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利津县北宋镇人民政府,山东 利津 257400)

【摘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宝应农广校成为主要的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十二五”期间让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农业现代化;农广校键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

1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1.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2]。

2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2.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利津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2新型农民学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利津县新型农民学校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14年利津县新型农民学校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利津县农广校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

2.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闵文江,陈保华,侯亮.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J].农业图书学报情刊,2006,18(4).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宝应农广校成为主要的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十二五”期间让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

一、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2]。

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宝应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农广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宝应县农广校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05年宝应县农广校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宝应县农广校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学员祁国银入学前种粮为主,零星张了5亩田藕,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观念,藕难卖。通过两年培训学习后,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网络信息,发展了200亩藕田,而且带领全村发展荷藕产业,兴办了荷藕加工厂,系列藕制品出口国外。带动全村经济大幅上升。学员陆书咏,经营大棚蔬菜种植已经有很多年,通过培训后种植面积达150亩。一家日本公司为辣蓼的生产在网上寻找合作伙伴,陆书咏在网上看到这信息,立即和对方取得联系,经过多方的交流,双方就合作事宜达成了共识。目前,日方对宝应进行现场调研后,决定与陆书咏就辣蓼项目进行长期的合作,项目一期投资200万元,实施规模达300亩。像这样学以致用、致富的学员还很多。

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宝应农广校成为主要的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十二五”期间让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

一、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2]。

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宝应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农广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宝应县农广校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05年宝应县农广校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宝应县农广校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学员祁国银入学前种粮为主,零星张了5亩田藕,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观念,藕难卖。通过两年培训学习后,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网络信息,发展了200亩藕田,而且带领全村发展荷藕产业,兴办了荷藕加工厂,系列藕制品出口国外。带动全村经济大幅上升。学员陆书咏,经营大棚蔬菜种植已经有很多年,通过培训后种植面积达150亩。一家日本公司为辣蓼的生产在网上寻找合作伙伴,陆书咏在网上看到这信息,立即和对方取得联系,经过多方的交流,双方就合作事宜达成了共识。目前,日方对宝应进行现场调研后,决定与陆书咏就辣蓼项目进行长期的合作,项目一期投资200万元,实施规模达300亩。像这样学以致用、致富的学员还很多。

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1.1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特别是基层村级千部将村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对开展农业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的提高。而做为培训主体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人员从业水平并不高,对农业技术培训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接纳吸收农业新科技、新模式的意识,部分农民缺乏培训兴趣,决定了培训组织难度增大,成效不明显。

    1.2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分散,培训经费不足

    目前农业、劳动、妇联、成教等部门都开展培训,培训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个别参与培训的机构敷衍了事,培训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影响了培训效果。农业培训经费财政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影响了镇村一级的培训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1.3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方式变化不大

    目前的培训师资力量和数量和质量都比较薄弱,主要来源是高校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教师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当前的农民培训模式及内容与实际联系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信息技术运用少,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培训的要求。

    1.4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多样,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上级农业部门先后推出了多项培训工程,从我镇的几年实施情况来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些培训主要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径开展,农民参与培训的整体积极性相对较低,抱有应付的心态,造成了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2.1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增强为农培训观念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农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和支持农业培训工作,消除部分千部认为农民只要有事做、不上访就够了的消极认识,树立科技培训不仅是让农民掌握技术和创业本领,主要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观念。

    2.2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农业科技培训的经费投入

    农业、成教、劳动等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综合优势。加强同涉农科研院校的联系和吸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联合办训,最近两年我们同成教联合市讲师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通俗易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拓展了广大农民知识层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支持上要给予一定的倾斜,保证培训的经费投入。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培训师资除聘请院校专家、教授外,应以本地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培训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者,还要是实践生产中的操作员,在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培训的中坚力量,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借助多种渠道加强农业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及时更新理念和知识构成,学习掌握新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2.4结合实际开展培训,提高农业技术培训效果

    农业生产具有很强时间性,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划,展开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产品营销、农业合作社、农民创业等培训,要以农民看得到、学得会,实效强的内容为主,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收入,因此要注重针对轻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约化科学养殖技术等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1.1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特别是基层村级干部将村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对开展农业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的提高。而做为培训主体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人员从业水平并不高,对农业技术培训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接纳吸收农业新科技、新模式的意识,部分农民缺乏培训兴趣,决定了培训组织难度增大,成效不明显。

1.2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分散,培训经费不足目前农业、劳动、妇联、成教等部门都开展培训,培训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个别参与培训的机构敷衍了事,培训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影响了培训效果。农业培训经费财政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影响了镇村一级的培训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1.3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方式变化不大目前的培训师资力量和数量和质量都比较薄弱,主要来源是高校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教师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当前的农民培训模式及内容与实际联系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信息技术运用少,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培训的要求。

1.4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多样,效果不明显近年来,上级农业部门先后推出了多项培训工程,从我镇的几年实施情况来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些培训主要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径开展,农民参与培训的整体积极性相对较低,抱有应付的心态,造成了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2.1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增强为农培训观念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农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和支持农业培训工作,消除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有事做、不上访就够了的消极认识,树立科技培训不仅是让农民掌握技术和创业本领,主要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观念。

2.2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农业科技培训的经费投入农业、成教、劳动等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综合优势。加强同涉农科研院校的联系和吸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联合办训,最近两年我们同成教联合市讲师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通俗易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拓展了广大农民知识层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支持上要给予一定的倾斜,保证培训的经费投入。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师资除聘请院校专家、教授外,应以本地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培训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者,还要是实践生产中的操作员,在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培训的中坚力量,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借助多种渠道加强农业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及时更新理念和知识构成,学习掌握新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2.4结合实际开展培训,提高农业技术培训效果农业生产具有很强时间性,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划,展开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产品营销、农业合作社、农民创业等培训,要以农民看得到、学得会,实效强的内容为主,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收入,因此要注重针对轻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约化科学养殖技术等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第6篇

1、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特别是基层村级干部将村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对开展农业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的提高。而做为培训主体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人员从业水平并不高,对农业技术培训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接纳吸收农业新科技、新模式的意识,部分农民缺乏培训兴趣,决定了培训组织难度增大,成效不明显。

2、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分散,培训经费不足目前农业、劳动、妇联、成教等部门都开展培训,培训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个别参与培训的机构敷衍了事,培训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影响了培训效果。农业培训经费财政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影响了镇村一级的培训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3、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方式变化不大目前的培训师资力量和数量和质量都比较薄弱,主要来源是高校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教师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当前的农民培训模式及内容与实际联系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信息技术运用少,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培训的要求。

4、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多样,效果不明显近年来,上级农业部门先后推出了多项培训工程,从我镇的几年实施情况来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些培训主要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径开展,农民参与培训的整体积极性相对较低,抱有应付的心态,造成了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1、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增强为农培训观念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农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和支持农业培训工作,消除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有事做、不上访就够了的消极认识,树立科技培训不仅是让农民掌握技术和创业本领,主要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观念。

2、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农业科技培训的经费投入农业、成教、劳动等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综合优势。加强同涉农科研院校的联系和吸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联合办训,最近两年我们同成教联合市讲师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通俗易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拓展了广大农民知识层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支持上要给予一定的倾斜,保证培训的经费投入。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师资除聘请院校专家、教授外,应以本地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培训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者,还要是实践生产中的操作员,在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培训的中坚力量,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借助多种渠道加强农业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及时更新理念和知识构成,学习掌握新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4、结合实际开展培训,提高农业技术培训效果农业生产具有很强时间性,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划,展开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产品营销、农业合作社、农民创业等培训,要以农民看得到、学得会,实效强的内容为主,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收入,因此要注重针对轻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约化科学养殖技术等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第7篇

一、新形势下,农民利用科技的新特点

1.依靠科技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强

随着农民科学种田思想的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和转化,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并把农业新科技的应用视为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手段。比如精制复合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优质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全面推广,农民十分欢迎,一些高经济效益的品种像果树、西甜瓜、食用菌等的技术培训更是受到农民的青睐。农民学习科技、依靠科技、应用科技由被动变为了主动。

2.对新技术应用的要求越来越理智

目前,大多数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处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环境下,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生产经营规模小,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弱。他们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是否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农业新技术,都要考虑能否降低成本、能否明显提高产量和效益。如果没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绝大部分农民便不愿接受。为此,农业科技服务单位在推广新技术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增产与增收的问题,这样才能为农民所接受,才便于推广。

3.获取科学技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

农民获取农业科学技术及其科技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由过去单一依靠各级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扩展为通过多部门、多媒体和多种手段。他们获取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途径有技术培训、技术资料、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等。

二、现阶段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为增加农民收入,各地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农民的培训工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突出表现为:

1.政府统筹力度不够,培训资源分散

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有农业、教育、劳动、妇联、残联、财政等多家部门,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承担农民培训任务基本上以区、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为主。由于政出多门,未形成权威的规划和管理部门,造成培训资源分散,培训内容重复,培训费用增加,培训效果不佳。

2.农民培训面狭窄,针对性不强

农民培训长期以来一直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而且由技术部门制定培训内容,这一做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随着农民向产、加、销综合生产经营方向的不断扩展,应拓展和延伸培训范围,朝二、三产业方向发展,拉长农业技术服务链。同时,应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这样的培训依靠一个部门往往难以胜任,需要多个部门联手实施,实行资源共享。

3.农民培训形式单调,培训效果不佳

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专业基础较差,习惯以"三分看书,七分学样"的方法学习新技术,但目前除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开展的培训有入户指导、田头会诊、现场观摩外,其余由农广校、镇成校等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形式基本以课堂理论传授为主,培训形式和内容单调且枯燥,致使培训效果不佳。因此,各培训单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开展培训。

三、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措施

当前,搞好农民科技培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努力转变培训观念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从“三农”工作的实际出发,提高培训层次,扩大培训对象,拓展培训范围,实行“以需定培”,实现农民科技培训的“四个转变”:一是由常规的实用技术培训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转变;二是由过去主要培训骨干农民向骨干农民和一般农民并重转变;三是由单一培训农民向培训对象多元化转变;四是由传统的“以培代需”向“以需定培”转变。通过实现农民培训的“四个转变”,来达到强化农民培训的目的。

2.以培训“专业农民”为抓手

围绕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的“专业农民”培训工程,加大农业科技的培训力度。要依据本地区农业、农村实际和农民的现实需求,结合“专业农民”培训的计划和要求,以技术和技能培训为重点,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周密制订培训规划,严格选定“专业农民”,精心挑选培训教师,并且培训的全过程要做到三个“实”,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2.1注重实用。培训的专业、内容一定要和当地农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相一致,一定要和当地农村的经济基础和种养习惯相一致,一定要和农民的接受能力和农民的需求相一致。

2.2注重实际。要充分挖掘潜力,开动脑筋,勇于创新,结合当时、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所乐意接受和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开展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指导两种方式。可以镇为单位采取实物演示、技能训练、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田头会诊、跟踪辅导、入户答疑等方法,以有利于农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快地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3注重“实效”。培训工作要做到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强化管理、扎实推进。从领导小组到工作推进小组,从项目实施单位到专业培训单位,从教师到学员,要建立严格的考核督查制度,并且做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相互协调,相互督促,以保证培训质量。

3.利用多种形式,实现农民培训的三大目标

3.1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农民。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据统计,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6.3%,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2.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6%。这种低素质劳动力不仅影响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吸纳,而且由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对生产要素的投入和配置水平不高,农民对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农民。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心得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在加强科研与农民、政府与农民之间联系的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在推广农业技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等层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想要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水平,提高我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提高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这是实现“科教兴农”、“科技兴农”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积极打造培训教育平台,创新培训教育渠道,如此才能够保证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就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的心得体会展开论述,以期为广大基层农业技术培训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1 培训时间

通常情况下,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会选择在“农闲”期间,或者是农业新技术推广之前。对于培训时间,笔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严格限制。由于耕种期间,农业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而这些技术被农业技术人员所掌握,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农民朋友,所以对于培训的时间选择,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由于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不同,出现问题的时间也有所区别,因此,对于一些特殊的、新推出的农作物,需要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培训效果。

2 培训地点

传统的培训地点是室内培训,这种培训方式适应理论知识的点拨,形式比较死板,比如笔者在进行植物保护技术的相关内容的培训时,虽然有幻灯片、计算机等辅助设施来讲解农作物及其相应的病虫害防治,但还是感觉不够直观,不够形象。而现场培训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践性与针对性比较强,但是对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与对农民培训是不一样的,农民更加重视生产实践,所以农民只需要会实际运用就可以了,但是农业技术人员除了要会实际运用之外,还需要掌握理论,这样才能够不断推进理论上的创新,因此,在培训地点选择上可以使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

3 培训方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培训工作之中,使培训工作更加丰富、生动。幻灯片有着信息量大,生动有趣,便于理解等优点,提高了培训的效率,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如果讲解的速度过快,会导致听众不能够有效的消化、理解,同时也不利于被培训者将理论知识记录下来。因此,对于有条件的单位,笔者建议可以将重要的理论知识打印出来,在培训之前发放给被培训者,这样一来,农业技术人员就可以一边听课,一边看材料,将重点记录在这些纸质的材料之上,便于课下复习、理解。而且,目前很多技术人员都有笔记本电脑,如果需要也可以将培训资料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之中,或者培训老师干脆将培训资料放到特定的网站上,以便被培训者能够下载,深入学习。培训也可以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老师在完成理论讲解之后,再带领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以现实案例为例,使广大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

4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的建议

4.1 加强培训师资队伍的素质建设

培训老师在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他们承担着向广大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宣传科技知识,间接承担提高农民劳动技能的历史使命。我国政府必须要认识到这些培训老师的历史意义,挑选一批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到科学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继续学习,不断提高与农业相关的知识的储备,还要系统学习教学方法,以提高技术培训的水平。同时,要求这些教师要注重生产实践,必须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了如指掌,对于培训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最想要了解的知识做到心里有数。

4.2 增加培训教育的资金投入

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因此,财政部门要平等看待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其他事业单位的地位,必须保证资金投入及时、到位,以满足推广站的设备、设施等更新换代,最终保证培训教育的丰硕成果。培训教育的资金要随着培训规模的扩大而有所提高,有关单位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培训工作的展开,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供物质保障。

4.3 加强农业技术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农业竞争不再局限于国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信息已经成为竞争的关键所在,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农业技术人员对农业科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非常想了解国际、国内关于农产品市场的相关信息,而且实现农业技术信息化之后,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共享,一些偏远山区的技术人员也可以突破地理位置与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保证了培训的有效性。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设备、设施还不够完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可以与相关的科研机构、农业院校积极合作,使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加强网络人才培训,使网络体系更加完备。

5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的加强,是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要坚定不移为其发展与完善进行积极的探索,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国新农村建设必将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张亮,赵帮洪,张润清.我国农民培训意愿调查分析[J].调研世界,2010(04):19-23.

[2] 高启杰.中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建设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2):107-111.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农机新技术 培训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25-01

农机技术培训主要是指在相关农业部门推广和带领下,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农民普及农机和新技术的相关知识,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机新技术培训是当前农机推广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农民自身科学素养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手段。伴随着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挑战的同时也伴随着机遇,这就需要农机新技术推广部门能够明确自身职责所在,不断加强创新,提升培训成效。由此看来,加强农机新技术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 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现状

就当前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现状来看,农机新技术推广部门通过讲座和新机具展示的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开展,促使广大农民更加深刻感受到了农业新技术和教育水平。但同时也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培训方式无法有效满足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需求,有待进一步完善。

1.1 培训能力薄弱

由于种种客观因素限制,我国的农机推广工作起步较晚,农机技术培训体制还不够完善,无论是培训手段还是措施都要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加之培训师资力量和较为匮乏,导致培训工作开展成效不高[1]。当前农机新技术培训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专题讲座、培训班中,或是在现场观看新机展示。对于一些季节性较强、技术难度大的新型农机设备却不能提供更加完善的培训支持,致使农机新技术在推广工作开展中未能达到预期成效,农民采用不合理的农机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挫伤农民农机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1.2 农机新技术培训内容单一

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为了更好的应对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脚步,农业生产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粮食产出方面,而是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出现了生产、种植和加工等相关产业,促使农业出现了新格局。但是农机新技术在推广培训工作中,却并未同步发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耕、种、收几个方面,同新技术脱节,新技术涉及较少,有待进一步完善[2]。

1.3 农机新技术培训经费短缺

对于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开展中,经费的支持是尤为关键的,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是无法有效将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国家对于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重视程度较高,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农机新技术培训经费仍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政府出资组织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尚无法全面普及。此外,还有部分地区政府财政困难,无法为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提供专项费用,严重阻碍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有序开展。

1.4 农机推广培训人员的素质偏低

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应的对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的需要将以往陈旧的知识和技术淘汰,迎合时展需要,促进农机新技术持续发展。在当前很多地区的农机新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开展中,由于技术人员只是参加过省级农机新技术推广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并未参加过其他农机新技术培训课程,所以自身的综合素养仍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2 农机新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对策

2.1 加强资金投入,打造培训基地

农机新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开展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培训资金投入,对于挪用培训资金的行为坚决杜绝和制止,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在不同农业生产条件下,构建合理的培训基地,加强培训设施的投入,将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促使农民能够掌握更多农机新技术知识,提高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3]。

2.2 更新办学理念,提高人员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完善自我上,充分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优势整合资源,进一步拓宽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范围,为后续农业生产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培训人员业务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促使工作人员能够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此外,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竞争尤为激烈,为了能够更好的迎合时展需要,应该将更多新式理念融入到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中,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4]。

2.3 加强合作办学

在提升农机新技术培训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架起那个农机和农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合作,促使培训工作更加有效发展。通过精心调研,寻求合理的方法来强化企业和农机推广部门之间的合作,将更多新知识和新技术传授给农户,促使农户能够获得更为前沿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现代化农业生产活动开展。此外,还应该丰富和完善培训内容,促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

结论

综上所述,在农机新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开展中,应该明确当前农业发展需要,完善和丰富农机新技术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促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将更多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普及给农户,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春华.农机新技术培训现状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4):227,231.

[2] 岳方建.谯城区新型农民农机技术培训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182-182,190.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第10篇

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 40.31%, 初中文化程度占 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 11.62%,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这样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队伍,靠轰轰烈烈宣传推广科技知识是很难奏效的。我们大连农村发生的几件事情很能说明问题。

政府投资建温室大棚种西红柿,农民承包一个大棚政府补贴二百元,正当西红柿结果时出现烂叶、烂果,农民懵了,找政府闹,说政府骗了他们,因为苗是政府指定地点提供,怨提供的苗有问题。其实出现烂叶、烂果的原因是:首先建温室大棚是毁了稻田建的,湿度太大。在棚里农民穿水鞋干活。其次大棚没按技术要求建,结构不合理。造成政府和农民的重大经济损失,如果有技术人员指导,按技术要求做,温室每亩收入就是三至四万元,两千亩温室大棚的损失是个什么数字。

政府推荐温室大棚种李子,弄好了很挣钱,由于什么技术也没有,农民经营了三年不结果,气得把树全砍了,三年的力白出,三年的钱白花,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没人教给农民。果树有休眠期,休眠期大棚温度保持在零度左右,休眠期不能少于五百小时,在休眠期如果温度高,果树不能按期休眠,就结不了果。简单的技术没人传授,政府只送项目,不送技术,损失的是国家和农民,折腾的仍然是农民。

政府向农民推广防雾膜,农民用了不起防雾作用,气得找政府闹,说政府骗他们,打官司告塑料厂。其实不防雾不是防雾膜质量问题,是育苗时没用地膜就产生雾。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折腾农民到处告状。

关于上述问题的农业科技知识,广播、电视、报刊、科普橱窗、科普画廊、“科普之春”、“科普宣传周”、送科技下乡、科技巡回报告和赶“科普大集”等活动中都有,可是农民没有掌握,更淡不上运用。

目前,吃“皇粮”的农业技术人才农村留不住、用不上。农大毕业生在农业生产一线干不长,有的害怕农村艰苦千方百计的离开了;有的因为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对口飞走了;有的干脆辞职承包个果园或温室大棚干自己的去了。

当前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是科学技术!关键是缺少农民技术员。结论不难得出:培训农民技术员是普及农业科技的战略重点。大量成功经验表明农民技术员是普及农业科技的头雁。农业要腾飞,农民技术员首先要高飞。组织建设一支农民技术员队伍是当务之急,是普及农业科技的战略重点。

许多地方重视务工农民工的培训,帮助他们走出去,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更要下大力气培养农民技术员。目前,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帮助务工的农民工拓宽务工门路,投入重金培训,让他们掌握技能多赚钱,却忽视了对务农农民技术员培训的投入。这是本末倒置,必须马上扭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关于建设农民技术员队伍的设想

(一)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对培训农民技术员的领导

当前,要把农民技术员的培训工作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理清思路,明确重点。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科技教育资源,促进农科教的有效结合,积极探索多部门协作的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的新路子。要强化农民技术员培训的政府行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由科技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领导机构,统一组织,互相配合,通力协作。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技术员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的良好环境。

(二)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对农民技术员培训投入是我国加入WTO后重要的“绿箱”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民技术员培训投入体制,实行中央财政投一点,地方各级财政拿一点,各农业类基地建设、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经费列一点的办法,解决农民技术员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要研究切实可行的经济补偿机制,减轻农民技术员接受科技培训的经济负担,为农民技术员接受科技培训创造条件。建议将农民技术员培训经费列入地方本级财政预算,要保证各级配套资金的及时落实。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智力投入保障机制。对农民技术员培训资金,要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并实行项目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三)注重实际效果,切实提高农民技术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要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讲究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注重带动性。要善于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努力扩大农民技术员培训的覆盖面。农民技术员培训单位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和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材的编写、出版和使用,规范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农民技术员培训的教学支撑体系。要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农民技术员培训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农业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的管理、督促与检查,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把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的绩效作为农业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估办法,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高质量、高水平。

(四)建设农民技术员教育培训体系,保证培训经常化

有效整合农业科技教育资源,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或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并完善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龙头,以各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干,以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以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以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各类培训机构为基础的,从中央到省、地、县、乡相互衔接、上下贯通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加强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县、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第11篇

种植业技术是构成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是农业、农民。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环节,加强种植技术的更新,是促进农业水平提升的关键。当前很多农村地区都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种植业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种植业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提高各种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比如,玉米是一种常见的农村经济作物,农民对玉米的种植技术要点的掌握程度往往会成为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一是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在播种之前应该要进行晒种,可以有效地增强种子皮层的透气能力和吸水性,促进种子的发芽能力和生存能力。晒种要保证阳光充足,因此一般是选在晴天进行,防止昼夜温差过大使种子受冻。晒种之后还要利用合格的玉米种衣剂拌种,可以有效的防止病虫害,并且加快种子的发芽和出苗率。二是要对土壤进行处理,选择合适的土地,最适宜玉米栽培的土地应该具有深厚、土质疏松、含有较高含量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具备保水保肥能力的特点。三是要进行合理的施肥管理,加强施基肥和追肥,肥料的施用要合理,以防出现烧苗的现象。四是要加强田间管理,对常见的气象灾害、病虫害等进行防治,对于干旱时期,加强灌溉,对于积水时期,加强对水分的疏通,从而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果不能对玉米的种植技术以及种植流程进行掌握,则会导致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问题,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减产、灭产现象。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业专家对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使得农业种植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稻田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要根据水稻在不同生长期间的特点,适时加强田间管理的力度,加强病虫害的预防、肥水管理,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水分以及养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如果对种植业技术的掌握、更新程度不够,则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种植,一方面会增加人力和物力投入,另一方面会导致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一定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最终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作物或者蔬菜果物的种植技术的更新和应用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关键作用。各种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特定的种植模式,不同的作物对土壤、水分、肥料等方面的需求不同,因此要加强农业种植技术的提升,因地制宜地推广新的种植技术,才能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2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究、创新、新技术的积累和推广,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水平,让广大农民不断接受新的种植业技术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究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发是促进种

植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必须要加强各种种植业技术的研究,根据各种作物的生长特性进行种植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水平可以得到提升。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究,需要根据当地的农作物生长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土壤、气候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从而能够研发出最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种植技术。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究需要更多的投入,一方面需要相关的部门对种植业技术的研究加大重视的力度,从而才能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另外,各级农业部门对种植业技术进行研究时,应该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比如更多的立项,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只有加强了各种投入,才能促进种植业技术不断发展。

2.2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推广 农村种植业技术的推广效率是

影响种植水平的重要因素,加强种植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一是要加强农业部门对农村种植业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从而建立自上而下的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级农业部门应该要将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只有不断提高对种植业技术的重视,才能为技术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在各级农业部门层面,要积极配合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总体要求,安排具体的技术员到基层进行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技术人员队伍进行充实,确保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可以得到积极传授和落实,最终促进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三是在种植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机制的完善,缺乏监督会导致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阻碍,监督人员要确定种植业技术得到相应的推广,农民在日常的种植生产过程中也及时掌握了相应的技术,从而不断促进种植业技术的推广落到实处,进而提高农业种植水平,促进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2.3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农民是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主要力量。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可以使得农民掌握更多先进的种植技术,从而使得农村经济水平得以提升。在农民培训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农民培训过程中的资金投入。首先,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农民培训资金的投入,将农民培训工作提上日程,才能保证农民培训工作的积极开展。其次,在农村经济工作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地拓宽渠道,对各种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引导,并且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民培训工作中,为农民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加强农民培训模式的创新。在对农民进行培训时,不能按照传统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而应该要借鉴更多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最新的种植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同时,各种种植技术的实效性较强,因此加强实时培训是提升种植水平的关键,在培训过程中不能只进行理论培训,还应该要进行实践培训,根据农民的特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缩短农民在接受培训时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等,使得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系统的知识,促进农民对各种技术进行有效的掌握。第三,加强农民培训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比如可以加强对各种专业化人才的吸纳,在种植业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定期组织各种技术员进行进修,提高技术员自身的能力素养,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培训教师队伍,使得种植业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可以对各种教育内容进行更新,促进农民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3 结语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现代农艺;培训;策略

我国经济若想得到较好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让更多的人才更倾向于有关工业方面的生产工作,从而让农业生产人才逐渐成为了稀缺资源。面对这样的局面,相关工作者必须要加大对现代农艺的培训力度,以此改变目前的这种局面。

一、现状

现代农业技术能否得到提升和有效的推广,农艺培训水平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提升农民收入以及劳动素质,是加强农产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1.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正在一步步的加强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农业生产需要在技能上进行不断地更新,并加强相应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够让我国的农业技术跟得上时展的脚步。现在,农艺技术培训工作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这因此让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逐渐的得到了提高,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2.农业生产以经验种植为主

尽管目前很多农民都接受了农业培训,不过他闷闷仍然在采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原因则在于大多数的农民文化水平程度不高,很难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所以只能继续采用体力劳动的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尽管一些农业试图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来进行生产,但苦于得不到系统的专业性指导和相应的配套设备,因此让农艺技术的推广工作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相关策略

1.完善工作思路,把握基本原则

在培训工作方面,应该利用好国家大力发展农艺技术培训工作的有力时机,搞好对内加强培训,对外提高输转的工作,这样既能够提升农民的素质,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目前,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要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要通过对市场实际发展情况的了解,去合理的安排培训内容,这样就能够确保培训内容符合农民的实际生产需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好能够在学好专业技术的基础上,让农民去了解一些其他技术,这样的话,就可以加强农民的综合素质,从而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2)加持整体规划的原则。在培训的过程中,要通过对每个乡镇实际情况的了解,来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就会保证培训方式能够符合当地农民的需求,而且也可以防止出现重复同一种技术培训的情况,从而有效地节约市场资源。

(3)坚持理论与实践内容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说不但要加强农民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要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这样就会进一步的加强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识,同时也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让培训的效果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2.创建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

在农民现代农技艺术培训工作中,创建一个具有广泛覆盖面的工作运行机制,以此保证各种培训环节能够按时进行,同时还要加强资源的整合力度,并创建农村工作部前头的工作机制,这样就能够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要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以便可以对培训期间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3.注重以现代化的方式来进行传播

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时效性,采用比较便捷的形式将全新的现代农业技术传授给接受培训的农民,例如在培训有关农业种植方面的内容的时候,最好不采用集中学习的形式,这么做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很难让农民全面掌握培训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相关培训人员可以采用网络手段以及创建农科知识传播体系来对农民实行在线学习和指导工作,比如再讲有关病虫防害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相关的教学视频,这样就会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如此一来,不但让农民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农艺技术,而且还会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另外,培训人员还能够利用网络对他们进行在线辅导,从而可以让农民对知识掌握的更加透测。

4.创建长期农业服务体系

创建一套完善的农技艺术培训考评体系,并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同时,还要增强对所有地区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这样就能够保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工作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例如农民在进行农艺技术考核的时候,要将培训工作是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做为主要的参考指标,以此来全面的衡量培训的实际效果。在培训期间,真正的做到有监督、有考核、有效果,这样才能够全面的增强现代农艺技术以及农民的生产水平。

5.构建长期农业农艺服务体系

要创建一个完善的现代农艺技术培训服务体系,保证培训费用能够更加的合理。同时,还要借助政府的协助来推动农艺技术的培训工作,这样就会更好的加强我国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提升。总体来说,就是要强化农艺技术的设施建设,推动农艺技术信息化培训的水平,并创建一个农民创新运用指导中心,目的就是要把农民在生产期间所掌握的经验运用到现代农艺技术的推广工作中,从而让农业的生产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Y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现代农业技术能否得到提升和有效的推广,农艺培训水平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想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要完善工作思路,把握基本原则、创建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创建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以及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等相关工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努力,认真探索,争取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方案,从而让现代农艺技术的培训水平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三炳.浅谈如何加强农民现代农艺培训[J/OL].学周刊,2016(08):21-22.

[2]史方冉.浅谈如何加强农民现代农艺培训.[J].新农村:黑龙江,2014(14):286-286.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第13篇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中,在谈到“加强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养”时指出:“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农业)技术学校,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大力培养农机作业和维修等能手。开展农机使用等技能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定期对农机推广、监理和试验鉴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水平”。农机教育培训经过农机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培养了大量的农机管理、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为农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村主导产业的不断开发,农机培训范围的狭窄、内容的单一,已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机教育拓宽培训领域势在必行,培训农村实用型技术人才较为迫切,这些都为农机教育培训适应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是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农民增产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农机培训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农机驾驶、农机操作和农机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同时还影响到农村的和谐稳定。

2农机教育培训的特点

2.1培训对象的广泛性,培训任务的长期性

农机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农机驾驶操作与使用维修的农机使用技术人才。其数量多、分布广,直接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服务,是农机培训对象的基本特点。因此,搞好农机培训是一项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机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缩短,新式农机具的不断推广应用,经营管理人员的新老交替,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逐步落实,决定了农机培训工作任务的长期性。

2.2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培训项目的多样性

成人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义务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教学中侧重于实践技能、实际技能的培训,且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决定了其特殊性[1]。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按照黄陵县实际情况,农机培训同样也担负起各类农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因而决定了农机培训的多样性[2]。

3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3.1培训生源困难

黄陵县农机校紧紧依托农机监理开展道路安全检查,组织大量农用车、拖拉机无证驾驶操作人员参加技术培训,组织乡镇村农机安全员参加培训,组织农机维修工参加技术培训,晋等升级。然而好景不长,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农机监理部门失去了对农用运输车、三轮车的管理权、培训权,拖拉机管理又处于失控状态,使农机管理、农机培训教育工作的开展受阻。随着大部分业务的移交,农机教育培训生源严重缺乏,困难重重,制约了学校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2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

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农民的文化素质低下,观念陈旧,相当一部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借国家惠农直补政策的幌子,在购买农机具后,思想上产生模糊概念,认为从事农田作业只是个别时间上路行驶,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愿参加技术培训和办理驾驶执照。有的甚至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严重后患。

3.3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培训工作正常开展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即,从目前县级农机校情况来看,农机校属事业单位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只保“吃饭”,无力培训。教学上缺乏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教学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教师的知识老化,培训学习、继续教育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教育内容落伍,导致学员所学知识与实际不相适应,对大量新机具、新技术束手无策,严重影响农机培训工作的进展。势必影响农机培训工作的进程及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机培训教育工作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4对策

新的形势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农机培训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机培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农机教育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农机培训教育必须在内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要克服矛盾,解决问题,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4.1农机教育培训要坚持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

4.1.1树立服务“三农”、服务广大农机手的坚定信念。随着农村产业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期望掌握新科技、新技术、新知识的意识越来越强。作为农业部门教育培训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为农机手服务。

4.1.2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育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农机教育培训部门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才能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村里的科技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促进作用[3]。

4.1.3应清醒的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与农机培训的必然联系。近年来,在田间场院、乡村道路,经常因为“黑车非驾”、无牌行驶、违章载人、超速超限等酿成各种农机事故,给农民以及他人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伤。究其原因,固然与农机驾驶员法制观念淡薄、守法意识不强有关。但这也与其缺乏教育培训有直接关系。经过专业教育培训的农机驾驶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就会加强,安全意识也会增强,并懂得必要的机械常识,掌握娴熟的驾驶操作技术,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起到防范作用,为农机安全生产和维持农村的稳定做出贡献[4]。

4.2农机学校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农机培训工作的实质是为社会培养造就人才,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机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一村一品”农业生产的需要,拓宽培训途径,做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是今后农机培训工作的重点。立足农业,面向市场,注重效益,开拓创新,这是农机培训工作的基本方向。

4.2.1开展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阳光工程培训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黄陵县农机学校于2004年7月被认定为省级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截至2009年底,已培训输出逾1300名学员。2009年国家六部委又将农机使用与维修培训纳入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从而为农机校培训工作提供发展平台。

4.2.2向连接企业和农民的信息中介方向发展。农机校有其专业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与县农机中心配合,按照国家惠农直补政策,向广大农机推荐先进实用的农机产品,而企业也需要一个直接面向用户的平台。农机化技术学校完全可以利用企业的资金和动力,完成既服务企业和农民、又利于自身发展的“三赢”之事。

4.2.3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产业化的不断调整,在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显得尤为重要。县级农机校以服务三农、提高农民科学技术素质为己任。2008—2009年按照省市要求,在全县11个乡镇191个行政村选择有一定生产规模、有较强的科技意识、有示范带头作用的(2000户)核心农户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3更新办学模式,实施送教下乡

改变老式办学模式,由坐等学员上门变为主动送技术下乡。在农闲时节到各乡村把农机手集中起来,实施就地技术培训和面对面技术指导,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开展“科技之冬”农机技术下乡活动,使农机手既学到真正的农机技术,又拉近与学员沟通的距离,更增加农机培训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在农民心中的可信度[5]。实践证明,这些省时、省力、省钱的灵活办学培训方式,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4.4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需要

农机教育培训担负着发展农机化的重要使命,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农业部《农机成人教育暂行规定》和《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农机成人教育意识》2个文件精神加以规范和管理,对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要深化改革,拓宽视野,面向市场,树立新时期农机培训新内容和新形象[6]。

4.4.1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7]。由于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不断出现,现行教材总体与农机化发展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学校从培养目标出发,组织教师编写有关的实用教材,增强适用性,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其贴近社会,跟上当今科技发展的步伐。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直观教学;理论讲座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学习环节,将实习穿插于整个教学中,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法律法规教育,使广大机手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7]。

4.4.2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8]。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也将得到充分推广和利用。在培训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要提高教学质量,应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进修,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提高教师素质,使其成为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优秀人才。4.4.3改善办学条件[9-11]。多年来,由于经费不足,农机培训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应呼吁上级部门加强对农机培训的重视。黄陵县农机校要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学提供保障。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第1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先进农业科技,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我县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粮食产能稳步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培训方式

充分利用今冬明春农闲季节,通过集中办师资骨干培训班、农业专家电视科技讲座、农业科技大集、农村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走村入户培训等活动,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达到每个农户有一个结构调整及种田明白人,每个村屯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一)市级师资培训班。由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带队参加举办的培训班,主要参加人员有县级骨干教师、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等。全县参加人员20人。

(二)县级骨干培训班。由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集中培训农民技术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培训人员30人。

(三)乡村农业技术培训。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针对2012年县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在各乡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电视科技讲座。县电视台开办专题节目,播放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专家录制的科技讲座内容。同时,针对县内无法收看电视台节目的村屯,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讲座内容刻录成光盘下发,实现全县各村屯农技培训全覆盖。

三、培训时间

市级师资培训班在2011年11月14日—18日举办。县级骨干培训班在2011年12月上旬举办。自2011年12月中旬到2012年4月,开始全县技术培训。

四、培训内容

按照县2012年种植业调整规划及农机十二五规划,结合广大农民对培训的要求,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培训项目有:2012年县种植业发展规划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意见;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大豆、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马铃薯大垄栽培、脱毒种薯栽培技术;水飞蓟、白瓜子、芸豆栽培技术;配方肥使用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先进农机技术等。

五、培训要求

(一)强化思想认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切实增强农民科技培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行动上迅速落实,经费上给予保障,及时安排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确保我县科普培训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推动我县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全县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进程。

(二)强化培训质效。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根据2012年我县现代农业建设任务,广泛进行科技培训。重点要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加强优质农作物品种的筛选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根瘤菌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技术、玉米小麦大豆模式化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步伐,实现农业生产科技组装。全力推广应用农机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新型农业机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范文第15篇

(一)农村劳动力情况

我区现有农业总人口45.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8—45岁)291914人(男性155358人,女性136556人)。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150968人,占51.7,从事工业的劳动力42788人,占14.7,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39456人,占13.5,从事批发、商业的劳动力19666人,占6.7,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劳动力8794人,占3,从事其他的劳动力30241人,占10.4。在全部劳动力中,在区外务工的70562人,占24.2,尚有221352人,在区内从事各种务工活动,占75.8。以上数字说明,我区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仍停留在本区内,这也是我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大的一个原因。

(二)文化结构状况

据统计,我区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135623人,占46.46,初中文化程度111949人,占38.35,高中以上学历的44642人,仅占15.19。以上情况说明,我区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较低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三)“失地农民”情况

近年来,由于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征占用农业土地增加,造成我区“准失地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三分)”和“失地农民(完全无耕地)”人数增加。据统计,今年我区“准失地农民”和“失地农民”分别达到19805人和15445人,已占全部农业人口的7.8,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12.1。以上情况说明“失地农民”的增加,不仅增加了就业压力,而且可能给农村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四)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劳动力对农业技术、就业技能和知识更新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通过正规培训、普及培训和其它培训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与农村劳动力总量比,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目前,全区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约2.1万人,只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3,如加上农口各部门和相关部门通过的以会代训、现场会、科技三下乡等形式普及农业科普知识约5万人次,也只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左右。在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30。以上情况说明,我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工作严重滞后,如不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将极大地制约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

(五)农村劳动力生产生活情况

劳动力由体力和智力构成。体力有先天的体力(优生的结果)和后天的体力(优育和锻炼的结果);智力有传统的经验和现代科技知识(包括文化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从我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看,在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劳动力智力因素的作用在逐渐提高,体力因素的作用在不断下降,智力因素中,现代科技知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经验成规的作用不断下降。通过调查分析,在我区专业户、小康户等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长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占绝大多数,贫困户(困难户)中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农民文化素质高同农民收入程度显著正相关,也同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正相关。

1、从每亩耕地提供的产品产量看,经济作物的收益大于粮食生产收益。文化程度高、生产技能强的农户生产收益比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农户生产收益强。这是由于各种经济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要求比较高,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敢于大胆试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行科学管理,因而经营效果好。

2、在发展多种经营方面,文化程度高、生产技术能强的农户致富门路广,这是因为他们有经济头脑,会经营,敢于扩大生产规模。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农户经营项目少,经营规模也较小,因此,收入很低或较低。

通过对这两种农户的比较,可以看出:前者靠科学种田,后者凭经验办事;前者勇于探索,后者墨守成规;前者讲究效益算着干,后者不计成本懵得走。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区委、区政府一直比较重视农村教育和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近年来,通过农业、教育、劳动等部门以及用人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区农村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及致富奔小康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加快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要求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不仅仅是农村教育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农民技术技能事关农村人才建设,当前,我区农村劳动力仍占全区劳动力的大多数。这说明,在加快我区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中,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我区的现代化,而农村全面小康的核心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因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对整个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素质,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全区没有一个统一的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基地。现有的培训是通过社会办学机构,如农校、农广校等,而这“两校”目前规模小,师资、设备等培训资源很薄弱,无法完成大批量的培训工作,而现有的专业 学校在培训经费价格上农民自己难以自行解决。

3、师资队伍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根据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要在5年内将近30万农村劳动力培训一遍,需要大量的经费,如“两校”从建校至今,专职教师仅10人,财政每年办学经费仅3.5万元,无法满足基本的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转,因而,严重制约了“两校”作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主阵地的作用。

4、镇、村两级在农民技术技能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镇、村两级是农民技能培训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否,事关镇、村两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原因分析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1、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经济收入普遍不足,加之认识不足,有一技之长的不多,影响和制约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2、信息服务渠道不畅。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对接,造成培训内容单一、过时,从而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形成。

3、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据统计,培训一项实用技术需25学时,培训一项就业技能需50学时,分别需要500元和800元。由于多数农民收入不高,无力支付培训费用,造成培训人数减少,就业面变窄,同时政府也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来促进农民技术技能的培训。

4、目标责任体系不健全,缺乏一整套象九年制义务教育那样的教育培训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有关部门、领导的目标责任还不够健全。

三、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教育的良好环境

科技兴农,核心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既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体力,更要开发智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随着我区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愈来愈需要更多的农业科学人才、管理人才和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其中包括农艺师、园艺师、工程师、会计师、农经师,具有现代管理经验的企业家以及掌握一定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知识的劳动者。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努力开发农村劳动者的智力,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部门要以对民族振兴的高度责任感,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农民教育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对农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农民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二)健全农村教育网络,完善农业教育体系

农村教育网络主要有:正规教育、推广普及教育、其他教育三个方面

根据农村教育网络,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属于推广普及教育,是农村教育中的一种成人教育,是以科技推广为主要内容,它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农户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教材,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最终目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主要涉及的部门有农业、畜牧、农机、林业、科技、新闻媒介、企业以及镇、村两级组织,其中尤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主,其他部门直接或间接地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因此,应明确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我区很早就实现了普九,但是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能力水平却没有得到较大的提高,原因在于由于大批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正规教育的大部分成果非农化,导致农村和农业人才流失,这一现象也说明,抓好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是农村人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措施

1、培训任务、对象和内容

(1)培训任务:根据我区实际,用五年的时间,一是将全区18~45岁农村劳动力近30万人轮训一遍,使他们能掌握一门以上先进实用技术,每年培训6万人;二是对全区村、社干部4083名完成大中专学历教育培训;三是对农村未升入大专院校的高中生实施职业教育,计划每年培训1万人;四是对准失地农民和失地农民35250人(随着城市化加快,失地农民还会不断增加)进行再就业转岗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一是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促使农民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转变;二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使青年农民掌握进城务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有效的进入城市并融入城市;三是提高基层干部队伍和农民的科技水平,加快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2)培训内容:一是公共课内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等培训;如《农业法》、《劳动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宪法》、《民法》、《治安处罚条例》、《安全生产法》;二是专业技能内容:根据不同岗位设置相应的专业科目,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 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三是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美容美发、家电维修、车辆修理等,以失地农户为主,而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重点是专业技能培训。

(3)培训对象:主要是村、社干部和18~45岁的青壮年农民及失地农民。

2、培训层次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我区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

(1)学历培训:主要对象以村、社干部为主,开展大、中专学历培训。专业主要设置: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通过培训,增强基层干部的执政水平和带头致富的能力。

(2)专业技能培训

①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要根据我区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和各镇特色,开展短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解决现有务农人员的技术盲点。该项培训涉及面宽,属于农民的普及培训,要按照就近、不离乡、不离岗的原则开展培训,由农口各局和各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

②“绿色证书”工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是我国农民科技培训的一项基本制度,主要是按照农业生产岗位规范要求开展农民培训,培养骨干农民,由农广校、各镇成教办负责。

③标准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由农业、畜牧、林业、科技、技术监督等部门负责,指导农村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开展如标准化、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培训。

3、培训方法

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特别是冬春两季,按照“切合实际、形成多样、先进实用、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短期知识培训为主。

①短期培训。依托各镇农业服务中心、农广校,根据各镇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开展各类实用技术短期培训。

②中长期集中培训。依托区农广校、党校、会计培训中心、各镇成教办,重点是村、社干部学历培训,准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等职业技能培训。

③委托培训。与大专院校协作,委托大专院校举办脱产培训。

④农业远程培训。依托互联网络、广播电视、组织材料、资料、录像带等开展农业远程网络培训。

⑤现场观摩、参观考察、经验交流、以会代训。在重要生产时节,通过召开生产现场会,组织农户参观考察、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培训技术骨干等形式,进行培训。

(四)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加大投入,确保培训质量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农民培训教育工程涉及面广、人员多、任务重,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我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都市农业进程。为此,建议区上成立农民培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统一领导。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向,设立若干个培训办公室,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切实制定好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确定培训机构(网点),统一编制培训大纲,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统一目标考核。

2、落实责任,实行目标管理

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奖惩挂钩,责任到人。

3、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组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转变人们的观念,为我区农民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加大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经费应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目前我区农广校、农校每年区财政拨款仅3.5万元,对于培训工作显得杯水车薪,建议区委、区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增加投入,主要用于村、社干部学历培训补贴,农民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各类培训的教材、资料补贴,教师授课补贴和参加培训的农民补贴或奖励等工作经费。