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范文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困惑;转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56-02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总体呈现了良好的态势,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与困惑。下面这篇文章就是来分析小学语文在课改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以及我们今后要如何转向的问题。

1.困惑

1.1教师的课程改革观念有一定的滞后性和一定的缺位性。滞后性的体现:现在推崇的一些比较有权威性的观念的确对许多的西方先进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不适合中国的教育发展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在形式上虽然阵势很大,但是缺少适合国情发展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们应该寻找并打造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教育理念。缺位性的体现: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还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内容,还是像以前一样的教书模式,按照课程给定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给学生讲授知识,在这种教师"教"为主体填鸭式的教学情况下,不能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智力水平的提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对语文课改理解的不够透彻,没有随着课改而进行观念的更新。

1.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有待提高。综合素质的体现: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不单单是需要教师有很好的文学功底,对教师的各个方面其实都有很大的要求。这里所说的各个方面其实就是一种综合能力,尤其是在面临小学生的时候,要清楚的知道他们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高、文化底蕴没有那么深厚,这时候就是老师发挥自己综合能力的时候,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的综合能力其实是和课堂的学习氛围成一个正相关的关系的。教师的综合能力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能力越高,感染能力越强,反之,亦然。但是往往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没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教学,而且对教材的理解也很肤浅,所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势在必行。

在育人方面的体现:虽然语文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展开,但是就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那么顺利,教师单纯的知识灌输,的确体现了教书这一概念,但是在育人这方面却没有很好的体现,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的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扭曲了课程改革的本质"学会让学生学习",而且就语文这个科目来看,语文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科目,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然而现实却没有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很好的成长。

1.3评价机制非常单一。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人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科举考试制度仿佛早已融合于中华民族的血液当中。人们习惯上以成绩来评价一个人。殊不知这种方式是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就语文这个学科来看,该学科无论从哪些方面都可以看出它的灵活性,强的灵活性决定了它的评价机制也可以是多样的灵活的。所以教师应该创新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转向

2.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理念。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固然好,但是终究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我们可以合理借鉴他们教育思想与我国国情相符的地方,在借鉴的同时也要注意创新,促进教育理念更快的融入到我国的教学实践当中,通过灵活创新的教育理念,打造一批具有先进教育思想的人,促进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

2.2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当代学生的教育观。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在面对学生的过程中,要清楚的知道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老师应该差别的对待,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

2.3关注教师的成长,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总是一昧的强调对学生的培养,面对新课改,教师也应该给予培养。当然,因为他们是第一次经历课改,往往学校会比较重视。

但是老教师也应该关注,部分老教师早已熟悉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思维固化,表面上学习、接受,但是在课堂上往往难有改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应该不仅仅注重教师素养,还要注重教师的教育智慧培训,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在孩子思想上扮演着很重要的启蒙者的角色,所以对教师进行培训势在必行。

2.4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单一的评价机制束缚住了学生的发展,尤其是语文学科。我们在新课改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在面临新课改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反思,完善好我们的评价机制,不要让单一的试卷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该综合学生的各个方面来考虑学生的情况。

第2篇

【关 键 词】 高校;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 韩光明,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教学论及实践教学研究。鲍炜煜,新疆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知识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远距离开放教育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课堂面授教学不再是教学的惟一形式。跟随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美国的高校中首先创建开放教育资源项目,美国“MIT Open Course ”、英国“Open Learn”等项目的建成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这些项目通过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给更多人提供了学习机会和平台,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对于“终身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有利保障。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推动下,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随后,全国高校陆续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主要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良性循环,要作为今后高等教育建设工作的重点。然而,笔者通过与部分本科生的交流发现,他们对于精品课程的知晓和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多数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精品课程,对于学校已有的精品课程资源,许多学生表示不知道、不了解或是知道但没有根据其进行学习,相对于国外的“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哈佛大学公开课”、“耶鲁大学公开课”等,许多学生却表示有所了解,部分学生还会主动上网进行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竟我们的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才能让网络精品课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何进行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笔者曾亲自参与了校级精品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建设,搜集整理了关于网络精品课程的大量资料,对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有自己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二、精品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

2003年《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精品课程建设正式启动,各省市教育厅也相继下发相关通知,纷纷采取措施和策略,力图实现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高校课程建设,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由于现代教学中,信息量大量涌入,教师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能够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网络精品课程的建成,将会对教师的职后学习提供帮助,教师只要具备使用网络精品课程的计算机水平,便可以利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各种功能,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借鉴网络精品课程中的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实现自我提升,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精品课程,是“精品”加“课程”的产物,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认为,精品课程建设由六个方面构成: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验和机制的建设。精品课程作为一种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网站教育资源,从而构成网络精品课程,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3年我国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逐步展开重点建设,目前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已经收录到颇具影响力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该网由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依据教育部教高厅函[2007]32号文件而设立,旨在向高校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运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收纳国家、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成为教育资源使用与共享的平台。到目前为止,共有14234门本科课程,包括文学、历史学等13个门类,5843个高职高专课程,包括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等20个门类。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已有的本科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省级、校级),共14234门,教育学类只有600门,理学和工学分别为3023门和3910门,教育学本科课程在国家精品课程中仅占4.22%,与理工类课程建设数量相比,相差甚远,对于其他课程门类而言,发展十分缓慢,情况不容乐观。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是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为根据,根据学习者对课程资源的需求进行建设的开放教育资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质量的好坏,课程实施顺利与否,对小学教育的发展,对师范生的就业和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具有直接影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名称是逐步演化而来的,主要经历了“教学法――教材教法――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关于这一课程名称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本课程认识的不断探索与深入。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学共经历了中师、大专、大学本科三个阶段。“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以课程论和教学论两大理论为支柱,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综合性的课程。

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基本情况

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两门课程,分别创建于2007年和2008年,网站运行时间已经超过五年,属于已建成的网络精品课程,因此下文主要对这A、B两所学校的网络精品课程进行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关于本课程的网络精品课程尚处在初始阶段。首先体现在已建成网络精品课程的数量上,到目前为止只有两所学校;另外,目前已建成的网络精品课程存在诸多问题,网站建设过于简单,部分重要的模块没有发挥作用,关于本课程的学习资源极为有限,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没有实质内容。基于目前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仍存在很大缺口,必须加强其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努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课程学习,发挥网络精品课程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兴富.信息技术革命、教育全球化和远距离开放学习――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1届年会学术报告评述(Ⅲ)[J].中国电大教育,1998,(7):26-29.

[2] 袁驷.精品课程是一种境界[J].中国大学教学,2004,(7):9.

[3] 黄德群.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特点、问题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0,(5):64.

[4]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4-8.

[5] 吴启迪.国家精品课程[J].科教文汇,2005,(2):22.

[6]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benke[EB/OL].2013―4―18.

[7] 孙建龙,王云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2):65.

[8] 杨满福.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6):75.

[9] 肖阳,冯玲.高校本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2):326-327.

[10] 陆海棠.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以广西民族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教育研究,2011,34(2):41-43.

[11] 何克抗.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66.

[12] 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7,(9):72-75.

[13] 马俊.以学生受益为中心开展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88.

[14] 王爱华,汪琼.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课程共享利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16-21.

免费资源取代教辅

从今秋新学期开学起,山东省东营市教科院专门编写的义务教育学段各学科电子版教学资源,依托东营市教育信息网公共服务平台,专门开设了“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实现了教师、学生课程资源的网上免费下载、自主选择与学习应用。“这让师生告别了人手一本甚至多本教辅资料的历史,开启了全市师生网上免费下载学习资源的新模式。”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召华说。

“我们整合全市资源编纂了义务教育各学科网上学习资料,实现了师生免费下载、自主选择。”东营市教科院院长宋国香说。

第3篇

在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中国的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也在不断的向前迈进,总的来说,中国小学课程的教育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由于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各地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困惑,由于这些原因,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方向极为不确定,包含了巨大的易变性。本文就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改革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对其中的困惑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指明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改革;困惑;方向

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也处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然而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老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经过改革的当下的小学语文课程,如果再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更多的小学语文老师开始对现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同时也对小学语文的课程改革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困扰,比如传统教学方法、学校资源等方面,阻碍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现。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情况,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进行了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效简析

(一)人性化教材的实施

从我国之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不难看出,各类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不灵活,内容晦涩难懂,不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老师在语文的实际教学实践中,知识的讲解过程不具有开放式的特点,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的真实感受就是极度枯燥与乏味。而新版的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过去相比,多了一份对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关注,教材中的语文知识点不再晦涩难懂,而是与实际生活更加融合,和以前相比增加了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语文的实践活动,不但加强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健康发展。

(二)老师角色的改变

老师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往往是课堂的主体,并且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不存在双向的知识传输。在语文课上,学生必须遵循老师的命令,按照老师的意志进行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学习,学生的知识转化率得不到提升,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在进行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以后,在小学语文课上的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得到了保证,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作为主体,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老师作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引路人,给学生们提供必要的帮助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存在的困惑

(一)小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能力

我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表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公地位。然而,在中国流行已久的应试教育观念不单单在学校管理人员与老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同时对学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生大部分都不具备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更不用谈主动地去学习了。在这样的教育状况之下,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恢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仿佛给了学生雷霆一击,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反应,就很难去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不利于有序顺利的推进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二)教学资源能否支撑课程改革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老师被要求能够灵活使用现代教学设施对学生进行授课,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开展教学的基础,开展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实践过程。然而,我国的现代教育与其他国家比起来发展效果并不是很好,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并未灵活使用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得不到完美的贯彻。现在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虽然快速,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地区发展不协调,经济的不到快速的发展,导致当地教学设施跟不上,学校的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无从谈起,因此,受此影响,小学语文的改革必当受到影响。

三、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笔者对日后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方向提出解决困惑的相关解决方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当代学生教育观

由于小学生个体不同,所以每个人在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智力高低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之处,所以,每个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是有所高低,各有不同,老是想要推进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成为语文课上的主人公,带每个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给每个学生充足的空间,激发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兴趣,给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二)完善教学评估机制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学校必须把本校的情况育改革情况进行融合,建立健全新的教学评估制度,让学生有评价每个老师教学过程的平台,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对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宝贵意见,能够进一步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进行优化调整。

四、结语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前进的情况之下,小学语文老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传统教学思维进行创新,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推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作者:汪小兰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严塘镇汪家冲完全小学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

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知道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最核心部分。现在经常说向课要效率,要质量,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彩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基于此,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语文的外延是宽广的、深奥的,我们不能以个人的价值取向来约束学生的四维空间。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取向是多层次的,有差异的。因此,要把阅读真正交给学生,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与文本直接对话,用心交流,产生共鸣,真正体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精神。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都有绝对主导的作用,学生只能对教师唯命是从,在心里惧怕教师,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之后也理所应当的尊敬教师,在课堂上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教师还要归还给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进行讨论后解决问题,教师要在其间加强指导,保证学生思路的正确性。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在学习《师恩难忘》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尊师、爱师的感情。

三、注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对语文的兴趣不同,导致学生的语文基础存在差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把握整体的情况下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目标,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比如对于语文基础好的学生,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有所启发,在理解作者意图的基础上以正确的理论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写作;对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要学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提高语文基础水平。

四、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特征,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容易引发兴趣。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会不断地分析、思索。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表演、绘画、唱歌等,学生对于这样新颖的方式兴趣大增。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读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占诗的美。现在的小学生都喜欢绘画,因此,我在教学中,让他们根据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画出一幅简笔画来,并且在画完后,让他们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了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预设课堂练习及课堂思考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课堂练习及课堂提问,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将不同的问题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果教师能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预设课堂练习及课堂思考题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有效活跃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预设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本课重点内容,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其次要尽力使题目新颖,形式要多样活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要注意问题的难度要适当,练习也要适量,最好是能做到分层教学和分层提问。

六、带着一颗爱心去教学,让学生在爱的怀抱中去学习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小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小起兴趣了。每位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清晰而准确地铭刻在学生心中。教育小只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这就需要我们的言行举比必须高雅得体,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丰富的学识引领学生、用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语文课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语文课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建民.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 2011(03).

[2]张军.浅谈如何在新课程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10).

[3]戴菊香.加趣味佐料 增效率美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 科技信息. 2009(14).

第5篇

一、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

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活动中,可以使教学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据国外的有关实验证明,使用计算机的程序教学,可以缩短教学时间二分之一,考试中的错误减少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并可帮助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学业。拿《蝙蝠和雷达》这篇科学小品而言,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将很难使学生理解。而多媒体却具有极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了使学生懂得:飞机靠雷达在夜空中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使学生看清楚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红色波纹),遇到障碍物,超声波便会反射回来(蓝色波纹)。这样,蝙蝠的耳朵就听到了。在此基础上,我又演示了另一动画:飞机一边飞,一边通过雷达天线发出无线电波(红色波纹),遇到障碍物(高山),无线电波就会反射回来(蓝色波纹)。这时飞行员就会调整飞行的方向或高度继续飞行。当我要求学生完成将下列词语卡片放在方框内的课堂作业时,全班学生都会做,而且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表现得也很积极。

二、丰富学习内容,开阔知识领域

现代教育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事物,还能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无法表现的许多事物。例如,教学课件能广泛使用各种技巧揭示教学命题,将抽象的教学材料形象化和直观化。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课堂上向学生输入的信息,只有在一定的信息背景下,才有可能变为储存,再输出。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要创造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必须扩大信息源。而在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富有吸引力的多媒体应用程序可为孩子们提供富有创造力的教材。对于幼儿、低年级的学生,教材可以是交互式游戏的形式,带有色彩鲜艳的图形、动画和音响效果;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材仍可以保持上述的特点,但借助与CD ROM的巨大容量,教材所含的信息量将会大大增加,学生可以非常容易的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广阔了。”学生能在广阔的天地里生活、求索,思维能力必会产生飞跃。

三、帮助理解,突破重、难点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四十分钟进行教学,突破重、难点,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信息手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有助于扩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突破重、难点,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例如:我在教学《小珊迪》这篇课文时,由于小珊迪所处的社会和时代与学生现实生活反差太大,学生对课文内容很难把握,感情也难以投入。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演示衣着破烂正向路旁行人苦苦哀求的小珊迪,学生听着悲哀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朗读,注视着可怜无助的小珊迪,自然会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对小珊迪的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痛恨之感油然而生,当朗读到小珊迪就要死的时候,全班学生无一不痛哭流涕,教学难点便迎刃而解,作业练习也能当堂完成,而且准确率很高。

四、强化认识,改革课堂结构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生活化;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2

引言:生活是教育活动所用资源的重要来源,教学是为了生活服务的。在社会文明发展的刺激下,教育事业的进步越来越大。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可快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新课标认为,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会吸引小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促进小学生融入课堂活动中。生活化的教学更会让小学生的传统语文学习观得到转变,让小学生脱离传统学习模式的限制,成为社会的创新人才。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现状分析

教学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学改革路上存在许多实际性困难。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改革也是一样的,无论是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家长的配合,都让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施不容易。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现状。

1.学校管理者的创新教学思维不足

学校管理者的个人教育理念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学观念发展,更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在教学改革快速实施的今天,仍然有一些小学管理者没有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没有认识到教学思想与方法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部分学校管理者认为,学生只有取得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初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这些学校的管理者本着为学生好、对学生负责的理念,专注实施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他们用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与能力,大大影响生活化教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实施。

2.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不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其个人教学创新能力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创新有着重要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学中,他们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并安于现状,满足于自己的教学成果。这样一来,这部分教师会自动屏蔽新的教学理念,不愿意接受或者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小部分乐于改革的教师在实施了新的教学方法时,发现并没有得到他们期望的成果,于是马上回到传统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能力不足,影响生活化教学手段积极作用的发挥,更阻碍学生的个人成长。

3.小学生习惯传统教学手段

小学生是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只有小学生认可生活化教学手段,才能让教师具有实施创新教学手段的动力。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成为教师的配角。教师的严格管理及传统学习观念的影响,让部分小学生认为他们就是课堂中的听课机器,只要将教师所讲的内容记住了,就算完成了教师与家长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活动换取学习之外的自由,在这样的基础上,小学生对于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手段的响应并不强烈,让一些教师怀疑生活化教学法的意义。因此,调动小学生的生活化学习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改革的重要问题。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分析

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改革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加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管理与教学等改变推动生活化教学的成功实施,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下面,我们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进行分析。

1.开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要将生活化理念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从教材出发,发掘一些生活因素。新一次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实现了创新与改革,与生活更贴近,更有利于小学生阅读与理解。教师要深入分析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开发一些生活元素,将生活与小学语文课堂结合。另外,教师不仅要在课本中发现生活元素,更要在生活中发现语文教学元素,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当代教师要多引导小学生将学校与家庭中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开发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创新与实践的机会。

在讲解《雨点儿》的时候,教师首先从课本中寻找生活元素,下雨是每一位小学生都可以观察到的气象现象,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章中挑选一句与自己对于雨的描述最为接近的一句话,促进小学生与语文文本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针对这一主题,遇到下雨天气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雨,并以此为话题进行写作练习。课本内容与生活因素的互动,会让小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

2.推动小学生生活语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不应被限制在课本上、限制在课堂中。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注语文学科的语言作用,将语言练习放到生活环境中。在学习了语文知识后,学生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成为语文知识的主体。生活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时机,时刻将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捡到钱并上交给教师,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对小学生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进行表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个招领启事,帮助他寻找失主。并发动学生为这位同学写一封表扬稿,送到学校广播站,加强正确行为与精神的弘扬。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自然地应用语文知识,锻炼写作能力,意识到语文学习的用处。

3.加强正确教育观念的树立

只有正确教育观念得以树立,才能让教学行为更端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改革过程中,相关教育人员都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点。首先,从小学管理者角度来讲,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其需要时刻关注教学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学习最新教学思想与方法,并成为教学创新的实践者。要落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校长必须认可这种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并将其积极作用传达给各位教师,鼓励教师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体制的限制,敢于进步、敢于创新。安于现状的教学思想只会影响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与学生发展。教师要通过多次尝试、改革、实践,引导学生认可这种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家长要配合学校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多在生活中引导小学生利用课堂所学语文知识,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的共同管理与引导。

在学习《司马光》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你在路上看见一名小孩从窗口掉出来,手扒着窗边,那么此时你该怎么办?”,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把司马光的故事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司马光的智慧和临危不乱,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司马光救人时的心理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够从课文中得到启发,在生活中加以实践。

4.加强教学活动与作业设计的生活化

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化发展,需要教师对教学活动方式进行改革,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化课堂活动中体会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都是主题化,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式语文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生活氛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如讲解《温暖的家》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家的氛围。之后一起呈现几个课文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与自己经历最接近的那一个,开展自主阅读、共同教学。这样的教学更自由,有助于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选择阅读人数最多的文章讲解,有利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

另外,教师要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改革,给学生留一些实践性作业,促进语文学习与生活互动。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调查人们对于壁虎的了解,呈现调查报告。

三、结语

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给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发展提供了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被更新,小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自我提高,实现语文基础能力提高及综合素质提升。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积极进行自我提高,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入手,发挥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中),2014(05).

[2]杨林,杨艳.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浅析[J].思想战线,2008(S4).

[3]王念强,唐丽萍.小学语文生活化实践的研究与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7(23).

第7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了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也成为了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内容所在,因此,本文以有效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运用为研究视角,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启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程教学 有效性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传统教学当中通常以教师为主导实施教学活动,而为了进一步的促进有效教学,我们应当逐渐转变这种教学方式,发展新课程教学理念,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充分贯彻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努力将“教师”这一角色充分转化为“导师”这一角色,将原本对理论灌输直接转向引导性教学,从而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为了更一步的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意识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后期可持续发展输入强大的活力。

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管是进行课前知识的预习、课堂当中的教学还是课堂之后进行巩固学习的环节,不管是课程所采用什么样的主题还是运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坚持以学生作为主体培养对象,以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为根本标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获得“化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的良好教学目标。

二、以情感融入主动推动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充分融入情感化的教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对其智力的开发,在教学当中,缺少了情感的融入从而缺少了教育的人性化,进而使得教育教学缺少一定的完美性。对于一个具有成功特点的教学而言,它并不是一个具有强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逐渐引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正如孔子说所的那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当中同样阐述了教学当中,兴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当中,由于学生的心智发育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的去发现这种规律,并按照其特点对相关的理念进行融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长江之歌》教学过程当中,而且同样是《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歌词。只有心中有情、胸有意境,才能感悟其气势宏伟、舒展起伏的旋律之美,反之亦然。如果光靠教师的语言描述,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

通过这些分析,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现代科技,以多媒体技术等方式进行直接展现,从而使得教学从音、声等全方面的展示,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使得整个教学事半功倍,得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生活化为基础,促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生活作为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创造知识的重要渠道所在,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说的那样,充分表明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所具有的无穷魅力所在,良好的运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为语文课程学习提供丰富的涵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与生活有效的进行结合,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在这当中我们可以以读写教学课程为例:以学生校园生活为基础,让学生在娱乐当中去感受到生活当中的乐趣,并采用亲身的体验进而促进学生的读写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原来生活也可以通过简单优美的文字予以表现,从而更加增强了学生对于读写课程的兴趣。

四、运用激励性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古时候有这么几句话:“给学生一次机会,他就会给你一个奇迹”;“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丰富养料”,从这当中我们可以充分理解到,赞美作为一种极具鼓励性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仍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难免会在学习和生活上出现一些小的问题,而此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则成为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摒弃“淘汰”和“选择”,以公平、公正的原则有效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以整体推进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这当中,首先应当有效的进行因材施教,依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针对个体发展情况实施教学工作;其次是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模式进行教学,切不可采取“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用一根尺子量人”,否则非但谈不上教学“有效”,很可能会因此而挫伤部分孩子那“幼小稚嫩的心灵”。

比如,对于上文《哪吒闹海》中的几个问题,有的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全面甚至精彩地回答,而有些学生只能借助“课本语言”来回答部分。对于前者理当褒扬,后者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唐志强,马欣.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2)

【2】齐永川.谈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7(05)

【3】赵叶玲.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J】.学周刊,2017(05)

【4】孙迎春.关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2017(05)

【5】刘瑞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学周刊,2017(05)

【6】静.谈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开展【J】.学周刊,2017(05)

【7】赵海燕.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05)

第8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 反思 教学策略

学校的一切工作中心在于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教学的主阵地在于课堂,课堂的根本在于效益,而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及归宿点就在于此,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

一、新课程下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优化教学活动,示范和引导学生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它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为主要表现形式。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忙于问题的讨论,活动材料的整理,教师也忙得焦头烂额,但其效果却并不明显。只要我们静下来思考就不难发现有不少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给人的感觉是随意性大,教学面广,肤浅局限性突出,活动仅仅停留在追求表面热闹非凡,其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其本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它的目的意义不大,因此,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大胆舍弃繁杂庸俗的教学活动,大胆提倡富有示范性和指导性并重的教学活动。

(三)营造民主的氛围,活跃课堂教学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创设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因此,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时刻调整心情,带着微笑走进教室,让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学生大多怕老师,对老师存在胆怯的心理,因而不敢大胆发言,畅所欲言。因此,老师注意说话方式,把话语说得亲切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和技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讲授是向学生高效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要途径。优秀的教师上课,总是认真讲授准确无误,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在各教学环节都安排恰当的前提下,课堂讲授的成败,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即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说,教师语言的艺术,要体现出下面三个特点:

(一)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通过教师讲授来学习领会知识。教师的语言,只有能为学生接受,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讲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逻辑性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二)教师语言的节奏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它能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单调刺激,减少学生的疲劳,使教学气氛和谐轻松。

(三)教师语言的幽默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幽默,就是运用各种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与表情,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求知的和启发学生的智力。实践表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凡是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能迅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三、新时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以内几个方面上。

(一)课堂教学内容上

小学语文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小学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二)课堂教学的形式上

有的小学语文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诚然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都应以小学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 谭君仪《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09年8期

第9篇

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过多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的讲解,在平时也过多侧重自身该如何讲,没有考虑学生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所以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极大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在新课标要求下,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一切语文课程活动的中心,切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进取性和主动性,并且在选择教学方法、制定教学方案以及涉及评价方式等语文教学环节中切实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课堂教学,从而彻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在新课标下,“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例如,在讲解《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可以使学生切实了解我国杰出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事迹及其做出的重大贡献。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就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积极探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詹天佑的刻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爱国精神,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一些詹天佑相关的具体影片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直接关乎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平时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而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问题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所谓的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指通过语文教师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就有关语文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以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就具体的手段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努力:

一方面,语文教师需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合理设置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结合着这些问题来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些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另外,为了确保问题情境创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内容来创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解《龙的传人》的时候,为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来为学生设置如下几个问题:(1)你们知道什么是龙吗?与龙有关的成语、诗句和神话有哪些呢?(2)为什么我们被称作是龙的传人?接着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这篇文章来解决上述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学生对于“龙”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搭建说话平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正如上述所述,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过多地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语文基本知识的灌输以及应对语文考试上,却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甚至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还会抱怨学生无法清楚表述有关话语或者所写作文总是“千人一面”,只是为了凑字数而写作。实际上,语文教师在抱怨学生的时候不妨多想一想自己存在的问题,是不是没有给学生的写作或者表达训练提供充足的锻炼空间,此时语文教师会发现学生表述能力没有得到切实提升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机会。因此,在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合理构建说话平台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创新;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也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所以,如何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就此本文与读者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课程创新进行共同探讨。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课程的现状

课程创新是指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创建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程创新,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课程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学习气氛低落,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很多教师不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仍是被动接受知识。

二、如何做到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课程创新

1.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问,促进课程创新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比较重的年纪,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发散的过程。鼓励学生多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能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如,在小学语文《生命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羚羊活动的图片并配上音乐,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聆听音乐,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进而让学生谈谈在观看图片后对羚羊有什么印象,并说明为什么。而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猎人追赶羚羊的图片直到羚羊被逼到了悬崖边。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它们呢?”通过这种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激活语文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尤其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各个科目的教学活动中。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揭示课堂教学主题: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古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了下来。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草原风景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雄伟壮阔的景色。随即教师再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感受文章内涵。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创新教学模式能够激活语文课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摒弃传统的灌输知识模式,为学生量身打造一套符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模式。

3.教师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课堂创新

新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课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教学《蚂蚱和蝈蝈》一节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悠闲自得的蝈蝈,你会怎样嘲笑蚂蚁?”可能有的学生会说:“我会笑它们是笨蛋。”有的说:“傻瓜快到大树下乘凉吧。”……无论是什么样的话都是来自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又如,在教学《小草和大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如果你是夏洛蒂勃朗特,在成名之后,应对那些曾经嘲笑你的人说些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发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即使学生的回答有些偏激,教师也不要批评,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上述这两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畅所欲言,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的创新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创新语文课程,这不仅是新课改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深入推行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问题驱动;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下简称“小语论”)学科课程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以小学语文学科的课程形态与教学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奠定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并使其具有较为深厚的发展潜能。

但从现有课程的实施来看,带有以往浓重的教学法课痕迹: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下。学生们的学多还处于“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忆笔记,考后丢笔记”的不良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完全漠视学生个体内部因素的唤醒与发展,仅注重对学生进行外在的灌输与塑造,淡化了学习者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情境的感悟和实践环节,影响了职前教师教育的有效性。

我们试图从改变课程实施方式的角度,以“问题驱动”为基本教学策略,采取“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方式,使“小语论”教学由教师的行为转化为学生的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唤醒主体的需求内驱力,激发其潜能与创造力,以实现“小语论”的课程目标。

二、“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问题驱动”策略基本内涵

“问题驱动”策略或曰“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思路,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self-directedlearning)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real-world)问题,PBL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并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

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越来越热,是因为它切实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打下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这种学习模式对我国当前大学生以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是很有启迪意义的。

毫无疑问,基于问题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克服医学教育的困境,而且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共同需要。基于问题的学习能够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自我指导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而这些都是作为未来小学语文教师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因此,通过“问题驱动”教学实验与验证以及施教者教学行为与学生能力形成发展相关因素的考量,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

(二)“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实施

“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特点就是情境促问题,问题带情境,通过“问题驱动”开展教学。它的内在联系是:创设问题情境是前提,提出问题是核心,解决问题是目标,实践反思是归宿。

1.问题呈现:在这个流程中,将教学问题置于“候诊”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此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发现问题并给予准确表征是重点。学习活动通过“自主阅读”“亲身感悟”“案例分析”几个环节展开。即,首先阅读“小语论”教材相关部分的材料,以获得对学习内容的初步感知;其次,进入小学课堂见习,听取相关类型的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如医学教学的“临床”经验,以“获取问题”;第三,搜集典型案例,结合“临床”问题加以比照分析,将问题呈现出来。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朗读的状况很不理想,小学生(包括部分教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方音明显;课堂朗读时间不够充分,往往匆匆而过;或者有较多的朗读时间,但又缺乏层次性的要求;课堂朗读指导的效果不明显,与“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想去甚远。因此,“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样恰当地指导朗读”等就成为课程学习中应当“破解”问题。

当然,仅仅发现这些问题还不够,同时要求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并对其给予准确表征。这一方面是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对上述问题的准确表征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与PBL由教师设计问题并提出给学生讨论所不同是在于问题的定义与解决。笔者认为,问题驱动价值的实现,不能仅仅依赖教师对问题的呈现,还有一个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的环节。如何发现问题并能准确表征,是学习者学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本研究试图突破的难题所在。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设法求解:当问题得到了准确的表征和呈现,就进入了“设法求解”的程序。在这个程序中,主要是采取小组内部分工,通过小组讨论、查阅工具书、上网浏览资料等方式寻求解决方案。这个程序结束时,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有个人的求解备选方案,以及在此基础上经过小组共同研究、探讨而形成的集体成果,并向全班展示和汇报成果(包括个人收集的资料、个人的研究结果及小组讨论记录等)。

“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查找资料,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通过阅读查找、比较分析、梳理整合,自己建构、抽象、概括出相关知识,经过这一过程,学生们可以大大丰富自己对某一研究领域的了解,对自己已经掌握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作了很好的补充,视野也得到开阔,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刻多了,尤其是通过大量案例的搜索研究,学生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3.实践反思:“反思实践”让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兴奋度,促进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的建构与生成。在这个程序中,主要是组织学生带着相关问题,并就其提出的方案尝试上一堂朗读指导课,来具体落实,并深刻体会问题的解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小组集体备课,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在反复研磨的基础上,形成课堂实施方案,再由一名同学上堂授课,其余同学一同听课,最后评析、总结,从而达成对问题解决的共识。

三、效果分析

1.使学生树立了真正的“问题意识”。思维产生于问题情境,又以解决问题为其目的,思维的问题性正是人的认识的基本特征。“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立足于“小语论”课堂教学,始终把“发现提问”“表征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猎获知识,掌握技能方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能力。

2.“问题驱动”的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带着问题去探求解决问题,打破了课堂封闭沉闷的传统格局,打造了开放兼容,各抒己见,合作探究的交流平台,有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积极性得到增强,密切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在情境问题中积极思考,自主探究,通过释疑生疑,生疑释疑的往返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与思维潜能,提高了自己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如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W论 课程内容 优化

小学基础教学是学生学习的理论基础,也是未来学习的积淀,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论课程的重视度不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甚至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优化教学论课程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改革的核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认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存在的不足,然后坚持从实际出发创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内容存在的不足

(一)理论知识不切合实际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不难发现语文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和空洞,大部分概念都是死记硬背的内容,是对原理的概括,在实际内容上没有作出具体而又深入的分析,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与此同时,语文教学论课程内容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吸引性较差。

(二)内容与实际脱离

对小学语文知识体系过分重视,强调体系的构建是教学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课程内容与实际严重脱离,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兴趣没有被考虑在内,按照套路和灌输式模式开展的教学,不会培养出与社会实际相符合的学生,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感,不够与时俱进。

(三)理论实践结合的不够紧密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指导与框架,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论知识却过多的强调理论,且知识与相关内容不够契合。在实际安排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割裂了开来,语文课程编排基本上前半部分为理论性知识,后半部分为实践内容,两者的互动作用和效果没有凸显出来,教学编排得不够合理。

二、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内容的优化策略

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可以直观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不足,教师必须坚持创新,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 优化理论内容

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具有应用性与实践性,结合学生发展的特点和实践需求,把理论性知识分成课程论、学习论以及教学论三个部分。教学理论主要是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理论知识的优化,不仅要从宏观上进行分析,还要从微观上对理论知识内容进行优化,建构丰富的理论课内容。课程内容上的选择应该以学生为基础,要加强对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习进行分析。在对理论知识仅仅改革是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的内容上要突出指导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通过对案例或者教学分析,拓展学生的视野。

・ 优化实践内容

实践是理论付诸于实际的关键,也是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渠道。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内容过于单一,丰富性不强,内容也不够深入细化。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对语文教学论课程内容必须进行实践性优化,增强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情感,积极调整课程内容,做好教学调研与反思,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学习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 对隐形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小学语文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的积淀,打牢知识根基,完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新目标。汉语是我国的母语,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隐形资源,合理利用其中的内容。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的水平、能力,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内容设计的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实际,丰富实践性活动,将语文教学论课程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结合实践需求和学生的特点,建立社团、开展相关的比赛,扩展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锻炼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的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逐渐开始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课程内容理论比较抽象,实践与理论分离,教学内容不够完整。针对这样的现象,对语文教学论进行内容优化就成为了必然趋势,教师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突出他们的中心地位,并深入开发隐性教学资源,切实做好语文教学论内容的优化,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成营.实践取向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的优化[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02:59-65.

[2]庄国萍.谈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教学模式[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3:187.

第13篇

关键词: 体验教学 小学语文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 延伸教学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体验教学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切实地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兴趣的提升。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语文教学过于重视语言知识的教授,忽略学生的体验学习,致使学生难以在语文课堂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为此,教师要积极地增加学生的体验次数,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实现语文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体验

在小学阶段,学生因为生理年龄及身心发展的限制,对外部的一些生活经验的掌握能力较弱,对于一些语文教材中提到的素材一知半解,这就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将书本材料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进行衔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取和领悟现实中的道理,进而在思维的空间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语文结构体系和形象的人物形象。情由景生,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那么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首先,不同类型的文章,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不同。例如写人写事的文章,教师主要通过对情境的创设,加强学生对主人公命运走向的关注度;像是状物文,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的事物和情境,让学生在脑海中对所描述的事物具象化等。其次,提供合适的教学契机,适时地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在进行《二泉映月》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二泉映月》,并为之配上形影的图片或是视频,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下激发自己的情感,实现情与景的同渠而流,使学生在音乐、图片、视频、文字中感受阿炳心中的世界,体会阿炳对生活、对光明、对音乐的热爱。在体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抓住体验的触动点,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精神上、五官上的共鸣,进而实现内心情感的激发,使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实现情感上的一致性,达到共哀乐的地步。

二、实现自主学习,自悟体验

学习语文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不能借助教师对课文的具体分析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应当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探究中,亲自接触课文中涉及的“世界”,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查找等进行自主体验,加深理解,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感悟和情感,进而获取思想上的启迪与审美上的享受。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发挥语文的魅力,让学生自主地体悟课文中的情感及主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开展体验教学,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有一个自主自学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摆脱条条框框的学习目标及标准答案的束缚之后,在自由的学习状态下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手段,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产生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实现自悟。实现自主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开发自己的潜在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终身学习。自主学习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学习、思考、质疑和提问。传统语文教学常常出现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等问题,在体验教学中将这四个环节结合在一起,实现自主学习,就能切实地为学生的学习增添无限的乐趣。在体验教学中,教师只有将学习权利还回学生手中,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对课文才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感悟,才能在体验教学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体验、思考探究体验、质疑体验、提问体验,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三、整合延伸教学,升华体验

在学习新的语文知识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自行总结,将新的知识内化和吸收,并将其归纳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整合,简单地说,就是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使对学习的体验有一个质的飞跃,有效地促进学生分析课文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古诗教学中,每一册的语文教材中都会涉及三首左右的古诗,这时,教师可以先教学生第一首,然后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并在接下来几首古诗的教学中实现以生为主、以师为辅的教学方式,以便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整合体验。所谓延伸,是指学生在已学到的解题方法下进行综合练习,实现知识的迁移,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在整合延伸中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加强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体验和延伸体验,进而升华体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体验教学的价值,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体验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体验教学,有助于帮助生理年龄较小的学生获取较高的生活趣味体验式机遇,进而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对各种难易程度不同的语文知识点进行理解,同时体验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最终使学生的发展向教师希望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仲照飞,孙春峰.体验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探索[J].亚太教育,2015,28:7.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也就是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个基本的语文素养,能够满足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生活基本需要,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基本保障。听、说、读、写样样本领都少不了。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应聘工作时较好的通过了笔试,但到了面试的时候却木讷慌张、吞吞吐吐、辞不达意,不能落落大方地与人交往,可能就遭到了淘汰。反之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最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加快提高孩子们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速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纵观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学,其课堂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方法陈旧的问题,课堂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感觉。以上这些现象都说明,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作业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作业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验收。现在教育界一直在强调减负,即减少作业量,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经常会产生疲惫甚至是高压,对于一些课文的理解,作文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此外,语文学习的枯燥性以及教学方式的乏味单一性,让很多小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很多中学学生轻视语文的学习和小学时语文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关系。以上现象经过分析可以得知:负担重,可以理解为学习效率不高,知识掌握不及时,不深入;厌学情绪,说明教学方式有问题,教学标准没有达到,属于失效教学。而提高与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在课堂上就可以实现知识验收以及巩固。此外,有效教学让学生们有成就感,以此也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至关重要。

二、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措施

了解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以及主旨。小学语文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读与写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拓展。因此,在进行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

1.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在课堂上,小学生一般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快速教课对于小学生们而言,绝对是不实际的,按照教学目标硬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无法实现有效教学。在这方面小学教师应该制定独有的教学计划。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而不只是知识的传递。例如,在学习课文《早》的时候,文中提到作者用刻字的方式来提醒自己不要迟到。教师就可以决定,本篇课文需要学生们掌握什么?是分段的能力,阅读朗读的能力,还是学习写作的能力?还要让学生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影响自己的思想。教师在这些备选中调出侧重点,然后针对不同的课文来进行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先不告诉学生们要讲解哪一课,而是先问学生们是否有迟到的经历?迟到对不对?怎样才能避免迟到?给予学生们几分钟的时间去回答与思考,然后教师再引入正题,讲解这篇课文。在课文讲解结束以后,学生们自然知道了教师问的那些问题,并且在这篇课文中学到了生活中的道理。就是说,教师以教育为目的进行授课,就是在开始的时候,先引入一个话题,让学生们以这个话题为主线进行学习,这样教学目的性明确,效果好,课堂效率也高。

2.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要从小学生自身的情况考虑。调动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语文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们不配合不学习,结果都是没有意义的。此外,学生的积极配合,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长久的有效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把古板的语文教学生动化,在讲解景色描写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便利条件,让学生们亲自去观察。再如写作文的时候,完全可以让学生们先进行观察,让学生们多去接触实际,而避免空想。一些教师采用出游的方式,让学生们去接触自然,然后再进行写作。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有东西可以写,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语文学习也是非常有趣的。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有效教学也得以提高。

提高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不仅可以减轻学生们学习的负担,更能让学生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此外,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让语文课堂更加高效,也为学习其他学科形成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玉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都市家教》,2011

第1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地发展。本人根据实践经验,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看似平淡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章中潜在的问题学生都无法自己挖掘出来,这些内容看似平淡,实质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如果学生“无疑”,教师就要“须教有疑”,对于一些貌似无疑的内容,教师要及时提出其中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思考和分析,最终发现个中深意,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授《赠汪伦》一诗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汪伦为什么早不送晚不送,而偏偏在李白上船“将欲行”时才来送呢?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给出的结论可以自圆其说即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情感。但学生的思维终点又会聚集和回归至一点,即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是由于汪伦与李白两人深过桃花潭水的情意。这个问题也使得课堂教学“看似寻常最奇崛”。

二、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内容丰满,思想深刻,情感丰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动力。例如,在讲解《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其中有一句话是“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讲到此时,可以提出问题:“奚落是什么意思?我们继续往下阅读,看看是否能够找到这个词的意思。”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首先,教师要创设具有童话色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体会铁罐的不可一世和傲慢态度。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通过自己对角色的把握,用语言来表达角色的心情。分角色阅读之后,引导学生讨论文章对现实生活的教育意义,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类似的行为,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他们逐渐明白了文章的真谛,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理。

三、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入小学之前,图画是他们接触事物、认识事物的主要形式,虽然进入小学要学习认字,但图画对他们来说有着不一般的吸引力。而且图画色彩鲜艳,生动形象,易于学生接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图画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挂图、插图、投影、剪贴画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图画呈现课文中的情境,会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引入以来,教师还可以利用动态的视频动画辅助教学,这种动态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如,在教学《燕子》时,这篇文章主要以优美、活泼的语言向大家展示了燕子的可爱形象,并在教材中配以两幅插图,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文章的插图来进行巧妙的情境设置了。首先,让学生描述一下插图中燕子的形象,然后让学生仔细品味文章中以下句子的描写方法:“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微风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湖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看作者是如何让小燕子“活”起来的,并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更好地体会燕子的形象美和动态美。可见,利用图片和教具实施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给予激励评价,呵护学生成长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并不成熟,如果教师的评价不当,容易伤害他们有效的心灵,给他们将来的发展带来阴影,甚至使一颗美好的心灵从此枯萎。因此,教师要注重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对于学生提出的正确答案,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也不要直接否定,而是给出正确的引导,并找出其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阶段性表现情况与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结合评价,切记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学生的良好状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准备。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实践和创新,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同步上升,建立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3]陈大伟.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4]李国忠.试论小语单元教学特点及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