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理念;初中化学教学;环保意识

化学工业是我国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化学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益处,但化学工业造成的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绿色化学理念是从环保角度出发产生的一种理念[1]。其重视任何化学活动中的环保工作,并尽可能地降低化学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在初中化学教学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化学。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采用绿色化学理念进行教学,让学生熟悉在化学活动中如何保护环境。

1.理论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

环境污染主要是化学污染所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化学教学章节的内容,联系环境污染的类型进行的化W对环境的影响的讲解。例如,化学中的空气组成内容章节,要将其与大气污染相结合教学。大气污染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也是学生最容易接触的污染问题。而空气污染的产生源头有多个,污染的化学物质有很多种,包括汽车排出尾气中的污染气体、生产时排出的尾气中的污染气体成分等。教师要注意讲解污染气体成分、排放源头、污染结果以及酸雨产生的过程等。同时可将化学教学内容扩展到预防、治理污染方面,从而培养学生的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意识。另外,虽然CO2并非有毒气体,但其可造成温室效应[2]。因此,在融入绿色化学理念时,不仅要强调有毒物质的污染,还要说明无毒气体对环境的危害,从而让学生对化学与环境之间的影响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2.实验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

初中的化学教学主要有两个部分,即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中,可以融入绿色化学理念。例如,在引导学生制取氧气时,让学生列出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从中选择污染排放最少的氧气生成途径。设置问题:H2O2+MnO2和KClO3+MnO2制取氧气的优劣,让学生学会在化学实验中辨别污染源。同时设置Cl2污染环境的化学反应过程的相关问题。在这一实验中,学生不仅了解生成氧气的化学反应过程,同时还学习到Cl2如何对空气产生污染,从而达到在教学中将化学教学和绿色化学理念融合的目的。在S和O2的实验中(S在空气中燃烧),因产生的SO2是污染物,因此要指导学生尽量少用含硫的物质。同时,在实验时,要使用碱性物质中和SO2,防止其污染环境。这不仅让学生有避免SO2污染环境意识,又让学生掌握和实践了防止污染的方法。

3.通过多媒体融入绿色化学理念

在化学实验中,一些实验操作难度高,对条件设备要求高,在实验室的配备不能够满足实验的情况下,可通过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学习。另外,一些实验本身具有危险性,基于保护学生的角度考虑,可进行模拟实验。多媒体化学实验案例观看可以达到逼真的效果。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化学反应进行模拟展示,显示分子、原子的结合规律,从而能够更加逼真地显示化学变化过程。学生在观看时能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对化学变化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例如,稀释H2SO4实验中,由于H2SO4本身具有高腐蚀性,基于安全考虑最好使用模拟实验方法让学生了解H2SO4的稀释。模拟实验的视频可以显示出稀释H2SO4的过程,即使没有接触实验,学生也能够了解实验流程及实验现象。同时,在视频中加入生活中的H2SO4污染现象、后果、防治方法等内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4.在实践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

学习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生的认知离不开生活实践,化学本身与生活密切联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上课时,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污染事件,以便在课堂中共同探讨化学的应用性及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学习有关H2O的内容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所看到的水资源。一般情况下,学生接触到的水有生活淡水、生活废水、污染河水等。同时,组织学生学习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一般造成水污染的物质有污水中的碱、酸等物质以及重金属如铜、汞等及其化合物。教师让学生列举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如日本水俣病等,让学生对水污染引起的严重后果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刚刚接触化学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兴趣,因而在化学的学习中有一定的积极性。化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化学应用,还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引起的污染问题。因此,教师要在化学理论、实验、实践以及多媒体的教学环节中,将绿色化学理念进行融合,全面展示化学与环境的关联,从而让学生对化学的益处、害处都有初步的认识。全方位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提高对环保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孙 佳.初中“绿色化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 学理论,2014(33):245-246.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水体污染 水质 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Water Pollution and Control

LI Yongyan

(He'na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Sciences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Zhengzhou, He'nan 450004)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ater pollution,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and other basic knowledge, and the physical processing, chemical processing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expecting to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reality offer some help.

Key wordswater pollution; water quality; control method

1 水体污染概述

1.1 水体污染相关概念的厘定

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复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底泥、水生生物等。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1.2 水体污染源

水体污染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

工业废水,包括矿工废水,是工业生产过程或矿山开采、矿石洗选等过程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包括厕所排水、厨房洗涤排水以及沐浴、洗衣排水等。其来源除一般家庭生活污水外,还包括集体单位和公用事业单位排出的污水;农业退水,主要指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食品加工等过程排出的废水。

1.3 水体主要污染物

1.3.1 物理性污染

(1)悬浮物污染。废水中的细小固体或胶体物质使水体污染,透光性下降,降低了藻类的光合作用,限制了水生生物的正常活动。(2)热污染。指热水排入水体使地表水升高。水温升高促进了水生植物的繁殖,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同时使水体溶解氧降低,水生生物呼吸加快,耗氧增加等。(3)放射性污染。水肿放射性污染源主要来自核试验、核事故对水体的污染、使用放射性材料的工农业生产、医院、科研等部门排放的废物。

1.3.2 化学性污染

(1)酸碱污染。酸性和碱性废水的污染,破坏了水体的自然缓冲作用,抑制细菌及微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同时改变了水体的pH,增加了水中的一半无机盐类和水的硬度等。(2)重金属污染。主要包括汞、镉、铬、铅、砷等,也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Zn、Cu、Co、Ni、Sn等。(3)需氧性有机物污染。虽然此类污染物一般没有毒性,但若水中含量过多,它们在分解过程中造成水中溶解氧的减少,从而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活动。

1.3.3 生物性污染

城市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中含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可能会引起疾病传播。

1.3.4 水质标准

与引起污染的三类污染源相应,衡量水质的标准通常也包括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和生物学指标三方面:(1)物理性指标。包括感官指标、臭、颜色、浊度、温度、悬浮物、放射性等。(2)化学性指标。包括pH、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和典型有机物的含量。一般用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总需氧量等综合指标来表示。(3)生物学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常以大肠菌群为指示微生物来评价水的卫生质量。

2 水体污染控制及管理

2.1 水体污染物排放标准

为了保护水环境质量控制水污染,必须控制水体污染源,即对各种污染物允许排放的浓度作出规定。《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根据污染物的毒性及其对人体、动植物和水环境的影响,将污染物分为两类:第一类污染物系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利影响者。第二类污染物是指其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物质。

2.2 水体污染控制方法

水污染控制方法,又称污水处理技术,通常概括为三大类型:物理控制法、化学控制法和生化控制法。

2.2.1 物理控制法

利用物理学原理去除水中污染物质的方法称为物理控制法(physical processes),在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划分中称为一级处理法。常用的有如下方法:(1)过滤法。是常用的简便废水处理方法,通过筛网或颗粒滤料的阻留作用,出去废水中的悬浮物。(2)沉淀法。沉淀法的去除对象是污水中容易沉淀下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一般为颗粒状的泥砂物质或者是絮体状的物质。沉淀是水中的固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从而与水分离的一种过程。根据水中可沉物质的性质、凝聚性能的强弱及其浓度的高低,沉淀可分为四种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3)浮选法。是在水中通入空气大量微小的气泡作为载体粘附废水中微细的疏水性悬浮固体和乳化油,使其随气泡浮上水面进而分离除去的方法。

2.2.2 化学控制法

利用化学原理处理或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质,通常用于溶解性污染物。常用的如下方法:(1)中和法。用于处理酸性或碱性废水,加入沉淀剂或酸度的改变可以使一些污染物以沉淀的形式分离,加入絮凝剂有助于胶体物质的沉淀。

中和处理方法因污水的酸碱性不同而不同。对酸性污水主要由酸性污水与碱性污水互相中和、药剂中和及过滤中和三中方法;对于碱性污水,主要由碱性污水与酸性污水相互中和、药剂中和两种。(2)氧化还原法。利用氧化/还原的原理去除水中氧化性或还原性污染物的方法。污水处理中最常采用的氧化剂是空气、臭氧、氯气、次氯酸钠以及漂白粉等,常用的还原剂有硫酸亚铁、亚硫酸氢钠及铁屑等。(3)化学沉淀法。是指向被处理的水中投加某些化学药剂(沉淀剂),使之与水中溶解态的污染物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固体生成物,然后进行固液分离,从而除去水中污染物的一种处理方法。(4)电化学法。利用电化学原理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

2.2.3 生化控制法

利用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将水中溶解性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的方法,即生化控制法。最常用的有如下方法:(1)好氧生物处理法。利用好氧微生物来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在处理过程中要始终使反应体系中维持一定的溶解氧浓度,因此所消耗的能量比较多。目前,该法主要用于城市污水等含有机污染物浓度不高的污水的处理。(2)厌氧生物处理法。利用艳阳微生物来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在处理过程中不需要溶解氧,因此消耗的能量比较少。目前,此法主要用于处理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污水。

3 结语

为了保证人民的生活健康,我们应该从城市建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的水污染源头进行控制,同时不断加强水污染控制的技术,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从源头做好水体的保护工作,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有限的水资源,保证水体能够长久有效的处于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王岩,陈宜Z.环境科学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张振家.环境工程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第3篇

它涵盖了第二单元的课题一、第七单元的课题二的知识。学生主要需明确的是污染源及其危害。课本对这一污染源知识介绍得比较清楚:污染源分为气体和粉尘两大类,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但是空气中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使环境发生变化。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所处的环境与城市的学生不同,农村的空气受到的污染程度远比城市轻微得多,对于空气污染的危害,学生只是从课本的文字上来获得,就像天上的月亮,感觉得到它的存在,却又觉得是那么的遥远、不真实,不像城市的学生一般有深切的体会。要让学生对空气污染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空气污染的危害有更深的体会,还应从多方面来补充,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观看录像,寻找身边的生活事例以及搜集数据的各种方式来加以丰富。例如,展示城市和农村冬季天空的图片,对比空气受污染的与空气未受污染的天空的反差;观看酸雨对农林业、水产养殖业等的破坏的录像;展开讨论查找身边污染空气的事例:硫磺熏笋———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焚烧稻草———产生一氧化碳气体和粉尘污染空气、燃煤烤烟———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气体和粉尘污染空气等。课后通过看电视、阅读报纸记录全国各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或预报的数据,通过查阅各种书刊或上网查阅由于空气污染造成各种损失的数据进行交流讨论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感觉到空气污染离自己很近,很真实。

对空气污染的防治,只要简单让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一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采用无污染能源或用少污染能源,二是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三是工业区规划要合理,四是绿化造林———有更多绿色植物吸收污染物。

二、水的污染与防治

它涵盖了第四单元课题一、第十一单元课题二知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不足,除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外,水资源被污染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课本较简练地介绍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水的污染源以及水资源的保护,对学生没有太大的震撼力。要使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的缺乏和受污染的情况有一个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可以采用多媒体中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比较详细直观地介绍水污染的定义(人类生活中把一些污染物排放到水体中,引起水质的下降)、水污染的种类(工业水污染、生活水污染、农田水污染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播放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使之水质下降、鱼虾灭绝的图片;引用被污染的河水浇灌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或欠收的数据;播放农田污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湖中使湖水富营养化的图片等)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加强水质监测,禁止工业、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农药、化肥应合理使用等)。通过幻灯片将一行行的文字、一组组的数据、一张张的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发动学生回忆、寻找日常生活中水资源受到污染的事情进行展开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防止水污染不仅仅是政府、企业、环保部门的事,还是每个公民的事。

三、土壤的污染与防治

它与水的污染与防治其实是息息相关的,因而它的内容体现在第四单元、第十一单元上。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向学生说明土壤的污染源主要有三种:除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外,另一个就是课本中学到的农药、化肥的污染,第三个是垃圾及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对这部分内容只要对学生简要介绍。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污染物,有些不能降解,会在土壤中积累,造成严重后果。未被植物全部吸收利用的残留化肥中有些含有镉、铅等杂质,会造成土壤污染。有机氯、有机磷等农药在土壤中残留,也会造成土壤污染。垃圾及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经日晒雨淋,它们的渗出液中所含有毒物质渗入土壤后,造成对土壤的污染。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海洋、水污染、防治措施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1水污染的来源

1.1农村水污染的来源

(1)农民生活污水排放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物如各种洗涤水和人畜粪便等,是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农村自来水普及程度不高,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河流、湖泊,直接造成水体污染。其中包括洗涤物污染和人畜粪便污染。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和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导致农村地表水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1]。

(2)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

农村乡镇企业数量多,布局散、规模小、经营粗放。其中很多是污染严重的造纸、印染、电镀等企业,污染物通常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周边地区的水环境。特别是近年来,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农村水环境污染加剧。20O6年,全国农村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89.5亿。大量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到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生产。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政府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对乡镇企业这种非点源污染缺乏有效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3)农业生产中的污水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使用的农药、化肥量日益增多,在喷洒农药和除草剂以及使用化肥的过程中,只有少量附着于农作物上,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通过降雨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4)其它污染。

农村水体其它污染主要有生活垃圾的污染、病死禽畜污染、生产生活废品的污染等。由于多数农村都没有建垃圾处理场,大量垃圾均通过河流水体排至下游。另外,病禽畜对河流的污染也不可小视。生产生活废品,主要是农膜、塑料编织袋、农药瓶以及包装盒等,这些废品不仅对水体造成污染而且对土壤也长期造成污染。

1.2城市水污染的来源

(1)工业废水

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治炼、化学工业等。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酚、氰、重金属、石油类、酸碱盐类和各种有机物等。随着国内工业结构调整的逐步优化,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对工业污染控制的不断加强,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量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工业污水排放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新鲜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2、水污染的防治

2.1采用绿色化学技术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等。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2.2其它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农药、化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以便进行有效的防范。其次,要加强农药、化肥等产品生产流通的管理,确保农药、化肥品种与质量符合国家的规定和标准,避免违禁和不合格产品用于农业生产中。同时,重视对流通市场的管理,杜绝农药、化肥在各种环节上存在危害生态环境的隐患。第三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施用,是防止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第四,大力研究开发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无公害和无污染的农药、化肥。第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2],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成功模式。要树立大环境生态观念,加大农、林、牧、渔环境污染源的管理力度,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土壤污染,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参考文献

[1]任瑞,罗毅.鲁西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耗水量的实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4,(4):37-39.

[2]袁育枝.试论华北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资源的农业气候评价--以海河平原为例[J].气象学报.1984,(4):440-447.

作者简介:

张亚晶(1961-),黑龙江鸡西市密山市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柯春英(1966-),黑龙江鸡西市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环境工程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第5篇

[关键字]水污染 类别 防治

[中图分类号] X5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76-2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但由于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我国的环境在不断遭到破坏。其中,水污染是环境恶化的重中之重。水体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已初现端倪,同时水体污染也在不断危害国人的身体健康,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是摆在国民面前的一件大事。

1 我国水污染现状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的根源来自工业排放的废水、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流失等。2010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河流水质不达标率近40%,其中丧失利用价值的劣五类水20%。

1.1 工业废水污染

工业废水是我国水污染日益加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力度虽然在增加,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仍呈上升趋势。根据《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2010年我国工业污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工业废水污染最严重的主要来源于化工、造纸、印染和电镀等行业。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主要有:有机需氧物质污染、化学毒物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污染、重金属污染、酸污染、碱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热污染和病原体污染等。很多污染物有颜色、臭味或易生泡沫,使工业废水呈现出令人厌恶的外观,并造成水体的大面积污染,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它以各种化学形态存在于废水中并进入环境,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解,反而在食物链中累积,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1.2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指城市机关、学校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厕所粪尿、洗衣洗澡水、厨房等家庭排水以及商业、医院和游乐场所的排水等。生活污水是仅次于工业废水的又一主要污染源。2010年生活污水排放量279.8亿吨,比上年增加7.0%,生活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高于上年。城镇居民区每天排放大量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其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氮、磷和硫等微生物营养元素的有机物,还含有洗涤剂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当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造成水中溶解氧大量消耗和促进水体富营养化,在厌氧菌作用下容易产生恶臭物质,同时造成病原菌和病毒通过水媒介而使疾病蔓延,受城市污水和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污染的水体,除含较多腐殖质外,还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及多糖等大分子有机物。

1.3 农业废水

农业废水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生活污水,农民生活用水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大;二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主要是畜禽粪便和圈舍冲洗水;三是农田径流和农田尾水,也是农业废水中最重要的部分。农药、化肥等使用量日益增加,而利用率非常低,导致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经过降雨重新回到地表和地下水体中形成污染。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农业污染源对水环境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1323.09万吨、270.46万吨和28.47万吨。

1.4 不可预见废水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突发水污染事件也成为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突发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发生就会对水环境造成极大损伤,甚至不可逆转。例如2010年7月3日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水质受到一定污染,并造成大量鱼类死亡。

2 水体污染的防治

2.1 健全法律法规

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污染物浓度过高的很大原因就是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严。新时期,应用有效、强有力的法规代替过时的立法和规定;并向企业及其员工及时普及水污染防治法律知识,让他们了解到水污染的危害和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对那些违法排放不合格废水的企业,要严格按照法律进行惩罚和处置,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2.2 加大污废水处理力度

我国经济在高速地发展,但对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还不足。如果不及时加大水污染治理的投资,任由水污染发展下去,那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最终将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首先,应不断研究污水处理新方法,同时可饮用国外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不断提高我国污水处理水平;其次,应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以提高城市污水无害化处理率;最后,应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工业、农业和市政等。

对企业生产产生的工业废水,处理力度的加大主要应体现在排放标准上,要不断提高工业废水排放浓度要求,同时对污水排放总量进行控制;对城市污水,可适当增加排污费用,将其用于污水处理。

2.3 从源头治理

先污染后治理是我国之前所走的道路,将来这种状态是一定要扭转过来的。污染到了一定程度后是无法逆转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才是良策。从源头减少污废水排放量的措施主要由以下几点:

(1)减少工业废水污染源。要加大对先进生产工艺的投入,优先发展排污少的工艺,对排放大量污废水的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2)减少生活污水。加强对国民的教育,使人们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的排放。

(3)提高农业化肥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可直接减少农业废水中N、P的含量,改善水质。通过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目前已有一些种植技术可以达到少用或不用农药,但由于其投资大和管理麻烦,没有被广大农民所接受。未来应积极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向农民灌输环保的种植理念,争取最大程度地减少农业有害废水的排放量。

(4)避免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减小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危害。一方面,可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监测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水污染事件进行提前预测,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可成立相关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队伍,在水污染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对水环境的污染。

3 结语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非常少,保护水环境是一项长期久远的战略任务,水污染防治工作是缓解我国的水危机必须进行并且需要加快进行的工作。短期内治理水污染问题的难度很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使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地得到完善。同时广大民众也要加强水环境保护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 桔,庄绪亮,杨 萍. 中国科学院水污染研究现状与展望[J]. 科技与社会,2009,24(5):504-510.

[2] 罗毅. 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0[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型水体;水污染;污染修复;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5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0-017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0.089

1 小型水体污染现状

水污染是少量的污染物进入水域,超越自我净化水体和水污染物的承载能力,造成了不良的变化,自然水生态系统的遭到破坏,破坏了水体的功能,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的现象。被污染的水叫做污水,水污染的形成源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在污染物排放方面,可以分为两类: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点污染源是指工矿废水、生活污水等通过管道、渠道集中而成的水污染源。地表水污染源,如农田排水、矿山排水、城市和工业排水等。此外,在城市相对较多的排气区,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下降到地下表层,进入水中。当原材料、废弃的燃料堆放在露天场地时,雨水(冲刷后形成的污水)就排入小型水体中。

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物被合成,现在已知的大概有700万多种,这里面有机物合成种类超过10万种,并且保持20%的增长速度。随意丢弃的合成废物凭借各种方式混入到小型水体当中,这部分的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污染存在着严重威胁,在很大程度上使某些小型水体环境造成积累性、持久性和慢性毒性的严重污染。进入小型生态水环境当中,这些有机污染物可以以食物链的传递方式在各个等级的生物体内存在,逐步在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体现出生态效应。最近几年以来,饮用水安全研究报告表明,存在于饮用水之中的污染物或许会导致降低婴儿的出生体重、发育不良、骨骼发育障碍和代谢紊乱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同时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有可能造成生殖功能障碍,新生儿性别比例的失调、女性乳腺癌、青春期早早发育,不仅危害个人,甚至可能影响到子孙后代,会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效应,这是当下国际上最受关注的世界性问题。

2 小型水体污染的修复方法

2.1 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小型污染水体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根据污水体中的化学反应采取非分离,把污水里面存在的有害物质提取出来解决,然后将污染物质替换成有益物质。加入化学试剂是化学修复小型污染水体基本的方法,致使吸附剂改变污染水体里面的有毒物质,并使电位、pH正常化。根据胶体材料的化学性质以及絮凝原理,使藻类生物沉积在水底,同时维持Cu2+的正常浓度,达到消灭藻类的目的。化学修复方法的优点在于用量少、操作简单、见效明显,一般使用在应急预案。化学修复方法得投入大量化学试剂来治理小型污染化水体,费用成本很贵,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小型水体的生态环境也会受到影响。但是采取化学修复方法治理小型水体污染体现不出来可持续性,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所以在用化学修复方法的同时,应伴以其他手段辅助,才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2.2 物理修复

2.2.1 调水冲污。调水治理污水是一种有效和普遍的方法。将干净、富含营养成分的水加入到被污染的小型水体中,对出现藻类等污染物的小型水体更换或者适当增添水量,然后适当地排出一些水量,加入的水能稀释营养盐的浓度,增加污染水体的容量,有效防止并抑制藻类繁殖。将致使明显的污染物进行转移,需要注意的是没有规划的操作将会导致更大的水污染发生,因此用调水冲污法很难有效控制富营养化藻类的过度繁殖和生长。

2.2.2 底泥生态疏浚。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水体沉积物,处于小型水体营养循环的中心步骤,属于水土界面中活换带。水体底泥营养成分来源自仍此体长期以往的积累,作为主要营养来源之一。疏浚治疗在技术上毕竟较难实现,费用大,影响它的修复因素也很多。非常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生活中主要当作辅佐措施来实施,是降低污染、修复小型水体生态结构的次要途径。

2.3 生态修复

2.3.1 生物膜修复技术。生物膜修复技术把天然材料、合成材料当作载体,使修复水体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生物膜。生物膜的表面积比较大,为微生物提供的附着面也比较较大,对污染物的降解有着巨大加强作用。生物膜法优点在于高效率的处理效果,在修复有机物和氨氮轻度污染方面很显成效。另外,生物膜修复负荷较高,减少占地面面积,接触时间也比较短,节约成本。同时在管理运行过程中不存在污泥膨胀的问题,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

2.3.2 植物修复技术。水生植物对水流动力扰动有着显著效果,有效稳固沉积物,为底栖生物提供理想的生存环境,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把光能转变成有机能,释放氧气进入水中,循环效果得以加强,净化被污染的水体。水生植物在生长同时,对碳氮氧通化并吸收,出现在水体表面,因此植物修复技术能降低水生物营养负荷问题。单一优势群落的生态系统不是最优系统,容易降低水体营养成分,造成二次污染。

2.3.3 人工浮岛技术。小型污染水体植物存在的周围污染细菌种类和数量都比正常水体多。水体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水生植物根部周围自我吸收净化实现。部分学者认为通过根际修复、根际稳固、根际转化净化水体。

2.3.4 生物操纵技术。合理降低或者减少浮游动物的数量,控制鱼类摄食浮游生物数量,进行范围内的水生动物繁殖力控制,提高鱼类摄食浮游生物的量,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内。进行人工驯化有效固定微生物并使用基因工程达到永久性修复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第7篇

    室内环保是随着城镇化建设而新兴的一个研究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装修作为每个家庭入住新房的必经之路已经越发的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一些由于装修不当引起的空气污染导致人体产生病变及至危害生命的事件经报纸、电视等媒体报光后,更加引起了人们对于室内环保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这项研究中去。

    室内环保工作的重点是对室内空气污染进行监测与防治,现代人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上班族一天当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老人和孩子由于活动不便在室内活动的时间更长。这种情况下房屋装修产生的甲醛、生活使用的杀中剂以及厨房中由于不完全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就会向着在室内生活的人们迎面扑来。如果不注重室内空气污染的监测与防治,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对人的皮肤、咽喉等其它器官造成伤害,引起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最终导致人体勉疫力下降,危级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对室内空气污染进行监测和防治的必要性,下面本文就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室内环保工作的重视,共同构建一个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

    室内空气污染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装修污染和生活污染,其中装修污染主要是在房屋施工以及后期装修过程中排放出来的有毒气体对人造成危害,生活污染主要是指人们在居家生活生活过程中排放出的有毒气体对人造成危害,生活污染的主要源头是厨房污染。下面,我们分别来探讨一下这两种空气污染的监测与防治。

    一、装修污染。依据房屋施工的顺序,装修污染又可以细划为以下几种污染,即涂料污染、板材污染、胶粘剂污染、家俱污染。

    1.涂料污染,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墙体刷漆、刷涂料已经成为当前房屋装修的必经步骤,每套新房在交付前都要进行这一过程的处理。涂料本身就是一种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以及铬、汞、铅、锰,锌等重金属的化学溶剂,在进行墙体涂料刷漆的过程中容易使这些有害的化学成分挥发到空气当中,当人体呼吸到这种大量的气体以后,就会产生胸闷、头晕的感觉,对身体造成危害。

    2.板材污染。每个家庭的房屋装修都要用到五花八门的板材,如鞋柜要用到的木材装饰板材,电视墙要用到的石膏装饰板材,壁柜要用到的金属装饰板材,还有塑料装饰板材,玻璃装饰板材等各种板材,装修过程中各种板材混杂搭配,灵活应用。

    3.胶粘剂污染。随着化学技术的不断进行,胶粘的的品种和功能也越来越齐全,如防水胶粘剂可以应用在卫生间或是鱼缸上,防火胶粘剂可以应用在厨房,强力胶粘剂可以吊起重物,变色效粘剂可以很好的和环境溶为一体,现在的房屋装修越来越离不开各种胶粘剂的使用。但胶粘剂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药品,含有氯仿,丙酮,环己酮、二氯甲烷和甲苯等有有毒成份,容易在室内空气中挥发,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皮肤和粘膜造成较强的刺激作用。

    4.家俱污染。新房的装修自然少不了家俱的购置,但现在的家俱工艺大多是将板材进行胶粘处理后,再进行刷漆抛光,最终成型,可以说家俱污染是一种综合性污染,即有板材污染,又有胶粘污染,更涉及到漆污染,其主要挥发到室内的污染物是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醋、乙醚以及铅、锡、铬、汞等重金属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挥发到室内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装修污染的主要内容,在明确了每个污染源及相应的有毒化学物质后,我们在装修过程可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因为装修对室内空气造成的污染。一是在装修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坚决淘汰对身体有危害的涂料、板材以及油漆,一切都要以环保为最终目的;二是勤开窗,勤通风,扩大空气的流通量,将有害物质尽快从室内转移出去;三是在室内放置吸附性较强的活性炭等材料,尽可以降低有毒化学气体的浓度;四是保持一定安全时间,在室内装修以后,六个月之内尽可能的不要搬入居住。

    二、生活污染。室内生活中排出的废气对人体伤害是非常大的,生活污染中厨房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杀虫剂、清洁剂等化学制剂的使用也会在室内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下面我们就以厨房污染为例对生活污染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厨房污染源。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源头有两个在厨房,一是燃料废气污染,二是油烟废气污染。厨房是进行食品加工必不可缺的场地,液化气、天然气做为家用燃气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发挥的重任的作用,但同时由于这些可燃气体在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合物等废气,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2.厨房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一是燃料废气产生的一氧化碳会减少血液供氧能力,让人产生恶心、头晕等症状;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让人感觉不适,出现耳鸣、血压升高等症状;氮氧化合物具有腐蚀性,能刺激人的呼吸器官,诱发哮喘病,甚至严重的可以引发肺部癌变。二是当油烟以颗粒状存在时会阻塞人体的鼻腔和口腔粘腊,造成人体肺泡功能逐渐下降;同时油烟本身就含有多种有毒化学成分,其中大多数的化学成分有致癌的可能。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第8篇

室内环保是随着城镇化建设而新兴的一个研究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装修作为每个家庭入住新房的必经之路已经越发的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一些由于装修不当引起的空气污染导致人体产生病变及至危害生命的事件经报纸、电视等媒体报光后,更加引起了人们对于室内环保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这项研究中去。

室内环保工作的重点是对室内空气污染进行监测与防治,现代人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上班族一天当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老人和孩子由于活动不便在室内活动的时间更长。这种情况下房屋装修产生的甲醛、生活使用的杀中剂以及厨房中由于不完全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就会向着在室内生活的人们迎面扑来。如果不注重室内空气污染的监测与防治,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对人的皮肤、咽喉等其它器官造成伤害,引起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最终导致人体勉疫力下降,危级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对室内空气污染进行监测和防治的必要性,下面本文就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室内环保工作的重视,共同构建一个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

室内空气污染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装修污染和生活污染,其中装修污染主要是在房屋施工以及后期装修过程中排放出来的有毒气体对人造成危害,生活污染主要是指人们在居家生活生活过程中排放出的有毒气体对人造成危害,生活污染的主要源头是厨房污染。下面,我们分别来探讨一下这两种空气污染的监测与防治。

一、装修污染。依据房屋施工的顺序,装修污染又可以细划为以下几种污染,即涂料污染、板材污染、胶粘剂污染、家俱污染。

1.涂料污染,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墙体刷漆、刷涂料已经成为当前房屋装修的必经步骤,每套新房在交付前都要进行这一过程的处理。涂料本身就是一种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以及铬、汞、铅、锰,锌等重金属的化学溶剂,在进行墙体涂料刷漆的过程中容易使这些有害的化学成分挥发到空气当中,当人体呼吸到这种大量的气体以后,就会产生胸闷、头晕的感觉,对身体造成危害。

2.板材污染。每个家庭的房屋装修都要用到五花八门的板材,如鞋柜要用到的木材装饰板材,电视墙要用到的石膏装饰板材,壁柜要用到的金属装饰板材,还有塑料装饰板材,玻璃装饰板材等各种板材,装修过程中各种板材混杂搭配,灵活应用。

3.胶粘剂污染。随着化学技术的不断进行,胶粘的的品种和功能也越来越齐全,如防水胶粘剂可以应用在卫生间或是鱼缸上,防火胶粘剂可以应用在厨房,强力胶粘剂可以吊起重物,变色效粘剂可以很好的和环境溶为一体,现在的房屋装修越来越离不开各种胶粘剂的使用。但胶粘剂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药品,含有氯仿,丙酮,环己酮、二氯甲烷和甲苯等有有毒成份,容易在室内空气中挥发,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皮肤和粘膜造成较强的刺激作用。

4.家俱污染。新房的装修自然少不了家俱的购置,但现在的家俱工艺大多是将板材进行胶粘处理后,再进行刷漆抛光,最终成型,可以说家俱污染是一种综合性污染,即有板材污染,又有胶粘污染,更涉及到漆污染,其主要挥发到室内的污染物是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醋、乙醚以及铅、锡、铬、汞等重金属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挥发到室内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装修污染的主要内容,在明确了每个污染源及相应的有毒化学物质后,我们在装修过程可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因为装修对室内空气造成的污染。一是在装修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坚决淘汰对身体有危害的涂料、板材以及油漆,一切都要以环保为最终目的;二是勤开窗,勤通风,扩大空气的流通量,将有害物质尽快从室内转移出去;三是在室内放置吸附性较强的活性炭等材料,尽可以降低有毒化学气体的浓度;四是保持一定安全时间,在室内装修以后,六个月之内尽可能的不要搬入居住。

二、生活污染。室内生活中排出的废气对人体伤害是非常大的,生活污染中厨房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杀虫剂、清洁剂等化学制剂的使用也会在室内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下面我们就以厨房污染为例对生活污染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厨房污染源。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源头有两个在厨房,一是燃料废气污染,二是油烟废气污染。厨房是进行食品加工必不可缺的场地,液化气、天然气做为家用燃气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发挥的重任的作用,但同时由于这些可燃气体在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合物等废气,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2.厨房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一是燃料废气产生的一氧化碳会减少血液供氧能力,让人产生恶心、头晕等症状;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让人感觉不适,出现耳鸣、血压升高等症状;氮氧化合物具有腐蚀性,能刺激人的呼吸器官,诱发哮喘病,甚至严重的可以引发肺部癌变。二是当油烟以颗粒状存在时会阻塞人体的鼻腔和口腔粘腊,造成人体肺泡功能逐渐下降;同时油烟本身就含有多种有毒化学成分,其中大多数的化学成分有致癌的可能。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室内环保是随着城镇化建设而新兴的一个研究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装修作为每个家庭入住新房的必经之路已经越发的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一些由于装修不当引起的空气污染导致人体产生病变及至危害生命的事件经报纸、电视等媒体报光后,更加引起了人们对于室内环保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这项研究中去。

室内环保工作的重点是对室内空气污染进行监测与防治,现代人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上班族一天当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老人和孩子由于活动不便在室内活动的时间更长。这种情况下房屋装修产生的甲醛、生活使用的杀中剂以及厨房中由于不完全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就会向着在室内生活的人们迎面扑来。如果不注重室内空气污染的监测与防治,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对人的皮肤、咽喉等其它器官造成伤害,引起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最终导致人体勉疫力下降,危级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对室内空气污染进行监测和防治的必要性,下面本文就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室内环保工作的重视,共同构建一个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

室内空气污染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装修污染和生活污染,其中装修污染主要是在房屋施工以及后期装修过程中排放出来的有毒气体对人造成危害,生活污染主要是指人们在居家生活生活过程中排放出的有毒气体对人造成危害,生活污染的主要源头是厨房污染。下面,我们分别来探讨一下这两种空气污染的监测与防治。

一、装修污染。依据房屋施工的顺序,装修污染又可以细划为以下几种污染,即涂料污染、板材污染、胶粘剂污染、家俱污染。

1.涂料污染,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墙体刷漆、刷涂料已经成为当前房屋装修的必经步骤,每套新房在交付前都要进行这一过程的处理。涂料本身就是一种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以及铬、汞、铅、锰,锌等重金属的化学溶剂,在进行墙体涂料刷漆的过程中容易使这些有害的化学成分挥发到空气当中,当人体呼吸到这种大量的气体以后,就会产生胸闷、头晕的感觉,对身体造成危害。

2.板材污染。每个家庭的房屋装修都要用到五花八门的板材,如鞋柜要用到的木材装饰板材,电视墙要用到的石膏装饰板材,壁柜要用到的金属装饰板材,还有塑料装饰板材,玻璃装饰板材等各种板材,装修过程中各种板材混杂搭配,灵活应用。

3.胶粘剂污染。随着化学技术的不断进行,胶粘的的品种和功能也越来越齐全,如防水胶粘剂可以应用在卫生间或是鱼缸上,防火胶粘剂可以应用在厨房,强力胶粘剂可以吊起重物,变色效粘剂可以很好的和环境溶为一体,现在的房屋装修越来越离不开各种胶粘剂的使用。但胶粘剂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药品,含有氯仿,丙酮,环己酮、二氯甲烷和甲苯等有有毒成份,容易在室内空气中挥发,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皮肤和粘膜造成较强的刺激作用。

4.家俱污染。新房的装修自然少不了家俱的购置,但现在的家俱工艺大多是将板材进行胶粘处理后,再进行刷漆抛光,最终成型,可以说家俱污染是一种综合性污染,即有板材污染,又有胶粘污染,更涉及到漆污染,其主要挥发到室内的污染物是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醋、乙醚以及铅、锡、铬、汞等重金属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挥发到室内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装修污染的主要内容,在明确了每个污染源及相应的有毒化学物质后,我们在装修过程可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因为装修对室内空气造成的污染。一是在装修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坚决淘汰对身体有危害的涂料、板材以及油漆,一切都要以环保为最终目的;二是勤开窗,勤通风,扩大空气的流通量,将有害物质尽快从室内转移出去;三是在室内放置吸附性较强的活性炭等材料,尽可以降低有毒化学气体的浓度;四是保持一定安全时间,在室内装修以后,六个月之内尽可能的不要搬入居住。

二、生活污染。室内生活中排出的废气对人体伤害是非常大的,生活污染中厨房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杀虫剂、清洁剂等化学制剂的使用也会在室内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下面我们就以厨房污染为例对生活污染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厨房污染源。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源头有两个在厨房,一是燃料废气污染,二是油烟废气污染。厨房是进行食品加工必不可缺的场地,液化气、天然气做为家用燃气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发挥的重任的作用,但同时由于这些可燃气体在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合物等废气,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2.厨房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一是燃料废气产生的一氧化碳会减少血液供氧能力,让人产生恶心、头晕等症状;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让人感觉不适,出现耳鸣、血压升高等症状;氮氧化合物具有腐蚀性,能刺激人的呼吸器官,诱发哮喘病,甚至严重的可以引发肺部癌变。二是当油烟以颗粒状存在时会阻塞人体的鼻腔和口腔粘腊,造成人体肺泡功能逐渐下降;同时油烟本身就含有多种有毒化学成分,其中大多数的化学成分有致癌的可能。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土壤环境因子;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影响

土壤农药污染是一全球性问题。随着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的不断变化,土壤环境污染化学已成为环境化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北美、西欧和澳洲等国家,随着各种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多介质非点源污染,另外土壤环境污染的研究也受到人们日益关注。在我国,受农药使用历史、施药技术以及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土壤农药污染较为严重,制约食品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类型不断增多,大量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中的各种环境因子对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这些因子的相互作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消除。

1土壤污染的现状

相对于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而言,土壤环境的污染源更为复杂,作为有机农药、化肥的直接作用对象,并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使得土壤污染物的种类极为繁多。目前,全球生产和使用的农药已达1 300多种,其中被广泛使用的达250多种。我国也已经迈入了世界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现在,我国每年施用逾80万~100万t的化学农药,其中有机磷杀虫剂占40%,高毒农药达到37.4%,且有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土壤中存留时间长[2-4]。大量的农药流失到土壤中,造成土壤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我国土壤农药污染的农药主要是有机氯与有机磷2类。尽管1985年起,我国就已禁用有机氯农药,但因早期大量使用及其难降解性,土壤中仍有残留,造成作物污染。目前,土壤污染物可以分为传统污染物及新型污染物。

1.1传统污染物

一是传统化学污染物。其又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其中传统无机污染物包括汞、镉、 铅、砷、铬等,过量的氮和磷等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等,传统有机污染物包括ddt、六六六、狄氏剂、艾氏剂和氯丹等含氯化学农药以及ddt的代谢产物dde和ddd,石油烃及其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二是物理性污染物。指来自工厂、矿山的各种固体废弃物。三是生物性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疗养院)排出的废水和废物以及农业废弃物、厩肥等。四是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大气层核爆炸地区和核电站的运转,以锶和铯等在土壤环境中半衰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在这些众多的污染物种类中,以土壤的化学污染物最为普遍、严重和复杂[5]。

1.2新型污染物

近年来,土壤新型污染物受到关注,这类污染物的特点是在土壤环境中的浓度一般较低,但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这些新型土壤污染物目前主要有四大类[6-7]:一是各种兽药和抗生素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随着动物饲养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畜禽养殖污染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些兽药通过动物的排泄以及其他方式导致土壤环境的污染。与兽药污染相对应的是各种抗生素的土壤污染。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各种抗生素将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由此导致的土壤污染可能会更加复杂。二是大部分溴化阻燃剂在土壤环境中有很高的持久性,能够通过食物链和其他途径累积在人体内,长期接触会妨碍人体大脑和骨骼的发育,并且可能致癌,因此引起人们关注。随着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电子产品的逐渐报废,各种阻燃剂将以各种方式进入土壤环境中,从而造成对土壤的污染。三是“特富龙”不粘锅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全氟辛酸铵”以及芳香族磺酸类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防污处理剂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民用和工业化产品生产领域用途非常广泛。尽管目前尚没有土壤环境中存在含量的数据,但由于pfos本身的难分解性、生物高蓄积性和污染的广泛性,有关其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势必将被暴露出来,并成为土壤环境污染化学面临的新课题。四是含有过敏源的植物及花粉对土壤的污染。在法国,近年来发现1种或许起源于北美的豚草属植物(ambrosiaartem isiifolia)及其花粉,特别是这种花粉由于含有多种潜在的过敏源,能在夏天导致严重的干草热以及哮喘疾病,成为引起人们关注的一种新型土壤污染物。

2土壤环境因子对有机污染的影响

土壤中的微生物、温度、水分、气候、土壤机械组成、含水率、植物根际环境、ph 值、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与转化有很大的影响。除了有机污染物本身的难降解性以及生物迁移性会对有机物降解速率和效果产生影响外,土壤环境因子也会对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2.1土壤微生物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分为非生物降解与生物降解两大类,在生物酶作用下,农药在动植物体内或是微生物体内外的降解即生物降解。微生物降解是指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降解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藻类。虽然在厌氧和需氧条件下多氯化合物都可以降解,但是在厌氧条件下降解速率更快。尽管在好气条件下土壤也有很多分解菌存在,但是在好气的旱田条件下,由于有机氯污染物被土壤吸附,生物活性降低,可以长期残留[8]。微生物降解是消除有机氯农药的最佳途径,通常药剂在土壤中的分解要比在蒸馏水中的分解快得多,将土壤灭菌处理后,药剂在大部分土壤中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速率明显受到抑制。

迄今为止,已从土壤、污泥、污水、天然水体、垃圾场和厩肥中分离得到可降解不同农药的活性微生物。活性微生物主要以转化和矿化2种方式,通过胞内或胞外酶直接作用于周围环境中的农药。尽管矿化作用是消除环境中农药污染的最佳方式,但是自然界中此类微生物的种类和数目十分缺乏,而转化作用却相当普遍,某一特定属种的微生物以共代谢方式实现对农药的转化作用,并同环境中的其他微生物以共代谢的方式最终将农药完全降解。

研究显示ddt的分解菌至少涉及30个属,其中包括细菌、酵母、放线菌、真菌以及藻类等微生物。六六六的分解菌除了很早知道的生芽孢梭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外,matsu mura等人从各种环境中分离出71株有分解六六六能力的细菌、真菌菌株。这些分解菌包括好气性、基本嫌气性、嫌气性等各种细菌以及真菌[9]。

常规环境条件下能降解目标污染物的微生物数量少,且活性比较低,当添加某些营养物包括碳源与能源性物质或提供目标污染物降解过程所需因子,将促进与降解菌生长相关联的有机物的降解代谢,即微生物只能使有机污染物发生转化,而不能利用它们作为碳源和能源维持生长,必须补充其他可以利用的基质,微生物才能生长。在共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酶来降解某些能维持自身生长的物质,同时也降解了某些非微生物生长必需的物质。

2.2土壤温度

气候变暖是当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大气中co2浓度的不断增加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土壤中co2的排放主要来自土壤原有有机质和外源有机物(如植物的凋落物、根茬及人为的有机污染物投入)的分解过程[10]。全球气候不断增暖将改变各地的温度场、蒸发量和降水量,而这些变化又影响着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分解。

土壤温度影响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及土壤中溶质的运移,还影响土壤反应的速度和土壤呼吸速率,最终影响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转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会促进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但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土壤有机污染物对温度的响应程度降低。miko发现,在平均温度为5 ℃时,温度每升高1 ℃将会引起全球范围内10%土壤有机污染物的丧失;而在平均温度为30 ℃时,温度每升高1 ℃将会使得有机污染物丧失3%[11]。

但是,在冷冻条件下关于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和微生物的活性还存在分歧。neilson 研究了冷冻对碳和氮循环的影响,发现冷冻加快了土壤碳和氮的循环速率,但不同植被品种、土壤层次和冷冻程度所增加的幅度不同,而且在冷冻程度非常大时,会促进土壤呼吸和二氧化氮的流量和矿化。

2.3土壤ph值

土壤的ph值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ph值越低,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越强。土壤酸碱性通过影响组分和污染物的电荷特性、沉淀溶解、吸附解吸和络合平衡来改变污染物的毒性,土壤酸碱性还通过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来改变污染物的毒性。ph值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农药在土壤中的积累、转化、降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壤的ph值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不同,影响土壤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这种生物降解途径主要包括生物氧化和还原反应中的脱氯、脱氯化氢、脱烷基化、芳香烃或杂环破裂反应等。二是通过改变污染物和土壤组分的电荷特性,改变两者的吸附、络合、沉淀等特性,导致污染物浓度的改变。

2.4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是土壤中水溶性成分的运输载体,也是土壤反应得以正常进行的介质。王彦辉认为森林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环境条件,其中含水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最佳含水量为被分解物饱和含水量的70%~90%,极度干旱或水分过多都会限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明显降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速率[12]。但是,olivier认为在淹水条件下有机污染物料的分解速率加快,在长期的淹水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反复利用腐解发酵的有机物料,会导致较低的净残留碳的矿化[13]。这与淹水、嫌气条件下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慢于旱地、分解量低于旱地的传统概念不同。

在非淹水条件下,温度对有机碳分解的影响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小。淹水条件下培养7 d以后,温度对供试物料有机碳分解的影响不随培养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土壤含水量为300、500 g/kg时,供试物料的有机碳分解最快,而土壤含水量为200 g/kg和淹水条件下的有机碳分解较慢,空白对照培养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随着水分含量的提高而加快[14]。在相同的水热条件下,有机碳的分解量与土壤黏粒含量呈负相关。

不同的土壤含水量对土壤中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和土壤腐殖质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 数量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由于常规研究土壤有机污染物动态变化的方法存在不足,所以可以通过同位素示踪方法(14c示踪法或13c自然丰度法)进一步定量研究。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区分原有土壤有机质与外源有机物分解转化形成的土壤新有机质,从而了解土壤中植物残体分解转化的动态变化规律。

2.5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状,因而对环境污染物的截留、迁移、转化产生不同的效应。由于黏土类富含黏粒,土壤物理性吸附、化学吸附及离子交换作用强,具有较强的保肥、保水性能,同时也把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有机、无机分子、离子吸附到土粒表面保存起来,增加了污染物转移的难度。

在黏土中加入砂粒,可相对减少黏粒含量,增加土壤通气孔隙,可以减少对污染物的分子吸附,提高淋溶的强度,促进污染物的转移,但要注意到因此可能引起的地下水污染等问题。砂质土类的优点是有机污染物容易从土壤表层淋溶至下层,减轻表土污染物的数量和危害;但是有可能进一步污染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壤土的性质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其性状差异取决于壤土中砂、壤粒含量比例,黏粒含量多,性质偏于黏土类,砂粒含量多则偏于砂土类。

一般而言,黏性土壤中的空气较砂性土壤少,好气性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土壤黏粒具有保持碳的能力,其含量影响外源有机物(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及其转化产物的分解速率。随着土壤黏粒含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也增加,土壤有机碳与黏粒含量呈正相关,随着土壤黏粒含量的增加,碳、氮矿化量减少,但矿化部分的碳氮比并不受土壤质地的影响。

2.6气候及二氧化碳含量

气候变化通过影响土壤水分、溶质运移和温度的变化来影响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引起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凉爽季节向温暖季节转化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损失,热、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在秋季和冬季,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在春季积雪融化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迅速下降,这种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与植物碳、氮的有效性相关联。

大气co2浓度升高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使20%~50%光合产物通过根系分泌或死亡输入土壤,从而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有些学者认为co2浓度升高,会增加输入土壤的碳量,刺激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加强土壤的呼吸作用,增加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15]。多数研究是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进行的,co2浓度升高通过增加植物同化碳来增加根系生物量,从而增加土壤中碳量输入。于水强研究了土壤外部不同o2、co2浓度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土壤有机物分解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认为低co2浓度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胡敏酸的形成,而高co2浓度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和富里酸的形成。

3结语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也是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储存库,对环境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土壤的环境因子存在着不稳定性,但是通过研究最适合土壤中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的环境,可改变受污染严重的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 郝亚琦,王益权.土壤污染现状及修复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248-251.

[2] 权桂芝.土壤的农药污染及修复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7,13(1):35-38.

[3] 夏北成.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4] 张大弟,张晓红.农药污染与防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周启星.土壤环境污染化学与化学修复研究最新进展[j].环境化学,2006,25(3):257-264.

[6] 唐永銮,刘育民.环境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78-180.

[7] 周启星,孔繁翔,朱琳.生态毒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陈菊,周青.土壤农药污染的现状与生物修复[j].生物学教学,2006,31(11):3-6.

[9] 何振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在养分循环和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意义[j].土壤,1997(2):61-69.

[10] fang c,moncrieff j b. the dependence of soil co2 effluxon tempe-rature[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1,33(2):155-165.

[11] 徐全胜,李凌浩,韩兴国,等.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的适应[j].生态学报,2004,24(11):2649- 2655.

[12] 王丽莉.温度和水分对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的影响[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3.

[13] 张文菊,童立成,杨钙人,等.水分对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25(2):249-253.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土壤环境因子;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影响

土壤农药污染是一全球性问题。随着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的不断变化,土壤环境污染化学已成为环境化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北美、西欧和澳洲等国家,随着各种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多介质非点源污染,另外土壤环境污染的研究也受到人们日益关注。在我国,受农药使用历史、施药技术以及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土壤农药污染较为严重,制约食品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类型不断增多,大量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中的各种环境因子对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这些因子的相互作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消除。

1土壤污染的现状

相对于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而言,土壤环境的污染源更为复杂,作为有机农药、化肥的直接作用对象,并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使得土壤污染物的种类极为繁多。目前,全球生产和使用的农药已达1 300多种,其中被广泛使用的达250多种。我国也已经迈入了世界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现在,我国每年施用逾80万~100万t的化学农药,其中有机磷杀虫剂占40%,高毒农药达到37.4%,且有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土壤中存留时间长[2-4]。大量的农药流失到土壤中,造成土壤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我国土壤农药污染的农药主要是有机氯与有机磷2类。尽管1985年起,我国就已禁用有机氯农药,但因早期大量使用及其难降解性,土壤中仍有残留,造成作物污染。目前,土壤污染物可以分为传统污染物及新型污染物。

1.1传统污染物

一是传统化学污染物。其又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其中传统无机污染物包括汞、镉、 铅、砷、铬等,过量的氮和磷等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等,传统有机污染物包括DDT、六六六、狄氏剂、艾氏剂和氯丹等含氯化学农药以及DDT的代谢产物DDE和DDD,石油烃及其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二是物理性污染物。指来自工厂、矿山的各种固体废弃物。三是生物性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疗养院)排出的废水和废物以及农业废弃物、厩肥等。四是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大气层核爆炸地区和核电站的运转,以锶和铯等在土壤环境中半衰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在这些众多的污染物种类中,以土壤的化学污染物最为普遍、严重和复杂[5]。

1.2新型污染物

近年来,土壤新型污染物受到关注,这类污染物的特点是在土壤环境中的浓度一般较低,但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这些新型土壤污染物目前主要有四大类[6-7]:一是各种兽药和抗生素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随着动物饲养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畜禽养殖污染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些兽药通过动物的排泄以及其他方式导致土壤环境的污染。与兽药污染相对应的是各种抗生素的土壤污染。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各种抗生素将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由此导致的土壤污染可能会更加复杂。二是大部分溴化阻燃剂在土壤环境中有很高的持久性,能够通过食物链和其他途径累积在人体内,长期接触会妨碍人体大脑和骨骼的发育,并且可能致癌,因此引起人们关注。随着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电子产品的逐渐报废,各种阻燃剂将以各种方式进入土壤环境中,从而造成对土壤的污染。三是“特富龙”不粘锅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全氟辛酸铵”以及芳香族磺酸类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防污处理剂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民用和工业化产品生产领域用途非常广泛。尽管目前尚没有土壤环境中存在含量的数据,但由于PFOS本身的难分解性、生物高蓄积性和污染的广泛性,有关其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势必将被暴露出来,并成为土壤环境污染化学面临的新课题。四是含有过敏源的植物及花粉对土壤的污染。在法国,近年来发现1种或许起源于北美的豚草属植物(Ambrosiaartem isiifolia)及其花粉,特别是这种花粉由于含有多种潜在的过敏源,能在夏天导致严重的干草热以及哮喘疾病,成为引起人们关注的一种新型土壤污染物。

2土壤环境因子对有机污染的影响

土壤中的微生物、温度、水分、气候、土壤机械组成、含水率、植物根际环境、pH 值、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与转化有很大的影响。除了有机污染物本身的难降解性以及生物迁移性会对有机物降解速率和效果产生影响外,土壤环境因子也会对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2.1土壤微生物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分为非生物降解与生物降解两大类,在生物酶作用下,农药在动植物体内或是微生物体内外的降解即生物降解。微生物降解是指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降解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藻类。虽然在厌氧和需氧条件下多氯化合物都可以降解,但是在厌氧条件下降解速率更快。尽管在好气条件下土壤也有很多分解菌存在,但是在好气的旱田条件下,由于有机氯污染物被土壤吸附,生物活性降低,可以长期残留[8]。微生物降解是消除有机氯农药的最佳途径,通常药剂在土壤中的分解要比在蒸馏水中的分解快得多,将土壤灭菌处理后,药剂在大部分土壤中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速率明显受到抑制。

迄今为止,已从土壤、污泥、污水、天然水体、垃圾场和厩肥中分离得到可降解不同农药的活性微生物。活性微生物主要以转化和矿化2种方式,通过胞内或胞外酶直接作用于周围环境中的农药。尽管矿化作用是消除环境中农药污染的最佳方式,但是自然界中此类微生物的种类和数目十分缺乏,而转化作用却相当普遍,某一特定属种的微生物以共代谢方式实现对农药的转化作用,并同环境中的其他微生物以共代谢的方式最终将农药完全降解。

研究显示DDT的分解菌至少涉及30个属,其中包括细菌、酵母、放线菌、真菌以及藻类等微生物。六六六的分解菌除了很早知道的生芽孢梭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外,Matsu mura等人从各种环境中分离出71株有分解六六六能力的细菌、真菌菌株。这些分解菌包括好气性、基本嫌气性、嫌气性等各种细菌以及真菌[9]。

常规环境条件下能降解目标污染物的微生物数量少,且活性比较低,当添加某些营养物包括碳源与能源性物质或提供目标污染物降解过程所需因子,将促进与降解菌生长相关联的有机物的降解代谢,即微生物只能使有机污染物发生转化,而不能利用它们作为碳源和能源维持生长,必须补充其他可以利用的基质,微生物才能生长。在共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酶来降解某些能维持自身生长的物质,同时也降解了某些非微生物生长必需的物质。

2.2土壤温度

气候变暖是当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大气中CO2浓度的不断增加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土壤中CO2的排放主要来自土壤原有有机质和外源有机物(如植物的凋落物、根茬及人为的有机污染物投入)的分解过程[10]。全球气候不断增暖将改变各地的温度场、蒸发量和降水量,而这些变化又影响着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分解。

土壤温度影响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及土壤中溶质的运移,还影响土壤反应的速度和土壤呼吸速率,最终影响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转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会促进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但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土壤有机污染物对温度的响应程度降低。Miko发现,在平均温度为5 ℃时,温度每升高1 ℃将会引起全球范围内10%土壤有机污染物的丧失;而在平均温度为30 ℃时,温度每升高1 ℃将会使得有机污染物丧失3%[11]。

但是,在冷冻条件下关于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和微生物的活性还存在分歧。Neilson 研究了冷冻对碳和氮循环的影响,发现冷冻加快了土壤碳和氮的循环速率,但不同植被品种、土壤层次和冷冻程度所增加的幅度不同,而且在冷冻程度非常大时,会促进土壤呼吸和二氧化氮的流量和矿化。

2.3土壤pH值

土壤的pH值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pH值越低,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越强。土壤酸碱性通过影响组分和污染物的电荷特性、沉淀溶解、吸附解吸和络合平衡来改变污染物的毒性,土壤酸碱性还通过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来改变污染物的毒性。pH值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农药在土壤中的积累、转化、降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壤的pH值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不同,影响土壤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这种生物降解途径主要包括生物氧化和还原反应中的脱氯、脱氯化氢、脱烷基化、芳香烃或杂环破裂反应等。二是通过改变污染物和土壤组分的电荷特性,改变两者的吸附、络合、沉淀等特性,导致污染物浓度的改变。

2.4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是土壤中水溶性成分的运输载体,也是土壤反应得以正常进行的介质。王彦辉认为森林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环境条件,其中含水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最佳含水量为被分解物饱和含水量的70%~90%,极度干旱或水分过多都会限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明显降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速率[12]。但是,Olivier认为在淹水条件下有机污染物料的分解速率加快,在长期的淹水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反复利用腐解发酵的有机物料,会导致较低的净残留碳的矿化[13]。这与淹水、嫌气条件下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慢于旱地、分解量低于旱地的传统概念不同。

在非淹水条件下,温度对有机碳分解的影响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小。淹水条件下培养7 d以后,温度对供试物料有机碳分解的影响不随培养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土壤含水量为300、500 g/kg时,供试物料的有机碳分解最快,而土壤含水量为200 g/kg和淹水条件下的有机碳分解较慢,空白对照培养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随着水分含量的提高而加快[14]。在相同的水热条件下,有机碳的分解量与土壤黏粒含量呈负相关。

不同的土壤含水量对土壤中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和土壤腐殖质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 数量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由于常规研究土壤有机污染物动态变化的方法存在不足,所以可以通过同位素示踪方法(14C示踪法或13C自然丰度法)进一步定量研究。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区分原有土壤有机质与外源有机物分解转化形成的土壤新有机质,从而了解土壤中植物残体分解转化的动态变化规律。

2.5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状,因而对环境污染物的截留、迁移、转化产生不同的效应。由于黏土类富含黏粒,土壤物理性吸附、化学吸附及离子交换作用强,具有较强的保肥、保水性能,同时也把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有机、无机分子、离子吸附到土粒表面保存起来,增加了污染物转移的难度。

在黏土中加入砂粒,可相对减少黏粒含量,增加土壤通气孔隙,可以减少对污染物的分子吸附,提高淋溶的强度,促进污染物的转移,但要注意到因此可能引起的地下水污染等问题。砂质土类的优点是有机污染物容易从土壤表层淋溶至下层,减轻表土污染物的数量和危害;但是有可能进一步污染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壤土的性质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其性状差异取决于壤土中砂、壤粒含量比例,黏粒含量多,性质偏于黏土类,砂粒含量多则偏于砂土类。

一般而言,黏性土壤中的空气较砂性土壤少,好气性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土壤黏粒具有保持碳的能力,其含量影响外源有机物(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及其转化产物的分解速率。随着土壤黏粒含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也增加,土壤有机碳与黏粒含量呈正相关,随着土壤黏粒含量的增加,碳、氮矿化量减少,但矿化部分的碳氮比并不受土壤质地的影响。

2.6气候及二氧化碳含量

气候变化通过影响土壤水分、溶质运移和温度的变化来影响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引起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凉爽季节向温暖季节转化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损失,热、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在秋季和冬季,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在春季积雪融化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迅速下降,这种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与植物碳、氮的有效性相关联。

大气CO2浓度升高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使20%~50%光合产物通过根系分泌或死亡输入土壤,从而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有些学者认为CO2浓度升高,会增加输入土壤的碳量,刺激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加强土壤的呼吸作用,增加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15]。多数研究是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进行的,CO2浓度升高通过增加植物同化碳来增加根系生物量,从而增加土壤中碳量输入。于水强研究了土壤外部不同O2、CO2浓度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土壤有机物分解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认为低CO2浓度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胡敏酸的形成,而高CO2浓度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和富里酸的形成。

3结语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也是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储存库,对环境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土壤的环境因子存在着不稳定性,但是通过研究最适合土壤中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的环境,可改变受污染严重的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 郝亚琦,王益权.土壤污染现状及修复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248-251.

[2] 权桂芝.土壤的农药污染及修复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7,13(1):35-38.

[3] 夏北成.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4] 张大弟,张晓红.农药污染与防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周启星.土壤环境污染化学与化学修复研究最新进展[J].环境化学,2006,25(3):257-264.

[6] 唐永銮,刘育民.环境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78-180.

[7] 周启星,孔繁翔,朱琳.生态毒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陈菊,周青.土壤农药污染的现状与生物修复[J].生物学教学,2006,31(11):3-6.

[9] 何振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在养分循环和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意义[J].土壤,1997(2):61-69.

[10] FANG C,MONCRIEFF J B. The dependence of soil CO2 effluxon tempe-rature[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1,33(2):155-165.

[11] 徐全胜,李凌浩,韩兴国,等.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的适应[J].生态学报,2004,24(11):2649- 2655.

[12] 王丽莉.温度和水分对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的影响[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3.

[13] 张文菊,童立成,杨钙人,等.水分对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25(2):249-253.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第12篇

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困扰和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而这些污染问题中,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尤其严重,这些污染问题在初中化学中都涉及到了。

一、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课本涉及多次,人教版第二单元空气中,涉及到空气的污染物有两类:气体和粉尘(及可吸入颗粒物)。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空气的污染物。对于这一部分,课本讲得很少,但是老师应细讲,多讲,旁征博引地讲,同学们熟悉的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空洞都与空气污染有关。目的,加强学生的印象,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第二次涉及空气污染是在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性质中的温室效应,对此应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讲解的:(1)导致温室的效应的气体(如二氧化碳,臭氧,氟利昂,甲烷等);(2)温室效应的危害:借助科教影像,数据,科普故事,身边的变化等讲解了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对我们生活和生存环境的影响,对此,我们举的例子要有代表性,要贴近生活,与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触动学生的心灵;(3)温室效应的防治,讲解防治温室效应的措施,了解国际上的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大会等,使学生知道通过人们努力,可以防治或减缓温室效应,并且让学生知道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有哪些切实可行的做法,可以起到防治温室效应的作用。

第三部分,主要在第七单元,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部分主要讲解了煤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导致酸雨,排出的烟尘污染空气;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烟尘等对空气的污染。对这一部分通过图片,资料,数据讲解酸雨,让学生意识到酸雨的危害;而汽车尾气,可以通过同学们的切身体会感受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接着通过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使学生了解如何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第四部分,在第十一单元中也涉及到,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农业的使用过程中也对对空气造成污染。

这样从第二单元一直到第十一单元多次涉及到空气的污染,这样经过多次加强,对于防治空气污染的意识就加强了很多。

二、水污染

对于水污染,课本中对此多处涉及到,如第三单元的课题四的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在教学中应根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水污染的三个来源,即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以及这些污染导致的后果,哪些现象是由于哪种污染导致的,弄清楚因果关系。我们如何在生活中防止水污染,如果节约用水,将节水意识深入人心,并让学生将这些节水的做法与家长分享。

第二部分主要在第十一单元的化学肥料,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植物疯长,水质恶化,鱼虾死亡,使学生得出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三、土壤污染

对于土壤污染,只要从三个方面了解,1.废旧电池。废旧电池中含有很多重金属,含有很多化学物质,未经处理直接废弃,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源的污染,一节普通电池污染的水,可以供一个人一生使用,所以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定将废旧电池回收利用。2.白色污染,废旧塑料的长期堆积,会导致土壤,地下水污染,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若焚烧则会污染空气,白色污染是同学们司空见惯的,进而引出防止白色污染的重要性,减少和重复使用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废弃塑料,使用可降解塑料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3.不合理使用化肥,化肥中含有一些重金属,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施入土壤后,形成土壤污染,另一方面,某些成分的积累,引起土壤酸化,土壤退化等。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步强化

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租挥发,污染空气。因为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贮存浓盐酸的时候一定要密封保存。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环境教育 实施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同时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许多造成严重后果的环境污染事件被媒体频频曝光,环境污染与人类生存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其中最严重的是化学品造成的污染。治理已经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治理的根本还是在于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发展建设的同时时刻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在中学阶段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化学和防治环境污染的知识变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一、加强中学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的环境现状并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大批中小型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大气污染、水污染已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据报道,2007年12月31日我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2007年我国全国排放工业固体废物为4914.8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为3.94万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为3028.96万吨。近年来,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更严重。面对极具严峻的环境形势,如果不加强环境保护力度,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

二、化学课堂应当成为中学环保教育的载体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中学化学教育应当成为中学环保教育的重要前沿阵地。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三、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理所当然地应当肩负起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使命,有意识地在化学教学中不断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实施途径。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点。例如初中化学“空气”这一节,介绍了空气污染的初步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列举一些空气污染事件实例,比如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等世界重大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列出一些重要数据,特别是介绍受害人群所身受的极端痛楚的经历,加深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严重性的认识,激发学生探讨如何防治空气污染的热情,增强教学效果。在水是人类宝贵得自然资源一节中,教材介绍了水污染的初步知识。这时可以介绍像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等造成严重危害的世界公害事件,也可结合学生在周围现实中接触的水污染造成不良后果的生动事件,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水污染对人类生活产生的严重影响,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适时地指导学生展开针对防治污染的方法和措施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工业“三废”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生活污水需要净化后才能排放,农村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要积极投身环保事业。

又如高中化学“硫酸的工业制法”这一节,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我们可以列举一些有关二氧化硫的污染事件,如世界上几起著名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海湾战争、巴格达战争,伊朗油井大火等。还可以结合酸雨的危害和防治,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在生产和实验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废气,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可以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最后归纳: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溶液来吸收(如氨气用浓硫酸吸收),某些有毒物质可使它们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硫化氢可通入硫酸铜溶液中,转化为硫化铜沉淀)等。这样,使学生初步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环境污染的治理不仅可以消除污染,还能通过努力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平时的作业、单元练习、测验等,在不偏离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随时巩固学生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任,并且比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

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和研究。例如发动学生在一些环境污染重点防治企业,如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周边收集雨水,结合pH值测定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测定收集的雨水样品的pH值监测本地有无酸雨危害发生。

另一方面,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实验时,要切身实地地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指导学生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留在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做氯气、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性质实验时,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实验结束后,要将产生的废液、废渣等倒入指定的容器统一处理,避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这样从自身做起,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才能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3.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

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记录当地空气质量日报的数据,结合测定当地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分析造成当地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有建设性、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可以推荐给当地的环保部门,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参观、观察污水的排放和处理方法,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野外收集废电池、到工厂社区进行环境保护宣传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及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第14篇

为便于衡量水质状况,方便评价水体,我国把水体分为如下几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区域。

据此标准,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根据水利部1997年的统计[1],全国河流中,污染河长(包括Ⅳ类、Ⅴ类河长占总河长27.7%,劣Ⅴ类河长占15%)已占总河长65 405 km的42.7%。完全污染、失去水的使用价值的劣Ⅴ类河流占总河长的15%。而松辽、黄河、海河、淮河的污染河长竟达到65%~80%。如果按Ⅴ类和劣Ⅴ类计,严重污染的河长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百分比依次为:辽河流域70.4%、淮河流域69.5%、海河流域67.3%、太湖水系46.7%、黄河流域32.1%。

与1984年相比,十几年来受污染河流的长度翻了一番。10多年过去了,2008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浙闽区河流水质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海河、辽河、淮河、巢湖、滇池、太湖污染严重,七大水系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其中淮河流域和滇池最为严重。工业较发达城镇河段污染突出,城市河段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50%受到污染,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

全国50多个代表性湖泊中75%以上水域受到污染,而劣Ⅴ类湖泊占调查面积的19.6%,即1/5。全国50个代表性水库中,1/3的水库受到污染。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也很严重,新疆、青海、甘肃、内蒙5个省(区)的地下水资源中,Ⅴ类所占比例达到36.2%。可见如果不解决水污染的问题,长此以往,当代人可利用的水资源就日趋减少,到了下一代,将会无可用之水。

1我国水污染现状

1.1河流

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总体上看,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2008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与2007年持平。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淮河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评价的2 000 km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据统计,全国3 000家污染严重企业中,属排放工业污染的废水企业,淮河流域占了160家。流域内182个城镇中有排污单位1.55万家,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6.1亿m3,城镇生活用水排放量7亿m3。

1.2湖泊和水库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在几大湖泊中,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尤以太湖、巢湖和滇池污染最为严重。太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质尚好,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轻污染,特别是1987年以后,污染趋势更为严重,水体中有机污染指标和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升高。到了90年代中期,以Ⅲ类水质为主,并开始出现了Ⅴ类水质,意味着太湖已被严重污染。巢湖流域目前仍处于富营养状态,11个水质监测点中,7个属Ⅴ类和劣Ⅴ水质。滇池在20世纪70年代水质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到了90年代,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水质超出Ⅴ类标准,特别是氮、磷浓度很高,曾分别达到7.5、9.19 mg/L。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沿湖不少农村的井水也不能饮用,造成30多万农民饮水困难。由于饮用污染的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滇池特产银鱼大幅度减产,鱼群种类减少,名贵鱼种基本绝迹。

28个国家监控的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4个,占14.3%;Ⅲ类的2个,占7.1%;Ⅳ类的6个,占21.4%;Ⅴ类的5个,占17.9%;劣Ⅴ类的11个,占39.3%。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库)中,重度富营养的1个,占3.8%;中度富营养的5个,占19.2%;轻度富营养的6个,占23.0%。

10个重点国控大型淡水湖泊中,洱海和兴凯湖为Ⅱ类水质,博斯腾湖为Ⅲ类,南四湖、镜泊湖和鄱阳湖为Ⅳ类,洞庭湖为Ⅴ类,达赉湖、洪泽湖和白洋淀为劣Ⅴ类。各湖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

城市内湖情况更是严重。昆明湖(北京)为Ⅳ类水质,西湖(杭州)、东湖(武汉)、玄武湖(南京)、大明湖(济南)为劣Ⅴ类。与上年相比,昆明湖水质变差,其他城市内湖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总磷。

在国家监控的大型水库中,密云水库(北京)和石门水库(陕西)为Ⅱ类水质;董铺水库(安徽)为Ⅲ类;丹江口水库(湖北、河南)和千岛湖(浙江)为Ⅳ类;大伙房水库(辽宁)、于桥水库(天津)和松花湖(吉林)为Ⅴ类;门楼水库(山东)和崂山水库(山东)为劣Ⅴ类。与上年相比,千岛湖和丹江口水库水质有所下降,其他8座大型水库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9座大型水库均为中营养状态。

1.3地下水

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有逐年加重趋势。在北京,浅层地下水中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 留和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加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使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

1.4海洋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略有上升。近海大部分海域为清洁海域;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

2008年,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共281 012 km2,其中Ⅰ、Ⅱ类海水面积212 270 km2,Ⅲ类为31 077 km2,Ⅳ类、劣Ⅳ类为37 665 km2。

按照监测点位计算,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Ⅰ、Ⅱ类海水比例为70.4%,比上年上升7.6个百分点;Ⅲ类海水占11.3%,与上年持平;Ⅳ类、劣Ⅳ类海水占18.3%,下降7.1个百分点。

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黄海、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渤海水质一般,东海水质差。北部湾海域水质优,黄河口海域水质良,Ⅰ、Ⅱ类海水比例在90%以上;辽东湾和胶州湾海域水质差,Ⅰ、Ⅱ类海水比例低于60%且劣Ⅳ类海水比例低于30%;其他海湾水质极差,劣Ⅳ类海水比例均占了40%以上,其中杭州湾最差,劣Ⅳ类海水比例高达100%。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自1980年以来,共发生赤潮300多次,其中1989年发生的的一次持续达72 d的赤潮,造成经济损失4亿元,仅河北黄骅一地6 666.67 hm2对虾就减产上万吨。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发生在珠江口和香港海面范围达数千平方公里大赤潮,给海上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也是数以亿计[1]。

海洋重要鱼、虾、贝、藻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及自然保护区主要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的污染。无机氮污染以东海区、黄渤海区部分渔业水域和珠江口渔业水域相对较重,活性磷酸盐污染以东海区、渤海及南海近岸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石油类的污染以东海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此外,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

2水体污染来源

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71.7亿t,比2007年增加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t,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30.0亿t,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7.7%,比2007年增加6.4%。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 320.7万t,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57.6万t,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6%,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63.1万t,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4%。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7.0万t,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9.7万t,占氨氮排放量的23.4%,生活氨氮排放量97.3万t,占氨氮排放量的76.6%。污水排放量很大,但污水处理率低,工业废水处理率约80%,达标排放的只有60%。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50%左右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50%以上的重点城镇饮用水源不符合标准。

2.1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水是水环境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虽然其排放量要比生活污水少,但是其危害要比生活污水大得多,如果这些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到自然水体中,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而在一些城市和农村水域周围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革、印染等行业,也往往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来源。另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弃物进入水体也会造成大量的水污染,如大气污染,最后可能以酸雨的形式污染水体。

2.2生活污染

人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所占比例持续升高。2006年全国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296.6亿t,到2008年,增加至330.1亿t。而我国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仅为57.1%。全国各地生活污水对当地水体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例如,山东省生活污水占废水总量的40%,而重庆市生活污水则产生了当地水体中68%的化学需氧量和85%的生物需氧量。

2.3农业污染

一是畜禽养殖废弃物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随着禽畜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禽畜粪便排放量急剧增加,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2004年全国禽畜粪便产生量约28亿t [2]。而畜禽粪便的还田率仅为30%~50%,未经安全处理的畜禽粪污直接排放或任意堆放造成氮、磷污染所致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导致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出现安全问题。二是化肥和农药等化学品造成的水环境污染。我国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投入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2.8倍。据统计,2004年我国化肥施用量4 412万t。居世界第1位。但我国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50%,大量的化肥流失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通过农田径流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的富营养化。成为水体面源污染主要来源[2]。此外,我国单位面积农药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其中大多数是难降解的有机磷农药和剧毒农药,一般农药只有10%~20%附着在农作物上,绝大部分都被冲刷进入水体。

3水污染治理对策

3.1水体自净

水体中污染物浓度自然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自净机制有3种。一是物理净化。物理净化是由于水体的稀释、混合、扩散、沉积、冲刷、再悬浮等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二是化学净化。化学净化是由于化学吸附、化学沉淀、氧化还原、水解等过程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三是生物净化。生物净化是由于水生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

水体自净的3种机制往往是同时发生,并相互交织在一起,哪一方面起主导作用取决于污染物性质和水体的水文学和生物学特征。水体污染恶化过程和水体自净过程是同时产生和存在的。但在某一水体的部分区域或一定的时间内,这2种过程总有一种过程是相对主要的过程。它决定着水体污染的总特征。因此,当污染物排入清洁水体之后,水体一般呈现出3个不同水质区,即水质恶化区、水质恢复区和水质清洁区。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禽畜粪尿污染; 农村生活污染; 估算; 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 S2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008-02

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位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南北跨纬度7°52′,东西跨经度5°45′,与山西、河南、湖北、重庆(直辖市)、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8个省、市、区毗邻。陕西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渭河横穿关中平原,形成了渭河灌区,是我国的粮食和苹果主产区之一。由于地理条件复杂多样,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全省形成了三大主要的农业类型区:即关中-旱作农业类型区、陕南-旱稻兼作农业类型区、陕北-农牧结合农业类型区。但是,随着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民物质需求的改变,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造成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损害逐渐凸显。农业活动在支撑了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本文在基于相关统计资料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禽畜粪尿和农村生活污染进行估算,对于探索陕西养殖业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程度,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政策与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陕西省农业非点源污染形势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陕西省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形势日趋严峻。养殖业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禽畜粪尿废弃物和农村生活污水。由于政府的农村环保政策的缺失,导致这些农业非点源污染物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绝大多数排入农业环境,造成生态环境的损害。张德英等对关中地区3个点8个畜禽场及部分农村庭院畜牧业的畜禽粪尿处理及利用的实地调查发现,60%~70%的畜禽场缺乏粪尿污水处理设施,大中城市的大型集约化畜禽场粪尿污水处理系统不配套,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严重,庭院畜牧业存在着畜禽舍与民宅混杂,造成大量禽畜粪尿堆积[1]。目前,咸阳90%的规模化禽畜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设施[2];而铜川市13个大中型规模畜禽场年产粪尿约6000t,每年流失的畜禽粪尿折算有机污染指标达2 300t;对铜川郊区5个大中型畜禽场周围环境调查显示,其中2个畜禽场周围河道夏季发黑发臭,有的甚至常年发黑发臭[3]。陕西省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4],2008年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水质呈现重度污染,13个监测断面中,Ⅳ类水质断面2个,劣Ⅴ类水质断面9个,76.9%断面超过水域功能标准。

二、陕西省禽畜粪尿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估算

(一)估算方法

禽畜粪尿污染及农村生活污染主要是以水体富营养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主要是通过水介质进行污染。目前对禽畜粪尿污染及农村生活污染的估算应用最多的是排污系数法,也称为源强估算法[5-8]。排污系数法对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估算有如下优点:(1)不需要考虑污染的中间过程或机制,直接估算进入水体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物;(2)形式简单,参数较少,应用性较强。禽畜粪尿污染及农村生活污染包括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cr),排放量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总氮排放量(PTN):PTN=Q(TN)i・β(TN)i; (1)

总磷排放量(PTP):PTP=Q(TP)i・β(TP)i;(2)

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PCODcr):PCODcr=Q(CODcr)i・β(CODcr)i;(3)

式(1)、(2)、(3)中,PTN、PTP、PCODcr分别代表污染物中TN、TP、CODcr的总排放量;Q(TN)i、Q(TP)i、Q(CODcr)i分别代表产生TN、TP、CODcr污染的第i类人口或禽畜的数量;β(TN)i、β(TP)i、β(CODcr)i分别代表第i类人口或禽畜的TN、TP、CODcr年排污系数。

(二)排污系数的确定

农村居民生活污染主要是有机质、氮、磷污染,流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农村居民生活污染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和人粪尿所产生的污染。根据国家统计标准和相关文献[5-9],农村居民生活污染的排污系数如表1所示。

禽畜养殖业产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是禽畜粪便和尿液污染。禽畜粪尿污染物的排放量主要依据禽畜粪尿的TN、TP、CODcr的排污系数与禽畜饲养数量进行估算。基于国家统计相关标准和现有研究资料[5-8],汇总禽畜粪尿污染物排污系数见表2。

三、估算结果

(一)2008年禽畜粪尿污染及农村生活污染排污情况

根据全省及各地区的农村人口数及农村生活污染排污系数,估算2008年陕西各地区农村生活污染排放情况见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2008年全年陕西生活污染物排放总量达830154.14t。其中CODcr的排放量710594.65t,占85.6%;总氮排放量100990.91t,占12.17%;总磷排放量18568.58t,占2.24%。然而,陕西省各地区由于农村人口不同,农村生活污染排放量差异较大,其中西安、咸阳、渭南生活污染排放量较高,分别占总排放量的14.58%、14.18%和16.10%;杨凌总人口少,农村生活污染的排放仅占总量的0.31%。农村生活污染的耕地负荷是一个可以衡量生活污染的排放强度的指标。2008年陕西省农村生活污染物平均耕地负荷为292.40kg/hm2,西安、咸阳、汉中、安康、商洛和杨凌超过陕西省的平均水平,分别达到464.73,328.92,437.50,381.38,625.72和625.72kg/hm2,其中杨凌最高,达625.72kg/hm2,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4倍。杨凌农村生活污染耕地负荷高的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少,但农村人口较多,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压力大。农村生活污染耕地负荷最小的是榆林,仅为158.42kg/hm2。

根据陕西省畜牧业发展状况的统计资料,估算出2008年陕西省各地区禽畜粪便污染物排放情况(表4)。表4表明,2008年陕西省禽畜粪尿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02.00万t,其中TN、TP、CODcr污染物分别为18.51,4.27和79.23万t,分别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18.14%、4.18%、77.67%。各地区由于养殖业发展的结构和规模不同,禽畜粪尿污染物排放量有较大差异,其中,宝鸡、咸阳、汉中禽畜粪尿污染贡献较大,分别达到16.23,16.02和16.23万t,分别占陕西省总排放量的14.24%、14.06%和14.25%;杨凌最小,仅为0.40万t。然而,禽畜粪尿污染的耕地负荷的地区差异也十分明显,陕西省禽畜粪尿污染的平均耕地负荷为400.23 kg/hm2,其中西安、宝鸡、咸阳、汉中、安康、商洛和杨凌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以杨凌最高,达950.33 kg/hm2;渭南最小,仅为201.25 kg/hm2。

(二)陕西省禽畜粪尿污染及农村生活污染排放历史趋势

陕西省农村生活污染排放的总体趋势基本保持稳定,但其耕地负荷是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1990年的0.23t/hm2上升到2006年的0.30t/hm2,之后开始下降,2008年仅为0.29t/hm2(见图1)。陕西省农村生活污染排放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逐渐提高,虽然总人口在不断增加,但是农村人口总数变化不大,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

根据陕西省养殖业历史统计资料,估算1996-2008年全省禽畜粪尿污染物排放趋势(图2)。图2表明, 1996-2008年共13年中,禽畜粪尿CODcr的排放占主导地位,其次是TN,TP最小。从总污染排放量的趋势看,出现较大的波动,1996年较高,达156.13万t,1997年下降为120.28万t,之后呈现又呈现上升趋势,2006年达到最高值,为168.13万t,从2007年开始出现大幅下降,2008年仅为114.01万t。2007年开始出现剧烈下降的原因,这是由于陕西农业产业结构深化调整以及奶制品质量安全原因,禽畜养殖量下降较大,引起禽畜粪尿污染排放量出现剧烈波动。禽畜粪尿污染耕地负荷趋势也基本和污染物总量排放趋势一致,2006年达最大值,为0.6 t/hm2,之后出现下降,2008年为0.40t/hm2。

四、结论与讨论

从农业非点源污染排放现状来看,2008年陕西生活污染物排放总量达830154.14t,耕地负荷为292.40 kg/hm2。西安、咸阳、汉中、安康、商洛和杨凌的生活污染耕地负荷超过陕西省的平均水平,延安和榆林仍处于较低水平。2008年陕西省禽畜粪尿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02.00万t,其中TN、TP、CODcr污染物分别为18.51,4.27和79.23万t。全省禽畜粪尿污染的平均耕地负荷为400.23kg/hm2,其中西安、宝鸡、咸阳、汉中、安康、商洛和杨凌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以杨凌最高,达950.33kg/hm2;渭南最小,仅为201.25kg/hm2。

从农业非点源污染排放趋势来看,全省农村生活污染排放的总体趋势基本保持稳定,但其耕地负荷是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1990年的0.23 t/hm2上升到2006年的0.30 t/hm2,之后开始下降,2008年仅为0.29 t/hm2。禽畜粪尿污染物排放趋势具有较大的波动,1996年较高,达156.13万t,1997年下降为120.28万t,之后呈现又呈现上升趋势,2006年达到最高值,为168.13万t,从2007年开始出现大幅下降,2008年仅为114.01万t。禽畜粪尿污染耕地负荷变动趋势基本和排放总量变动趋势一致。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污染行为,涉及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的许多方面,本文定量估算了禽畜养殖业引起的粪尿和农村生活过程中的污水和人粪尿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然而,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也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政府应综合运用污染税征收、生态补贴、押金退款和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等经济手段,同时通过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管理措施等手段,综合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保障陕西的农业生态的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德英,何朝林,汤祺等.陕西关中地区畜禽粪尿处理与利用的调查研究[J].畜牧与兽医,2000.32(增刊): 138-140.

[2] 熊忙利,黄汉军,赵战峰.对咸阳市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问题的初探[J].家畜生态学报,2008.29(6): 144-146.

[3] 左建武,韩瑞华,王春燕等.铜川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综合治理[J].畜禽业, 2008(10): 53-54.

[4] 陕西省环保局. 2008年陕西省环境状况公报[R].陕西省环保局, 2009.

[5] 陈洪波.三峡库区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评价与控制对策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6.

[6] 黄丰.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规律调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7.

[7] 叶飞.江苏省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评价与控制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