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尽管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英语教学界的普遍认可与重视。然而,大多数英语教学者对该如何开设这样一门全新的英语学习课程仍感困惑,常常疑惑究竟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来建构这门课程。困惑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它既不同于一般语言技能学习类的课程,也不同于一般语言习得和文化素养提升方面的课程。严格意义上讲,英语教学界所言的“跨文化交际”不是沟通与传播领域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它首先是建立在语言学习基础上的。而这种课程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其课程的教学理念建构也同样具有复杂性,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理念建构的综合性

1.学术理性主义教学理念的渗入。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英语语言类课程的延伸。尽管其涉及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但从根本上看,仍服务于语言教学,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从而更加自如地应用英语同英语世界的人进行得体有效的沟通。其课程是大学英语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就是说,在英语语言习得的语境下强化文化学习。从这个角度上看,其语言教学的载体意义不能忽视。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者,始终要明确我们是在进行更为深入的语言教学。那么学术理性主义教学理念就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理性主义十分强调学科内容,强调其对于学生智力、价值观和思维等方面的影响,主张语言教学中应该大量加入文化与文学的比重。基于该教学理念,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建构不仅需要考虑跨文化交际理论方面的内容,即文化理论与现象等方面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即词汇、语法、段落、篇章等方面的设计。

2.关注社会和经济效益教学理念的渗入。跨文化交际课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当今社会,我们普遍认同不可能彼此孤立地生活,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而交际水平直接影响到现代人在地球村中的生存质量。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是学术能力,也是生存能力,与社会及自身经济效益相连。而关注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教学理念强调课程能够给学习者带来的经济价值,并且认为经济价值源于知识的获取,而英语则被视为获得知识的重要工具。由此说,追求经济价值是学习英语的理由。这也符合哲学意义上的功利主义思想,即“衡量教育的标准是实现价值与创造价值,教育是为职业做准备,社会的需要就是教育的需要,也是人的需要”。基于该教学理念,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建构需要考虑教学的实务性与功能性,不仅不能单一介绍理论,还要加大交际实务,让学生理解、体验、反思进而了解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如何成功且得体地完成交际事件,在授课中要重视课堂活动设计。

3.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渗入。跨文化交际课程不是一门单纯理论介绍类课程,也非一般语言文化类课程,它要求学生对文化现象的体验和对文化理论的理解,同时还要求学生将这种体验与理解内化为自身对于文化内容的领悟,以此来进行跨文化交际。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智力上的需求”,强调学生生活经历对其学习的影响,注重自我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培养。这也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实现论”理论,即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张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指导自己“自我实现”潜能。基于该教学理念,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建构需要关注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以及其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并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即重视学生对于文化问题的体悟与感受,尊重每一个学习个体的需求。课程还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并且在内容上做必要调整。

4.社会重建主义教学理念的渗入。跨文化交际课程涉及不同文化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以及社交禁忌等问题,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世界观与文化价值观问题。学生在学习他国世界观与文化价值观的同时,也会审视自身世界观、文化价值观,从一定意义上看,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人生的体验与领悟。而社会重建主义的教学理念主张为未来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公民,强调学校帮助学生重新看待某些社会问题进而去改变原有的生活。重建主义,也称改造主义,实际上是“对社会危机的一种态度和教育对策并且把教育视为社会变革的工具”。基于该理念,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建构必须重视学生的批判式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现实,敢于质疑。而且其课程的建构还需谨记“赋权”,即在授课时,给予学生一定权利,使其真正走出象牙塔参与社会人事等问题的查问,并且探寻解决途径。这能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成为社会中的理性公民。

5.文化多元主义教学理念的渗入。跨文化交际课程在多元文化共存的背景下形成并得以发展,最终解决的问题也是多元文化背景下人际沟通的问题。因此,课程主旨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文化,面对文化差异,学会欣赏不同文化的价值。而文化多元主义教学理念主张学校让学生接触不同文化,面对文化差异,提升少数民族自尊心,学会欣赏不同文化的和价值观。文化多元不仅指不同文化共存,还要求在承认不同文化差异的同时平等地对待差异。其理念实质就是促进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基于该教学理念,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建构必须明确态度问题,即零评价的态度与尊重的态度。前者指对待不同文化,尤其是出现较大文化差异时,尽量不要贸然评价;后者指对待所有文化都要尊重,即使出现不能欣赏、接受和理解的文化现象,也要做到真心尊重。在讲授跨文化交际课程时,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环节去帮助学生减少偏见与歧视,教会他们尊重和理解并且主动保护不同文化的特性。

三、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理念建构的整体建议

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语言学习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视野、跨文化意识、自我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历史性评价等综合素质。高一虹曾指出,“跨文化意识与自我反思能力是基于‘人’的内在素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尤为重要。具有这种素质的人,能够敏锐地意识到文化差异和差异的可能性,意识到意义、习俗、价值观念的相对性,从本群体中心主义中超脱出来,用多元视角来看待世界、看自己、看其他人、其他群体的关系”。具体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扩大接触目标语文化的范围,拓宽文化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从而进行真正得体而有效的交际。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本文首先阐述了语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然后分析了目前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最后给出了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措施。

关键字:口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Lado(1957)在他的《跨文化的语言学》(LinguisticsAcrossCulture)一书中明确指出:“一种语言既是一种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该文化其他组成部分的主要表现手段,影响到双方的文化传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文化是语言的底蕴。人类通过语言沟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同时,语言也存储了前人的劳动和生活经验,记录着民族的历史,反映着民族的经济生活,透视着民族的文化心态,蕴涵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是文化的载体和结晶。Krashen(1981)指出:“我们可以用我们已经用以定义文化的完全相同的措辞来定义语言。它包括一个人想要理解的一切,以便能够以一种他们可以接受的与他们自己的方式相对应的方式,与其他语言使用者进行像他们彼此间那样进行的充分地交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一个方而。”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交流思想、协调行动,而语言则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与此同时,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又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一个民族各层次的文化必然会在这个民族所操的语言上留有印记,由此体现了语言的.文化载储功能。而文化作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则制约着语言的形式,不断地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丰富和更新着语言的文化内涵。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世界上几不存在脱离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脱离特定文化背景和内涵的语言。因此,不了解文化就无法真正学好该种语一言。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恢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

从形式上看,英语教学直接从事的活动是异语交往和交换,从内容上看,实际上是在不同的文化体系和文化形态之间往返穿梭。其目的在于达到文化内容和文化信息的传递与现解。语言不是无意义的符合体系而是有特意文化转移和文化意义的文化载体。英语教学正是以语言教学为手段去探索目标语言上所记载和表达的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

二、口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对外交往日渐频繁,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视野开阔、知识面广,既了解本国文化又能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精华的跨文化交际型人才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的迫切任务。

然而,纵观目前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文化因索在外语教学中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人们对语言的片面理解,在外语教学中,只把语言当成一套孤立的符号系统来传授,词汇和语法几乎成了外语教学的全部内容。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仍习惯采用“语法——翻译法”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单词释义及语法分析上,而学生也误以为只要记住了单词,掌握了语法就能学好英语。其结果是许多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在工作、生活中连简单的日常英语都不能应付,既不能听,也不能说,造成所谓的“聋哑英语”。而在“直接法”、“听说法”等教学模式中培一养出来的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虽有所提高,但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却常常犯语用错误,造成交际障碍甚至误会而不知所措。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造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不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所学语言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对相关的风土人情、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知之甚少,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并用它来进行交际。

在我国,由于条件的限制,英语学习者很少有机会直接从英语环境中习得这门语言。学生的注意力只能局限于为数不多的课本上,注重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部分促成了以获取词汇、语法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得非常辛苦,不时抱着单词表甚至辞典死记硬背。尤其严重的是,他们掌握了人量的词汇,谈起语法也能头头是道,考试时也能“得心应手”,发挥“出色”,但一旦需要用英语进行交际(如对话时),问题就来了,或者用词不准确(原因是他们惯常通过汉语意义来记忆英语单词,但两者却不完个对应),或者使用语言不得体(如称呼语的误用,词语使用不当等)。学生在大学里要通过英语水平的分级考试,他们一旦毕业参加工作时,用人单位也以他们的英语能力级别证书作为录用的依据,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注重毕业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而非一纸证书,这一点应当起我们的注意。

三、口语教学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3.1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交际双方必须对对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上课时应结合教材内容及所教学生的特点,适时、适量地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指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价值观、信仰、信念等等,此外也可通过课外发些讲述英语国家文化习俗,尤其是有关与中国有着显著不同的习俗的兴趣材料以加强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例如,在顾日国主编的《跨文化交际》一书中,他曾介绍了这么一个看似让人好笑的故事,一个台湾青年和北欧某国的姑娘结了婚,并且随姑娘一起到了北欧工作。婚后不久小伙子的母亲从台湾赶往北欧去看望他们,谁知见面后的第二天,这位母亲就执意要回台湾,因为姑娘在婆母入住的第一天就问她打算要住多久。很显然这是一起典型的跨文化交际的案例。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媳妇理应对远道而来的婆母恭敬有加,百般孝顺才是。这样对婆母说话,几乎每一个婆母肯定都会理解为这是要催促她快走,而在欧洲,这样的询问方式是很普遍的,因为主人主要是想了解清楚客人的打算后,好作一些具体的日程安排。所以了解到这种文化的差异,我们不仅能够避免尴尬,甚至还能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此外,充分利用外教的优势。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看,和讲这些本民族语的人接触是十分必要的。这些外教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能生动、形象地讲述本国的社会情况、人文地理、文化生活以及风土人情等,使学生能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介绍学生多读一些原版的文学作品,平时要多向学生推介一些原版文学作品提醒他们在阅读时留心和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例如,有一名学生曾经告诉我这样一件事:那一天她与一位外教谈起她刚刚看到的一则关于百岁老人参加百米竞赛的新闻,她就说了一句:“Heissuchanoldman.Couldherunanymore?”这位外教当时.就提醒她千万不能在称呼老人时用old这个词,而是应该用elderly或seniorcitizen。这名学生当时感触极为深刻,她说她有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件事。

3.2交际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导致学生在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为加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要的一点就是突破传统的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口语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地投入交际练习活动,并且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参加交际活动从而提高交际能力。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话动,尤其是小组活动,能减轻学生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使用口语。因此,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要求学生运用目的语完成某一任务,”可以催化学生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语言输入和产出的良好环境。

另外,与课堂的时间相比,课外的时间显然要多得多,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口语大赛,做英语游戏,进行英语讲演,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消化理解、吸收课堂上所学内容,增加学英语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去参加一些跨文化交际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感受文化差异,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灵活机动地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英语口语教学绝对离开不了多媒体资源,利用VCD、英语录像和电影进行教学,然后组织讨论。在看VCD、录像和电影时,学生们应特别注意日常活动的情景,如商店售货员和顾客对话等等,看完之后可采用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来学习。生动有趣的角色扮演是进行英语听说的最佳途径,也是进行英语交际的最佳活动。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学好英语的乐趣,更有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高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放英文电影时,千万不能一次把一整部都放完,否则的话,学生只是在看情节,而没有抓住该学的。只给他们放映一个个片断,通过某个片断的放映,来学习词汇、语法及句子表达方式,例如,在放映一部惊险电影的片断时,暂停一下,并让学生去猜测下面的情节,人物的对话,并通过对话中所体现的语法来进行操练。

又如,笔者在口语课堂上经常进行这样的活动,收效甚佳。给学生放映一个小片断,把声音消掉,以无声的形式播放,学生以PairWork的形式,一名学生看片断,另一名背过身去,不看录像,那一名看的同学边看边描述给他的同伴,放二遍之后,请不看的同学来描述,看一哪一组描述得多,描述得好,然后再放第二遍,学生们继续进行描述,继续补充,等到第三遍,背过身去的同学就转过身来看录像,通过自己亲自观看来检验刚才的描述以及同伴的描述。通过这种课堂活动,笔者发现学生的兴趣特别的高,课堂气氛特别热烈,学生们三言两语,七嘴八舌,互相竞争看谁说得好,说得妙。同时放映片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限制在3分钟左右,这样学生们往往意犹未尽。在三遍都放过之后,让学生们之间

互相检查刚才在描述时所犯的口语失误,看到自己所犯的失误被同学们检查出来,往往会印象更加深刻,减少以后继续犯此类失误的频率。

此外,学生应该多收听收看英文广播及电视,录音材料,一定要以真实材料为内容。运用电影、电视、VCD、DVD以及录像教学片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

直观地了解目标语文化的方方面面。

3.4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文化素养

这是针对教师自身而言。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是培养纯语言能力,即培养学生具备能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然而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往往造成“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和“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英语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英语口语教学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轻视文化教育的状况,应该明确口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而应把与所教语言有关的文化背景纳入教学中,使英语口语教学深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使学生能够懂得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

目前,国内外很多语言教材都采用了不少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材料,有些对话是研究文化差异的好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材,使学生对本民族与异族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具有识别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正确性,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师若想使学生在学习口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自身就不得不首先尽可能通晓英语语言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意识。

3.5加强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

主体文化是指母语文化,与客体文化一样,也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索之一。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外国朋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并经常问这样的问题,如孔子、道

家、中国的象棋、围棋、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的风俗习惯等,这是广大教育工作

者及当代学生值得重视的问题。若常常不能给问话者以满意的答复,就会给跨文

化交际带来不利的影响,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话题是受双方制约的。所以在跨文

化交际中要加强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即与本国有关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民族及民族信仰、婚俗文化、饮食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古迹、风景胜地等,从而有效地避免交际中出现的尴尬。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还要注意摒弃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既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而鄙视母语文化;同时也不因沉醉于自己五千年的文化而把其他文化说得一无是处。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文化无优劣之分,要充分尊重不同的文化。应做到既不崇洋,也不排外;坚持各种文化相对性和文化的互渗互补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安旭红,在外语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运用能力,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

[2]程晓莉,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安徽农业人学学报,2003

[3]程娅,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

[4]玛巧丽,淡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英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这就促使众多高校不断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并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从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当作主要的英语教学目标,导致英语教学始终难以达到预期理想的目的,也无法让学生利用英语进行顺利的交流,无法迎合市场发展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在此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谈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促进高校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达到推动高校英语教学发展的目的。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

教师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做的是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对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组成要素。从本质上说,学生必须要掌握相应的语言能力,包括语法知识、句型结构等等才能够组织语言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语言环境

在此基础上,语言环境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要素之一。具体地说,语言环境可以归结为语言发生的情景、各地的风俗文化等等。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导致其语言的思维不同,其所表达的意思也并不一样。在正常的跨文化交际中,因为语言环境不同所导致的问题并不少见。

(三)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交流者的文化底蕴也是跨文化交际的组成要素之一。从根本上说,语言是某个地区或某个聚落在文明和文化不断发展与进步中逐步形成的,当地的文化与历史造就了各地语言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交流者需要寻找相应的话题,需要进入相应的语境,需要根据交流的文化背景来说出得体的话。换言之,如果学生没有相应的文化底蕴,这就容易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理解他人的语言思维,也无法寻找相应的话题并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良好有效的交流。总的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本质就是跨越文化、文明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它要求学生拥有基本的语言能力,能够进入相应的语言环境,并且可以在一定文化底蕴的支撑下寻找相应的话题,利用得体的语言保持有效的交流,这就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一)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从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长期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导致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较低,无法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地说,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下,部分教师以帮助学生应付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反复的练习,并针对学生的应试能力进行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很难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写作、听说能力,也无法切实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无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师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集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教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也就是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简单地说,教师不能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也不能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而应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使学生主动的建构语法体系并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以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中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在传统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阅读,而后根据材料后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在不断反复的练习中提高应试能力,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自主探究模式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相应的阅读教学任务,例如找到每一个段落的中心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将课堂教学时间的25%留给学生阅读,35%留给学生自主探究,20%留给学生讨论与交流,最后的时间对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完全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就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和资源进行探究,其获得的认知更加深刻,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高校英语语法教学中,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就能够避免大量的讲解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建构系统的语法知识,达到提高语法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目的,这就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实践教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应该让学生进入到相应的语言环境中,要让学生逐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要熟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思维,避免学生误解他人表达的真实含义。因此,教师应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真实的交流,要通过真实的跨文化交际逐步领悟不同文化语言思维,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他人的真实含义。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进入社会进行跨文化交际,可以进入外资企业进行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利用英语与他人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这就能够将高校英语教学上升到实践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与他人的跨文化交际中对特定的语言环境有所领悟,能够逐步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思维,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与设备,教师就能够组织学生利用MSN、FACEBOOK等国外流行的交友软件与国外学生进行真实的交流,这就为高校英语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渠道与平台。在多媒体的有力支撑下,学生就可以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更简单方便的与国外学生进行真实的交流,并且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情景教学模式

此外,情景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情景教学模式,教师就能够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情景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分析和研究,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不同文化与语言思维的差异,能够站在新的角度理解与分析,最终能够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教师需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语言环境。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英语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应的英语视频或电影片段,并要求学生按照剧情进行角色扮演。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够进入到相应的情节和情景中,能够在特定的情景中开展更有效的英语听说能力训练,帮助学生领悟相应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首先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使用英语教学授课,并要求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另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英语学习小组,要求小组中的学生要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日常的学习与交流。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中与课后不断的进行英语练习。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这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领悟英语,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与此同时,教师要在进一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也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文化,能够在交流中寻找合适的话题,并进行得体的对话。这就需要教师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拓展教学,要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要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的教学。例如,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能够组织学生阅读西方的历史书籍,逐步了解与掌握西方的文明起源,能够逐步理解西方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习俗。这就能够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寻找共同的语言,同时避免学生因为文化习俗的差异导致交流的失败。又如,教师可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法给学生播放英语电影,让学生在观看电影或音像中逐步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达到提高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四、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必要性的论述,分析了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些措施。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及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人生价值观、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这一切就构成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英语所依附和产生的英语文化。目前,中国对各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成了当前外语界的主要任务。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cross culture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遵守着不同的交际原则,这些交际原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们蕴含着文化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遵循什么样的交际原则上,常常会受到他们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扰。

1.价值观念的差异:每个社会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它影响着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及交际原则。比如说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相反,西方人更强调个人主义。例如英语某些单词既有褒义色彩,又有贬义色彩,由于中西两种价值观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如ambitious一词,我们常取其贬意,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国人多取其褒义,表示有雄心壮志。

2. 礼仪习俗的差异:社会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沿袭下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习俗文化一般包括称呼、问候、道谢、打电话、告别等。例如,中国人常用“吃饭了吗?”作为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如按字面译成“Have you eaten?”外国人听起来就觉得很奇怪,有时会误以为你要请他吃饭。

中国学生学英语没有学习母语的那种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语言的同时一定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全球化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遇到文化障碍是必然的。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 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因此,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还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四、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许多英语教师对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语法结构驾轻就熟。但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就会感到自身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应到国外进修学习,亲临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氛围,耳濡目染,亲身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作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适当穿插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这些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等。要让学生明白, 在交际中,不能死死抱住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因为, 即使使用的语法词汇都正确, 也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外语的需要。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如播放一些专门介绍社会情况的记录片等,让学生直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外语人才的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外语工作者认真探索,努力尝试。

参考文献:

[1].Linell Davis Doing Culture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16-18.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给学生适时适量介绍英美国家文化、英语众多变体文化及合理处置本土与异域文化的关系,引起非英语专业工科学生对跨文化意识的注意,帮助学生在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正确使用语言,从容应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以前,这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所关心、研究的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更随网络的诞生,人类生活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中国的崛起吸引了全球的眼光,这一切使得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跨文化交际也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广义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是文化的一个载体,承载着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传承文化和传播文化最重要工具,语言也是一个社会群体标记,体现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特性。是语言创造了文化,而文化也影响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

文化具有鲜明的的民族特征,不同文化之间自然会产生差异,这些差异有宗教、哲学、道德方面的表现,更有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表现。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成为语言上的差异,这就是语言的文化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内敛,追求中庸,受到称赞和表彰,必有一番自谦之词或归功于集体,而西方文化中,人们推崇个人至上,追求自由主义,受到赞美和称赞,总是用“Thank you”坦然承受。在中文词汇中,凡涉及“猪”和“狗”的,多数用于贬义,因而有“狗仗人势”、“猪狗不如”的贬义词,而西方文化中,猪是聪明、文雅的象征,狗有忠诚、勇敢的特性,“dog”极少用于贬义,也不会有“stupid pig”的词汇。在英语中,常用狗来比喻普通人的生活和行为,习语“a 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重要的人)、“my old dog”(我的老朋友)、“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时候)等等。这里举的例证并不证明不同文化的孰优孰劣,只是说明语言的文化特性。在当今时代,随着文化交流的加强,不同文化会相互渗透与融合,形成了大量的外来语词汇和局部族群的语言变体,如黑人英语(Black English)、墨西哥英语(Chicago English)和亚洲美国英语(Asian-American dialects)等,这些也都说明语言的文化特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使用一定要遵循文化的特性,否则对方可能不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甚至会因误解而产生误会。

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可以将英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虽然现在跨文化教育得到重视,跨文化意识加强,但十几年应试教育下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英语学习的全部。实际上,语法和词汇只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不是语言的全部。二是学习方法陈旧。学习中只注意词、句的理解,不注重章节。三是语用能力强,文化素养低。只注重口语的训练,忽略语言的文化内涵。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制约了英语学习的效率,也会影响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从前述我们知道,语言承载着文化的丰富内涵,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因而学习一种语言,必须掌握这种语言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也同样需要掌握英美文化的内涵,在英语教学中,单纯的语言学习是枯燥的,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诱人的。

1·在教学中注重英美文化的导入

桂林工学院已经将《当代英国概况》、《当代美国概况》和《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作为选修课提供给非英语专业的工科学生,这虽然对学生理解英美文化有积极促进作用,也能帮助学生更有效的使用语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英美民族的发展历史、宗教道德、风俗习俗、人文地理等方面知识,慢慢去了解熟悉英美的文化,用所学语言传承文化和表达文化,让文化融解于语言之中,但教师在英语课教学中积极的导入英美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课文内容涉及到Different Ideas aboutFood and Drinks时,可引导学生自己来对比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学生了解有关中国人和西方人饮食习惯的信息是:中国人喜食鸡肉、鱼和海鲜,美国人爱吃牛排;茶在中国和英国都是the na-tional drink (举国饮用的饮料),但英国人喜欢在茶里加糖、牛奶或柠檬。如果提问学生:“‘红茶’英语怎么说?”学生都不假思索地答道:“red tea”。其实“black tea”才是正确的,学生会感到不可思议。那是因为中国人和英国人着眼点不同,同是茶,我们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故称“红茶”;而英国人注意到茶叶本身的颜色是黑的,故称“black tea”。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不能完全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

当课文出现music话题时,可以给学生介绍音乐的大致发展历程,介绍音乐的派别和风格。可以着重介绍美国音乐的发展:如何从blues经历country music, jazz, rock music,rap, hip hop发展到现代音乐,特别介绍美国乡村音乐发源地——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并播放几首经典的乡村歌曲,如:约翰·丹佛的《CountryRoad》《TakingMeHome》,卡彭特的《YesterdayOnceMore》和“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LoveMe Tender》等,在课文背景中出现的有关美国内战知识,可以给学生讲解有关美国内战的起因、背景以及林肯的一些生平轶事,让学生知道美国的历史以及林肯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再如,在学习Romance这一主题时,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的故事情节,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的修辞艺术和表现手法,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学水平。

教材里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如:西方节日习俗、中西方对待老人的不同态度、西方人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等等,在学习有关课文时,除了运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以外,还可以采取让学生讨论或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逐一让学生了解。同时,通过这些方法也培养了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文化背景知识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就越强,学习英语的信心也就越足。 转贴于

2·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现象,除了词汇的本义,还在词汇中蕴涵了丰富的内涵。如你知道“Friday”,而如果你不了解英美民族的宗教背景,不清楚耶稣蒙难的日子,你不会了解“Black Friday”的内涵,更无从理解“Friday face”的意指(意指“愁眉苦脸”),与此相似的还有“Sunday”,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也会理解为什么“Sunday”是每周的第一天?为什么“Sunday”要做礼拜?因为没有这样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星期五”“星期天”是没有这样内涵的。还有如“Chairman”为什么是“主席”?“Chairman”和“主席”又有何不同?这能从中英两民族的演化进程中得到答案,使学生领悟不同民族在演化进程中所衍生的语言构造的不同。类似的词汇比比皆是,信手拈来都可引出一些典故,教师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

3·语法中的文化内涵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且差异颇大。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要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因素,才会发现其中所包涵丰富的文化因子。如汉语说“一块面包”,而英语说“a piece ofbread”,尽管汉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的变化,但在概念上“面包”是一个可数名词。在西方,人们把面包当成主食之一,吃的时候把一块面包切成数片,有时还会在面包片上抹上奶油,再佐以煎鸡蛋或一杯牛奶。因而在英语中“bread”是一个不可数名词。再如这样一句:“My knife and fork ismade of silver.”这里的谓语动词怎么用单数形式呢?原来西方人用餐时的礼仪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双手齐下。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是一个整体。因而,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不是空泛的,实施跨文化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社会发展也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类交流愈加频繁,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有着较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在教学阶段,注重跨文化教育,能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 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 8(6)·

[2] 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J]·外国语, 2007, 22(4)·

[3] 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6)·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必要性的论述,分析了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些措施。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及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人生价值观、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这一切就构成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英语所依附和产生的英语文化。目前,中国对各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成了当前外语界的主要任务。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cross culture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遵守着不同的交际原则,这些交际原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们蕴含着文化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遵循什么样的交际原则上,常常会受到他们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扰。

1.价值观念的差异:每个社会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它影响着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及交际原则。比如说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相反,西方人更强调个人主义。例如英语某些单词既有褒义色彩,又有贬义色彩,由于中西两种价值观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如ambitious一词,我们常取其贬意,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国人多取其褒义,表示有雄心壮志。

2. 礼仪习俗的差异:社会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沿袭下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习俗文化一般包括称呼、问候、道谢、打电话、告别等。例如,中国人常用“吃饭了吗?”作为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如按字面译成“Have you eaten?”外国人听起来就觉得很奇怪,有时会误以为你要请他吃饭。

中国学生学英语没有学习母语的那种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语言的同时一定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全球化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遇到文化障碍是必然的。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 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因此,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还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四、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许多英语教师对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语法结构驾轻就熟。但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就会感到自身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应到国外进修学习,亲临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氛围,耳濡目染,亲身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作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适当穿插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这些国家的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等。要让学生明白, 在交际中,不能死死抱住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因为, 即使使用的语法词汇都正确, 也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谈起英语教学,人们认为英语教学只和读写译等几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有关。无可置疑,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因此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适当的融入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在任何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社会、宗教等背景的不同,因而各自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交际的双方不能融入同一个文化背景中,交际双方就容易产生误解。

一、为什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跨文化交际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文化又制约语言,所以语言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与文化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会导致语言各个方面,例如:语法、词汇、习语等差异。把跨文化交际意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意义非浅。

(1)把文化意识融入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英语的运用与理解。按照H•Ned Seelye的观点,他认为文化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C文化,即文学、艺术、、哲学及科技,另一个层次指的是“人们的生活”,即风俗习惯、传统和社会组织。 文化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语言教学的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相依存。因此,把文化意识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

(2)在交际中,杜绝语言使用上的错误。语言使用错误有两种:一是语法错误,一是文化错误。在英语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正确地语法,更要向学生讲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这样,当学生和外国人交流时,才不会因不懂得语言的文化背景用错了词而闹出笑话。沃尔夫森阳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了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的相对性。” 所以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

二、如何把跨文化交际应用到英语教学中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时时刻刻都要注意文化的渗入与融入,了解语言与语言之间的文化的异同,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学好。英语学习注重词汇,习语,语法等方面的学习,所以就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把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1.从词汇方面。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学生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单词时,经常由于不懂得某个单词的文化意思而使用错误,造成笑话。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把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介绍给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总结有文化背景的单词然后讲解给学生。例如:总结关于动物的词汇。在中国,dragon“龙”被认为是神圣的,是帝王的象征,但在西方,人们则认为龙是邪恶的象征。在中国,dog“狗”多被用在一些贬义词中,例如:“狗腿子”“走狗”等。但在西方,人们把狗看成是朋友,所以狗经常被用在褒义词组中,例如:“love me love my dog”“lucky dog”等等。

2.从习语、俚语方面。习语和俚语是人们在经过长期的社会活动和生活经历,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被总结掌握的词语。习语和俚语充分地体现了语言的文化环境,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讲解英语习语和俚语时,要格外地注意他们的文化内涵,要把跨文化交际融入到对习语和俚语的讲解中。如:当教师讲解“From that day on, we were always together, Lucy and me was like peas and carrots.”这句话时,如果只从字面意思理解,意思为“从那天开始,我们就在一起,露西和我就像豌豆和胡萝卜。”这么翻译是错误的,如果学生知道西方饮食文化就不会只知道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了。在西方烹饪中,胡萝卜经常被切成丁和豌豆搭配在一起,有圆有方,有红用绿。颜色鲜美,这样就可以作为配菜来装点主菜,使主菜显得更加鲜美。这两种蔬菜,有营养但味道一般所以不会抢了主菜的“风头”所以这里的豌豆和胡萝卜被引申为“形影不离”。如果不把跨文化交际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学生如何才能学到地道的英语呢?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从语法方面。教师应把跨文化交际应用到语法教授中,只有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解英语语法的文化背景,学生对语法的使用才能挥洒自如。例如:“It is important to talk with my teacher how to review the book.”这个句子的结构是it作形式主语,不定式作真正主语并后置。为什么由it来充当主语呢?如果学生们了解说英语国家人们使用语言的特点,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在英语中,人们习惯把冗长的内容放在句子的后面,用间接的词语代替冗长的内容,就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朗朗上口。由此可见,在英语的语法教授过程中,教师应把说英语国家人们使用语言的特点,及文化背景介绍给学生们是非常有必要的。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息息相关,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把英语学好,才能真正地做到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1995,(1).

[2]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调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6.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英语语言教学 文化背景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既塑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塑造;语言既反映社会现实,又对社会产生影响。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群体之间的思想、信息等的交流,是不同文化背景群体之间的文化接触。目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交际教学法、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其一是:认为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主要目的应当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语法的扩充、语法与句型知识等);其二是认为目前中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法进行。这种模糊认识已经对中学生的日常交际产生了不良影响。

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交际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学习外语,又通过了解语言背景去理解其文化,使二者互相贯通,互为表里,相互促进呢?我们认为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

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要贯穿于交际性语言教学的始终

1.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言产生各具特色,其交流方式就有很大差异。即使在同一种语言中,不同场合也要用不同的语言而表达。如:在英语里要表达歉意,可以说“Excuse me.”,也可以说“I’m sorry.”,但使用范围不同。如果无意中伤害了某人或有约而迟到了,可以说“Excuse me for being late.”或者“I’m sorry that I’m late.”。

在英语中,一个简单的见面问候,也因不同的情景而异。与人初次相识彼此问候,须用正式语言“How do you do?”其答语也只能是“How do you do?”;向熟人打招呼,多用问候身体状况的寒暄语“How are you?”;若只是一般随便向人打招呼,通常用“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等。再如,打电话过程中简单的用语“你是谁?”“我是……”,其表达方式与汉语就不同,须用固定句式“Who is that?”“This is...speaking.”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

在JEFC和SEFC教材中,上述交际语言在对话课中出现很多,在教学中随时可遇,而这些交际语言与我们民族的语言差异很大,因而要引导学生尊重这些文化差异,以客观、理智的态度来接受、学习,体会隐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2.文化背景不同限制着交际过程中交流的内容和行为方式。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不同,通常所表达的行为亦有差异。如在我国新结识一个人总习惯于拉家常,问及家庭、工作、年龄、薪水等状况;而在英美国家人眼中,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是相当亲近的朋友是不能随便询问的,并视为不友善的行为,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因此在英美国家中,既要避免初次见面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又要展开交流,就只好谈天说地、谈运动、谈晚会、谈比赛等,以求在爱好和欣赏上产生共识。例如,在英美国家中,受人邀请做客,赴约时尽可能正点;用餐时,你可以尽可能地去享受各种食物而无需担心会不礼貌,反而主人会因为你喜欢多食而感到高兴。

3.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过程中,对方表达信息的反应不同。

一个女子若长得漂亮,或某人具有某种让人羡慕的东西或工作干得很出色等,遇上一个美国人当面就会道出些赞美之辞:“You are beautiful!”“How nice your coat is!”“What a good job/you’ve well done!”等。然而要一个普通的中国女子正面接受一个陌生人或不了解的男子对自己容颜的夸赞,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会引起严重的误解。西方文化强调自我,如果按照中国传统习惯,以恭谦的方式作出反应,道出“不”“不怎么样”“哪里”等语,那就会引起很大的误会,甚至无意中伤害了别人。人家会觉得你认为他是一个说假话、浮夸的人。你应当对这些赞美之辞理所当然地接受,并用“Thank you”来回应他。

三、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词句的教学有必要进行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众所周知,英国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历经沧桑,这无疑对其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既然英语是一种多民族的混合体,这就使它的产生背景更神秘,更复杂了。如猪、羊、牛活着时被称为pig,sheep,cow或ox,而宰杀后上了餐桌就成了pork,mutton,beef。这是因为英国本地人Saxons(撒克逊人)把它们喂养大后上贡给Normans(诺曼人),宰杀后变成美味佳肴被法国人享用时,就变为法语了。英国中很多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外来语不断融进英语中,而词汇本身也会因历史文化的变迁发生一些或进或退周期性的变化,如Negro一词,过去提到美国黑人时,用Negroes,而种族歧视主义者则称他们为Blacks,大约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黑人掀起了反种族歧视运动(高中英语第二册下),开始为自己的肤色感到骄傲,于是自己改用了Black或the Black people,Negro这个词反倒被认为含有贬义,很少使用。同时,一种语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会吸收很多典故,形成文化经典,用以纪念古人或告诫后人。如经常遇到的Sandwich,jeep,cat’s paw等词组或成语都各有其来源背景。再者,对一些成语更不能望文生义,以免造成笑话。例如: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无意中泄露了机密)。在这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讲清两种政治文化背景在具体词汇上的烙印,否则是不可能达到准确运用的。

四、语言材料的教学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学科内及跨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理解语言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将课文背后的西方价值观作为主线,把课本中散落的文化知识点贯串起来,也可采用“文化旁白”(胡文仲、高一虹,1995)的方法,给学生加入文化知识的介绍和讨论。例如学习China Daily时,可以介绍当今世界的几种大报,以及它们的政治倾向和读者群等。JEFC和SEFC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文学名篇,教师可以以此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美感。因为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能生动具体地反映该民族的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高中第三册的“The Merchant of Venice”是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的作品,具有代表性,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对话的特色,从欣赏入手,去领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学家格林说:“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文化。”因此,不了解文化,想要轻松地学习、熟练地运用体现该种文化的语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学习外语最大的障碍是由文化语言的生疏带来的心理隔阂。外语教育专家认为:交际中的错误主要有两种,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再者,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增进学生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大纲语),对英语语言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成为能与其他民族和文化正常交往的新一代,能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杜瑞清,田德新.跨文化交际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Sandra,L.M.Nancy,H.,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Shanghai Language and Teaching Reach Press,1999.

[4]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国外外语教学,1995,(1).

[5]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1997,(2).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学;英语;口语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

文化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涉及历史、地理、文学艺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等。而语言是文化的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文化导入,应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二、口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1、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等也不尽相同.所有这些都通过其语言表现出来.英语教学不可脱离隐藏在语言深处的文化背景.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交际双方就必须对对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师可用一定的课时介绍有关的历史背景和事件,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2、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研究涉及交际的整个领域。交际方面的主要差异包括:中西方交际行为方式的主要差异,中西方在处理主要社会关系上的差异,汉英姓名和称谓的异同比较,中西方非言语交际的主要差异,汉英中常见的成语、谚语、俚语、委婉语及禁忌语的对比。英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民族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带有民族性;文化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文化是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为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激活学生学习口语的态度

许多来华从事英语口语教学的外籍教师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很多中国学生的害羞心理是需要师生共同突破的第一道障碍。应当说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能够流利地说好英语的,无论是为了应试还是为了应用,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怎样激活学生潜在的积极态度呢?我们不妨在备课阶段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任务,打消其害怕出错的畏惧心理;同时采取情境性教学设计方案,首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呈现一定的音像会话资料,必要时点出关键的可供学生模仿套用的句型、短语、词汇,之后按类似模式选题,如以谈论个人爱好的“Myfavorite…”等为题,由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作答,参考教师事先提供的有关材料,用目标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进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其逐渐放开胆子开口讲英语。

4、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文化素养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了跨文化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世界上的文化多种多样,千差万别,既有共时性又有历史性。教师必须要尊重文化差异,必须要以平等客观的态度对待异族文化,对不同文化群体成员的文化行为,要根据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标准进行描述和判断。同时,教师还要学会心理调节适应文化差异,即教师在与异族文化的接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心理换位、角色转换,设身处地去理解异族文化成员的行为。另外,教师还要学会寻找各种文化的共同点。虽然世界上的文化各有不同,但是不同文化成员在其基本的动机与要求方面是有共同点的。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尽量去寻找这种共同点。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是培养纯语言能力,然而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往往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英语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英语口语教学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轻视文化教育的状况,应该明确口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而应把与英语有关的文化背景纳入教学中,使英语口语教学深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懂得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意识 文化障碍 影响因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201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语言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而传递文化同样需要语言作为工具。以英语教育为例,英语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想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进行英语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克服文化障碍。

1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

1.1 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国际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地球也被称为地球村,跨文化交际也随之增多。如加入国际组织或是参加世界性的比赛,都需要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我们需要进行交流的不仅是自己的同胞,还有更多的外国友人。这需要我们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的改变和提升,在相互交流时尊重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考虑对方的感受,构建起平等、和谐、顺畅的跨文化交际,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1.2 新课改的要求

对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因其接受速度快,更应该重视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流意识,因而在英语的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就做出了相应规定。要求老师在授课时提供与异域文化的接触机会,让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差异有一定了解和鉴别力,明确中外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差别,熟知常见成语、谚语、典故等,对中外名人有所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否顺畅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分不开的。

2 教学中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2.1 汉语和英语的精确性不同

在用汉语进行交流时往往依靠特定的语境,对所交流的问题进行综合把握,而不会特定地为一个词设置概念。通过交流的时间和环境,对方就可以明确所指。例如在询问别人是否吃饭时,对方从时间上就可知道所问的哪一餐,而在英语中,为早、中、晚餐都设置了特定的词汇:breakfast,lunch,supper。

2.2 逻辑顺序有差别

思维方式的不同就带来英语和汉语在交流时逻辑顺序的差别。最简单的就是名字的设置顺序,中国人命名是先姓后名,而英文名则是先名后姓。时间上,汉语的逻辑顺序一般为2012年12月21日,英语就会表达为December 21 2012。汉语在表达时的逻辑顺序通常是前因后果、由大到小、由远及近、有总体到具体。英语在逻辑上则随意得多,他们可以借助连词来顺利地进行表达。

2.3 音形及功能的关注点不同

汉语通过整体关系来进行词、短语和句子的组合,总体上是形散意合的,用句子的具体意义来修补形式的差漏。例如:我没去过。结合对话可以将“我”去掉,“没去过”也完全可以表达意思。而在英语中,比较重视语法的形态,例如表达过去时的动词要进行相应的变形,go就要变为went;有will或shall的将来时动词就要保持原形。英语语法的总体特征就是注重形合,以形统意。

3 解决跨文化教育中存在障碍的措施

3.1 发挥老师在跨文化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老师在教育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老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塑造者和领路人,向学生传达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对学生以后生活工作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克服掉文化交流中民族感、价值观、认知模式、学习模式等障碍。发挥好教师在语言教学的主导地位和导向作用。

3.2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英语教材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的不同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来编写的,其中有学生必须熟知的基础知识,还有很多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对教材的全方位、深层次挖掘。例如教材中会出现一些国家的名称,老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国家的首都、地理位置、地区风俗、人种分布等;提到Christmas、Spring Festival这样的节日时,老师就可相应地带入节日由来、庆祝方式、中西节日的异同以及现在中外节日的相互渗透等等。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词汇、语法上,更要让学生加强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广泛地开拓,不做井底之蛙。

3.3 培养文化差异敏感度,激发跨文化交际兴趣

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往往可以引起学生探求的兴趣,老师在授课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例如常见的OK这个手势,在日本是代表钱,在巴西却被当成是粗鲁的表现;点头这个动作在一般国家都是表示肯定,摇头则表示否定,但在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却恰恰相反,摇头才是肯定的表现。这些都会激发其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兴趣。

3.4 设置跨文化交际的模拟舞台,增加体验感

老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出英语交际的模拟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角色扮演。例如问路、致歉、买东西、电话咨询等情景,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交际体验感,克服掉与外国人交流的恐惧感。

4 结束语

在国际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文化交流障碍,在不断渗透中培养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鼓励学生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余中和.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谈谈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

[2]张本慎.紧扣培养目标,狠抓基本训练――谈谈师专英语专业的专业课教学[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7).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跨文化交际 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进行联系,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是学习英语的主力军,他们在毕业后就要运用英语进行工作或者在相关行业工作,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要使大学生们不但能够用语言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能够理解该国的文化和习俗,不至于在交往中产生误解和纠纷。这就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提高学生在实际交往中的能力。

1 跨文化交际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本文中所论及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和我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跨文化交际为重点。王佐良先生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很多人认为学习语言就是学习他们的语法单词,学习说好这门语言的规律,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这门外语的文化背景,是很难达到有效的交流这样一个学习语言的目的的。大学生在经过多年英语学习之后,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交流所需的量,但真正能利用外语进行交流的学生却是凤毛麟角。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不能只侧重笔试的成绩,而要以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为侧重点,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跨文化交际为重点。

2 提高高校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与方法

2.1 提高高校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

英语教师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教育的主体,除了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外,还应传播所教授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师本人应该具备这些知识,并且掌握传播这些知识的工具和方法。但如今的大学英语课堂,还是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要教学方式,考试也是以记忆课本上的内容为主要方式,即使是考试得高分的学生在日常交际中也经常出现错误或不知如何表达,而其实很多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很多人都只是以教材为依据进行相关文化的讲解。然而,可以说,在当前全球化经济贸易日趋广泛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要求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尤其是对政治经济生活方面的了解,高校毕业生也是这些行业的骨干分子,因此提高高校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已经提上日程。

2.2 提高高校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方法

(1)引入跨文化教学,加强平时自我学习;(2)提高本土文化修养,理解多元文化现象;(3)发挥教师合作精神,实践跨文化交流。

3 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与方法

3.1 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

学生从小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在学习英语时,重视音标、单词和语法的记忆,句子结构的分析和语篇的理解。到语言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在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时,就会出现很多文化障碍,很多课本上没有学过的东西阻碍了成功的交际。很多人认为只要在交际中注意礼貌礼仪就不会出现麻烦,但礼貌礼仪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如果一味地用本国的常识和风俗去套用,就会出现套错的现象,出现交际障碍。在不同的场景下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要用不同的说法,仅仅学会单词语法,而不会灵活运用,是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的。所以,必须要树立起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3.2 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方法

(1)在课堂上导入本土文化,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对应语都不是很熟悉,在与外国人的交际过程中只好使用音译法,从而产生误解。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是跨文化交际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师生都应该加大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力度。

(2)搜索相关中西方文化方面的电影和视频进行教学,可以以不同方法欣赏,边看边讨论或看完讨论或看完表演等,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情境下的相关用语,或同一场景下的各种不同的说法。这需要学校提供相关设施。

4 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教育需要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要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教材的改革,教育理念的改革以及教师培训的改革等。教学主管部门应该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选择上进行改革和试点,逐步推进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推广;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出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以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以及语言文化的对比为资料的新型教材,来适应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在教育理念、教学目的、评估手段和方法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从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能力教育,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求;增加教师培训、师资培养的计划,鼓励英语教师多参加培训,多进行海外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总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育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动下会逐步得到重视,这同时也是职业及社会的需求,希望这种需求会逐渐转化为整个外语教学界的改革,并不断使之进一步扩展。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96.

[2] 王海英.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61- 62.

[3] 吕吉瑛.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问题[J].Crazy English Teachers:27-30.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能力培养

随着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人们逐渐意识到外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在读写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听说能力已经被明确写进了国家教委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多重视语法和阅读而轻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纲领,造成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与人交流时却听不懂说不出,在交流过程中出现误解和困惑的现象。而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摆脱“聋哑英语”,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自由交流,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外语学习的实质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由于社会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不同的语言思维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思维交谈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造成话语推论错误,造成冲突和故障。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在语言上有着直接的体现,并深刻地影响着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当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放在同等的位置上。这就要求外语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建构是必要的,给他们提供课本中语言知识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则更为重要而迫切。

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不能简单等同于对目标语言国家文化差异的了解。仅仅了解一两个目标国家的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培养对文化差异的识别能力。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了解的越多,就越容易对异国文化采取理解和容忍的态度。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与宽容来源于换位思维能力的提高。即一旦我们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不会对异国文化感到奇怪或者觉得不可思议。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的导入。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有多种方法。文化的导入并不是仅限于简单的背景知识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必须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与学生的兴趣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空洞、抽象、不好理解。教学中涉及到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背景,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查阅相关知识并加以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积累文化知识,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听说方面着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外语交际能力。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创造出具有英语文化特色的交际情景,组织学生在这种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自己设想的英美文化情景中,进行诸如打招呼、介绍、祝贺、告别、致谢、道歉、约会、购物等特定情景的语言练习。还可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短剧等方式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具有英语文化氛围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来,大胆运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感性认识。

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做跨文化交际的表率。作为教师,特别是外语教师,其个人素质特别重要。教师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无不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在课堂中,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尽量体现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在教学中把更多的异国文化融入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当中,引导学生以一种宽容的心理对待外族文化,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从心理上接受外族文化,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应尊重别人的交际习惯,不要将自己的交际习惯强加于人。从而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外族文化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调动外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从低层到高层,循序渐进。也就是说,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意识开始,进而端正他们对异国文化差异的态度,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最后再训练他们处理异国文化差异的技能和技巧。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这三项任务不能看成是不同学期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比较合适的做法是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教师在外语教学的课堂上应花相当一部分精力于介绍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交际规则等语言本身之外的东西。

三、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融入文化因素,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背景输入、进行中外文化对比、组织课堂活动等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帮助学生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提高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从方法上看,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同时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异国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参考资料:

[1]杜英秋.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3]黄志福.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文化差异.韶关学院学报,1994,(1).

[4]盛一英.试论如何加强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汉语教学;理论;实践;影响

在21世纪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都有着碰撞、摩擦乃至对立、冲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深入,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往与日俱增,外来文化元素与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差异明显,在跨文化交际中难免会出现文化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客观看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文化差异,克服交际中的潜在问题,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日趋重要。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要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而常出现的文化差异主要在于时间观念、客套语、餐饮习俗、隐私问题、称谓用语等方面。

一、时间观念差异对汉语国际教育课堂管理的影响

西方人以及学习西方文明的人们对时间的观念和概念很精确,守时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中国人对时间的观念比较模糊。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此类差异,在西方无论是拜访朋友或是赶赴约会,都会提前安排并计划,事先通知和约定,并按时赴约。而且会在拜访见面之前说明目的,商定好准确的会见时间、地点。而中国是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对时间观念并不明确,具有随意性的特点。拜访朋友或者赶赴约会等等事项的约见时间并不是固定在某时某分,而是准备了时间提前量,赴约的时间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在这方面,双方都认为互不适应,西方人认为中国人不守时,不信守承诺;中国人认为西方人做事太死板,缺乏灵活性。

课堂管理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管理需要时间的规约。不同的时间观念可能导致课堂管理的无序,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我们需要与学生达成一致的时间规约,以便更好地管理课堂,把握课时节奏。

二、中国式客套话对中国文化教学的影响

受中国传统封建制度和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推崇“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的中国人注重谦虚,视谦虚为一种美德,推崇“贬自己尊人”的为人处世准则,遵循“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原则。因此,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敬语和谦词,在与交往时,对待长辈或上级时要用敬语,如:“您”,“先生”,“部长”等敬语,否则会被认为失礼;谈及自己时要用谦语,否则会被视为有失礼节、没有礼貌。当收到别人的赞美或夸奖时,中国人往往倾向于不接受或者不正面接受,常使用谦虚的话来回答,有时还会加以适当的自贬意义,比如说:“哪里,哪里……”,“我做得还不够好”,“过奖,过奖……”,“不敢当”等客套话。

在餐饮习俗方面,热情好客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这一点在餐饮习俗上尽显无疑,中国人宴客吃饭,菜式丰富、待客热情。主人会提前预备丰盛的佳肴招待客人,但还会谦虚地说“没准备什么好菜”,“招待不周” 之类的客套话;席间,主人会主动给客人夹菜、敬酒敬烟,整个饭桌一直热热闹闹,饭后,会询问客人是否吃饱、吃好,还会自贬地说“招待不周,没让您吃好”。传统习俗中甚至还有“忍嘴待客”的说法,宁愿主人少吃一些也要招待好客人,唯恐怠慢了客人,尽显主人好客热情之道。

语言文化差异提醒我们必须重视汉语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尤其是要增加交际性内容,创设交际环境,让学生真正体会汉语日常交际用语中所蕴含的谦虚的文化心理,从而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

三、隐私问题对维护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隐私问上,中国文化是群体主义取向,所以强调人的社会的一面超过了个人的一面。而西方文化是个人主义取向,强调人的个人一面超过社会的一面。中国人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讲求相互关心,因此常常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乐于共同分担,替别人排忧解难,使人感到温暖、宽慰,人情味十足。而西方人坚持独立的自我观,在交际中比较注重个人空间、个人权力和个人隐私。年龄、家庭出身、工作单位、收入情况、婚姻状况、家庭关系、、私人友谊等方面都是个人的隐私范畴,既不愿意向别人提及自己的私事,也不愿意受到别人的评价和干涉。在中国人看来不去主动关心朋友所发生的事情,不去共同分担的朋友太过冷漠和冷淡,没有人情味;而在西方人看来主动了解朋友的事情,探听隐私共同讨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侵犯了他人的独立空间。

在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处理好与教学对象之间的关系。其中尊重他人的隐私是我们特别要注意的。跨文化交际的这些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建立平等互信的人际关系是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所必须的。

小结

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必然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国际汉语教育的发展与跨文化交际密不可分。不论是时间观念的差异对课堂管理的影响,还是中国式客套话对汉语言教学的影响,归根结底都是跨文化差异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运用好现有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本文只是从现有的跨文化交际的几个方面的理论展开了初步地探讨,系统的指导方法仍需不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8.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文化知识;教学交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061-01

1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也没有开设像本科类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概况、英美文化等专业课程,传统高职英语教学中能涉及到的跨文化方面的知识较少,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专业素养外,更注重获取知识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在高职专业素质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以前的旧式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课程教学要求,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在发挥自我潜能,让他们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跨文化知识的欠缺影响了高职英语的综合学习水平。

2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比较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学会如何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使用合适、准确的语言,要求学生通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成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能手,以尽快适应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岗位的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各国传统文化的差异的适应与掌握,才能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而学生如果没有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文化差异比较能力又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进行耐心地讲解和指导,培养学生的严谨、务实、求真、耐心的职业素养。此外,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等很容易造成跨文化交流障碍。

3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1)以高职生为中心,加强跨文化交际交流高职英语运用教学中,倡导以高职生为中心,现代高职教育科研在发展中总结出了“校本”理念,新鲜、效率较高、适应性较强的理念,值得每一位教学工作者认真推敲,并在实践中深入落实。

(2)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能力。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及充分运用相关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帮助学生做出准确判断,逐渐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扮演着指挥者和灌输者的角色,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好地将知识融化成自己,也不能很好地将学习的知识消化。高职英语教师自身应具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平时要尽可能地丰富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多阅读真实的语言材料,涉猎课本以外的知识,比如国内外的报纸杂志,时事新闻等,使自己及时并充分地了解各种地道的文化背景和新鲜词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在课堂上结合所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3)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如阅读法、讲解法、对比法是课堂文化教学最为常用教学方法。从教师层面,通过帮助学生阅读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直接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的文化知识加以讲解;再将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敏锐度。如果不能及时改变这种教学和学习的状态,学生后面会越学越吃力,最后完全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各个细节的知识点,从而让学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学生层面,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多开展创新性学习,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他们要有主人翁的意识,学习主要靠自己,教师只有学习过程中可以帮忙打开一扇通往捷径的窗户。对应的项目,利用课本知识完成,接受教师检查。小组内交流实践方法和过程,进行操作。

4结语

高职高专本门课程需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为高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践的保障,帮助高职生更好地认识书本的课外知识,提高英语的内涵学习。帮助高职高专学生除了获取理论知识之外,进一步加强专业素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综合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英语学习上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赵应云.全球化现象的文化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3,(03).

[2]杨海庆.文化全球化与提高跨文化交际素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2).

跨文化交际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在当今世界,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现实需求。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对个人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人们的交往和友好合作,而且对国家间和平共处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人们对于学习外语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今天,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已经不再局限于“交流工具”这一狭义的概念了。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学习一种外语除了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了解语言所反映的外国文化,以便能跨越文化障碍,得体有效地同外国人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文化教学”即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本国文化、外国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文化教学”的观念已逐步渗透到JEFC和SEFC等教材中,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和教材编写者认识到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及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人生价值观、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这一切就构成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英语所依附和产生的英语文化。目前,中国对各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成了当前外语界的主要任务。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遵守着不同的交际原则,这些交际原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们蕴含着文化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遵循什么样的交际原则,常常会受到他们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扰。

1.价值观念的差异。

每个社会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它影响着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及交际原则。比如说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相反,西方人更强调个人主义。例如英语某些单词既有褒义色彩,又有贬义色彩,由于中西两种价值观的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如ambitious一词,我们常取其贬意,表示野心勃勃;而美国人多取其褒义,表示有雄心壮志。

2.礼仪习俗的差异。

社会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沿袭下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习俗文化一般包括称呼、问候、道谢、打电话、告别等。例如,中国人常用“吃饭了吗?”作为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如按字面译成“Have you eaten?”这在外国人听起来就觉得很奇怪,有时甚至会误以为你要请他吃饭。

中国学生学英语没有学习母语的那种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语言的同时一定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总的来说,关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的研究还处于开创阶段,部分中学教师对这一问题的敏感度还不高;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人们的意见也不完全一致。基于此,笔者曾对中学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了详细的问卷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漠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根据对调查所得数据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高考、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法对中学英语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虽然大纲强调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高考并没有真正体现大纲的精神,而是过于强调对学生语法知识的检测,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查,从而导致了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乏。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在全球化带来的跨文化交际中遇到文化障碍是必然的。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因此,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四、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许多英语教师对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语法结构驾轻就熟,但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就会感到自身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应到国外进修学习,亲临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氛围,耳濡目染,亲身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与文化。

2.作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适当穿插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这些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要让学生明白,在交际中,不能死死抱住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因为,在涉外交际中,即使使用的语法词汇都正确,但由于文化背景上的理解不到位或误读,也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的需要,而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如播放一些专门介绍社会情况的纪录片等,让学生直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总之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外语人才的素质及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广大外语工作者认真探索,并努力尝试。

参考文献:

[1]Linell Davis.Doing Culture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200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