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 实践 开发

一、对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认识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是活动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其中,教师决定了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

由于不同的教育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分布,特别是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条件性资源方面有着地区的差异而不平衡。我国的一般情况是中西部地区资源状况比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落后,农村比城市落后。造成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识别、开发和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的意识与能力,从而造成了许多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二、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

从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

(一)自然性资源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

各地的自然景观多种多样,适合开发的自然资源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自然性资源。例如笔者的家乡南康市就有南山森林公园、文峰塔、莲花山、苏子步行街、旭山烈士陵园、陈赞贤烈士墓等自然人文景观。

(二)社会性资源开发。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实践活动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去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人文性资源开发。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三、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利用

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学校资源的利用。学校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藏书、画册、音像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校园文化环境,等等。

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证、答辩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鼓动性和敏捷性;口头评讲作文、课文试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写字比赛,可以在书写与比较中得到写字的秘诀,了解写错别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种检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编排的规律;词语接力赛,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注评等,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手抄报、演课本剧,可以发挥学生个人专长,发展个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二)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自然、社会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育人才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文化等等。其中社会文化可以有文化艺术场馆(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化艺术设施(如布告栏、黑板报、读报窗、宣传廊等),文化艺术环境(如建筑雕塑、园林花卉、标牌广告、书画走廊等)。

1.联系生活学语文。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切未知的、可望不可及的领域都是他们兴趣的触觉所在,他们渴望自己独立,渴望体会预想中的人生,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有他们无限的遐想。这时不妨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发现问题学写建议书;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汇报、答记者问,开新闻会等。这样的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位老师的带领下,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在活动中他们还学会团结合作、勇于挑战,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服务社会用语文。学的目的是为了用,学而不用等于没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为社会服务。比如“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一改以往局限于教室“黑板上纠正错别字”的单调、沉寂,把学生整个推入“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中,去翻阅书报杂志,考辨大街小巷的用字,区分正误,各自根据已学知识编订《勘误表》,汇总,分类,交有关部门。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

(三)家庭资源的利用。家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1正确解读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通常我们一提到实践能力就是指进行课外活动的能力,在说到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时候,也很容易想到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就是指培养初中生进行课外活动的能力,但是,这其实是对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能力的不正确的理解。语文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不仅仅是指进行课外活动,而将课本上练习题、课堂语文实践等丢到一旁,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包括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的听、说、读、写的练习,早读课上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朗读和背诵。初中语文教科书上的课后练习思考题,还包括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切以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因此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就可以从以上多个角度进行。

2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2.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初中是一个特殊阶段,面临升学压力,面临考重点高中的现实因素,学校的一切重心都是向学生的高分看齐,学校通常认为,学生考的分数高,就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于是,学生的分数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而不是考虑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与学校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与其说学校之间竞争的是综合实力,还不如说是竞争每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重点高中的录取率。要提高学校的高中升学率,学校一般会想方设法让学生补课提高成绩,学生每天的时间专门为学习文化知识而被安排的满满的,学校才不会考虑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这是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表现。

2.2教师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师最得心应手的科目非语文莫属,除了语文学科,语文教师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因此,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学了能在语文学科上提供帮助外,其他科目只能对学生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当下,老师与老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于是,见到语文课堂上绝不允许学生做与语文无关的作业现象也屡见不鲜了。从某种层面来说,教师根本没有引导学生综合学习的意识,那么,教师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习就更无从谈起了。

3依据教材,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

3.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上《有趣的发现》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激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的实践能力。

3.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如教学《梅兰芳》《小动物过冬》《孔繁森》等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课文中的人物,了解到的资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

4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4.1完善相关理论体系

完善相关理论体系,这是从国家政策层面出发的。就需要国家出台颁布相关的“综合实践能力”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否则这只是教育者的口头禅。与此同时,颁布的相关理论体系不能仅仅只从宏观层面出发,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应该从微观角度思量,让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时“有法可依”,有具体措施参考,具体方法指导,具体思想引导。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的理论体系并不完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完善相关教育理论体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现在的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综合实力强的人往往是最受欢迎的。因此,理论体系应该完善到支持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综合发展,而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完善相关理论体系是促进教育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前提条件。

4.2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研究者表明,“一专多能”型人才永远不会被淘汰。同样的道理,“一专多能”型的老师更能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更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名师出高徒”,这话说的很有道理,综合实践能力很强的老师一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不会太差。但是,当下我们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不高,除了能胜任本专业以外,其他学科无从教学。因此,教育部门应该组织有关教师的培训活动,教师所在学校也应该为老师培训提供条件。培训的过程是思想交流的过程,更是教育理念碰撞的过程,这也是老师相互学习提升自己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5总结

总之,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是新课标背景下的基于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旨在实现语文学习能力对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同时也是基于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的。不管将来的考试如何改变,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着重对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雷良启,于英媛.吸收党带语言学的适用理论.构造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言语知识体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2]胡晓.李海林语文课程改革.反思与建设-中学语文高层论坛暨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第29届年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0.(2).

[3]刘丽.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策略之初探.[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8):167.

[4]吕晓莅.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3):199.

[5]蔡红侠.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新形势下,教育界对英语的重视程度有所弱化,在中考高考中都较大幅度的下调了英语的分数比重。事实上这并不意味着英语的教育地位有所下降,相反,正是由于英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教育界才将英语的地位进行弱化,以避免对汉语的大幅度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的教学侧重点由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了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展实践活动,本文笔者将从几个方面提供具体教学策略,明确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应该如何高效开展初中英语综合实践课。

一、把握好初中英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形式

现阶段的初中英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形式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课堂内的几种教学的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授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授课形式。

具体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授课的过程中,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课型进行选题,选题过程为确定方案、社区实践、中期指导、成果展示,这一系列流程正是一个最规范的实践课模板。

在选题流程确定的基础上,现阶段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是以小组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组活动占主体地位,班级活动和个人活动也相对占据一定的地位。小组活动中要注重对小组组长的选拔,以便小组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还要考虑到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对于时间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大纲给的周课时不少于三课时的参考意见进行设置,但是笔者建议不实行固定课时制,课时安排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来调整。对于空间方面,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不是局限于课堂之上的,教师要一方面保障课内实践课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更要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使学生敢于开口讲英文,使得学生的英文水平在这种实践形式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也就是说,初中英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形式要首先有一个基本流程和基本框架的确定,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时间与空间的合理确定。

二、运用合理的综合实践课教学方法

事实上,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明确教学方法。这里笔者分别针对课内、课外实践提供两种教学方法。

在初中英语课内综合实践课方面,笔者推荐教师采用探究合作型教学模式,具体是指教师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学习成绩等因素,将学生有机的进行分组,之后针对英文文章内容,进行问题的设置,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并对教师提出新的问题。这一整个过程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辅助,参与讨论,并不进行标准答案的明确,学生在讨论与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得到英语能力潜移默化的进步,并最终得到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英语课外综合实践课方面,笔者推荐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针对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景进行切合实际的英语描述,或者是在某一处景点,进行经典剧集的还原,或者是教师进行相关情景的设置,要求学生进行表演。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出外踏青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小鸟,并进行小鸟之间的对话展示。还可以让学生想象成自己在与外国人对话,让学生进行话题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择,决定了课堂的生动与否,更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有效。无论是初中英语课内综合实践活动还是课外综合实践,其意义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笔者提供的自主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以及情景教学模式无疑是最适合应用于室内外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模式。

三、衔接好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过程

综合实践课是根据一个个教师预先设置好的课程项目开展实施起来的,每一个课程项目都不是单一的环节,都是有其具体实施的过程的,教师要想开展高效的英文综合实践课堂,就要把握好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过程。

具体的时间流程分为项目准备阶段、学生实施项目、教师为学生准备制作项目所需要的语言技能策略阶段、学生制作项目作品教师点评五个阶段。其中最关键的两个环节是教师进行策略、技能的准备以及学生制作作品两个阶段,这时英语综合活动实践课的关键环节。只有教师有合理的策略,学生有充足的作品准备,整个实践课才能够高效高品质。对教学过程的把握是综合实践课的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课堂是否真正意义上的有效。

综合上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师要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把握。这三个部分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其中教学形式是基础,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学过程是核心。

结束语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教学;综合实践课;难点;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体会,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初中综合实践课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要改变学生的认知模式和学习模式,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真理。因此,教师要积极解决全面开展初中综合实践课中的难点,并实施相应的策略,保障综合实践课的效果。

一、初中综合实践课的作用

综合实践课开创了新的课程理念,一改传统单一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模式,使学生离开课堂,融入生活和社会中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使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知识,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和社会的联系。活跃思维,增强创新意识,使学生符合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初中综合实践课的难点

1.思想保守落后

一些教师和学生受着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不能充分理解综合实践课对学生的作用和益处,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和创新,一味地依赖课堂授课,不重视实践和动手能力,不能真正地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真正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力量。固定的思维模式,不倡导创新,导致综合实践课成为摆设,不能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实践中去,失去了课程的价值。

2.课程资源有限

由于综合实践课是一种新模式的教学课程,一些制度理论方面还有待完善,课程资源比较有限,不能真正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践内容进行开发创造。受课程的制约,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不能充分地实施,且在综合实践课上的师资力量还不完备,更加制约了学生参与到实践过程中来。

三、全面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措施

1.了解综合实践课的作用

使教师和学生真正了解综合实践课的作用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积极影响。充分认识到课程对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课程的价值。只有足够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意义,才能使学生充分投入到综合实践课中去。

2.增加课程资源

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学生的爱好与兴趣,注意与学校的课程紧密相连,促进综合实践课课程资源的全面性,保证学生对实践选择的自主性,参与实践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在实践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积累,确保能真正、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完善课程体制

由于一些教师和学生不能真正了解综合实践课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完善课程体制,真正做到综合实践课与课堂理论知识相结合,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全面地投身到综合实践课中去,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和掌握,使实践与理论融会贯通。

综合实践课是初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积极克服全面开展综合实践课的难点,全面了解综合实践课对初中学生的作用,初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是保障初中教学效果和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完善综合实践课的体制,丰富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 实施 构建

英语是现代交流中最常用的语言之一,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效率成为了各界关心的问题,研究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找出最有效的构建及实施策略刻不容缓。

一、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构建

(一)形式构建

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形式有多种,教师在构建时应当结合英语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构建。例如:在学习单词时,为了监督学生对单词进行背诵,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一个或两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与三个或四个成绩差的学生组成一组,成绩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并且带领其他学生进行单词的复习,并监督其进行单词背诵。

(二)方法构建

在构建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构建,确保构建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成绩。例如:在学习单词时,若采用上文所提到的分组的学习形式,教师就应该构建自主学习的方法,先教授学生单词发音、词性等最基本的知识,最后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学习。

(三)评价构建

教师对教学形式及方法进行了构建,若想确定构建的有效性,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整改,就要对构建结果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收集学生的回馈意见来进行。例如:初中英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周末日记,日记内容主要是对本周英语学习的感受及收获,并在每周一将日记收集起来,通过日记的内容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形式与方法之中的不足之处。

二、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

(一)明确师生定位,加强师生互动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两者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明确这一定位,不能将自己作为课堂及学生的统治者;另外,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例如:教师让小组内自行讨论问题时,若发现有同学在走神,教师可以以亲切的语气询问该小组“你们讨论的怎么样了啊?”,通过这一简单的互动,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二)合理设置不同的活动主题

在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其综合实践能力,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决定活动主题,切记活动要与教学内容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在学习与圣诞节相关的文章时,教师可以举行一个圣诞节表演比赛,学生可以收集与圣诞节有关的英文诗歌进行朗诵,也可以编排与圣诞节有关的英语短剧,或是举办一个关于“中国人该不该过圣诞节”的辩论赛;另外教师要切记,要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且考虑到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一些小事故,如: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学生身体抱恙等。合理的活动主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三)提高对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更的教学资源,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实践的有效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加大对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度。例如:在英语口语练习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著名的美国电影,让学生对电影中自己喜欢的台词进行收集,例如:欧美电影功夫熊猫中有这样一句台词:One meets it is destiny on the road,he takes to avoid it(往往在逃避命运的路上,却与之不期而遇),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模仿电影中的说话、发音等,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

(四)学校加强支持

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背景下,大多数初中学校都只注重对学生成绩以及升学率的提升,并不是十分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少之又少,对此,初中学校应当加大对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支持,并且积极开展该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评析样本】叶月宏.在跨越课程界限中杜绝“去语文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12期.

殷静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罗悦丹.中英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浦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洪海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初探[J].考试与评价,2015年11期.

周艳群.如何开展理想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J].语文天地,2015年03期.

郭兆志.用实践带动语文综合性学习[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33期.

苏洁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32期.

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M].大象出版社,2015.

翁靖琳.PTA量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初探[J].教学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年01期.

蒋惠琴.破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难题[J].人民教育,2015年20期.

于保东.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维度整合与着眼点统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11期.

周启群.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热点题型例析[J].初中生,2015年03期.

陈美兰.从非连续性文本谈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教学[J].语文学刊,2015年03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对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没有进行明确的概念界定,但还是从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两方面给予了一些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目标和内容①。从这些目标和内容的表述来看,《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主要停留在活动内容、活动方法两个层面;至于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如何展开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程建设,如何将“综合性学习”活动纳入到既有的书面考试中去等问题都没有给予明确的关注,实际上,这些问题恰恰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推进过程中无法绕开的话题。由于《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概念界定上的含糊性,学界对 “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的命名就产生过一点质疑:既然“语文”与任何学科一样本身就是综合性学科,“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有画蛇添足之嫌,这就牵涉到这个概念之提出的合法性问题。但这种质疑暗含着这样的错误预设: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解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针对这种预设,有学者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从语文学习的方式入手的,它不属于学科形态,而属于教学形态。②”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无疑廓清了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合法性的疑虑,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教学形态”视野下去观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界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拟从问题现状、活动内容、活动评价、书面测试等四方面就2015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初步理解。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现状研究

随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到各地考试之中,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注也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但是作为语文教学的新“疆界”,处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地带的“综合性学习”实际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身份困惑以及由此带来的认识和操作误区。对此,学界是有所认识和警惕的。以下对此做一简述。

对“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具体操作层面。李艳冰指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教学理念不明确,不能很好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二、对综合性学习各方面关注不足,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过程及整体性规划,显得零碎而缺乏系统;三、教师专业素养能力偏低,教学停留在语文知识和课文讲解的既有框架之中,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脱节③。郎云莉认为,目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两大问题:其一是教师、学生重视度不够;其二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够丰富④。田冬梅认为除了教师、学生的不重视以外,教育主管部门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培训不到位,相关理论体系滞后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⑤。《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认为目前“综合性学习”活动症结在于:思想认识有偏差。语文教学仍然被束缚在应试层面;教学资源有局限。教学很大程度上仍固守教材、教参;教学方式单一落后。难以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窠臼⑥。尹美玲站在农村教育的立场上,分析了“综合性学习”面临的难题:农村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受应试教育的禁锢更大;硬件设备不完善制约“综合性学习”;缺乏完善的“综合性学习”课程体系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认为,“综合性学习”的问题包括:一是不能正确处理语文性与综合性的关系:一方面忽视“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味”,一方面又忽视其中的综合性,使“综合性学习”不伦不类;二是忽视课程资源开发⑧。何俊超认为,“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有:师生综合学习投入不足,受到应试教育限制较多;教材设计偏离学生实际;评价方式使用不当⑨等等。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研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由于其“综合”这一特点的客观存在,常常会与其他“学科”形成关联,如何在这种关联中保持“语文”的学科特性,如何经由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有效防止语文“综合性学习”向单纯的“综合性学习”蜕变,是一些论者着力考虑的重点。《教师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语文性》一文认为,要落实“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语文性”,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把握好活动的“语文性”评价尺度,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作为终极目标;二、立足文本,将教材内容融汇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避免活动与具体文本的脱节;三、在跨学科综合中着力关注活动内容与语文能力培养上的共同点,善于将其他学科资源转化为语文学习资源⑩。叶月宏提出了跨界教学活动中杜绝“去语文化”的三大策略:一、贯穿口语交际训练:在小组合作中学会表达;在访问调查中学会交往。二、开展主题性探究阅读:展开群文阅读教学;展开自主探究阅读;三、强化写的活动:填写表格;记录观察;记叙心得。以说、读、写为红线贯穿语文“综合性学习”始终{11}。

王丽影认为,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决于学习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教材衍生资源。发挥教材优势,着力实现统编教材的校本化和本土化;找准契合点,整合语文教学的内部资源;个性化课程资源。实现科学人文的融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12}。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资源的开发,张静仁的看法是:一、着力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的理念和设计;二、把加强学习的实践性特点,促进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作为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三、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13}。吕雪颖提倡关注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利用地方名胜古迹开展综合性学习;利用地方民俗文化开展综合性学习{14}。这两点在众多地方命题的学业水平考试中已经得到了相当的体现。

殷静茹学位论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着力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等问题{15}。

罗悦丹在其学位论文中,通过中英“综合性学习”的比较研究,着力关注中英综合性学习理念、教材编排体例及内容,并以案例研究为载体,探究两国在教学观念、教材设计和思维训练等方面的异同。进而,为语文 “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一、完善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二、完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编排;三、增强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四、明确活动设计的目标;五、增强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16}。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的亮点在于:比较好地厘清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赋予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以学理上的合法性;从教材编排和课堂教学两个层面分析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从教材、教学和评价三方面探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改进策略。作者认为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远非理想,甚至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却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17}。

另外还有一批论文,站在一线教学的立场上,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案例资源为依托对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发表了见解。《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初探》从三方面探讨了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做法:一、借助网络资源与生活素材拓展活动内容;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整合综合知识与语文课程内容;三、调整考核内容,凸显综合性特点{18}。林植F运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引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从两方面探索了这一思想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一是找好“做”的切入点,架设教与学的桥梁;二是扮好“做”的角色,实现“教学做”的和谐统一{19}。《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途径》一文提供了综合性学习的四条路径:一、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开展综合性学习;二、在听、说、读、写中开展综合性学习;三、在社会实践中开展综合性学习;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20}。周艳群就如何开展理想的综合性活动发表如下看法:一、建构多元开放的教学内容:用好语文教材,丰富课外知识,共享“资源包”;二、构建和谐有序的活动过程;三、构建扎实有效的评价{21}。有的论者特别强调“实践”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价值,郭兆志认为可用办刊实践、劳动实践、生活实践来带动、推动语文综合性学习{2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实践策略》强调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须把握的几方面重点:一、把握流程:应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四个环节;二、关注进程:注意价值定位、方法选择和评价方式等的指导;三、方法指导:包括主题选择和分解方法、方案制定方法、社会活动方法和校园活动方法;四、正确评价:坚持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和多元性{23}。《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板块: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就如何具体开展综合性学习课堂活动提供了三点策略:确定主题、制定计划;挖掘资源、开展活动;整合内容,写作实践。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在作者看来还是不能离开语言表达训练{24}。袁爱国的论文凸显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生命教育价值,“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关注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领悟生命的奥秘,体验人生意义,才能使教育的生命境界得到提升{25}”,这种对生命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重要性的强调目前是不多见的。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研究

从论文、论著数量上看,目前国内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的研究还很不够,基本属于起步阶段,但从既有文献来看,对评价问题已呈现出多元化的端倪。

申宣成论著《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就表现性评价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介入得出了三方面的结论:一、表现性评价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匹配;二、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需要诉诸一定的基本程序;三、集合性案例研究结果证明了应用程序的有效性。同时,他还指出了表现性评价在介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一是表现性评价的适切性;二是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条件:教师的评价素养、耐心和勇气;学校的支持鼓励和行政力量的导向和推动。该书七、八两章的案例研究为教师深入研究表现性评价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26}。

《PTA量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初探》利用美国沃尔夫德和安迪生开发的PTA(基本要素分析)量表为教材中“寻访园林之美”单元综合性活动设计了评价量表,确定了说明要素、鉴赏要素、合作要素、“引注格式”要素、加分项目等五个评价要素,并分别赋分,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综合性活动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反响{27}。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业评价研究》围绕“评价”问题谈了三个方面:评价现状分析。评价工作由于认识欠缺、方法失当或升学率的压力等难以有效展开;构建评价体系。评价过程建设:一个完整的评价过程应包括准备、开展和总结三个阶段{28}。

《破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难题》提供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的三项策略:一、表现性评价匹配综合性学习。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行为过程和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与综合性学习的理念目标互为表里。二、构建多维评价内容。文章建议从人文素养、探究合作、问题解决和个性心理四个维度出发展开评价。三、指向真实情境的评价任务。在设计评价任务时关注两点:任务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契合;任务程序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29}。

于保东关于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维度的思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评价维度的整合。在评价过程中应整合课标、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四个维度;二是评价着眼点的统摄。在评价过程中需统摄学生自主性、学生合作态度和探究精神、学生创新精神、学生情感体验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等五个着力点{30}。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书面测试研究

即使从应试角度来看,如果忽视语文“综合性学习”,也会给语文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随着国家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不断推进,随着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的不断变革,培养学生利用语文素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正在逐步成为各地语文命题的关注焦点。

有论者对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进行了如下分类:撰写标语类;活动策划类;劝说邀请类;材料提炼类;探究结果类;表达看法类{31}。《从非连续性文本谈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结合《课程标准》和语文版教材“综合性学习”着重探讨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32}。洪彦芳就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书面测试的命题现状进行了思考,认为目前的测试存在着内容单一,游离教材,缺乏过程和个性等问题{33}。

五、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几点思考

如前所述,既然我们承认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教学形态”,那么就有必要重新审视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必须要扭转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局面,更多地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诉求,让学生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

第二,学生和教材的关系。目前的语文教科书大部分篇目以定篇的形式出现,笔者以为,学生和定篇的关系有三种:学习定篇、用定篇学、通过定篇学。第一层是学习定篇中的文化知识或语言知识等;第二层是学习定篇中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等;第三层是经由定篇提供的知识、观念和方法进行自由的探索、思考和创造。这就需要教材为学生展开“综合性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装备,目前的语文教科书普遍缺乏对“综合性学习”的系统规划,内容编排失之芜杂、缺乏条理,且在相当程度上脱离现实,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教科书,在传统意义上的定篇教学和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之间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逻辑联系。

第三,教师和教材的关系。“综合性学习”是对“用教材教”这一理念的深度落实,教师要学会利用教科书篇目达成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而不是被教科书篇目所左右。

第四,学生和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关注社会问题,用所学到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文化知识去解读或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够根据一定的要求,以符合逻辑的语言来陈述这些问题,乃至表达自己的价值判断。

第五,教师和社会的关系。教师对社会的理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是“综合性学习”活动得以成功展开的前提和基础。

第六,教材和社会的关系。提高教科书中“综合性学习”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度,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用好教科书,发挥好语文教科书在指导学生知人论世方面应有的作用。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新疆界,充满了别开生面的挑战和丰富多样的可能性。只有处理好以上六方面关系,它才能在一线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

――――――――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王荣生、申宣成:《语文综合学习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③李艳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知识经济》,2015年第3期。

④郎云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第4期。

⑤田冬梅:《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的研究》,《科学中国人》,2015年第8期。

⑥韩书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快乐阅读》,2015年第24期。

⑦尹美玲:《农村高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的现状及应对措施》,《课外语文》,2015年第22期。

⑧吴跃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课外语文》,2015年第24期。

⑨何俊超:《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课外语文》,2015年第22期。

⑩康爱春,张俊娜:《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语文性》,《基础教育论坛》,2015年第10期。

{11}叶月宏:《在跨越课程界限中杜绝“去语文化”》,《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2期。

{12}王丽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与实践》,《赤子(上中旬)》,2015年第23期。

{13}张静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资源开发策略》,《新课程(中学)》,2015年第6期。

{14}吕雪颖:《有地方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开发》,《好家长》,2015年第4期。

{15}殷静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16}罗悦丹:《中英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比较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17}浦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18}洪海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初探》,《考试与评价》,2015年第11期。

{19}林植F:《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文学教育(上)》,2015年第1期。

{20}杨凤:《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途径》,《陕西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4期。

{21}周艳群:《如何开展理想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天地》,2015年第3期。

{22}郭兆志:《用实践带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第33期。

{23}苏洁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师实践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32期。

{24}赵世昌:《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板块: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新课程(中)》,2015年第7期。

{25}袁爱国:《融通: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品质》,《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年第1期。

{26}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大象出版社,2015年版。

{27}翁靖琳:《PTA量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初探》,《教学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年第1期。

{28}冷新武:《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业评价研究》,《才智》,2015年第36期。

{29}蒋惠琴:《破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难题》,《人民教育》,2015年第20期。

{30}于保东:《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维度整合与着眼点统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11期。

{31}周启群:《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热点题型例析》,《初中生》,2015年第3期。

{32}陈美兰:《从非连续性文本谈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教学》,《语文学刊》,2015年第3期。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教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都在逐渐地改善,许多初中一线教师与学者都将“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形态,教师对“综合性”教学十分重视,因为综合性教学能够从整体上反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了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应用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综合性学习是一片全新的学习领域,它的出现对于语文教师如何高效地进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应用的重要性,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应用,可以促使语文教师更加全面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解决语文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的局限问题。其次,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应用,也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并不断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语言的基本运用能力。

二、综合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进行综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三个方向,第一综合教学的拓展性,综合教学时内外部的系统教学,相比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在知识层面和教学方式上都要求有所突破,具体来看,综合教学要求教师在知识层面上囊括更广,包括:社会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哲学学科等,通过将教学内容与众多学科相结合,挖掘教学内容的精华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第二创造综合学习情境,综合教学不仅是理论上的教学,更是实际内容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将综合理论知识搬入课堂,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经验,如在课堂情景设置上赢多增加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影响,引入可用的知识体系,进一步丰富课堂,但这里要注意一点,现在许多学校的综合情景教学模式化严重,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影响了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摆脱“教学表演”,只遵循教学必然规律将能用且与语文课堂有联系的内容纳入到情景教学当中,从实际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提升。第三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里的交流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课堂内外的互动交流,即在开展综合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积极引导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不足,同时积极拓展课下交流空间,了解学生的水平,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计划处合理的教学进度;第二个层面是处于教学和教学之外的互动交流,在教学中积极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之外应当与学生进行综合交流,这比课下交流要更为贴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层次,同时要了解学生问什么处于现在的学习层次之下,只有追本溯源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到积极引导。

三、促进综合性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效果的措施

(一)语文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教学方法的配合,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单一性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例如,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学科类的文章,还可以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适量的阅读任务,并针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

(二)将课程资源进行扩充

课堂中,学生扮演者主要角色,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使用的教学资源不外乎那几种,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在教育制度改革后,教师对教学中的有效资源进行有机利用和整合,课外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有效融合能把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让教学方案更具生活化,学生对待教学能让的态度也会有很大改善。

(三)鼓励学生积极实践

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后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巩固;在实践中学生会发现很多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产生新的认知。言而总之,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践,并在实践中得出新认知。教师在实践中应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引导,综合考虑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正确的评价,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四)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研究中,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已经被纳入课程教学的标准之内。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主要是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结果或者综合性学习方法是否取得成效,而且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确定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逐渐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的整体教学计划,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教学环境。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长此以往,将会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四、结语

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且在学习成绩方面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促进自主能力的养成,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在其他学科中进一步推广。通过对上文的论述,使我们对综合性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文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J].作文教学研究,2011(2).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重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讲究素质教育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综合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言非常重要,结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结构的特点,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恰当指引,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培养学生、说、读、写能力

初中语文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苏教版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比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课文几乎都是诗歌,有关于长征的诗篇《七律·长征》,有关于爱国情怀的《革命烈士诗二首》、有关于至爱亲情的散文诗,还有古诗,诗歌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最好的方法,诗歌内容精简,感情丰富,易于朗诵,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语感。对各种类型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可以让学生明白诗词的历史渊源和深厚情感沉淀,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好的启蒙作用。

2.注重与其他资源的相互整合

苏教版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具有很好的整合功能,进行综合性学习不仅整合了系统性的教材知识,而且整合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交叉内容,语文的教学过程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是对社会生活方面的有机整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与阅读、写作单元的内容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通过创设情境,融合为一个主题,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语文能力。比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的课文,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可以很好地整合多方面的内容。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的课文有哲理散文,有抒情性散文,有说明文和议论文,还有古代诗词和社会生活实践以及写作锻炼等内容,进行综合性学习而不是单一强调某个部分,可以从整体上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不仅可以穿插讲解哲理,而且可以融入社会生活实践。

3.综合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

在实施苏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注重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创新,他们通过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发挥到淋漓尽致,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综合性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活动,比如说,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一些文艺气息浓厚的作品,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或进行演讲,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采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竞赛等,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比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就有要求学生写演讲稿的部分,当进行《悼念玛丽·居里》一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讲解演讲的方法方式等内容,不仅仅是学习课文内容,也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某一话题进行演讲。通过开展演讲,学生就会主动应用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提高了应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一、具体做法:

20xx年9月份,学校委派初中部有关教师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班,对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有了初步了解。很快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导小组和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并送到先进学校现场观摩,增加感性认识。

20xx年9月中旬,课程正式开始实施,学校在全校师生范围内进行了动员,强调它对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作用,对学生成长,个性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

出于慎重实验的考虑,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推进规划成三年计划,第一年在初一部分班级试行;第二年在初一全面展开,初二部分班级实施;第三年覆盖初一、初二全体学生,在初三进行试点。在20xx学年度,学校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方针,成立了“初中生早餐调查”“某型模型火箭留空时间的研究”“水资源的调查”“汽车你,我,他”“珍爱我们的家园”等重点课题组,安排专人蹲点负责指导,期望通过活动促进教师的成长。

二、一些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要逐步推行

实践中我们发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切不可有一蹴而就的想法。

①为了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在活动开展的初期,我们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师培训上,在建立一支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期望产生“裂变”效应。对于重点教师的培养,学校应在财力、物力、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扶持。

②坚持领导蹲点制度。活动初期,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非常的充分,工作不够主动积极,教学组织上往往也是无从下手。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坚持领导蹲点制度,加强对有关部门教师的监督、管理、指导和帮助。实践证明:我们必须做好大持久战的准备,扎实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对课程资源的再认识

第一学期,由于无论是组织者还是教学管理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理解不深,总是为课程资源的匮乏而苦恼。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不必抱怨学校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底蕴的不足、学校所在地的人文环境不足,农村自由农村的优势,更何况,如果我们放眼整个无锡,我们咳利用的资源真可谓源源不断。

3、探索优秀的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否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随着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了解,很多老师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存在着多种可行的形式,能否从中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探索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今后阶段的研究重点。

4、课题的选择

对于课题的选择,一开始我们显得比较茫然,有些课题离学生太远,很难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实践中我们发现,我们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角度选择恰当的课题。某种意义上讲,选择恰当的课题是综合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虽然理论上讲,课题的选择权在于学生手中,但实际上,初期这项工作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取得的成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具体由初中部负责实施。20xx年9月份以来,初中部有关同志认真组织有关同志参加有关培训,查阅相关资料,到部分学校学习取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初中部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学校层面的实施方案,确定实施步骤,建立导师组,成立课题组。一年来,学校有多人的设计方案获锡山区以上奖励,王伟亚老师的《初中生早餐调查》获无锡市一等奖,刘虹老师的《水资源的调查》获无锡市二等奖,学校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获无锡市二等奖。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我校涌现了一批骨干教师,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抵触转变为喜爱综合实践活动。

四、结束语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一年以来的工作,我们感到欣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广大教师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日益浓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将有更多的学生受益。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在初中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素质教育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越来越引起人们和社会大众的关注。随着学生的逐渐成长,老师和家长们认识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非常低。而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高峰期,此时也是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的重要阶段。初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能够进行简单的探索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应用中动脑思考,主动参与社会活动。让初中生能够在仅有的初中生活中实现实践能力的飞跃,为以后踏入社会打好理论基础。

二、在初中如何实现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创新

首先我们要知道初中阶段的综合实践课程都有哪些。初中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包括:科学技术活动、社会教育活动、文体艺术活动。这些活动基本囊括了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培养的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制力、人际交往能力、艺术欣赏能力,认知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优良品格,所以说综合实践课程是初中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

例如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我们可以请学生利用在初中物理课上学习的电磁感应原理自己搜集材料,来做一个电动的小玩具、小发明等等。在制作期间,学生可以去寻求老师和同学,甚至家长的帮助。这样的活动对初中生学习的帮助显而易见,将学习物理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具体的实践中,就是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抽象的“电与磁”的概念,通过自己动手变成实际的东西,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对学习自然科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综合实践课也要注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我们可以利用综合实践课到养老院、福利院探望孤寡老人和孤儿,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尊老爱幼的优秀品格,以及增加初中生的博爱、普世情怀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还可以教学生学习他们喜欢的简单的乐器,如竖笛、口琴、笛子等,来增强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初中的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创新形式,但都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出发点。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信息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159-02

1 综合实践教学对学生的作用意义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所以在今天被淘汰,是因为它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教师与学生过于注重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操作与实践,这就造成学生考试分数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用处的不良现象发生。而综合实践教学则不同,它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与主观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操作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甚至是思想观念等都可以得到正确的引导与培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提升其他学科的学习成效 通过综合实践教学,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有着积极作用,因为综合实践教学可以与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配合开展,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对这些学科的知识加以验证与利用,这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深入,从而提升学习成效。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相比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等传统学科而言,综合实践教学的开放程度更高,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进而逐渐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2 提高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实践教学 在初中综合实践教学中,必须要对教学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一方面要保证完全完成教材中的内容教学,另一方面要给学生留足充分的实践活动与自我体验时间,不能造成这两者之间的失衡。因为综合实践教学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与主观活动,将教材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相对降低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理论知识教学就没有必要了,因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实践活动都必须要有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如果缺少了理论知识基础,那么学生的实践活动就会陷入混乱,起不到有效的作用[1]。

以上是从微观层面对综合实践教学进行规划与安排,从宏观层面来讲,同样需要对综合实践教学进行规划安排。

首先,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应当以培养其对于综合实践的兴趣为主,让学生知道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能够完成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这样一来就能建立起他们对于综合实践教学的学习兴趣;

其次,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就应当以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让他们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难题,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最后,在初中三年级这个阶段,就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主,即带领学生从学校走进社会中,对学生进行社会化的综合实践教学,如让学生实践如何保护大自然,到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志愿者活动,等等,这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也能够培养起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观。

例如,笔者在针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时,就有意将英语与综合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众所周知,我国初中学生英语书卷考试成绩高,但在实现生活中很难真正应用英语,英语实践能力不理想,这是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个弊端。因此,笔者通过与英语教师的沟通配合,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故意采取多种方式,来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实践应用力度,如组织学生编排英语话剧,阅读英语著作,每天定时收听收看用英语播报的新闻,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

笔者与英语教师一同设计一套专门用于评价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标准,分别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个维度的能力进行评价(每个维度满分100),发现学生“听英语”的能力从之前的72.8上升到88.6,“说英语”的能力从75.2上升到89.8,“读英语”的能力从78.3上升到90.7,“写英语”的能力从80.4上升到92.6。

合理提高综合实践教学效率 综合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的质量,另一个是教学的效率。重质量轻效率,或是重效率轻质量都是不行的,必须要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同步上升,才能真正提高综合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要提高综合实践教学的效率其实非常简单,只要保证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能够刺激学生的探索欲望与主观能动性即可,而这恰恰又是综合实践课的优势所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天生就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与求知心理,只要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就能够在瞬间激发出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有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保障,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这应当是毋庸置疑的。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然后逐渐步入教学主题,或是以社会中的热点话题作为切入点,吸引他们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教学。

比如,环保就是一个非常热点的话题,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当前的环境恶化状况,并告知学生如果任由环境这样恶化下去,人类以后面临的又是怎样的困境。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产生危机意识,他们就会迫切想知道应当如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生活中又有哪些保护环境的行为是能够做到的。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教师再进行教学,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使综合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到双重提升[2]。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从认识方法到理解方法,再到掌握方法并有效运用,学生要历经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进行方法的巩固和提炼。在实践活动实施全过程中,当学生在方法的运用上存在较大困难时,教师可采取参与式交流的方式进行适时的跟随式指导,有效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方法,使他们对方法的认识提升到一般方法论的高度。教师可以专门设置一个沟通交流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讨论活动方法的运用情况,交流“运用了哪些方法、具体是如何操作的、获得了什么成果、有哪些要改进和反思的地方”等问题。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和同伴在方法运用上的表现,交流在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智慧与经验,进一步明确运用活动方法的步骤及要求,让方法从知识的形态逐渐迈向技能的形态,最终成功转化为学生的能力[3]。

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渗透,在今天的教学工作当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多见。在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增强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来向学生做课前的相关知识介绍,利用PPT来分步讲解实践活动的操作方法等。另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互联网途径来自主学习,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方法。不过,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辨别网络信息,自觉主动抵御不良网络信息,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网络道德观念。

3 结语

总之,综合实践是一门对学生今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战略意义的课程,教师应当不断加强教学研究与实践力度,提高综合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学当中获得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创新实践[J].山西教育:教学,2014(7):50-51.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活动化教学

一.课题的界定

“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形式。它不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一度盛行的“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虽试图解决传统语文教学遏制学生主体性的问题,但它与一般的语文课相并列,将语文课的知识性(或学科性)与活动性割裂开来,形成纯粹的知识分析课和单纯的语文活动课,显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而我们提出的活动化教学正是力求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它也有别于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而我们提出的语文活动化教学立足于课堂教学,正好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互为补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意义

1.活动化教学实践有利于改变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现状,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长期以来存在着大量的课文分析和以“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的所谓“启发式”教学,导致学生普遍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出现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活动化教学以大量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习得知识,无疑将会为改善师生关系、营和谐教学氛围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2.活动化教学实践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化教学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将彻底改变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努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活动化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克服学习意志薄弱等不利因素。活动化教学将相对枯燥的语文知识学习巧妙地化入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避免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不利因素。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探索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某些规律,改变初中语文课堂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现状,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探索形成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围绕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如下内容:

1.研究设计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方法。也就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个个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

2.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设计。即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用合适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将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

3.研究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操作流程,构建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基本模式或一般模式。

4.研究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模式在散文教学、诗歌教学、小说教学、说明文教学、议论文教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四.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制定课题研究与管理的相关制度。2.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反复调研、反复讨论,查阅新课改和活动化教学等方面的专著,确定课题研究计划与方案。3.广泛占有资源,征订《语文教学通讯》等专业杂志,购买《活动教学原理与方法》等教育教学专著,开通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等专业网站。4.邀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

研究实施阶段: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月会制度,将活动化教学理论与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反复讨论、交流,逐步形成对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的共识。2.联系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征集导学、探究、运用、拓展等教学诸环节的课中实践活动,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1~2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力争结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设计出一批实践活动,供教师在教学中选用。3.围绕“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设计”这一主题开展理论思考、论文征集、课堂教学研讨等系列活动,力争总结出简洁明了、易记易懂、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口诀。4.邀请专家进行中期检查、评估,并结合中期评估意见对研究工作做适当调整。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教学;初中政治;方法;综合运用

一、初中政治教学综合方法运用概述

政治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初中政治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鲜明的特点,实践性非常强。它注重理论,同时又要求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学会掌握系统的、复杂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在熟练把握知识的同时,又要联系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件和一系列问题,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深入挖掘理论和实践的交叉和融合之处,教育部明确强调政治教学要注重教育的主动性、时代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此外,初中政治教学的教学对象为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在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下,如何为其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世界观念和人生发展观念是政治教学的另一大难题。初中政治的教学环境复杂多样,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也是政治教学中应当考虑的因素。

由此观之,政治教学相对其他科目教学来说,更加复杂,需要政治老师充分考虑到政治课程的时代性、实践性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很强的政治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教学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老师要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合理、正确的运用各种有效地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好学、乐学、会学。

二、综合运用政治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1、统筹协调,合理整合原则

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需要考虑教师所教班级的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统筹协调,实现方法的合理整合。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所教课程的具体内容,在教授政治课本的不同内容时,需要老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整合,综合运用。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需要一定技巧来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政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增强学生课堂活力。课堂气氛的调整,由于政治是一门实践性和社会性很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不能仅仅依靠老师灌输来教学,需要老师采取措施,调整政治课堂气氛,为学生学习提供好的环境。老师运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这对老师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是个很大的挑战。

2、以优补劣,扬长避短原则

由于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多以在综合运用时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特点,结合需要教授的内容,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在选择时,要充分弄清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坚持以优补劣,扬长避短原则,找到相互补充相互辅助的方法,将各种互补的方法结合加以运用,取得最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合理组合,扬长避短,教学方法优劣互补,利用不同方法的综合效应教授课程,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很大帮助。

3、整体为重,因材施教原则

在教学中,不同学生对政治课程的把握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不相同,有的学生对政治有很好的理解学习能力,而有些学生择谈政治“色变”,政治学习能力差,理解水平低。所以,老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此外,在课堂上,老师讲课过程中综合运用教学方法还应对班级政治学习水平有一个准确的合理的定位,在这个基础上,对政治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时才能选择最适合大多数学生水平的方法,提高整个班级的政治学习水平。

4、结合实践,探索创新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政治老师应该总结经验,并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的方法选择,方法运用是否合理,能否适应学生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求获得新的教学方法和实现运用的创新。

坚持结合实践,探索创新原则,在实践的土壤中,为自己综合运用初衷政治教学的教学方法,实现创新和突破获得动力。只有结合实践,不断创新中,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政治教学的发展趋向,为政治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综合运用初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技巧

1、在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时,将前后内容相联系,加深学生印象。在讲授生命健康权时,通过前面的学习, 学生已经对权利的概念、内涵和作用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就可以将前面的知识导出要教授的内容。这样,在帮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的同时,也引出了下面的内容。在课 前还可以让同学自主复习前面的权利部分内容,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对生命健康权形成初步的认识。课上学习中,先由学生自主讨论,再由老师点评。

2、在了解学习任务和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辩论的形式,提高学习兴趣。在讲授我们的权利义务内容时,为帮助学生了解公民有哪些权利义务,应如何理解这些权利义务并且正确的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老师可以首先列举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明白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权利的和义务。如消费者的相关权益和孝敬父母的义务。然后让学生自主组织一场课堂演讲或辩论,加深学生对权利义务的认识和理解。

3、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教授权利义务一节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自己提出相关问题,并且自己探讨。并且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必须具备维权意识和义务责任意识,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际生活中,起到政治教学的本质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结束语

初中政治课程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社会性课程。政治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构建“三观”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思维有很大帮助。综合性的引用不同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和能力有很大帮助。初中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上四条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技巧,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迭军.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践[J].科学咨询.2014(2).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由“理想课程”转化为“文

>>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初探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浅谈对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 《窗户的玻璃碎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反思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反思性学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讨和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课后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的反思 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对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 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技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反思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曾宪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2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由“理想课程”转化为“文件课程”,形成了国家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开发指南的整体框架。鉴于全国有许多地方已全面启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对该课程实施者和部分学校管理者进行了访谈,以此分析目前的实施情况,并为后阶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反思之一:课程价值的追求与现实取向的偏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价值在于弥补单一学科课程的不足,通过它全新的教学方式的辐射,带动学科课程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然而,学校和教师在实施该课程时的价值取向却发生了根本的偏移。一是某些学校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导致课程实施中出现许多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如以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提升学校品牌为惟一价值追求,当有上级检查时开出一些课来做样子;二是在经济体制转换的复杂环境中,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从传统的集体主义向利己主义偏移,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决定对工作的取舍和投入精力的程度。调查发现,有大部分教师在课程伊始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失去了热情。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复杂、琐碎的指导工作和相当广泛的指导空间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精力,而经济收入却不如中考考试科目。

反思之二:课程执行的难度与教师素质的薄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教师要设计整体的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中要对学习内容、目标要求、组织方式和时间分配等做出安排;在组织实施活动课程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条件;这门课程的特点又决定了没有现成的适合所有学校和班级的教材和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因此,该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追溯教师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和毕业后作为教师所受到指导的过程,主要是在分科教学的环境中,受学科教材、教法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多年来所受到的影响以及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使他们更适应传统的学科教学形式。在完成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教师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上的滞后,对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目的不明,对其本质不了解。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玩玩、说说、动手制作即为活动课。在活动中学生、教师的地位、任务不清,教师不知道使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去活动,离不开教材的束缚,摆脱不开“教”的方式,在头脑中缺乏学生自主活动的概念,面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往往是束手无策。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的改变更是受简单的分数评价的影响,教师更是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学校甚至干脆忽略评价这一环节。

反思之三:课程概念的混乱与理解操作的困惑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左右的教师不清楚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的内容、学科兴趣小组内容、学科课程中实践活动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原因之一是这些概念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术语,基层教师很难分清其中差异;加上许多活动课教师兼任学科教学工作,这样的状况可能使两类课程混淆不清。原因之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规定本身具有很多的模糊性。教育部的文件虽然规范了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的主要内容为: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信息技术教育四大块,但仔细研究这些规定,发现四部分内容的划分有很大的模糊性,使操作者感到困惑。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存在于任何课程领域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其抽取出来与其它三块内容并列,概念上有叠加重复之嫌,更令许多老师难以理解,在实践中也难以单独操作。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开展常常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技、信息技术教育发生联系,它作为通适的学习方式比单独列为课程内容更利于课程实施。另外,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有较大不同,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完成,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多以信息技术为探究手段,或作为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途径。再者,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单独的课程领域更为合适,因为它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有很大差距。

反思之四:课程的整合特点与课时规定的分裂旧课程单一的课程结构、相对封闭的学科体系严重脱离时展的需要,综合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课程综合化是科学本身自然统一性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本质反映;综合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特点。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是这样执行每周不少于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这一国家标准的: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规定为一节劳技课、一节班会活动课加上一节信息技术教育课,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一个要素,即综合性。它的内容和目标都是综合的,综合教育的思想是该课程的最根本理念。这种异化了的课时规定,严重背弃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原有理念,又让它如何去引导教学?

调整措施: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与不足,应作以下调整。

1.教育行政职能机构应建立专门的部门对活动实施进行专门管理,加大督导力度,坚决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2.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室也应有专人负责(因为其它学科课程都有专门的教研人员)。这样便于经常开展常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撰写经验论文、分析活动方案、编制活动案例,提高自身认识,组织教师相互交流,传播先进做法和经验,给一线教师多创造锻炼机会。另外,要集中市、区教研力量对教师在掌握活动课基本规律、活动方式、指导方法、评价措施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操作层面的指导。

3.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因其它课程领域均有“科组”负责),并形成倾斜的管理评价机制,营造课程改革的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创新人才和传播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

4.大学或师范学院应进一步增强对教师研究专业性问题的支持。专家、学者要为教师进行理论层面的辅导,包括国内外教育形势与知识经济的需要,现代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体系的发展、沿革等内容。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 认识;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009-00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新的数学课程中应该有让学生“用数学”的内容,通过“用数学”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势在必行。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开设好几年了,尤其是学校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研究以来,活动更是红红火火。下面笔者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谈谈自己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认识。

1.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1.1趣味性原则。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种最重要的成分,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学内容和教法上要生动有趣,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实用性原则。实用性主要是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确实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注重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用性,其实质就是要增强活动的数学思维含量,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资源,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1.3多样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讲座、讨论、竞赛、游戏、实验、操作、调查、撰写小论文等。

2.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步骤

2.1制定计划。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每学期初,教师要在认真研究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时间、形式。这样就有效的克服了综合实践课的随意性,使活动有序、有效地实行。下面是笔者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的一部分。

2.2课前准备。准备工作应由教师和学生分头进行。教师应根据活动计划写出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综合实践课的内容,结合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活动程序,同时还要考虑活动中会遇到的问题,准备好对策。综合实践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因此,教师必须付出一定的精力,做好周密细致的安排。

2.3精心组织。综合实践课与课堂教学有很大差异。它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导演来安排的。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才能和高超的导演艺术。此外,教师自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是上好综合实践课的必备条件。

2.4认真总结。活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写出活动报告,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活动情况及效果进行评析,并做好记录,写出活动总结。根据教师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和学生的活动报告,进行活动成果展示和评奖。

3.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3.1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常常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例如,有的调查活动会在户外进行,且活动持续时间长,会因天气、节假日、时间段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必须用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有顽强的意志。又如有的实验操作活动,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失败,这也要求学生要有顽强的意志。学生在努力探索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其顽强意志得到了培养。

3.2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一个宏大的过程,基本上不可能独立完成。这就要求学生从实际需要出发,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技能。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积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人与人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相互团结的协作精神。

3.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充分尊重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这样,学生就从活动中学会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了与他人协商,学会了尊重他人,健全了学生人格。

3.4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体现数学跟生活的联系,直面实际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3.5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综合实践活动后的总结和反思,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可以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思维品质。

3.6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数学的应用观念,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初一一学期的活动开展,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

此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要想真正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自觉深入的开展研究活动,积极学习教育理论,钻研教材,搜集和整理好材料,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研究教学方法,同时大胆进行实验探索,从而提高了我们教师的业务水平。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也说:“智慧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于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你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教育大师的话深刻的告诉我们:“探求的意义在于经历。”那就让我们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创造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条件和氛围,让他们在活动中放飞思维的翅膀,在数学的天空中自由、快乐的翱翔。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在综合实践中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E-c/2011/2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李铁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