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开放式教学模式;路径

当前在对初中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音乐不但能够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而且还能实现情感的互动交流。这样就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初中音乐课对培养初中生的音乐喜好和音乐鉴赏力具有推动作用。初中生在音乐课堂上能够丰富自身的音乐体验和情感,因此初中音乐教学应采取适应初中生发展需求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以构建富有艺术与激情的音乐课堂。

一、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阐释

在一些地方的初中音乐课教学中,师生没有给予初中音乐应有的地位和重视程度,造成了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滞后。这些中学的音乐课采取原有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音乐教学效果很差。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开放式教学模式成为初中音乐课的优选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参与意识,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开放式教学模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使音乐课堂可以呈现出动态化与开放性,增强了师生的课堂互动与交流,更好地完成了初中音乐的教学目标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系统构建初中音乐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

1.转变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

音乐教师应深入理解与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音乐教师应增强对音乐学科教学的自信心,使初中音乐教学成为初中生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校的师生应给予音乐教学支持,保证音乐教学的课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音乐训练。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领悟与审美教育,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2.实现“体验”式的音乐课堂教学

初中音乐教师应重视“体验”式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开放式教学。音乐教师要打破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方式,不局限于音乐教材内容,使音乐课成为对学生有用的充满兴趣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取模拟或者打造体验性开放性课堂,可以让学生陶醉在音乐中翩翩起舞。音乐旋律与动作相融合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师生还可以互相分享与交流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深入探讨音乐教学内容。

3.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动力

音乐教师教授的课堂内容应避免内容的局限性与枯燥性,要增添更多精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动力。音乐课堂可以将当前流行的时尚的音乐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也可以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通过音乐来表达某种情感。如,音乐的治疗作用、音乐的激励作用等,这些能够把初中音乐课堂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使初中音乐课堂实现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音乐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具有相对平等的教学地位,师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合作者,将音乐课堂打造成具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轻松愉悦地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与体验。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勇于探索音乐知识,积极地进行音乐体验与创新。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能够发挥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与实践经验。最后,教学环境的创新。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学内容的需要更换教学场地,不必局限于教室,可以走出教室,将课堂放在室外。将美妙的音乐与自然的生态环境进行融合,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音乐的教学活动也更有活力和新意。

通过对初中音乐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讨,我个人认为在倡导初中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应将新课程教学理念落实到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实施开放式的音乐教学模式。初中音乐课应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初中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方式,使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也让初中生得到更多的音乐体验。这样才能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新平.浅谈初中音乐开放式教学.音乐大观,2012(02).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动教学 初中音乐 融合

1.音乐教学中的特征和原则

1.1初中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的特征。初中音乐教学对师生互动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并且要求师生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心理上、精神上进行互动,更加自由的交流,更加密切的交换信息,师生g频繁的交流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音乐课程也不仅仅是让教师教会学生们吹拉弹唱,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而使养成学生的高雅情趣,由于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上,还需要深入到神经层面、心理层面,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音乐理欣赏能力。

1.2初中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原则。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原则主要有多情景原则、双向构建原则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原则。

(1)多情景原则。多情景原则对于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多情景指的是教师在教授学生音乐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了解该音乐,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并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音乐的含义,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了解音乐。另一方面,在和学生的互动中,教师要擅长创设不同的情景,因为在不同的情景下人们对音乐的了解也会有所区别,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音乐。

(2)双向建构原则。双向构建原则指的是在音乐课堂上音乐互动的建立过程和作用过程必须同时存在,两个过程需要协同作用。音乐互动的应用依赖于音乐互动过程的建立,同时,音乐的互动应用又检验着音乐互动建立的过程的正确性,二者相辅相成。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原则。音乐教学中的互动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要保证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受新知识,并且积极思考音乐之间的区别,构建自己的音乐知识体系。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正确的理解,对客观对象的表象进行有逻辑的告知,从而使学生能够吸收音乐知识、深入的了解音乐,喜欢学习音乐,提高学习音乐的效率。

2.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2.1教师不能倾听学生心理。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学,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一味地在讲台上教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以坦承认真的态度来倾听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和学生互动,才能了解学生们的不同想法。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不能认真倾听学生想法的现象,这使得教师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的方法思路,影响教学效果。还有部分教师在倾听学生想法时放不下教师的架子,不能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不能完整的听取学生的看法,中途打断学生说话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导致不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影响学生和教师交流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努力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能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不良学习方式,无法发挥出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不能通过主动的探究来获取知识,造成了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和生气。

2.3教师缺乏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这需要音乐教师自身具备创新的意识、精神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自身就缺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变得更加困难,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进行师生互动,使学生充分的进入课堂之中,才能够提升课堂的效率,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上课如同“流水账”,平淡无奇,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更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初中音乐教学中影响互动教学的因素

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对于互动的要求更高,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音乐的特点、教师和学生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课堂上师生的互动。

3.1音乐的特点。音乐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音乐是用嗓子传播的,相较于其他学科以对错来判断学生是否学会了知识,更具抽象性的音乐并没有明显的对错之分,只有音律是否优美的区别。同时,人的不同、环境的不同都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差异,每个人对于音乐的感悟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音乐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成为真正互相彼此分享音乐理解的过程,而不是老师的说教。

3.2音乐老师的因素。在音乐课程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习惯和人格魅力等都对师生之间的互动产生着影响。教师如果形成了固定的教学习惯,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走出自己的思维定式,用这种僵化的教学习惯和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使学生更有积极性进行音乐学习,提高音乐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也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能够吸引学习更加喜欢音乐和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进而提升音乐学习的效果。

3.3学生方面的影响。在音乐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主体地位,因此学生也是影响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因素。学生的理解因素和观念因素都影响着音乐教学效果,也影响着音乐的互动教学,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

4.开展初中音乐课互动教学策略

4.1构建良好的氛围。在进行初中音乐课堂互动时教师一定要了解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阶段的学生表达自我的意向较强,并且这一年龄的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如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意思,会给学生带来焦虑、难过等不良情绪,影响师生互动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构建和谐民主的n堂氛围,避免学生不良情绪的出现,保持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学生具有学习的激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和老师一起探究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2改进教学方法。前文已经介绍了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方式的弊端,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初中音乐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像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了师生互动的效果差,学生学习效率低。因此为了提高教和师生互动效果,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类比等方式让学生认识音乐概念,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效的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并且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善于发现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还不熟练,从而有效的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例如在教授《丰富民间器乐》这类课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的打击乐曲来进行合奏,使学生能够以轻松的心态融入到课堂之中,从而更好的进行师生交流和学习。

4.3增强情感体验。由于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整个班的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经历、性格等因素各不相同,也造成了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对同一个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也有所差别,这种情感体验上的差别,不仅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也对互动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加注意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并且根据学生的体验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进而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

4.4提高互动技巧。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学的实质就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对互动教学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学习和积累来提高自身的交流技巧,并通过科学合理的交流技巧和学生沟通,使学生更喜欢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沟通并不是单方面的,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提高沟通技巧,在平时的教学以及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将自己的沟通技巧传递给学生,从而提高双方互动的质量和效率。

5.结论

初中音乐教育和互动教学的融合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体验,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音乐教育和互动教学的融合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的努力来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金宏发.浅谈互动教学与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0).

[2]曹洪娟.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问题探究[J].亚太教育,2015(6):51-51.

[3]王小珍.浅谈互动教学与音乐课堂的有效融合[J].小作家选刊,2016(17).

[4]梁丽.浅谈初中音乐互动教学[J].学周刊,2015(15):88-88.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第3篇

一、情感教育对音乐教学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能够健全学生人格

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富含情感的学科,能够在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通过在音乐课中开展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全学生人格。尤其是在学生压力过大时,通过音乐及其蕴含的情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

(二)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初中学生理解音乐

初听《二泉映月》,学生会听到夜阑寂静,泉清月冷。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并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经历,难以理解《二泉映月》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情感。为此在通过教学生学习旋律和音乐技能的同时,应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作品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通过该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以旋律为媒介,体验华彦钧创作该作品时悲惨的生活经历。

二、将情感教育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方法

(一)了解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

作为初中音乐老师,不仅要完成对教学内容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开发以及启迪。初中生对于音乐的了解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但是还不能够完全熟知和掌握。作为老师,要做到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并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比如,在学习关于“友谊”的歌曲时,老师可以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自己与好朋友的故事,让学生在浓郁的“友谊氛围”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友谊。老师还可以让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歌唱歌曲,这样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与迸发。另外,老师还要时刻关注当下流行的歌曲,关注学生的兴趣喜好所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所要学习的音乐歌曲,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

(二)实现观念转变,培养体验意识

回顾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教育观念重技术轻情感,错误地把技术的训练放在了首位,忽略了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因此,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树立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意识。

1.营造合作氛围。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音乐新课改的目标。“合作学习”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每个学生创造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条件,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交往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建构师生合作学习、生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要改变固定的组织形式,充分开发课堂中集?w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集体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成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点燃情感的火花,打开心灵之窗,在情绪生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2.注重情感交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是呼唤学生情感,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注重自身情感的投入,注重与学生情感上的互相沟通。要以积极的情感,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传达给学生,发挥情感在知情交流中的效能,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产生和谐共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引入流行歌曲,促进情感体验

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的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在音乐教学中,老师要选择具有艺术价值的音乐课程,也要因势利导将社会中流行的元素带到课堂中,然后再通过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效果和课堂氛围,尽可能地将学生平时没有表现出来的情感激发出来。在多样的课堂鼓励和兴趣引导下,让学生参与到老师预设的音乐课堂活动中,与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音乐内容融为一体,在参与体验过程中释放情感。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也表现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流行歌曲作为引入课堂的一种手段,可以放松学生紧张的神经,有效地缓解学生迎接中招考试的心理压力,建构师生的情感沟通,促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自由的发挥。同时,学生在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也因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得到了一定的弥补,在某一时刻与它们相碰撞定能爆发出情感的火花。

(四)改进传统模式,形成师生互动

音乐教学并不像语文、数学一样是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锻炼,对于初中音乐课程来说,承认在个性之间的差异,以及对某个知识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这是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决定了音乐的教学不能和语文、数学一样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教学模式,那就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采取独特形式而又能达到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讨实践

所谓音乐欣赏,其实就是人的听觉器官接触音乐的音响运动而产生一种主观能动的审美活动,也就是通过音乐形象去体验和认识社会活动的有效思维活动。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中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学习领域是感受与鉴赏,这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艺术不可或缺的学习部分,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欣赏的世界,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欣赏,吸收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并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一线音乐教师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生的心理成长特点

(1)自我认知和意识的迅速发展。伴随着初中生的发育成长,他们的心理成熟度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当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得到一定进步,思维能力也转向逻辑抽象思维发展。另外,他们的自我意识在成长中得到加强,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认知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和行为变化。初中生伴随着青春期身体发生的变化, 其心理也开始萌动,并且逐渐对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感到好奇与渴望,但有时也会感到迷惘。然后他们有了自己崇拜的青春偶像,在行为、语言上也学着模仿电影电视明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

(3)平等独立的情感交流诉求。当初中生在渐渐脱离小学时代需要依赖的那种状态时,他们越来越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与成年人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间和时间。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渴望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与老师平等倾吐心声进行情感交流。

(4)主观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初中生既不会像小学时那样对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不深,也不像高中生那般精练,凡事有自己的主张。初中生经常处于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缺少情感意志上的自主控制力,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多,进而表现出情感和意志的脆弱性。很多初中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1)注重音乐兴趣培养,深化音乐情感体验。作为音乐欣赏的前提,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营造更多的氛围,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能让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中领会作品的意境,就能更好地产生感应效果。这说明氛围对学生情感的重要性,营造既定的氛围,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来决定。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境与问题情境,有效地以景激趣,以情启思。从实践与感悟中去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在领悟与体验。比如在讲授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选曲的欣赏课时,为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速度、音色、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天鹅的脚步、舞姿、形态等行为,仿效各种各样的眼神表情,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诠释《天鹅湖》的艺术意境和音乐特色。在这样的实践与体验相结合的课堂中,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艺术,自然容易获得高效的学习成果。

(2)加强音乐交流探讨,增强学生学习欲望。音乐的魅力不仅取决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还在于它能给人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作为人们心灵漫游的体现,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样表现出高于生活的魅力。音乐的想象力是音乐魅力的所在,没有想象力的音乐是匮乏无力的。初中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年代,如果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逐渐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这是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的任务。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按照自身的经历和文化以及所处的环境,对音乐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欲望,才是初中音乐课堂需要努力的方向。

(3)拓展多元化音乐欣赏,培养学生优良品质。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作为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欣赏不仅仅是点燃学生的情感之花,更要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让他们在情绪的激发与起伏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我们的教学进程中,要更多转变教学思想,从技能形式向作品内涵理解转变,要多鼓励学生对作品本身进行挖掘,有选择地运用技巧进行作品鉴赏分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更多地融入背景文化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诠释,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音乐之美。初中音乐欣赏课程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与其他文化知识的关联,突出美感的体验,增加理解力和感受力,从而培养他们优良的人格品质。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能够通过音乐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让学生体验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情感,并将体验结合上升为道德的径向。如果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能让学生掌握音乐技巧之外的“弦外之音”,那才是我们教育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余立峰. 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第5篇

【关键词】振动传播介质真空声速

声音是人类用于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声音有特殊的魅力,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琴声悠悠,令人心醉,飞机轰鸣、火车鸣笛、知了刺耳的叫声让人心烦意乱,彻夜难眠,可以说世界的精彩需要声音来装点,无声的世界是孤寂与落寞的。因此有的婉转动听,有的雄厚有力,有的犹如天籁。究竟声音是什么对于初学的中学生来说既熟悉又具有特殊的魅力。如何在课堂中做好声音是什么的教学有不同的方法。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简单阐述在课堂中的方法。

由于声音的教学是初中生刚刚接触的第一堂物理课,如何能够先入为主的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并热热爱物理科目对以后的物理教学至关重要。首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播放经典名著西游记的插曲,让学生沉浸在儿时的快乐的时光里。此时停止音乐,学生肯定不乐意于是扔出问题:音乐好听吗?(学生回答,自己有的还会哼)此时音乐继续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你能听出几种乐器吗?利用音乐的引力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声音的有关知识。顺势打出声音是什么,声音怎么传播,声音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研究生活中最熟悉的声音。请学生做几个有关声音的游戏。

首先请一位同学进行一段模仿秀,其余的学生注意聆听出现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传到你的耳朵的?你有什么好的实验可以证明吗?模仿秀的引入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还会彼此模仿对方的声音。学生利用提供的各种仪器充分讨论设计出自己小组的意见。有的小组能够自己组装仪器体现出很好的合作精神。他们以为同学用手拿着音叉,另外的同学用力的敲打音叉,听到声音的同时手有麻麻的感觉。有的小组让发生的音叉靠近树立的粉笔,结果听到声音的同时粉笔被音叉弹到了。有的同学提出如果有更多的仪器还可以设计出如下实验:让燃烧的烛焰靠近收音机的扬声器,此时播放音乐火焰会动。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实验,你们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们讨论后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时强调“振动”的写法。教育学生要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注意物理名词的意义。初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与实验习惯。

有了声音的产生,顺势问一下你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你有哪些经验或事实支持你的观点。我们生活在空气里,每天听到优美的音乐,家长的嘱咐与牵挂,师长的谆谆教诲,同学的交流与讨论这些事例让学生很容易想到气体可以传播声音,你们猜想固体与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吗?你们有没有实验可以证明你的猜想呢?此时有的同学会做水中敲打石头的实验,有的同学会做土电话的游戏,有的同学会介绍自己钓鱼的经历,有的同学介绍自己游泳时的经历。你们能够帮助他们分析是什么在传播声音吗?大家通过分析总结出固体与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固体,液体与气体被叫做传播声音的介质。引导同学思考月球表面是什么情况?还能不能自由交流吗?。要不要借助气体工具,此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航天飞船的画面,介绍太空是一种真空,那里不能传播声音。我们可以自己利用仪器模仿真空声音。找小组代表展示真空模拟实验。顺势介绍该实验是一种理想实验,我们可以用推测的方法模拟真空境界。最后我们打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分为固体液体与气体三种,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让他们查阅资料了解声音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他们的速度快慢顺序。学会解释雷声与闪电之间的快慢原因,学生接受的更加自然,没有任何的思维压力,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实验习惯。

最会利用对媒体展示声音碎石头的画面和音响震灭烛火的实验,让学生总结声音具有能量我们把它叫做声能。(此时强调为什么我们课堂上不做实验的原因是有些声音要求同学们注意安全,培养安全实验是意识吧)。最后展示声音是一种波的形式被我们称之为声波。至此声音的教学内容基本顺利完成。为了学生的学习方便,最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全部内容。清晰明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快乐。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实验的内容,所以要精心准备充分的教学思路,让他们能够体会实验带来的乐趣,在他们自己的简单实验里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博大精深,感悟物理学家那种为科学奉献自己青春的决心,培养属于他们自己的实验习惯与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第6篇

一、新体系教学目标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探讨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哲学有三种:形式主义、情感主义和现实主义。在音乐艺术领域中,无论是在音乐美学还是在音乐心理学的争论中情感主义者一直是占上风的,而在当代,情感论更是音乐价值论的主流。

普通人学习音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使人的精神生活更美好。学校音乐教育面对的是普通学生,所以新体系以情感论作为教育心理学和音乐美学的基础,将音乐教育目标定位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经验,学会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地唤起情感、抒感、表达情感、交流情感,使学生们在校和一生的精神生活更美好。

人的音乐情感体验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来自音乐形式和情感形式的“同形同构”。这种音乐体验可以称为形式性情感体验,可惜对于多数音乐作品来说,只有具有一定音乐天赋者才能直接识别这种纯粹由音乐形式来表达内涵的情感,而其他的人则需要借助自己或别人的体验经验。形式性情感体验是直接情感体验,主要是音乐家和专业音乐工作者在创作和表演音乐作品时使用。

2.对于一般人的思维习惯而言,情感是与意义、事件、场景、画面、人物、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即人体会艺术作品的情感首先是从作品的内容入门的。所以形式与内容相一致的音乐,可以将体验内容获得的情感过渡到体验音乐旋律与节奏上。这时的情感体验是间接情感体验,也可以称为内容性情感体验。

3.在内容性情感体验实现之后,学生可以逐渐排除或淡化内容,把音乐形式(旋律和节奏)直接与体会到的情感联结在一起,记忆成为音乐经验,并且再用此音乐经验去体验相似的音乐形式(旋律与节奏乃至力度和音色),这时产生的体验就是经验性音乐(形式)体验。这种音乐体验是大多数人都能通过培养获得的。

在现行音乐教学中存在三种倾向。一是在音乐课上只求把歌唱会唱准,不求有情感体验,这是一种偏离音乐本质的教学;二是在教唱歌时,只停留在让学生通过歌词体验歌曲情感的水平上,即只实现了内容性情感体验,而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实现经验性音乐情感体验。这时的体验并非是从音乐的声音中直接得到的,学生仍没有建立起个人的音乐体验经验;三是学生还没具备音乐情感体验能力,就直接从形式性情感体验开始音乐教学,结果导致音乐无法打动人,未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情感共鸣。新体系提倡通过内容或动作性情感体验教学,逐步使学生形成体验经验系统,最终获得经验性情感体验的能力。这是新体系音乐教育的核心教学目标。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体系音乐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是:

1.帮助学生实现内容性或动作性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音乐情感享受,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让学生对音乐有兴趣并喜爱音乐。

2.把间接体验到的情感与音乐形式(旋律和节奏)对应起来,并在下意识的记忆中(一般是反复出现形成的)建立学生的音乐体验经验。

3.指导学生运用上述音乐体验经验直接体验音乐情感,并养成习惯。

二、新体系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为了准确有效地帮助学生最终实现建立个人音乐体验经验储存的教学目标,新体系课程设置包括了五项基本教学内容:音乐律动、歌唱、器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即兴。

(一)音乐律动

音乐律动是音乐(唱、击、奏)的体态动作表现,是音乐活动中最基本的联动,其主要教学功能是通过将音乐节奏的动作外显,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情感体验。

音乐律动是与音乐运动同形同构的身体运动,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两种运动都是外在显现的,一个能听见,一个能看见,不像情感运动是主体内在的,既看不见也听不到,学生不容易掌握。由于律动除了能引起视觉还能引起主体动觉,而主体(律动)动觉可以和主体音乐听觉一样同形同构地引起主体的情感律动,所以律动可以与音乐共同唤起主体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比单独由音乐听觉引发的体验要强烈。音乐律动经常作为实现和强化学生音乐体验的教学手段。在强调学生情感体验的新体系音乐教学中,往往把音乐律动作为音乐教学的入门内容。

1.音乐律动常识(建立音乐律动基础经验)

一是介绍什么是音乐律动,怎么进行音乐律动。音乐律动必须建立在音乐听觉的基础上,律动动作来自与音乐节奏的联动,目的是用律动表达和显化节奏。所以说:倾听音乐、认识自己的身体、运动身体等是进行音乐律动的基本条件;二是掌握和积累最基本的音乐律动动作的经验:这种经验是依赖乐曲中的节奏而存在的。如最初级的经验包括:稳定拍、重音的周期与转换、舞线、乐句、呼吸、空间与方向感、能量释放与控制等。

2.音乐律动体验(建立节奏的情感体验经验)一

(1)体验律动对音乐的影响(体验音乐节奏感的强化)

通过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演奏或击拍动作,体验有律动或无律动对情绪(体验)的影响;

通过无律动歌唱和有律动歌唱对比体验律动对音乐情感表达的影响:

通过无律动倾听音乐和随乐律动,体验律动对音乐节奏感和节奏体验的影响。

(2)体验律动对情感的表达(体验节奏能够单独表达情感)

律动在无音乐情况下直接表达情感;

体验律动在感知内心音乐时对情感的表达。

(3)体验音乐对律动的主导

体验与音乐节奏协调的律动和不协调的律动对情感体验的加强与抑制作用;

体验音乐与律动变化对情感体验的影响。

3.音乐律动表达(建立基本律动表达经验)

掌握了最初的音乐律动经验后,就可以进行音乐律动表达教学。音乐律动表达主要有四个层次:

(1)对指定音乐进行律动表达:凭经验随乐律动;

(2)对指定的情感进行律动表达:可凭经验选用合适的音乐进行律动表达,也可通过创作合适节奏进行律动表达;

(3)用同一音乐(同一节奏)不同律动所表达的情感体验进行对比,感受节奏体验的个性特点。

(4)表达性情感交流:在前三个层次的基础上,随乐律动或仅用合适节奏进行律动与他人进行表达性情感交流。

4.舞蹈性律动(在一般音乐律动上加丰富的姿态和表情)

(1)节奏性舞蹈律动

(2)旋律性舞蹈律动

(3)情绪性舞蹈律动

(4)情节性舞蹈律动

(5)经典或传统性音乐体裁舞蹈

律动是以表达节奏为核心的。舞蹈性律动是音乐律动的拓展,也可以算是它的一个部分。

5.运用律动活动进行音乐节奏教学(对教师)

(1)在集体教学中让节奏显化,使节奏感弱的学生能看见节奏:

(2)在变节拍、节奏教学中,使节拍节奏显化,让学生容易掌握;

(3)在多声部音乐教学中,通过律动反应,训练学生的听觉敏感度;

(4)在音乐节奏教学中,通过律动活动的联觉记忆,使节奏感内化。

以上五项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可循环数次。

(二)歌唱训练‘歌唱是学校音乐教育音乐课的主要教学形式和内容,通过歌唱可以学习音乐旋律和其他音乐要素。科达伊体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切通过歌唱”。

1.知识性歌唱(建立基础歌唱和曲目经验)

这里所讲的知识是指歌唱的基本常识和基础经验,而不是专业歌唱者和公共表演者所需要掌握的乐理知识。

(1)首先,通过简单歌曲的歌唱介绍什么是歌唱,怎么歌唱的知识。包括:歌唱时良好的发声方法、正确的站姿、口型、呼吸,不喊唱、不捏着嗓子唱等。

掌握和积累最基本的歌唱经验。

(2)通过更多简单歌唱(5-10首)掌握和积累最基本的歌唱经验,如对音乐元素的感知:稳定的拍子,基本的音高、音强等,这种经验是包含在曲目、乐段之中而存在并纳入记忆的。

(3)熟悉不同类型歌唱基本曲目20首,建立学生最基本的、对不同类型曲目的歌唱经验。

知识性歌唱渗透在每个阶段和层次的歌唱教学中,随着歌唱教学的深入,歌唱经验的丰富,歌唱知识也随之不断扩展和深化。

2.体验性歌唱(建立基本情感体验经验)

学生有了最初的歌唱经验和歌唱曲目之后,就可以在此音乐经验基础上进行体验性歌唱。体验性歌唱主要是一种自我情感体验。这里的情感体验主要是指对歌曲旋律的经验性情感体验,而不是对歌曲旋律的形式情感体验。所谓经验性情感是指被体验的旋律曾经在歌曲、歌剧、舞蹈、视觉配乐、标题音乐中所表述,并被主体体验过后形成了旋律与情感相联系的记忆,当再次听到这段旋律的时候,就会较容易地体验出已经形成经验的情感。(这时旋律已脱离了最初的有意义内容的音乐作品,从内容性情感体验向经验性自我情感体验过渡。)

(1)朗诵歌词体会歌词情感

在没有建立基本音乐情感体验的经验之前,可以借助于歌词(包括童谣)的明确意义进行情感体验,并通过歌词的语音语调语气,长短快慢、轻重缓急来加深对这种情感的体会。

(2)唱词曲体验歌曲情感

把朗诵体会到的词义情感迁移至歌唱,在歌唱中体验这种情感。可通过反复歌唱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经验。

(3)只唱歌曲旋律体验音乐情感

去掉歌词哼唱旋律,从凭唱词曲所得的情感体验过渡到对歌曲旋律进行音乐情感体验。这也是歌曲情感内在转化的二次体验。这时得到的就是经验性音乐情感体验。

(4)积累音乐情感体验经验

通过学唱若干首歌曲积累各种音乐情感体验的经验,并体验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变化对情感的影响。

(5)音乐情感体验的显化

用已学歌曲的旋律,按各自的经验(各人有异)重新填上与原歌曲同类情感的内容,将自我情感体验显化,教师进行点评,学生可以互鉴。

体验性歌唱与知识性歌唱一样随着每个阶段和层次的轮回,歌唱教学不断深入、深化。

3.表达性歌唱(建立基本情感表达经验)

建立了最初的知识性歌唱和体验性歌唱的经验后,就可以进行表达性歌唱教学。表达性歌唱是指用歌唱来表达在某个特殊时刻、场合、情境、事件中,涌现出的具体情绪、情感或感慨。让学生知道怎样用歌唱表达和用什么歌唱来表达此时此刻欲表达的心境。表达性歌唱主要有四个层次:选择性表达、模仿性表达、创造性表达、交流性表达,根本的是用情感体验经验来实现欲表达结果。

(1)选择性表达:即凭经验,按照指定情绪、场合或情节从已学唱过的歌曲中选用合适的段落歌唱,使歌唱中自我体验的情感符合所要求的情绪、场合或情节。

(2)模仿性表达:即凭经验,按照指定情绪、场合或情节从已学唱过的歌曲中选用歌段,通过改词进行与自我体验相符的歌唱。

(3)创造性表达:即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用音乐经验改词改曲进行自我情感表达。

(4)交流性表达:是用音乐对他人进行情感表达(有词或无词歌),所以必须在具备接受与理解别人音乐情感表达能力,及自己具有了音乐情感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交流性表达。

表达性歌唱同样随着每个阶段和层次的歌唱教学的不断深入而深化。

4.合唱(建立共同音乐情感表达经验)

合唱的教学目标是建立共同音乐情感表达经验,只有在每个人都具有了基本的知识性、体验性、表达性歌唱经验的基础上,才有条件进行共同音乐情感表达的训练。普通学校一般有两类合唱:同声合唱(一般小学与初中合唱属于此类)和混声合唱(初中以上),演唱形式有齐唱、轮唱、多声部无伴奏和有伴奏合唱。

合唱教学有三个层次:跟随性合唱、表达性合唱、表演性合唱。

(1)跟随性合唱:初级的合唱是从集体跟随性合唱开始的,必须建立在具备基本的知识性歌唱经验的基础上。在跟随性合唱教学中训练基本的共同音高感、节奏感,整体呼吸、统一起声、跟随指挥、互听互靠、吐字咬字等知识与技能,在声音和谐统一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共同的音乐情感体验目标。

(2)表达性合唱:在基本歌唱情感体验和歌唱表达经验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培养共同情感表达经验。合唱有音域更宽广、力度变化更大、音色变化更丰富、表现力更强的特点。表达性合唱需通过学唱若干首合唱歌曲,体验多声部音乐要素(音域、音色、音量、音层等)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3)表演性合唱:表演性合唱是合唱教学中的最高层次,只有在积累了一定水平量与质的丰富合唱经验和经典合唱曲目经验之后,才可能进行表演性合唱训练。表演性合唱也是交流性合唱,这里的交流是通过合唱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也更强调共同音乐情感表达经验和经典合唱曲目经验。

在小学六年歌唱教学的整个进程中,这四个部分应经过十余次螺旋状的轮回,循序渐进地上升。

(三)器乐学习

器乐是指以乐器演奏为主的表演形式或解释为音乐来源的一种声音材料(另一种是嗓音),乐器是指可以用来演奏音乐的工具。器乐教学是指通过各类不同的听、奏来体验和感受器乐音乐情感体验的特征,及其所带来的与歌唱、音乐律动等同类情感体验和经验的相互转化与联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强、更深、更广的音乐情感体验,及更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经验。

1.器乐知识

(1)器乐介绍与欣赏

通过声音和作品了解各类器乐(中西),如:键盘乐、弦乐、管乐、打击乐等。

(2)乐器原理与体验

介绍常见乐器的发声原理,主要体验器乐的表现功能,音色、音量、音区、速度等与音乐表现的关系,常见乐器的个性特点及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影响。

(3)器乐演奏知识和实践

课上主要通过教师介绍和简易乐器操作来了解演奏知识,器乐演奏实践主要靠课外兴趣活动实现。

2.器乐音乐体验

器乐音乐体验与歌唱体验有共同之处,但因歌唱受个人嗓音条件所限,在音域、音色、音区、音量等表现限度上不如器乐音乐表现范围宽广、丰富、复杂。所以对器乐音乐体验又不完全等同于歌唱体验,应该说器乐音乐体验比歌唱体验更细腻,更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但因缺少来自歌词的内容情感体验过渡,器乐音乐的情感体验不容易获得和分辨。教学中可将歌唱情感体验的经验移情到器乐音乐体验,也可与音乐律动教学互通和互动,还可靠舞蹈、画面等内容性情感体验过渡,以联觉增强器乐音乐情感体验。

(1)器乐元素体验

在教师指导下体验同一器乐曲或片段中不同的音乐要素(旋律、节奏)的作用。

(2)不同器乐的元素(旋律、节奏)体验特征进行对比。

相同的音乐元素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得到的体验不同。

(3)不同器乐体验对比

不同经典器乐作品感受它的体验特征。

通过同一个经典曲目用不同乐器演奏来对比它的不同体验特征。

3.乐器演奏训练(以奥尔夫乐器为主)

(1)熟悉奥尔夫乐器的音乐功能。

(2)欣赏奥尔夫乐器作品。

(3)练习演奏奥尔夫乐器。

(4)奥尔夫乐器演奏简单运用(简单固定音型伴奏、简单旋律演奏等)

4.小型乐队训练(以奥尔夫乐器配置为主)

(1)乐队知识

(2)简单曲式结构

(3)即兴段落演奏

(4)为歌唱伴奏

(5)小乐队合奏

5.交响乐知识与实践

(1)交响乐知识:通过交响乐作品了解性质、形式、体裁、编制等。

(2)交响乐要素和乐段乐曲音乐体验

(3)课外交响乐队训练

(四)音乐欣赏

音乐活动分为两大类,律动、歌唱、奏乐属于表达性音乐活动,音乐欣赏属于接受性音乐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从外至内的音乐情感体验活动。新体系音乐欣赏教学目的是:学生在之前音乐教学实践(律动、歌唱、奏乐)中已经自主获得音乐情感体验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规范性体验,获得具有社会公认意义的音乐体验经验,以此继承人类社会的音乐文化财富,提高学生进行社会音乐交流的能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1.获得与社会公认经验同类的音乐体验和近似的情感共鸣;2.体验音乐形式与音乐内容(音乐形式包括体裁、曲式、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内容包括题材、标题、歌词、情节、场景、动作、画面等)对音乐情感内涵的影响;3.了解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审美取向、艺术风格等)对音乐形式与内涵及音乐体验的影响。要注意规范性体验不是由教师替代学生体验后将结果告诉学生并叫学生记住,而是启发和指导学生实现基本方向的自主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教学也应分初、中、高三个层次。

小学音乐课中的欣赏内容属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初级阶段,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经典作品公共体验的基础经验,培养他们参加公共音乐活动的基本能力。根据学生身心智发展特点,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规定音乐实践活动(律动、歌唱、奏乐)是此阶段音乐课的主要形式,因此初级阶段的音乐欣赏可以完全融入音乐律动、歌唱、器乐音乐活动中。小学音乐课音乐欣赏内容的方式(实践)、方法(体验)和教材应与律动、歌唱、奏乐同步互通互动。在教师的诱导下聆听简单经典曲目进行音乐欣赏,使学生获得与公共评价相近的音乐体验经验,初步习惯音乐欣赏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特定小型经典音乐作品创设特定音乐情境,指导学生体会小型经典曲目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诱导学生对经典作品产生特定的体验和情感共鸣,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开拓学生的音乐联想与想象空间。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属于中级阶段。随着学生心智能力和情感需要的发展,此阶段的音乐课应逐步加大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音乐课可以继续在较复杂的音乐实践(律动、歌唱、奏乐)中,对常见的经典音乐作品进行音乐欣赏。在教师引导下,用已积累的公共评价音乐经验和音乐欣赏方法对经典音乐作品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进行审美体验,掌握音乐形式与内容对音乐情感的影响,进行较复杂的特定的音乐情感体验,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建立经典音乐曲目库,使学生逐步积累具有社会公认审美价值的音乐体验经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属于高级阶段。随着中学生兴趣爱好的变化和(对音乐理论知识)求知欲的增长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增强,此阶段的音乐课一般以音乐欣赏为主要形式和内容。新体系的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实践(律动、歌唱、奏乐)中已基本习得了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和方法,掌握了音乐情感体验的基本经验,记忆中已形成了经典音乐曲目库,就可以在教师引导下系统地对较大型的,有代表性的经典音乐作品进行艺术欣赏和文化分析,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中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潮(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审美取向、艺术风格等)对音乐形式与表现内容产生的影响,知晓一些社会文化的概念,通过对代表性经典作品的艺术欣赏进一步积累(规范性)系统的音乐情感体验,使之成为个人的音乐经验(系统)的基础,以利于终生享用和传承人类音乐文化(宝藏)。

1.经典声乐作品欣赏

(1)独唱;(2)重唱;(3)合唱;

2.经典器乐作品欣赏

(1)有标题器乐作品;(2)无标题器乐作品;(3)经典戏曲、歌剧、舞剧欣赏。

(五)即兴表达

所谓兴是指人的情绪,即兴的意思是按人的情绪进行音乐活动。情绪的来源是主体的思想、心情、处境和客观环境、事件、时机的影响。音乐活动包括:律动、歌唱、演奏、创作。新体系进行即兴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音乐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1.即兴律动

(1)同一乐曲指定不同情绪做即兴律动。

(2)同一乐曲指定不同场合做即兴律动。

(3)同一乐曲按自我心态做即兴律动。

2.即兴歌唱

(1)指定歌曲,按情绪改变节奏节拍。

(2)指定歌曲,按情绪在旋律主干音上变化旋律(加花或缩减)。

(3)指定歌曲,按情绪改变歌曲形式结构与表现内容(高潮、尾声、调等的安排)

(4)指定歌曲,按场景改词改曲。

3.即兴演奏

(1)指定乐曲,按情绪改变节拍节奏。

(2)指定乐曲,按情绪在旋律上加花或删减。

(3)指定乐曲,移调并体验感受。

(4)指定乐曲,按情绪重新安排乐曲形式结构与表现内容(高潮、尾声、调等),并重新体验感受。

4.即兴创作

(1)节奏创作:为词配节奏。

(2)旋律创作:为节奏词配旋律。

(3)创编音乐。

三、新体系教学方法

新体系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其特有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和音乐教育核心理论(新三论:情感论、体验论、经验论),是实现其教学目标和完成其教学内容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新体系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的是元素一整体教学结构,其教学结构图示如下:

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结构(一个老师)

感受、体验、表达、交流教学内容

知识点:指构建音乐知识结构的最小单位,既是本课音乐教材的重点和核心,又是后续学习的认知前提,通常一次课仅用一个新知识点让学生在已有音乐经验上通过音乐作品在音乐活动中获取新的音乐感知、体验、表达和交流经验。

元素线:同元素的点组成时间线条,保持同知识点的连续发展,循序渐进。

知识面:(迄今为止)学生整个掌握了多少知识点,是由知识线上的点组成的。所以它是线性平面,面上的线就是元素线(某元素知识线)。

教学线:每次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组成教学线,它应该由一个作品,一个活动,一次表演所包含。因为只有在对实际作品的感受、表演和再创作中,学生才能体验到艺术情感。

在年、月、周的音乐课程安排中,元素一整体性结构表现在:

教学的元素性:就是要将所教的音乐知识分解成知识线,可以从由浅入深,逐点渐进实施教学,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教学的整体性一就是要使不同知识线上的点组合成每次课的教学线。每次教的知识点组合在音乐作品或音乐艺术活动中,如不能把知识点组合在其中就不能实现艺术体验,就无法赋予感情。教学的整体性二就是要把知识线和教学线(感情的)结合成网络,主要靠音乐经验产生联觉和联想。

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是要做到两点:

1.每课把知识点组成感性的艺术活动。

2.每个知识点必须和同元素中的其它知识点前后相连,即这节课教的是上节课的发展,又是下节课的准备。

要防止两种情况:

1.一次课上的知识点是散的,形不成艺术活动,无法进行艺术体验。

2.同元素的知识点在前后教学中是散的,不能连成由浅入深,从零到整的元素知识线。

知识面是由元素知识线和教学艺术活动线交叉而成的。每个交叉点都是知识点,也是艺术感觉的组成点。所有这些点构成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和艺术情感面的整体经验。

结语

新体系教学方法新在素质型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即: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以发展情商为主的教育目标;以实现音乐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和)以感性音乐经验为主要学习成果的考评要求。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 有效互动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57

互动绝不仅仅是课堂上师生间的问答,而应当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在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中,真正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得到切实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谈谈在增进有效互动方面的点滴体会,以飨读者。

一、创设和谐氛围,营造有效互动平台

课堂上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教师有意识营造互动氛围的结果。我们在进行课堂观摩活动中,常常会发现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前与学生谈心、做游戏或讲故事等,这种课堂预热活动就是为了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融洽师生间的关系,使得学生获得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态。这种卓有成效的教学形式应当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态化。

如在教学《唱脸谱》一课时,虽然这首歌曲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显得韵味十足,但初中生对于我国的国粹――京剧显然并不是十分熟悉。因此在学唱《唱脸谱》之前,一方面,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众多的脸谱形象,使学生感受作为传统艺术中脸部化妆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教师试唱了几个京剧中的著名唱段,配合京剧中的几个经典动作,激发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为后面课堂的有效互动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

二、注重生活体验,拓展有效互动源头

将鲜活的生活素材引入音乐课堂中,可以使得音乐的学习有了源源不绝的“活水”。当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牵动学生的心灵,就能为音乐教学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提供许多学生所关注的话题,推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与品鉴之中。

如在教学《为了谁》一课时,这首歌曲是为了纪念和歌颂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而写的,赞扬了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然而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缺少对于歌曲中所反映情感的切实体验。为此,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反映抗洪场景的纪录片《决战三江》以及献给消防官兵的视频《死而无憾》,也准备了一组反映“爱与奉献”的图片,如高温酷暑下劳动的环卫工人、傍晚窗前批改作业的老师以及陪同孩子一起跑步迎接体育测试的父亲等等,为学生的课堂互动注入了充分的情感资源。

三、加强合作交流,提供有效互动助力

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进行课堂有效互动的主体。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是具有差异化的生命个体,充分发掘他们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情感体验等差异化资源,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彼此启迪,在合作与交流中使得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施其才。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与互动讨论的平台,展开互动式的合作学习,推动互动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如在教学《黄河少年》时,在学生初步学唱了歌曲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有感情地练唱,展现出黄河儿女的自豪感和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着“千百年来,描写黄河的诗词与歌曲数不胜数,你们知道的有哪些呢?”进行互动与交流。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列举了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及歌曲《我们是黄河泰山》《黄河大合唱》和《保卫黄河》等等,或吟诵或试唱,气氛热烈,使得后面有感情的集体练唱变得水到渠成。

四、实施多元评价,增添有效互动信心

多元评价是音乐课堂有效互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堂中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摆脱了传统音乐课堂上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形式呆板的桎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导向、反馈以及激励等功能,为学生的有效互动增添了信心,使他们保持蓬勃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过程观”,评价的视角向互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适当倾斜,促使学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活跃地投入到后面的课堂互动中去。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第8篇

初中生处于身心转变的关键时期,外界的新奇事物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而音乐欣赏课是一个感受平台,有助于初中生舒展、调节身心。也就是说,经过长久地聆听特定乐曲和反复吟唱,学生必定会形成自主性感知意识,有利于今后情感表达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创新

依照客观层面的观察,音乐欣赏单元的确是音乐课程系统化教学的特定调试媒介,它善于利用各类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表现技巧、音乐形象等进行感悟交流,引起初中生情感、思想的共鸣。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借助特定的美感效应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能力。在日常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带有丰富情感内涵和新奇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引入课堂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日后树立独特的音乐欣赏角度以及专业化发展前景产生积极作用。

一、创设生动的导入情境

音乐是借助声音表述主体内心情感细致化的行为艺术。在讲解初中音乐欣赏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科学地感知音乐作品,理解音乐的规则,然后适当地彰显人本服务的特性,注重开发学生个体音乐听觉感知的系统化。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演示名曲,使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听觉享受。在欣赏特定的音乐作品时,教师需要在关键处进行适当的启发式解说,同时设计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无限联想。笔者相信,经过教师的逐层引导和调试,必定能让学生深入地感知音乐情境,奠定深厚的音乐基础。如在《中国人民进行曲》欣赏课上,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开场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国庆阅兵现场的激荡场景,使学生逐渐融入到歌曲的节奏中,甚至有部分学生还会跟着音乐的节奏高声歌唱。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后续课程内容和技能训练的拓展。

二、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

结合实践调查,笔者发现,良好的音乐课堂交流氛围,能有效调动学生个体长期研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并积极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探析音乐作品的内涵,有意识地开发和设计小组探究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师生同时扮演倾听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标准的音乐听觉感知和演唱技能协调水准。当学生倾听完特定的音乐作品之后,教师需要结合作品的体裁格式、时代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状况进行系统解析,必要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影视材料,争取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音乐作品。在整个教育行为的环节中,教师可以把听到或看到的内容设置成问题,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保留整体的认知印象,然后逐层赏析和重点聆听。如在讲解《万马奔腾》作品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乐作品,直观地呈现出马头琴的音色特性,然后运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万马奔腾的情景,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较快地融入到作品的内涵中。表演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表达情感的过程,它不仅是技能的展示,还是表现学生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渠道。表演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重在学生充分、无拘束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当学生在表演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表演潜能时,他们就能从这些表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理解、有所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系统化的讲解,需要教师关注众多的细节,包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系统化补充音乐歌唱的表演单元等。为了营造活跃的音乐欣赏交流课堂,教师必须事先科学认证和有机审视教学环节,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拓展人文素质,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

作者:蔡冰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南环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垚.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问题”探究[J].学周刊,2011,(19).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第9篇

初级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经典作品,培养学生参加公共音乐活动的基本能力。音乐的律动、歌唱、奏乐是初级阶段的主要形式,因此,这一阶段的音乐欣赏可以完全融入音乐律动、歌唱、器乐等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简单的经典曲目进行欣赏,获得初步的音乐体验。

中级阶段:随着学生心智能力的提高和情感需要的发展,这一阶段要逐步加大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常见的经典作品进行欣赏,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建立经典音乐曲目库,使学生逐步积累具有社会公认审美价值的音乐体验。

高级阶段: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实践中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欣赏习惯,掌握了基本的情感體验,建立了经典音乐曲目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能对经典的音乐作品进行艺术欣赏和文化分析,使之成为个人的音乐经验。

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究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音乐欣赏重要性的认识

人学习音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使人的精神生活更美好。学校的音乐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所以音乐欣赏是以情感论作为教育心理学和音乐美学的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并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地唤起学生表达情感。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直接将其省略,仅仅把音乐教学作为唱歌课,这样的音乐教学是不完整的。

2.违背音乐的审美规律

音乐艺术不能用确切的语言来表述,但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只言片语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欣赏和理解音乐。这样一来,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重复,约束了学生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

3.缺乏对本位音乐的关注

尽管新体系在不断推动,但很多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讲与听上,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学生感受不到其中的意境,没有兴趣,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下降,使音乐欣赏课流于形式。

二、解决音乐问题的策略

在实施音乐教学新体系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抓住音乐欣赏课的外壳,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握音乐欣赏的本质,使音乐欣赏课彰显出深刻、厚实的内涵。

1.铺陈背景,贴近作品灵魂

其实,很多音乐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例如,教学乐曲《土拨鼠》时,教师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土拨鼠》的时代背景,分析乐曲的意境,让学生感受乐曲中主人公和土拨鼠虽然相依为命、到处流浪乞讨的生活,但他们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紧扣旋律,明确作品主题

紧扣作品主题进行赏析,让学生在作品主旋律的指导下进行赏析,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众所周知,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瞬即逝,如果学生对一些主题与重要旋律没有足够的印象,那么对之后出现的旋律就不能很好地领会。例如,欣赏《八只小鹅》时,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节奏练习曲,教师把主题旋律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熟记,并请他们注意分析作品主题所表现的风格、特点。接着,教师让学生试着哼唱旋律,然后听人家是怎么唱的。听完之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欣赏中明白乐曲所要表达的主题。

3.巧借媒体,凸显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应利用具体直观的视觉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听觉感受,这对音乐鉴赏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很好地感受美、表现美。例如,欣赏《惊愕交响曲》时,教师结合木管乐器、弦乐器等图示,点击图片发出相应乐器的声音,让学生体会乐器的音色及所要表达的效果,感受到交响乐强大的感染力,从而凸显教学目标。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学生 音乐欣赏 教学方法

所谓的音乐欣赏课,指的是教师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或者其他辅助方式,来让学生体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达到一种音乐审美教学活动。音乐欣赏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在培养学生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音乐欣赏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它是需要学生和教师都具备一种音乐素质的。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这又成为教师研究的一项新的问题。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并且通过欣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下面,我将根据我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应该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一、精心选择音乐欣赏课的教材

这种方法就需要教师多下功夫了。我们都知道,音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一门最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在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心烦的事情,但有时候一听音乐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特别舒畅。其实,这就是欣赏音乐的魅力。由于初中生正好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有着丰富的业余爱好,他们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感情,大部分学生都是很喜欢听音乐的。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挑选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音乐形式,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鉴赏。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初中生大部分喜欢听一些流行歌曲。因此,教师就可以将一些流行歌曲作为鉴赏的范例。但是,有时我们会发现书本上的音乐并没有那么流行。这时我们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找一些相应的歌曲进行鉴赏,然后再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课本上的音乐中,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比如,在欣赏《欢乐颂》这首歌曲时,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下此音乐的由来。经过了解我们会发现,《欢乐颂》不仅仅是一首歌曲,它还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一个片段。因此,在欣赏本节课的音乐时,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欣赏《命运交响曲》认真体会这首歌曲的风格以及所传达的思想等。听完这首令人震撼的曲子之后,再让学生欣赏《欢乐颂》这首歌,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营造音乐欣赏的氛围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都已经设立了多媒体教室。这种方法对于音乐欣赏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多媒体主要利用了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等特点,在音乐欣赏课的过程中,可以做到集图片、音乐、文字和视频等为一体的功能。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由于初中生年龄还小,所以当把他们放入到一种环境中的时候,他们是特别容易产生兴趣的,就会沉浸在其中。这样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当为学生营造一种氛围的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愿意去探索。

比如,在欣赏七年级下册《美丽的山谷》这首音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营造一种音乐氛围。可能初中生由于阅历还不是很丰富,对山谷不是很了解。所以只是让他们单纯的听音乐,可能起不到鉴赏的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找一些山谷的图片,做成一个PPT的形式,将音乐、文字和图画集为一体,在这种美丽的画面中,让学生欣赏这首音乐,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趣味性与开放式有机结合的学习环境

经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想要在音乐欣赏课中提高欣赏的效果,就要打开学生的各种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能真正地参与进来,主动地进行欣赏。因此,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为学生们创设一种意境,在意境中更能体现一种趣味性,然后让学生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起到鉴赏音乐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

比如,在欣赏八年级下册《你是这样的人》这首音乐的时候,伴随着音乐的旋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说,进一步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从而联想到自己。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意境,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谈谈自己在这首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再比如欣赏《西部畅想》这首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的畅想,努力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这种学习环境对学生的音乐鉴赏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而言之,培养初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想上好音乐欣赏课并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走出传统音乐欣赏教学的模式。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主观能动性,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当然,教师也应该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叶向强. 探索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方法[J]. 课程教育研究,2014(14).

[2] 苏h. 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3.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和谐课堂;互动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师生互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音乐,是一门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音乐素质为教学目标的学科,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深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师生互动对于音乐课堂艺术氛围的营造也有一定作用。

一、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概述

音乐课堂师生的互动与其它音乐科目一样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音乐与其它科目学习最大的不同在于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新旧知识进行内化的连接,不断地完善自身的音乐知识系统,从而不断提高自身音乐学习的能力。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音乐信息的传输,学生就会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思考。音乐课堂的师生互动更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引发共鸣,从而促进教学活动更好的展开。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初中音乐课堂当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与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更可以用音乐来打造新的沟通介质。教师可以利用音乐,与学生共同找到情感共鸣,利用音乐实现师生间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以此来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较高层次的师生互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之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将学生带入到音乐学习的氛围当中,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千变万变,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新课程标准对于互动教学的要求极为明确,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辅导学生,与学生合作,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性作用。学生在表现之时,如果出现问题,教师要利用正确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绝不可恶语相加,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致才会更加高昂,课堂的氛围也会更加和谐,学生的音乐素质才能自然形成。

三、重视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一节音乐课成功的基础,所以在教学的初始环节,音乐教师要重视音乐课程的导入设计,进而有效激发出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热情。兴趣不仅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基础,同样也是学生音乐表演与创作的源泉,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的导入环节,初中音乐教师就应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近的音乐情境,唤醒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如在教唱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时,教师不要一开始就灌输乐理知识和歌曲背景,可以先向学生播放与彝族相关的民族风情,营造出强烈的民族音乐氛围,或者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等座位形式,让学生学习一段简单的民族舞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接下来再进行音乐教学时,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确保了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多开展音乐竞赛,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

新课程理念要求师生平等,能构建“互动式”的音乐教学课堂,这其实也对“和谐共生,互动共赢”音乐课堂的构建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初中音乐教师必须适当放权,将音乐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和机会,教师则是适当点拨和积极引导,正确的使用教学权利,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例如,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音乐教学中,初中音乐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在音乐课堂上将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通过合唱的形式进行小组间的竞赛,让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和促进,这种以赛代练的教学方式,也往往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提高初中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进程中,音乐教师无疑承担着最主要的职责,所以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和谐互动课堂的构建目标。首先,初中音乐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被老师所表现的艺术美所感染,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音乐艺术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次,初中音乐教师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在音乐课堂上可以旁征博引,使学生被教师的才华所吸引,这是因为音乐并不是一门孤立存在的艺术,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必定有孕育她的土壤,其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会教、会唱,更主要的还是要真正了解音乐教学内容的深层教育意义,能高瞻远瞩地去引领学生探索相关文化知识,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领会、理解音乐作品,走进音乐的艺术世界。此外,初中音乐教师还需要具备基本的课堂管理能力,掌握学生管理艺术,保持好课堂纪律以及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善于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做到寓教于乐。

六、加强学生互动机会,强化互动的感性体验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实质性的发展,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教学手段不断推陈出新,课堂气氛活泼而和谐,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取得这些阶段性成绩的时候,当我们冷静的思考,会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能真正学到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否行之有效?下面笔者结合自己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一点经验就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几点浅显看法。

一、教材分析具体细致,教学目标准确清晰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注重的是目标和过程,往往忽视教材分析这一环节,通常都是照搬照抄教参。而我认为,教材分析要和本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对本课有用的。因此,教师要具体细致地分析教材,反复聆听音乐作品,深入到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中,并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触和理解记录下来,尤其要把本课涉及到的音乐要素分析透彻。一旦学生把音乐作品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也就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就相应地水到渠成了。有了教材分析具体细致这个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清晰也很重要。在每堂音乐课中,大目标是靠小目标去实现,小目标靠大目标去统一,它们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所以有了大目标后,制定小目标时必须注意,若干小目标都必须为实现大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而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同样的道理,教学中,教师除了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外,对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也要清晰。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也就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设桥梁,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把握课堂中的角色,保证有效教学的落实

“角色”对于音乐教师并不陌生,它产生于戏剧,但在我们每天的教学过程中有否考虑到自己与学生承担着不同角色的戏剧在不断上演。教师与学生表演的成功与否涉及的不单只是一出戏的好坏,更关系他们对这出戏是否接受,众多演员是否真正胜任他们所承担的角色,并在其中发挥他们的特长,用心演好戏。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位心理研究者所说的话:“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教师“教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学生音乐教学方法的学习与掌握,是建立在师生民主、平等关系的基础上的。课堂中教师应多倾听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交谈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了解音乐作品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看法。也许我们会听到许多全新的理念,让许多古老的、古典的音乐作品穿上时代的新衣。如果我们仍是传统式的教学法,板着面孔对学生,师道尊严的外衣永远脱不去的话,那我们失去的不只是学生的爱戴,更多的是教师得不到学生的时代思想,无法与他们沟通。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用天平衡量好与学生间的砝码,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讨论,共同学习,树立平等的活动教学观,成为以探究为中心,认知与情感交流相互交织、融合的学习共同体。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改革,课程改革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所以教师的自我创新和教学创新是培养落实“低负高效”的关键。在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资源的同时,教师更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基础需要和发展可能,把教室变成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与教师共同研讨、共同交流、创新的场所。音乐教学要根据音乐是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用艺术化的手法创设音乐学习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使学生的音乐在教师范唱、范奏中准确地表达,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方法和形式的设计中,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便于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实践中做新的尝试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音乐教师逐渐开始尝试布置课后作业,在现实的教学中,设计出颇具趣味性的音乐作业进行拓展,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好方法。

1.体验型的作业。体验型作业就是加深学生的音乐感悟和体验,增加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如教完《难忘岁月》单元,我这样的布置作业:“课后演唱《游击队歌》,了解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体会歌曲内在的情感意境。”又如,欣赏完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后,我将音乐复制给学生,并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听乐曲,感受乐曲描述的意境,体会乐曲的情感。”通过布置体验型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音乐感受,增加学生的音乐兴趣。

2.合作型的作业。它有利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锻炼学生的配合和协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具体做法如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合作来完成作业。比如,当学完一首歌曲后要求学生背唱给家长、长辈听,这可以培养学生当众自信歌唱的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 教师观念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27

音乐教学在部分学校不受到重视,有的老师随便应付教唱两首,学生也不是重视音乐课的学习。如何改变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不利因素,探寻好的教学对策,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些问题。

一、初中音乐教师存在的问题

教学观念是课程教学是否能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正确的音乐教学观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音乐课程在我国初中阶段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导致存在一部分初中音乐教师观念狭隘,认为没有必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教学,就是自己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也不会受到表扬或奖励,只要按照正常的教学任务授课即可,至于学生是否学到知识,学的多或少,掌握音乐知识的深浅程度,似乎一概与老师无关。想实施有效的教学,转变老师的观念才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基础所在。

教学方式是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老师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台下被迫的机械的听讲,记笔记似乎已成常态,课堂气氛沉闷无比,枯燥无味,整节课结束,老师教学任务完成,学生似乎从“苦海”中解脱出来,下课后学生就像打了“鸡血”变得活泼好动。学生们在严肃而紧张的教学氛围就会产生对音乐的厌烦心理,进一步在课堂上表现出抵触行为,如很多学生上课打瞌睡,无精打采,分神等。

二、音乐教材对流行音乐开发不足

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到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集中程度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方向,然而音乐教材编排中过多的强调音乐的本土化,从而忽略流行音乐的开发,重视程度不高,开发的认识不够,存在一定的偏见。部分教师认为,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开发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应该让专门的教师队伍去解决这个问题,与自身无关。这导致一些教师在此方面的投入不够,深入程度也不够。

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对流行音乐的开发的内容一般集中在一些本土资源之中,对于顺应市场要求方面的音乐教育还不够。另外,教育内容更新不够。音乐教学流行音乐的开发内容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发展形势等结合不紧密,也不够深入。目前的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开发方式和内容仅仅是停留在较低水平。

三、音乐教学对策的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找出解决的方法,比如提高学生的审美,促进师生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优秀的教学师资,教师通过美化学生的增强高校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力度,是转变教师观念狭隘的重要举措,因此我国高校在重点开展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之外,还要开展青少年音乐的课程,重视青少年音乐市场的需要,培养顺应时代精神的师资力量,使学校音乐教师和社会音乐教师素质有所提高。另外,各个高校要顺应市场的需要与附属学校进行合作,让高校的教师任教,以此来增加初中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高校教师在长期的任课过程中,积累宝贵的经验,使其从教学理论、教学技巧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从而更好的进行青少年音乐的教学活动之中。

初中音乐教师就是审美的施行者,所以教师要美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初中音乐教材所涉及到的作品,大都是形式优美、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欣赏者,这样才有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施教者。没有情感交流的课堂必定是枯燥、乏味、缺乏生命力的。通过实施课堂互动,使互动成为教师情感传递与学生接收情感的途径,有利于初中音乐课堂氛围的优化。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与学生。比如在讲解《青春舞曲》时,教师可以一边演奏乐曲,一边跟着乐曲进行律动。当学生自己沉浸在乐曲中时,教师引导学生与自己一起进行律动,通过身体语言进行互动,会让音乐课堂的审美性得以提升,促进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目标的实现。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促进初中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讲解《我心永恒》时,教师可以利用《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片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后的故事。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有更多想法,更多要表达的内容,能够促进学生主动与教师互动。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学习内容的相关信息,在课堂中用背景知识进行提问竞争。学生成为互动的主体,教师给学生做评委,有利于师生互动欲望的增强,促进初中音乐课堂的活跃化。

四、音乐教材中引入流行音乐

在市鼍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流行音乐泛滥多样,而学生又是极易受到影响的一个群体,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一定要引入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流行音乐增添流行素材的欣赏。如选择一些教育性强的音乐进行教学。比如,在“歌颂祖国”这个单元我们可以选择孙楠的《红旗飘飘》这首歌曲。“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歌词响亮而雄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在进行“电子空间站”这个单元时,选择《我的未来不是梦》(电子乐队的伴奏)这首歌,也是充满力量,具有励志性的歌曲。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音乐教学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泛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在与学生进行情境音乐共享的同时,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共鸣,有效进行初中音乐教学,在以情感教育为内容的学科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初中音乐情境教学利用优势导入、音乐活动安排等形式,使音乐情境教学方式多元化,增强初中音乐教学效果。

一、关于音乐情境教学的理论认知

在音乐情境教学中,教师必须有目的地进行特定艺术情境创设,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音乐情境情感互融,使学生愉悦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同时,情境教学要突出“形真”、“意切”、“意远”、“理寓其中”的特点,超越传统本位教育,突出学生情趣的培育、审美的建构和情感的熏陶,运用音乐情境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受能力,达到触及学生灵魂的境地。

二、初中音乐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

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需要学生有学习学科的兴趣和动力,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心理,联系生活,利用教学资源,通过有效情境让学生获得音乐素养的提升。

1.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音乐情境

初中音乐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引入,通过播放多媒体资料,结合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材料,把学生带入音乐氛围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缩短学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如苏教版初中音乐“草原放歌”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教具播放《拉萨谣》、《清凉的泉水》、《天堂》、《嘎达梅林》等音乐作品,展现出草原大自然的美景,学生在欣赏草原美景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特点,加深音乐文化与人民生活的联系,了解音乐的意境美,了解不同体裁形式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2.用渲染的语言进行音乐情境创设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渲染的语言进行音乐作品描绘,在与音乐作品相近的情感氛围塑造中,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学习和体验。例如:苏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音乐作品“歌声永相随”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友谊之情,并教导学生友情是人间一种珍贵的情感,通过朗读歌颂友谊的诗歌名句,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使学生感受到友谊使人温暖,离别使人忧伤,在歌颂珍贵的友谊、表达惜别之情的时候,呈现出音乐作品的主题。

3.创设学生为主体的情境音乐教学模式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主体情形,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情境创设,在学生对客观情境的再现过程中,自主体会到对音乐独有的情感体验。如苏教版初中九年级音乐作品中“与世界联网”一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唱,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歌曲学唱过程中,体会出歌曲蕴含的宽阔胸怀和青春的可贵激情,产生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豪情壮志。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并在吉他(或钢琴)的伴奏下欢快、热情地演唱,使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快乐和自豪,同时在演唱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加入适宜的形体动作,如拍掌、跺脚、扬手等,尽情表达出学生对这首歌曲的体会和感悟,表现出奔放热情的情绪体验,对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节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学生通过主动性参与,可以产生深厚的音乐学习兴趣,而且为其创造和思维拓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4.创设交流与合作的音乐情境教学氛围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音乐知识多元化建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通过与他人的协作配合,提升学生整体素养。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巧,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交流与合作,叙述对音乐的不同欣赏感知。如苏教版初中音乐“蓝色的多瑙河”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为主题,讨论学生熟悉的世界著名建筑,并根据自己喜爱的建筑联想音乐作品,学生在兴奋的交流和讨论中,不仅欣赏音乐作品的优美旋律,而且增加对与歌曲相关音乐作品知识的认知。又如苏教版初中九年级音乐“同窗心语”单元中,教师让学生在演唱《同一首歌》、《举杯吧,朋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互相抒发、诉说同窗之情,在歌声中用和谐统一的声音表达出同学之间真挚的情谊。在这一单元音乐作品学习中,教师可以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让学生讨论家人之间的友谊、朋友之间的情谊、同学之间的友情,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体会到和谐和合作的精神,感受到“人间真情”的音乐主题内涵,体味到相互之间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意义。

另外,通过表演艺术增添情境教学内容。音乐作品学习还可以通过表演的二度创作对音乐作品进行诠释,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表演创作,尤其是针对情节、故事性较强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喜爱的表演形式进行音乐作品再创作,通过表演真切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内涵,接触到音乐作品中的内在情感。

总之,在音乐学科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营造有利于学习和提高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音乐情境情感互融,使学生愉悦学习、快乐成长,在情趣的培育、审美的建构和情感的熏陶中提升艺术品位。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经验交流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幸福课堂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是人类做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体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可以使人们对他所从事的事情产生研究和学习的动力。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亦然。学生只有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探究兴趣,才会以主动的、积极的、快乐的心态去学习、探究音乐,最终在对音乐的极其浓厚的兴趣的引领下,养成终身热爱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作音乐的良好习惯。

比如,教学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时,我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将中央电视台制作的《黄河大合唱》演出视频播放给同学们欣赏。当《黄河大合唱》演出视频中传递出来的雄壮激越、高亢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整个教室、回荡在每个同学的耳际的时候,同学们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兴趣被大大的激发了起来,随之也情不自禁地合着《黄河大合唱》演出视频中传递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放声高歌起了这首表现中华民族在抗战最严峻、最艰苦、最残酷、最惨烈的岁月里不屈不饶斗争的红色经典歌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不用说,在《黄河大合唱》演出视频与同学们激情澎湃演唱的感染下,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放声高唱我们中华民族在抗战最危急的关头发出的震撼人心的革命乐曲《黄河大合唱》中。

二、合理选择,满足需要

众所周知,音乐的起源比文字更早,音乐对人的熏陶与陶冶也非文字可以相提并论。因为音乐对于人的审美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美妙的旋律,还在于它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与交流。音乐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独有的形式记录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蕴含着人类思想的精华,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憧憬,并因其风格和内容的多样而反映出人类文化文明和文化需求的多样性。然而,在音乐教学中,并非所有的音乐都适合初中学生学习和演唱。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对音乐文化的需求。因为,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会丰富学生的情感,进而会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音乐教师均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在对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往往过于专业化,这就很不利于引导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更无法满足学生对音乐文化的需求。因此,教学时,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音乐内容、音乐作品等加以精心的选择。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红色经典歌曲如《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等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也可以选择一些古典诗词歌曲比如哈辉演唱的雅乐《蒹葭》《关雎》、邓丽君演唱的《万叶千声》(欧阳修词)、《月满西楼》(李清照词)等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当然,更可以选择当代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极高的美育教育价值的流行歌曲比如周杰伦的《台》、《青花瓷》等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因为上述歌曲既可以满足学生对高雅音乐文化修养的需求,又可以达到教师借音乐作品熏陶与陶冶学生美好情操之目的。

三、突出主体,个性体验

初中音乐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的途径获取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鉴赏音乐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但是因为音乐教材编排系统或者教师教学等方面的缺失,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缺乏系统性,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不少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没有具体研究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音乐知识储备来选择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就严重地脱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实际水平,大大地损害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更有甚者,有的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几乎完全是以引导学生反复欣赏音乐和分析作品为主,教学过程中也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较少有师生的讨论交流过程,从而导致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这样学生很难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也就严重地弱化了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的个性化体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等。鉴于此,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音乐创新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