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

临床分析论文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第一,医患关系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医患纠纷也在逐年上升,使实习生的动手机会大幅减少。而实习生操作技术的熟练性有待于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提高。增加实习医生的操作机会必然会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增多。加之一些医患纠纷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一部分患者对医院的实习医生不配合,甚至强烈排斥,有些则直接拒绝接受实习医生的服务,这是现实中存在的表现也最为突出的问题。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得不到实践性的锻炼,直接打击了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实践的热情。

第二,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随着科技型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带来的社会浮躁现象也愈加突出,人才的竞争方式也表现出了日趋多元化。同时,也使社会分配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当代的毕业生成了双向互为的自主选择体。医学生也不例外,在医学生面临这一人生抉择时,又要占用许许多多的实习时间,接纳的实习方(医院)也无心顾及对他们进行很重要的临床实习帮助。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亦是追求高学历,这又使得大部分学生把实习的时间用于考研或者参加各种辅导班,有的医学生私自离开实习医院,去寻求辅的创收经济,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与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这些又都是现实中存在的现象。

第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医学生从单纯的学校课堂到人员复杂的医院,其学习方式、所处环境以及接触的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在临床实习中欠缺学习方法、甚至不能很好得处理好人际关系,导致医学生在学习实践和生活中受到困惑。有的医学生基础不牢,加之面对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不知所措,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这些极易犯错,又怕犯错的心理,最终致医学生对临床实践兴趣的降低。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因此医学生只有对临床实习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临床实习任务。

2思考与对策

面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医学生对临床实践的兴趣与缓释不安定的心理现象。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本来就是上级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古语有“恩师如父母”之称。我们应该像在学校一样尊重他们(带教老师)。一般情况下,学生上大学即离开父母,远在他乡求学,实习亦是如此,生活上我们亦可把他们当作我们的父辈们,相信已为人父人母的他们会在生活和学习上尽力尽力的帮助我们的。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感情产生共鸣,气氛就会相对轻松,也更有利于医学生的临床实习。2、勤于思考善于发问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非生而知之,知识是在辛苦付出日益月累中获得的。在临床实习中我们要养成遇到问题先独立思考、进行综合分析,实在不能解决时,可以向带教的老师请教,但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或者觉得问这样的问题好像很幼稚,其实老师也曾走过我们这个时代,他也是经历了这些才慢慢成熟起来的。还要值得指出的一点:毕竟实习不像在学校学习,学习环境变了,相应的学习方法也要做出相应调整与改变。总之,有重点有目的学,把无限的理论结合有限的实践,只有这样效率才会提高,记忆也才会深刻。3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互信体系

临床实习是一个实践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人际交往与互动的过程。对于一个实习医学生来说,和患者的沟通能力不但影响诊疗效果,更影响医学生的实习效率。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除了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扎实的医学理论及实践技能外,更重要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作为医学生,应该积极热情的与患者沟通,精心为患者诊治,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要尊重病人,为病人排忧解难,从而获得病人的信任与理解,使其心甘情愿地配合临床实践教学。带教的老师要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接触病人的机会与条件,经常把医学生带到病床边,让医学生积极与病人及家属交谈,了解病人的文化社会背景、生存状态和心理素质。让医学生充分了解病人,让病人从心里接纳学生。通过积极沟通,改善医患关系,从而创造良好的实习氛围,医学生将有更多时间与病人接触,心理压力释放了,将有利于医学生更好的参与和投入到临床实习中去。

总之,每个医学生都要经历临床实习阶段,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临床实习是学生向医生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下的医疗市场竞争体制也更加透明,只有适应变革的医疗环境,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医疗实习体制的新途径,才能在急剧变革的医疗环境中,用学到的医疗技能,靠其精湛而高超的医疗水平撑起一方天空。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诊断回顾性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unkonwnorigin,FUO)是内科常见疑难杂症,国内学者提出发热待查的诊断标准为发热期限>2~3周、体温>38.5℃、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常规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1]。据统计,有200多种疾病可引起FUO[2]。根据已有的病因分类来考虑患者可能的病因,对临床医师有较大帮助。现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FUO130例作一病因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30例,其中男81例,女49例,年龄23~73岁(平均46.7岁);体温38.5℃~40℃(弛张热28例,稽留热7例,间断热46例,不规则热49例);发热时间10d~2个月(平均37d)。

1.2确诊方法

筛选及确诊包括常规检查、特殊检查及诊断性治疗三类。常规检查:三大常规,血生化,微生物病原学及有关抗原抗体检查,自身免疫性抗体,胸片,B超。特殊检查:细胞学,病理学,CT,MRI,心脏彩超,HIV抗体及其他特异性抗原抗体等。诊断性治疗:主要为抗结核治疗。

2结果

130例发热待查患者中,83例为感染性疾病(占63.85%,其中伤寒25例,败血症19例,结核13例,肺部感染10例,胆道感染5例,尿路感染4例,病毒感染3例,肝脓肿及恙虫病各2例),结缔组织疾病15例(占11.54%,其中亚急性败血症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恶性细胞组织病各2例),肿瘤14例(占10.77%,其中淋巴瘤9例,白血病3例,肝癌2例),其他2例(占1.54%),病因不明16例(占12.31%,其中2例病情趋向缓解后出院,随诊无复发,7例转上级医院,7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本组41%的患者仅靠病史、临床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诊断,B超、CT、骨髓组织活检确诊率分别为3.95%、3.8%、8.9%。

3讨论

不明原因发热(FUO)是内科常见复杂病症,经过临床分析及血清免疫学、细菌学、骨髓细胞学、浆膜液、B超、X线、组织活检和(或)CT等检查后,确诊率仍较高,本组确诊率为86.15%(112/130),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3,4]。由于FUO患者病程较长,多数已行各种常规检查及多种手段治疗仍未明确病因,尤其容易盲目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退热药物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又延误和干扰了疾病的正确诊治,因此病因诊断必须尽早作出。

本组资料中,感染是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占首位,其中伤寒25例。有研究表明,在引起FUO的具体病因中,伤寒所占比例约为9.1%~12.9%[5,6]。本研究伤寒比例显著高于一般资料,这与温州地区为沿海地区,海鲜食物供应较为丰富,而附近居民又喜食半生不熟海鲜有关。本组FUO最终确诊为伤寒的患者中,均进行了血培养,血培养阳性仅5例,这一结果考虑与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不同程度地应用过抗生素有关。25例最终确诊为伤寒的患者,绝大多数不具备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如稽留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肝脾肿大、玫瑰疹、粒细胞减少等,仅出现上述症状中的1~2项。如本组出现粒细胞正常或减少23例、相对缓脉12例、肝脾肿大6例、神情淡漠3例,甚至部分患者仅表现为持续发热(热型不典型),诊断上基本依靠的是临床诊断。故FUO患者若出现疑似上述症状,考虑到本地区发热患者伤寒比例较高,特别是出现粒细胞正常或减少的病例应考虑伤寒的可能性,并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对FUO患者不宜随便给予退热剂,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尽量不予干预,以观察热型,协助诊断。

感染性疾病中其次是结核病,本组13例中有9例依靠诊断性治疗确诊、4例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诊断性确诊患者在应用其他药物无效后,详细询问病史,如患者多有乏力、纳差、盗汗、消瘦等结核病中毒症状,应考虑可能是结核感染,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在诊断性治疗观察期间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在其后的门诊随访中体温正常,未反复,视为试验性治疗有效,可确诊为结核病。本组这部分患者多数是肺外结核,说明肺外结核的诊断与治疗应得到足够的关注。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升高,而且与肺外结核多发的流行病学趋势相吻合。传统的结核病诊断方法如PPD试验强阳性固然有诊断价值,但即使阴性也不能排除结核病。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的应用在诊断结核病时具有较大价值,通常一次扫描无异常结果,需随着病情的发展多次复查才会有异常发现。本组中有1例脊椎结核患者,在应用一般抗生素2周后体温始终维持在38℃,且自诉腰疼,后经多次脊椎及后腹膜CT扫描才诊断为脊椎结核。

结缔组织病也是发热待查的常见病因。由于近年来免疫检验水平的提高,某些疾病早期即获得诊断,而以发热待查收住的大多是非典型的结缔组织病,尤其是变应性亚败血症(still病)相对突出。成人still病临床上较为常见,极易与败血症相混淆,其特点是:(1)长期高热(可>39℃,持续数周或数月,多发于傍晚至夜间),但无显著的毒血症状,且可有缓解期;(2)皮疹一过性,复发性,多形性;(3)血象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可明显增高,但嗜酸性细胞一般不减少。新近有研究提示,血清铁蛋白增高有助于still病的诊断[7],值得注意的是,诊断still病必须排除感染性疾病和其他疾病。

肿瘤在发热待查中的比例国内外有不同报道,本组肿瘤患者均有贫血、白细胞减少,部分患者有黄疸,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均经多次骨髓检查而明确诊断。骨髓常规检查可提高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4.

2SchneiderT,LoddenkemperC,RudwaleitM,etal.Feverofunknownorigininthe21stcentury.InfectiousDiseases,2005,130(47):2708~2721.

3秦树林,刘晓清,王爱霞,等.不明原因长期发热110例临床分析.中华内科学杂志,1998,37(9):605~607.

4尹有宽,徐彬彬.原因不明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上海医学,2000,23(2):112~113.

5李刚.不明原因发热171例临床分析.福建医药杂志,2005,27(3):39~40.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分析12例卵巢妊娠的临床特征,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卵巢妊娠的发生因素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特征为卵巢妊娠比输卵管妊娠更易出现腹痛、坠胀、妊娠部位破裂、失血性休克等症状,无明显停经史。结论卵巢妊娠的病因可能与盆腔炎、宫内置节育器有关,术前误诊率高,治疗以手术为主。

卵巢妊娠(ovarianpregnancy,oP)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形式,自然受孕后的发生率约为1∶7000~1∶40000),占异位妊娠的0.5%~3.0%,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因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特征,术前很难确诊,早期易发生破裂大出血,难以诊断,故应引起关注。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卵巢妊娠12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年龄和生育史12例患者年龄为21~40岁,平均28.6岁。未产妇3例,经产妇9例,产次为1~5次,口服避孕药2例,工具避孕1例,采用宫内避孕环者9例,放置时间为1~11年,类型不详。有输卵管妊娠病史者1例,剖宫产史者2例,人工流产史者8例。

1.2临床表现12例均有腹痛史,有停经史者8例,停经天数33~35d,阴道出血5例,晕厥伴休克4例,盆内触及包块6例。

1.3辅助检查10例测定血β-HCG48.9~1280.4IU/L,6例测定尿HCG均为阳性。10例后穹隆穿刺阳性,6例B超检查均提示附件区囊性包块或囊实混合包块。

1.4手术及病理情况12例全部行剖腹探查术。患侧卵巢均可找到破裂口,破口直径0.8~2cm,在破口处或血块中有6例可找到绒毛,其余6例未找到明显的绒毛,但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卵巢妊娠。患侧及对侧输卵管均正常,并发现患侧的卵巢经子宫卵巢韧带与子宫相通。12例均行卵巢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卵巢妊娠。2讨论

2.1诊断卵巢妊娠这一概念由Muurice在1682年提出,并于1878年由Spiegelberg提出了诊断标准并使用至今。内容包括:①患侧输卵管完整并与卵巢分开;②胚囊位于卵巢组织内;③卵巢与胚囊以子宫卵巢韧带与子宫相连;④胚囊壁为卵巢组织。在有第①、②项的基础上,加上第③项或(和)第④项即可确定为卵巢妊娠。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此诊断标准。由于卵巢妊娠部位出血较早,容易误诊,一些患者往往无明显停经史,即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就诊,不易与黄体破裂相区别,有时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卵巢肿瘤等。本组有33%的患者无停经史,仅5例患者出现阴道流血,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卵巢肿瘤。B超检查可发现附件包块及腹腔游离液体征象,不易与输卵管妊娠区别。由于卵巢妊娠的症状和体征与输卵管妊娠相似,故术前鉴别诊断较困难。本组12例卵巢妊娠患者中,术前均诊断为“异位妊娠”,缺乏准确定位。根据胡丽娜等人的研究,卵巢妊娠比输卵管妊娠更易出现腹痛、坠胀、妊娠部位破裂、失血性休克等症状,而有停经史、阴道流血症状的比例较低。由于卵巢妊娠更易出现腹痛症状,且大部分患者因腹痛就诊,所以对无确切停经史,无阴道流血但有下腹疼痛或休克症状者,结合β-HCG阳性,应高度怀疑卵巢妊娠。

2.2病因学研究OP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然而不少学者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宫内节育器(IUD)的广泛使用,IUD的存在可产生炎性细胞浸润,其分解产物既可影响宫内环境,也可影响输卵管功能,但不影响卵巢。同时,IUD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造成输卵管逆蠕动,使受精卵逆行种植于卵巢内。研究发现IUD可有效阻止99.5%的宫内妊娠和95%的输卵管妊娠,但无法阻止卵巢妊娠。本组资料显示77%患者使用IUD,IUD与卵巢妊娠有一定的相关性;②盆腔炎(PID):PID可使输卵管逆蠕动减少,卵巢白膜继发性增厚,阻止卵泡裂开而导致卵泡内受孕;③辅助生殖技术(IVF)的应用:近年来IVF的广泛开展,易导致异位妊娠的发生。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虽为0.08%,但IVF后发生率升为5%,其中约6%为原发性卵巢妊娠。然而由于IVF和ET后通常有严密的随访,故OP常在未破裂前得到早期诊断。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心房纤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2002年至2007年146例心房纤颤患者分成2组,60岁以下为非老年组50例,60岁及以上为老年组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病因和临床特点。结果:非老年组和老年组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各占46%、38%、16%和11.5%、8.3%、80.2%;非老年组房颤最常见的病因是风心病(32%),老年组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36.5%)和冠心病(25%);伴心功能不全老年组为56.3%,高于非老年组的28%;随诊6-12个月,老年患者脑栓塞事件发生率(19.8%)高于非老年组(8%)。2组病例抗凝治疗率分别为老年组38.5%和非老年组28%。结论:随着年龄增加,心房纤颤患者心功能不全、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及脑栓塞发生率明显增加。

Keyword:atrialfibrillation,clinicalcharacteristic,old-agepatient

Abstract:Objective:thispaperistoanalyzetheetiologicalfactor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ofatrialfibrillationofold-agepatient.Method:takethe146casesofatrialfibrillationwhichwerecuredinourhospitalduring2002to2007intotwogroups:non-gerontismgroup(patient’sageisbelow60)andold-agegroup(patient’sageisup60).Therearefiftycasesinnon-gerontismgroupandninetysixinold-agegroups.Retrospectiveanalysisalltheclinicaldata,comparetheetiologicalfactors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thetwogroups.Result:theratioofParoxysm,persistentandpermanenceauricularfibrillationis46%,38%and16%innon-gerontismgroup,inold-agegroup,itis11.5%,8.3%and80.2%.Thecommonetiologicalfactorofatrialfibrillationisrheumaticheartdisease(32%)innon-gerontism,andinold-agegroup,theyarehypertension(36.5%)andcoronaryheartdisease(25%).Theratioofconcomitantcardiacinsufficiencyis56.3%inold-agegroup,itishigherthanthatinnon-greontism(28%).Follow-upsixtotwelvemonths,theincidenceofcerebralembolismis19.8%inold-agegroup,itishigherthanthatinnon-gerontismgroup(8%).theratioofanticoagulanttreatmentis38.5%inold-agegroupand28%innon-gerontismgroup.Conclusion:amongthepatientsofatrialfibrillation,theelderpatientis,thehighertheincidenceofcardiacinsufficiency,persistentatrialfibrillation,permanenceatrialfibrillationandcerebralembolismis.

本文主要分析我院96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房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并于非老年组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病例,共146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心电图证实,其中男89例,女57例。年龄20-93岁,平均年龄(62.5±8.6)岁,年龄60岁以下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60岁及以上96例,其中男55例,女41例。房颤根据“三P”分类方法,按房颤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1],所有病例均能随诊,随诊6-12个月,统计分析。

1.2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2.1.12组病例相比,老年组有明显病因者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1。其中老年组病因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主(分别为36.5%,25%),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8%、6%),P<0.01。而非老年组以风心病为主(32%),明显高于老年组(3.1%),P<0.01

2.2.1发作时伴胸闷,胸痛,心悸,头晕等症状出现率非老年组(94%)明显多于老年组(81.3%)。房颤发作时有心功能不全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脑栓塞事件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9.8%比8%,有显著差异。老年组房颤类型以永久性为主,而非老年组则以阵发性为主,2组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分别为11.5%、8.3%、80.2%和46%、38%、16%。

2.2.22组病例使用阿斯匹林,噻氯匹啶,华法令等抗凝治疗率,老年组为38.6%,非老年组为28.5%。

3讨论:

本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加,房颤有明确病因者明显增加,老年患者房颤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和冠心病,而非老年组则为风心病,非老年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34%)无明显病因,随着年龄增加,房颤发作时伴胸闷、胸痛、心悸、头晕等症状,老年组较非老年组为少,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对症状的敏感性降低,多合并其他疾病掩盖房颤发作时的症状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发作伴心功能不全发生,老年患者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多伴高血压、冠心病及退行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疾病有关。随着年龄增加,房颤伴左房扩大,左房愈大,左房压愈高,心肌超微结构损害愈重且不一致,心肌自律性和兴奋性传导异常,较易发生房颤[2]。反复发作的房颤快速搏动导致心房重构,从而有利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从而导致“房颤诱发房颤”[3],这可能是老年患者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资料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加,脑栓塞发生明显增加,这可能与老年人血粘滞度增高,易形成血栓,另外,房颤使血流更易产生旋转与粗糙内膜摩擦,也易形成附壁血栓,当心衰时,血流缓慢,增加了血栓形成与脱落机会[4]。

另外,本资料所有病例使用阿斯匹林,噻氯匹啶,华发令等抗凝治疗率较低,说明许多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临床医生对抗凝治疗缺乏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那开究,余开,郑自慧,心房颤动的诊治误区中国临床医生;200129(10):17-19

2.谢英,胡旭东,老年阵发生房颤的临床特点和预期后中华内科杂志;199433(8):516-518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血液内科男护生临床实习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和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临床对男护士的需求日趋明显,护士开始逐渐走上了护理岗位。近年在我科实习的护生中不再是清一色女生,而是出现了男护生。当前护理教育课程和带教模式的设置一直以培养女护生为特点,对于男护生缺乏针对性的临床实习管理。针对男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遇到了女护生所没有的问题,影响了实习效果,也给带教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和挑战。为使男护生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任务,现将男护生临床实习中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如下。

一、一般资料

2007年7月~2008年7月,我科先后带教了5名男护生,年龄20~23岁,平均22岁,均顺利完成临床实习,取得满意效果。

二、存在问题

2.1传统因素根据历史记载,最早从事护理工作的是男性。随着科学和工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从事护理以外的工作,男护士的数量大幅下降。近代以来,以南丁格尔带领大量的女性为患者服务开始,成为护理学的先驱。女性护士成为医生的助手,从而男性逐渐退出了护理工作。社会上一些人轻视护理工作,包括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不同态度。尤其是男护生担任护理工作,科室实习医生,患者和家属一时心理上很难接受。以上种种因素都使男护生认为护理工作是属于女性,心理上产生自卑感。

2.2血液科疾病特点血液科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它收治的是恶性肿瘤患者,患者需要住院化疗。一方面化疗药物毒性强,疗程多,时间长,对血管有较强的刺激性,容易引起血管壁的损害:另一方面患者是反复多次住院化疗,出现指定护士静脉穿刺现象,患者不轻易给护生静脉穿刺。因此临床上对化疗病人静脉穿刺成功率要求高。

2.3自身因素

2.3.1专业思想不稳定在5名男护生中自愿报考护理专业1名,非自愿报考通过调剂到护理专业的4名。医学院报考录取成绩都比一般本科院校高,男护生有些是无可奈何接受调剂,有些是家庭经济原因不能采取复读,有些是不想重新参加高考。与考取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男护生更不愿意和人提及自己专业。在实习过程中,他们思想波动大,不能安心学习和工作。

2.3.2心理压力大从学校到医院是一个新的环境,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就会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进入临床实习时,学习兴趣高,思想活跃,对社会估计过高,但很快发现理想与现实冲突。一方面是实习医学生异样的眼光,另一方面是患者和家属不信任的目光。担心操作技术和理论知识不够熟练,担心患者不配合。

2.3.3人际交往能力差由于男护生都是独生子女,男生初次到陌生的环境,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不善言辞,一方面体现在不知如何与不同文化层次,经济情况,家庭条件,社会地位,信仰背景的患者和家属沟通;另一方面很少提问题,缺乏与带教老师沟通。

2.3.4重技术性操作,轻基础护理男护生喜欢从事如静脉穿刺,抽血,停留尿管等技术性强的操作,而对晨间护理,生命体征的测量,床上洗发等基础护理不愿意执行。

2.3.5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结合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男护生不能将学校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临床,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理论与实践脱节。

三、对策

3.1专业思想教育介绍国外,香港男护士执业情况,发展前景。指出男护生优势,男性思维理性,遇事冷静沉着,处事果断,能给人予安全,信任,并具有生理和体力优于女性上的优势。我国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男护士今后的需求增加。尤其在一些重要部门特点需要,使得男护生在急诊,重症监护,手术室,精神,骨科等部门发挥着重大作用。探讨男护士价值所在,激发男护生职业热情和求知兴趣,培养他们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由被动从事护理工作转化为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

3.2加强沟通,减轻心理压力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从男护生进入肿瘤专科实习2个月内与带教老师排班方式相同,便于老师对男护生情况的全面掌握和了解,从而及时了解心理。在平时带教中,根据男护生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发现和了解心理压力来源,鼓励男护生讲出心理困惑。鼓励男护生主动与患者交流,学会多关心,爱护病人,相互间建立友谊,获得患者的信任。进一步取得护理技术操作的实践机会,从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每周带教老师组织教学查房,提前告诉男护生查房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查阅资料。通过查房使男护生理论与实践结合,锻炼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增强男护生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赵明珠,章雅青,李莎莎.临床使用男护士的调查与分析.上海护理,2002,2(4):6-8.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教学质量关系到未来人才培养的素质,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传统的外科医学教学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且学生存在综合分析、实际动手、临床思维能力较差等缺陷[1]。只有应用型、创新型医学人才才能应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以下浅谈如何提高外科学临床教学质量。

1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心

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外科临床教学均由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专职负责,他们具有多年的临床和教学工作经验,或经过研究生教育培训,具有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更应强调是带教老师对教学的态度和责任心。见习带教是一项单调枯燥的工作,特别是扩招后教学时数增加,有时1个月有近100学时的课程,同样的授课内容,要重复好几次。只有当带教老师能正确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他才能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量和见习班组增加,合适的带教病例和示教病例不足的矛盾逐渐突出,除课前理论准备外,带教老师在课前常需花很大的精力准备合适的病例,并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同时,带教老师必须非常熟悉入选病例的情况。若没有对教学和学生高度责任心,选择病例和示教就可能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见习学习,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同时,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和奖惩制度,对带教老师的教学工作和效果进行科学地管理和监督。

2紧密联系实践工作,增加新理论、新知识

首先必须明确教科书中疾病的诊断治疗总体原则是每位实习生应该掌握的。比如,骨折的分类、如何对骨折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固定、转移运送,对神经、血管损伤的诊断、处理原则等。其次,不能忽视书本,单纯去追求高科技、新材料、尖端技术[2]。正确的方法是在大学本科教学中,在保证完成统一、规范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兼顾骨科新发展,某些已成熟的技术和理念应及时加入到骨科教材内容中,同时还可加入一些小故事或小引言,介绍其发明、发现、发展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最终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具体做法是选择有针对性而又短小精炼的补充内容和引言,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课本内容,增强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了解目前骨科的发展现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目前而言,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均要落实到考试上,带教老师要向学生解释的是补充内容不考,仍以教科书为主。选择补充内容的目的:(1)为了更好地理解、记忆教科书内容;(2)向学生灌输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教科书需要更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书本和临床结合、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的优劣,为临床实际工作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3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上好见习课

医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为众人所知,由于见习课无具体的考核制度,可使刚走出教室到病房的学生感到一丝轻松,从而易造成放松自己,故在实际工作中能课前预习的同学并不多见,有的甚至不知道本次课的具体内容。见习课不是理论课的重复,也不仅是获得对理论课的感性认识。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对于临床学习的第一步,见习课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带教老师在加强组织纪律的同时,更应向学生指出见习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同时应指导学生处理好见习课和理论课,考试和学习,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内科见习和外科见习,外科专科见习和普通外科见习之间的关系,强调临床见习学习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强调它们共性的东西,使他们能够珍惜每次向老师、向同学、向病人学习的机会。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学习环境,结合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发挥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对突出重点及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很有帮助。由于在骨科教学中,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涉及解剖学范围广,必须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门功课。因此发挥多媒体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特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疾病建立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它对教学重点、难点、标题等的演示效果可能比其他教学手段更为有效。同时,结合授课内容,选用清晰的挂图、模型等,创造一个对学生反复刺激的环境,更能增强学生的记忆[3]。

5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师生间需要进行交流、对话和沟通。多年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了你教我学的形式,也使学生养成了只听不问的习惯。为此,采取互动式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和回答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正面、清楚地回答,以示尊重,即使暂时无法回答的,也要在课后弄清楚,下次课给予解答。另外对学生的问题,无论看起来有多简单,均应予以表扬,使其有信心敢于再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的效果和达到最终的课堂教学目标;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实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和教育的温暖,才会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会积极地配合好教师的教学活动[4]。带教以提问和示范为主,可尝试教学互换的教学方式。例如骨科的体格检查法是见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检查方法。首先由学生模拟病人,教师示教准确的检查手法,第二步由学生之间互相模拟检查,练习手法,最后选择相关病例,由教师进行床边示教,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其临床意义。经过这些步骤,学生可理解、记忆繁杂的体格检查法。根据学科特点,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层层深入,带动学生按临床医生的思路考虑问题,不仅使学生对该病记忆深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走出旧的经验医学教育模式,开辟崭新的领域,在临床实践中培养新世纪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普及循证医学教育,从实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一批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医学毕业生,这是临床教学工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进顺,黄文驿.骨外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实践与学习(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2):116~118.

2叶正旭,朱锦宇,王军,等.关于骨科临床实习教学的几点体会.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4):384~386.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球血管病变

100casesofacuterenalfailureanalysis

PENGPeiLIXinhu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auseofacuterenalfailureandtheclinicalfeatures,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earlyandprovideatheoreticalbasis.Methods:Thehospital''''s100patientshospitalizedpatientswithARFreviewed.Analysisofrenalago,afterthekidneyandrenalsubstantiveobstructionofthevariouscausesofARF,ARFandkidneysubstantiveanalysisofakey.Results:100patients,beforethekidneyofARF20cases(20%)ofgastrointestinaldiseasebecauseofloss,heartfailure,nephroticsyndrome,suchasafterischemia.SubstantiveARF70kidneypatients(70percent)ofwhich42cases(42%)renalsubstantiveARFisclearfromthekidneydevelopedfromtheformerfactor.AftertheobstructionofARF10renalpatients(10percent),becauseofcancer,stones,prostatehyperplasia,retroperitonealfibrosis,urinarytractmalformations,neurologicalbladder.Conclusion:ThekidneyoftheARFareoftenignoredbefore,failedtotimelydiagnosis;tubulointerstitialsubstantiveARFkidneydiseaseisthemainreasonisthefirstdrugcauses.

【Keywords】Renalfailure;Tubulointerstitiallesions;Glomerulardisease

急性肾衰竭(AR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肾功能在数小时至数周内急剧恶化,体内代谢产物潴溜,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我们对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月资料齐全的100例ARF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和诊断标准。2003年1月~2007年1月我院住院的ARF患者。ARF诊断标准为:①原肾功能正常者,短期内血肌酐SCr))2mg/dl(≥176.8umo/l)[1]和(或)肌醉清除率下降≥50%[3];②原有慢性肾衰竭者,短期内SCr较前升高50%和(或)肌配清除率下降15%。③-SCr每天上升≥0.5mg/dl。

1.2ARF的分类:ARF按病变部位不同分为肾前性、肾实质性和肾后梗阻性。肾实质性ARF又分为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球血管病变。同时寻找原发病因和继发因素。

1.2.1肾前性ARF:根据全身情况如口干、皮肤皱褶、药物使用情况、血压、尿常规、尿/血渗透压(>1.3)、血尿素氮(BUN)上升幅度>血肌酐(SCr)的升高、尿Na浓度(<20mmol/l)、尿Cr/血Cr(>40)、尿比重(>1.020)、尿渗透压(≥500mOsm/L)等进行综合判断。

1.2.2肾实质性ARF:排除肾前性和肾后性梗阻因素,并寻找各种继发性因素。除上述指标外,尚需仔细询问病史、药物使用情况,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清肌酶、血尿肌红蛋白、溶血指标、流行性出血热(EHF)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抗GBM抗体)、免疫指标、血、尿蛋白电泳等指标以及骨髓穿刺,必要时行肾血管超声和肾脏同位素扫描。肾实质性ARF病因未明时行肾活检。

1.2.3肾后梗阻性ARF:行泌尿系统B超、必要时核磁共振或CT检查可确诊。

1.3预后判断:肾功能转归以发生ARF后30天的肾功能状态分为肾功能恢复、肾功能未恢复但不依赖透析、需依赖透析以及死亡4组。

2结果

ARF的病因分类:肾前性20例;肾实质性70例(70%),其中肾小球血管病变24例,肾小管间质病变46例;肾后性10例,其中有4例患者既往有慢性肾脏病的病史,占ARF的4%。

2.1肾前性ARF:常为恶心、呕吐、腹泻造成的胃肠道失液(21.1%),其次为心衰(193%)、肾病综合征(17.5%),术后缺血(1.05%)等引起。

2.2肾实质性ARF:肾小管间质病变共46例,占总ARF的46%,主要病因为药物、感染、休克、流行性出血热(EHF)、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等。其中药物占首位,占总ARF的23%。引起ARF的药物中以抗生素居首位,其次是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以及脱水剂。药物引起的ARF大多合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等)。感染18例(肺部7例、尿路5例、腹腔2例、胃肠道2例、胆道1例、败血症1例)。RM所致ARF5例,占ARF5%,肾小球血管病变ARF24例,主要以RPGN最多见(71.8%)。其中42例(42%)肾实质性ARF是由明确的肾前性因素发展而来。

2.3肾后梗阻性ARF:共10例,占ARF10%,病因分别为各种肿瘤3例、泌尿系结石3例、前列腺肥大1例、泌尿系畸形2例、糖尿病致神经源性膀胱1例。

3讨论

ARF是一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高。引起肾实质性ARF最常见原因是ANT,占ARF的45%[1],还有AIN、血管性疾病、肾小球肾炎。本研究显示肾后性ARF的常见原因为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腹膜后纤维化、泌尿系畸形以及糖尿病致神经源性膀胱。

综上所述,ARF是临床危急重症,其病因类型多、病情复杂,防范意识病因所致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部分ARF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够提高应提高对不同ARF的认识,早期诊断,对有指征的ARF患者早期行肾活检明确病因,最大程度地降低ARF发生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8篇

1.对象。选择我院2003-2006年在临床实习的72名护理本科生,年龄22~24岁,均为女性。

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学生临床实习的第25周发放问卷。本研究的问卷主要是压力源量表,是根据Pagana的CSQ(clinicalstressquestionnaire)、Admi的NSSS(nursingstudent''''sstressscale)、Beck-Srivasta的BSSI(Beck-Srivastavastressinventory)及CohenandZick的SSCI(studentstressandcopinginventory)等量表及文献设计而成。压力源量表共有6个方面,44个项目,本研究中问卷可信度Cronbach′sα为0.86,BSSI在以前的研究中,有很高的信度,Cronbach′sα为0.82~0.90,证实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3]。问卷内容包括:就业压力、工作的性质与内容、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专业心理矛盾、临床评价、实习环境6个方面。问卷从没有压力感到重度压力感以0~3分表示,每项分4个水平,参考以前的研究,将压力水平根据压力高低描述,将结果分为3个水平,均数在1.00以下为低水平压力,均数1.01~2.00为中等水平压力,均数2.01~3.00为高水平压力[4]。

结果

72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6个方面压力得分情况见表1,压力水平分布见表2,前10位压力源得分及排序见表3。

讨论

1.护理本科生的压力程度。护理本科生在学校学习及临床实习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压力。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刺激学生学习。而高水平的压力或压力持续时间过长,则可使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5]。本研究显示,68.1%的护生有中等水平压力,20.8%的护生有高水平压力,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4]类似。

2.护理本科生常见的压力源。压力源来源于躯体、心理、社会、文化和生活各方面的改变。调查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的主要压力来源于“就业”,其次为工作性质与内容、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专业心理矛盾、临床评价及实习环境。其中“就业前景”是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最大压力源,排在前10位的还有“学校与临床之间的差距、同学之间的竞争、处理患者紧急情况的能力、出现差错的可能性”等。本研究结果显示,排在第1位的压力源已不是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而是人人都关注的就业问题。可见本科毕业生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用人单位的提早招聘,给尚未完成实习任务的护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表现为低估自己能力,缺乏自信,胆怯忧伤。此外,学生常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学校到医院,从理论到实践,护生因为学习环境和学习性质的改变,常感到紧张、焦虑而不能主动学习,加之患者病情变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所学知识有效的应用于临床,造成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第3位压力源是“同学之间的竞争”,而以前的研究[3,4]中,分别位于第8位和第6位,可见本研究中的护理本科生在同学之间的竞争方面有较大压力,这是因为我国的青少年从一进小学起就为了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被迫与周围的孩子竞争[6]。此外,带教老师的评价、专业的发展前景都是学生重要的压力源。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每个护生来说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更是直接影响了护生的情绪故也成为学生的常见压力源,这与以前的报告结果一致:教师的监督与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4]。

对策

1.我国护理教育在不断改变中发展方向与世界趋于同步[7],但仍存在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偏颇[8,9],在培养目标中没有充分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道德情操、主体性和创造精神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10],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用的应对方式。因此,培养护生具有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是护理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任务[11]。心理素质是人素质结构的核心,一个人的各项素质只有最终转化为心理素质才具有稳固性和坚定性[12]。

2.精选带教老师,加强理论知识培训,增强对专业的认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研究[13]表明,人们倾向于注意那些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希望通过学习榜样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因此,各科室要选择一名热爱护理专业,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且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主管护师作为本病区的带教老师。其职责是了解和评估学生的表现,落实各项教学内容,及时总结实习情况。各病区每周进行一次临床业务讲座,根据实习生的需求,带教老师要结合专科疾病的特点,从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要点都进行讲解,最后给出病例,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准确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能有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教育,使课堂教学得到延续和补充,学生亦能够获得真实的护理体验,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介绍国际、国内护理专业的发展现状,逐渐稳固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

3.培养人际沟通的技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的评价、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均排在护理专业学生常见压力源的前10位。可见有效的交流技巧是处理好与带教老师、患者、家属及其他护理人员之间人际关系的关键。因此,学生应该尊重带教老师,谦虚好问,也应多与患者交流,以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同时,带教老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应多与学生接触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护生积极向上和求知欲强的心理,帮助其及时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指导学生有效的应对各种压力。

4.加强职业防护意识,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安全对护生来说较为敏感。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系统讲授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防护措施、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无菌观念、规范化操作等,培养护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自身职业防护的观念。同时,加强临床防护的培训,带教老师应严格要求护生熟练操作规程,执行查对制度,培养其自律性。进行损伤性操作前后要严格无菌操作,六步洗手法,接触传染性分泌物,血液,体液时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带教老师要给护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及时提醒学生注意防护,一旦发生伤害,在给予及时处理的基础上,带教老师还应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最后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深化,对护生来说,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时期。护生刚接触社会,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质量,她们感受到的压力明显高于同年级的医学、社会学和药学等专业的学生,其中就业压力、工作的性质与内容、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专业心理矛盾、临床评价、实习环境等是较重要的因素。压力是机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1]。压力源指任何能使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任何与机体原有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相异的因素都能构成压力源[2]。了解护理本科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以缓解心理压力是护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将我院2003-2006年在我院实习的72名护理本科生的压力调查分析及结果总结,现报道如下。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护理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35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3-121

[4]曹颖,向虹,于艳秋.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6]何贵蓉,向红.护理本科生的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5,19(3):487

[7]黄金月,王慧莲,李洁明,等.中国护理教育发展趋势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33-336

[8]沈宁,何仲,李峥.论本科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中华护理杂志,1994,29(9):549-551

[9]史瑞芳,张风平,刘静蔚.适应整体护理需要,系统改革护理教育.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48-549

[10]LazarusRS,FolkmanS.Stress,appraisalandcoping.NewYork:Springer,1984:189

[11]张海平.高等护理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现代化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46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临床实践

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中一门独立而重要的学科,要求从学校教学到临床实践中都强化对学生的"三基"教育,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尤其是基本技能(即护理技术操作)的强化教育。但是目前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二者的差异性与矛盾日益突出。笔者以无菌技术、静脉输液、肌肉注射三种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为例,与临床实践相比较,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旨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实验水平,促进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一、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异

1.1用物不同。

1.1.1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操作在学校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用物均为非一次性物品(如包布、手套、治疗碗等),而在现代医院临床实践中为了控制医院感染率已经基本摒弃非一次性物品,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是使用一次性物品进行患者的治疗。

1.1.2静脉输液由于种种原因,多数护理学校在进行静脉输液的实验教学时都是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法(即头皮针一次性输液法),而在现代临床实践中,为了减轻患者痛苦,绝大多数医院所采取的都是静脉留置针输液法,两种针头的构造和形状、型号等完全不同。

1.1.3肌肉注射传统的肌肉注射法教学中所采用的吸药安瓿需要用锯片切割以后才能折断,这种传统安瓿由于使用时费时费力在临床已基本摒弃不用,现在所采用的均为不需锯断的易折型安瓿。

1.2方法不同

1.2.1无菌技术传统无菌技术操作法中的铺治疗盘法、无菌容器使用法、无菌溶液取用法以及戴无菌手套法由于用物的不同,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已经大大简化,甚至有些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没有采用,而在学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却依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反复练习。

1.2.2静脉输液在临床实践中,经过实践研究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约45°角,可以有效减轻静脉输液穿刺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患者感觉无痛或微痛。而在传统的静脉输液教学中由于所有版本的护理教材都写明要求学生以15~30角进针,导致学生在静脉输液这项重要的护理操作技能上会存在一定缺陷。

1.2.3肌肉注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肌肉注射时要求学生将注射器内所有空气排尽才能给患者注射,而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明确发现在排气时留取少量空气在注射器内可以在注射时减轻患者疼痛并使药液能更加充分的进入患者肌肉组织。实验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与临床实践有一定脱节之处。

二、问题分析

2.1护理专业教材编写滞后与于临床多年。

2.1.1《基础护理学》的教材编写

现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所出版的《基础护理学》教材均为2005年~2006年之间所修订,而修订之前的参考版本多为我国80年代所出版的中专教材,明显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实践的快速发展。

2.1.2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写

我省现行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由省卫生厅在2005年所编写的操作规程。据杨新月对基础护理教学现状调查结果报道:教学中涉及的8O项操作中有7项临床上基本不做,占8.75%;有25项由他人完成,占34.25%;由护士独立完成的操作48项,占65.25%。在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中存在重大矛盾。

2.2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

从事护理教学的人员长期脱离临床实践,而在临床工作的护士仅负责临床实习带教。护理教材部分内容过于繁琐,而临床实际则需简便有效,护理实验教学现有的不科学、不切实际削弱了护理教学的效果和操作常规的权威性。

2.3现有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开展临床教学

我国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传统培养模式为集中在校学习3~4a,在临床实习8~10个月。在校学习阶段以教材为蓝本,几乎没有到临床实际操作的机会与时间,以至于临床实践中最新的技术与方法学生完全不知道。

2.4传统理论跟不上医疗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技术、新器材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使传统的理论与技术操作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现象。如目前氧气吸入、电动吸痰等已逐渐被中心控制、管道化所取代。

三、意见与建议

3.1营造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氛围。

护理教学必须以护理临床实践为基础,护理教学人员应参与护生实习带教,参与在职护士的技术培训和操作考核。

3.2教材与操作常规要适时进行研讨、修订,注入新观念、新内容,以符合现代护理教育。

3.3掌握操作的目的和操作原则。要求护生在学习操作技能时灵活掌握操作目的与原则即可,不死记硬背,教者与学者都用操作目的、操作原则来衡量,而不是刻板地按操作步骤执行,这样才不会使护生进入临床以后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

3.4针对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进一步完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条件。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增加与临床使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密切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智光媛.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12(6):57~58.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阑尾炎;微创技术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3-1926-02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A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切除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和接受。但是一部分阑尾炎患者利用小切口(约1~2cm)切除阑尾,不但可使穿刺孔减少,同时也减少了因腹腔镜穿刺以及气腹引起的并发症与意外情况,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212例,女176例,年龄3~86岁,平均35岁。其中坏疽性阑尾炎24例,合并穿孔12例,化脓性阑尾炎243例,浅表性炎症18例。

1.2手术方法:选择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小儿选择基础麻醉+适当应用肌松药。选择麦氏切口236例,3例纵切口(手术讨论阑尾位置偏高以便延长切口可能),其余均为横行切口,尤其压痛最明显处偏内者,皮肤切口1~2cm,而腹外斜肌腱膜切口应长约4cm,切口达腹膜外时充分钝性分离使腹膜向切口膨出[1],以得于显露。护皮以蚊式钳夹腹膜与护皮垫,使腹膜完全覆盖切口,术前B超示有积液者应用吸引器避免腹腔渗液或脓液污染切口。阑尾寻找时应注意:由于切口小,应注意不可将肠管提出切口处过多,否则会因切口小而致卡压。顺行或逆行切除阑尾。有脓液时,不冲洗腹腔,充分吸引,甲硝唑纱布蘸拭,尤其是直肠陷窝,必要时放置引流管。

2结果

1例73岁,女性患者因术中考虑为肿瘤而延长切口,快速病理检查为炎症,术后石蜡组织病理证实为阑尾类癌(术前为夜间急诊而未做B超),另1例为腹膜后位,寻找困难而延长切口,2例因麻醉不顺利而延长切口,3例因粘连、水肿严重而延长切口,除腹膜后位出现切口感染外,余均无切口感染发生,该组中有48例切口保护良好无明显污染者,切口予以生物胶粘合,其中有2例形成皮下积液(分析原因可能因皮下组织较薄,未予缝合所致),余46例愈合良好且瘢痕形成不明显,且免除了拆除缝线及缝线压痕所致的瘢痕形成。小切口者住院2~7天,平均4天。经1.5年随访均无肠粘连,无残株炎症、无肠间及盆腔肿胀,粪瘘发生。

3讨论

3.1合理选择患者:发病时间短,一般少于48h,在此时即便有粘连及大网膜覆盖,其炎症反应也相对较轻,易于术中操作,粘连易于分离(可以手指钝性分离)。患者应中等肥胖以下,腹壁厚度较薄,利于手术中小切口暴露。术前仔细查体及详细询问病史,若为慢性且本次发病>72h,腹膜炎症状明显,不宜采用,此类患者粘连广泛且坚固,组织质脆水肿明显,术中操作困难。故临床观察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中等肥胖的患者尤为适用。

3.2B超在诊断治疗中必不可少[2]:若患者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B超提示回盲部淋巴结肿大及肠间积液(往往考虑早期阑尾炎症的渗出),此时手术小切口的成功率极高(炎症反应轻,污染轻,粘连轻,术后恢复快);若B超提示右下腹管状低回声,而不是伴有粗大光点回声的液性暗区,表示阑尾炎症明显而未形成阑尾周围脓肿,这时手术小切口的成功率也很高;若B超提示回盲部淋巴结肿大及肠间或直肠陷窝积液,这样往往提示阑尾位于盲肠后位(结肠气体组织干扰不易发现阑尾),手术时轻柔操作,沿结肠带寻找也不困难的;若B超提示回盲部低位回声团块或提示阑尾周围脓肿,此时回盲部往往炎性反应显著,组织水肿较脆,易出血,手术相对损伤大,应充分显露手术视野,选用小切口是极为不妥的。

3.3良好的麻醉效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肌松效果满意,切口伸缩性大,且腹膜切口往往比皮肤切口大许多,易于暴露,麻醉建议选用T11~12间隙[3],临床观察此段麻醉牵拉反应极轻,很少引起呃逆,这样术中腹压减轻,易于操作。

3.4手术操作要点:(1)皮肤切口尽可能小;(2)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口要大于皮肤切口,约4cm;(3)钝性分离的肌层组织范围要大;(4)达腹膜外时充分游离使腹膜膨出,这样腹膜切口后宽大且阑尾易于提出切口外;(5)护皮应将腹膜提出至腹壁以上,以蚊式钳夹腹膜与护皮垫,避免切口污染;(6)寻找阑尾方法[4]:①切口切开后如见回肠袢充填切口内将其向下内方推开,或提起一段回肠袢沿回肠系膜向右下方寻找,回盲部阑尾多位于其下外方;②如切口内所见升结肠,找出3条结肠带在盲肠末端汇合处,即为阑尾根部;③以术者食指沿右骶髂关节外动脉搏动,在该动脉搏动上行至骶关节前方手指受阻不能上行,是为小肠系膜根在后腹壁上的附着点终端,常可触及基底部;④若上述方法寻找阑尾困难,则沿盲肠及升结肠外侧切开腹膜,将升结肠及盲肠内翻,于盲肠后位及腹膜后位找到阑尾[5]。

3.5决不盲目追求小切口:阑尾切除应以安全第一,副损伤控制在最小程度以下。手术者本身的手术习惯及经验也至关重要。

3.6优点:阑尾经过小切口手术切除使患者的住院平均日缩短基本同腹腔镜手术,且加快床位周转率,相应提高每日床位收入,同时由于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临床观察该方法不失为灵活可行,创伤小、经济、并发症少,且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的微创术式。尤其横切口沿皮纹方向,瘢痕形成不明显,不影响美观。本科自开展该术式以来已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M.L.格利埃德曼.外科手术技巧图谱[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2.308.

[2]周永吕,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四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040.

[3]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91.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11篇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且有不断年轻化的趋势。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这两个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预测宫颈癌预后因素,余大多数存有争议。不同治疗手段在不同报道中结果各异,因此发展和确认分级和预测技术,确定组织病理学上因素的价值、证实“金标准”使用的准确性和能否作为预测预后工具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宫颈癌常见的临床病理预后因素分析综述如下。

1病理类型

腺癌和腺鳞癌比鳞癌在局部复发率更高,复发的间隔期更短和总体生存率更低。腺癌比鳞癌预后更低是因常伴随肥胖,对放疗不敏感,并有腹膜内播散倾向。卵巢转移性腺癌(6.3%)比鳞癌(1.3%)明显要高[1]。腺癌肿瘤大小比临床分期更与卵巢转移相关,而在鳞癌中临床分期更相关些。80%的宫颈腺癌是普通类型,不同亚型的腺癌有不同的预后。腺鳞癌比普通类型腺癌预后更差,且复发率高,分化越低者预后越差[2]。浆液性状腺癌具有侵袭性,但在I期患者预后与通常类型的腺癌患者相近。早期研究表明,腺癌是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但一部分是因为早期诊断较困难和不能准确估计侵犯深度。长时间存活的因素可能和疾病扩散的速度慢及对良性肿瘤的误诊有关。绒毛管状腺癌常见于年轻妇女肿瘤,有很好的预后,虽淋巴结转移较常见,但即使转移预后仍较好。角化鳞状细胞癌预后差,常有局部侵犯。宫颈小细胞癌预后差,在Norwegian研究的505例非鳞化细胞肿瘤中,组织亚型小细胞癌是唯一独立的预后因素[3]。囊腺癌虽淋巴结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都很高,但预后较好。

研究505例非鳞状上皮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对预后的作用[4],期别是一个较强的独立预后因素。患者5年生存率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I期者为76%,高于I期者则<50%。肿瘤浸润深度<5mm和肿瘤浸润宽度<7mm者均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对FIGOI期宫颈非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和宫体受累是独立的预后因素[4]。肿瘤的扩展至宫体比肿瘤局限于宫颈的患者死于肿瘤的风险高一倍。组织学分级和特殊类型腺癌不是预后因素,但高分化的绒毛状腺癌和微偏腺癌未参加评估。宫颈粘液腺癌和内分泌相关腺癌在预后特征上无差异。宫颈神经内分泌癌对肿瘤进展行为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2肿瘤大小

肿瘤体积测量方法由Burghardt和Holzer提出已用来替代宽度来衡量肿瘤,但测量方法困难,需要锥切后组织连续切片,很难适用于体积大的肿瘤。用大量的组织切片和半自动影像分析手术治疗的Ⅰ~ⅡB期患者的肿瘤体积并不能比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情况提供更多预后情况;但是当淋巴结情况和分期不清楚时,肿瘤的体积对预后就显得重要[5]。肿瘤横向宽度测量相对直接,和预后很有关系。用成像技术特别是磁共振能精确测量肿瘤体积,为在手术前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帮助。I~IIA期大肿瘤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后具更高的淋巴道和远处转移发生率,而5年实际生存率下降。对于局部晚期肿瘤(>II期)肿瘤的体积临床上很难评估。GOG综合文献认为:肿瘤的直径是一个比双侧宫旁受累更有力的预后因素。回顾性分析1526例IB期宫颈鳞癌仅用放射治疗,显示中心和盆腔肿瘤控制,无瘤生存率和肿瘤大小密切相关。肿瘤<5cm盆腔肿瘤控制率为97%,5~7.9cm者为84%。Pitson等[6]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显示:淋巴结或远处转移128例,肿瘤的大小和肿瘤缺氧均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而期别和血红蛋白的浓度则不是。

3细胞学分级

Stebdahl统计了20多种关于鳞状细胞癌的分级系统[7],其中最常用的是于1920年被口腔癌最先采用Broder分级和后来被WHO所采用的Reagan分级。Broder分级系统根据角质化程度把肿瘤细胞分为4级。在1931年被Warren简化成3级,并包括了评价肿瘤与基质的关系。Reagan分级把肿瘤细胞分为大细胞角化型,大细胞非角化型,小细胞非角化型,目前仍被广泛使用。在其他不同分级系统中有4个重要的独立参数(核多型性,有丝分裂率,肿瘤间质界线,淋巴反应)。但无一种分级系统或者独立的参数在预测淋巴结转移或者无进展期方面有用。相反,Stebdahl建议一个详细的评分系统以显示与预后有无明显关系。这些相关参数包括肿瘤细胞数量(结构,角化度,核的多型性,和分裂性)和肿瘤宿主间关系[浸润形式,浸润分期,脉管浸润(VI)和炎症反应],每样单独评分。但这样详细的系统可能太麻烦而难以普遍应用。分级是所有组织病理预后因素中里最有争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明确的标准。更多研究需要证实分级系统的实用性,在评价预后时有用和能被广泛使用。

4脉管瘤栓

根据WHO标准,脉管瘤栓不能排除FIGO里中IA1期的诊断(微小浸润肿瘤)。但是美国妇科肿瘤医师协会(SGO)认为在全美国采用的微小浸润是作为一个忽视了转移的因素和若出现脉管瘤栓(LVSI)则排除微小浸润诊断。在病理学方面对LVSI认识是重要的,首先可能充分改变治疗手段,因为在IA期肿瘤中LVSI的重要性,其次,多数研究表明LVSI是预后差的标志。在LVSI认识上可能有困难,因为肿瘤巢周间质回缩可能导致HE片上混乱。免疫组化VIII因子和Podoplanin可能对判断LVSI有用。LVSI和淋巴结情况高度相关,淋巴结情况在IB~IIB期肿瘤中本身就是一个重要预后因素。研究表明,LVSI的IA2~IIA期肿瘤切片百分率评估LVSI的密度和淋巴转移的风险紧密相关,然而尚未被其他研究证实。甚至当淋巴结无转移,LVSI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因为它和其他预后指标如肿瘤类型、分期有关。血管浸润区别于淋巴管浸润建立在HE染色的基础上,被发现在腺癌和腺鳞癌中比鳞癌更常见,但是和浸润深度无关。LVSI在I和II期肿瘤中是一个重要的局部复发指标,IB期和IIA期肿瘤有LVSI和无LVSI的局部复发率为32%和3%[8]。LVSI是最重要的评价无瘤生存期和完全缓解期预后因素之一[8]。由于IA~II期有预后相关性,LVSI是优于分期的一个单独评价复发和生存率的因素[9]。

GOG对542例宫颈癌患者手术和病理结果研究表明:LVSI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有或无LVSI的无瘤生存期分别为77%和89%,而且LVSI和盆腔淋巴结肿大密切相关[10]。对LVSI的程度进行数量上的评估是可能的,且LVSI数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相关。

5临床分期

宫颈癌采用临床分期,但组织病理在特定情况下很重要。I期患者难以清楚地用肉眼测量肿瘤深度,IA期的亚型分期有难度,IA1期难以测量,且早期间质浸润和微小融合性肿瘤均被归为IA1期。微小融合性肿瘤可能因有脉管浸润(VI)而比IA2期更会复发,这样就减弱预测性分类的作用。根据Burghared的回顾研究,572例肿瘤浸润深度1~3mm接受常规治疗后有1.2%患者最终死亡,这个数据和409例肿瘤浸润深度3~5mm患者的1.7%死亡差别很小[11]。其次,在测量浸润深度和宽度上有难度,特别是有多处浸润灶。当完全浸润性病灶在一片切片上不明显时,通常必须从锥切来进一步估计。衡量标准是不管一片切片上浸润的范围大小,当有3个切片有浸润病灶时,通常浸润宽度>7mm。当有多处邻近的浸润灶时,建议应该把每处浸润范围相加。但有可能过高估计侵犯的范围,浸润深度的测量为近似值。深度测量是在最靠近病灶的不正常组织或者上皮下,这可能低估侵犯深度。在溃疡或者先前做过活检导致表面组织缺失处测量深度无意义。第三,妇科肿瘤协会(SGO)定义微小浸润或者IA1期肿瘤可通过锥切手术来保守治疗,但有VI者除外。当病灶3mm深,7mm宽显示有VI就被归为IA2期。但尚不清楚是否能被普遍采用,因为在当前FIGO的标准里VI并不能改变分期。组织病理的次要作用是鉴别手术治疗的I期肿瘤患者宫旁浸润。宫旁浸润确定手术根治范围和进一步治疗方案。宫旁浸润在宫颈癌早期分级上是一个不明确的预后因素。而在手术治疗的II期肿瘤患者中,宫旁浸润范围是很重要的预后指标[12]。

6淋巴结转移

在宫颈癌诊断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标准上,区域淋巴结受累提示预后较差。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和分期呈正相关。总体生存率、局部复发和疾病缓解时间的研究明确表明在所有鳞癌和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盆腔外肿瘤复发和阳性淋巴结也相关,而辅助放疗用于淋巴结阳性治疗不影响局部复发率。有报道早期肿瘤中淋巴结在显示预后上无意义。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与一些其他预后因素如分期,肿瘤大小,脉管瘤栓和宫旁浸润相关。绝大多数研究发现I期和II期鳞癌和腺癌阳性淋巴结数量可预示复发率和肿瘤缓解时间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13]。IB期和IIA期患者5年生存率在一个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比较无差别(85%,87%),但是>1个淋巴结转移时明显低。在一些淋巴结阳性的IB期患者中,证实>4个淋巴结阳性预后差。盆腔阳性淋巴结数量和预后上无相关性。淋巴结的位置和数量也是预后影响因素。Kamura(1999)发现I~IIB期无或仅有一个部位淋巴结阳性的患者生存率,与≥2个部位淋巴结阳性者有明显差异。Tsai(1999)发现IB-IIB期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率在盆腔上部淋巴结阳性和盆腔下部淋巴结阳性分别是50%和16%。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比单纯盆腔淋巴结阳性生存率更低。在IB~IIB期淋巴结无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三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94%,64%和35%。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可降低假阴性,自2000年首次报道以来应用越来越广泛[14]。今年有在无肿瘤转移淋巴结检测人状病毒DNA和细胞角蛋白mRNA当作一种判断微小转移的方法,但临床上还需要进一步被证实。

7切缘和浸润深度

宫颈癌手术切缘的情况对预后影响存有争议。有研究报道,切缘阳性和阴性的局部复发率在IB期和IIA期患者是40%和16.7%。手术切缘与局部复发率、疾病缓解率和总体存活率无相关性[15]。锥切切缘阴性并不能保证在子宫切除手术标本中无残留病灶。

在所有病理预后因素中,肿瘤浸润深度显示与生存率有很紧密的联系。肿瘤浸润深度无论是用绝对整体或者用三分法来测量均与无瘤生存期紧密相关。浸润深度在ⅠB~ⅡB期淋巴结阴性的宫颈癌患者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而局限区淋巴结阴性者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与生存率无关[15]。

总之,目前对于宫颈癌不同病理预后因素的价值上有很多争议,其中许多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缺乏使用的可重复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宫颈癌最重要的预后相关因素。需要更多详实的研究来进一步探讨预后分级系统并使之被广泛应用以进行分层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

1SakuragiN,TakedaN,HareyamaH,etal.Amultivariateanalysisofbloodvesselandlymphvesselinvasionaspredictorsofovarianandlymphnodemetastasesinpatientswithcervicalcarcinoma.Cancer,2000,88:2578.

2FarleyJH,HickeyKW,CarlsonJW,etal.Adenosquamoushistologypredictsapooroutcomeforpatientswithadvanced-stage,butnotearly-stage,cervicalcarcinoma.Cancer,2003,97:2196.

3GreetBE,FiggeDC,TamimiHK,etal.StageIA2squamouscarcinomaofthecervix:difficultdiagnosisandtherapeuticdilemma.AmJObstetGynecol,1990,162:1406.

4AlfsenG,KristensenGB,SkovlundE,etal.Histologicsubtypehasminorimportanceforoverallsurvivalinpatienteswithadenocarcinomaoftheuterinecervix.Apopulation-basedstudyofprognosticfactorsin505patientswithnon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cervix.Cancer,2001,92:2471.

5TrattnerM,GrafAH,LaxS,etal.PrognosticfactorsinsurgicallytreatedstageIb-IIbcervicalcarcinomaswithspecialemphasisontheimportanceoftumorvolume.GynecolOncol,2001,82:11.

6PitsonG,FylesA,MilosevicM,etal.Tumorsizeandoxygenationareindependentpredictorsofnodaldiseaseinpatientswithcervixcancer.IntJRadiatOncolBiolPhys,2001,51:699.

7StendahlU,WillenH,WillenR.Invasive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uterinecervix.I.Definitionofparametersinahistopathologicmalignancygradingsystem.ActaRadiolOncol,1980,19:467.

8SykesP,AllenD,CohenC,etal.DoesthedensityoflymphaticvascularspaceinvasionaffecttheprognosisofstageIbandIIAnodenegativecarcinomaofthecervix?IntJGynecolCancer,2003,13:313.

9MedlM,Peters-EnglC,SchutzP,etal.Firstreportoflymphaticmappingwithisosulfanbluedyeandsentinelnodebiopsyincervicalcancer.AnticancerRes,2000,20:1133.

10DelgadoG,BundyB,ZainoR,etal.Prospectivesurgical-pathologicalstudyofdisease-freeintervalinpatientswithstageIB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cervix:AgynocologmOncologyGroupstudy.GynecolOncol,1990,38:352.

11BurghardtE,OstorA,FoxH.ThenewFIGOdefinitionofcervicalcancerstageIA:acritique.GynecolOncol,1997,65(1):1.

12AokiY,SasakiM,WatanabeM,etal.Highriskgroupinnode-positivepatientswithstageIB,IIA,andIIBcervicalcarcinomaafterradicalhysterectomyandpostoperativepelvicirradiation.GynecolOncol,2000,77:305.

13NakanishiT,IshidkawaH,SuzukiY,etal.AcomparisonofprognosesofpathologicstageIbadenocarcinomaand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uterinecervix.GynecolOncol,2000,79:289.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12篇

一枝黄花属植物品种多,有120多个种类,主要生长在北美洲,其中中国有4个品种:毛果一枝黄花Solidagovirgaurea,一枝黄花Solidagodecurrens,钝苞一枝黄花SolidagoPacifica和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3]。对一枝黄花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在西欧国家比较多,不同品种的化学成分也有差异,一枝黄花(Solidagodecurrens)主要含黄酮、皂苷、苯甲酸苄酯、当归酸桂皮酯、炔属化合物、苯丙酸等。

1.1黄酮类芦丁(Rutin)、山柰酚-3-芦丁糖苷、异槲皮苷、山萘酚-葡萄糖苷[2]。

1.2皂苷类一枝黄花酚苷(leiocarposide)[4,5]。

1.3苯甲酸苄酯类2,3,6-三甲氧基苯甲酸-(2-甲氧基苄基)酯、2,6-二甲氧基苯甲酸-(2-甲氧基苄基)酯、2-羟基-6-甲氧基苯甲酸苄酯、2,6-二甲氧基苯甲酸苄酯[5]。

1.4当归酸桂皮酯类当归酸-3,5-二甲氧基-4-乙酰氧基桂皮酯、当归酸-3-甲氧基-4-乙酰氧基桂皮酯[5]。

1.5炔属化合物(2E-8Z)-癸-二烯-4,6-二炔酸甲酯、(2Z-8Z)-癸-二烯-4,6-二炔酸甲酯[5]。

1.6苯丙酸类咖啡酸(Caffeicacid)、绿原酸(Chlorogenicacid)[6]。

1.7其他谷甾醇(sitosterol)[5]、δ-杜松帖烯(δ-cadinene)[7],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Ca2+,Mg2+含量较多[8]。

2药理活性

对一枝黄花Solidagodecurrens药理活性的研究,国外未见报道,国外对同属的毛果一枝黄花Solidagovirgaurea研究比较深入,报道较多,药理活性有抗炎、抗菌、利尿、抗肿瘤活性等作用[9]。在国内,早期对一枝黄花Solidagodecurrens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有如下记载:

2.1抗菌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红色癣菌及禽类癣菌有极强的杀菌作用。一枝黄花水煎醇提液有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其疗效与制霉菌素相当[1]。

2.2平喘祛痰作用对家兔实验性支气管炎(吸入氨蒸气法),内服煎剂,可解除喘息症状,亦有祛痰作用[1]。

2.3其他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对急性(出血性)肾炎有止血作用,提取物经小鼠皮下注射有利尿作用,但大剂量反可使尿量减少[10]。

近年来研究还发现有以下药理活性:

2.4降压作用一枝黄花煎剂能显著降低麻醉兔血压,抑制蟾蜍心收缩力,降低蟾蜍心率和心输出量,其降压幅度和降压持续时间与异丙肾上腺素相当[11]。

2.5胃黏膜保护作用给消炎痛前2h腹腔注射一枝黄花煎剂,6h后处死动物,发现和对照组比较,溃疡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

2.6能明显增强动物平滑肌的运动一枝黄花煎剂对炭末在小鼠小肠内的推进率有明显增强作用;用不同浓度的一枝黄花煎剂均能提高大鼠回肠平滑肌的活动,且随浓度增加,活动也增加[13]。

3临床应用

《中华本草》记载有早期的临床应用报道:

3.1治疗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3.2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3.3治疗真菌性阴道炎。

3.4其他应用早期报道还有治疗手足癣、带状疱疹、口腔溃疡等皮肤黏膜真菌感染;近年来对一枝黄花在临床应用的报道也有不少,如黄飞翔等[14]对心衰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用一枝黄花煎液预防口腔霉菌感染有效;马国精[15]用一枝黄花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128例;余志波[16]用一枝黄花治食管癌等。

4结语

一枝黄花资源丰富,临床应用广泛,而对一枝黄花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国内外报道却不多。近年来国内对一枝黄花的药理活性研究开始重视,并有了新的发现,但要利用药理活性开发出新的产品,以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还必须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提取有效成分,阐明其与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才行,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7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65.

[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药志,第4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45.

[3]江涛,黄保康,秦路平.一枝黄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4):430.

[4]HillerK,Gil-RjongR,FrankeP.AsaponinfromSolidagodecurrens[J].Pharmazie,1979,34(5-6):360.

[5]BohlmannF,ChenZL,SchusterA.AromaticestersfromSolidagodecurrens[J].Phytocheminstry,1981.20(11):2601.

[6]LiuQH,DaiJZ,YangPM,etal.AdiposeinjectionandpreparationmethodofSolidagodecurrnsLour[J].CN:02136369,2003-02-12.

[7]Fijita,Shinichi.FComponentsoftheessentialoilsofSolidagovirgaureaLin.ssp[J].NipponNogeiKagakuKaishi,1990,64(11):1729.

[8]刘临,邓琴,肖道安,等.中药一枝黄花、黄连、天麻、蛇床子中8种微量元素的测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13(6):30.

[9]薛晓霞,姚庆强,仲浩.毛果一枝黄花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6,25(3):163.

[10]郭晓庄.有毒中药大辞典,第1版[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3.

[11]裘名宜,李晓岚,刘素鹏,等.一枝黄花对心血管系统部分指标的影响[J].医学信息,2005,18(12):1730.

[12]裘名宜,李晓岚,刘素鹏,等.一枝黄花对消炎痛所致大鼠胃溃疡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267.

[13]刘素鹏,裘名宜,吴正平,等.一枝黄花对动物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151.

[14]黄飞翔,叶盈,周一薇,等.一枝黄花预防心衰患者的口腔霉菌感染[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2):1139.

[15]马国精.一枝黄花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18例报道[J].江西中医药,1994,25(S1):21.

[16]余志波.一枝黄花治食管癌[J].新中医,1998,(1):44.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心力衰竭;心肌酶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严重时可以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等危重情况。肺炎并发心衰的原因,一般认为与肺炎时低氧血症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有关,另外缺氧及病原体毒素对心肌的直接损害也被认为是肺炎并发心衰的重要原因[1]。有报道重症肺炎患儿心肌酶升高比率和程度均高于轻症肺炎患儿[2]。本研究对我科2006年3月—2007年7月住院治疗的11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多项心肌酶指标进行测定,以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和分组110例肺炎患儿,参照文献[3]分为轻症肺炎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1个月~3.5岁,平均10.6个月;重症肺炎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5个月~3.1岁,平均9.8个月。健康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2个月~3.1岁,平均9.5个月,为门诊健康体检儿,近期无特殊疾病史。

1.2观察指标及方法观察的心肌酶指标包括: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3组对象于体检或入院24h内空腹抽静脉血3ml,样品不抗凝,标本离心后取血清2h内测定各项心肌酶指标。110例中有82例患儿于症状和体征消失后(恢复期)再次抽血复检心肌酶指标。测定仪器:Olympus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标准品及质控品均由日本Olympus公司提供。

1.3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然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组内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各项心肌酶指标测定结果比较轻症及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重症肺炎组又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P<0.01)。见表1。表1急性期心肌酶测定结果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轻症肺炎组比较:#P<0.01

2.2急性期与恢复期各项心肌酶指标测定结果比较与急性期相比,肺炎患儿恢复期各项心肌酶指标趋向正常水平(P<0.01)。见表2。表2肺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心肌酶测定结果比较与急性期比较:*P<0.01

3讨论

心肌组织含有丰富的酶,当心肌受到病毒、细菌、机械损伤等因素的作用而受损时,血清中AST、LDH、α-HBDH、CK、CK-MB可以增高,且与心肌受损程度成比例,可直接反映心肌的损害程度[2],有较高的特异性。小儿肺炎时由于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及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致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及感染中毒症状。缺氧可导致连锁代谢反应,对多个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及损伤。心脏缺氧使无氧酵解过程的酸性代谢物堆积,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ATP减少导致心肌损害,使心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心肌酶释放增多。本组肺炎患儿心肌酶含量均明显增高,病情越重,心肌酶增高越明显。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心肌损害的诊断指标之一。CK-MB增高表明有心肌损害,治疗后CK-MB活性下降并恢复至正常。

婴幼儿重症肺炎出现心肌损害可增加治疗难度。除重视对原发病的治疗外,应及时监测心肌酶等多项生化指标变化,加用保护心肌及改善循环药物,从而提高危重肺炎患儿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4-1214.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大黄;牡丹;源流;发展;应用;医药

一、名称:大黄牡丹汤。

方剂组成:大黄四两[12g]牡丹一两[9g]桃仁五十个[12g]瓜子半升[30g]芒硝三合[9g]

二、源流发展:

大黄牡丹汤又名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卷中方。大黄4两,牡丹皮1两,桃仁50个,瓜子0.5升,芒硝3合。源流发展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见于《金匮要略》(公元219年),用以治疗肠痈(阑尾、盲肠及共周围的炎症)。祖国医学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总结出对阑尾炎的药物疗法,的确是医学史上的创举。此方经历代医家应用,证实是有效的,今天,我国各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中所用的方药,大多脱胎于大黄牡丹汤,在本方的临床应用上,积累了大量新的经验。

性能功用:大黄牡丹汤味苦性寒,属清热通里泻下剂,有消肿排脓、清热破瘀的功用。有不少人认为本方只适用于肠痈初起、未起脓者,而对本方的消肿散结排脓之功未予肯定。《金匮要略、》在提到肠痈的治疗时也说:“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因本方是泻下剂,故其意思也就是说,脓已成就不太适宜。但实践证明,不论未成脓或已成脓,甚至脓肿,肠痈溃烂穿孔引起阳明腑实证在适当加减化裁运用下,对不少病例仍能取得一定疗效。故消肿排脓之力也是本方的重要功用之一。这点对于启发我们临床上广泛地应用本方治疗各类型和各期的阑尾炎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方义分析:

本方是针对肠痈形成的病因病理而设,中医认为“肠.痈”的病因病理属于.“湿热郁积”、“气血疲滞”,故治疗原则宜“下”宜。“清”;本方具此性能,药味虽不多,但用药甚精确的当。其中大黄味苦性寒,清热力猛,泻下功大,泻火凉血而清血分之热,逐疲攻积而治肠中之气血痪滞,泻肠中内困之湿毒能使里热由“下”而除,使炎症获得痊愈,为本方主药。配伍能软坚泻下的芒硝,更能荡涤肠中湿热痪结之毒。桃仁破血,冬瓜仁祛湿,同为仁类之辈含汕质而能润肠,亦能加强大黄芒硝泻下之功。牡丹皮凉血清热,冬瓜子清热燥湿辅助大黄清肠中之热。桃仁破疾行滞,丹皮活血行瘀,冬瓜仁排脓散结,三药佐大黄以逐瘀攻积,使肠中之瘀血滞气脓肿包块得以消散。简述之:

大黄+芒硝+桃仁十冬瓜仁----------泻下通便

大黄+芒硝+丹皮+冬瓜仁-----------清热解毒

大黄+桃仁+丹皮------------------活血逐瘀

大黄+冬瓜仁---------------------排脓散结

由此可见,大黄在方中占有最重要地位,从其所发挥的治疗作用来看,大黄治阑尾炎确是一味面面俱到的不可缺少之药。

四、解毒、散瘀、通里

1.清热解毒:本方有较强抗菌作用,尤以大黄(含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及牡丹皮(含牡丹皮酮,苯甲酸)等对多种球菌杆菌均有杀菌和抑菌作用。行气散瘀:有行气镇痛、散瘀解痉和消炎作用,阻断病灶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症状减轻。通里攻下:增强阑尾蠕动和增大阑尾容积,改善阑尾壁血液循环,消除肠道的运动障碍,有利于解除阑尾腔梗阻,排出腔内炎性渗液,从而使局部炎症吸收。

动物实验证实,大黄牡丹汤中各药,在经肠给药时,五味药物都能引起阑尾蠕动轻度增强,其中以芒硝的作用出现得较强较快,冬瓜仁的作用最弱。还证实大黄和桃仁可使阑尾容积增大,丹皮使阑尾容积先缩小后增大,芒硝和冬瓜仁则无明显影响(详见西安医学院科学研究技术革新辑要,第一集,185页,1959)。

五、临床应用:

本方以泻疲热、消痈肿为主,但清热解毒之力不足,治疗肠痈时应按其辨证类型和病理变化,酌加银花、公英、白花蛇舌草、川株子、红藤等效果更好。临床常用治未成脓的肠痈(相当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慢性瘀滞型阑尾炎)效果最好。右下腹痛拒按,肌紧,压痛反跳痛、发热、恶寒,脉弦数或滑数或无发热,脉迟紧,小便无特殊变化(主要提示与尿道结石绞痛鉴别),为大黄牡丹汤的适应症。但根据临床实践,除治疗有上述症状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外,对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亦收到一定疗效。

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交叉感染危险因素病原体

医院感染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NI)已成为提高治疗水平的重要方面。探讨NHL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病原体可为有目的、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本研究对我院血液科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住院化疗的528例NHL病例进行前瞻、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住院NHL患者共528例,其中对115例合并医院感染者按全国医院监控系统的医院感染登记表填写并加以总结分析感染部位和病原菌。

1.2诊断标准本组NHL诊断采用国内标准[1],医院感染诊断采用卫生部颁发的标准。

1.3研究内容①研究对象的年龄、住院天数、白细胞计数、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治疗、合并其他疾病、预后等。②研究对象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病原菌检查。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NHL医院感染发生率528例中发生医院感染115例,占21.8%,明显高于我院统计期间全院的医院感染率(为6.6%)。

2.2NHL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将与NHL医院感染相关的六个因素:年龄、住院天数、白细胞计数、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治疗、合并其他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脑梗死或脑出血)与NHL医院感染率进行x2检验,发现NH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除与白细胞数呈负相关外,与其余五个因素均呈正相关,见表1。

2.3NHL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41例次,口腔(牙龈炎或口腔溃疡)17例次,胃肠道18例次,皮肤5例次,肛周9例次,泌尿道5例次,败血症4例次,感染部位不明16例次。

2.4NHL医院感染病原体种类及构成115例并发医院感染的NHL患者中,有88例在血、痰、尿及分泌物培养中获得阳性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39.0%;革兰阳性菌22株,占37.3%;真菌14株,占23.7%。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多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见表2。

2.5抗生素的药敏观察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G-菌中,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三种抗生素敏感率达到80%以上,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替坦、左旋氟氧沙星、环丙沙星等五种抗生素敏感率达到40%以上,产ESBLs菌达60.0%。G+菌中,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左旋氟氧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呋喃妥因等六种抗生素敏感率达到70%以上,其他常用抗生素如红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头孢唑林的敏感率均小于60%。特别是青霉素G除对粪肠球菌部分有效外,对其余G+菌耐药率达100%,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100%耐药。14株真菌对酮康唑、制霉菌素、氟康唑均敏感,12株(12/12)真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均敏感,3株(3/14)真菌对5-氟胞嘧啶耐药。

3讨论

3.1NHL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NHL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报道在国内甚少,本组患者发生率达21.8%,明显高于我院统计期间全院医院感染率(6.6%)。表明NHL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这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导致细菌容易入侵、定植、繁殖有关。

3.2NHL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①年龄:NHL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本组NHL年龄≥60岁患者医院感染率为58.3%,明显高于<60岁NHL患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功能自然衰退,且自我管理能力也降低,主要依赖护士和家属,与他们频繁的接触也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途径之一。②住院时间:本组资料显示NHL患者医院感染率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而增高。这是因为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住院时间延长,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务工作人员之间接触增多,易引起院内感染。③侵入性治疗:本组接受侵入性治疗措施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4.4%,明显高于未接受过侵入性治疗措施者(为21.0%),可能与侵入性治疗措施在客观上为病原菌入侵机体繁衍创造了机会有关。④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道防御、免疫功能减退,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紊乱,机体多种防御功能减弱,为细菌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患者容易感染。⑤感染发病率与白细胞总数降低程度有关,粒细胞迅速减低(<1.0×109/L)及总时间持续减低(>10d)可增加感染机会[2]。而大剂量化疗使骨髓造血受抑制,致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更加紊乱,黏膜屏障受损,细菌乘虚而入发生医院感染。⑥滥用抗生素也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由表1可知,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使用抗生素患者,因为广谱抗生素的大剂量、长时间应用,虽然可以杀死或抑制敏感的病原菌,但同时又杀死或抑制了正常菌群,耐药菌株得以大量繁殖而成为优势菌,破坏了宿主自身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平衡及抗定植抵抗力,从而导致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的条件致病菌感染。

3.3医院感染部位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35.6%)、胃肠道(为15.7%)、口腔(为14.8%)为最常见。呼吸道感染较多,是由于化疗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可使黏膜屏障破坏,清除细菌系统破坏,再加上呼吸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病原体易通过飞沫空气传播,这是造成患者呼吸系统易感染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目前认为,吸入口咽部定植菌是内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而胃内细菌的逆向定植可能是口咽部致病菌的主要来源。同时化疗使白细胞下降,甚至严重的粒细胞缺乏,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以及化疗对口腔及胃肠道黏膜的损伤也是胃肠道及口腔感染的原因[3]。

3.4医院感染病原菌本组资料显示,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3株,占39.0%。常见的病原体是大肠埃希氏菌(占30.4%)、铜绿假单胞菌(占18.4%)、肺炎克雷伯菌(占13.0%),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及真菌感染的比例高于全国医院监控网所显示的目前国内各疾病平均医院感染水平[4]。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和口腔黏膜炎,氟喹诺酮药物及三代头孢等具有强大抗革兰阴性杆菌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尤其是预防性应用,导致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减少,以及由此造成的选择性压力,使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得以大量繁殖且耐药性亦不断增加有关[5]。从细菌分布看,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主要致病菌多数在体内有定植,提示NHL的医院感染很大一部分为内源性感染[6]。内源性医院感染>90%病原菌是条件致病菌,且有多重耐药的特点,这有别于社区感染[7],本资料支持这一观点。因此,对医院感染者应尽早做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按照抗生素使用原则,足量、足疗程用药,以尽快地控制感染。

综上所述,NHL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院感染的发生使治疗更为棘手,因此,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45.

[2]郑东萍.恶性血液病医学感染分析及预防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4):425-426.

[3]夏祥碧,刘力克,张倩,等.恶性肿瘤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15-317.

[4]吴安华,任南,文细毛.全国医院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403.

[5]吴超.革兰阳性菌医院感染的现状和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58-160.

[6]肖扬,李颂文,宋朝阳,等.恶性血液病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2):93-94.

[7]夏德发,杨卫华.内源性医院感染发病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3):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