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第1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东西湖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队伍建设工程方案》,积极实施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我校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我们围绕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密切联系当前的新形势和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具体实际,制定了《吴一小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并力求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长效性。

一、开展前期调查,了解队伍现状。

学校现有(06—07学年)班主任36人,其中女性班主任占97%,72%的班主任年龄在30—40岁之间,88.8%的班主任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班主任工作平均年限为13年,本科学历为39%,大专学历为58%。获市优秀班主任为2.7%,区优秀班主任为33%,三年内德育论文获得区级奖以上的教师为27.7%。

为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难度、学习需求、身心状况、工作建议,学校根据区教育局安排,组织开展了班主任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中,85%的教师认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班主任政策不到位(如选聘、培训、考评、待遇等),身体状况亚健康的班主任占56%,96%的班主任最大的困难与烦恼是繁杂琐事多;关于班主任培训,78%的班主任认为,最需培训的内容是班级建设的有效策略,74%是心理健康辅导,最喜欢的培训方式依次是:自身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占56%,有经验的班主任手把手实践占37%,系统地进行岗位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占30%。班主任的选聘有74%的教师认为应该体现教师意愿。

从整体上看,我校班主任队伍是一支年富力强、处于发展期、学历层次较高的队伍,拥有较大的发展潜能,是深化我校德育改革的优势所在。但也存在着教师性别、学科比例严重失调、教育科研活动不够普遍,部分教师反映负担重、待遇低,有职业倦怠感等不利因素。

二、学习市区文件,明确三个结合。

一是与上级要求相结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我们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及市、区教育局关于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通过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也进一步明确了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二是与学校办学思想相结合,确保方案的长效性。我们认为班主任队伍是学校践行办学思想、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力量。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认真学习了学校的“生本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及“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德育模式,让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队伍建设体现学校特色。

三是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方案的针对性。通过对学校班主任现状的分析及问卷调查的分析,了解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基本情况,了解班主任的思想、需求、烦恼、建议,增强方案的针对性,从而使方案在实行中收到实际的效果。

三、制定学校方案,分步组织实施。

明确目标: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初步构建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班主任队伍管理和培养模式,造就一批具有鲜明个性、勤于实践、乐于研究、敢于创新的优秀班主任。

创新机制:确保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方案的长效性。

一是组织机构。学校成立实施“班主作队伍建设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教科室、工会、少先队大队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是经费保障。确保德育专项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把班主任培训、工作津补贴和奖励部分纳入预算。

三是抓学习、培训。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确立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内容和要求。制定班主任专业发展规划,通过举办讲座、骨干培训、开展交流、外出学习等方式,组织开展班主任专业培训,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责任和爱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建设策略等专题学习与培训。对德育分管干部、班主任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

四是制度管理。制定一系列班主任工作制度,如《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制度》、《班主任工作职责》、《家访制度》等,建立每年一度的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制度,每项制度都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有相应的评价考核措施,以保证制度的落实。

五是选聘上岗机制。把对班主任的选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择优选聘班主任。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各项工作的安排先给班主任工作让路,真正把那些有热情、善于管理的骨干教师选聘上来。

六是规范考评机制。对班级的常规管理,包括教室、包干区的卫生状况,班级纪律,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两操”,路队等,依照班级管理量化考核方案, 完善“四个一”制度,即“一日一检查,一周一通报,一月一小结,一学期一总评”的制度,与班主任当月奖励工资、学期末评优评先挂钩。

七是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的经济待遇,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班主任评优、考核、晋级、福利等方面,首先向班主任倾斜,关心班主任身体和心理健康,使班主任的地位有较大的提高。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第2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东西湖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队伍建设工程方案》,积极实施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我校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我们围绕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密切联系当前的新形势和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具体实际,制定了《吴一小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并力求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长效性。         

    一、开展前期调查,了解队伍现状。

    学校现有(06—07学年)班主任36人,其中女性班主任占97%,72%的班主任年龄在30—40岁之间,88.8%的班主任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班主任工作平均年限为13年,本科学历为39%,大专学历为58%。获市优秀班主任为2.7%,区优秀班主任为33%,三年内德育论文获得区级奖以上的教师为27.7%。

    为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难度、学习需求、身心状况、工作建议,学校根据区教育局安排,组织开展了班主任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中,85%的教师认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班主任政策不到位(如选聘、培训、考评、待遇等),身体状况亚健康的班主任占56%,96%的班主任最大的困难与烦恼是繁杂琐事多;关于班主任培训,78%的班主任认为,最需培训的内容是班级建设的有效策略,74%是心理健康辅导,最喜欢的培训方式依次是:自身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占56%,有经验的班主任手把手实践占37%,系统地进行岗位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占30%。班主任的选聘有74%的教师认为应该体现教师意愿。

    从整体上看,我校班主任队伍是一支年富力强、处于发展期、学历层次较高的队伍,拥有较大的发展潜能,是深化我校德育改革的优势所在。但也存在着教师性别、学科比例严重失调、教育科研活动不够普遍,部分教师反映负担重、待遇低,有职业倦怠感等不利因素。

    二、学习市区文件,明确三个结合。

    一是与上级要求相结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我们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及市、区教育局关于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通过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也进一步明确了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二是与学校办学思想相结合,确保方案的长效性。我们认为班主任队伍是学校践行办学思想、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力量。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认真学习了学校的“生本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及“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德育模式,让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队伍建设体现学校特色。

    三是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方案的针对性。通过对学校班主任现状的分析及问卷调查的分析,了解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基本情况,了解班主任的思想、需求、烦恼、建议,增强方案的针对性,从而使方案在实行中收到实际的效果。

    三、制定学校方案,分步组织实施。

    明确目标: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初步构建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班主任队伍管理和培养模式,造就一批具有鲜明个性、勤于实践、乐于研究、敢于创新的优秀班主任。

    创新机制:确保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方案的长效性。

    一是组织机构。学校成立实施“班主作队伍建设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教科室、工会、少先队大队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是经费保障。确保德育专项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把班主任培训、工作津补贴和奖励部分纳入预算。

    三是抓学习、培训。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确立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内容和要求。制定班主任专业发展规划,通过举办讲座、骨干培训、开展交流、外出学习等方式,组织开展班主任专业培训,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责任和爱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建设策略等专题学习与培训。对德育分管干部、班主任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

    四是制度管理。制定一系列班主任工作制度,如《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制度》、《班主任工作职责》、《家访制度》等,建立每年一度的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制度,每项制度都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有相应的评价考核措施,以保证制度的落实。

    五是选聘上岗机制。把对班主任的选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择优选聘班主任。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各项工作的安排先给班主任工作让路,真正把那些有热情、善于管理的骨干教师选聘上来。

    六是规范考评机制。对班级的常规管理,包括教室、包干区的卫生状况,班级纪律,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两操”,路队等,依照班级管理量化考核方案,完善“四个一”制度,即“一日一检查,一周一通报,一月一小结,一学期一总评”的制度,与班主任当月奖励工资、学期末评优评先挂钩。

    七是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的经济待遇,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班主任评优、考核、晋级、福利等方面,首先向班主任倾斜,关心班主任身体和心理健康,使班主任的地位有较大的提高。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第3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东西湖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队伍建设工程方案》,积极实施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我校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我们围绕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密切联系当前的新形势和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具体实际,制定了《吴一小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并力求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长效性。

    一、开展前期调查,了解队伍现状。

    学校现有(06—07学年)班主任36人,其中女性班主任占97%,72%的班主任年龄在30—40岁之间,88.8%的班主任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班主任工作平均年限为13年,本科学历为39%,大专学历为58%。获市优秀班主任为2.7%,区优秀班主任为33%,三年内德育论文获得区级奖以上的教师为27.7%。

    为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难度、学习需求、身心状况、工作建议,学校根据区教育局安排,组织开展了班主任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中,85%的教师认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班主任政策不到位(如选聘、培训、考评、待遇等),身体状况亚健康的班主任占56%,96%的班主任最大的困难与烦恼是繁杂琐事多;关于班主任培训,78%的班主任认为,最需培训的内容是班级建设的有效策略,74%是心理健康辅导,最喜欢的培训方式依次是:自身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占56%,有经验的班主任手把手实践占37%,系统地进行岗位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占30%。班主任的选聘有74%的教师认为应该体现教师意愿。

    从整体上看,我校班主任队伍是一支年富力强、处于发展期、学历层次较高的队伍,拥有较大的发展潜能,是深化我校德育改革的优势所在。但也存在着教师性别、学科比例严重失调、教育科研活动不够普遍,部分教师反映负担重、待遇低,有职业倦怠感等不利因素。

    二、学习市区文件,明确三个结合。

    一是与上级要求相结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我们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及市、区教育局关于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通过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也进一步明确了班主任工作的职责。

    二是与学校办学思想相结合,确保方案的长效性。我们认为班主任队伍是学校践行办学思想、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力量。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认真学习了学校的“生本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及“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德育模式,让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队伍建设体现学校特色。

    三是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方案的针对性。通过对学校班主任现状的分析及问卷调查的分析,了解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基本情况,了解班主任的思想、需求、烦恼、建议,增强方案的针对性,从而使方案在实行中收到实际的效果。

    三、制定学校方案,分步组织实施。

    明确目标: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初步构建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班主任队伍管理和培养模式,造就一批具有鲜明个性、勤于实践、乐于研究、敢于创新的优秀班主任。

    创新机制:确保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方案的长效性。

    一是组织机构。学校成立实施“班主作队伍建设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教科室、工会、少先队大队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是经费保障。确保德育专项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把班主任培训、工作津补贴和奖励部分纳入预算。

    三是抓学习、培训。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确立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内容和要求。制定班主任专业发展规划,通过举办讲座、骨干培训、开展交流、外出学习等方式,组织开展班主任专业培训,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责任和爱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建设策略等专题学习与培训。对德育分管干部、班主任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

    四是制度管理。制定一系列班主任工作制度,如《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制度》、《班主任工作职责》、《家访制度》等,建立每年一度的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制度,每项制度都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有相应的评价考核措施,以保证制度的落实。

    五是选聘上岗机制。把对班主任的选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择优选聘班主任。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各项工作的安排先给班主任工作让路,真正把那些有热情、善于管理的骨干教师选聘上来。

    六是规范考评机制。对班级的常规管理,包括教室、包干区的卫生状况,班级纪律,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两操”,路队等,依照班级管理量化考核方案,完善“四个一”制度,即“一日一检查,一周一通报,一月一小结,一学期一总评”的制度,与班主任当月奖励工资、学期末评优评先挂钩。

    七是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的经济待遇,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班主任评优、考核、晋级、福利等方面,首先向班主任倾斜,关心班主任身体和心理健康,使班主任的地位有较大的提高。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第4篇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道德。

那么什么是道德呢?道德作为一种概念,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不同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而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中西文化的交汇,开放中的中国,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碰撞,让我国的道德建设问题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悠久,在家庭内笃父子.睦兄弟,和夫妇,家庭外爱社稷,强国家,利万民 。

当今在我国,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基本的社会公德。即我们常说的“五爱”.我国的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我们主要谈一谈与我们有密切关系的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与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其次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有利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是人格升华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内容。职业道德是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一贯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就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内在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以前所受教育,另一方面有赖于职业生涯中的学习和实践。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社会不正之风的重要措施之一。社会风气的好坏,与职业行为密切相联.职业道德的强化,能够使人非常现实的明了是非,荣辱,善恶的界限,对其个人生活道路的选择,生活理想的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着重大作用。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要帮助职工树立艰苦创业、敬业爱厂、开拓创新、遵法守信的精神,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已、见利忘义的思想和行为。要鼓励职工立足本职学文化、学科技、学管理,为断提高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提高岗位技能和业务能力。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注重抓好当前职工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在为职工办实事好事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职业道德建设的新特点、新方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使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把共同理想和职业理想,坚定信念与职业责任感,公民素质与职业素质,文明风尚与文明行业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提高职业道德的实效性,从而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第5篇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道德。

那么什么是道德呢?道德作为一种概念,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不同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而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中西文化的交汇,开放中的中国,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碰撞,让我国的道德建设问题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悠久,在家庭内笃父子.睦兄弟,和夫妇,家庭外爱社稷,强国家,利万民 。

当今在我国,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基本的社会公德。即我们常说的“五爱”.我国的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我们主要谈一谈与我们有密切关系的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与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其次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有利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是人格升华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内容。职业道德是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一贯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就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内在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以前所受教育,另一方面有赖于职业生涯中的学习和实践。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社会不正之风的重要措施之一。社会风气的好坏,与职业行为密切相联.职业道德的强化,能够使人非常现实的明了是非,荣辱,善恶的界限,对其个人生活道路的选择,生活理想的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着重大作用。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要帮助职工树立艰苦创业、敬业爱厂、开拓创新、遵法守信的精神,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已、见利忘义的思想和行为。要鼓励职工立足本职学文化、学科技、学管理,为断提高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提高岗位技能和业务能力。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注重抓好当前职工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在为职工办实事好事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职业道德建设的新特点、新方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使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把共同理想和职业理想,坚定信念与职业责任感,公民素质与职业素质,文明风尚与文明行业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提高职业道德的实效性,从而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第6篇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道德。

那么什么是道德呢?道德作为一种概念,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不同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而是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中西文化的交汇,开放中的中国,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碰撞,让我国的道德建设问题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悠久,在家庭内笃父子.睦兄弟,和夫妇,家庭外爱社稷,强国家,利万民

当今在我国,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基本的社会公德。即我们常说的“五爱”.我国的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我们主要谈一谈与我们有密切关系的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与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其次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有利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是人格升华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内容。职业道德是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一贯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就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内在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以前所受教育,另一方面有赖于职业生涯中的学习和实践.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社会不正之风的重要措施之一。社会风气的好坏,与职业行为密切相联.职业道德的强化,能够使人非常现实的明了是非,荣辱,善恶的界限,对其个人生活道路的选择,生活理想的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着重大作用.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要帮助职工树立艰苦创业、敬业爱厂、开拓创新、遵法守信的精神,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已、见利忘义的思想和行为。要鼓励职工立足本职学文化、学科技、学管理,为断提高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提高岗位技能和业务能力。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注重抓好当前职工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在为职工办实事好事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011-01

一、引言

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地指出,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专业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和谐小康社会。

在我国,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起点,为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幼儿园还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缓解年轻父母的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阶段,我国中小学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也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由此可见,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根据本人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一体校各个环节的教学研究,就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谈几点思考。

二、关于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青年幼师的比例越来越高,幼儿园教师的学历也越来越高,已经全部达到大专学历或大专以上学历,并且其中本科学历比例较高。在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教育系统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参加工作的骨干教师与本世纪初期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两支队伍占据主导地位,呈现出均衡布局的发展局面。

建设幼师队伍,首先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从中国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与目的出发,坚持适度超前的幼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幼师的培养力度,整体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德育水平,用最科学最优越的教育方式对儿童进行培养,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建设幼师队伍,需要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骨干教师。

建设幼师队伍的基本任务在于加强师德建设与提高专业能力。第一,加强师德教育: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尤其是幼儿园教师,面对刚刚进入学堂的孩子,师德更为重要;表面上看,师德是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是社会和学校对教师职业的客观要求,实际上,它是我国学前教育体系的一种特定需求;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确立以德为重的学前教育理念,才能使幼师将师德建设摆在首位,并贯穿于学前教育工作之中,达到以德育人的良好效果,同时也实现幼师队伍师德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其时代性与时效性。第二,提高专业能力:幼儿园是为孩子们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在师德建设的基础上,需要幼儿园教师认真研究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孩子们在日后的小学、中学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我们的幼师队伍,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接受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模式进行幼儿园教学课程设置,加强创新,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学校是幼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监督者,也是对幼师建设的实践者和落实者,因此学校必须针对幼师建设提出一系列的改善与加强措施:

第一,学校应加强学前教育规划,将幼师队伍建设与学前教育计划紧密联系,促成幼师队伍建设与教育计划的共同实施。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为每个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对于国家而言,搞好国民的学前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学校必须根据国家整体教育方针,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当前基本国情和当地教育情况的幼儿园教学计划,而我们的幼师队伍,则需要将这些业务计划逐层审核、层层分解,最终促成教育计划的实施。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幼师队伍在对学校学前教育规划的推进和实施过程中,自身也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提升,学校与教师获得双赢的良好效果。

第二,学校应健全幼师管理制度,完善幼师培训机制,强化幼师评价体系。

学校应针对幼儿园建立分层管理制度,建立以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项目组长等逐层管理与负责的机制,明确幼儿园管理干部在学校幼师队伍建设中的责任和作用,促进学校幼师队伍以及整体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幼师这支队伍,一定要根据其资历水平、任职能力等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工作,逐步形成从“青年教师”向“成熟教师”转化,再向“骨干教师”发展的整体发展路线。学校应根据办学宗旨和社会需求,建立起本校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自评与互评体系,同时让学校管理者和社会家长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客观评价,按期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考核,奖励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增强幼师队伍的凝聚力。

三、关于提高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在我国,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未来。多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家庭逐步开始重视小学教育,比如在某些农村地区会有一部分学生舍近求远到比较出名的城镇学校去读小学,即便是在同一所小学,也会有很多家长和学生为选择名师和班级而费尽心机。这一切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开始意识到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并主动选择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对于学校而言,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小学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呢?根据多年对学校小学教育系统的关注与研究,笔者认为,要更快更好地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首先就是小学教师业务水平的问题,虽然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也整体提高,教学手段也越来越科学,但是小学阶段的教学水平与幼儿园阶段大不相同,它要在继续培养儿童德育发展的同时,尽量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简单地说,就是要学到东西,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就是地域差距,我国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以及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学条件相差甚远,教师待遇也各不相同,严重制约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小学教师队伍培养,是推进中国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所在。下面,从两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加强小学教师的队伍建设。

第一,重视师德建设,加强教学业务水平。

相比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培养与提高。无论是幼儿园教育还是小学教育,都必须重视师德建设,小学教师自身所具备的道德情操、思想信念和人格魅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因此,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更应加强师德建设,加大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让每一位小学教师都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规范小学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发扬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操,合理引导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重视师德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应切实加强和改善教师培训工作。当前,部分小学存在忽视教师培训的现象,往往表现在教师业务培训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评职称而进行培训,学校内部或者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较少,这也严重制约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该注重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实效性,培养教师启发式教学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优化管理制度,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教师待遇。

在制度方面,学校应该根据本地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建立适用于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搞好内部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条件上,要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合理确定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努力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福利待遇方面,要全面贯彻和落实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完善教师住房、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

四、关于提高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阶段,中学生面临着学习知识和培养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人生任务,同时还要面对升学压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学阶段,学生能否充分发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各项潜能,为人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关键取决于中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学生具有相对比较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于一些事物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意愿和意见,因此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培养学生。学校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中学教师队伍,就必须从更高的角度来严格约束和培养中学教师。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以高尚师德对在校中学生高度负责;其次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第三,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教学内容,不断反思、改进和提高,以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第四,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同他们进行有效地沟通,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作为中学教师队伍的管理机构,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治校方略,抓好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这里,稳定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思想稳定,其二是人员稳定。对于中学教师,要实现对教师队伍的充分尊重。同时学校也要充分依赖教师来搞好教育事业。学校应认识到教师在办学过程中的主体角色,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推动中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学校应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将培养教师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使整个中学教师队伍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爱岗敬业,在教育事业中享受人生快乐。同时要注意保护教师队伍,从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社会评价等各方面对中学教师这支庞大的教师队伍进行保护,让教师得到应有的尊重,给教师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是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动力,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嘉丽;浅谈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政府的职责[J];新课程(中);2011年06期

[2]陈强;各地多种途径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J];幼儿教育;2011年10期

[3]丁海东;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J];幼儿教育;2010年33期

[4]戴翰林;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5]李志凯;赵俊峰;小学教师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李玉峰;师保国;申继亮;小学教师对学生注意问题的知觉准确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乔富胜;宋新国;苗丹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师德师风;当代价值

近年来,独立学院获得了国家相应政策的支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但在实现空前发展的同时,独立学院更加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问题,同时也对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立学院不断扩招使独立学院产生了师生比不成比例,辅导员工作负担繁重,师德师风的促进激励作用较以往更为重要。如何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和要求,结合独立学院自身发展需求,契合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质,充分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客观规律,充分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思德水平和师德风范,对独立学院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应有之义

教育部的数字显示,我国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已经从原来的108万人增加到了340万人,高等的毛入学率达到了15%以上,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正式迈入了大众化发展的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渡时期、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信息网络大繁荣的复杂环境下展开的,必然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产生了更多的矛盾问题,这种社会环境不仅给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提出了更多层次、更多领域的要求,这些冲击和要求迫使高等教育必须要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各方面建设,特别是要强化处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行,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大力发展,使得高等学校的学生获取信息、增长见识、参与社会讨论的渠道日趋增多,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敏捷,思想多元化形成,善于吸收新知识新内容的重要时期,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最深远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较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渗透和腐蚀。西方文化中多元化的思维形势、趋利务实的态度等内容极易导致大学生盲目追求和向往,而大学生本身又不能有效的面对西方文化中一些腐败的、功利性的部分的侵蚀,造成大学生群体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不坚定,形成错误的理念,偏离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因此,在这一重要时期努力建设一支思德修养过硬、品质风尚出众、配备培养合理且稳定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既是新形势下促进高校健康有效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应有之义。

二、有利于独立学院立德树人使命的完成

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育人为木,德育为先”,党中央十报告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念,更加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不仅内涵更加丰富具体,而且对德育提出了更深刻的要求,赋予了更加深刻的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归根结底是解决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独立学院辅导员要更加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内在需要、观念养成、品质积淀和成长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和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实现自我发展和品质完善。同时引导广大学生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真正成为服务社会的主力军。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理念,引导广大学生以智慧的眼光看待和处理现在与未来、现实与梦想的关系,禁止出现只顾当前、只求功利、忽视理想的错误倾向,真正完成独立学院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党在十报告中还进一步指出,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各方面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技能能力,着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立德树人的重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标和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独立学院要培育品质高尚、造福社会的学生,首先要培育良好的师德风范,师德师风是教师的基础要求,是为师之本。培养和营造一支品正学高的教师队伍,尤其是要注意与学生互动最多,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是独立学院立德树人使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加强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教师品质的核心要素,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独立学院完成立德树人使命的根本保证。

三、有利于独立学院内涵建设

近年来,独立学院转设发展的要求,独立学院在教育部规定的5年过渡期中,在办学能力、办学规模、环境氛围、师资建设、专业设置、硬件建设等方面都显著加强并进行了较大的改进,社会信誉日趋增强,内涵建设逐步完善,为自身的高速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大多是以满足办学规模扩张的需要为根本目的,虽然师德师风建设在其中也有所涉猎,但与独立学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比独立学院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就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压力。相对独立学院快速发展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需要,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就显得后劲不足。师德师风建设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和品质风尚,直接影响着独立学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办学能力。当前,独立学院在实现由办学规范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的过程中,师德师风的现状难以适应学校快速转型发展的需要的矛盾并存突显,成为制约独立学院深入改革发展的又一诱因。辅导员作为独立学院发展改革、建设成长和稳定工作不可替代的重要队伍,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对独立学院的改革发展、内涵建设、立德树人起着重要的影响。加强独立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辅导员的品德修养、政治素养、职业修养及专业化水平,这样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影响和教育学生就有了良好的方向,化解学生矛盾就有了丰富的内涵,处理各类事件就有了有力的保障。充分意识到师德师风建设在独立学院内涵建设中的特殊意义,深层次明确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和措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实效方法,不管是对于独立学院高水平的内涵建设方面,还是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内涵建设方面,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深远意义。

四、有利于加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作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之一,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故辅导员的师德师风水平、品质素养就愈加显得尤为重要。独立学院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距离最近,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深刻,对学生品德的改造也最为直接和具体,其师德风尚状况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独立学院必须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以良好的品质、修养、情操和人格魅力去引导和影响学生,使教师努力成为学生的终身导师和健康成长成才的指路人,督促、监督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只有在独立学院不断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更好的实现独立学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五、有利于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当前在独立学院发展的同时,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着更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特别是辅导员师德师风素养不强,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因此,独立学院在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必须重视的环节。一方面,辅导员的师德素养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本质要求。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独立学院扩招,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就业等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独立学院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肩负着很重要的责任,在学生的教育成长过程中,辅导员的引导教育工作贯穿始终,是学生的知心益友,更是学生眼中以身示范,为人师表的典范,引导和教育学生的重要渠道,所以辅导员思德修养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建设一支品质高尚、信仰坚定、业务精干的辅导员队伍,有利于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开展,更加有利于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是独立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是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的必然需要。当前,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教育制度日趋完善,独立学院的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引导者,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师德师风的养成和培养,进而将辅导员的工作更加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正处于思想异常活跃,思维模式转变,勤于思考,积极创造创新的大学生。而辅导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师风素养、道德品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言传身教,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以身作则,运用良好的师德品质在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党团建设、评奖评优、违规违纪组织管理,甚至到学生的情感生活、文化活动、学习、就业指导等各项工作中,成为学生眼中的榜样,也成为学生认同和学习的对象,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文杰.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分析与研究.硕士论文,2006年5月.

[2]彭华安.独立学院制度运行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3月.

[3]屠火明.地方大学师德建设研究.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6月.

[4]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第9篇

针对目前高校师资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师资建设队伍的组织保障力度

高校必须真正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到党委工作目标,纳入到校长工作目标,纳入到整个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纳入到学校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中。要加强对全校职工的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教育大家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教育管理干部和后勤职工发扬奉献精神、服务精神,甘当绿叶,从而使全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师资建设的大好环境。校、院、系都要根据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规划要有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思路、主要措施、组织保障等一系列必要的内容。

第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计划、多形式地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考察,使高校教师能够具备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崇尚科学、与时俱进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根据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学校师德规范。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师德教育、师德考核以及奖惩、监督等各项制度,实行教师“师德一票否决制”。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应从时间、经费上保证副教授及以上职务的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做访问学者、合作研究、单科进修、学术交流等,不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紧跟时代科技的脚步,及时掌握学科的最新动态,掌握现代化教学、研究手段。同时,选派政治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担任讲师和助教的指导教师,实行导师责任制,定期组织教学观摩,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教师真正成为德才并重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第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速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能否迅速提高,关键在于这支队伍的学术带头人的数量和质量。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择和培养学术带头人,是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在教师总量基本满足学科建设需要的基础上,要从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出发,实施优秀人才计划,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学校应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的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等。采取“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上岗、任期考核”的办法,从国内外吸引、遴选和造就几名能领导本学科进入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科带头人。

第四,优化结构,加强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秉承精干、高效原则的同时,应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需要,确定师资队伍的发展规模,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加强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为此,一是要合理调整职务结构,在整体上形成一支初、中、高级职务比例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二是提高学历层次,教师学历层次在目前基础上要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比例争取达到85%左右,留用或引进教师应以博士为主;三是调整专业结构,教师的专业结构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适当调整;四是优化学缘结构,学缘结构是指教师队伍的毕业学校的构成状态,在外校完成学历教育、或在国内外完成跨学科学历教育的教师大致上以占全部教师的40%为宜。五是年龄结构,理想年龄分布状态应每5年为一段,每段平均控制在占全部教师数的14%至15%为宜。

第五,建立科学、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保持教师队伍的基本稳定

为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外流问题,就要改革管理体制,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待遇,稳定学术骨干,吸引高层次人才,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实行重奖。通过教师职务评聘模式改革,以聘代评,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建立按需设岗、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的评聘机制。通过严格考核机制,以考定绩,以绩定岗,以岗定薪,健全优胜劣汰机制,以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在人员流动方面,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做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教师潜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优秀毕业生的接收和优秀人才的引进。

第六,发挥优秀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做好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工作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有些老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多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深厚的人文教育的功底,他们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和求实精神,是我们开展人文教育的生动教材。而中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已处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但他们还不够成熟。这就要求学校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提高中青年教师文化素质、传授教学经验方面的传帮带作用,让中青年教师不断完善、成熟起来,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战线的主力军。

第七,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教学活动与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相连。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实现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其他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是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一方面,教师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运用于教学中,以此增加教学信息量、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师应当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素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塑造、性情陶冶施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为实现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训。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 师资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是高等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保证。对于高等农林院校来说,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关键,对培养、造就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 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评估相关要求的进一步量化,高等农林院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1999年以来,各高等农林院校特别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及时制定了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采用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师资队伍数量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有较大发展,形成了一些学科梯队;师资队伍素质整体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增强。同时,随着人事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各学校的人才引进、培养、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形成[1]。

据统计,2006年我国农林科专任教师共有2919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176人,副高级9267人,中级9271 人,初级4798人,无职称1682人。

2 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近年来明显提高,但与国内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比较来看,高等农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依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教师队伍数量仍然不足,尤其中西部地区的农林高校, 教师短缺还比较严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依然存在,学缘结构上近亲繁殖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科间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优秀团队数量不够,高水平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相对不多,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比例偏低,能做出原创性、高水平科研成果和获取国家基础研究项目资助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与学术带头人不多,后备人选存量不大;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成长及团队建设的制度环境还不够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部分教师对高等教育事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师德建设任务艰巨[2]。

总体来看,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还不能完全适应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的需要。

3 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高等农林院校应以《教师法》、《教育法》等国家法规政策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实力为目标,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积极营造坚定不移地确立教师主体地位的浓郁氛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扩大教师队伍规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推进用人及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和开发教师人力资源,强化培训机制和淘汰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遴选、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有效运行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个体声誉好、群体优势强的教师队伍。

3.1 科学引进高层次人才,保质保量地壮大师资队伍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水平人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根据学科发展的目标,根据学科优先的需要,面向海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加大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及候选人的遴选、聘用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引进工作力度,完善留学回国工作的服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出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健全、完善高等农林院校教师引进相关政策,切实做好优秀拔尖教师的稳定工作。

柔性引进人才,实行专兼职教师并用。德、法、美、日等发达国家从科技界、企业界聘请的兼职教授比例高达30%~60%。高等农林院校应树立新的用人观, 加强智力引进, 探求“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专兼职结合的柔性人才引进模式,积极聘用政府高级职员、国内外研究机构成员、国内外大学教授、跨国公司高级经理等担任大学兼职教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研究方向稳定、学术造诣深厚、能团结带动一班人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及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学科梯队。[3,4]

3.2 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制定高等农林院校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

通过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多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鼓励他们学习提高,尽快成为各个学科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学校每年要根据教师培训计划和学科专业要求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内外相关院校进修提高;资助中青年教师开展创新研究;开展有关教学创新的学术交流活动,如开展教学督导组和学生评教、教师讲课竞赛、教师相互观摩教学、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活动,并通过设计教学活动,调动教师渴望成长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师创造性教学的能力。积极为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从而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优化学科、职称、年龄及梯次结构。

3.3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在师德建设上,总体上应树立“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观念。在具体实施中,首先有师德建设整体规划,把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培养。对新上岗的教师应举行一定时间的师德培训,以新时期师德要求和师德规范为切入点进行师德教育,同时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配备“传帮带”教师,把师德教育寓于教师业务培养之中。其次,要建立健全师德制度,要让教师明确应尽的师德义务和要求。如可以建立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道德文明规范、教师育人准则、师德公约等。第三,建立监督机制。组织由领导、教师、退休教师、学生参加的师德监督检查小组,鼓励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建立师德监督网站,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对教师师德起示范和警戒作用,不断鼓励教师自我加压,严格自律,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第四,建立奖罚机制。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增强其荣誉感,并与晋级、评聘、职称、评聘、职称评审挂钩。同时,对违反师德要求的人和事要进行正面的批评教育[5]。

3.4 建立良性机制,完善保障措施,优化教师成才环境

高等农林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不断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人才会聚和教师的充分发展创造优良环境。一是完善聘用机制。实行评聘分离、以聘代评, 建立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的评聘机制;二是加强激励机制建设。通过制定系列的表彰、奖励规定来激励师生员工。要实施分配制度的改革,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注重实绩的原则,拉开分配差距,对骨干队伍和优秀拔尖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充分发挥分配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三是建立保障机制。学校的管理重点要在引导和服务上,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建立政务超市,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6]。

教师是学校的根本,高等农林院校要不断完善有利于吸引、稳定优秀人才的政策,营造尊重教师劳动,尊重教师创造,尊重教师贡献的校园氛围,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推动高等农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建辉,鲁森.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黑龙江教育,2008(12),167-169.

[2] 刘贵友,刘志民等.道路·模式·战略-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61-62.

[3] 牛维龄,新世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1(20).

[4] 黄玉珍.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江苏高教,2007(6),133-135.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 师资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是高等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保证。对于高等农林院校来说,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关键,对培养、造就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 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评估相关要求的进一步量化,高等农林院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1999年以来,各高等农林院校特别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及时制定了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采用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师资队伍数量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有较大发展,形成了一些学科梯队;师资队伍素质整体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增强。同时,随着人事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各学校的人才引进、培养、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形成[1]。

据统计,2006年我国农林科专任教师共有2919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176人,副高级9267人,中级9271 人,初级4798人,无职称1682人。

2 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近年来明显提高,但与国内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比较来看,高等农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依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教师队伍数量仍然不足,尤其中西部地区的农林高校, 教师短缺还比较严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依然存在,学缘结构上近亲繁殖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科间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优秀团队数量不够,高水平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相对不多,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比例偏低,能做出原创性、高水平科研成果和获取国家基础研究项目资助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与学术带头人不多,后备人选存量不大;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成长及团队建设的制度环境还不够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部分教师对高等教育事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师德建设任务艰巨[2]。

总体来看,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还不能完全适应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的需要。

3 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高等农林院校应以《教师法》、《教育法》等国家法规政策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实力为目标,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积极营造坚定不移地确立教师主体地位的浓郁氛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扩大教师队伍规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推进用人及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和开发教师人力资源,强化培训机制和淘汰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遴选、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有效运行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个体声誉好、群体优势强的教师队伍。

3.1 科学引进高层次人才,保质保量地壮大师资队伍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水平人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根据学科发展的目标,根据学科优先的需要,面向海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加大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及候选人的遴选、聘用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引进工作力度,完善留学回国工作的服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出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健全、完善高等农林院校教师引进相关政策,切实做好优秀拔尖教师的稳定工作。

柔性引进人才,实行专兼职教师并用。德、法、美、日等发达国家从科技界、企业界聘请的兼职教授比例高达30%~60%。高等农林院校应树立新的用人观, 加强智力引进, 探求“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专兼职结合的柔性人才引进模式,积极聘用政府高级职员、国内外研究机构成员、国内外大学教授、跨国公司高级经理等担任大学兼职教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研究方向稳定、学术造诣深厚、能团结带动一班人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及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学科梯队。[3,4]

3.2 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制定高等农林院校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

通过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多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鼓励他们学习提高,尽快成为各个学科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学校每年要根据教师培训计划和学科专业要求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内外相关院校进修提高;资助中青年教师开展创新研究;开展有关教学创新的学术交流活动,如开展教学督导组和学生评教、教师讲课竞赛、教师相互观摩教学、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活动,并通过设计教学活动,调动教师渴望成长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师创造性教学的能力。积极为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从而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优化学科、职称、年龄及梯次结构。

3.3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在师德建设上,总体上应树立“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观念。在具体实施中,首先有师德建设整体规划,把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培养。对新上岗的教师应举行一定时间的师德培训,以新时期师德要求和师德规范为切入点进行师德教育,同时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配备“传帮带”教师,把师德教育寓于教师业务培养之中。其次,要建立健全师德制度,要让教师明确应尽的师德义务和要求。如可以建立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道德文明规范、教师育人准则、师德公约等。第三,建立监督机制。组织由领导、教师、退休教师、学生参加的师德监督检查小组,鼓励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建立师德监督网站,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对教师师德起示范和警戒作用,不断鼓励教师自我加压,严格自律,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第四,建立奖罚机制。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增强其荣誉感,并与晋级、评聘、职称、评聘、职称评审挂钩。同时,对违反师德要求的人和事要进行正面的批评教育[5]。

3.4 建立良性机制,完善保障措施,优化教师成才环境

高等农林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不断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人才会聚和教师的充分发展创造优良环境。一是完善聘用机制。实行评聘分离、以聘代评, 建立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的评聘机制;二是加强激励机制建设。通过制定系列的表彰、奖励规定来激励师生员工。要实施分配制度的改革,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注重实绩的原则,拉开分配差距,对骨干队伍和优秀拔尖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充分发挥分配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三是建立保障机制。学校的管理重点要在引导和服务上,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建立政务超市,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6]。

教师是学校的根本,高等农林院校要不断完善有利于吸引、稳定优秀人才的政策,营造尊重教师劳动,尊重教师创造,尊重教师贡献的校园氛围,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推动高等农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建辉,鲁森.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黑龙江教育,2008(12),167-169.

[2] 刘贵友,刘志民等.道路·模式·战略-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61-62.

[3] 牛维龄,新世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1(20).

[4] 黄玉珍.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江苏高教,2007(6),133-135.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 师资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是高等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保证。对于高等农林院校来说,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关键,对培养、造就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 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评估相关要求的进一步量化,高等农林院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1999年以来,各高等农林院校特别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及时制定了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采用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师资队伍数量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有较大发展,形成了一些学科梯队;师资队伍素质整体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增强。同时,随着人事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各学校的人才引进、培养、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形成[1]。

据统计,2006年我国农林科专任教师共有2919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176人,副高级9267人,中级9271 人,初级4798人,无职称1682人。

2 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近年来明显提高,但与国内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比较来看,高等农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依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教师队伍数量仍然不足,尤其中西部地区的农林高校, 教师短缺还比较严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依然存在,学缘结构上近亲繁殖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科间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优秀团队数量不够,高水平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相对不多,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比例偏低,能做出原创性、高水平科研成果和获取国家基础研究项目资助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与学术带头人不多,后备人选存量不大;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成长及团队建设的制度环境还不够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部分教师对高等教育事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师德建设任务艰巨[2]。

总体来看,高等农林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还不能完全适应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的需要。

3 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高等农林院校应以《教师法》、《教育法》等国家法规政策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实力为目标,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积极营造坚定不移地确立教师主体地位的浓郁氛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扩大教师队伍规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推进用人及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和开发教师人力资源,强化培训机制和淘汰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遴选、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有效运行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个体声誉好、群体优势强的教师队伍。

3.1 科学引进高层次人才,保质保量地壮大师资队伍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水平人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根据学科发展的目标,根据学科优先的需要,面向海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加大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及候选人的遴选、聘用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引进工作力度,完善留学回国工作的服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出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健全、完善高等农林院校教师引进相关政策,切实做好优秀拔尖教师的稳定工作。

柔性引进人才,实行专兼职教师并用。德、法、美、日等发达国家从科技界、企业界聘请的兼职教授比例高达30%~60%。高等农林院校应树立新的用人观, 加强智力引进, 探求“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专兼职结合的柔性人才引进模式,积极聘用政府高级职员、国内外研究机构成员、国内外大学教授、跨国公司高级经理等担任大学兼职教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研究方向稳定、学术造诣深厚、能团结带动一班人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及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学科梯队。[3,4]

3.2 加大培养培训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制定高等农林院校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

通过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多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鼓励他们学习提高,尽快成为各个学科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学校每年要根据教师培训计划和学科专业要求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内外相关院校进修提高;资助中青年教师开展创新研究;开展有关教学创新的学术交流活动,如开展教学督导组和学生评教、教师讲课竞赛、教师相互观摩教学、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活动,并通过设计教学活动,调动教师渴望成长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师创造性教学的能力。积极为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从而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优化学科、职称、年龄及梯次结构。

3.3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在师德建设上,总体上应树立“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观念。在具体实施中,首先有师德建设整体规划,把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培养。对新上岗的教师应举行一定时间的师德培训,以新时期师德要求和师德规范为切入点进行师德教育,同时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配备“传帮带”教师,把师德教育寓于教师业务培养之中。其次,要建立健全师德制度,要让教师明确应尽的师德义务和要求。如可以建立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条例、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教师道德文明规范、教师育人准则、师德公约等。第三,建立监督机制。组织由领导、教师、退休教师、学生参加的师德监督检查小组,鼓励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建立师德监督网站,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对教师师德起示范和警戒作用,不断鼓励教师自我加压,严格自律,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第四,建立奖罚机制。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增强其荣誉感,并与晋级、评聘、职称、评聘、职称评审挂钩。同时,对违反师德要求的人和事要进行正面的批评教育[5]。

3.4 建立良性机制,完善保障措施,优化教师成才环境

高等农林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不断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人才会聚和教师的充分发展创造优良环境。一是完善聘用机制。实行评聘分离、以聘代评, 建立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的评聘机制;二是加强激励机制建设。通过制定系列的表彰、奖励规定来激励师生员工。要实施分配制度的改革,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注重实绩的原则,拉开分配差距,对骨干队伍和优秀拔尖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充分发挥分配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三是建立保障机制。学校的管理重点要在引导和服务上,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建立政务超市,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6]。

教师是学校的根本,高等农林院校要不断完善有利于吸引、稳定优秀人才的政策,营造尊重教师劳动,尊重教师创造,尊重教师贡献的校园氛围,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推动高等农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建辉,鲁森.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黑龙江教育,2008(12),167-169.

[2] 刘贵友,刘志民等.道路·模式·战略-高等农林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61-62.

[3] 牛维龄,新世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1(20).

[4] 黄玉珍.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江苏高教,2007(6),133-135.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第13篇

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区委、区政府各部门,区级、区属各机关党委(党组),各街道党政组织,区各人民团体党组,各有关单位:

《**区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市**区委员会

**市**区人民政府

2019年7月4日

**区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津党发〔2018〕3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为基本前提,以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为核心内容,以理顺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为强大动力,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为基础支撑,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原则

——确保方向,突出师德。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

——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优先谋划教师队伍建设,优先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抓住关键环节,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实践探索,破解发展瓶颈,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向发力,确保实效。

(三)目标任务

到2022年,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更加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更加通畅,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地位待遇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培养造就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良好局面全面形成。

二、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一)

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配齐建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与学科、年级组等负责人“一肩挑”。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教师党支部书记校级集中轮训。

二是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系统开展“四个自信”专题教育,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建设10个**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主题教育,深化“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四是深化“五好党支部”创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党费按时足额缴纳等常态化管理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党支部换届选举制度,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实行年度发展教师党员计划单列,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

五是完善“双培养”机制,由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党员行政负责人、党员学科带头人联系优秀教师,实行“一人一策”,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

(二)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职业道德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

一是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树立先进典型,宣传教育名家、名师和新时代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加强师德宣讲团建设,形成强大正能量,树立优者从教的职业导向;建设10个**区师德涵养基地,强化师德实践。

二是加大教师表彰力度,按照有关规定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激发教师职业荣誉感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展区级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评选,打造教育品牌,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学一线教师。

三是严格执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师德师风考评监督,建立教师个人诚信档案,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

四是实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在教师职务晋升、考核评优、岗位聘任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制定《**区教育系统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方案》,持续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活动,防止教师队伍中出现“微腐败”现象。

三、坚持完善体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行培训学分管理,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一是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重点开展骨干校长培训和名校长研修,支持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形成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二是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需求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形成结构完备的领军人才、名教师(校长)、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新锐教师的五级优秀人才体系,培养和聚集10名部级人才、100名市级人才、1000名区级中青年骨干人才、100支教学科研团队,形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效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三是强化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明确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按照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10%用于教师培训,保障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制定《**区教育系统第六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区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大数据管理。制定**区优秀教师出国(境)培训研修规划,支持优秀教师出国(境)培训研修计划的实施,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

四是建立教师专业荣誉体系,激发教师专业活力。加大教育名家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应用培训,培养一批智能教育引领者,推动一批“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验学校建设,实施优质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六是推进“追求卓越”幼儿师资培训项目,鼓励幼儿园与师范院校协同建立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采取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幼儿园教师。

七是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加强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教师人才梯队建设,推进职业院校教师专项培训,培养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打造专业化的教学团队。

四、坚持深化改革,完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

(一)健全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

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

一是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岗位、职称总量、比例结构等核定到区教育局,并根据我区教育实际实行动态调整、统筹使用,具体使用情况报区机构编制和人力社保部门备案。制定《**区教育系统编制统筹管理实施方案》,落实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采取教师编制配备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缓解幼儿园等师资不足问题,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

二是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创新教师入职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推行新任教师持教师资格证书和培训合格证书“双证”上岗制度。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充分考虑教育工作特点,创新专业教师招聘办法,在面试环节突出试讲、说课等能力测试,提高面试分值比重,招聘适教、乐教、善教的教师。

(二)推进教师岗位职称制度改革

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衔接。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聘后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

一是规范教师聘任制改革,统筹管理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提高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二是深化岗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称与岗位聘用有机衔接。按照生师比与班配比结合的方式计算教师岗位总量,适当提高专业技术高级岗位设置数量,建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岗位动态调整机制。

三是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符合中小学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

四是加强聘后管理,细化考核办法,规范考核程序,用好考核结果。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教师,杜绝形式主义的考核检查。

(三)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

一是探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区管校聘”,完善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机制,健全激励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实行教师走教制度,对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含走教教师)给予相关补贴。落实银龄讲学计划,鼓励身体健康、乐于奉献的退休教师到基层学校支教讲学。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制定《**区教育系统引进优秀人才及短缺专业人才实施办法》,满足我区对优秀及紧缺人才的迫切需求。建立公费师范生接收机制,为公费师范生预留编制岗位,加强公费师范生入职竞岗力度,强化公费师范生考核。

五、坚持完善政策,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强化保障和管理,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一是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在核定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时,要统筹考虑本地区公务员上年度实际收入水平,学校所在地调整公务员工资待遇时,必须同时间、同幅度考虑中小学教师,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二是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将岗位职责和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发放依据。加大对工作量、实际贡献和工作绩效的考核,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制定**区教师绩效奖励考核分配办法,将特殊教育补贴费标准提高到按本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30%发放。

三是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突出教师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校长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加强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完善优胜劣汰机制。

四是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民办学校要与教师依法签订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保障教师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和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

六、坚持狠抓落实,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区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教育、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落实。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区级财政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机制,确保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优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紧迫的领域,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强化监督问责。有关部门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附件:**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任务清单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第14篇

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区委、区政府各部门,区级、区属各机关党委(党组),各街道党政组织,区各人民团体党组,各有关单位:

《**区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市**区委员会

**市**区人民政府

2019年7月4日

**区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津党发〔2018〕3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为基本前提,以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为核心内容,以理顺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为强大动力,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为基础支撑,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原则

——确保方向,突出师德。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

——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优先谋划教师队伍建设,优先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抓住关键环节,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实践探索,破解发展瓶颈,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向发力,确保实效。

(三)目标任务

到2022年,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更加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更加通畅,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地位待遇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培养造就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良好局面全面形成。

二、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一)

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配齐建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与学科、年级组等负责人“一肩挑”。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教师党支部书记校级集中轮训。

二是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系统开展“四个自信”专题教育,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建设10个**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主题教育,深化“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四是深化“五好党支部”创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党费按时足额缴纳等常态化管理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党支部换届选举制度,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实行年度发展教师党员计划单列,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

五是完善“双培养”机制,由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党员行政负责人、党员学科带头人联系优秀教师,实行“一人一策”,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

(二)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职业道德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

一是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树立先进典型,宣传教育名家、名师和新时代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加强师德宣讲团建设,形成强大正能量,树立优者从教的职业导向;建设10个**区师德涵养基地,强化师德实践。

二是加大教师表彰力度,按照有关规定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激发教师职业荣誉感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展区级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评选,打造教育品牌,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学一线教师。

三是严格执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师德师风考评监督,建立教师个人诚信档案,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

四是实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在教师职务晋升、考核评优、岗位聘任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制定《**区教育系统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方案》,持续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活动,防止教师队伍中出现“微腐败”现象。

三、坚持完善体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行培训学分管理,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一是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重点开展骨干校长培训和名校长研修,支持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形成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二是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需求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形成结构完备的领军人才、名教师(校长)、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新锐教师的五级优秀人才体系,培养和聚集10名部级人才、100名市级人才、1000名区级中青年骨干人才、100支教学科研团队,形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效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三是强化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明确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按照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10%用于教师培训,保障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制定《**区教育系统第六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区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大数据管理。制定**区优秀教师出国(境)培训研修规划,支持优秀教师出国(境)培训研修计划的实施,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

四是建立教师专业荣誉体系,激发教师专业活力。加大教育名家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应用培训,培养一批智能教育引领者,推动一批“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验学校建设,实施优质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六是推进“追求卓越”幼儿师资培训项目,鼓励幼儿园与师范院校协同建立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采取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幼儿园教师。

七是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加强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教师人才梯队建设,推进职业院校教师专项培训,培养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打造专业化的教学团队。

四、坚持深化改革,完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

(一)健全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

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

一是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岗位、职称总量、比例结构等核定到区教育局,并根据我区教育实际实行动态调整、统筹使用,具体使用情况报区机构编制和人力社保部门备案。制定《**区教育系统编制统筹管理实施方案》,落实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采取教师编制配备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缓解幼儿园等师资不足问题,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

二是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创新教师入职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推行新任教师持教师资格证书和培训合格证书“双证”上岗制度。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充分考虑教育工作特点,创新专业教师招聘办法,在面试环节突出试讲、说课等能力测试,提高面试分值比重,招聘适教、乐教、善教的教师。

(二)推进教师岗位职称制度改革

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衔接。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聘后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

一是规范教师聘任制改革,统筹管理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提高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二是深化岗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称与岗位聘用有机衔接。按照生师比与班配比结合的方式计算教师岗位总量,适当提高专业技术高级岗位设置数量,建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岗位动态调整机制。

三是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符合中小学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

四是加强聘后管理,细化考核办法,规范考核程序,用好考核结果。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教师,杜绝形式主义的考核检查。

(三)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

一是探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区管校聘”,完善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机制,健全激励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实行教师走教制度,对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含走教教师)给予相关补贴。落实银龄讲学计划,鼓励身体健康、乐于奉献的退休教师到基层学校支教讲学。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制定《**区教育系统引进优秀人才及短缺专业人才实施办法》,满足我区对优秀及紧缺人才的迫切需求。建立公费师范生接收机制,为公费师范生预留编制岗位,加强公费师范生入职竞岗力度,强化公费师范生考核。

五、坚持完善政策,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强化保障和管理,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一是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在核定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时,要统筹考虑本地区公务员上年度实际收入水平,学校所在地调整公务员工资待遇时,必须同时间、同幅度考虑中小学教师,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二是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将岗位职责和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发放依据。加大对工作量、实际贡献和工作绩效的考核,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制定**区教师绩效奖励考核分配办法,将特殊教育补贴费标准提高到按本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30%发放。

三是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突出教师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校长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加强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完善优胜劣汰机制。

四是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民办学校要与教师依法签订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保障教师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和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

六、坚持狠抓落实,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区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教育、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落实。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区级财政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机制,确保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优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紧迫的领域,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强化监督问责。有关部门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附件:**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任务清单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师德 师德建设 教师素质

国家发展,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是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师德不仅是对老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重要作用;师德不仅深刻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质,而且通过学生还要作用于家庭和社会;师德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期间和今后的生活道路,而且关系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

的客观需要。总书记指出:“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教师队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师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指出:“教师应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质。教育是一种特殊劳动,其特殊性,首先,在于它的目的不是生产物质产品,而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其次,在于它的劳动对象不是物,而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再次,在于它的劳动过程要靠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品质、觉悟等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师德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

一、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书育人,争做师德楷模,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首先,要树立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以奉献社会、奉献人民的执着信念,发扬“敬业、爱生、博学、严谨”的教风和“勤学、多能、踏实、求真”的学风投身教育工作。其次,是对学生的责任感,要满怀对学生的关爱,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诚信意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诚信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教师是社会的良知,教师坚守诚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有诚信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诚信的学生。

4.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求教师不断深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1.贯彻落实《教师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让教师真正找回职业的幸福感。让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有保障,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2.教师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完善教师准入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健全教师工资、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政策。

3.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教育兴国和民族振兴具有重大意义。要切实摆到各级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系统规划和整体设计教育发展的重点需求和教育投入的政策项目;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有效机制。加大投入各级各类教育经费。

4.坚持师德建设为首的原则。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要始终将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位置,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师德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积极改进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以德作为任职重要条件,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