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

中学后勤论文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第1篇

要达到增强管理育人的功效,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加强和健全中职学校后勤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规范后勤人员的工作,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规范后勤员工工作来看,必须强化管理制度,推行两项措施。一要完善机构设置。因事设岗,细化岗位职责,提高办事效率,多谋事、少谋人,克服人浮于事,避免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发生。二要加大对服务人员的考核力度,通过考核实行绩效管理。东西湖职校在这方面主要做法如下:第一,建章立制。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下,学校后勤管理服务方面建设了《财务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水电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等近20个制度,并于2012年初制定了并完善了包括《后勤信息收集与处理机制》、《财产管理与维修机制》等在内的《东西湖职校后勤工作运行机制》,使后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二,理清职责。学校和后勤部门3次较大规模清理了本部门“人岗责”,理清了岗位职责,工作要求细化到每周、每日,哪个人每天每周每月做哪些事一目了然。本部门代表学校与各专业签订了包括后勤管理在内的目标责任状。第三,考核评比。年终或者学期末,本部门先自查自纠,评定部门和个人工作实效,再组织师生代表民主测评,最后由质量管理部门根据计划和工作实际进行绩效测评。

二、优化队伍,增强服务育人功效

后勤工作的巨大育人作用在学校育人过程中地位非常明显,后勤职工对自己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要清楚,要发挥群体作用,充当育人急先锋,使自己获得职业自豪感。最近武汉媒体报道的某高校宿舍管理员56岁的陈梅清用“穿越体”文言文与学生交流,被学生亲切的称为“楼管大叔”,他的一言一行深刻的教育和影响着学生。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后勤工作者同样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担当者。因此,学校要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后勤服务队伍,增强服务育人的功效。笔者认为,优化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夯实工作基础。首先抓职业道德教育,其次抓学习培训,坚持政治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技能。二是强化三种能力。一要强化预见能力。后勤部门要实事求是地制订财务预算、岗位设置、财产与安全管理等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二要强化应变能力。经常性巡查校园,通过调研了解情况,制定安全、维修等预案,准备多种应变措施,去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三要强化决策能力。作为后勤服务部门的管理者,要多谋善断,吸纳员工的建议,提出全面的、系统的工作方案。三是关注细节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服务无空白,时时能育人。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温暖每一个心灵”,关注师生感受和需要,倾听师生声音,要实事实干,不求形式上的花架子,只求“实打实”。安排人员要考虑细节,学校应为学生选择“家长”式的后勤人员,这些人应具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和宽容心,有耐心、爱心和同情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东西湖职校在这方面主要做法如下:第一,注重组织学习。每周或者间周一次部门例会,传达学校工作方针,统一员工思想,了解工作信息,研究解决办法等。组织后勤各工种、食堂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或者现场观摩。第二,提升服务能力。结合学校每年举行的教师大比武活动,开展后勤服务竞赛。如开展电路检查与安装、水管检查与更换、配菜与烹饪等竞赛活动,借以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第三,关注细节管理。结合人岗责的制定,让工作“无死角”,并定期组织人员到实训场所、教室、宿舍楼等处巡查财务使用、水电和房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因此,东西湖职校的后勤管理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员工与师生的关系较为融洽,员工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传递着正能量。

三、加强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效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第2篇

1.中小学后勤管理原则

中小学后勤管理具有如下原则:整体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管理原则、艰苦朴素原则。

1.1整体性原则

后勤管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了解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和学校工作特点后,理顺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只从学校人、财、物等某一个要素出发,是万万不可行的,必须要从整体出发,用开拓的视野、俯视全局的态度、发展的观念,科学化的手段、处理好学校整体和后勤管理的关系,从而优化后勤服务工作,发挥其最大的综合效益。

1.2目标性原则

学校后勤工作中一个重要目标是要以良好、周到的服务去促进教学和开展研究工作,充分激发起师生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最后,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执行,培养出更多祖国的栋梁做出贡献。

1.3教育性原则

下面的文章你再自己好好捋顺一下学校的职能是育人、教人,所以执行后勤管理工作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体现教育性。因此后勤管理员不仅是管理者,更是教育者。要发挥好自己的榜样作用,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以身作则,做到公正严明。

1.4民主管理原则

保障师生员工的民利,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一个关键步骤。只有让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到这个后勤管理的大集体中,才能起到最大效果,保障日常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科学管理的进程中,健全管理制度,实行班级、部门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最后绘出校园有序化,规范化的美好蓝图。

1.5艰苦朴素原则

“搞后勤就要学会管家,学会少花钱多办事”,这是邓小平教育后人的一句忠告。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后勤管理人员更是要秉承这一传统美德,在工作中,合理而可能的节约学校每一分财力、人力、物力,避免学校资金浪费现象发生。

1.6科学化管理原则

促进学校后勤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是科学严格的管理。后勤管理的科学性涉及到人事,服务,分配各个方面。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实现现实、可行的近期目标。管理的专业化取决于管理人员的职业化,用此来评估,作为劳动报酬的依据,发挥好个人的主动积极性。因此提高后勤管理的科学程度成为了近期学校管理一个迫在眉睫要解决的任务。

2.中小学后勤管理特点

2.1广泛性

面广,量多是后勤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食堂管理、教学维修、教学设备采购、宿舍管理、财务决算等都是在后勤管理的范围内。后勤管理者要想的问题很多,所做的工作更是数不胜数。例如:食堂内的卫生方面、宿舍内安全保卫工作、计算机教室设备的维修与保养、采购教学用品、制定部门责任制度等。因此中小学后勤管理的涵盖面是非常广的,处理的业务是异常繁杂的,与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是相互紧密联系。

2.2阶段性

学校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学校的任务和教学目标也会不一样,这就要求后勤管理要根据学校所处阶段的不同而做出调整。例如,在刚开学阶段,就要采购教学用书、配置教学器材、负责好教室打扫工作;寒假阶段,就要做好生活设施维修和保养、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为了使得学校工作更加科学性和合理性,就要把握好管理时间。

2.3偶然性

在学校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事件,这就体现了后勤管理的偶发性。例如,在学校师生身上发生的火、电、水灾、交通事故、安全事故、财务事故等。后勤管理者首先要沉着冷静,然后分析事情的恶化程度,做出及时合理的处理。处理完成后,写出书面报告,避免意外再次发生。在平日的生活中,要做好预防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向领导报告。

2.4服务性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第3篇

1.后勤保障与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和机构建设不足

学校的工作主要以教学为中心,因此在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人员的选拔上缺乏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部分后勤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和管理技能,无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服务。有些学校的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均存在的一定问题,不能够胜任学校后勤和资产管理的工作。在部门的设置上,学校通常由设备部门和教务部门对教学仪器进行管理,后勤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校办管理学校的无形资产,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等,财务部门对账面进行管理。结构看似分工明确、权责明晰,但是缺乏一个统一的部门来对上述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和监督。也有部分学校将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工作统一归于总务处、办公室等部门,造成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出现权责不明晰,责任无法划分,更无法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2.学校后勤保障与资产管理内控机制缺乏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力度。对于中学的后勤保障与资产管理工作来说,正是由于工作中存在上述问题,才使得学校缺乏相关高效的内部管理与控制监管机制,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理念没有得到强化,部分中学只是将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交给总务处和财务部门进行管理。尤为突出的是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一些资产没有配备相关的登记管理制度,资产去向不明,应报废的资产没有及时报废,会计核算上也未及时体现,容易导致学校的资产存在账实不符等现象。在相关设备的维修和维护上,缺少足够的相关专业人才来对这些设备进行维修管理,加大了设备的维修难度,也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后勤进行采购时,内部控制活动监管不到位。一方面,缺少严格的设备购置申请审批,采购不按照预算来执行,审批较为随意;另一方面,购买物品的渠道不正规,有的甚至不能开具相应的发票,没有及时按物品类别入账,造成资产和后勤物资清核时账实不符,不能做到对号入座。

二、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更新后勤保障与资产管理的观念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学校的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日常化,经常开展后勤和资产管理的工作会,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学校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化,因此要改变陈旧的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国家统一供给的理念,要鼓励、吸引、依靠社会优质资源来为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服务,使得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发挥其核心作用。再次,应该以法律为基础进行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工作,比如后勤工作中的校园的绿化和保洁服务,应该与相应的后勤公司在合同的基础上展开工作。最后,还要把握好学校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不能单纯强调市场性而忽视了学校最根本的教育和服务性,要保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邗江中学以节能为主要指导思想使后勤保障与资产管理实现由观念到制度的创新。该中学后勤主管部门分主任、保安班长、当班保安员等职务,统一管理教室和各个办公室的用电情况,设置正常的开灯时间。另外针对节能、采购、资产保管任务分配到班级,要求班主任对本班级的任务承担全部责任,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处罚机制。

2.加强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的人才队伍和机构建设

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应该根据工作的特点进行人员的分配和队伍的建设。目前中学中普遍存在管理梯队层次性差,常有一人身兼数职等现象。因此,要对人员进行科学分配,建立合理的管理梯队,同时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对工作效率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激励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另外,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技能,提高其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运用和掌握,提高后勤服务和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对后勤和资产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建立一个对后勤物资和资产管理进行统筹管理的机构。比如苏州中学通过建立资产管理处,下设资产管理部、财务部、综合管理部三个部门来完善后勤保障和资产管理工作。其中,资产管理部主抓基建房产等工作;财务处负责财务工作;综合管理处负责后勤等方面的保障和协调工作,各个部门由资产管理处统一调配。在后勤物资和资产的采购和应用上,要通过科学的决策程序,经学校批准确认,经招标等程序进行采购,采购一些价格适中、质量有保证、用途比较广泛的设备。扬州梅岭中学对校园卫生管理、校园绿化管理、水电管理、学生寝室财产管理及维修、校医室、学校餐厅、基建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管理都设置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并对各项工作予以量化评比。

3.加强学校的后勤物资与资产管理内控机制建设

在加强后勤物资和资产管理的人员和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将各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各个工作人员,建立固定资产和后勤物资“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制度,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和员工对后勤物资和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苏州中学采用责任制的方式,将后勤物资和资产保管的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将物资和资产进行编号,并建立管理卡制度,管理卡上标明该项物资和资产的购置时间、运行状况、保管人信息等资料,以明确责任人。学校还应当做好后勤物资和资产的增减记录工作,对于因人员调动和离职等情况产生的资产变动做到及时上报。此外,要建立内部审核机制,由财会部门抽调审计业务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学校物资和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独立行使审计监督的权力,使得内部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审计的重点应当包括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资产的完整性等等。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物资和资产的盘查和清点制度,对物资和资产定时进行盘查,并针对盘盈和盘亏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查明根源。

三、结语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第4篇

1 当前高校后勤党建面临的新情况与难点

近年来,在国务院的大力推动下,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高校后勤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为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高校后勤成长的同时,后勤党建工作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与发展,使后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不同利益群体对此持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于国家而言,希望突破高校后勤的“瓶颈”制约,满足高等教育连续扩招后对后勤的需求;对于学校而言,希望利用市场机制,减少对后勤资产的投入;对于后勤实体而言,希望转换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对于师生而言,希望享受优质低价的服务。高校后勤这一重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政干部性管理体制和福利性供给服务方式。因此,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深化发展,引导广大后勤职工处理好福利观念和市场观念,个人利益、整体利益和经济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成为高校后勤党组织面临的一大新任务。

1.2 后勤党建工作中存在一些后勤独有的难点与困惑。由于后勤面临的工作范围广、岗位分散、工作任务重、事务性事情多,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劳动者,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于工作时间的要求又不一样,导致经常集中活动或组织较长时间集体活动,往往难以实施。同时由于服务对象对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等,后勤战线的党员和干部整天忙于日常工作,因而对于组织与开展理论学习和组织活动,思想认识上不够统一。对于党组织活动,大多局限于集体学习,完成上级布置的活动内容,党建工作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高校后勤队伍往往存在着文化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管理能力欠缺、聘用职工流动性大等缺点。后勤职工是高校职工中的特殊群体,从工作内容上讲,其为教学科研提供保障服务;从文化水平讲,其在高校大环境中显示出整体素质偏低;从经济状况讲,其在高校中整体收入较低;从人事结构讲,其多数属于合同制聘用职工,不享受高校的事业编制的福利。而作为后勤职工中的党员,大部分也具以上特点。但其肩负推进后勤工作和感召后勤职工的双重职责。在高校后勤改革的转型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的过程中,聘用工和临时工在后勤职工中的比例逐渐增大,职工中党员比例相对缩小,市场竞争和社会化改革的冲击易导致后勤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非在编人员由于与后勤关系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后勤工作或许只是他们人生中一个短暂的停留,使得对这其中党员的教育培训、日常管理中存在很大困难,后勤党组织也缺乏对他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以上情况是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所独有的,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好这些难点,那么高校后勤的党建工作可以说是不完整的。加强党建工作需要从思想建设、队伍、机制、教育培训等多个途径进行,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是抓好党建工作的关键。

2 新时期加强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学校以及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要求也与日俱增。然而,多年积累下的问题还需要在改革过程中慢慢摸索,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还需时日。就党建工作而言,当在我党新时期的理论政策的指导下,结合高校后勤的实际中心工作,总结十年改革经验教训,从现有问题出发,以“三服务、两育人”为最终目标,从理论学习、组织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反腐倡廉等角度稳步推进,不断提升党员素质,增强干部凝聚力与感召力,不断提高党组织的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后勤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2.1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高校后勤事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首先在干部队伍建设、管理方面出政策、配方案。后勤改革中人事制度的变迁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人员老龄化、聘用合同制工人为干部等。如果一直用陈旧的思想应对后勤的人事需求,后勤事业将面临后继乏人、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阻力增大等困境,所以必须将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培养。高校后勤事业的发展,需要一支具有较强政治素质及一定市场经济知识和较强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每个后勤实体都应该培养起自己的干部队伍,并积极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广大职工为学校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第5篇

一、后勤道德教育职能确立的理论基础

(一)生活德育

生活德育就是把德育放到生活这个特定的场景中,在生活的情境中体验道德的真谛,从而达到培养人“德性”的目的。“生活德育的基本理论是通过‘有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强调了德育要立足生活、立足实践;希望通过矫正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德育方法,让德育回归现实生活,让个体在感悟道德生活、实践道德行为中成为践行道德的主体。在生活德育的诸多理论和实践中,笔者最为推崇劳动教育,这也是与高校后勤的实际最为契合、最具指导意义的。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将劳动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内容,而是让劳动和教育达到内在的统一,是以劳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让劳动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和方法,是被“教育化”改造后的劳动。马克思曾指出:“未来教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二)发展心理学

1.大学阶段学生道德思维和行为体系的发展具有突出的特点

(1)大学生的自我认识逐渐稳定。除了少数心理成熟早、意志力特别坚强的个体,人对自己的认知和对未来的规划都是在大学阶段逐渐完成并趋于稳定的。这一阶段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发展可能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强道德意识的正强化是十分必要的。(2)大学生的成就需求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成就需求不再局限于分数,还包括专业领域的成就、社会实践的成功、周围师生的认可等。而与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的后勤部门,能够提供给大学生达成成就的机会很多,将道德体验与知识运用相结合的机会很多,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和深入挖掘的领域。(3)大学生的认知模式趋于社会化。大学是个小社会,是学生从相对封闭的学习生活逐步走向开放的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必然受到各种社会理念、思潮的冲击和洗礼,这对于三观还不够稳固的大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2.基于发展心理学的问卷调查

笔者曾通过学生团体发起过一次无记名问卷调查,征询本科学生对宿舍管理人员的看法,从“你日常对宿舍管理人员的称呼是什么”“你会主动跟宿舍管理人员打招呼吗”等日常行为,到“你觉得宿舍管理员是教育工作者么”“如果毕业后有机会,你是否愿意当一名宿舍管理员”等态度意向,共12个问题。800份问卷尽量平均、随机地发放给四个年级,最后收回有效问卷743份。在结果分析中,笔者发现了几个值得深思的现象:(1)大学生对宿舍管理人员的尊敬程度随年级的上升而下降。一年级时78%的学生会主动跟宿舍管理员打招呼,到四年级时只有46%。(2)大学生对宿舍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可程度,尤其是对其教育工作者身份的认可程度整体不高,整体看,只有不到30%的大学生认为宿舍管理人员是教育工作者。(3)参与过勤工俭学、校园志愿者等劳动活动的大学生对学生宿舍管理人员的认可度较之其他学生偏高。他们中有83%的人会主动跟宿舍管理人员打招呼,63%的人认为宿舍管理人员是教育工作者。

(三)社会教育力

“社会教育力”是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近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指“社会所具有的教育力量”。人参与的任何社会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而教育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进行的活动,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的教育影响。这是社会发展对教育表现出的更高需求,同时也是教育向深度转型的必然。人的社会活动都会造成知识或意识的流动,如果对这种流动进行有意识地规划和设计,就是教育,它需要每个人、每个团体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责任的觉醒。高校后勤在高校里一直处于一个很微妙的境地,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但其育人职能却很少被师生认可,甚至连后勤员工自己都不觉得自己负有教育责任,这很值得反思。高校后勤身处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中,如果不认清自己的育人职能、不找到自己育人职能发挥的切入点,对高校、对师生、对后勤自身来说,都是极大的缺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教育的损害。

二、发挥后勤道德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劳动教育的实践育人是发挥后勤

道德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力度,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要支持和引导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作为高校中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后勤工作有其特殊性,它作为高校部门,天然负有育人职能和责任;但后勤员工整体文化素养不高,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育形式并不太合适。劳动就成为了最好的切入点。它既是后勤工作的日常行为,又是连接后勤与学校、师生的纽带。后勤只有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和特点,打造劳动育人的机制和氛围,才能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融入到劳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进而引导大学生道德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二)后勤劳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1.打造劳动教育平台,培养劳动价值观

西南大学后勤集团在这方面曾做过许多尝试,向西大学子们提供了许多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201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后勤集团联合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等部门组织了“今天你休息,我来当工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来自全校各个学院的340名大学生志愿者以“顶岗劳动”的方式到食堂、校环部门体验劳动,让“被顶岗”的近100名后勤工人休息一天。此次活动不仅受到校领导、广大师生和后勤员工的好评,也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武汉理工大学罗亚田教授看到相关报道后,在光明社区博客上感慨道:“何为五四精神?五四精神就是中国青年从此开始走向工农,自觉与工农相结合,自觉与工农同呼吸共命运的划时代革命精神!”西南大学党委原书记黄蓉生肯定了这次活动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尝试,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探索。在此次活动的基础上,西大后勤深入探索,开始对劳动教育进行规划,计划逐步将一次劳动教育的成果扩大为一种体验劳动的长效机制。后勤可以提供给学生体验、实践的岗位很多,并且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和需求,设计不同的劳动“课程”,如可以选择一些技术要求不高、有一定劳动强度和持久度的岗位,组织以体验劳动、强健体魄为目的劳动“课程”,参与劳动的学生需要保证参加的时间和劳动的质量,学校甚至可以设计一定的学分,由原岗位的劳动者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和等级评定,真正做到以劳动为课、以劳动者为师;对专业知识有一定要求的岗位,如绿化、园艺、设施设备管理及维修维护等,可以安排专业对口的学生进行岗位实习,除让他们了解工作的运行流程和操作情况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运用专业知识,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及技术技能,既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也给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还可以选择一些基层管理岗位和辅助岗位,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行以及工作中人际交往、沟通交流的方法,为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打下认知基础,积累实战经验。这样,将任务、兴趣、专业有机地融入到后勤育人的实践当中,对于后勤育人功能的发挥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实践过程中价值观的交流、道德素养的传递也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2.构建后勤育人氛围,践行不言之教

后勤的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环境质量,这是从环境对教育效果的直接影响来理解的。食堂的就餐环境、宿舍的生活环境、教学楼的课堂环境、校园的绿化美化、校园交通的便捷程度、校园的安全稳定等,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营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越来越成为后勤工作的重点,后勤工作的宗旨由“三服务,两育人”扩展为“三服务,三育人”,即增加了“环境育人”这一宗旨,后勤工作与校园环境的关联程度可见一斑。另一方面,环境还包括后勤员工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和日常与学生交往的氛围。后勤员工身上展现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人文情怀等,是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之前职业教育的活教材。热情周到、细致规范、以礼相待的职业形象,嘘寒问暖、煮粥熬药的人情冷暖,春节递到留校学生手里的一碗热汤圆,实习晚归时虚掩的大门和值班室等候的灯光……这些不仅打造、维护的是后勤形象,更会带给师生舒适的心理感受,既可以为后勤赢得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使学生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受到后勤员工良好形象的熏陶,形成自身与人为善、和谐友好的可贵品质。

3.打造后勤企业文化,传播价值理念

文化是在接触和交流中双向流动的,近年来,扎根高校、立足现实的后勤文化开始反哺高校和师生,很多高校后勤都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心活动,甚至在企业内部开始形成一种自觉的慈善文化。如西南大学后勤集团连续11年开展“春雨助学”行动,号召全体员工积极捐款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共捐款200余万元,惠及1000余学子;还组织职工积极为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等捐款捐物,总计价值10余万元;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免费维修活动,还建立了便民联系卡,在教职工中传为佳话;每逢传统佳节和教师节的“特惠师生服务”活动,把服务做成了文化。做好事、行善举是后勤和后勤员工有社会担当的直接体现,但从育人的角度看,这体现的正是一种知行合一的道德境界。后勤员工在长期劳动中所形成的向善价值观和后勤文化中的慈善风尚,是指引和塑造价值体系的良好范本。

4.开辟新媒体阵地,理论研究助推育人功能实现

后勤育人需要顺应时展的趋势,要占领新媒体宣传的有力阵地,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当下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手段,将后勤的理论、做法、闪光点等正能量的信息传播出去。西南大学后勤集团一直致力于打造企业和员工的正面形象,通过挖掘员工爱岗敬业、热心周到、创新服务的事迹,传播后勤企业文化,扩散后勤育人效应。保洁员号召学生爱护公共卫生环境的打油诗、宿管阿姨为腿部受伤的学生织的爱心袜子、学生在母亲节自发给值班人员送的早餐、宿管阿姨写给毕业生的暖心小黑板、食堂师傅号召“光盘行动”“文明用餐”的宣传画……这些事迹不但在微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被多家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壮大后勤的教育影响力。后勤员工要做好育人工作,除了多了解同行的优秀做法和先进理念外,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多总结、多思考、多谋划,在理论研究上多下功夫,把实践经验总结成理论成果,在交流、实践中检验理论。西南大学后勤集团专门建立了员工科研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研究后勤改革的深化途径和后勤职能的充分实现,近年来,在《光明日报》理论与实践版和《高校后勤研究》《管理观察》《中国管理信息化》《人才开发》以及《西南大学学报》等报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获得全国性理论征文奖10余次,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对做好后勤育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性作用。

三、建立后勤育人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后勤育人职能,树立后勤育人意识

要发挥好后勤的育人职能,首先要对这一职能有清楚的认识。这个认识是多方面的,社会、学校、师生的认可,学生的接纳,最重要的是后勤内部育人意识的觉醒和育人自觉的养成。

(二)打通部门合作渠道,形成高校育人合力

后勤育人有其独特性,但作为高校育人体系的一部分,应该遵从高校育人的大局目标和前进方向,融入高校育人的整体氛围,避免孤岛和脱节。以后勤育人平台为基础,建立健全组织架构体系,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相关学校机构、部门参与,共建共管,协调配合,保证体系的良性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合理的育人体系,行“有意识”的教育

目前后勤育人还是一个自发的行为,是后勤员工在日常与学生的交往中产生的自然的、无意识的影响,方向不明确,效果不可控,随意性太强。要达成育人的效果,除了后勤员工自身素质和水平过硬,还应该注重育人体系架构、育人内容设计、育人结果运用等方方面面的环节。这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后勤同仁们不断学习思考、不断实践探索、不断总结修正。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会,2003.

[4]朱仁宝.德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叶澜.社会教育力:概念、现状与未来指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6(10).

[6]李真.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对大学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2(15).

[7]王艳秋,徐勇林.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8]刘强.重庆高校后勤社会化中发挥育人功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1.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育人功能;实现途径

作者简介:蒋伟(1979—),性别:男,籍贯:辽宁,职务或职称: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管理;张黎宇(1984—),性别:女,籍贯:吉林省通化市,职务或职称:办公室文员

高校后勤部门所涵盖的工作内容十分繁杂,但正是这些繁杂的工作才确保了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可见,从这一点来看高校后勤工作具有育人的功能。本文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提出后勤工作育人功能这一概念,然后分别就育人功能和它的具体作用进行阐述。在讨论了后勤育人功能建设的必然性后,给出高校育人的实现途径。

一、高校后勤工作育人功能的提出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之所以提出这一功能主要处于以下两点思考:

1.高校的职能定位使然。高校作为一类教学管理单位,它的核心职能便是教书育人。无论是研究性大学还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高校,都必须以培养合格人才作为工作的重心。与之相适应,高校后勤部门也就是为了适应这一办学职能而存在着,并在二级职能部门的工作范畴下完成着育人功能。由此可见,只有从整体上来把握后勤部门的职能定位,才能在部门工作模式创新上不偏离育人这一核心功能。

2.高校的目标管理使然。目标管理构成了高校管理的重要形式,简单而言目标管理包括目标分解和目标协同两大领域。后勤工作则构成了目标协同的对象之一,而它最终将导向高校的总体育人目标。从中不难理解,后勤工作无论如何繁杂都导向了助力高校总体育人目标实现的轨道之上,从而它自身也必然存在着育人功能。

二、高校后勤的育人功能及其作用

1.高校后勤育人功能及内涵。

1.1服务育人。高校后勤部门的工作范畴直接体现在了“服务”这两个字,诸如学生餐饮服务、学生住宿服务、教学硬件维修服务,以及教学和生活中的供电供水服务等,都包含了服务育人这一功能。

1.2管理育人。唯有建立起校园秩序,才能确保学校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为此,后勤工作对学生用餐时间的管理、就寝时间的管理,甚至对学生用电安全的管理等,都起到了育人的功能,而且这是其它教育活动所无法替代的。

1.3环境育人。整洁的校园环境、赏心悦目的教学办公环境,都将对日常教学带来正能量。这些正能量借助物化的校园环境,来向学生传递着学校的人文内涵,以及向社会展示学校的精神面貌,进而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4文化育人、制度育人、实践育人等。后勤部门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岗位,学生通过劳动付出而获得物质回报,这种基于按劳分配为主线的劳动形态,便起到了文化育人、制度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功能。

2.高校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作用的呈现已经蕴含在了以上育人功能之中,概括来讲,后勤工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提供了扎实的教学保障、建立起了高校生活中的制度和行为文化,以及在勤工助学中使学生正视了自己的能力。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后勤育人功能建设的必然性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这一背景下发挥高校后勤育人的功能优势,将能在诸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而言,必然性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增强自我时间管理的必然性。与学生联系最近的后勤工作主要是餐饮服务、寝室管理等,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存有刚性的时间约束性,这就迫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校园生活中计划安排自己的时间。

2.形成制度自我约束的必然性。不难看出,后勤在餐饮服务和寝室管理中的时间约束性,是通过建立规章制度的形式向学生公布的。这就意味着,这些制度能向学生提供一种稳定的预期,并促使他们在趋利避害的本能中,形成制度的自我约束能力。

四、高校后勤育人的实现途径

1.建立教学及学生管理等部门与后勤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所提供了信息沟通平台,多部门与后勤部门之间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来实施沟通协调工作。再者,职能部门负责人还应经常性进行人际互动,从而来增强相互信息和理解。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后勤职工育人意识。后勤部门的职工文化水平整体不高,从而他们的育人意识相对薄弱。为此,可以采取与教学部门联谊,以及与学生代表进行小组访谈的方式类提高他们的意识。

3.规范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度管理仍是保证后勤工作质量的关键,但这里应强调“规范”二字,即后勤部门的管理者要杜绝“人治”,应在制度框架下公开、公正的进行人员管理。

4.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随着高校内涵式建设工作的开展,以及办学形式的日益多样化,后勤部门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从而使后勤管理工作没有死角。

5.营造后勤文化氛围,让服务环境育人。后勤文化氛围的营造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可以在学生会和各大社团的协助下,举办学生厨艺比拼、文明寝室评比等活动,从而让服务环境育人。

6.搭建与大学生交流平台,让实践活动育人。这里的平台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在与教学院系、教务处的多部门协同下,可以定期开展与大学生代表的交流活动,并挖掘自身的勤工助学岗位资源。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不难看出,当前高校管理层需要正视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并在后勤工作管理中的制度建设上提供支持。另外,后勤部门负责人也需要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态度。

参考文献:

[1]朱凌.高校后勤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论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潘卫东;郑伟道.加强高校餐饮服务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4).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第7篇

上大教授朱学勤博士论文被指涉嫌抄袭一事有了新进展。今天清晨,复旦大学网站首页上公布了《关于朱学勤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的调查结论》。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经调查认为,尽管朱文中涉嫌抄袭而被举报的部分在学术规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Isa-iah对其剽窃抄袭的指控不能成立。朱学勤教授上午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感谢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还我清白”。

调查结果:

有学术规范问题但不是抄袭

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根据Isaiah文章所列举的内容,以及网上署名“邢玉思”的文章 《“道德理想国”的建成——〈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任选一节的文本分析》,对照朱学勤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和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的相关章节,认为朱文的确存在一些注释不规范(如漏注、误注、将间接引文注为直接引文等)之处,还存在外文翻译上的一些错误或不确切之处。但朱文在《序》中已对国内外相关的学术史作了概述,对前人的贡献与已有论著基本都已说明。在第一章开头就注明布罗姆 《卢梭和道德共和国》一书,全书同样的注释有十多处,失注的部分属一般性叙述。对部分转引自《罗伯斯庇尔传》中的史料注为直接引文一事,该书作者陈崇武作为朱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在评审过程中并未提出异议,且同意对朱文作出好评。

北京大学历史教授高毅于去年7月14日证明,他与朱学勤早有学术交往。朱文出版前,朱学勤曾就引用高毅的博士论文通电话征得高的同意。

杨小刚于去年8月8日证明,朱学勤 《阳光与闪电》一文系为其所译《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一书所作序言,此书的翻译即出于朱学勤的推荐。他认为,序言本应与该书一起出版,引用该书部分内容而未予注明实属正常。以后朱学勤的序因故未能为该书采用,故单独发表于《万象》杂志,后又作为附录收入朱文。对此,朱学勤在朱文的《跋》中已作说明。在此序未与原书一起发表的情况下,朱学勤未核对原书,并做出相应的说明或注释,确系学术上不够严谨,但不能据此断言他抄袭原书。

学术委员会声音:实事求是不能随便扣帽子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成员葛剑雄教授代表委员会在接受采访时说,学术规范委员会对于匿名举报的学术规范案件通常并不受理。作为复旦校友的朱学勤被指涉嫌抄袭案因经网络和众多媒体公布,内容具体清晰,且朱学勤本人提出书面要求,他们予以调查。在此过程中,曾在网上发表6篇文章指认朱学勤论文存在学术不规范问题的网友Isaiah并未现身。

葛剑雄表示,现在调查下来,朱学勤的博士学位论文在学术规范上是有一些问题,但不属于剽窃、抄袭。两者的性质不同。学术规范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种情况,有些地方应该注释,但没有加注。例如前面注了,后面没有再注,或者减了几个注。第二种情况,可以明显看出间接引用变成了直接引用。例如,陈崇武教授的《罗伯斯庇尔传》中引了不少法文、英文的原始资料,在朱学勤的论文里也有这些资料,内容或者文字是跟陈著一样的,但没有注明是转引自陈的 《罗伯斯庇尔传》。这种情况从严格的学术规范讲也是符合。第三种情况,我们发现在一些外文的翻译上面,如外文书名、短句,有的地方翻错了,有的地方误解。但这三个方面涉及到的都是一般性叙述的内容,或者一般性的证据,不是体现作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总体上看,论文对主要的注还是都注明了。

他强调,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调查,仅针对举报涉及的内容部分。由于本案中并无举报人,调查意见已先送达朱学勤本人并征求其意见。由于朱学勤不是该校员工,调查结论又否定剽窃嫌疑,因此不涉及处理建议。

“就事论事来讲比较好。对朱学勤来讲,一方面我们的结论是他没有剽窃抄袭,但我们也指出,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在学术规范方面还要进一步提高。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缺点就是缺点,不能够随便扣上抄袭、剽窃这样的帽子。”葛剑雄强调。

今天上午,复旦大学关于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对朱学勤博士论文涉嫌抄袭调查结论的公开表态称:“建设独立的学术规范机构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学校对有关学术规范的具体调查等,不施加任何行政干预,学校完全尊重学术规范委员会的学术权利,尊重委员会的独立调查结论。 ”

朱学勤:学者也可以“开胸验肺”

今天上午,上大朱学勤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感谢复旦还我清白! ”他表示,“感谢复旦给我指出不足之处,我想一本20年前的论文有这样的问题有当时的历史局限,但以今天的标准来要求完全可以接受,我现在正在做勘误表,这本书马上就要第三版了,将对这些学术上不够严谨的地方一一修改补正。 ”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关心理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191-02

高校后勤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生活等各方面服务,更是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即寓育人于优质的服务之中。高校后勤在不断加强管理建设的同时,应主动发挥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作用,为促进高校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进而创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诺丁斯关心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她围绕着“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这一主题对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主张。长期以来,全国各高校在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服务育人并未发挥真正的作用。关心理论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有很大的启发,本文通过对关心理论与高校后勤等相关论文进行研究总结和调查研究分析,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论述,希望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树立榜样――塑造良好的后勤队伍形象

榜样是人们模仿的对象,榜样教育是通过引导学生模仿榜样的言行举止而实现的,大学生个人对榜样的言行举止进行模仿,从而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后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教学及其他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高校后勤员工是青年大学生最接近的榜样,一个好的后勤员工应是青年学生模仿的对象,后勤员工对学生不仅仅只是服务人员,更应主动承担起育人的重任;后勤员工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将潜移默化地对青年学生起着感化、熏陶和示范的作用。

(一)努力提高后勤员工的综合素质

高校后勤可以通过引进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工作人员,大力加强后勤员工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各高校后勤员工文化水平大多较低。因此,高校后勤首先要做的是对现有后勤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随着社会数字化与现代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广大教师与学生对后勤服务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因此,更需要高校后勤员工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提高自身的服务本领,主动承担起管理者、服务者和育人者的角色。他们的服务对象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因此,高校后勤要对员工进行思想、文化以及素质各方面教育,使他们与学生有话可谈、有理可讲、有道可传,更重要的是使后勤员工能对学生提供正确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引导。高校后勤也可以组织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劳动技术比武竞赛活动,在员工中形成比学习、比技能、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从而通过后勤服务工作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二)展示后勤员工热情关心的服务言行

高校后勤服务人员要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自觉关心学生,并努力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高校后勤员工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句简单的关心话语,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让他们体会到人与人交往的关键在于关心和真诚。高校后勤员工应多与学生交流,对学生体现出关心,让他们体会到在家一样的感觉。高校不仅要保障后勤人员的工作生活利益以增加后勤的凝聚力,还要改变他们仅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临时工”等错误的观念。从而增加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体会到归属感,同时也能把这种正面的力量传达给学生,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倘若学生在深夜突然发高烧,来到学校校医院就诊,我们的校医要像担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尽自己的力量去医治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安危,毫无怨言地为学生们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让学生们感受到在家一样的贴心与温暖,在他们年幼的心理种下难忘的情怀,后勤员工用敬业的服务精神感染着学生,当学生毕业走入社会以后会自觉遵守真诚、热情的为人处世态度,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出好业绩,促进自己的成长成才。

二、增加对话――加强员工与学生的沟通

(一)培养后勤员工与学生情感的交流

高校后勤要实现服务育人的目的,就要增加后勤员工与学生的沟通,因此,每一个后勤员工都应从亲切、友善、热情的言行举止开始,从自己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使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从点点滴滴这样的小气候开始,坚持下去、推广开来,长此以往就可以形成具有良好道德风貌的校园大环境。后勤员工通过提高自身的优良作风和先锋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的对学生服务教育。后勤员工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和道德修养,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对大学生们产生微妙的影响,对在校大学生们的思想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作用。后勤员工自觉地将“服务育人”运用于服务的全过程,如此才能促进学生与后勤员工的沟通和谅解,从而进一步实现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目标。

(二)构筑后勤员工与学生关心和沟通的交流平台

高校后勤应是勤劳朴实、兢兢业业、热情亲切的一支队伍。高校后勤员工要加强自身的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开展挂牌上岗制度。开设后勤服务热线、后勤障碍报修服务台、意见箱、后勤网站等,为方便广大教师和学生报修,及时排难解忧,争取学生、老师以及员工们的理解、合作与支持,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举行听证会,与学生展开讨论。值得注意的网络沟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后勤也要不断开拓与学生沟通的新途径,后勤可以安排网络监管小组,使后勤网站不仅仅只是一个摆设,而是实实在在与学生交流、拉近关系的工具,时刻注意学生的需求,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后勤员工的热情与温暖,从而转变师生对后勤的偏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使高校后勤服务可以实实在在地贴近学生,逐步实现后勤服务育人的目的。

三、深化实践――举办有利于关心的活动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服务

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具有主动承担责任和奉献他人和社会的品质和意识,大学生承担责任和贡献自己力量的最重要途径是社会实践活动,因此高校后勤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多举办实践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能力,实践活动对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存在感具有不可取代的影响作用。高校后勤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更容易展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了解人民的意见、社会的情况等等,深化他们对书本知识的体会和理解,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贴近他人和服务他人,这样的精神也使大学生能进一步树立真诚、友善、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大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利于他们实现社会需求和自我价值,在实践活动中改正自身错误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提供丰富的实践岗位让学生体会关心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高校后勤可以提供多样的勤工助学岗位,这些岗位将无形中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现行的教育宗旨是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全面发展,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补充,高校后勤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和岗位,后勤员工也能够指导他们,后勤员工用自己爱岗敬业的专业行为和充满热情的服务态度去感染和影响着大学生,使大学生也可以在充满爱的氛围中热爱劳动并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达到服务教育的目的。

四、强化认可――内化关心行为

(一)深化后勤员工关心育人的思想

在校学生以及教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后勤的各种服务之中,包括教学楼宇、餐厅食堂、学生寝室以及教师公寓、校园超市、校园洗浴中心、学校医院、校园环境、绿化以及各种维修等等,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后勤服务。优质的高校后勤服务,可以对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正面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强化服务意识,深化员工的关心行为、实现优质的后勤服务是高校后勤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各项服务工作中,后勤员工不仅要满足广大师生的一般需求,也要努力满足教师和学生们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的需求,高校后勤不仅要努力解决现在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更要探索并解决好某些大学生的个别问题。在赢得高校领导以及广大师生和员工理解与支持的同时,也被社会所认可,在各种高质量的服务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在校大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学校、社会的信任和责任感。

(二)增强大学生的关心意识

增强大学生的关心意识,首先要使高校后勤员工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的职业精神,要善于发挥服务育人的作用,不断提高后勤员工的各方面素质,使后勤员工掌握专业的服务技能,努力提高后勤员工的服务水平与综合能力。后勤工作服务人员通过自身人生阅历、生活常识等方面对大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他们表现出体贴与关心,努力帮助广大师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通过加强自身技能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及良好的正面积极的职业道德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关心,并通过和他们交流起到相互帮助的效果。这种来自于人性最真切的关怀才能使大学生们感动并付诸行动,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如此以往,他们才会自觉地去关心他人。

在后勤服务育人的工作中,大多都蕴涵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高校后勤工作应该立足于大学生们的个人发展、着眼于大学生们的未来发展,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努力。高校后勤的关心育人教育是大学生们在课堂上和教科书中学不到的,这些对大学生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以及促进大学生们形成健康、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雪霞.诺丁斯关心理论对教师素质的全新要求[J].外国教育研究,2003(3).

[2]亓素梅.关于高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的思考[J].岱宗学刊,2006(2):6.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第9篇

需要层次理论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从需要层次理论出发,完善高校后勤员工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福利待遇,满足后勤员工的基础需要。坚持民主公平,满足后勤员工的自尊需要。加大人文关怀,满足后勤员工的归属需要。关注个人发展,满足高校后勤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满足高校后勤员工的群体类别需要,实施差别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

需要层次理论;高校后勤管理;员工管理

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具有服务性和保障性特点的工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高校后勤工作需要充分调动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建立充满活力的员工管理和激励机制。高校后勤员工的激励和管理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需要层次理论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ofneeds)由美国学者马斯洛提出,该理论研究的是人类的需要及其结构的理论[1]。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各种需要概括归纳为五大基本需要[2]:生理需要包括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比如像衣、食、住、性等等,必须首先得到满足;安全需要是指对人身安全、生活环境安全、就业保障、经济保障等方面内容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是指对友情和爱情,信任和温暖的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亲密关系;尊重需要是指人的自尊、尊重他人以及被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也就是说,尊重需要涉及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威望和荣誉,地位和权力等内容;自我实现的需要促使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使自己成为所期望的人物。马斯洛认为这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本研究就是以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据,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高校后勤员工的激励研究,探讨优化高校后勤员工激励的模式,为高校在后勤管理实践中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提高福利待遇,满足后勤员工的基础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生理性需要和安全性需要是人类的基础需要。只有首先满足这些基础需要,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提高后勤员工的福利待遇,解决后勤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后勤员工安居乐业。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应加大投入,提高后勤员工的基本工资,逐步改善后勤员工的生活条件。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后勤能够进行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高校应千方百计为后勤员工谋利益,解决好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提高后勤员工的福利待遇,也可以从自主利入手。强制利是政府规定必须执行的福利,主要体现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方面[3]。而自主利是,是单位在仔细考察员工特点和自身需要的基础上,推出的一套完整的福利项目体系,并且规定了员工所能享受到的福利总额,让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4]。常见的比如住房安排、交通补贴、食品补贴、特殊津贴、教育费、培训计划、个人意外保险、雇员娱乐、医疗福利、带薪假期等。员工的工作业绩决定了所能享受到的福利总额,因此,利于发挥福利措施的激励效果。对于高校后勤员工而言,在满足国家法定福利项目上,让高校后勤员工根据自己的要求针对性地选择其他福利项目,如:带薪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交通补贴、通讯补贴、住房补贴等等。

二、坚持民主公平,满足后勤员工的自尊需要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高校后勤员工具有强烈的尊重需要,一般情况下薪酬和绩效考评结果相挂钩,建立突出公平性的绩效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绩效考评是管理者按照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运用一种或几种考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效果进行考察、评价和反馈的过程[5]。绩效考评是实施薪酬激励政策的基础。对于高校后勤员工而言,薪酬是高校后勤员工劳动贡献的回报,只有获得和自己劳动付出相称的报酬,才能降低他们的不满足感。假如高校后勤员工感到自己的付出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均没有得到体现,便可能会离职。所以,建立公正的考核体系和薪酬制度显得特别重要。满足后勤员工的自尊需要,还体现在尊重后勤员工的权利,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后勤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和运行决策时,要发扬民主,提高决策的开放程度,广泛听取不同渠道的意见。当后勤部门遇到重要事件时,要广开言路,让决策过程成为一个听取广大后勤员工意见的过程,鼓励他们参与决策,使他们认为自己是学校重要的一员。

三、加大人文关怀,满足后勤员工的归属需要

高校后勤员工在学校的组织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其中工作条件、规章制度、学校文化等都会构成后勤员工的激励因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促进学校与后勤员工之间的双贏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高校后勤管理者要带头实践这种人文型的关怀认知,在工作生活中多替后勤员工着想,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其工作上的关怀和生活上的关心;其次,高校后勤管理者要做到从细节出发,比如工作环境方面,要做到流程规范、秩序井然等;帮助解决后勤员工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困难;高校后勤员工生日当天收到后勤主管签名的贺卡、生日蛋糕和礼物;当后勤员工家中有红白喜事的时候,相关部门领导前往慰问,发放一定的补助等;最后,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满足后勤员工的社交需要。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竭力为后勤员工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后勤员工在辛苦的工作之余,加强沟通和交流,充分体验到友情的温暖,满足后勤员工的社交需要。

四、关注个人发展,满足高校后勤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

第一,根据学校后勤的发展战略,结合高校后勤员工的个人需要和岗位特点,主要从高校后勤员工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对个人成长激励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高校后勤员工培训不仅可以保持学校后勤的长远发展,而且可以满足后勤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能够调动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种符合实际的激励方式[6]。学校通过学习和培训的方式来激发高校后勤员工,实现双方共赢。第二,目前高校后勤员工晋升渠道狭窄,阻碍了后勤员工积极性的发挥。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设置不同的发展路径,建立职业发展的多重渠道,比如管理岗位序列和专业技术岗位序列等,以便满足不同工作岗位的高校后勤员工的不同发展需要。使高校后勤员工的能力得到发挥,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

五、满足高校后勤员工的群体类别需要,实施差别化管理模式

高校在对后勤员工进行激励时应掌握不同群体类别的需要及需要特征,只有对不同群体类别的高校后勤员工实施差别激励,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校后勤员工由于在知识、性别、学历水平等存在区别,从而导致他们的激励结构和激励特征也呈现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激励高校后勤员工时一定要体现出差异化原则,即对不同类别的高校后勤员工、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校后勤员工实施不同的管理模式,切忌发生“一刀切”的现象。

六、结语

综上所述,从需要层次理论出发,提高后勤员工福利待遇,满足其基础需要;坚持民主公平,满足其自尊需要;加大人文关怀,满足其归属需要;关注个人发展,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满足高校后勤员工的群体类别需要,实施差别化管理模式,可以让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作者:吴宝华 单位:仰恩大学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9-320.

[2]俞文钊.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67-169.

[3]彭宅文.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与促进就业[J].中国劳动,2008(8):11-15.

[4]黄敏.员工福利计划和团体人身保险的问题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0:32-33.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军队后勤机关公文三个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界也。”这就是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三境界”说。军队后勤机关公文的撰写也应具有“三个境界”:“面似”——善于模仿为第一境界;“形似”——全面深刻为第二境界;“神似”——不断创新为第三境界。

一、第一境界:“面似”——善于模仿

俗话说,模仿是学习的开始。实际上,军队后勤机关里的许多“老机关”在初写公文时,常常也是模仿他人例文开始的。在比着葫芦画瓢中渐渐达到“面似”。善于模仿不只是简单的照搬照抄、拷贝粘贴,主要是通过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练习,找到军队后勤机关公文写作的窍门。

在初次撰写或接触军队后勤机关公文不多时,除了坚持多读,模仿范文练习写作之外,要想尽快达到“面似”,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讨论法”。它是军队后勤机关公文写作的一种常用方法,是由党支部、起草小组、党委、或有关人员讨论,由起草者记录整理成文的写作方法。它要求起草者具备快速理解、准确记录信息的能力,并深入了解本单位实际工作,对单位的工作基本思路有充分的理解,掌握一定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在公文写作过程中,能抓住要点,恰如其分地反映上级领导的基本意图和主要决心。二是“填充法”。军队后勤机关公文的许多文书,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只要填进所要表达的可变内容,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填充法”。例如会议通知,一般由名称是什么、议题是什么,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什么人参加、有什么注意事项,什么机关、什么时间发出会议通知等要素组成。只要在这几个“什么”字的位置上填上相应的内容,会议通知就撰写好了。三是“仿写法”。

作者单位:100858北京 后勤学院司令部工作系参谋教研室

比照同类文书式样去写作。在进行军队后勤机关公文写作时,可以参照上级、同级的同类文书,参照其指导思想、体裁结构和表达方法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突出自己的特点、重点、要点和必须注意的主要问题,加以变化即可。

第二境界:“形似”——全面深刻

如果说,“面似”是初级模仿,那么“形似”就是中级模仿。面与形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全面。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领导本身就是很有缺陷的”。写作的本身是介绍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想法和经验,通过写作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反映出来,传播出去。

军队后勤机关公文负有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能,是军队后勤机关处理问题、洽谈事务和开展工作的一种工具,它的内容直接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关,这就给军队后勤机关公文打下政治烙印,决定了军队后勤机关公文必然具有政治性。同时,军队后勤机关公文写作要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来提高广大官兵的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因而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在撰写军队后勤机关公文时要达到“形似”,重点掌握各种文体的内容形式、基本结构,熟练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但已经熟悉了公文格式后,就要学会全面深刻的模仿,在列观点、选材料、定结构、用语言上下功夫,更为重要的是在提炼和升华思想认识上狠下功夫。

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首先学好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升华,用理论指导实践,会避免无谓的探索,会少走弯路,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平时做到“两个经常”:经常学习党政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深刻领会上级的指示精神;经常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情况,以更高的层次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其次是多写多练。军队后勤机关公文的写作技能和方法不是靠听来的,也不是靠看来的,而是在大量的写作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所以要多读、多看别人的文章,然后自己多模仿、多练习,不断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去实践,即使把写作理论倒背如流也是无济于事的。再次集思广益。坚持在写作实践中勤拜师、勤请教,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不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提高写作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从一字一句练起。“话不离口,笔不离手”,进而尽快写出高质量的军队后勤机关公文。

军队后勤机关公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只是单纯写作的方法技巧,而是军队后勤机关包括领导的思想水平、工作经验(经历)、知识储备、文字表达等各方面水平的综合反映。可以这样说,公文实际是机关相关工作调查研究的结果,是机关工作指导思想和经验的体现,也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及党的方针、政策和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公文写作的成败,关键在起草者的能力素质,撰写公文和指导公文写作,需要一定的思想水平,具备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懂得调查研究的方法,还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从而使工作实践成果和经验转化为文字,提升宣传效果,实现工作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三、第三境界:“神似”——不断创新

在军队后勤机关公文写作过程中的“神似”,是一种较高的写作境界。当思想修养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理论修养达到了一定境界,写作技能方法达到一定的精度,就能产生出写作的灵感和悟性。悟性是一种升华,是一种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和驾驭能力。达到了"神似"的境界,军队后勤机关公文写作才会得心应手,才能够出笔有物。要达到“神似”,就要丢弃模仿,不断创新。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第11篇

摘要:本文研究的设想是通过调研和结合长期的实践教学,对后勤课程教学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对消防指挥专业后勤管理课程做一个准确科学的定位,找到部队需求、专业特点、学科特点和学员发展的切入点,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促使后勤课程教学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消防指挥专业;后勤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066—02

本文围绕“消防指挥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后勤管理能力”这个核心,依托《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课程教学调查研究问卷,通过对全国消防总队基层指挥员和各级领导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归纳、分析,最终确定后勤课程体系建设的方向和内容。

《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课程教学研究调查问卷共发放686份,回收问卷623份,有效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为87.5%。该问卷主要从课程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调查,希望能对现阶段的课程建设有所帮助。

一、学员对后勤管理课程内容兴趣度调查研究

在调查课程的兴趣程度各项指标中,排在前三名的是生活待遇、军需、战勤保障,所占比例分别为:88.8%,83.8%,81.8%。其次是财务、车辆装备、营房,排在靠后的是卫勤、文书。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昆指学员学生对生活待遇的知识兴趣很高,表明学员对切身利益相关的工资、保险、转业等问题非常关注;其次是军需,说明学员对事关战斗生成的最基本要素是很重视的;再次是战勤保障,随着全国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升级,学员对其兴趣渐浓。昆指学员选择财务管理的比例为63.7%,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昆指大多数学员从未接触过财务,但是对财务有好奇的求知欲;选择车辆装备管理的比例为60.1%,车辆装备是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物质基础,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队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打造铁军中队的过程中,更倾向于体能、技能的训练,无暇顾及装备车辆的维修和管理,工作的导向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兴趣度;营房管理所占比例为58.6%,基层中队营房管理的范围相对较窄,主要是日常管理和住用管理,营房管理很多权限都在支队机关,这直接导致了对营房管理关注度下降,影响了对营房管理的学习兴趣。排在稍后的是后勤文书写作,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后勤文书在后勤保障中起到的推动作用;排在最后的是卫勤管理,我们也应该正视它是部队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二、学员对后勤管理课程内容重要性调查研究

在对课程内容重要性的调查中,除个人生活待遇比例偏低外,其他后勤各大知识板块都占75%以上,基本说明消防部队后勤工作各方面都很重要,不能偏废其一。就具体数据指标来看,车辆装备、军需、战勤保障所占比例稍高,分别占85.5%、83%、81.6%。因此,后勤课程教学在把握住教学内容全局的同时,教学重点应适时、适当地向重要性较高的后勤工作知识板块调整。

三、《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课程学员学习效果调查

通过对《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课程的学习,大多数的同学多少都是有收获的,不能确定和完全没有收获的是少数,分别占8.8%和3.8%,这说明课程教学在丰富完善消防指挥专业学员知识体系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学员对后勤课程的认知度,并获取一定的知识。但我们通过对毕业学员访谈得知,《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课程教学过分强调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环节教学,这与课程教材设计和师资队伍缺乏基层工作的实践有很大的关系。

四、《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课程教学难点调查

从表1可知: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对财务知识学习的难度最大,占调查人数的92.7%,其后分别是车辆装备、后勤文书写作、军需管理、营房管理、战勤保障、卫勤管理、生活待遇,选择人数比例分别为85.3%、81%、64.2%、60.8%、33.5%、31.5%、24.3%。究其原因,认为后勤课程专业性太强,教材内容过深的学员占83.1%,认为教员方法和手段欠缺的占75.3%,认为自己学习不够努力的占33.4%,其他的占9.7%。显然,后勤课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像财务、车辆装备技术性都很强,特别是要在很多“零起点”的学生内,在短短几个课时内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很困难的,加之消防指挥专业没有适合自身专业特色的后勤教材与之配套,教材传达信息的作用不强。有37.5%的学员认为自己在学习中,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造成难点章节学习有困难,认为是其他原因的仅占7.8%。

五、学员对后勤课程教学效果感知度分析

从调查结果统计来看,认为后勤课程非常枯燥的占40%,其中90.3%的学员认为是教材陈旧造成的,我校《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课程现在使用的教材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版刘剑萍编著的《公安现役部队基层后勤管理》,旧的教材明显滞后于消防部队发展,不适应教学的需要。有83.1%的学员认为是内容过于理论,由于我国消防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与之配套的消防指挥专业的教材体系确未完全建立,导致《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教材没有突出以“应用”为主旨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后勤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认为教学手段单一的占67.8%,表明教员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在综合性、实用性、技巧性上下工夫,用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去弥补学习理论知识枯燥的不足。认为参考资料较少的占30.8%,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金盾网的后勤资料都比较规范和齐全,以及各总队后勤资料汇编都是学习重要参考资料,因此认为此项的比例较少。其他原因仅占7.8%。

调查还显示,认为这门课程很实用的学员占32.1%,说明学员对后勤课程教学在对日后工作中起到的指导作用还是很认同的。其中,在对教员对教学内容设计是否有针对性调查中,有69.3%的选择了教学内容针对差,有待提高,其余的选择教学内容很有针对性。我们在访谈过程中得知,在昆指学员中,从事财务、营房、装备、车辆等后勤工作的都有,有的还在支队机关从事相关后勤工作,在有限的课时内,在教学内容上只能“抓大放小”,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最后,认为这门课程挺有意思的占29%,其中有70.2%的人认为教学内容针对性很强,29.8%认为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有待提高。这组数据说明教学针对性强对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教学方法、手段调查

教学方法好坏、手段是否丰富影响着学员对课程的感知度和满意度,在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调查中,我们总结调查数据可知,学员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需求多,要求高,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显然,不同教学内容需要采用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才能优化教学效果,这对教员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冯国锋.课程内容组织原则浅谈[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建设

随着高校后勤集团所面临的校园环境、市场环境和政治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的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机遇。当前,在我国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建设中普遍重视人才引进、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员工发展和薪酬福利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和现代化的高校后勤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但后勤人员的文化建设普遍缺乏,存在观念陈旧、理论不足、措施缺乏等情况,制约了高校后勤人力资源最大效用的发挥,不利于高校后勤“三服务,两育人”宗旨的实现。

一、高校后勤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建设的协同关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大学制度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无论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还是现代大学制度的角度来说,后勤人力资源建设和后勤文化建设都具有协同关系,在高校后勤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注重文化建设,对建立一支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的员工队伍有着重要作用。

(一)文化建设有助于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部分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后勤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寻求一定的解决方案。(1)员工流动性大问题。研究调查显示,计算编外人员流动性的情况下,高校后勤员工的流动性达到30%左右。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成果普遍认为,企业文化的构建是降低员工流动性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雇佣理念,关注人力资本的“人性”特征和构建和谐的组织氛围等方式有效降低员工流动性,同时提高员工的规范性和主动性。(2)外聘员工管理困难问题。外聘员工比例较高是当前高校后勤的重要特征,外聘员工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偏低、用工管理不健全、专业技能弱和流动性大等问题。由于高校后勤的特殊性,外聘员工的高比例必然长期存在,对其管理困难的解决途径中,进行外聘员工的文化建设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3)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水平较低。当前高校后勤的服务管理在很多时候依然停留在较低水平,各组织、部门存在条块分割,并没有建立较为统一的员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员工甚至包括部分管理层都存在服务意识低下,对高校后勤功能认识不足等问题。良好的文化建设有助于建立后勤员工责任意识、激励意识和效率意识,有助于提高当前高校后勤的管理服务水平。(4)高校后勤与高校文化脱节。高校普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高校也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后勤存在的文化缺乏或与高校本身文化脱节甚至抵触,直接影响了高校后勤的育人功能发挥。高校后勤的组织文化必须契合高校整体文化,才能实现与高校的协同发展。

(二)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高校后勤的市场竞争力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文化建设不局限于人员的组织文化建设,还包括市场文化建设。当前高校后勤员工在转型过程中对市场把握不够准确,对市场化运作模式不熟悉,依然存在行政化思维,导致高校后勤整体缺乏市场竞争力,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没有将自身定位为一个完全的市场化主体,造成效率低下和市场竞争力缺乏。

(三)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员工的整体形象

由于转型期和历史遗留问题,高校后勤在社会、师生和学校中的形象不太好。一是由于高校后勤队伍庞杂,素质良莠不齐,缺乏文化的引导和束缚,导致管理问题频发,给学校和相关监管部门带来一定的管理难度和负担,难以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师生的服务需求;二是高校后勤对市场文化和校园文化把握不准,在人力资源建设中忽视这两个方面的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不断发展时没有实现自身的文化提升,造成了组织文化缺位;三是高校后勤普遍缺乏对校园文化的了解和重视,与校园需求脱节,导致其在师生中形象较差。要扭转当前高校后勤的整体形象,必须在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在管理层、窗口单位和普通员工的各类层级人员中实现文化培养和文化建设。

二、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文化建设现状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

高校后勤集团进行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一是培训。培训是高校后勤人力资源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实际情况看,培训的频率、规模以及范围均非常有限,对基层员工的培训覆盖面较小;培训内容多集中在安全知识和基本技能领域,对文化建设的培训内容(包括德育、服务意识、企业文化等)仅占10%。二是组织文化活动。高校后勤的组织文化活动一是以人力资源建设为主导方向的组织文化活动,如部门文化建设、部门精神理念设计和部门活动;二是以工会为主导的员工文化活动,如各类文体活动等。但这两类活动存在着对文化建设理解肤浅、参与度低,激励性差等问题。三是表彰与激励。表彰与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文化建设的作用,即树立文化标杆,倡导文化方向的作用。但当前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忽视表彰的文化建设作用,仅仅将其视为一个激励措施。

(二)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文化建设的缺失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文化建设总量偏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依然集中在信息档案管理、薪酬管理、激励与考核等方面,对以文化建设为代表的“软实力”缺乏重视。二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文化建设的方式匮乏。人力资源管理中对文化建设的手段无外乎上述三种,且第三种在实践中的功能还未能充分发挥。三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低。文化建设没有成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只是其附带的一项工作,缺乏专门的保障和评价体系,其实效性很低。

三、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建设中的文化建设维度构建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市场文化构建

市场文化的构建是高校后勤企业化、市场化的直接要求。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市场文化构建,可以参考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构建的相关框架,同时考虑高校后勤与普通企业之间的区别。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构建高校后勤的市场文化。(1)精神文化。在高校后勤的员工队伍中进行符合高校后勤的精神文化构建,是其市场文化的基础。这一基础既包括市场文化的最基本概念,如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公平交易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倡导的市场文化,还包括企业经营中所倡导的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包括高校后勤在参与市场活动中所必须有的更高标准,如质量保障,安全第一,服务与盈利的平衡等。精神文化的构建有赖于后勤人力资源部门在各类培训、文化活动、表彰等具体行为中的传播。(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高校后勤员工文化的基础,是整个高校后勤文化的中坚和桥梁。制度文化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和规范,通过规范和激励的方式使高校后勤员工遵循制度规范,包括各类行为准则、行业规范和规章制度。良好的制度文化一方面要依靠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业务管理部门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也需要依靠人力资源部门在文化建设中将制度文化从具体制度中抽象出来,作为文化建设的专门途径,配合制度体系的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3)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外化表现,通过高校后勤员工的精神风貌、经营作风、服务措施等方面来具体表现,是与高校师生、企业合作伙伴接触时所表现出来的属于高校后勤的特有组织文化。行为文化的构建,不仅仅是在管理干部、也不仅仅是在编内职工,应该覆盖到包括编外职工在内的整个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队伍,并根据各个层级的不同工作特点制定不同行为文化的构建措施。

(二)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校园文化构建

市场文化与高校后勤的企业属性密切相关的,是高校后勤在进行文化建设时的主要方面,但不能忽视校园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高校后勤来源于高校、立足于高校并且服务于高校,其人力资源管理和文化建设都必须契合相应的校园文化,才能够实现协同发展。(1)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对校园文化的吸纳。在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校园文化构建,首先应该对当前校园文化进行吸纳。即清楚地分析和认识所服务高校的校园文化内涵,在后勤集团员工中培育适应校园文化的企业文化。如在崇尚自由、包容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中,高校后勤也应充分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主体作用,重视建立类似“学生总经理助理”“围合分团委”“食堂监督岗”这样的组织,制定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将其纳入后勤人力资源系统,配合开展工作,从而调整自身和学校文化的契合度,最终提高学校师生对后勤员工和后勤文化的整体认可程度。(2)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对校园文化的反作用。高校后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仅仅要吸纳和契合校园文化,还应该通过自身员工的文化建设,实现对校园文化的反作用,以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后勤集团员工作为与高校师生接触时间最长、面积最广的学校工作人员,其体现出来的组织文化,必然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一影响,已经在部分高校后勤集团“光盘行动”的文化建设中得到了体现。一个规范、严谨、友善的后勤员工,必然会对其服务对象带来文化上的反思和进步。

(三)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政治文化构建

高校后勤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不但关系着高校后勤各项任务的完成,还关系着后勤员工队伍建设和育人宗旨的实现。因此,在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构建中,还必须强调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构建,首先要处理好人力资源管理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员工的进、升、退等业务性工作,同时还包括员工素质的养成和整体能力的提升。政治文化的构建,要加强政治文化与后勤管理之间的融合。高校后勤的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借鉴企业管理方式,依靠经济杠杆、行政管理和纪律手段等方式来实现人力资源的管理,而思想政治工作与如上管理手段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关系。因此,在后勤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应注重将政治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手段中。政治文化的构建,需要创新方法,如结合技能竞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与高校其他部门合作引入师生进行行为教育,加大表彰宣传力度进行榜样教育等。

参考文献

[1]李庆波,石金波.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机制研究[J].人民论坛.2011(32):230

[2]杨一琼.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和谐雇佣关系构建[J].生产力研究,2011,(12):247.

[3]初汉明,王京虎,项雪峰.高校后勤员工队伍培训工作探讨[J].高校后勤研究,2013,(5):55.

[4]黄左女.高校后勤编外员工的激励探析[J].高教论坛,2013,(11).

[5]马卫东.现代大学制度与高校后勤管理的价值融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6).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第13篇

2008年是“品牌后勤”建设实施的第一年。通过“品牌后勤”建设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推动后勤管理升级,是今年乃至未来几年后勤工作的重点。

总公司将继续以“建设师生满意的后勤服务”为工作目标,以品牌建设为工作重心,结合后勤实际,努力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优化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在后勤整体管理的系统性、二级服务实体管理的精细化、服务流程的科学化、服务产品的专业化等方面下足功夫,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后勤管理升级。后勤党委重视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后勤”建设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推动后勤管理升级,为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佳保障作用。

公司党委重视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型”后勤建设,在管理理念上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员工价值和价值提升,重视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激发出了员工的创造性和活力,初步实现后勤事业与员工的双赢。在服务理念上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的思想,加强了与师生的沟通,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提高了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自2005年第二学期起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六期骨干员工培训班和三期后勤干部学习班,后勤干部学习班重点强化干部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骨干员工培训班重点强化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以公司领导授课、外出实地考察学习(先后赴海尔总部、海尔工业园、青啤总部、前湾港、保税区等优秀企业、单位参观学习)、视频资料学习、创意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丰富的学习沟通形式展开培训,注重针对性,不断优化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效果。通过举办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和促进广大后勤员工对工作的思考,培养广大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自2007年4月起后勤服务总公司推出了《品牌后勤》内部期刊,至今已连续刊出四期。为“品牌后勤”的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园地,是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大后勤员工的喜爱与关注。同时也得到学校院系、机关同仁及校领导的重视和亲睐。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议论文 教学 有效取舍

议论文是一种发表意见、阐述道理、分析问题、阐明事理的文体,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往往是“文道并进”的。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上表现为用通俗的语言说道理,文章短小生动,于学生颇有教益。教学的时候,要根据这种文体的特点,有所取舍的施教,以彰显教学的高效性。

一.指导学生明确文章的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中小学课本里的议论文,论点或在文章开头,或在文章结尾。一般不需要读者在文中煞费苦心地搜寻。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议论文的“领”就是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中心论点,这既是学生理解全文内容的抓手,也是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的关键。如教学《说勤奋》时,教者在出示了论点后请学生把这设问句并成一句话。“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靠勤奋;勤奋能让我们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感知了事实论据后,教者首先揭示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靠的都是勤奋;接下来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先单独学习童第周和司马光的勤奋事例,再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引领学生逐层感悟他们的成功都是靠勤奋;最后在学习理论论据时再次吟诵: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整个教学围绕中心论点浑然一体,数次的“这就是——勤奋”形成渐强的节奏敲击学生的心灵。

二.指导学生寻找生动的事实论证。事例论证是中小学阶段常用的论证方法,所选的事例在真实、典型、新鲜、充分的基础上,大多加以生动的描述。用事例做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真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生动性等特点。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读懂故事不是难点,明白故事背后的道理也在学生的理解能力之内,体会作者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围绕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组织语言——“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这应该是中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具体的着眼点可以有:

1、抓数字证据。为了使语言更有说服力,作者在例证时常常使用数字,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更加真实而有力。在教学时,这些都可成为引导学生感悟的点。如《说勤奋》一文中“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2、抓能表现中心的词语。语言丰富、生动、凝练,是汉语言一大特色。议论文中,富有特色、表现力强的语言也比比皆是。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就有如下词语:“滴水穿石”、“三心二意”、“微不足道”、“日雕月琢”、“持之以恒”、“炉火纯青”、“坚持不懈”、“半途而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这些词语不仅结构工整,是学生学习生字词时的难点;而且一部分与中心有关,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

3、抓特殊的句式。语义是语言的意义,它主要研究符号跟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句子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符号,它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类型的句子各有不同的特点。在议论文中,为了引发读者的思考,加强表达的语气,作者常常大量采用反问、设问、感叹等句式。例:(1)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2)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3)他毕生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三.指导学生感悟理论论证。为了证明论点的正确,作者除了事实论据,还用采用理论论据。即用人们熟悉的经典论述及经过实践证明的可以信赖的格言、谚语等来做根据,这些是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如“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中学后勤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互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大学生是高校后勤管理主要的服务对象,高校的后勤管理既具有教育属性又具有企业属性。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高校后勤管理是保障高校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为师生活动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探讨高校后勤管理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对于提高后勤管理效益和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后勤管理的职能

高校后勤管理是大小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科研和师生校园生活的基础性保障,是每一个大学生进行生活和学习的物质基础,高校的后勤管理水平之间的影响着大小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其他教学科研活动的进行。高校的后勤管理与社会上的其他后勤管理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的教育属性。首先,高校的后勤管理是体现高校特有的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整洁的校园环境和教学生活设施是校园文化的具有表现。其次,高校后勤管理可以实现与大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通过产于后勤管理活动,来建立劳动意识和获得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高校后勤管理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后勤管理作为大学综合管理的一部分,后勤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影响着大学教育。在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不是呆在课堂去听课而是在图书馆、自习室、操场等各个学校的教学功能区进行着学习和生活,校园的环境无声无息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和学习。而这些校园环境,就是高校后勤管理的部分,后勤管理也是高校教育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大学生。高校后勤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主要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后勤服务所带来的的整洁的环境和合理的服务设施的布局,创造一个良好的后勤文化;二是后勤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准,特别是勤劳朴实的工作作风,弥补了大学环境中过多的学术思想和空谈思想的不足,后勤职工身上的优良品德和价值观念、人生观念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传递给大学生,促进其全面的发展。三是通过后勤工作对大学生校园日常生活的约束性。

三、大学生对高校后勤管理的互动参与作用

首先,高校的后勤管理具有其经济属性,大学生是高校后勤服务的主要对象和经费来源,大学生作为高校后勤的主要消费者,对后勤管理工作具有首要的发言和评价的权力。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发展模式下,大学生对高校后勤的互动参与作用,首先体现在对其服务内容和质量的监督,对其相关价格等市场化行为的监督,是推进高校后勤管理市场化、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措施。

其次,大学生参与到后勤管理中来,可以增加学生与后勤部门之间的了解。在实际的后勤工作中,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的,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一般不被外人所了解,这常常会造成学生对后勤管理的服务表现出不满意,对涉及到价格的问题表现出不信任,这是由于学生和后勤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引起的。对此,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组织,如食堂伙食监督小组等学生组织,对后勤服务进行监督,可以有效的提高后勤管理的水平。还可以及时的向后勤部门反馈来自于学生的信息,对出现的不足及时的改正。后勤部门也可以通过学生组织向学生传达自身的管理的执行标准,增进了解。

最后,学生可以直接以勤工俭学、文明宿舍建设和义务劳动等活动形式参与到后勤管理的工作中来,做校园文明环境建设的主人,体会劳动的光荣。勤工俭学活动一般是由高校的后勤部门为贫困学生提供的课外兼职工作,主要集中在大学食堂、图书馆等部门,大学生通过直接的参与后勤活动,活动劳动的报酬。勤工俭学是大学生作用与后勤管理的重要方式,它直接的推动了后勤管理的服务水平,节约的管理成本,而且对大学生本身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文明宿舍建设是高校后勤常会进行的,以宿舍为单位,以宿舍卫生和文化为主要考察对象的活动,大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体会到后勤管理的重要和建立校园的主人翁精神。义务劳动是大学课程中设置的学生参与校园卫生等后勤活动的课程,是大学生了解后勤管理重要性和体会劳动艰辛的一个途径。

四、增强高校后勤管理与大学生互动的策略

1、让大学生广泛的参与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服务涉及到学校教学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部分可以增加大学生参与度,建立多方式多渠道的大学生后勤参与途径。如大学餐馆的勤工俭学,由后勤饮食服务管理部门向学生提供食堂饭菜出售窗口、卫生打扫、原材料采购等机会,让学生全面的了解高校后勤的保障工作,认识到后勤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勤工俭学是高校后勤与大学生之间互动作用的一个较好途径,既可以增加大学生对后勤管理的认识,也可以解决贫困学生的生活保障问题,一举两得。此外,在学生的课程中安排后勤管理的体验课程,如打扫校园卫生和负责公寓管理等,让学生深入的参与到后勤工作中来。

2、成立学生监督委员会

学生监督委员会是代表学生,对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作出监督和提出意见的组织,是后勤管理和大学生之间互动的桥梁。学生监督委员会,是学生作为高校后勤的主要消费者,行使其对服务质量的监督权利的主要途径,监督委员会的成员由学生选举学生代表参加,监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密切关注高校后勤在饮食、公寓管理、卫生和水电等直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服务方面的质量问题,收集学生对于后勤服务的意见向后勤服务部门反映。学生监督委员会还可以直接代表学生参与到后勤管理工作中来,比如在高校中常见的宿管会,就是利用学生直接来进行后勤管理的一个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实现后勤部门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降低后勤管理的成本,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3、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新的互动平台

高校后勤管理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作用,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后勤管理中来,从中获得社会实践知识、培养劳动精神和行使监督权力,这都需要后勤管理与大学生之间有效的信息交流作为保证。现代高效都进行了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建有校园网络,一些后勤服务如食堂、图书馆、体育场等也都被纳入信息化的校园网络,高效后勤管理部门和大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便利优势,建立后勤管理信息网站、交流论坛等,后勤部门将实时的一些信息到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查询和反馈意见,实现有效的互动沟通。建立论坛,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较为简单有效的网络沟通平台。

总结:

高校后勤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一方面表现在后勤管理为大学生提供着后勤服务,是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另一方面表现在高校后勤部门作为高校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方式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大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大学生通过参与后勤管理获得社会实践知识等。做好两者之间的互动,可以对后勤部门和大学生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怀娄,俞卫华. 论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学生互动参与[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