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

混凝土施工论文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第1篇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几何尺寸较大,且必须采用技术措施以避免水泥水化热及体积变化引起裂缝的结构。结构最小边尺寸在1-3m范围内的混凝土被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定义为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用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除了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以外还必须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开展。这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其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这些裂缝往往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控制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裂缝的开展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一个重大课题。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条件比较复杂,施工情况各异,再加上原材料的材质差异较大,因此控制温度变形裂缝就不是单纯的结构理论问题,而是涉及结构计算、构造设计、材料组成及其物理力学性能以及施工工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通过近十几年来大体积混凝土的实践,取得不少成就,主要有:

(1)在施工技术上,从选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及工艺、施工季节的选定和测量、养护等,采取了综合性的措施,有效的克服了大体积的裂缝。

(2)在施工组织上,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的问题,采用了集中搅拌、罐车运输泵送混凝土等技术。

2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及控制

2.1裂缝的分类

2.1.1微观裂缝

也称为肉眼不可见裂缝,宽度一般在0.05mm以下,主要有三种:沿着骨料周围出现的骨料与水泥粘结面上粘着裂缝飞分布于骨料之间水泥浆中的水泥裂缝;骨料本身的裂缝。

2.1.2宏观裂缝

宽度不小于0.05mm的裂缝是肉眼可见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它是微观裂缝扩展的后果

2.2裂缝产生的原因

2.2.1水泥水化热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热量,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热量的主要来源。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截面厚度大,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大多发生在浇筑后的3-5d,当混凝土的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该温度应力时,便开始产生温度裂缝,这就是大体积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2.2.2约束条件

结构在变形变化时,会受到一定的抑制而阻碍变形,该抑制即为约束,大体积钢筋混凝土与地基浇筑在一起,当温度上升时产生的膨胀变形受到下部地基的约束而形成压应力。由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小,蠕变和应力松驰度大,使混凝土与地基连接不牢固,因而压应力较小。但当温度下降时,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若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就会出现垂直裂缝。

2.2.3外界气温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有重大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度和混凝土的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外界温度越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越高;外界温度下降,尤其是骤降,大大增加外层混凝土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产生温差应力,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

2.2.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混凝土的拌合水中,只有约20%的水分是水泥水化所必需的,其余80%要被蒸发。混凝土中多余水分的蒸发是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收缩变形不受约束条件的影响,若存在约束,就会产生收缩应力而出现裂缝。

2.3裂缝的控制

2.3.1选择材料

(1)水泥:选用低水化热和安全性好的水泥,如矿碴水泥、火山灰水泥,并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以减少水泥的水化热。

(2)骨料:砂、碎石含量不得超标,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毛石。

(3)外加剂。

外加剂的作用如下:

①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

②掺加缓凝剂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

③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2.3.2选择施工方法

(1)水平分层法

浇筑混凝土时分几个薄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以使混凝土的水化热能尽快散失,并使浇筑后的温度分布均匀。水平分层厚度可控制在0.6-2.0m范围内,相邻两浇筑层之间的间歇时间,一般为5-7d,还可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法,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使上下两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良好。

(2)降温法和保温法

①混凝土内部埋设管道,通水循环冷却。

②夏季施工时,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入冰水,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浇筑后采用洒水养护降温,水温与混凝土温差不超过20℃。冬季采用保温法,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防止冷空气侵袭。

3某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3.1工程概况

某大桥主桥1#,2#主墩承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矩形截面。

尺寸为:27m×17.4m×5m的C30混凝土,每个承台方量为2349m3属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承台钢筋配置:底板布2层钢筋网,顶板布设4层钢筋网,四边由底板、顶板钢筋弯折及半框钢筋绑扎而成,内部为无筋混凝土,墩身钢筋伸入承台250cm。

3.2施工方案

鉴于主墩承台混凝土体积较大,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铺设冷却管降温的工艺控制。

综合考虑钢支撑高度、混凝土水化热控制、承台模板的承载能力、结构钢筋、预埋件的设置及混凝土的生产、浇筑能力等因素,承台混凝土分2层。

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为2.5m,两层之间埋入Φ16螺纹钢筋作施工缝连接钢筋。

3.3施工方法

3.3.1基坑开挖

因基坑土质全部为淤泥,为保证基坑开挖成功,采用拉森式钢板桩围堰,挖掘机开挖。因跨度太大,开挖一段支撑一段。基坑开挖完毕后,浇筑承台垫层混凝土,进行钢筋和模板的施工。

3.3.2钢筋、模板安装

钢筋按照设计规格、尺寸在钢筋加工厂下料制作,运至现场,按设计间距绑扎成型。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外部加固支撑在钢板桩上。

3.3.3冷却管布置及混凝土测温方案

(1)冷却管布置

承台混凝土因分2层浇筑,每层2.5m高,在每层2.5m高混凝土中间布置一层冷却管,共布置2层;冷却管采用Φ42.5mm,壁厚2.5mm钢管,间距1.0m。每层冷却管设计2个进水口,2个出水口。冷却管安装时,用钢筋骨架支撑并焊接牢固。安装完毕后进行通水试验,防止漏水或堵管现象。

(2)测温方案

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和降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温度影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和控制。

①测点的布置

a.沿浇筑高度,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为500mm-800mm;

b.平面内布置在边缘和中间,测点间距为2.5-5.0m;

②测温制度

a.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4h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8h测一次,同时测大气温度;

b.所有测温孔均编号,进行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温度的测量;

c.测温记录,交技术负责人阅签,并作为对混凝土施工和质量的控制依据。

③测温

在测温过程中,若发现温差超过25℃时,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

④测孔处理

对各测孔进行注水泥浆。

3.3.4混凝土配合比选定

大体积混凝土升温主要是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为控制混凝土因水化热引起温度升高,我们在配合比选定时,采用了低水化热的矿碴水泥-广西红水河牌PS32.5水泥。同时采用了双掺技术:

①掺入适量的减水剂,节省水泥用量,同时推迟水泥水化热释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化热引起的升温。

②掺入II级粉煤灰,替代一部分水泥,降低水泥水化热,同时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及可靠性,为施工带来了方便。

通过多次试配,采用双掺技术,选定配合比如下:插入SM(2)缓凝减水剂1.24%,掺入II级粉煤灰31%。

塌落度:140-160mm,缓凝时间:不小于10h

3.3.5混凝土浇筑

承台混凝土分2层浇筑,每层浇筑采用斜向分层,水平推进的方式进行灌注。如图1所示。

混凝土生产由1#,2#主墩两个搅拌站同时拌制,一个搅拌站混凝土通过混凝土输送车运至现场泵输入模。一个搅拌站混凝土通过混凝土输送泵直接泵送到模内,每层浇筑的厚度不大于50cm,混凝土入模时采用溜槽将混凝土卸落至底部。严禁自由下落直接冲入承台底,避免造成离析。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人工振捣,加强承台底部钢筋网处的振捣,防止漏振。

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将顶面浮浆刮除,防止浮浆收缩开裂。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刮平抹光,并在初凝前后进行2次收浆抹平。

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开白天高温天气,选择晚上灌注,同时在白天将砂石料洒水降温,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3.3.6施工缝处理

因承台分两次浇筑,水平接缝按照施工缝处理,预埋连接钢筋,钢筋采用X16钢筋,埋入下层混凝土20cm,伸入上层20cm,间距1.0X1.0m,以加强承台上下层的连接。灌注第二层混凝土时,将第一层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浮浆。

3.3.7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洒水养护并覆盖,进行保湿保温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阳氏过快,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大,导致混凝土开裂。

冷却管要24h通水降温,通水时间要保证达到14d。

3.3.8表面覆盖蓄热养生

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根据体积大小和温度梯度不同,一般控制在25-30℃不会出现裂缝。当承台混凝土灌注后,内部温度虽然采取措施仍可上升到60℃以上,而混凝土表面随气温变化可能造成内外温差超过控制范围。为了控制内外温差,一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内部温度,另一方面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即通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撒热水,提高表面温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覆盖洒水养护,因混凝土内部温度一般在浇筑完成2d后升高较快,此时将混凝土表面的覆盖物(麻袋)改用冷却管循环出来的热水喷洒养护。因出水水温较高,可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

3.3.9混凝土测温

混凝土在浇筑时,覆盖住冷却管并振捣完毕后,即可通水;循环冷却水的流量控制在1.2-1.5m3/h。24h通水降温,通水时间要达到14d。冷却管通水后,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随时量测冷却管的进出水温度及通过测温管量测混凝土不同位置及深度的温差。将量测数据收集、汇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10拆模、回填

承台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经养护3d后,即可拆除模板,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回填基坑。

4结语

本桥主墩1#,2#承台大体积混凝土,2#承台在2008.10.4浇筑第一层混凝土,10.13浇筑第二层混凝土;1#承台于2008.10.31浇筑第一层混凝土,11.10浇筑第二层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全部选在晚上进行,减小白天高温对混凝土的影响。由于在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灌注前,根据以往经验考虑工程具体情况,经过反复讨论施工方案,制定防止开裂的各项技术措施,施工中还对温度进行了监测。施工中采取的各项防裂措施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不但确保了承台灌注质量,同时也积累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经验。

参考文献:

[1]楼晓明,戴仁厚,张一鸣.孔壁形状对钻孔灌注桩承载特性的影响[[J].工程勘察,2008,(2).

[2]董金荣,林胜天,戴一鸣.大口经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机理试验研究田.工程勘察,2004,(5).

[3]王盛,胡志清.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试验研究分析[[J].世界桥梁,2005,(2).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胶新铁路超低高度梁高强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

1、概述

铁路跨线地段以及平原河网地区需要建筑高度最低、施工简便、造价经济的超低高度梁,该梁型可大大降低路堤高度,经济效益显著。

32m超低高度曲线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65,其水泥用量大、初凝时间短,要求必须加快浇筑进度,缩短施工周期。通过泵送流态混凝土,使钢筋密集,下料困难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超低高度梁张拉时,为抵抗传力锚固阶段预应力对上缘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拉应力,而掺入少量钢纤维,增加了混凝土的抗裂能力。高强混凝土与钢纤维混凝土交叉施工,增加了浇筑难度。

配制高强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是重中之重,其次是配合比设计,施工控制,这3点相互关联,互为制约,只有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才能生产出优质梁。

2、原材料选择

(1)水泥选择

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宜使用高强度等级水泥,以便合理地控制水泥用量,避免水泥用量过大带来的弊端。经比选,用52.5级的水泥配制C65混凝土,完全满足规范要求。

具体是,前2片梁采用葛州坝水泥厂生产的三峡低热52.5级大坝水泥。该水泥特点:水化热小,温度上升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终张拉所需时间长,但因其水泥运距长,供应困难,强度发展太慢,影响台座周转。从多种因素分析后,改用山东水泥厂产“五岳”52.5级水泥。该水泥早期强度高,水化热较大,凝结时间快,初凝1.5h。因此在浇筑时,应采取措施,使混凝土初凝时间在3h以上。

(2)掺和料

因《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GB7418-87)中未列明允许掺用掺和料,且相关技术文件中也未说明,因比,在选用材料时不作考虑。

(3)细骨料

配制高强混凝土用砂,主要满足以下技术指标:①砂必须是非碱活性材料;②砂细度模数310~312,砂硬度高,级配曲线合理;③含泥量小于1%,不含泥块;④砂坚固性符合规范要求。经检测大沽河前朱毛砂,满足上述关键要求。

(4)粗骨料

在胶州梁场方圆120km范围内,有3个产地的碎石适宜配制高强度混凝土,经考察,选用距梁场120km的孟疃碎石,母岩为石灰岩,抗压强度142MPa,与混凝土强度比大于210倍,符合规范要求。生产工艺为锤击式破碎,滚筛分级,5~20mm级配良好,针片状,压碎指标值均满足规范要求,配制C65混凝土用碎石。配制前,全部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冲洗,以彻底去除泥块和石粉。

(5)水

拌和、养护用水均采用饮用水。

(6)高效减水剂

配制高强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选择是技术关键。经多家知名厂家筛选、分析,淄博NOF-1A价格适中,泌水性小,被选为制梁用减水剂。

3、配合比设计

(1)32m超低高度曲线梁梁体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C65,弹性模量≥3170×104MPa,坍落度要求160mm左右。

混凝土试配强度必须按《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表5.8.4的规定。因是新建梁场,尚未统计资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δ值在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40时为510MPa,经计算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为73.2MPa。

水泥活性按强度保证值52.5MPa计算,确保保证率。利用水灰比与强度的线性关系式计算出水灰比为0.322。由于混凝土中集料总用量的变化范围很小,高强混凝土、高弹性模量混凝土石子用量范围更受限制,一般为1100~1180kg/m3,直接定出每m3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然后调整砂率。该配合比碎石用量取1140kg/m3。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JG55-2000),高强混凝土最大水泥用量不应大于550kg的要求,求出最大用水量为550×01322=177kg。外加剂用量在018%~110%时为推荐最佳掺量,外加剂用量取中间值019%,按假定容重法,计算初步配合比。假定容重为2465kg/m3,C65混凝土每m3用料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550∶593∶1140∶177∶4195。

试拌结果:当用水量为172kg时,坍落度达到175mm,按坍落度递减10mm,用水量增减215kg计算,实际用水量应为169kg/m3,水泥用量应为169÷01322=525kg,采用固定用水量法。分别选取水泥用量520、530、540、550相对应水灰比:01325、01319、01313、01307,分别计算配合比,并进行试拌调整,用绝对体积法计算单方材料用量,7d及28d强度(R)与弹性模量(E)见表1。

表1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

序号水泥/kg砂/kg石子/kg水/kg减水剂/kg灰水比水灰比R7/MPaE7/MPaR28/MPaE28/MPa

1520640114011404.683.0770.32554.63.45x10465.865x104

253063011401694.773.1360.31956.43.50x10468.73.74x104

354062111401694.863.1950.31358.83.61x10474.23.74x104

455061111401694.953.2540.30759.63.60x10474.83.91x104

由表1可知,当水泥用量达550kg/m3后,强度与弹性模量不再成比例增长;序号3配制C65梁体混凝土经济合理。

(2)C65桥面板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钢纤维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65,设计弹性模量3170×104MPa,其主要目的是抵抗张拉时桥面受到的拉应力。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同梁体混凝土,在同水灰比条件下,钢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比普通混凝土高10%,但其水泥多用10%。因此,水泥用量与梁体混凝土减水剂仍按0.9%掺加。

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占混凝土体积的1.3%~2.0%,掺入目的是增加抗裂性。要保证弹性模量满足设计要求,就要减小砂率,砂率减小后,钢纤维掺加量要小,结合拌和实际,每盘水泥用量200kg,钢纤维每袋20kg,当加入40kg钢纤维,每m3混凝土中钢纤维用量在108kg,每盘正好2袋,方便施工,钢纤维占体积比114%,在规定范围之内。

计算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同梁体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在同水泥用量下抗压强度比普通混凝土高10%,因此,水灰比允许增大5%。用水量可在169~177kg内调整(表2)。

表2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砂率递减发试拌调整结果

序号砂率/%水泥/kg砂/kg石子/kg水/kg钢纤维/kg外加剂/kg坍落度/mm和易性R28/MPaE28/MPa

13654062111001691084.86120泌水68.83.81x104

24154070610151721084.86140粘聚性差76.33.86x104

3465407929291721084.86160粘聚性好74.13.87x104

4515408788431721084.86170粘聚性好69.53.67x104

经分析测试结果,采用3号配合比,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坍落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4、施工控制

(1)制定施工细则要保证梁体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试配合理的理论配合比是前提,合格的原材料是关键,施工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对高强混凝土更显得重要。按照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针对原材料加强检查,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振捣、养护、拆模等工序,均按照规范作了严格的规定,并在施工前对工人进行了岗前培训。

(2)混凝土拌制准确计量是保证混凝土拌和质量的根本,为此,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前几盘,逐盘检查计量器具示值,使之保持精确。投料全部自动化,精度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3)浇筑浇筑用泵送施工,先浇筑完梁体,然后浇筑桥面钢纤维混凝土,2种混凝土浇筑间隔约3.5h。首先选择夜间低温施工,其次掺适量缓凝剂,将初凝时间延长至4h以上。进料口坍落度160mm,输送200m距离,入仓坍落度达130~140mm,泵压在28MPa以下,可泵性较好。

(4)蒸养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静停6h,升温速度5℃/h,升至45℃后恒温,恒温24h,试压,当强度达53.5MPa时,停汽、降温,降温速度5℃/h,约需6h。

(5)初张拉和终张拉混凝土强度达53.5MPa即可初张拉,拆完模就可施行初张拉,在15~20d龄期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进行检测,当强度达68.5MPa以上,弹性模量达3.70×104MPa以上时,进行终张拉。

5、体会

(1)为保证梁体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最大石子用量法设计梁体混凝土配合比办法是可行的。

(2)钢纤维混凝土为保证强度和弹性模量满足设计要求,突破了钢纤维混凝土常规砂率在50%~60%的限制,砂率降到了46%,保证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拓宽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领域。

(3)钢纤维混凝土在低砂率状态下,成功进行了200m远距离泵送,查阅资料,未见先例,实现了技术突破。

参考文献: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第3篇

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灌后慢慢就会硬化起来,而再往后就会达到极限强度,这主要就是由于水泥水化的结果。水泥水化的速度与材料的配合比有关之外,还与混凝土本身有一定的关联,主要是与温度变化有关。当温度有较大的上升时,水化的速度以及它的力量也就会随之越来越快,一旦温度降低的时候,或在混凝土中的水开始出现冻结,逐渐就从液体状态逐步转换成了固体状态。而此时,用来进行水泥水化这一工作的水越来越少。所以,水化缓慢就会造成对应的强度呈现缓慢的增长态势。如果温度持续下降,混凝土里的水就会直接变成冰,从液体到固体阶段,完全改变了水泥状况,水化停滞,其强度也就随之停止增长。

2冬季混凝土施工的具体工艺方法及其比较

2.1使用硫铝酸盐早强混凝土2)工艺的主要特点。硫铝酸盐水泥在最早是由铝土矿和石灰石二水石膏为原料搅拌而成,主要是采用煅烧无水硫铝酸钙和熟料p型硅酸二钙,同时还要放入一定量的石膏。该类工艺有以下几大特点:有较快的水化速度、较高的早期强度、较好的低温性能。如果环境不太干燥,就会出现早期的液相碱度相对较低,钢筋出现轻微的锈蚀的情况,同时耐热性能也相对偏差。硫铝酸盐水泥搅拌混凝土早期强度,3d的抗压强度在常温常压下可以达到25MPa。而处于零下温度、并且混杂水加热的情况下,使混凝土呈现一定的入模温度,待铸造覆盖保温后,可以在合适时间,对其进行适当的加热,以便使浇筑早期养护,可以获得更高的强度,而不需要消耗过多的时间成本。2)适用范围。在室温下展开工程建设可以用来应对紧急、堵漏等工程。在冬季施工可以应用于温度5℃~-25℃的环境当中,往往会用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工程上。因为钙矾石在温度较高时会慢慢地转化成单硫型硫铝酸钙,硫铝酸盐水泥的部分不可以超过200℃和保护要求的部分。抗冻融要求较高的工程,在此之前应展开必要的系统测试,尽量不要用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冬季施工项目当中。

2.2蓄热法

1)工艺特点。方式是:原材料(水、沙子、石头)加热,使混合后的混凝土,运输,拌和水,还有相当大的热储备,因此,水泥水化热的速度要适宜,同时要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工作,从而来保证温度在0℃以下,可以使新浇筑混凝土前仍然有一定的抗冻能力。这个过程很简单,造价并不多,但必须注意内部保温,避免凸角接触表面,并延长养护时间。再生方法具有简单、经济、节能,在低温下硬化混凝土,其极限强度损失少,耐用性能高,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但使用再生方法建设强度增加较慢,所以容易使用高强度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保温材料不仅导热系数小,而且便宜耐用。绝缘层应特别注意防潮,防止泄漏。铺设后的边缘部分组件和凸角加强保温、新浇筑和硬化混凝土进行联合,从而使热传导损失现象有所减少,必要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局部加热的方法。

2)主要的使用范围。-20℃结构相对较大并且比较厚的工程当中,当空气温度以及结构的表面系数比较合适的时候,建议选择蓄热法展开相应的施工。

2.3抗冻外加剂法在冬季施工期间所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一般可以划分如下两个方面:

1)提高早期强度。与防冻液混合后,应用于施工环境温度较大的环境下,并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使用防冻剂早期强度和水减少组件,尽可能早地改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当混凝土的强度在临界强度以上或者是刚好达到该值时,也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冰系伤害。

2)混凝土损伤的预防和控制。防冻液的有效作用之一是降低物质的凝固点。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水分在混凝土低温下冻结,尽可能防止水分冻结,以及冻结混凝土结构受到破坏。它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影响冰晶的生长,从而使冷冻发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确保不产生冰冻的水,保持水化状态,确保负温度下混凝土具备足够的强度。

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本电厂工程土方开挖采用6台PC-330反铲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派专人来指挥。同时按照“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及“大基坑小开挖”的原则来施工。开挖达到了设计标高后,剩余300mm由人工清理;本工程基础底标高为-8.0m,基坑最大深度-20.85m,放坡系数按2∶0.7放坡,其中在-5.4m处设置台阶一步,宽2500mm。基坑开挖按挖顺序分两层开挖,开挖过程中视土质情况选择是否支护边坡,若基坑边坡需进行支护,支护应选用40钢管作水平支撑,宽300mm,厚25mm木板做竖向支撑,两者固定好,沿基坑坡面斜向布置,形成平面网状结构。每个交叉点作拉锚固定在坡面上,防止土坍塌和流失。结合既定公认的热电联产、电热组合原则。在该第一热电厂项目群区域规划的时候参照4×300MW加热单元的建设完成规划,力促项目按照分阶段来实现,具体单个阶段的建设规模为2×300MW供暖机组。在本施工项目中,笔者主要是使用了发电机变压器单元结构,主要是采用了220kV电压,同时又利用了GIS高压配电系统。而其中的汽轮机部分,配有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产品C250/537/300-26.7/537型,凝汽式汽轮机单元类型为单轴、双滚筒双排汽,高压缸、低压双分流。在锅炉这一块上,主要是选用了HG2025/27.50亚临界参数类型自然循环汽包锅炉,最大持续蒸发能力满足汽轮机的相关要求,输出2025t/H;单炉、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式的悬挂体,密封的燃煤锅炉。发电机主要是使用了哈尔滨某发电机公司出产的QSSF300.2.20发电机,在静态励磁模式下,采用额定功率300MW,额定功率因数0.85(滞后),额定转数3000r/min的发电机。供热方案:主要是采用电力厂的主热源向相应的规划区进行供热,启动锅炉可以用来作为备用热源。釆暖热负荷主要是使用了二级网方式的供热方案,而在规划电厂处的一级网主要是采用230/70℃设计水温的高温水,通过一定的热电站转换以后,二级网采用85/60℃的设计水温向用户进行供热。

3.2工艺的选择冬季施工现场配备两套4t蒸汽锅炉以保证加热供暖、供热水、水泥混凝土基础采暖供暖以及办公现场的需要进行供热,锅炉总共使用了5年。两个炉平均测算燃煤3t/h。每一台单独负责确保搅拌站供暖、现场实验室加热等等,工作人员更衣休息室加热以及卫生间保暖等。锅炉蒸汽排气主要是使用了外径为233的无缝管,钢管另一端与分气缸相连。由分气缸与3路的蒸汽管相连通,一路是DN76供2号锅炉基础承台蒸汽维护。二路是DN76供2号汽轮机基础暖棚以及汽机间的基础承台养护。三路是供磨煤机基础暖棚及BCD框架的施工。各路的主管道端头都建立疏放水排气门,以保证其能够顺畅通气,以防止管道出现破裂的情况。主路管道的埋深定在600mm,采用保温棉来进行保温。各基础设支管道要安装相应的截止阀门。而暖棚法施工釆暖可以用汽轮机的主管道来完成。具体地,临时建设暖气管以及基础蒸汽养护系统,现场可以临时搭建28m×27m×6m的高防火保温彩色钢板锅炉房,此房内部设立6组排管暖气。

4结语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第4篇

本人参考资料及结合在小浪底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经验,就如何搞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论述如下: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二、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

调整量=(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3.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cm,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对于桥梁施工中的箱梁采用泵送施工,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10—14cm,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小时以上,坍落度一般为18—22cm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灌注桩用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当水泥用量为420kg/m3(水灰比为0.56)时,混凝土的强度才能达到35Mpa,但由于坍落度(18—22cm)过大,均质性差,和易性不好,凝结时间也达不到缓凝10h,以上的超大型缓凝要求。在配制混凝土中掺入1%的减水剂优化配合比。水泥用量每1m3混凝土可节省40公斤左右,而且在坍落度达到18—22cm情况下,均质性、和易性良好,凝结时间也可以缓凝到10h以上。优化配合比后的混凝土和易性、缓凝作用良好,在灌注桩混凝土施工中消除了卡管或断桩等事故,保证了顺利施工。并且混凝土的7天强度也比通常不掺外加剂配制的混凝土提高20%左右。

可见,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三、抓好工地试验室的工作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试验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特别是砂、石材料变异性较大,试验室人员必需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经常取样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使用。试验室必需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提出性能好,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每天工地进行混凝土搅拌前,试验室必需检验砂、石料的含水量,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施工中当混凝土坍落度大于规定的范围时,不准入仓浇筑。因为若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得到控制,称量准确,则坍落度变化大的原因必然是混凝土中水量的增多,这样则水灰比变化大,必然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所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工地试验室人员一定要经常进行混凝土坍落度的检验,坍落度符合要求才能入仓。

四、混凝土试件合格,结构物混凝土不一定全部合格

合同文件中技术规范规定,混凝土的质量是依靠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来评定,并代表结构物混凝土的强度,这是认为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实际工程结构物混凝土强度可以表现出混凝土试件强度特性。但应当指出,当结构物混凝土浇筑成型不够密实,或有缺陷时,试件强度的代表性就要随着降低,因为试件体形很小,容易浇筑成型和养护振实。但在浇筑结构物的混凝土时,特别是当结构物形状及配筋情况复杂,混凝土运输入仓条件,气温变化较大和施工很不方便时,就很难把结构物各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成如同试件的质量一样,如在一座桥墩的施工过程中,桥墩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25,原材料检验无问题,承包商在按规定取样试件28d的强度均达到了27.0一28.0Mpa,按照合同技术规范要求达到了合格要求,但在工程师钻芯取样时混凝土的强度只达到了19.0Mpa,不能满足合同要求,造成了工程返工重新浇筑。因此,结构物的混凝土质量只依靠试件强度保证是不够的,还必需对结构物的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妥善控制,特别是对浇筑振实成型过程尤需严格控制。对于成品采取回弹法,射钉法,拉拔法等辅助手段进行必要及时的检查,对关键部位的结构物,有必要进行钻芯取样检查试验,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物的质量。

五、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当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时,则混凝土可能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产生质量缺陷。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混凝土易振实,且不发生离析,能够获得均质密实良好的混凝土浇筑质量。通常一些人配制混凝土选用低水量、低坍落度,强调以振实工艺来保障混凝土质量,其实这样易产生蜂窝,孔洞等质量缺陷。实践表明,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便于振实,且应具有大些的流动性或可塑性,以利于浇筑振实,且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以免产生离析,泌水现象。现在通过掺高效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六、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

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特别是混凝土振捣工)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七、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发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混凝土质量的好坏,除外观上的蜂窝、麻面缺陷外,主要是混凝土强度能否达到要求,当混凝土强度达不到工程要求时,监理人员只能要求拆毁重作。而确定混凝土强度常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第三产业28天进行,并得出结论。在这段时期,还可能浇筑出大量劣质混凝土,这样一来,拆毁的工程量将很大。所以每一位负责质量的人员必需注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或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以不误时机地采取补救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监理人员都应当随时监控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等过程。监理人员、承包商质检人员按时检查配制的混凝土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检查施工中混凝土的成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配合比,运输、浇筑和养护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规定;同时要检查是否按时做混凝土坍落度实验等,坍落度是最简易、最快速判别混凝土质量的指标,坍落度过大,过小将会产生振捣不实,出现蜂窝、孔洞、发生离析、分层或强度是否按技术规范的要求做混凝土强度试验,并检查试验结果。特别是7d龄期的强度表明28天强度有可能低于该工程部位所要求的强度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在强度不合格工程部位停止混凝土施工。等到28天有试件测验后再定。

八、混凝土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形也要引起足够重视。

混凝土的变形主要有硬化过程的自生体积变形,湿胀干缩变形,温度变形和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混凝土的湿胀干缩是由于混凝土中水分的变形而引起的,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1、混凝土成形后,养护不良,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或者构件水分蒸发,产生的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2、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3、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混凝土,4、混凝土受到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5、后张法预应力构件露天生产后长期不张拉等。对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的粉砂,振捣要密实,并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时间,长期堆放的预制构件宜覆盖,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3、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4、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洒水养护;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大体积混凝土所产生的裂缝,大多数属于温度裂缝,其中表面裂缝又占绝大多数。由于贯穿裂缝将危及大坝安全运行,而少数表面裂缝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继续发展成贯穿裂缝,因此分析工程特性,坝址、气候和工程特点,合理地确定混凝土抗裂指标,稳定温度场,分缝分块,温控标准及防裂措施对于保证混凝土质量至关重要的。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第5篇

在进行桥梁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现有的桥梁工程技术,并在完善桥梁工程技术的过程中,多方面寻求帮助,提升桥梁工程的施工效果。具体的来说,就是在进行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过扩大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交流,来满足桥梁工程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进行桥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于恶劣的施工环境的低于情况。在本文中,就将具体的介绍对于水泥混凝土有着较大伤害的冬季天气的情况下,进行桥梁工程施工所要注意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桥梁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2.1制作并安装钢筋笼

目前,在采用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进行桥梁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制作并安装钢筋笼也显得至关重要。首先,钢筋笼的制作。由于冬季环境的温度较低,因而需要考虑到低温对桥梁工程施工过程的影响。同时,桥梁工程施工还需要尽量选用整个钢筋作为主要的支撑力量,以提高钢筋笼的质量。第二,钢筋笼的安装。在按照钢筋笼之前,还应该采取探孔器对钻的孔进行严格的检测,并且根据孔的直径确定探孔器的直径,以保证安装过程的顺利完成。一旦在安装钢筋笼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一定要预先查明出现问题的原因,以防止出现坍塌事故。

2.2混凝土拌制

在桥梁工程冬季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一般都是在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当场搅拌的,因而需要从搅拌的过程中就开始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保证:首先,在进行水泥混凝土制备的过程中,要保证进行水泥混凝土制备的材料的配比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并且通过该配比所制备出来的水泥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可以满足实际的施工需要;其次,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进行施工的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可以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完工;最后,在进行水泥混凝土制备的过程中,要保证水泥混凝土材料的制备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满足桥梁工程的实际需要。

2.3混凝土冬季灌注施工

在采用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桥梁工程施工时,一定要保证混凝土泥浆的量足够。尤其是第一次混凝土泥浆的灌注,严格禁止灌注泥浆的量不足,这就会给后续的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灌注泥浆的时间还应该根据混凝土凝固的时间来确定,尤其是在水下进行灌注施工时,更加要在灌注泥浆前对混凝土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灌注的速度。

3桥梁工程中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介绍

3.1采用降温管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在采用降温管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外界环境之间温度的差距,同时及时对水的温度进行调整。由于冬季温度较低,因而一般不需要再利用冷凝水进行温度的调整。但是,需要保持混凝土内部的稳定满足设计的要求而不能过低。

3.2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降低水泥水化热

在桥梁工程中采用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时,混凝土原料的配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提高混凝土的抗裂缝能力,主要包括石子的选用和细沙的使用。当然,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复合多功能超细粉,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还能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最后通过实验得出混凝土最优的原料配比。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缓凝剂,以延长混凝土凝固的时间,改善混凝土的一些性质,同时,减少混凝土制备时的用水量,水热化的作用。

3.3材料预升温

由于温度对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掌握天气资料比较重要,以便在进行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时,使得施工人员了解外界的温度,就能够很好地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的混凝土的温度,也要防止桥梁工程的施工与阴雨天气避开。尤其是在冬季,外界环境的温度一般较低,并且温度对混凝土材料的影响很大,因而需要通过预升温,以保证桥梁工程中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温度能够满足材料对温度的要求。因此,对配置混凝土的材料进行预升温处理非常重要。

3.4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

为了避免由于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不到位而影响桥梁工程冬季施工的质量,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还要提高桩基约束对混凝土造成问题的抵抗力,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一般采用一次性浇注的方法。同时,桥梁工程每一段厚度和质量要求都不一样,使得浇注混凝土的顺序和方向也不同,为了防止桥梁工程出现裂缝,应该加强相邻桥梁段之间的浇注工作.同时,对配置混凝土的水灰比也要进行较好的控制,尽量使得混凝土搅拌的均匀,当然,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可以在桥梁的一侧设置一些预留孔。最后,采用不同规模的钢管将混凝土送入到模板的底部,保证混凝土不发生离析现象。

4结论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第6篇

1.1施工机具高压水射流装置

主要由额定功率30~50kW、额定电压380V的电机驱动高压柱塞泵,通过高压水管经高压水枪产生高压水射流,本文采用最大压力35MPa、工作压力30MPa的高压柱塞泵,进水口水压力为常压,采用自来水供水。高压水枪为手提式喷枪,喷枪长度60cm,喷嘴孔径为0.75mm,水射流为扇面形。

1.2施工方法施工用水宜采用自来水

如果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水质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要求,供水水源的流量应大于高压水泵最大水流量,确保施工过程中供水正常。启动电机后再驱动高压柱塞泵,检查水压力是否正常,打开喷枪阀门检查水射流是否正常。施工应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冲毛时应先将高压柱塞泵的压力调到最小,再根据实际冲毛效果确定合适的水压力和喷嘴距离;采用轮式托架固定喷枪,并调整喷嘴与施工缝的角度和距离,初步设定喷嘴与水平施工缝夹角为50~60°,距离为5~10cm,以处理每平方米混凝土施工缝所需时间来评价冲毛效率,要求冲毛深度达到2~3mm的面积超过所处理面积的90%以上,以确保有效除去施工缝面层水泥浮浆和集料均匀露出,使施工缝面层粗糙度均匀。

2施工工艺研究采用

高压水射流冲毛工艺,当水压力大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时,高压水可以使混凝土破碎,因此可以在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冲毛施工,避免对已经凝结硬化的混凝土造成损伤。为了研究高压水射流的冲毛效率和冲毛效果,项目组依托重庆某长江大桥锚碇工程的C40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产生的水平施工缝进行了高压水射流冲毛工艺的研究,主要研究了混凝土水平施工缝处理过程中,混凝土龄期、冲毛压力和角度等因素对高压水射流冲毛效率和效果的影响。

2.1混凝土龄期对施工缝冲毛效率的影响

混凝土施工缝面层冲毛时应根据混凝土龄期和表面硬化程度选择水压力。论文首先研究了混凝土不同时高压水射流的冲毛效率,选择混凝土终凝后1d,2d,3d和7d,分别采用10MPa,15MPa,20MPa和30MPa水压力进行冲毛试验,以每平方米施工缝冲毛所需时间评价冲毛效率。随着龄期延长,即使提高水压力,冲毛时间也明显增加,表明冲毛效率随龄期延长而降低。因此,高压水射流冲毛宜在混凝土终凝后12~24h开始,如果由于天气或施工工艺等原因造成冲毛施工滞后,则应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而提高水压力,以确保水射流在混凝土面层产生的冲击力大于混凝土面层抗压强度,从而使冲毛施工顺利进行。如果混凝土终凝后超过7d甚至更长时间,则水压力需要显著提高,才能保证冲毛施工的顺利进行。冲毛施工的最佳时间是混凝土终凝后12~24h时开始,不宜迟于混凝土终凝后3d,以保证冲毛效果和降低因冲毛水压力提高而产生的能源消耗。冲毛施工应连续进行,以避免对其他施工工序产生影响。

2.2水压力对施工缝冲毛效率的影响

龄期相同时,高压水射流压力对冲毛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论文研究了混凝土终凝后1d龄期时水压力对冲毛效率的影响,当混凝土龄期相同时,随着水压力的提高,冲毛效率逐渐提高,当水压力大于混凝土抗压强度后,提高水压力对冲毛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小。根据实验研究和查阅相关文献,论文提出了冲毛施工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龄期不同时水压力的参考值。

2.3冲毛角度对施工缝处理效率的影响

喷嘴与施工缝面层的角度决定了混凝土的受力形式,当高压水射流垂直于混凝土面层时,混凝土受到水射流的冲击,可以认为是正压力,但是随着喷嘴与混凝土面层的夹角的角度逐渐减小,混凝土面层开始受到剪切力作用。由于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明显小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因此减小喷嘴与混凝土面层夹角,更有利于使混凝土面层剥落,从而提高冲毛效率。试验研究了冲毛角度对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效率的影响,随着冲毛角度的减小,高压水射流的冲毛效率逐渐提高,同时结合现场冲毛效果,认为高压喷枪的喷嘴与混凝土施工缝面层的角度控制在40~50°,可以保证冲毛效果达到最佳,获得粗糙度均匀的施工缝处里面。

3结论

(1)高压水射流冲毛宜在混凝土终凝后12~24h开始,水射流压力应不小于混凝土冲毛时的抗压强度;冲毛施工不宜迟于混凝土终凝后3d,以保证冲毛效果和降低因冲毛水压力提高而产生的能源消耗。

(2)高压喷枪的喷嘴与混凝土施工缝面层的角度控制在40~50°,可以保证冲毛效果达到最佳。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等。因而防止楼板开裂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本文试从施工的角度出发,探讨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一、楼板裂缝的开展大多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裂缝在板面沿楼板支座边300mm范围内平行于支座开展,甚至板的四周都出现裂缝并且连续;

(二)在板角处裂缝与相邻两支座成45度角展开;

(三)与施工井架位置相接的楼板常出现裂缝。

这些裂缝大多在工程竣工后一段时间才被发现,往往这时楼板还几乎没有使用荷载。有时裂缝宽度在水泥沙浆找平层表面被放大了,实际上在混凝土楼板的裂缝宽度大多在0.3mm以下,裂缝的深度在15mm左右。

二、楼板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干缩裂缝

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骨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硬化混凝土在约束条件下的干缩是楼板产生裂缝的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水泥的水化或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干缩。此外,楼板混凝土的收缩也受到结构的另一部分(如混凝土梁、柱)的约束而引起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将会产生裂缝,并且能够在比开裂应力小得多的应力作用下扩展延伸。

(二)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

(三)支撑沉陷裂缝

新浇混凝土楼板容易在模板、支撑变形的情况下产生裂缝。由于支撑的刚度不足或梁板支撑刚度差异较大,在荷载作用下变形沉陷,施工期间的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多次瞬间相对位移以及过早拆模等等都可能使混凝土在发展足够强度以支撑其自身重量之前产生裂缝。沉陷变形也是混凝土楼板裂缝开展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四)温度裂缝

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五)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

碱骨料反应裂缝和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裂缝。

就施工因素来说,楼板的模板、支撑变形或沉陷,混凝土的制作和捣实工艺等许多方面的施工质量问题以及缺乏养护都会增加产生裂缝或引致裂缝发展的可能性。因此,裂缝的发生和延伸开展与混凝土内在的特性和多种施工因素可能同时存在某种关系。也就是说,同一条裂缝的开展往往由多个原因所造成。

三、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施工因素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楼板裂缝的产生。为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在工序和工艺方面应当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混凝土应使用设计允许的最小水泥用量和能满足和易性要求的最小用水量,设备允许情况下,不要用过大的塌落度。使用各种外加剂时要注意,尽量不要选用增加混凝土干缩的外加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使混凝土收缩减少,凝固时间合适;混凝土内砂石水泥的级配力求最优。(二)浇筑混凝土之前,将模板浇水均匀湿透。

(三)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要有足够的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楼板模板支撑的间距要适宜,使楼板模板刚度与梁模板刚度不至于相差太大。在与施工井架相接的或施工运输频繁经过的楼板模板中适当加强模板支撑系统。

(四)了解预拌混凝土的级配情况,对某些级配的混凝土,不要过度振捣楼板混凝土,过度的振捣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使混凝土楼板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沙浆层和水泥浆层,容易产生干缩裂缝。由于一般楼板的厚度不大,使用平板振动器匀速拖过一次就可使楼板的混凝土成型密实。要在混凝土沉淀收缩基本完成后才开始楼板的最终抹面。

(五)在楼板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等楼板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混凝土终凝初期应避免施工荷载对楼板产生较大的震动。特别是与施工井架相接的楼板,其混凝土施工完成是最后的,而上施工荷载受震动是最早和最频繁的。有些施工单位为了抢工期,在楼板混凝土捣制完成后第二天就上人上材料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往往导致这位置的楼板多处产生裂缝。

(六)施工期间不要过早拆除楼板的模板支架,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必要时可在拆除模板后在适当位置上安装回头顶。施工机具和材料不要集中堆放在一块楼板上,避免造成较大的荷载使还未达到强度的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

(七)了解预拌混凝土的收缩曲线,加强混凝土养护,保持混凝土楼板表面湿润。在常温下养护不少于两周,特别是在混凝土终凝初期,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期后,在施工期间特别干燥的时候也应进行浇水养护。

四、裂缝的处理

修补前需要对楼板裂缝进行检测与研究以确定裂缝部位、开裂程度和裂缝产生的原因等。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表面修补法,灌浆、嵌逢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以及仿生自愈合法等。

五、结束语

楼板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楼板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

[2]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混凝土,2002.5.

[3]郭仕万,肖欣,赵和平.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山西水利科技,2000.11.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文中结合实践对建筑施工中如何使用高强混凝土做了论述。

开发新型优质高强混凝土,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减轻结构自重、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成本,改变传统的低强度等,已成为建筑施工科学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1特点:

满足了高层建筑及特殊结构的受力和使用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可显著减少结构截面尺寸,增大了工程的使用面积与有效空间;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以及节约用水、钢材,工程成本低。高强混凝土是具有富配合比,低水灰比特点,而且高效减少剂,是配制高强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快,要求在施工中从搅拌运输到浇筑各环节要紧扣,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强混凝土拌合物特点是粘性大,骨料不易离析,泌水量少。

2适用范围。

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构造物以及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等。

3工艺原理。

高强混凝土是通过掺加高效减水剂、活性掺合料,选用优质材料、合理的配比和搅拌系统的计量精度、严格控制水灰比的用水量,外加剂量以及浇筑成型,养护等各个环节,达到高强的目的。

4原材料:

4.1水泥:应不低于525#的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必须符合GBJ175-85《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规定。水泥进场后,必须进行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4.2细骨料:中砂、细度模量2.65-3.0容量1420kg/m3左右。符合11区级配要求,其品质符合IGJ52-79《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规定含泥量不得超过2%。

4.3粗骨料:花岗岩碎石、石灰岩碎石,规格为0.5-2cm,最大不超过3.2cm,质地坚硬,外形接近正方形,针片颗粒状不超过5%,压碎指标9-12%,强度比与所配混凝土强度高20-50%,连续级配,含砂量不大于1%,各项技术指标符合JGJ53-79《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4.4F矿粉增强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F矿粉增强剂质量不得低于6%;可溶性硅、铝含量分别不低于8-10%与6-8%;细度控制0.08方孔筛的筛余量为1-3%。F矿粉技术特点:用内渗10%地矿粉的高强混凝土强度与对比纯水泥强度基本相同,但每立方米混凝土可节省水泥40-50kg左右。改善了工艺性能,保水性好,一小时内无泌水现象。坍落度增大,满足泵送混凝土施工要求。价格低,仅为水泥价的1/2-2/3。高效减水剂:质量应符合GB8076-87《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的规定。

4.5高效减水剂:质量应符合GB8076-87《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的规定。

4.6水:自来水。

5配合比。

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满足混的强度,耐久性要求以及施工工艺要求的和易性,可泵性,凝结时间、控制坍落度损失等。通过试配确定,并应通过现坍试验合格后,才能正式使用。

5.1试配强度。高强混凝土配制强度,根据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和《高强混凝土结构施工规程建议》(初稿)的规定,并考虑现场实施条件的差异和变化确定配合比,试配强度定为所需强度等级乘系数1.15。mfcu≥mfcuk+1.64580;其中mfcu-混凝土试配强度;mfcuk-混凝土强度等级;1.645-为保证率95%系数。80-根据情况取5N/mm2。

5.2高强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28-0.32范围内,不大于0.32,并随强度等级提高而降低,对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水灰比应不大于0.28,拌料的和易性宜通过外加高效减水剂和外加混合料进行调整,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水量,为改善工作度,如用NF高效减水剂时,用量以不超过水泥量的1.5-2%。

5.3水泥用量宜用450-500kg/m3,对60Mpa及其以上的混凝土也不宜超过550kg/m3应通过外加矿物掺合料来控制和降低水泥量,尤其是外加硅粉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水泥用量。高强混凝土必须采用优质水泥,其标号以525#以上。

5.4砂率一般控制在26-32%,泵送时砂率应在32-36%范围内。

5.5掺F矿粉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宜采用绝对体积法或假定容重法,先计算出不掺F矿粉的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再用F矿粉置换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的10%左右代替水泥。

5.6入模坍落度范围根据运输时间混凝土浇筑技术措施确定。其大小应通过高效减水剂掺量调整,坍落度的损失,通过掺载体流化剂或NF高效减水剂控制坍落度损失。

6施工工艺

6.1高强混凝土拌制:投料顺序及搅拌工艺;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原材料按重量计,要设置灵活,准确的磅砰,坚持车车过秤。定量允许偏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水泥±2%;粗细骨料±3%;水、掺合料,高效减水剂±1%;高强混凝土搅拌时,应准确控制用水量,应仔细测定砂石中的含水量并从用水量中扣除,配料时采用自动称量装置和砂子含水量自动检测仪器,自动调整搅拌用水。不得随意加水;高效减水剂可用粉剂,也可制成溶液加入,并在实际加水时扣除溶液用水。搅拌时宜用滞水工艺最后一次加入减水剂;保证拌合均匀,制配高强混凝土要确保拌合均匀,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要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特别注意确保搅拌时间充分,不少于60秒。

6.2高强混凝土运输与浇筑:快速施工。由于高强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施工完毕,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精心指挥有严密的施工组织,从搅拌、运输、浇筑几个工序之间要协调作业,各个环节要紧扣,保证一小时内完成;密实性对混凝土的强度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要采用高频震捣器,根据结构断面尺寸分层浇筑,分层震捣。浇筑混凝土卸料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米;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接处的施工宜先浇筑高强混凝土,然后再浇筑低等级混凝土,也可以同时浇筑。此时应特别注意,不应使低等级混凝土扩散到高混凝土的结构部位中去。

6.3养护:为免高强混凝土因早期失水而降低强度及由于内外温差过大造成表面裂缝,因此要加强养护。高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八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养生。浇水次数应维持混凝土结构表面湿润状态。浇水养护日期不得少于14昼夜。冬施时间要延长拆模时间,采取保温措施,不得遭受冻害损失。

7机具:

强制式搅拌机;JS500混凝土搅拌机生产率23-27m3/h;混凝土输送泵:HBJ60拖式混凝土输送泵,输送能力排出压力5.1Mpa,水平距离620米,垂直距离115米,最大输送量58m3/h;高频震捣器:频率8000-21000次/分。

8劳动组织:

泵送混凝土要多工种联合作业。因此,要建立施工指挥体系,合理配备人员,统一协调有关泵送事宜。超级秘书网

9质量标准:

9.1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制度。针对具体的工程对象,事先必须有设计、生产和施工各方共同制定的书面文件,提出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具体细则,规定各种表记载的内容,并明确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施行。

9.2高强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对原材料性能,所配制手工劳动高强砼拌合物性能及砼硬功夫化性提出试验结果报告,等设计单位或甲方监理单位许可后,方可施工。

9.3高强混凝土质量检查及验收,可参照《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中的有关规定。检查内容,应包括浇筑过程的坍落度变化及凝结时间,当环境温度与标准养护相差较大时,应同时留取在现场环境下养护的对比试件。标准养护的留取试块宜比普通混凝土所要求的增加1-2倍,以测量早期及后期强度变化,测定抗压极限强度的试件可用边长为10cm立方体,对15cm边长立方体强度的换算系数由50Mpa到90Mpa取0.95到0.91逐步递减,中间取值可直线内插。

9.4对于大体积和大尺寸的高强混凝土工程或构件,应监测水化热造成的温升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防裂措施。

9.5高强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参照《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有关规定。

10经济效益。

在高层建筑中应用高强混凝土,具有缩小构件继面的承重,增加强度,加快周转,缩短工期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从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供应,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加强混凝土养护等方面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性能的目的。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混凝土大坝、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混凝土底板都是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但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导致结构垮塌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上配合比的目的是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

(一)施工材料的选择

1.水泥的选择。内部混凝土主要考虑抗裂性能好、兼顾低热和高强两方面的要求,一般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外部混凝土,除抗裂性能外,还要求抗冻融性、耐磨性、抗蚀性、强度较高及干缩较小,因此一般采用较高标号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当环境水具有硫酸盐侵蚀时,应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2.骨料的选择。选用结构致密,并有足够强度的优良骨料,特别是粗骨料,具体应符合有关的标准、规范和规程。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骨料要求表面洁净,不含杂质。②砂子采用中砂,石子采用大粒径的卵石或碎石。③砂子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含泥量不得超过1%。④粉煤灰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以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于施工操作,而且对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有益。在混凝土工程中,掺人粉煤灰时应满足:选用细度合格、质地优良的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一般以15%~20%为宜。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优化

通过试验室进行多种配合比的试验和研究,选用最佳配合比作为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最佳配合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1.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

2.混凝土的砂率控制在35——40%。

3.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

4.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5.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8%。

二、优化混凝土的供应

大体积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混凝土原材料计量要准确,以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

(一)计量。要求使用检定过的计量器具,保证计量正确。每工作班正式称量前,要求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二)拌制。控制原材料投入搅拌机顺序,不得采用“外掺”、“后掺”等作法。混凝土必须严格控制拌制时间,驻站工程师每一班抽测2次。搅拌完成后装入运输车时,即要求每车测定坍落度,同时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得存在离析、分层等现象,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能出站。

(三)运输。根据路线的比短、交通的状况,随时增减车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供应,连续浇注,避免因混凝土供应不上而出现冷缝。混凝土运输时间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180min,对到达浇筑点超过210min的混凝土不得使用。混凝土运输车离开搅拌站后不得掺加任何材料,包括水、外加剂等。混凝土坍落度在运输过程中损失超过40mm或混凝土到达浇筑点温度大于25℃,不得浇筑到作业面。要求从每个搅拌站每隔一段时间就派出一辆混凝土罐车,保证混凝土供应的均衡性。因大体积混凝土方量较大,要求搅拌站派管理人员进驻现场指挥、联络、协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

多智网校诚招全国各地市独家线下商,共同开发网上教育市场。多智教育()!

(一)混凝土浇筑方法。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依据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将整个大底板划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将独立一次浇筑完成。

(二)混凝土振捣方式。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设在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顶。每道设2台振捣器,三道振捣相互配合,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使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mm,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混凝土表面要用刮杠刮平,再撒5mm——25mm碎石,用木抹拍实抹平。

(三)泌水处理。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

(四)表面处理。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8h,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板反复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再用铁面板收面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

(五)加强施工管理。在混凝土结构中,强度不是均匀的,裂缝总是从强度最低的薄弱处开始,当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离差系数大时裂缝就多。为防止裂缝,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四、加强混凝土养护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里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对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温层材料和厚度待定)。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泌水结束、初凝前为了防止面层起粉及塑性收缩,要求进行多次搓压。最后一次搓压时采用“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对底板面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如墙、柱插筋部位、钢柱等采用挂麻袋片、塞聚苯板等方式,尽可能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冷桥”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五、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供应,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管理,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就可以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牛紫龙,混凝土施工中温度裂缝的分析与控制,工程建设,2006.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控制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桥梁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3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cm2..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而且如果钢筋的直径细而间距密时,对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较好。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常常会发生细而浅的裂缝,其中大多数属于干缩裂缝。虽然这种裂缝一般都较浅,但它对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仍有一定的影响。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4)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

(5)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6)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

(8)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9)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

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4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第11篇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3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cm2..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而且如果钢筋的直径细而间距密时,对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较好。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常常会发生细而浅的裂缝,其中大多数属于干缩裂缝。虽然这种裂缝一般都较浅,但它对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仍有一定的影响。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4)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

(5)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6)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

(8)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9)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

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4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第12篇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3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cm2..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而且如果钢筋的直径细而间距密时,对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较好。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常常会发生细而浅的裂缝,其中大多数属于干缩裂缝。虽然这种裂缝一般都较浅,但它对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仍有一定的影响。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4)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

(5)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6)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

(8)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9)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

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4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环向超长钢筋混凝土无缝施工综合技术

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工程基础为桩基承台基础梁结构,环向总长800余米,基础梁断面尺寸为800×(800~1200)m,混凝土设计等级为C30;主体露天看台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最长段230m,板厚6mm,混凝土设计等级为C40、C45。

1技术难点

1.1本工程基础梁钢筋混凝土结构均属环向超长结构,与一般超长结构比其两端没有自由端,且基础梁下每间隔12m有桩承台,形成有约束结构。由于使用功能的要求,设计不留置伸缩缝。

体育场看台属于露天结构,温度变化较大,容易出现由于温差而引起的裂缝,另外看台厚度一般设计只有60~80㎜,而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看台厚度仅为60㎜,宜造成混凝土散热过快导致开裂。施工中如何配置混凝土、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如何保证结构不裂缝,保证看台不渗漏等,是本工程需要解决的难题。

1.2超长度连续曲线预应力露天结构的设计施工国内少见,对于应力的设计、施工提出了很多课题。超长预应力混凝土楼面如何分段布置预应力筋,分段张拉。分段过长,预应力损失较大;分段过短,张拉次数多、效率低,锚具费用大。

2方案的确定

本工程基础830m长环向结构和看台230m长超薄结构比较少见,经过分析研究采取无缝施工综合技术:钢筋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看台采取预应力座台L型肋梁,面层钢纤维混凝土技术。

3微膨胀混凝土施工

3.1工艺原理

为了抵抗混凝土在伸缩时产生的应力,达到防止和减少伸缩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中掺加CSA膨胀剂,使混凝土产生适量的膨胀,在钢筋和临位限制下,在钢筋混凝土中预压应力,可大致抵消混凝土伸缩时产生的伸缩应力,防止混凝土开裂。

3.2混凝土技术要求

所有原材料均经过计量后投入搅拌机,计量偏差满足要求(按重量计),水泥、CSA膨胀剂、粉煤灰、减水剂、水±1%、石±2%;CSA膨胀剂和减水剂的计量严格按配合比投料。冬期拌制混凝土采用外加剂,降低水的结冰温度,外加剂确保-10℃时水不结冰。

3.3施工工艺

3.3.1微膨胀混凝土的试配

微膨胀级配合比设计时,除进行常规的设计、试验外,还增加对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的设计、测试内容。

3.3.2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严格控制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拌合物均匀。及时测定砂、石的含水量、以便及时调整混凝土级配,严禁随便增减用水量。

3.3.3混凝土的输送

混凝土搅拌完成后,采用固定泵泵送工艺直接输送到作业面,以确保混凝土在最短时间运至浇筑面上。

3.3.4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浇灌前准备:钢筋模板按设计图纸安装、绑扎、安装要牢靠,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模板缝用海绵垫补严密,模板内的所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2)混凝土浇筑采用循序推进的连续浇筑方法,为避免混凝土出现冷缝,每个浇筑带的宽度均控制在2m以内为宜。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分层浇捣,逐步推进,

3)CSA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不漏振、欠振、不过振。振点布置均匀,振动器要快插慢拔。在施工缝、预埋件处,加强振捣。梁的振捣点可采用“行列式”,每次移动的距离为400到600mm;板的振捣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及插入深度,并重点控制混凝土流淌的最近点和最远点,尽可能采用两次振捣工艺,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4)先后浇筑的混凝土接槎时间不宜超过150分钟(严格控制在初凝时间内)。

5)混凝土成型后,等表面收干后采用木抹子搓压混凝土表面,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主要是沉降裂缝、塑性伸缩裂缝和表面干缩裂缝),抹压2~3遍,最后一遍要掌握好时间。混凝土表面搓压完毕后,应立即进行养护。

6)冬天施工,采取防冻措施,除掺加防冻剂外,尚需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雨季施工,采取有效防雨措施,严格按事先编制好的冬雨季施工措施执行。

3.3.5混凝土养护

CSA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质量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混凝土浇筑后,立即在其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长时间地浇水养护,一方面避免温度过快降低,另一方面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过快散发。

4钢纤维混凝土施工

4.1工艺原理

在体育场看台面层大量使用钢纤维混凝土,因为钢纤维混凝土掺有微膨胀剂,除了钢纤维本身抗拒作用外,在微膨胀剂发挥作用时,对钢纤维有预压作用,增强了这种抗拉能力混凝土结构因此抗拉性质显著提高,有效阻止了结构中微裂缝的开展和传播,并具有抗渗作用。

看台面层设计要求:立面为35mm厚1:2水泥砂浆,平面50mm厚CF30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掺量为0.8%,立面、平面均为原浆压光,不做其它装饰。

4.2施工工艺

4.2.1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配置

由试验室在开工前进行试配准备,在混凝土试配过程中,发现钢纤维易成束结团附在粗骨料表面、且分布不均,显然这不利于钢纤维发挥其作用。因此,参照各类文献,按粗骨料粒径为钢纤维长度一半对粗骨料进行了严格的进料控制和筛选(控制在15~20mm左右)。另外发现纤维拌合中易互相架立。在混凝土中形成微小空洞,影响混凝土质量、微孔还使钢纤维与水泥沙浆无法形成有效握囊,发挥不了钢纤维的增强作用,对比,我们较同标号普通混凝土提高了砂率和水泥用量,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4.2.2看台面层施工

1)踏步施工

按图纸设计踏步阶数,踏步留20mm装修面层支模浇C30素混凝土,待看台面层施工完毕后带通线嵌阳角条抹上人踏步面。

2)面层施工

凿毛刷胶刷素水泥浆找平钉钢板网抹灰嵌阳角条及分格条绑扎钢筋网片浇筑混凝土

4.2.3钢纤维混凝土拌制

1)钢纤维混凝土现场机械拌制,其搅拌程序和方法以搅拌过程中钢纤维不结团并可保证一定的生产效率为原则;采用将钢纤维、水泥、粗细骨料先干拌而后加水湿拌的方法,钢纤维用人工播撒。整个干拌时间大于2min,干拌完成后加水湿拌时间大于3min,视搅拌情况,可适当延时以保证搅拌均匀。

2)搅拌钢纤维混凝土专人负责,确保混凝土坍落度和计量准确。

3)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注意控制出料时实测混凝土坍落度,作好相应记录,并根据现场混凝土浇筑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严禁雨天施工。

4.2.4钢纤维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的浇筑方法以保证钢纤维分布均匀、连续为原则。

2)浇筑施工连续不得随意中断,不得随意留施工缝。

3)混凝土用手提式平板式振动振捣。每一位置上连续振动一定时间,正常情况下为25~40S,但以混凝土面均出现浆为准,移动时间依次振捣前进,前后位置和排与排间相互搭接3~5cm,防止漏振。

4)混凝土初凝前分四次抹平、原浆压光,并及时清理阳角条和分格条上混凝土浆。混凝土分区完成后再抹立面第三遍灰,原浆压光,抹灰流向同混凝土浇筑流向。

4.2.5钢纤维混凝土养护

面层采用旧麻袋覆盖养护,避免草袋覆盖养护污染及水份蒸发过快等影响装饰效果和质量。

5后张拉无粘结预应力施工

5.1施工流程

支梁底模、梁筋绑扎放线确定预应力筋位置铺放无粘结预应力筋预应力钢筋托架固定、封侧模张拉端承压板、螺旋筋、穴模安放及固定隐检浇混凝土及养护预应力筋张拉、切割、封堵。

5.2施工工艺

5.2.1预应力筋张拉准备

当预应力钢筋绑扎完毕后,穿设预应力筋,预应力筋的搭接在梁支座处进行。为防止张拉过程中在同一截面产生裂缝,将相邻两根梁的预应力筋的张拉端错开500mm。承压板,螺旋筋等放置完毕后即进行自检、专检及隐蔽验收合格后浇混凝土。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时及时将张拉端的穴模清理干净。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强度时,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用同条件下养护的试块来判别)。

5.2.2无粘接预应力张拉

预应力筋的张拉根据设计要求采取变角张拉施工工艺,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包括变角块厚度,单根预应力筋张拉端承压板采用90×90×12mm的钢板,螺旋筋采用φ6.5的钢筋,螺距为25mm,4圈,直径为75mm;对于群锚体系承压板采用150×150×20mm,螺旋筋采用φ8的钢筋,螺距为25m,9圈,直径为150mm。依据设计控制张拉应力,对于超长钢绞线的张拉均需采用倒换行程的方法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以控制应力为主,校核预应力钢绞线的伸长值。

5.2.3张拉的封堵

预应力筋张拉完毕经检查无误后,即可切割多余的钢绞线,切割后的钢绞线外露长度距锚环夹片的长度为30mm,按规范要求用防水涂料或防锈漆涂刷锚具,然后清理,用高一等级的内掺10%CSA的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堵。

6实施效果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第14篇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几何尺寸较大,且必须采用技术措施以避免水泥水化热及体积变化引起裂缝的结构。结构最小边尺寸在1-3m范围内的混凝土被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定义为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用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除了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以外还必须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开展。这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其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这些裂缝往往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控制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裂缝的开展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一个重大课题。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条件比较复杂,施工情况各异,再加上原材料的材质差异较大,因此控制温度变形裂缝就不是单纯的结构理论问题,而是涉及结构计算、构造设计、材料组成及其物理力学性能以及施工工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通过近十几年来大体积混凝土的实践,取得不少成就,主要有:

(1)在施工技术上,从选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及工艺、施工季节的选定和测量、养护等,采取了综合性的措施,有效的克服了大体积的裂缝。

(2)在施工组织上,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的问题,采用了集中搅拌、罐车运输泵送混凝土等技术。

2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及控制

2.1裂缝的分类

2.1.1微观裂缝

也称为肉眼不可见裂缝,宽度一般在0.05mm以下,主要有三种:沿着骨料周围出现的骨料与水泥粘结面上粘着裂缝飞分布于骨料之间水泥浆中的水泥裂缝;骨料本身的裂缝。

2.1.2宏观裂缝

宽度不小于0.05mm的裂缝是肉眼可见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它是微观裂缝扩展的后果

2.2裂缝产生的原因

2.2.1水泥水化热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热量,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热量的主要来源。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截面厚度大,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大多发生在浇筑后的3-5d,当混凝土的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该温度应力时,便开始产生温度裂缝,这就是大体积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2.2.2约束条件

结构在变形变化时,会受到一定的抑制而阻碍变形,该抑制即为约束,大体积钢筋混凝土与地基浇筑在一起,当温度上升时产生的膨胀变形受到下部地基的约束而形成压应力。由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小,蠕变和应力松驰度大,使混凝土与地基连接不牢固,因而压应力较小。但当温度下降时,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若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就会出现垂直裂缝。

2.2.3外界气温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有重大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度和混凝土的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外界温度越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越高;外界温度下降,尤其是骤降,大大增加外层混凝土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产生温差应力,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

2.2.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混凝土的拌合水中,只有约20%的水分是水泥水化所必需的,其余80%要被蒸发。混凝土中多余水分的蒸发是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收缩变形不受约束条件的影响,若存在约束,就会产生收缩应力而出现裂缝。

2.3裂缝的控制

2.3.1选择材料

(1)水泥:选用低水化热和安全性好的水泥,如矿碴水泥、火山灰水泥,并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以减少水泥的水化热。

(2)骨料:砂、碎石含量不得超标,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毛石。

(3)外加剂。

外加剂的作用如下:

①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

②掺加缓凝剂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

③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2.3.2选择施工方法

(1)水平分层法

浇筑混凝土时分几个薄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以使混凝土的水化热能尽快散失,并使浇筑后的温度分布均匀。水平分层厚度可控制在0.6-2.0m范围内,相邻两浇筑层之间的间歇时间,一般为5-7d,还可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法,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使上下两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良好。

(2)降温法和保温法

①混凝土内部埋设管道,通水循环冷却。

②夏季施工时,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入冰水,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浇筑后采用洒水养护降温,水温与混凝土温差不超过20℃。冬季采用保温法,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防止冷空气侵袭。

3某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3.1工程概况

某大桥主桥1#,2#主墩承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矩形截面。

尺寸为:27m×17.4m×5m的C30混凝土,每个承台方量为2349m3属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承台钢筋配置:底板布2层钢筋网,顶板布设4层钢筋网,四边由底板、顶板钢筋弯折及半框钢筋绑扎而成,内部为无筋混凝土,墩身钢筋伸入承台250cm。

3.2施工方案

鉴于主墩承台混凝土体积较大,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铺设冷却管降温的工艺控制。

综合考虑钢支撑高度、混凝土水化热控制、承台模板的承载能力、结构钢筋、预埋件的设置及混凝土的生产、浇筑能力等因素,承台混凝土分2层。

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为2.5m,两层之间埋入Φ16螺纹钢筋作施工缝连接钢筋。

3.3施工方法

3.3.1基坑开挖

因基坑土质全部为淤泥,为保证基坑开挖成功,采用拉森式钢板桩围堰,挖掘机开挖。因跨度太大,开挖一段支撑一段。基坑开挖完毕后,浇筑承台垫层混凝土,进行钢筋和模板的施工。

3.3.2钢筋、模板安装

钢筋按照设计规格、尺寸在钢筋加工厂下料制作,运至现场,按设计间距绑扎成型。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外部加固支撑在钢板桩上。

3.3.3冷却管布置及混凝土测温方案

(1)冷却管布置

承台混凝土因分2层浇筑,每层2.5m高,在每层2.5m高混凝土中间布置一层冷却管,共布置2层;冷却管采用Φ42.5mm,壁厚2.5mm钢管,间距1.0m。每层冷却管设计2个进水口,2个出水口。冷却管安装时,用钢筋骨架支撑并焊接牢固。安装完毕后进行通水试验,防止漏水或堵管现象。

(2)测温方案

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和降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温度影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和控制。

①测点的布置

a.沿浇筑高度,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为500mm-800mm;

b.平面内布置在边缘和中间,测点间距为2.5-5.0m;

②测温制度

a.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4h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8h测一次,同时测大气温度;

b.所有测温孔均编号,进行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温度的测量;

c.测温记录,交技术负责人阅签,并作为对混凝土施工和质量的控制依据。

③测温

在测温过程中,若发现温差超过25℃时,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

④测孔处理

对各测孔进行注水泥浆。

3.3.4混凝土配合比选定

大体积混凝土升温主要是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为控制混凝土因水化热引起温度升高,我们在配合比选定时,采用了低水化热的矿碴水泥-广西红水河牌PS32.5水泥。同时采用了双掺技术:

①掺入适量的减水剂,节省水泥用量,同时推迟水泥水化热释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化热引起的升温。

②掺入II级粉煤灰,替代一部分水泥,降低水泥水化热,同时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及可靠性,为施工带来了方便。

通过多次试配,采用双掺技术,选定配合比如下:插入SM(2)缓凝减水剂1.24%,掺入II级粉煤灰31%。

塌落度:140-160mm,缓凝时间:不小于10h

3.3.5混凝土浇筑

承台混凝土分2层浇筑,每层浇筑采用斜向分层,水平推进的方式进行灌注。如图1所示。

混凝土生产由1#,2#主墩两个搅拌站同时拌制,一个搅拌站混凝土通过混凝土输送车运至现场泵输入模。一个搅拌站混凝土通过混凝土输送泵直接泵送到模内,每层浇筑的厚度不大于50cm,混凝土入模时采用溜槽将混凝土卸落至底部。严禁自由下落直接冲入承台底,避免造成离析。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人工振捣,加强承台底部钢筋网处的振捣,防止漏振。

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将顶面浮浆刮除,防止浮浆收缩开裂。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刮平抹光,并在初凝前后进行2次收浆抹平。

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开白天高温天气,选择晚上灌注,同时在白天将砂石料洒水降温,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3.3.6施工缝处理

因承台分两次浇筑,水平接缝按照施工缝处理,预埋连接钢筋,钢筋采用X16钢筋,埋入下层混凝土20cm,伸入上层20cm,间距1.0X1.0m,以加强承台上下层的连接。灌注第二层混凝土时,将第一层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浮浆。

3.3.7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洒水养护并覆盖,进行保湿保温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阳氏过快,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大,导致混凝土开裂。

冷却管要24h通水降温,通水时间要保证达到14d。

3.3.8表面覆盖蓄热养生

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根据体积大小和温度梯度不同,一般控制在25-30℃不会出现裂缝。当承台混凝土灌注后,内部温度虽然采取措施仍可上升到60℃以上,而混凝土表面随气温变化可能造成内外温差超过控制范围。为了控制内外温差,一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内部温度,另一方面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即通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撒热水,提高表面温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覆盖洒水养护,因混凝土内部温度一般在浇筑完成2d后升高较快,此时将混凝土表面的覆盖物(麻袋)改用冷却管循环出来的热水喷洒养护。因出水水温较高,可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

3.3.9混凝土测温

混凝土在浇筑时,覆盖住冷却管并振捣完毕后,即可通水;循环冷却水的流量控制在1.2-1.5m3/h。24h通水降温,通水时间要达到14d。冷却管通水后,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随时量测冷却管的进出水温度及通过测温管量测混凝土不同位置及深度的温差。将量测数据收集、汇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10拆模、回填

承台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经养护3d后,即可拆除模板,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回填基坑。

4结语

本桥主墩1#,2#承台大体积混凝土,2#承台在2008.10.4浇筑第一层混凝土,10.13浇筑第二层混凝土;1#承台于2008.10.31浇筑第一层混凝土,11.10浇筑第二层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全部选在晚上进行,减小白天高温对混凝土的影响。由于在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灌注前,根据以往经验考虑工程具体情况,经过反复讨论施工方案,制定防止开裂的各项技术措施,施工中还对温度进行了监测。施工中采取的各项防裂措施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不但确保了承台灌注质量,同时也积累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经验。

参考文献:

[1]楼晓明,戴仁厚,张一鸣.孔壁形状对钻孔灌注桩承载特性的影响[[J].工程勘察,2008,(2).

[2]董金荣,林胜天,戴一鸣.大口经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机理试验研究田.工程勘察,2004,(5).

[3]王盛,胡志清.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试验研究分析[[J].世界桥梁,2005,(2).

混凝土施工论文范文第15篇

水利项目和陆建项目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区别就是其存在导流工作。导流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处理好河流和项目都可以正常运行,尽最大努力的降低水流对项目的干扰,切实提升项目的建设品质。

1导流技术

所谓的导流技术,指的是选取导流形式的一个过程。而综合来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流程为以下内容。第一,要明确导流的方案,在此之后就要全方位的分析经济和技术方面的要素,进而选取最为优秀的规划。假如使用的是分期模式的话,此时就要分析如下的一些要素,比如分成多少期比较方便,分段的形式和次序,后续的建设措施等等。假如使用的是一次性的堵截的话,其常用的措施是涵管或是渡槽等。最终还要检查基坑的情况,要保证不会有被淹的情况发生。第二,要对方案进行细致的分析。在明确了大体方案以后,要对其细致论述。比如要花费多少资金,会取得何种效益,使用的机械情况,工作用时等等的一些内容。

2水利施工导流条件分析

在具体的开展建设工作的时候,许多要素都会影响到导流工作的开展。比如地形,它主要是指的工作所在区域的地形环境等,是处在平原区域还是山地区域等,由于地形不一样其使用的导流方式也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假如是在平原开展的话,此时可以使用明渠或是使用分期模式。假如在山地区域开展的工作的话,就要认真的分析地形情况。像是一些较为窄的河谷区域,最合理的措施即是涵洞。所以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要切实的结合地形要素来选取导流措施。除了地形,水文同样会对项目的导流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该要素对导流产生的影响通常是直接的,因此要分析水流量情况。比如在夏天的时候,降雨会使得河水激增,假如碰到较为窄的河流的话,此时河水就会将基坑没过。假如其中的泥沙量太大的话,此时就会对基坑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它会使得基坑变浅,会干扰施工工作的正常开展,此时就要使用恰当的排水措施。由于涵管等无法发挥排水的作用,因此只有使用明渠等。枢纽,枢纽因素主要是指枢纽的类型,是混凝土的还是土建的,不同类型需要选择不同的导流方式。若修建的是混凝土枢纽,就应该选择分期导流,但是这种导流方式就不适宜土坝,土坝则需要选用拦截的方式,避免坝体被大水冲毁。而高水头的水利枢纽导流方式需要分区分段综合进行,在前期用隧洞,在后期就可以利用所修建的泄水孔。

二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运输条件及其方式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使用最多的施工材料就是混凝土,因而在对混凝土的要求上也比较高,比如对于混凝土的运输就有特殊的运输条件和技术。混凝土运输就是指“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把混凝土由拌和地点运到仓面,以方便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1混凝土运输条件

对于混凝土而言,如果运输不当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分离、凝结、变质等问题,为了提高混凝土运输质量,保证混凝土的基本施工质量,运输过程中的要求有以下几点:首先,要保证运输过程的连续性,这样能够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其次,运输容器要严密,内壁尽量保证光洁平整,如果出现了附着也要尽量保证能够清洗。最后,运输道路尽量选择平坦、干燥的,避免过分颠簸出现离析。在运输过程中还要尽量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一方面,在运输之前混凝土已经完全凝固,这是对混凝土运输最基本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混凝土的卸载而言,需要控制好卸载的高度,一定要控制在两米以内,否则会损坏混凝土,同时,混凝土卸载时,要保证其出口通地面呈垂直状态,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卸载工作的顺利进行。

2混凝土运输方式

混凝土的运输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指水平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就是将拌和好的混凝土从拌和站运输到施工地点,当前,在该运输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运输工具有“机车、汽车、混凝土泵、皮带机以及最重要的搅拌运输车。”而第二种运输方式是垂直运输,是指运用缆机运输、门和塔机运输等方式把混凝土运输到具体的施工高地。不同的运输类型所选择的运输工具都是不同的,具体选择条件需要根据施工特点进行分析确定。最常见的运输方式就是汽车运输和机车运输,这两种运输方式各有不同的使用条件。汽车运输是一种机动灵活的运输方式,其主要应用条件为运输距离需要控制在1.5千米,坍落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如若不然,混凝土就会出现分离现象。而机车运输是一种在工程量较大情况下应用的运输方式,经济性比较强,其所需设备简单,适应性比较好,工作效率高并且成本低,是一种较好的运输方式。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