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

临床实践论文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

1医学生临床思维存在的问题

1.1片面思维:一些学生在进行病例分析时,不能全面细致地对病史、体格检查进行分析,过分看重辅助检查的结果,而忽视系统分析,考虑问题局限、狭窄。

1.2简化思维:一些学生单纯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不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盲目相信某些先进检查方法提供的数据或图像护理论文,直接得出疾病的诊断结果,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1.3表面思维:把现象当作本质,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运用医学的基本理论,对各种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使临床症状体征表面化,缺乏综合判断的能力。

1.4印象思维:有些学生凭直观印象,对符合自己印象的病史、体征或辅助检查资料感兴趣,对资料进行任意取舍,把一些支持自己论点的资料作为判断疾病的主要依据,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临床判断的资料任意删去,做出偏面的诊断,制订出不完整或者不正确的治疗方案。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客观规律。

2对策

毕业实习是临床教学过程中实践最多的一年,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因此笔者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供同道参考。

2.1在带教过程中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2.1.1加强床边教学:查房时应针对病人,应用新的医学模式,讲解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一定要重视用系统化整体观综合分析,不能停留在更改医嘱、对症处理。对给予的处理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只当观察员、记录员,应养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并注意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实习效果。

2.1.2增补临床专业新知识,重视医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定期举行讲座。目前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故应举办专题讲座,疑难病案、大手术病案、死亡病案讨论,医疗差错事故的分析,参加会诊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与经验,扩展视野,增强责任心。在讨论中以学生发言为主,带教老师引导,使学生在兴趣中获取知识,在讨论中培养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转变观念,不能只依赖现代技术设备,见物不见人,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忽视医学事业的人道主义本质。随着社会进步,疾病谱的演变,对医护卫生保健服务的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后者包括保健康复需求的扩大。医学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应该强调学生的技能、价值及态度的获得和发展,要让医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能获得职业能力和价值观,并重视以下能力的培养。

a)临床技能:是要求医学生掌握的最核心的技能。除进行诊断学和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外,应加强人际交往技能、职业行为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机械操作。

b)学习技能:医学生不能满足书本知识,套用书本知识,应养成主动地、自觉地更新知识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c)科学方法技能:要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这就要求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增强情报意识,掌握文献检索和医学统计学等相关技能,重视临床科研能力的养成。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临床实践教学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生毕业后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国家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对未来高质量医疗保障的期待发生深刻变化,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面临的教学资源更加有限,毕业选择更加复杂。顺应新医改形势和医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和医学综合素质,完成临床实践教学保障任务,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社会和研究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1临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医院方面。1.1.1医改冲击下的管理机制滞后。在国家大力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的当下,面对适应健康中国要求的医药卫生机构统筹运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科技创新机制等尚待建立,及医学实践人才培养类别的多样性,临床实践教学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要求亟待规范、完善,而医院实践教学管理仍延续既往的管理机制,缺乏针对性。1.1.2医患紧张下的医师人文缺失。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少数医师素质不高、医德缺失,以及态度恶劣,缺乏医者仁心的人文理念,不愿与患者耐心沟通,成为压垮医患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医患关系互不理解,患者对临床医师人文素质的认同度普遍较低,诱使医患矛盾不断升级[2]。医患纠纷发生的一项主要原因,即医务人员医德约束力不够[3]。医院作为医疗市场竞争的主体,在追求适当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忽视医务人员人文关怀的再教育,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冷漠、“大处方”、“回扣”等现象时有发生。1.1.3绩效文化下的教学指标欠缺。有效的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模式是医院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医院的绩效文化又是影响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直接因素之一。面临大量的临床、科研和教学任务,医疗门诊、手术量、护理、感控和科研等方面均建立较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临床教学绩效内容仍存在诸多缺失,如绩效量化欠缺、可信度不足等。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以签到率或考试成绩等考评实习生临床表现过于片面,尚不能有效地反映实习学习质量;二是实习生临床学习期间提升的是其综合素质,无法做到精确全面的量化;三是实习生的实习目标定位各不相同,还有待提出更具个性化的评价指标和奖惩体制。1.2教师方面。1.2.1政策层面。市场化的公立医院价值取向往往使医院认为只有拥有高新技术、高精尖设备和高效的医疗团队,在满足其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履行其他责任[4]。在这种认识的驱使下,身份的多角色、工作的主次要、现实的认同感使得临床医师这个实践教学主体不得不面对现行医疗体制下职业难寻、岗位竞争和晋职晋级等现状。临床教师大多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的最大化,在医、教、研并驾齐驱的专业要求下只能疏于教学,被动地在教学大纲框架范围简单应付,无系无序。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需求难以保障已是不争的事实。1.2.2个体层面。临床教师在历经包括职前、入职、在职乃至退休在内的整个专业生涯,其发展进程中所呈现的阶段性发展表现,除专业理论和技能外,与其成长背景、性格素养、接受教育、社会阅历、人际交往、处事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相关。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受医疗保障需求的增加、卫生教学资源的有限、人文关怀要求的提高、医疗职业风险的防范等影响,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精力分散,教学投入存在不足。1.2.3督教层面。教师,教书育人解惑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传教做人做事的品质和作风。由于存在临床教师资质标准不一致,考核体系不全面,评价指标不完善,督导督学不认真,以至于教师资格准入制的多样化和管理机制的形式化。有的注重单一的技能操作能力,而忽视教师应有的素质、教学态度、教学潜质等综合能力,不会管、不想管、不敢管的教师仍为数不少;有的缺乏教学系统培训,仅凭经验按照个人的认知进行单一带教,带教能力参差不齐、形式多样,教学督导形同虚设,无督教的情况下无形中降低教学质量。有的对学生重使用轻管理,重理论和技能的传授,轻学生思想建设、品质作风、服务意识的培养,教与管脱节。1.3学生方面。1.3.1自身学习。学生学习侧重知识记忆,对知识来源及发展兴趣不足,缺乏客观逻辑分析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科研能力是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5]。首先,就专业特性而言,学生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对实践性教学内容难以产生共鸣[6]。其次,就业、考研升学压力,及技能操作机会因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减少,使得学生更加关注学习后期的发展,从而影响着学生实践学习的兴趣、能动性及临床思维的构建。1.3.2教学形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专业学习知识的超前性和知识使用价值的延迟性等固有特性,很大程度上既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学习的自主性,也易诱发学习浮躁、学习功利性的倾向,导致学生急功近利、巧立名目学习投机的行为。当然,学生个性特征、成长背景、价值取向、认知态度及行为方式等,与学习认知、临床能力,以及职业培养、塑造等都具有相关性。

2管理对策

2.1医院方面。2.1.1创新教学理念。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医院能够灵活地运用创新理论,对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创新教学理念首先要求医院确立“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建立“一把手”的教学管理体系,探索医、教、研的联动管理机制,依托临床教师发展的主体,规划医院全面建设发展体系的顶层设计与教学的组织实施,确保医院各系统高效运行。实践证明,临床带教教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是做好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8]。2.1.2遵循教学规律。完善保障监控体系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是保障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主要手段[9]。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包括组织管理体系、设计实施体系、制度监督体系、支持保障体系和考评奖罚体系等内容,这无疑对实习生具有重要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作为临床教学医院,教的内涵建设、学的积极调动以及教学体系的完善是有效统筹和有力监督的有机统一,而“教”、“学”、“管”的规范考评体系,又可促进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人格魅力的提升。2.1.3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师生互动本能师生互动的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其成效取决于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因此,师生学习交流平台的搭建,不同授课对象讲学方式的调整,或者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情景化的设计等,均有利于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和提出质疑。如在教学机制上,可展开“一对一导师制”,将学生专业学习、工作态度及综合表现的评价与教师带教质量、绩效考评挂钩;也可试行“教、学绩点考评制”,将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按类分成若干绩点,实行教学质量背对背互评,其总绩点作为最终评分。鼓励学生直接参与临床教师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或学术交流会议等实践活动,体验“教”与“学”的真实内涵。2.2教师方面。2.2.1教师生涯的发展规划。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是以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等作为专业人员从业依据的[10]。正如费斯勒(RalphFessler)等所指出,教师生涯阶段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和组织的[11],还会受制于特定的在职教育环境、教育制度环境乃至文化环境等的影响。作为教师发展的主体,包括职前教师在内的教师都须以特定的生涯阶段规律为参考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身生涯发展的规划设计[12]。另外,实践教学特质要求及患者的健康需求也不容忽视。2.2.2层次分明的带教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学生,依据教学要求、培养目标和时间安排制定出由高级职称、主治医师、高学历住院医师等不同级别人员共同参与并完成带教,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实行教学全程的负责制和考核制。将出科考试或阶段考核的成绩纳入临床带教质量分析体系指标,以便更新或完善带教计划。2.2.3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临床教学的考核机制是确保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考核体系、合理的评价指标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是临床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制定教师或科室的考核细则,把临床教学工作作为教师晋升晋职和岗位聘任的考核标准或是在年度评优评先时的优先考虑,将其教学成绩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评中,每年专门奖励在临床教学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做到责、权、利相一致[8]。2.3学生方面。2.3.1个性化的实习指导。大学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而学习知识,实践教学也不是为了传承而死板承接。就专业学习特性而言,学生缺乏实践体验,又面临着考研、就业、规培等热点问题的困扰。教师帮助学生将社会要求的共性和个体自由充分的发展有机统一,是学生制定适应其自身需求的实习计划和就业规划的前提。教师可根据新医改、新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各自学习发展背景、需求相结合进行引导,在满足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同时又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2.3.2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考核既是检验一段时间的学习状况,又是对已学知识点的巩固及对未知内容的补习。医学生的临床实践不但要复习巩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也要锻炼学习临床上的基础技能;不但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更要培养其模仿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这些均需要多样的综合评价体系一一支持。尤其是基层卫生人员专业能力化的培养趋势,与医疗卫生改革的形势和社会需求相适应。2.3.3素质化的注重培养。医学人文是医学的灵魂,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师需要医学人文的熏陶,医师是医学人文的载体[13]。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现代医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具有较高医学技能的专业人才,更注重的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并具有较高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人才。临床实习不仅是医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也是职业素养和人文情怀塑造的过程。作为一个小社会的医院,社会的各类不良风气、医务人员个体的不良现象、患者的某些不良行为等,都对实习生产生影响,甚至在精神上或心理上形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医院文化的传承建设、医务人员的形象塑造、医疗秩序的良性构建及伦理道德的教育意义,在学生临床实践中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高雪翔,胡成琦,陈治宇.临床实习对医学毕业生择业影响的分析及建议[J].重庆医学,2015,44(22):3452-3455.

[2]任天波,张.临床医师医学人文认知缺失与教育重构[J].医学与哲学,2016,37(12A):76-78.

[3]饶大庞.实习医学生开展医德教育干预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32):35-36.

[4]易学明.从医院管理几个热点问题谈医疗服务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11,18(8):704.

[5]苏琼,赖国伟.大学新生认知方式的特点及在教学中的意义[J].中国高等教育,2003(19):41-42.

[6]江震.卫生管理专业教学现状的理性思考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4):12-14.

[7]尹璐,黄晓娟.新医疗模式下谈医院管理创新[J].中国保健营养,2015(8):341.

[8]刘枚.浅谈医学生临床教学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求医问药,2012,10(10):440-441.

[9]王小飞.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策略探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4):38-40.

[10]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1.

[11]Fessler,R.&Christense,J.教师职业生涯周期[M].董丽敏,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35.

[12]傅淳华,潘小春.论教师生涯阶段认识的现实趋向[J].现代大学教育,2016(6):4-7.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3篇

我院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由1000张床位的新院区、800张床位的老院区、150张床位的眼科医院、300张床位的区域性医疗急救中心和有300张床位并实行二级标准收费、药房托管药品零利润销售的综合性分院组成。医院将临床药学室单独建科,现有2名主任药师和15名具有硕士学历的年轻药师承担全院5个院区临床药学工作。工作内容为原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要求药学部门开展的临床药师工作试点、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物利用监测评价、处方点评和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等除了药品采购、保管和药房调配以外的药学服务工作。

2临床药学实践模式与探索

2.1药师培养专科化,临床实践专业化

临床药师在选定的内科范围中先对专科药物治疗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定向培养。主要包括每天由固定专科副高职称医师带教,参与查房、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针对专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重点学习掌握临床专科疾病诊疗指南及进展,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药历书写,及时了解临床医护人员在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医药专业人员互相学习交流,药师的专科临床用药知识与技能迅速成长。经1年的学习,除继续在该专科深入学习实践外,另对所负责各院区的与其专业相近的外科系统进行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干预。例如:神经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神经外科,负责处方点评监测网日常工作;呼吸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胸外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麻醉科等,并负责麻醉临床应用监测及处方专项点评工作;血液肿瘤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骨科、微创外科,并负责抗癌药、糖皮质激素和血液蛋白类辅助治疗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专项处方点评;内分泌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心血管内科、老年病科、皮肤科、中医科、康复科,并负责全院ADR监测报告以及中药注射液等其他高风险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专项处方点评;消化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胃肠血管外科、肝胆外科,并负责抗菌药物监测网日常工作;肾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泌尿外科并协助ADR监测报告工作。临床药师参与国家处方点评监测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工作,及时掌握全国及我院临床合理用药各项评价指标,实现医院合理用药评价的高标准。通过负责相关监测工作,工作领域由专科向专业扩展,工作范围由总院向分院扩展,并覆盖全院5个院区,实现了全院合理用药评价标准统一,药学服务从专科走向专业化,促进了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的提高。

2.2临床药师日常工作量化管理

临床药师日常工作包括:(1)每周在病房与医护人员访谈、访视患者,并对所负责科室出入院患者进行用药安全教育和咨询服务。特别是重点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的药学追踪服务、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点评、典型教学药历与专项处方点评、药品使用动态分析报告等工作,上述工作均规定了量化考核指标。(2)每周1次参与所在科室的科主任大查房,掌握新入院和需要提供药学服务的重点患者的情况。每周至少药学查房2次。对新入院患者针对用药风险和依从性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3)每周需主动与所负责科室的不同级别医护人员访谈不少于5人次,重点收集对药品供应、质量和疗效的意见与建议,针对性地提供药物信息咨询服务。(4)与医护人员讨论药物治疗方案,协助报告药品不良反应。(5)对使用化疗药物、胰岛素、中药注射液等高危药品和使用麻醉、遇光热不稳定、易变色变质的特殊药品以及每日联合用药品种>5种的患者进行重点访视,积极干预不合理用药现象。(6)每月至少完成3篇针对专科疾病药物治疗的典型药历的书写,分析临床治疗过程,总结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用药合理性,积累专科药物治疗经验。

2.3临床药学服务与参与医疗质量综合目标管理一体化

我院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医保控费和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管理的联动机制,详细制定了合理用药监测内容、考核细则和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流程。临床药学室作为医务处所属部门,重点评价不合理用药现象,重点监测药品的临床无指征用药、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违反禁忌证用药、违反规定联合用药、无指征联合用药、重复用药、不适当使用小规格制剂增加患者费用、擅自改变给药途径和其他不合理用药等,并将不合理用药考核与医保控费指标相结合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医院合理用药联合办公室为临床药师配备了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PASS.PHARMAs-sist),临床药师每天查房后利用电子病历质控系统查阅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并利用该系统对各自负责的临床科室进行处方点评。每周在科室业务学习时针对典型用药问题或病历进行交流讨论,提出干预措施,并由上级药师负责沟通和干预。科主任每月对临床药师监测发现的临床用药问题集中进行点评后通报全院。

2.4药物利用监测信息化,处方点评靶向化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软件针对医师处方或医嘱发生的潜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以蓝、黄、红、黑灯给予不同级别的警示。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实现了医院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合理用药的程序化预判,对抗菌药物、国家基本药物的临床使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药品费用、消耗量等使用动态进行监测评价等。临床药师利用软件定期分析不合理处方的发生频率,进行处方、医嘱全样本监测和评价,对科室药物进行利用分析,对医院每个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的合理用药各项指标实现精细化管理。针对药占比>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40、抗菌药物使用率>60%以及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30%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检查抗菌药物的选择是否合理规范、用药是否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医师处方是否超权限、用药指征是否明确、用药疗程是否合理等;另将药品销量动态超常预警系统发现的浮动率>30%的药品以及销售金额排名前50位或排名出现异常变化的药品作为重点监测对象,重点监测临床使用适应证、用法用量是否超说明书用药等现象。发现问题时可以进一步按科室、医嘱、诊断和入出院日期等的检索功能,针对具体超常使用药品、问题频发科室和普遍发生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项点评,提高处方点评的靶向性。

3临床药学工作成效

近5年来,我院每月诊疗人数超过13万,出院人数超过6千人次。临床药师除参与日常查房、会诊和咨询服务外,每月人均评价病历>400份,通过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点评通报等形式干预不规范或不合理用药100多次,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与用药安全。

3.1合理用药监测数据质量可靠,用药金额明显下降

我院为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处方点评监测网和国家合理用药监测网的首批成员单位,每月有大量的药品使用和临床病例资料需要提取、评价、整理和上报。同时需根据监测网反馈的各种用药监测信息,及时分析医院药物利用的宏观趋势,比较我院与全国同级同类医院用药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制订干预方案。据国家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年度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数据综合评定为优。据国家监测网反馈数据分析,与2012年相比,2013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年增加19.1%,远低于本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监测点医院水平,详见表1;2012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占本区监测点医院使用总金额的28.56%,2013年下降为24.46%,中西药均明显呈现下降趋势。

3.2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成效初显

抗菌药物监测网处方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我院门诊处方平均用药1.93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2.75%、抗菌药物的总金额占处方总金额为8.31%,就诊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为31.3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45下降到41。全院抗菌药物病历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达30.2%;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也明显下降,尤以眼科医院最为明显,其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90%下降至10%以下。3.3ADR监测报告数量和质量提升我院规模扩张多院区结构形成早在2011年底,因此选取5年时间内医院ADR,对其上报质量及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上报ADR271份,较2012年增长33.58%;其中严重ADR报告13份,说明书未记载的新的、一般的ADR11份,报告数量较2012年同期增长38%,详见图1。

4讨论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医药分家、药品零利润销售等呼声此起彼伏,临床药学发展尽管表面红红火火,但在各级医疗机构的现实地位和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在医院快速发展过程中,医院信息系统已基本涵盖了医院的整个业务流程,但业内人士也提出,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内涵建设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与此同时,国内药学学者认为临床药学必须突出医药结合和临床实践这两个特点。临床工作者及相关管理部门都需要积极为临床药学工作创造合理氛围。因此,在有限的药学人力资源下,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临床药学工作,便成为医院药学人员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内涵建设的最佳选择。近年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先后在全国建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合理用药监测网、处方点评监测网等强化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测管理体系,也为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研究表明,国家抗菌药物监测网对各医院获取客观、科学的数据资料,促进全国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共享系统的临床用药安全及药物相关医疗损害信息,可以宏观掌握合理用药的干预目标和力度。借助参与此番工作,不但提升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实施干预并切实提高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让患者受益,且ADR监测报告可以发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作用。医院作为药品使用场所,临床药师开展ADR监测工作,具有天然优势且责无旁贷。《卫生部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规定三级医疗机构要实行临床药师制,配备至少5名专职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但目前国内临床药学工作模式和工作重点多有争议,也有学者提出为了确保药学服务实施的结果并保证其质量,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科根据医院特点制订临床药师评价考核办法和标准,使临床药师临床培养专科化,药学实践能力提升专业化。通过业务交流制度化和常态化、每周访谈医护人员定量化、访视患者重点化、点评不合理用药靶向化和ADR监测报告自觉化,快速提升了药师自身临床实践专业技能。临床药师除每周固定时间参与临床专科工作外,同时负责相关外科系统合理用药监测评价及不同的药学监测网工作,实现工作领域由临床专科向药物治疗专业扩展。事实证明,通过临床药师们的努力工作,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取得了明显成效。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4篇

1.全科医学的教学设备投入不足我院自成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来,不断加大了硬件设施地投入。目前,占地400余平方米的中心实验室已正式投入使用,是渝西地区规模最大、实验设备最为齐全、先进的医学科研实验室,2011年成为“永川区医学实验中心”,并与重庆文理学院联合成立“重医永川医院-重庆文理学院微纳米技术与转化医学联合实验室”。目前来讲,硬件设施比较完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我院投入重点主要是为搞研究所用的实验室,主要用于本院课题组成员及在读研究生使用,在全科医学生的本科教学中使用频率较少,专门用于教学的实验室投入不足。

2.教学内容、实验内容等与岗位要求有部分差距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目前高校全科医学生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我院的全科医学教育也是采用四年在校理论学习,最后一年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在校学习期间,主要为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实验也多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而对于社区工作所需要的相关实验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较少,学生在校学习四年后,实际操作技能普遍较差,很多全科医学学生,在实习阶段一边重新学习实践基础知识,一边进行临床实习和操作,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缓慢,实践学习效果较差。并且许多学生感觉全科医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太多,临床中容易忘记。医院实习的科室均为专科为主,没有全科医生的角色体验。

3.实践教学师资以医院的临床教师为主,缺乏专业的全科医学教师,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我院的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的师资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院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二是全科社区基地的教师。相比较而言,本院的临床带教教师的学历以及水平较高,在理论和科研等方面占有优势,但是他们大都是传统的临床专业,多数人对全科医学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用全科医学的思维指导学生,因而不利于全科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全科社区基地的带教教师虽然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普遍存在着学历较低,对全科医学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学习,同时也缺乏相关带教经验。

4.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够完善,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多

(1)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学生多数时间仍然在综合性医院进行实习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对于全科医学生来说,到社区实践基地去实习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过程,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科医学生在最后一年实习期间,大多数时间和其他临床医学生一样在综合性医院进行科室轮转,而只是有少数时间是到社区进行实践,这就使很多全科医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与工作需要不相符。

(2)学生本身观念未转变,也影响了临床实习阶段的实践技能训练效果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很多全科医学生当初报告本专业的时候,是看到国家对于全科医生的相关政策优越,但是经过学习,在最后一年面临工作选择时,却发现与理想有一定差距,很多全科医学生仍然希望到大城市、大医院去工作,其中很多人为了换专业选择考研;也有学生到处找关系希望到综合性医院的专科工作;甚至部分学生放弃医学,选择报考公务员或到药企工作,等等,这些都必然影响到全科医学生的实习效果,不利于实践技能的掌握。

二、提升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策略

1.加大前期思想教育,提高全科医学生思想认识全科医学的发展是我国目前医疗模式的改革的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全科医学人才也成为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很多经过多年5年培养的全科医学生最后却转专业甚至转行业,真正成为全科医生的人却非常少。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并且让其看到本专业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良好发展就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使学生了解甚至接触国外先进的全科医学教育理念以及工作模式,使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认识也是早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2.根据学科特点,调整和改进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学生在校期间应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将现有的反复验证性实验内容调整为与全科医学工作性质相关的实验课程,并改进相关的教学方法,如采用情景模式教学法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其次,要将社区实践内容贯穿学生学习始终,从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到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各级各类社区实践中心融合到学生在校的全部时间中来,使学生能对未来的工作模式有一个全面了解,构建全科服务理念;同时也能使学生在不断的社区实践中,逐步掌握全科医生需要的各项基本实践技能。最后,在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中,除了前期在综合性医院进行科室轮转之外,在后4~8周的时间,让学生回到社区实践基地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一名全科医生的标准单独进行工作,从而检验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这几周的时间,学校也可以用来作为最终的考核,考核该生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3.通过培训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合理的带教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师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实践实验课教师;二是综合性医院的兼职带教教师;三是社区实践基地的专职带教教师。面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带教教师队伍,如何提高整体带教水平,从而提高全科医学生的实践技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对现有师资进行有计划的各级培训。比如,对综合性医院的临床带教教师进行全科医学培训,提升他们的全科医学理念和思维,让他们掌握全科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在带教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思维定式。除此之外,加强对带教教师的培训评定和带教能力考核,也是培养一样高素质高水平的带教教师队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临床实践

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中一门独立而重要的学科,要求从学校教学到临床实践中都强化对学生的"三基"教育,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尤其是基本技能(即护理技术操作)的强化教育。但是目前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二者的差异性与矛盾日益突出。笔者以无菌技术、静脉输液、肌肉注射三种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为例,与临床实践相比较,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旨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实验水平,促进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一、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异

1.1用物不同。

1.1.1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操作在学校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用物均为非一次性物品(如包布、手套、治疗碗等),而在现代医院临床实践中为了控制医院感染率已经基本摒弃非一次性物品,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是使用一次性物品进行患者的治疗。

1.1.2静脉输液由于种种原因,多数护理学校在进行静脉输液的实验教学时都是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法(即头皮针一次性输液法),而在现代临床实践中,为了减轻患者痛苦,绝大多数医院所采取的都是静脉留置针输液法,两种针头的构造和形状、型号等完全不同。

1.1.3肌肉注射传统的肌肉注射法教学中所采用的吸药安瓿需要用锯片切割以后才能折断,这种传统安瓿由于使用时费时费力在临床已基本摒弃不用,现在所采用的均为不需锯断的易折型安瓿。

1.2方法不同

1.2.1无菌技术传统无菌技术操作法中的铺治疗盘法、无菌容器使用法、无菌溶液取用法以及戴无菌手套法由于用物的不同,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已经大大简化,甚至有些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没有采用,而在学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却依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反复练习。

1.2.2静脉输液在临床实践中,经过实践研究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约45°角,可以有效减轻静脉输液穿刺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患者感觉无痛或微痛。而在传统的静脉输液教学中由于所有版本的护理教材都写明要求学生以15~30角进针,导致学生在静脉输液这项重要的护理操作技能上会存在一定缺陷。

1.2.3肌肉注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肌肉注射时要求学生将注射器内所有空气排尽才能给患者注射,而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明确发现在排气时留取少量空气在注射器内可以在注射时减轻患者疼痛并使药液能更加充分的进入患者肌肉组织。实验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与临床实践有一定脱节之处。

二、问题分析

2.1护理专业教材编写滞后与于临床多年。

2.1.1《基础护理学》的教材编写

现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所出版的《基础护理学》教材均为2005年~2006年之间所修订,而修订之前的参考版本多为我国80年代所出版的中专教材,明显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实践的快速发展。

2.1.2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写

我省现行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由省卫生厅在2005年所编写的操作规程。据杨新月对基础护理教学现状调查结果报道:教学中涉及的8O项操作中有7项临床上基本不做,占8.75%;有25项由他人完成,占34.25%;由护士独立完成的操作48项,占65.25%。在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中存在重大矛盾。

2.2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

从事护理教学的人员长期脱离临床实践,而在临床工作的护士仅负责临床实习带教。护理教材部分内容过于繁琐,而临床实际则需简便有效,护理实验教学现有的不科学、不切实际削弱了护理教学的效果和操作常规的权威性。

2.3现有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开展临床教学

我国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传统培养模式为集中在校学习3~4a,在临床实习8~10个月。在校学习阶段以教材为蓝本,几乎没有到临床实际操作的机会与时间,以至于临床实践中最新的技术与方法学生完全不知道。

2.4传统理论跟不上医疗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技术、新器材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使传统的理论与技术操作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现象。如目前氧气吸入、电动吸痰等已逐渐被中心控制、管道化所取代。

三、意见与建议

3.1营造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氛围。

护理教学必须以护理临床实践为基础,护理教学人员应参与护生实习带教,参与在职护士的技术培训和操作考核。

3.2教材与操作常规要适时进行研讨、修订,注入新观念、新内容,以符合现代护理教育。

3.3掌握操作的目的和操作原则。要求护生在学习操作技能时灵活掌握操作目的与原则即可,不死记硬背,教者与学者都用操作目的、操作原则来衡量,而不是刻板地按操作步骤执行,这样才不会使护生进入临床以后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

3.4针对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进一步完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条件。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增加与临床使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密切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智光媛.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12(6):57~58.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6篇

2.教学内容、实验内容等与岗位要求有部分差距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目前高校全科医学生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我院的全科医学教育也是采用四年在校理论学习,最后一年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在校学习期间,主要为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实验也多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而对于社区工作所需要的相关实验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较少,学生在校学习四年后,实际操作技能普遍较差,很多全科医学学生,在实习阶段一边重新学习实践基础知识,一边进行临床实习和操作,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缓慢,实践学习效果较差。并且许多学生感觉全科医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太多,临床中容易忘记。医院实习的科室均为专科为主,没有全科医生的角色体验。

3.实践教学师资以医院的临床教师为主,缺乏专业的全科医学教师,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我院的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的师资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院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二是全科社区基地的教师。相比较而言,本院的临床带教教师的学历以及水平较高,在理论和科研等方面占有优势,但是他们大都是传统的临床专业,多数人对全科医学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用全科医学的思维指导学生,因而不利于全科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全科社区基地的带教教师虽然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普遍存在着学历较低,对全科医学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学习,同时也缺乏相关带教经验。

4.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够完善,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多

(1)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学生多数时间仍然在综合性医院进行实习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对于全科医学生来说,到社区实践基地去实习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过程,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科医学生在最后一年实习期间,大多数时间和其他临床医学生一样在综合性医院进行科室轮转,而只是有少数时间是到社区进行实践,这就使很多全科医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与工作需要不相符。

(2)学生本身观念未转变,也影响了临床实习阶段的实践技能训练效果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很多全科医学生当初报告本专业的时候,是看到国家对于全科医生的相关政策优越,但是经过学习,在最后一年面临工作选择时,却发现与理想有一定差距,很多全科医学生仍然希望到大城市、大医院去工作,其中很多人为了换专业选择考研;也有学生到处找关系希望到综合性医院的专科工作;甚至部分学生放弃医学,选择报考公务员或到药企工作,等等,这些都必然影响到全科医学生的实习效果,不利于实践技能的掌握。

二、提升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策略

1.加大前期思想教育,提高全科医学生思想认识全科医学的发展是我国目前医疗模式的改革的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全科医学人才也成为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很多经过多年5年培养的全科医学生最后却转专业甚至转行业,真正成为全科医生的人却非常少。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并且让其看到本专业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良好发展就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使学生了解甚至接触国外先进的全科医学教育理念以及工作模式,使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认识也是早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2.根据学科特点,调整和改进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学生在校期间应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将现有的反复验证性实验内容调整为与全科医学工作性质相关的实验课程,并改进相关的教学方法,如采用情景模式教学法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其次,要将社区实践内容贯穿学生学习始终,从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到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各级各类社区实践中心融合到学生在校的全部时间中来,使学生能对未来的工作模式有一个全面了解,构建全科服务理念;同时也能使学生在不断的社区实践中,逐步掌握全科医生需要的各项基本实践技能。最后,在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中,除了前期在综合性医院进行科室轮转之外,在后4~8周的时间,让学生回到社区实践基地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一名全科医生的标准单独进行工作,从而检验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这几周的时间,学校也可以用来作为最终的考核,考核该生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

“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 当前对人文精神的探讨已经浩如烟海,笔者认为,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实践领域中的体现,医学人文精神对于医学科学不可或缺,唐代名医孙思邈在 《大医精诚》 指出其核心价值在于“精”与“诚”,这表明医学绝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更要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对生命的敬重的人文精神。医学教育不仅需要传授t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是医生的职业价值观。

一、医学人文精神对医学生的价值

1.医学作为生命科学,对从业者的要求很高,这种要求不仅仅体现在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更是包括其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人格。在医学院校重视和加强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更应重视促进医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培育关爱他人、敬畏生命、仁慈博爱和公平合理的医学人文精神。

2.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应有之义。医患关系恶化、医患矛盾突出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实践中发生的医患矛盾大多表现为患者抱怨医生对自己冷漠、不负责任、开“大处方”挣钱,而医生则抱怨患者不通情达理等,再加上不良媒体的不负责任的渲染,社会营出现了一边倒的“共识”,即医生如果能抱着“关爱病人、敬畏生命、仁慈博爱、公平合理”地对待病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不是很困难的事。医患关系,医生处于主动、优势和关键,处理好医患关系主要在于医生。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医生医学人文精神的重塑和回归,同时患者也需要为医生践行医学人文精神报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全社会更要形成医学人文培育的良好氛围,如此浩大系统的工程,非自上而下的合力不可为也。

二、 医学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实践的分析

在当前的形势下,社会对于医生的要求进一步凸显了人文素质,医生不仅要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诸多方面的人文科学的知识。因此,作为临床和教学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扩充相应的人文科学知识。

(一)人文关怀须从问诊、查体入手

问诊查体是医疗工作当中的基本环节,沟通能力是医生基本人文素质的表现之一。患者不仅仅想缓解身体上的病痛,更希望在心理上能得到医生的宽慰。如果医生询问病史简单粗糙、只注重辅助检查结果而不关心患者的陈述,查体简单,或者不理会患者的疑惑,对患者解释不耐烦等,都会使患者感到被怠慢、被轻视,得不到相应尊重的感觉。 如果因为不够耐心而未能了解患病的重要细节,则有可能影响了疾病的诊治。例如体检前,先将双手洗净、搓暖,为患者拉好帘子以保护患者隐私,查体完毕亲自为患者盖好被子等。这些看起来很琐碎的细节,恰恰是医生对患者真诚体贴的表现,是医患关系的剂。

(二) 换位思考,尊重和维护患者的隐私

要尊重和维护患者的隐私,这是每个医生的共识。但在实际的诊疗工作中,“想维护”和“真维护”之间不一定划等号,这需要医生真正为患者着想,才能较好地应对各种情况,维护好患者的隐私。例如,医生正和艾滋患者的家属探讨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时,可能会有其他人过来“凑热闹”,这时医生应当果断或巧妙地制止,以免隐私暴露,给患者造成思想的负担,不利于治疗的开展。

(三)从病例书写入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目前,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存在“见病不见人,懂病不懂人,治病不治人”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建议医学生不仅需要撰写临床常规病历,同时还要书写人文病历,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以达到了解患者的疾苦,走进患者心灵的目的。用心感受,感悟生命,感悟医道、医术,塑造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是必须贯穿临床工作始终的。另外,在书写医学病历中,培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增强法律意识。病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是涉及医疗纠纷和诉讼的重要依据。在书写中,应帮助医学生重视相关的法律问题,如反映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病历书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落实书写者的责任等等。如果面对病历没有责任心和认真的态度,要想在更为复杂的操作和诊疗上万无一失是不可能的。让医务工作者对待病历书写树立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医学人文进临床的体现。

三、制度的完善是医学人文进临床的有效支撑

(一)为医学科学与人文结合提供平台

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有赖于医师对当代医学人文缺失弊端的深刻了解,有赖于他们对人性化医疗实践的探索, 有赖于他们对医疗技术及技术结构的不断改造与革新,实现医学人文与医疗实践结合。特别是实现人性化的医疗,最为关键是临床医师的参与,因为所有人性化的医疗是要经他们的手才能实现的,人文教师无法代替。

因此建立二者合作平台,主要目的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探讨和研究的场域,将他们的积极性和智慧发动起来。只有这样,才有希望实现二者的结合。

(二)完善医学人文教学制度

方案的执行需要在社会健全的制度体系下进行。医学人文的教学,应该是贯穿医学生学习阶段及以后职业生涯始终的,融入临床工作的点点滴滴。 从本科临床教学,到临床实习观摩; 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到医师晋升职称; 从科室年度考核,到三甲医院、优质医院的复评,都需要制定完整的医学人文指导大纲,将切实有效的医学人文培训列入上述考评中。这不仅是临床工作的需要,也是医学人文进临床的有力支撑。作为临床医学重要载体和平台的医院,应切实把医学人文继续教育纳入职工素质培训计划之中。应把医务人员学习、掌握生命伦理学、医学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作为技能训练和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渗透在管理理念与方式中

管理的理念与方式直接影响临床实践的方式与方法。因此,将医学人文理念或精神渗透到管理中,可对临床实践的形式、方法、手段乃至模式产生直接影响,也是人文与临床实践共融互助的良好途径。 “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管理体制及措施办法中,在服务全科室的工作中处处注意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例如各种治疗重视机体原有功能的爱护; 对终末病人的宁养关怀; 重视心理干预与病人的心理关怀; 对病人尊严、隐私、知情权的有效关注等。

综上所述,医学人文关怀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养。它不仅要求医务工作者运用知识、技能治疗疾病,而且要求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践行关爱、博爱、至善、至美、慎行的人文关怀。将医学人文关怀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乃至每一细节,这不仅是对医生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卫生保健服务的期望。医学人文进临床,不能仅靠专家的呼吁、学者的呐喊和普通百姓的呼唤,更不能依靠上级主管部门的强制行政命令,只有在制定完善指导大纲、建立健全考核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临床医师的人文素养,才是医学人文走进临床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徐萍风. 医科学生孕杂胫切缘囊辛[J].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 5) : 67 - 68.

[2 刘邦武. 医学伦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0.

[3] 柯建华. 新世纪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6( 2) :48 -50,86.

[4] 杜宏. 医学人文教育医学教育之根本[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 6) : 561 - 563.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病例分析;专题论文;实践及科研能力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科研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以医学临床病例分析以及论文写作的形式,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

选择怎样的时机和形式才能更好地开展临床实践和科研教学呢?笔者认为,在大三、大四接触临床医学课程的阶段开展比较适宜。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理论、知识与技能结构基本能满足开展实践和科研活动需要。

临床实习医生在医院能真正有机会利用医院的资源开展科研活动。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校时基本是大班上课,学生很少有机会与教师接触。而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基本上是一对一,并进行同样的临床工作,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打下了基础。同时,撰写论文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是医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科学训练,提高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重要过程。

一、教学目标

1.达到临床实践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1)使学生在接触患者、询问病史资料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临床工作的过程。

(2)初步掌握收集和处理临床资料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3)有机会充分与接触患者,进行综合协调沟通能力的训练,使学会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沟通技巧,获得第一手临床讯息。

(4)通过询问病史患者、判定相关的检查结果,让学生分析病例,开展小组讨论,使之对专业理论有更为系统、深刻的认识。

(5)学会团队合作,利于今后临床会诊、医师、医护之间的良好沟通。

2.通过撰写病例讨论、专题论文,培养医学逻辑思维

(1)熟悉和初步掌握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和撰写过程。

(2)学会查阅文献,开拓视野,建立初步的科研思维模式。

(3)学会利用传统教科书上未详细提及的理论和技能,做一名会思考的临床医师。

二、实施过程

1.小组合作进行

学生自由组合,通常4~6人为一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各组员分工整理临床讯息(包括询问病史、分析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最后的诊断结果、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以及后续的治疗方案。

在论文写作中,由各组从中自由选择一个课程论文题目或自行拟定,通过研读文献,列出工作思路,需要有自成体系的论点、论据、实验方法、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等。论文写作进行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联系,以便及时沟通,加强指导。

2.实践能力及论文的评定

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学生通过教学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评价采取小组学生自评、不同小组之间互评以及结合教师总评的方式进行,这三者的评分比例为3∶4∶3,从而尽量避免教师个人评分的主观性,又能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评价要体现以下原则:

(1)学生自主性原则。小组的划分、论文题目的选择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从而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合作学习原则。以小组为单位,4~6个学生自愿组合为一组,促使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合作学习,不少学生发现学习资源就在身边,而且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潜能。

(3)发展性原则。注重学生上交的作品(病例分析的表达以及专题论文的撰写),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如学习的进步、学习态度的转变、学生个性和价值观的发展等。在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适合他们的要求,利于其健康发展。

通过小组讨论,各组员分工协作进行临床病例分析、撰写专题论文,能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树立科学精神,形成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信息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以及成就意识,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终身影响。

参考文献:

[1]Shen Anding. The enhanced biology education (EBE) program atdrexel univerity[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1,20(05).

[2]张光富.公选课植物的生活教学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4,21(05).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9篇

临床见习在医学生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中医临床实践过程中起到一定衔接作用,是从一名中医临床学生即将成长为具备一定高素质临床水平的医生最为关键的一步。一方面在于医学临床实践能进一步巩固学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在于增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临床独立工作和思考的能力,为日后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笔者根据《中医内科学》的特点,以“早期导入临床,后期强化技能”为主线,通过“早实践-多临床-零接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现理论与临床实习的零接轨。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从二年级开始,《中医内科学》课堂学习期间,留出一点课时作为临床的见习时间。如脾胃系统疾病包括对胃痛、腹痛、泄泻、痢疾等中医内科常见消化疾病的就诊基本顺序、中医四诊合参的要点、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运用过程等各方面内容。通过临床见习,有助于把临床运用的实践知识与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浓厚兴趣。

2实训教学

面对当前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较多,而医院门诊典型患者少的现状,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达到一定规模的量化,建立一批高水平,规范性,多样化的临床教学基地和临床教学模拟环境。注重不断完善临床实习基地的硬件建设,更要开发一些教学软件的建设,比如教学融入到临床中,通过安排具有经验丰富的教授进行课堂和临床的培训,中医院校临床教学与医院间应加强的临床交流,对于临床教学的督导,加强带教老师的团队建设,增强临床带教老师的授课能力,不断引进新的临床博士以提升临床教学能力,促使教学工作日趋示范性、健康化、年轻化。为学生搭建一个中医内科学的实训基地,也是一个中医内科理论学习到中医内科临床实践间的知识平台。学生在大学2年级系统学习完《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后,学校才启动此模式,学校实训中心是借助临床的一些模拟设备如电子把脉仪器、电子舌诊图等为临床实习的学生营造一种栩栩如生的中医内科学临床实践环境,基于实训教材以及大纲,带教老师指导学生,在强化实训基础上,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临床技能比赛,参照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模仿其考核方式,也采用三站式的临床考核,即“病案的采集”、“病案的书写”和“技能操作”。而对于常用实用的临床知识及技能进行训练,如脾胃病,对胃痛疾病的八纲辨证、四诊等掌握,诊断的依据,与胸痹、腹痛、真心痛的鉴别诊断、如何区别其他症型等、以及所涉及的常用方剂如二陈汤、保和丸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既加深了之前背诵和理解过的中医内科学知识,增强对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形象直观的认识,同时又锻炼了学生临床技能有效判断临床实际操作。

3实习教学

学生在结束短期内的临床实训考核后,将进入临床实习的阶段。按相关专业并把此阶段实习学生进行分组分配到临床各科轮转,面对面与对患者的交流,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把课堂知识和临床阶段所学知识相结合。带教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患者的病史采集和针对性的查体,从而使学生不仅注重对阳性症状,又能避免遗漏患者的阴性症状。再进行充分的分析病史特征和诊断的依据。此时,带教老师不能先给出诊断的结果,要主动引导学生讲述以何种依据为诊断要点做出诊断,借以提出相关的鉴别诊断。让学生自己揣测和分析并参与讨论,总结诊断的方法差异。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则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综合的分析能力,使其对可以掌握正确该系统疾病的知识。岗前实习培训的必要性在中医医院开展岗前实习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是集技能和理论培训、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培训、中医思维和四诊能力的培训为一体。开展岗前实习培训,分进实习点前培训和进实习点后两步走。第一步的进实习点前的培训一般是在主干课程结束后,通过1-2周的培训临床基本操作,强化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和一般操作技能;开展必要的职业素养培训,其中包括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进入相关科室的基本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在临床学习过程中的职业素养。第二步在进实习点后,医院教学科应开展实习生规范学生医生的职业素养,了解每个临床科室诊疗范围,熟悉常见临床理化检查项目指标,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病历书写,着重强化学生对病历书写的规范化,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辨证论治思维。进入临床科室后,实习生在所在科室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科室主任或教学秘书须重视实习生的培养,通过会议或座谈的形式,介绍科室的情况、学习科室规章制度,强调实习要求和考核要求(必要情况下,可以印发科室的实习生考核事项),使学生明确实习任务和职责。岗前的医患关系培训,是毕业实习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法律的完善,患者维权意识的提升,以及社会媒体的对医患关系的过度关注,今年来我国的医患矛盾和纠纷发生率急剧攀升,导致在教学中医患关系的复杂性。因此,临床教学的培训中,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了解患者的医疗需求、及时有效进行患者及家属的疏导工作、让患者了解医疗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尽量避免在预防医疗中发生医患纠纷。在既发的医疗纠纷,培养的应对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处理纠纷的能力等,都是毕业实习生培训的重中之重。

4结论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10篇

本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探索、总结出新兴的、系统化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把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与临床体格检查视频相结合,采用多环节、多角度教学手段,具体步骤如下。(1)购进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为模型,通过参数调控模拟临床所有疾病体征,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对疾病的特定体征进行感性认识和实践,采用问、视、触、叩、听[2]基本手法对临床需要掌握的体格检查基本知识进行实践和操作。让学生处于类似真实的病历之中,使临床教学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增加,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其思维和创造力得以提高,增加了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2)让有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的教师亲自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并录制课件,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及合理化的体格检查视频课件,以弥补临床实践教学不足。(3)将多媒体示范教学与视频课件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在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上进行反复练习,使其在进入临床之时已经具备规范的技能操作手法,使学生有更高的热情进入临床见习。(4)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对学生进行标准的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不合格者需要补考。

2.实验分组及统计学方法

2.1实验分组

实验分组的目的是检验系统化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该实验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组:采集64名未培训前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然后根据析因设计原则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学生进行系统化教学模式授课,乙组学生进行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授课,半年后,比较分析甲乙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第二组:选取我校见习生112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采用系统化教学模式授课)和B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授课),半年后,对甲乙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第一组实验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第二组实验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结果3.3.1第一组实验甲乙两组教学模式教学结果对比采用析因设计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临床技能成绩的影响不同,其中,采用系统化教学模式的甲组(教学前成绩:2921.9分、教学后成绩:3745分)优于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的乙组(教学前成绩:2999.3分、教学后成绩:3412.8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3.2第二组实验甲乙两组教学模式教学结果对比本次实验规定,学生考核成绩如下,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及格: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通过对甲乙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采用秩和检验可知,采用系统教学的A组的平均秩次为47.68(其中优秀14例、良好29例、及格11例)小于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的B组的平均秩次64.88(其中优秀8例、良好17例、及格27例)差异显著(P<0.01),因此,可以说明,系统化教学组的效果优于传统带教组。

3.讨论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11篇

临床实践教学变“灌输”式的教育为“启发引导式”的教育。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上尝试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间见习教学模式。使学生“早临床、多临床”,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做好相关内容的预习。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在临床医生的位置上,有利于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1.1临床教学病历讨论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病例讨论,并注意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内容。通过学生预先准备,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最后教师针对病例特点及学生在讨论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加强学生对临床病例的认识。这种转换是学生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从机械性学习向思考性学习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1.2通过“临床路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临床路径”是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并缩短疗程、降低成本[2]。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应熟悉和掌握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患者入院后应采取的主要诊疗活动,重点医嘱(包括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主要护理工作及病程记录等。使学生主动建立临床动态思维,对学生医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保障临床教学质量

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共有1500张床位,病源丰富,可以满足本专业临床见习与实习的需求,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中西医临床人才提供了临床实践的基本保障。目前本专业还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成为我院的临床教学培训基地,为本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支撑。使学生快速地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临床实践教学与临床思维培养相结合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收集全部临床资料。通过临床实践的启发、引导,逐步建立用一种疾病解释多种临床表现的一元化疾病原则;用最新的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疾病;先器质性疾病,后功能性疾病;优先考虑可治性疾病,再考虑不可治疾病等临床诊断原则[3]。不断提高临床思维水平和运用临床思维的能力。

3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相结合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为目标,让学生经历选题、文献检索、课题设计、如何进行课题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分析、课题具体实施和总结等具体科研步骤。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提倡医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活动,逐步加强科研实践能力[4]。

4渗透人文社会科学思想

在学生进入临床前夕,邀请知名医学专家相继开展“如何做一名合格实习医生”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自身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开展医、患沟通模拟,让学生进行“医”、“患”角色的扮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宗旨。通过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培养本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塑造完善的人格和健全的个性,通过人文素养的内化过程,学会从一个更富有人性意义的层面上来理解医学的意义,学会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和社会责任[5]。

5加强临床技能考核

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自2010年起,在毕业论文答辩的基础上,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增加临床技能考核,参照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核方式,对2010~2011届434名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2011届总评成绩高于2010届,2011届普通本科生平均成绩较2010届提高了1.44分,2011届专升本平均成绩较2010届提高了2.04分,同届毕业生专升本学生考核成绩高于普通本科生。虽然该考核方式仍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但加强临床技能考核,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以考促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3 总结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综合训练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医学人才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6]。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12篇

1转变观念,进行课程改革

中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坚实的中医学基础理论,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较扎实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临床中医师。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发展及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所在。而高等中医教育却忽视临床能力的培养,部分中医高等院校还出现了医教分家的奇怪现象,部分教师缺乏临床机会和临床经验,使部分教材编写不规范,内容高度重复,相同的内容在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在临床各科又重复出现,课堂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因此中医教育必须以“实践为本”,进行课程结构改革,规范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技能培养,已势在必行。针对临床基本操作教学中出现的盲目性、随意性及缺乏理论指导等弊端,可以设立临床实验技能课,系统学习基础性和普遍性的诊疗操作技能,并进行规范的操作训练,训练内容可包括基本的护理、常见的诊疗技术、常见手术的基本操作等,从整体上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技术素质。

2革新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过去几年高等中医教育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长期以来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里度过。医学生在完成基础和专业理论学习后进入临床实习,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被割裂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阶段,临床实习仅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期间学生实践的时间、机会都较少,因此,学生的临床能力未得到满意地培养。现代中医教育应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重点,应以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教学应紧密结合临床实践。

2.1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教学临床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合二为一,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激发医学生兴趣的莫过于临床问题,让学生先接触到真实的病人和病情,使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灌输式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法,提前将思考内容交给医学生,每节课核心内容都适时展开提问和讨论。让医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带着兴趣思考,不仅对所讲内容加深了印象,加深了理解,而且锻炼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教学中应增加见习时间及床边教学机会,使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临床实际结合,锻炼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见习以听为主的局面,增加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动手机会。通过让学生尽早和更多地接触到临床,让学生耳濡目染,体验医护人员性质,体验中医的社会价值,加深对中医学术思想和辨证思维的认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水平和巩固专业思想,还可将枯燥乏味的中医理论知识、概念在生动、直观的临床过程中加深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强化了理论教学的效果。

2.2临床带教、临床实习应突出能力培养临床教学过程中,应安排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担任带教老师,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针对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临床实践。要改变以往带教病种和病例的随意性,老师带教前有充分准备,结合讲课内容准备好典型病例,并将病种和有关操作内容预先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见习前能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和准备,这样的示教有助于提高临床见习的效果。加强临床能力培养必须有从事大量临床实践的机会,要有足够的临床实践的时间和病种及操作训练来保证。在安排临床实习时,要在临床相关学科的临床科室进行轮转,并进行专科训练。只有在大量的临床实践活动中,才能加深对所学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才能积累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不断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实习过程中,我们应让医学生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分管少量的床位,使医学生逐渐摆脱依赖心理,学会运用掌握的中医学基础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处理疾病的能力。

2.3加强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我们发现,医学生通过同样的临床实践活动,却没有得到相同的效果。那是因为对待实践的态度不同,有的学生是有准备地参加实践,积极思考,而有的则没有准备,不积极思考,所以效果不同。因此,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医学生一定要积极参与,善于动脑,要有意识有准备地去观察病人,训练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辨析能力、口头表述、文字处理能力,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摸索正确的疾病诊断思路和治疗的内在规律。只有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深化,才能不断提高临床工作能力,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医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

3调整考核侧重点,注重临床能力的评价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也是全面培养临床技能的最佳时期,临床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与积累的实践过程。实习期间学生容易放松自我要求,加之过去的考核重理论、轻实践的导向,使医学生在实习中容易忽视临床技能的培养。因此,对临床能力的考核应贯穿每个培养阶段,考核内容的重点应加强对临床工作能力、临床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核。应通过制定临床能力考核的细则,规范管理,认真实施,保证评价工作真实可靠,采取平时经常考核和阶段考核,全面准确地评价医学生的整体临床能力与水平。同时,中医教育过程中,还应注意加强思想品德、医德医风、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应按照中医独特的培养和成才规律,通过对学生中医传统文化的培养和熏陶,提高医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整体素养,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稳定学生的中医专业思想;另一方面还应吸取现代科学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态度,与时俱进,不断促进中医学术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培养出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中医人才。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改革;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094-02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院校培养厚基础、强技能、重创新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过程,开展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以收集我校在临床课程体系、临床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平台建设、临床教学模式、临床教学管理系统等方面改革内容。试图探讨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对医学人才培养水平的影响。

一、临床课程体系改革

传统的临床课程体系是按照先理论后实践模式进行的,即学生学习完理论课后再到教学基地进行集中见习,最后集中1年时间进行临床实习。研究发现该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实习时间距离理论学习时间长,知识点遗忘多,因此见习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该模式存在的问题我校提出了“3+2”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即前3年在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第3年末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学习(包括见习和临床实习)。通过对比以往模式,我们发现该临床课程体系调整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临床密切性,加深了学生对临床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有利于学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二、临床教学内容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关怀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我们传统的临床教学内容恰恰缺少这项内容,为了更好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及医疗市场的需求。我校在以往临床教学的内容基础上增加生命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临床技能学、行为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学科的课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医学的理解,也为他们以后更快进入临床角色打下基础。

三、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

1.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集教学、培训、考核及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医学教育培训基地,是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保障[2]。加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投入是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校积极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校发展专项经费和学校强校工程专项建设资金,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高校发展项目400万的经费支持,用于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建设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考场(16站)、急救训练中心和微创训练中心,并购置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及实践教学医学模拟人。重新整合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实验室设置,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将内科系统相关内容如胸、腹、腰、骨四大穿刺移至诊断学实验室进行培训,达到整合资源的目的。

2.加强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平台建设。基于网络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我校建设了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并完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网站,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设置实验教学、教学资源和师生交流等版块[3]。各教研室将临床技能操作规范、相关的教学内容如PPT及电子病例、操作视频等教学内容资料上传至网站,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观看内、外、妇、儿科的临床操作技能的教学视频。建设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台,能极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医学人才的培养水平。

四、教学模式改革

1.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国内许多院校均在采用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优点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在实施,教师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教学情境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即以病例讨论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我们发现该模式在提高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掌握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2.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医学卫生人才的知识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4],医学生在从事临床实践活动过程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家庭、心理、经济等综合因素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因此,我们临床实践教学中努力构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育人氛围,锻炼学生关爱患者,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注重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加强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素养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临床教学管理系统改革

建立健全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①加强教学基地教研室建设。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目前是按照校院f同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首先,教学医院必须成立教学科,由教学科全面负责临床实践教学活动。各临床科室也应成立临床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由学术水平高,教学意识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科室主任兼任。教研室再选一批水平高、资历深的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人员担当教学任务。②学校成立教学督导系统。第二临床医学院有独立的教学督导组,定期或不定期到教学基地进行教学监督,评估、评价教学基地教学。③组织教师进行理论授课比赛,通过授课比赛为老师提供了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的平台,促进教师授课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④严格毕业技能考核。毕业技能考核是检验学生实习效果的最好途径。毕业技能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考场,考核的内容只要是对内、外、妇、儿科的基本技能进行考核。在考核中对医德医风、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防止走过场。

六、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校在临床课程体系、临床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建设、临床教学模式、临床教学管理系统等方面改革内容的经验总结,我们发现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医学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医学教育迅猛发展,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完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医学人才。

⒖嘉南祝

[1]林梅,李靖.建立教学模拟医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0(10):82.

[2]张博,李佳,白璐,等.临床技能培训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J].赤子(中旬),2014,(4):79.

[3]韩小玲,林鸿程,周忠伟,等.构建网络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技能教学新模式[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8):2919-2920.

[4]张珊莉,邝昌贤,林少芒.临床实践教学与医患沟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19-20,42.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14篇

1.1现代医学教育对医学生要求更加全面化、系统化和现代化

7年制医学生普通外科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培养精英化、专业化的高端医疗人才,使其具有先进性、世界性、开放性的眼光和领袖气质。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于2001年制订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sinmedicaleducation,GMER),医学毕业生的核心能力包括7个部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能力、医学科学基础知识能力、沟通技能能力、临床技能能力、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思维和研究能力。这些能力“标准”针对医学高等教育毕业生,对医生职业所要求的核心要素,均作了全面和详尽的规定[2]。如何在临床教学中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深刻了解临床教学特点,制订切实高效的教学策略,是当前医疗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

1.2当前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提出需求

随着医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成才要求的提高,我们发现当前临床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和改善临床医疗教学效果,不断努力达到医学改革现代化的要求。

1.2.1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与临床需求间的矛盾在不同教学阶段,医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不同,仅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了医学理论,缺乏实践应用经验。而在临床实践中,需要临床医生针对个体化患者,综合考虑复杂临床问题,采取已有医学成果,做出最佳的诊治方案。在临床实践初期的医学生,由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脱节,缺乏将医学理论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桥梁,常见问题包括不能发现患者疾病的主要问题、难以选择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无法评估和选择现有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期的医学生,常见问题包括过度依从上级医师的医疗决策、缺乏求证精神和根据医疗结果修正反馈的学习态度。在临床实践后期的医学生,常见问题包括经验性医疗行为的养成、发现临床新问题和探索新诊治方法的能力的缺失。循证医学思维的引入,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

1.2.2先进医学理论要求和滞后的临床实践训练方法间的矛盾现代科技辅助技术推动医学教学的改进,医学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医学理念和方法学不断丰富医学研究手段,现代医学生的学习具有后发优势,站在前人肩膀上,学习了最新医学理论体系,但临床实践训练方法相对滞后。由于地区医学发展不平衡、历史原因造成的医学临床教师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的差异,当前我国临床实践中依然存在经验式医疗思维,缺乏循证医学意识和临床科研态度,难于引导学生进行医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临床难题的科研探索。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克服地区人员医疗水平的差异,帮助和改进建立先进的现代循证医疗临床诊治思维体系[3-4]。

1.3普通外科临床分阶段教学特点和循证医学学习需求

在临床见习、临床实习、临床专科培养的不同临床学习阶段,普通外科临床医学教学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点。应当根据不同阶段医学生的教学特点,制订循序渐进的阶段性的临床教学中循证思维培养的计划[5-6]。

1.3.1临床见习教学阶段阶段特点:从7年制医学生4年级开始,进入临床见习期,这一阶段最有利的条件就是直接接触临床实践,能够进入普通外科病房、换药室、急诊室、手术室现场观摩临床诊治。较理论学习而言,这是质的变化。同时这一阶段,学生普通外科知识的获得还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因此,我们在该阶段主要着力于外科基本理论、外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学习训练。在开展外科动物实验课的基础上,临床见习主要要求学生在外科临床一线的观摩,要注意观察外科医生的基本操作技巧,将这些技巧同课本讲解进行对照和揣摩。循证医学学习需求:此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兴奋度高,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学应当注重提高学生兴趣。在此阶段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学习中,应当注意学生循证医学理论的掌握和模仿应用。

1.3.2临床实习教学阶段阶段特点:从7年制医学生5年级开始,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在临床手术时也可以亲身进行一些基本操作,他们有非常强烈的动手欲望。在此阶段,我们强调学生应当注意观摩手术和术前术后处理,尤其是手术指征、禁忌证、手术范围、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等。循证医学学习需求:此阶段学生应当进行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伦理、临床诊治思维、信息管理和沟通技能的全面学习实践,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应用循证医学思维进行临床行为评估、医患交流和诊治思维训练[7]。

1.3.3临床专科教学阶段阶段特点:在7年制医学生6~7年级,是普通外科专科(研究生)学习阶段。主要在临床一线学习实践的同时,更加注重科研思维的训练。这一阶段医学生需要完成普通外科专业毕业论文的设计开题、实施、论文书写、答辩,获得毕业证书。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提出、如何建立课题研究体系、如何开展临床课题和结果评估,是重视当代循证医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是推动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动力。循证医学学习需求:7年制医学生6~7年级,普通外科专科研究生学习阶段主要在临床一线学习实践的同时,更加注重科研思维的训练。这一阶段医学生需要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学完成普通外科专业毕业论文的设计开题、实施、论文书写、答辩等医学科研训练[8]。

27年制医学生普通外科临床阶段性循证医学教学计划

7年制医学生普通外科阶段性教学中循证思维的培养,包括不同阶段需要掌握的循证医学知识范围、循证思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循证医学教学应当成为临床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1临床见习教学阶段循证医学教学计划

2.1.1循证思维教学目标完成循证医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循证临床诊治的感性认识。

2.1.2循证医学思维教学内容循证医学基本理论,文献检索和评价,Meta系统评价。

2.1.3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多媒体教学、文献为主(CBL)教学、问题为主(PBL)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循证诊治的演示,培养学生循证医学理论的掌握和模仿。

2.1.4教学效果评价方法问卷调查方法,循证医学知识的普及率。

2.1.5临床教学实践临床见习阶段,针对此时医学生刚刚直接接触临床实践,普通外科知识还是以理论学习,但是对临床实践怀有极大兴趣和好奇心。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CBL教学、PBL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理解,在开始阶段打下良好的临床思维基础方法。如在进行经胆总管T管造影的操作中,不仅告诉学生基本操作步骤,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术后造影时间的选择、造影剂的选择、如何决定造影剂注入压力、出现过敏并发症的原理和预防处理措施,并组织学生复习胆道压力变化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过敏抢救的措施等医学证据,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及开发学生改善现有医疗措施的创新理念,让学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深入理解每一步的临床实践操作,使学生从简单的模仿,进入到自觉性的学习和探索研究的乐趣中去。

2.2临床实习教学阶段循证医学教学计划

2.2.1循证思维教学目标掌握循证医学方法学的临床实践中的使用。

2.2.2循证医学思维教学内容临床实践中根据需要进行文献检索和评价,阅读和新兴Meta分析系统评价,循证指南的查找和使用,循证医学证据在诊治、医患交流中的应用。

2.2.3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术前讨论和专题学习讨论。培养学生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如何进行医学证据的评价和检索获得证据方法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进行临床诊治思维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进行Meta分析和循证研究评价方法,进行循证医学证据的查找鉴别评价、在临床诊治以及患者交流中运用。

2.2.4研究效果评价方法医学生循证专题组织学习讨论的内容和次数(临床指南和循证医学问题讨论)。

2.2.5临床教学实践在临床实习阶段,针对此阶段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临床经验,有着非常强烈的动手欲望,但是又缺乏操作经验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循证医学实践能力,在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教学、术前讨论和手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每一名患者的疾病和治疗进行个体化分析,提出此类疾病的共性问题、当前患者的个性问题,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治疗效果,印证和修订治疗方案。例如腹腔镜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的临床实践中并显示出巨大的优势,教学实践中在学生体会了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不同病例的经验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查询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Meta分析和RCT实验研究,深入理解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适应证的选择、风险评估和预后处理,并对医学科研方法进行初步的认识。

2.3临床专科教学阶段循证医学教学计划

7年制医学生6~7年级,普通外科专科研究生学习阶段主要在临床一线学习实践的同时,更加注重科研思维的训练。这一阶段医学生需要完成普通外科专业毕业论文的设计开题、实施、论文书写、答辩等医学科研训练。

2.3.1循证思维教学目标掌握循证医学方法学在临床科研中的使用。

2.3.2循证医学思维教学内容循证医学在临床科研中应用,利用循证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Meta系统评价,循证指南,完成普通外科专业毕业论文的设计开题、实施、论文书写、答辩等医学科研训练。

2.3.3教学方法的选择小型专题课堂教学,证据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参加专业会议、开题报告、课题设计讨论。在临床科研能力教学中进行循证医学思维培养。

2.3.4研究效果评价方法医学生书写发表循证医学相关Meta分析、综述文章的内容和数量,开题和毕业论文循证医学思维的应用比例。

2.3.5临床教学实践在临床专科训练阶段,针对此阶段医学生外科专业毕业论文的毕业要求,应当培养医学生应用循证医学武器进行科学问题的提出、临床课题设计和初步的科研实践。例如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应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实践中,对于患者可以选择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开展手术安全性和优越性比较的科学研究。首先是引导学生查询对这一问题目前已有的证据,对证据进行评价和分析,有条件行Meta分析,当前研究是否依然存在没有解决的问题。然后就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科学性的设计方案,最后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开展临床科学研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阶段循证医学教学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分析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发展和7年制临床教学阶段性的实践,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不同临床学习阶段进行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在临床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在临床医学7年制教学过程中应用融入循证医学思想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②在临床医学7年制教学过程培养循证医学思想,可以有效达到现代医学教育核心目标———让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我知识更新和技术水平提高的方法,使之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9]。

临床实践论文范文第15篇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科学学科在临床医学生毕业学年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模式改革实践、注重教学导向等措施促进医学生完成临床医学本科阶段毕业学年外科学学科的学习,以期对存在问题加以改进。

【关键词】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问题与改进措施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医学学科重要的二级学科,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学科的基础。现代外科学的研究内容不但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外科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且还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不断在更新变化。现代外科学体系庞大,不管在深度还是在广度均迅速发展,任何一个外科医生都不能再掌握外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了[1]。如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外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学不断呈现专业化分科,学习外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做外科医生的临床医学生至关重要。然而,临床医学生由于越来越大的就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外科学课程在毕业学年的学习,特别是实践环节的学习更容易被医学生所忽视甚至放弃,这对于毕业后或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工作中的临床业务训练及思维均可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临床医学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改进措施予以探讨。

1存在的问题

1.1外科学教学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医学院校多重视外科学的理论教学,而轻临床实践带教,在外科实践中未带给医学生应该获得的学科知识。外科学是医学院校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必修学科,通常从第3学年下学期开始学习,整个学科学习时长基本达3个学期。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第3、4学年,外科学理论得到了良好的讲述,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系统理论认识和训练。在临床医学本科的第5学年,即毕业学年,临床实习即开始,本科生开始在医学院或综合大学附属医院等各级医院开始接受以临床医生带教的临床实践为主的学习模式。通常教学医院在外科学理论讲授中有较系统的教学计划,投入良好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外科学学科理论。然而,在临床实践学习过程中,多数教学医院未建立将理论与临床实践良好衔接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外科学教学队伍;因临床工作繁重,也不能抽调专职带教老师讲述日常外科实践中遇到的理论知识,导致没有专业师资研究具有外科学的特色教学,更做不到对临床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的系统教育和对外科疾病相关知识的全面教学。

1.2临床医学生毕业学年从临床实践中获得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被忽视

外科学为多数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重点,多数大型教学医院已达到以系统或器官为依据的外科分科,如泌尿外科、乳腺外科、肝胆胰腺外科、血管外科等外科专科,外科学的发展及细化分科对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对外科学整体的认识无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1]。本科外科学教学以讲述外科学基本理论和训练外科基本技能为目的。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虽已完成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并通过外科学基础实验课初步得到了外科操作技术和技能的认识和培训,但多数学生对外科疾病并无立体的认识,也对外科疾病的诊治如手术原则等无清晰的概念。医学生进入外科系统各科室后不知从何开始学习和开展实践工作。相对于内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外科学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及临床操作能力通常要求更高,学习强度也更大。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面临毕业后的找工作、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甚至在外科等学科系统实践过程中脱离临床,放弃临床实践,从新开始毕业学年前的理论学习。

2改进措施

2.1制定符合毕业学年医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的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生并没有专门为其设计的实践学习及培训过程,目前的外科学临床环节也没有固定而有效的教学体系。随着规范化培训制度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带教教学较前有所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践积极性。通过,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采访调查,普遍反映外科学课时压缩,教学内容节奏过快。因此,制定合适的教学进度方案,充分讲述外科学理论知识,将对医学生毕业学年掌握外科临床实践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外科学实验课作为临床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通过良好教学可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外科临床实践能力。但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普遍反映外科学实验课课时安排过早,当开始临床实践时实验内容已经生疏。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外科学实验课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虽然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有利了外科学学习,但是外科学实践更像是一门连接外科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一门课程。如安排学时在毕业学年,可能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外科学知识。重视临床外科实践能带医学生的不止是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他们良好的外科临床思维,这些可以使医学生对外科学知识的认识更立体化,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长期记忆[2]。

2.2加强教辅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毕业学年临床医学生的观察、沟通及采访,发现其普遍心理是怕临床实践占用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时间,而且临床见习无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带教老师教学辅导欠佳。因此,构建良好临床教学模式,提升教学人员传授外科学理论技能和培训考试经验,能增加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获得外科学知识达到临床工作能力和研究生入学水平的信心。目前,多数教学医院的中青年带教老师多数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为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有丰富的学科学习经历,有严谨的学科思维模式,有找工作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历,对本科生的外科学培养有良好的经验和针对性。选拔具有优秀素质、德才兼备的临床带教老师,建立结构合理、团结一致的临床外科学教学队伍可将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良好衔接,为临床医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对提升外科学教学水平,使医学生获取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外科学理论知识均有益处。发展外科学优秀带教师资,开展特色的外科学实践教学,建立对临床医学生知识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负责的本科生导师制,对以后的研究生升学及工作推荐进行评估评分,将有利于系统对医学生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实践和外科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教育[3]。

2.3加强外科学实验课程与临床实践精品课程建设

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临床实习是最佳获得外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如果能在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学习中有良好的教学衔接,使医学生能受到良好的临床实践前教育,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理论知识转化能力将有较多裨益。在医学院校尚无将实践教学编纂为教学教材的内容,没有可用的临床实践教程对医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辅导,多数医学生因为无可利用的如实习手册等临床实践书目,导致在临床工作中难以掌握外科学知识重点和胜任临床实习工作。因此,建设临床实践精品课程能够帮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重要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增加在实践工作中的信心,强化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结合,提高对外科学整体的学习能力。

2.4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升医学生学习动力

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生命发展变化规律和个体疾病诊疗的科学。其对人类的影响力与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学科。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高等教育,除必须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多种综合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科学,是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外科科学研究与实践,多需要对病人进行有创性操作,器官切除或重建等,不仅对病人身体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病人心理也有明确的影响。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外科学实践学习环节至关重要。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临床医学生对外科学学习的热情及动力,使学生们更积极的参与到理论和实践中,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4-5]。

综上所述,相比于内科学,外科学学习更为直观和立体,一个外科疾病,在外科理论和技能支持下很快能得到验证,获得完整的认识。在临床实践环节中学习外科学知识更为直观,更为实用,记忆也更为深刻。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毕业学年如能带着问题在临床中学习外科学知识,将更能深入理解研究生入学等相关考试的思路,获得更优异的成绩;完善的教学模式及优秀的带教老师可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将对以后的外科学以至于整个医学科目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刘江波 杨延辉 邓淼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绪论[M]//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

[2]陈创奇,李引,何裕隆,等.加强外科学教学管理,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教学[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4):196-198.

[3]张学志,凌云阳,王观发,等.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0):1397-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