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一轮新的课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有效的推动了中学政治课教育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并获得理想的成绩。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教法长期以来较为单一,一些教师仍坚持“注入式”或“满堂灌”的教法。所以,形成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主观认为政治课学习只需要投入少量的时间来读读、背背、考试前临阵突击即可过关的错误认识;少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学习政治课,对教师单元复习时划出的学习范围或归纳的不同类型的习题也抱着应付的态度。

二、关注现实问题,实施初中政治课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选用相关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

政治课和时政是密切相关的,若政治课堂脱离了时政,单纯的进行思想理论的教授就失去了政治教学的意义,学生也很难产生兴趣。所以选用相关的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无疑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授《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节时,教师可选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时政来引发学生对这类信息的关注,从而对本课产生期待和兴趣。与社会现实题材相关的视频短片可以凭借其独有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在瞬间巧妙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关注现实,重视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增加政治学习的亲切感

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化程度,促进学生达到知行合一。为此,有效的手段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将道德知识理论转化为道德实践,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并尝试用自己所学知识来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如在《改革开放成果辉煌》这一节教学时,可实现设计改革前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或衣食住行等项目的对比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走访周围的亲戚好友,在他们具体的生活经历的前后变化的记录整理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丰富其社会生活的经验,促进其学会交流合作、培养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更新充实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要将政治课和社会的现实生活向结合,教师就要增强二者的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结合社会现实问题来培养学生的信心和乐观心态。社会现实的问题中其实蕴含了丰富的理论和知识,教师要对其挖掘利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就有了更主动和深刻的理解。

三、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实施初中政治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对社会的现实问题投以关注,将初中的政治课上好,要求学生从教材章节的主题着手,亲自访谈、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图文资料和事例等,在此基础上,使活动更加富有意义、更加充实。此外,要求教师精心备课,从内容到活动、从活动的过程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注意事项等,均需做到胸有成竹。

(二)确保形式灵活,切忌死板教条

政治教学实践活动要有创意、灵活多变,切记墨守成规、在教室或学校内搞“闭门造车”。可选用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也可组织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的那个,重要的是能被学生喜闻乐见,调动其参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认识。

(三)倡导学生对社会现实的问题投以关注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利用它来开展初中的政治教育,这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的节奏,有理有据有度地对其进行适时总结,避免学生讨论偏离了主体。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应及时总结,严禁走马观花、难以深入,特别是三分钟的热度更要严防。还可在活动展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收获、说感想、讲打算,将“明理导行”落到实处。

四、结论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有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存在着普遍的问题,教学内容大多倾向理论性,且教材上的时政材料具有滞后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因而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排斥的消极情绪。然而引入时政教育渗透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教师通过讲述案例、分析最新发生的国内外的时事热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等时政教育,能有效对政治教材起到诠释作用,把抽象、概括性强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初中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时政教育属于德育的一部分,教师引入时政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利用时政教育可以增加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对社会时事有一定的见解,对初中生本身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渗透时政教育的有效方法

1.突出时政材料的时效性和教育性

在初中政治教学上,教师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本身需要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时事,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渠道获得最新的时政新闻,并根据课本的理论知识将时政新闻运用到教学中。如,我在讲“做个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的时候,导入最近发生的一则新闻,以此时政作为反面教材,讲述社会中贪污现象,这是一种知法犯法行为,不可取,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渗透时政教育

初中政治教育从课程内容上而言,学习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尤其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尽量避免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外可以通过在黑板上设置时政快报,每一天安排不同的学生来写新的时政,向大家传播。还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报时政新闻,将事实引入课堂当中。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演示一些身边的时政生活,如,最近我们学校所属的社区举行人大代表选举,我叫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演绎“区人大代表”的选举,这种教学方式形式新颖,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课本剧加深学生对时政生活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时政的思考和评论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初中政治教师在备好课的同时还应积极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层次,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如上所述,学生应充分了解社会时事,为此,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应穿插适时有效的时事,拓展教学内容,深化教学主旨。教师的时事素材哪里来?这就要求教师们平时应注意搜集相关信息,主动关注社会动态,并通过课堂平台将它们及时传递给学生,实现初中政治教育成果的最优化、最大化。

二、时政点睛课堂,教学内容“以情动人”

初中政治教学偏重思想教育是不争的事实,思想教育说到底是师生之间情感的对话和交流。一般看来,政治教学应以理性内容为主,但由于初中政治的阶段性和特殊性,初中政治教学往往不能太过理性,那样会“吓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心与心的对话构筑起师生之间亲密的“伙伴关系”,这样的教学方式值得初中政治教师尝试和探索。另外,初中政治与时政的结合应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当中。虽然初中学生对时事的理解不那么完整,甚至都不知所云,但教师却不能放松对他们时政意识的教育。政治教育与时政教育的结合重在向学生传播一种时事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社会、了解国家大事,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而时政教育的内容,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素材,以便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比如,在讲到民族政策时,教师可以联系一些民族事件加以说明。这些意图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社会稳定的事件是典型的无视民族政策、无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恶劣行径,教师可以此为案例为学生讲解民族政策中维护祖国统一的内容。针对民族政策中维护民族多样性的内容,教师可以联系各民族弘扬不同特色文化的相关时事,为学生讲解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是维护民族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时政焦点引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的主体在学生,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大势所趋。初中政治教学是传播思想的阵地,更应该顺应这个潮流。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方式,为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搭建良好平台。初中政治教学的课堂该以何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们不妨列举几个范例。比如,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辩论活动,辩论的主题可以围绕最新的时事展开。学生前期的准备过程无疑是一个难得的自我学习机会,他们会去搜集最新的时事动态,并针对主题阅读、理解、分析和讨论相关社会事件,无形中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看待问题的视野。

四、社会热点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要求,其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自主学习、学与教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意义主要在于:第一,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形成独立完善的人格。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推动作用。第二,在思考中形成主动创新的能力。中学生正处于大脑开发最活跃的阶段,在思想品德课上的独立思考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创新的能力,保持对事物的新鲜体验,形成较强的思考和实践上的创新能力。第三,学会学习和时间管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能够让学生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在时间安排和利用上形成更高的效率。第四,形成良好的品德,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提供正确的导向。思想品德课最根本的宗旨还是让中学生形成基本的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能让学生在离开校园后,依然可以继续保持正确的人生方向。

二当前初中政治思品课现状和问题

当前我国的教育还处在素质教育的初期阶段,思想品德课并不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文化课主课,每周的课时也并不多,有不少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认为思想品德课只是一门辅助课程,并不能对学生的升学起到实质作用,尤其在初中,学生们面对初中升高中的压力,而思想品德课更是显得无足轻重。而在思想品德课上,也不乏老师照本宣科的现象,在课堂上难以形成互动氛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学习更没有主动性。四如何在初中政治思品课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当前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中的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探索出的教学体系,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教学有一些感受和想法,希望能够提升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对学生予以更多的关注,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更大的空间。

1.教师应重视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

在学生认知体系中的作用,端正教学态度,认真备课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涉及了广泛的国情内容以及实际社会热点的讨论,还有学习、生活、社会各方面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思想品德理论的学习,以及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从更深的层次拓展学生的思想境界,这些都从理论和实际上指导了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以更加积极正面的态度来认清世界,教育学生成为一个了解国情、讲诚信、负责任又积极乐观的人,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政治课打下了基础。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态度明显影响着上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尤其是教学设计方面是否用心规划决定着思想品德课能否以更立体、丰富的形式展开。如在学习民族美德一课中,指出艰苦奋斗是我国的民族美德和光荣传统,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内容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而真正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这一环节时要提前设计情景让学生融入其内,在相应的故事手段中,让学生认识到艰苦朴素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艰苦奋斗。

2.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般而言,当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真正产生兴趣时,其就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初步条件。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学习相对轻松的课程,主要需要的是学生的理解力。在当前的教学中,最快捷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就是采用新型的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利用更丰富的视听语言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学习希望人生这一章时,涉及了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为了让学生对理想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关于人生梦想或人生理想的电影片段或者是歌曲,伊朗电影《小鞋子》是比较适合初中学生观摩的电影,其中人物的梦想只是一双鞋子,这个梦想源于小兄妹内心深处对爱的呵护。这部电影片段的剪辑加入能够让学生更深地体会人生的希望在何处,以及究竟理想和希望的动力源于何处。在借助多媒体的手段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们主动思考问题。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将会充满期待,既调动了学生的所有感官,集中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提高了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进一步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提供了动力。

3.设置相应的活动课程及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学生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来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教师应当转变思路,将理论和实践活动教学相结合,避免单讲理论知识的枯燥和抽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学到的思想品德内容。如在责任一课中,学生对于责任的概念了解都比较抽象,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责任的认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如要对自己负责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不马虎,说到做到,诚信也是负责的一方面,做值日要认真,考试不能作弊等等,这些简单的小事都是负责的体现。同样,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也要对整个社会大环境负责。在学校内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联合开展思想品德实践周,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树立自主学习的态度。

4.结合热点时事进行教学,利用课堂讨论或辩论的方式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 人文精神 培育

人文教育是教授人文知识,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社会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教育。在我国的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培育,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标准。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一)素质教育的要求

国家颁布实施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项政策指出在广大学校实行全面化的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及亲身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不能缺少科学教育及人文教育这两方面。只有加强了科学教育,才能使得学生知识及智慧得到发展;也只有强化了人文教育,学生的人格素养及其人文精神才能得到提高[1]。

(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普遍,这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只有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够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措施

(一)立足于教材知识点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必须立足教材知识点,深层挖掘初中思想政治教材当中的内涵,寻找教材当中的德育元素,使得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理念,并且需要对教学的设计进行创新。这就要求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之时加强对教材中含有人文精神知识的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加强课内外知识点之间的延伸,设计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初中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2]。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初中思想政治七年级上册的“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这节课时,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讲授教材知识点之外,还应使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度,如选择几位学生畅谈自己的特点及理想等,这样既可以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又可以使得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综合运用多媒体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渐应用到广大学校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多样性,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使得人文精神的培育顺利进行。例如在讲解“的生活态度”这节课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又要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励志类型的短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的方式,深入体会生活态度对人生历程的重要作用,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3]。

(三)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由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联系当前社会当中的人文背景,并将其引入教学中,使得学生学会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教材当中的知识点,顺应当前社会发展要求,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实现教材知识点、社会发展需求及人文精神培育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看待社会中的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立足教材知识点,综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与当前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发扬.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6):89.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1.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都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这种模式并不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人格及主体地位,树立起“教育为学生,教师为学生”的教学观念,切实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思想上、观念上和学生保持平等,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广泛思考。

2.课上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的好奇心很强,情绪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设置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产生想要学好政治的愿望,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合理创设有效情境,开展情感教育

情感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可能是一段话,也可能是一个动作,总而言之,情感的产生需要触发点。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观察找到能触发学生情感的点,利用教学手段针对这个“点”创设情境,在冲击学生感观的同时使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

1.“视”

“视”指的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图片以及视频短片的播放,通过让学生观看短片而导入课程内容。德国著名教育家巴特曾经说过:“真正感觉到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播放或者通过挂图的形式展现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出可知可感的具体对象,给予学生生动的感观刺激,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生命只有一次”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群,让学生看到一个五光十色、充满朝气的世界。然后再展示一组画面,展示各种人为环境灾难过后的世界:没有了鸟语花香,没有了生命,只剩一片死灰的世界。通过两组具有强烈视觉反差的画面的对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充满生命的世界的美好,对没有生命的世界产生抗拒。此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建立保护世界上的所有生命的意识,产生一种环保的意识。这种由感官入手,使学生有感而发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接受课程内容。

2.“听”

“听”主要指的就是教师在新课开始之前的课程导入阶段,可以先让学生听一些小故事或者歌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课程的情境之中,在大方向上对新课程有所了解,在情感上和新课程的思想产生共鸣,实现课程的最佳导入。例如,在“我是中学生了”一课开始之前,可以先给学生放一曲《小小少年》。歌曲中的小小少年如同刚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本来无忧无虑,有一天风波突起,忧虑烦恼都来了。这首歌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从而引起他们对该课的浓厚兴趣,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再如,在“自我新认识”一课开始之前,可以讲述青蛙由于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最后导致身死的悲剧故事。学生听完后会对青蛙的悲惨结局表示同情,同时也会认识到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3.“讲”“唱”

“讲”主要是指由学生讲述身边的故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唱”则主要是指学生合唱歌曲。比如在“自立自强”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讲述自己曾遇到的挫折,讲述自己是怎么样咬紧牙关,坚强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最终重新站起来的经历。不仅讲述的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这一段经历,能很快对该课产生情感共鸣,真正理解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其他听故事的学生,也会被带入其回忆中,置身其中,为这名学生的经历动容。这样一来,大家的情感很快就能产生共鸣,都能够明白坚强的重要性,也就达到了该课的教学目的。最后,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合唱《真心英雄》或者《阳光总在风雨后》之类的歌曲,使整个课堂的气氛达到高潮,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深刻地记住“坚强”两个字的深刻寓意。

4.“演”

课堂上的“演”主要是指教师在合适的课程时间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这种形式主要是为了把书中的情境更加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分组,在小组内自主分配角色,然后引导学生从角色的处境出发思考问题,表达出自己的感想。例如,在“生命只有一次”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描述课文中人物困境逃生的经历,然后设定一个地震的突发状况,让学生“扮演”在上课时遭遇地震的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发生了地震该怎么办,都有哪些真正实用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并自救逃生。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可以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在“扮演”结束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学生提供的逃生方法的对错,最后提炼出遇到地震等突发状况时的逃生法则。经过角色扮演,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会对课程的内容产生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也会在实际发生突发状况时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三、建立合作竞争模式,开展情感教育

所谓的合作竞争,实际指的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团体进行合作,以各个小组为单位产生竞争。以这种形式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团结竞争的心理氛围。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可以设定一个加分机制,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由代表来抢答问题,抢答并回答正确的代表会获得小组加分,最终得分最高的小组获得嘉奖。利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既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又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借机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谓是一举而数得。再如,在“自立自强”一课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对青春的寄语,然后再让学生几人一小组,每位学生在小组内依次发言。当小组气氛越来越热烈时,再进一步要求各小组整理组内发言,集体进行讨论,集中修改一两篇经典的青春寄语,并选出一名代表在班内朗诵该寄语。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一)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其好奇心理和求异心理都比较强烈,而所谓的创新,正是需要有勇气、有好奇心、敢于质疑和批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喜欢追求个性、喜欢对同一件事另辟蹊径时,教师一定要对其进行适当地鼓励,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能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强行压制。长此以往,就比较容易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同时,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在仔细研读了课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一些课外教学资源,来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巧设疑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通常学生的思考都是来源于教师的问题。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还要学会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抒发自己的意见,实现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

此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不断地鼓励学生去质疑,以培养其思维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很多书本上的东西,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方法,学生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天马行空”也好,“异想天开”也好,教师要会适当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而不是一味盲从,教条式地照搬课本上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为知识,其亦为创新基本前提条件之一。一定的程度上而言基础知识累积的程度对创新能力大小具有决定作用。初中政治课基本的观点以及原理为让初中生学会分析社会的现象、观察世界、将事物的本质揭示出来的同时将问题有效解决的办法找出来,而这亦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部分。所以要进行创新的教育就应对初中生基础知识积累以及学习高度重视。未来较多的创新活动仅仅依靠一个人短时间内较难完成,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集体智慧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将基础知识予以学生,还应对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彼此帮助、相互协作的集体精神以及团队精神进行培养。

陶行知是我国非常有名的一位教育学家,其说过一个问题是千万发明的来源。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善于对初中生好问的思想进行培养与启发,且积极的引导学生将问题解决的一些办法寻找出来,进而将其质疑问难能力有效提高。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同教材相结合,将教学内容扩展开来,将发散性极强的一些问题有效提出,以便将初中生充分的想象力激发出来,引导其从多个层次以及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这不仅帮助初中生将基础知识牢固的掌握,而且可将其定向化的思维改变,提高其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实施创新教育为综合性的一门教学艺术以及复杂的一个过程,其要求初中教师具有开拓精神、高度的事业心以及责任心的同时,将创造的心理学以及创新的教学理论掌握,便于将创新教育最好的途径寻找出来。比如对加强竞争合作以便实现双赢的内容进行学习时可先用多媒体将两幅图展示给学生,其中一幅图上的两个小鬼因为手持太长的勺子,于是相互喂食,这样两个小鬼最终都迟到食物。而另一图中的两个小鬼手持长勺子却不合作,最终都饿死。对比两幅图后告诉学生唯有合作方可共赢,也就引出了本堂课教学内容。

(三)实现多样化教学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创新教育理念的渗透,教师还要做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运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的是满堂灌输的单一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比较呆板无趣,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绝大部分教师已经逐渐开始形成了新的教育观念,加上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科技的出现,使得初中政治教学的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总之,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现,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结束语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更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摆脱沉闷课堂气氛的束缚,灵活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比如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讲课,通过在课堂上偶尔穿插笑话、小故事拉近师生距离,避免学生产生感官上的审美疲劳,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放松下来,从而积极思考、讨论、质疑、与教师交流。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原教学方式上积极创新,让学生合作学习、建立课堂问答奖惩制度、组织辩论演讲竞赛……在给学生压力的同时给予动力,让学生勇于挑战自我,收获更大程度上的进步。

二、更新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

初中思政教师普遍存在着重视学生的智力提升和知识接收,但却严重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尽管教材中有很多探究和实际操作方面的栏目,但却常常被忽视,很少融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中。这种教学方式很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给初中政治下了抽象、难理解等定义,对政治学习失去兴趣。一切知识都源自生活而回归生活,教师应该注重初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学,启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从生活中积累政治学习经验,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强调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理论都立足于实践。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局限于教材,不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现状,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不懂得体验生活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意义。相反的,从生活取材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更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实际性和多样性,使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为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我能行!”,时,我提起了过去学校举行校际足球比赛时发生的事:学校刚刚提出要举办比赛活动时,大家都说要弃权,没一点自信和斗志,更谈不上努力,比赛结果可想而知,被别的班远远甩在了后面。但后半学年,再次比赛时,学生们都自信满满,声称要“报仇”,结果不仅打败了上次的对手,还取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这很直接的表明自信对个人或者集体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其正确认识自己。通过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以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讲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对自我的定位和充足的自信心。

三、转换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生的猎奇心和求知欲都是教师应该抓住并充分利用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所以不论任何科目,任何学校都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动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遵循新课标教学思想,在教学方式上大胆创新;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政治,最终提高学生的政治修养,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四、结语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初等教育;信仰;价值观

作者:周明尧(长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各级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信仰、理想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初等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启蒙意义。加强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青少年马克思主义观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初等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贯穿于我国各级教育体系的始终,其中初等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起步阶段,也是青少年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一站,其所包含的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对初等教育的基础和内容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一)价值观教育奠定初等教育基础

人是一个文化、价值、意义的存在。价值观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和价值现象,关涉文化价值的选择、传承、发展和创新,没有文化价值参与、没有文化价值根基的价值观教育,注定是一种“无根”的教育,“无根”的价值观教育也注定了是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1]61-65。初等教育面对的学生处于人生起点,既是健康成长的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帮助青少年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并且利于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最终促进青少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同时,良好的初等教育,能够保障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而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需要初等教育体制和初等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提供适应其接受能力的教育方式。因此,以价值观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初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青少年由于思想意识形态尚未成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多不确定性,加之其对自身的纪律约束能力较差,仅仅依靠家长和老师的督促,难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价值观教育能够辅助青少年认识社会、认识文化、认识兴趣,将学习的外在动因转变成内在驱动,从而为初等教育奠定学习动机基础。其次,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培养团队精神。马克思主义始终将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并且将青年作为劳动者的主要部分;当前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学校变成了锻炼青少年团队精神的主阵地。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理解分享、服务、平等,从而促进青少年在初等教育阶段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其文化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二)信仰教育丰富初等教育内容

当前社会信仰领域中的现状,致使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尽管马克思主义信仰被作为当代中国主流的信仰,但是,由于社会受到多元化倾向的腐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正被那些落后的文化观念所腐蚀[2]172-175。初等教育是青少年信仰形成的第一阵地,其从教材、教师、教学等环节得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信仰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青少年信仰教育,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丰富初等教育的内容,从而使初等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和信仰教育相辅相成,依靠信仰教育提供文化学习的主动性,从根本上实现德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首先,信仰教育能够丰富初等教育的德育内容。青少年德育是初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信仰教育与德育具有很多相通之处,德育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为主要内容,信仰教育以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信仰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其次,信仰教育能够丰富初等教育的文化内容。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前人创造了优秀的思想成果,铸造了中国特色的信仰风格,如果青少年缺乏对民族精神的信仰,就会将文化教育当做一种知识,而非一种修养,失去了初等教育的文化传播意义。通过信仰教育使文化、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融为一体,既能减少青少年的思想障碍,又能使青少年接受共性理解,促进其文化学习进步。

二、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薄弱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要做空谈书面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而是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思想的主导、行动的指南,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而能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3]88-91。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而针对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资源少、人才少、政策少等三方面。初等教育通常被视为青少年基础教育,表面上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教育宗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以文化教育为主,德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比重少、教材少、手段少,从而使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长期处于落后阶段,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理论研究资源保障,造成当前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仍然借助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不能根据青少年的年龄、文化、社交等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缺乏有效的理论研究使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部分来自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另一部分来自其他专业的教师。由于中小学学生数量相对高校较少,所以招聘的专职教师数量非常少,一名思想政治教师可能肩负着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造成思想政治教师既不能与同专业的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又不能实时掌握学术动态,最终造成了初等教育专业化、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初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政策支持关系密切,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初等教育既没有专项基金支持,又没有校内政策倾向,导致初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始终停留在自主坚持状态,从而使初等教育中暴露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包括口述、板书、多媒体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是指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的整体看,又可以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发生在教室或学校内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发生在课堂外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理论教学和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讨论、演讲、扮演等实践教学活动,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变过去该课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其优点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脱节,容易组织实施,实践形式丰富多样[4]53-57。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单一,一方面表现在创新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教材缺乏针对性。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需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去验证,并需要稳定的教学团队去钻研,而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全依靠教材手段,尽管是一门基础课,但是学校在师资力量分配方面仍然偏向于文化课程,这样就进一步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青少年对社会问题关心较少,自学能力较差,他们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教师,教学手段越单一,思想政治内容距离青少年的现实生活越遥远,造成青少年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枯燥、乏味等负面印象。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材当前面临两个尴尬局面: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太深,容易造成青少年的理解困难;另一方面思想理论太浅,又起不到思想政治引导作用。两种困境的根本是对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传播缺乏明确的定位,如果长期以理论学习和笔试为教育手段,必定引起青少年的抵触,而如果以社会实践为主,又难以找到与青少年思想政治相吻合的切入点。所以,探索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创新,是今后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低龄化

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是青少年儿童,他们与高校学生相比在理解力、社会实践方面都有很大差别,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传播对象,其低龄化特点对传播媒介要求更高。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分为“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是指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学”是指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广泛采用“灌输式”方法,重“教”轻“学”的现象十分普遍[5]20-23。青少年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接触更快,一旦采用强制性的方式进行灌输,就容易抹杀青少年的思维自由性。根据青少年的思维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目前的“教”和“学”都偏离了青少年这一中心,教学内容没有与青少年的生活环境相融合,教学手段没有与青少年的信息接受方式相结合,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青少年而言是一个记忆、背诵的课程,靠这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难以使青少年进行主动思考,更难以使理论内容深入青少年内心,也就无法转化成他们的世界观。这种始终停留在表面上的传播方式引发了表面上的接受方式,极易造成初等教育思想政治传播的形式化,失去了初等教育思想政治传播的教育意义。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的低龄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青少年既是身体成长的阶段,也是思想和信仰初步形成的阶段,低龄化特点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难,特别是青少年对思想理论体系和社会发展成就的浅显理解,如果不能采取多样化、有效性地教育手段,极易产生相反的教育效果。

(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初等教育的一部分,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应该具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然而当前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异常突出。思想政治课并不是语文、数学这类文化课程,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老师大多数都是非专业的教师,并且多由一些主课教师兼任,对这些教师的评价,通常不会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考察标准。而且,尽管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实行笔试,但是仅仅从试卷上很难准确地确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反观当前初等教育中存在的评价体系现状,其内在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初等教育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对待,在当前我国教育现状下,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们的文化成绩优异,以考取一个好的高层次学校;学校也默默接受了家长们的寄托,将教学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文化成绩学习上,而没有集中力量发展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尴尬地位。其次,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体系没有对应的实践内容,作为一项完善的考核体系,通常会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考核指标,而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仅具有考试成绩这一实际指标,只能对其进行定量评价,而对于学生是否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水平,根本无从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最后,评价的有效性缺乏有效的检验。尽管当前绩效评价在各行业中都进行了大量应用,在中小学的管理中也出现了少量的绩效评价实践,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思想素质密切关系,而思想又容易受到社会的不同影响,所以仅仅对学生在校时间内的状态进行评价,很难科学地权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

基于当前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特点,探索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从初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构成看,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和青少年三方面;因此,对其创新模式的探索,也从教师培养、教学手段、青少年社会实践三方面展开讨论。

(一)思想政治教师培养长效化

教师是初等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核心,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就无从谈起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初等教育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理论研究现状,必须建立对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的长效培养机制,使教师培养和教师教学始终共同推进,这样才能保障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快速成长、大胆创新。

第一,依靠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觉悟。师德教育是对教师的思想品德进行的培养和教育,其教育内容和培养目的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将二者合为一体,既能发挥优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又能使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获得更加系统的培养。师德是伴随一名教师终身的品质,依靠师德教育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使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时刻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将传统的学校培养逐渐转变成教师的自我修养,在自主学习中逐渐向思想政治的前沿理论研究拓展,为提高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依靠远程教育提供优质培养资源。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高校相比明显不足,远程教育可以弥补这一劣势。目前远程教育在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中都有大量应用,而对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的远程教育目前还比较少,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开展思想政治远程教育已不是一件难事。目前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为远程教育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这就需要国家根据思想政治学科在全国的地域分布,建立完善的网络授课教师体系,使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水平高、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远程教育与初等教育教师进行交流,进而弥补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劣势。

(二)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形象化

初等教育阶段的青少年与高校学生差别大,必须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拉近与青少年的距离,消除其对思想政治的心理抵触。第一,寓教于乐。玩耍始终是青少年的天赋,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道理、一种理念、一种信仰,从青少年接受知识的特点看,将大道理、大理论融入到青少年熟悉、喜欢的娱乐活动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比如通过情景剧、讲故事等方式,让青少年在富有情节的活动中获得最形象的感悟;寓教于乐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将思想政治理论的核心思想进行高度抽象提炼,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又可能走向了娱乐的极端。第二,改善课堂气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无论对青少年还是对高校大学生,都是一门看似乏味的课程,要调动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必须改善课堂气氛,使青少年由强制被灌输的对象转变成主动提问、主动求索的主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实是在讲述一个道理,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对这个道理提出问题、进行辩论;因此,采用讨论、辩论的方式,将拘谨的课堂变成互动交流的课堂,通过讨论加深青少年对看似大道理的理解,最终提高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三)思想政治实践环节多样化

目前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具有一些实践环节,包括革命根据地参观、烈士陵园扫墓、英雄报告会等,但是当青少年走出校园后,如何保证其按照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关键在于实践环节的多样化。当前中小学开设了多种家校联合活动,使家长、学生、学校共同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与家长达成思想政治方面的一致,为青少年减少来自家庭方面的干扰。此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民族兴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爱国主义是信仰共产主义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爱国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科学地插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可以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四)思想政治评价指标差异化

中小学生的年龄不同,思想的差别就非常大,同时,地区教育水平、学生家庭背景等因素,都对其思想政治素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要科学地对初等教育进行评价,必须采取差异化的评价方法。首先要按照年级进行评价指标的设计,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思想差别显著,在不同年级中设计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够克服年龄因素的影响,又能够增强对教师的评价公平性。其次,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教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思想政治课的评价与传统的文化课程教学不同,他既要对学生的现有思想水平进行测评,又要对比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的影响,还要追踪学生成长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变化,这就需要调动多个年级、多个地区的教师进行协同研究,还要最大程度上鼓励家长参与该项研究,从而获取最全面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数据。第三,要构建基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化指标体系,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必然产生教育水平差距,教育水平的差距必然引发学生思想政治获取质量的差距,针对这种客观差距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对初等教育的贡献力。

(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任何一项知识体系,都应该与实际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一直是学习的根本点。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有一个误区,内容过于空泛,与实际脱离过多。让学生从理论上认识这些道理,从书本上体会这些知识,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比书本上的学习更有用。可以多让学生从课堂外的生活细节,去发现和学习。每个人的认识水平与理解能力不同,不能单一地全靠讲授与自我理解。做到与实际相结合,还需要家长及身边人的配合。让家长从生活中的细节去深化这种知识渗透,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感觉。让这种思想教育效果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架子,更不是纸上谈兵。一直以来,更多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书本理论,不值得学习,背好理论知识就行了。其实则不然,如果能够真正地把这种观念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社会制度会更加规范。真正做到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真正出发点。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三 思想政治 教育教学 价值

一、首先,初三思想政治课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

政治价值十分突出国家意识是超越理性的一种政治信仰,它是特定社会集体利益的反映,它对于事物的说明或解释总是受制于某一阶级的利益,以服务于这种利益为最高准绳。国家意识形态,象征着国家权威与统一,要求每个公民必须承认它、接受它、信奉它。所以,无论历史上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的统治阶级都从未放松过对公民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尽管现今的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国家制度,有多种多样的政治意识形态,但每个国家都在通过意识形态来控制社会,巩固统治,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所不同的只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别。但在对公民进行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有一点在各国又是相同的,即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途径,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去改造人、塑造人。国家的学校必然和必须灌输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使国家意识形态,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政治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思想理论科学,其内容博大精深,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宗教、军事、外交、统一战线、政党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处于初高中的青少年来说不可能自觉认识。因为他们的主导思维方式处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的过渡时期,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国家意识形态的内容只能利用他们可塑性强的特点从外面进行灌输。初三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或课程在教育职能上大有区别,它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它在向青少年灌输国民意志,排斥异端思想,把握舆论导向,提供精神动力,促使社会价值观的终极导向一元化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今天,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竞争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文化传媒极力向中国灌输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这一切使得意识形态与现实分裂所造成的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信仰危机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由此可见,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政治价值,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重视思想政治课价值,并切实搞好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二、其次,初三思想政治课在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面临着学生生存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传统课程上存在多学科并立、分裂、结构单一化、封闭化而内容上学科之间重叠、交叉的弊病。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校教育五天制与家庭社会教育两天制的不合理格局,极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针对此问题不断借鉴国外中学成功的教学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特点,就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与探讨。在加大中考、高考制度改革力度的同时积极改革课程体系,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断加强中学生知识的综合学习,使中学生能够补充分科教学的不足,力图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化的客观要求。现有的教育改革在初、高中虽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教育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使建立全面合理的综合课程体系仍有很大困难。初三思想政治课虽不能说就是综合课程,但它的综合性极强。初三政治知识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等。其内容覆盖着多门学科,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宗教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而且还涉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自然科学常识,以及现代高科技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三、再次,初三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方针是由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从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来看,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指导行为的目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对此产生的大量思想问题。所以思想政治课既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又要解决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和学生情感习惯、信念等方面产生的对无产阶级理论信与 不信的矛盾。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包含教育者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以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自觉地选择,消化、吸收这些教学内容,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自觉地转化为自身相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这要求思想政治课还要解决行与不行的矛盾。解决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所授知识的知与不知、信与不信,以及这些知识在学生身上能否达到与行动相统一的矛盾,给思想政治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思想政治课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出发,抓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联系自然科学及其发展的实际,使学生能将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正确运用这些立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生能不断提高分析和解释能力,判断和批评能力,综合认识和评价能力,真正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中有其独到的价值。

参考文献: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时事政治;初中政治;兴趣;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7401

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往往不会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会融入当前的热点新闻作为政治教学的重要素材,或者组织学生对时事政治热点进行讨论、分析或竞赛。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了教师需要关注的焦点,也成了学生提升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要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政治是一门相对枯燥的课程,而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渗透时事政治,能够一改政治课堂死板枯燥的情况,让学生能够在时事政治内容的刺激下,转变传统政治课堂枯燥死板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政治课堂中设置新闻讨论环节。新闻讨论环节是让学生对有兴趣的新闻进行事件背景、事件缘由、事件解决策略等方面的讨论。教师组织开展的新闻讨论环节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学生阅读新闻、联系教材讨论新闻、教师最终点评。教师在组织新闻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紧扣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时政新闻。在讨论过程中要及时开展指导工作,对学生提出的论点进行鼓励与引导。例如,在教学“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教师可以联系2015年10月政府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的政策来进行讨论分析。在对这一新闻的讨论中,教师可以紧扣教材,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要怎样的角度进行分析,联系教材中的计划生育政策等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这种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渗入时事政治的新闻讨论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以往沉闷的政治课堂氛围,学生能够时刻跟随教师的脚步来进行新闻讨论分析。可以看出,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二、可以丰富政治教学内容

在传统初中政治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是针对教材进行固定模式的学习,虽然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十分全面、系统,但是在变化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固定的政治知识内容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往往导致初中政治教学出现严重的滞后性。并且,传统初中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陈述枯燥,理论过多,缺乏相关的事例加以支撑,从而导致学生对初中政治教学失去兴趣。而在初中政治课堂中融入时事政治,则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师能蛟诮滩慕萄е余开展时事政治教育。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时事政治竞赛活动,结合教材针对故宫博物院迎来成立90周年院庆、“一带一路”经济路线问题等进行竞赛,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相关资料的详细搜集,在课堂上以竞赛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安排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身的见解。

三、让政治课堂具有时效性

初中阶段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不单单是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更加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特别是对于初中政治课程来说,其中的知识点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时事政治内容,让政治课堂具有时效性。将时事政治运用到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分析,让政治课堂不仅局限于教材。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时事政治的时效性与生活性,让学生密切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政治课堂的前五分钟,组织学生轮流朗读《时事报告》等杂志上的新闻,在给学生一定讨论时间后选择一至两名学生来回答问题,然后进行点评。这种方式不单单可以让初中政治课堂更加具有时效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灵活、科学地使用时事政治材料可以弥补教材的固定性、滞后性,有利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对时事政治事件开展分析,进而提高学生利用政治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初中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时事政治的重要性,并努力提高自身应用时事政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文平,张淑华.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6(14).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德育教育

当前,新课程改革着力改变教师以往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初中政治课是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主干课程,然而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多采用填充式教学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因而影响了德育教育的信度和效度的实现,同时也有新课改的要求背道而驰。

德育教育概说

德育教育释义

所谓的德育教育,即是施教者以社会主流价值和传统道德为教育出发点,并结合施教对象的需要,借助多种方式,使施教对象在同施教者的有效沟通中,使施教对象在思想认知、政治正确认知等方面的素质得以全面提升的教育过程。当前,德育教育在我国分为广义的德育教育和狭义的德育教育。广义的德育教育通常涵盖来自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德育教育。狭义的德育教育通常就是指学校的德育教育,即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判断施加影响,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的教育方式。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意义

初中政治课是德育教育的主干课程,政治课的德育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当前,很多学校基于对高升学率的追求,因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未能将德育教育与数、语、外等文化课程的重要性充分等同起来,直接造成了学生的文化教育效果明显,德育教育相对缺位的局面,同时,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往往教育方法单一,重管束而轻引导,因为德育教育效果十分不理想。

当前社会存在着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诸多乱象,初中生的年龄及其心理特质决定了其在这一阶段正是价值观逐渐成形时期,因此,如果未能充分重视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则极易对其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结合笔者的政治课教学经验来看,当前国内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一)政治课教学理念滞后

初中政治课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数会考虑到日后学生的中考升学压力,因此会将教学中心、教学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方面,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完全围绕书本展开,此种教学理念,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分数的提高,但并未使学生真正领悟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并由于过于强调固化的书本知识而导致了对德育教育的关注和教学侧重下降。同时,多数初中政治课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未能事先进行充分的、有针对性的学情分析,结果其所讲授的德育知识难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造成课堂上教师慷慨激昂,学生味同嚼蜡的尴尬境地。

(二)政治课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政治课的课程内容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因此政治课教师如果不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发掘、学习热情的调动,并采取契合学生兴趣的针对性教学设计,则极易导致政治课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认知的割裂,使学生产生厌学感,认为政治课所讲授的知识对社会实践和个人的社会生活毫无帮助,因而毫无学习的热情,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接受变成了被动、机械的硬记忆。出现上述学情,不仅是使政治课的知识传递效果大幅度降低,同时基于前述缘由,政治课教师如果不注重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忽略情境与语境的引用各类德育素材,则必将导致政治课本应承担起的德育教育功能也无法实现,使学生将德育教育视为空洞的说教,无法深入其内心,成为其行动的指引。

(三)教师未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当前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数仍然以知识的讲授为主,部分教师甚至并未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情形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板书内容也无法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久而久之,政治课对学生而言味同嚼蜡,政治课堂沦为部分学生完成其他学科作业的“自习时间”。这样一来,政治课的德育教化功能也无法实现。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路径

基于前述笔者提及的国内初中政治课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德育教育实施构想:

构建初中政治课教学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即是教学效率较高的且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的课堂。初中政治教师应该着力构建政治教学高效课堂,借助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学情的及时分析和把握,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政治课程教学,使所传授的德育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点,契合学生的需要。

以生活化教学方式实现德育教育显性知识的传递

针对政治教学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的情况,初中政治教师应有意识的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即以生活化的语言解构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显性知识的传递,并且使学生在易于接受和消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接受德育理念,并自觉的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和行动的指引,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德育教育缄默知识的传递

传统的政治课堂,往往课程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即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教师布置小组论题,在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实现了对他人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的学习,也就是缄默知识的传递。所谓缄默知识,即是隐性知识,无法通过语言传递。这种缄默知识的习得,使学生可以将他人思维模式内化为个人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得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小结

对于初中政治教学而言,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知识,更要借助行之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构建初中政治课高效课堂,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在兴趣提升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德育教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曾秋燕. 初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6)

[2] 王兴宇. 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 学周刊. 2012(30)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13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中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中学本身也是一个小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理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态势下,应当把服务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作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引导初中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辩证关系

    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服务和谐校园建设为直接目标之一。过去较长一个时期,我们对校园和谐问题关注不够。反映到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就是在认识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时,比较多地强调它的政治功能,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则很少谈到。实践证明,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进行理论宣传。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宣传媒介,必将起到良好的理论宣传作用。由于中学拥有较为活跃的宣传队伍,通过理论宣讲深入校园的各个角落,将和谐校园的理论以朴实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内外广泛宣传,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初中政治教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和谐校园理论的内容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传授给当代初中生,帮助学生对和谐校园理论进行解读,然后通过学生将教育的效果宣传到校园内外,从而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创造条件。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智力支持。初中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主体,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在人才的培养上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发挥作用。其实,“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和谐校园的应有之义,“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懈追求。

    2.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为加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如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等等,总之,和谐校园的构建必将为初中生成长和成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处在和谐发展的状态中。第二,构建和谐校园为增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根本保障。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培养学生的美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障。只有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全面调动初中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科技文化、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好地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也才能真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和谐校园构建进程中加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当前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的确受外界影响较小,但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建设全方位育人的和谐校园,保证初中生健康成长,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又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充分发挥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能,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和谐校园是以人为本的校园,对于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过去我们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主要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眼点是“管理学生”,甚至是“监管学生”,视角在学生、在手段,缺乏理念和思路上的创新。从“以人为本”这一新理念、新认识出发,有助于满足初中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初中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实现为高中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

    2.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体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在当今市场经济与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下,中学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为切实扭转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每况愈下的不良局面,只有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地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此为切实提高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第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来实现。在新的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关键要抓住结合点、闪亮点和技术点,增加科技含量、情感含量、文化含量。具体讲:一是创新科技型工作载体。有条件的中学要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的思想教育功能,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积极开拓校园信息网,通过网上谈心、通气、讨论问题,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辐射力,从而实现把教育功能体现在网络服务之中,把思想导向渗透到虚拟的空间中去。二是创新情感型工作载体。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情感交流与共鸣的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的原则创新更多情感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把民主精神和真诚情感融入其中。三是创新文化型工作载体。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规范管理,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倡导公益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课外兴趣爱好型社团,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第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关键要抓住社会实践环节和健全育人机制。具体而言:一是深入开展切实有效的初中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初中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有些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大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初中生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并提供必要经费。要注意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实践活动,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二是健全全员育人机制,探索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基础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社会与家庭要保持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为初中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一是组织保障机制。大力加强以中学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初中生思想治教育队伍建设,逐步增强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做好初中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二是领导保障机制。健全和完善校长统一领导、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三是经费投入、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机制。要不断加大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改善条件、优化手段;要把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中学办学质量和水平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中学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把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开创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3.切实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14篇

在初中政治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更重要的是加强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对学习以及生活中的一些消极态度进行改进,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课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出现了改革,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相应的改变,找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解决,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一些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要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课程教学的改革是要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改革成为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在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更加应该遵循这个理念。将初中政治理论与初中政治实践结合起来,有助初中政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当前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上存在偏差

在当前的初中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采用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育模式,即通过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也忽视了要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应该要融入更多新的理念和意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全新的学习体系,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

2、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

我国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偏差,很多初中学校在进行整治教学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方法和模式比较滞后,不能实现知行合一,不能为学生的思想层次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政治教学策略探讨

1、改变传统教育理念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初中政治受到的关注程度不高,有的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数外课程学习,对政治、历史等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政治教育也更加受关注。因此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学校领导以及教师都应该要加强传统理念的改革,加强对政治教育的重视。

2、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

(1)优化课堂教育

课堂依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新时期我国要积极优化课堂教育。课堂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初中政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不断提高初中政治教师的能力水平,使得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牢固的教学基本功,可以利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并且要积极加强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在初中政治教育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因为他们也是初中政治教育的主体。课堂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以学生为本这个思想体现在初中政治教育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用师生之间的感情作为教育的桥梁,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政治教育有效性。

(2)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教育过程中对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理论性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限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新时期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的分析,加强对各种先进的媒体技术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尤其是在初中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学生实施更多的人文关怀,对传统的初中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比如在初中政治中可以加强各种新闻信息的插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样的讨论和交流对于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长期的讨论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的拓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同时还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评价体系的改革

初中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22-01

近些年来,初中政治教育并不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彻底摆脱,由于初中政治教学的内容理论性很强,很多教师都只是满堂灌和照本宣读,这也就使初中学生认为政治课十分难学和乏味,针对这一种情况,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必须要从多个方面来开展自身的政治教育课程,提升初中学生自身的政治意识,采取全面教育教学方法来将学生政治学习效率提升实现。下面就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求坚持师生互动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里面,要求教师都必须要善于为自己的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起一个信任、民主以及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感情一直都处在安全、宽松、自由以及积极的状态,使初中学生创新思想能够进入到一个愉快的、自由驰骋的空间中,树立一个师生平等观念。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学师道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尊严,这样通常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害怕老师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都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和创新的欲望。因此,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必须要为自己的学生提供一个愉快并且宽松的心理空间,构建起一种平等和真诚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原本政治教师威严和高高在上观念打破,和自己的学生交朋友,多了解学生内心的世界,营造出一种民主的氛围,鼓励初中学生不断去创新和发现。坚持政治教育正面鼓励和成功导向,允许初中学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出现差错,不去责备,尽最大努力使自己能够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面的知心朋友和共同的探索者,与此同时,初中政治教师还要将过去思想品德课程的说教者身份淡化,将过去传统的居高临下形势进行改变,真正以一种朋友的身份来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知识的交流,从根本上将自己和学生心理距离缩短,不把教师自己的要求强加在学生身上,鼓励初中学生能够大胆的表现出自身的看法和意见,教师也要相信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特见解。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求实施情境教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主要通过创设出一种虚拟或者真实的教学情境,来将学生情感激发出来,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认知,很好的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延长学生自身对于政治知识有意的注意时间,进而能够达到我们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效率这一个最终目的,还可以使初中学生在一个优美的情境里面受到一定的感染和熏陶,塑造出学生完美的人格,对学生所具有的人文精神进行培育。长久以来,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都很低,其趣味也很淡,过去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主要以学生听、教师讲以及教师为中心作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够保证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更加不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初中政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要通过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将这一个问题改善。

三、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求创新教学课堂组织形式

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个宽松、民主以及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在一个友爱并且平等师生关系中,初中学生的情绪很容易受到一定的感染,这样也就十分容易将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进而能够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也能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大胆和自主的进行探索,因此,想要为初中学生创造出一个和谐、宽松以及民主教育教学环境,初中政治教学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十分重要的,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必须要积极采取开放式体验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学内容比较开放,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同样开放,这样能够为初中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主体验机会。在学生和教师一起进入到新课程学习以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以一种聊家常话的形式来开展政治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情况,对新知识进行探索。

结语:本文主要从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求坚持师生互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求实施情境教学以及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求创新教学课堂组织形式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