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第1篇

一、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策略及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把不灵活的教育方式和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目标更加容易实现。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手指的活动对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完善,还有幼儿大脑发育方面都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在多种类型的游戏当中,幼儿比较喜欢手影游戏,这种游戏主要是通过手编成多种形状的方式来进行,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十分有效。在游戏的过程当中,仅用手便能够编出多种形状的影子,而这种现象让幼儿感到十分好奇,进而激发出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但是在进行手影游戏的过程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必要的光源条件,幼儿园通常都是使用灯光开展这种游戏,由于光源方面的限制以及幼儿分布的比较零散,没有办法让幼儿一同进行游戏比赛。比较发现,运用幻灯进行这种游戏,在光源方面不会受到限制,幼儿们也可以在同一个屏幕上比赛,并且对于画面老师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影子比较清晰且集中。使幼儿更加容易操作,进而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具体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幼儿编一些相对简单的手影,使其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找到手影的技巧。要求教师日常生活中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可以采取看动画片以及看书的方式,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素材。幼儿基本掌握了手影的技巧之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进行自由的想象,从而对于手影的花样进行创新,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潜能最大限度的被挖掘出来。因为在编手影时要求手指的灵活使用,进而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当中,游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基本形式中的一种,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才能够实现幼儿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现代教育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体育教学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已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构建起了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应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具体动作的直观认识,形成动作完整概念,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运动技术要领,接收更多有关的知识。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多媒体课件可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全方位地剖析难点,化难为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加快了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因此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它能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小学生的直视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条件。例如:跳远教学,过去我们采用“讲解+示范”的形式讲授,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虽然讲解能强调重点,但在示范时,由于示范动作瞬间完成,学生根本不能看清其过程。如果我们利用室内课时间,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过程用电教媒体演示出来,就能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演示之前,可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如跳远有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哪些注意点等,请学生看完后回答。这样既能抓住重点,又容易突破难点。这样教学,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能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协调配合的概念。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篮球基础配合前,我先带领学生去多媒体教室观看一段大型的篮球比赛以及球员们一些优秀的配合动作和步伐,这样,同学们的兴趣就一下被激发起来了。我们都知道小孩子的表现欲比较强,每个人都想把看到的动作模仿下来并表演给其他同学看。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笔者还设计了一个篮球基础配合课件,利用声音、图像、动画来表现篮球基础配合的全过程,比较形象的展现了篮球基础配合的动作要点、动作方法、移动路线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此项技术。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既符合小学生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小学体育教材中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吸引小学生?通过上网下载几位获得世界冠军的跳高运动员整个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完整过程,用在导入课前先给学生放映展示,同学们看到优美的动作,不禁摩拳擦掌,情绪兴奋,禁不住赞叹起来,再配上飘逸的慢动作示范,加上教师的导语配合,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把涉及的重点内容的有关课件展示出来,既能起到让学生领会动作的作用,又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中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小学生积极投入体育课教学中。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第3篇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学习兴趣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简而言之,是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并对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它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及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如吸石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主动的学习和被动学习,一个乐意学习的人,肯定要比一个免为其学的人要学得更好,要让学生由“强学”变为“爱学”,这就需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他们喜爱的事物与情境。例如,小学数学在所有学科中,它是最抽象化,概念化的一门学科,模糊的数字概念,枯燥的定义定律,不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数字的定义、定律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成生活中生动、鲜明的图文并茂的画面,那样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教师在组织教学或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余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易于理解接受,让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扩充了知识信息量,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主要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共享,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知识视野的拓宽。

三、改变了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又广阔的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给学生丰富的最新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只要教师善于创设教学环境,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教学效率将会极大地提高。

四、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它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信息知识的传递手段方式对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教学中,许多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耗费心血编写的教案,由于传播后保存不便,缺乏交流,随着岁月的流失而遗失,从某种意义上讲,造成了知识和经验的浪费。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都将在制作的课件以电子技术的方式记录,教师积累一生的教学成果,这些课件的保存应用将成为其教学生命的延续。当后继教师使用前人的课件时,可以深切感受和体会他们深邃的思想、丰富的经验。后继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发展和授课对象的要求,吸收经验,更新完善。

五、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现代媒体参与之后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息的流向成为双向的,多维的,且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由此,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从一定程度上讲,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将单纯的知识熟记,知识再现的教学方式转换为理解型的思维教学,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目前正处于发展壮大之中,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只有不断奋进,努力进取,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营造更具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才能为农村现代化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上接第105页)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生活情境的体验中产生数学学习热情,并将数学的学习热情转化为持续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常态化,以及数学知识应用的生活化。笔者认为,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中,教师可以借鉴欧美教育中的闲暇教育模式,即“让学习者借助对闲暇时间的有效利用进而获得知识收益”。教师可以在作业中,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面积计算等知识,对自家居住的房屋面积进行测量计算,使学生强化使用测量工具的同时,将课堂学过的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加以验证,同时能够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 英语 整合 意义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初中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正如英语中说的:“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来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所学知识的70%,3天后降为10%;如果单用视觉来学习,3小时后记忆中的知识留存72%,3天后降为20%;如果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则3小时后保存所学知识的85%,3天后仍存留65%。wWw.133229.cOM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视听并用的教学媒体,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种感官活动的综合运用过程。通过应用教育技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可以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能促使教学过程四要素关系的转变

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教学和教师指导下,学生建构学习的过程。它能突破过去那种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跟着读的旧模式,能改变过去只注重音标、语法的传统英语教学方式。通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促使教学过程四要素的转变,即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媒体“教具”为“学具”、变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为“教材加生活”。通过这种转变,强化“学”的环境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四、能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可以使教师通过设计真实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心理驱动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把“习得”和“学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网络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更多地赋予了学习者学习的自由,有利于构建自主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以及其他软件和硬件的帮助,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技能。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

[2]席玉虎.全国英语素质教育优秀论文集[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3]华建新.网络教育语境下自主学习模式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2,(2).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 英语 整合 意义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初中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正如英语中说的:“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来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所学知识的70%,3天后降为10%;如果单用视觉来学习,3小时后记忆中的知识留存72%,3天后降为20%;如果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则3小时后保存所学知识的85%,3天后仍存留65%。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视听并用的教学媒体,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种感官活动的综合运用过程。通过应用教育技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可以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能促使教学过程四要素关系的转变 

 

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教学和教师指导下,学生建构学习的过程。它能突破过去那种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跟着读的旧模式,能改变过去只注重音标、语法的传统英语教学方式。通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促使教学过程四要素的转变,即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媒体“教具”为“学具”、变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为“教材加生活”。通过这种转变,强化“学”的环境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四、能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可以使教师通过设计真实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心理驱动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把“习得”和“学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网络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更多地赋予了学习者学习的自由,有利于构建自主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以及其他软件和硬件的帮助,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技能。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 

[2]席玉虎.全国英语素质教育优秀论文集[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3]华建新.网络教育语境下自主学习模式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2,(2).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 英语 整合 意义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初中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正如英语中说的:“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来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所学知识的70%,3天后降为10%;如果单用视觉来学习,3小时后记忆中的知识留存72%,3天后降为20%;如果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则3小时后保存所学知识的85%,3天后仍存留65%。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视听并用的教学媒体,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种感官活动的综合运用过程。通过应用教育技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可以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能促使教学过程四要素关系的转变 

 

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教学和教师指导下,学生建构学习的过程。它能突破过去那种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跟着读的旧模式,能改变过去只注重音标、语法的传统英语教学方式。通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促使教学过程四要素的转变,即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媒体“教具”为“学具”、变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为“教材加生活”。通过这种转变,强化“学”的环境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四、能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可以使教师通过设计真实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心理驱动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把“习得”和“学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第7篇

1、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声、形、像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可学性与可教性。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其理论有一定的高度,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很多学生认为其中“很有道理,但与社会客观现实有很大差距,”造成学习心理上的阻碍,认为思想政治就是讲“空话”、“套话”,造成教学与教育效果低下。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其特有的声、形、像的视频把社会现实中有代表性的、主流的信息再现于课堂,把理论性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化、生动化,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变课堂中严肃、刻板的为生动,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求新”、“求活”、 “求实”的目标,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学性与教师的可教性。

2、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采用Internet资源,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创设“实际”情境,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德育实效[1]。

思想政治课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内、国外的社会热点和时政要点又日新月异,听广播看电视难免受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看杂志读报纸也受到资金、时间等条件的制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采用Internet资源,就可以解决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有关信息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和学生的感悟、体验教学缺失等的问题。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与资源库,拥有最新的信息资源,具有任何媒体所无法拥有的信息集成性的优势;这样,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采用Internet资源,进行点播、精选下载、分类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播放教学,就能实现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基本理论进行意义构建,同时还能提供一些虚拟现实的情境给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从而提高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

3、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超时空性与信息的集成性,创设虚拟情境,引进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件,提高教与学效果。

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中的课件制作和视频制作技术,可以突破以教室为中心的“教与学同时进行”时空限制,建构起学生可以随时学习的“虚拟教室”(Virtual classroom)、“虚拟学校”,使不同的学生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和接受教育。同时,能够把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创设虚拟、仿真的“真实”现实,将思想政治课融于社会实现之中。而且,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运用购买到最好的教育教学软件、购买引用最优秀的教师的课件,把无数专家、学者的最好的、最优秀的劳动聚焦起来,使学生共享劳动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与学习水平给予加工制作,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突破地区和教师个人因素的局限,共享科技优秀成果,提高教与学效果[2]。

4、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结合网络教学的交互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因材施教,实现探究式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与情境,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寻求问题与情境的正确的解决办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与情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性地进行探究,这样,不同学习水平与知识、能力水平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已的爱好与知识能力有选择地学习与练习。所以,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在教学中真正实施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在传统的教学中是很难做到和做好的。还能够创造虚拟现实,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师生进行交互式学习、学生亲自参与,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认知,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经布道式”的教学方式是不可能的[2]。

5、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资源结合的互动性,实现“协作学习”与“合作学习”,构建现代意义的“对话”与“交流”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专思政 现代教育技术 建构主义 优化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最早提出该思想的是瑞士的皮亚杰。20世纪后期,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盛行于西方。建构主义的流派众多,但在如何看待知识、如何理解学习、如何看待教师和学生等问题上有共同之处,对知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的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知识不是在各种情景都能适应的教条,它们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在不同的情境中,需要被重新建构;在学习活动中,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建构者,而不是事实信息的记录者,他们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是自己独特知识结构的创造者,并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在如何看待教师和学生的问题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一种真实生活的应用,有意义的学习是反省和自我调整,学习的本质是社会及特定情境的学习,教师是学习者与知识之间的中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将计算机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整合,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实现整个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声、形、像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可学性与可教性。

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其理论有一定的高度,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很多学生认为其中“很有道理,但与社会客观现实有很大差距,”造成学习心理上的阻碍,认为思想政治就是讲“空话”、“套话”,造成教学与教育效果低下。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其特有的声、形、像的视频把社会现实中有代表性的、主流的信息再现于课堂,把理论性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化、生动化,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变课堂中严肃、刻板的为生动,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求新”、“求活”、 “求实”的目标,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学性与教师的可教性。

2、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采用Internet资源,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创设“实际”情境,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德育实效[1]。

思想政治课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内、国外的社会热点和时政要点又日新月异,听广播看电视难免受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看杂志读报纸也受到资金、时间等条件的制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采用Internet资源,就可以解决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有关信息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和学生的感悟、体验教学缺失等的问题。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与资源库,拥有最新的信息资源,具有任何媒体所无法拥有的信息集成性的优势;这样,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采用Internet资源,进行点播、精选下载、分类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播放教学,就能实现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基本理论进行意义构建,同时还能提供一些虚拟现实的情境给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从而提高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

3、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超时空性与信息的集成性,创设虚拟情境,引进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件,提高教与学效果。

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中的课件制作和视频制作技术,可以突破以教室为中心的“教与学同时进行”时空限制,建构起学生可以随时学习的“虚拟教室”(Virtual classroom)、“虚拟学校”,使不同的学生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和接受教育。同时,能够把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创设虚拟、仿真的“真实”现实,将思想政治课融于社会实现之中。而且,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运用购买到最好的教育教学软件、购买引用最优秀的教师的课件,把无数专家、学者的最好的、最优秀的劳动聚焦起来,使学生共享劳动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与学习水平给予加工制作,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突破地区和教师个人因素的局限,共享科技优秀成果,提高教与学效果[2]。

4、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结合网络教学的交互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因材施教,实现探究式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与情境,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寻求问题与情境的正确的解决办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与情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性地进行探究,这样,不同学习水平与知识、能力水平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已的爱好与知识能力有选择地学习与练习。所以,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在教学中真正实施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在传统的教学中是很难做到和做好的。还能够创造虚拟现实,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师生进行交互式学习、学生亲自参与,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认知,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经布道式”的教学方式是不可能的[2]。

5、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资源结合的互动性,实现“协作学习”与“合作学习”,构建现代意义的“对话”与“交流”的教学模式。

按照前述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学习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所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料(包括文字材料、音像材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资源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另一方面,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特征过程的同时,还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通过协作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资源结合所提供的“互动性”及所创设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就为合作学习与“对话”教学提供了条件[3]。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外可以通过多种交流手段(同步交流,如Internet Phone;异步交流,如Email;电子公告板以及网易QQ的讨论等)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不同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对话式的合作化的学习,可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使师生之间更加深入地对话,从而多角度实现积极的主动探究式学习和对话教学,更易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与思想善,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并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和学生真正达到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实现以多媒体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思想政治学科的整合,有利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教育和教学实践,我们会更加努力探索,不断进取,为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

参考文献:

[1]林德全,德育资源因鲜活而有效[ 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S2).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初中思想政治 先进性

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配备情况

随着全国教育民生工程的有序强力推进,大部分学校都配置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基本实现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从目前大部分学校在使用的设备看,整体上技术含量是参差不齐的,但各有千秋,为教学运用提供了多样性。一是,传统的投影。这种教学设施当前已经很少用,在这儿不再赘述。二是,多媒体。这是当前各学科运用较多的一种设备。对于初中思想政治而言,提高了教师对于各种材料使用的灵活性。既可以把相关的视频展现给学生,也可以把各种通过精心编辑的相关图片配上自己撰写的与教学相关知识等,使得图文并茂,既能增强说服力,也能调节课堂气氛。多媒体的高频率使用,使得初中政治课因为有了更多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把相对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以及在生活中运用。三是,校园班班通。班班通有着传统多媒体所不具备的先进性。当前各学校配备的班班通,往往是超大屏幕式的直接联网的教学设备。教师只需要使用电子笔,就可以直接利用其进行教学了。其中,不仅可以储存相关的教材,还有各种配套的题目,更优越的是可以直接联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时任意搜索自己想要用到的素材,第一时间来辅助教学工作。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是,教学手段多样化。过去的政治教学都是教师一张嘴,学生一本书,再者教学内容也确实是原理或道理过多,没有多少具有说服力的案例。现代化教育技术使得教学手段丰富起来,不再是教师依据课本的说教了,能在课堂上与动态发展的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自己就处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二是,教学效果理想化。初中政治学科每个章节的内容,也都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如知识与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等等目标,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使用,把这些目标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变成现实。特别是,学生在直观地看到那些正反典型的视频,以及群众对于相关现象的评价时,心中自然地就会接受合法合情合理的正面规则。三是,教学氛围动态共鸣化。在政治教学中,如教师通过相关的教育设备展现一些案例,如消防队员火灾中救人,监控视频拍下的警察勇斗歹徒,以及其他的好人好事画面,必然地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得学生在动态的学习中,深化着书本中的道理与知识。四是,教学补充素材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先进性,使得政治教师素材的补充不再单纯地依赖小黑板或者自制讲义了,那些彩色的图片、视频等等,都带着事件的本色,用其真实性与教育性,展现在学生面前,直接把书本知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缩短。

三、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效果分析

尽管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技术设备都是教师在操作,但是,绝大部分素材的选择,还是教师精心甄选的,尤其是在教学展现中,教师还是要和学生一起认真地看、读、品,因而,其运用产生了较好的效果。第一,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无论是用什么手段来展现教学素材,教师选用的素材首先要能感动自己,其次才能感动学生,尤其是那些感人的素材,会在师生的一起感动中,密切师生的关系。如观看贫困大学生洪战辉的事迹,可以激励广大的学生,如何通过强大自身的本领,来赢得自己的人生。再如,通过观看那些志愿者的事迹,可以带动学生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把书本上那些相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如此,则师生之间都会在事迹的学习与精神的提升中,情感共融。第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各种素材的提供,涉及经济、科技、社会新闻等等,其中有些图片或视频,也可以伸展到世界各地,让学生真正足不出户坐观天下。如在了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时,可以把中国的汽车制造与欧美对比,教师通过展现汽车用户的评价,市场的占有份额,从各品牌汽车交通事故率展开的质量分析与对比,使得学生能见识到书本上根本无法看到的世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如何去把同类信息综合、对比、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第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由于教育技术的应用,素材的拓展,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极大地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或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为了自己的兴趣,也会去积极地去搜索各种素材,或与同学分享,或提供给教师作为教学素材,这样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展开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搜索。如关心朝核局势的学生,会自己上网搜索那些相关资料,并对于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核问题,以及世界核问题展开思考。这种兴趣与自学能力,也同样会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使得学生在自觉地努力中逐渐全面地成长。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手段,是需要与各科的课改和教改密切结合,让教师在熟练掌握与运用的情况,进而在运用的形式、方法与内容方面作出创新,继续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初中思想政治也会立足在此基础上,创新出更加丰富、多彩、开阔、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培养出思想道德过硬的学生来。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第10篇

一、现代性理念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从文化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现代主义是艺术界的艺术家们在19世纪为反对世俗的陈规旧矩而倡导的新的艺术及新的文化艺术风格。现代主义理论支持者认为传统的艺术、文学等表达形式都已经过时,因而有必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并进行深层次的艺术加工与创新。他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一切,也试图用一种更真实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再受传统观念的约束。与此同时,象征派对于感觉、感受的重视影响了现代主义的发展。此外,哲学方面对传统的批判也为现代主义的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尽管现代主义最早兴起于艺术领域,但是现代主义所呈现出来的特征(科学、进步、发展等)对其他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教育学、文学、建筑学等。现代主义思想注重实验探究,是以科学研究作为基础的,讲求理性探索和逻辑推理[1]。

在现代主义思潮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反观自然科学的范式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极其崇拜科学和技术,因而毫无疑问地将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教育技术便带上了浓厚的现代性色彩。教育技术的现代性体现在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在教育中融入教育技术可以为教育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教育质量并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技术能提供更庞大的信息量,它的运用给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利用多媒体教师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轻松实现师生资源共享。此外,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而逐步形成多媒体课件与讲解相结合的新模式,部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如教师在讲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时不再局限于使用挂图分别讲解,而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形成一种连续动态的画面,更易接受和理解整个过程的变化情况。网络的利用让学校的教学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三者有机结合,既简洁明了又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特定的信息。尤其是班主任在登记班级学生信息时,如果用传统的纸质汇总表不仅翻阅的时候麻烦而且容易弄丢、毁坏。借助网络平台或数据库既能方便查阅学生个人情况,又能随时进行学生信息的更新。电脑技术的普及为教育形式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平台,近年来,远程教学、视频教学等越来越受到追捧,各类网站的制作又为资源的免费获取提供了可能。不论是在提升教学质量层面还是优化日常管理层面,教育技术的应用都体现出推进教育进步和发展的现代主义特征。

二、后现代性理念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有人把后现代主义称为新文化思潮或者泛文化思潮,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后现代主义仍然没有一个很确切的定义,关于“后”字有不同的隐含解释,如表示现代主义之后、超越、否定与决裂等意思[2]。后现代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现代主义的回应,它是在批判现代主义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在西方的反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想浪潮。英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认为,后现代性作为一种思想风格,它怀疑现代主义探寻的真理、理性,怀疑其关于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后现代主义理论将世界看成是多样变化的、偶然的以及不确定的[3]。极端的后现代主义完全否认现代主义的观点,如果现代主义追寻永恒的真理,那么后现代主义则对其抱以怀疑。如果现代主义倡导科学理性,那么后现代主义则主张非理性。后现代主义支持开放思想、张扬个性与尊重人格、包容差异、挑战权威、倡导非理性等,呈现出矛盾、不连续、随意和无节制等特点。透过后现代主义理论可以看出现代主义所推崇的思想,如相信真理、理性、普遍进步与发展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技术被普遍运用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思考教育技术在给教育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是否也存在不良影响。如学校通过搭建校园网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学习和交友平台,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又能够让学生畅快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是,在虚拟的世界里,传统道德观念、伦理观念、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无时无刻不受到强烈的冲击,新的意识观念之间不断碰撞并相互融合,一些恶俗的理念也极其容易在学生群体中进行传播并阻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除此之外,教育技术的不合理使用也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如MP3和MP4等电子产品的开发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移动的英语听力学习机,但是如果学生长期带着耳机不注意休息,极有可能造成听力下降等情况。

三、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念的对接

现代主义思想和后现代主义思想既相互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在两种思想的交互影响下,教育技术相继表现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现代性教育技术的运用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提供了师生互动的平台,而后现代性教育技术以现代性教育技术为基础追求多样性、随意性。找到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思想的对接口,能够促使教育技术朝更完美的方向发展。

1.现代性视角下的教育技术

以往的幻灯片只能展现特定的、静态的教学图片,当前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幻灯片与电脑技术结合在一起,教师应用投影仪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静态图片,而且可以轻易展现动画、图片、影视甚至可以在线观看或查找一些教学资源。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实现的方式更多样和简便,如课件的制作在原来PPT软件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出FLASH,E-book,PocoMaker等软件。而且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也有不一样的教学辅助软件,如数学图形绘制工具“几何画板”,概念图的制作软件“inspiration”,数据分析处理软件“spss”等。各种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不断完善。

现代性理念对教育技术的影响不但体现在教育技术的不断变革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于某种教育技术使用的范围不断拓宽上,如在人们的概念里,摄像机、照相机只是用于在生活中拍摄一些常规的视频、图像,但是如果巧妙地使用摄像机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用摄像机拍摄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某段生命活动历程,这样的教学视频就具有了一定的教学意义,尤其是学生自己在整个拍摄过程中能更深刻感受到学习实践带给自己的快乐,这样也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育技术不但能助教学一臂之力,而且能创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师生间通过博客、QQ和社区等交流平台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

2.后现代视角下的教育技术

作为学术方法之一的“批判”,已经在艺术研究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将这样的批判思想应用到教育研究领域[4]。现代性教育技术的加入确实在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教育技术的应用并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理想状态。现代性教育技术的应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成为了后现代性思想所批判的对象。后现代思想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怀疑和抨击也可以说是对其应用的一种监督,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它的滥用。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课件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重视觉效果而轻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由于不同水平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别,如果课件容纳过多的图像、影像材料容易造成知识点的散乱,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把握不住重点而不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因而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只依赖于课件,在讲解到关键知识点的时候还应该在黑板上板书或者做一些打印板的材料为学生梳理知识点。

网络教育技术的介入推动了远程教学、视频教学等的产生,虽然它们打破了知识传递的界限,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听名师授课,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检测体系,远程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此外,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需要巨额的花费,而实际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再者,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相当快,如果教学人员不及时学习随时准备跟上时代的步伐,即使新的教育技术开发出来也只是一种技术更新而已,并不能成功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之中。

3.在反思中前行,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对接

对于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研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认为应该将教育技术看作是研究怎样借助技术来促进教学和学习,重在开发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潜在影响的发明创造。而另一种基于行为科学的观点则不看重教育技术的具体软件和硬件条件,将落脚点定位在教育技术的实际使用上[5]。教育技术对现代性的追求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进步,而后现代思想中怀疑真理,推崇多元化、不确定性,挑战权威的基本理念又让教师、学生以及教育管理者从不同的维度去审视教育技术对教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种思想的相互作用使教育技术的发展之路更加平稳。如传统的粉笔作为一种经典的教育技术载体,在教育历史长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利用粉笔可以呈现出清晰的知识脉络板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但是仅依靠板书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长期的教学中逐渐失去活力。就在这个时候,动画、视频、网络等新兴教育技术的研发与利用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新媒体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而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优秀的备课资料,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网络利用不得当,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但不利于教学反而会耽误学生的正常学习。有的教师过分依赖教育技术带来的便捷而忽略传统的板书、讲解等基础教育教学环节,容易导致整堂课变成信息的大量堆积而失去教学重难点。因而,既要肯定现代性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又要在开发和使用的时候估量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当今世界,对现代性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育现代性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技术现代性的进程既包含教育技术媒介的研发又包括教育技术的正确使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作为影响教育技术的两种思想浪潮,既有继承延续的一面又有相互对立的一面,现代性思想体现在教育技术中是促进其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也必须重视后现代性对教育技术的多方位审视,只有实现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有机对接,才能使教育技术的发展走得愈加平稳。

参考文献

[1] 覃志强,教育技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审视.电化教育研究,2001(7).

[2] 夏天成,张益宁.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教育的影响.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7).

[3] 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华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第11篇

现代教育媒体的出现引领了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人们不仅可以向教师和书本学习,也可以向教育机器学习,出现了多种“人---机---人”的教育新模式,引起了教育方式的根本变化。

伴随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及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在步入信息时代的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在教育史上引发的不仅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变革,而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一系列内容的历史性变革,但现今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表述及理解仍不尽完善。

二、“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不同解释

为了收集国内学者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解的资料,我有针对地选择了10本不同教学性质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教材,其中有的教材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有所提及,但很简略;有的教材就没有提及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有的教材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作了详细的解释。

1.“技术”的涵义是指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的总和。教育技术不仅包括视听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及其软件,还包括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资源和过程的一切方法和理论。所以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也指运用系统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开发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模式等等。

2.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但不是只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应用研究的对象,而忽视或抛弃了对传统媒体(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的应用与开发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一切教与学资源(包括传统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的。

3.现代教育技术必须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绝不仅仅是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改革,它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现代教育技术若要实现优化教与学的最终目标,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探索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是“在教育、教学的现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国课堂教学既要保留“传递——接受”的基本形式,又要实现创新教育,这就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把握“教与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规律,针对每一堂课进行最适用的模式、策略和方法的具体设计。

5.现代教育技术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为我们不可能抛弃“教”,完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我们对“教”的改革是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宰地位,变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为“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教师进行指导和促进”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抛弃它。

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而不应该是“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中国版本”,也不应该是传统教育技术的“传统继承者”。既然现代教育技术被提出,并被应用于教育教学,就应该被予以深刻的含义、准确的定位和充分的理解,而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吸纳了全新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技术》――陈琳著中,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描述中添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中,祝智庭老师还将客观主义等一系列反映或影响学习变更的理论加入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描述中),而且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与信息技术联合,将现代教育媒体定位于以现代信息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交互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为核心的整合媒体,使教育信息呈现多媒体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教学过程智能化。

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中,众多学者强调要突出“现代”二字,我认为强调“现代”是要从现代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来认识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持作用,强调要更多的注意探讨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课题,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因而信息技术环境下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理解必不可少的要突出“现代”,着眼于“现代”。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思考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利用信息技术构造一个更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现代教学环境,现代教学平台将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架起,届时,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得到沟通,并会酝酿出新兴的教育教学规律。因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用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理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重新理解。

(1)“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之教育技术”

教育模式的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克服传统教育理念桎梏的同时,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发展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使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不断升级。教育技术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单纯的以“学”为中心或以“教”为中心的片面的教学设计观念,“教学一体”即双主模式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一重大变革正是现代教育技术这个教育改革制高点引领的结果。

“现代之教育技术”是立足于“学”的基础上,倡导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既重视“教”,更重视了“学”的过程;而教育技术更多强调的是一切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它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因而较教育技术而言,“现代之教育技术”应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在处理和转换。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主体性、个性和创造实践能力。在教育目标上,既要满足社会要求,也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需要,鼓励学生向多样化发展;在教育内容选择上,应从学生和社会的共同需要出发,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在教育方法的运用上应更多地提倡合作化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动作技能和态度情感技能等;在教育形式上,可以结合多种教学理论,并采取非常灵活的方法,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很好地协调。

不同于教育技术,“现代之教育技术”综合了多种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客观主义等等),强调了学习的意义建构过程,强调了学习的意义活动过程,强调了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加上传播学理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论基础,为了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现代之教育技术”紧密与教育传播学结合,发展多媒体交互式视听传播技术,运用系统方法为指导全面分析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及其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建立相关的策略方案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试行解决的方案并对试行结果进行修改,从而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之教育技术”,即要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树立系统的教育技术设计思想,运用系统的方法考虑目标、内容、师生、媒体、策略、资源和环境等各个教学要素之间关系,重视经验技术,使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2)“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之现代技术”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产生、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分配的过程,而信息技术正是指用上述一系列过程的各种先进技术,包括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现代教育媒体被引入教育领域,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即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媒体要由仅仅作为教师演示和讲解用的辅助工具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媒体不应是传递教学刺激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的工具,即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四类用途:指导、探索、应用和交流。

除了现代信息技术外,将传统教育媒体有效地整合利用,并配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展现现代教育媒体改善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教育教学内容等特点。“教育之现代技术”更多的是从技术的智能层面,描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的基础之一“现代信息技术”,它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的要求。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进入了信息化发展阶段,因而“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之现代技术”,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对一切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为核心,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体系。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未来的主导技术是信息技术。显然,未来的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考察20世纪末直到现在的新技术革命形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发现目前信息技术上的每一点进步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深刻。

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人工世界虚拟现实技术等一批高科技含量的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代表了信息技术正是形成“教育之现代技术”发展的主力军。

同时,信息时代的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法手段、新的教育模式等在配合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包括了:关于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以及由“学”为中心而发生变化的整个教学师生关系等等,都无不形成了新的教育理论的代表。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从教育模式上,而且从教育的各个方面要素(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上改善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改善了传统观念对教育技术的曲解。它为教育变革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并已成为教育变革的制高点。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理解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体育教学变革

[作者简介]王稳(1986- ),男,江苏铜山人,吉林化工学院体育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武术文化。(吉林 吉林 13202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45-02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

1.教育技术的含义。如今在各报纸期刊杂志上,教育技术已成为屡见不鲜的话题。然而,许多人认为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是一回事,不经意间将二者混淆。首先,我们要清楚二者的区别,教育技术最早被称为视听教育,在20世纪30年代从国外引进,被我们译为电化教育。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教育教学也不再局限于视听教学,“教育技术”一词被美国的AECT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提出,给这个领域下了新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有一种解释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这种定义并没有将“现代”二字很好地表达出来,并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狭义化了。现代应体现“新”字,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教育技术。其侧重点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教学理论上不断革新的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合理应用于教学领域,实现最优化教学。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错位与体育教学现状

由上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分析可以看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出现了错位,即过多地将计算机作为教育技术的重点,将室内教学设施革新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重心。这种定义的错位会引起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个学科上应用的不平衡。如很多学科已经实现了网络平台教学,多媒体教室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改善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而体育教学,这一多在室外教学的学科并没有被引起过多的重视,室外教学仍然保持老师教,学生学,期末考核这种传统方式,缺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然而,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公共学科,体育教学的现代化,也迫切需要从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目前,参考各类相关研究发现,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非常普遍,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观念已经基本形成,但仍有少数教师和学生认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现象不太普遍。针对这一情况,不可否认其中有对现代教育技术定义错位的问题存在,其调查者与被访问者多数将现代教育技术定义在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上。事实上,就体育这一特殊学科而言,更多的是在室外的活动教学,如果减少室外教学的时间,增加学生室内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是否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构建和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力量相对不足,体育课程、教材与教学改革的步伐与其他先进国家甚至同国内其他应用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与运用水平相比已有不小的差距,迎接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的差距主要不是在硬件或物的方面,而是在教师的教育技术观及综合素质上。

三、体育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

1.明确教学目的。李烈明认为,“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教学问题,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能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更高效的教学,首先要清楚体育教学的意义,明确教学目标,并利用合理的现代教育技术与之相适应、融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的意义。国外许多国家普遍认为,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人们团队协作的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通过体育运动磨炼人的意志力。我国目前普遍认为,体育课的作用主要就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总而言之,体育课程教学的意义在于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同时提高学生身心的综合素质。

3.体育教学特点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首先,增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方法的理论研究,针对教学目标选择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改善教育,优化教学。其次,明确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将教学重心定在室外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体育课程的意义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应建立在更好地增强学生体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即对教学设施的优化应体现在灵活性、便携性上,有可随时根据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移动设施,以适应室外教学环境。最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体育课人数众多,学生体育测试作弊、成绩录入繁琐等问题。体育教学是全民教学,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教学质量的考核,学生成绩的考核是学期期末持续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的一门学科。而对于体育学科,由于存在考试在室外进行,监考老师的专业限制等问题,则增加了监考难度,因此,体育考核更加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入。

四、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改革设想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其能动性,使其自主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太极拳的教学,应先利用生动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太极拳的文化背景,为什么要学习太极拳,从而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把体育教学延伸至终身体育,使学习者能够将体育运动带入社会,融入生活,使学生不再因为应付考核而学习、锻炼。

2.利用互联网及电子通信技术,使用移动终端,随时在室外搭建交流平台。实现两个学校,甚至与国外学校体育教学课堂上的现场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潜力及能动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加体育教学整体的教学效果。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中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温故而知新。例如,太极拳等武术类教学,具有意识、呼吸、动作内外合一等特点,动则快速、有韵律,静则稳如磐石的画面很难通过体育教师的演示表达出来。这就体现了教育技术手段的重要性,媒体教学、视频教学、远程教学等教育技术的出现以及教育技术的发展解决了以上这些难题。另外,武术动作多变化,如果学生在课后忘记动作,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网络视频、生动有趣的太极拳教学动画等学习分解动作或动作要点等。

4.合理运用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它可以利用二维码、传感器等技术实现感知,通过互联网络与无线网络相互融合实现传递,利用云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大量信息的整合处理,从而改善体育课考核人数众多、识别考生困难的弊端,实现考核结果、录入同步进行。在体育教学及考核中合理运用物联网技术,将成为业界教学的一大突破。

体育教学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更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合理投资使用教学设备,获得最高效学习效果,才是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最好发挥。另外,教师是教育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在体育教师教育中努力实施创新教育,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养,才能使体育教学在教育革新的浪潮中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堂红.中国的教育技术是什么[J].中国电化教育,2000(1).

[2]李烈明.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的重新审视和策略外延浅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4).

[3]刘玫瑾,董渝华.现代教育技术是体育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

[4]梅家驹.教育技术的定位与错误[J].中国电化教育,2000,(1).

[5]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6]王铁军.教育现代化论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学教育技术;教学

一、现代数学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媒介,通过多种媒体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教学的目的[1]。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数学教育技术的内涵。1.广义:一切有助于数学教育的信息技术。普适的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是有影响的[2],因此数学教育技术在广义上是指一切有助于数学教育的信息技术,既包括专为数学与数学教学开发的各类系统和软件,也包括通用的信息技术和相关硬件,如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支持下基于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的PPT、Word、Excel等办公软件、数据处理程序和各类教学辅助系统。2.狭义:数学教学软件、计算机代数系统。数学教育技术在狭义上是指非通用的、有数学特色的、有利于数学教育展开的信息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狭义的数学教育技术就是为数学教学专门开发的应用技术。几何画板和图形计算器是狭义数学教育技术意义下较为常见和常用的两种技术。基于计算机或计算器的应用程序几何画板、GeoGebra和计算机代数系统MATLAB、MAPLE等属于狭义数学教育技术范畴。

二、现代数学教育技术的功能

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3]。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变革数学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1.提供工具,降低任务的烦琐度和难度。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使用劳动工具[4],这意味着使用劳动工具使得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与其有质的不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同样,现代数学教育技术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媒介,是数学教师的有力工具。有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技术支持,很多烦琐的任务变得简洁,这能为学生节约时间以用于更加重要的探索。比如,一些纯粹的特值计算,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来做,学生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如何由特例的观察导出一般的结论以及如何对一般的结论进行逻辑上严格的证明。2.随机模拟,动态作图,让数学更直观。数学是抽象的,但是理解数学要从直观开始。数学教学中,很多情境是学生无法在生活中亲历的,但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轻松实现模拟,看到直观的模拟结果。比如在随机事件学习中需要投掷硬币10万次,生活中不可能去做,也没有必要去做,利用计算机相关的模拟程序可以轻松实现。类似的,很多概率问题都可以用计算机或图形计算器相关程序进行模拟、试验,为学生提供直观、容易接受的结论。一些抽象的数量关系、代数结构,也可以用图形来表征,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其中的规律。几何画板等动态几何软件可以提供非常直观的图形(或动态图形),通过图形能够简单、直观地找出图形中的规律。比如,指数函数的值域、单调性和经过的定点等可以直接从图形中捕捉到,大大提高了指数函数性质教学的效率。3.开创空间,手持技术成为移动数学实验室和交流平台。传统教学中学生探究数学往往只凭借纸和笔,并且只能在教室或者某个固定的空间里进行学习。基于互联网,有智能手机、图形计算器等手持技术的支持,就算是在校园外,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计算、数据处理和探索。学习不再限于某个狭隘的空间,手持技术为学生开创多维空间,提供了多渠道交流,成为触手可及的数学实验室和讨论班,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数学探究和交流。此外,QQ、微信等已经成为学生较为常用的学习、交流平台。

三、现代数学教育技术教学应注意事项

现代数学教育技术的意义不言而喻,但要注意技术只是数学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是目的。高质量的数学教育关键还在于理解数学、理解学生,做好教学设计。1.关注数学本质,不为技术而技术。数学教育技术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但绝不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使用技术的目的在于使抽象的数学关系更加直观,能够让学生直观地发现数学的规律和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如果使用技术只是从众或得到相应信息技术专家的认可,那就不值得提倡。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利弊权衡,要选择有利于学生数学认知发展的方式展开教学。比如,我们不能任何计算都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来做。只有那些烦琐的没有必要笔算的计算才鼓励学生用计算器做,滥用计算器会导致学生的运算能力下降。2.熟能生巧,熟练掌握数学教育技术。一线教师学习数学教育技术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一味求多。同类技术学好一门,其他技术大多是可以类比迁移的,切不可只求数量不求精通。动态几何软件,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深入学习。比如几何画板,认真学好几何画板的操作,将几何画板运用纯熟以后,其他画板的学习是很容易的。当然,选择GeoGebra或者其他画板也行,关键要先学好其中一种。运用熟练以后才有可能在数学教学中用得好、用得自然。3.学以致用,恰当使用数学教育技术。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如果一线教师学习现代数学教育技术而不用之于数学教学则相当于没有这些技术,参加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也就显得毫无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精心准备,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技术真正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现代数学教育技术因其对数学教学有益而存在,只有在数学教育的实践中才能知道技术的设计和使用是否得当。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案例中融入技术,不断学用结合,逐渐就能将技术用到数学教学中并且恰到好处。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第14篇

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思想观念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目前社会上比较有影响的两大文化思潮。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现代性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科学、进步与发展。

对于后现代性,特里·伊格尔顿认为,后现代性是一种思想风格,它怀疑关于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观性的经典概念,怀疑关于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怀疑单一体系、大叙事或者解释的最终根据。与这些启蒙主义规范相对立,它把世界看作是偶然的、没有根据的、多样的、易变的和不确定的,是一系列分离的文化或者释义,这些文化或者释义孕育了对于真理、历史和规范的客观性、天性的规定性和身份的一致性的一定程度的怀疑。”特里·伊格尔顿对后现代性的定义实际上也从对立面阐释了现代性的含义,其所说的后现代性的对立面即信仰真理、理性、同一性、客观性和普遍进步与解放等“启蒙主义规范”的思想风格即为现代性。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都是指文化的思想风格,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怀疑和批判,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则是否定现代性。

二、教育技术的现代性

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带来教育的进步与发展的信念体现的是教育技术的现代性。这种教育技术的现代性业已成为体制化因素,“教育技术制高点”说便是明证。因而体制内的教育技术实践现代性便成为主导的思想范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体制内形成实践范式。现代性主导的教育技术实践给教育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1.教育技术运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又广阔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一条捷径,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集声像字画于一体并动态显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用来组织教学能达到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易理解接受,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将单纯的死记硬背上升为理解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育技术为教育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途径

校园网络化改变着校园的学习环境和手段,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发生改变。网络突破了物理空间限制教师与学生活动自由的传统教学格局,逐步走向开放式的教育。网络课程使得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自己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网上辩论会、讨论会甚至网上考试都将会成为现实。网络化对学习环境和手段的改变,将会逐渐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追求教学个性化的新的教学理念正慢慢渗透于教学活动中。

3.教育技术运用给教学管理带来便利

学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教学服务、研究开发等各类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了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给学校管理者、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在网络环境下,管理者依据数据和事实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络环境可为管理者提供详尽的数据,能提高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有效性,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

从教育技术运用给教育带来的上述变化来看,无论是教育效率、效果的提升,教学模式的拓展,还是教学管理的便捷化,都是符合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带来教育的进步与发展的现代性理念的,在体制内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技术现代性也还将引领教育技术运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服务。

三、教育技术的后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蔓延也影响到教育技术领域,人们用后现代主义视角重新审视教育技术的运用,并用后现代主义思想观点重构教育理论并尝试以之指导教育技术应用实践,教育技术因而也就带有了后现代性色彩。

1.网络给学校带来后现代的多元价值观影响

校园网的建设在给学校教育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多元文化交织的虚拟世界。网络虚拟世界是自由和开放的,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任何信息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依靠自身的特性和对信息选择者口味的迎合来获得传播扩散。各种价值观念随着多元文化在网络的高速传递呈现在师生面前,传统的道德观念、伦理观念、集体观念、环境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存方式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多元文化所包含的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学生自由意识得到增强,传统非强制性的思想道德规范对他们的约束力逐年下降,具有世俗化倾向的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显现。受世俗化网络文化的影响,部分学生对经典著作的研读兴趣不再,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日渐淡化,对人生价值与正义的追求缺少了理想的光辉。他们追求不断变化的漂亮外观,强调新奇多变的视觉,用形象欲望的满足取代对文化意义的追求和探索。这一切给一直倡导的构建共同价值理想的校园主流文化带来了挑战。

2.教育技术应用的后现代批判

教育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也并未达到现代性描述的理想状况,这为后现代批判提供了目标和靶子。电子课件在课堂教学的滥用被批评为由“人灌”变成了“电灌”,说是教学改革,其实换汤不换药,或许比教师用传统板书讲课效果更糟。网络课堂常常设计成“书本搬家”形式,对学生的无吸引力产生不了多大作用。计算机网络设备及维护花费巨大,而对课堂教学能有多大作用则令人怀疑,其状况常常是“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真正能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少之又少,造成教育投资的浪费。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3.后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

后现代教学设计认为:后现代主义的矛盾、不连续、随意、无节制、流程短的特点恰好与好的教学设计相对应。这种教学设计的优点包括:能够更方便地用于相关背景下的意义学习,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有更多有意义的参与,更独立的问题解决能力,更灵活的设计,更灵活的教学,更多地对学习中的社会和动机因素加以了解。后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中心、自主学习,带有浓烈的后现代色彩。后现代教学设计的特征表现为:(1)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2)去中心化,每个学生都是网络上对等的存在,教师不再处于唯一的中心位置;(3)多元化的发展和评价方式,等等。如今在网络上讨论的比较热烈的Blog,Wiki等网络教育手段,其个性化、多元化和协作性的特点,比较适合于进行后现代主义教学实践,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实践目前已经具有了一些后现代主义的教学特征。

四、对教育技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把握的思考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是思考现代社会问题的两种不同思想风格,后现代性是建立在对现代性的批判基础之上的,没有现代性也就无所谓后现代性,只有“现代化”以后人们才有谈论它种种不足的条件,因而后现代主义产生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不足为奇了。后现代主义的某些合理内核为体制接纳而进入到实践之中时,它就由“后现代”而转为“现代”了,同样也要接受后现代主义的审视和批判,这就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中国是外发式现代化的国家,实现现代化还有个较长期的历程,而在发达国家所产生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给我们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考的视野。教育技术现代性在中国仍将长期引领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而教育技术的后现代性则是我们进行教育技术实践应注意审慎施行的重要因素,其合理内核则是我们作为调整和完善教育技术应用实践的重要营养。审慎的教育技术现代性和积极的教育技术后现代性则是我们把握教育技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所应持的合理立场,如果我们还坚信现代性所张扬的价值理念的话。我们要警惕的是激进的教育技术现代性和激进的教育技术后现代性。

参考文献

[1]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2] 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华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 冯俊等.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3.

[4] 顾清红,祝智庭.教育技术的后现代观.电化教育研究,2001(7).

[5] 王以宁,张海.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中国电化教育,2004(4).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第15篇

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的概念。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可归纳为:

(1)知识和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

(2)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3)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中的主导或支柱产业。

(4)地域、部门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和知识的产生、传播、使用能力上的差异。

知识经济对教育领域也发起了全球性的冲击,新的教育革命是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的国家,都要面临的挑战。要在这次冲击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着眼未来,立足现实,找住机遇,创造自己的优势,我国教育领域要高度重视这场革命,及时把握住刚刚开始的历史机遇,及早研究对策,做好思想、人才和技术上的准备,以赢得未来教育的主动权。强调:“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是知识的创造主体,也是知识创造的目的。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其社会投资主要是人才的投资。人才的质量将成为一个企业、部门乃至一个国家成功的关键。从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微软公司的崛起、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都说明了知识与拥有知识的人才的力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学校必须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思想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思考能力、创新的意识和创造的能力。这就是要求学校必须探索和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

二、深刻理解教育技术内涵,抢占当代教育的制高点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的位置。”(见1998年5月16日《中国高教育报》“制高点专题新闻”发刊词《勇立潮头》)因此,学校必须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训练和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何谓“制高点”?站立其中,可以纵观全貌,总揽全局,控制大局。教育技术之所以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是因为它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抢占了这个制高点,可以带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论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

“制高点”者,兵家必争之地也。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这就意味着,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必争之地。在战争中,没有勇气抢占制高点的将军是个懦弱的将军,在教育战线,没有勇气抢占制高点的领导和教师是不称职的。

抢占制高点是一场攻坚战。在战争中抢占制高点要有一支英勇的尖刀班、先锋队。在抢占教育改革制高点中,这个尖刀班、先锋队就是全国1000多所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开展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的学校以及开展各项教育技术应用实验的学校,还有各级教育技术专业队伍和广大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教师。因此,每一位教育部门的领导、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专业工作者,都应具有勇立潮头,敢当尖兵的气概,都要意识到自己作为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的尖兵、先锋队所担负的时代责任感。

在战争中,要抢占制高点是要流血牺牲、付出代价的。在教育改革中攻占制高点,不会丢掉性命,牺牲的仅是旧的观念、旧的方法,但输入的是新鲜的血液。

抢占制高点是要有策略、要讲战术的。所以攻占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也要注意运用策略和方法,要加强学习,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每个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尤其是要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

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探索并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曾对教育技术作出新的定义。这一定义对推动我国教育技术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促进作用。但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为了更好地结合我国的国情,深刻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认为必须强调:教育技术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在这里,我们强调:

1.教育技术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

2.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3.教育技术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与工作的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目标,因此,教育技术既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的“过程”和“资源”的研究开发。

4.教育技术是以系统科学方法作为方法论基础。教育技术的工作内容包括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

要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要使教育技术真正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造性人才中发挥作用,作出贡献,其关键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和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遭教育新模式

创造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创造思维是指以解决问题为前提,用独特的思维方法,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心理活动过程。创造思维有两个层次,一是科学创造层次,如科学家、发明家提出新的学说、发明新的产品等。二是个体自身潜能的开发和发展层次,对于中小学生,其创造性并不是要像科学家、发明家那样要完成一项具确“特殊意义的产品(一

种理论。思想或一种成品),而是指对学习者个体自我潜在智能有意义的开发和发展。这种层次的创造思维能力是第一层次的基础。

创造能力是指实现创造思维所提出的新思想并形成社会或物质产品的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在信息社会中,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标,就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求异、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个性的知识结构的品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的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观察、思考、比较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有助于创造教学的软件资源,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开展教学试验,探索并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开展专题研究,探讨创造教育的规律。其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是核心。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要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作指导

(2)要真正发挥教育技术优势

(3)要转变教学过程要素的关系

(4)要改变教学进程结构

(5)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墓础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总是受到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与学理论的支配。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输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在学习理论上,受行为主义理论的支配,只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环境刺激作出被动反应者,忽视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的发挥。把学生作为知识的灌输对象。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首先是要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新型教学模式首先必须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怎样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就必须要深刻认识和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在教育中注重“三个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三个发展就是指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全体发展是强调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是强调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整体素质,防止片面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个性发展是要“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挖掘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I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通常可用四个L来表达:

(1)学会认知(1earning to know),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来培育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也就是要学会继续学习的本领;注重培养学生认知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2)学会做事(1earning to do),既要学会实践,更要学会创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要重视建造可供学生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实践,通过做来获得知识和能力。

(3)学会合作(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就是学会合作生活,合作学习,从过去的集中教学方式到个别学习方式,到现在提倡的协商学习(也称合作学习)。

(4)学会生存(1earning to be),学会生活、学会自身的发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重视发展性教学,建立“知识。能力一情操”三维课堂教学目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用于传授知识,还注重能力和高尚情操的培养。

四大支柱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素质教育思想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出发点,但同时我们还必须遵循学习者学习的心理规律。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要注意学习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积极把认知学习理论引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践中。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许多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和表达观点的有力工具。因此,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许多国家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原因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许多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日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源于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他说明人类的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一1980)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他还认为,认识的生长不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强调是个体在认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

(1)认识是在认知主体(学习者)与客观环境(社会文化情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

(2)认识的发展是通过对认知结构的不断进行意义建构中获得的。

(3)建构过程的发展是螺旋形上升的。

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习者进人情境

(2)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的探究

(3)强调组织学习者之间进行协商学习活动

(4)强调组织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

( 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原因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许多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

环境,因此,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日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源于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

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他说明人类的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一1980)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

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他还认为,认识的生长不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强调是个体在认

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

(1)认识是在认知主体(学习者)与客观环境(社会文化情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

(2)认识的发展是通过对认知结构的不断进行意义建构中获得的。

(3)建构过程的发展是螺旋形上升的。

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

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习者进人情境

(2)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

习和进行问题的探究

(3)强调组织学习者之间进行协商学习活动

(4)强调组织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

(5)强调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这里的“协作”是指学习者合作搜集与选取学习资源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对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发现规律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现象的概括,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归纳。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为学习主体建造发挥创遣潜力的教与学的环境

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我们首先要摆脱把信息技术设备仅仅作为一种播放工具,用来传授知识的观念,而要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在构建新型教学调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这里的“协作”是指学习者合作搜集与选取学习资源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对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发现规律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现象的概括,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归纳。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为学习主体建造发挥创遣潜力的教与学的环境

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我们首先要摆脱把信息技术设备仅仅作为一种播放工具,用来传授知识的观念,而要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求异和洞察能力。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把学生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了一种障碍。利用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教的课程相干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情境包含有多种形式,包括事实性、意境性、示范性、原理性和探究性的情境。尤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络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是告知学生…这是什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理解它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比较事物的相似性和特异性,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2)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利用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建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新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应关注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时,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和讲解教案上,而是应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我们可以利

用CD一ROM光盘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习如何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从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如何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

(3)利用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等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并在多思路的比较中,形成创造性的思路。

(4)建立模拟实验环境,计算机技术可以设计许多仿真实验,通过输入必要的参数,或者通过学生交互操作,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

(5)利用网络传输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协商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系统这类系统,通过资源共享方式,使全体学生共同观察一个典型事物,通过教师的调控,教师可以监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之间可以互相通话、教师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彼此之间进行交流,表述观点。对同学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互联网络对远程资源的查询、分析和利用,利用网络、进行通信、交流,培养信息应用能力。

(6)利用各种工具、平台,让学生利用平台创造作品。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汉字输入、表格处理、图形变换等方式让学生把所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输入计算机中,用文字、表格、图形等方式,把对观察和思考、协商、讨论的意见作出归纳、概括,进行意义建构,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物理问题的探讨。利用作图、作曲工具,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用集成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组织能力)。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的教学过程,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过程,通过“访问”和“表达”,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创造意识、平等意识、积极参与和探索的精神。

(三)努力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内容)和媒体四个基本要素。建构有利于创造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必须要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

(2)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

(3)教学内容的转变,教学过程不仅仅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