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

风险规避的措施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 措施 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 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 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 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 措施 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 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 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 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 措施 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银行贷款;风险转移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与融资风险管理

1.融资风险分析

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分析有利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减少融资过程中给企业带来的一系列损失。首先,中小企业最常用的银行贷款融资业务带来的风险。由于利率、汇率、融资条件等筹资条件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和损失的可能性;其次,发行债券融资风险。由于受债券发行的时机、还款方式、时间限制、票面价值、发行价格等因素影响,运营过程中,哪个环节都有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损失;再次,股票融资风险。股票发行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发行数量、融资成本过高、租期内利率变化风险等。

2.融资风险的识别

首先,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受债权人的道德品质和债务人所处环境影响;其次,利率风险。借贷的期限、风险、流动性、物价水平、宏观政策等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市场利率波动;再次,流动性风险。主要原因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配置不当。

二、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

1.国家宏观政策原因分析

(1)经济运行周期的不同。时下经济运行带有一定的波动性。而这种波动需要经历几个阶段。如经济复苏、经济繁荣、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几个阶段的循环。因此,企业的融资和投资等活动都会被经济的周期波动影响。

(2)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生存和未来发展有着连带作用的影响。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不断深入,企业筹资领域和范围逐渐扩大,融资的数量和额度也在不断增加,融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3)体制因素分析。企业融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与体制因素的限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我国上市公司中,各行业垄断型企业占据了很大空间,其中部分公司的经营效益也不尽人意,而留给一些发展高科技速度快、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范围很小。

(4)业务技术因素分析。目前因受技术条件和研发能力的限制,尖端技术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相对匮乏,而这些因素在中小企业中又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造成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因技术落后而带来的技术性风险。

(5)不同行业领域分析。因受各个行业不同特点的影响,不同行业的盈利能力、行业周期、淡旺季等不尽相同。

2.微观因素分析

(1)融资方式选择不当。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天使基金、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风险投资、集群融资、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等。融资方式的不同造成融资难易程度、资金的周期和成本也不尽相同,进而对企业的约束程度也不同。如果融资选择模式不当,无形中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和收益的减少,也会不同程度增加财务风险和其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融资结构不当。企业融资主要有融资来源结构和融资期限结构两部分。首先,融资结构主要考虑目前企业融资资本结构的组合,是综合资本达到最低限度;其次,要考虑资产结构相匹配,使企业处于有可能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3)企业债务压力过重。如果企业负债超过一定比例会造成企业财务危机。一般企业在瓶颈阶段为了规模相应会扩大投资和融资机会,就不可避免的进行超过行业规定的惯例50%负债率经营,企业负债率不断提高,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日渐脆弱,导致企业潜在支付危机随时爆发。

(4)运营管理风险。主要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由于对市场的判断存在不确定性,无形中增加风险的发生,如营业收入和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和股本利息。

(5)财务控制能力。首先,对资金管理缺少控制,将短期资金用于长期计划,导致财务风险陡增;其次,我国目前的市场是买房市场,企业普遍存在库存和滞销,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机会和销售额,一般会采用赊销方式,造成大量应收账款的发生几率,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造成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进而产生财务危机。

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1.风险管理信息收集。首先,企业应全面收集与本企业经营风险相关和相关企业(如经销商、供应商等)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与本企业相关的信息预测(如国家政策取向、法律法规、高科技发展方向等),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筛选、对比、分析、存储等;其次,在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方面,还需要分析国内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政策以及运行预测,尤其是在本行业以及相关行业内,国家对此政策、法律法规、技术创新的信息。

2.企业融资风险评估。首先,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确定风险评估的方式,尽可能采用定量的评估方式进行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价。其次,通过分析预测损失发生的概率和幅度,尤其是评估融资后果对企业影响进行预计,通过分析,准确预测损失概论和损失幅度,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再次,制定风险管理的管控策略。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幅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指标,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

3.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企业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方案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业务流程、所需的资源、关键性指标等,在事故发生时,怎样控制损失继续扩大,从而达到降低企业风险损失的目的。

4.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和预警系统。首先,制定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如企业重大风险、重大事件、企业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关键点,对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形成风险评估、风险预警机制、风险管理策略控制、关键性控制活动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控制。

参考文献:

[1]武艳,张晓峰,张静.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仝玲玲.中小企业市场营销风险管理评价[J].速读.2015,5.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风险;风险成因;规避措施

中图分类号:U469文献标识码: A

矿产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矿产资源中包括人类生活和生产使用的能源、工业原材料和农业生产材料,甚至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资源都源自于矿产资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显著增长,资源成为了人类的首要问题,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对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矿产的勘查和开发时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保证发展机制的长期有效,实现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保护同步进行。

一、矿产地质勘查技术原则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比较的复杂,技术含量比较高,因此进行此类活动时要遵照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对整个地质勘查工作进行合理科学的知道,这对促进整个勘查工作的顺利完成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1.不断创新勘查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成为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对勘查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能够保证勘查活动更好的进行,同时保证环境保护理念的才能更加的深入人心,因此对勘查的技术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保证在地质勘查工作进步的过程中,其环保型、创新性不断的增加,对找矿的技术等进行不断发展,对其信息化建设不断的加强,对人才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地质勘查工作更好的进行。

2.扩大合作领域

进行勘查的过程中,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国内资源潜力要进行充分发掘,与国外企业的合作要不断的加强,要保证地质勘察不断的成熟,保证国内资源的开发,保证其能够适应资源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需求。

3.遵循规律合理布局

土地是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对象,寻找矿产和资源是其主要目的。但是在地质中资源分布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人口分布、地质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利用等方面保证勘查工作的合理布局,保证勘查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矿产地质勘查风险和成因

进行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过程中,由于气候多变,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进行勘查的过程找那个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有的情况甚至导致勘查工作的失败,只有对勘查中的分析进行具体的分析,对出现风险的原因及西宁分析,才能找到规避风险的办法,保证其能够有效的实施。

1.矿产地质勘察行业的管理职能不够明确

如今,加强地质勘察行业的管理是矿产行业需要重视的问题,然而,政府并没有授予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矿产地质勘察管理的职能,法律上也没有规定政府能够对地质勘察行业进行管理。管理主体和目标不够明确,影响了地质勘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矿产资源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矿产资源的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矿政管理人员上的配置不够合理,管理人员的数量少,而且专业素质不高,通常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导致管理规范无法得到落实。

3.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因为技术原因导致的,属于自然风险的一种,在地质勘查工作不断进行的过程中,千层的资源会逐渐的被开发,因此深矿区就成为矿产资源开铲的新目标,但是深矿区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目前我国的勘查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深矿区中无法适应,勘查的风险就会提高,技术风险就会加大。

4.经济风险

经济体制变革可能会导致经济风险的产生,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在不同的矿床地质下,地质勘查收益会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其输出值和输入值会产生很大的偏差,矿业经济就有可能造成退步,有的矿企就会面临破产的情况。

5.市场风险

出现市场风险时,对矿产资源的市场价格长期或短期的波动都有可能导致出现风险,但由于价格的波动存在不稳定性,因此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就会无形中生长起来。

三、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规避措施

1.加快技术创新与应用

对其存在的风险要进行有效的规避,看就要对所勘查的地质项目的研判技术进行应用和创新,根据具体的矿化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在现有地质工作程度上,对矿床的规模控制、矿化强度、各种示矿要素要进行综合的提取,保证对其找矿的前景做出科学的预测,对其具体潜在的价值要进行挖掘。进行地质勘查项目的研判时,要保证其有投资开发的价值,确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同时,对相关的勘查技术要进行创新和应用,具体勘查的过程中,相关的各环节的量化标准要按照具体严格的要求进行,避免出现因人为出现的风险,对风险要进行有效的抑制。相关的勘查技术规程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这样才能实现真正风险的规避。同时要保证具体的安全操作的流程等的创新,这样对可能出现的事故能进行有效的控制,进一步控制成本,保证其对经济风险的有效规避。

2.积极推进地质勘查市场化建设

目前地质勘探单位还是以国家拨款事业单位性质存在居多,这就造成勘查行业市场化不足,大量地质资料、技术成果、地质勘探信息都掌握在少数单位手中,技术、信息、资料的垄断,不利于勘查行业资源共享和风险规避。实际上,建立部级省级资料、技术、信息共享平台既可以避免行业重复投资,亦可以为新上项目获得规避风险的大量资源。同时,应积极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勘查业的资本市场、规范的矿产交易市场,尽可能降低矿产品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走势预测的不准确性。

3.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在政策方面,应规范矿业权出让和矿业开采审批制度,谨慎监管矿业投资者矿业开采进度,设置更严格的资质和行业准入门槛,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勘查力度并鼓励和拉动社会投入。避免地质勘查项目盲目上马,就要从提高矿业开采门槛和地质勘查资质门槛上下功夫。风险的源头是利益的驱动,国家应对矿业开发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加强矿产开发的宏观管理,提高矿业集中度及矿业产值。还要对地质勘查队伍资质进行严格审定,保存实力雄厚的力量,杜绝不具备资质的单位追逐利益而造成大的风险。

4.培养专业的地质技术人员

要想提高地质技术人员的素质,就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力度。矿产企业可以定期对地质技术人员进行开展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地质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还能够有效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地质找矿工作的顺利进行。

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行政结果公开制度,增加地理环境管理的透明度,确保管理的公正性。建立责任监督制度,明确地质技术人员的职责,对地质工作进行监督,一旦发展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改善。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进行实际勘查的过程中,对勘查的目标地点要进行及时的了解,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客观的分析,保证勘查技术的合格使用,对勘查的时间进行缩短,同时要保证勘查设备等的安全,为了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规避,这样才能保证矿产勘查的安全合理。

参考文献:

[1]刘玉.矿产地质勘查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21:90.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第6篇

摘 要 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加速,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复杂起来,特别指出的是涉及外汇使用或者大宗产品购销的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具有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抵抗风险的能力是必须的。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效果最后会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得到体现,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套期保值的风险存在形式,及探讨了套期保值的风险规避方式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 套期保值 财务会计 风险规避 应对措施

一、企业套期保值的风险存在形式

企业在期贷市场中运用套期保值的方法,可以转移出去价格不确定性的风险,从而可以达到减小或者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企业能正确认识套期保值中存在的风险,会更好地利用期贷市场。企业套期保值的风险形式可总结为如下几点。

1.基差风险

从理论上讲,基差风险具有一定的收敛性,由于到期日的接近,指数期贷价格和现贷指数逐渐趋向于一致,反之,如果期贷合约与保值期到期日不一样的话,就会存在基差风险。

2.逐日结算风险

根据期贷交易实行逐日结算和保证金交易制度,如果出现不利的变动,投资者可以将保证金补足到规定的标准。

3.投机风险

在交易上,套期保值与商品投机没有根本的区别,而商品投机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这样会使企业不严格执行套期保值方案,可能会带来损失。

4.市场交易规则差异的风险

其实,股指期贷市场采用的是T+0交易制度,但当前股市采用的却是T+1交易制度。由于投资者的指数套利中会出现现贷头寸不能当日对冲的问题,所以可能会导致套利交易的失效。

5.交叉套期保值风险

存在交叉套期保值风险的情况,就是套期工具与要保值的资产的市场不同或者股指期贷标的指数走势不完全相同。

二、套期保值财务会计风险规避方式

1.企业应定期对套期保值进行风险评估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风险的动态监督管理,并且对套期保值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来体现坚持规范运作的理念。在发生交易时,企业要认真检查自己每笔交易的资金情况和具体情况。这就需要财务会计人员协调好期贷和现贷以及其他资金的配比,并安排好企业的资金预算。

2.企业应加强对套期保值的信息披露

对此,第一步可以先改进传统会计报表的编报方式和结构;第二步可以一步步通过扩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来实现防范风险;最后一步可以从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表外进行披露。在套期保值会计中,会要求企业动态反映期贷头寸的情况,因此相关负责人可以根据及时了解的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安排生产经营活动。

3.企业应建立专业的套期保值团队

由于企业缺乏内部期贷专家,所以容易被误导参与场外的的交易。财务会计人员、熟悉现贷市场的业务人员和熟悉国内外期贷市场的投资专家组成了套期保值的专业团队,可以让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套期保值的可行性研究之前,对资金需求量和成本上进行预测,在套期保值过程中可以跟踪了解和监控盈亏与保证金的问题,在套期保值之后可以对套期保值业务进行核算,并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

4.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管理体制和风险控制体系

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没有及时发现交易员建立的远远超过了企业自身交易和生产能力的头寸,又或者是企业管理员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保值方案,导致国内许多套期保值失败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由主管部门干预,防止因为内部的管理不善而产生损失。

三、完善套期保值风险规避的应对措施

1.准确地评价套期保值的效果

评价达到套期保值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股票风险或者现贷经营风险的对冲和风险,即评价套期保值的效果。可以从期贷与现贷两个市场的盈亏相抵后的净值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这个方面,来看套期保值的效果。在新会计制度规定下,企业统一采用了的允许价值计量属性:1.在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分有效部分和无效部分两部分,有效部门计入所有者权益,无效部分直接计入损益;2.在公允价值套期中,套期工具不管是基础工具还是衍生工具,都会因公允价值产生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而且被套项目也会因被套风险形成的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并调整被套项目的账面价值。对于原来计入所有权益的有关损失或利得和原来确认的损失或利得,作为可以预期交易的被套项目,可以在负债或者金融资产影响企业损益的同期间转出,并计入当期损益。由于这一会计处理方法,使因市场因素变动引起的价值变化能够在同期实现得到了保证,并且能够实现同期相抵,及时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体现出套期保值的经济效果,更能够动态的反映期贷寸头的套期保值经济效果。

2.根据需要建立套期保值的应急处理机制

由于市场形势的逐渐变化,会时时刻刻影响到企业套期保值的效果。根据套期保值的最终目的就是想要收益大于风险,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常见的事情就是出现风险,所以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及时有效地应付套期保值头寸的不利变化,企业必须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为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首先为了在遇到风险时做好必要的准备,要建立判断标准,并做好调查情况和准备;其次根据普通的投资者不容易把握套期保值的交易价格什么时候达到极点,还要确定止损与止盈点,假如行情较大时,期贷价格就会严重脱离现贷市场价格,所以不管是向有利或者不利的方向发展,为了能够帮助你赚取之间的差价,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或者锁定利润,企业要确定止损和止盈点,并平仓止损或者止盈。风险控制人员应实时盯市,如果发现达到了止损止盈点,就应该严格监督操作人员平仓。

参考文献:

[1]姜昌武,卢赣平.套期保值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9.

[2]中国期贷业协会.套期保值与套利交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3.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热力管道;伸缩器;施工;风险;规避

1.对热力管道的介绍

作为输送蒸汽或过热水等介质管道,其在受到这些介质的过高温度、强大压力、较快流速之时会受到较大的膨胀力和冲击力。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给外注意到材质、伸缩补偿、支吊架、坡度、以及排水、疏水、放气等的安全,唯有这样才能保证管道的安全性。常用材料:高压蒸汽管道一般采用无缝钢管,一般热水采暖管道采用焊接钢管,都应该具有耐高压、高温特点。热力管道有以下七大特点:媒介温度较高;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的温差较大,导致管道的热胀冷缩较为严重;管道导热体热量损耗较大;热水中所含有的气体会从管道中溢出,因此必须增加排气设置;当热的媒介停止输送时,管道有胀裂的危险;从管道中溢出的凝结物会对管道有损伤作用,应增加排液设置;为避免热量损失,应增加循环设置,对热量进行回收。

2.安装和施工

主要有五个步骤:架空热力管道的安装、独立架空敷设的热力管道安装、地沟敷设热力管道的安装、直埋热力管道的安装、试压、吹扫与绝热的检查。

3.热力管道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风险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现场的线路较多,因此经常会出现落点、触电事故;施工中的通风问题容易忽视;照明问题,经常会照明强度过高或者过低现象的出现;施工洞内容易残留易燃易爆物品,很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土体的开挖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塌方事故;施工材料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碰伤、砸伤人,尤其是钢架结构;注浆施工的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不能及时排放;大型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4.规避措施

防护、通风、光照度要求:应随时对支护惊醒观测,利用已有经验,返现问题及时上报,立即采取措施,对这些设备进行有效防护;竖井旁的围栏>=1m,堆料距井边大于1m ,不得对机械进行超负荷使用,各种手动或者自动设置要经常进行检修;整齐平稳的堆放材料必不可少,此外还应远离电源,易燃易爆物品不得摆放在施工洞内,加强施工洞内的通风,井下的光照强度不可过强。

土体开挖:施工前应有专人负责,确保可行后在动工;分层开挖时应该注意土层的稳定性。

钢拱架支撑施工要求:搬运之前应该将钢架固定牢固,专门派人负责指挥,可使用一些锚杆和钢筋增加其结构强度。

喷射混凝土施工要求:施工前确保一起的各个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加护防尘罩、眼睛、手套等防护措施。注意喷射方位,避免各种作业之间的影响,同时也应该避免给其他信号对仪器的影响。混凝土喷射后,应随时注意,当发生裂痕是应及时撤离。

注浆施工:操作人员做好防护工作,经常检查机械,注浆孔口压力不得超过0.4MPa,发现注浆问题时,应及时对其进行拆卸,施工之前注意对周围人造成的影响。

加强制度化:安全的保障体系应该更加健全,领导要以身作则,工作应该制度化,切实履行施工之前的安排工作,严格按照制度施工和管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要牢牢把握,在实际施工中也应规定出详细的施工流程、细则。另外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必不可少,安全交底,施工队要逐组学习这些规章,详细学习,没有盲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安排专员进行检查,坚持每周不定期的检查和学习,交班要规范,严格执行。建立审批工作要细致 ,并督促施工严格执行,特殊岗位要持证上岗,实行生产与利益挂钩制度,激发职工的干劲。

5.关于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高风险预防及其措施

(1)与电路有关的设施,线路应该按三相五线制严格执行,符合规范,漏电保护措施不能少,电路应有电工专门负责,其他人不得随意移动和使用;漏电动作和时间要有范围。施工的设置是应该防止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雷防电,处于配电箱中的电器要绝对安全可靠,定期检修;配电设备、开关箱要有专人负责,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还注意天气情况,对重点电路进行特殊保护,照明线路的安装要规范。

(2)强化安全生产事故救援,严格按照国家以外事故的救援方针和政策进行救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随机应变的措施;出现事故时且不可瞒报、谎报,发生事故后要向有关救援部门进行报告;安排有关人员进行救援物资的准备;组建应急施工队,还应实施演练;健全安全事故的档案记录制度。

(3)救援程序要合理和规范,切不可盲目行动,一般可按照生产安全事故保护现场控制事态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及伤亡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的步骤进行救援程序的实施。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触电事故、土方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中毒窒息事故的处理措施,触电事故:先断开电源,抢救人员穿绝缘的防护用品,对触电人员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如果抢救中对电缆有损坏,应立即通知当地供电部门进行修复。土方坍塌事:故发生后立即设置隔离带,封闭现场,救援组织要统一,造成人身伤害时,采取两种措施,第一、扒土,使用的工具保证被害人不受二次伤害;第二、对开挖体采取加固措施,设置支撑面,防止二次坍塌或加重事故的严重性。物体打击事故:抢救人员佩戴好安全防护措施,此外还要保证受伤害人员的伤害程度不再扩大;中毒事故:发生人员知悉只是应积极抢救,救护人员必须佩戴专门的防毒面具,防止中毒事故在救援人员身上的发生,此外还应注意通风,立即开启门窗,并将中毒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还要迅速查明中毒气体,提供给医院,如果有人昏迷,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联系医院。

6.结语

热力管道作为一种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用气、工业用气的必备设施,对城镇的经济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这种管道主要用于采暖和工业用气的输送,因此其地下施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热力管道在施工过程中会有很多风险的出现。通过以上对这些风险和规避措施的总结,希望会对施工人员有一些帮助,也期望今后的热力管道施工会做得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地下空间设计与实践.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12.

[2]土建施工员岗位实务知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6.

[3]土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08.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规避;措施

林权抵押贷款必竟是一项全新的贷款业务,尚处于探索试点阶段,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在所难免,作为商业银行应该清醒地认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特征,规范信贷行为,提高贷款的风险防范意识,健全登记制度,规范登记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应对林权抵押贷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1、建立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尽管国家林业局制定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也了《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从事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但这些都是指导性的文件,由于地域的差异,不同地区的贷款部门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适合当地的具体实施细则,在以上文件的框架内对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范围、条件、期限、抵押登记的具体程序、部门职责及登记的变更、续期、注销等相关规定做进一步详细规定。要明确抵押贷款合同中各方的权责。此外,贷款机构还应建立健全林权抵押贷款风险控制制度,不断完善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和完整的信息反馈制度,建立完整的信息平台,达到评估、保险、信贷三结合,实现林农、保险、银行、政府“四赢”局面。使各项决策和业务经营活动建立在信息充分的基础上,消除信息传导失真,有效防范和控制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

2、对森林资源资产自身产生风险的应对

2.1合理界定可用于抵押和不可用于抵押的森林资产,并严格控制贷款准入条件。建议将国家重点公益林纳入抵押贷款范畴,利用国家的资金扶持政策和森林保险政策来降低贷款风险。

2.2把林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作为贷款主体。

2.3在抵押物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成熟且经济价值较高的速生丰产林,其它如药用植物、景观旅游等林木开发利用受限的品种或林钟,尽量不选。

2.4积极探索林权贷款担保模式。可以考虑复合贷款,一是实行林户贷款联保制度,在贷款行开立贷款互保金专户,林农之间相互担保,把贷款风险降到最低点;二是积极拓宽林业信贷品种,尝试开展林农信用共同体贷款;三是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组建林业担保公司,推动设立林业投资担保基金,解决仅凭林权担保而保障不足的问题。

2.5在评估机构的选择上,可以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具有良好信誉和实力的具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格的公司入围。同时,对抵押物的评估采用动态评估,以保证价值随时变动。建议国家规范评估机构认定,尽快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纳入国家资产评估工作体系,设立国家注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考试制度,以解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师的资质问题。要高度重视和推进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法制建设。继续重申《国务院对却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2004]第412号)的法律地位。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尽快出台《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机构管理办法》和《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师执业资格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行为,确认从事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6因为林业易受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的破坏而遭受严重毁损,因此,金融机构应与保险公司紧密合作,建立林权保险机制,把违约风险由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共同承担,减轻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建议积极开发森林资产保险险种。根据不同树种、不同树龄、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区域确定林木资产保险的合理保费标准和赔偿标准,对抵押贷款的林木资产进行森林火灾、霜冻灾和病虫害等险种的保险,完善多层次的林业风险转移分担机制,推进森林保险业务,以减轻农信社的贷款风险。

2.7在处置抵押物的过程中,银行要与地方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争取每年按还款计划设定一定比例的砍伐指标,确保抵押林木优先砍伐。在贷款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与林业部门签订“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监管合作协议”,以保证银行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本息时,能够优先取得采伐许可证及林木运输许可证。采伐后,林业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安排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任务。为了保证贷款本息及时足额收回,银行还应与借款人签订“关于个人林权抵押贷款相关事项的声明与承诺书”。

2.8建立信贷人员终身责任追究责任制。贷款业务发生后,应逐户建立贷款档案,加强贷款检查,定期检查抵押物价值是否损失,抵押权是否受到侵害。市行至少按季监督、检查已抵押森林资源资产的情况,各基层行应派人每隔一个月或三个月到抵押的林地实地督促借款人加强林木管理和经营,科学、合理采伐利用,防止滥砍盗伐现象的发生,确保抵押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或直接聘请林业工作站有关人员作为联络人,协助管理。建议林业部门批准已用作抵押林木的砍伐须征得银行同意;不办理林权的过户转让手续;在贷款出现风险、需要处置抵押林木时,林业部门应优先安排砍伐指标。

3、不断完善借款人征信体系

对调查过的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加强银行间的信息共享,完善借款人信用评估体系,通过信息共享,降低对借款人以往信用善的调查成本以及防范严意违约风险的发生。对于失信行为,进行相应的记录,并给予相应的信用惩罚,从而加大借款人的违约成本,保障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安全开展。严格兑现贷款贴息政策。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板报等多种渠道,使林权抵押贷款贴息政策家喻户晓,让更多农户从中受益。二是要认真落实贷款贴息政策,制定相应的林权抵押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对挤占、截留、挪用贴息资金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确保林权抵押贷款贴息政策落到实处。

4、经营管理风险的防范

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利益主体关系,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制度,明确林权抵押贷款的准入条件,可抵押森林资源的种类,借款对象、金额、利率、期限等,并对贷款风险评估、操作流程,林木资产抵押登记管理等做出详细规定。金融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抵押贷款的业务指导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规范;林业部门要负责办理《林权证》抵押登记和管理;农信社要负责对林权抵押贷款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和信贷资金的筹措、发放、管理与回收。为了防止借款人取得借款后不将资金用于发展林业及相关产业上,可考虑聘请当地林业站长督促林农加强经营,一方面林业站长对当地林业资源状况比较熟悉,另一方面,这些林业站长一般也都具有林业经营及林木生长周期、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有利于第一时间掌握抵押物的变动情况,还可以督促借款人对林木进行科学管理和管护,而银行信贷人员则需加强对这些站长的督促和引导。

5、对市场带来的风险的防范

为了规避应对市场带来的风险,积极与林业主管部门紧密协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处置林业资产和防范不良信贷风险等方面的调控能力和力度,协同建立健全森林资产流转平台,稳定林产品价格,确保抵押物的价值保全。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国;企业;并购风险;规避措施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157-02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特点

2000年前,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刚刚起步,仅有少数企业涉足跨国并购。然而,进入21世纪初以来,中国企业加快了跨国并购的步伐,并购的规模数量都迅速上升。根据资料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从2003年的23.43亿美元增长2007年的到186.69亿美元,海外并购的年增长率高达80%左右。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中国企业境外投资企业1.8万家,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 22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国家和地区,全球覆盖率达71%。总体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呈现如下特点:(1)实施并购的主体仍集中在国有企业。目前,中国实行跨国并购的主体仍集中在一些大型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集团,成为中国企业跨并购的领头羊,为中国企业集团跨并购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跨国并购指向的产品价值链部门逐渐高端化。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不断朝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1)销售网络。如南京汽车收购外方(英国罗孚汽车)既定企业的销售网络。2)技术专利与研发机构。中国企业(如华为公司)收购境外技术专利和研发机构。(3)民营企业在资源型的跨国并购方面不断取得进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资源稀缺矛盾日益突出和中国民营企业资金实力上升,如吉利汽车并购瑞典沃尔沃、江苏沙钢并购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等,中国民营企业的境外并购不断取得进展。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主要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风险包括企业并购失败、市场价值降低以及管理成本上升等,或者是指并购之后企业的市场价值遭到侵蚀的可能性。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可能存在如下几种风险:

(一)并购前风险

境外并购需要做好前期并购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和并购风险预测与评估。跨国并购是企业的重大决策,由于中国企业对于境外并购缺乏经验,国际并购市场信息情报渠道和来源开发,情报信息滞后,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在境外投融资决策前对于国际市场、并购国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缺乏详细掌握,对并购方的了解也不够深入或全面。对于并购进入方式的选择缺乏科学论证,影响到企业境外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其结果,就出现企业实施并购时骑虎难下,并购后整合乏力,潜在危机暴露,出现企业跨国并购效果与预期目标出入很大,甚至适得其反。

(二) 并购过程中的风险

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时还存在一些方面的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政治法律风险。企业在并购投资项目报批时就会遭遇到一个强大的对手,就是东道国政府。出于对本国经济发展的保护,东道国政府在许多跨国并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对于跨国并购的态度,主要反映在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之中,其核心机制主要包括公司法、证券法以及反垄断法等。目标国家政治局势稳定与否,并购企业及目标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如何,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跨国并购。

2.资金和财务风险。企业的跨国并购往往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少则几千万美元,多则上亿元。不仅体现在并购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并购或整合也是一个不断消耗资金的过程。企业一旦资金负担过重,资金链断裂,不但不能实现并购的目标,而且企业自身的正常运营也将难以保证。尤其是在进行海外并购时,一定要充分考察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各种相关负担,绝不可以贸然出击。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融资渠道单一,在境外并购时均面临资金缺乏、融资难的问题。中国TCL在短短一年内先后并购法国阿尔卡特和德国汤姆逊两家巨型企业,使得公司一时间资金吃紧,并购前TCL盈利状况良好,实施并购两家亏损企业后,TCL背负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严重影响到TCL集团的正常营运。这是为管理者预期往往没有预想的的。

(三) 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根据资料显示,跨国并购的企业70%未实现期望的并购效果,而其中70%的失败源于并购后的整合不成功。事实是,企业并购后的管理整合、文化整合才是跨国并购最难的课题。对于之前而言,东西方文化差异很大,面临的跨文化整合的风险非常明显。中国企业并购后面临的风险在于:一是文化冲突风险;二是人员流失风险;三是市场流失风险。企业文化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更会渗透到生产的各个微观环节之中。当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产生接触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冲突与问题,特别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语境的企业实施并购后存在的文化冲突风险尤为明显,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环境和日后的生产经营。因此并购企业应该意识到文化整合风险是企业并购中的一种重要风险。

三、中国企业跨国风险的防范措施

1.做好并购前的跨文化风险评估和可行性研究。为了提高并购成功率,就需要做到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为此,企业需要进行并购前的调查研究和投资可行性论证,要事先充分了解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风俗文化环境。中国企业要加强跨文化沟通,开展必要的公共关系工作,让东道国社会及公众充分了解中国、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对外政策,宣传中国企业自身的状况,并购后所带来的好处,以便把并购的政治风险降到最低。

2.科学决策、制定正确的投资进入方式和控股并购战略。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新建投资、并购投资、契约式经营、战略联盟等多种选择方式,新建投资中面临独资经营、合资或合作经营等选择。面对竞争全球化和中国贸易开放的大环境,中国企业对于国际化经营的难得机遇,应开展跨国投资的可行性论证,多谋善断,科学决策和理性选择,以避免决策不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危机。对于海外并购投资选择,企业需要从全球化参与的高度和国际竞争的角度来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状况的跨国投资方式,实现国际化经营的跨越式发展。

3.提高跨文化管理与整合能力。企业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整合计划并认真加以实施,构建文化融合模式。并购后企业应该平等地加强交流和沟通,尊重对方文化,有目的吸收对方优良的文化成果和文化经验,达成文化共识。解决文化背景差异的整合问题的关键在于主动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文化来创造“共同点”,在保持自身核心文化及尊重对方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取舍。企业文化虽有差异,但企业积极吸纳,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此时,两种优秀文化应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形成包含双方文化要素的混合文化,从而创建更优秀的新型企业文化。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第10篇

一、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各类风险的规避措施分析

(一)教育质量风险的规避措施

1.政府应做好信息的披露工作,引导农村家庭理性地选择就读高校。

(1)教育部门应督促高校建立教育质量的机制,定期向公众公布自己的教育质量情况。目前我国已要求公办本科高校定期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并鼓励民办高校积极参与。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学质量报告编制与制度,监督和规范教学质量报告的内容,逐步将质量报告编制工作扩展到专科高校。

(2)教育部门应携手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确保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决定于2014年―2018年开展新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新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需要以评估为契机促使高校调整办学思路,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在评估过程中,逐步建立专门的高等教育质量信息机构,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与公平。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应当鼓励社会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使该类机构能够独立从事评估工作。

(3)教育部门可以考虑逐步建立与高校教学质量关联的财政拨款制度,鼓励和引导高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高校高校应当改变“唯科研是从”的教师薪酬与考核机制,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学职能的发挥。

政府部门应当与高校一同改变职称评聘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对教学业绩优异的教师和科研业绩优异的教师一视同仁;高校对教师的考评应适度向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师倾斜,在薪酬上给予体现。

(二)专业选择风险的规避措施

1.政府部门应当和高校、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携手建立专业信息的机制,确保农村家庭选择专业时的信息畅通。

(1)高校要践行“阳光招生”制度,定期向社会公众客观、详细介绍本校开设专业的学习内容、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就业现状与前景等,确保招生信息的公开、透明。

(2)政府要监督高校招生信息的,对虚假宣传给予严厉处罚;鼓励社会创办和完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独立评价高校的办学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专业信息。

2.农村家庭可以通过自身努力采取措施减轻专业选择风险的危害。

(1)农村家庭在选择专业时,要通过多种渠道,如就读高中、备选高校、政府相关信息机构、社会关系等,认真研究备选专业的办学水平、学习内容、就业前景等信息,避免选择的盲目性。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子女辅修第二专业。作为一种风险抑制的手段,取得第二学位固然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就业者的竞争力,分散投资风险。

(三)就业风险的规避措施

1.政府部门应准确披露就业信息,保证就业市场的公平与公正,为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定期通过社会媒体人才需求计划、薪酬水平、晋升机会等就业信息,邀请企事业单位举办现场或网络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渠道,降低毕业生的工作搜寻成本。

(2)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劳动力市场化,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就业市场的分割,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促使农村家庭的子女有更多机会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保证就业市场的公平性,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严厉打击“萝卜招聘”等不良招聘现象。

(3)政府部门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同时,应鼓励中小企业和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或法律法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国家需要、个人发展前景良好的岗位工作;保证毕业生就业政策和社会环境的稳定性,缓解环境、政策的波动对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影响。

2.高等学校应当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1)高等学校应当积极谋求校企合作,在有条件的专业同企业合作办学,鼓励相关毕业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建立“订单式”教育模式,实现就业风险的转移。

(2)高校应考虑将就业指导工作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有机结合,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开展人―职匹配的个性化指导;整合全校各部门力量,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征和需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精心组织就业指导工作[2]。

3.农村家庭需要转变就业观念,充分调动自身资源,实现就业或创业。

(1)农村家庭的大学生需要准确定位自我,转变就业观念,端正择业态度,确定择业目标,切忌心浮气躁、灰心丧气。

(2)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应该在努力提高自身就业素质的基础上,调动一切有利的经济和社会资本,谋求合理的就业岗位。

(3)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可以考虑利用农村的生活背景和条件,在养殖、种植、食品加工等领域实现灵活就业或创业。

(四)教育过度风险的规避措施

我国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服务相对被动的提供者,没有动力也没有可能会考虑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合理年限;普通农村家庭往往凭直觉或者迫于就业形势而投资高等教育或持续投资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因此,解决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过度风险问题的关键仍在政府。

1.政府应逐步改善二元经济结构,推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政府部门应当兼顾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革户籍制度,改变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发挥教育的信号作用,尽可能做到人―职匹配。

2.政府要做好人才供给计划,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政府部门应当科学预测人才需求,调节高等教育科类、层次结构,促进劳动力市场上毕业生供给与需求在数量和结构方面的均衡;引导用人单位根据岗位性质和要求,理性“消费”人才,避免人力资源浪费。

(五)个性风险的规避措施

农村家庭应认真评估子女的特质,在尊重子女意愿的同时帮助子女做出理性选择。政府和高校应引导家庭在选择专业时充分考虑子女个性特征;优化转专业制度,使误选专业的学生有机会重新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专业。

(六)主体风险的规避措施

1.政府和高校应协同做好预防和事故处理工作。

做好各种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受教育者尽可能避免遭遇意外事故或身心健康问题;完善并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力争排除安全隐患;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积极应对,将损害降到最低限度。

2.农村家庭可以考虑将主体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基本上都已经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且高校一般都要求学生在入校时就购买了基本的意外伤害保险。但是仅有基本的居民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不足以应对可能的风险事故。受经济条件所限,农村家庭不可能购买较多价格相对昂贵的商业保险,但仍可以考虑购买保费相对较低、保障性相对较强的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

(七)预期收益风险的规避措施

1.政府部门应采取综合措施减轻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压力。

(1)确定合理的高等教育学费标准。首先,制定高等教育学费的差别定价策略。学费定价至少还应当考虑生源所在地的居民收入状况这一因素,可以考虑对不同省份、经济状况不同的生源采取差异化的收费标准。例如:对生源所在地的居民收入状况因素而言,可以先将生源划分为农村生源和城市生源两大类,其中,农村生源的家庭根据生源所在省的人均纯收入的不同划分为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五组,城市生源的家庭根据生源所在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划分为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收入户、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等七组。据此可以分别确定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3]。

其次,确定高等教育学费的合理的定价周期。可以设想以一般本科生的培养周期为单位,也就是4年作为学费的定价周期,这样既能保持学费的相对稳定性,又能相对客观地反映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

(2)建立完善的助学贷款制度。

第一,扩大助学贷款的资助范围,提高助学贷款的资助标准。

第二,建议中央政府从政策上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大家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并考虑划拨专项资金对其进行财政贴息的补贴[4]。

第三,国家不妨考虑组建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教育发展银行,专门开办助学贷款业务,分散商业银行房贷风险;政府应该督促银行积极回收贷款,对违约金额超过一定比例的银行,需向政府缴纳罚金,以此作为监督银行追缴欠款的监督手段[5]。

第四,政府可以考虑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若毕业生毕业后按照约定回到资助单位工作,则学生所借贷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本金和利息由用人单位全额承担,否则则由其本人清偿。这样可以进一步减轻农村家庭子女的经济压力[6]。

第五,实行助学贷款的浮动利率制,即在学生毕业后,银行可根据学生的经济状况、信用记录和还款意愿等因素,自主确定贷款利率[7]。当然国家需要制定基准利率,并规定浮动的上下限。

第六,考虑设计弹性还款期限,学生可根据毕业后的经济实力自主选择,4~10年均可;助学贷款的还款方式可考虑采用渐增还款法或按收入比例还款法,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

(3)政府需要拓宽其他助学渠道,积极支持建立官方、民间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基金会,出台优惠政策,完善监管法律,鼓励各种形式的社会捐赠。

2.高校应当做出一些制度调整,帮助农村家庭降低预期收益风险。

(1)推行以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学分制为代表的弹性学制下,农村家庭的优秀学生有望提前毕业,通过缩短教育时间而减少教育成本,从而降低高等教育投资风险[8]。

(2)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联络校友积极捐赠,建立各种形式的奖学基金,为优秀学生提供资助。

(3)在校内各部门设立助学、助研、助管岗位,并将其制度化、常态化,给予学生合理的报酬,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3.农村家庭应当培养投资风险意识,建立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的合理预期。

农村家庭必须在认识到投资风险的同时,做好较长时间回收教育成本或取得教育收益的准备,既不要对毕业生未来的薪酬、晋升机会、社会地位等盲目乐观,又不要对毕业生暂时可能不良的就业状态心灰意冷。

二、结论与建议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外汇风险 进出口企业 规避措施

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人民币加入SDR以及人民币兑美元中间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防范汇率风险成为我国进出口中小企业面对的主要问题。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的兑汇损失,提高企业的收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是由于实力欠佳、人才缺失,许多进出口中小企业不能制定出针对本企业可行的汇率风险防范对策,以至于其走向破产的边缘。

一、中小进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现状

1、具备汇率风险管理意识,但管理方法欠佳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成由盯住美元制到以参考一篮子货币为基础的有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改革后,进出口企业贸易额的损失率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影响大幅提升,使得一些未采取良好汇率风险规避措施且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差的企业走向破产边缘。由此,大部分企业提高了自身的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并且积极提出应对措施,但是囿于中小企业自身能力的限制,它们不能灵活运用从而达不到避险的理想状态。

2、缺乏汇率风险管理人才

中小企业限于企业自身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企业内部结构的不完善,为了节约人员成本企业内部员工的一人多职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汇率风险管理人才的意识也严重缺失,以至于存在汇率风险时不能够提出针对性的防范策略。

3、外部客观因素的存在加大了汇率风险发生的概率

外部客观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我国的结售汇制度以及外汇市场的发育不完善。

现实中,企业会根据外汇市场汇率的走势结合企业自身的利益做出提前结汇或者延期结汇的选择,从而尽可能减少汇率风险带给企业的不利影响。但是当企业将外币货款与银行进行兑付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审批程序,延缓了兑付时间,在该时间段内的汇率变化会使企业的外汇头寸面临升值与缩水的风险。

企业提出套期保值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前提是有成熟的外汇市场,但是中国的外汇市场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企业的套期保值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汇率风险管理的方法

1、正确选择企业的参考汇率,对产品合理定价保证收益。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什么是参考汇率。

假设一家中国出口企业A销售某种货物B运往美国,考虑到企业A的成本以及利润问题,最终对于B的定价为每件CNY 48.00。同时假设A公司制定产品售价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USD/CNY 6.0000,此时货物B的售价以美元表示为USD 8.00。也就是说,如果企业A要实现预期利润,所赚取的美元都要以汇率USD/CNY 6.0000换回人民币。USD/CNY 6.0000就是企业A的参考汇率。

参考汇率必须反应企业制定产品服务销售价格时的真实市场汇率水平。当实际汇率低于参考汇率,企业的利润率就会因为产生R兑损失而收窄;相反的,如果实际汇率高于参考汇率,企业的利润率会因为兑汇盈余而扩大。企业可以针对外汇期货市场的价格预测未来汇率的价格走势,出口商品定价控制能力强的出口企业可以针对汇率的走势制定利于本企业的销售价格,而出口商品定价控制能力弱的企业就要针对汇率风险制定更为行之有效的规避措施。

2、锁定交易汇率价格

这种方法是在交易合同中明确规定不管合同签订到收付款项时间段内汇率如何变化,最终双方都已固定的汇率折算收付金额。例如:3月中国出口商A出口一批货物到进口商B,总价值为700,000人民币,并且约定在5月收回货款,合同约定货物以人民币计价、美元结算。A考虑到未来人民币升值,因此在合同中规定交易折算汇率为7(假设3月份的汇率为6.8)。不论中间两个月内的汇率如何变化,在收付货款时A公司会收到100,000美元,不受汇率影响。

3、进出口商汇率风险共担方法

对于贸易双方而言,获利以及损失是一个零和博弈,出口商或者进口商获得汇兑盈余的机会绝对不超过50%,企业进行外汇市场套期保值进行风险规避的成本较高,因此汇率风险共担的方法相比之下显得行之有效。

汇率风险共担方法就是贸易双方进行汇率风险分摊。在合同中附加双方按事前约定的分摊比例的条款,对于汇率波动引致的风险双方共同承担。根据双方对未来汇率的走势判断,制定对双方更为有利的分摊比例,运用该方法在发生汇率风险时直接按照合同规定自行解决,节省了双方为规避风险投入的成本。

4、实施外汇风险对冲策略

实施外汇风险对冲策略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选择外汇对冲工具。被广泛使用的对冲工具有三种:外汇远期合约、外汇期权、外汇掉期。

(2)总外汇仓位的比例。如果该比例没有达到100%,说明企业仍有部分外汇头寸存在汇率风险暴露。

(3)实施不同的外汇对冲策略。一种是测算完总外汇风险敞口后,立即确定外汇对冲比例并进行实施。还有一种是针对有一定风险容忍能力的企业,先确定一个风险容忍值,如果汇率波动超过了这个值,在运用外汇对冲工具执行对冲策略。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是社会中的弱者,它们又是整个经济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企业自身管理能力的完善外,银行、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应齐心协力,帮助进出口中小企业走出汇率风险的难关。

参考文献: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第12篇

摘 要 企业的税务管理是其理财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企业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税务管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同时也隐藏着巨大风险,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很多企业往往对风险预料不够充足,导致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论述了企业税务管理中的风险类型以及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 税务管理 风险 规避 措施

一、企业税务管理概述

企业税务管理指的是企业为了降低税收成本,实现自己的理财计划,在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之下,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在内,通过制定合理的纳税方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纳税环节进行提前筹划,达到企业自身减轻税收负担或者延缓缴纳税款的行为。这是一种既合理同时又合法的避税行为,是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之内的,与偷税、漏税是有根本区别的。

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够实现税收成本最小化,减少企业负担,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国外,企业为了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一般会聘请专门的税务顾问对国家的税收政策和征收法规进行研究,找到税收政策的优惠之处,达到节税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渐确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对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税务管理中的风险概述

企业税务管理一方面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同时另一方面可能为企业带来风险。所谓企业税务管理的风险指的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企业指定的税务管理方案没有达到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企业纳税行为与国家税收的法律法规背道而驰,可能该缴纳税款而没有缴纳或者少缴纳,企业因此面临补税、罚款或者声誉受损等风险;另一种是企业因为没有对税法的优惠政策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多缴纳税款,这会加重企业负担。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减少纳税数额是机遇,没有按照预定计划实现自己的目的甚至遭受损失是危险,机遇与风险并存,企业要把握机遇,躲开风险,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三、企业税务管理中的风险类型

1.现行税收管理体制自身不够完善所带来的风险。我国税收征收计划一般没有自由调整的余地,不随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完成税务征收数额只能上升不能下降,税务部门的上级考核下级的标准主要是征收数额的完成情况。基层征收人员为了完成税收任务,可能会违背“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原则,导致企业加重税务管理中的风险。

2.纳税企业对国家税收政策把握不准所带来的风险。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税务法规经常会发生调整,出现一些临时性的规章制度。这就让纳税企业很难及时掌握准确的征收信息,业务调整不及时,可能会使合法纳税行为变为不合法,带来税务风险。

3.企业财务人员税务管理能力不足所带来的风险。企业的税务管理需要准确而及时地把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果企业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够,没有对国家税法有清楚的认识,就会在具体的操作中,给企业带来损失。比如,有时候会因为享受某个小的优惠政策而失去了其他方面的优惠;有时候会在客观上使企业带来偷税的事实。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一定好好把握税收政策,避免出现因小失大、顾此失彼的局面出现。

4.税务征收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所带来的风险。企业税务管理的计划也就是纳税方案能否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税务征收人员的认定。我国的税务机关在某些具体的征收事项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的纳税方案需要经过执法人员的最终确认,才能明确是否合乎国家的法律法规。可是,这会因为税务征收人员个人素质高低或者主观因素的制约导致税务执法产生偏差,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有时候企业会被误认为偷税、漏税而受到严厉处罚,为企业加重负担,损失名誉。

四、避免税务管理风险的措施

1.企业要重视财务风险,警惕税务管理所带来的风险,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企业要及时关注国家的政策法规,准确把握税收政策的变动,从而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税务管理计划。企业领导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不能为了追求某个经营活动的低税额而进行错误的投资,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从全局出发,整体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全面进行税务管理,减少税务风险。

2.企业可以聘请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有条件的企业应内部配置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或聘请业务素质水平高的人担任。这些专业人士熟悉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针对这些政策,再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目的是保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并且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企业的纳税行为,将企业的损失减小到最少。

3. 利用社会税务中介机构的帮助。目前社会上税务师事务所越来越多,企业可以取得他们的帮助。这些事务所具备专业人员,熟悉涉税处理业务,懂得国家的税收政策的变化,具有很高的税务管理水平,可以为企业带来最好税务的管理方案。另外,如果税务管理方案失败给企业带来损失,事务所必须进行赔偿。这样,企业的税务管理风险转嫁给了税务中介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风险带给企业的损失。

4.多与税收执法人员进行沟通。税务执法人员有义务对纳税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因此企业要与税务机关多进行沟通,正确处理与税务机关的关系,这样就会多获取一些有价值的防范税务管理风险的信息。另外,由于征收方式的差异和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所以企业必须要与事务机关多沟通、多交流,不妨将自己的税务管理方案与税务机关进行商讨,尽力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发生风险。

总之,企业税务管理得好可以为其减轻税务负担,使之更好地实现理财目标,但税务管理中的风险会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所以,企业一定要注意防范税务管理所带来的风险,树立风险意识,将其控制在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咨询人员;风险;工作技能;职业道德;规避方法;数据库;案例手册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3-047-01

工程风险的发生具有客观性、普遍性,风险事事有、时时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且风险的承担者具有综合性,一项工程风险的发生给工程整体造成损失时,一般按照谁造成损失谁负责的原则,由责任方承担相应的损失责任。一项工程风险事故的责任可能涉及业主、承包商、分包商、设计方、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多方。每个建设工程参与者均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成为每个建设工程参与者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同样,作为建设工程参与者的造价咨询人员,也面临着这方面的困扰。

1 咨询人员承担的风险

专业咨询人员为业主在投资、设计、成本、合同安排和其他各个方面提供专业咨询服务,这些专业人员必须精心运用他们的技能、知识和经验以确保业主的利益受到保护,因此专业咨询人员主要承担的是与工程项目有关的责任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行为责任风险。这是指如违反了委托合同规定的职责义务,超出了业主委托的工作范围,从事了本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并造成了工程上的损失;或是指未能正确地履行合同中规定的职责,给有关各方造成经济损失,由此而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②工作技能风险。这是指咨询人士由于缺乏相应知识、经验或职业责任心造成错误或者工作失误而导致工程风险。③技术资源风险。这是指由于信息不完全或掌握的信息失真,对形势估计不足或估计错误而导致工程风险。④职业道德风险。这是指咨询人士不能遵守职业道德的约束,自私自利,敷衍了事,回避问题,甚至为谋求私利偏袒一方而损害工程利益的风险。

2 咨询人员的规避方法:

2.1 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人员可负责或参与的主要工作包括:①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审核与调整;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③设计概算的编制、审核与调整;④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或审核;⑤参与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⑥施工合同的相关造价条款的拟定;⑦招标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⑧招标工程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或审核;⑨各类招标项目投标价合理性的分析;⑩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相关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

工程计量支付的确定,审核工程款支付申请,提出资金使用计划建议; 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和工程索赔的处理;

提出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的优化建议,各方案工程造价的编制与比选; 协助建设单位进行投资分析、风险控制,提出融资方案的建议; 各类工程的竣工结算审核; 竣工决算的编制与审核; 建设项目后评价; 建设单位委托的其他工作。实际履行哪些方面的职责应该根据咨询合同的约定,正确界定自己的职责范围,尽职尽责,完成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当然,风险是多样性的,在执业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来随机应变,灵活有效地处理,以达到客户的满意。

2.2 工程风险是附着在工程项目的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中的,与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紧密相关。工程风险管理对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造价咨询人员要具备建筑安装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识别工程风险,并比较准确地估计风险发生的几率以及风险可能给整体工程造成的风险损失,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规避工作技能风险。要求造价咨询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磨练工作意志,提高自己的专业执业水平,以更好的满足工作需要,规避工作技能方面的风险。

某地下车库工程,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用工程量清单方式招标,投标报价部分含挖基础土方,合同签订思路是结算价=中标价+变更价+材料差价。地基挖出以后,施工单位找到甲方要求测量挖土方量。按照一般的理解,到现场实际测量挖土长度、宽度和深度,按照该尺寸算出工程量扣除投标量进行结算就可以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准确的,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投标报价时,工程量清单的量和套用消耗量定额中计算的挖土量是不一样的,工程量清单的计算规则是不算放坡,用垫层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得出的体积量,而套用消耗量定额时的计算规则是按照规定的放坡系数放坡后计算出的方量,这个方量是大于清单方量的,最后综合在清单量里面报出的综合单价每立方米多少钱。就是说虽然清单工程量不含放坡,但其放坡量已经综合在里面了,不用按照实际放坡系数再进行收方测量了,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测量挖土深度,与当时图纸深度找差就可以了。

2.3 对于职业道德的风险,与造价咨询人员的人品密切相关。造价咨询人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执行行业自律性的规定,珍惜职业声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诚信、公正、精业、进取"的原则,以高质量的服务和优秀的业绩,赢得社会和客户的尊重。勤奋工作,独立、客观、公正、正确地出具成果文件,提供咨询意见,诚实守信,尽职尽责,不得有欺诈、伪造、作假等行为。廉洁自律,不得索取、收受委托合同约定以外的礼金和其他财物,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坚定立场,抵制各种各样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

3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3.1 为了规避咨询人员技术资源方面的风险,造价咨询企业应利用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从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工程造价软件的使用及咨询企业管理系统建设的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利用信息管理手段,靠自己积累的工程信息数据或利用市场已有的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信息资料建立各种数据库,包括:①工程造价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为内容的政策法规数据库;②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概预算定额和企业自行积累的企业定额等为内容的工程定额数据库;③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造价信息和通过调研掌握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等价格信息为内容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价格数据库;④各类工程

(下转第15页)

(上接第48页)

案例分析指标为内容的工程造价指标数据库;⑤其他与工程造价有关为内容的资料数据库。对管理过程中所收集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料应及时处理,并要很好的应用于工程造价确定、审核、及成本分析等咨询过程中。有了这些技术资源上的支持,造价咨询人员可以及时调整咨询方案和充实自己的各项技能和经验。在实际工程咨询管理中,还应加强人员的沟通、学习,将好的经验让大家分享,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便于更好得开展咨询工作。

3.2 作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为了更好地规避个人风险和单位风险,也要做好自身的风险管理,给员工灌输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思维。风险管理是渗透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咨询人员的工作当中的,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有风险意识,充分认识风险的存在。另外将存在风险的工程案例,完成的每个类别的工程项目出现过的问题、容易出现的问题,即风险点指出来,发生的起因和发生后的处理措施、处理效果等都做成案例手册,做成案例库,对员工进行培训,达到资源共享。可以在同类工程咨询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有效规避此类问题带来的风险。

随着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不断规范,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也应参与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关注建设工程全过程的决策、设计、施工、及移交的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充分认识工程风险,有效地辨别工程风险,做好工程风险的估计与评价,适时提出合理建议,为业主做好技术后盾。同时,也要注意规避自己的执业风险,维护自身利益,维护好行业的声誉和形象,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第14篇

一、中小进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现状

1、具备汇率风险管理意识,但管理方法欠佳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成由盯住美元制到以参考一篮子货币为基础的有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改革后,进出口企业贸易额的损失率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影响大幅提升,使得一些未采取良好汇率风险规避措施且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差的企业走向破产边缘。由此,大部分企业提高了自身的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并且积极提出应对措施,但是囿于中小企业自身能力的限制,它们不能灵活运用从而达不到避险的理想状态。

2、缺乏汇率风险管理人才

中小企业限于企业自身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企业内部结构的不完善,为了节约人员成本企业内部员工的一人多职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汇率风险管理人才的意识也严重缺失,以至于存在汇率风险时不能够提出针对性的防范策略。

3、外部客观因素的存在加大了汇率风险发生的概率

外部客观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我国的结售汇制度以及外汇市场的发育不完善。

现实中,企业会根据外汇市场汇率的走势结合企业自身的利益做出提前结汇或者延期结汇的选择,从而尽可能减少汇率风险带给企业的不利影响。但是当企业将外币货款与银行进行兑付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审批程序,延缓了兑付时间,在该时间段内的汇率变化会使企业的外汇头寸面临升值与缩水的风险。

企业提出套期保值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前提是有成熟的外汇市场,但是中国的外汇市场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企业的套期保值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汇率风险管理的方法

1、正确选择企业的参考汇率,对产品合理定价保证收益。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什么是参考汇率。

假设一家中国出口企业A销售某种货物B运往美国,考虑到企业A的成本以及利润问题,最终对于B的定价为每件CNY 48.00。同时假设A公司制定产品售价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USD/CNY 6.0000,此时货物B的售价以美元表示为USD 8.00。也就是说,如果企业A要实现预期利润,所赚取的美元都要以汇率USD/CNY 6.0000换回人民币。USD/CNY 6.0000就是企业A的参考汇率。

参考汇率必须反应企业制定产品服务销售价格时的真实市场汇率水平。当实际汇率低于参考汇率,企业的利润率就会因为产生?R兑损失而收窄;相反的,如果实际汇率高于参考汇率,企业的利润率会因为兑汇盈余而扩大。企业可以针对外汇期货市场的价格预测未来汇率的价格走势,出口商品定价控制能力强的出口企业可以针对汇率的走势制定利于本企业的销售价格,而出口商品定价控制能力弱的企业就要针对汇率风险制定更为行之有效的规避措施。

2、锁定交易汇率价格

这种方法是在交易合同中明确规定不管合同签订到收付款项时间段内汇率如何变化,最终双方都已固定的汇率折算收付金额。例如:3月中国出口商A出口一批货物到进口商B,总价值为700,000人民币,并且约定在5月收回货款,合同约定货物以人民币计价、美元结算。A考虑到未来人民币升值,因此在合同中规定交易折算汇率为7(假设3月份的汇率为6.8)。不论中间两个月内的汇率如何变化,在收付货款时A公司会收到100,000美元,不受汇率影响。

3、进出口商汇率风险共担方法

对于贸易双方而言,获利以及损失是一个零和博弈,出口商或者进口商获得汇兑盈余的机会绝对不超过50%,企业进行外汇市场套期保值进行风险规避的成本较高,因此汇率风险共担的方法相比之下显得行之有效。

汇率风险共担方法就是贸易双方进行汇率风险分摊。在合同中附加双方按事前约定的分摊比例的条款,对于汇率波动引致的风险双方共同承担。根据双方对未来汇率的走势判断,制定对双方更为有利的分摊比例,运用该方法在发生汇率风险时直接按照合同规定自行解决,节省了双方为规避风险投入的成本。

4、实施外汇风险对冲策略

实施外汇风险对冲策略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选择外汇对冲工具。被广泛使用的对冲工具有三种:外汇远期合约、外汇期权、外汇掉期。

(2)总外汇仓位的比例。如果该比例没有达到100%,说明企业仍有部分外汇头寸存在汇率风险暴露。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信用证;特点;规避

信用证、托收及汇付等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支付方式,其中国际支付的重要方式就是信用证。如今在全球总贸易额中信用证支付的贸易额占到九成,在我国占总外贸额的八成以上,显而易见在国际支付中信用证的重要性。伴随国际支付中广为应用信用证,越来越突显其重要作用。尽管有银行信用为信用证提供卖方收汇保障,但不等于就是一点风险也没有。因在异国异地开展贸易有可能存在欺诈,这样信用证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支付与融资的工具,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并未消除各种欺诈的成因,并且复杂的信用证交易与其制度自身仅对单证相符关注,却很少对其它因素特点充分考虑,造成频现信用证欺诈现象。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所以对信用证欺诈深入研究的实践意义重大。

1 信用证是内在特点

1、信用证反映的是银行信用

信用证就是银行拿自身信用为付款做出保证,因此信用证的第一付款责任是由银行来承担,亦是信用证用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这一特点就是将因贸易双方不确定交易而形成付款风险不确定性降低,使进出口双方具有了比较大的保障。

2、信用证是独立文件

尽管信用证的基础是贸易合同,但只要它一开具就是独立合同之外的契约。依据相关规定信用证是独立于贸易合同的,即便信用证中提到此合同,也与银行无关,不会受其约束。所以信用证条款是其一切当事人办事的基础与依据。只要出口方提交单证能完全相符信用证条款,就可保证收汇安全迅速。出口方尽责履行信用证上记载的条款,并且出具的单据吻合信用证条款,但保证不了他能对合同完全履行,反言之,出口方要是认真履行合同,但不能提供吻合信用证的单据,同样银行会拒付。

3、信用证业务就是单纯的买卖单据

依据相关信用证规定,各相关方经手的信用证业务仅仅是单据,不是其包括的服务、货物或其它行为,只凭单据不凭货物。对受益人只是要求提供的单据要吻合信用证上的条款,对实际的货物装卸情况,途中有无遗失,能否按期运到目的地,单据是否与货物符合等一概不管;银行有必要对所有单据进行小心合理的审核,以便区分单据表面与信用证条款吻合与否,银行一概不管任何单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形式、法律效力等。所以相比电汇、托收等方式,信用证是一种有较高信用度的支付方式。某项交易通过信用证让交易双方建立同存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双重信用,让买卖双方拥有的安全系数更大。买方可通过信用证得到必需的服务、物品,卖方要是能如期履行信用证的义务,可以提交无误的单据就提请银行偿付。因此信用证业务在银行参与下,给进出口双方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不信任问题,并且让双方融通资金。

2 信用证支付呈现的风险

1、信用证业务呈现的出口商风险

首先,因不相符的交货数量与期限、规格等形成的风险。在业务实际操作中,出口方频现不凭信用证条款规定交货的现象,比如与信用证要求的数量存在差异、品质达不到要求、交货逾期等,信用证会因任一不符而丧失应有的保障,造成出口商收回货款有着较大难度;即便出口方按信用证规定来出货,但因失误致使不相符的单证,同样存在开证行拒付情况。其次,软条款造成的风险。这样的信用证可以使开证人单方面、任意让信用证与单据不符,虽然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一致,但能够解除付款责任。这样的信用证从本质上看就是可以撤销的变相的。再次,进口商绕过银行通过变造、伪造信用证的方式直接邮递给出口商,诱骗出口商出货。最后,进口商开具的信用证不合格,并且拖延修改、拒绝、改用别的支付方式,这时要是出口方发货不谨慎,就会导致单证不符的被动局面。

2、信用证业务呈现的银行风险

其一,开具的信用证没有贸易背景,变造、伪造及使用已过期信用证对银行进行欺诈。开具的信用证没有贸易背景,在一些情况下就是骗取信用证,也就是行为人对事实隐瞒真相、虚构事实,为了达到开具信用证目的而欺骗银行的行为,这是信用证交易中银行遭遇最多的欺诈风险,在运转信用证过程中众多不法目的得以实现。通过作废、变造及伪造的信用证欺诈人向银行直接申请融资、议付等,银行万一因疏忽应当尽职履行的义务没有履行而受骗上当,就要承担蒙受的损失。其二,通过贸易融资欺诈银行。在信用证被骗取的前提下,一般是通过融资形式达到欺诈者诈取银行贷款的目的,要是说通过差额保证金是欺诈银行骗取信用证的预备过程,那么实现欺诈银行过程的就是贸易融资。在贸易融资的各种方式中,骗子们通常最为喜好的就是通过出口押汇与打包放款的方式来欺诈银行,这两种方式同样是银行承担被欺诈的最大融资风险。

3、信用证业务呈现的进口商风险

因信用证业务中各参与者只是对单据的处理,并非现实货物,所以只要出口商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一致,开证行的付款义务就必须履行。要是说银行对单证真伪性没有审查责任,倒不如说银行没有辨别单证真伪文件的能力,更是不想增加责任与成本对单据辨认真伪。比如要是由银行对提单真实性进行确认,就对相关银行工作人员提出要求,需要具备沟通外国承运人的语言能力及相应的航运知识,可即便具备这些条件也可能与承运人联系不上或者与承运人联系上却始终没有答复。进口商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承担相应风险,表现在出口商制作跟现实货物质量、数量不相符的单据或是出口商伪造、造假信用证单据。如很有可能出口商与物流公司勾结,出具的倒签提单与清洁提单内容失真,以此得到与信用证要求相符的单据,进而方便获取货款。

3 信用证支付规避风险的措施 1、出口商规避信用证风险的措施

首先,选择的进口商要有良好的资信,强化管理信用风险。在客户选择方面,出口商尽量选择有着独立调查能力的机构详细审查客户基本信息,对其业务范围、经营模式、注册资金、应扣状况、开户行所在地、公司生产设备、联系方式及发展历程等展开严格的评议调查,选择的客户要有良好资信。并且针对客户建立评价信用的体系,依据信用高低等级建立老客户管理档案,进而强化管理信用风险。其次,属于第一付款人的开证行,它的信用攸关国际支付能力,必须调查其资信。开证行有着较差的资信,就很可能发生受益人提交单据与信用证要求相符时,却被其无理拒付。要想规避此风险,就要求出口商提前对进口商所在区域的金融、经济现状进行了解,及所在地银行正常开展信用证业务的模式,操作中对开证行做出必要规定,且要求另一家非开证行对信用证追加保兑责任。最后,对信用证要谨慎订立条款。买卖合同是对双方买卖贸易活动有着约束力的契约文件,不管违约的是哪一方,索赔权就掌握在另一方手中。为了避免进口商利益存在软条款的信用证展开欺诈,在对信用证条款的订立中要仔细琢磨,慎之又慎,尽可能的去除软条款,信用证开具后,出口商要严格对比买卖合同对信用证审核,防止出现与合同不符的信用证条款、假的信用证及隐性软条款,避免对方有拒付可乘之机。

2、银行规避信用证风险的措施

一方面要防止申请开证人有欺诈开证行为。银行在对信用证处理中,不但要对外汇管理政策严加执行,还要强化审核开证环节,及对企业强化调查资信状况。银行需要针对客户建立开证档案,对这些客户认真统计开具信用证的以前状况,同时需要通过自身广为分布的网点、分支部门及其快捷、灵活的信息支持系统对可能影响企业资信发生重大变化的不同因素及其最新资信状况及时掌握。另一方面要防止贸易双方利用融资途径展开欺诈。诈骗者里应外合以正常贸易为幌子,外商教唆本国出口企业抵押信用证,在出货前向当地银行申请融资,然后设法转移贷款,让银行蒙受资金诈骗损失。银行对此诈骗防范如下:其一,银行健全各项自律机制与规章制度,从上到下强化法律、风险意识;其二,出口所在地银行一经审核存在不符,要扼要简明的在审单上逐条记录,连同信用证、单据一起退给受益人,必须更正,做到单证相符才能出单,保证及时安全收汇。其三,当开证行在收到寄来的索偿单据时,要是审单中发现不符,要及时联系申请开证人或决定拒收单据与否。

3、进口商规避信用证风险的措施

进口商在开证前首要任务就是对出口商做好调查资信工作,以便保证按期收到货物。还要认真研究分析单据的不符点,进而及时精准的做出赎单提货还是拒付的决定。此外,开证时需要对相关货物增加必要条款,诸如向对方索要对质量检验的证书,规定出口商的具体运输状况,依据规定的港口装卸、装船日,防止没有实际发货或者货物不符。要力争成交价就是离岸价格,派船亲自监装,以防漏装、错装及存在其他运输欺诈行为。除此之外,应强化协作司法单位及开证行,同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