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新媒体;传统媒体;媒介融合

一、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时代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全媒体时代的带来与新媒体技术的进步有着极大的关系。新媒体为全媒体时代的三网融合、多媒体融合等提供了技术上的优势。先进快捷的新媒体技术又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可以通过各种先进的媒介技术传播信息。

依托高科技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势必在某些方面优于传统媒体,分流一部分传统媒体的受众。这种竞争使得全媒体时代的新旧媒体如何相容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但毕竟各有所长,传统媒体所固有的优势不是也新媒体在短期内就可以超越的。正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能够和谐共处,相互融合。而这种取其优点,去其糟粕,互促互进的融合,不仅能让受众感受到信息的便捷性,还能更有效地加快科技的发展。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是指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体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体。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提出,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新媒体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提供和者。包括数字化、互联网、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和接受终端等要素的网络媒体,已经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以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功能而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这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新媒体以“数字化”和“互动性”为根本特征,目前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满足受众需求危机事件出现时,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守望者和沟通桥梁必须及时、全面、深入地传播关于事件发生和处理的信息。新媒体凭借其双向、互动、海量存储、及时检索等技术特性,在传播机制上迥异于传统媒体,为受众参与创造、传播新闻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传统媒体则能在深度报道、详情介绍等方面进行报道。当大规模突发性灾害事件发生后,新媒体可以有效地补充传统媒体的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传统媒体所发挥的作用。

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便赢得了传统媒体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拥有的受众群。不仅如此,RSS、TAG、SNS、搜索引擎、手机电视、云计算、3G等新技术应用方兴未艾,新媒体正以锐不可当的速度和势头席卷曾经的传统媒体市场。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发生地铁爆炸,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第一时间在朋友的博客上采用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灾难现场状况。而在两个多小时之后,路透社法新社才发出新闻照片。正是由于手机拍照与博客等在突发事件中的杰出表现,人们更加关注传统媒体的地位是否动摇。

毋庸讳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是毁灭性的。但是,传统媒体在其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已形成了丰厚的无形资产,这也是新媒体难以企及的优势:

1、深度报道产生的权威性以及舆论领袖的形象。传统媒体虽然不能再传播速度上与新媒体比较,但是在深度报道和专业报道上却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一般而言,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新闻事件的深入剖析都是由传统媒体领头的。正是由于传统媒体的这种优势,使得它有着新媒体比不上的权威性。同时,传统媒体的评论也引领者受众对于某个时间的态度和看法,这使得传统媒体一直在无形中居于意见领袖的地位。另外,每一种图书、期刊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学术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专业的细化。出版社、期刊社根据其走向、受众需求,邀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撰稿。因此传统媒体在开拓学术领地,引导科研方向等方面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

2、专业化运作形成的强大公信力。传统媒体有着专业的采访、编辑团队,这些专业人才有着新媒体所不具备的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如图书、期刊,从信息采集、审读内容、润色文宇,到制作成书,每一流程都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其把关。因此在其长期的专业化运营过程中,创造了无数具有专业化水准的原创作品,同时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因此传统媒体是品牌、公信度的塑造者和维护者。但是,这些丰厚的无形资产是新兴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新媒体由于基础较薄,专业人才和新闻素养都不如传统媒体身后。同时,新媒体的交互性以及“人人都可以使信息的传播者”的特点,导致新媒体的传播可信度、公信力完全不能与传统媒体比肩。

3、较低的技术要求带来的广大受众群体。整体而言,传统媒体对于技术、只是水平的要求较新媒体而言低很多。一方面,新媒体对于文字水平的要求限制了一部分受众;另一方面,新媒体对于新技术、新科技的使用的要求又限制了一部分受众;同时,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对于经济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正是由于这种三重限制,新媒体难以像传统媒体一样进入几乎所有家庭。而传统媒体相比于新媒体,操作较简单、价格低廉,正是文化成度较低或者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的受众的理想选择。

尽管如此,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优势仍然是不言而喻的。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传播渠道的更新和传媒技术的飞跃,传播状态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受众从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传播信息。在网络时代,每一个人都是“记者”,信息传播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1、新媒体覆盖传统媒体盲点

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凭借其技术特性,为满足公众的个人信息需求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以08年汶川地震为例,由于地震的原因,传统媒体无法成功进入、发出有价值的新闻,但此时关于汶川地震的新闻却有着极大的价值。而新媒体在传递汶川地震的新闻过程中却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运用先进的科技,新媒体将汶川地震的新闻发送到受众眼前,在这期间,手机和微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由于新媒体先进的技术支持,传统媒体在特定的时空内不能到达的盲点,新媒体能很轻松的进入。正因为如此,传统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补充媒体空白。

2、新媒体超越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

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是以媒体为中心进行传播的,受众虽然具有随意选择收看(收听)和阅读的自由,但只能在节目的播出时间和已出版的报纸、杂志上进行选择。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也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传播习惯。相比之下,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则有着极大的不同。由于新媒体传播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同时,受众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反馈。在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方面的优越性令传统媒体望尘莫及。

3、新媒体助力传统媒体

在满足公众总体信息需求方面,传统媒体凭借其庞大的传播网络,权威的传播地位,较高的媒介公信力,依然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传统媒体凭借专业的新闻敏感与把关意识,对信息进行优选,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剔除负面信息,致使传统媒体的信息传达总是能够成功的取信于受众。但是毕竟传统媒体的版面、时间段有限,信息的传播总是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新媒体则不存在这一问题。新媒体具有信息海量性的特点,并凭借其先进技术,丰富了阐释信息的方式,以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角色,助力传统媒体满足受众的总体信息需求。一方面,受众提供信息。另一方面,技术阐释信息。

总体而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同一个事物的纵向与横向的关系。传统媒体凭借其在深入报道、专业报业等方面的优势,对于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新媒体则凭借其海量信息的特点,横向的扩展信息。

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非水火不容、非此即彼的关系,由于新旧媒体“术业有专攻”的特点,媒介融合是全媒体时代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传播形式单一的媒体将缺少竞争力,每种媒体都将综合运用文字+视频、文字+音频、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传播手段。

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优势,应利用自己的优势与新媒体竞争。传统媒体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品牌优势,即公信力强。在挑战面前,传统媒体不能仅仅依靠自己,还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充分利用支撑在新兴媒体背后的新技术,增加互动的成分,借用新媒体的渠道拓展其媒体空间,利用传统媒体的品牌做跨媒体传播。

新媒体目前最大的不足是信息的可信度低,这也是新媒体必须借助传统媒体力量的地方。要成为能影响社会舆论的主流媒体,必须获得一定的公信力,即新媒体应当自觉在重大事件中承担社会责任。由于新媒体其没有采编权,在获取某些信息时,如重大的政治、经济信息,单纯利用受众创造内容也难以弥补其不足,需要从传统媒体上获取内容。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媒体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占据媒介市场的重要地位已是不可能的了,新旧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用新媒体先进的科技力量辅之以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必将能够掀起全媒体时代媒体发展的高潮。(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国际新闻界》,2008(6)。

[2]李良荣、张嫄:《新老媒体结合造就舆论新格局》,《国际新闻界》,2008(7)。

[3]项立刚、王力为、方兴东、王传荣:《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进军[N]》,《中国图书商报》,2006

[4]彭德倩,《新媒体是传统媒体“掘墓人”》,《解放日报》,2009年12月11日,第004版

[5]彭兆平,《新媒体:传统媒体的西风或东风——美国当今传媒业发展的启示》,《科学探索》(第8辑),2008年

[6]文玮玮,《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困境与出路》,《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20期

[7]王长潇,《电视媒体应对播客挑战的策略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04期

[8]李强,《新媒体:传统媒体强劲的竞争对手》,《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08期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第2篇

1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相同点

媒介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探索和创新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尽最大可能占据竞争的优势地位,特别是在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成媒介观察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上也具有了一定的相似之处。

1.1形成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析

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观察者,在社会新闻事件传播中,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是媒体必须具备的职能。然而,媒体的新闻传播不能只停留在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上,还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新闻深度报道,形成新闻事件传播对受众的引导作用。以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为例,在形成对受众的引导性上,网络媒体的网络意见领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网络传播平台的多样化和信息的自由性使得网络意见领袖的信息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公知对网民的网络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析同样也对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价值产生积极作用,例如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传播,央视的《新闻1+1》以及一些地方台的新闻评论节目等,还有报纸的新闻专栏评论等,都对传统媒体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职能产生重要作用。

1.2新闻娱乐化现象普遍存在

在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探索上,对新闻传播方式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这其中新闻传播娱乐化方式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所共有,为社会新闻事件传播的改革带来不小影响。新闻娱乐化方式改变以往对新闻传播内容和形式中的刻板印象,形成轻松活泼的态势,这样更有助于实现新闻传播内容满足受众需求的目标。例如今年的两会新闻报道为例,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对两会的新闻报道除了报道会议的议程内容外,对参加两会的代表的采访中,很多媒体对准一些热点话题人物,采访他们的提案,例如采访毛新宇、倪萍、张艺谋等等,另外针对一些代表的提案,网民在网络媒体上进行评论,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网民是带着调侃的目的发表意见,媒体的新闻娱乐化传播形式形成了社会热点新闻事件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特色。

2网络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不同点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不同的媒介下,形成了对新闻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点,这是当前构成双方激烈媒介市场竞争的原因,在双方拥有共同传播形式基础上存在的不同传播特点,这才能构成网络新闻传播和传统新闻传播对受众的吸引力。

2.1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特点

2.1.1注重信息传播的独家性媒介市场竞争的直接表现之一体现在对媒体传播信息的独家性上,通过独家新闻的才能形成媒体对受众的吸引力。利用这个平台,网民可以随时自己身边的新闻信息,在新闻时效性上远超传统媒体,例如2011年发生的7.23动车事件,网友苗苗最先动车追尾事件,微博发出后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同时在对事件的处理和善后上,网民也是通过网络媒体关注事件的最近进展。这些在网络微博中最先重大社会新闻事件信息的形式,构成了网络媒体强大的独家新闻传播特征,也是网络媒体优于传统媒体获取独家新闻信息的直接表现。

2.1.2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延伸新闻话题在媒体传播理论中,受众的反馈理论对形成媒体的传播效果产生重要意义。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实现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并成为其区别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最大特征。而在媒体的互动性之外,新闻传播信息话题的延伸性对形成网络新闻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产生了重要价值。2011年底,方舟子将打假矛头对准韩寒,对韩寒的部分作品持质疑态度,这在网络上掀起种种热议,韩方论战成为网民讨论的话题,网民利用微博、博客以及论坛等形式,各抒己见,由此也延伸出了对韩寒作品的挑错,以及韩寒一些列反击行为的讨论等。方舟子打假斗士的头衔不断收到网民的热议,总之事件的发展还有待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而网民在网络上的互动对事件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2.2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特点

2.2.1新闻直播形式满足受众需求在重大新闻信息的报道中,谁能在第一时间提供最快信息,展现真实场景,谁才能赢得受众的青睐。在受众对信息和新闻审美立体化、多元化、近乎苛刻化的今天,直播新闻仍然是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最有时效性、影响最广泛的传播方式。在国外,一些重大新闻事件成就了一些知名的媒体,例如半岛电视台,在对伊拉克战争以及关于围剿本拉登等新闻事件的传播上,半岛电视台传播的内容获得了全球受众的肯定。2011年3月日本发生9.0级地震,对日本的经济和民众人身财产安全等造成重大破坏,日本NHK电视台积极参与到新闻的直播中,海啸蔓延日本东部地区,日本民众在震后的自救等,都成为电视新闻直播的内容。

2.2.2对受众的信息引导更具有权威性媒体的信息传播需要发挥对受众的舆论引导职能,这是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发展环境下对媒介的要求。在实现媒体信息引导上,权威的信息来源更能发挥媒体的引导性。相比网络媒体的信息引导,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更具有权威性,这主要是因为网络媒体中的信息引导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网络媒体中的意见领袖,他们在形成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和引导中,容易带有一定的个人价值取向,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权威性存在争议。传统媒体在信息引导上,站在媒介的立场,以媒体新闻评论的形式发出信息,因此更具有客观性,保证了信息引导的权威性,这对提升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影响力产生重要作用。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第3篇

1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相同点

媒介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探索和创新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尽最大可能占据竞争的优势地位,特别是在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成媒介观察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上也具有了一定的相似之处。

1.1形成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析

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观察者,在社会新闻事件传播中,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是媒体必须具备的职能。然而,媒体的新闻传播不能只停留在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上,还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新闻深度报道,形成新闻事件传播对受众的引导作用。以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为例,在形成对受众的引导性上,网络媒体的网络意见领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网络传播平台的多样化和信息的自由性使得网络意见领袖的信息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公知对网民的网络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析同样也对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价值产生积极作用,例如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传播,央视的《新闻1+1》以及一些地方台的新闻评论节目等,还有报纸的新闻专栏评论等,都对传统媒体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职能产生重要作用。

1.2新闻娱乐化现象普遍存在

在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探索上,对新闻传播方式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这其中新闻传播娱乐化方式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所共有,为社会新闻事件传播的改革带来不小影响。新闻娱乐化方式改变以往对新闻传播内容和形式中的刻板印象,形成轻松活泼的态势,这样更有助于实现新闻传播内容满足受众需求的目标。例如今年的两会新闻报道为例,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对两会的新闻报道除了报道会议的议程内容外,对参加两会的代表的采访中,很多媒体对准一些热点话题人物,采访他们的提案,例如采访毛新宇、倪萍、张艺谋等等,另外针对一些代表的提案,网民在网络媒体上进行评论,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网民是带着调侃的目的发表意见,媒体的新闻娱乐化传播形式形成了社会热点新闻事件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特色。

2网络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不同点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不同的媒介下,形成了对新闻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点,这是当前构成双方激烈媒介市场竞争的原因,在双方拥有共同传播形式基础上存在的不同传播特点,这才能构成网络新闻传播和传统新闻传播对受众的吸引力。

2.1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特点

2.1.1注重信息传播的独家性媒介市场竞争的直接表现之一体现在对媒体传播信息的独家性上,通过独家新闻的才能形成媒体对受众的吸引力。利用这个平台,网民可以随时自己身边的新闻信息,在新闻时效性上远超传统媒体,例如2011年发生的7.23动车事件,网友苗苗最先动车追尾事件,微博发出后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同时在对事件的处理和善后上,网民也是通过网络媒体关注事件的最近进展。这些在网络微博中最先重大社会新闻事件信息的形式,构成了网络媒体强大的独家新闻传播特征,也是网络媒体优于传统媒体获取独家新闻信息的直接表现。

2.1.2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延伸新闻话题在媒体传播理论中,受众的反馈理论对形成媒体的传播效果产生重要意义。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实现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并成为其区别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最大特征。而在媒体的互动性之外,新闻传播信息话题的延伸性对形成网络新闻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产生了重要价值。2011年底,方舟子将打假矛头对准韩寒,对韩寒的部分作品持质疑态度,这在网络上掀起种种热议,韩方论战成为网民讨论的话题,网民利用微博、博客以及论坛等形式,各抒己见,由此也延伸出了对韩寒作品的挑错,以及韩寒一些列反击行为的讨论等。方舟子打假斗士的头衔不断收到网民的热议,总之事件的发展还有待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而网民在网络上的互动对事件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2.2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特点

2.2.1新闻直播形式满足受众需求在重大新闻信息的报道中,谁能在第一时间提供最快信息,展现真实场景,谁才能赢得受众的青睐。在受众对信息和新闻审美立体化、多元化、近乎苛刻化的今天,直播新闻仍然是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最有时效性、影响最广泛的传播方式。在国外,一些重大新闻事件成就了一些知名的媒体,例如半岛电视台,在对伊拉克战争以及关于围剿本拉登等新闻事件的传播上,半岛电视台传播的内容获得了全球受众的肯定。2011年3月日本发生9.0级地震,对日本的经济和民众人身财产安全等造成重大破坏,日本NHK电视台积极参与到新闻的直播中,海啸蔓延日本东部地区,日本民众在震后的自救等,都成为电视新闻直播的内容。

2.2.2对受众的信息引导更具有权威性媒体的信息传播需要发挥对受众的舆论引导职能,这是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发展环境下对媒介的要求。在实现媒体信息引导上,权威的信息来源更能发挥媒体的引导性。相比网络媒体的信息引导,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更具有权威性,这主要是因为网络媒体中的信息引导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网络媒体中的意见领袖,他们在形成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和引导中,容易带有一定的个人价值取向,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权威性存在争议。传统媒体在信息引导上,站在媒介的立场,以媒体新闻评论的形式发出信息,因此更具有客观性,保证了信息引导的权威性,这对提升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影响力产生重要作用。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 传统媒体 融合 路径

当前,新媒体在日常生活和商务活动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正成为影响和构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传统媒体局限性的突显,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成为必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着力打造形式多样、手段先进且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媒体。

一、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区别比较

继报刊、杂志、广播及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数字杂志与报纸、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数字电视以及触摸媒体等网络新媒体形式开始壮大起来。把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从二者自身特点上去比较,具体如下:

1.覆盖领域特点

覆盖领域就是指媒体的传播对象与范围。以传统媒体中的报刊媒体为例,其受发行领域、传递时间及信息时效性的限制,因而在覆盖领域上相当狭窄。电视传统媒体虽然在全球传播范围内有了广泛的覆盖率,但对于网络新媒体来说,网络媒体更是实现了在极短时间内覆盖全球领域的突破。

2.即时性特点

即时性是每一种媒体都具有的属性,是衡量媒体信息速度的重要指标。在这一特点上,传统媒体较为欠缺,如报刊、杂志都需要经过对信息的采、编、校及制版印刷后才能进行传播,电视、广播也都需要经过对信息的采编整合后才可报道。但是新媒体借助网络,使得信息与传播的速度加快,其时效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

3.交互性特点

在传统媒体的传播行为中,面对新闻信息内容及易引发受众思考、评述的内容,受众只能选择接收,而无法自由发表评论,缺乏对新闻信息的驾驭自由。然而,新媒体利用多媒体功能改变了传统媒体中受众的消极地位,使其对所关注的内容拥有自由评论权与自主选择权。

4.信息容量特点

在传统媒体中,报纸、杂志受其版面空间的限制影响,信息容量较小,电视、广播则受时间的限制而使得信息容量有限。但是网络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手机媒体、网络媒体在网络技术的推广下能传递大量的信息与数据,因而新媒体信息容量大,海量数据是其显著的特征。

5.权威性特点

媒体的权威性是其赢得公众信任的职业品质。新媒体因发展时间较短以及其自身存在的个性化特征,其权威性被削弱。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信息,使得信息来源错综复杂,信息的可信度难以保证。然而,报纸及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多年发展起来的媒体,其拥有正规的信息来源渠道与严谨的采编把关,传播出的新闻信息都具有极强的真实性,极大地保障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

二、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影响

1.促进传统媒体从业者理念的转变

在新媒体产生之前,传统媒体与受众互动的主要方式是热线电话与受众来信。新媒体产生之后,其互动的方式中增加了在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交流与互动的方式。新媒体为传统媒体充当的媒介功能,使得受众参与传统媒体讨论的热情增加,由此便促进了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理念的转变。这些从业者越来越意识到传统媒体中运用新媒体的必要性与科学性。如《人民日报》,近年来推出了数字报,并且在2013年以来数字版的每一条稿件都设置成了类似微博的模式,网友可以随时跟帖,发表对新闻的看法。

2.搭建起传统媒体与年轻人交流的桥梁

新媒体与新思潮的涌现,使得传统媒体中的年轻受众群体比例迅速下降,较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在网络和手机上关注新闻信息,关注社会动态。面对这样的形势,传统媒体也在积极了解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与喜好,寻求在新媒体平台上提升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共同关注》栏目中,2012年10月播出了一条素材来源于新媒体的新闻,标题为“清华学霸强悍成绩震网友”,并且文中还用到“牛人”“诨号”“这样的成绩恐怕只有莫言写得出来,多么魔幻现实主义”等词汇语言。《共同关注》充分采用了新媒体中的“草根”色彩,在语言风格上诙谐洒脱,大大增加了传统媒体与年轻人的情感交流。

3.提升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传统媒体利用自媒体实现了与受众良好的互动,使得传统媒体的受众增加,有效提升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大家都知道拥有“微博女王”称号的姚晨,其高达1955万的粉丝量大大超出了《人民日报》280万的日发行量,可以表明姚晨的每一次发言的受众比《人民日报》的日发行量多出约7倍。而后《人民日报》及其他的报刊媒体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用“评论”的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粉丝。可见,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成功地实现了品牌影响力与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三、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产生的影响

1.核实新媒体的信息,遏制了谣言的传播

从新媒体的权威性及人才储备来看,新媒体的编辑记者较传统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质低,并且未受到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约束,在复杂的社会中,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可信度越来越缺失。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统计,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00个微博热点舆情案例中,谣言的比例超过1/3,大大削弱了新媒体的权威性。在此形势下,传统媒体介入,通过及时、深入与专业的采访报道,还原了事实的真相,遏制了谣言的传播。

2.扩大了新媒体信息传播效应

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实现了快捷而不受限的突破,但其只是在新媒体领域进行传播,难以引发传统媒体的关注与跟进,社会反响不大。2012年的微博反腐事件,是由爆料人在微博上爆出的猛料,后来经过传统媒体大规模深入报道才广受关注,传统媒体拥有的高度公信力与影响力扩大了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效应。2013年6月13日,一名江西女孩的眼睛被竹签扎伤,急需到上海医治。在紧急情况下,家人在微博上了一条求助讯息,一路上两地交通电台、微博网友等都为小女孩伸出了援助之手。后来在《新闻联播》等栏目播出后,更是成为了一条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新闻。应该说,传统媒体还提升了新媒体的新闻价值,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

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路径

强调,推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及管理等方面加强融合,进而促进新兴主流媒体竞争力的提升。为此,应重点从如下方面开展工作:

1.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的交互性优势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既要保留双方各自的优势,又要借鉴彼此的优势。就传统媒体而言,最重要的是应该借鉴新媒体的交互性优势,在信息的过程中发挥出交互感与参与感,让受众成为传播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升受众的地位。如湖南卫视举办的的《快乐女声》栏目中,就较好地调动了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及手机媒体的优势功能,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自己喜爱的选手投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与收视率,彰显出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科学性与作用。

2.新媒体应借鉴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优势

我们知道,传统媒体具有多年形成的高度权威性,这是新媒体难以逾越的优势所在。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内容可信度难以把握,应该充分借鉴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优势,与传统媒体进行充分的互动。以美国《纽约时报》网站为例,其之所以会成为网上最大的报纸品牌,与平面媒体的权威性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的雅虎网站,其与《人民日报》《中新社》《南方日报》等14家传统报刊媒体实现了合作,网友能通过网站及时地了解新闻信息,提升网站的浏览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和谐合作,不仅能促进双方经济效益的提升,还能促进社会传播事业的繁荣。

3.融合中力求获取信息的即时性

新闻媒体报道的实时性是其重要的本质特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获得信息的渠道上各具优势,传统媒体依靠专业的记者团队与热线电话获取信息,新媒体则依靠网络终端而即时获取第一手信息。在其各自信息获取的渠道上,一些不足也突显出来:传统媒体没有新媒体的即时,新媒体则没有传统媒体的可信。因而双方必须通力合作,以促进更快更真实的信息传播。2008年汶川地震中,通讯与交通中断,只能依靠海事卫星电话传递灾区信息,这些信息在经过证实后,很快被电视媒体、报刊媒体等跟踪报道。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即时性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的结合,很好地实现了信息快速真实的传播。

4.融合中力求实现信息渠道的多样性

适当的传播渠道是信息实现理想效果的重要策略,在大家熟知的四大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新媒体不断催生出手机报、移动电视等传播渠道。但是,不是所有的媒体都会拥有相当广泛的受众群体,新媒体要与传统媒体实现充分的互动合作,才能拓宽各自的传播渠道,实现信息渠道的多样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央视国际携手搜狐及15家平面媒体、多家电视台、门户网站及移动客户端等组建起“奥运媒体联盟”,实现了随时随地报道奥运赛事及播放视频的方式,还利用网络媒体随时更新金牌诞生的情况,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及时关注北京奥运的消息。因此,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要促进融合,并在融合中力求实现信息渠道的多样性。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应秉承合作融合的发展路径,在充分发掘自身优势的同时借鉴彼此的优势,促进二者发展空间的拓展,促进新闻信息更好更快的传播,进而促进社会传播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潘安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途径[J].西部广播电视,2014(5).

[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嘉宾观点集锦[J].传媒,2014(8).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舟曲;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099-02

在新传媒日益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新传媒的舆论力、信息力甚至价值观均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心理状态、文化生活等产生巨大影响。新传媒就像一把剑,带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也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优势。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以网络、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以电视、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这起突发事件中发挥各自优势,并实现双向互动,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一、新媒体

(一)概念界定

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以“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的普及机制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新传媒以受众多、传播快、辐射远等突出优势,对青少年有着很大的诱惑力。关于新媒体的概念,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看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先生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新媒体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上海戏剧学院陈永东先生则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及各种应用形式,目前主要有电子菜谱媒体、互联网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及新媒体艺术等”。从以上关于新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新媒体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技术等手段,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的优点

以网络、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因为拥有通达、顺畅、快捷、高效的传播渠道而赢得了渠道竞争的优势。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各大网站都及时开设了与之相关的专题网页进行实时直播,比如中国新闻网开设“2010年8月8日晨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专题网页,中国天气网开设“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地质灾害”专题网页,腾讯网开设“风雨同舟、心脉相连——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全国大救援”专题网页。各大网站对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进行实时直播,视频、文字、图片全方位出击,不仅弥补了平面媒体时效不足的先天缺陷,还克服了电视、广播媒体播出转瞬即逝的弊端。新媒体的传播能力、传播速度以及覆盖面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新媒体能与传统媒体的并存

尽管新媒体有众多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也是新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新媒体并不会取代传统媒体,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传播形式上具有互补性

新媒体以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比如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微博等,都呈现出无纸化和虚拟化的特点,而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相对来说,传统媒体具有感性特征,报纸、杂志是拿在手里面可以感觉到的。并且,新媒体对操作者的物质设备、文化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传统媒体有易携带、阅读或收听方便并且成本低廉的优势。在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传播形式上的互补性,有效拓展了对事件的传播渠道。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传播内容上存在差异

新媒体报道内容比较开放,这也导致了一些违背社会道德和规范的内容流入传播体系,造成不良的后果和影响,也造成了部分人士对新媒体报道的内容不予信任的状况。比如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许多贴吧里贴出了“最近甘肃还将有其他自然灾害”的错误报道,造成了人们的恐慌。而传统媒体因受技术和政策制约,内容相对较少,但与新媒体相比却比较权威。因此,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构成了其有力的竞争“武器”。

(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可以将受众的数量和广度最大化

据全国城市居民媒介与消费调查,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报纸到达率停止下跌,阅读媒体网站新闻在2007年跃升为第五大上网目的,网络从精英走向大众,开车族对广播的热情依然很高,广播仍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在绝大多数时段的电视观众保持基本平稳,而在晚间黄金时段的收视有集中趋势。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掌握着不同的受众群。

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危机事件中如何互动

(一)危机事件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反应

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害发生几个小时后,在8日凌晨3点23分,就有灾区网友用手机在新浪微博发出第一条来自灾区的信息。上午8点57分,19岁的大学生王凯了第一条与泥石流事件有关的微博。当天下午,新浪的微博小秘书首先与他取得了联系。当天晚间21点,《楚天都市报》等新闻媒体主动联系王凯,并了解相关情况。而后期许多媒体也多是通过微博了解信息并进行采访。当日,仅新浪微博包含舟曲关键词的相关信息总数就达12879条,8月15日全国哀悼活动当天相关微博数量突破30万条,达到最高峰。另外,其中的一条微博就被分享5198 次,评论1161句。

当时的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无法获得第一手信息并作出及时跟进报道,甘肃省内的几家电视媒体如甘肃卫视频道、甘肃公共频道、甘肃都市频道等电视频道,直到8月8日16时,要么播放篮球赛,要么播放广告,而对社会公众急需了解的舟曲地震的震级、灾区群众的生活现状等相关新闻内容却没有报道。在这种情况下,以微博、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替代主流媒体成为主要信源。

8月8日早晨7点20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以“甘肃舟曲今晨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后”为题进行报道。13点,该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甘肃舟曲突发特大泥石流,人员向高地转移”为题进行报道。至此,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才拉开了此次报道的序幕。

传统媒体的优势在此时也也开始凸显出来,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透明、公开的优势。《甘肃日报》为了让群众更多、更快、更准确地了解与灾区相关的各种情况,每天将各种消息及时报道,既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指示、批示,也有中央财政紧急下拨的补助资金数额;既有舟曲灾区的灾情报道,也有每天查核的遇难人数和失踪人数的准确统计,还有国内外同胞捐款捐物的最新报道。《甘肃日报》还推出了舟曲“泥石流之殇”特刊,在抢险救灾的第一阶段每天保持三四个版的规模,从而将舟曲特大泥石流造成的严重损失,军队、武警及社会各界的救援行动给予了充分的反映。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还有公正、客观的优势。客观是新闻的一条重要原则,为了把抗灾、救灾的具体情况及时详细的播报,各媒体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报道特大泥石流造成的严重损失,又报道了灾区人民不屈不挠的抗灾自救工作;既报道党和政府的及时救助,也报道兄弟省市人民的无私援助,最大限度地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双向互动,共同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由于新媒体具有及时、迅速的优点,而传统媒体具有公正、透明的优势。因此,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双方在内容与传播手段上优劣互补,才能发挥新闻媒体行业的最大优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融合:第一,从吸引受众关注的角度进行融合。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吸引受众,新媒体的多元化和互动性吸引受众,两种媒体可以互相依托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第二,从媒体形式互补的角度进行融合。在互联网已经成为有效提高传统媒体到达率的重要载体的情况下,传统媒体要和网络、手机以及其他多种新媒体相融合,有效细分受众群,获得较高的回报;也可以融合更有利于各媒体发展的多种因素,实现多方获益。第三,从信息共享和信息传播的角度进行融合。新媒体的许多内容都是对传统媒体内容的转述,使新媒体的技术与传统媒体的内容相结合达到信息共享。例如电子报纸在印刷报纸的基础上,适应电脑网络的内容与形式需求,出版同印刷版有所不同的网络版。在内容上,网络版不受版面限制,依托报纸的新闻内容,发表详尽的深度报道和背景资料,还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供生动的声音、影像服务。

总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渠道以及传播内容的权威性方面,都有可以互相补充的地方。因此,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在危机事件中实现双向互动,一定能促进新闻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华.灾难性事件中微博传播研究[J].现代传播,2011,(4).

[2]彭逸林,李浩然. 现代传媒应对突发性的策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金鸿浩,毛展,张郑国. 微博的“3+2”传播模式与个案分析[J].新闻世界,2011,(11).

[4]欧阳辉澜.突发事件中的网络媒体应对[J].传媒观察,2011,(5).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第6篇

新媒体正以其独特运行机制形成新的信息生产和文化

新媒体平台,特别是Web2.0时代的社交媒体平台,以其内容生产的高度个人化、信息的高度即时性、同一信息的多信息源、意见呈现的多元化等特征,形成了与传统媒体信息生产和面貌迥异的媒体文化。随着时间的积淀,多项研究表明,新媒体平台日渐明晰的媒体文化特征基本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是虚假信息的自净机制。新媒体平台一诞生,各类信息通过不同类型的自媒体人得以,因为缺少传统媒体的多重“把关人”机制,一些缺乏基本媒介素养的发言者不加过滤地将道听途说的内容传播到网上,甚至有些别有用心者为了各种不当利益制造并传播虚假信息。一时间,网络平台仿佛成为谣言和负面情绪的垃圾桶,整治呼声不断,激烈者恨不得立即关停之而后快。但是,随着管理上的规范和网络平台的内部运行机制逐渐到位,在不同信息源和不同解释框架的相互竞争中,网络平台上信息传播的“无影灯”效应凸显,谣言在无影灯下无处遁形,各种片面的说法在无影灯下相互拼合呈现全面的图景。这就是网络自媒体平台的信息自净功能。

其次是多元意见的平衡机制。多元意见表达对于一个健康社会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中国社会很长一段时间不习惯给看似偏颇或错误的意见以表达的机会,虽然民间流传“真理不辩不明”的谚语,可是,看似掌握真理的人很少有这样的胸怀让不同意见者在公共空间充分表达。当然,这也与过去媒体渠道和空间都很有限有关。新媒体平台因为渠道和空间的完全开放,让不同意见有可能得以充分表达。而在这样的表达中,公众对于信息、对于真相、对于理性有了充分的感知。在这个平台上,极端的意见被边缘化,理性的意见渐成主流,在多元意见的平衡中让每一种利益都有表达自我诉求的机会。

再次是重大危机的追问机制。传统媒体中经常出现的所谓“断头新闻”在新媒体平台上越来越少见,人们发现,总有一些“好事者”基于历史信息将各类新闻事件的当事人重新放在大众的视野中进行重新审视。当年三鹿奶粉事件的相关当事人,每一次身份变动都能唤起网络平台的责任追问;一些臭名昭著的所谓的“大师”总是会在他们最得意的时候被人挖出当年的丑来。这一切,既是对公共利益的理性维护,也是对社会正义的集体捍卫。

新媒体逐渐成熟的全新文化对传统媒体的“反哺”

新媒体平台的媒体价值是在磕磕碰碰的探索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这一成长过程有许多与媒介素养相关联的运行规则和信息生产机制都是在向传统媒体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与此同时,相关管理部门的规章和公众监督形成的“他律”促进了新媒体平台的理性和成熟。而成熟过程中基于自身特点形成的新媒体文化是对传统媒体的全新刺激,形成对传统媒体的文化反哺,促进传统媒体从略显老态的生产和状态中重新调整自己的“步态”。

首先是借助新媒体平台上的虚假信息自净机制,推进自身信息矫正机制。中国的传统媒体长期以“喉舌”身份存在,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一时一事的还是特定时代的,虚假信息的责任总是可以向更上一级推脱。但是,随着中国传统媒体很大程度上融人市场,不同媒体之间的市场影响力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发现,中国媒体之间针对同一事件多角度探寻呈现真相的局面没有形成,相互之间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似乎是在维护着媒体间的尊严,实际上在新媒体面前不断丧失自身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其次是学习新媒体平台的多元意见呈现方式,平衡报道立场和媒体风格。传统媒体的意见表达往往失之过严,同一个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容忍一个声音,而这一个声音还常常是枯燥乏味的。新媒体环境下,如果仍然抱着这样的意见呈现教条,必将被丰富多彩的新媒体意见表达所遮蔽。从这一点出发,传统媒体在多元意见的平衡表达方面,需要有更多的智慧和方法,而最根本的一条,是对媒体责任的清晰把握,知道自身的意见表达边界和多彩的意见市场比单一的讲台更能够吸引受众、说服受众、引导受众。

再次是对特定事件的公众意见表达和原因追问成为基本的报道立场。对于特定事件,传统媒体不但要抢“第一落点”,在新媒体即时性信息呈现环境下,抢抓第二落点甚至是第N落点同样是有价值的。事实上,因为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新鲜的事件投入更多的关注,但是,对于那些可能影响公共利益甚至是国家未来的重大问题缺少思考。传统媒体,有条件也有责任在承担“喉舌”功能的同时,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这一点正是对特定的已经沉没的事件进行打捞式追问的价值所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一些看似自发的行为,可以为传统媒体提供借鉴。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文化进化何以可能

在新媒体生态下,传统媒体怎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新媒体如何才能借力传统媒体的优秀文化得以长久繁荣?这些话题应该是中央提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之后各方共同思考的问题。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看,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即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文化共同进化何以可能?

这一问题的问答首先要解决的是传统媒体的“父辈心态”。社会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代际文化沟通的过程中,父辈对于子辈的文化哺育是天经地义的事,无论是教育方还是受教育方都能心平气和。但是,在变化了的文化环境下,相对熟悉新文化环境的子辈如果要实现对父辈的文化反哺,也就是文化再教育,很多情况下,父辈的心态不会像子辈接受教育时那样平和。也正因为这样的心态差异,文化反哺的效果往往并不如人所愿。实际上,这些年来,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在吸收新媒体带来的全新媒体文化时,这样的父辈心态是很明显的。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所谓的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自身影响力的说法。而在我看来,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成长应该是对新媒体文化基因的嫁接,并在嫁接中和新媒体一起实现共同进化,从而在全新的媒体生态圈共同繁荣。

要想实现共同进化的目标,就有必要回到媒体何以成为媒体这一问题原点。事实上,媒体的核心功能迄今为止并没有超出传播学经典研究所归纳的那几个方面,即环境守望功能、关系协调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娱乐身心功能。现在很多人讨论新媒体功能与特征的时候,实际上是将新技术平台的功能归之于新媒体平台的功能,不分层次和视角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文化进化正是基于人们对媒体功能的全新需求得以实现的。具体表现为:

信息内容生产正从割裂到交融。传统媒体接受反哺的最佳方式,就是在新格局中与新媒体之间互补存在。新媒体生态下,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扩散获得了新的平台和通道,同时,因为自身观念陈旧而导致的声誉损伤也会被几何级数地放大。过去,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每一家媒体都是从信息采集到内容的自足实体,忠实的受众往往通过一家媒体便可构建起自己对外部世界的基本感知。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一方面,传统媒体作为整体已经成为大格局中的一个部分;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自身的内容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总体而言,传统媒体的内容和意见表达对于受众的信息需求满足都是不自足的。这就意味着,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得自己的合适位置,需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以及开放的、与新媒体平台融为一体的内容互补生产模式。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止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移。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是传统媒体社会影响力的集中体现,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一功能正在逐渐偏移至新媒体平台,以粉丝方式集聚起来的受众注意力足以成为社会舞台的聚光灯,将特定人物置于社会关注的顶峰,从而获得政治、经济或者是文化的权力。传统媒体要有智慧将长期积累的影响力扩散和注意力集聚能力与新格局下粉丝互动模式相结合,从而实现自身核心功能的新生态进化。

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正在对接。文化传承是建立在文化对话基础上的,当传统媒体具有无可置疑的文化地位的时候,文化传承责任和功能的实现也顺理成章。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平等的视角、去中心化的信息传递、即时互动的交流方式,让文化传承更像是文化熏染,传承与受传者之间更像是平辈之间的相互启发。因此,传统媒体在这一点上,需要俯下身子,放平视线,与新媒体的小伙伴一起进行文化与教育的愉快对接。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媒体语言 特征 影响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024-01

近年来,乘着网络时代的快车,巨大的信息流在新媒体上流动,从而推动了包括新媒体语言在内的各种网络衍生物快速发展,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是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从而使新媒体语言越来越受欢迎。新媒体语言所具有的生动简洁的特点使其易于让人接受,并广泛运用到日常的沟通交流中,从中表现出的鲜明个性以及强大的情感感染力更是冲击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因此在新媒体语言的快速发展中应注重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影响,同时对其加以规范与引导,从而使新媒体语言健康蓬勃发展。

一、新媒体语言特征

1.新媒体语言生动简洁,传递迅速

新媒体语言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它的产生给传统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媒体语言呈现出传播速度快、影响面积大的特点,甚至可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传遍网络和新媒体。在讲究“经济、快捷、方便”的网络信息时代,新媒体语言简化和缩略的词语成了人们沟通交流最有效的工具。虽然新媒体语言看似没有任何规律、杂乱无章,当中的汉字、英文字母、符号、数字、拼音融汇在一起,但其实无论各种方式的叠加与融合,都相比较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简单实用,方便人们使用和交流。例如:童鞋(同W),菜鸟(形容新人),潜水(表示某人隐身不说话),BF(男朋友的英文简称)等热词在很短的时间内红遍新媒体世界。

2.新媒体语言张扬个性,崇尚创新

新媒体语言是以年轻人为使用主体,基于年轻人的特别表达方式而产生的语言系列,它的创作、产生、流传、散播都通过广泛的受众群体,反映了年轻人渴求创新创造,期待张扬个性的特点。与众不同的新媒体语言成了使用者展示其个性的最好的工具,风趣幽默、新奇的语言风格让人眼前一亮,而且新媒体语言较之传统语言更能恰当表达使用者的情绪与思想。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个性与激情,也得以在使用新媒体语言中充分体现。

3.新媒体语言开放兼容、资源共享

新媒体世界可谓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因此新媒体语言也具有开放兼容、资源共享的特点。任何新型的语言形式一经出现便与传统语言形式快速融合、兼容,同时不断组合成新的语言形式,通过快速传播,令使用者随时随地共享其成果和益处。这反映了新媒体的突出特点和优点。

4.新媒体语言呈现了多层次、立体式传播格局

当前,由于受到新媒体的自身特点和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影响,新媒体语言不断丰富、发展、深化、衍生出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的传播格局框架,传播形式多维、传播内容多样,呈现了多角度、立体式、全方位发展的格局,形成了向传统语言渗透、融合、辐射的大趋势。

二、新媒体语言的传播途径和方式

新媒体语言是现代年轻人热衷于追求的一种特立独行的自我表现方式。新媒体语言以网络和新媒体为主要依托,以微博、贴吧、微信、QQ、陌陌等各类社交软件为主要途径。依靠着其平民化、易于被人们所接受的特征,多元化、多媒体化地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青少年人群中广泛流传,甚至成为新媒体语言的主力军,各种新媒体热词在青少年人群中广受欢迎。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友不仅频繁主动地使用新媒体语言,而且积极地创作新媒体语言,几乎每天都有新生的语言词汇出现,这同时也是新媒体语言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新媒体语言的社会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多元化、多媒体化的新媒体语言扩展了人与人之间的简单交流,加快了原来的信息传播速度,使得语言传播的媒介得以拓宽。新媒体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传统语言,使得虚拟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同时又具有幽默性和瞬时性,传播速度快,丰富了原本枯燥的虚拟交流。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自媒体时代;特点;电视媒体发展;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048-02

自媒体是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主体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受众或者是特定的三个人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媒体总称。在自媒体时代,受众摆脱了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成为信息的主动传播者,改变了当前媒介生态环境的格局,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就在分析自媒体特点的基础上对传统媒体中电视媒体的发展应对之路进行分析。

1 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分析

通常情况下,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的时候多为点对面的形式,而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播方式,呈现出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由大众媒体转变为个人。自媒体的发展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以自媒体最佳的传播途径为例,即个人的门户网站,其具有门户网站的全部特征,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定制,并且可以实现内容信息、社区和应用的有机结合,普通大众不需要专业化的技术操作就能够拥有自己的个人中心,拥有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权利,改变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成为主动的信息传播者。

其次,自媒体时代,信息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和快速的传播性。一般来讲,传统的媒体如电视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只是单向传播,受众和媒介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这种缺乏反馈机制的传播途径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而自媒体时代,受众利用电脑或手机平台,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能够实现高度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交互性是传统媒体不能够匹敌的。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自媒体能够将信息快速传递给受众,具有快速的传播性和传递的广泛性特征。

最后,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劣势,这是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借鉴的。由于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传递时间短、传递空间广的特征,加之传播主体的改变,受众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信息量剧增,但是信息的良莠不齐则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尽管一些信息的时效性强、视角多元化,但是可信度低是影响其良性发展的消极因素,这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特点,也是电视媒体在发展中需要借鉴的。

2 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分析

上文中从三个方面简单分析了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在这一大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要想抢占受众市场,就需要走出一条独具特色之路,下面本文就简单分析在自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的有效应对策略。

首先,要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实现创新。受众的需求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以受众为中心,转变传统的媒介中心论发展道路,增强媒介的发展粘性。所谓粘性,就是网络对于受众的吸引力大小和内部受众之间的亲密度,自媒体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而传统的电视媒体则逊色很多,所以说,电视媒体需要不断的向自媒体学习,增强自身的粘性,这样才能够适应媒体生态环境。同时,为了寻求发展之路,还需要力求创新,既要求媒体人具有创新的理念,不但从外界吸取新知识、新经验,改变传统的电视媒体传播思路,并且充分的将技术和电视媒体的运作结合起来;还需要不断创新电视媒体的经营体制,要围绕市场战略目标进行,具有敏锐的时代嗅觉,并具有全媒体的眼光和战略,实现信息的采集、制作、和销售一体化经营,这样才能够推动电视媒体的健康发展。但这些都必须要以受众为中心,这是电视媒体发展的不变原则。

其次,提升电视媒体的交互性,并电视媒体和自媒体的融合发展。交互性是自媒体较之于电视媒体最大的优势,为此,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实现交互性原则,变受众被动的局面为主动参与的局面,这样能够更多的吸引受众。如当前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互动、或者是电话短信互动的方式增强与受众的交流和沟通,这样能够实现电视节目的广泛参与性,这是今后电视媒体借鉴自媒体的发展策略。除此之外,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和自媒体实现很好的融合。通过以往的发展情况来看,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之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自媒体的生存依赖于电视等主流媒体的宣传,而电视媒体的发展也依靠自媒体的延伸和扩展,所以说,电视媒体的发展离不开自媒体,要想实现突破,必须要寻求融合之路,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最后,电视媒体的发展改变自媒体的劣质,提升信息的可信度和深度。自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能够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快速追求度,但是要想提升深度还有着一定的不足,加上信息可信度低的影响,自媒体这些劣质制约了其发展,而这正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因此说,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想实现突破式的发展,一定要不断的提升节目的深度,保证信息的可信度,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实现自身的复兴之路。例如电视媒体可以就某一信息进行深度报道,并对重大的热点事件进行追踪报道和深度的挖掘,或者以评论的形式增强节目的特色,以克服和自媒体相比时效性不足的劣势,这些都是电视媒体的发展之道。

3结论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自媒体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一定要分析形势,因势利导,不断改变自己的发展策略,方能在这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本文就以此为中间,以电视媒体为例,对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电视媒体的发展有所启迪。

参考文献

[1]刘光宇.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及电视采编应对.记者摇篮,2013(3).

[2]李海涛.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应对策略.活力,2009(15).

[3]于凡.微博时代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研究.新闻传播,2013(1).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新闻学,挑战探讨

一、引言

迄今为止,信息的发展越来越快,媒体借着信息的发展并且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逐渐成为了引导我国社会舆论的主要力量,媒体在舆论传播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我国传媒业的不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带动了我国舆论引导事业的发展。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我国新媒体也在不断地发展,正因为如此,新媒体在媒体发展领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当前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待问题,传统新闻学的发展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在最近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国新闻和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其次,新媒体的产生也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新型媒体的出现也使得我国的居民都参与到了新闻的传播中,新型媒体让我国居民与媒体之间存在更紧密的联系。

二、对传统新闻媒体传播特点的介绍以及新型媒体的长处

(一)关于传统新闻媒体传播特点的描述

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能够得到这样好的结果离不开我国传统新闻媒体的支持,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时间有很长,正因为如此,我国传统新闻媒体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其。我国传统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权威性的特点。在这个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也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传统媒体更好的传播新闻。从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以网络传播为主的新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舆论信息源,并且受到人们的欢迎。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将会严重影响传统媒体的发展。因此,传统媒体的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其自身的主动性。为了使新闻媒体的发展更加好,媒体新闻传播必须要有舆论导向的功能。

除了这一点,传统的新闻媒体可以可以直接传播新闻,这样就不需要中间系统来传播信息,也能够很好的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还可以给我国的居民带来更好的体验,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新闻,我国传统新闻媒体能够做到在最快的时间内把信息传播出来,这一点对我国的传统新闻媒体来说,是很有作用的。

(二)关于新媒体长处的描述

在我国新媒体出现的过程中,具有时效性是新出现的媒体最大的优点。将传统媒体与新出现的媒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新媒体的传播信息的速度快好多。在一些重要事件发生后,由于新媒体自身的原因,信息的及时性可以保证。但是,传统媒体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得到最新的信息。传统媒体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关注到信息焦点,这便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又带来了风险。但是新媒体却没有这样的困难,新媒体在信息的传播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能够把传播信息的速度加快,这一点能够使新媒体的发展更加好。

三、关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不同的地方

(一)关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不同的地方

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压力,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媒体的出现,正因为如此,传统新闻媒体需要把自己传播信息的方法进行改革。新出现的媒体有很多的长处,但是新出现的媒体和传统的媒体也是有一些地方是一样的。众所周知,新出现的媒体和传统的新闻媒体有一些地方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个不同之处主要是表现在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在信息技术比较发达的现在,媒体之间的竞争是一定存在的,新出现的媒体能够更加及时的把信息传播出去,这一点能够时新媒体的发展更加好。我国居民可以及时的发现中国甚至是外国的信息,这一点和传统媒体是不一样的。

(二)关于新媒体给传统新闻学带来的一些挑战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影响,这一点是可想而知的,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作为传媒人的编辑和记者,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居民都是通过网络来知道新信息的,这一点对传媒人的影响很大。

四、结束语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特点;发展趋势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网络时代下的特点

1.网络时代下的传统媒体

新时代的传统媒体不再局限于报刊、电视、新闻广播,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平台与空间价值。传统媒体拥有着宽广的群众基础,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应运而生,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传统媒体有着雄厚的品牌意识,经济效益突出,其广告经济利益、平台社会影响力大等等,如电视媒介受众范围广,信息真实可靠,用户可信率高。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媒体受众越来越趋于老龄化,受众的用户多为中年人或者是老年人,他们不懂网络,不太会使用新媒介,因此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媒体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

2.网络时代的新媒体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之上应运而生的新媒介,例如移动通讯、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等。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充满着活力与激情,它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之上的一次延伸。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飞快,网络互动及时,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前日发生、明日见报的时间差,但是新媒体也存在着各种弊端,新媒体信息传播虚假性不断出现,各种造谣、丑化、虚构等事件不断出现,负面现象是新媒体时代网络监管不到位所引起的。

3.网络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需要融合,需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互联网时代是信息高速集聚与传播的时代,传统媒体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传统媒体无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弊端,所以借助新媒体可以加速媒体传播力度与扩大范围,增强信息的相互交流与互动,例如140字的微博短语,短短几句便可以说明信息,转发之快、传播之广是传统媒体所做不到的。但是,新媒体没有传统媒体严格的监管制度,在信息传播快的同时也存在真实性不稳定的因素,新闻典型报道和深度报道也无法全面展开,所以在增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时,也要增强全媒体时代的相互融合,扬长避短。

二、媒体发展道路中的机遇与挑战

1.互联网时代全媒体发展的机遇

新融合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互联网媒体时代的兴起。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媒体插入了更多的经济价值,突破了纸质行业的媒介弊端,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流通弊端。新媒体借用互联网,赋予媒体更多的广而告之的魅力,增强了媒体的多元化与经济价值,也加速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传统媒体拥有强大的受众群体,上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下到平民百姓、社会群体,用户多、范围广,但是传播速度却没有新媒体迅速,所以传统媒体可以借用新媒体的网络平台,增强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2.互联网时代全媒体发展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是虚拟网络时代的发展产物,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媒介手段,伴随互联网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融合媒体的发展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行业,需要突破传统媒体行业时间与空间的滞后性,新媒体行业需要增强新闻媒体信息的真实性,深度和典型的报道增强客户群体的受众范围,增强媒体行业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参与。所以,互联网时代下的新融合媒体需要不断吸取经验与教训,才能不断地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融合媒体发展趋势

新时代是网络的时代,是互联网的“高铁时代”,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需要有全方位的媒体做依托,融合媒体的发展需要借助互网这个媒介,才能更为高速有序地发展与进步。未来的全媒体发展需要借助行业的发展规则,针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如:传统媒体传播速度慢,客户趋向老龄化,缺少受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管理制度严格等;而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多趋向年轻化,用户之间互动频繁。《半月谈》《人民日报》《光明经济日报》等等报纸杂志,不仅有纸质的报刊,也已经出现网络杂志、手机客户端、微信公共平台等。电视媒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网络电视中,如CNTV研发的网络电视、PPS网络电视、QQlive、UUSee网络电视、数字媒体、云电视等等。多元化的网络电视与传统的电视台同步播放,扩展了受众群体,增加了与群众互动的平台,增加了客户群体,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因此互联网时代下的新融合媒体发展需要依据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各自特点,选择适合的媒体发展模式,创造适合互联网要求的新融合媒体时代。

参考文献:

[1]范明献.传统媒体对网络时间的舆论引

导.重庆科技院学报,2010.2.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第11篇

自新媒体诞生以来,在整个传媒产业链上,内容生产、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受众的媒体接触,使用和消费习惯,媒体技术和硬件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一切带来的是传播范式、传播规则、内容生产方式、内容分享范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同样,电视媒体在此背景下,原有的生存方式也不复存在,播出渠道和内容不再是电视媒体的专属优势,用户、终端的强势改变了广电产业的游戏规则。

因此,电视媒体的整体新媒体策略是与新媒体在内容制作、盈利能力、传播规则、受众接触、终端等各方面全面接轨和合作,用新媒体的传播范式来倒推改造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根据这些新媒体的特性对电视节目进行二次加工。比如BBC的记者在新闻一线采访向总部回传新闻素材时,是同步传向电视、广播与网站的,根据不同的传播渠道的特点,记者给予的是不同特点的内容,做到了从新闻采访素材的源头区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不同特点,这就需要对新媒体的传播范式和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运用。再比如新成立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由国际台台长亲自负责,国际台的记者、编辑同时也是新媒体的记者、编辑,新闻第一落点在新媒体。这就体现了该台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将新媒体终端置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最前端。

从上述新媒体战略理念和具体操作方式看,电视媒体只有在深刻理解新媒体传播特性、充分重视新媒体传播地位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模式,电视媒体才能真正地利用网络与终端了解到观众的需求,适应新媒体平台化的内容操作方式,获得网络融合、终端融合、内容融合时代的生存优势。

新媒体造就新服务,新服务开辟新市场

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互动性上,还是传播手段的多样性上,都远胜传统媒体。但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是以服务受众为旨归。因此我们可以说,新媒体本质上只是内容传输的一种新载体,它提供的是新技术和新服务。新媒体策略的关键点是用新的技术做出新的服务。我们所需要的是用新的媒体形式去开发新的信息服务,同时提高其他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广度。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新闻传播;微媒体;传统媒体;重构

新闻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新闻定义中的传播主要指“大众传播”,即职业传播者通过某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向大众人群传递信息的活动。随着“全球在地化”的深入和互联网文化的进驻,中国的传媒发展已与世界接轨,新闻传播已经发展到从最初的整体、宏大、秩序进入到个体、碎片、张扬的微媒体后福特主义阶段,个体意义上的事件性和参与性已经成为微时代的显著特质。当微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现出积极生长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亚文化趣味的征引和消极的时代症候,这些都给传媒工作者和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笔者在本研究中试图通过微媒体和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特质及关联性,探讨微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发展规律以及重构机制。

1.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及显性特质

在人类信息传播的发展历程中,新闻传播以权威性、时效性、真实性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性始终占据着传媒的高地。新闻传播的载体和途径从广义上分有两种方式,传统媒体和微媒体传播。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媒体而言的,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文艺样式(包括报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即使在微时代得以正式具名的维度下,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仍然在信息内容生产、深度专业化报道、资源配置、机构规模、行业主导权及权威性等方面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和鲜明的特点。

1.1强大的新闻信息内容生产能力以及高质量、标准化的专业制作团队

国外一项名为《在线读者行为报告》的研究表明,选取数百万博客和社会微媒体网站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80%以上的链接都以传统媒体机构为信息源。实则是说当今炙手可热的微媒体传播平台内容的生产能力还是有限。由于中国的媒体机制形态(微媒体在新闻上的采编权相应受限),这种现象在中国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的传统新闻媒体机构有着庞大的规模、优秀业务能力的记者和采编人员、一定区域内最专业顶级的制作设备,这些配置都决定了传统媒体在新闻制作领域的高质量、高标准以及无法撼动的资源优势。

1.2高水准新闻信息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提升能力

相对于时下微媒体为受众提供的“信息快餐”,传统媒体固有的资源厚度在全面调查、深度挖掘、后续跟进等方面具有其后发优势的显著特点。

1.3悠久历史下积累的新闻品牌知名度以及资源优势带来的权威性

传统新闻媒体机构大多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期间人类社会经历过战争、经济低迷和衰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等多次各领域的剧变,传承至今的新闻媒体在公众心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这一特点造就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权威性以及真实性。

2.微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角色扮演

什么是微媒体,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我们用的微博、微信,其实不然。“微”是相对于“宏大”而言的,而微媒体所代表的个体、差异、多元是相对于福特主义阶段传统新闻媒体的整体、秩序、统一而言的。表面上微媒体来自于对“微小、平凡、时效、自由”为表征的新媒体文艺式样和社交传播方式(博客、微博、论坛、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的点题,但实则是对网络文化日渐渗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细节,且促使人们用互联网的思维表达去看待世界的总结。微媒体的时代是一个后福特主义文化态势在城市社会中得以广泛深度发展的时代。而微媒体新闻的正式具名,更可以看作是互联网文化更大范围地进驻人类社会生活核心场域的标志。这使得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新闻传播与世界、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的多元关系。这种多元关系使得微媒体新闻传播的特征更加凸显。

2.1传播内容的个性化、碎片化,传播行为的去中心化

方兴未艾的微媒体时代赋予了现代普通人进行传媒艺术创作和传播的条件,新闻传播的概念被扩大化,而“微”所指向的是一种个体的兴起,是以个人为单元、个体为终端的新文化思维与文化态势。用户可以针对任一新闻事件选择不同的视角和出发点进行和评论,并且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去中心性、碎片性。在微媒体传播的维度下,新闻传播的媒介议程设置及新闻价值的判断更趋向于多元性、灵活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为代表的后福特主义艺术话语。

2.2传播架构的超级链接化带来的迅速时效性

借助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个体有条件全天候、全时段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及评论新闻事件。这种时效性有时甚至达到了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传播就已经同时实现的程度。这都是人类进入微媒体后福特主义阶段以来一以贯之且积极增长的文化生态之一[1]。

2.3传播频率的几何级数化带来的高覆盖性

微媒体新闻传播从首位者开始就以指数级方式扩散,这种原子裂变的传播方式可以使新闻信息在极短时间内覆盖全网。正是微媒体平台新闻传播的这一特质,赋予了新时期新闻传播彰显人类文化传播范式重要变革的价值。

2.4平等交互带来的及时纠错性

在当下以交互为核心精神的web2.0时代,各阶层民众在互联网平台上享有平等的信息权。这种交互平台可以接收来自不同群体阶层的观点及声音,有利于还原新闻事件真相和综合客观评价,对于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能够起到纠错效果,体现新闻的真实原则[2]。

3.微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交互发展的异同及优劣势

在新闻事件发生和过程中,微媒体和传统媒体都以新闻事件播报的真实性、时效性作为主要追求目标;都需要对新闻事件本身及其发展过程进行跟踪、评论和深度挖掘;都受当下传播营销学影响体现出明显的亲民化倾向。微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固有的媒介议程,其时效性、广泛性、互动性、参与性等积极因素客观存在,但这种“我既媒体”弱化媒体把关人的“公民新闻时代”有其固有的亚文化征引和消极价值观等时代症候,如新闻信息量大但良莠不齐(虚假新闻、炒作新闻、无效评论);公信力不足可信度低;新闻选题规范化、专业化偏低等。而与之相对的传统媒体新闻在时效性及广度上略显逊色,但其优秀的品牌知名度、丰厚的资源配置以及强大的信息内容生产力造就了传统媒体在新闻制作上的高标准专业化、深度挖掘剖析的持续化、真实权威的引领化、舆论导向核心价值的建构化等优势。

4.微媒体与传统媒体交互立体化发展下的新闻传播重构机制

新闻传播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微媒体与传统媒体是这个时代新闻传播的共同载体,微媒体思维模式的大范围进驻虽然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微媒体的发展速度及现状并未跨越人类生物学的一个代际尺度,中国新闻传播场域中依旧是微媒体和传统媒体并存的格局,二者融合实现全媒体新闻传播战略是历史的必然,这体现了全球格局、在地路径的整合传播意识。

4.1传统媒体和微媒体在新闻传播上实现交互借鉴

为增强媒体竞争力,各大传统媒体均开设了网络版、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抢占新闻先机。但微媒体平台不是摆设,要积极开展平台互动,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真实地参与到新闻本身,此时个体所体验到的代入感和认同感都有利于新闻本身的关注度提升。另一方面微媒体要尽可能地规范新闻选题和内容的范式,加强与权威媒体的合作,引用主流媒体的视频、声音、图片等资料提高自身公信力。

4.2传统媒体应通过价值观导向引导微媒体建构良性新闻传播环境

微媒体新闻传播的特质决定了其传播中的负面信息及虚假新闻会以几何级数化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给公众生活和核心价值观造成严重的影响。传统媒体此时应发挥自身权威性、舆论价值强的资源优势,引导、协助微媒体完成新闻的筛选,建构和谐的新闻氛围。

4.3.传统媒体和微媒体建构交互立体化的多维新闻传播空间模式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传统媒体和微媒体应有效地结合,微媒体由于时效性强的特点可以担任新闻事件第一时间的报道,抢占新闻先机。传统媒体因为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强而随后以更充分的策划、采编、制作,更全面、更有深度、更有连续性的报道,并在报道中纠正负面虚假新闻,引导健康的价值观取向。整个过程中力争做到新闻传播的多场域、多类型、多层面的交互立体化播报模式,建构多平台融合的全媒体战略。今年的“两会”报道期间很多主流媒体开通了网络上流行的直播间,题为“直播两会”;前段时间央视《新闻联播》推出的系列专栏“点赞中国”,这些都为传统媒体与微媒体相融合借鉴提供了颇有裨益的案例参照。赛博空间下的新闻传播已由单向线性传播转变为交互立体化的多维网状传播,怎样更好地体现当代新闻传播的文艺修辞能力,是“全球在地化”语境下中国传媒发展的核心场域。应充分利用各媒体平台的优势进行交互融合与重构,共同营造全媒体新闻传播的新世态。

参考文献

[1]黄洁沁.刍议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5(10):36-38.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第13篇

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优势

1 信息来源多样化

网络具有较高的信息开放度性和资源共享度,网络传媒以全世界海量的信息存储为内容,建立起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其以全世界网民群体为受众,信息的接收者亦是信息的者和传播者,这种信息共享机制大大扩充了信息的来源与丰富程度,尤其在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上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网格技术”和“云计算”概念的提出,网络传媒的这种优势表现越发明显。

2 信息模式立体化

网络传媒以互联网络为传播载体,借助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在信息传播内容、形式、结构以及友好性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集成效应,并在信息表现形式立体化传播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网络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元素于一体,使信息传播更加充实、直观、富有吸引力,因而这种立体化的信息传播方式颇具有革命性。

3 信息传播即时化

传统媒体囿于新闻审查制度和技术手段掣肘,信息的与更新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受众日益迫切的信息时效要求。相比之下,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上更具有即时性,网络媒体以“毫秒”为计算单位,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即时新信息、更新旧信息,在信息的即时传播方面表现优秀。

4 信息传播交互化

网络传媒采用信息双向互动传播机制,信息的者不再享有唯一“特权”,与所有网媒受众一并成为平等的信息传播主体。网媒受众不仅可以自由信息资讯,亦可进行自由的批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舆情监督功能。网络媒体这种交互式传播模式蕴含了天然的民主亲和力和自由召唤力,构成了对传统媒体的致命冲击。

传统媒体日益消解的现实发展趋势

1 以报纸为代表的平面媒体

报纸以纸媒形式第一次记录和保存了历史发展演变,为新闻、文化、信息、资讯的传播提供了起点和平台,在世界传媒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传播作用。但在互联网络飞速发展、信息资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人们对信息的时效性和多样性要求越来越严格,以报纸媒体为代表的平面媒体原有优势已经被立体媒体所打破,已成衰落趋势。

首先,报纸单纯以文字播报为主,辅之以图片新闻,在报道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只能采取单线程、单向度播报方式,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媒介友好性较差;其次,受报纸版面限制,报纸所传递的信息量亦有局限,版面的有限性与受众日益增长的海量信息渴求不能满足成为当前纸媒发展的主要矛盾;第三,报纸新闻的时效性在网络媒体面前“捉襟见肘”,报纸无法及时更新信息,时效性差的缺点最终将其推向“悬崖”。此外,报纸发行量在数量和地域上的限制、发行成本的增大,导致其传播效果影响范围日渐萎缩。

2 广播媒体

电视、网络媒体未普及前,广播媒体在社会中占有重要一席。一方面,广播受众对象广泛,无论各阶层、群体,都能从广播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点;另一方面,广播传输信息具有速度快、功能多样、感染力强、流动性强等特点和优势。但随着电视等音画媒体、互联网媒体的崛起和发展,传统广播不可避免地受到根本性打击。

首先,广播只有声音,没有图像画面,因而容易分散受众的注意力,且难以维持受众持续的兴趣点;其次,广播新闻主要以声音传播为主,在视觉上不能做到直观、生动,而在采集上也不易记忆和存储;此外,广播亦采用线性的传播方式,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并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因素的制约,收听质量难以保障。

3 电视媒体

电视媒体从诞生始即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从单纯通过视觉、听觉获取信息革命性的步入视听同步接收、获取信息的新时代。电视节目的丰富性和时效性也满足了大多数受众的信息需求,人们足不出户便能知悉国际国内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大事。但在网络新媒体的攻势之下,仍存在难以克服的不足或弊端。

首先,电视新闻受节目时间的限制,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段传播“被选择”的信息,观众缺乏选择自由;其次,电视媒体与报纸、广播一样,也是线性传播方式,不可反复观看,亦不可自由存储;第三,即时的新闻资讯往往是以字幕的方式在屏幕下方映射,使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即使时效性做到了迅速,但在内容方面失之全面。

传统媒体寻求“突围”的未来发展趋势

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的“合围”之下,其自身优势随着网络的跨越发展逐渐被消解,“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更有甚者提出传统媒体“消亡论”。但应看到,传统媒体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演进,必有其坚韧的生命力,新媒体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固然难以阻挡,但这并没有给出足够的论据证明传统媒体将被新媒体完全代替。在一个新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总是会出现相应的危机,但危机不意味着消亡,反而是一种变革自身发展思路的“机遇”。传统媒体若想在网络时代不被淘汰,其唯一自我拯救的方法即是通过自身与网络的融合,借助新媒体传播方式,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

1 突出个性特色,增强传统媒体的新颖性

由于技术的原因,传统媒体一般表现为泛大众化,缺乏对受众的合理细化和科学分类。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当将发展趋势定位于面向个体本身。个人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定制自己所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换言之,对个体受众来讲,其最终接收到的信息可以普遍性的,也可以是特殊性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从而彻底改变受众被动阅读、收听、观看无差别的“被选择”信息内容的传统媒体传播现状。

2 突出主动选择,增强传统媒体的互动性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个重要且明显的区别是,在网络媒体上,人人都是作为信息的主动收集者和者,人人皆可选择收听观看自己所需的信息,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可以参与节目的投票,还能对信息进行检索甄别筛选。这事实上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新闻的局限性,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切实改变过去“主导受众型”,变革为“受众主导型”,赋予媒体受众以广泛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3 丰富媒体内容,增强传统媒体的多样性

传统媒体应借助网络载体,充实媒体节目内容,丰富媒体表达方式,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内容即时、拓展深化,从而使信息内容变的丰富而鲜活。从理论上讲,借助网络这一强大的载体,传统媒体完全可以收纳全世界的信息资讯并加以存储、、传播。除此以外,在增大信息容量之余,还应借鉴新媒体“便于检索”的特点,移植在传统媒体上,让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调取存储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与便捷。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困境;途径;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引言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将会催生一种新的媒体力量,它会在多个层面影响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其将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并为此做好准备。近年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不仅引发了学界、业界对融合的思维方式和融合实践的争论和探索,而且政府层面对融合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作为对媒体传播效果最终检验者的受众在享受现有媒体融合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对媒体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寄予了较高的期望。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困境

(一)现有媒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不能适应媒体融合的步伐。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滞后于媒体融合的实际需要,而一些具有新媒体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又缺乏对传统媒体的深度认知。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在技术层面缺乏有效的衔接。其原因在于,现有新媒体核心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大多来自于纯粹的计算机通信行业,而非来自媒体从业人员。这就导致传播媒体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认知和把握滞后,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媒体融合理念的科学定位及清晰的现实发展策略的制定。

(二)传统媒体未能充分借力新媒体。从简单复制到互动借力,媒体融合始终是以传统媒体为主,新媒体仅被作为传统媒体延伸和圈地的平台,从人员管理到内容制作,并没有真正被作为独立媒体来管理和经营,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内容制作,都没有突破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范围。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借力发展的意识不强,不善于借助市场上已有的成熟技术、平台、渠道、手段。此外,由于受自主研发的创新能力限制,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媒体还不能有效顺应新媒体发展技术,从而逐步搭建自己的平台、开发自己的应用、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这就直接导致原有受众群体逐渐转移、市场份额萎缩、广告收入下滑、舆论影响力趋弱。

(三)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最终目标不甚明晰。最终目标不明晰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媒体技术发展速度远远超越媒体业界的认知能力,学界对新媒体不断发展出来的新形态的研究也滞后。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或阻碍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理念和实践。由于受现有媒体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影响以及媒体融合理念模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仍然处于明显的“两张皮”状态,即传统媒体强大的“公信力”和“专业化”与新媒体粗糙的信息制作内容及快捷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未有效融合。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传统媒体在强大的新媒体侵袭面前防不胜防的局面,而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浅层化和低下的公信力也并未因为媒体融合而有所改观。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途径

(一)借鉴新媒体的优势。随着手机的普及,过去体积较大的收音机如今被智能手机所取代,但手机网上下载该去往往要收费,而广播拥有大量的音乐资源,且提供免费的新闻和歌曲,不但可以克服传统官博稍纵即逝的特点,还可以跨越时空闲置,扩大传播范围,增强广播媒体传播效果。

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来看,二者在融合的过程中既要保留各自的优势,也要在各自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相互借鉴。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实际,二者的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的优势,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传播快速性的特点;二是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采用新媒体传播载体的优势;三是传统媒体应借鉴新媒体传播范围广泛的优点。

(二)充分发掘各自的优势。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为了取得积极的结合效果,应充分挖掘传统媒体的优势,学习商业网站,提高影响力和服务效果,增加专业频道,打造受众服务平台。目前,网站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有效平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应该立足自身的实际发展,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总结发展经验,分析发展形势,提高自身水平,实现共同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互为依托,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各自优势,在融合过程中只有二者互为依托,才能保证二者的整体发展质量满足实际需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充分发掘自身优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发展中优势比较突出,只有充分发掘自身优点,才能提高二者的结合效果。

(三)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队伍建设。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媒体不仅要在业务上推进全媒体人才培养,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用人机制和人才管理体系,还要从思想上培养一支观念科学、导向正确的新闻人才队伍。新闻工作者要建立“三个自信”,即:十后,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种自信是要建立在深刻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深入一线、扎根基层、读懂国情、坚定信念,始终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使命。信心坚定了,导向正确了,新技术、新媒体才会真正成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的助推力。因此,在融合发展道路上如何抓好队伍建设,是值得传统媒体深入思考的命题。

(四)提升从业素质。传统媒体有强大的信息产品专业制作能力,这种能力不可能速成。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形态,但不要丢弃传统的新闻理想和新闻专业主义,放弃了这些,就相当于忘记了回家的路,忘了出发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人的融合。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新媒体的意识和思维,更要有全媒体信息产品的生产能力,整合信息资源,重组生产流程。

总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结合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法相,而新媒体也要结合传统媒体的优势,二者共同结合,使新旧媒体能够充分为广大受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新月.从现时代特征出发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D].华东理工大学,2015.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范文第15篇

一、全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特点

信息传播离不开一定媒介,不同媒介会影响信息传播。同传统的大众媒体相比,全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公众高度参与与互动

网络媒体是全媒体时代的基础性媒体,所以媒体融合的本质就是传统媒体的网络化和网络媒体的普及化。交互性是网络媒体最主要的传播特征,其本质是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及其所引起的传播主题的泛众化。交互性特征使网络媒体由他媒体走向自媒体,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消亡,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网民实现了传播权利与传播义务的统一。在传统媒体占统治地位时期,媒体传播的单向性特征使得传播者与接受者分离,传播信息成为传播者的专业责任,而接受信息则是每个接受者的公民义务,传播权利与传播义务的主体呈现出对立化特征。网络媒体产生以后,传播权利与传播义务主体性走向统一,网民成为网络媒体的传播主体,传播信息和接受信息成为每个网民的权利与义务,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权也越来越大。媒介之间的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也具有鲜明的公众性。

(二)传播空间的全覆盖

媒介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媒介技术的传播特性决定了社会类型形成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如果说人体媒介、器物媒介等原态媒介是农业社会形成的前提,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大众媒介是工业社会形成的基石,那么互联网则是信息社会形成的基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普及,推动了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进行转变;而互联网的全球化特征,则使信息能够覆盖全球,使传播具有国际性。媒体之间的空间竞争不仅表现在媒体的国际化空间,而且表现为媒体的全程化场域扩张。媒体的传播场分为私人空间、家庭空间、休闲空间、移动空间和工作空间等五种类型,传统媒体的重点覆盖场域是家庭空间和工作空间,随着 “生活圈媒体”等媒体概念和形式创新,私人空间、休闲空间和工作空间成为新兴媒体重点传播场域,因此,全媒体实现了无缝式全场域覆盖,甚至逐渐消失了私人空间、准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的传统界限。

(三)传播时间的不间断

由于时间和空间对传统媒体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够在传统媒体上展现出来。数字技术和播存技术所带来的网络媒体储存空间的无限性低成本拓展,使得网络媒体成为全时间媒体,既可以实时传播,也可以延时传播。因此,对于网络媒体来说,时间与空间不再是限制其信息呈现的限制性因素,网络媒体真正实现了全时间传播。形成了即时性传播、延时性传播和共时性传播 “三位一体”的传播格局。即时性传播是指媒体与受众交互的即时性,延时性传播是指受众内容选择的随意性,共时性传播是指媒体内容传播的实时性。即时性传播、延时性传播和共时性传播使得受众由不“在场”向在“场”进行转变,这减少了媒体传播的环境信息损失,使得媒体传播更具现场气氛。

(四)传播主体的个性化

传播主体个性化是竞争的必然。当前,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呈现出细分化的趋势。具体说来,这种细分化就是以细分市场赢得受众,通过别具一格满足特定群体的受众,从而确定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也必然要有自己的 “杀手锏”,即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是媒体功能成熟化的表现,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传播主体个性化,也是媒体发展的必然。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传播者,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判断选取传播内容,按照自己的表达方式传播信息,在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同时,形成了富有个性的丰富的传播主体群体。

二、全媒体对播音主持人才的能力要求

播音主持人才是主要的信息传播者之一,在具备播音主持所应具备的采、编、播等基本能力之外,在全媒体环境下还应具备以下能力:

(一)信息筛选评论能力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以往那种只会见字出声的播音员、主持人不再受到受众的青睐。能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的,富有特色的,有观点、有姿态的播音主持人才越来越受到受众的欢迎。当今世界,缺的不是信息 ,而是观点。不论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这样的传统媒体,还是以网络、微博 、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都是新闻信息的传播平台。置身在这样大的信息世界中,受众只会感觉信息太杂,而不会觉得信息太少。因此,受众需要在信息世界中梳理一些重要的、适合他们的信息,或者是通过某些信息的传达来体现一种看法,最好的传播模式莫过于主持人或播音员担当评论者的角色,能在极短时间内快速组织语言,并表达出富有个性的见解。

(二)驾驭新媒体能力

在全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共享性和免费性特征,使得受众成为传播主体,传统媒体的发展开始依赖于新媒体,而传统媒体的发展也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譬如,湖南、江苏等卫视的营运就是建立在新旧媒体的融合之上的,电视、网络、手机在互动中成为一体。而全国各电台也基本上都要借助新媒体的辅助作用,大部分的节目都有微博、微信等平台,一些电台还在网上同步直播。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媒体人员,不仅要会写作、会采访、会编辑,还要具有驾驭新媒体的能力。驾驭新媒体,就要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特点、新媒体的技术特点及传播规律。

(三)坚实的专业能力

在全媒体时代,网民成为传播市场的主体,那么在全时空传播时代,播音主持人才的专业分工和社会分工应该如何转变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曾提出了“时事顾问”、“信息管家&rd quo;和 “意见领袖”的新职业观,他强调新闻传播人才的职能是由信息服务转向意见引导。但是随着网络应用形式的不断丰富,网民的媒体使用行为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网民成为网络传播的核心主体,由网民自身发现信息、验证信息和分享经验。与此相对应,播音主持人才的专业职能将向意“见领袖”进行转变,专业化的信息筛选能力、专业化的深度报道能力和专业化的时事分析能力将成为播音主持专业核心的专业能力。

三、全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人才的能力培养

(一)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

这是一个求新、求异的时代,求创意、拼独特是这个社会的显著特征。贴近时代前沿的播音主持专业,也必然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如今,广播电视频道、栏目的细分化,使频道、节目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专业特色。譬如,法制节目、体育节目、女性时尚类节目等层出不穷,这势必要求主持人也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不一样的播音主持风格。而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都只侧重本专业的课程教育,很少针对学生兴趣 、特长等进行分门别类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只能先尝试客串各种类型节目的主持,短时间内很难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媒介融合的形势使得传播者需要个性化,作为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高校,应该适应媒介融合的形势,更新教学观念,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区别于他人的典型特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是人性化的、有人文关怀的,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譬如,个性开朗、思维活跃、能言善辩但是语音面貌不佳的学生,在培养上可以偏向于现场报道、外景主持等;对于声音条件较好的同学,可以偏重于新闻播音训练。

(二)重视对新媒体的适应能力

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微电影”、“微电视剧”也占据着我们的视野。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这些新兴媒体,但作为从事信息传播的专业人才,必须从更高的层次上要求自己。因此要认识这些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规律,能担当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引领任务。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应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自己策划节目、采访新闻,制作微“节目”。教师可利用演播室条件让学生多模拟在镜头前的播音主持状态和现场报道能力。

(三)重视对学生评论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评论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重视课堂评论能力的训练,一是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重视课堂评论能力训练,在训练内容上要重视取材的新颖性,要和全媒体的时代环境相适应;在训练方法上,要提高效果。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就是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任何节目类型的主持人都应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在气质,在节目中才能迅速调动头脑中储存的各方面知识,做到“一语破的、入木三分”。在播音主持专业语言表达教学中,即兴评述多为张口就说。但事实并非如此,能出口成章自然好,问题是目前学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即兴说话是需要肚子里有货的,因此内在的文化素养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尤其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计划地扩大阅读量和阅读面。

在全媒体背景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媒体格局下,专门针对广播和电视培养的播音员与主持人队伍,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涌现的新媒体以及各媒体逐渐走向融合的新媒体环境的需要。适应全媒体的新形势,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在充分认清全媒体的特点及要求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模式,以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优秀播音主持人才。

参考文献

[1]莫凡.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人才需求与教育 [J].理论导刊,2011(7):45-46

[2]李雪.全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研究 [J].新闻知识,2014(7):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