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服务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餐饮企业服务员的队伍也日益发展壮大。餐饮 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做好餐饮业服务员人力资源管理很重要,但是现实中,餐饮业服务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落后,缺乏科学性有失公平性,不注重对餐饮业服务员的激励作用。因此,如何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提高餐饮 业服务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一个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餐饮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员;薪酬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服务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主导 产业,特别特别是餐饮业的扩充,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就 业,餐饮业服务员的队伍日益发展壮大。餐饮业是一个劳 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做好服务员的人力资源管理在餐饮 业管理经营中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现阶段餐饮业服务 员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有失公平性,不注重 对餐饮企业服务员的激励作用。因此,如何合理并公平地 设计餐饮业服务员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激发员工的的 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对企业的归属感,降低服务员的离职 率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餐饮业服务员的特征 1.年龄偏小,一般来自于农村。由于餐饮业招聘时一 般要求年龄不超过25岁,所以服务员年龄一般在20岁左 右。目前,餐饮业服务员一般属于90年左右出生的,城市 里90年左右出生的收入压力较小,大部分都不愿意从事 服务员的工作,从事服务员工作的一般是来自于老少边穷 地区的,这些地区的年青人没有上大学之后,进入城市打 工的首选就是服务员行业. 2.学历低,整体素质不高。根据社会相关人力资源调 查资料显示,餐饮业服务员初中及以下学历约占总人数的 24%;高中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71%;大专学历(包括进 修取得的学历)的占总人数的4. 66%;本科学历的仅占约 总人数的0. 34%。这是因为,一方面是受我国文化观念 的影响,很多有本科学历的人耻于从事服务员,一般在餐 饮企业工作都选择做管理层;另一方面从事服务员需要的 是体力劳动,大部分的从业人员还没有意识到低学历所带 来的困难. 3.男女比例相差很大,根据统计,目前餐饮从业人员 中,服务员男女比例为1∶3. 7。造成男女比例相差大的 原因主要是企业在招聘服务员要求为女性,一是认为女性 比较细心和周到,较适合做服务工作,二是长久以来,顾客 比较习惯女性服务员为之服务. 二、餐饮业服务员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服务员流动性强,离职率高。据报道,餐饮业服务 员流动率高达80%,这是因为餐饮业一般不与服务员签 订正式劳动合同,企业与服务员之间没有稳定的雇用关 系。因此,在工作期间,餐饮业可以根据服务员的工作表 现,企业的经营好坏随意的解雇服务员;服务员也可能因 为有其它更好高薪或者环境更好的就业机会而随时离开 企业。导致餐饮业服务流失的原因有多方面的,经过统 计,依次得出流失的原因为:服务员想另寻发展、认为薪酬 偏低、自身违规违纪、劳动强度过大以及其他原因. 2.服务员工作强度大且工作时间长。由于工作性质 的原因,服务员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中午一 般会休息2个小时,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之多,其中站立 时间达长6小时。在顾客进餐时,服务员是一刻不停地忙 碌着,在周末和节假日,或是有承接宴席时,服务员一般几 乎要有分身术才能忙碌得过来,可见服务员的工作强度之 大. 3.薪酬管理不科学,缺乏公平性。在对餐饮业服务员 的离职调查中发现,决定服务员离职的所有要素中,最重 要的影响要素就是薪酬水平。餐饮企业管理者认为,市场 上的人才很多,对薪酬管理不是很积极对待,一般采取听 之任之的态度,更多地依赖经验化管理。薪酬是指企业支 持给服务员物质和非物质的总和,包括基本工资和奖金、 福利三个层次,但是餐饮企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服务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餐饮企业服务员的队伍也日益发展壮大。餐饮 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做好餐饮业服务员人力资源管理很重要,但是现实中,餐饮业服务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落后,缺乏科学性有失公平性,不注重对餐饮业服务员的激励作用。因此,如何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提高餐饮 业服务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一个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餐饮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员;薪酬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服务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主导 产业,特别特别是餐饮业的扩充,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就 业,餐饮业服务员的队伍日益发展壮大。餐饮业是一个劳 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做好服务员的人力资源管理在餐饮 业管理经营中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现阶段餐饮业服务 员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有失公平性,不注重 对餐饮企业服务员的激励作用。因此,如何合理并公平地 设计餐饮业服务员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激发员工的的 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对企业的归属感,降低服务员的离职 率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餐饮业服务员的特征 1.年龄偏小,一般来自于农村。由于餐饮业招聘时一 般要求年龄不超过25岁,所以服务员年龄一般在20岁左 右。目前,餐饮业服务员一般属于90年左右出生的,城市 里90年左右出生的收入压力较小,大部分都不愿意从事 服务员的工作,从事服务员工作的一般是来自于老少边穷 地区的,这些地区的年青人没有上大学之后,进入城市打 工的首选就是服务员行业. 2.学历低,整体素质不高。根据社会相关人力资源调 查资料显示,餐饮业服务员初中及以下学历约占总人数的 24%;高中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71%;大专学历(包括进 修取得的学历)的占总人数的4. 66%;本科学历的仅占约 总人数的0. 34%。这是因为,一方面是受我国文化观念 的影响,很多有本科学历的人耻于从事服务员,一般在餐 饮企业工作都选择做管理层;另一方面从事服务员需要的 是体力劳动,大部分的从业人员还没有意识到低学历所带 来的困难. 3.男女比例相差很大,根据统计,目前餐饮从业人员 中,服务员男女比例为1∶3. 7。造成男女比例相差大的 原因主要是企业在招聘服务员要求为女性,一是认为女性 比较细心和周到,较适合做服务工作,二是长久以来,顾客 比较习惯女性服务员为之服务. 二、餐饮业服务员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服务员流动性强,离职率高。据报道,餐饮业服务 员流动率高达80%,这是因为餐饮业一般不与服务员签 订正式劳动合同,企业与服务员之间没有稳定的雇用关 系。因此,在工作期间,餐饮业可以根据服务员的工作表 现,企业的经营好坏随意的解雇服务员;服务员也可能因 为有其它更好高薪或者环境更好的就业机会而随时离开 企业。导致餐饮业服务流失的原因有多方面的,经过统 计,依次得出流失的原因为:服务员想另寻发展、认为薪酬 偏低、自身违规违纪、劳动强度过大以及其他原因. 2.服务员工作强度大且工作时间长。由于工作性质 的原因,服务员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中午一 般会休息2个小时,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之多,其中站立 时间达长6小时。在顾客进餐时,服务员是一刻不停地忙 碌着,在周末和节假日,或是有承接宴席时,服务员一般几 乎要有分身术才能忙碌得过来,可见服务员的工作强度之 大. 3.薪酬管理不科学,缺乏公平性。在对餐饮业服务员 的离职调查中发现,决定服务员离职的所有要素中,最重 要的影响要素就是薪酬水平。餐饮企业管理者认为,市场 上的人才很多,对薪酬管理不是很积极对待,一般采取听 之任之的态度,更多地依赖经验化管理。薪酬是指企业支 持给服务员物质和非物质的总和,包括基本工资和奖金、 福利三个层次,但是餐饮企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对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测评、课程条件以及实践性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以能力为本、学生为本、活动建构为本构架课程模式,提出课程解决方案。

关键词:餐饮课程能力内容组织评价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主干专业任务课,在我院已开设九年。从2000年开始,我们以课题研究形式对课程内容、教材、教法、测评方式以及实践性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配套的改革,并付诸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预期成果。构建了切合餐饮业务实际,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课程模式,课程解决方案,初步建成了立体化的教材体系。教改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学生课程设计受到社会欢迎,连续五年学生高级餐厅服务员的过证率100%、就业率100%。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且能很快适应餐饮业的需求。本课程现已成为我院精品课程,并在2005年通过湖南省教育厅专家评审推荐参加了国家精品课程评选。

一、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一)课程教学特征(一线、两点、三环节、七模块)一条主线———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两个结合点———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三个环节———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职业意识训练环节七大模块———基本技能、接待服务、菜单设计、餐厅设计、宴会设计、美食策划、资格认证七大教学模块构成教学内容,通过三个环节和两个结合点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开放式实践教学,多元评价,实现课程教学主线———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

(二)技术性的模块式课程内容设置

1.课程内容设计的“1、2、3”原则课程在内容设计上贯彻了解决一个问题,注意两个得当,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解决学生餐饮服务与管理职业能力训练与发展问题;注意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关系处理得当,注意课程内容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关系处理得当;坚持课程内容与餐饮业务活动相结合,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认证相结合。

2.课程内容设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餐饮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为涉外饭店或独立经营的餐饮企业的中、西餐厅高级服务员、领班、主管、餐厅经理、宴会部经理等,因而我们把这些岗位主要餐饮业务活动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以及进行这些职业活动的国家职业标准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并注意把体验经济时代餐饮服务与管理的一些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引入课堂,如:顾客期望管理等。技术能力则涵盖了餐厅初级服务员到技师的全部内容,探索性地选取高级技师部分内容,如:主题餐厅设计、大型宴会接待计划编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精心编制了7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课程设计。职业意识训练则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各模块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支撑形成整体。每个模块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掌握从事这些业务活动的技术和能力。课程内容设置的特点是,紧扣餐饮业务活动,针对性强,强调技术应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模块设计见下表:

3.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训课业

(1)实训课业设计本课程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实训课业的训练,学生通过听取老师解析问题,社会实践,校内实训和阅读辅助教材,查阅专业资料,了解相关链接知识,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完成如下课程设计:服务经验面面谈、餐饮服务设计与创新、命题宴会菜单拟定、菜单销售分析,固定菜单设计与制作、餐厅主题设计、宴会接待计划、专项美食节计划、宴会花台设计、培训大纲编制与授课。

(2)实训课业训练的实践价值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实训课业表示满意和欢迎,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要熟悉、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走出课堂,对餐饮业务活动有实观的认识和亲身的体验,实训课业训练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是很大的,完成这样的作业虽然辛苦,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力,其有效性是一般教学实践形式所不能达到的,它能使学生真正掌握餐饮业务活动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标准以及专业技能,具备从事餐饮服务与管理实际工作要求的能力和资格。如,我院学生为金叶大酒店作的菜单销售分析,得到企业好评等。

二、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

(一)学生为主体导线的协作式任务驱动教学在教学方式上,重视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学习国外著名酒店管理学院的先进教育方式,教师多为发现式、指导型,学生多为参与式、展现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体和中心,而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厂学合作,课内外结合,重视学生智商与情商的协调发展,重视学生职业习惯养成,职业操守教育,灵活运用课堂教学、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多种形式,同时融合解析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模拟训练法、实践体验法、行为引导法、系组工作法、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加强与企业合作,理论联系实际,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接受任务,自主地找到解决业务模块问题的答案,并以协作的形式展现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图示如下)

(二)做中学、学中做,建立发现式、开放式实践教学课堂我们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布鲁纳的认知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力求有机结合付诸实践。以职业能力逐渐提升为主线,设计了职业认识与职业体验实习+专业技能实训+服务价值增加与管理实践实习三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学生首先到企业认识、体验实习1个月,在做中学,学习服务技能和服务经验,再回到学校进行理论指导下的餐饮实务操作训练,教师以职业过程为导向教,注意对企业各种操作进行总结和升华,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学生在较好的实践条件下学中做,我们设计了多种训练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具有职业氛围的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使知识得以内化,能力得以提升,思维得以创新。然后又到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服务价值增加与管理实践实习,在全真的环境中做中学,体验现代职业感,工作成就感,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

(三)多元评价方式1.测评方式。课程改变过去老师一支笔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取消一次性期末书面考试,学生通过完成每个模块的课程设计获得学分。课程设计的评价可由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参与,在课程授课之初,教师将考核标准(《综合能力测评册》)告知学生,教师根据评价标准考评学生的学习表现与学习效果,例如,“职业素质与通用能力”以学生评价为主,“菜单销售分析”、“宴会花台设计”以企业、社会评价为主,其余课程设计以教师评价为主。本课程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餐厅服务员”高级证的考试,使学生获取从业资格,增强就业资本,提高竞争优势。测评方式的改革,在理论上依据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信息的组织和提取。实践告诉我们,这样的测评是有效的,不仅能较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考试的欲望,因为学生能在考试的过程中展现自己。2.测评方法。本课程按模块分单元测评,一个模块教学完成后,由老师组织测评,为此,我们特别编制了《学生综合能力测评册》。每个单元都有测评项目、测评内容与方法、评价等级与分值。考核方式为分组考核与单兵考核相结合,社会考证与利用试题库考教分离相结合。评价方法采用加权求和法,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示例见下表:餐饮服务与管理综合能力测评

三、课程教学条件建设

(一)教材体系教材体系的建设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我们选用了优秀的高职理论教材,采用了自编的实习教材,并注重使用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开辟学生留言板和网络辅导站。我们建设有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实习指导、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专业图书、参考文献、习题、试题库、职业技能测试方案、学生综合能力测评册等教学资料,努力建设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相支撑,辅助教材和阅读资料相呼应,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网络辅导相匹配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多种教材资源综合配套使用,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教学效果良好。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第4篇

积极推进餐饮文化和餐饮企业的管理与创新,充分发挥网络工具的优势已经成为餐饮企业发展的共识。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为进一步发展餐饮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前提。新媒体环境下,微信以及微博是新型的企业与民众的交流平台,与以往的民意沟通渠道相比,更具透明性和开放性。网络媒介的出现,对餐饮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网络时代充分运用微信和微博更好地沟通民意,使新型的媒介平台起到上情下达,转“危”为“机”,从而发挥民众“口碑”的作用是当前网络餐饮企业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就餐饮企业网络管理创新发展机制而言,需要借助于网络平台,加强餐饮企业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深化企业管理职能,提高餐饮企业管理效率,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缓解餐饮企业矛盾,改善企业形象,构建餐饮企业主义和谐餐饮企业。当下进行网络餐饮企业管理创新发展机制的探索,适应了餐饮企业发展的需要,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

二、用企业微博与微信公众号沟通民情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宁波市充分认识到互联网以及微博、微信的重要性,积极完善餐饮企业管理,有效探索企业微博的民意沟通机制。为适应“微”时代的网络舆情态势,进一步提高网上监督能力。餐饮企业微博群的总粉丝量已经突破200万。长沙市的企业微博与公众号已经成为新品、沟通民情,引导网上舆论、服务民生的重要平台。具有、时效性高、覆盖面广、工作量大、餐饮企业影响大等特点。

(一)明确定位,发挥企业微博与公众号功能

餐饮企业微博与公众号主要起到“三个注重”的功能:一是注重公开信息,提升形象。吸引了大量吃货积极关注我市餐饮文化发展建设。二是注重权威,引导舆论。针对突发事件和餐饮企业热点问题,及时准确权威信息,主动引导网上舆论。指导通过微博与公众号及时权威检测信息进行辟谣,有效消除了网上负面影响。三是注重沟通民情,服务民生。通过微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妥善回应网民关切的食材安全问题,餐饮企业从业人员素质问题等。

(二)扩大影响,增强餐饮企业微博与公众号实效

餐饮企业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努力扩大餐饮企业微博影响,取得了明显实效。一是借助日常运营机制。“每天更新10条以上的有效信息。同时,适当转发相关部门或区地方微博的民生类信息。为畅通网上沟通渠道,提高工作实效。

三、打造主流媒体舆论场

为提高餐饮企业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借助现有的网络平台,餐饮企业微博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提交、归类到该平台的各个相关部门部门,部门在论坛进行权威答复后,以促进服务型企业建设,及时准确地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挥网络互动优势,构建餐饮企业与网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服务民生为宗旨。网上发言人制度及其平台建设是促进餐饮企业公开透明的重要抓手,是建设和谐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增长的有力举措。例如,可以要求餐饮企业部门网上发言人针对网民的问题以部门名义在24小时内给予受理,3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最长不超过10天。涉及本企业的突发事件,要求在事发后4小时内予以在网上进行新闻信息,充分发挥了网络在线互动的功能。以求最大限度发挥网络信息面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打造主流媒体舆论场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一)促进餐饮企业公开透明,打造服务型企业形象

为促进餐饮企业公开透明,打造服务型企业形象而努力。网上作为网络监督和网上民意的表达平台,将上万家餐饮企业对网民所反映问题和意见的受理回复,置于企业、网站、民众的三重公开监督之下;既有利于促进餐饮企业企业部门服务意识和管理创新的切实改进,提高服务效率,提高食品质量;又通过反映意见和回复信息的透明传播过程,在问题和疑惑得以解决的同时,促进了企业和网民之间和谐互动关系的生长,为逐步构成一个常设、透明、广泛和互动的餐饮企业信息分享交流机制,促进餐饮企业公开透明,打造服务型企业做出了贡献。

(二)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构建和谐网上环境

关注餐饮企业热点、难点,搞好网上舆论监督。作为网络有餐饮企业责任与舆论监督功能。微博上曝光某些餐饮企业的不文明现象与违规操作现象;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争取让这些问题能早日得到解决。

(三)反映网民诉求,服务民生排难解忧

利用互联网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及时反映网民诉求,服务民生,网民们在网上反映的问题投诉包括方方面面,大到食物中毒,小到碗里吃出一块石头,都可以及时的转给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受理回复。这可以使餐饮企业认识到:有些“小事”或“具体事”,虽然不都是事关宏旨的大问题,但是现代餐饮企业和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却会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提问、监督、回应和反馈中,得到实在的锻炼和提升,并逐步化为餐饮企业规则成为常态运作。

四、综述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餐饮 服务质量管理 对策

餐饮服务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街边摊贩到高雅厅堂,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实现了质和量的双重飞跃。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今餐饮业已进入客户选择和挑剔的时代,餐饮业必须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全面服务质量管理,进行服务创新。为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应从深入查找分析国内餐饮业服务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不足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餐饮服务质量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一、餐饮服务质量管理的概念

服务质量狭义上仅指服务人员提供的劳动所带来的效果,广义上是一个完整的质量体系,即设备设施、服务产品、实物产品、环境氛围和安全卫生的质量,包括有形产品质量和无形服务两个方面。这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涵义,即餐饮以其拥有的设备设施为依托,为顾客所提供的优质服务的实用价值的大小。所谓餐饮服务质量管理就是餐饮企业或餐饮部门运用管理职能,为宾客提供各项服务以满足其需求,促使餐厅的每一项工作都围绕着给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来展开。服务质量管理是餐饮的生命线,它贯穿于餐饮服务工作的始终,餐饮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围绕着服务质量来展开。服务质量管理决定着餐饮管理工作的成败,也标志着餐饮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餐饮企业各级员工必须高度重视服务质量管理工作。

二、餐饮服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餐饮业虽已进入科学管理的阶段,但历史发展较短,故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营销团购形式,顾客期望与实际感知差距较大。近年来餐饮销售较流行的手段之一就是网络营销,主要以团购的形式来进行推销。较多知名餐饮企业在运用网络营销、扩大顾客群体、增加企业收入上比较重视,但是在服务质量上没有投入更多精力,有的甚至降低了服务质量。顾客购买时期望的是知名餐饮业的优质服务,感知到的却是服务速度很慢,菜品质量差,卫生环境差,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随着消费者对服务质量认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挑剔和选择餐饮业,那么服务质量差的企业必然会被顾客所抛弃。

2.员工服务模式运用不系统,服务质量管理认知不全面。受入职门槛低、入职培训未完成就已上岗、行业招聘员工难、人力资源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餐饮业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够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管理者和员工对多样化的服务模式的认知和运用不系统、不全面。多数餐饮企业重视标准化服务,但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部分中低端餐饮管理者施行无差异,即指对所有客人提供的统一的服务模式,以主动、热情、耐心服务等为标准。也有餐饮管理者实行多方位服务,但缺乏主动性, 以被动接受为主。餐饮业对超值服务重视不够,或者根本没有提供。

3.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较低。餐饮管理者理论认知上强调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决策行动中缺乏系统有序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管理层在质量管理手段中表现乏力,无论在组织机构、人员保障、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上,都无法对质量实施全面的管理。质量管理过程流于形式,质量管理中只注重控制、检查,而不注重事先防范,往往质量事故发生之后,再去追究责任,使质量管理成了马后炮。

三、提高餐饮服务质量管理措施

针对国内餐饮服务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结合相关理论和企业实践案例,建议从顾客满意度、员工认知实践和制度管理三方面提高国内餐饮服务质量管理:

1.顾客满意度方面:以顾客为中心,以人力资源为重点,也就是说,餐饮在经营中应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来分析顾客的需求,并提供其所需的服务。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要使餐饮的每一位员工,包括从最高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真心投入到其中来。为此,就必须激励、培训员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

2.员工认知实践方面:①通过主题活动来提高餐饮服务质量。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为员工搭建起形式多样的服务质量锻炼平台,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锻炼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如“用心服务每一天”、“用心做事,真情服务,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关怀在于殷勤真诚”、“信心、和谐、信赖”构筑温馨之家等。②通过服务创新来提高餐饮服务质量。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以培养忠诚顾客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实用性及有效性,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升个性化、细微化、情感化的服务。

3.管理制度方面:①通过管理制度创新来改善餐饮服务质量。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的管理制度创新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步骤:确定改进的机会;对需要改进的目标领域进行分析;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对改进过程进行评估。②用战略思维来构建全面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餐饮服务质量。餐饮企业最高领导者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在制定战略计划时充分认识到质量是实现餐饮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最有力的竞争要素,并全面深入调查研究顾客和市场的需求和期望,以此制定餐饮服务质量标准,寻找和开拓新的餐饮市场机会。

参考文献:

[1]贾依·坎达姆普利.程静能,韩哥等译.服务管理——酒店管理新模式[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6-20.

[2]黎开丽.服务的特色与服务质量管理[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2):52-54.

[3]王玉梅,从庆.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理念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3):148-150.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第6篇

积极推进餐饮文化和餐饮企业的管理与创新,充分发挥网络工具的优势已经成为餐饮企业发展的共识。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为进一步发展餐饮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前提。新媒体环境下,微信以及微博是新型的企业与民众的交流平台,与以往的民意沟通渠道相比,更具透明性和开放性。网络媒介的出现,对餐饮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网络时代充分运用微信和微博更好地沟通民意,使新型的媒介平台起到上情下达,转“危”为“机”,从而发挥民众“口碑”的作用是当前网络餐饮企业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就餐饮企业网络管理创新发展机制而言,需要借助于网络平台,加强餐饮企业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深化企业管理职能,提高餐饮企业管理效率,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缓解餐饮企业矛盾,改善企业形象,构建餐饮企业主义和谐餐饮企业。当下进行网络餐饮企业管理创新发展机制的探索,适应了餐饮企业发展的需要,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

二、用企业微博与微信公众号沟通民情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宁波市充分认识到互联网以及微博、微信的重要性,积极完善餐饮企业管理,有效探索企业微博的民意沟通机制。为适应“微”时代的网络舆情态势,进一步提高网上监督能力。餐饮企业微博群的总粉丝量已经突破200万。长沙市的企业微博与公众号已经成为新品、沟通民情,引导网上舆论、服务民生的重要平台。具有、时效性高、覆盖面广、工作量大、餐饮企业影响大等特点。

(一)明确定位,发挥企业微博与公众号功能

餐饮企业微博与公众号主要起到“三个注重”的功能:一是注重公开信息,提升形象。吸引了大量吃货积极关注我市餐饮文化发展建设。二是注重权威,引导舆论。针对突发事件和餐饮企业热点问题,及时准确权威信息,主动引导网上舆论。指导通过微博与公众号及时权威检测信息进行辟谣,有效消除了网上负面影响。三是注重沟通民情,服务民生。通过微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妥善回应网民关切的食材安全问题,餐饮企业从业人员素质问题等。

(二)扩大影响,增强餐饮企业微博与公众号实效

餐饮企业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努力扩大餐饮企业微博影响,取得了明显实效。一是借助日常运营机制。“每天更新10条以上的有效信息。同时,适当转发相关部门或区地方微博的民生类信息。为畅通网上沟通渠道,提高工作实效。

三、打造主流媒体舆论场

为提高餐饮企业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借助现有的网络平台,餐饮企业微博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提交、归类到该平台的各个相关部门部门,部门在论坛进行权威答复后,以促进服务型企业建设,及时准确地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挥网络互动优势,构建餐饮企业与网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服务民生为宗旨。网上发言人制度及其平台建设是促进餐饮企业公开透明的重要抓手,是建设和谐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增长的有力举措。例如,可以要求餐饮企业部门网上发言人针对网民的问题以部门名义在24小时内给予受理,3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最长不超过10天。涉及本企业的突发事件,要求在事发后4小时内予以在网上进行新闻信息,充分发挥了网络在线互动的功能。以求最大限度发挥网络信息面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打造主流媒体舆论场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一)促进餐饮企业公开透明,打造服务型企业形象

为促进餐饮企业公开透明,打造服务型企业形象而努力。网上作为网络监督和网上民意的表达平台,将上万家餐饮企业对网民所反映问题和意见的受理回复,置于企业、网站、民众的三重公开监督之下;既有利于促进餐饮企业企业部门服务意识和管理创新的切实改进,提高服务效率,提高食品质量;又通过反映意见和回复信息的透明传播过程,在问题和疑惑得以解决的同时,促进了企业和网民之间和谐互动关系的生长,为逐步构成一个常设、透明、广泛和互动的餐饮企业信息分享交流机制,促进餐饮企业公开透明,打造服务型企业做出了贡献。

(二)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构建和谐网上环境

关注餐饮企业热点、难点,搞好网上舆论监督。作为网络有餐饮企业责任与舆论监督功能。微博上曝光某些餐饮企业的不文明现象与违规操作现象;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争取让这些问题能早日得到解决。

(三)反映网民诉求,服务民生排难解忧

利用互联网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及时反映网民诉求,服务民生,网民们在网上反映的问题投诉包括方方面面,大到食物中毒,小到碗里吃出一块石头,都可以及时的转给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受理回复。这可以使餐饮企业认识到:有些“小事”或“具体事”,虽然不都是事关宏旨的大问题,但是现代餐饮企业和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却会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提问、监督、回应和反馈中,得到实在的锻炼和提升,并逐步化为餐饮企业规则成为常态运作。

四、综述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餐饮企业;能力管理;能力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市场需求的扩大,餐饮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更好地应对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餐饮企业需要对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要素有清晰的了解,并通过能力管理来实现自身能力的合理运用和持续增长。

目前,研究能力管理的文献很多,但是将能力管理体系整体应用于餐饮企业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餐饮企业本身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和复杂的特殊行业。企业能力理论依附于企业的组织、技术、知识、资源、文化和管理等各个具体方面。餐饮行业应该是卧虎藏龙的,但是跟国外的那些大餐饮企业相比,目前我国餐饮企业还处在散、小、弱的一种状态,急需一种管理理论来指导餐饮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能力的涵义和作用

企业能力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李嘉图和马歇尔关于企业内部分工的思想。企业能力要素和能力体系的建立是能力管理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本质特征之一。不同时期、不同理论对能力的定义是不同的。根据现有的研究文献,能力有四种不同的涵义:①实体能力指某一实体、资源或要素所具有的能力,如某台设备的生产能力;②系统能力指通过实体、资源或要素的结合形成的系统所具有的容量或能力;③核心能力或者称为核心竞争力,这是目前探讨较多的话题。它具体是指蕴藏于企业所涉及的各个层次、由能力元和能力构架组成的、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动态发展的知识系统;④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常常提到的能力指的是胜任的条件或状态,是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一般绩效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特征。本文研究的是餐饮企业的第二种能力。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资源与能力的含义是不同的,资源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不能独立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要素,能力则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至少能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资源集合体。明晰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主要有:(1)有助于企业进行能力部署,制定正确的投资和战略决策;(2)评估企业是否具备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以便建立新业务或开拓新市场;(3)有助于企业了解有关企业能力方面的当前行业中的最佳典范,从比较中发现本企业在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4)逐渐积累和增加企业在能力运用和管理方面的知识;(5)将自身能力对外,供能力需求方选择,增加潜在的企业间合作的机会。

二、餐饮企业的能力和能力管理

企业与企业经营战略中的能力观包含如下三层深刻含义:第一,坚持一贯的以“能力”为核心的企业概念认识,企业在本质上永远是一个能力体系。潘罗斯(1995)把企业定义为:在一个管理框架中被用来满足组织发展的效用性资源的集合体;第二,积累、保持和运用能力开拓产品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企业能力储备参与决定企业的经营范围,特别是企业多角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WernerfeltBarney等人认为,源于企业战略管理文化的资源观向管理者们暗示了企业间的竞争是建立在它们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能力的基础之上的。Amit和Schoemaker(1993)在论文中阐述了资源和能力的概念与联系:资源是指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资产,而能力是企业利用资源来达到预期收益的才能。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与企业外部条件相比,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内部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概念。

餐饮企业主要受到经营的硬件设施、产品及经营风格、理念和对顾客的吸引力等因素的影响。结合餐饮行业的特殊性,笔者认为,餐饮企业的能力是指从原材料采购,烹饪到产品出售给消费者的服务过程中,在成本控制、出品质量、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餐饮企业的能力管理是指通过对餐饮企业的资源配置、开发和整合,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从适应变化和驾驭未来的角度,建立竞争优势并提升服务能力。

能力管理的内容则具体包括资源和能力两个层次。

三、餐饮企业的能力体系

(一)餐饮企业的资源要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获得超出正常经济租金的租金,就必须获得准租金,即为了使李嘉图式租金、垄断租金和企业家租金综合起来超出正常的利润水平,那么企业必须拥有和控制那些独特特征的资源,进而使他们获得竞争优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抓住高于竞争水平的经济租金中的大部分份额,进而使企业维持并获得优良的财务绩效水平。

资源是竞争优势的潜在来源。我们将餐饮企业得以正常运行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整理:

1、资金:餐饮企业是资金流动很大的企业,资金包括餐饮企业的开办资金和运营资金的流动管理。

2、营业场所:对餐饮企业来说,营业场所包括就餐环境和备餐场所。就餐环境在经营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现在餐饮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饮食概念,成为商务洽谈、休闲娱乐、朋友聚会和生活便利的代名词。

3、设备:主要指厨房设备和餐厅设备。餐厅设备主要是指顾客和服务人员在用餐区中所使用到的各项设备。厨房设备包括在餐食制作中必须使用到的相关设备器具和清洁设备。餐饮企业的设备体现在厨房设备和服务设备上,厨房设备直接影响到出品的质量和速度,服务设备直接影响到顾客的体验感知。

4、人力资源:餐饮企业是一个劳力密集型企业。厨师决定出品质量,服务人员决定服务质量,管理人员决定餐饮公司运营质量。人力是餐饮企业很重要的一部分,好的厨师、好的服务员、好的管理是好的餐饮企业的前提。

5、顾客: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表现在顾客资源(尤其是优质顾客资源)的争夺。

6、物质供应: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直接影响到餐饮企业厨房生产、产品质量、成本消耗和经济效益。

7、品牌:餐饮企业的品牌资源包括餐饮产品品牌和餐饮企业品牌。餐饮产品品牌包括菜点品牌、服务品牌和环境品牌。

8、制度:包括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餐饮企业竞争力之一。

9、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需要长年积累,是企业的精神力量。餐饮企业文化有制度文化、服务文化、菜品文化等。

资源不是随意能改变和更新的。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过一种不确定的、难以预测的、其他企业几乎不能仿制、甚至于一些情况下企业自身都不能复制的过程积累起来的。对于仿制他人的企业来说,问题在于给定的资源是人类行为的结果,并不是人们的主观设计。也就是说,资源并不是事先设定的,只能伴随着一种自发的、高度不能确定的、失败的概率远大于成功的积累过程产生出来的。

(二)餐饮企业的能力要素。根据餐饮企业的特点,我们把餐饮企业的能力要素归纳为以下五类,分别为餐饮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创新能力、质量管理能力、市场管理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1、成本控制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主要体现在采购、运输、储存的过程中,以及管理人员和厨师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2、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餐饮产品及菜式和经营方式、服务、环境的创新。

3、质量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服务质量餐饮产品即菜品的质量、环境、卫生质量的控制能力。

4、市场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能力、品牌建设和维护能力、消费需求预测能力等方面。

5、顾客关系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何有效管理顾客,建立持续稳定长期的顾客关系的能力。

(三)餐饮企业的能力管理目标。企业能力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也是影响企业边界的一个重要变量,企业能力是一个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生命力的体现。能力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持战略的灵活性,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调整战略使其适应新的不可预期的未来事项的降低费用。

以Sctaker为代表的企业能力理论将能力定义为企业使用资源的各种流程,并表明能力的载体是人力资源。企业通过具有能动性的人力资源有方向性、有选择性地作用于财务、实物、人力、技术、声誉和组织等资源,促成资源的积累和组合使用效率的提高。餐饮企业能力的管理目标就是通过人力资源这种载体作用与餐饮企业资源要素(资金、营业场所、设备、顾客、物质供应、制度、企业文化、其他),合理的配置和使用资源,产生最大的企业绩效,达到企业目标,最终推动企业成长。

(四)餐饮企业的能力体系框架。资源可以为企业提供外部竞争优势,而能力则为企业提供了内部持续竞争优势。资源与能力,一个是基础,一个是作用,两者紧密相关,共同支撑实现企业目标。企业拥有的资源不是企业最终成败的最终决定因素,企业能力才是决定企业最终成败的因素。我们强调从企业的资源出发来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对餐饮企业资源要素的分析得出餐饮企业的能力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餐饮企业能力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图1)

四、餐饮企业能力评判标准

为了准确、客观和全面地评判一个餐饮企业能力,应该根据各个餐饮企业的规模、经营状况、资产、设备和人员素质等指标的不同,按照餐饮企业的分类标准,将不同餐饮企业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对同一等级同一级别的餐饮企业的能力进行评判,才能公正地反映一个餐饮企业的能力。

为了准确地对餐饮企业的能力进行量化及定性研究,借用CMM理念,结合我国餐饮企业的实际,本文提出餐饮企业能力成熟度模型。餐饮企业能力成熟度模型主要是描述餐饮企业的能力等级、特点和要素,对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各个要素能力按不成熟、逐步成熟、迈向成熟进行归类。餐饮企业能力成熟度模型划分为5个等级(初始级、已管理级、已定义级、量化管理级、优化级),5个一级能力要素(成本控制能力、创新能力、质量管理能力、市场管理能力、顾客关系管理能力)。餐饮企业能力成熟度划分,如表1所示。(表1)

餐饮企业能力的成熟度划分分别用5个不断改进的等级来评判现在餐饮企业能力的现状。其中,初始级是餐饮企业能力混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餐饮企业能力还未形成;已管理级是餐饮企业能力经过初始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餐饮企业能力处于萌芽状态;定义级是餐饮企业能力标准一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餐饮企业能力建立在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管理级是餐饮企业能力可以预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餐饮企业能力主要通过量化管理来体现;优化级是餐饮企业能力持续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餐饮企业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主要通过创新来加强企业能力。

五、结论

本文在借鉴资源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将能力的概念应用于餐饮企业。结合餐饮企业的特点,建立了餐饮企业能力管理的相关理念和研究框架,提出餐饮企业能力的评判标准。能力管理为企业制定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本文所建立的能力体系对餐饮企业深入理解自身能力、发展可操作性的能力管理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的研究工作如果能将能力体系中的要素进一步细化,建立餐饮企业能力评判模型,将对餐饮企业的能力分析与管理提供更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振,周国华,林晶晶.物流企业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4.

[2]李辉,赵国君.电信运营企业的能力体系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董延宁,邢相勤.餐饮企业产品创新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商业研究,2009.1.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餐饮服务安全;影响因素

一、前言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餐饮安全事故使我们的餐饮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审视,餐饮安全已经被我国公众列为社会生活中最差的环节。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动过程中,高校餐饮服务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校园稳定运行的核心,更是社会安稳的基石。由于这些年对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影响因素还缺乏分析,对高校餐饮服务安全影响因素的内在影响机理缺乏探究。诸如此类问题悬而未决,高校餐饮服务安全问题仍然阻碍着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提高。

国内外对高校餐饮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侧重点有很大差异。发达国家在餐饮安全领域的研究开展的比较早,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科技进步导致的新方法、新工艺引发的公共餐饮安全问题;影响学校餐饮安全的政治因素等新的安全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餐饮安全监管的基本理论依据;餐饮安全的属性及市场失灵;餐饮安全的保障机制及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外餐饮安全管制措施和方法的介绍及国内外比较研究。查增祥,陈志兴(2004)介绍了发达国家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的3种模式: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和加拿大模式,分析了我国学校食品安全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提出了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构想[1]。刘继芬(2004)比较了国内外不同国家学校餐饮安全监管体系后认为,就中国而言,学校餐饮安全监管机构宜少不宜多,应尽快对餐饮安全监管体系进行整合[2]。与此同时,金征宇(2005)[3]、赵霖、鲍善芬(2001)[4]、张涛等(2006)[5]等学校餐饮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闻哲(2003)[6]、杨明亮,钱辉(2004)[7]、杨福星(2005)[8]、文君(2007)[9]等对结合发达国家校园食品安全建设的经验与总结,对中国学校餐饮安全生产者行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讨高校餐饮服务安全奠定了基础。

综上可以看出,学者们已经意识到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重要性和严重性,影响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因素有很多,立足现有研究,分析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影响因素,探究其内在影响机理,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做出理性的对策建议,是提高高校餐饮服务安全首先要关注的课题。

二、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影响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从监管主体方面可划分为三类:高校安全餐饮的生产者、广大师生、政府及学校。广大师生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及学校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三种力量互相制约、互相依赖,共同决定了高校餐饮服务安全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测度其对校餐饮服务安全的影响权重,为提高高校餐饮服务安全提供依据。

1.高校安全餐饮的生产者

目前的高校餐饮服务生产者主体主要有三类:个体经营者、高校餐饮服务部门和企业。经过多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施,在高校餐饮服务生产者群体中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企业,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逐渐成为影响高校餐饮安全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一批企业如千禧鹤、中快餐饮、中一餐饮等,逐渐从个体经营向连锁经营转变,从分散管理向集成服务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这些企业开始重视自己的声誉、品牌,因为在信息时代,品牌的声誉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立足脚,这些企业凭借经营经验和专业化服务,逐渐探索科学的餐饮安全监控体系,为高校餐饮服务安全保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说,企业的规模和企业对品牌的孜孜追求成为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10]。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影响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主要因素首先是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因为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越大,就越注重长期的利益,注重品牌建设,就会从自身长期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餐饮服务安全,从而形成餐饮安全的自我约束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自我约束机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就会沉淀为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自上而下的文化激励与约束,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生产成本的意识就会完全不同,就会在源头上注重原材料的安全、加工过程中规范操作等。当然,企业监管作为单体店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制度的监管,分店经理的逐利性会得到无限膨胀,因此企业的管理制度强制监管将是影响餐饮安全的重要因素,现在很多餐饮企业都成立了品控部门,目的就是通过公司内部自上而下的监管,来实现安全防范与控制。最后,对企业而言,市场竞争也是高校餐饮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里,企业是自由进出的,信息是完备的,一旦企业出了安全问题,整个市场都会知晓,那企业的未来就是一片黑暗。因此,市场竞争是制约餐饮安全的重要因素。

2.广大师生

作为高校餐饮服务的消费者,广大师生可以利用政府和媒体作为消费者利益的人,凭借相关法律武器和舆论压力来维护作为消费者的权利,也可以通过严格的合同制度来约束生产企业,通过合同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实现餐饮服务安全的管理和控制[11]。这种机制的实现,当然是依托比较健全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机制中的信息披露对企业品牌施加影响,让企业能够按照学校的合同约束来实现食品安全控制。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里,学校面对的企业有很多家,要想赢得学校的餐饮服务合同,就必须按照合同条款来规范操作,这等于由师生自主选择餐饮服务,从而对高校安全餐饮的生产者产生约束力。同时,为保证合同的履行,作为代言人的后勤管理部门,往往还采取履约保证金来对合同的实施施加压力,迫使企业能够在安全监管的视角下实现餐饮安全。因此,从师生的角度来讲,信息披露、合同约束和履约保证金制度是从外部来保证高校餐饮安全,并且这三个要素的作用机理具有内在一致性。

3.政府和高校

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高校餐饮具有公共产品的部分属性,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内涵。按照公共产品的属性,政府就应该为政治伙食买单,但是由于政府的财政约束,政府缺乏有效的财政投入,其结果是高校餐饮投入严重不足;即使有一定的投入,也不一定能够到位,对高校众多的领导者来说,对高校餐饮服务的看法不一,有些甚至认为只要不出事的餐饮服务就是好餐饮服务[12]。因为相对后勤服务而言,教学和科研比较容易出成果,也容易为领导者政绩增添色彩,而餐饮服务等这些投入,一是比较大,二是不容易见效果,这就导致高校对后勤餐饮服务的投入严重不足,有些学校不得不依赖于社会企业的投入,如果将餐饮安全投入完全依托企业,其结果势必会被动地应对,会削弱餐饮安全的监管力度。

基于这种矛盾的现实,政府需要认真评估高校餐饮安全的形势,要考虑到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诉求,从政治上考虑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管理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监管政策,同时从源头上强化高校餐饮服务安全,加大对高校餐饮安全投入。对学校而言,也应该树立餐饮安全意识,强化后勤服务的基础地位意识,切实认识到只有稳定的后勤服务,才会有稳定的教学科研环境,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科研基础,将后勤服务、教学、科研并列为高校的三大职能。在此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管手段,通过安全教育、信息提供、合同约束等来进行处罚和奖励,保证高校的餐饮服务安全。

三、高校餐饮服务安全控制的政策建议

分析新时期高校餐饮服务安全影响因素的成因得知,在目前的高校餐饮服务安全影响因素里,政府的投入及高校的重视程度,是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关键。在目前严峻的餐饮安全背景下,强化政府投入,增强高校的餐饮服务企业安全意识是防范食品安全的第一要务。政府的投入加上高校与餐饮企业的高度重视,才有可能系统地解决高校餐饮安全服务工作。

1.政府要加强餐饮服务投入,强化制度落实

餐饮服务是学校开展教学与科研的后勤保障部门,它的经营管理情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学院的正常发展,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事情,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安定的教学和科研环境的重要标志。在目前物价幅度高达30%以上的情况下,各级部门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伙食工作,可以讨论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建立物价平抑基金,对高校伙食进行补贴。在餐饮服务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对食堂经营者进行补贴,以减轻经营压力;在餐饮服务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物价补贴,以减轻学生的就餐压力。注意的是,各高校一定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控制餐饮价格上涨的幅度。同时,要建立高校餐饮服务准入门槛,从制度上保证经营市场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避免一些企业仅凭借上缴高昂的托管费用获得了高校餐饮服务的经营权,彻底贯彻国家“零租赁”的方针和政策。高校”伙专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行业协会职能,优选经营业绩良好、信誉良好的企业,建立优秀企业库,优先这些企业进入高校餐饮托管市场,避免一些个体户、小型企业搅乱市场,从制度上保证高校伙食经营市场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高校要高度重视餐饮服务安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高校要重视餐饮服务安全工作,一是在财政投入上,强化高校的相应投入,不能仅仅是推给经营者,要加强组织领导,高校就应加强对食堂的组织领导,要从实现”平安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食堂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这就起码要求有一名高校领导直接分管食堂安全工作。因为校领导的参与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尤其是对做好高校食堂卫生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统一、协调作用。二是要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并保证各类制度的有效落实。目前,大部分高校虽然制定了学生餐饮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政府也加大对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监管,但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相对松散、避实就虚。在卫生管理中,比较重视员工“健康证”和原料采购、验收保管、加工烹调等环节的要求,但对整个系统的科学运作和有效衔接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餐饮服务这个系统工程被人为地分割,并且制度的落实缺乏量化,也缺乏有效的评价,这在一定层面上暴露出高校餐饮安全管理制度的脆弱性和局限性。高校餐饮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合与机会,进一步强化高校主要领导对高校伙食工作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高校主要领导清晰认识到对学生食堂的管理监督与扶持永远主要是高校的责任,改变有些学校领导身上的那种一改了之,一甩了之,将所有压力和责任全部挤压给伙食部门承担的做法。

3.企业应加强食堂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针对当前严峻的餐饮服务安全形势,高校伙食管理部门及经营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苦练内功,细化管理,堵塞漏洞,向管理要效益,狠抓各类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要把人的安全意识作为第一要素。首先要不断加强餐饮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从人员的管理上来提高餐饮安全卫生系数。相对较低的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松散的卫生管理制度和相对狭隘的卫生观念意识严重制约高校餐饮社会化改革的步伐。这就需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切实加强卫生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卫生观念意识,以全新的餐饮卫生理念服务高校餐饮社会化改革。同时,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建立和健全高校食堂价格质量、餐饮卫生安全、成本核算、物资采购、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主副食品加工、服务员工卫生、服务公约、食堂防火、食堂操作规程管理等方面的内部规范、科学严格的管理责任制度,要认真负责地落实国家关于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将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到班组和个人,保证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建设高校食品放心工程。

参考文献:

[1]查增祥,陈志兴.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4(4):21-22.

[2]刘继芬.欧盟食品质量安全推广体系[J].农业质量标准,2004(5):45-48.

[3]金征宇.食品安全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2-115.

[4]赵霖,鲍善芬.世纪中国食品安全问题[J].中国食品与营养,2001,21.

[5]张涛.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6]闻哲.德国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J].中国药品监督管理,2003(3):51-54.

[7]杨明亮,钱辉,等,全球食品安全管理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法制,2004(3):9-12.

[8]杨福星.中国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比较[J].中国防伪,2005(10):51-54.

[9]文君.欧美食品安全监管基本原则解读[J].大众标准化,2007(1):52-54.

[10]杨明亮,刘进.美国食品安全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及改革动向[J].中国卫生法制,2005(3):15-17.

[11]Maldonado E S,etl.Cost-benefit analysis of HACCP implementation in the Mexican meat industry.(2005).Food Control,2005(16),375-381.

[12]张云华.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3).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餐饮;会计信息系统;存货采购;存货计价

一、绪论

1.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会计信息化逐渐进入我国会计核算领域,迄今为止,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几乎所有的会计人员已经基本具备了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到实务中的能力。在未来的十年中,被称作会计电算化更高层次发展的会计信息化,将在我国得到进一步充分的普及和发展。高校后勤是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餐饮服务是高校后勤为高校提供的三大保障服务之一,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性质是公益性质,以盈亏平衡或者略微亏损为餐饮经营的目标,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因受限于这一性质,使得高校后勤的餐饮服务存在自主资金缺乏,员工素质不高的现状,从而使得高校后勤餐饮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低、缺乏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以经验管理为主要方式、总体管理水平偏低等局面。

首先,本文研究规范和提升高校后勤餐饮存货的采购能够降低高校餐饮成本,给师生带来便利,通过采购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也是保证高校食品安全的最重要环节。其次,高校与企业在管理与经营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适合一般企业的存货管理系统是难以满足高校后勤餐饮对存货管理系统的要求的。并且,通过开发高校后勤餐饮的存货管理系统,有利于为信息化薄弱、人员素质差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最后,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到高校餐饮服务存货采购与计价将能提高高校后勤餐饮存货管理的水平。

2.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存货采购与计价的主要目标

第一、保证食品安全。第二、节约存货成本。第三、保证高校食堂餐饮计价的合理性,满足高校食堂对存货消耗的需要。第四、针对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地措施。

3.研究现状

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存货管理理论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应用,但总体来看,关于高校餐饮服务存货管理的更深层次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同时,从上述文献当中可以看出,高校餐饮服务只有加强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才能在应用这些存货管理理论时得心应手。

高校后勤存货管理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分别是相关企业专门地面向高校后勤开发的包括存货管理系统在内的高校后勤管理系统、实力雄厚的高校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针对本单位的存货管理软件以及采用已有的会计核算软件所包括的存货管理功能来解决自身的存货核算问题。这三种模式有他们各自的优缺点,且分别适合不同情况的高校后勤。

二、我国高校餐饮存货采购与计价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采购过程不够透明;采购较分散,难以形成区域性采购效应;缺乏统一管理,仓库管理相对无序;业务内容个性明显,不适用通用存货核算软件;手工统计的工作量非常大,造成数据不够准确。

三、关于优化高校餐饮服务存货采购与存货计价的建议

由于存货餐饮采购对及时性要求非常强,需要在尽量快的时间内,把所需的食材保质保量地运送到需要的地点。因此,高校的餐饮采购可以参照企业生产运作中的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来进行管理与运作。

准时化生产基本的思想是: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的数量、质量的物品供应到合适的地点。高校餐饮则可以借鉴丰田公司准时化生产这一管理思想而实施准时化采购。

要实施准时化采购,首先要建立一支由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搬运人员等高素质人才组成的采购团队,然后再由这支高素质采购团队进行货源寻找、价格商定,并且良好发展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进而不断改进。在此基础上,还应将该团队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处理供应商的事物,另一个小组则负责协调本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事物,并且还要监督采购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同时高校餐饮业还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采购策略,并与供应商共同商定准时化采购目标与措施,以期达到信息共享,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高校餐饮业与供应商之间应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所以应当做到互信、公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样才能创造出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大利润。

因此,高校餐饮业应当从质量、价格、服务、应变能力以及企业规模、位置、财务等方面入手,进行充分调研,选择出最好的供应商实现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保证质量,还能降低成本。但由于这是一种新型的采购模式,为了降低风险,应选择某一食堂或者某种原材料作为试点进行工作,然后通过试点进行经验总结,为正式进行准时化采购的实施打下基础。同时,准时化采购策略是需要供需双方共同合作的,所以无论哪方都应做到信息共享,这样才能实现合作双赢。最后,高校餐饮业应特别注意,准时化采购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需要很大的耐心,同时领导不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和计划,还要向员工倡导这一企业文化,了解Just In Time的核心在于消除浪费,从而降低整个供应过程中的成本。

与师生关系最密切的是菜品计价,目前多数高校对菜品进行定价计价,几乎是粗略地按照荤素进行计价,然而就蔬菜而言,其价格是有很大差别的,这样的粗略定价是缺乏合理性的,也是在没有会计信息系统得以应用时的做法。如果能够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到高校的餐饮计价当中,则菜品的价格就可以根据不同原材料的价格通过计算机采用合适的计价方法,不仅可以更快地计算出饭菜的价格,节约广大师生的时间,而且还能使各种菜品的价格更为透明,方便广大师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条件进行选择。

而与高校餐饮业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原材料成本了,目前最普遍的方法还是简单的流水账记录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懂,但是统计量太大,不方便计算也容易出错。如果可以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到成本的统计当中去,不仅能使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一目了然,也使总价的统计方便了很多。这种做法有利于高校餐饮业在提供保障质量的饭菜的同时,有效控制原材料的成本,从而增加利润,也会进一步促使高校餐饮业提供更好更有质量的饭菜。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连锁餐饮业 标准化 个性化

一、绪论

1.选题目的意义

面对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其中餐饮业是第三产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深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而连锁餐饮是餐饮业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连锁餐饮的服务体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标准化服务是餐饮业的基石,有利于连锁餐饮的日常管理,能够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是推动餐饮业制度创新的基本要素。然而个性化服务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协调统一是餐饮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转化。服务个性化是服务的后标准化的必要准备,服务的后标准化巩固了个性化服务中听取的成果,并为新的个性化服务开拓道路。因此,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促进连锁餐饮业的持续发展。

2.餐饮项目未来餐饮市场的趋势和发展

(1)人均餐饮消费水平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

居民外出就餐的需求不断增加决定餐饮消费的增长,这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9992元,比上年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实际增长6.8%。

(2)商务活动促进餐饮消费成效显著,黄金周拉动作用逐步减弱

全年月度消费最高是12月份,月度最低是4、5月份,餐饮消费不再像前几年那样集中在黄金周”暴饮暴食”,经常性的居民家庭外出餐饮消费和频繁的商务活动已经成为餐饮业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全年后4个月商务会展活动的主要集中举办和中秋、国庆、圣诞节等节庆假日,拉动了餐饮消费的大幅增长,已成为餐饮消费的重头戏。与此同时,以旅游为特征的黄金周对餐饮业的拉动作用已经减弱,从前几年的情况来看,5月份零售额基本上处于中上水平,今年下降到全年倒数第二位,比全年月平均额低13.7个百分点。

3.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1)访谈法

通过去小肥羊和海底捞就餐与服务人员和顾客进行交谈,了解顾客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通过不同的问题、顾客的感受、服务人员的管理搜集各方面资料,比如,顾客对服务人员态度,操作的规范性是否满意;服务人员对公司的福利、工资、升职制度满意度等进行研究分析。

(2)文献资料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以往资料进行分析,针对小肥羊的标准化管理以及海底捞的个性化管理进行比较,凸显他们的优缺点,从而了解现在连锁餐饮业的发展状况,来探讨连锁餐饮业的发展趋势。

4.相关概念

(1)服务标准化概念

服务标准化是以服务活动作为标准化对象,其研究范围包括国民经济行业中的全部服务活动。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有利于规范各服务行业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

(2)服务个性化概念

服务个性化也称服务差异化,是指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在业务开发与推广上,重视对目标市场的研究和需求的细分,努力提供多种业务应用,满足不同目标客户群的个性化需求,对客户的不同需求而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与资费选择,是一种市场细分的营销策略。

(3)服务价值链概念

服务价值链是企业通过基本服务活动和辅助服务活动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形成一条循环作用的闭合链。服务价值链模型体现了企业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理念,表明了内部服务品质、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员工生产力、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对企业创造价值的直接影响及与企业盈利和成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企业的服务环境、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经营管理对企业创造价值的支持关系,这为我们有效整合服务价值链、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创造更多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5.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近百年来,国际餐饮业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可以分别名之为农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信息化阶段。农业化阶段以分散化、手工操作为基本特点,多零散餐饮店铺,少规模连锁,时间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而工业化阶段则以规范化、标准化、连锁化为基本特点,以麦当劳等巨无霸餐饮连锁企业迅速崛起为标志;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个性化、多元化消费的不断发展,餐饮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信息化阶段。信息化阶段的餐饮以个性化、差异化为基本特点,从规范标准化发展到突出个性、差异性。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连锁餐饮业服务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服务质量和服务营销。

对服务质量的研究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建立模型来分析影响餐饮顾客服务质量的因素。谢永珍、王维祝(2009)设置了由企业服务的理念与员工的服务意识、餐饮服务的设施配置质量、服务人员素质及服务的能力、现场服务四个方法组成反映餐饮业顾客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建立模糊评价模型,评价餐饮业的顾客服务质量,找出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餐饮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二、服务标准化在连锁餐饮业中的应用——以小肥羊为例

服务产品的有形部分和无形部分共同构成了服务整体,称之为“服务产品组合”或“服务包”,由显要素、隐要素、实体产品要素、环境要素等四个要素构成。所有产品的构成要素都要由顾客经历,并形成他们对服务的感知。不管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形式如何,服务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顾客购买某个产品组合时,他们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感知才真正决定了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因此,本章对小肥羊的服务产品标准化构建主要围绕餐饮产品的四个组成要素展开。

1.实体产品要素

餐饮企业中实体产品要素主要指的是顾客所实际接触的产品,即菜肴。如果一位客人两次在同一家连锁店用餐,相同的菜却得到不同的口味或分量,那么顾客就会对餐馆的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实体产品要素虽然至来源于顾客对菜肴的实际感知,但其质量标准化管理却贯穿于采购生产加工的全过程。一个好的标准化菜谱可就菜肴的成分、衡量方式、准备方法、烹饪温度、烹饪时间、分量、出菜量及所用设备提供所有的必要的标准。

小肥羊的的精细化菜谱管理程度令人称奇。每一个菜品都要单独称重,误差不能超过5克;在单店毛利统计方面,它并不是整体核算,而是对每一个菜品进行核算。而在一些高档连锁,毛利率只要整体超过55%就能过关。

2.隐要素

隐要素主要与顾客的心理预期有关。顾客对隐形服务要素的评价主要来自服务态度、气氛、便利性、保密性、安全性等方面。

小肥羊的服务标准化是依靠《运营手册》、《服务手册》、《操作手册》来规范的。区别则在于《手册》的内容自小肥羊多年的经验提炼,其核心精神反映的是小肥羊“顾客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小肥羊对餐厅服务员的素质要求非常的高,餐厅服务人员直接代表公司接待每一位客人,而服务的水平高低、质量的好坏,是通过餐厅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3.显要素

显要素是指顾客对服务的具体感知,是顾客评价企业服务质量的基础,其主要通过企业的形象、质量形象与员工的形象等作用与顾客,服务的流程标识化,提供服务标准化。这就要求餐厅经理人在管理制度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标准服务项目的设置要到位,服务时间的安排要合理,服务程序的设计要科学,服务方式的选择要恰当,服务标准的制定要适度,员工的服务技能要培训等。服务人员的餐厅服务理念的具体执行者和体现者,对服务人员的要求将保证服务标准的最后落实。

小肥羊的工作服务流程。

准备工作---迎接工作---席间工作---收尾工作

4.本章小结

连锁餐饮产品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组合产品,产品在生产、销售和服务的过程中有风险。餐饮企业只有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可以使其连锁餐饮产业化,并提高顾客感知的价值,建立一个良好的、长期的客户关系。餐饮企业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一方面,它可使产品质量性易于控制,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从而极大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获得范围经济;另一方面,餐饮企业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可以集中采购生产经营各种各样的原始的、和辅助材料,从而有效地控制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生产,产品的质量。

三、服务个性化在连锁餐饮业中的应用——以海底捞为例

本章重点研究海底捞连锁餐饮的个性化服务。海底捞连锁餐饮的个性化服务特点:服务理念独特;味道地道,特色突出,物美价廉;员工管理独特。海底捞成功的经验:善待员工;新人员工;人性化和标准化的结合;用心创造差异化;尊敬公平和希望。海底捞成功的启示:只要我们做好了员工满意度这一环节,自然会带来客户满意和公司受益。

1.员工管理独特

海底捞对员工的管理及对客户的服务均可谓之”人性化”,这个价值转移的过程简而述之,就是”企业对员工好——员工有干劲——员工对客户好——客户体验良好——忠诚顾客再次消费和口碑推广——企业获利”这样一个很简单的逻辑。

2.员工服务个性化

“服务高于一切,服务是海底捞最大的特色”的理念,把客人的每一件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用热情周到、细致服务好每一位顾客,力求每位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每一家海底捞都有专门的泊车服务生,主动代客泊车,停放妥当后将钥匙交给客人,等客人结账时,泊车服务生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提车?”如果客人需要,立即提车到店门前,客人只需要在店前稍作等待。如果你选择在周一到周五去用餐的话,海底捞还会提供免费擦车服务。按着网友的话说,“泊车小弟的笑容也很温暖,完全不以车型来决定笑容的真诚与温暖的程度”。

3.人性化标准化相结合

海底捞的人性化管理无疑加速了企业的利润循环,然而在人本管理的背后,仍然离不开作为一家连锁餐饮企业的整套标准化流程,而海底捞模式的成功,就在于人性化与标准化的出色结合。

4.本章小结

海底捞企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的资本,给员工最优厚的福利和最好的职业激励规划。让员工认可公司,用发自内心的微笑照顾顾客;激发员工潜能,使其发挥自己所长,实现自己的目标;海底捞通过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最终实现客户满意度,从而使公司受益。其他可以通过标准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来实现盈利。

四、标准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1.标准化服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实力不足

标准化制定的过程需要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某些技术和财政资源需要用来实现标准化过程,所有这些投资的连锁经营成本是更大的,而不能在档期回收。大多数的连锁餐饮业的经营者都没有这样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标准化的实施受到限制。

(2)技术水平低

每个连锁店因为之间存在地理位置的差距,连锁总部和各个连锁店都需要有一个信息系统,以确保准确的业务经营信息。不仅在每个餐馆内部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建立一个内部网络在管理系统内部,有益于每个连锁店信息之间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也便于总部控制和管理每家连锁店,以便准确做出集团的战略决策。

2.个性化服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硬件设施的问题

餐饮的硬件设施难以体现个性化,设计上过于单一,追赶时尚的同时却忽略了塑造文化的氛围;

另外,连锁餐饮的许多设施过于固定,难以加工和改变,设施往往只能满足某一年龄段、某一层次顾客的需求,不利于服务广大顾客和为广大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

(2)个性化服务存在的惯性问题

个性化服务尚未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基础性工作还处于原始起步阶段。很多客史档案的记录和服务项目的总结过于简单,甚至有的仍旧单纯依靠服务人员的记忆,对记录在计算机系统的顾客信息又缺乏专业人员的维护;服务人员对个性化服务的操作规范缺乏深刻认识,实施个性化服务难以形成习惯。

(3)与服务人员相关的问题

服务人员一直在被灌输“顾客至上”“客人永远都是对的”这些单方强调顾客重要性的理论,而其自身的地位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提高,于是在心理上形成了自卑感,在对客服务过程中缺乏自信、热情和创造性。

3.本章小结

在餐饮服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既有行业的通病,也有个别的因素。对此应当充分准确地认识,并在服务过程中扬长避短,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以提高服务的顾客满意度。

五、标准化与个性化发展对策

标准化是为客人提供差异化客户体验的基础,餐饮管理者应努力将看似矛盾的“标准化”与“个性化”完美结合,为客人提供标准化的个。实现前厅个性化管理和后厨标准化管理推动连锁餐饮业经营,例如,后厨火锅底料、原料、辅料的采购、制作、配送,以及洗碗等一系列后厨工作实行标准化;对员工提供高水准工薪水平和福利等个性化服务。

1.标准化建设对策

连锁餐饮业将在未来10年内持续快速扩张。然而,关键细分市场的激烈竞争、日益提高的顾客期望以及旅行者需求的不断分化,将使连锁餐饮业面临价格压力。为了保持利润水平,餐饮经营者需要关注成本控制,并打破消费者对餐饮的商品化印象。矛盾的是,标准化不仅是成本控制,而且是为客人提供所渴望的差异化客户体验的重要基础。

2.个性化建设的对策

(1)提供个性化餐位

有许多类型的就餐的客户,大多只是正常饮食,但仍然有诸如生日聚会,家人聚会,朋友或爱人共进晚餐,具有独特的氛围用餐的这些就餐。因此,连锁餐饮业将根据客人能的结构和特点,构成具有特点的席位、包厢、聚会桌等。但只为成年客户提供个性化饭店餐桌还不足,例如在家庭聚会,一起与孩子用餐的父母,连锁餐饮企业应建立安全或建立更适用就餐的环境,应该积极的为这些小孩子提供特定的椅子,提供儿童饮料和一次性儿童围兜。

(2)提供情感服务

情感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一个领先的服务意识、超值服务和超质服务,等等。先进的服务意识,顾名思义是所有一切都是要做在客人之前。在客人需求和服务员实现服务之前有时间差,在这段时间服务人员应该全身心地为客人服务。这不只是客人的主动意识下的服务,而且酒店服务高水平的反映,更体现了高水准服务。对于超值服务,是服务人员在工作范围之外,收取服务费用,这应该是服务人员帮助客人做个人应该做的事所得到的回报。我们齐心协力服务在某些体现在酒店服务基于需求的增长的一个或多个附加价值,并让顾客享受酒店服务也会引起精神和心灵的共鸣。

3.推进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结合

(1)为更小的细分客户群服务建立资料库

首先,餐饮应接受为更小的细分客户群服务的理念。服务更小的细分客户群要求制订全面的计划,在每个客人交互点一致地了解并满足客人的偏好。每个客户交互点的设计都应在满足客人需求的同时收集客人的偏好信息。这些接口应利用这些偏好,并以有助于日后轻松访问和分析数据的方式存储这些信息。

(2)向每个客人提供自

很少有餐饮为客人提供自,使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餐饮体验。真正的授权从客人启动餐饮预订即已开始。互联网正成为旅行预订的首选渠道,但大多数餐饮在这方面并没有突出的表现,旅行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选择餐饮并预订。更个性化的预订体验将帮助客人缩短在线选择餐饮的时间,并增加他们快速选出满足需求的餐饮的几率。另外一种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客户首选的沟通设备并在期望的时机与客户沟通。由于大多数餐饮可以使用多种通信工具,因此,根据客人的沟通偏好联系客人并不是问题。

4.本章小结

个性化的概念可能与标准化的概念互相冲突。但对于经验丰富的餐饮管理者来说,这两个目标可以完美地协调起来。餐饮业要在做好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不断地追求、满足并超越顾客对服务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好个性化服务。连锁餐饮业中的个性化服务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去模仿,完全取决于管理者和服务者是否敢于用心创新和尝试,是否处处为顾客着想。

六、结论

随着连锁餐饮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连锁餐饮的服务体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转化。服务个性化是服务的后标准化的必要准备,服务的后标准化巩固了个性化服务中听取的成果,并为新的个性化服务开拓道路。因此,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促进连锁餐饮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以小肥羊和海底捞为例餐饮连锁企业的标准化与个性化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分析了小肥羊标准化管理下的显要素、隐要素、实体产品要素、环境要素等四个要素组成的“服务产品组合”。

2.分析了海底捞员工管理独特,员工个性化服务,人性化标准化相结合,尊敬公平希望等方面。海底捞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的资本,给员工最优厚的福利和最好的职业激励规划。

3.通过总结标准化与个性化存在的问题。标准化服务中存在资金实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人才匮乏,中式餐饮的自身特点决定了中式快餐标准化的难度巨大。

4.提出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对策。个性化的概念可能与标准化的概念互相冲突。但对于经验丰富的餐饮管理者来说,这两个目标可以相互地协调起来。我认为通过为更小的细分客户群服务建立资料库,向每个客人提供自,通过对员工人性化管理满足客人独特需求这三个简单的建议提高个性化服务,并推动标准化的实施,有利于连锁餐饮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干千,张学占.论餐饮产品标准化管理.云南财贸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唐攀.论餐饮服务标准化.理财.2011.

[3]熊瑞红.论饭店的个性化服务.管理学刊.2010-3.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第11篇

【关健词】餐饮领班 典型工作任务 人才培养

一、餐饮领班岗位需求分析

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酒店管理人才相当紧缺。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将在中国举行,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一些著名的品牌酒店都具有鲜明的特色服务和完善的管理系统以处理日常事务和突发状况,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晋升路径也都有成熟人性化的系统。

作为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而且要精通经营管理。据目前产业现状分析来看,酒店管理专业的前景非常好,未来的酒店业将会是高学历、有经验人才的天下,只有经验或是只有学历都可能会被淘汰。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尽快形成一支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熟悉国际酒店业行规、法规、操作模式的酒店高级管理人员队伍,已是当务之急。笔者调研的8家酒店中,1家酒店是民企经营的连锁五星级酒店,1家是港资的当地唯一五星级酒店,另外6家是世界品牌酒店的佼佼者,餐饮占有整个酒店经营相当重要的份量,但这些酒店的餐饮领班人才也相当紧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酒店管理团队梯队培养的进度与质量。因此,酒店和高职院校培养餐饮领班人才已成为重中之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是学院首批重点专业之一,积极响应学院“523”行动计划,开展“领班”岗位分析,制定“领班”型人才培养的方案与模式,目前以餐饮领班岗位作为首批实施对象,再逐步涉及其他领班岗位。从长远看,可以有效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品质,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为酒店培养符合岗位和市场需求的餐饮领班人才。

二、餐饮领班岗位特点

现代饭店的领班,从管理层次来说,处于饭店管理的最低层,直接面向员工和顾客,对员工进行督导管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官”微,贵非轻。他应是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着,是导师,是模范,是咨询者。对两家酒店的餐饮岗位员工(包括学校的实习生)进行调研,一致认为领班应有真才,能实干,要称职,如:

首先,领班应熟悉涉及他(她)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有比较强的操作技能,在这一方面他应该是一个“小专家”。如果一个领班对他所分管的那些工作的程序、标准和质量检查规范掌握不全面,或操作不熟练,是难以管好其下属的,有时甚至会给下属以笑话。

其次,领班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理论基础。领班应熟知某一项工作的程度、标准,并能分析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或应避免一些问题,培训时应务实并充满激情,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三,领班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不掉队。因为现在我们所面对的顾客,是见识更广、要求更高、消费更理性、也更会挑剔,服务“上帝”更不容易,处在管理第一线的领班,必需善于把握新情况,不断研究顾客的新需求,才能带领员工不断进行服务创新。

第四,领班要在部门经理的指导下,充分掌握酒店之企业文化思想,按既定政策与程序,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和程序,协助带领下属按既定服务程序及标准提供之满意服务,争取完成上级指派的工作、既定营业标准及更高效益。

最后,领班应能为员工树立榜样,尤其是在服务工作的紧急关头,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同时从一起服务与工作的过程中能发现一些问题,有利于改进督导与管理。

三、餐饮领班岗位职业标准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一)职业标准诠释。

第一,基本素养方面。从调研的酒店中获知,成为餐饮领班的首要条件是他(她)必须熟悉国内外酒店业的发展态势,熟悉高星级酒店的运作模式,热爱酒店事业,热爱自己工作的酒店,熟悉酒店的企业规章制度、文化与经营理念;领班应有责任心、感召力、凝聚力及乐于协作,亲和力强的良好素养;当然选拔或招聘时也会注重其个人身体健康状态、精神面貌、仪表仪容因素。

第二,专业水平与工作经验方面。成为高星级或国际品牌酒店的餐饮领班,酒店人力资源部门招聘时会考虑其文化程度和工作经验,因此本科学历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会有优势,当然有世界知名品牌酒店或餐饮连锁集团的工作经验优先。主要考虑他们酒店服务与管理、心理学、社会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有英语和第二外语的优势,特别是高职学生有近1年时间的酒店工作经验,通过1年左右餐饮领班工作的培训或锻炼,可以有效地协助部门领导指导服务员对客服务与管理的经验。

第三,职业能力方面。主要对性格和工作能力方面作评价,作为领班应具备沉稳果断,工作积极,耐心主动,具有团队精神的性格特点;工作能力上应具备良好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营销、成本核算、督导与处理问题能力。

(二)餐饮领班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对各合作酒店的调研,对餐饮领班岗位的典型任务进行整理,主要涉及日常厅面运行管理、检查与培训、上下级工作衔接、各部门工作沟通与衔接。典型工作任务的整理与分析,为岗位“1+N”课程包体系开发作准备。具体如下:

1.熟识所属餐厅之运作、菜肴与饮品种类、制作及价格餐具种类及服务程序与标准。

2.监督员工按既检查定服务及工作程序提供高素质服务。

3.每日开餐前,了解当日客情,合理安排餐厅服务人员工作。同时了解厨房作业,保持紧密沟通。

4.按所有得到资料协助训示员工,并检查值班人员的仪容仪表及卫生,同时检查餐厅、餐具及地方布置情况和卫生情况,并及时跟进与整改。

5.每日营业结束后,协助检查统计营业有关数据。

6.经常巡视餐厅,关注现场及营业状况,监督服务人员之工作及服务表现,及时加以纠正指导。

7.主动了解客人之需要,及时采取适当的跟进行动;搜集与重视客人的意见和投诉,及时予以改善,并以此为以后提高服务培训之依据。

8.定期检查餐具及设施,指导下属人员认真爱惜酒店财务及执行既定保管制,以协助减少破顺费用。

9.协助计划及员工的在职培训。

10.经常检查各物料之存量,保证餐厅运作的需要,及防止囤积损耗。

11.定期对下属员工进行工作表现评估。

12.协助定期盘点餐厅所有餐具。

13.协助指导下属与各部门人员保持良好团队精神。

14.协助编制工作值班表,合理安排人员。

15.协助处理下属员工有关人事上的事宜,并对有需要员工进行辅导。

16.参加部门定期会议及工作会议。

17.协助与管事部保持密切合作,确保餐具之清洁及供应充足。

18.协助与管家部保持密切合作,确保布草之充足供应及清洁。

19.配合管家部进行定期清洁和杀虫工作。

20.协助与工程部配合,确保有效执行,并及时进行现场纠正。

21.积极参与及带领下属参与由本饭店举办之各种活动。

22.执行及有效完成上级所指派的其他工作。

四、餐饮领班型人才培养的构想

(一)开发餐饮领班岗位的“1+N”课程包体系。

通过对餐饮领班职业标准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笔者认为餐饮领班必须热爱酒店事业,敬业爱岗,有良好的餐饮理论知识,过硬的餐饮服务技能技巧,有团队管理的潜质和基础,熟悉餐饮特别是中餐或西餐饮食的特点、营养知识,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遇事能灵活应变,有餐饮厅面和包厢管理的能力。因此,作为餐饮领班岗位,其人才培养的最核心课程是《餐饮服务与管理》,其前置课程有《饭店概论》、《职业生涯规划》、《交际与口才》、《服务心理》、《酒店服务礼仪》、;岗位实践能力提升课程是《饭店岗位英语》、《宴会设计》、《酒店顶岗实习》;拓展课程是《茶文化欣赏与茶艺》、《食品营养与卫生》、《公共关系》、《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危机管理》。

“1+N”课程包开发是台州科技职业学院“523”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1+N”课程包是“领班”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其核心思想是:“1”即“一技之长”,高职学生应掌握某一岗位的核心技能,“N”即N种相关技能,对接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 “1+N”《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包的开发,能有效增强核心课程开发内涵,提升领班人才培养的质量,使高职学生餐饮领班岗位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系统而有效地得到培养,为领班人才奠定基础。

(二)基于领班的工作过程,以职业素养为核心,优化课程设置。

定期到合作的酒店和品牌或知名连锁酒店调研,及时把握国内外酒店业发展的趋势,熟悉高星级酒店的运作模式、酒店企业经营理念与文化、餐饮领班人才的岗位需求、职业标准及素质要求,摒弃服务行业低人一等的落后思想,使学生端正态度,认识服务行业的特殊性与创新性,培养学生诚信、热爱酒店事业、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进一步根据餐饮领班的工作过程及优秀酒店中高层管理人才养成的过程进行课程优化设置,以“1+N”课程包模式进行课程开发,培养与酒店业相接轨的餐饮“领班型”人才。

(三)建立懂服务又懂管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1+N”课程包的开发者与执行者,是领班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利用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的良机,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校内教师轮流到合作的酒店任职,参与酒店的管理活动,熟悉酒店管理的制度与细节,而合作酒店的“领班”型人才(高服、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等)到学校任专业课程的技能与管理方面的教师,或者开设微型课程,校企双方教师定期进行探讨,开发出针对性的课程,服务于教学,有利于人才的有效培养。

酒店业国际性强,学校应制定专业课教师出国进修或培训的机会,使教师的理念或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完善。

(四)继续完善课堂教学,构建“领班为目标”课程教学模式。

根据餐饮领班的职业特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技能是基础的理念,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推行“领班为目标”课程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交叉、“校企交替、工学结合”,以实践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螺旋式上升,培养学生具备领班的职业素养、服务技能和管理潜能。

课堂教学中实施“基于领班工作过程的有效教学”方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服务技能,培养管理潜能,提高综合的职业素养,具备“领班型”梯队发展的潜质。

(五)推行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

1、继续完善“循环顶岗实习、一生一案”领班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前面第1、2、3学期校内学习,第4、5学期(10个月)校外顶岗实习,第6学期校内拓展学习与就业指导,顶岗实习酒店应考虑服务地方经济,辐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境外国际品牌酒店等,可借鉴“洛桑”模式。

2、开展订单班模式培养。定向为高星级酒店培养人才,特别是指定“领班”人才的培养。

3、探索国际合作合作办学。前1年半在国内学习,后1年半在国外学习加实习,获取两国认可的毕业证书。

基金项目:2013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327527)

参考文献:

[1]高丽红.澳大利亚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对我国的启示[D].苏州大学,2008,9.

[2]黄霞.国外旅游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8(3).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第12篇

摘 要:为解决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餐服务与管理》课程定位及教学内容设计与其职业能力需求衔接存在的问题,调研酒店管理专业实习酒店及湖南本地有代表性酒店的中餐厅岗位群,分析各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 探索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构建与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分段项目化”课程内容,创新“三化八步”教学模式及方法,以提升学生餐饮职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 中餐服务与管理 分段项目化 三化八步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089-03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由以规模扩张为主转变为以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为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处于整个教学改革的中心地位。因此,探索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目前一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与其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衔接不紧密,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高职教育特色很难彰显。该文针对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中餐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做一些探讨,希望能够获得一定的教学实效。

1 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与分析,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中餐服务与管理课程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改革与建设首先要对酒店中餐厅相关岗位群进行调研,对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总结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围绕标准构建基于职业培养的中餐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在对中餐厅各岗位职业能力深层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改革与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最终培养出满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酒店中餐管理人才。

1.1 中餐厅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酒店中餐厅实际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邀请餐饮管理专家及行业指导委员会一起研讨,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认知规律特点及目标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将酒店中餐厅职业岗位群划分为两个层级,分别是一线服务层和基层管理层,每个层级岗位所需要的岗位能力包括:业务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具体职业能力要求如下。

1.1.1 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包括以下几项:对餐饮企业认知能力,对餐饮服务与管理知识应用能力,餐饮服务技能,中餐菜单筹划设计能力,餐饮服务质量管控能力,中餐营销活动策划能力等。

1.1.2 方法能力

具备从事餐饮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收集、组织、分析信息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等。

1.1.3 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餐饮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与顾客、同事进行合作和实现良好交流沟通的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等。

1.2 精准课程定位,确立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中餐服务与管理》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该课程要求学生在积累酒店中餐厅相关岗位需要的职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掌握餐饮服务的操作流程及标准,并且熟悉餐饮基层管理理论及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不但具备从事餐饮服务的职业能力,同时还能胜任餐饮部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对餐饮部菜单计划、宾客关系管理、餐饮服务质量、营业推广等工作进行协调与管理,最终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扎实的餐饮知识与技能,以及较强的管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该课程应打破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为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确立“理论够用、注重实效、提升能力”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邀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课程设计,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中餐服务与管理项目为载体,按照该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特点来开发设计。课程首先细分中餐厅岗位,分解岗位工作过程;其次,确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能力标准;再次,整合教学项目, 确定工作任务;最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岗位工作任务过程中完成项目操作和相关理论知识构建,实现课程能力标准达到职业能力要求。

2 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分段项目化”课程内容

围绕餐饮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基于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过程设置“分段项目化”的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相对接,在对岗位职业能力深层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中餐服务与管理岗位能力相结合,构建与岗位职业核心能力对应的“分段项目化”课程内容。(见表1)

重新构建的教学内容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把餐饮理论知识演变为完成每个工作项目与任务的工具, 将整个教学过程融入一个连贯的业务操作流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每个项目由若干个工作任务构成, 每个任务包括“案例导入、任务引领、知识资讯、任务实施、能力测试”五个环节,借助餐饮服务与管理案例分析,将餐饮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与情境,将学习课堂变成工作场所,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能力训练,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职场感性体验,使课程教学内容实现阶段化、项目化、任务化和实践化,培养学生胜任中餐服务与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

3 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强化学生中餐服务与管理技能,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的,实行“三化八步”教学体系。

3.1 教育教学实行“三化”模式

3.1.1 理论实践一体化

该课程采用“工学情境结合、工学过程结合、工学任务结合、工学角色结合、工学环境结合、工学标准结合”的“六结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过程要体现岗位工作流程和标准,课程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以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教学,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强化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1.2 线上线下同步化

加快该课程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及应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课程教育网络学习空间,提升课程教学水平。该课程教学资源将全部上传空间,学生可以在空间直接下载该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教案、课件、微课、案例、试题库等,并为学生提供在线辅导答疑、在线研讨、在线测试和成绩评定等平台。

3.1.3 实践教学多元化

针对课程特点,以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为依据,立足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特色,做到学做一体,理实融通,实现餐饮从业人员的能力递进,创建 “感知实践、项目实践、企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岗位技能培养模式。“感知实践”这一阶段是让学生了解餐饮企业基本知识、发展现状与趋势、餐饮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等,由任课教师带学生到酒店参观,利用寒暑假让学生进行与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开展主题班会进行讨论交流等方式开展相关实训活动。“项目实践”阶段是针对每个项目下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实训,由此锻炼学生的餐饮服务与管理职业能力。“企业实践”是通过学校与酒店合作,酒店有大型餐饮接待活动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深入酒店餐饮部各工作岗位进行短期实习,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现从学校到企业,从理论到实际和教学做一体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3.2 “八步”创新项目教学法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讲授法、互动式、启发式、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模拟训练法、实践体验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整合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八步”创新教学法,再通过灵活的课堂组织,强调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任务与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与展示―检查与评价”进行教学组织,实施“八步”项目教学法,在“任务与资讯”环节,教师设计和解析任务,并给出完成任务的资讯,包括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工作流程与工作标准,编制项目任务单,项目任务单包括工作目标、内容、教学组织、考核方式等。在“计划与决策”环节,教师将全班编成若干学习团队,每队四名成员,设组长一名,组长拿到任务单后,组织团队通过教师引导、成员提问、互动答疑与协商研讨等环节进行计划制订与方案决策。在“实施与展示”环节中,各团队在教师或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按计划完成实训项目。在“检查与评价”环节,采用项目作品报告会、作品展示、主旨演讲等形式进行,该课程实施“过程表现评价”加“目标评价”的“360°评价法”。将学生职业习惯与职业素质纳入评价体系中,引入6S管理理论,结合理论制订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创新精神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每个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餐饮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4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以餐饮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分段项目化”课程内容,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三化八步”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中餐服务与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实现酒店餐饮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莹雪.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研究――以《餐饮服务与管理》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44-47.

[2] 韦飞.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33):156-157.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餐饮管理 排队管理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洛桑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85-02

一、餐饮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

实践教学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以餐饮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自己在餐饮管理相关课程中的教学经历,关注具体课程在课堂内外的实践教学形式,并通过实操能力测试、教学酒店接待的客人反馈成果等方式,检验实践教学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教学成果产生的影响。

传统的餐饮管理教学模式是连续多节的理论教学搭配技能训练课。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导致学生无法熟练掌握与运用所学的知识。有别于传统的餐饮教学方式,桂林旅游学院作为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学术认证院校之一,其新设二级学院――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引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模式进行教学和人才培养。学生在校第一年的主要课程,为在学院的教学酒店中进行专业技能学习。专业技能教育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和校园酒店实操,训练学生在厨房、餐厅、酒吧等各类酒店接待情景中所需的服务技能。

教师在课堂上,抛开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操作教学过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即时运用并消化。使学习者在教学酒店中熟悉酒店餐饮一线实际操作实务,从而具备应用餐饮服务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教学与操作中,培养团队合作与餐饮综合运营管理能力。

二、排队管理的理论基础

服务管理专家大卫・梅斯特提出服务管理的两个著名法则:一是“顾客的满意首先是源于服务的体验中没有或尽可能少的等待”;二是“第一次接触的体验将始终是服务的一部分并将极大影响着服务的感知质量”。因此,如果在餐饮或者其他服务行业中,排队现象是无法避免的,则应当采取措施,努力减少等待时间,并且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尽可能地降低客人在排队过程中产生的烦躁与焦虑。否则,即使过后享受极佳的餐饮与服务体验,客人仍然会对之前漫长乏味的等待耿耿于怀。

除此之外,梅斯特还提出了针对顾客满意度的公式:顾客满意度=实际感知质量-顾客期望值。如果顾客在实际服务中感知的质量高于期望值,他就会感到满意。反之,顾客则会对服务感到失望与不满。由此可见,等待时间的长短与客人在排队过程所感知的服务质量,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最终的满意度。改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形象,解决无序的排队问题,创造人性化服务环境已成为餐饮以及整个服务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这种实际需求,排队理论应运而生。

有关餐饮行业的排队与拥挤现象,研究者陈晓芳、黄世强指出,餐饮业的排队管理就是指餐饮企业控制和管理服务等待的时间,提高餐饮企业整体服务质量和达到最大效益的措施。这是使顾客在排队等候时获得公平、舒适的有效方式。

三、餐饮排队管理策略

教学酒店美食街餐厅的午餐供应期间,学生会在为餐厅客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学会运用餐饮管理与服务的一系列知识与技能。午餐供应时段,美食街餐厅时常会出现排队现象。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课堂学习的排队管理知识,授课教师以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商讨制定缓解餐厅排队现象的策略。并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筛选整理后,在接下来的实践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策略方案,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策略如下:

(一)顾客排队外部管理策略

第一,分批次为客人供应餐饮。将为客人提供餐饮制作和服务的教师与学生,划分到提前批次就餐。在全校其他院系师生前往就餐之前,餐厅内部客人,即内部工作人员先完成就餐。运用此策略,既分散了大量的客流,又保证了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人员可以在用餐后,为外部客人提供及时的餐饮制作与服务。避免了之前的客流量集中,内部客人与外部客人于高峰期一同前往用餐,餐饮制作与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

第二,为等候的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大卫・梅斯特认为,被感知的等待通常比实际的等待更重要,空闲无聊的等待比有事可做的等待时间长。因此,可以采用一些与服务相关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填充时间,通过创新方式减少顾客感觉中的等待时间。综上,结合美食街餐厅的实际情况,在顾客排队等待时,可以让服务的学生,对客人做期待度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也可以递上当日菜单,介绍与推荐一些主打的菜肴美食。这种方法传达了服务已经开始的信息。一旦感受到自己已处于接受服务的过程中,顾客因等待而产生的焦虑会大大降低。除此之外,对于希望错开高峰期的客人,学生可建议客人先去酒店咖啡吧区域等候。这样既可以使不愿意站着排队的客人享受到咖啡吧舒适的等候环境,又能为酒店的咖啡吧带来潜在的销售机遇。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餐饮服务与管理 教学改革 高职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由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怀柔分院独立为京郊第一所高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从1996年开始招生,其早期教学计划是向本科直接套用,理论性较强。其中《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当时偏重管理理论、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考试时有很多计算题,通过率不高,对我校学生来说理解亦有难度,在每年的期中座谈会中被高职学生质疑为最没有必要开设的课程。

针对学生反应的问题,自2006年开始,本人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材选用等进行了系列的、循序渐进的改革,并于 2009年开始参加“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培训项目,从2010年开始参加由十余所参训学校的旅游及酒店专业教师对《宴会设计与服务》的学习情境设计及修订,将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实施引进该课中。

一、 我校《餐饮服务与管理》改革背景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原名《餐饮管理》,是对本科院校课程的直接套用,属于传统的知识体系课程,内容一般以餐饮经营活动的运作流程为中心线索,以抽象、概念性知识为主,分别从餐饮组织、菜单计划、食品原料的采购供应、厨房加工生产、菜品的销售、服务以及促销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考试难度大,实际工作使用效果不明显,被本校学生质疑为最没有必要开设的课程。

二、 改革措施

(一)教学目的改革

我校旅游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通过“技能+知识”的培养模式,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大专层次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旅游专门人才。”(摘自《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0年教学计划》)

根据此目标,《餐饮服务与管理》增加服务技能篇幅,减少纯粹的管理内容,将技能学习与管理学习的课时比率控制在50%:50%左右,“主要培养旅游管理专业高职学生的专业核心技术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如接待服务、摆台、酒水服务、宴会设计与布置、菜单设计、原料采供、成本核算与控制能力等。突出锻炼餐饮服务各个环节的具体实务和技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及团体协作的能力,为其后续课程或是在酒店方向实习及发展奠定技能及理论基础。”(摘自《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二)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前教师讲解以概念、定义、定理、逻辑推理等方法为主,从行业体系入手,给学生讲课本;改革后,教师从岗位出发,分析餐饮岗位由服务员、领班、主管、经理的知识形成体系,以直观的职业活动和案例为导向,演示并引导学生模仿学习,培养学生成位既有实际工作能力,又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应用人才。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职业活动设置技能课程:

根据餐饮零点及宴会的服务要求,将餐饮单项技能分解为:口布折叠、端托、铺桌布、摆台、斟酒五个部分;将团体合作技能分解为:宴会布置、菜单设计、接待服务三块;涉及餐饮部岗位分为:服务员、领班、主管、宴会部经理四个层次。

(1)校内、外实训安排

学校配备可供40人同时使用的餐饮实训室、酒吧实训室,可满足口布折叠、端托、铺桌布、摆台、斟酒五个部分的实训模块。

由专业教师联系地方星级酒店,组织学生提供宴会服务。这种校外实训对企业而言可解决临时用人高峰,服务地方旅游经济;对学生而言可以在真实环境中得到锻炼和物质回报,增加学习兴趣。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酒店的营业高峰不能提前预定,有机动性,需要教学调课配合,为保证正常教学,一般一学期课程有1-2次的校外实训即可。

(2)技能比赛

从2009年开始,参考酒店业内的技能比赛规则,已举办两次技能比赛。2009年在唐韵山庄举行,参与其正式员工比赛;2010年在校内实训室举办,提高了广大学生对《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学习热情和重视度。

(三)考核方式改革

鉴于试卷考核面窄,一方面不能体现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不能全面考核理论基础及管理知识,因此做了如下改动:

考核:平时成绩占10%(参考课堂表现、习题)

实操课成绩占50%(分五个环节,每次考试成绩占实操成绩的20%)

期末考理论成绩占40%(笔试)

特殊说明:鼓励技能证书的取证:取得餐厅服务员中级技能证书者,实操成绩以满分计算。

(四)教材选用

改革前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蔡万坤老师主编的《餐饮管理》;改革后以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由曾凤茹老师主编的《餐厅服务员(初级技能 中级技能 高级技能)》为教材、配合曾老师的《餐厅服务员(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俞仲文、周宇老师主编的《餐饮企业管理与运作》,进行教学。

三、 改革后的效果及不足

1、学习兴趣提高:

五个技能环节的学习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机率,增设了去企业实训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2、考试通过率提高:

虽然考试的环节增加了,五次技能考核频率提高了,但是这种即学即考的方法有效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得该课程一次通过率由四年前的70%提高到98%。

3、企业适应性提高:

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仿照企业设置领班、主管,增加奖励机制,使学生身临其境;宴会的接待服务更是直接在酒店的真实任务中完成,使得学生在三年级的酒店实习阶段或是毕业工作之后不在是所学非所用,两眼一抹黑的状态。在每年的期中访谈和毕业生座谈会中,《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被很多学生评为最有用的课程,实在让人高兴。

4、不足:

课程教学设计应保证职业活动的完整性,需要完整的系统知识,如《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还涉及到《饭店英语》、《服务礼仪》、《茶艺师》等多方面课程改革,需要良好的实施机制来配合完成,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四、 思考

高职课程的设置需要与企业应用性相结合,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从事某一职业、某一岗位,而课程就是实现这一目的有效手段。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多与企业沟通协调,掌握企业最新动态,对于所教课程应多思考、多研究,学会从企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有时候会让我们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体会教学乐趣。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毕蓉选编.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餐饮管理服务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餐饮服务;实训;教学模式

餐饮服务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饭店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课,是以培养中级餐厅服务员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的礼貌礼节,服务的技能及相关的知识等方面的要求,将来能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为宾馆、酒店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实训课是酒店管理专业为培养适应餐饮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实训课可以训练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目标。

本文归纳出了当前餐饮服务实训课程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餐饮服务实训的教学模式。

1、餐饮服务实训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职教学评估和精品课程建设的推动,目前诸多的高职院校的餐饮服务课程在课程设计上都非常重视实习实训环节。尤其是在课程的相关教学文件中,实训环节均能达到甚至超过教学评估的要求。但很多时候仅限于形式和文本的完善,在具体落实时课时很难得到保障。即使在课时达到了要求的数量,最终效果也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师资力量的匮乏,也可能是实践条件的欠缺,也可能是教学安排的不合理。但寻其根源,乃是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的情况所导致的这种模式理论与实训脱离,成为弱相关的两张皮,很难统一;技能培训与职业素养熏陶脱离,技能熟稔而气质不足;教学方法重示范而轻讲解,学生的上升空间受限;教学考核宽严失度,难以适应当今形势发展;学生学习被动、强制。

2、餐饮服务实训教学模式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种餐饮服务实训教学模式,以期解决高职餐饮服务实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2.1、课堂教学精致化、完善课堂教学计划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训教学环节能得以落实首要条件,课堂教学如不能为学生构建餐饮服务技能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完善的实训教学模式无法开展。因此,精致的课堂教学是完善实训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要做到课堂教学精致化,必须做到:

2.1.1课堂安排紧凑、合理

课堂安排细节化,每一堂课的内容和时间安排都清楚有序、紧凑合理。实行分组教学和监督。教师的语言凝练、生动,不说废话、不随意拓展讲解。注重课堂内容的充实性。教师示范与学生练习安排井然有序,时间合理分配。

2.1.2、良好的操作示范

实训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功底深厚,操作娴熟、美观。教师在示范时要使学生产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效果,以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同时要严格控制学生的练习环节,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刻苦努力。

2.1.3、科学的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根本。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比如实行国际餐饮服务技能培训的"稿Fc四步教学法"。T即Teadting you,讲给你听;s即Show you,做给你看;F即Follow眦,跟我做;C即Check you,检查你。注重对教学过程的控镧。

2.2、提倡采用"模拟酒店"的教学模式

以"模拟公司"教学理念为依据,以当前星级酒店的运作模式及管理思想为参考,结合职业学校内部的实训条件,建立一套与星级酒店相近的、并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在"工作岗位"上学习的"模拟酒店教学模式".使培养出的学生能直接适应酒店各个岗位的工作,并且在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大的改善.

2.3、利用小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

以"餐饮服务"其中的餐巾折花这一节为例,以前的教学主要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如何进行餐巾折花,学生在台下跟着学,老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限

制了学生的思维。根据本教育理论,可餐巾折花这一节中,不再进行传统的讲解,而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对每个小组布置前置作业---"找寻适合不同宴会的餐巾花型",一个小组布置一种宴会。同时思考:(1)在婚礼、寿宴、欢迎晚宴、饯行、party 等五种不同宴会应该选择那种餐巾比较合适?请找寻五个适合的餐巾花型。(2)不同布料构成的餐巾对环境有那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在上课时首先介绍餐巾对环境的影响,然后向同学展示及教授这五个餐巾花型的折法。由于这些学生还未试过这种教法,第一组上台时非常拘谨,不敢大胆展示,于是台下的学生不断鼓励,使台上的学生心态慢慢放松,把自己所学的花型示范出来。由于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看得明白,于是我指导台上这个小组的学生除一个在台上示范外,其余的学生到每个小组进行示范……一时间,班里的学习气氛非常高涨,教的学生感到非常自豪,学的学生非常踊跃,于是各个小组的学生踊跃到台上进行示范,没有了第一组上台时拘谨的心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但学会了各种不同花型的折法,还学会了宴会的布置。学生在课堂上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扩展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通过小组讨论、专题汇报、小组辩论、班组服务与管理等方式,学生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把各班级分为8人左右的学习班组,设组长一人,相当于领班,实行轮流制。小组负责每一项实训的方案讨论与制定、角色分工、情景模拟;班级内不同小组之间的进行基本服务技能竞赛,综合服务和管理的班组考核--类似于酒店的不同班组之间的考核;小组进行团队建设,实施团队管理。

2.4、 参观、"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一方面,它们会积极营造与酒店类似的环境(如餐厅、咖啡厅等)来满足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人体验。专业课教师往往将酒店服务中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客人、服务人员等不同的角色,学生按要求进入角色进行操作,教师现场指导、指正。这种"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更加直观、有效,使学生易于掌握各种服务技能。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安排一次真实酒店的餐饮服务参观或调查活动,同时利用学校的酒店忙时服务队的方式,在餐饮高峰期(比如五一劳动节)到酒店或餐厅进行实际的服务体验,通过这些实际的参观体验法,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3、结语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越来越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特别是作为酒店服务分支的餐饮服务,要不断适应顾客要求,紧跟社会潮流,如果学生用以前的方法学习,可能毕业后知识就会过时,因此,餐饮服务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也要不断的探讨和改进,这样才可以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跃西. 论高职教育与课程项目化[N] . 光明日报,2007-12-10.

[2] 杨长亮.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 J]职教通讯,2006, ( 3) .

[3]李倩.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实证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6(4).

[4]俞促文,朱方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