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困难 对策

一、前言

党的十报告提出:“需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是北碚区人民改善民生、提高生活品质的共同愿望。北碚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肩负着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和库区水环境安全的重要责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和重庆市赋予北碚的重要使命。

二、北碚区生态文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北碚区经过多年实践,通过实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等建设工程,全区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城乡环保工作统筹发展,辖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群众对环境满意率逐年提高,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然而发展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1.生态文明理念弱,生态保护意识差。对于文明意识问题上,就是生态环保意识差。尤其是现在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在生态观念方面几乎是空白,在发展城市的过程中就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所谓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际走的就是“边污染边治理”的新路,依然还是工业化发展模式内部的调整,是典型的“末端治理”。从领导到一般百姓,不论是生产观念、生活观念,还是生存、发展和竞争观念,其出发点主要还是考虑经济上是否合算,没有考虑不可逆转的生态代价,因而这种被污染的观念始终伴随我们决策的全过程,致使保护环境这个基本义务因为利益的趋势一直没有好好履行。另外,民众环保意识低下也是造成城市生态问题的一大原因。虽然全区在加大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作,但成效不是很大,随处可见乱扔乱放垃圾的现象,民众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自觉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创造宜居城区。北碚区城乡居民的生态文明理念弱,认识低,相应的知识和政策法规了解不够,与日益强烈的生态愿望不相符合,严重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2.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直接影响了区域水环境安全。根据相关调研得知,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蔡家片区污水管网滞后严重影响中安翡翠湖和嘉陵江水质安全。蔡家污水处理厂一期主体工程和14公里沿江截污干管已于2013年底建设完工,覆盖范围为整个蔡同工业园区。但由于2条主要截污管网国道212沿线截污干管和马河溪片区截污干管建设严重滞后,每天约20000m3/d生活污水直排外环境,特别是国道212沿线截污干管缺失导致山王溪已成为纳污沟渠,群众多次投V,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社会稳定。二是城南片区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影响梁滩河水质。新城片区因征地问题未解决尚有200米管网未建设,导致城南污水无法接入龙凤溪污水主管网,每天约5000m3/d生活污水直排梁滩河,严重影响梁滩河水质。三是水复片区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影响黑水滩河水质安全。水土复兴作为两江新区生态产业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同样面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四是北碚污水处理厂扩建滞后影响城区水环境质量。目前,新城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使北碚污水处理厂已接近满负荷运行。五是歇马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澄江污水处理厂新建滞后。

3.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北碚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时期,北碚城区、蔡家片区、水土片区、温泉城片区等形成几个大型工地,在建工地128个,建设体量大,扬尘污染严重,尘污染难以全面控制。二是2013年以来,北碚区新增了蔡家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蔡家是两江新区的先进制造业和都市综合功能区,正在加快“四横六纵一环线”建设,在建道路、工地全面开挖,形成了一个蔡家片区的大型工地,在建工地、道路、渣场、渣车等扬尘难以前面控制,扬尘污染特别严重。三是臭氧高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2013年,国家执行空气质量新标准AQI,新增了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3个考核指标。植被产生的有机物在阳光直射下通过催化产生臭氧,由于北碚区生态植被好,直接造成我区臭氧超标和AQI综合指数上升,导致我区空气质量下降。根据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北碚区缙云山监测点臭氧为190 ug/m3主城区最高,天生监测点臭氧为171ug/m3主城区第二,臭氧超标达47天。

4.畜禽养殖场污染难治理,保障机制不到位。一是养殖场布局不合理,污染对区域水环境存在威胁。畜牧业特别是畜禽养殖场的兴建,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畜禽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北碚区位于禁养区内的养殖场达19家。畜禽规模养殖与区域种植业不协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区畜禽养殖量大的镇街还是集中在城区发展较快城镇周边区域。畜禽规模养殖场业主在建场时只是考虑养殖场地与周围的小环境,不能把养殖场的粪污转化成优质有机肥为种植业生产所利用,做到化废为宝。二是污染监管不全面,保障机制不到位。北碚作为重庆市都市功能拓展区,两江新区的三分之一区域在北碚行政区划内,以工业发展为重点,农业产业为辅助,尚未建立长效的养殖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机制,不利于粪污的资源综合利用。北碚区虽然强化养殖环保执法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实施方案及监管办法等,但因养殖企业经济效益差等因素,相关制度未能全部落实。畜禽养殖业是微利产业,甚至是污染产业,但同时也是重庆大都市的菜篮子是民生产业。

三、推进北碚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建议

面对诸多生态问题的存在,政府在城市发展中一定要予以重视,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增强北碚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一)深入推进五大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1. 围绕“五区四带”发展布局,深入推进五大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按照区委“五区四带”的空间布局要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抢抓两江新区、二环时代、五大功能区划分等重大历史机遇,发挥科教文化、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品质生态商住产业、特色旅游业,强力推进“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安全”五大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评价考核制度,健全市场化资源优化配置、生态补偿制度,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北碚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城区、高新产业基地、科教文化高地”。

2.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和重庆市出台的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形成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健全生态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推进环境决策、监督、影响评价等重点领域的公众参与。贯彻实施环保负面清单。加强环境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保障环境安全。建立权责统一的生态文明执法体制,完善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大对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二)构建协同创新参与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

1.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参与的责任体系。一是政府层面: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总体责任,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在发展中严守“五个决不能”的底线,要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职责,建立齐抓共管机制,着力提升执行力,同时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考核。二是企业层面:企业要认真落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责任,通过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坚持“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的原则,做到与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形成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三是社会层面:社会公众要树立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要以普及环境科学和新《环保法》和开展环保“五大行的”十进活动为契机,多种形式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环保意识,要鼓励市民参与环保监督和检举,保障其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抓好宣传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努力当好引导者。一是开展新闻媒体宣传,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论坛、手机报、微博、杂志(内刊)等类媒体开设常年环保“五大行动”专栏,深入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广泛发动公众参与。二是要广泛联合全区社会力量,通过以重要节庆、重大活动为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吸引广大干部群众直接参与到北碚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三是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在生态系统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个人等先进典型,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媒体等形式,继续组织好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和推广,用鲜活的事迹教育人、感召人,不断深化全区生态文明建设。

(三)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大力实施“绿地行动”

1.完善城市建成区周边生态屏障网络,加大“四山”地区植被恢复和景观建设。严格执行市政府出台的管制规定和管制规划。结合城市绿地景观现状,优化城市绿地布局结构,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量,提高绿地单位面积生态效益。加强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恢复,以嘉陵江消落带治理为核心,加强全区湿地保护和修复。

2.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展全区生物多样性详查,建立并完善物种资源数据库;实现全区生物多样性的常态化评估与监测,加强濒危特有物种及关键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管理体系,编制全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加强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

3.优化人居环境及生态示范创建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优先进行生态用地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制定不同区域、不同功能的绿地建设目标。逐步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开展低碳生态城区创建示范,开展生态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等生态示范系列创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创新环保体制机制,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准入管理、综合整治、强化监管,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五大行动,加强环境安全风险防范,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1.建立目标责任制。将环保“五大行动”各项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相关镇街、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并将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和政府目标考核。对实施环保“五大行动”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区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或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启动问责。

2.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调度会、专题会、现场会、协调会,定期督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督办和通报。

3.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环保“五大行动”各项工作机制,建立项目督查、工作巡查、日常检查的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政策支持,形成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9.

[2]秦伟山,张义丰,袁境.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水平测度[J].资源科学,2013,35(8):1677-1684.

[3]谢鹏飞,周兰兰,宋芳晓.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构建生态城市示范评价[J].城市发展研究2010,11(7).

[4]巩娟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索[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37(4):57-60.

[5]王家贵.试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及其评估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12,21(9):13-15.

[6]秦生,鞠传国.生态文明理念演进的阶段性分析――基于全球视野的历史考察[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9-27.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黔东南;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根据《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精神,省委指示要着力抓好生态文明的保护和示范建设,加强生态文明价值教育,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现就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设立生态政区与构建生态型政府

对于黔东南州来说,既要推动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设立生态政区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在黔东南地域内、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维持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文化,或是去改变人们的现代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区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有一定经济基础、生态和谐、社会文明的生态社区。

生态政区的根本宗旨在于引进统筹兼顾的系统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不同发展水平的城乡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

建设生态政区需要政府管理重心发生重大位移,以生态型政府的价值取向和良好形象,在环境治理中发挥出更加积极能动的作用。生态型政府是致力于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自然性和谐的政府。现代生态型政府应该是把生态优先作为政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生态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政府的一种核心能力;把综合协调性作为政府生态管理体制的显著特征;把生态科学家咨询作为政府决策机制的广泛构成。从而使政府成为生态政区建设的主导力量。

二、设立黔东南计划生育人口特区

学习山西翼城县计划生育模式申请建立黔东南民族区域生育特区,提倡一胎,允许二胎,杜绝三胎。并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借鉴从江占里理念彻底解决我州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衡,城镇职工四二一家庭结构导致的压力及人口素质、数量、养老等一系列问题。

三、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及生态旅游

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更加突出民族生态文化的作用,实现生态文化的现代转型。首先是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在对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加以有效的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挖掘整理和大力传播,在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智慧中获得建设生态文明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是对民族传统生态文化进行现代意义上的转型。体现在提升认知生态文化,提升心态生态文化,提升物态生态文化,增加体制生态文化等。

促进生态旅游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旅游地居民是旅游地社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维护自身良好发展的权利,让民众直接参与到管理和服务中去。从经济方面,这样的参与使得民众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能有效的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与渗透使得民众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可以更快的融入现代文明;从环境方面,民众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影响比旅游者更为直接。总之,生态旅游的发展使得当地居民在科学、经济、技术上对资源实施保护又了客观的可能。在整体层上,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经济上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不断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发展资金;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给予资金的支持,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社会效益方面促进公平分配,有利于居民就业机会的增加等,这一切将有效地促进生态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把黔东南的青山绿水推介出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动旅游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整体竞争力,发展成为带动全州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以舞阳河、环雷公山和黎从榕三大旅游区为重点,集中力量打造三个能容纳千万人次的核心景区。积极推进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实施镇远古城、西江苗寨、肇兴侗寨、麻江下司、剑河温泉及环雷公山、巴拉河沿线等休闲度假区建设,积极申办部级旅游度假区。大力推动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争取建立部级原生态文化保护区。实施文化产业重点建设工程,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基地。

四、壮大生态经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走新型生态工业化道路,要立足黔东南州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钡、硅、钒、铝、林产等资源深加工产业,太子参、茶叶、蓝莓、油茶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以银饰为主的民族旅游商品。依托日益凸显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东、中部电子信息、服务外包、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光伏产业、纺织、加工贸易等产业转移。积极争取将凯里经济开发区升级为部级经济开发区。围绕我州铝、钡、钒、硅石等重点资源,与东、中部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重点将炉山工业园区打造煤电铝建材一体化示范基地和黔东重要铝加工基地、天柱打造成中国钡化工示范基地、施秉恒盛打造成国际热电联产硅系一体化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丹寨打造成西部机械装备制造基地、黔东南州打造成西南钒资源深加工示范基地。

五、加快生态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

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相协调,扩大城市规模与提高城市品位相统一,加快城镇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区域次中心城市和重点县城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凯里区域城市总体规划,推进凯里和麻江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加快规划建设凯里城市高速环线,尽快形成半小时凯里城市经济圈。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稳步推进中心村建设,争取三年内使村寨面貌有较大改善。高度重视民族文化村寨保护和开发,注重城乡差异化发展,防止人为造成文化破坏和乡村荒漠化。

六、发展生态农业,全力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

着力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推动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农业服务人民生活、服务工业、服务城镇化建设、服务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和观光农业,着力构建特色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按照“整体规划、县为单元、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综合开发”的原则,在抓好整村推进的同时,实施整县推进扶贫工程,对雷公山、月亮山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进行脱贫攻坚。把制度化扶贫与产业化扶贫结合起来,重点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工程、林业产业化扶贫工程、特困地区集中连片扶贫工程、生态移民扶贫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及促进创业就业扶贫工程、农村消防安居减灾扶贫工程等“七大扶贫工程”。

七、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在工业强省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根本,加强统筹规划,加快转型升级,强化制度保障,从而形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互动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给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布局和协调推进做好引领,着力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统筹生态空间布局。合理布局是贵州工业强省的重要抓手,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途径。当前,贵州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成为贵州加速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此,应站在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根据贵州实际,把9个市州纳入整体规划、统筹布局,制定生态功能区划,确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按照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健康发展。贵阳先行先试,2012年12月,《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贵阳统筹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二)统筹工业园区规划。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雅、环保达标”的现代工业园区,是把握好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的关键。要高标准编制全省工业园区中长期规划,明确园区总体布局,发展目标,确定工业园区板块设置、产业导向、功能区块,使园区发挥集聚产业、节约资源的有效作用。比如,清镇市实施“东区城市化、西区工业化、全市生态化”的“三化同步”战略,促进工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三)统筹发展与保护协调推进。项目投资已经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去年以来,贵州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了实质性成效。可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对工业园区入住企业严格把关,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坚决不准进入园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把开发、建设、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走永续发展绿色之路,既见经济效益,又出生态效益。

二、绿色生产,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报告中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们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贵州落实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就是要赶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推进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型。为了降低经济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量,需要严格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努力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生态、高效发展。一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发展核能、风能、氢能、太阳能、水能等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二是大力发展绿色装备制造业。提升环保成套设备、风力发电、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化水平,加快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步伐。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低端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劳动红利也渐渐消失。因此,减少资源耗费,切实转变过去的初加工为深加工,发展高新产业,迫在眉睫。

(二)发展生态农业,解决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野生物种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环境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可以减少工业发展速度太快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

(三)发展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现代服务业就业容量大、污染小,而且经济贡献率也很大。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在GDP中所在比重高达60%至70%。贵州应在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优先发展金融、保险、旅游、产品设计、公关咨询、营销策划和创意产业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切实增强国民经济活力。

三、制度建设,立法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党的十报告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为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务必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性、实效性。

(一)政策支持。近年来,我省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先后采取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措施,在客观上为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但是在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的政策措施还远远不够。应研究制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案和保障措施,通过政策调控和引导,协调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和加强监督,我们应加强制度建设和加强制度落实。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相应费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补偿或奖励,对因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害的人群补偿,以激励工业主体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机制、奖惩机制、问责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走向制度化。

(三)法律实施。法律的有效实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是对淘汰的落后企业和技术坚决取缔,维护法律的权威;二是利用法律政策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主动保护环境。三是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比如,清镇市为加大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专门成立环保法庭,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N].人民日报,2012-11-14(01).

[2]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N].光明日报,2012-12-25(11).

[3]李国平.加强生态文明重要制度建设[N].光明日报,2013-01-23(11).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第4篇

同志们:

今天是我市××年第二个“民主议政日”,也是全市统一安排的第个农村“民主议政日”。借这次活动的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研讨村里各项工作,共商创建文明生态示范村、推进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大计,感到十分高兴。

刚才,听取了村委会关于上半年工作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大家对村里的工作进行了认真评议和讨论。议政过程中,大家围绕村里的工作特别是文明生态村建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总的看,这次议政活动搞得很好,很成功,对于促进村“两委”班子的各项工作,推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有着重大意义。借这个机会,我就文明生态村建设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明生态村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提高对创建文明生态村重大意义的认识

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河北农村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对于新形势下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有着重大意义。一是创建文明生态村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重大举措;二是创建文明生态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三是创建文明生态村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革除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生活陋习的伟大革命。可以说,创建文明生态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内涵是一致的,它不但对物质文明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求农村经济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民主政治建设等各项事业整体推进,最终目标是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就是十六个字:“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经济发展,主要是指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二、三产业逐步壮大;农民收入逐年提高,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更加富裕。民主健全,主要是指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机构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得到落实,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精神充实,主要是指农民群众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的需要。环境良好,主要是指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秩序稳定,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以上这十六个字,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是创建文明生态村总的目标和要求。

对于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去年月,省委书记白克明同志在唐山提出创建文明生态村的要求后,市委、市政府结合衡水实际,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精心制定了全市《开展文明生态村镇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文明生态村镇试点方案》,并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了个示范村,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试点工作。今年月,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到唐山进行了学习考察,对我市前一段试点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认真查找了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全市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一个改善、一个提高、两个促进”。一个改善:即通过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和治理农村脏乱差,农村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一个提高: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有了新提高。旧的生活陋习逐渐被摒弃,新的生活方式开始建立,群众文化活动普遍活跃,精神面貌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两个促进:即有效地促进了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在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方面,通过修建道路、使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和种植经济速生林的等多种措施,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在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千方百计做好事、办实事,干大家愿意干、想干好的事情,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全一致,与农村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是,也应当看到,在创建过程中,部分农民群众特别是个别农村干部,仍然存在着以经济发展取代一切的主观倾向,存在着文明生态村可望不可及的畏难情绪,有的甚至认为这是摆花架子、作表面文章等等。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些思想障碍不除,将严重地影响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开展。因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大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创建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明确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积极投入到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来

扎扎实实地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思想认识是前提,经济发展是基础,重点突破是手段,协调推进是途径,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是目的。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要按照“试点率先突破、成线连片建设、梯次滚动推进”原则,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三化”(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建设为重点,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根据上述要求,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三步走”的奋斗目标:第一步,从××年至××年,用两年时间创建文明生态示范村个(重点是省、市级文明村;经济基础好、班子状况好的行政村;地处城市、县城周边、乡镇所在村版权所有;沿铁路、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县的行政村),其中市帮建个村,各县市区重点创建个左右的示范村。第二步,从××年至年,通过五年的努力,再使全市%以上的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第三步,年至年,经过十年的工作,力争把全市农村全部建成文明生态村。

推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关键在村党支部、村委会。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是创建活动的直接责任人,要把创建活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要拿出足够的精力研究部署创建工作,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村党支部、村委会是创建活动的具体组织者,要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当前,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重点在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和文体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创建活动中,要注意运用民主的办法,市场经济的办法,调动和保护群众积极性,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制定建设规划、修建道路、绿化村庄、改水改厕、建沼气池、治理“五乱”等,都要组织群众民主讨论;出工、出劳、出资等,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履行民主程序;制定《村规民约》、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开展文体活动、革除生活陋习等,要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农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真正成为群众的一面旗帜。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带头干。你带头捐了款,带头出了工,带头作了贡献,群众就信服你、支持你,就会自愿跟着你干。每一位村民,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群众,都要树立主体意识,把文明生态村建设当作自己的事业,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户户参与、人人动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用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作为首批个市级文明生态示范村之一,我们村是全市创建活动的“领头羊”,市委对你们寄予厚望。我相信,经过你们艰苦的努力、认真的工作,一定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

三、以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为契机,坚定不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第5篇

同志们:

今天是我市××年第二个“民主议政日”,也是全市统一安排的第个农村“民主议政日”。借这次活动的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研讨村里各项工作,共商创建文明生态示范村、推进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大计,感到十分高兴。

刚才,听取了村委会关于上半年工作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大家对村里的工作进行了认真评议和讨论。议政过程中,大家围绕村里的工作特别是文明生态村建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总的看,这次议政活动搞得很好,很成功,对于促进村“两委”班子的各项工作,推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有着重大意义。借这个机会,我就文明生态村建设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明生态村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提高对创建文明生态村重大意义的认识

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河北农村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对于新形势下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有着重大意义。一是创建文明生态村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重大举措;二是创建文明生态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三是创建文明生态村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革除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生活陋习的伟大革命。可以说,创建文明生态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内涵是一致的,它不但对物质文明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求农村经济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民主政治建设等各项事业整体推进,最终目标是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就是十六个字:“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经济发展,主要是指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二、三产业逐步壮大;农民收入逐年提高,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更加富裕。民主健全,主要是指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机构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得到落实,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精神充实,主要是指农民群众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的需要。环境良好,主要是指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秩序稳定,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以上这十六个字,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是创建文明生态村总的目标和要求。

对于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去年月,省委书记白克明同志在唐山提出创建文明生态村的要求后,市委、市政府结合衡水实际,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精心制定了全市《开展文明生态村镇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文明生态村镇试点方案》,并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了个示范村,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试点工作。今年月,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到唐山进行了学习考察,对我市前一段试点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认真查找了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全市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一个改善、一个提高、两个促进”。一个改善:即通过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和治理农村脏乱差,农村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一个提高: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有了新提高。旧的生活陋习逐渐被摒弃,新的生活方式开始建立,群众文化活动普遍活跃,精神面貌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两个促进:即有效地促进了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在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方面,通过修建道路、使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和种植经济速生林的等多种措施,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在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千方百计做好事、办实事,干大家愿意干、想干好的事情,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全一致,与农村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是,也应当看到,在创建过程中,部分农民群众特别是个别农村干部,仍然存在着以经济发展取代一切的主观倾向,存在着文明生态村可望不可及的畏难情绪,有的甚至认为这是摆花架子、作表面文章等等。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些思想障碍不除,将严重地影响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开展。因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大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创建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明确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积极投入到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来

扎扎实实地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思想认识是前提,经济发展是基础,重点突破是手段,协调推进是途径,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是目的。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要按照“试点率先突破、成线连片建设、梯次滚动推进”原则,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三化”(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建设为重点,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根据上述要求,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三步走”的奋斗目标:第一步,从××年至××年,用两年时间创建文明生态示范村个(重点是省、市级文明村;经济基础好、班子状况好的行政村;地处城市、县城周边、乡镇所在村版权所有;沿铁路、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县的行政村),其中市帮建个村,各县市区重点创建个左右的示范村。第二步,从××年至年,通过五年的努力,再使全市%以上的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第三步,年至年,经过十年的工作,力争把全市农村全部建成文明生态村。

推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关键在村党支部、村委会。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是创建活动的直接责任人,要把创建活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要拿出足够的精力研究部署创建工作,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村党支部、村委会是创建活动的具体组织者,要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当前,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重点在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和文体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创建活动中,要注意运用民主的办法,市场经济的办法,调动和保护群众积极性,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制定建设规划、修建道路、绿化村庄、改水改厕、建沼气池、治理“五乱”等,都要组织群众民主讨论;出工、出劳、出资等,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履行民主程序;制定《村规民约》、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开展文体活动、革除生活陋习等,要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农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真正成为群众的一面旗帜。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带头干。你带头捐了款,带头出了工,带头作了贡献,群众就信服你、支持你,就会自愿跟着你干。每一位村民,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群众,都要树立主体意识,把文明生态村建设当作自己的事业,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户户参与、人人动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用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作为首批个市级文明生态示范村之一,我们村是全市创建活动的“领头羊”,市委对你们寄予厚望。我相信,经过你们艰苦的努力、认真的工作,一定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

三、以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为契机,坚定不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第6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6月1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10条意见,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部署安排。

早在2015年2月,在云南考察时针对“云南要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丽江市委、市政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丽江要争做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窗口”。2018年4月26日,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要求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对金沙江的功能作用给予了准确定位。

金沙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好金沙江就是保护长江,就是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金沙江流经丽江全市645公里,其中环绕永胜县境215公里。永胜县地处青藏、云贵高原的衔接部,属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金沙江中段,位于滇西北丽江市中部。是丽江、大理、宁蒗泸沽湖三大著名旅游景区的结合部,在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中,是神奇美丽的香格里拉东大门。也是连接内陆与西南“桥头堡”的重要通道,俗称“北国胜门”或“西北之门”。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到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心里,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都来重视并支持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于整个云南省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建设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现实意义。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努力坚持贯彻落实好的一项首要政治任务,这也是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担当。

然而,在这伟大的历史变革和促进生产力大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基层县级政协来讲,如何履行好政协应尽的职能职责,发出政协声音,贡献政协智慧,倾尽政协力量。如何扛起“争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责任和担当,努力坚持做到不当旁观者,争做排头兵。根据会议的安排和要求,我就结合个人在日常工作实践和学习思考,简要地谈一点个人的认识与体会。不当之处,谨请大家批评谅解。

一、凝心聚力,发挥大团结大联合的统战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具有组织上最广泛的代表性和政治上最大限度的包容性,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一是在谋划服务大局工作方面,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积极主动将事关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重大问题列入政协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协商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政协组织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党的主张变为广大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切实做到与党委、政府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同心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是要联系和团结各族各界人士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人民政协联系面广、影响力大、凝聚力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广泛基础上的团结作用,把团结各界、凝聚人心、 聚集力量的工作摆在首位。要通过政协组织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群众这两个渠道,大力宣传,统一思想,凝聚才智,广交朋友,形成广泛民主基础的支持。

二、找准结合点,为党政当好参谋助手作用

 一是要发挥政协在决策过程的协商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人民政协开展政治协商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要注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商,坚持协商在前的原则。要主动与党政部门沟通协调,密切与人大联系,努力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协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充分运用专题协商、界别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就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为党政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二是要发挥政协在协商过程中的民主监督作用。人民政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强化民主监督意识,积极探索适合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的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法,利用视察、提案、建议案、社情民意等多种形式,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要敢说实话,敢谏诤言,敢提批评性意见。这种民主监督本身就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最好的参与和支持。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使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与行政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相互促进。使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三是要发挥政协在参政议政过程中的建言立论作用。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本。是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切实把调查研究作为人民政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来抓。本着服务中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大局,选择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超前调研,抓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可行性调研。针对深层次问题进行连续、跟踪调研,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要充分调动政协各专委会、政协各参与单位、各界别和政协委员中的名人、专家参加生态文明建设调研的积极主动性,形成各方联合、上下联动、横向协同攻关的局面,不断把生态文明建设调研引向深入。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调研工作中,既要注重立足当前,着眼现实问题献计献策,力求被党委、政府所采纳,又要放眼未来,深谋远虑,建言立论。政协不立法,但可以立论。要力所能及地选择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些长远性、潜在性、前瞻性的课题进行深入调研思考,想他人所未想,言他人所未言。为生态文明建设留下长远管用的东西,更长久地发挥资治辅政、建言献策的作用;四是要发挥政协提案工作的促动作用。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委会要多提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大事、要事的提案,多提破解生态文明建设难点、热点、焦点问题的精品提案。要充分利用提案工作实效性、灵活性、便捷性较强的特点和优势,抓住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并迫切需要着手解决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广泛征集委员对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提案,通过多举措抓好提案督办工作,督促解决危害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发展。要坚持把提案工作和调研、视察、研讨、委员活动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力求提案所提意见、建议和举措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案的跟踪、办理落实工作,加大督办力度,注重实效,狠抓落实,努力实现提案成果的顺利转化;五是要充分发挥反映社情民意的桥梁纽带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全局,关系到农村环境卫生和谐建设,凡其各项决策和举措,必须把群众的意愿和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对人民负责作为最终选择,最广泛地征询群众意见。人民政协在体察民情、反映民声、集中民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畅通的渠道,要主动担当起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责任,架起人民群众与党委、政府间的连心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尤其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中带有普遍性、预警性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大多数人不赞成、不同意实施的问题,以及少数人的真知灼见及时收集起来,反映上去。为党政决策提供民情、民意、民智依据;六是要发挥政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商议政作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基层县政协要将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热点问题纳入年度协商议题计划,同时,充分运用政协全体会议广泛协商、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专委会与联系部门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方式和途径,就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进行充分协商,积极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献计出力;七是从永胜县政协的角度来讲,就要紧紧围绕金沙江、程海湖的保护与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等工作,积极建诤言献良策,使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到永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惠及永胜子孙后代。同时,为保护和发展长江绿色经济带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积极动员,充分调动委员的自觉行动

 一是要动员和组织广大政协委员自觉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政协委员人才荟萃、智力资源雄厚,又来自于各行各业、各族各界,最了解群众的愿望和呼声,最清楚当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县政协应从深化学习教育入手,将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委员履职能力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多形式的委员培训学习活动,提升委员生态文明意识,充分调动广大政协委员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委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多建诤言、多献良策、多做贡献。二是政协委员大多是社会各界、各行业的代表人士,社会精英,文化层次高,学有所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既要积极主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更要注重发挥专长,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降污减排多出主意多想办法,身体力行,积极带头做榜样。要自觉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本职岗位工作,找准位置和切入点,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知识技能转化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丽江拉市海省级自然保护区被长期违规侵占破坏以及整治不到位等问题,其性质不仅十分严重、社会影响较为恶劣,我们要深刻汲取教训,高度警醒,增强环保意识。不论是哪一级别的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好市委书记崔茂虎在“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强调确保环保问题彻底整改到位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实落地”,以及“在丽江市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决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以实际成效交出合格答卷”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内容。认真贯彻落实好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市环保问责警示教育大会等相关会议精神和指示要求,作出正确的分析。为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着力建设宜居、和谐永胜,作出人民政协应有的贡献。

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环保问题问责,其教训是深刻的。这个问题充分说明了在面对当前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到首位的严峻形势下,在环保问题上开不得半点的国际玩笑,要引起广泛和高度的重视,要痛定思痛。作为县政协就是要充分发挥好“千里眼”、“顺风耳”、“人民群众的代言人”等特点和优势,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积极为县委、政府排忧解难,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协助县委、政府正确妥善处理好环保问题,尽量避免或坚决杜绝“丽江拉市海环保问责”问题在永胜境内重演。要坚决确保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在永胜彻底整改到位,要敢于面对问题与困难,不推诿、不扯皮。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县政协要协同县委、政府共同扛起“争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责任和担当,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强化纪律作风、全面履职尽责,努力推动政治生态不断优化净化,奋力开拓永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境界。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第7篇

一、关于会议的主要特点

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会议时间虽然不长,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归纳起来,会议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各级支持。对于这次会议,胜业主席非常重视,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不辞辛苦,千里奔波,转战两地,参加了我们大半程的会议,并就妇联组织如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做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对工作实践的指导价值,大家听了很受教育和鼓舞。胜业主席的出席并讲话提升了会议的规格和层次,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妇联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召开,还得到了衡水市委市政府、唐山市委市政府以及冀州市委市政府、迁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工作、生活各方面都给大会提供了很多方便,几个市妇联的同志更是全力以赴,为版权所有开好这次现场会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妇联对给予本次会议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的衡水市妇联、唐山市妇联以及冀州市妇联、迁安市妇联的各位姐妹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请代为转达与会全体同志对几个市市委市政府和各参观点基层同志们的感谢之情。

二是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这次会议,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如何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和广大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这一主题来展开,通过现场观摩、实地参观、文艺汇演以及大会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在近几年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和创造的做法,不同的现场与大会相互补充、互为衬托,为版权所有今后更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借鉴,使与会同志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虽然会议没有安排专门的讨论时间,但大家边走边看边议,普遍感到很受启发,受益匪浅。

三是大会报告立意鲜明、任务明确。素英主席的报告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某”建设的高度,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了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在开展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客观分析了在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在开展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要注意把握的“科学、文明、生态、和谐”四方面内容,并从进一步提高活动覆盖面、增强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讲了具体意见,立意很新、很深,讲得很深、很透,可操作性也比较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四是现场和典型发言新鲜实在,各具特色。这次会议上,先后安排参观了两个市的四个现场,无论是文明家庭擂台赛还是美德农家现场,都来自基层群众的创造,非常真实、生动,使大家深受启发和教育。会上还有17个市县(区)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汇报交流了各自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某一两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这些都是各地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创造和积累,并且受到妇女群众欢迎的,很有特色,很有价值,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由于时间关系,材料收集得不够完整,还有一些市、县的做法没有来得及在这次会上进行交流,只能留到下次会议时弥补,请大家理解和谅解。

总的来讲,我们这次会议开得是顺利、圆满的,是很有成效的,应该说既是一次总结交流的会议,又是一次加油鼓劲的会议;既是帮助大家开阔视野的会议,又是推动工作发展提高的会议。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使与会同志一是统一了思想,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听取领导讲话、工作报告、现场观摩和实地参观,大家对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切实增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理清了思路,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农村妇女工作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学习、交流,大家感到对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和谐某”建设的思路更清了,进一步明确了要继续以文明生态家庭建设为载体,扎实做好农村妇女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某”建设做贡献的任务和目标,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关于会议的贯彻落实

第一、要认真学习传达贯彻好会议精神。一要认真向领导做好汇报。要抓紧向所在市、县党委分管领导汇报这次会议精神,重点是胜业主席重要讲话和素英主席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要认真传达学习。要把会议的主要精神传达到各级妇联组织当中,使各级妇联干部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特别是胜业主席讲话和素英主席报告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某”建设上来。三要认真来一次“回头看”。要认真总结以往开展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情况,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动措施,把这项工作谋划好、开展好。

第二,要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各项工作。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各级妇联组织要按照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联系妇女、联系家庭的工作优势,因地制宜、贴近群众,坚持创新,真抓实干,把文明生态家庭建设的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关于如何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素英主席在工作报告中已经讲得非常具体、明确,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尤其要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上下工夫,在抓典型树样板上下功夫,在不断创新形式上下功夫,推动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实化。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第8篇

一、关于会议的主要特点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会议时间虽然不长,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归纳起来,会议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各级支持。对于这次会议,胜业主席非常重视,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不辞辛苦,千里奔波,转战两地,参加了我们大半程的会议,并就妇联组织如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做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对工作实践的指导价值,大家听了很受教育和鼓舞。胜业主席的出席并讲话提升了会议的规格和层次,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妇联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召开,还得到了衡水市委市政府、唐山市委市政府以及冀州市委市政府、迁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工作、生活各方面都给大会提供了很多方便,几个市妇联的同志更是全力以赴,为开好这次现场会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妇联对给予本次会议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的衡水市妇联、唐山市妇联以及冀州市妇联、迁安市妇联的各位姐妹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请代为转达与会全体同志对几个市市委市政府和各参观点基层同志们的感谢之情。

二是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这次会议,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如何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和广大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这一主题来展开,通过现场观摩、实地参观、文艺汇演以及大会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在近几年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和创造的做法,不同的现场与大会相互补充、互为衬托,为今后更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借鉴,使与会同志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虽然会议没有安排专门的讨论时间,但大家边走边看边议,普遍感到很受启发,受益匪浅。

三是大会报告立意鲜明、任务明确。素英主席的报告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某”建设的高度,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了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在开展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客观分析了在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在开展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要注意把握的“科学、文明、生态、和谐”四方面内容,并从进一步提高活动覆盖面、增强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讲了具体意见,立意很新、很深,讲得很深、很透,可操作性也比较强、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四是现场和典型发言新鲜实在,各具特色。这次会议上,先后安排参观了两个市的四个现场,无论是文明家庭擂台赛还是美德农家现场,都来自基层群众的创造,非常真实、生动,使大家深受启发和教育。会上还有17个市县(区)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汇报交流了各自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某一两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这些都是各地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创造和积累,并且受到妇女群众欢迎的,很有特色,很有价值,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由于时间关系,材料收集得不够完整,还有一些市、县的做法没有来得及在这次会上进行交流,只能留到下次会议时弥补,请大家理解和谅解。

总的来讲,我们这次会议开得是顺利、圆满的,是很有成效的,应该说既是一次总结交流的会议,又是一次加油鼓劲的会议;既是帮助大家开阔视野的会议,又是推动工作发展提高的会议。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使与会同志一是统一了思想,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听取领导讲话、工作报告、现场观摩和实地参观,大家对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切实增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理清了思路,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农村妇女工作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学习、交流,大家感到对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和谐某”建设的思路更清了,进一步明确了要继续以文明生态家庭建设为载体,扎实做好农村妇女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某”建设做贡献的任务和目标,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关于会议的贯彻落实

第一、要认真学习传达贯彻好会议精神。一要认真向领导做好汇报。要抓紧向所在市、县党委分管领导汇报这次会议精神,重点是胜业主席重要讲话和素英主席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要认真传达学习。要把会议的主要精神传达到各级妇联组织当中,使各级妇联干部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特别是胜业主席讲话和素英主席报告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某”建设上来。三要认真来一次“回头看”。要认真总结以往开展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情况,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动措施,把这项工作谋划好、开展好。

第二,要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各项工作。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各级妇联组织要按照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联系妇女、联系家庭的工作优势,因地制宜、贴近群众,坚持创新,真抓实干,把文明生态家庭建设的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关于如何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素英主席在工作报告中已经讲得非常具体、明确,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尤其要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上下工夫,在抓典型树样板上下功夫,在不断创新形式上下功夫,推动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实化。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第9篇

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体思路,省人大常委会积极贯彻省委关于建设生态省的重大决策,认真行使法定职权,推进了生态省建设的开展。

2001年12月,九届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行生态省建设的决定》,决定自2001年至2030年,利用30年的时间,搞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省建设工作。总体思路是:利用30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建设三个大省,形成一个体系”,即第一阶段启动期(2001-2005年)建设绿色品牌大省,第二阶段发展期(2006-2015年)建设绿色产业大省,第三阶段提高期(2016-2030年)建设绿色经济强省,逐步形成以环保型效益经济为特征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个决定的通过,标志着我省生态省建设在法律层面上正式启动。

生态省建设启动后,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的生态建设开局良好,起步扎实:全省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消费观念和文明程度有所增强,生态省建设第一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起来。

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全省生态省建设工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履行法定职责,切实把推进生态省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摆到重要议事日程。2006年5月,十届省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主任会议作出决定,在2007年3月召开的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听取并审议省政府生态省建设进展情况的报告。为了使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了解我省生态省建设情况,省人大常委会于2006年9月,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视察了生态省建设情况。视察组分组视察了以长春、吉林、延边等地区为代表的中东部平原、山区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情况;以松原、白城等西部地区为代表的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和草原绿色产品开况。视察中召开了三次有人大代表、国有私营企业负责人、普通干部群众、农牧民等参加的座谈会,现场考察了查干湖、向海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松原市西部治碱工程、大安市乐胜乡碱地生态实验站、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保护项目情况,德惠糠醛厂、松原市吉安生化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情况;考察了长春垃圾发电项目、吉林春光牧工商集团、敦化汪氏蜜蜂园蜜蜂保护繁育示范基地、通榆同发风力发电项目等生态经济发展情况,并视察了松原、延吉两个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视察,省人大常委会认为我省的生态省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一是生态环境建设进展良好。各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到本地区生态市(州)、县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当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来抓,坚持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环境保护与转变生产方式相结合。以松原市为例,重点开展了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涝区整治、小流域治理、草原“三化”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垃圾和污水处理、城市“三化”(亮化、绿化、美化)、城区环境整治和优化工程建设,其中查干湖湿地保护工程、宝甸乡碱地治理工程、东三家子万亩民兵林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成效显著。各地区充分发挥环境和资源优势,以绿色品牌产品为先导,调整和完善生态经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可持续效益农业、生态林草、旅游、绿色食品、清洁能源、环保以及高新技术等重点生态产业,加快了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步伐,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到2005年末,经国家有关认证机构认证的绿色品牌农产品达1301个,认证产地501个。绿色品牌大省形象初步确立。三是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从学龄前到小学、中学、大学的系列教材,有组织地列入教学计划;编写了有关生态省建设方面的系列书籍。宣传部门利用省内外新闻媒体,以专题、专版等形式广泛进行生态省建设宣传。群团组织也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省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生态省建设意识。这次视察活动后,省人大常委会对生态省建设的进展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听取省政府关于生态省建设情况的报告的条件已经形成。

2007年3月21日,在十届省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省长助理王祖继代表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生态省建设情况的报告。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报告进行审议后,在充分肯定生态省建设成绩的同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第10篇

会议传达了全省城乡建设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加强城乡建设、推进生态文明,既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要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坚持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围绕在全省争当“三个第一”的总体要求,以“共建美好新、共享幸福新生活”千日行动为主要抓手,紧紧抓住承办青奥会的历史机遇,高标准开展新一轮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

会议明确,我市将分阶段作出贯彻部署,出台系列政策意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坚持规划为先,全面提升城乡发展引领水平;坚持建管并举,全力提升城市化现代化水平;坚持生态为基,全力提升城乡生态环境水平;坚持统筹为要,全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要实施好城乡规划战略和总体布局,有序推进镇总体规划、镇控制性详规、新社区规划的全覆盖工作,重视和加强老城风貌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要全力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帮促经济薄弱地区发展。

会议强调,要执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最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强化环保考核倒逼,努力提升环保工作水平。要进一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及国家生态市、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结合实际,尽快出台《坚持生态为基,化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意见》,指导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制定《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在加快生态市创建的基础上,同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工作。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工程、关停整治工程、蓝天清水工程、绿色工程、农村环保工程、环境安全工程等“六大工程”。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第11篇

PM2.5控制在27微克/m3以下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惠州珍贵的品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可持续发展让惠州受益良多。为了让未来惠州的发展更为美好,《合作协议》)提出目标,2017年惠州市在全省率先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标准,潼湖生态湿地完成起步区建设。2020年惠州潼湖生态湿地基本建成为广东最大、治污效果最明显的生态湿地。

“美丽乡村”建设也要有新成效。2017年惠州市所有行政村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20年实现100户以上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龙门县成为山区农村环境整治示范,博罗县成为发达地区农村环境整治示范。

针对“惠州蓝”好空气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2020年,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稳定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PM2.5控制在27微克/m3以下,力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第二阶段目标,城市空气质量继续在全省乃至全国排名前列。

水环境质量更要继续稳定优良。2020年,惠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或优于Ⅲ类;国考、省考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划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水体断面消除劣V类;东江流域一、二级支流水质达到水功能区目标,直排东江的河涌消除劣五类;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100%,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改善。

潼湖湿地建设珠三角绿色生态水网

在合作内容方面,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按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要求,加大对惠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指导和支持力度。而惠州市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到2017年底,在广东省率先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标准。

双方将共同推进潼湖生态湿地建设和保护。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支持惠州市推进潼湖生态湿地建设,指导潼湖流域部队农场污染的清理整治,改善潼湖湿地水环境质量,支持指导惠州市以潼湖湿地为核心,示范建设珠三角绿色生态水网。

惠州市在潼湖生态湿地建设中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突出“生态”“智慧”两个关键,注重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生态资源、人口资源的平衡配置,强化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互动,以潼湖湿地为核心,示范建设珠三角绿色生态水网。2017年完成潼湖生态湿地起步区建设,2020年将潼湖生态湿地基本建成为广东最大、治污效果最明显的生态湿地,成为“生态潼湖,广东硅谷”。

此外,双方还将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等进行合作。

建立省市合作联席会议制度

在合作机制上,将成立省市合作领导小组,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与惠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合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主要领导、惠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共同担任;成员为双方有关部门负责人。会商联系单位为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和惠州市环境保护局。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第12篇

代表意见建议聚焦四个方面

人大代表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工作,所提建议内容丰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代表就推动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发展,加强长江水资源环境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加快构筑对外绿色投资体系,助推一带一路等,积极建言献策,体现了对推进国家重大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的关切。

二是关注环境质量改善。代表就落实大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拳治理雾霾,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建言献策,体现了对各环境要素的全面关注,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

三是关注生态环保领域改革。代表就建立区域、流域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责任追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四是关注环保法治建设。代表对加快《水污染防治法》修改,尽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司法手段推进环境治理,支持环境公益诉讼,加强环保执法能力建设等方面也有较高呼声。

高度重视确保高质量推进建议办理

一是加强领导,夯实责任。陈吉宁部长高度重视,要求把建议办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务必按期高质完成。分管副部长主持召开建议交办会,全面部署办理任务,每个月中、月底对办理情况进行书面调度。各司局明确1名司局级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同时明确1名干部作为联络员,建立办理工作台账,将每件建议落到具体处室、具体承办人。

二是精心组织,统筹协调。结合人大要求,制定我部《2016年建议办理工作实施意见》,对办理任务进行细分、交办。对各司局联络员和主要承办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讲解办理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印发工作手册。完善建议办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结合业务,突出重点。我部把建议办理同抓规划、抓治理、抓预防、抓改革、抓执法等年度重点工作相结合,以办理建议促进环保业务工作,以环保业务工作推动答复意见落实。我部对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将代表关注度较高的12个问题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明确责任司局、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办公厅及时汇总通报各司局工作进展,督促落实。赵英民副部长就“重拳治理大气雾霾”重点建议带队赴浙江、山东开展调研。

四是明确节点,及时督办。为避免前松后紧和突击办理,对不同类型建议明确不同的办理时限。要求各司局在规定节点10天之前将复文报办公厅,为核稿、修改、部领导签发等环节留出时问。各司局联络员及时调度本司局办理进度,提醒、督促承办人。办公厅定期将各司局办理情况报告部领导,并通过通报、电话等方式提醒督办。

五是严格审核,确保质量。严格执行建议办理工作规则,对我部主办建议的答复,坚持七级审核机制。各承办司局起草审核复文注重把好内容关、政策关、体例关、文字关、信息公开关,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话实说。办公厅严格审核,对达不到要求的复文,指出不足,退承办人修改。

六是规范程序,推进公开。我部明确建议复文的公开主体、审核机制、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各承办司局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特例的原则,在起草答复意见、会办意见的同时确定公开方式,对不公开的需说明理由。参照机关公文信息公开程序,公开159件主办件复文,公开率达84.1%。推动环保重点难点工作见成效

我部将促进工作、增强实效作为建议办理工作的出发点,将办理建议与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结合、与强化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相结合、与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认真研究采纳代表所提建议,推进环保工作见成效有突破。

一是积极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结合深化环保领域改革相关建议,向国务院报送《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送审稿)》,起草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编制造纸、火电行业和京津冀试点地区高架源排污许可管理工作方案。拟订《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实施计划(2016-2020年)》,开展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社会化委托试点。起草《环境保护部贯彻落实实施办法》。

二是大力推动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结合水污染防治相关建议,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2016-2017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开展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指导督促地方加强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指导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建立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印发《关于下达“十三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的通知》,分解落实13万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结合“重拳治理大气雾霾”重点建议,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联合京津冀三省(市)出台《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印发《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任务进展调度方案》,按月调度重点工作进展。指导督促各地及电力集团公司编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计划方案,将逐台机组改造任务落实到年度。采取内部通报、向社会公开等措施,加快推进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

结合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建议,加紧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牵头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5月由国务院印发。正在研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配套政策措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拟订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省级政府《土壤污染防治行蛹苹》目标责任书。启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工作。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编制《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第13篇

去年8月份,光山县检察院开展了两服务一配合活动。为了取得实效,该院抽出精干力量组成3个调查小组,对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调查,着重分析该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优势、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提出推进对策和建议。

为了写好这份报告,光山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付大银亲自查阅相关资料,拟定调查提纲,指导确定选题和调查思路,多次面对面指导调查,力求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深入实地走访等形式,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写出《关于服务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万余字的报告从三个方面分析资源开发对该县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该院提出了推进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五项对策建议: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第14篇

一、*年工作情况

(一)生态市建设进展良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市建设的意见》。二是科学编制生态市县规划。市政府批准实施《临沂生态市建设规划》。各生态县区建设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市组织的专家论证,经各县区人大审议通过、颁布实施。三是突出抓好生态市建设重点工作。抓住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三大重点领域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四个关键环节。临沂市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四是积极推进生态县区建设。对全市各生态县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度,初步制定了生态县区创建计划,并上报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兰山区率先建设生态区,罗庄、莒南、郯城等多个县区争取生态县创建先进县。五是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加强各项生态工作。六是加快*—*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各项工作完成。对责任书各项指标进行认真分析梳理,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对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进行了督导落实。

(二)积极准备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组织各县区环保局分管局长、科长去日照、章丘等地学习生态示范区创建先进经验。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临沂市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

(三)快速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一是全面编制乡镇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因镇制宜,根据各乡镇发展定位,紧紧抓住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各乡镇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镇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乡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对环境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环境规划、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程和项目,都做到了令行禁止。*年共编制62个乡镇环境规划,并全部通过论证,经县区人大或县区政府批准实施,居全省首位。二是加强资金扶持。环境优美乡镇等生态创建活动,应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市环保局对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进行资金扶持。对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每个乡镇2万元;获得部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5万元。三是落实责任。为加快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临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年度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并组织部分乡镇及县局去青岛学习创建经验,*年上报沂水镇、郯城镇创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上报61个乡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居全省首位。四是梯次推进。为深入推进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市环保局结合临沂实际,*年制定了《市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目前,全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已形成市级、省级、部级“整体规划、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

(四)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创建工作向村庄延伸,使村庄成为生态系列创建活动的基本单元,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年11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创建内容,由各级文明办和农业、环保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并提出了全市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目标:到*年,全市1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到2010年,全市4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力争到2020年,把全市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创建以来,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文明生态村先进典型。*年4月,在临沭县召开了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创建活动全面铺开。目前,全市文明生态村已建设规划538个,基本建成201个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建设中,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创模为促进,以建设生态示范区为主体,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拉动,以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确定了平原、山区、丘陵等不同类型的典型范例进行总结推广,按照好、中、差划分为三个层次制定了不同创建标准,实施了以“三清五化”(清粪堆、清垃圾堆、清柴草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开展了以“六通九有”(通电、通自来水、通硬化路、通客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有村庄规划、有管理制度、有专管人员、有文体活动场所及活动器材、有文艺队伍、有图书阅览室和小康电子书屋、有宣传栏、阅报栏、村务公开栏、有村民学校、有卫生室)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以“一池四改一利用”(沼气池建造与改圈、改厕、改厨、改水,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为中心的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全市建成了生态家园型、文化特色型和生态经济型等不同类型的文明生态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下发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沂水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二是认真准备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基础工作。成立了临沂市环境保护局土壤污染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初步摸清并上报了全市土壤污染调点对象基本情况。三是加强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夏秋收季节,市政府分别下发了做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根据对国家环保总局利用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对全国主要麦收地区的焚烧作物秸秆火点进行监测的结果统计,夏收季节全国共计火点2982个,其中山东省430个,临沂市22个,占全省的5%。

(六)加强自然生态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在全市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建成了莒南马鬐山、临沭苍马山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协调各方积极进行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蒙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积极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云蒙湖、沭河源、跋山水库等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已编制完成初稿。开展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创建工作,与市旅游局联合转发了省旅游局、环保局开展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的文件,上报蒙山风景区等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保护工作缺乏具体的规范和有关制度的支撑。生态保护职责难以真正落实,环保部门在生态保护方面责任大、权力小、措施空。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措施和最基本的原则性规定,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环保部门无法可依,缺乏相应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二)严峻环境污染形势下,现实中生态保护很难与污染防治并重。当前污染防治任务异常繁重,环保系统内难以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生态保护。另外,围绕怎样促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还没有找到明确的、马上行之有效的切入点。

(三)生态市建设投融资渠道不畅,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尚未健全。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有资金支持,有明确的政策,有顺畅的渠道。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建立,也迫在眉睫。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理顺。生态保护工作,单纯环保部门自己的事情很少,大多工作主要是别的部门负责,有的还重复。比如,环保部门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与农业部门的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类似;发展有机食品、沼气工程等农业部门更具有优势,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等等。

(五)生态保护自身的制约性,反过来也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比如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按规定绝对不能随意开发,《环境保护违法违纪处分暂行规定》也特别明确的针对在自然保护区违规旅游等提出了处分规定,另外还需经费维持,已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资金非常紧张。有的部门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是花钱买“套”,积极性不高。

(六)县级环保局生态管理队伍水平偏低。缺少培训,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少,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三、*年主要工作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务院《决定》和省局部署,学习兄弟市先进经验,以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为抓手,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中心,健全组织和资金保障,加强各类生态示范创建,突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务求实效,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较大进展。

(一)做好部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原先计划*年9月全市包括12县区全部建成部级生态示范区,各项前期工作均已开展。通过认真落实《临沂市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计划*年全市整体分别通过省局预验和国家总局验收,率先建成全国人口最多的部级生态示范区。

(二)继续推进生态市、县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责任明确、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建立生态市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生态市建设任务调度。计划*年兰山区率先建成生态区。

(三)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计划*年建成10个部级、3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落实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2万元,部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5万元,鼓励各县区也出台相应奖励政策。加快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精心准备申报材料。配合市文明办、农业局搞好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

(四)加快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年是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的最后一年,确保我市责任书考核成绩能确保合格,并能进入生态市建设先进市考核B组前三名,取得生态市建设先进市称号。同时制定《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做好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的督导落实和检查考核。

(五)认真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结合国家、省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积极创建有机食品基地,推广有机食品认证。加强规模化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开展对规模化禽畜养殖业的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创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继续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等工作。

(六)认真做好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工作。根据国家总局、省局规定,在全市范围内系统地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分析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及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开展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为建立符合我市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七)加强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建成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建成沭河源头区、云蒙湖、跋山水库饮用水源地3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3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重点资源开发及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建立生态市建设财政支持制度。协调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市建设事项,争取制定生态市、县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落实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全市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云蒙湖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为试点,争取建立全市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资源补偿机制。

(九)开展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依据国家环保总局最近于*年5月1日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开展全市及各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趋势的年度综合评价。

四、建议

(一)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议省里出台专门的生态省建设考核奖惩机制。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建议省里出台文件,进一步明确生态省、市、县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的规定,做到必要的资金保障。对生态示范系列创建落实配套支持资金,省级及以上级别创建,省里应给予部分资金扶持。三是加强法制保障。建议省里制定相应的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措施,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使基层环保部门有法可依,有明确地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范文第15篇

一、关于省委《决定》的基本背景

省委谋划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出《决定》,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基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考虑。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写入党代会报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党的十七大以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等重要场合和全国各地开展调研时,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紧密结合浙江实际,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新要求和总书记重要讲话新精神的重大部署和具体行动。

第二。基于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不断完善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考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省委明确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并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分别作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法治浙江”建设、推动浙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在新的发展阶段,省委又召开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审议通过《决定》,对于形成和完善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基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省发展形态历史性跨越的考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遇到的资源环境问题,其实质是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尚未彻底转变。我省要破解发展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使我们发展理念由“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变,力促发展形态的历史性跨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基于提高浙江人民生活品质、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考虑。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如果不重视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必将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全省人民在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不断提升浙江人民的生活品质。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应有之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第五,基于巩固我省生态省建设成果、努力使我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考虑。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十年绿化浙江”、建设“绿色浙江”等工作的部署实施,特别是生态省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做好继承与创新这篇文章,以深化生态省建设为栽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在全国前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二、关于省委《决定》起草所遵循的原则

省委高度重视《决定》起草工作。省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带头深入调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力求使《决定》既充分体现中央精神、又紧密联系浙江实际,既符合时展的新要求、又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起草过程中,力求把握好以下五条原则:

一是力求科学性。《决定》注重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要求。主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明确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阐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体现了中央一系列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决定》注重科学谋篇布局。主要是从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化、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工作领导等6个方面来构建体系,形成了比较科学完整的框架格局。《决定》注重科学论述重要提法,对重要表述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新提法,务必要有权威依据和规范出处,反复斟酌,仔细推敲,力求表述准确、严谨、精炼。

二是力求民主性。《决定》在形成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智慧,不断凝聚共识,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要求,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决定》建立于深入调研的基础之上。去年以来,赵洪祝书记亲自主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课题调研,并深入湖州、绍兴、宁波等地开展专题调研。省直18个部门和11市也积极开展调研,并形成课题调研报告。《决定》建立于集思广益的基础之上。赵洪祝书记多次主持召开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市县(市)委书记、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以及省级各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省委还委托省政协党组召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治协商会议,充分征求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推动人民政协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作了重要探索。同时,委托各市委召开座谈会。征求部分党代表的意见建议。全会召开前,《决定》稿印发90个省直有关单位党委(党组)、11市市委、省委委员和候补委员和部分老同志征求意见。《决定》起草过程中,共收集610余条意见建议,已采纳420余条。经过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最终形成《决定》稿提交全会审议通过。

三是力求针对性。《决定》紧密联系浙江实际,既把握全局,强调全面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又突出重点,抓住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生活品质

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决定》在总体框架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决定》在各项重点任务的分条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决定》在工作举措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部署,根据工作职责,加快制定和实施“十二五”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拟订年度实施意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是力求前瞻性。《决定》放眼全国、面向未来,提出要“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这一总体目标,描绘出我省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蓝图。必将有力提振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信心。同时,《决定》立足当前、适度超前,提出了与国家和我省“十二五”规划编制相衔接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比如,提出将“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领先、生态文化日益繁荣、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阶段性目标:提出要“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指标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提出将氨氮、氮氧化物与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一起纳入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目标:在确保完成好国家相关约束性“规定指标”的同时,自加压力,主动提出“加强重点区域粉尘、烟尘、总磷、总氮等污染物的减排,严格控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等“自选目标”。

五是力求连续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历届省委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继承和深化,是与生态省建设等战略举措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产物。《决定》注重工作载体的连续性,提出要“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以深化生态省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表明了本届省委坚持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任接着一任干,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坚定决心。《决定》注重相关规划的连续性,吸收了《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精髓,注重两者的统一性、协调性和延续性。《决定》注重具体举措的连续性。继续强调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工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继续强调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工作,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继续强调加强污染治理,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等等,体现了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的坚持和推进。

三、关于省委《决定》的特色亮点

《决定》作为我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战略高度、认识深度和工作力度,符合科学发展方向,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浙江发展实际,具有起点高、立意远、观点新、举措实的特点。归纳而言,其主要特色和亮点有:

一是目标上有新设置。《决定》提出,要“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浙江人民的生活品质”,这是我省继提出打造“绿色浙江”,建设生态省目标之后,适应建设生态文明新要求,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为要的思想。把实现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环境优先,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追求。同时,《决定》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绿色城镇”、“美丽乡村”的新载体,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加强“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和“海洋蓝色生态屏障”建设的新定位,对重点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打造“全国清洁能源基地示范省”、“全国交通物流发展试验先行区”等新目标。

二是文化上有新追求。《决定》注重建设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撑和思想支持作用。《决定》强调挖掘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出要加强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总结提炼浙江山水文化、海洋文化、森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以及茶文化、竹文化、石文化中的丰富生态思想。《决定》强调引导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出要研究制定我省推进生态的道德规范,大力倡导生态伦理道德,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大中小学生和基层群众的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形成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决定》强调推进生态文化的物质载体和活动载体建设,提出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在传播生态文化方面的作用。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植物园等的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生态市县、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加强生态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设立“浙江生态日”,不断强化人民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决定》强调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出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鼓励引导城乡居民生活节能节水、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和全民健身,主动做好垃圾分类,积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