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第1篇

条件、环境条件宁夏中北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冬寒而漫长一年采暖期约152天。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年蒸发量在1700~2500毫米,风大沙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3000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气候条件划分为严寒与寒冷气候带。宁夏中北部地区农村地广人稀,住户与住户之间相对分散,远离城市、远离热电厂,天然气管道、自来水管道、集中供暖管路距离远因投入太大,无法做到乡乡、村村、户户都通天然气自来水集中供暖。宁夏中北部地区在生活、取暖、节能等方面,依靠地理、气候、环境、优势合理应用从而达到节能与环保。

2建筑节能要求

建筑节能的主题是减少建筑耗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建筑节能必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即室内温度冬季不低于18℃,夏季不高于26℃。为此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3居住建筑节能方法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入户门、外窗、阳台门窗的选择;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混合保温;太阳能供热采暖;辅助热源;风光互补发电。4入户门、外窗、阳台门窗的节能入户门选用多功能用户门,其同时具有防盗、防火、保温、隔音等功能。窗的主要功能是采光和通风。在各类建筑窗中,塑料窗在保温节能方面有着优良的性能。外窗及阳台窗采用中空玻璃塑钢窗。中空玻璃它的性能特点: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保温、防结露、降低冷辐射和安全性能。因此中空玻璃具有的保温节能、隔音以及防霜的功能使室外气温在-30℃以下,室内温度达18℃,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夹层中也不会结霜而影响视线和采光。节能入户门、外窗、阳台门窗与单层玻璃普通的门窗相比节能72%以上。

5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混合保温

(1)外墙外保温:将绝热材料复合在承重墙外侧,其建筑的热稳定性能好这有利于提高墙体的防水和气密性,使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使室内温度保持稳定。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与节能材料的革新是密不可分的,建筑节能是以足够的保温绝热材料做基础,以发展节能材料为前提,节能材料的发展又必须与外墙保温技术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此综合考虑宁夏中北部地区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6度以下,外墙外保温做法较符合宁夏中北部地区气候条件。实践证明夏季墙体的外保温,能够减少太阳辐射热和室外热空气与外墙的表面热量。在采暖期间采用适当厚度的外墙外保温,可节约失散热能75%。(2)外墙内保温:一般采用在外墙的内侧覆盖保温水泥砂浆墙面、白灰墙面、彩装模等保温材料,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或同时使用几种方法,都能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作用。常使用的外墙内保温方法如下:①砂浆抹面法:用水泥、砂、水和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均匀后抹涂于墙上的砂浆;②混合砂浆法:用水泥、石灰、砂子、水、混合搅拌,涂抹到内墙壁上用于内墙壁的找平处理;③石膏建材:运用于内墙涂料与涂装的找平;④彩装膜:是一种新装饰材料,它以简单便捷的贴膜形式,在墙壁、水泥墙上直接粘贴,无接头。其保温性、耐温性良好,具有较好的隔热、防水、隔音及防火作用。(3)混合保温:是指外墙内保温与外墙外保温同时使用的保温方式,它的优点避免了外墙内保温的缺点,又加强了外墙外保温的优点,同时使建筑更加保温、防潮、防水、隔音、防火、在坚固的同时提高节能效率,可节约热能80%以上。

6太阳能热水、太阳能采暖、辅助热源、风光互补发电

(1)太阳能热水:是一种把太阳能集热器中的热水温水排放出来用于生活用水,其优点是一年四季都能够满足居民一家一户的生活用水,节约大量的能源。(2)太阳能采暖:太阳能采暖一种是把太阳集热器中的温水和水热泵结合起来,由太阳集热器给水热泵提供温水,再由水热泵加热增高温度能够满足要求后给室内采暖提供热源。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一年内有一个月为严寒冷冻天气,假如增加太阳能集热器的采光板的面积还无法满足采暖要求时。就要临时启动辅助热源或水热泵系统才能达到要求。在初冬和冬末初春时期是太阳能的高效期它既能够保证生活用水也能保证正常的供暖。这时水热泵停止工作。为此,太阳能采暖既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又解决了当地农村建筑室内采暖的问题。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3)辅助热源:由于天气的影响,太阳能采暖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为确保采暖的可靠性,必须增设辅助热源。辅助热源根据当地的条件选择,可选择电加热,水热泵或生物热能等。当地秸秆、柴薪丰富,在安装使用辅助热源时应首选生物热能。对于秸秆、柴薪丰富的普通家庭应采用生物热能辅助热源。对于家庭条件好或秸秆、柴薪缺少的家庭应采用水热泵、电或煤炭作为辅助能源。(4)风光互补发电:根据宁夏气候特点,气候干燥,风多风力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3000小时,太阳光充足,采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互补的形式发电。它将电能的一部分作为照明灯用电,而冬季将另一部分再转换为热能供暖。这既提供了照明灯的电能和辅助热源又节约了外购的电能。

7结束语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第2篇

根据对江苏地区农村住宅建筑节能的分析,并通过统计大量文献中对农村住宅建筑节能指标的描述,可将江苏地区农村住宅建筑节能评价指标归纳为建筑外形设计、围护结构、设备节能、新能源的利用这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对这四个指标做进一步分解,可以得出19个子指标,

2江苏地区农村住宅建筑节能的综合评价方法

2.1信息熵方法对建筑节能评价指标的筛选

为了从已经构建的初始评价指标中提取主要评价指标,可以采用信息熵法剔除其中对评价影响不大的指标。具体操作步骤及方法如下:第一步:将初始的指标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假定所选的评估对象有N个,初始的指标有M个,则可以构建N×M阶的矩阵,定义为矩阵A。按照式(1)进行标准化后的矩阵为A′。a′ij=(1)第二步:熵值的求取。令pj表示熵值,则,Πij=pj=-ΠijlnΠij(2)第三步:熵权的确定。Wj表示求出的熵权的大小,则,Wj=(3)第四步:确定某个评价指标的具体权重。权重值用Qj表示,则,Qj=(4)第五步:将第三步求出的熵权与第四步求出的具体权重进行结合,剔除冗余指标,确保评价的稳定性。

2.2BP神经网络方法对农村住宅建筑节能的综合评价

BP神经网络可以用于逼近任意的一个非线性的函数,同时具有超强的自适应以及存储能力。采用BP神经进行评价时,其运行的主要思想就是将搜集到数据输入到该系统中,然后系统进行自我训练,拟合各指标间的最优关系,并自动记忆、存储所选指标对综合评价对象的影响权值,继而对类似对象做出客观的评价。在进行BP神经网络训练之前需要构建BP神经网络结构,主要需要以下参数。

(1)BP神经网络的节点数与层数的确定BP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需先确定输入、输出层节点数、隐含层的层数以及隐含层节点。输入层节点数为指标个数,输出层节点数为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指标。在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常采用一个隐含层。隐含层节点数可根据式(5)确定。Ny=(5)其中,Ny表示隐含层节点数;Ni表示输入层节点数;No表示输出层节点数;NP表示训练样本个数。

(2)BP神经网络相关参数的确定确定BP神经网络结构后,需要确定网络函数的选取、初始权重的确定、期望误差、学习速率、训练次数等相关参数。

3江苏农村住宅建筑节能的综合评价

首先对初始建立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剔除其中可能对评价结果有干扰的影响因素。聘请10位专家对初始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然后依据信息熵方法进行处理,最终得出的综合评价指标包括b11、b12、b13、b14、b21、b22、b23、b24、b25、b31、b32、b33、b41、b45、b46这15个评价指标。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即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各一层,输入节点数为选定的评价指标数15,根据式(5)确定隐含层的节点数为7,输出节点数为1。函数采用Sigmoid函数,初始权值为[0,1]区间的较小的数,误差期望为0.01,学习速率为0.001,训练次数为10000次。笔者选取了江苏省某地区的6个农村住宅建筑作为评价对象,以其中的5个作为训练样本。数据主要是通过调查得到并做归一化处理,聘请相关专家对这几个样本进行综合评分,用t表示。经过训练,将第六个样本作为评价对象,采用该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各指标的初始值见表3。采用经训练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的最终评价结果为0.932,这与通过专家打分法得出的评价值0.927相比,误差为0.005,相对误差为0.5%。这充分说明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且其评价的精度比较高。

4结语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第3篇

(1)节能意识不强。

农村建筑与城市确实存在差距,经常受私人利益的影响,只注重外观形势、规模、结构等,节能技术的应用十分匮乏,建筑使用过程中能源损耗自然也就无法控制。

(2)政府支持不够。

农村一级的乡镇政府,对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政策与资金扶植,节能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成本要比正常成本多好多,在农村大多数人还不具备长远的经济眼光,只看眼前成本多少,因此,他们自身还不具备这种经济能力,节能技术应用也就十分困难。

(3)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

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筑节能的应用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与制度,导致农村建筑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2建筑节能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建筑主要的能耗包括建筑的护结构、用电、暖通等,在新农村建设中,住宅建设过程中,应该着重这些方面节能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高新技术成果,更应该要快速的应用在建筑中,高效节能的建筑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快速提高。住宅房屋的护结构的能耗占供暖能耗的30%,热传导和冷风渗透是造成建筑能耗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要采用隔热性能、保暖性能俱佳的材料,使我们建筑内部一直处于恒温状态。

(1)建筑外墙

空心砖施工技术应用:正常情况下建筑外墙都是用整块砖平砌、长圆孔顺着墙长的方向设置,空洞要垂直,空心砖不可砍凿。整砖数量不足时要用实心砖外砌,并用实心砖砌筑预埋件和管道的洞口,在进行砌筑时注意不要将凿孔掩埋,避免造成通缝,冷热桥,不密实的现象。用空心砖砌成的墙体,隔热、保温效果非常明显,是现在建筑施工的首选。保温材料的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指的是除实心粘土砖以外所有墙体材料的统称,是新型节能材料中的一种。是采用先进加工工艺制成的符合现代建筑要求的建材,最大优点是能够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此类材料保温效果非常好。在实际施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对外墙基面的处理,清洁-润湿-修平,再有涂胶要均匀,最后安装要整齐,注意边角缝隙。墙体材料的选择和外墙色彩的应用对改善室内环境和节能环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寒冷地区建筑外墙色彩应以深色为主,以获得太阳的热量。

(2)门窗

门窗是建筑的通风及照明主要组成部分,在隔热、保温的同时,还要具有降噪、透明的作用。目前我国已近推出了最新型的、低辐射的玻璃,其特点反射率低,透光性、吸热性强,保温效果极佳。尤其是我国北方应用和推广极快。窗框首选是比较经济的单框塑钢窗,经济耐用,密透性能佳。窗户的大小是与房屋面积成比例的,我们必须要按着国家的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安装。

(3)屋面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建筑屋面的节能技术应用是多元化的,目前最具代表的是“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建筑与绿化相结合。屋面建筑分为几层,第一是防水层,第二是保温隔热层,第三是绿化土壤层。这种屋面经济、实用性极强,在城市中个别的建筑屋面也有人开始这种屋面设计。屋面的绿化可以防止阳光的直接照射,恒定屋内的温度,绿化设计的房屋建筑环境温度比正常的要低3-5℃

3未来发展

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节能环保意识已经成为人们最新的理念,现在普遍关注的是建筑材料是否环保、是否节能、有没有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如何等等。因此,我们要积极的应用和推广新的建筑节能技术,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和研发新的技术,合理、科学的利用太阳能技术、先进的防辐射材料、节能环保的施工技术等等。

4结束语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新时期,我国建筑行业极大地推动了节能设计理念的宣传以及其在建设中的应用,使得节能设计成为了国家各方面的建设所不可逆转潮流趋势,而但就国家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来看,其节能设计同样必不可少。我国农村地区建设长期缺乏必要的节能理念,人们难以真正地体会到节能建设带来的福利,而尽管目前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型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已经到来,诸多新农村的建设依然未能全方位的达到对于节能设计的践行。因此,规范新农村节能设计,推动节能型的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实现,成为了我国建设单位必须落实的重任。

一、新农村建设在选址方面所展现的节能设计

我国建设节能型的新农村,在建筑选址方面对于节能设计的展现大致体现为两个方面,即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化协调的社会区域位置,这两个方面设计的顺利实现,能够为新农村实现全面的节能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本文下面就分别对这两方面加以分析:

1、自然地理环境

新农村的建设队伍在进行节能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着力推动地质勘查工作的落实,为建设工作提供全面完善的建筑地质状况资料,努力保证建筑选址在地质环境方面的安全性、稳定性、平整性等,以减少新的农村建筑建设中对于地基处理的技术、人员、材料等的应用,进而降低建设的整体造价,同时,保证新农村在建成之后,能够有效地抵制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程度不等的侵袭,使人们的居住实现安全性。而从新农村的建设所要避免的具体地质类型来看,其建设应该避免在洼地、滑坡、风口、洪水沟道、沼泽以及地质构造的破碎地带等选址。

2、社会区域位置

新农村的建设队伍在建设节能新农村的过程中,还必须综合地考虑到新农村所处的社会区域位置,致力于使新农村的选址尽可能地贴近水、电、交通、城市等具有较好基础设施的地区,以提高新农村建设与城市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及对于能源资源等的高效率应用。同时,还要致力于使新农村的建设通过协调各个建筑物的建设位置,以实现所有建筑物在最高的程度上对于基础的设施设备以及能源资源等的有效应用。

二、新农村建设在空间布局中体现的节能设计

设计人员在空间布局方面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节能设计,应当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新农村的建设应该实现在外部形体结构、内部功能分区、建筑整体朝向这三方面的优化节能。具体来讲,三方面的节能设计如下:

1、外部形体结构

新农村的设计建造应该着力突破原有的平房型单门独户的建造原则,致力于使建筑建造向楼房型转变,以减少建筑面的宽度,提升建筑的进深,从而使建筑对资源能源的使用实现有效的缩减。具体来讲,减少建筑面的宽度是以建筑设计的理论为指引,即建筑的外部表面积与其体积二者之间存在越小的比值,建筑就越能够在更高的程度上享受节能保温的效果,尽量减少建筑占地面积。提升建筑的进深,使使建筑控制在12到14米的约2到3或4到5层这样一个范围,进而减少建筑建设中的立面及平面凹凸数量,并为每一个住户设计阳台以及露台,还可以借用低层空间或屋顶空间进行原有住宅的庭院设计。

2、内部功能分区

设计人员为新农村建设进行室内功能分区的节能设计,主要体现在要保证使其建筑的主居室实现朝阳布置、各分区实现在功能应用方面的区分、提升建筑的空间使用效用。即设计人员可以使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南向设置,且以1层作为客厅,2层作为起居室,尽可能地提高建筑的使用面积,使建筑的交通面积缩小。

3、建筑整体朝向

设计人员为新农村选择合理的朝向,主要是为了保证居民在夏季与冬季两个存在温度、光照、风向等方面的明显特殊性的季节,实现对于自然的采光、保温、通风等功能的有效应用。比如,住宅要尽可能地坐北朝南,并依据夏季与冬季的最大及最小光照角度来设计住宅朝向的偏度,同时尽量地避免以冬季的主导风向来设置门窗的开向,使建筑在实现自然通风的基础上,又避免寒风来袭所造成的住宅供热消耗。

三、新农村节能材料及结构设计与新能源开发

目前,建筑设计人员在为新农村进行节能设计时,主要就应当把握住门窗、墙体与屋顶三个方面的结构优化,并为三个方面使用新型的节能型建材,以推动新农村整体住宅建设对节能设计理念的践行。本文具体对这三面加以分析,同时分析几点新能源的开发:

1、门窗结构及材料应用

1.1 结构设计。设计人员应当尽量避免盲目地大开窗设置,根据门窗的具置的高度、建筑当地的自然环境等,使门窗的开向、面积等,实现自然通风、采光、视野等方面的优化设计,并且努力按照标准的窗墙设计比值,为建筑南墙与北墙分别设计0.35及0.25的窗户,并减少在东墙上开窗或开落地窗等。同时,在进行门窗施工时,应当应用密封条、封胶等对缝隙等进行封堵,以保证门窗的密实度,设计具有良好移动性能的百叶窗。而且,还要努力做好对于接缝、檐口等部位的热桥效应的处理,为容易出现热桥效应的部位进行保温,以提升其表面温度,尽量减少结露结霜等问题的出现。

1.2 门窗节能材料

建筑设计人员应当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环境污染小的木制门,并采用单框双层的玻璃,或者是利用聚酯膜粘贴窗框内侧等,以提升窗户对外部热量、噪音等的隔绝能力,同时,使建筑门窗获得一定的保温性能。

2、墙体结构与材料应用

在墙体方面的节能设计主要体现为对节能材料的应用,比如混凝土砌块、多孔砖、混凝土材质的空心砌块、砖与混凝同构筑的复合墙体材料等,以减少实心砖对于土地的浪费。并且,以保温砂浆涂抹墙体内侧,以提高房屋建筑保温隔热效能。同时,还可以利用麦秆、木屑等农村常见的自然材料填筑墙芯,以使保温夹心墙得以形成。

3、屋顶结构与材料应用

设计人员在节能材料应用方面,应当为新农村的建设选择具有较轻容重以及较低导热系数的聚苯板、岩棉板、珍珠岩板等,作为其保温层;或以浅颜色的砾石铺筑顶面、以石灰浆粉刷混凝土的屋顶面,以使屋顶面实现对于太阳强光辐射的反射。同时,在结构方面,设计人员可以设置阁楼,并为阁楼设置换气口,以使楼内水蒸气得到及时排放,同时为屋顶设置保温隔热材料,以使阁楼温度保持在室内温度周围。

4、新农村的新型能源资源的开发

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农村所特有的秸秆资源等,进行沼气能源的开发,或者是研发太阳能及雨水收集技术,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太阳能及雨水等可循环的资源,以减少新农村建设对于能源资源等的损耗。

四、结语:

我国新农村建设在当前前时期努力践行节能理念,已经成为一种建设的必然要求,国家建设部门以及我国建筑单位的技术设计人员,要努力地创新新农村的节能建设理念,争取在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实现节能设计建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向朝霞.试论农村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路径[J].科技资讯,2008(22)

[2] 魏海涛,任志纲.新农村建设中的建筑节能探讨[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5)

[3] 陈安生.农村住宅建筑实用节能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07)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住宅;绿色住宅;

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识码: A

1、新农村绿色住宅建设的背景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农村村庄建设整体规划管理,制定村镇绿色生态发展指导意见,编制农村住宅绿色建设和改造推广图集、村镇绿色建筑技术指南,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大力推广太阳能热利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省柴节煤灶、节能炕等农房节能技术;切实推进生物质能利用,发展大中型沼气,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服务,科学引导农房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因此《方案》的提出意味着未来我国将从国家层面推行绿色建筑。

2、新农村绿色住宅的概念

根据2001 年建设部编制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对绿色住宅概念的阐释,绿色住宅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在住宅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效利用自然资源、高新技术成果和优秀住宅文化,使建筑物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为住户营造舒适、优美、洁净的居住空间,以使其在优雅环境与文明的住宅消费氛围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新农村绿色住宅是建立在此定义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农村住宅建设的特殊性,通过多种途径,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转变农村住宅技术含量低,投入高,资源消耗严重,对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状。

3、新农村绿色住宅建设的实现途径

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现绿色住宅建设,涉及到了整个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如:农村住宅建设生态环境(土地环境、水资源环境、景观环境等)、绿色建筑材料利用、绿色能源利用等方面。

3.1新农村绿色住宅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反规划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规划层面上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规划是把建设用地放在首位,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都成为被动的点缀,从根本上忽视了大地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样的规划方法会导致农村建设的无序与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规划方法是不适合新农村的规划建设的。

“反规划”(Anti-planning)一词最初是在《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俞孔坚、李迪华,2002)一文中,它是规划设计的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即规划设计应该首先从规划和设计非建设用地入手,先行规划各类生态用地、建设生态基础设施,再行安排建设用地。将反规划设计理论显然更适合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新农村建设所在地的土地、山体、河流、湖泊、农田等与当地居住的村民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维护和强化农村整体的山水格局,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生物环境系统,保护和利用农田作为新农村的有机组成部分,恢复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农村原有风貌格局不仅可以解决广大乡村的生态问题,也可以作为解决整个国土生态安全的方法之一。

3.2新农村绿色住宅建设中绿色建筑材料的利用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新农村绿色住宅的建造要优先选择节约资源的建筑材料,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减少建筑能耗的重点就是注重维护结构的性能。

3.2.1新型墙体材料与农村绿色住宅建设

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对降低能耗至关重要,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质量轻、力学性能好、保温隔热性能优的特点,同时用于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原材料大部分是工业废料或其他非黏土资源,在建筑使用中的功效也基本接近黏土实心砖。新型墙体材料的保温热性能基本上都能满足目前节能标准要求。在建筑构造中还可以采用夹心墙填充保温材料或采用外墙外保温等结构方式,以进一步提高其保温节能的性能。适用于新农村房屋建筑的新型墙体材料,主要有多孔砖、空心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夹心聚苯板和填充保温材料的夹心砌块等。

3.2.2新农村绿色住宅门窗节能措施

建筑物的门窗洞口是建筑节能的薄弱环节,以寒冷地区为例,农村住宅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约有1/2是通过门窗流失的。因此在农村绿色住宅的设计中节能门窗的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物门窗的节能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是注意建筑设计中门窗洞口的方向选择以及形状和大小设计,比如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农村,大部分窗的布置应避免对着冬季主导风向,以免热消耗量过大,影响室内温度;二是通过采用密封材料增加窗户的气密性,减少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热量传递;三是通过采用节能玻璃、节能型窗框来提高门窗的节能系数。可以将普通玻璃替换成中空玻璃、镀膜玻璃、LOW-E玻璃等节能型玻璃。从门窗材料来看,目前有铝合金断热型材、铝木复合型材、钢塑整体挤出型材以及UPVC 塑料型材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节能产品,其中使用较广的是UPVC塑料型材。

3.2.3新农村绿色住宅屋面的保温节能

我国农村住宅基本都是单层或者低层形式,屋面的耗能所占比例较大。由于长期以来经济水平和建造技术的限制,在广大农村地区,屋面大多是利用原生态的材料,几乎很少运用新型保温材料进行保温隔热处理,因此新农村绿色住宅的建设,屋面的保温节能措施非常有必要。适合在农村住宅屋面使用的新型保温材料一般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泡沫混凝土、矿棉制品、膨胀蛙石(珍珠岩)制品以及复合夹芯屋面板,以上材料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住宅的保温隔热性能。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农村差异巨大,农村地区的屋面节能技术措施应该适合不同气候地区,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选择合适的屋面节能方式。

3.3新农村绿色住宅建设中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能源短缺的问题同样困扰着新农村绿色住宅的建设,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主要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风能、水能和海洋能等,其中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在农村绿色住宅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日照充裕的农村地区,可利用受光面积大,日照时数长的南向屋面,设置太阳能集热板,除了提供沐浴、做饭和洗涤用热水外,还可以应用于采暖系统。被动式太阳房为依靠建筑围护结构本身来完成吸热、蓄热、放热功能的采暖系统,在冬季,被动式太阳房日间通过建筑围护结构吸收并储存太阳能,夜间释放出储存热量,无需其他辅助采暖方式即可满足室内环境要求,其造价低,设计应用广泛,可以在增加少许投资的情况下完成,比较适合新农村绿色住宅的建设。

沼气资源作为一项极具应用前景的新能源,其开发利用是解决能源紧张形势下农村能源供应问题的有效举措。农村存在大量的作物秸秆、人畜类粪便,这些有机废弃物在一定温度、湿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沼气微生物的作用可以转化为沼气,可以用于做饭、照明和取暖等用途。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绿色住宅的建设至关重要。在绿色住宅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要以广大农村建设现状为依托,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规划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有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加大高效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加强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切实有效的降低农村住宅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破坏。从而构建新型绿色生态住宅的模式,为农民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环境,进而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们共和国建设部,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ISBN: 9787802277663 《绿色建筑材料》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3].俞孔坚 李迪华.ISBN: 7112073979《反规划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林敏.新农村发展绿色建筑的利益主体博弈行为分析[J].山西建筑,2011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住宅;低碳建筑;结构保温板建筑

【Abstract】Developing low carbon building is one of important ways to realize the target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 in 2020. By discuss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application value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in foreign countries of the new material of energy conservation――structural insulated panel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rural house in our country,then it points out the structural insulated panels’ pro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motion strategy in rural house of our country .At las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lated problem which we must solve in future.

【Key words】rural house;low carbon building; building of structureal insulated panels

引 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涵盖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村住房建设无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1]。近10年来,每年新建的农村住宅为6亿~7亿m2,占全国新建住宅总量的一半以上。农村居民采暖能源消耗量占到其建筑总能源消耗的52%左右,成为能源消费的主要负担,因此应将探求农村住宅的节能技术放在节能战略的重要位置[2]。

1、我国实施农村建筑低碳化的必要性

1.1 是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的需要

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使“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在会上,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中国在2005年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再下降40%~50%。而2010年我国农村居住面积约为250亿m2,占全国居住总面积的78.1%,农村建筑能耗占了全国建筑总能耗的37%(本文未注明出处的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的住宅建设将会不断扩大,因此重视农村的住房建设,利用政策、经济、科技等途径,推动农村建筑向低碳建筑转型,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我国减排目标,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2 是解决农村建筑存在问题的需要

近年来,农村居民房屋翻新和新建以每年5%~12%的速度快速进行着,主要出现了以下问题:

1.2.1 资源浪费严重

住房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木材、砖瓦、沙石及其他装饰材料等。在技术不够发达的农村,为了满足住房的安全功能,许多人一味地增加结构的承载力,以提高其安全度。农村住宅85%以上是砖混结构,房屋保温性能差,且分散供暖,利用率低、热能损失大、能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严重,详见表1。

表1 单位墙体材料在生产阶段的环境影响情况[3-5]

1.2.2 不安全因素多,耐久性差

据部分凋查,农村住房未经正规、有资质人员进行结构设计的占97%以上,未经有资质的施工队施工的占99%以上。所建房屋很难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可靠性等质量要求,施工人员人员凭社会责任感自我约束来进行住房建筑,其质量及耐久性等各方面的要求很难得到保证。

1.2.3 人们“低碳”意识薄弱,经济条件限制

在思想认识上有很多人还不能够正确和充分的理解低碳建筑的概念及其宗旨,其次是经济条件所限,还不能够去真正地考虑低碳。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农民来说,“低碳”离他们的距离似乎还很远,并不富裕的农村老百姓只能把钱放在解决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1.3 是发挥农村住宅低碳节能建筑作用的需要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多,建筑量大,所以推广节能技术的作用和效果更加明显。正如北京建委科技教育处处长刘小军所说:采用新型节能技术修建的房子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房子的保温、节能、抗震等性能好,再加上寿命长,一般50年左右才需翻新一次,节能和翻新节省的钱,很快就能让农民收回成本,并长久享受节能带来的好处[6]。因此,推广节能建筑可以降低房屋的运行成本,可以让农民直接得到实惠。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第7篇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大量的农民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转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沿海发达城市成为农村劳动力的首选,同时国人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使得他们又回家探亲、过节、养老,而且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也愿意回归简单朴实的乡村生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住宅在短时间内出现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而有限的家庭住宅空间如何适应短时间内使用者数量、使用者本身的变化,这在我国广大农村生活中一个普遍性、现实性的矛盾,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国家的三产比例发生变化,国家由农业型大国走入工业化时代,农村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一产业比例降低,部分居民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小,原来由农耕文化衍生出来的传统居住空间悄悄地发生改变。居民纷纷开始自己更新和改造建筑,但是农村的建筑建设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生态节能等问题缺乏考虑、建筑形式和功能空间欠缺创新,有一些建筑还照抄城市住宅、欧式别墅,或者堆砌传统建筑符号。建筑设计没有很好的体现地域性、文化风俗等特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新农村建设更需要一种合理的、适合中国新农村发展的建设模式。

二、生态农业的特点

生态农庄以环保、绿色、生态为目标,以有效的利用资源为载体,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化的运作为手段,集农业深加工和观光旅游为一体。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集合现代农业建设实践经验,为了迎合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居民兴趣变化需要而出现的。生态农庄以市场为导向,区域优势为基础,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直线效益与观赏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新体系。许久以来国家的建设经费大多投入到历史文化民村的保护上,建设了不少有特色的生态农业试点。但是如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仅体现在保护历史文化名村上,那它们将就变成供人欣赏的花瓶、盆景。因此,对我国当前的农村现状必须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明晰的规划建设目标。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同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传统的民居大多是没有建筑师参与的,由当地的居民自行设计建造适合自己地域特点的建筑。

三、国外农庄建设现状分析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也经历了一个乡村到城市然后城市到乡村的过程,大量工厂和年轻人搬到农村,很多乡村已经由传统农庄转变为有吸引力的现代化的居民点。而这一点值得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发展借鉴和学习。建筑技术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农村地区住宅在舒适度和能耗方面比较注重细节,不追求建筑的外表的奢华,而追求内部的舒适,在墙体结构、门窗玻璃、采暖方式等方面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如将外墙、房顶的保温层;使用高性能玻璃与密闭窗框;在窗外加装遮阳设施,利用太阳能清洁能源等,在保证其舒适度的情况下做到生态节能。

四、我国农村生态建筑现状

我国封建社会的农村聚落除了建筑艺术、聚落的规模和密度方面有所差异之外,布局、生活方式等等都发展十分缓慢,许多村落以及用于交易的集市,千百年来未发生变化。随着国家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视,农业庄园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们休闲观念意识得到转变,越来越追求绿色、环保、健康的田园生活,现代农业庄园也凭借幽静的环境,浓厚的乡村文化底蕴,优美的田野风光,成为人们旅游的主要选择。

五、结语

通过梳理我国农村建设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当前新农村建设问题,探寻我国生态农庄建设的途径。借鉴国外农村住宅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内蒙古生态农业建筑的建设有如下建议:在生态农业建筑的整体建设方面要和内蒙古历史、文化、自然条件相关联,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和谐,要强化农牧民的自主意识,要使农牧民的生态意识和政府的政策相一致,从农村的内涵出发,建设农村,从而改变农村的外在形式和生活环境。在生态节能方面,结合内蒙古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当地农民和牧民的实际需求与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1)运用适宜技术,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当地传统技术;

(2)将当地实际情况与建筑新技术的适宜性、高效性相结合;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村镇农宅;冀东地区;绿色理念;设计

引言

从当前我国农村的住宅建设发展方向来看,绿色农宅是建筑中重要的建设发展趋势,尤其近年来我国冀东地区大量兴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住宅。它们大多由当地农民根据自身要求、当地情况设计并建造,冀东地区正在逐步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宅,绿色农宅尤其受到农民的欢迎。但是从当前住宅的建设情况来看,农村住宅建设技术和水平尚不够成熟和现代化,尤其是缺乏现代绿色农宅建造手段,再加上城市住宅建设技术不同于农宅建造技术,而农民建造水平较低,极易受城市住宅建筑的影响,导致冀东地区的农宅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平面布局不科学、建筑材料不节能、农宅室内环境差等,所以,冀东地区绿色农宅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1冀东地区农宅现状调研

冀东地区红瓦店村作为农宅建设比较多、比较先进的村镇,在农宅设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实用和环保还存在很多不足。当前红瓦店村的农宅建设主要是以道路硬化、三改一清等为建设的基本要求,但在农宅的规划和农宅造型方面尚有很多缺点。红瓦店村的农宅建设大多是在原住址的基础上建设的,没有作科学合理的整合规划。通过实地调研红瓦店村农宅建设,清楚地了解到了新农宅的建设情况、成果,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内容。

1.1规划专业性较低

农宅建设缺乏规范性,红瓦店村的农宅建设主要是以户为单位。农宅建造选址随意,缺乏科学性,为了节约资金,大多选择了原有住址,出现村镇农宅建设不统一、分布较为分散等问题。大部分村委会在管理农宅建设上,主要是进行农宅房型的评价和选择,导致农宅建设选址不合理,如有的农宅在农田上建房,导致村镇规划混乱无秩序。

1.2农宅建设简陋有污染

红瓦店村在农宅建设时以一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建设工作不具有专业性,基本是以农民的经验建造,主要包括农宅外墙美化、新建及改造原有公厕、修建水泥路面、改建猪舍、清理垃圾。该村部分新建农宅临路,无隔音降噪措施,使村民饱受噪音和灰尘的伤害。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并不完善且分散不集中,不利于农户的便捷使用。其中农宅建设公用场所主要以中心广场为主,通过硬化道路处理,缺少合理适宜的植树及草地绿化等措施。

1.3节能意识缺乏

红瓦店村的农宅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出现土地资源浪费、住宅能耗较大两方面的问题。农宅建设面积基本一致,但没有和各户人家的人数紧密联系,导致土地资源没有合理的利用,有的农户家庭根本不需要同等面积的农宅,反而使总体建设缺乏科学性。再者,农宅建筑技术较低,建筑材料性能也很一般,为了节约资源,大多使用普通材料,而新型节能材料很少,例如护结构缺少科学合理的保温措施。

1.4农宅建设环境恶劣

农宅建设环境直接影响了农宅的绿化程度,但在实际的建设中,该村并没有做好农宅周遭卫生环境的绿化程度,例如,很多农宅在建设过程中缺少合理的规划,没有把居住与禽畜养殖分开,一般都在新宅附近选择畜养家禽的地方,最终导致新房附近脏乱臭,直接破坏了农户的居住环境。

2冀东地区绿色农宅设计策略研究

2.1绿色生态住宅的基本内涵

住宅建筑发展至今,从绿色农宅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绿色生态住宅被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舒适健康、清洁高效、美观和谐。(1)舒适健康作为绿色生态住宅必须具备的内容,对建筑的空间结构有较高的要求,农宅在设计时,需要具有充足的日照、保证良好的通风,且室内可以隔断外界的污染和噪音。住宅对安全性和私密性要求较高,且能与邻里间达成和谐、自然的交流与沟通等要求。住宅建设避免出现废水、废气现象,控制好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清洁高效作为绿色生态住宅的核心内容,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使用绿色高效的资源和能源,提高绿色材料的利用率。对于现在常用的建筑材料,除了使用绿色技术,去除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还要进行废材的循环处理。在建材的管理上,强化、细化、精化管理,制定出针对绿色生态材料的管理办法,包括材料的使用、保管、各种处理技术等,以免出现材料和能源的浪费。(3)美观和谐作为绿色生态住宅的最终追求,在设计上要努力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其设计造型要完美地与大自然相统一。绿色生态住宅在这方面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同时还在精神方面有所体现,主要指的是生态住宅融合于自然景观与社会文化中。

2.2绿色生态住宅的设计原则

绿色农宅设计的六大原则:节约能源、设计结合气候、资源的最小化利用、来源于住户、本着地段资源的要求、追求整体的和谐统一。其中,我们对于节约能源方面主要是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资源的最小化利用主要是指避免建筑材料和资源的浪费,并最大化处理建筑废弃物,合理处置废弃资源,实现建筑资源的“零废”,加强建筑材料的功能性和环保性,实现建筑材料的最大化使用。整体的设计主要指的是农宅的地段选择要配合其他农宅的建设,且农宅的设计要满足当地的资源、气候、文化和经济等,把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农宅的设计和建造最忌讳的是盲目仿照,滥用建筑技术,导致农宅建筑的不完整性和实用性。

2.3绿色农宅的技术标准

绿色生态住宅对建造的技术性具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应具有一定的可改造性,并要求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建筑技术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技术标准:第一,农宅要做好科学合理的选址,一般在选址后还要保护周围的生态系统,做好建筑和环境的规划设计,避免出现不利影响。第二,绿色生态住宅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遵循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耗、避免资源浪费,如使用较高水平的保温措施,具备合理的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第三,绿色生态住宅遵循节能环保的理念,比较高效的节能方式有太阳能的利用、地源热泵技术等各种生物能的利用。第四,绿色生态住宅要尽力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并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第五,绿色生态住宅要积极利用各种环保建材来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

3冀东地区农宅绿色技术策略研究

3.1绿色农宅环境规划设计

首先,农宅新区的选址无论在什么位置,一定要掌握清楚农宅建筑周遭的环境,是否有绿地,是否有公路,在确定好建筑基地后,要保护好农宅基地周围的环境。建筑面积一定的条件下,联排住宅比独栋住宅节约土地,面宽小的住宅比面宽大的住宅节约土地,规划设计时应避免建造独栋住宅,以联排、多层、大进深房屋为主。

3.2能源与环境

建筑节能最有效的措施是改善建筑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首先是选用高标准的建筑保温措施,不管建筑成本的多少,一定要采取最高标准的建筑保温措施,且从建筑的整个寿命来说具有居住的优越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性。在农宅能源选用设计时,沼气净化池得到了普遍的使用,提高了农宅的绿色生态性,沼气净化池有效地结合了沼气池与污水净化池,不仅起到了处理生活污水的作用,还能产生沼气能源,成功地应用在农宅上,例如清洁用水、生活燃料等。

3.3农宅环境质量

农宅设计一定要根据当地区的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湿度、降水等,保障建筑的舒适性。例如在农宅通风设计上一般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巧妙设计并使用庭院,从而起到降温通风作用并改善通风质量,这样的农宅设计不仅有效的利用了资源,还起到了绿色环保的作用,降低了建筑成本,而且居住性能较高。农宅建造使用有蓄能、调湿、隔音降噪功能的材料,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3.4农宅的水环境

设计并使用水资源的循环系统,包括污水的统收、处理和再利用,不仅有效改变了农村居住区污水无组织排放的现状,还提高了整个村镇水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地表与屋面合理布置雨水收集系统,处理后用于日常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可与景观绿化用水、雨水收集结合布置,做到一水多用。家庭的用水设施应采用节水器具,节约使用水资源。3.5材料与资源为了达到绿色农宅的目标,建筑材料首选当地所产的建材,最大化利用传统材料的优势,并适当使用节能环保的建材。例如亚麻籽油可以替代传统的乙烯基乳浊液作为墙体涂刷材料,避免装修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杜绝使用有毒气体含量过高的材料及各种具有放射性元素较高的建材。对于废弃的建材,不要随意丢弃,可以采用循环利用的技术重复使用,避免材料的浪费和废弃材料破坏周围环境。

4结论与展望

通过前文的分析与研究,绿色农宅设计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有选址布局、建筑环境、建造技巧等各方面的内容,所有的设计一定要满足住户的需求,兼顾环境、人力、经费等多方面的因素,达到节能、绿色并适合人们居住的标准。在农村绿色住宅建设推广时尤其要注重节地、节水。绿色技术应用于农宅的设计和建造中,应注重技术运用后的居住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地区和人类的居住要求,采用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手段,保证农宅具有良好的设计效果,并能充分满足高效便捷的使用功能要求。

参考文献:

[1]高智,赵红红,刘春霞,等.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5,(12):123-126.

[2]王芳,常菲.论绿色建筑之太阳能光热技术[J].材料应用,2014,(3):15-16.

[3]李忠.新农村建设中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意义解析[J].江西建材,2015,(11):95-96.

[4]龚秋望.于新农村建设中节能“被动房”问题的探讨[C]//2014首届全国绿色建材与德国被动房技术交流大会特刊,2014:44-48.

[5]任勇权.浅谈建筑绿色施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论坛,2013,26:158-159.

[6]程博,姜曙光,胡智毅,等.基于被动式技术严寒地区节能农宅的设计方案[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11.

[7]余俊骅,刘煜,唐权.关中地区农村住宅的绿色生态设计策略及适宜技术浅析[J].华中建筑,2010,28(8):86-89.

[8]杨维菊,徐斌,吴昌亮.青海地区绿色生态型农村住宅设计策略研究[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5,(S1):112-119.

[9]高源.西部湿热湿冷地区山地农村民居适宜性生态建筑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第9篇

推行农民适当集中居住,不仅能节约大量耕地,提高集约用地水平,而且节省大量农村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发展农村科教文卫事业,便于社会治安管理、生态环境优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在新农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和建设上,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发展新农村绿色住区。按照科学布局、统筹兼顾的要求规划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和数量,使农村集中居住区的结构合理、功能配套完整、交通便捷畅达、生产生活便利,从而形成现有资源的可再生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系统。

绿色是自然界植物的颜色。绿色的植物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绿色象征着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象征着自然物种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生。“绿色”作为一种理念,是指人类按自然生态的法则,创造有利于大自然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之间协调发展的理念。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新农村绿色住区可理解为就是要在农村住区的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农民提供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健康、舒适、便利和安全的住区环境空间。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生态建筑的理念。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难以为继。80年代,在发达国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广为应用,但是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以室内空气品质为中心的室内环境的研究成为建筑研究的热点。1992年巴西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到共识,绿色建筑(住区)成为世界建筑界研究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国外近年来发展了一些绿色建筑评价预测体系,并有相应的标准和模拟软件来评价。如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德国的生态导则LNB,英国的BREEM评估体系、澳大利亚的建筑环境评价体系NABERS、加拿大的GBTool、挪威的EcoProfile、法国的ESCALE等,日本、中国台湾省等国家或地区也相继推出了针对绿色建筑设计的评价体系。我国学者2001年完成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的研究,并依此先后对十多个住宅小区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估。2003年又完成了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的研究,并制定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2006年又推出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但在我国还缺乏系统的技术体系和设计理论,真正意义的绿色建筑尚未进入实质性推广应用。我国属于资源贫乏国家,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农村建筑、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及时研究新农村住区的绿色设计理论,在我国农村发展绿色住区,是一项意义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第10篇

例如有学者认为,应扩张大中城市规模,以其投资集聚和经济辐射力形成区域经济圈,带动中小城镇的发展;有些人认为城镇化就是让农民进城,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农民变居民,等等。受这些认识的误导,我们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民进城门槛也越来越高,城乡差距反而增大,不仅没有解决“三农”问题,反而出现严重的“大城市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大问题。

因此,发展农村城镇,不能再停留在旧的认识和观念中,不能把自己定位在城里人、用城里人的视角看农村城镇化建设,停留在建城镇是为了施舍农民、照顾农民这一歧视观念上。建设农村城镇化应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事业,关系到农民、城市居民每一个人。所以,建设农村城镇,应以新的思路和观点来审视我们的行为,把建设农村新型城镇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实施目标。

城镇化应是一个城市综合体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农民进城,但这不是惟一目标,我们不能用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模式进行农村城镇的建设。一些地方把房地产开发作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认为搞工业园、物流园、科技园、居住小区、高楼大厦、大马路、大广场等这些硬件建设就是建城,可以实现农民进城的目标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把农民城镇化建设看得简单了。

农民进城只是表面现象,它实际上有着很深的内含,不是布鞋换皮鞋,进院改上楼那么简单。农民进城从居住到就业,从生活方式到生产技能,从风俗习惯到文化素质,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能适应吗?他们能满足吗?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利用市场机制整合调配各种资源,把城镇打造成一个新型的城市综合体,具有城市的各项功能才能实现。

如美国城镇建设规划就有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尽可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功能齐全;二是充分尊重和发扬当地的文化生活传统;三是最大限度地美化绿化环境;四是塑造不同的特点和有个性的城镇。德国也是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城镇化建设、注重整体协调,突出特色等等,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尤为重视,通过法规、技术、经验等系列政策,规范建设新型的农村城镇。

农村城镇居民的人口来源应是多样性的

农村城镇居民不能仅局限于农民,即全部居住人口都是农民转移过来的,也应鼓励大中城市居民向城镇转移。众所周知,在目前大中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其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已开始出现下降,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生活消费居高不下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的信心指数和幸福感。针对这些“大城市病”现象,一部分城市居民开始向往田园生活,他们愿意远离大城市生活,到山水相间,天地合一的大自然中去,享受农耕民织的小农生活,甚至愿意种上一亩三分地,返璞做农民。

农村城镇建设,本身就应具有许多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配套设施,可以满足城市居住的需求,再加上农村新型城镇所独有的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更加符合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如英国在建设小城镇时政府就非常重视大中城市人口需要疏散的问题,在城镇化建设规划中就结合产业化调整,开发居住用地,创造就业条件和预留规划用地。鼓励城市居民向中小城镇转移和疏散。由于城市居民在现阶段总体文化素质水平和生活品质要求相对较高,经济实力也普遍较高,他们在农村城镇居住,对提升农村城镇人口素质,改善人口构成结构单一,构建新型城镇,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新兴城镇不仅是城乡生产资源、商品交换、信息共享交流的平台,也是人们情感交流、文化传递、历史传承的平台,原有城市居民与新兴城镇居民同住一城,共同生产生活,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而国民身份的一致性认同,可缩小城乡居民内在差距,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和进步。可见,农村城镇居民人口来源的多样性对建设新型城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城镇化建设应更多地满足农民进城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农民进城意味着他们将永远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他们世代相传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个转移的过程对农民来讲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如何让他们在享受城市化生活品质的同时,也能尽量地满足他们原有一部分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享受城镇完善便捷生活的同时,又为他们提供一种保留传统习惯的文化诉求,这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规划以人为本的理念的体现。

如日本,在上世纪50~70年代,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小城镇没有发展反而萎缩,造成许多大城市问题。从80年代起,它们开始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发展,鼓励人们返乡工作,同时通过特色旅游和旅游农业,开发自然资源吸引城里人来度假,开辟一部分山地让城里人自己耕种等等,让城镇居民还能感受农田劳作的辛苦与悠然。

当然,结合我国的现状和经济发展阶段,我们不是鼓励农民再回田间地头,而是通过一种方式,让城镇居民能保留他们原有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和习惯。现在一些大中城市周边,可分割式的大型农业园,可自采自种的新型果园建设得如火如荼,搞的有声有色,都说明这种返朴归真的需求是旺盛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规划和引导。

探索农村城镇化“三生”居住新模式

我国目前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城镇改造,多是以集中人口居住、盖房子为主要侧重点,在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方面考虑的不够完善。在实际建设中,存在着农民“被上楼”的现象。新农村建设绝非单一地将农民集中居住,提供简单的住房;农民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是要有独特的需求和特色,要从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品质及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

为此,我们在理论指导下研究探索出一种“三生有机建筑综合体”,并在实践中取得阶段性成果。“三生有机建筑综合体”的构思以提升农民居住舒适度、提高生活水平、自我生产创造价值为目标,符合国家农村城镇化建设和真正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政策。“三生有机建筑综合体”是在绿色低碳建筑中注入生产的特殊功能,形成了集生活、生产、生态于一体的“三生”新型建筑体,它颠覆了传统建筑的概念,将建筑生活功能与生产功能融为一体,大量采用新型清洁能源,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民居。

1.“三生有机建筑综合体”的创新特点

①功能叠加的节地模式

项目运用仿生学的原理,生活、生态、生产三种系统有机统一,即上层蔬菜种植、中层生活居住、下层鱼池养殖,形成一个立体的“活建筑”。

②零占地的指标

建筑占地面积430平方米,屋顶蔬菜种植面积216平方米,地下鱼池面积225平方米。后两者均为可产出面积,共计441平方米,等于占用土地面积,即零占地,保证了原土地的生产功能。

③集约一体化现代农业设施

“零计划”创新出上层种植、中层生产管理、下层养鱼的模式,将温室大棚、养殖鱼池、管理用房集于一体,形成了创新的“集约一体化现代农业设施”,节约用地,高效产出。

2.将高科技农业的鱼菜共生循环系统与建筑相结合

①系统中的水体可循环利用,下层鱼池的水经“风光一体化绿能水泵”提升给上层蔬菜生长,被蔬菜根系吸收并过滤后自流返回至鱼池。

②屋顶蔬菜层对建筑起到隔热效果,同时地下室的鱼池水温可调节地上室内温度。

3.节能零碳的宗旨

建筑在朝向上充分考虑蔬菜日照时间和人居舒适需求,采用大斜坡式的造型,保证蔬菜生长的阳光条件,同时,水体到达屋顶后可自然下流,减少能耗;

在墙体保温方面,针对建筑不同朝向,在墙体材料上采用当地的经济环保砖和保温材料,达到理想的保温隔热效果。

项目运用了最先进的“太阳能发电与热能一体化”技术,极大地提升太阳能的发电功效,同时可进行热能转换,获得热水资源。

建筑还运用了蓄能延迟释放热能技术。建筑中部的玻璃阳光温室不仅满足一层采光,还可储存热能,冬季与室内空间进行热能交换,达到节能效果。

地下地上室温交换循环系统。地下室的冷空气与上层空间可进行温度交换,达到鱼池增氧、室内降温的双重效果。

建筑着重考虑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设置共享空间和排风窗,保证室内采光和空气清新。

此外在建筑中还采取了众多节能措施,如:生活节能设备,太阳能暖气系统,垃圾分类回收,生活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利用,沼气循环利用,中水收集利用等,最大限度地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使其成为真正的零碳建筑。

4.建筑环境一体化的生态效果

①采用低矮的建筑形式,建筑与蔬菜绿化融为一体,强调环境的田园特色,形成建筑环境一体化的生态效果。

在建造中开挖土方和回填土方保持平衡,避免外运,将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生态效果。

②低成本的零碳建筑目标

坚持低成本的目标,采用简约的模块化构造形式,尽量利用当地的乡土材料,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建造成本。

③高产出的生产效益

通过 “三生”中的生产功能,利用鱼菜共生系统可生产出放心的绿色有机作物。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生有机建筑综合体”可以说是未来可持续建筑的一个空白领域,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大亮点,其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持续生产的特性比现阶段的生态建筑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可操作性、集约性和扩展性,应当作为可持续发展新型建筑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一种模式。

结 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与农村的经济交往与融合日益密切,人员交往也日益紧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全党和政府重要工作之一。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建设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国家发展战略意义。

关于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农村城镇化和进行农村城镇化建设,本文从大视野的角度,以宏观经济学和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对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提出一些观点,并努力通过初步探索和实践,找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思路。通过以上分析和论述,对于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提出以下观点:

第一、不能用房地产开发建设模式进行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一定要在政府主导下,整合各种资源,建设具有城市化功能和水准的城镇综合体,同时要兼顾解决农村农民人口向城镇居民人口转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第二、农村城镇居民的人口构成应是多样性的。不仅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口和农村农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应鼓励大中城市居民向城镇转移。

第三、农民进城意味着他们将永远失去土地和他们世代相传的生产生活方式,这需要漫长的转化过程。如何让他们在享受城镇完善便捷生活的同时,又能尽量保留他们一部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今后农村城镇化建设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第11篇

针对我国西北寒旱地区农村建筑能耗大,长期以来缺少关注,处于盲目发展状态的问题,参考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立了单体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权重,并以甘肃省民勤县张麻新村生态农宅为实例对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农宅的节能效果远高于传统农宅,其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36.7%,节能率达到85.2%,室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实际可行。研究结果对促进寒旱地区农村建筑节能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寒旱地区;建筑节能;评价指标;实例分析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的能源短缺和生态破坏问题,在能源消耗中,建筑领域是能耗大户。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在建筑领域的能耗大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3%[1-2],同时,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新农村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新建住宅面积和人均住宅面积都远远高于城市,农村建筑的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耗的比例大大增加[3]。因此,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下,推动建筑节能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意义重大[4]。国内外对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关注越来越多,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如日本的“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ASBEE)”,英国的“建筑研究所环境评价法(BREEAM)”,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能源及环境设计先锋(LEED)”,多国合作的GBTOOL[5];国内则以清华大学作为主编单位的CEHRS《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GOBAS《绿色奥运评估体系》和GB/T50378—2014《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6-8]为主。山东大学的学者[9]提出了村镇可持续住宅评价标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者们[10-11]对农村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也做了相应的研究。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指标体系确立、评价方法选择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且缺少实例验证,同时评价对象也仅限于城市建设量大的群体性住宅建筑,对于农村单体建筑的研究较为缺乏。为此本文考虑农村能耗现状,结合西北寒旱地区农村建筑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适合寒旱地区的单体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实例进行验证。

1单体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节能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指标结构层次划分应用层次分析法将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如图1所示,将“单体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作为目标层;“节能与能源利用”、“节能与室内环境”、“节能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建筑材料选择”作为准确层;每个准确层又包含3个因素的指标层。

1.2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1.2.1建立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中的几何平均法[12]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与分析。对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准确层中的4个指标建立判断矩阵,用比较标度来定量化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AHP)中一般采用1~9的比较标度。根据判断矩阵理论求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并采用随机一致性比率对所建立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随机一致性比率。 单体建筑节能评价指标判断矩阵及其最大特征值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CR=0.057<0.1,表明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所建立的矩阵符合要求。

1.2.2指标权重计算与分析根据层次分析法(AHP)中的几何平均法,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权重值的大小反应了“节能与能源利用”、“节能与室内环境”、“节能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建筑材料选择”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权重值越大说明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越重要。从表2中可以看出,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权重最大,说明在单体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中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指标最重要。

2实例分析

以甘肃省民勤县张麻新村的生态农宅为实例,对所建立的单体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分析。

2.1节能与能源利用生态农宅采用以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用能方式,并且其围护结构外墙敷设厚度为60mm、导热系数为0.03W/(m•K)的挤塑板保温材料,窗户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对生态农宅与传统农宅在冬季采暖季的实际用能情况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换算为标煤(单位为kg),结果如表3所示,实际用能情况如图2和图3所示。由表示3可知,不同于传统农宅,生态农宅在冬季采暖季利用了太阳能和沼气可再生能源,摒弃了传统的秸秆和薪柴供能。经计算在冬季采暖季生态农宅比传统农宅少用了86.6%的煤,同时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4.1t。

2.2节能与室内环境

2.2.1室内热湿环境在冬季采暖季对生态农宅和传统农宅室内相关参数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冬季室外最低温度达到-16℃时,生态农宅室内平均温度为14℃,符合GB/T50824—2013《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冬季严寒与寒冷地区室内计算温度[13]。据研究表明,当室外环境温度越低,人对冷环境的适应性就越强,对偏热环境的适应性就越差[14],对当地生态农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室外温度很低时生态农户室内温度仍然感觉适宜,满足热舒适性。生态农宅和传统农宅在保证相同室内热环境指标的情况下,计算生态农宅的节能率。

2.2.2室内空气质量对生态农宅室内空气质量相关参数进行测试,鉴于部分参数测试浓度为体积浓度,故将国标中规定相关参数的质量浓度换算为体积浓度,并将实际测试参数值与国标参数值进行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在冬季采暖季生态农宅单体住宅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2.2.3室内光环境生态农宅单体住宅建筑户型如图4所示,建筑东北朝向,经过计算窗墙面积比为0.13,小于JGJ26—2010《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的严寒地区住宅建筑朝向为北“(北”代表从北偏东小于60°至北偏西小于60°的范围)时窗墙面积比的限值0.25[15],该生态农宅单体住宅建筑在充分满足采光条件的前提下符合建筑布局与节能设计要求。

2.3节能与水资源利用一直以来寒旱地区农村水资源能耗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然降水的流失,二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基于以上两个问题,当地政府和农民均采取了一些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措施,首先当地政府对农民用水按月收取了一定的费用,对于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使得之前农民无节制的使用水资源变为有计划充分利用水资源,其次生态农宅的屋顶设计为坡屋顶,便于对雨雪水进行收集,收集的雨雪水存储在蓄水池中,平常用于农宅中牲畜饮水和沼气池发酵。同时对生态农宅中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平时沼气池发酵和绿化。

2.4节能与建筑主体材料选择目前,农村住宅建筑主体材料多以黏土或者红砖为主,在生产过程中毁坏大量的耕地,且能耗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且农民环保装修意识淡薄,大多数使用价格低廉且环保不达标的装修材料,致使室内空气质量差。而生态农宅建筑主体材料采用烧结粘土砖,建筑物自重比采用普通砖减轻了30%左右,节约黏土20%~30%,节省燃料10%~20%,墙体施工功效提高了40%,同时,也提高了建筑物围护结构的隔热隔声性能。相同的热工性能要求下,用空心砖砌筑的墙体厚度比用实心砖砌筑的墙体减薄半砖左右。生态农宅的墙体围护结构,地面装修均采用环保低能耗材料,同时室内吊灯都采用了节能照明灯。

3结论

(1)以寒旱地区单体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从节能与能源利用、节能与室内环境、节能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建筑主体材料选择四个方面建立了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的单体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农村建筑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以甘肃省民勤县张麻新村生态农宅为实例,在冬季采暖季对生态农宅的用能情况和室内环境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测试,并阐述了生态农宅水资源利用和建筑主体材料选择情况;结果表明在冬季采暖季生态农宅合理利用了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比传统农宅少用了86.6%的煤,同时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4.1t,生态农宅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36.7%,节能率达到85.2%,符合本文中建立的单体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说明所建立的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实际可行。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2009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江亿.我国建筑节能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6):30-38.

[3]崔艳琦.农村住宅建筑节能分析[J].工业建筑,2010,(8):61-63.

[4]王宪恩,奚旺,夏菁,等.我国严寒地区住宅建筑节能降耗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3,(8):96-100.

[5]战乃岩,徐玥,李灿,等.简析国内外建筑节能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现状[J].建筑节能,2015,(4):96-99.

[6]宋凌,林波荣,李宏军.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分析[J].暖通空调,2012,(10):15-19.

[7]田蕾.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7.

[8]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9]陈瑛,石荣珺.村镇可持续住宅评价标准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1,(4):69-73.

[10]袁冰.住宅建筑节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11]王洪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12]邓雪,李家铭,曾浩健,等.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7):93-100.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T50824-2013,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4]曹彬,朱颖心,欧阳沁,等.北京地区冬季室内人体热舒适性及热适应性调查[J].暖通空调,2010,(5):98-101.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京郊;新农村建设;住宅优化;设计问题;因素

[中图分类号]TU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0-0094-03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反映了农村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状态,新农村的建设应该符合各地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符合国家对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据统计,到2012年,北京实有农村住宅建筑面积为11313万平方米,占北京市居住建筑的50.5%,占北京市民用建筑的29.5%,由此可见,北京的农村住宅占北京市居民住宅的一半以上,因此,要想加快北京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必须加快农村住宅的优化设计。

1京郊新农村建设中住宅设计存在的问题

1.1地域特色不明显

在传统的古代,农村居民的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北京有四合院,安徽有徽派建筑,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传统住宅设计的追求程度大大下降,认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才是最好的,逐渐摒弃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乡土的生活习惯,为了体现现代化,农民在房屋设计中往往照搬大城市内国际化的设计理念,一味地追求花园洋房,导致各地的房屋设计大同小异,没有地域特色,这与古代建筑设计相比,甚至有一些退后。同时,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房屋建筑的外观,还蕴含着地域文化,建筑还有文化传承的功能,传统的建筑在使用寿命结束后,被摧毁重新建设,都市化、国家化的建筑风格反而与当地文化格格不入。

1.2布局不合理,功能性不强

农民在建筑房屋时一般都不去专门的设计图纸,施工人员只是依据一个提纲、一份简图这种老方法来建造,虽然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房屋建筑提出了要求,都有标准图纸来依照,但是很多人感觉这些图纸与自己的希望值相差较大,不愿意依照图纸进行建筑,传统方法建筑起来的房屋一般不能与北京城郊人们的家庭结构、产业结构相结合,没有体现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仅结构过于简陋,功能性也不强。对郊区农村而言,住房不仅是一处居所,不仅供人们居住,农村住房还承担着农业生产的作用,住房的农业生产功能对农村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房屋建筑中往往没有对产业化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设计的房屋缺少家具气息,空间没有变化,样式单一,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根据传统观念建筑起来的农村房屋一些功能都不能再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1.3忽视对老年人口的居住设计

人们在追求自我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老人的感受,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和乡土观念的影响,在北京郊区还有我国的很多地方,子女与老人同住的情况十分普遍,但往往老人的居住条件要比子女的居住条件差,有些是由于子女对老人不够重视,有些是因为老人愿意把更加好的地方留给子女住,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老人居住条件较差,都说明了在建筑设计上缺乏对老年人口的居住设计。随着我国的发展,我国将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大多数农户家中都有一位老人,其次是有2位老人的,很多农户家中有2个50~60岁的家庭成员,说明老年化的农民人数增多。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会针对老年人建立长效的社会养老机制,但在这之前,老人主要还是靠家庭养老,为了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在建筑设计中应该针对老人设计他们适宜居住的空间。

2影响京郊新农村建设中住宅设计的因素

2.1国家政策

从2005年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农村事业的支持,增加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政府逐渐建立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等促进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国家帮助北京城郊农村改善了居住环境,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农村居民都安装了太阳能,旱厕、火炕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造,国家还组织北京内高校教授与建筑设计人才对新农村建设做出指导,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新农村住宅设计的改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口结构很不合理,依靠自身发展很困难,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帮助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也为农村住宅设计的优化创造了条件。

2.2产业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们居住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产业也间接地对住宅设计产生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北京郊区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第一产业扩散至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阶段,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也逐渐改变了手工劳动的方式,提高了机械化水平,第二、第三产业在北京郊区农村也得到了发展,据调查,农民家庭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与农业相结合的人数达到42.9%,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占31%,单纯从事农业的人数仅占11.9%。农民的生产分化逐渐明显,有很多农民已经不再从事农业劳动,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了家庭经济状况,人们有了较高的收入之后,就会提高生活质量,对居住条件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农村家庭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村建筑设计也逐渐朝城市化方向发展。

2.3家庭观念

受到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农村家庭喜欢住在一起,几世同堂的现象十分常见,家庭人口的数量众多,通过对42个农户的调查发现,家庭人口数量普遍为5人,占被调查农民家庭总数的l/3,人口数量3到4人的也比较多,总数超过5人家庭数量,三代家庭超过了被调查农户总数的一半,两代家庭占23.8%,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占11.9%。随着农村生产方式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渐减退,家庭人口的数量逐渐减少,传统的宗族观念也逐渐淡化。但是传统观念对人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家庭成员虽然表面上分开了,实际上并没有分散,有一部分兼业家庭的存在,子女和老人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物质上都需要密切的联系,虽然年轻人在结婚之后都愿意和老人分开住,但实际上不希望与老人分离的太远,方便对老人的照顾,年轻人喜欢追求城市热闹的生活,老人们不喜欢快节奏的生活,也放不下长久以来生活的环境,这才使老少分离,也有一部分年轻人不适应大城市生活,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物价不满意,不愿意去市里居住。

3京郊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优化设计

3.1住宅设计应该体现地域特点

农村住宅建筑不仅仅是房屋形态的展现,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北京城郊农村住宅设计应该体现出地域特色。农村中很多地方自然环境优美,有的还具有历史文化,农村住宅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和历史的优势,在利用自然、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设计住宅,在建设中应该保留原来的地形结构、历史遗迹,使自然环境、人文建筑、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和谐之美。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特产的建筑材料,在住宅建筑中不妨利用这些本地的建筑材料,结合传统的建筑手法,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住宅,还能够节约外运建筑材料的费用。

3.2住宅设计应该满足人们居住质量的需求

对农村进行住宅设计首先要了解当地人民生活特点,一般农村家庭的住宅具备生产劳作的功能,能够在家庭中进行小规模的种植、生产活动,还要方便邻里之间的聚会,因此,住宅中一定要有院落,可以利用屋顶或者底层空间设计室外庭院。另一个较多行为的发生地是炕上,炕在农村住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起居、睡眠、用餐、待客的作用,人们普遍喜欢在炕上聊天,因此,对炕的设计也应该重视。住宅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农村居民一般相处比较融洽,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在住宅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为人们的交流创造足够的空间,在对住宅进行规划设计时,可以让农民参与进来,这不但更能够满足农民对住宅的要求,也能够使住宅更具有个性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3.3住宅设计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大量采用节能设计,节能设计主要是针对冬夏两季的节能,冬季保温,夏季降温。冬季的保温可以采用设置门斗的方式,用北向墙体做保温墙体,南向墙体做集热墙,南向窗户与温室结合,尽可能多的收集热量,并使热量尽可能小的散失,可以在传统火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新型火炕;夏季的降温主要是增加穿堂风,可以在南院种植乔木,达到遮阳、净化空气的效果,从而控制了气温。农村地区的建筑密度比较低,自然资源丰富,应该充分利用太阳能、沼气等自然资源,降低建筑成本。

3.4住宅设计应该重视对空间功能的设计

住宅空间具有明显的功能性特点,针对目前农村住宅设计存在的问题,应该增强空间的功能性,农村住宅的功能性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功能、社交功能、环境与文化的功能上。随着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住宅在承担传统农业活动的基础上,还要承担副业生产、旅游接待等任务,在住宅设计上要考虑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居民重视人际交往,无论是亲戚之间还是邻里之间的交往都比较密切,农村住宅的空间分隔能够反映出家庭成员关系,同时满足社交活动的要求;农村住宅设计应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同时应该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为人们设计出适宜的生活居住环境。

4总结

北京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受到很高的重视,也有很多的设计师、建筑师参与到新农村住宅的优化设计中,但是与城市住宅相比,农村住宅设计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反复的拆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因此,应该在分析背景城郊农村住宅实际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技术,重视人为住宅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人们创造适宜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杜白操,薛玉峰.中国农村住宅的特点及其设计[J].城市住宅,2008(1).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新农村;绿色节能;住宅建设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1 ― 0099 ― 02

[收稿日期]2014 ― 09 ― 21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编号:QSX2013-24WT)。

[作者简介]吕春(1966―),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结构及墙体材料。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加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1〕。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在狠抓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发展新农村的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并提出了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三化”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把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近年来,齐齐哈尔市结合新农村绿色节能住宅建设,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政府投入专项扶助资金,结合农民厕所改建、畜圈改造、厨房改革等,引导支持农民建设沼气池,实现了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再生利用,不仅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而且有效地改变了农民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其次,积极推广新型保温节能墙体材料的使用;三是采用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新型供暖方式,改造传统浪费能源的炕灶,大力推广和普及了省柴节煤炕连灶,提高了玉米秸秆等资源的利用率〔2〕。

一、存在问题

齐齐哈尔市地处我国北方严寒地区,冬季寒冷漫长,一年采暖期长达六个月之多,采暖时长超过全年一半时间以上。冬季住宅取暖问题一直是本地区住宅建设尤其是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首要问题。新农村居住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许多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住宅建设围护结构节能标准不高,住宅整体档次偏低。以梅里斯区卧牛吐达斡尔族镇吉雅提格日住宅小区为例,着重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建筑材料选用、庭院环境设计以及居住区采用的供暖方式、供水管线问题、废水及其他废弃物的排放、日常生活燃料问题、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应用等各方面进行考察、论证,找到一种适合北方高寒地区尤其是齐齐哈尔地区新农村居住区建设的策略,通过对该策略的分析研究,从根本上改变齐齐哈尔地区新农村居住区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二、目的意义

通过对高寒地区新农村尤其是齐齐哈尔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策略研究,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现阶段齐齐哈尔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环境污染问题,能源消耗问题以及住宅建设成本偏高等问题,对本地区乃至黑龙江西部地区及我国整个寒区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以及生存状态的改变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农村住宅居住区建设过程中,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达到节能、节电、节水的要求,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工程造价,为建设具有北方特色的寒区新农村居住区具有指导意义。

三、建设方法

在寒区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策略研究中,其主要目标是积极推进该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格局。农村家庭院落是人与其所饲养禽畜共生、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并存的生态系统,又是人类文明与物质生产并存、物质和能量高度聚集的特殊区域〔3〕,从目前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看,农村庭院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所以从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角度要注重农户庭院建设,建设一批低层低密度或者低层高密度住宅,以二层到三层为主的联排建筑。墙体、屋面、门窗等围护结构采用价低质优的节能材料:墙体采用新型草砖自承重体系,屋面采用保温彩钢板结构,外窗采用三玻中空节能塑窗,外门采用钢制节能保温门;采暖系统可采用水源热泵供暖系统,积极开发我市的浅层地热能源,发展土壤源、地下水源热泵供暖系统。每户配套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自来水采用深井过滤装置,排水采用中水处理系统;燃气采用集中沼气站;路灯及景观照明系统采用光伏发电等,形成真正的寒区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

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关键是现在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给予资金及政策上的支持。同时,积极探索寒区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的试点并大力推广。从地方村镇角度,重要的是转变理念,明确寒区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的主体,开发出适合北方寒区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标准,建筑设计方案,性能好价格低的墙体材料以及采暖系统、给水及排水、供电、供气等最优方案,从而实现最适合北方寒区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的目标。

齐齐哈尔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首先必须采取深入调查、座谈的方式进行。采用规划及建筑设计的标准图形式,选择适合这一地区规划方案及建筑设计方案。根据现有的村落特点进行规划,规划设计可按现行的村建制或者屯建制进行规划;采用适合现代北方高寒地区新农村建设特点的户型进行单体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可开发出二户一套、四户一套等单层或者多层的标准图纸;合理选用墙体等围护材料,当地配套建设一座草砖加工厂,使墙体材料价格尽可能降低,而且充分利用当地废弃的秸秆材料;供暖采用新型节能供暖系统,例如采用水源热泵供暖系统;排水采用中水处理系统,减少化粪池清理费用,处理后的水可以灌溉或生活使用。再生水来源于污水处理站和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院区内污水处理站,雨水经管道收集后入院区内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燃气采用集中沼气站;路灯及景观照明系统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四、建设策略应用

吉雅提格日建设项目位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卧牛吐镇,为我市农村地区典型的达斡尔族村落。原有住宅多为泥草房或者普通砖房,采用火炕或者土暖气供暖,供暖需消耗大量煤炭或者秸秆资源,且冬季室内温度低,内部生活设施简陋落后,属于我市新农村建设中急需改造项目。该项目从前期总体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其新农村建设的节能环保要求。无论从建筑材料选用还是项目供暖、供电和供水等使用功能方面均采用符合当地特点的工艺方法。项目采暖采用水源热泵供暖系统,室内外排水采用管道收集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小区内中水处理站,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于院区内的卫生间冲洗、小区绿化、道路浇洒等。下面主要就吉雅提格日项目采用的节水策略进行分析。

(一)再生水的利用

项目建成后拟用水源采用卧牛吐镇公共供水水源,保证了项目区内居民饮用水的水质达到我市居民饮用水要求标准。每户设置两块水表,饮用自来水和生产生活用再生水各一块水表进行计量。再生水来源于中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为鼓励居民大力使用再生水,再生水水费应大幅降低,同时引导鼓励居民积极使用再生水,尤其消耗量较大的绿化用水,可采用雨水回用供水系统直接供水,也可以采用中水供水系统直接供水。

室内外排水采取雨水与污水分流、污水与废水分流的方式进行。卫生间及厨房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小区中水处理系统;所有生活污水及废水经中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回灌小区内的绿地及冲洗厕所等;项目区内雨水经管道收集后统一排入小区内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内,经处理达标后用于禽畜饮用、厕所冲洗、浇洒路面,绿化用水等。小区内所收集、利用的雨水总量均按雨水收集设施设计规模确定〔4〕。

(二)环保及节水节能措施

吉雅提格日建设项目采取了一系列给水、排水、供暖及其他各方面的环保措施,尤其注重使用功能的细节设计。例如在给水直线管段设置胀缩装置,防止水流噪音的产生〔5〕;水泵出水管止回阀采用多功能水泵控制阀,以减少噪音。潜水泵坑均采用特制的防臭密闭孔盖,使室内环境不受影响。室外化粪池透气管沿建筑井道出屋面高空排放,避免影响项目区内居民生活。室内卫生间采用水封效果好的地漏,以降低水面蒸发对水封的不利影响。采用具有尾流冲水功能的坐便器,以保证每次冲洗完毕后水封被充满。

从卫生防疫及节水节能角度,生活饮用水采用不锈钢材质的水箱,并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生活用水水池设加锁密闭孔盖,并设有通风系统。公建设施内蹲式大便器及小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洗脸盆采用感应式龙头,防止人手接触产生交叉感染疾病。根据《齐齐哈尔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避免施工中损坏供水管道。项目建设期间,建设单位应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节水合同,保证施工期间节约用水。施工单位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合理进行给水系统设计,使之能尽可能的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降低本项目供水系统的运行费用。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水池、水箱溢流水位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同时要充分利用齐齐哈尔地区充足的太阳能资源,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制备生活热水,在因天气或气候原因热水器出水温度达不到使用水温时,再利用其它辅助热源,如水源热泵供暖系统进行加热,以满足生活热水的要求。通过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大幅度降低其它能源的消耗,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在设计中,可通过给排水专业、建筑设备专业与建筑、结构专业的密切配合,使太阳能设施与建筑物实现一体化,这一措施同时满足了生态建筑的节能要求。

五、结语

现阶段针对齐齐哈尔等高寒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环保节能等综合多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大部分都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研究,例如复合节能墙体、门窗节能、太阳能利用、沼气利用等〔6〕。齐齐哈尔地区新农村绿色节能居住区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逐步解决,未来一段时期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具体实施目标体现在规划以单层或者多层联排建筑为主,节地节能;建筑采用节能设计,节能标准达到65%;围护结构中墙体材料选用草砖复合墙体,门窗采用节能型门窗,既节约能源,又降低造价;小区环境建设以庭院型功能设计为主;供暖采用水源热泵供暖系统;供水采用中水系统,达到节水及减少废水排放费用; 燃料采用统一沼气池,减少费用,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太阳能及光伏发电设备的应用。通过以上各方面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应用,最终达到节能、节电、节水的要求,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工程造价,为建设具有北方寒区特色的新农村居住区,实施节能降耗、治污减排、新型生态示范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赵海燕,周峰涓.加快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及对策〔J〕.理论观察,2013,(06).

〔2〕费滟杰.全面树起节能的大旗〔N〕.齐齐哈尔日报,2008-6.

〔3〕陈爱巧.自然村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双向选择的结果〔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1.

〔4〕GB50400-200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第14篇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大量的农民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转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沿海发达城市成为农村劳动力的首选,同时国人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使得他们又回家探亲、过节、养老,而且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也愿意回归简单朴实的乡村生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住宅在短时间内出现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而有限的家庭住宅空间如何适应短时间内使用者数量、使用者本身的变化,这在我国广大农村生活中一个普遍性、现实性的矛盾,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国家的三产比例发生变化,国家由农业型大国走入工业化时代,农村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一产业比例降低,部分居民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小,原来由农耕文化衍生出来的传统居住空间悄悄地发生改变。居民纷纷开始自己更新和改造建筑,但是农村的建筑建设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生态节能等问题缺乏考虑、建筑形式和功能空间欠缺创新,有一些建筑还照抄城市住宅、欧式别墅,或者堆砌传统建筑符号。建筑设计没有很好的体现地域性、文化风俗等特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新农村建设更需要一种合理的、适合中国新农村发展的建设模式。

生态农业的特点

生态农庄以环保、绿色、生态为目标,以有效的利用资源为载体,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化的运作为手段,集农业深加工和观光旅游为一体。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集合现代农业建设实践经验,为了迎合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居民兴趣变化需要而出现的。生态农庄以市场为导向,区域优 势为基础,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直线效益与观赏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新体系。

许久以来国家的建设经费大多投入到历史文化民村的保护上,建设了不少有特色的生态农业试点。但是如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仅体现在保护历史文化名村上,那它们将就变成供人欣赏的花瓶、盆景。因此,对我国当前的农村现状必须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明晰的规划建设目标。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同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传统的民居大多是没有建筑师参与的,由当地的居民自行设计建造适合自己地域特点的建筑。

国外农庄建设现状分析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也经历了一个乡村到城市然后城市到乡村的过程,大量工厂和年轻人搬到农村,很多乡村已经由传统农庄转变为有吸引力的现代化的居民点。而这一点值得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发展借鉴和学习。

建筑技术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农村地区住宅在舒适度和能耗方面比较注重细节,不追求建筑的外表的奢华,而追求内部的舒适,在墙体结构、门窗玻璃、采暖方式等方面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如将外墙、房顶的保温层;使用高性能玻璃与密闭窗框;在窗外加装遮阳设施,利用太阳能清洁能源等,在保证其舒适度的情况下做到生态节能。

我国农村生态建筑现状

我国封建社会的农村聚落除了建筑艺术、聚落的规模和密度方面有所差异之 外,布局、生活方式等等都发展十分缓慢,许多村落以及用于交易的集市,千百年来未发生变化。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视,农业庄园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们休闲观念意识得到转变,越来越追求绿色、环保、健康的田园生活,现代农业庄园也凭借幽静的环境,浓厚的乡村文化底蕴,优美的田野风光,成为人们旅游的主要选择。

结语

通过梳理我国农村建设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当前新农村建设问题,探寻我国生态农庄建设的途径。借鉴国外农村住宅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内蒙古生态农业建筑的建设有如下建议:

在生态农业建筑的整体建设方面要和内蒙古历史、文化、自然条件相关联,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和谐,要强化农牧民的自主意识,要使农牧民的生态意识和政府的政策相一致,从农村的内涵出发,建设农村,从而改变农村的外在形式和生活环境。

在生态节能方面,结合内蒙古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尊重当地农民和牧民的实际需求与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1)运用适宜技术,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当地传统技术;(2)将当地实际情况与建筑新技术的适宜性、高效性相结合;(3)应用新技术与材料,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态理论来解决生态问题。

我们要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摒弃其不足之处。将这些理论、技术上的先进之处付诸于内蒙古生态农村建设,提高农村住宅的舒适性和适应性,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品质。

(作者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装饰与艺术设计学院)

农村建筑节能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农村建筑 ; 更新管理

[Abstract] the rural possessing ecological aesthetics,culture, landscape value and the 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balance and other functions, and has a good visual quality, fresh air, clean water, unique culturalresources and abundant tourism resources. However,due to the current rural new or rebuilt construction has been unable to reflect the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traditional culture, so that the whole building sufferedserious damage style rural. In order to curb the overall rural architectural style continue to suffer damag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uildrural buildings are updated and will update the buildprocess into the orderly management of the government,to back the rural architectural style improvement, providea reference procedure.

[keyword] rural construction; updat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为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农村建筑进行更新建造,并将更新建造过程纳入政府有序管理之中。本文提出的农村建筑包含传统乡土建筑、现代农村建筑这两种形式。笔者认为只有传承传统乡土建筑的设计管理理念,才能推动现代农村建筑(主要指农民建房)的更新发展,从而更为有效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农村建筑现状分析

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其随着社会演变而不断变化,但在变化过程中,它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它作为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带给人们的贡献巨大,另一方面,它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影响了和谐发展。因此,农村在建设现代建筑过程中,应注重吸收传统乡土建筑的理念,将建筑特点、环境等方面与社会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和谐统一。

1.从社会发展方面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是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人口快速膨胀等因素,推动了农村建筑的快速更新,从乡土建筑中延伸出来的农村现代建筑五彩纷呈,多姿多彩。

2.从外来文化影响分析。中国传统乡土建筑根据屋顶分硬山、悬山、歇山等形式,具有就地取材的特点,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实用功能。受近现代西方文化影响,中国建筑的文化特色有所转变,农村建筑也深受影响。

3.从规划设计因素分析。农村建筑受农村规划和土地政策限制较大,当前的农村普遍没有编制村庄规划,且受土地农保制约和农转用手续繁琐影响,大多数的农村都不能满足农民建新房需求,以致农村违章建筑呈蔓延之势,既妨碍了正常的农村规划建设,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又破坏了一批乡土建筑、破坏了农村现有的环境。

二、农村建筑从乡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更新

1.在更新过程中注重乡土建筑文化与农村现代建筑文化的结合运用。传统乡土建筑中,将由风水学说产生的中国建筑称之为中国乡土生态建筑。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建筑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所以在农村建筑的更新过程中,要注意历史文化的运用,注重把握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其中水、风、土、气论述雷同于当代科学中水循环、大气循环、土壤岩石圈以及动物植被等生态关系与资源的处理运用。

2.在更新过程中注重乡土建筑环境与农村现代建筑环境的结合运用。人、自然、社会、建筑需要处于一个和谐统一的发展状态,在农村建筑更新过程中,规划应考虑建筑的选址与布局,保证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而为农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新技术和新材料有了更好的掌握和认识,农村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融入自然元素,还更应放入丰富的社会色彩元素,从而保证建筑与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

三、加强农村建筑更新过程的管理

1.加强农村建筑的规划。管理农村建筑,要按照“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同时考虑空间、位置、安全、节约、环保等方面因素,并且结合农村地形地貌和乡土建筑、人文环境的实际,尽量编制体现农村特色、时代特征的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村庄建筑景观风貌。特别是要立足于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山林、田野和水系进行综合规划。通过规划,协调好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和文化、体育休闲活动的关系,彰显新型农村村落社区的居住、生产和民俗文化等综合功能,从而逐步改变当下农村建筑设计不合理、建筑布局杂乱无章、浪费土地资源等不良状况。

2.加强农村建筑的整治。对各项农村建筑的审批、检查力度要加强,严格按照规划审批建房,不批准无村庄规划、不按规划选址等建设项目;不批准破坏生态环境、损毁传统乡土建筑等建设项目,坚决取缔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规乱建等违法建设,鼓励建新拆旧,以解决农村建房宅基地不足,提高农村现有宅基地的使用效益。加大协调,区别治理不同类型的违章建筑,把拆除违章建筑与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3.加强农村建筑的引导。农村群众建房由于缺乏正确引导,不少农民建房观念比较落后,因此,规范农村建房管理必须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农村建房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自觉依法依规建房。同时,在农村建筑的更新中,要充分发挥典型引导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统一规划建设若干个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农村公寓和农村新社区,统一建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污水处理系统、道路、供水供电、网络信息等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倾力打造花园式的农村新貌,引导农村建筑的走向。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现代建筑的更新过程中,规划者、管理者应树立生态建筑环境、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的理念,充分考虑传统的民俗文化、地域环境条件、乡土建筑的特点以及建筑流行性的特点,规范规划建设,保证有序管理,引领最新走向,从而使农村现代建筑符合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农村群众生活品质相适应。

【参考文献】

翁志成,刘健哲;国土规划与农村发展;第七届国土规划论坛;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