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营运资本管理效率;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盈利能力;标准化系数

一、引言

企业将大量资金投资于应收账款和存货,同时将短期应付款作为一种财务融资政策(Deloof 2003)。因此,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运用(被定义为营运资本管理)已成为企业日常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Malmi 2003)。作为日常经营所必需的周转资金,有效的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持续发展极为重要。因而如何加强营运资本管理、提高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已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与长期投资、筹资管理类似,营运资本管理虽属于短期财务管理范畴,但也需要科学而规范的政策作指导。营运资本管理既要有量的把握,又要有质的体现;既要保持企业流动性,同时又要提高企业收益性(袁卫秋2012)。然一般而论,学术上更为关注的是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财务决策,对短期财务政策涉及较少,从而形成了理论上的空白点(汪平等2007)。鉴于此,本文以07—12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和管理政策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既有助于丰富营运资本管理实证研究成果,又为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回顾与分析

基于研究目的,本文分别从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和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与分析。

(一)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盈利能力

就流动资产而言,Deloof(2003)等发现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与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其它的研究也为这些结论提供了额外的证据(Wohrmann et al.2012)。这些实证结论表明,企业可以通过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存货周转期提高盈利能力,但Gill、Biger等(2010)却发现,存货周转期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应付账款而言,研究结论也不一致。从理论角度分析,应付账款增加,那么营运资本就会减少(Enqvist et al.2012)。由于现金周转期与盈利能力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孔宁宁等2009),那么可以推断应付账款周转期应当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Wohrmann et al.2013)。换言之,如果推迟付款将能使企业更具盈利性。但令人不解的是,实证结果表明应付账款周转期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呈负相关或不显著的关系(Garcia-Teruel 2007)。仅有Lararidis和Tryfonidis (2006)研究表明两者存在正向关系。这些矛盾的研究结论表明: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二)营运资本管理政策与盈利能力

通常认为营运资本政策包括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和营运资本融资政策。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的代表性研究主要有Weinraub和Visscher (1998)以及Nazir和Afza (2008)。Weinraub和Visscher (1998)通过研究1984-1993年间美国制造业等10个行业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发现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具有显著的行业差异,且相对激进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通常伴随着相对保守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与Weinraub和Visscher研究结果类似,Nazir和Afza (2008)也发现了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具有显著的行业差异;但与Weinraub和Visscher (1998)研究结果不同的是,他们发现相对激进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通常伴随着相对激进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此外,他们的研究还表明,营运资本投、融资政策越保守,企业业绩越好,即营运资本管理政策激进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国内关于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的代表性研究主要有刘运国等(2001)和汪平等(2007)。刘运国等(2001)研究发现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呈同向变动,企业盈利能力受到营运资本管理策略影响。汪平等(2007)以流动资产/总资产、流动负债/总负债代表营运资本投、融资政策,研究了企业营运资本政策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营运资本投、融资政策在回归中均不显著,表明营运资本政策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然该文研究由于没有进行变量间相关系数检验,也没有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使得研究结论存在瑕疵。此外,袁卫秋(2012)实证研究发现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对公司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三、研究方法

1.样本选取与数据选择

由于2007年1月1日起,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并且制造业涉及销各个方面、选取制造行业分析有利于消除行业差异。因而本文选取07-12年沪深B股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出于研究需要,对初始样本进行适当筛选:(1)剔除ST公司;(2)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2个);(3)剔除数据异常的公司(2个)。最终得到年有效样本52个,6年共计312个面板数据、2184个观测值。所需数据源于CSMAR数据库。

2.研究假设与模型。

(1)研究假设。基于研究目的,本文提出以下五个假设:

H1:应收账款周转期与盈利能力负相关。应收账款属于企业资金占用,如果能加速收款,则有利于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形成更多的价值增值,使盈利能力提升。

H2:存货周转期与盈利能力正相关。存货周转期=365*存货/销售成本,在销售收入及存货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存货周转期上升,则销售成本下降,那么产品毛利率上升,公司盈利能力增加。

H3:应付账款周转期与盈利能力正相关。如文献回顾所言,已有研究表明现金周转期与盈利能力负相关,而应付账款周转期又与现金周转期负相关,那么可以推断应付账款周转期增加,则盈利能力增强。

H4:营运资本投资政策与盈利能力正相关。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衡量的是流动资产的保有量,营运资本政策越激进,则风险越高,盈利能力也就越强(风险-收益权衡原则,下同)。

H5:营运资本筹资政策与盈利能力正相关。营运资本筹资政策反映的是短期内需要偿还的流动负债的存量状况。营运资本筹资政策越激进,则企业短期偿债风险越高,那么盈利能力也就越强。

(2)多元回归模型。为了验证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及管理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建立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Mod1 ROAit=β0+β1DSOit+β2DSIit +β3CATit+β4LNSIZEit+β5ALit+ξ0

Mod2 ROAit=β0+β1DPOit+β2CALit+β4LNSIZEit+β5ALit+ξ0

(3)变量说明。DSO=365*应收账款/销售收入,表示应收账款周转期;DSI=365*存货/销售成本,表示存货周转期;CAT=流动资产/总资产,表示营运资本投资政策;DPO=365*应付账款/销售成本,表示应付账款周转期;CAL=流动负债/总负债,表示营运资本筹资政策;LNSIZE=LN(总资产),控制规模效应;AL=总负债/总资产,控制财务风险;β代表回归系数;ξ代表残差,E(ξ)=0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回归分析之前,为了检验变量之间的自相关、单位根以及判定模型的协整性,分别进行了Person相关系数检验、单位根检验以及协整性检验。结果见表一、二。

表一列示了变量之间的Person相关系数。盈利能力指标与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在1%显著性水平下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同假设预期一致,表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产品毛利率能提高公司盈利能力。而应付账款周转期相关系数统计并不显著。代表营运资本投、融资政策的CAT、CAL分别在1%和5%显著性水平下与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从总体来看,各自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弱,只有LNSIZE和AL之间的相关性为较高值0.4914。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在之后的多元回归分析中加以考虑。

表二列示了Mod1、Mod2回归模型的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性检验结果。由单位根检验统计量的T值及P值可知,回归模型Mod1、Mod2不存在单位根,即排除了回归分析为伪回归的可能;回归模型Mod1、Mod2协整性检验ADF统计量的T值及P值表明回归模型平稳性良好,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表三列示了混合最小二乘法的多元回归结果。根据表三可知,回归模型Mod1、Mod2的P值均为0(未列示的F统计量分别为19.3546和13.8199),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即模型整体显著;回归模型调整后的R2分别为24.03%和15.26%,说明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良好。此外,从模型自变量回归系数T统计量及P值看,DSO及AL在1%水平下与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CAT、LNSIZE和CAL在1%水平下与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DSI在10%水平下与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DPO与盈利能力正相关,但统计结果不显著。即除假设三没有得到验证外,其它假设均通过了实证检验。可能性解释为:应付账款延期支付所隐含的机会成本对盈利能力产生了抵消效应并且长期拖延付款有损企业信誉,不利于企业经营范围扩展,最终影响了企业盈利能力。为了消除量纲和数量级差异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给出了两种回归系数。表三中第一组是标准化系数,第二组是非标准化系数。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无论是标准化回归系数,还是非标准化回归系数,都表明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对盈利能力有重要影响,从实证角度说明了企业应当重视营运资本管理。(2)从营运资本管理政策CAT、CAL的系数可知,激进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能够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因而从实证角度为“零营运资本”概念与技术的运用提供了经验支持。(3)由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变量—营运资本投资政策(CAT)和营运资本融资政策(CAL)系数可知,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甚于营运资本融资政策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制定营运资本管理政策时应更加关注流动资产的持有量,将更多的资金投资于获利性更强的长期资产。(4)控制变量LNSIZE系数表明,企业规模越大,规模经济效应越强,从而企业盈利能力也越强,因此扩大规模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战略问题;AL系数说明,随着财务风险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将受负面影响,因而企业还应当把握好对财务杠杆的运用。

五、结论

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就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和管理政策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状况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营运资本管理活动对公司盈利能力具有重要影响;(2)营运资本投、融资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表现为:政策越激进,公司获利性越强;(3)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强于营运资本融资政策。基于研究结果,管理层应当重视营运资本管理,着力制定最优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制定恰当的信用政策、选择最优支付时机和支付方式、引入零营运资本管理理念等措施,在保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营运资本高速有效周转,进而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Deloff, M. Does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ffect profitability of Belgian firms?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30, 573-587.2003

[2]Enqvist et al. The impact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on firm profitability in different business cycles: evidence from Finland. Working Paper. 2012.

[3]Wohrmann et al.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firm profitability. J Manag Control 24:77-87.2013

[4]Gill. A,Biger, N. And Mathur, 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profitability: evidence from United States. Business and Economics Journal, Vol. 2010, pp.l-9

[5]孔宁宁等.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第12卷, 2009

[6]袁卫秋.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研究:基于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金融研究.第4期.2012

[7]刘运国等.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 :6-10.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运营监测;人力资源;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0-0148-01

1 背景

运营监测(控)中心建设是一项重大管理创新,其核心职能是针对企业核心资源的动态利用效率,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情况、风险水平和管理效率以及绩效目标偏差展开监测、分析工作,对各类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警示,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并通过组织、协调业务部门快速反应,推动企业提高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由于员工岗位能力对岗位和部门工作绩效具有直接影响,甚至成为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建立知识体系,指导开发运营监测员工潜力、提高员工技能,是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的重要管理工具和手段。

2 运营监测业务内容

运营监测(控)中心作为企业核心业务和核心资源的综合管控中心,是掌握情况、分析问题、防范风险的“千里眼、顺风耳、铁算盘、预警机”。其核心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项。

①全面监测。针对企业核心业务与核心资源在经营过程中的异动和问题进行的动态监测及自动预警,即通过构建监测模型、梳理指标体系、设定指标阈值等方式,监测企业内外部环境、核心资源、业务绩效和流程绩效,在线跟踪运营状态。②运营分析。在全面监测基础上,通过确定核心要素、梳理关联关系、研究分析技术、构建分析模型等方式,针对公司综合绩效、发展能力、竞争能力、风险管控等方面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深度洞察运营中异动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所涉及的影响因素,所产生的风险以及未来的趋势,为提升企业总体运营水平提供决策支持。③协调控制。在全面监测、运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已发现的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异动问题和风险,协调相关部门或单位组织解决。④全景展示。通过可视化技术,实现运营信息的图形图像化,从而清晰直观并以互动的方式实现企业管理的全方位展示。⑤数据资产管理。通过建立海量数据的分级管理策略和业务数据入口质量管理和评价,提升企业运营数据质量,挖掘数据价值,实现企业运营数据资产价值最大化。

3 运营监测知识体系框架

高质高效的人才队伍是推进落实运营监测业务发展的有力保障,与业务条线的员工比较,运营监测人员要有更加专业的能力,根据运营监测的核心业务内容,对其业务能力要求是:

①掌握被监测对象相关业务知识。这是员工开展分析工作的基础,这包括掌握专业业务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专业业务开展流程,明确专业业务管理要求,具备一定管理业务经验。②具备获取业务数据的能力。在掌握专业业务知识上,掌握数据库基本理论,熟练使用业务信息系统获取数据并搭建业务监测和分析模型,掌握数治理方法。③具备分析和业务洞察能力。员工需要理解企业战略对每个业务的要求,掌握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础理论,知道如何运用数据挖掘的软件工具、建立分析模型、对具体业务进行分析。④其他能力。熟悉运营监测业务本身的管理制度,熟练使用信息系统,具备最佳沟通能力,与部门建立融洽的协作关系,并在部门内部实现最佳实践经验分享、分析技能推广。

4 运营监测能力提升策略

①能力建设初期阶段。以熟悉运营监测业务本身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熟练使用信息系统,掌握管理沟通能力为核心内容。②能力建设中期阶段。以掌握被监测对象相关业务知识,具备获取业务数据的能力为核心内容。③能力建设提升阶段。以具备定量分析能力和业务洞察能力为核心内容。

由于业务知识面广,专业业务管理经验较难获取,因此必须建立运营监测专家保障机制,利用其它专业的管理专家,开展专业业务培训,快速熟悉业务知识,分享业务管理经验。

5 结 语

随着运营监测体系建设的持续深化及对其人力资源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的知识体系建设将最终细化转向能力素质能力模型建设,即通过洞悉企业发展战略要求,从运营监测业务定位、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着手,通过标杆经验解析法、业务功能解析法(BFA),研究与之匹配的能力要素,并经过关键行为事件访谈(BEI)进行验证,形成标准清晰、规范可控的能力素质模型,以运用于招聘、岗位能力测评和培训体系设计,提升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营销之道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市场营销学》是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经营管理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一门应用学与原理性学科。[1]是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在体育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和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授课方式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且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已引入营销之道模拟软件进行教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营销之道模拟软件,营造虚拟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经营中逐渐掌握营销管理的基本知识,在真实体验中提升营销管理技能,以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体育市场营销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从事市场营销学教学和研究的体会,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营销之道模拟软件的功能简介

营销之道――市场营销实操是一套全程模拟营销实战的综合训练平台。参加实训的学生可组成相互竞争的多家虚拟企业,为完成营销目标,借助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独立做出各种运营决策,并通过8个季度的运营管理,最终争取完成各种设定的任务,在所有模拟企业中脱颖而出。该系统由服务器、教师端和学生端三个部分组成。教师端主要是授课教师通过数据实时交互的方式进行课程授课指导,包括课程开课管理、系统参数配置、任务进度控制、公司经营状况、学生状态控制、综合分析报告、数据查询分析、综合对比点评等8个模块。学生端为学生提供了录入决策、查询资料、分析绩效等功能。学生根据教师的进度安排,通过对虚拟企业运营中各项市场营销进行管理决策,与其他小组展开竞争,并努力使企业绩效达到最佳。

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步骤

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主要是运用营销之道模拟软件进行,其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准备阶段:在开展模拟经营之前,授课教师除介绍整个系统、介绍运营规则和商业背景环境外,还要根据学生人数和系统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团队的组建(每个团队3~5人),每个团队分别组建一家模拟企业(可模拟10~20家),并让学生为企业命名,进行角色的分配和职责的分工,设立系统中规定的总经理、财务部、制造部、研发部、市场部、直销部、渠道部和国际部等8个部门。组建团队和角色分配可由学生自主决定,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配。

第二步,熟悉操作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各小组担任总经理、财务总监、市场总监、生产总监、国际总监、渠道总监等角色的学生分别查看系统中的演示数据,分析其他团队的做法,模拟运营1~2个周期,熟悉所有操作,并对使用中的疑问进行答疑交流。

第三步,初步进入模拟运营管理阶段:在进入第一季度模拟企业运营管理之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团队成员需充分进行营销环境的调研和市场需求的预测,从而设计产品,进行渠道组建、广告投入等数据的分析,运用所学营销理论制定营销策略,从而开发市场,进入第一季度的模拟运营管理。

第四步,调整营销策略,提升经营效益阶段:系统可以让每个团队模拟经营企业8个季度,各团队通过对SWOT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营销策略组合、国际市场营销、互联网营销、服务营销、波士顿矩阵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品牌策略、全面预算管理、财务分析、团队沟通与协作,授权、执行力等知识点的学习和运用,在总结上一季度的运营绩效和得失的基础上,对下一季度的营销策略进行改进和调整,并综合运用多种分析工具进行营销整合,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营销综合能力,提升经营效益。

第五步,实训总结阶段:各团队的企业总经理进行述职; 各团队的成员对整个实训过程的得失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对各团队经营成绩及综合表现进行总结,最后通过平衡积分卡的综合评价分对各团队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启示与经验

(一)帮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在营销之道模拟软件的实训过程中,通过逼真再现的商业环境和学生对虚拟企业的亲自运营管理,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在现实中可能碰到的各种营销问题的有效办法,还能帮助学生在模拟营销中体验企业的营销管理,不冒风险,轻松体验,不断尝试,完成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分析决策,增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

(二)帮助教师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8个季度的模拟运营管理实训过程中,每个过程都对应着一个理论知识,如何将各理论知识融入到各季度的模拟运营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并通过对各团队的经营绩效与排名及优劣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来判断教学过程的薄弱环节,从而重新调整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设计,选择最优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专业授课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所以教师必须在营销之道模拟软件的实训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更好在适应体育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

(三)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销之道模拟软件最后是通过平衡积分卡的综合评价分对各小组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的,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不再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考核上,更注重学生在模拟经营过程中,是如何运用营销理论进行各种决策,以及对经营成败的分析与考核的评价上,这比传统的试卷考核机制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真实水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性,为提高学生的各种专业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建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2]辛云鹏,徐耀芬.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学理论,2013,44(10):304-305.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运营维度;企业重组;价值链

一、理论基础

(一)经营协同效应理论

该理论主要是指重组给企业内部运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的变化以及因效率提高所产生的收益,具体体现在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

1.规模经济性。有学者认为,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动机,是重组的重要动机。规模经济是随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所引致的成本下降、收益递增的现象。由于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这也证实了重组的主要在于谋求平均成本的下降。

2.范围经济性。它是指一个企业从事多元化经营,拥有若干独立的产品和市场。企业追求范围经济的主要条件是企业所经营的多种项目中存在着某种关联性,企业很有可能利用共同的资源:技术、商誉、土地和生产管理经验。

(二)市场势力理论

市场势力是指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其核心观点是企业通过重组活动来达到减少竞争对手,增强对经营环境的控制,提高市场占有率,保证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该理论存在两种意见:1.有些学者认为,企业通过重组来增加市场份额的占有,可能会导致垄断经营。虽然这种垄断权力可以使得企业保持一定的垄断利润和竞争优势,但这违背了政府允许企业间进行重组的初衷。所以各国政府对于企业重组制定了指导方针,以此对重组企业加以控制。2.另一些学者指出,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

(三)企业能力理论

企业能力理论主要包含三大类理论:1.钱德勒的组织能力理。2.普拉哈德和哈默的核心能力理论。3.斯托克的业务流程能力理论。企业能力理论不仅从本质上了解和分析企业,而且更为深入地分析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并把企业内部条件看作是企业获取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寻求企业生存和成长最为本质的要素。

二、环境分析

企业在进行重组后,其内部运营的环境有很多中因素,这里只考虑内部环境中的三个主要因素:

1.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主要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替代品、新的发展方向等等,最先选用新技术的企业通常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所以对技术因素的研究对企业选择重组对象是至关重要的。

2.技术发展的不连续性

由于技术的发展是不确定的,所以对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企业最重要的工作是制定应对措施,而不是预测技术发展的不连续因素。Strebel将技术发展的不连续性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发展阶段。即企业和其竞争者都在探寻产品的价值,提高其性能和服务质量来获得更高的盈利。二是,整合和成本削减阶段。当整个行业的经营标准确定后,企业所选择的是通过整个优势资源或重组其他企业来降低成本。

3.外部环境变动对成本的影响

世界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得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成为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企业的生产将发生质的转移,形成跨区域生产。

三、维度分析

企业在其生产经营中需要不断地对战略目标――生产与经营目标,进行调整,企业重组后是企业在现有的生产经营领域生产能力增强,竞争优势提升,还可以拓展新的业务。本文通过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组织发展模型相结合,对企业重组后的内部运营进行整体分析,在利用价值链分析模型来分析企业内部运营维度的各个环节。

(一)方法介绍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企业从进入某行业开始,需经历成长、成熟阶段,最后到衰退阶段等四个阶段。

组织发展模型是1985年格雷纳提出的,认为,构建组织发展模型时,至少应该考虑组织的年龄、组织的规模、组织的演变的各个阶段、组织变革的各个阶段、以及组织的成长率。五个方面的因素。

价值链分析模型是有波特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企业的价值链就是企业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体。

(二)模型分析

基于以上方法的介绍,首先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组织发展模型相结合,创新地提出企业重组前后发展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重组前后发展模型

根据上图所示,企业在重组前后的成长率是不同的,企业经过成功的重组,可以迅速地成长起来,在资源要素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创造独特的营销手段、降低平均成本。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掌握多种核心产品,竞争者难以进行复制和模仿,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成长和成熟阶段。

内部运营是企业产生价值的核心,也是企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在价值链模型的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企业重组后内部运营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重组后内部运营分析模型

通过图2可以看出,企业内部运营是主要由六大环节构成,也是企业价值的重要体现。通过这六个方面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一方面可以对每项价值活动进行逐项研究,发现企业在重组后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另一方面可以分析重组后内部运营价值链上各项活动的内部联系。这种内部联系以整体活动最优化和协同效用最大化为企业来带新的竞争优势和更高的价值。

四、结论

企业通过重组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在研究开发、内部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都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当企业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资源共享时,就可能实现范围经济。通过对企业重组前后的企业发展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企业重组后的内部运营中各个环节的关系,借助价值链理论,将内部运营中相互依存的各个环节重新整合起来。研究得出,企业只有将所有的价值环节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整合,才能实现最优化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洁.企业并购整合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李幼兰.企业重组后资本运营的研究――长安集团收购昌河、哈飞案例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3]苏云起.企业重组整合后加强经营管理的实践[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08).

[4]施弘.企业重组中的整合管理研究与实践[J].经济师.2007(11).

[5]小阿瑟A.汤普森,等.战略管理获取竞争优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首先给出了经营战略理论的概念,为本论文后面的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打下基础。针对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经营环境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的概况,包括公司简介与组织架构。接着对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进行了 SWOT 分析。分析了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经营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威胁,并构建出了 SWOT 矩阵。根据 SWOT 矩阵,进一步分析了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的经营问题,包括人力资源问题、经营方式问题、资金问题和竞争问题等原因,为后面的经营战略的制定做铺垫。

其次,阐述了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制定经营战略的必要性、原则和目标。通过对比不同的经营战略,选择了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现阶段应该实施的经营战略为差异化战略,并且描述了差异化战略的实施途径。

最后,在企业基础管理、人力资源保障、发展资金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出新经营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主要有夯实企业管理基础、打造高素质团队、优化资金利用和创建企业文化四种措施。为经营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结尾处,总结了论文的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的经营战略研究、制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特色的经营战略。为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留下有用的经营战略经验,也为行业内公路旅客运输企业提供借鉴。经验共享、共同发展。

Abstract

The regional industry to operate highway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in Liaoning city ofShenyang Province as the leading enterprise of Shenyang JW Passenger Transport Co. Ltd.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search on Shenyang JW Passenger Transport Co. Ltd.management strategy.

Firstly, the concept of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content and type of businessstrategy is given,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strategic choice and implementation ofthis paper. Then, the operation environment of Shenyang JW Passenger TransportCompany Limited is analyzed. Firs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JW passenger transport isintroduced, including company profiles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Next, the SWOTanalysis of Shenyang JW passenger transport company is carried out.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JW company are analyzed. And constructs theSWOT strategy matrix. According to the SWOT strategy matrix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ofthe management of Shenyang JW Passenger Transport Co. Ltd., including markethigh-quality human resources shortage, lack of funds, the old mode of operation and the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and other reasons, making groundwork for the managementstrategy.

Next, it expounds the necessity,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of Shenyang JW PassengerTransport Co. Then, the operation strategy of Shenyang JW passenger transport companyshould be formulated at this stage. They are mainly differentiated strategy and brandstrategy.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safeguard measur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management strategy in the aspects of enterprise basic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guarantee, development funds and enterprise culture. There are four main measures: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building high-quality team,optimiz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creating enterprise culture. Provide support for the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strategy. At the end, the paper concludes the researchconclusion.

This paper hopes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JW passenger transport, a typicaltransport enterprise, through the study of JWs business strategy, and to raise theseexperiences to a theoretical level, so as to form a business strateg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of JW passenger transport and to leave useful business strategy experience for JW. It alsoprovides reference for road transport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 Experience sharing andcommon development.

Keywords: business strategy, transportation economic, road passenger transport,differentiated strategy。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我国进入 21 世纪以来,在中央的拉动内需政策、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基础建设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随着公路基建的发展,公路客运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辽沈地区,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公路客运行业起步早,发展快,长期领先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是好景不长,政策带来的利好也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重心的变化而转移。近几年,国家大力投资高铁建设,我国俨然已经成为高速铁路世界第一大国。一起一落,随着而来的是公路客运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相对而言,公路客运与铁路客运在竞争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在不同运距、不同地区、不同客运市场中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仅仅是高铁发展带来的冲击还不足以将公路客运企业彻底击垮。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为全球带来了互联网+的大时代。互联网对公路客运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对手:基于网络平台的客运新方式。以网约车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平台客运方式的市场竞争无疑是破坏性的。网络平台存在的资质审核流程和交易流程中的漏洞极大程度上加剧了公路客运行业内个体车主的不良竞争。面对诸多竞争挑战,传统公路客运企业迫于新的形势压力,不得不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里,以谋求生存与发展。

1.1.2 研究意义。

本文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以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的经营战略的研究,以确保企业成功的从传统班线客运企业转型为提供个性化客运服务的,走高档定制产品服务路线的新型企业。为 JW 客运有限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提供较为完善可行的、有针对性的经营战略及其实施对策。同时,也希望能依托对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经营战略的研究,为国内的客运企业,尤其是为国内传统的客运企业经营战略的构建以及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范例。

具体研究意义如下:

(1)对于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自身,制定出适合当前经营环境与企业现阶段自身特点的经营战略及其实施途径。为企业自身寻求出一条生存、发展的道路。

(2)为全行业内情况相似的道路运输企业提供借鉴。经验共享、共同发展。促进公路旅客运输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本文主体部分共七章:

第一章在绪论部分主要简单说明了本文的写作基础:本文的背景、意义,行文的路线,依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在理论概述部分主要是简要阐述了经营战略的基本理论和文中实施的经营战略的理论依托。它为本论文后面的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打下基础。

第三章针对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的经营环境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 JW 客运的概况,包含公司简介与组织架构。接着对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进行 SWOT 分析。主要对 JW 客运有限公司当前经营环境中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外部经营环境中为 JW 客运有限公司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威胁。最后构建了 SWOT 矩阵,共计五个部分。

第四章分析了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的经营问题及其原因,包括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经营方式老旧和资金不足四个问题及原因,为后面的经营战略制定做铺垫。

第五章具体给出了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经营战略的制定方案。首先阐述了沈阳JW 客运有限公司经营战略的选定过程。然后通过对比,为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选择了差异化经营战略。并给出差异化战略的实施途径。

第六章提出了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经营战略的保障措施。主要有夯实企业管理基础、打造高素质团队、优化资源利用和创建企业文化四种措施。

第七章是总结了论文的研究结论。

1.2.2 研究方法。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运用了下列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研究前期,依托于网络信息平台,大量查阅了以下几类相关资料:

1)登录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查阅了大量有关经营战略研究的相关文章。

2)登录相关外文数据库,查阅相关的外文文献。

3)登录其他相关公共网站,搜索相关网络资料。

(2)调查研究法。

1)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市场信息。

2)直接造访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利用座谈会、个人访谈两种方式对于沈阳JW 客运有限公司的经营现状进行详细地调查研究,取得了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反馈的相关数据,能够为分析经营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

(3)统计分析法。

本文对于在调查中收集的结果与查询到的相关资料与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结果中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类与整合,对于分析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经营战略提供了数据支撑。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1.3 论文创新点

第 2 章 经营战略理论概述

2.1 经营战略的内涵与特点

2.1.1 经营战略的内涵

2.1.2 经营战略的特点

2.2 经营战略的内容与类型

2.2.1 经营战略的内容

2.2.2 经营战略的类型

第 3 章 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经营环境分析

3.1 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概述

3.1.1 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简介

3.1.2 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组织架构

3.2 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 SWOT 分析

3.2.1 优势分析

3.2.2 劣势分析

3.2.3 机遇分析

3.2.4 威胁分析

3.2.5 构建 SWOT 矩阵

第 4 章 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经营问题分析

4.1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4.1.1 公司人才资源缺乏

4.1.2 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

4.1.3 岗位和人员配置不尽合理

4.2 经营方式老旧

4.2.1 挂靠经营

4.2.2 承包经营

4.2.3 公车公营

4.2.4 经营方式的结构老旧

4.3 资金不足

4.3.1 利润

4.3.2 费用

4.3.3 营业外收支

4.3.4 应收款项

4.3.5 资产结构

4.3.6 应付款项

4.4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4.4.1 与铁路之间的竞争

4.4.2 私人汽车发展的冲击

4.4.3 不正当竞争状况

第 5 章 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经营战略的制定

5.1 经营战略的选择

5.1.1 制定经营战略的必要性、原则和目标

5.1.2 经营战略的选择

5.2 差异化战略的实施

5.2.1 差异化目标市场

5.2.2 差异化产品策略

5.2.3 实施品牌策略

第 6 章 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经营战略的保障措施

6.1 夯实企业管理基础

6.1.1 强化管理创出效益

6.1.2 人和聚力谋划发展

6.2 打造高素质团队

6.2.1 建设公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6.2.2 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6.2.3 树立现代化学习理念

6.3 优化资金管理

6.3.1 增加利润

6.3.2 节省开支

6.3.3 盘活资金

6.4 建设企业文化

6.4.1 要以人为本,和谐融合

6.4.2 要关爱员工,团结聚力

6.4.3 要建设一支善于谋事创业的领导团队

第 7 章 研究结论

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作为沈阳地区唯一一家具有二级资质的公路客运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成本竞争优势,但由于高铁运输网络的建成投产,在国家税制改革的背景之下,公路客运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对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的经营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本身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存在资金短缺和团队凝聚力弱等问题,这就使得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难以在竞争市场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帮助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找到适合自身未来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已经成为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通过运用 SWOT 分析工具,探讨了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内部环境中的优、劣势,也分析了外部环境对 JW 公司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本文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

沈阳 JW 客运有限公司可以采取差异化战略来奠定自己的竞争优势,向客户提供与其他竞争对手具备差异性的产品或服务,展现自己在细分市场中的差异化优势。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安全分析;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任春,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广东 广州510225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203―03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一直是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高校非管理专业学生感兴趣的一门选修课。长期以来,这门课的教学基本上依教材而进行理论内容学习,偶尔开展一两次的课堂讨论,至于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训练几乎没有。结果是课堂内容学完后,学生除了能记几个专业术语和几条营销手段外,对这门学科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再没有突破,特别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真正遇到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时,常感到十分茫然,无从下手。这也就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程很有用,但不知怎么用。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把原来一直沿用的“教师讲授理论,学生记笔记,最后卷面考试”的教学模式,改变为“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三个阶段和层次的学习和考核。

一、课堂讲授――结合事例说明

对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本科生来说,要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必须有必要的理论知识积累。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师在讲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理论知识要系统讲授

通常要求教师讲授时,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概念准确,逻辑性强,实际上是一种结构式教学,也是对教师授课的一般要求。

2.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自学要结合起来

在系统的理论学习中,教师对重点、难点详细讲解,而对内容较浅、学生凭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完全可以理解的地方,教师稍提一下,留下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自学和进行理解分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而非教师满堂灌。

3.教师讲授时要结合事例说明

在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教学中,教师要适用例证或例子来验证和具体化所讲授的理论内容,或介绍他人处理某一问题的经验或教训。例子的运用重点在于说明和例证,一般是在事先构建好的理论体系中某一层次或环节,运用已选择好的例子来举例说明。一方面,增进对这些系统化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觉得有趣味。

总之,课堂讲授是系统的理论学习必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但它毕竟是一种被动式学习,主要是老师授课、学生听和做笔记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够。因此,在完成第一阶段学习后,要进入第二阶段学习。

二、课堂讨论――亲验式教学方式

教师在理论知识相应的章节讲授之后,可利用报刊上的文章或新闻报道剪摘要点,也可直接拟题布置,组织和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验证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讨论的组织可依以下程序来进行:

第一步: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容若干章节前或后,布置一个背景、内容较简单,针对性强的小案例及思考题,让学生课后阅读思考,并要求每人写出一份发言提纲或详细的发言稿。

第二步:上讨论课时,给出大约十分钟时间,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交换意见,然后请同学上讲台来给全班同学讲述其分析内容。其他同学若有不同意见都可上台来说明,或向发言者提出问题。

第三步:讨论当中,教师要适当引导、提示和鼓励,以调节课堂讨论气氛。如当同学总是对一个问题纠缠不清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大家跳出;或同学都忽视的某一方面,教师要及时点出;当有的同学能提出一个新思路、新见解时,要及时表扬。

第四步:讨论结束前十分钟,教师要对本次课堂讨论作点评、总结,特别是要阐述自己对此案例的分析意见,这也是同学们最想听的部分。

为了提高课堂讨论效果,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还要对课堂讨论记分,并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积极发言、准备充分、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分值较高。对于课堂讨论没有发言的同学则下课后立即收齐他们的准备稿,并作为考评成绩,但分值不应比发言的同学高。

总之,课堂讨论是提高同学学习主动性的好办法,它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促使其运用相关的市场营销理论去分析较浅显的事例。虽然它使学生停留在总结和借鉴他人经验教训上,比较强调学生“验证”理论知识,而且涉及的知识面较窄,综合性不强,但却为下一阶段学习打下了一个基础。

三、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综合分析和具体运用

由于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单靠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无论讲解得如何深刻、透彻,始终不能取代当事者在实践中的锻炼和经验积累。

学习了系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之后,如果缺乏综合性的实际运用,并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体系,更难以掌握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所以,还要通过第三阶段学习――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把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熟练灵活地应用市场营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市场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习这门专业课的目的。

但对于管理类专业来说,这类实践活动很难在大学教育期间安排,硬性地使学生中断理论学习过程,介入实践活动,不是流于形式,便是适得其反。相比较而言,案例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模拟的、逼真的营销环境,要求学生像实际工作那样去思考问题,从中获得锻炼。所以,笔者认为,应在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学习之后,划出1~2周教学实习时间,专门用来进行营销案例分析的学习。具体过程如下:

1.对营销案例的要求

营销案例是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所使用的教材或教学资料,它能有效地引导和促成营销案例分析的开展和进行,所以案例的选择对于开展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1)案例不是对理论的系统阐述,不是就事论事或是文字说明,而是对一项营销活动及其规律的说明。可以是揭示事件矛盾运动,可以是说明活动的变化过程等,但至少包含一个问题和一项决策。所以,应把对营销活动及其规律的说明作为营销案例的主题或中心思想进行编写及组织讨论。

(2)案例既是为适应特定的教学要求而编写的,又是对一个真实企业营销活动情景的描述,是确已发生过的事实的记录,因此不得虚构与杜撰。

(3)案例是对事实的白描,不得带有撰写者的分析和评论。通常,案例是从决策者的角度编写

的,这样使学生能够处在决策者的地位来观察和思考问题。

(4)一个完整的营销案例应具备四个要素:1)目标要素:凡是营销案例分析,都有着为了何目标或目的性的问题,缺乏目的或目标的营销案例分析没有实际意义。2)主体要素:任何一个营销案例都应有事先确定的主体,以其立场、观点来叙述营销实务的过程或运作。3)客体要素:即贸易对象,一般是有限个数的,但表现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4)背景条件要素:市场营销活动都发生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之中,有宏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也有微观的具体时间、地点、涉及人物以及历史沿革等。

2.案例分析的组织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主持人,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所以教师的组织工作非常重要。就营销案例教学全过程来说,它是由下列各阶段构成的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情景描述。即把选择好的营销案例资料先行布置,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并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案例资料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文字、表格、示意图,还可结合运用幻灯、录像等视听手段。情景描述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阅读,尤其是长篇叙述或综合性案例,否则不易抓住重点。

第二阶段:问题确定。即阅读之后要确定问题,一般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由教师归纳概括后,以明确的提问进行,或列出问题附于文字叙述之后,要求学生就此作案例分析。其二是由学生自行归纳和概括。由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程度不同,问题可以隐含在案例各段文字资料之中,也可以完全由学生就情景描述的背景材料确定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锻炼和提高其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第三阶段:因素分析。就事件和所确定的问题,其起因是什么,影响因素如何,便可作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第四阶段:方案选择。根据因素分析的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方案,相互比较优劣,最后确定最满意方案。

第五阶段:实施方案。围绕所选择的方案,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措施应当比较具体、详细,具有可操作性。

第六阶段:效果评估。主要是指对所采取的措施、对事件的作用和影响作优劣成败的评述。在案例教学的初始形式中,简单而完整的效果评估是不可缺少的,且多由教师作说明和分析。随着案例教学的逐步深化,由教师分析转移到学生自行完成。

应该注意的是,以上三、四、五阶段是案例教学的最主要部分,要求学生的分析论述一定要具体,不要只作笼统的概括。要说明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如何做、在何处做,以及由谁做等这些问题。这几个阶段可采用书面叙述和口头表达相结合、课堂讨论和课外讨论相结合的多种形式进行。最初可由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如指出容易被忽略的因素、采用措施的周密性等,而后应由学生自行完成。

另外,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案例分析课程的成败关键,所以进行讨论时,可将学生随机分配或让其自行组合成若干小组,使小组发言与个人发言相结合,指定发言与报名发言相结合。形成习惯后,再划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以增加每个人表达意见和锻炼的机会。

3.案例分析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案例分析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个交流过程,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沟通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因此,要想保证和提高交流、沟通的效果,进而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如选择适当的案例,搜集与案例有关的尽可能多的资料,并对案例作事先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接着要能充分调动课堂讨论的气氛,当好主持人,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并保证案例的每一个方面都能讨论到;还有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思索和勇于发表意见,特别是持不同意见者,还应当有意识地让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有较多的锻炼机会。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价值工程 网络运维

一、前言

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运营商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的相同,使得电信运营商面临着更直接的竞争。电信运营商试图在传统的通信领域以外力争开拓信息领域的市场,但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以APPLE为代表的终端公司正在成为互联网产业链的主导。在新的竞争环境中,运营商网络运维不再仅仅是战略、市场和客户服务推动下的被动响应的成本中心,而应为成为核心竞争力的贡献者之一。运维应通过提升客户感知(QOE)、提高支撑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OPEX)帮助市场部门提升客户忠诚度和销售产出。

网络运维被赋予了更高的使命,必然要求对其进行优化,然而电信运营商面临着降低CAPEX和OPEX的压力,质量、效益与成本之间产生了碰撞。本文借鉴在制造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价值工程理论,建立一种指导运营商网络运维工作的科学管理方法。

二、优化的价值工程理论

所谓价值工程,指的都是通过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使目标以最低的总成本(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价值工程主要思想是通过对选定研究对象的功能及费用分析,提高对象的价值。价值工程涉及到价值V、功能F和寿命周期成本C等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V=F/C。价值越高,方案综合效果越好。

现代电信运营商网络运维在从“成本中心”向“效益中心”转变的过程,功能和成本已不能准确的体现运维价值。为了应对竞争,需要提供更好的网络质量以保有现有用户和吸引新用户;在同质化竞争时代,为了避免业务被快速复制,还需要更快速的业务实现以抢占用户。因此在使用价值分析网络运维时,需要引入质量和时间这两个参数,优化后的价值工程公示图1所示:

图1 优化的价值工程公示

可见,电信运营商网络运维价值的提高与功能、质量、时间和成本四个参数有关,通过改变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参数可以提高网络运维的价值。

三、优化后价值工程理论在电信运营商网络运维的应用

价值工程应用的核心是以尽量小的粒度逐层分析产品功能,并通过创新的方法需求替代这一功能的新的原料、技术等,实现功能提升或者成本降低,在有的时候也可以允许功能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小幅度的增加成本,以实现产品价值的提升。价值功能应用的基本方法是细分各因素并确定评分及其重要性系数,通常可采用会议、专家判断、德尔菲等。电信运营商网络运维价值评价中功能因素可划分为保证盈利能力、支持企业战略、完善企业责任、满足时长去求、发掘潜在业务等;质量因素可以划分为保障网络稳定、提升客户感知等;时间因素可划分为迅速支撑需求、缩短建设周期、快速故障处理等;成本因素可划分为建设期初始投资、运营周期成本等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更加细化各因素。在确定各因素得分及重要性系数后,可以采用加权算法、层次分析法等计算方法最终得出价值分析结果为某一数值。

价值工程可应用于在有限的运维成本下,通过价值分析确定可选择的各项目的价值,选择最优项目。价值工程也可用于对已有项目的价值提升,实际上,对于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升功能或者不降低功能前提下降低成本这两种项目优化形式可以直接做出判断,但对于增加成本同时提升功能或者降低成本同时降低功能这两种形式则可以通过价值工程做出判断。进一步而言,价值工程不仅可以使用在项目上,也可以应用在较小的范围内,如某一个设备的维护、某一支撑系统或者某一故障处理的流程上,通过对价值分析对象的细分因素,最终指导电信网网络运维优化。

价值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学科,可应用到各行各业,将价值工程应用到电信运营商网络运维是对价值工程的发展和延伸。采用价值工程,可以改变传统的依靠经验或者领导意志的决策过程,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机制,以可量化的数字提供简明、有效的决策指导。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电信业现状,通过在对制造业广泛应用的价值工程理论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优化的价值工程理论,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决策机制。简要阐明了电信运营商网络运维如何运用优化后的价值工程理论来提高网络运维的价值。

参 考 文 献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第8篇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企业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转型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前沿论题。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数据、云计算和社会化网络等技术日益成为社会基础设施,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出现了理论和实践滞后的问题。目前,我国约有300所本科院校和7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对国内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近50所高校(其中包括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的8所高校、评为A的23所高校和2013-2014年电子商务专业排名前20的高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类课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仍旧以网站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基础理论课程为主,能够从学生职业能力角度去设置的电子商务应用和解决方案课程较少,而且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与实际应用结合不足。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电子商务知识呈碎片化分布,对电子商务的系统把握不够准确,遇到问题不能以理论指导实践,拿不出成套解决方案的问题,毕业生动手能力较低,就业情况不尽如人意。因此,开发一门围绕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全面实施解决方案类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课程性质定位研究

《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学习了管理类、营销类和电子商务技术课程之后的一门综合应用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门课程不同于以往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训,采用工程教育CDIO理念,利用系统化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在实战项目中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运营的整体流程、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思维方式来解决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和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能力,为后续电子商务类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3.课程能力目标研究

课程能力目标研究是从职业能力角度考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研究与开发文/孙悦运营管理》对应的是企业岗位中的电子商务运营总监、电子商务运营主管和电子商务运营专员的职业能力。通过对智联招聘网、中华英才网、51job和58同城招聘等网络招聘平台的近100家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工作岗位的需求调研分析,得出电子商务运营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技能有:(1)负责公司电子商务网站(网店)建设、运营、网络推广及网络日常运营和管理;(2)负责网络B2C、C2C平台推广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定期针对推广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和改进;(3)制定推广预算,进行推广效果的统计分析,及时提出营销改进措施;(4)每日监控营销、交易、商品和客户数据,监控和分析数据;(5)优化网站、店铺、产品关键词、库存和产品线,并调整网站和店铺的经营方向;(6)拓展行业内有价值的营销渠道资源,联系、建立和维护资源合作伙伴关系,具备较强的沟通谈判能力与执行能力,对市场与消费者心理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根据对电子商务运营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分析,可以得出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培养互联网思维方式,能够从企业的角度形成互联网思维;(2)掌握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网站策划、SEO优化、网站推广和网站管理等知识;(3)掌握B2C、C2C平台的运营方法,包括平台选择与入驻、网络营销和网络客服运营管理;(4)掌握网络推广运营方法,了解网络推广的目的和流程设计,掌握网络推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操作IM推广、软文推广、论坛推广、博客推广和活动推广等;(5)熟悉O2O的运营方法和技巧,包括微博、微信和微电商的运营方法;(6)掌握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的综合设计,以及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对于“产品-营销-服务”的闭环效应。

4.课程教学内容研究

教学内容包含互联网思维、商务网站运营、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网络推广运营和O2O运营等方面。课程以项目任务的形式贯穿课程始终,每个任务由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项目构成,实现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一体化。具体项目任务如下:

(1)商务网站策划方案设计

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通过学习网站策划和SEO优化的具体方法,完成面向传统型企业或电子商务型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策划和SEO优化方案,包括商务网站前期需求分析、目标及经营模式定位、网站内容策划、网站技术需求分析、网站关键词优化、页面优化和外部链接设计等内容。

(2)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方案设计

电子商务平台运营设计项目中,学生需要完成策划产品型企业的电子商务B2B、B2C、C2C平台的选择与入驻,完成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产品网络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方案。

(3)网络推广实操

网络推广主要由网店推广和网站推广两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有对于产品和服务的IM推广、软文推广、论坛推广、博客推广和活动推广等,通过网络推广,监测和评估推广效果,并提出网络推广的解决改进方案。

(4)企业O2O运营方案设计与实操

企业O2O运营是将企业的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通过线上推广和营销,为线下导入流量,实现销售的提升,主要内容有基于移动终端的产品微博、微信和微电商的推广和营销方案。

(5)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方案设计

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方案是在之前几类运营项目完成的基础上,对企业整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方案设计,内容除了包括网站策划、网站运营、网站优化、网店运营、网络推广、O2O运营及推广等,还包括网络运营项目管理、组织设计与管理、财务管理等内容。五个项目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构成《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衔接闭环,商务网站策划方案设计是基础,在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品牌商品的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方案设计,接下来对商务网站和电商平台产品进行网络推广操作,同时辅以O2O运营方案设计与实操,网络推广和O2O运营共同完成企业的品牌和产品网络推广与营销,最后的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方案把之前的四个项目串联在一起,是在全部项目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综合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方案设计与应用。五个项目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电子商务运营管理项目任务关系图

5.教学考核方法研究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财务指标;回归分析

一、前言

旅游业是市场前景非常好的新兴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但是,我国现有的旅游企业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竞争力方面,都无法跻身于世界前列,这就对我国旅游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当前世界的三大产业是旅游业和汽车行业以及石油行业,国内的旅游业是指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的一系列相关行业,它包括游客的旅行方式、食宿提供以及各种旅游服务。

然而,因为旅游业的特殊性以及旅游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当前我国旅游企业存在当前的竞争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等的很多问题。所以旅游企业都在积极地寻找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不少旅游行业选择集团化上市之路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但是,我国旅游业的现状是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竞争力方面,都无法跻身于世界前列,因此这就需要对我国旅游企业提出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因此,利用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析和评价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且分析影响它的经营业绩的因素,对提高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中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以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为主对其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其研究分析方法有:

(1)财务分析。依据财务数据,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现状进行经营绩效及相关分析。

(2)对比分析。对旅游上市公司进行纵向时间上的经营绩效及其经营状况对比,和横向上对不同的旅游企业类型上的分析。

(3)回归分析。主要利用SPSS软件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本文主要以实证分析的方法,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我国旅游企业的经营绩效。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我国的旅游上市公司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发展水平滞后,上市公司数量少,整体效益滑坡,面临的制约因素多。其次确定指标然后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由于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中,关注着不同的评价目标。股东更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情况和企业的成长能力,而企业的经营者则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的运转情况和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债权人更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所以结合一些参考资料在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时应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评价,文中选取了8个指标来反应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综合经营绩效。

本文采用旅游上市公司年报公开的财务数据然后对其进行经营绩效的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为了保证数据的代表性、结果的相对准确性和客观性,剔除了旅游上市公司中上市时间晚于2009年的上市公司。考虑到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的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故剔除了上市标识为AB或B股的旅游上市公司所以本文最终确定了17家旅游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

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首先使用SPSS对财务数据进行整体分析,总结出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总体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对2009-2013年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平均值的统计分析。接下来利用EXCEL软件对2009-2013年我国三类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别进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平均值统计排名分析。最后为了更好地对不同类型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客观的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①选择原始变量。②用SPSS19.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找出了四个综合变量,记这四个因子分别为F1、F2、F3、F4,而且这四个因子彼此之间互不相关。

从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得知:资产报酬率(X1),净资产收益率(X2)平均值分别为5.85%和8.83%,说明这段时期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整体资产盈利能力不高并且标准差较小说明我国各旅游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获利的能力偏弱。流动比率(X3)基本上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还是可以应付的,资产负债率(X4)为44.00%,说明企业有着很强的还债能力。总资产周转率(X5)平均值为0.53,低于企业设置的标准值,该指标反映了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平均销售能力一般,如果标准差较大,说明我国旅游上市公司销售能力差别较大。应收账款周转率(X6)平均值为96,大大高于企业设置的标准值,这个值越高,说明营运资金收回越快。我国旅游上市公司2009-2013年间的净利润增长率(X7)和总资产增长率(X8)平均值为5.33%和11.36%,说明了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稳步发展的趋势,但在这两项指标中,净利润增长率(X7)标准差值较大,说明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现象。分析得到在偿债能力方面,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以强大的资金实力,使得偿债能力排名靠前,景点类旅游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维持平稳水平,抵抗风险能力比较好;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由于业务的繁多,体现出了较弱的偿债能力。在运营能力上,景区类自身具有有较多的供应商贷款,整体运营情况较好,排名靠前。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得出了几点提升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建议。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观念,加强景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因而可以发挥政府的辅助作用。因此旅游公司才可以拥有宽松的市场环境,才可能把这种氛围传递给游客,进而使其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1)综合类。综合利弊,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一方面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投资的风险,符合投资组合理论;但另一方面又有可能由于公司资源过度分散,无法将资源集中投入到利润最高的业务上来,从而无法实现公司收益的最大化。

(2)景区类。景区类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相比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较好,且其综合经营绩效水平在三类旅游上市公司中居中。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评价 风险预警 研究综述

一、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的意义

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于1993年引入营运资金这一概念后,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才逐渐展开。营运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司价值创造和财务管理目标紧密相关。因营运资金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破产倒闭案例已屡见不鲜,2003年美国有着100多年历史的Kmart申请了破产保护,2004年在我国运营8年之久的普尔斯马特轰然倒下。近年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正逐步成为国内外企业关注的重心之一。

通过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研究,企业可以找出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同时,可以判别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状况,进而对企业各环节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营运资金风险发出预警信号。

然而,对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发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有涉及营运资金安全性的指标,但是较少的研究能够把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结合起来。显然,这不利于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深入研究,也不利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的规避。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应当能够在降低资金风险的同时增加企业收益,最终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

因此,本文拟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营运资金风险预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在梳理和把握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二、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主要研究成果

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展开。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也由传统的单一财务指标逐步发展为较完整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单个组成项目上,并且侧重于流动资产项目的研究,相应的评价指标通常采用应收、应付账款、存货周转率等单项指标进行评价,然而这类指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首先,这类指标忽略了流动资金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利用这类指标很难发现各流动资产项目的相互变动对营运资本的影响程度,继而无法对营运资金进行综合的评价。

鉴于实践中出现的这类问题, 有学者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Cash Conversion Cycle)指标, 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状况的全貌。Richard V. D.等(1980)提出了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状况全貌的现金周转期指标,指出: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这个公式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对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评价之中。但该指标忽视了处于不同时间点、不同生产阶段的流动资产项目所占用营运资金在数量上的差异,没有考虑企业不同形态营运资金的占用情况,因而不利于企业全面、正确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由此,James A .Gentry等(1990)在现金周转期的基础上,引入了权重思想,通过对各阶段现金流量时间和数量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加权现金周期的概念。加权现金周期与现金周期相比,考虑了不同形态营运资金占用情况,加权现金周期融合了整个循环使用资金的时间和数量值,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营运资金绩效。但是上述营运资金绩效的研究都不是针对某个企业、某个行业的具体研究。Joseph Cavinato(1990)则以制造业为例,细化了产品-现金周转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短产品-现金周转期的方法。他提出了产品-现金周期指标来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同时,Martin Gasmen等(2003)提出了衡量零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剩余日(Excess days)”指标。该指标可有效衡量零售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通过与具体行业的结合,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综上,上述评价指标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虽然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指标有所涉及,但是没有系统的展开研究,也就不能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1.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在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国学者郁国建(2000)指出,传统的评价缺乏战略性和集成性,通过建立一种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以加强对营运资金的更有效管理,他创建了一个单一的集成指标购销周转率来考核营运资金的总体流转情况。然而,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上述各营运资金项目等信息需要进一步细化。由此,邵芬芬(2011)建议将存货周转天数进行细化,重新定义了“材料周转天数”“在产品周转天数”以及“产成品周转天数”。建议将传统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改为收回应收账款余额,并进一步细化为收回账龄为1年、2年等的应收账款金额。显然,细化后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提供更多的管理信息。可见,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改进思路主要有:横向组合各单一评价指标,从而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指标;纵向细化传统评价指标,从而划分不同项目进行考核,且改进了指标结构,使其更加科学。但上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研究仍囿于传统视角,往往只侧重于一个方面,难以正确、全面地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齐彩红等(2011)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和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的评价体系,并将这四个方面作为第一层次指标的分类标准,进而选择包括“应收账款平均账龄”“现金流动负债比”等在内的14个关键指标作为第二层次指标。该体系给出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直观评价,但在指标选取、分数判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李争光等(2011)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选择涉及营运资金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的9项具体指标,建立营运资金绩效指标评价模型,同时选取三家家电企业2009年度财务数据,通过计算相应指标来评价三个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评价,为企业营运资金绩效管理提供参考。该指标体系便于企业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比较,易于找出管理重点,但在指标权重、指标得分确定方面较为主观。

徐玮(2013)则从供应链资金管理特点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指标,将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作为目标层指标,将营运资金使用效率、营运资金安全性和营运资金绩效作为准则层指标,并基于煤炭行业对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进行了评价验证。该指标体系可以使企业根据所得到的分数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提高资源配置与经营效率,降低营运资金的风险,改善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可见,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注重指标选取、权重及分值确定的合理性。

3.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针对已有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对于营运资金的分类的缺陷,王竹泉等(2007)提出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重新分类,并相应的提出了新型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即基于企业渠道管理理念的评价体系。与传统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相比,上述评价体系不仅涵盖的营运资金要素更为全面,而且体现了渠道管理的思想。但是上述指标体系仅考虑了营运资金的周转期,而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状况未纳入评价范畴,使得评价结果相对片面。同时,在指出现有的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体系未能评价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的同时,王竹泉(2012)设计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流动性指标和盈利性指标,增加了由各渠道营运资金利润率指标组成的盈利性评价部分,对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评价。可见,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已经从营运资金的创新分类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综上所述,基于渠道的评价体系是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成果之一,并且从最初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体系发展到了涉及收益性和流动性评价的更加完善的指标体系。此外,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中也可以明确地看出,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只是对营运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展开分析评价,并不能起到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目的。

三、关于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主要研究成果

营运资金风险作为财务风险的核心之一,虽然现阶段专门针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有关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财务风险预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已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可从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得到启发,参照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的思路,初步建立起能够对营运资金风险进行预警的量化模型。

蔡佳茹(2012)在借鉴较为成熟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营运资金的行业特点,从对影响营运资金短缺风险因素的分析入手,以零售业上市公司为例,探索了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思路与方法,并尝试性的建立起以多元综合预测模型为核心的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

刘震宇(2013)运用灰色预测系统为理论基础,从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5个方面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指标变量进行设计,创新结合灰色点预测和区间预测,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结合案例企业的特点,得出如下结论:物流企业集团可以根据过去5年的营运资金指标值,预测出未来5年的营运资金风险的大小。该结论能及时、准确发现物流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异常信号,降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但是由于灰色组合预测模型无法进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企业根据自身风险预测进行管理。

姚文伟(2014)同样运用灰色预测系统理论,选取能代表集团化企业营运能力的5 个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并选择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作为确定阀值的变量,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旨在通过对营运资金的风险预警,提高集团化企业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抵抗能力。但是本文只是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初步研究,没有尝试纵向设计更多的营运资金或者是财务指标进行研究。

郑晨(2012)针对以往的研究都只是对营运资金的每个项目进行单独分析,却并未联系营运指标的项目进行分析,建立起一个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与营运资金为主要参数的综合模型,同时针对以往的研究从未涉及过风险管理,在模型中体现出风险因素,选取了自2007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的所有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营运资金与风险管理效果成正比例的关系。但是本文仅对在国内沪深两市上市的生物医药制造类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而未将所有的制造类上市企业纳入到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指标的选取上,量化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同时可以将营运资金预警案例引入到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分析当中,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进而构建出适合各行业的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

四、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展望

(一)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的范围和视野

现有研究表明,关于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但是实证研究较少。因此,从实证的角度展开分析,对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具体运用,可以弥补规范研究归纳和演绎的不足,充分的实证检验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也便于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加以运用。

(二)创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目前的研究局限,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之间几乎是孤立研究,将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相结合,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判断标准,对于加强集团化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评价体系所得出的指标数据进行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方面研究,如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指标数据处于多少区间表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状况良好;指标数据处于多少区间说明企业已面临着较高的营运资金危险,应谨慎对待营运资金风险管理问题。J

参考文献:

1.Joseph Cavinato.Accelerating Your Product-to-cash Cycle [J].Chilton’s Distribution,1990,(3):74-75.

2.Juan Colina.Working Capital Optimization[J].Plup Paper,2002,(7):64.

3.Martin Gosman,Trish Kelly.Working Capital Efficiencies Resulting from Large Retailers’Power[J]. Commercial Lending Review,2003,(3):25-31.

4.李文.企业营运资金评价指标分析[J].财会月刊,2012,(7):14-15.

5.李争光,李萍,施鲁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4,(12):39-40.

6.徐玮.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煤炭行业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5):76-81.

7.王竹泉,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85-90.

8.张婉君.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财会月刊,2010,(2):74-75.

9.王竹泉,张先敏.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财会月刊,2012,(9):11-12.

10.Hyun Han Shin,Luc Soenen .Efficiency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Profitability[J].Financi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1998,(10):37-45.

11.柯宝红.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与企业绩效研究[J].财会通讯,2009,(8).

12.张梅玉.零售业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管理研究[J].南开大学商学院,2010,(11).

13.张宁.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绩效分析[D].山东大学,2010.

14.逄咏梅,宋艳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公司经营绩效分析[J].财会通讯,2009,(5):6-7.

15.John C.Groth.The Operating Cycle:risk,return and Opportunity[J].Management Decision,1992,(2):3-11.

16.W.Steyn,W.D.Hamman,E.V.d.M.Smit. The Danger of High Growth Combined with a Large Non-cash Working Capital Base-A Descriptive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2002,(1):41-47.

17.徐晓玲.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探讨[J].现代商业,2011,(9):270-271.

18.王灿.国内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56-57 .

19.蔡佳茹.营运资金短缺风险的预警模型研究――以零售行业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12.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国贸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外贸企业凭借着我国低廉的劳动力优势以代加工为主,对于外贸人才需求仅限于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传统的代加工的外贸模式的利润率已降至冰点,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意识到国际市场的重要性,开创自己的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些外贸企业迫切需要一批既了解现代国际市场运行规律、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外贸人才。国贸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正是培养这类人才而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通过学习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及国际市场营销系统和营销环境,使学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各项具体策略及其综合运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策划的能力,提高分析和处理国际市场营销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以记忆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迅速获取国际市场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环境。

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课程重点放在企业需要的营销业务处理能力的训练。运用“以任务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将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四个模块。模块一:认识国际市场营销。任务1:分析跨国公司先进的国际营销理念;任务2:分析跨国企业的国际化目的;任务3:分组成立公司,设定公司经营范围。模块二:发现国际市场机会。任务1:分析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营销环境;任务2: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任务3:确定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策略及产品定位。模块三:制定国际营销战略。任务1:选择适合的进入目标市场的方式;任务2:制定国际市场营销战略。模块四:设计国际营销组合策略。任务1:产品策略;任务2:价格策略;任务3:渠道策略;任务4:促销策略;任务5:制定全方位营销方案。

2.教学方法的改革

(1)双语授课

由于我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本课程选用中文内容,英文批注的双语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程度,有选择地运用一些原版教材的术语、句子及案例;根据需要给学生一些国际营销的英文案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并在每次课前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PPT展示,通过英文案例的分析,加强对理论的认识,间接地提高英文水平;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试卷的出题全部使用英语;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和交流专业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2)模拟教学法

要求学生自己组建4-6人的一个“虚拟公司”,自己“注册”名字,老师根据需要分配给每个公司一定的“虚拟资金”以开展国际营销业务,根据期末时经营业绩的好坏进行学期成绩的评比,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从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任务,围绕一个项目或产品从分析国际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竞争者情况开始,到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规划,到最后具体营销策略的实施、管理和控制。通过模拟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进入角色,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拓宽视野,提高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通过该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营销方法、营销手段和营销技巧,掌握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应具有的营销知识。

(3)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在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多采用引导、启发性教学,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每章均运用典型案例引出授课内容,在讲授过程中组织学生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并采取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使其能够学以致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

3.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考核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来进行,实施过程性考核,通过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分阶段对学生的能力以及学习效果进行测试。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考核方法为平时成绩:项目成绩:期末成绩=30%:40%:30%。平时成绩主要反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包括出勤、回答问题、平时作业等;项目成绩是反映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组织的项目模拟训练中的表现,该成绩由小组自评分、其他小组评分、教师评分三部分组成。小组可申请成员贡献和积极奖、可给予各组长组织协调奖励分;期末成绩是卷面上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的考试成绩,采用闭卷多套试卷的考核方式。

三、实践效果

笔者在近三年的国际市场营销教学中,通过以上改革方法的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了国际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减少了死记硬背知识点的现象,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的工作能力。经测评,无论是学生的国际营销知识掌握程度还是实际应用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是较成功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林青.独立学院《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第10卷第1期.

[2]葛志琼.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黑龙江教育,2012(03).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分析;财务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医院财务分析主要是利用财务分析指标和财务分析模型对会计报表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对财务报表的附注信息进行筛选将有价值的部分加入到分析当中,最后综合量化分析结果和经过筛选的财务报表附注信息对医院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其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信息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一) 财务分析的内容

1.营运能力的财务分析

营运能力的财务分析反映医院使用资源或资本的效率及其有效性,对医院营运能力的分析能帮助有关人员了解和掌握医院的财务营运过程中的效果、剖析其中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案。

2.偿债能力的财务分析

偿债能力的财务分析指医院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是衡量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核心内容, 揭示医院举债的合理程度、举债经营的效果以及债务偿清的实际能力。偿债能力一般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两大类。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1.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方法是财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医院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地反映了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指标是一定的财务现象的数量或质量的综合反映,一般表示为一系列的财务比率,可分为营运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

运营能力比率的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在这些指标中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医院全部资产综合使用效率的指标,能从总体上反映医院运营能力。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医院加强了管理,医院运用总资产的效率越高,其运营能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医院总资产运用效率低。

偿债能力比率主要有:评价医院短期偿债能力的两个指标,即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评价医院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由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公认标准为2,该比率过高可能是有存货积压或滞销,也可能是现金过多造成闲置。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认为该比率为1比较合适。如果医院速动比率低于1,说明该医院短期偿债能力较差。由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该指标的适宜水平为40%~60%。

2.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主要通过分析医院不同年度财务报表同一项目的增减变化,说明医院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的变动,反映医院财务结构及变化趋势。包括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两种基本分析方法:横向分析法是指将不同时期财务数据的同一指标进行比较,列出各项变动的金额和百分比,将两个时期的指标进行比较,通过把前一时期数据作为基数来计算变动百分比。纵向分析法是对不同时期不同的财务指标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医院过去不同时期的经营趋势,并对医院未来医院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二、我国医院财务分析中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1.报表粉饰,会计信息失真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对财务报表分析起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的可靠程度并不高。我国部分医院为了获取信贷资金,操作利润,粉饰会计报表,致使信息失真,也使财务分析失去意义。

2.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

部分医院把编制财务报告看成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对应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手法,有意或无意地遗漏依法必须披露的重要事项,或者故意夸大部分事件,隐瞒部分事实。

(二)财务分析方法上的局限性

1.比率分析法基本上能反映医院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但比率分析法常常是大量单纯的数量指标的堆砌,而忽视问题性质的剖析,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判断医院未来财务状况的绝对标准。

2.趋势分析法。由于用来分析的财务资料所属会计期间不同并且数据没有通过任何处理,所以一旦会计核算方法改变数据之间就是失去了可比性。

三、完善医院财务分析的对策

(一)综合分析提高医院财务分析的层次

将比率与趋势分析结合使用,比率分析法注重静态的数据计算结果,趋势分析法是以连续不同时期的多个同一指标值为标准,与本期报表的实际值进行对比,找出其变化趋势。这两种方法是相联系、相补充的关系,在运用时不能孤立地使用一种方法做出判断,要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否则将失去现实指导意义。

(二)提高医院财务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

医院财务分析既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因此,在理论上,要进一步深化对实证分析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实际操作性的研究,改变理论滞后与实践、无助于实践的现状,要关注医院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学习机会,在发挥他们实践经验的同时,提升其理论层次,优化知识结构,传输现财思想和方法,掌握现代信息处理的手段和工具,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参考文献: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第13篇

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运营流程优化研究以及系统建设、项目运营管理是铁路多元化经营战略中一项新颖的工作。通过对国内外煤炭储运系统现状的阐述及分析,应用运营管理理论和方法,综合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功能及工艺系统布置方式和运营管理方案,同时应用瓶颈管理——约束理论,提出煤炭综合物流园系统功能、运营流程和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理论和技术分析方法提出解决思路和优化方案,为下一步煤炭综合物流园系统的优化升级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有利于促进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的建设与推广,并利用管理理论达到指导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系统运营流程设计及项目运营管理更加优化与科学。

二、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综述

从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结果来看,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运输和物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铁路站场配套的物流园区的建设正在迅猛崛起,都在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和技术改造。

1、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国外铁路枢纽及货运站的规划、布局、建设在不断完善。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和运输方式的优化整合,欧美铁路系统采取了整合车站、集中作业;新建和扩建了一些大型货物站和物流园区,采用了先进的信息管理设备和装卸机械;规划建设专业化货场和物流园;组织大宗货物的直达运输。货运站整合与物流园建设在发达国家开始较早,是伴随着国家工业发展而产生的。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货运集中化与现代物流园成为铁路货运的必然趋势。国外铁路货运集中化开始于货运站整合,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晚,90年代以后开始建立现代意义上的铁路货运服务中心。

2、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战略装车基地和综合物流园的规划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铁道部运输局2008年12月颁布了《关于全路建设战略装车点的指导性意见》,对铁路系统建设战略装车点的认识、规划建设、遵循原则、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做了一系列地指导。从文献检索的研究内容中可以看出,研究和阐述铁路战略装车点的理论和文献相对较少,而研究和阐述煤炭综合物流园的理论和文献更是分毛羚角。李灵玉在2009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呼铁局古城湾战略装车基地建设项目管理研究》中,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及铁路货物运输发展趋势,对战略装车基地建设现状、基本构想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靳雄焕在2009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铁路战略装车点布局规划研究》中,对铁路货运站布局及整合的基本情况、战略装车点的基本特征、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对铁路运输组织创新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董潇杰2009年发表在中国电力教育《储煤场及设备的选择与布置》一文,对运煤系统中的储煤场及其设备的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使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案设计得到了优化;李艳萍2009年10月发表的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论文《浅谈铁路煤炭运输拓展现代物流》,概括介绍了铁路煤炭运输拓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详细的从技术,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意见。项目运营管理与规划布局等理论是铁路战略装车基地和综合物流园的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将以铁路站场综合物流园的运营流程优化研究为主。

三、 铁路站场综合物流园系统优化与流程再设计实施框架

1、运营系统

运营系统均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即:输入资源要素,经过转换输出产品或劳务,并且在转换过程中不停地进行信息反馈或顾客用户的参与。

2、铁路站场综合物流园系统优化与流程再设计的系统实施框架

在先进制造技术环境下,生产系统功能优化与生产流程再设计应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具体实施框架如图2所示。

1)组建专门机构、确定指导方针和评价标准、制定工作计划等。

2)生产系统与生产流程建模。

3)通过对模型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目标确定优化与再造方案。

4)实施保障系统,如生产战略的指导、 组织支持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保障等。

5)运用科学地方法评价再造取得的效果, 巩固成绩,发现不足,并向系统进行反馈,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轮优化与再造。

四、瓶颈管理——约束理论。TOC概念、及五大核心步骤

1、TOC概念

约束理论(TOC)的基本理念是:限制系统实现企业目标的因素并不是系统的全部资源,而仅为系统 “瓶颈”的个别资源。约束理论就是帮助找出和改进瓶颈,使系统(企业)效能最大化的管理哲理,是事半功倍的管理哲理。

2、TOC五大核心步骤

1)分析系统,寻找瓶颈。即指出系统限制;

2)理清瓶颈,寻找突破。决定如何充分利用系统限制;

3)立足突破,提出措施。全力配合步骤二所做的决策:

确保非限制能够全力配合限制所要的——保护产出;

确保非限制不要做出超出限制所要的——控制成本。

4)深化动作,扩充瓶颈。即打破系统限制;

5)积极提升,团队前进。如果系统限制在步骤四被打破,回到步骤一。

3、生产物流系统中瓶颈的识别

瓶颈资源限制了整个企业出产产品的数量,是生产物流系统中物流量最小的地方。识别生产系统中的瓶颈是进行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重中之重。要判别一个资源是否为瓶颈,应从该资源的实际生产能力与它的生产负荷来考察。

4、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

1、生产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原则

1)功最小原则

物流“距离”要短,搬运“量”要小。

2) 流动性原则

流动顺畅,消除无谓停滞,力求生产流程的连续性。并应尽量避免工序或作业间的逆向、交错流动或发生与其他物料混杂的情况。

3) 高活性指数原则

采用高活性指数的搬运系统,减少二次搬运和重复搬运量。

4) 综合性原则

进行生产物流系统设计,要站在全局的立场,考虑工厂的长远发展,全面分析和处理各种影响因素。适应性原则

在实施供应链管理和市场经济前提下,生产物流系统一定要具有柔性、适应性要强。

5) 经济性原则

生产物流系统设计既要满足生产的要求为生产服务,又要尽量节省投入。

五、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优化设计原则、目的与系统选择

1、优化设计原则、目的

在分析和设计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流程时,即在进行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优化设计时,应当考虑如下问题:

流程设计的方法研究是为了得到最优的生产流程;

该生产流程设计是为了获得在产品差异、响应或低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

该生产流程可以减少那些不增加价值的环节;

该流程能如顾客所感知的那样使顾客价值最大化;

该流程能够帮助公司赢得更多的订单。

2、设备与技术的选择

对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运营流程优化设计做决策时,还需要生产设备、工艺设施和技术方面的决策。选择性价比最好的设备是基于对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运营流程和生产技术的了解。设备的选择,比如运煤专用老K车、输煤设备、分级振动筛以及装煤设备等,均要考虑成本、质量、生产能力和柔性,同时还要考虑每一台设备与系统的匹配性。因此,运作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分析对比每种方案的功能、生产能力、设备特性及维修互换要求,这些属性中的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备选方案的决定性因素。

在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运营流程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中,正确的工艺系统和设备的选择,必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在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方面,这种竞争优势可能会产生很高的柔性;而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也可能产生更加合理、顺畅和稳定的生产流程,这个流程需要更少的调整、维护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同时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订单。

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系统扩大生产的范围。因此,新设备或流程选择的一种重要特性是具有柔性的设备;柔性是指对时间、成本或顾客价值快速响应的能力。生产技术的选择重点考虑:

1生产设备的技术。如呼准铁路甲兰营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设备,要满足卸、装、输送、筛分的综合功能;

2流程控制。即使用信息技术来监测并控制实物流程。典型的流程控制方式:

传感器——收集数据;

模拟设备定期读取数据,或许一分或者一秒一次;

测量值转化为数字化信号后传送到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程序读取文件并且分析数据;

输出。

3可视化系统。监控生产系统。

4自动化生产物流系统。通过程序设定和计算机控制,按工艺顺序运行系统并生产满足要求的产品。

3、设备布置类型与方法

在决定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优化设计运作效率的决策中,设备布置是关键性的决策之一。这是因为设备布置不仅能够造就系统在生产能力、流程、柔性和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造就系统生产性能、客户的感觉以及外观形象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有效的设备布置策略有助于企业的差别策略、低成本策略或快速响应策略的实施。

任何情况下,煤炭综合物流园生产系统设备布置设计都必须考虑并满足以下要求:

1原煤输送、生产设备;

2提高空间、设备和人员的利用率;

3提高信息、原煤或人员的流动;

4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5生产能力的要求;

6环境与美学;

7信息流。对于组织,沟通是必要的,所以设备的布置必须方便信息的流动;

8在各个工作区间的运输成本最低。

六、结论

1、结论

铁路站场煤炭综合物流园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煤炭生产、运输以及流通环节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和竞争的需要,铁路运输与煤炭物流领域的一次创新。通过整合铁路运输能力大、成本低和煤炭物流生产流程化增值服务,是铁路运输优势、煤炭资源优势、物流生产增值优势得到优化组合和运用,综合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为提高。铁道部提出规划建设战略装车基地的指导思想,各地政府也正在加大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小煤场和提升系统功能以求解决小煤场小而散、黑乱粗的问题。本论文正是基于此,对铁路站场运营流程优化进行研究,希望能为以后类是项目的建设以及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第14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109-02

一、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研究现状浅析

现代企业正处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内外部环境中,信息与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运营管理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只有立足于当前的理论基础,反思运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才能使学者以及企业家对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了然于胸,从容应对,从而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在分析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时综合了Pilkington和Meredith(2009),Andrew Taylor和Margaret Taylor(2009),于晓琳和王琳(2012)的研究。其中,Pilkington和Meredith(2009)对三个影响最大的期刊JOM,POM和IJOPM中1980―2006年间约75 000篇有关运营管理的论文的索引记录的引用,被引用的分析以及相关应用进行分析,以明确现在运营管理理论研究中的重点主题;而Andrew Taylor和Margaret Taylor(2009)对IJOPM期刊自2004年第九期到2009年第12期共310篇文章进行内容分析;于晓琳和王琳(2012)则对2006年到2011年间JOM、POM和IJOPM中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与总结,探讨目前运营管理理论文献研究中的重点与主要研究内容。

(一)当今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主题与重点

Pilkington和Meredith(2009)通过27年的研究发现,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学者对流程设计和库存管理的兴趣有显著下降,对服务运营的研究也有所降低。综合75000篇文献索引之后Pilkington和Meredith指出运营管理领域21世纪最有代表性的话题是:制造战略、质量及其测量、供应链管理、绩效测量和资源基础观理论。

Andrew Taylor和Margaret Taylor(2009)的研究则表明目前运营管理理论中最受关注和最稳定的研究主题是:制造战略、供应链管理、绩效管理和服务运营。

于晓琳和王琳(2012)则认为作业计划和库存控制不再是研究的重点,现在重点研究的是更加具有整合性和战略性的话题,如供应链管理、制造战略、服务运营及绩效管理等。

综合上述三项研究可以发现,自进入21世纪以来,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主题多集中在制造战略、供应链管理、服务运营及绩效管理这三方面。

(二)当今运营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

运营管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可分为建模与仿真方法以及实证研究方法,由于实证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实证研究在21世纪之前都发展较缓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方法之间不断的融合,实证研究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学者的青睐,其研究体系也日渐成熟和完善,从其他领域借鉴并形成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民族志和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丰富了运营管理研究方法理论。

Andrew和Margaret (2009)的研究将运营管理的研究方法分为问卷调查、案例研究、文献研究、多研究方法、二手数据、不在案例之内的访谈法、行动研究法、室内试验和仿真实验、内容或引用分析方法、关键事件研究、专家小组或德尔菲法,研究结果显示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方法最受研究者关注,观察法和档案文分析方法则使用较少。

于晓琳和王琳(2012)则通过研究发现建模和仿真已不是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多使用实证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是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二手数据方法呈增长趋势。

(三)与以往运营管理研究的区别与重点变化趋势原因分析

1.市场需求多元化。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能源的价格大幅度增长,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买卖关系中,主导权已经倾向了买方。顾客占据较大的选择余地,因而对产品和服务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下去,产品的寿命周期会逐渐缩短,伴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形势,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方向迫使企业必须经常投入足够的力量和精力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对于制造战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制造出具有独特性的新产品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2.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现代企业的经济开放程度逐年增高,市场竞争的方式和种类繁多,造成竞争的内容不仅只是降低价格和质量,售后服务和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这些方面。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则需要对原料采购,产品制造,成本控制以及售后服务等生产的一系列流程进行全面的,多层次的分析与控制。

3.“以人为本,服务为主”理念的推行。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宣?髌笠档奈幕?精神,让优秀的员工充分了解现代企业运营的理念,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遵循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充分推行以人为本、关心关爱员工。在“以人为本,服务为主”的理念推动下,现代企业则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金钱到提高服务质量上。由于这种实际需求的存在,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的重点也会更多的偏向于服务运营方面。

4.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由于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进步,促使企业需要更多的手段来制造多样化的产品,就会相应的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所以,现代企业不断面临运营技术的重大选择,进行运营系统的重新设计、调整和组介。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理论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方法提供了工具载体,这也使得实证研究方法在理论研究方法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二、 当前竞争环境下企业运营管理理论发展预测

(一)跨企业的集成管理成为企业运营管理中的一??重要方面

现代运营管理包括运营战略的制订、运营系统设计以及运营系统的运行等多个层次的内容,把运营战略、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配送直至售后服务看作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对其进行综合管理。现代企业致力于整个供应链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化和优化,与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结成联盟,把整条“链”看作一个集成组织,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分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多品种小批量的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

伴随着资源和能源的价格大幅度增长,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多品种小批量的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为了适应市场多样化要求,必须采取多品种的生产方式,生产管理面临着多品种小批量和降低成本之间相悖的挑战。因此,应该从生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去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法。

(三)信息技术成为运营系统控制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的变革已成为运营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计算机已经并将继续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先进制造技术(AMT)的应用使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真正的革命。管理信息系统(ERP)与电子系统的应用涉及到产品生产、销售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与人员管理,而这些都是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理论所要研究的重点。同时在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必须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来武装企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会向新台阶的方向发展。

(四)“全球运营”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企业之间的制造活动从集中式转变为分布式,现代企业的选址问题不再是单一的地理位置的选址,而是如何构建一个市场需要的网络选址问题。

(五)“柔性”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在市场经济下,顾客的满意度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增强对产品需求量、产品的适应能力,就是增强企业的“柔性”。能适时适量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六)环境问题得到重视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运营战略;电力行业;国际环境

充分运用电力营销理论对我国电力市场的运营进行分析和把握,有助于我国电力市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文章在综合分析我国现有电力企业运营战略的现状及存在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对应对的基本策略提出一定的分析和探讨,在国际背景下分析我国电力企业新的发展路径。

一、我国电力企业运营的基本现状

我国电力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经营,已经对经营的基本战略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并且在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有效的运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中主要接触的理论有客户让渡价值理论、关系营销理论、市场运营组合理论,这些基本理论对我国电力企业的运营都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但是从写阶段的基本情况分析,关于这些理论在我国的基本实践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贯彻,并非收到最为理想的效果,而且随着新形式的出现,新的营销理论继续出现,新的运营战略模式不断显现,应该充分把握现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营销战略的创新,在进行营销理论创新的前提下,必须对我国电力营销基本现状进行细微的探讨和反思,通过研究发现,我们现阶段电力企业营销战略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首先,电力营销战略定位存在缺陷

我国电力企业在世界各国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从全盘进行考虑,我国电力企业的运营战略在总体上存在定位的缺陷,这种定位主要集中在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与价值的实现上,我国电力企业需要的是电力的供应以及电力输出价值的实现,往往经济利益成为了电力企业运营的唯一目标,并未将环保、节能等基本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发展战略,这是存在缺陷的;除此之外,国际化发展定位缺失,现代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亮点就是国际大市场竞争,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更加有效的实现优胜劣汰,才能又有效的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中国电力企业运营战略中并没有这方面的长远愿景,对其自身的定位存在盲点。

(2)其次,各种运营过程中的管理战略落实不到位

电力企业的基本运营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这样才能起到更加明朗的效果,我们知道,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是在国家宏观管理下的国企式的发展模式,这样的发展状态就决定了在管理中会出现一定的缺陷,必经这和个人利益联系不紧密,没有任何员工会将其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或者首要任务来抓,其中的信息化管理措施不到位是比较明显的表现,在很多地方的电力运营过程中,信息化普及程度低,无法进行完全高科技的信息化运行。此外,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中的各项战略在落实中都不能有效的落实,实现其应有的效果,因此,这严重制约着电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更加阻碍电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增长。

二、强化我国电力企业运营战略的基本措施分析

加强我国电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必须对我国现有的电力企业运营基本状态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要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强化电力企业运营定位,增加竞争优势。

企业战略定位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方向和目标。我国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决策的随意性,要求企业实行战略管理,以提升企业抗衡经营风险的能力。因此,明确企业的战略定位将有利于企业战略管理,同时,企业的战略定位还为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决策过程中提供一个目标,使企业不至于在纷乱的市场中迷失自己。因此,企业需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宗旨,即企业战略定位。电力企业要在国际背景下进行基本的战略定位,要加强电力企业的环保、节能意识,这一定位符合国际市场的基本规律,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加强并完善,此外,发电企业还要注重从每一个生产环节、对每一台设备加强经济性分析,不断推行新的节能技术,使用节能型设备,或者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依靠节能工作的深人开展大力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竟争能力。

第二,加强电力企业管理,实现运营科学化。

发电企业要注重从每一个生产环节、对每一台设备加强经济性分析,不断推行新的节能技术,使用节能型设备,或者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依靠节能工作的深人开展大力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竟争能力。电力企业要在竞争中实现信息化管理,充分运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并对前沿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研发自由的新技术,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强化人事管理,积极引进人才,为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结语

电力企业要实现国际化发展路径,必须对其发展战略进行完整的分析,必须结合科学的管理战略和科学的运营战略,在国际化竞争中占据强有力的地位,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综合能力的比拼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兆凯.浅谈电力营销创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05.

[2]应大包.电力营销发展的瓶颈及管理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3]薛陆娟.浅论电力市场营销[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1.

作者简介:

杨桢(1984―),男,助理工程师,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硕士在读,主要从事电网系统规划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