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

经济预测论文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第1篇

1.1以全过程经济效益为主,结合阶段性经济效益预测

建筑工程有效地开展,需要进行以下几个工作环节,分别是:对项目目标的确定、技术方案的提出、方案的筛选、工程的实施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等等。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些流程中也有所重点,经济预测要突出全过程的经济效益。然而,在以前的建筑工程经济预测中,往往忽视了工程技术的经济效益,只重视施工阶段,从而导致主次不分,很难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效益。所以,建筑工程技术经济预测的首要原则就是立足于全过程经济效益的预测。

1.2最优化预测与满意度预测的结合

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经济预测的过程中,要遵守原则最优化的处理方案,这种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西蒙所创造,其中关键词汇为“满意程度”,因为人们在对建筑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环节时自身处理问题的容量与问题本比较十分渺小,所以要想在实际生活中做到科学、有效的实施途径十分困难。为此该经济学家提出满意程度一词,用满足度来替换最优化,在预测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效益期间合理的结合最优化与满意度,这样便能够降低盲目追求高效率,却事倍功半发生的几率。

1.3以主动预测为主,结合被动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的经济预测就是要将系统处理问题时即将面临的状况进行评估,从而确保工程实施的高效性。以往的操作方式是将实际值与预期值进行对比,倘若实际值较预期值相差甚远,便分析其内部因素,并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这种预测方式被称之为被动分析,只能对已经出现问题的系统评估和改进,无法达到预测的效果。如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将控制理论与体系理论融入到经济预测的内容中,事前主动的分析施工状况,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主动预测为主,结合被动分析将成为今后实施途中的主要原则之一。

2建筑工程技术经济预测的方法

2.1定量预测方法

定量预测方法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具体方法,分别是:平均移动法、平均简单法和平均加权移动法。平均移动法对实际发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求平均值,一般在时间周期方面要移动一个周期左右,所得数值即作为下一个周期的经济预测值。平均简单法通过对以往的数据信息分析来预测未来的经济效益值,这种方法的操作较为简单,适合处理短期的经济预测情况。第三种平均加权移动法利用加权来反应数据信息之间存在的区别,该方法的经济预测平均值比较准确。

2.2定性预期方法

定影预期方法主要由专家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组成。专家分析法的经济预测评估对象为专家所提出的建议,专家通过自身的丰富经验和所掌握的建筑工程技术知识,来从以往的项目中寻求规律,并对未来的发展走向做出判断。判断提出之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整理以及归纳环节。专家分析法还分为个人分析与集体分析,个人分析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调动专家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集体分析的优势在于专家能够提出大量的数据信息,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较为全面,有利于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经济预测结果精准程度较高。德尔菲法通过匿名的形式对专家的建议进行分析、整理,可以算作专家分析法的一种延续。

3建筑工程技术中的决策方法

3.1非确定性决策

非确定性决策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决策方法:第一,最大最小后悔值法,首先需要选定一种建筑工程技术的施工方法,从而其最优化方法便得到确定,倘若一开始决策方法并不是最优化方案,实施人员便可能会后悔,为了避免这中现象的发生,在作抉择时便应该采用最大最小后悔值法,后悔数值即为所应用方案的效益值与最大化效益值的差值。第二,最小最大效益值法,首先寻找出各个决策方案的最小效益值,然后在这其中选择出效益值最大的方案,并将其作为最优化方案,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操作失误等问题。第三,最大最大效益法,顾名思义,该方法与最小最大小效益法正好相反,选取效益值最大的决策方案,即各个方案中处于自然状况下收益值最大的方案。

3.2风险性决策

风险性决策也包含两种决策方法,第一种决策方法为等概率方法,又称之为合理性标准,该方法的实施条件一般是在统计数据资料不足或是参考资料缺失的情况,该方法假设正常状态下的自然概率均相等。第二种决策方法为标准期望值法,通过对每个方案进行期望值的计算,选择出损失最小或是效益最大的方案。期望值即某种方案在自然条件下所出现的损失值。由于该数值无法获得准确性的数据,便将其称之为期望值。

4结论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第2篇

1.1以全过程经济效益为主,结合阶段性经济效益预测建筑工程有效地开展,需要进行以下几个工作环节,分别是:对项目目标的确定、技术方案的提出、方案的筛选、工程的实施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等等。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些流程中也有所重点,经济预测要突出全过程的经济效益。然而,在以前的建筑工程经济预测中,往往忽视了工程技术的经济效益,只重视施工阶段,从而导致主次不分,很难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效益。所以,建筑工程技术经济预测的首要原则就是立足于全过程经济效益的预测。

1.2最优化预测与满意度预测的结合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经济预测的过程中,要遵守原则最优化的处理方案,这种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西蒙所创造,其中关键词汇为“满意程度”,因为人们在对建筑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环节时自身处理问题的容量与问题本比较十分渺小,所以要想在实际生活中做到科学、有效的实施途径十分困难。为此该经济学家提出满意程度一词,用满足度来替换最优化,在预测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效益期间合理的结合最优化与满意度,这样便能够降低盲目追求高效率,却事倍功半发生的几率。

1.3以主动预测为主,结合被动分析建筑工程技术的经济预测就是要将系统处理问题时即将面临的状况进行评估,从而确保工程实施的高效性。以往的操作方式是将实际值与预期值进行对比,倘若实际值较预期值相差甚远,便分析其内部因素,并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这种预测方式被称之为被动分析,只能对已经出现问题的系统评估和改进,无法达到预测的效果。如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将控制理论与体系理论融入到经济预测的内容中,事前主动的分析施工状况,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主动预测为主,结合被动分析将成为今后实施途中的主要原则之一。

2建筑工程技术经济预测的方法

2.1定量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具体方法,分别是:平均移动法、平均简单法和平均加权移动法。平均移动法对实际发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求平均值,一般在时间周期方面要移动一个周期左右,所得数值即作为下一个周期的经济预测值。平均简单法通过对以往的数据信息分析来预测未来的经济效益值,这种方法的操作较为简单,适合处理短期的经济预测情况。第三种平均加权移动法利用加权来反应数据信息之间存在的区别,该方法的经济预测平均值比较准确。

2.2定性预期方法定影预期方法主要由专家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组成。专家分析法的经济预测评估对象为专家所提出的建议,专家通过自身的丰富经验和所掌握的建筑工程技术知识,来从以往的项目中寻求规律,并对未来的发展走向做出判断。判断提出之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整理以及归纳环节。专家分析法还分为个人分析与集体分析,个人分析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调动专家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集体分析的优势在于专家能够提出大量的数据信息,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较为全面,有利于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经济预测结果精准程度较高。德尔菲法通过匿名的形式对专家的建议进行分析、整理,可以算作专家分析法的一种延续。

3建筑工程技术中的决策方法

3.1非确定性决策非确定性决策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决策方法:第一,最大最小后悔值法,首先需要选定一种建筑工程技术的施工方法,从而其最优化方法便得到确定,倘若一开始决策方法并不是最优化方案,实施人员便可能会后悔,为了避免这中现象的发生,在作抉择时便应该采用最大最小后悔值法,后悔数值即为所应用方案的效益值与最大化效益值的差值。第二,最小最大效益值法,首先寻找出各个决策方案的最小效益值,然后在这其中选择出效益值最大的方案,并将其作为最优化方案,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操作失误等问题。第三,最大最大效益法,顾名思义,该方法与最小最大小效益法正好相反,选取效益值最大的决策方案,即各个方案中处于自然状况下收益值最大的方案。

3.2风险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也包含两种决策方法,第一种决策方法为等概率方法,又称之为合理性标准,该方法的实施条件一般是在统计数据资料不足或是参考资料缺失的情况,该方法假设正常状态下的自然概率均相等。第二种决策方法为标准期望值法,通过对每个方案进行期望值的计算,选择出损失最小或是效益最大的方案。期望值即某种方案在自然条件下所出现的损失值。由于该数值无法获得准确性的数据,便将其称之为期望值。

4结论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预测方法定量研究回归预测模型

经济预测方法分类

经济预测是一门边缘性科学,它依据经济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学以及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的方法对客观经济过程及其要素的变动趋势作出描述,从而达到预测未来的目的。它所提供的方法,对于我们制定各种经济、管理计划、政策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应用得比较广泛的经济预测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类:专家评估法、回归分析预测法、时间序列平滑预测法、模型法、马尔柯夫预测法。

经济预测方法的应用

经济预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根据所研究问题的具体特点和性质,采取多种较为适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比较,才能够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在预测过程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相互补充。下面具体举例说明经济预测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要求用回归分析预测法预测2001年的净利润(1992-2000年民营科技企业净利润及上缴税金增长情况统计表略)。

试配合适当的回归模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若2001年民营科技企业上缴税金是1100亿元,当显著性水平а=0.05时,试估计2001年民营科技企业的净利润。

绘制散点图

设净利润为y,上缴税金为x,根据公式要求先算出xy、x2、y2,如表1示:

分别以x、y为横、纵坐标,绘制散点图(图略),由散点图看出两者大致为线形关系,可以配合一元线形回归模型。

建立一元线形回归模型

计算回归系数。由上表计算有关数据的结果以及利用MicrosoftExcel中的粘贴函数功能可直接求得b=1.2085,a=50.0384

所以所求回归预测模型为:=50.0384+1.2085x

检验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当显著性水平а=0.05,自由度=n-m=9-2=7时,查相关系数临界值表,得

R0.05(7)=0.666因为R=0.7994>0.666=

R0.05(7),所以在а=0.05显著性水平上,检验通过,说明两变量之间相关关系显著。

预测。计算y的估计标准误差

由MicrosoftExcel中的粘贴函数功能可得Sy=46.4166;当显著性水平а=0.05,自由度=n-m=9-2=7时,查t分布表得t0.025(7)=2.36;由已知得x0=1100亿元,所以y的点估计值为:=50.0384+1.2085x0=1379.3884(亿元)

所以预测区间为

即:当2001年民营科技企业上缴税金是1100亿元时,在а=0.05的显著性水平上,2001年民营科技企业的净利润的预测区间为:1209.8703——1548.9065亿元之间。从《中华工商时报》上查得2001年民营科技企业的净利润为1450亿元,属于上述预测区间。

应该看到,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多了社会运行中的不确定性,这为经济预测方法的大量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经济、科技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经济预测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预见,预测的蓬勃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暴奉贤,陈宏立.经济预测与决策方法.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第4篇

1、引言

200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结束了自1991年3月以来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期,步入了低速增长时期。2001年的经济增幅逐季下降,突如其来的“9.11事件”更是严重打击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加快了美国经济的下滑速度。2001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出现了1.3%的负增长。美国政府为挽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紧急拨款400亿美元用于反恐和经济重建计划,并向航空、保险业提供150亿美元的援助;四次调低联邦基金利率(2001年美联储共11次降息);提出了1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等各种方案用以挽救美国经济。经过多方干预,美国经济重现曙光:2001年第四季度GDP止跌略升,经济增长率达到1.4%,各项经济指标也似乎表明美国经济出现了触底反弹的迹象。然而美国经济是否确实复苏,复苏的力度有多大,仍然是众说纷纭。本文以此*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入手,分析影响美国经济运行的各种因素,并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2、美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美国此*经济衰退是经济发展周期性调整的结果,是美国经济经过10年的高速增长后进行的一次结构性修复。自1991年走出衰退后,美国经济开始高速扩张并持续了10年之久。但是,经济周期的内在规律客观上要求美国经济必须进行适度的调整,因此在高新技术行业进行产业调整之时美国经济陷入周期性波动也就显得十分必然了。

2.1“新经济”不但无*消除周期波动,而且自身也需要结构性调整

“新经济”虽然有高增长、低通货膨胀、全球化导向和倍速发展等新特征,但由于其脱胎于传统经济并与传统经济长期共存,所以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传统经济周期规律仍将发挥作用。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及网络化的发展,使整体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调整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的传导速度加快,从而导致整体经济的变化速度与增幅较以往的经济变动更为灵敏。“新经济”对经济波动的放大作用是此*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信息产业投资热的蔓延,美国在90年代后期吸收了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大量外资,从而造成美国股市的大规模膨胀。1999年外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不包括美国财政部的国债)为6070亿美元,2000年为7824亿美元。由于信息不对称,争先恐后的群体效应造成了投资需求的过度膨胀,出现了大量重复建设。一旦经济出现波动,技术投资造成的供给过剩就立刻显现出来,其直接后果就是网络公司大批倒闭。据美国网络兼并公司调查,到2000年底约有210家上市的网络公司停止营业,约占上市网络公司总数的60%左右。

2.2股市泡沫破灭后,财富效应变为负效应,使过度消费骤然下挫到谷底

据美国税收署估算,1995年-1999年美国股市处于牛市时期,实际资本收益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4%,为居民增加了1.7万亿美元的收入。股市的财富效应刺激了消费的空前高涨,带动经济每年多增长约1个百分点。然而1999年以后,股市暴跌使金融资产大幅缩水,财富效应由此走向了反面。同时,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大批公司纷纷裁员或降低雇员薪金,消费者收入水平明显下降。

前几年过度消费使美国储蓄率由1992年的8.9%下降到2000年的—1%,这是美国1933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储蓄率。从1995年到1999年,消费贷款增加了34%,达到6.2万亿美元。如今,为了偿还超前消费欠下的债务,众多消费者开始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于是消费降温造成了美国经济下滑。

2.3油价上涨对美国经济减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美国石油进口比例高达54%,国际油价从1998年底的每桶不到10美元上升到每桶14.9美元(2000年9月),这使相关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消费者在能源方面的开支大幅增加,严重地抑制了经济增长。据美国制造协会估计,1999年—2000年间的油价上涨使美国经济损失了1150多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一个百分点,油价上涨对美国的经济衰退产生了负面影响。

2.4美国经济还存在着三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对外贸易巨额逆差、美元汇率超值和个人储蓄负增长是当前困扰美国经济的三个主要问题。美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一般情况下对外贸易巨额逆差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大。但是当内需大幅下滑,经济不景气时,巨额逆差则会加速经济的衰退。美元保持强势会影响出口,进一步扩大贸易逆差;个人储蓄负增长则会导致货币市场萎缩,在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下挫时,货币市场无*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2.5“9.11事件”加剧了美国经济的衰退程度,对美国经济造成了直接与潜在的影响

“9.11”事件之前,美国经济的减速仅限于信息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占美国GDP很大比重的第三产业及航空业等还在勉力支撑。而遭受“9.11”事件打击最重的恰恰是当前美国经济的优势领域,如航空、保险、金融、旅游和商业等。另外“9.11”事件与自然灾害相比,它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影响更为深远,美国民众对经济及政治的安全感被严重削弱。

3、现阶段影响美国经济运行的各因素分析

3.1影响美国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分析

3.1.1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有所恢复

2001年第四季度,受汽车无息贷款促销和消费预期有所改变的影响,耐用品消费增长了38.4%,增幅比第三季度提高了36.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私人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据美国会议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消费者信心较“9.11”事件发生时有所恢复,美国2002年1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97.3,比去年12月份上升了2.7个百分点。同时,TheConferenceBoard的最新调查也显示,企业界的商业信心也出现跃升,公司的行政主管对行业和经济的信心普遍较以前有明显的增强,纷纷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

3.1.2制造业有走出持续衰退之势

2002年1月美国供应管理研究所的经济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12月份美国的“购买经理指数”在11月份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48.2,此后便持续上升,至2002年2月份该指数达到54.7,自2000年7月份以来首次超过50.由美国供应管理研究所公布的“购买经理指数”是衡量美国制造业是否增长的核心数据,如果该指数在50以下,即表明制造业处于衰退之中。此外,2002年2月份美国的生产指数也急增至61.2,尤其是计算机业与半导体业的工业生产值分别于2001年的10月份与8月份开始回升,其上升趋势持续至今。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3月份美国工业增长0.7%,为2000年5月份以来的最大涨幅,这些数据进一步证明美国制造业已逐步开始复苏。

3.1.3设备和软件投资降幅缩小,企业存货调减已接近尾声

2001年以来,信息产业投资锐减,全年设备和软件投资下降4.4%,按年率计算,各季分别下降4.1%、15.4%、8.8%和5.2%。从第二季度开始降幅逐季减小,这表明美国信息产业继续调整的空间在缩小。同时,由于企业加速消化库存,使库存水平持续降低。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份美国企业的库存比1月份下降了0.1%,已连续13个月下降。而且目前美国企业非农业部门库存与销售之比已降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水平。前两年过度生产引发的泡沫已经大幅消化,PC库存天数已降至5年来的新低,部分产品(如零售业)甚至必须提高库存水平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3.1.4进口降幅缩小,有利于国际市场需求的回升

美国进口额约占全球进口总额的20%,美国进口下降会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减少对美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引起美国出口下滑。2001年第四季度美国进口降幅开始大幅缩小,加上国内需求止跌转升,有利于扩大国际市场需求,增加美国出口,促使美国经济加速上升。

3.1.5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消费潜力增大

受减税、降息和政府转移支付增多等因素的影响,2001年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6%,比2000年提高0.1%。收入的增加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消费需求有望继续回升。

3.2影响美国经济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3.2.1美国企业与宏观经济的表现不同步

至2001年第四季度,美国非金融公司的税前利润继续下降,其中制造业、运输业和服务业利润下降的幅度最大。2001年第三季度,非金融公司税前利润下降了577亿美元,第四季度非但没有止跌反而加快了下降速度,达到612亿美元。再考虑到政府减税等因素的作用,第三季度企业税后利润下降347亿美元,而第四季度企业税后利润下降额则达到540亿美元。如果美国公司的利润无*在短期内真正实现止跌转升,那么企业投资就无*真正恢复,势必会影响总需求的增长。

3.2.2美国固定资产投资(包括住宅投资在内的各类投资)仍在继续大幅度下降

在2000年第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包括住宅投资在内的各类投资)的增长速度为19.5%,此后固定资产的投资速度便逐季度下滑。事实上,在2001年第四季度,当个人消费需求恢复增长的同时,固定资产的投资下降幅度却达到了自2000年以来的最大值。从2000年第三季度到2001年第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分别为:—2.8%,—2.3%,—12.3%,—12.1%,—10.5%和—23.5%。其中,2001年第四季度非居民固定投资下降了3.8%(第三季度下降8.5%),非居民建筑投资下降了33.6%(第三季度下降7.5%)。

3.2.3美国就业形势并未明显好转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就业数据表明,2002年3月份美国的失业率比前两个月还略有回升,由2月份的5.5%回升到5.7%,与步入衰退后5.8%(2001年12月份)的最高失业率相差无几。失业率回升表明美国经济在复苏过程中存在不均衡性。

3.2.4美国金融体系已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这些年,美国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合谋创造了许多关于虚增利润的办*.例如:用股票期权代替工资,工资成本为零,利润自然也就大幅度增加。许多大公司受利益驱使,违背了基本的商业道德,大造假账。近期发生的安然公司事件可能仅仅是美国金融体系不良运作中的冰山一角。今后,投资者看待盈利报告的眼光会变得格外挑剔和仔细,一旦再发生类似安然事件的金融丑闻,那么对美国经济的打击将会是十分沉重的。

4、对美国经济的中、长期预测

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不大可能经过短暂的调整就恢复正常增长。尽管美国的CEO们普遍认为“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是近期公司财务报告中显示的盈利好转主要是由于去年大幅削减成本所致,需求增加的因素并不明显。从中长期来看,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由该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之和决定的。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从1990年第三季度到2001年第一季度,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为2.4%。美国官方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2%-2.5%之间。1996年美国经济界基于美国劳动生产率和劳动供给增长速度的实际情况,认为美国潜在GDP增长率为2.5%,近几年由于经济泡沫的存在调整为3%。因此,笔者预测即使美国经济短期内反弹,经济增长速度也仅可能保持在3%左右,乐观估计也不会超过3.5%。除非有新的技术突破使劳动生产率达到较高的增长速度,否则美国经济不会恢复到90年代后期的高速增长态势。

但是,美国经济也不会重蹈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持续萧条10年之久的覆辙。因为美国股市泡沫和经济现状与90年代初的日本经济相比虽有一些类似之处,但总体形势要明显好于当时日本经济的状况。另外,美联储和美国领导人拥有更多的经验、手段和更大的回旋空间来调整经济,使之在经过一段低速回落和衰退之后尽快恢复增长。

相关文献:

[1]邱瑞俊。2002美国经济走出泥淖[N].中国证券报,2002—1—7.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第5篇

景气预警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表明,2013年12月先行合成指数与一致合成指数双双下降,2013年12月黑龙江省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为97.88,较11月份下降0.34个点。而先行合成指数从2012年1月开始回落,已连续24个月呈下降趋势。2013年12月一致合成指数为97.84,较11月回落0.57个点。一致性合成指数自2012年6月从谷底反弹,在2013年1月到达了一个新的高点,而后冲高回落,已持续下降12个月。2013年12月一致合成指数下降趋于平缓,但是同期的先行一致合成指数却降到谷底,说明未来黑龙江省宏观经济仍将处于下降通道。2013年黑龙江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财政金融运行稳健,物价涨势逐渐回落,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外贸增速也有所放缓,稳增长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与前五年同期平均水平相比,黑龙江省主要经济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与此同时,工业处于低速低效状态。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黑龙江省工业企业生产速度放缓,效应下降,进而导致工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并且同期农业经济也处于衰退阶段,使得经济复苏缺乏相应的增长动力。

二、黑龙江省宏观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环境不优一是宏观政策存在适用地域“泛化”问题。目前国家采取的带有“普惠制”性质的援助政策,有些过于宽泛,难以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二是宏观政策缺乏区别对待和分类指导。东北老工业基地各自具有不同的类型,所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然而,国家现有的援助政策还没有较好地考虑到这种地域差异性。

(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2012年黑龙江省未能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2013年情况虽有明显好转,但完成全年任务仍很艰巨。一是以重化工为主体的工业结构和以原煤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效益将逐渐显现。二是二氧化硫削减途径少,城市排污历史欠账多。黑龙江省不属于国家划定的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二氧化硫减排空间小,得不到国家重点脱硫工程规划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建设将扩大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全省仅有6个市、1个县建成了1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32.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治理任务繁重。三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相关立法工作进展缓慢,已有的一些法规和政策落实不到位。

(三)民营经济发展滞后与发达省份相比,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民营企业经营规模小、从业人员少、层次低。民营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多数集中在商贸服务领域,工业企业比重还不足10%,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拉动作用极其有限。同时,县域民营经济规模较小,黑龙江省大部分县民营经济比重仅为50%左右。

三、对策建议

(一)构建宏观经济景气预警体系近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逐渐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的监测和预警。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构建宏观经济景气预警体系势在必行,不仅有利于政府更加详实、准确地掌握全省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而且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可参考该预警体系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促进黑龙江省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一是确立主导产业,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要根据黑龙江省的产业优势和特点确立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相关辅产业,建立以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多门类产业和谐互动、共同发展的产业链条。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多种手段,培育一批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增强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快第二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积极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同时要主动承接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配套协作型产业的梯度转移,壮大初级产品加工和辅助产品生产基础,延长产业协作链。三是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和发展基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本省经济的重点,提高引资规模和质量;依托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毗邻的地缘优势,加强对俄能源、贸易、科技等领域合作。四是积极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五是以各产业园区及开发区为载体,将工业企业集中起来,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三)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各级政府应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资本发展的环境。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黑龙江省经济建设,使其能够同其他资本平等竞争。二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生产加工、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事业领域,以及从事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传统农业、开展国土综合整治等,实现集约化开发和产业化经营。扶持高新技术、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出口创汇、劳动密集型等民营企业发展。三是建立健全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建立信贷投放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黑龙江省宏观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省级财政要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大力扶持农村信用社发展,并鼓励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充分发挥民间融资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上市融资,拓宽民营经济直接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建立健全省、市、县各级政策性担保机构,并增强其担保实力,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保证。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第6篇

报告指出,2004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经济增长率高于20世纪9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的平均水平,创造了过去20年来的最高记录。报告同时指出,受周期发展的制约和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明显放缓,但仍能保持适中的速度,预计在4.3%左右。

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趋势

报告显示,2004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普遍提高,美日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2004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增长率分别可达到4.3%、4.5%和2.0%。其中,日本经济承接上年度经济增长的势头,多年来增长速度第一次有可能接近美国。

就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来看,美日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消费和投资,但受就业市场的影响,第二季度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对增长的贡献度大幅下降。由于贸易收支状况的持续恶化,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为负。日本经济在继续依赖外需拉动的同时,消费开始成为增长的重要动力,政府支出的作用逐渐淡出。

报告预测,2005年三大经济体的基本增长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只是要比2004年的增长率有所降低。根据多数国际组织的预测,美国的增长率为3.4%~3.5%,日本的增长率为2.2%~2.3%,欧元区的增长率为1.9%~2.2%。其中,下调幅度最明显的是日本,,相反,欧元区经济基本上能够继续维持2004年的增长水平。

二、主要发展中国家与转轨国家经济的增长趋势

报告指出,2004年主要发展中国家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东亚地区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印度的增长率虽然有所放慢,但在发展中国家大国中仍然位居前列,仅次于中国和俄罗斯,其连续稳定的高增长正在令世界所瞩目。根据不久前修正过的数字,按照财政年度计算,2003年财政年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为10.4%,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俄罗斯经济已经连续实现第六年的增长,并且内需增加已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2003年的3.9个百分点上升到2004年上半年的4.7个百分点。南美洲的巴西已经摆脱阿根廷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上年度的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南非作为非洲经济的领头羊创造了过去50年来连续5年增长的新记录。

主要发展中国家与转轨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以下几种因素:第一,发达国家复苏进程的加快,对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许多国家2004年上半年出口增长率超过了20%。第二,世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改善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增加了外汇收入。此外,世界石油价格上升对墨西哥、俄罗斯等石油出口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第三,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基本上保持了稳定,为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和国内货币政策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第四,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在经历了2002~2003年低位徘徊之后开始明显回升,其主要推动力就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增加。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从2003年的1476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669亿美元,其中对非洲地区的投资从136亿美元增加到144亿美元,对中东欧地区的投资从515亿美元增加到532亿美元,对独联体国家的投资从38亿美元增加到57亿美元,对东亚地区的投资从528亿美元增加到798亿美元。

报告预测,2005年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都将会随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而有所放慢,但印度、俄罗斯、中国、东盟等经济体仍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三、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

报告指出,2004~2005年全球经济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危及经济的持续增长。如石油价格上涨、美国的“双赤字”以及发达国家的房地产泡沫风险等。

(一)世界石油价格上涨风险

截止到2004年10月18日,世界原油价格已经冲破55美元/桶,比年初的32美元/桶上涨了70%左右。过去5个月期间OPEC的日产量已经增加了350万桶,美国也决定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但石油价格仍然在不断攀升。对此,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目前的油价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投机的结果,但这种投机的背后是世界石油供求的不稳定性。虽然石油供给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受非经济因素的冲击,全球石油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合作关系被破坏,降低了市场对稳定石油供给的信心。因此,短期内石油供给的稳定性将取决于美国的中东政策和国际石油需求的变化。

从需求方面来看,全球经济复苏,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量增加库存直接拉动了石油需求的增长。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加上对外部能源的依存度不断上升,客观上助长了这种趋势。

从供给方面看,短期内,伊拉克战争后伊国内政局的不稳定性、俄罗斯政府对尤克斯公司的处理方式以及其他国家特别是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发生的政局动荡和工会运动都制约着供给的正常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各大石油公司和产油国出于安全和规避风险的考虑而采取的审慎投资态度,不利于供给增加。全球剩余生产能力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4%左右降到目前的1%左右,达到历史最低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每年对世界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投资需要2100亿美元,由于大公司和产油国担心价格回落造成的巨大损失,实际投资缺口每年为15%左右。

但就目前而言,世界石油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变化。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估计,2004年前两个季度全球原油需求分别为8197万桶/天和8006万桶/天,同比增长191万桶/天和314万桶/天;全球原油供给量前两个季度分别为8234万桶/天和8151万桶/天,同比增长362万桶/天和319万桶/天。预计2004年全年需求和供给的增长率分别为2.8%和3.4%。世界原油市场仍然是供略大于求。

在全球石油供求基本保持平衡的格局下,石油价格的高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投机的结果。针对1997~1998年世界石油价格暴跌(达到12美元/桶,最低曾经出现9美元/桶),美国运用其在国际石油体系中的霸权成功地进行了干预:“收买”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前三大生产国,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委内瑞拉,使它们倾向于扩大各自的产量和市场份额;促使各国支持石油输出国组织所希望的22~28美元的价格。这一进展几乎受到普遍欢迎。代表供需双方的两大国际石油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国际能源署携手监督供需关系,迅速且有效地重建了市场的稳定局面,将价格稳定在希望的价格区间内。但随后发生的政治事件(特别是“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却摧毁了上述协议的基础。虽然伊拉克每日200万桶石油出口几近消失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自从沙特公民卷入“9•11”恐怖袭击,及后来美国公司被排除在沙特巨大的天然气储量开发合同之外,沙特和美国之间强有力的关系遭到了破坏。在石油供求问题上,石油输出国组织与国际能源署之间出现意见不合,并出现公开的相互侮辱,取代了以往的井然有序状态。无组织的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混乱,导致最近价格的投机性飞涨。

报告认为,如果我们认定对石油供求不稳定性所做的投机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么目前的油价上涨趋势将不可能持久。虽然短期内油价也可能维持在高位,甚至继续创出新高,但中期内油价回落是不可避免的。

(二)美国“双赤字”的风险

“双赤字”本身并不是新问题,历史上里根执政时期就出现过,但最终以1985年“广场协议”美元大幅贬值得到了解决。布什政府执政以来,财政状况从盈余转化为赤字,贸易状况持续恶化。2004财政年度美国财政赤字预计为4220亿美元,财政赤字/GDP为3.6%;贸易赤字/GDP的水平连续创造新记录,2004年预计为5.5%。

“双赤字”的根源是美国国内的储蓄率不足和由此所引发的投资缺口(储蓄与国内投资的差额)扩大。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已经降到危险的水平,只有1.5%,不仅低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7.2%的长期平均水平。2000年美国的投资缺口大约为-2.5%,到2004年第二季度已经上升到-6%。

(三)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房产价格连续攀升,甚至在2001~2002年的经济衰退期间也没有停止。以美国为例,1995~2003年房屋实际价格已经上升了36%,远高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高涨阶段的上升幅度(分别为13%和17%)。截止到2003年第三季度,居民持有的房屋不动产总价值达14.6万亿美元,占居民总资产的28%,相当于当年GDP的130%。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很大程度上是低利率促成的结果。以往房地产市场周期发展的历史表明,房屋价格的下跌都是和利率的提高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处于高位很久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将面临两难困境: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加息行为有可能会触发房地产市场的暴跌。今后一段时期内,能否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使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是对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国中央银行的一项严峻的考验。

四、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国际金融领域2004年呈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世界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幅度不大;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恢复性增长;世界股票市场处于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稳定状态;主要发达国家开始提高利率,全球经济将脱离过去三年的低利率时期。

到2004年10月中旬,美元的名义有效汇率(effectiveexchangerate)(相对7种货币)基本维持在年初的水平,只是在上半年有过小幅上升;欧元的名义有效汇率(相对12种货币)比年初略有下降;日元的名义有效汇率(相对15种货币)比年初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从90点下降到10月14日的87.8。

在经历了2003年恢复性增长之后,世界主要股票市场基本上是原地踏步。和年初相比,除了日本Topix指数略有上涨外,美国的SP500和欧盟的Euro-Stoxx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受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加快的推动,发达国家已基本上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威胁,进而各国中央银行开始关注通货膨胀的风险。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除日本外(它尚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多数国家在2004年都提高了利率。这标志着连续三年的低利率时期已经宣告结束。美联储迄今已经连续三次提高利率,从1%上调到了目前的1.75%。考虑到石油价格上涨的风险和房地产市场的接受能力,美联储一直在试探性地加息。在正常状态下,4%的利率被认为才是可持续的。市场预期到2005年底美联储才有可能提高到这一水平,但这要取决于油价上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和房地产市场的反应。在美国连续提高利率的同时,欧洲中央银行没有做出同步的调整,这一方面是因为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压力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复苏乏力的结果。日本仍然在维持多年来的零利率政策,至少在消费物价指数变为正数之前不会改变这一政策。

五、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进展

报告指出,过去十年来,全球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保持高速发展。2004年有两个突破性的进展。一是欧盟第一轮东扩正式完成;二是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的谈判有可能在年内结束。如果后者顺利完成的话,将标志着大西洋两岸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报告分析,中东欧10国加入欧盟在2004年6月30日正式完成,从此欧盟由15国扩大到了25国。虽然就区域内贸易规模而言,这次东扩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就增加的国家而言,这是欧盟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张,作为一个更大的经济体,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会有明显的提高。据估算,欧盟东扩使欧洲地区原有的区域贸易协定有60项要停止运行。鉴于欧洲地区的区域贸易协定数量已经达到了极限,今后欧盟的每一次东扩都将意味着已有区域贸易协定数量的减少。

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已经进行了多年。按规划2004年年底前将完成整个谈判程序。由于参加者涵盖除古巴以外的所有34个美洲国家,各方对待协议的内容存在很大分歧,在2003年底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达成了一种被称作“自助餐”式的框架协议,即成员国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有选择地执行相关条款。这就为整个谈判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004年大西洋两岸的区域经济合作同时取得突破性进展并非是一种时间上的巧合。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岸的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有着惊人的时间对应。其背后的真正动机反应了一个基本的趋势:大国之间的竞争日益转化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竞争。这为东亚地区的合作提出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六、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互动关系

报告指出,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步伐加快,在我国受世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的同时,外部世界也越来越感觉到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因此,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型的互动阶段。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灰色GM(1.1)模型;经济增长率;经济预测

经济是国家的命脉和基础,经济预测对整个经济系统的控制、运行和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和高效性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经济预测的精确程度。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一个农牧结合的高原省份。受高海拔气候条件以及严酷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青海省的社会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青海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过去长期落后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石油、盐湖、天然气等一大批优势资源得以快速开发。从青海省长远的发展来看,经济预测也是青海省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的必要条件。经济预测方法分为经验预测和定量预测。第一类方法,如专家调查法、民意调查法等。后一种方法是向消费者、生产者调查他们对未来发展的意见或意向,考虑他们的心理因素的预测方法。它适用于了解居民的消费需求和购买意图、市场的动向以及投资的趋向等问题。第二类方法,如时间数列法、指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1-3]

灰色系统是指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的或非确知信息的系统。[13]灰色系统理论提供了在贫信息情况下解决系统问题的新途径。表征灰色系统行为的离乱观测数据,按生成原理处理后,可建立系统的灰色模型,当寻求不到系统的概率特性时,灰色模型显现出突出的优越性。[4-6]

3.结论

针对青海省经济预测数据少,作用机理复杂的特点,利用青海省1981-2010年经济增长率数据,建立灰色GM(1,1)模型预测理论,对青海省经济收缩年份、过热年份、经济周期3个经济运行要素进行建模预测。预测得出青海省经济收缩第一年发生在2028年,而后相继为2050年和2082年;经济过热将出现在2014年,2018年、2023年、2028年和2033年;经济周期未来出现在2022年和2042年。

参考文献:

[1]甘健胜.经济预测中的线性组合模型及其实证[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70-73.

[2]周鹏,唐焕文.一个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及其算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43(2):130-131,140.

[3]周鹏,唐焕文等.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算法及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44(3):342-346.

[4]陈洁,李玉双,韩峰.湖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预测—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J].经济数学,2009,26(4):104-110.

[5]陈洁,李玉双,韩峰.湖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预测——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J].经济数学,2009,26(4):104-110.

[6]杜二鹏,马松林,景海民.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8):1161-1164.

[7]邓聚龙.灰色预测与决策[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8]王学萌,罗建军编著.灰色系统预测决策建模程序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

[9]王学萌,罗建军编著.灰色系统预测决策建模程序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第8篇

科学的预测,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预测的事物、事件或现象,要有发生时间、地点、特性等范围的具体指向;二是要有必要的、具一定说服力的、具体的科学论据支撑。

下面,可举出一正一反两个事例,来看看真正的预测应该是什么样的。

近日,在翻检旧剪报时,无意间在1988年3月3日的《参考消息》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美国人认为20年内美可能选出黑人总统”。见此,我不禁惊讶地“噢”了一声:“预测得如此准确!”

报道内文摘录如下:

“路透社纽约2月27日电:美国《新闻周刊》今天公布的一项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在今后的20年内美国可能会选出一位黑人总统。”“这项由盖洛普民意测验所进行的民意测验说,有62%的黑人和56%的白人认为有这种可能性。”“参加民意测验的白人中有49%的人认为,黑人现在的境况比5年前要好,而黑人中只有33%的人看到了这一点。”“民意测验结果还表明,在参加民意测验的白人中只有3%的人愿意生活在一块只有白人存在的土地上。”

因为这份剪报为另一主题,是无意中留下了这条消息,所以剪报到此为止了,不知是否遗漏了其他更详细的论据和内容。但上述信息已足以说明,这堪称一个科学的预测。一是有时间的规定性――从1988年到2008年的20年内,以及具体事件的规定性――美国大选,还有具体人物的规定性――选出黑人总统。二是这一预测有充分说服力的科学论据支撑――盖洛普民意测验。

再来看看另一则被人称为“准确”地预测了这次金融危机的事例。

前不久,我国有人大肆宣扬,并在一家社会科学报上写文章称,某人“准确地预测”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然而,这是怎么预测的呢?预测的命题是什么呢?一曰,美国“潜伏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假若21世纪二三十年代直至中叶前后,美国的泡沫经济破灭,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二曰,三大赤字(经常项目赤字、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将引发“全球抛售美元”,而由美元贬值引起经济危机,由此判断,“美国潜伏的极大的经济危机已经开始显现”。

明眼人一看就清楚,这个预设的判断与实际的结果有多大出入:预测的时间与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相差了二三十年至五六十年;预测的对象是一般的“经济危机”,而实际发生的是具体的“金融危机”;预测危机的形式是由抛售美元、美元贬值引发经济危机,而实际发生的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次贷危机,从而引起银行资金链断裂,最后导致的金融危机……这还是“准确的预测”吗?如果仅是一般地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论断出发,一般性地谈论经济危机就叫预测的话,那么成千上万的政治经济学教师在大学课堂甚至中学课堂上,都“预测”到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010年1月6日《报刊文摘》载文披露,2008年11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视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时发问:“为什么当初就没有一个人注意到金融危机?”为此,英国一批顶尖的经济学家于2009年7月25日回信伊丽莎白二世时承认,无论英国“国内还是国际上的学者”,对“这次危机的时间、幅度和严重性,都没能预测出来”,认为这是“许多智慧人士的集体失误”,他们正对这件事进行“集体反思”。

文章在评论这封信时说:“这封信可以看作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学界正在进行集体反思的一个缩影。”

全世界经济学家都在反思之时,唯独我国学术界有人说预测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果真如此,那真是功莫大焉,诺贝尔经济学奖唾手可得了。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税收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地区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税收收入预测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预测两大类,本文在前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对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统计模型在我国税收收入预测中的应用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关键词:VAR模型;ECM模型;税收收入预测;协整分析

一、税收收入预测的意义

具体而言,我国税收收入预测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事前预测,为税务部门制定年度税收计划提供数据支撑。此外,立足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强预见性,帮助税务工作者根据经济变化实时调整相应的政策。第二,事中管理。税收计划执行过程中,每一个季度、年度都可以通过增值税收入预测模型实时追踪税收计划完成进度,衡量增值税目标完成情况,为后续税源管理、税收征管等工作提供帮助。第三,事后反馈。税收收入预测是基于经济因素对增值税收入的影响,但于此同时增值税作为地区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反作用于其他经济变量。通过对增值税收入的预测结果与同期增值税收入的真实数值比较分析,不仅可以发现非经济因素变量对增值税收入的影响,不断完善税收收入预测模型,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在影响增值税的同时调节整个地区的经济状况。综上所述,税收收入预测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不仅有现实层面的意义,而且利用统计建模的思想对经济变量进行分析预测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

二、税收预测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税收收入预测的研究从80年代后期开始,前后共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定性分析,以数据图表为基础,重点分析税收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关联性,以理论研究为主,方法性不高;第二阶段的研究开始引入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比如趋势性预测,常见的有以GDP为自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和多经济指标多元回归等,另外,曲线回归模型和指数回归模型应用于税收收入预测的研究方法也开始涌现。第三阶段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主要是把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应用到税收预测当中去,这一阶段的文献大都涉及到统计模型在税收预测中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高,拟合效果好,因此这类模型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在下文中会对两个典型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第四阶段是各类新型统计方法应用到税收预测当中,比较典型的是计算机模拟方法的应用,比如组合预测的方法、纳税评估仿生模型等。另外,统计软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常见的有常见的有E-VIEWS、SPSS、SAS、STATA等,方便我们进行数据处理、模型的构建与求解等。下文将对时间序列分析中两个典型的税收预测模型进行重点介绍:

三、自向量回归模型(VAR)

简单来说,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是以变量的历史数据为依托,分析变量间相关关系构造时间序列变量回归方程。

其中,代表被解释变量,是相关变量,分别表示被解释变量滞后各期的取值,和是待估系数矩阵,是误差向量,滞后期N通过AIC统计量法和SC准则来确定。可以看出,当期解释变量是全部相关变量滞后期取值的函数,回归方程的右边不含其它变量取值。VAR模型同传统的回归模型相比,其优势在于VAR模型只需确定变量间相互关系就可以得到回归方程,方程中只含有相互关联的变量,避免主观界定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而导致部分变量的缺失。VAR模型的E-views软件操作包括四步:变量的平稳性和单位根检验;对相关变量进行协整检验,采用OLS法(最小二承法)构建回归方程,检验残差项平稳性来确定变量间是否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第三步是Grange因果检验进一步验证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在上述检验的基础上建立税收收入自向量回归预测模型。由于VAR模型本身不依赖于任何经济理论,仅仅通过回归方程带入相关变量的滞后期取值就可以得到预测值,所以VAR模型的拟合效果一般比较好,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

四、误差矫正模型(ECM)

误差矫正模型的构建理论是误差矫正机制,它的原理在于,时间序列变量当期偏差会在以后各期得到校正,短期而言,由于随机干扰项的存在,变量间的协整关系会存在偏差,因而需要根据偏差的大小对变量加以调整,回归方程中的误差矫正系数就代表的短期向长期的调整。

ECM预测模型回归方程的形式为*+。其中,表示被解释变量,表示解释变量,表示待估系数,为误差矫正系数,为误差项。为了降低数据间的差异性,通常对时间序列变量取对数,针对对数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E-views中可采用ADF检验法)和协整检验,得到回归方程后对残差序列进行稳定性检验以保证回归方程的效果。误差矫正模型和VAR模型最大的差异在于VAR模型只局限于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在短期预测得到的结果的准确度比较高,但是长期来说,考虑到干扰项的存在,用误差矫正模型进行预测得到的效果会更好,可以通过误差矫正系数调整短期向长期均衡靠拢。

五、结论及建议

从模型的角度来说,根据现有的有关税收与经济关系的经济理论可知,税源主要来自于经济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各项产值,同GDP的统计口径有相互重叠的地方,当然,GDP规模要大于税收的计征数额,但是不可否认经济因素在税收计量因素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税收预测模型的构建中通常采用GDP作为解释变量来预测税收收入的数值。所以,目前国内关于税收预测模型的文献中,无论是VAR模型,还是误差矫正模型(ECM),研究税收和GDP的居多,模型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以GDP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对税收的拟合效果比较好,侧面反映了经济变量对税收的影响较大。同时,在对税收进行研究预测时,不能忽视经济以外因素的影响,例如,政策制度因素可通过界定税源、改变税率以及调整税制结构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税收收入;社会环境因素偏重于一个地区的税收征纳环境,包括公民自觉纳税意识水平的高低,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工作的好坏,以及征税纳税相关法律的完善等。(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1]尚红云.税收收入模型预测精度的比较.统计与决策,2008(3):40-43

[2]柳叶子.税收收入统计预测模型与税收数据检验[J].商化文化,2008(9)

[3]唐小我.最优组合预测的计算方法[J].管理现代化,1992(1):25—28.

[4]程毛林.我国税收增长的影响因素和预测分析[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1998(2):18-21.

[5]郭江.论税收的弹性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1(11):58—59.

[6]漆莉莉.税收收入统计预测模型与经济分析[J].税务研究,2005(1):37-40.

[7]马永开,唐小我.两种组合预测优化模型的分析和比较[J].电子科技大学报,1998(2):99-103

[8]曹建新,李霞,李伟翔.广东国税税收收入弹性的实证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9-12.

[9]肖宏伟.基于分税种加总的税收收入推算预测[J].税收经济研究,2013(1):71-74

[10]马薇.协整理论与应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第10篇

为了说明用经济学知识无法预测的经济现象,可以列举股票市场上交易的股票价格和不同货币间的相对汇率变动的例子。如果经济知识能拿来预测这些变量的变化,那么当今的很多经济学家都会成为富豪。事实上,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这些都属于无法预测的变量。经济学的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一旦市场上存在能通过贱买贵卖赚钱的机会,交易员就会立刻用这些机会牟利。当所有的交易员都能高效地利用套利机会的时候,套利交易就无利可图了。如果一名交易员掌握了其他交易员不了解的内部信息,那么这名交易员仍然能够在特定的股票或外汇交易上获利。企业的管理人员有可能掌握某些内部信息,比方说本企业的特殊发明,并据此预见到企业的股价将上涨。当然,如果他利用这样的信息去买股票,就会触犯法律。某些政府官员可能知道本国货币短期内将升值,但是法律禁止他利用这样的消息卖空外币,买入本币。

同样,我再列举一些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例子,以说明能用经济理论加以预测的领域。在微观经济学里,消费需求理论能解释和预测对消费产品的需求。例如,在汽车需求上,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汽车的相对价格和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是决定汽车需求的主要变量。汽车需求常用汽车保有量来衡量。汽车需求的收入弹性告诉我们当消费者收入变化1个百分点时汽车需求变化多少个百分点;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此类似,告诉我们当汽车价格变化1个百分点时汽车需求变化多少个百分点。我们可以用某个经济体的历史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估计这些弹性。如果一个人能够比较准确地估算出未来几年中国收入的增速,那么他就能用模型计算出来的收入弹性预测中国的汽车需求。鉴于中国过去多年间收入增速的平均值都相当稳定,我们就完全能用模型计算的收入弹性估计未来几年的中国汽车需求。以美国为例,我曾在1958年使用这种方法准确地预测出1968年的汽车销量,该于1960年。近年来,中国的汽车需求快速增长,也能用这一方法预测未来的汽车需求量。

另一个宏观经济学的例子是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解释通货膨胀有三个重要变量:货币供给相对产出的比率、去年的通胀率和去年的纠错变量。计算纠错变量时,要先对价格指数和货币供给与产出比率分别取对数,并计算两个经过对数化处理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际的价格对数和用这关系求出的价格对数之差就是纠错变量。我于2010年在《经济通信》发表了《中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实证研究》,文中详细记录了这个等式。我曾在2002年到2010年间用这个等式成功地预测了中国的通货膨胀。而这个等式最早在1985年就估算出来了。1984年中国的货币供给大幅增长,流通中货币增加了50%,当时的中国总理很关心通货膨胀的形势,并要求我估算1985年的通货膨胀,我在1985年7月估算了这个等式。我后来又使用2009年及以往年度的数据修正了这个等式,并发现自1978年的经济改革以来,等式中的参数一直没有发生过变化。这些在上面提到的文章里都有记载。

总的来说,当经济理论能解释我们关注的现象时,经济学家就能做出准确的预测。正如良医能成功治愈病人的疑难杂症一样,好的经济学家也能够做出精准的经济预测。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居民消费 灰色组合模型 马尔可夫预测

一、引言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在内蒙古地区,进出口贸易比重不是很大,主要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对消费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同时,消费也是经济增长对人们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对消费支出的预测对于制定各种相关经济政策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相关模型和理论的介绍

(一)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是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1982年3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来的。他在研究概率统计和时序分析方法时,发现概率统计追究大样本,先知分布规律,发展趋势;而时间序列则只致力于数据的拟合,不注重规律的发现。于是他选择用少量的数据进行微分方程建模的研究。其中多数列的微分模型揭示了系统各因素间的动态关联性,是建立系统综合动态模型的基本方法。邓聚龙教授以单数列微分方程GM(1,1)为基础,得到了各类灰色预测方法,将GM(1,1)运用到局势决策与经典的运筹学规划中,建立了灰色决策,通过建立的关联度、关联空间等,形成了以系统分析、信息处理、建模、预测、决策、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灰色系统理论。而GM模型也就是灰色模型,一般通过使用数据序列建立差分方程来建立模型,灰色建模时用历史数据生成后建立的微分方程模型。

灰色组合模型则是将灰色系统模型或灰色信息处理技术与传统模型结合后得到的有机组合体。其中如果能直接分解出灰色系统模型,则称组合体为显性灰色组合模型;反之,则称为隐形灰色组合模型。本文中用到的灰色经济计量学模型以及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都属于后者。

三、模型的建立

为了进一步的体现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本文选取了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作为研究消费支出的模型,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灰色计量模型的方法对消费支出进行研究。

本文选取了2000-2005年6年间的数据来对消费支出进行分析。其中,令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X,其具体数值为(5129,5536,6051,7013,8123,9137);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为Y,其具体数值为(3928,4196,4860,5419,6219,6929)。为了削弱实际值的随机波动效果,分别对X和Y建立GM(1,1)模型,其时间响应函数如下:

其中,参数a=-0.130567,b=4403.423208,b/a=-33725.294048,而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60016%,其模拟值为(5129,5419.175,6175.01,7036.265,8017.643,9135.899)

模型参数为a=-0.123623,b=3500.337494,b/a=-28314.646007,平均相对误差为0.825716%,模拟值为(3928,4242.783,4801.088,5432.859,6147.764,6956.744)

根据GM(1,1)模型估计出的模拟值,使用EVIEWS6.0建立消费函数模型,其建模结果如下:

根据上表可知,拟合模型为: Y=170.3423+0.74517X,其中,X的t检验值为61.88584,而方程的R2=0.998957,调整后的R2=0.998696,F检验值为3829.857,D.W=1.526583。从上述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方程的拟合效果很好,能够很好地用居民可支配收入来解释消费支出的变化情况。现将消费支出的拟合值与其实际值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95897%,可以说误差相对较小,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模型的拟合效果是非常好的。

四、预测

为了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现通过GM(1,1)对2006-2008年的个人可支配收入进行预测,并将其带入到所求的消费函数模型,求出对内蒙古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的预测值,其结果如下:

通过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通过灰色计量模型对内蒙古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进行预测,效果是比较好的,各期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不大,其平均相对误差为3.895759%。为了更好地对消费支出进行预测,我们选择对个人可支配收入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同样代入到上文中求得的消费函数模型中,对内蒙古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进行预测。具体过程如下:

选取1996-2005年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量令其为变量Z,对其建立GM(1,1)模型,模型的时间响应函数如下:

模型的参数为,a=-0.161465,b=172.919808,b/a=-1070.941231,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2.328839%,误差较大。为了缩小误差,使预测更加准确,在这里选取马尔可夫预测法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量进行预测。由Z的时间响应函数可得,Z的模拟值为(601,292.9765,344.3151,404.6499,475.5573,558.8898,656.8248,771.9211,907.1858,1066.153)

经比较发现实际值和模拟值的差别较大,所以我们根据情况将其划分为4个状态:

根据模拟数据与状态划分,求得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为 :

2005年的可支配收入增量处于第三状态,所以2006年最可能处于第四状态,其预测值为 ,即为1082.99 用新陈代谢法对2006-2008年进行预测,其具体预测结果如下:

由此可知,通过灰色马尔可夫预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量,据此结果预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并代入灰色计量模型得出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其平均相对误差为3.328496%,略优于单纯的灰色计量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

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种预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单纯采用灰色计量模型对消费支出进行预测时,虽然平均相对误差大于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法对消费支出做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但这种方法的计算量小,比较简便。而使用马尔可夫预测时,虽然提高了平均相对误差,但计算过程相对灰色计量模型复杂得多,工作量大。

在这里选取用灰色计量模型的方法对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进行预测,其预测结果如下:

五、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在内蒙古地区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目前状态的变化趋势下,该地区的居民消费支出将在10年内翻一番,这显然是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来拉动,这在一段时间内是对经济增长有利的,但这并不能够长期持续下去,想要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根本还是要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只有这样,经济的发展才是合理的。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如果要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所以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应该稳步的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达到增加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世彦.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J].内蒙古统计,

2001(1).

[2]文峰,姚树荣.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及政策

选择[J].学术论坛,2002(4).

[3]尹世杰.论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及思路[J].经济评论,

2004(1).

[4]齐平茹.论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J].社会科学战线,2007(1).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第12篇

摘要: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实施可能性进行综合研究论证的工作,是建设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本文阐述了如何做好交通量预刚、技术方案研究和经济研究三个关键环节的工作。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公路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决策前,对与该项目相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等各方面条件和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和预测,对各种可能的实施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并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测算和评价的一种科学分析活动,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经济论证方法。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明确指出: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的主要依据。

一、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目前,工程可行性研究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主要有方面的作用如下:

第一、作为上级部门(如国家或地方发改委、建设项目投资单位)批准立项建设的依据;

第二、作为项目法人单位申请国家补助或者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的依据

第三、作为向相关部门(如国土资源、林业、水利、航务、环保等部门请建设的依据;

第四、作为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开展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的依据;

第五、作为项目开展初步设计工作的基础;

二、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过程

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经济调查、分析与预测,交通调查、分析与预测,建设条件与建设方案的研究,投资估算,经济与财务评价,环境评价等,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是交通量预测、路线方案比选和经济评价。由于交通量预测和经济评价两大部分起步较晚,且重视不够,是公路可行性研究中技术相对薄弱且不够成熟的部分,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三、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交通量预测

预测技术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随着预测内容和预测期限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应各不相同。通常按预测结果可将预测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定性预测主要是在数据资料不足或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运用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和分析能力,对未来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常用方法包括;判断预测法、类推预测法、专家调查法等。定量预测则是根据历史和现状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作出量化的预测,常用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两大类。

公路可行性研究所涉及的预测包括经济指标分析预测和交通量预测两大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目前,交通预测中用到的定量预测方法有: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增长率法、重力模型法、机会模型法、动态平衡法、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弹性系数法、灰色系统模型法等。由于交通需求是一种派生性的需求,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需要而发展变化的,其中常常会有很多重要却又难于量化的因素使发展出现转折、跳跃等突变的情况,用一般的数学模型往往难于描述或全面反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以定性分析作为定量预测的先期分析或后期判断,以定性分析为基础、定量分析为手段,相辅相成,以提高预测的精度。随着统计资料的不断完善,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预测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建立在区域经济学分区理论基础上的,预测精度高、技术难度大的“四阶段预测法”目前已在高等级公路可行性研究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四、技术方案研究

技术方案的研究是指线路的等级和车道数,线路与沿线城镇的关系,路基宽度,桥涵荷载标准和结构方案等,对不同的线路与技术方案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应对所有可能的工程建设方案进行粗略比选论证,筛选出有比较价值的方案,进一步作同等深度的技术、建设费用、经济效益论证比较。二级及二级以上等级公路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路线方案,必须在1:10000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进行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与初步设计概算之差,应控制在上下浮动10%以内。这就要求外业踏勘一定要详细,必要的地方要现场放线,大的拆迁处一定要把握准确,跨越地质不良地段要进行钻探,取得准确数据,提出处理方案及工程量。

五、公路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

为了更加科学地明确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有效指导公路建设和项目管理工作,通常要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指在决策之前,调查、研究与拟建公路工程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资料,比较分析可能的建设方案,预测评价公路项目建成后的经济社会效益,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以及建设条件上的可能性等,从而为公路工程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公路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运用多种学科和多项技术成果来保证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用作投资决策、筹资、编制设计和项目实施的主要参考资料。

1.经济可行性分析范围

(1)外部经济效益

外部经济效益是指项目带来的经济利益属于交通运输部门以外,其数量通过国民经济中商品与劳务生产的增加额来确定。

(2)内部经济效益

内部经济效益指因新建或改扩建公路项目,使运输效率提高而带来社会开支的节约,其大小按运输费用的降低额来确定。这种效益在公路建设项目方面表现为公路使用者的受益,如汽油、维修、轮胎磨损、运行时间等的节约及交通事故的减少等。

(3)有形经济效益

有形经济效益指公路工程项目给社会带来能用经济计量的效益.如因修建公路而增加运量,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货物损耗等。

(4)无形效益

无形效益指公路工程项目给社会带来很难用经济计量的效益,如旅客旅途的运输方便、环境的美化和污染的减少、国防的加强等等,所有这些都难以用货币单位定量统计。

2.经济可行性分析指标

(1)现金流

项目现金流是公路工程项目引起的现金支出或流入的数量,是公路工程项目的基础。现金流涵盖了营业、投资和项目终止的现金流等。

(2) 贴现值体系

贴现值体系是公路工程项目中经济可行性分析中采用的指标体系,普通的项目可行性分析一般使用非贴现指标,但公路工程项目一般投资大,所以要求数据更加精准,因此引入贴现值。非贴现指标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尽管计算简单,然而在公路工程项目中却基本没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第13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特别是铁路运输,在整个综合运输网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铁路运输面临着运输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为解决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管理部门己立足于现有基础扩充运力,在既有路线上进行技改提速。运量一直是衡量提速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铁路提速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就是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客运量预测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并开展了实际应用。

    文章在借鉴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为四部分对提速后的客运量进行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①第一部分即绪论,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对客运量预测的研究现状,并从中找出预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从而确定了文章的研究方向。

    ②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两章,主要对我国既有线铁路提速的状况以及提速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提速后运输需求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同时也阐述了提速后客流的形成和预测的基本原理。

    ③第三部分为第四章,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提速后的客运量由趋势客运量、转移客运量、诱发客运量三部分构成。由于其产生的机理各不相同,所以需采取不同的模型进行预测。首先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对趋势客运量预测,并应用多目标决策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计算铁路提速前与提速后客运市场的占有率,最后建立转移客运量与诱发客运量的预测模型。

    ④第四部分即第五章。将预测模型应用到了实例当中,以京秦线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对客运量进行预测,通过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比较说明模型的合理性。为今后提速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客运量预测方法。

    关键词:提速;客流预测;运输需求;既有线

    结论及展望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房价走势;GM(1,1)预测模型;北京市2014年房价预测值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6-0110-03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之根本,近年来随着全国房价普遍在波动中呈上涨趋势,房价走势也成为全国各地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近年来房价飞涨使得购房成为北京市民最为沉重的负担与压力,资料显示北京目前商品房均价高于3万每平米,持续领跑全国各省房价上涨。2014年2月视察北京,提出要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此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也将改变,所以对北京房价指数序列进行现状分析及走势预测十分有意义。

1北京房价数据收集分析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房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下图为北京201307―201404的平均房价。数据来源于搜房产业网数据库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该系统被称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晴雨表”和引导投资置业的“风向标”。

样本平均价格

注:数据来自搜房产业网数据库http://fdcsoufuncom/index/。

由数据可初步看出,近期北京市住宅价格平均增长,使得北京市住宅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虽然近期一直有房价北京楼市会跌的消息放出,但数据显示北京的房价还是平稳有升。那么我们关心的是北京房价以后是平稳上升还是有所下降。

2GM(1,1)模型的建立

21模型介绍

灰色系统理论[2-8]于1982年由邓聚龙创立,20多年的飞速发展使灰色系统理论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灰色预测模时间序列进行预测,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其成为较有规律的时间序列数据。该模型只需要较少的样本数据就可作系统分析、模型建立、未来预测、行为决策和过程控制的特点,解决了以往由于数据少、信息不确定而无法研究或难以研究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预测性。因此,该模型在我国经济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灰色预测是基于微分方程的预测,通过计算表明,二阶及其以上的灰色预测模型由于适应性差,很少为实际所使用,一阶二元模型或一阶多元模型由于要求不同变量的取值大体要同步且用作预测时要知道输入变量的未来值,也不易在预测实践中取得好效果。因此,在实际预测中所采用的多为一阶一元灰色模型预测方法即GM(1,1)。[1]本文主要基于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北京房价进行预测。

22建立GM(1,1)模型

房地产行业系统符合灰色系统特征。已知北京市2013年7月―2014年4月的商品房房价,对北京市商品房房价走势的时间序列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

4结论

上文所建立的GM(1,1)进行了关联系数检验、后验差检验、残差检验。三个检验该模型全部通过,证明该模型预测出来的数值可信度高。那么通过模型预测得到北京市2014年12月的房价将为3746298元/平方米,整体趋势将有小幅增长趋势。

从总体而言,北京市房价基本还算平稳,波动幅度很小,北京市房地产在2014年不会经历寒冬。有一些专家称中国北京一线城市,房价不会轻易崩盘,因为那里刚性需求基数大,因而房价不可能全面暴跌致全面失控,但是,这些地方的房价,也会慢慢下降,可以说,房价暴涨的黄金时期已过,房价不可能再像以前如此疯狂了。房地产泡沫会在今年崩溃,到时候房子将一文不值。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稍有降价,北漂们就会购置自己的房子。今年GDP增速将小幅回落,预定GDP的目标也降低。在此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土地供应量将进一步增加,并初步形成“政府管保障房,市场管改善房”的格局。所以也会相应程度遏制房价快速增长。同时今年年初北京也将设定经济副中心,很多企业和一些办公地点都相应转移,这应该也会会减少北京房子的需求量和减缓房价的增长速度。事实上,房价面临全面失控以及房价崩盘等言论,房价走势2014年预测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闵惜琳基于灰色预测模型GM(1,1)的人才需求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5(6).

[2]邓欧,李亦秋中国房地产价格指数的灰色预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7):141-142

[3]李菲,孙文彬,张军灰色理论在商品住宅价格预测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271-273

[4]胡六星,吴结飞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两种房价预测方法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0(7):22-24

[5]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12-14

[6]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11

经济预测论文范文第15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特别是铁路运输,在整个综合运输网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铁路运输面临着运输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为解决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管理部门己立足于现有基础扩充运力,在既有路线上进行技改提速。运量一直是衡量提速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铁路提速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就是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客运量预测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并开展了实际应用。

文章在借鉴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为四部分对提速后的客运量进行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①第一部分即绪论,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对客运量预测的研究现状,并从中找出预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从而确定了文章的研究方向。

②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两章,主要对我国既有线铁路提速的状况以及提速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提速后运输需求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同时也阐述了提速后客流的形成和预测的基本原理。

③第三部分为第四章,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提速后的客运量由趋势客运量、转移客运量、诱发客运量三部分构成。由于其产生的机理各不相同,所以需采取不同的模型进行预测。首先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对趋势客运量预测,并应用多目标决策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计算铁路提速前与提速后客运市场的占有率,最后建立转移客运量与诱发客运量的预测模型。

④第四部分即第五章。将预测模型应用到了实例当中,以京秦线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对客运量进行预测,通过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比较说明模型的合理性。为今后提速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客运量预测方法。

关键词:提速;客流预测;运输需求;既有线结论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