,将最具代表性的资料、意见和建议提炼出来,再将各组编制的应用题目打乱,由各个小组随机选取一个题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组”,完成题目的解答。在整个表达交流阶段,我们需要综合各个小组提出的意见,检查每个小组意见中客观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反思性的建议,促使整个交流程度内容更完善。

(4)学习成果阶段。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初中数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按照以上的方法开展案例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教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并思考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即强调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至于以上案例教学的总结和评价,笔者认为可归纳为两点:一方面是案例教学兼顾学生的个体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另一方面是案例教学的实践性特征,直接贯穿于整个课程,正面要求教师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设计出更多的数学案例,让案例教学更彰显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3.教学经验总结

以“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作为案例,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至少有以下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1)为学生量身定制。学生是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学习主体,课程开展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案例的设计,务必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选择学生周围最熟悉的事物,另一方面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将数学知识循序渐进地融入案例中。

(2)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和素养外,还要求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学生可进行案例形式之间的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课堂上,每个小组进行互动性讨论,以此全方位了解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知识。这种方式,既能减少教师的工作程序,又能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主动性。

(3)间接“点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属于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在没有标准教学预案的情况下,由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活动期间,难免会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适时,教师不需要即刻为学生提出解决方案,而是在案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获得攻克难关的具体方法。

(4)师生交流的加强。活动过程中,无论是问题的解答,还是气氛的调节,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具体要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容,以及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而定。但总体的原则,要求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新奇感,这样才能保持学生探究初中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语

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教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并思考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即强调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通过研究,以“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基本明确了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方法,但考虑到不同数学课程学习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笔者认为以上方法需紧扣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予以因地制宜地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